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02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十四卷目錄
順天府部彙考十七
順天府古蹟考三〈陵墓附〉
職方典第二十四卷
順天府部彙考十七
[編輯]順天府古蹟考三〈陵墓附〉
[編輯]通志府州縣志合載
本府。〈大興、宛平二縣附郭。〉
周燕昭王墓 。《九州要記》曰:在古漁北之無終山。《一統志》云:在府西清河岸側之燕丹村。按《搜神記》,昭王墓前有斑狸化為書生,欲往見司空張華。時墓前華表亦神語斑狸曰:「張公難籠絡子,非但自誤,亦且誤及。」 老表不聽,遂見華容止風流,華雅重之,論及文史,互有勝負,言卒便退。華巳使人防門,不得出。豐城令雷煥謂華曰:「此千年老精,必千年枯木,照之則形見。」 遂使人伐昭王墓前華表。伐者聞華表,歎曰:「老狸果誤我。」 於華表穴中得青衣小兒,長二尺餘。使還,未至洛陽而變成枯木,遂燃以照之,狸露真形。燕靈王墓 在城東。金大定中改葬,兩墓相連。東墓之柩,題其和云:「燕靈王舊。」 舊蓋古柩字。漢蒯通墓 。《景物略》曰:「蒯通墓在廣渠門外北八里莊南坡上,古埠高四尺,而蒯時出沒其墳。高冠廣衫,道人裝,一童子攜紗燈隨之。墳百步外一井,蒯向井汲乃返。晝陰晦日,見鬼之能也;見或立半空中,非鬼之能矣。萬曆初,丘太守瓚墳其側,遂不復見爾地脈哉!丘先欲發視,堅不可,乃止也。尋夢蒯愨頭朱衣來」 ,言生身一先輩人,尺寸地不見讓耶。丘悔之,今其子孫微矣。讀
《蒯徹傳》說武信淮陰殆任數者及對漢高殆任
[編輯]質者,性情彌至,殆有道者《傳》。又云:「蒯說韓不用,佯狂燕市。蓋沒而葬此。」
晉張華墓 在府東南六十里迥城之東。華封廣武侯。
唐表忠墓 在府西南。相傳唐太宗見隋煬帝征遼戰亡士卒骸骨,惻然憫之,令收葬,合成大塚,故名。
竇建德墓 ,在宛平縣西南二十里。
金耶律楚材墓 在宛平縣西北三十里。楚材官尚書令,贈太師,墓東有祠。
元人無陵 ,遇大喪,棺用楠木二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殮用皮襖、皮帽,靴襪繫腰,盆盂俱用白粉皮為之。殉以金壺瓶二,盞一,盌碟匙著各一。殮訖,用黃金為箍四條以束之,送至直北園寢之所,深埋之。用萬馬蹴平,候草青方已使平坡,不可復識。明嘉靖二十四年,禮科右給事中陳棐疏云:「國家於歷代皇帝陵寢之祭,自伏羲以至宋孝宗,三十五陵所祭之處,俱實有陵墓,惟順天府所祭。元世祖陵絕無陵所,但權於府西廟址掃階蓆幄以畢事。夫既曰祭陵,而實無陵,臣以為通罷之便。」 星吉墓 在府西北玉河鄉。吉官江西省平章,會寇變殉之,葬蘄之鳳凰山下。後其子昌歸其骨,葬於此。
「劉秉忠墓 ,在盧溝橋北」 ,石獸猶存。
明建文帝墓 在府城西黑龍潭金山口北。天下大師之墓 。世傳西內老佛。正統五年十二月,廣西思恩州知州岑瑛遇一老僧於道,從者呵之不避,詰其度牒,乃楊應能也。自言:「此非吾姓名,自金川失守,大內火起,吾遂潛由地道以出,自湖湘入蜀,至雲南,復至閩,最後入廣西,至橫州南門壽佛寺。居十五年,僧徒歸者日眾。吾復遁往南寧,又從南寧雲遊四方,迤邐至此。淪落江湖,垂四十年,老朽殆盡,早晚入土,無能為矣。願送骸骨歸。」 瑛大駭,聞於巡按御史,奏之,驛送赴京,號為老佛。途次賦詩云:「淪落江湖四十秋,歸來白髮已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雲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愁。新蒲」 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審何人,以尚膳太監吳亮,建文時內使也,使之審視老佛。亮見即曰:「不是。」 曰:「吾昔御便殿時,棄片肉於地,汝伏地餂食之,何謂不是?聞楊士奇尚在,能出一認乎?」 亮佯為不知,已而復命,遂取老佛入西內。壽終,葬於西山。
景泰帝陵 在西山。前為享殿,為神庫、宰牲亭。
內官房成化年建,碑亭於門左。嘉靖二十一年以神碑偏置門左,非制,乃改建於陵門之外。按《府志》,在建文陵旁二里。
越靖王墓 在府西玉河鄉五里陀。《宗室》衛恭王墓 在府西玉河鄉抱子峪。《宗室》許王墓 在府西金山。《宗室》
張輔墓 在長新店。輔封英國公。
徐達墓 在宛平縣西鑼鍋嶺。達封定國公。孫忠墓 在府西四十里,忠封惠昌伯。
楊善墓 ,在府東南十五里,善封興濟伯。金玉墓 ,在宛平縣西北,玉封惠安伯。
李東陽墓 在府西魏吳村。
方從哲墓 在府西南豐臺。
王愛墓 ,在西直門外真覺寺後。
《米萬鍾》墓 ,在海淀。
劉餘祐墓 在府西魏吳村。
朱之馮墓 ,在廣渠門外。
剛炳墓 在西便門外下莊。
張邦紀墓 在城西諸葛莊,封「少宗伯。」
張一桂墓 ,在西直門外真覺寺後,封驍騎將軍。
鞏永固墓 在永定門外。
金鉉墓 在東直門外六里屯。鉉,官郎中,甲申流寇變,殉節。諡「忠節。」
良鄉縣
周樂毅墓 ,在縣南三十里。
五代竇禹鈞墓 在縣西北十五里竇家莊。禹鈞仕周,拜諫議大夫,土人呼為「十郎塚。」 塚後有一小穴,人以瓦石投之,鏗然有聲。
固安縣
周孫臏墓 ,在方城村東南一里許,有石門。唐楊總管墓 ,在知子營正南一里許。
邊丞相墓 ,在營東一里許。
金張君墓 ,在押敵村西北一里許,有石刻云:「明昌二年故贈儒林郎清河張君之墓。」 見有石人、石獸,人傳自扇馬臺中掘出。
元虎丞相墓 在西玉村北半里許。原有石龜、石獸等,今不存。
耿總兵墓 ,在駝頭村西南半里許,有石刻云:「大元故武略將軍大都路都總管府判官宋侯墓。」 至正十四年立石,翰林學士承旨歐陽光書。今石門俱存。
張士遠墓 ,在唐陽村。官至宣使。
明張素墓 在宣使墓傍。「舉鄉賢。」
王騏墓 在豐樂門西一里許。卒贈尚書王復墓 在騏墓傍。舉鄉賢,諡「莊簡。」
談成墓 在「復墓」 前。贈都御史。
蘇志皋墓 在復墓右,贈都御史。
劉永墓 在復墓東北半里許。卒贈侍郎楊和墓 在孫郭村東南。舉「鄉賢。」
楊繼墓 在孝感村東半里許。贈後軍都督,奉旨敕建。
高澄墓 在縣北。贈都御史。
張允濟墓 在縣北。舉鄉賢,諡《介穆》。
張思誠墓 在縣東北半里許。贈太僕寺卿傅好禮墓 在知子營前,掌河南道御史,卒贈太常寺卿。
郭光復墓 ,在清河西半里許。官都御史,贈兵部侍郎。
永清縣
《元史》丞相墓 在縣西焦垡村,有神道碑,石翁仲尚存,翰林學士王磐撰記。
臧丞相墓 ,在縣南龐歌莊,有《神道碑》。
東安縣
晉劉琨墓 ,在縣東廿里樓桑村。幽州刺史段匹磾推琨為盟主,共討石勒,屯薊城,後為匹磾所害,因葬於此。
遼韓澤墓 ,在縣西北五十里更生村。官中丞。乾統八年,墓傍民掘得誌石而掩之。
楊晳墓 ,在縣舊州西南二里。《石器》見存,有碑斑駁。
施禮墓 在縣十五里益留村。正統間為刑部尚書,卒於官。正統十年葬於此。子純,成化間為禮部尚書,亦附葬焉。《諭祭碑文》尚存。
齊章墓 在縣北二里東儲村。贈太常寺卿。弘治八年,有《諭祭碑》,久廢。
紀諄墓 在縣東南六里紀家莊。永樂間,以歲薦為交趾布政。
李侃墓 在縣北五十里鳳河之陽。成化間為都御史,二十一年諭祭,《墓誌》尚存。
劉體乾墓 在縣北門外一里許。萬曆間為「南」
京兵部尚書。四年,《諭祭碑文》尚存。
香河縣
楊令公墓 ,在縣南一里。
顏令公墓 在縣南十里。年代人氏,俱不可考。義塚 有二:一在南門外里許,萬曆三十二年,邑人程寧捐地九畝。一在縣北北岡迤東,萬曆四十一年,邑人袁文宗捐地二十畝。知縣沈萬鈳為立石紀事。
通州
周羨門子墓 「舊志」 未載。按《松漠紀聞》云:「墓在薊州潞縣。」
漢「畫眉郎墓 」 在舊潞縣南五里。相傳是京兆尹張敞。
金「得仁務古陵 」 ,在舊縣南二十五里,晾鷹臺東二里,高數丈,三塚相望。臺西北有岡隆起,岡上有洞深邃。昔有人以燭入,行里許,見大瓮,炬火熒然,什物俱備,擲之以磚,鏗然作聲,金鏃四發,其人懼而止,意必遼、金以來諸王貴人墓也。張遵哲墓 在州東潞邑鄉,昭德軍節度副使。元李忠靖墓 ,名遷,天曆時人,追封潞陽郡公。明天啟初,南岸崩露出,中有墓誌,乃元藝文監丞揭徯斯撰。州人楊世揚入其中探得之,錄其文,仍以誌石納墓隧掩焉。
《王子墳 》,遺其名,大約金元公族也。有墓在大西倉北門內。明萬曆二年,倉役因地坍塌而下,掘之見石座如窯狀,四面皆粉飾墨畫人物,中有神座,前設方臺,臺上列香爐。倉役下探之,水沒趾,監督官遂命掩之,而所積之土遂成岡阜。居民仍相傳為「王子墳」 雲。
崔平章墓 ,在舊縣南二十里。
脫脫丞相墓 ,在舊縣西南八里,魯村之南。郭汝梅墓 ,在舊縣北二里,官府尹,有碑刻。明焦亮墓 ,在城北安德鄉,通州衛指揮。洪武間,累功封「東寧伯。」
孫巖墓 在城東潞邑鄉。通州衛指揮。永樂間,累功封「應城伯。」
劉中敷墓 在城北安德鄉。靖難時,以生員選守安定門,曾修通州城,與敵截殺得勝。景泰間,歷官戶部侍郎。
岳文肅墓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堅村,名正,正統戊辰會元翰林院侍講入閣,謫知興化府。李卓吾墓 在城北舊迎福寺內。卓吾,名贄,官知府。《景物略》曰:「卓吾生平求友,晚始得通州馬侍御經綸也。其葬通州,卓吾老馬迎之,生與俱也,死於馬乎?」 殯塚高一丈,周列白楊百餘株,碑二,一曰李卓吾先生墓,秣陵焦竑題。一《卓吾老子碑》,黃梅汪可受譔碑,不誌姓名,鄉里但稱卓吾老子也。卓吾名贄,字宏甫,溫陵人。以孝廉為姚安太守,中燠外冷,強力任性。為守日,政令清簡,公座或與髡俱坐,甚且至簿書之間,時與參論。又輒至伽藍,判了公事,人怪之。踰年入雞足山,閱藏不出。御史劉維奇其人疏,令致仕歸。初善楚黃安耿子庸,遂攜妻女客黃安,曰:「吾老矣,得一二友以永日,何必吾故鄉也。」 性癖潔,惡近婦人,無子亦不置妾。後妻女欲歸,趨歸之,稱流寓客子。自是參求乘理,剔膚見骨,少有酬其機者,人以為罵,又怪之。子庸死,遂至麻城龍潭,築芝佛院以居龍潭石址。潭周遭至必以舟,而河流沙淺,外舟莫至,以是隔遠。緇素日,獨與僧深有「周司空思敬」 語,然對之竟日讀書已,復危坐,不甚交語也。其讀書也,不以目,使一人高誦傍聽之。讀書外有二嗜掃地。湔浴也,日數人膺帚具湯不給焉。鼻畏客氣,客至,但一交手,即令遠坐。一曰搔髮,自嫌蒸蒸作死人氣,見侍者剃,遂去髮,獨存。髭鬚禿而方巾。先是論學不合者愈怪之,以幻語聞,當事逐之。時劉左轄東星迎之武昌,梅中丞國楨迎之雲中,焦翰譔竑迎之秣陵,皆暫往。無何,復歸麻城,著《藏書》《焚書》。又為梅中丞著《孫子參同》。先是,有與中丞搆者,幻語又聞,當事又逐之,至火其居。於是馬侍御經綸迎之通州,至與馬公讀《易》,每卦千過,一年而九五,易因成。時欲老盤山,會當道疏上,指為妖人,逮詔獄。尋得其實,議發還籍矣。曰:「我年七十六作客,平生何歸為?」 遂以薙髮刀自剄。馬公痛哭曰:「天乎,先生妖人哉!有官棄官,有家棄家,有髮棄髮,其後一著書老學究,其前一廉二千石也。」 乃收葬之,葬之通州北門外迎福寺側。
李侍郎墓 ,原姓張名欽,後復姓李。嘉靖間,工部侍郎,在城南永安屯,後遷城西,有諭祭碑。楊行中墓 ,在白河東召里店。嘉靖間,南京吏部尚書纂輯《通州志略》,至今據以修志。
張孝子墓 ,在張家灣,名士壽。
葉節婦墓 ,在曬米廠,有碑。
三河縣
漢韓延壽墓 ,在縣北七十里。昭帝時,為京兆尹。
金劉樞墓 ,在縣西五十里,官中都轉運使。長興公主墓 ,在縣北五十里。
元祁侍郎墓 ,在縣東二里。
明蕭選墓 在縣西十里。官都御史。
馮三元墓 ,在縣西南。官都御史。
武清縣
義塚 在縣東二百步,計地十五畝。邑人張文運捨。明萬曆十五年,知縣陶允光立。
寶坻縣
唐羅士信墓 在縣北羅村莊。
五代梁王墓 在縣東南蘆臺莊。
宋楊七郎墓 在縣東南「潘美莊」 ,有廟存焉。疑即楊景弟也。
元劉深墓 ,在縣西八里。官中書省左丞,兼元帥。石獸碑碣俱存。
明完者不花墓 在縣南劉各莊。官都指揮。《石獸碑碣》俱存。
芮釗墓 在縣東北一里。官都御史。《石獸碑碣》有《諭祭碑文》二道。
「義塚 」 一在城外東北隅,原地六畝。明弘治間,知縣莊襗廣之,共地十畝。一在城西三里餘。知縣唐鋉慮前地塚多地狹,民之無告者無所掩葬,乃擇高埠地三十畝,植柳築封,悉聽貧民掩葬之。一在城南一里餘,計地十畝五分。生員苑因、郝應登、王訪箕、陳文炳、李攀龍同買民地,施為義塚。一崇禎九年因兵火,城中死亡男婦數千餘人,俱火化收葬。一塚在東門外一里餘大道南。其未經火化者,貢生陳應瑞於西門外施地十二畝,立塚收葬。
昌平州
漢張孝張禮墓 在州西北賢張口。後漢時,兄弟流移至此,遇盜,欲殺而食之。兄曰:「弟瘦我肥。」 弟曰:「兄瘦我肥。」 相讓就死。聞者歎美之,因收葬焉。碑文尚存,世所稱孝禮「讓肥」 者,即此。
唐朱懷珪墓 在州西北十五里積粟山下。懷珪官拜太尉,元載撰碑,李融書。明正統元年,英國公張輔建,石華表。
元劉秉忠墓 在州治西南堅子口之側。袁廷玉有詩弔之。
明諸陵 。明太宗永樂七年五月己卯,營山陵於昌平縣,遂封其山為天壽山。時太宗擇壽陵久不得吉壤,而仁孝皇后尚未葬。禮部尚書趙羾以江西《地理》術人廖均卿至昌平,遍閱諸山,得昌平東黃土山最吉,遂即日臨視,定議封為天壽山。陵前為總神路,又為門,門外刻石,文武大臣象獸,石柱牌樓。南為紅門,內為拂塵殿,外為石牌坊。各陵寶城正前為明樓,樓前為石几筵,又前為祾恩殿,為祾恩門。各陵殿舊名「享殿。」 嘉靖十七年,上躬祀天壽山,始名殿曰「祾恩殿」 ,門曰「祾恩門。」 「祾」 者,祭而受福之名也;恩者,罔極之思也。門外為聖蹟碑亭,為神庫、神廚、宰牲亭。長陵 在康家莊,成祖葬此。
獻陵 在黃山第一嶺,仁宗葬此。
景陵 在黑山,宣宗葬此。
「裕陵 」 在石門山,英宗葬此。
「茂陵 」 ,在寶山,憲宗葬此。
「泰陵 」 在筆架山,孝宗葬此。
康陵 ,在八寶蓮花山,武宗葬此。
「永陵 」 ,在陽翠嶺,世宗葬此。
昭陵 ,在大峪山,穆宗葬此。
定陵 ,在小峪山,神宗葬此。
「慶陵 」 在黃山第二嶺,光宗葬此。
「德陵 」 ,在雙鎖山,熹宗葬此。
「思陵 」 ,在錦屏山,愍帝葬此。
定陵 孝安孝定皇后祔昭陵之北,為神宗顯皇帝后,陵曰「定陵。」
慶陵 孝靖皇后祔裕陵之東南。為光宗貞皇帝后陵曰「慶陵。」
德陵 孝和孝純皇后祔,永陵之東為熹宗悊皇帝后陵曰《德陵》。
蘄獻王墓
滕懷王墓 俱仁宗子,在州東九里綿山《哀太子墓》。
沖太子墓 俱悼陵北
賢妃二井 一在德陵南,成祖八妃葬此;一在定陵西南,成祖八妃葬此。《述聞志》傳「紅燈夜朝。」
沈貴妃墓 ,在悼陵內。
萬妃墓 在州西井南。事憲宗者。
鄭貴妃墓 在悼陵西。事《世宗》者
「劉妃墓 」 ,在州治東十八里。事武宗者。
鄭妃墓 在銀泉山。事《神宗者》
金夫人墓 ,在州治東七里。乳仁宗者。
朱能墓 ,在州東北一百五十里。永樂中,封東平王。
王真墓 在州東北八十里,真封金鄉侯。李濬墓 在州東北七十里,濬封襄城伯。陳賢墓 在州東北九十里,賢封榮昌伯。徐祥墓 在州東北五十里,祥封興安伯。周能墓 在州西柳林村旁,能封慶雲侯。王承恩墓 在思陵側。承恩,太監。甲申流寇變,從愍帝縊死。
康老墓 ,在長陵右側,因寢陵卜兆於此。諸墓盡遷,唯此墓以姓氏故獨存。每春秋謁陵日,亦用羊豕祭之。
順義縣:〈《志》未載《墳墓》。〉
密雲縣
元董元帥墓 在縣牆子嶺。
蕭丞相墓 ,在縣西十五里。《蒼頭》
劉存規墓 字守範,河間王二十四代孫。至於大遼間,屢建奇功,遼拜為積慶宮都提轄使、紫金榮祿大夫、校尉、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卒於應曆五年,葬密雲嘉禾鄉。子五:長繼玭,攝順義軍節度衙推;次繼英,永康府押衙;次繼昭,山河都指揮使;次繼倫,定遠軍節度衙推。見《碑誌》楊佑墓 。佑為武略將軍、檀州採金都提轄。家世檀州,卒葬於燕樂之故塋。祭酒陳儼志「懷柔縣」
元東平王劉公墓 ,在縣東南西河莊,石碣石。人馬羊駝尚在,後裔俱采家裡民。
明孫鏜墓 在紅螺山前。鏜封「懷寧伯。」
成德墓 在縣寅洞裡。德,官主事,甲申流寇之變,闔門死節,諡「介愍。」
郭英墓 在紅螺山前。英封《武定侯》。
王邇墓 ,在縣西北七里。邇封成山侯。
張真人墓 在呼奴山東,白雲觀西。萬曆十五年,本縣署教諭事劉子唯題碣。
涿州
漢盧植墓 ,在州東何村里,土人呼為「南臺。」 晉鮮于亮墓 ,在州東南三里許。官左常侍、清河將軍墓 在州城內東南隅。
王友墓 ,在州東二里許。《將軍》
唐袁天綱墓 在州東北浮落岡。
李淳風墓 在州東北向陽里。
司徒張液墓 在州東南西何村。
金李慤墓 在州南梁口村,為翰林學士王吉甫墓 在州南郭。
高知廣墓 在州東徐里村。
元張子良墓 在州東呂村。官大名路總管,有碑記。
劉瑾墓 在州東「北臺村。」 官大名路提舉。忽都真墓 在州東何村里。大將軍,追封范陽郡侯。
高師成墓 在州南永豐里。
王義墓 在州南郭。廉訪使
楊仁美墓 ,在州東何村里。
王德亮墓 在州南莊頭村。
明李侍郎墓 在州南永豐里。正統十一年諭葬。
秦都御史墓 在州東何村里。成化二十一年諭葬。
王都督端墓 ,在州南交渠里。
房山縣
漢紀信墓 ,在縣南三十里韓村,有碑碣。唐賈島墓 ,在縣西南十五里。
金太祖、世宗、宣宗、章宗四陵 ,俱在縣西北二十里三峰山下,曰「睿陵」 、恭陵、德陵、「道陵。」 我
皇清設守陵五十戶。每歲春秋仲月、令縣官致祭
明姚廣孝墓 在縣東北四十里。少師,封榮國公。
張中丞墓 ,在縣東南一里。
九女墓 ,在縣南一里。
霸州
漢周堪墓 ,在州南三里。元帝時,堪拜太子太傅。
公孫渾邪墓 ,在州城東二十五里。據《方輿勝覽》,「渾邪降漢,景帝封為平曲侯。其卒葬於此」 ,俗名花達墓。
明郭龍墓 在州城為民坊東北。龍,四川宜賓人,永樂二年以御史謫霸州忠孝屯編氓,卒葬於此。
王宗義墓 在州城東十五里。係誥封兵部左侍郎,欽賜祭葬。梁尚書夢龍撰《志》。
王遴墓 官戶部尚書,加贈少保,欽賜祭葬,諡《恭肅》。
文安縣
康王墓 ,不詳世系。在縣治西南林禁右百步,高丈餘,圍五六十步。每遇旱,自墳西南逶迤三里闊,尋苗先枯,疑為隧道雲。
唐王墓 在天德店,故丘巋然,世糸無考。孝母塚 在縣治西南孫家務西里許,不知何氏。上有草叢生,花淡紫,徑寸如蓮莖,土人謂「孝母蓮。」
唐董甫墓 ,在城西南安祖店迤北,官都御史。萬曆初年,土人掘得墓石,文裴晉公撰,畏禁毀之,惜哉!
張仁憲墓 ,在縣治西北三里相公莊。官工部尚書。墓道有碑。
王伯勝墓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官平章政事。明紀常墓 在城西孫章村。官河南布政使。有《保定翰林王顯忠誌》。
王原墓 在縣西北相公莊之南,以孝子旌表。王應霖墓 在城西北相公莊。官按察司副使。大學士高陽孫承宗有誌。
井濟博墓 在縣治北二十里狼虎廟之陽。官按察司副使。大學士孫承宗有誌。
王以纁墓 在縣治莊頭村。官布政司參政,兵部尚書任丘李汶有《誌銘》。
王緘墓 在城北十八里。官按察司副使。大學士孫承宗有《誌》。
王陞墓 在縣西郭里。官翰林檢討,大學士孫承宗有《誌》。
大城縣
秦太子墓 ,在縣北六十里段堤村。相傳始皇巡狩沙漠,駐蹕於此,值幼子薨,因瘞之。昔年居民向塚祈借,無不得者,後因屢負不償,遂不應,人呼為「仙人墓。」
晉王祥墓 在縣西王祥村。昔有發其塚者,石槨宛然,遂掩之。土人訛為「王右軍墓。」
唐靳夫人墓 ,在縣東南十五里。沿河南官州長史靳思之室。河水衝決,止有墓在。
董縣令墓 在縣西王祥村。唐西蜀峨眉令,僅有丘形石碑,無存。
金趙榮、趙展墓 在縣西梁村。大定年立,迄今有土丘纍纍如貫珠。
元劉平章墓 在縣東二十里交河村。石碑為河水所盪刷字不能一辨,相傳為劉寬墓。武成墓 在縣北六十里武家莊,官左丞。明傅吉墓 在縣東二十里小流漂村,官僉憲。按甘肅有聲。
烈婦馬氏墓 在縣西王香屯。舉人劉汝為配劉漢儒墓 在縣北二里許。官都憲。
薛元瑞墓 在縣南白羊村。官兵部主事,保定縣。
漢張堪墓 ,在縣西南二里。光武時,漁陽太守。唐竇建德墓 ,在縣西南二十里。
金張進墓 在縣境,封「北平公。」
元張榮實墓 在縣境,官湖北道宣慰使。張玉墓 在縣境,官都督元帥。
明仝士元墓 在西燕子口,官刑部郎中仝保墓 在縣南羊路畽東。
楊常墓 在縣東南孔家務北,官監察御史史瑜墓 在縣西莊頭南岡,塚頭幾千餘。唐、宋世籍,官工部郎中。
宋禎墓 ,在縣西北張青口,臨河。官太僕寺少卿。
薊州
竇王墓 ,在崆峒山西麓。遠視之,則丘隴可辨;近尋之,則迷其所在。土人相傳,以為竇王墓雲。歐都御史墓 ,在州東門外三里官路旁,有《諭祭碑記》、石人、石馬等物。
劉都御史墓 ,在州西門外白馬泉下,有祭碑石坊。
成祭酒墓 在州漁山東麓,後移東門外三里許。有神道碑記。
賈尚書墓 ,在東門外七園莊。有《諭祭碑記》石、《人馬、虎羊坊》柱。
毛侍郎墓 ,在東門外五里許鳳凰山下。燕尚書墓 ,在州東三里許。《韓和尚菴。石碣》可
識
李都御史墓 ,在州東六里許珠兒峪。
張吏部墓 ,在州西北香林寺左側。
李處士墓 在州城北白馬泉西巔。
玉田縣
金李盤墓 ,在城東北,封明威將軍,有碑。元蒙德厚墓 ,在城東,官尚書,有碑。
楊德潤墓 在城北。官薊州同知,有碑。
平谷縣
軒轅臺 京東北平谷縣境內漁子山有大塚,俗呼軒轅臺。相傳為黃帝陵,舊有廟,今圮。黃帝都冀,故陵在冀境內。舊雲在橋山,又曰在寧州,非也。至「鼎湖龍髯」 之說,則益荒唐矣。薊州東北有崆峒山,問道廣成子處。今陝西崆峒山有元鶴,謂為黃帝時物,恐亦神其說耳。
漢馬成墓 在縣東二里。光武時,成封全椒侯。葆真太師墓 ,在縣東北二十里,今獨樂河莊有碑。
巨搆墓 ,在縣南八里。官節度使,有碑。
金金花公主墓 ,在縣東三十里上馬家莊。俗傳金章宗女葬於此。其墓兩山相抱,從崖口鑿石穴,施四銅環,棺木懸空,引海子水流入於內,其深莫測。至今捕魚者或見之。
張格墓 ,在縣北八里。官轉運使。
元張德溫墓 在縣東北十五里。《進士》。
張伯道墓 都元帥府經歷。
張仲文墓 ,在縣東北十五里。封奉訓大夫、遵化州。
遼太子墓 ,在州東南十里。有斷碑,剝蝕不能辨。
元丞相張忙古歹墓 在州西南十二里張七哥莊,順帝時為名相,守正不阿。《入元名臣紀》:三女墓 在州南二里,有三女塚,代氏莫考。父子雙塚 在州喜峰口北,二塚相向。《稗史》稱「有子久戍,其父求之,至此忽遇,相抱大笑,喜極俱死,因葬焉。遂名為喜逢。」 今曰「喜峰」 ,訛也。豐潤縣。
周淳于髡墓 ,在縣治南近海濱之地。
唐韓天企墓 「南陽韓天企,本昌黎韓愈氏之裔。其後李唐崩,析迯難解散,其高祖詢,祖君甫,父連,經燕、越、薊,次藍田浭水之陽,居焉。」 今城西盧各莊有墓在焉,崇慶二年所立。
姜將軍墓 在唐山之麓。將軍仕唐,清泰間,鎮榆關、碣石,有縣曰「石城」 ,即今開平衛。唐山麓有水曰「唐溪」 ,北接浭陽,南連滄海。時蛟龍為害,觸岸崩崖,波濤洶湧,居民苦之。將軍奮怒,提劍斬蛟於溪上,民咸以為神也。及將軍沒,葬於山嶺。民思其功德,建廟於溪側,時致祭焉。
陽雍伯先塋 ,在縣西北無終山。《搜神記》曰:「雍伯性孝,父母沒,葬無終山。」 即此謂也。
元白大夫墓 元中建,大夫「河中知府兼管。」庫奧魯勸農事。墓有正大二年子淮所立碑,即白整先世祖塋,至今猶雲「白各莊。」
明錦衣門達先塚 ,在城西南。天順年,敕修其塋,「左塔、右城」 ,取「左手提干戈」 ,「右手」 取「武印」 之意。。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