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17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七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七十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七十六卷目錄

 錦州府部彙考二

  錦州府城池考

  錦州府關梁考

  錦州府公署考

  錦州府學校考

  錦州府戶口考

  錦州府田賦考

  錦州府風俗考

職方典第一百七十六卷

錦州府部彙考二[編輯]

錦州府城池考屯堡坊里附 通志[編輯]

本府。錦縣附郭。

錦州府城池 ,即明廣寧中、左二屯衛城也。遼置錦州。金、元因之。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揮曹奉即舊城址修築,週圍五里三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成化十二年,都指揮王鍇增展南北四十五丈,東西九十五丈。弘治十七年,參將胡忠並城南關,週圍六里二十三步,形勢若盤,俗謂之「盤城池。」 週圍七里五百七十三步,闊三丈五尺,深一丈二尺。城門四:東曰寧遠,南曰永安,西曰廣順,北曰鎮北。鐘鼓樓在十字街,今府城仍其舊。按城週圍五里一百二十步,池湮無考。東有關廂小城相附。舊載三里一百六十步,高一丈五尺。門三,曰小南門、小北門、小東門。其增築之年無考。今按城週圍二里,池淤。

大凌河城池 ,城東四十里,明大凌河所城也。週圍三里二十步,南一門,池淤。建置之年莫考。「十三站城 ,城東七十里,週圍一里二十步,東一門,池淤。」 建置之年無考。

小凌河城 「城東南十八里。週圍一里二百十八步,東南二門,池淤。」 建置之年無考。

右屯衛城 城東南七十里。明永樂中,指揮徐琦、李通築。週圍四里三百六步,高二丈九尺,池深八尺,闊一丈。週圍五里八十六步,門三:東曰「鎮海」 ,南曰「永安」 ,西曰「迎恩。」 今按其城週圍四里二十步,惟餘土基池湮。

松山城 城南十八里。明設千戶所,城毀,地基三里一百二十步。門三,西曰「建威。」 東、南二門,無字,建置無考。

杏山城 城西南三十里。城毀,地基二里一百六十步。東西二門。池淤。建置無考。

高橋城 :城西南五十里。週圍一里二十四步。東一門,曰「高橋門。」 鋪池湮。

天橋場城 :城西南五十里。週圍一里,東一門,曰「天橋場。」

塔山城 城西南六十里,即中左所。明宣德五年,指揮李旺建,今毀。地基週圍三里四十步。連山城 :城西南八十里,週圍一里二百六十步。南一門曰「迎軺」 ,池淤。

團山城 :城西南九十里。週圍一百六十步,南一門。

古虹螺縣城 城西五十里。按《遼》《金》、元三史,遼界東西俱無此縣名,《唐書》載縣百,不著其名,或唐初或渤海時建也。城毀地基。週圍二里三百三十四步,東、西、南三門。

安昌縣永和村城池 ,「城西九十五里,遼置,金因之。元廢城,毀地基,週圍二里一百一十九步,四門。」

營城子城,「池 城東北三十里,週圍一里六十步,南一門。」

開州城 :城東北十五里。城毀,地基週圍一里。三角城 :城東北七十里,週圍六十步,東一門。高山堡 :城東南二十五里,週圍三百三十二步,南一門。

團山堡 :城東南五十里。週圍二百四十步,門一。

大興堡 :城西南四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南一門。

椵木衝堡 城西南五十里。週圍一里,南一門。長寧堡 :城西南七十里。週圍一里一百三十四步,南一門曰「長寧堡。」

沙河堡 ,城西南八十里。週圍一里一百三十四步。南一門曰「沙河堡。」

寺兒堡 :城西南九十里。週圍一里三百四十六步,南一門。

錦昌堡 :城西二十里。週圍二里二百步,南一門。

鷹手堡 :城西三十里。週圍一里三百步,南一門。

沙河堡 :城西北十八里。週圍一里二百八十步,南一門。

大勝堡 :城北三十里。週圍一里四十七步,東一門。

大茂堡 :城北三十五里。週圍一里一百步,東一門。

流水堡 :城東北二十里。週圍二里三十四步,南一門。

石家堡 :城東北四十里。週圍一里一百二十步。

臧家堡 :城東北四十里。週圍一里二百四十步。

齊家堡 ,城北四十五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東西二門。

石佛堡 ,城東北九十里。城毀,地基週圍一里外州縣。

寧遠州城 ,即明之寧遠衛城也。本廣寧前屯、中屯二衛地,無城郭。明宣德三年,總兵巫凱請分二衛地,建寧遠衛城。週圍五里一百九十六步,高三丈,池週圍七里八步,深一丈五尺。門四: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曰威遠。鐘鼓樓在中街外城週圍九里一百二十四步,高如內城。明季增築門四:東曰遠安,南曰「永清」 ,西曰「迎恩」 ,北曰「大定」 ,四角俱設層樓,今因之。按:內城週圍五里一百九十步,外城週圍九里一百二十四步,城樓俱頹,鐘樓僅存,遺址池湮。

雙樹鋪城 :城東十八里。週圍一里,門二;南曰永定,北「無」 字。

興水縣城 城西北十八里。週圍一里十四步,南關廂二百八十步,南一門,建置無考。

北古城 :城西北三十五里。週圍一里一百二十步,門四。

南古城 ,城西三十五里。週圍二百十六步,南一門。

黑莊窠城 :城西五十里。週圍二百八十八步,南一門。

曹莊驛城 :城西南十二里。週圍一里一百二步,南一門。

中右所城 即沙後所城西南三十里,明宣德中建。週圍三里七十二步,門三:東曰永和,南曰南薰,西曰「右定」 ,池淤。

曲尺河城 :城西南四十八里。週圍二百四十四步,南一門。

東關驛城 城西南六十里。週圍一里二百五十二步。南一門曰「東關驛。」

中後所城 城西南八十里。明宣德三年建。週圍三里一百七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闊二丈。週圍四里二百步,門四:東曰潤和,南曰歌薰,西曰說澤,北曰「寧瀾。」 東南有關廂,城三面,週圍二里十一步,門二:東曰威遠,南曰「鎮朔。」 今城如舊,池淤。

沙河站城 :城西南一百里。週圍一里二百十六步,南一門。

高兒鋪城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週圍一里三十二步。門二:東曰寅和,西曰「徯膏。」

前屯衛城 城西南一百三十里。本唐瑞州地。遼改來州。金復舊。元因之。明洪武己卯,都指揮曹毅因舊址修土城。週圍五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宣德、正統間,備禦畢泰等前後包砌,池深一丈,闊二丈。週圍六里二百步,門三:東曰崇禮,南曰迎恩,西曰「武寧。」 今城如舊,池湮。

高嶺驛城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週圍一里七十八步,南一門。

中前所城 城西南一里六十五步。明宣德三年,指揮葉興建。週圍三里八步,高三丈,池深一丈,闊二丈。週圍四里三百步。門三:東曰定遠,西曰永望。南無字。今城如舊,池湮。

海防一城 :城南二里二百四十步。週圍一百九十八步。北一門。

海防二城 :城南四里半。週圍一百九十八步,南一門。

海防三城 :城南五里。週圍一里一百步,南一門。

海防四城 :城南六里二百八十八步。週圍一百九十八步。南一門。

海防五城 城南九里一百八步。週圍一百五十八步。南一門,明太監高起潛請建,儲海運糧。今圮。

八里鋪城 :城西南一百九十二里。週圍一里四十步,東西二門。

威遠臺城 ,城西南一百九十六里。週圍六十八步。南一門曰「威遠城。」

山海關城 城西南二百里。老城週圍七里四十步。西羅城週圍六里。東羅城週圍三里一百四十六步。南新城週圍二里半,南北門二。北新城週圍一里四十二步,南北門二。寧海城週圍一里七十二步,西北門二。按《明一統志》云:「在撫寧縣東,其北為山,其南為海,相距不數里,實險要之地。」 明洪武時,徐達移榆關於此,改今名,又曰「五花城。」 其城連環五座,故名。相傳唐太宗征遼時所築。今按其城,老城之外,有西羅、東羅、南守各官,皆為奉天將軍管轄,實控制之弘猷也。灰山堡 城東北二十里,週圍一百三十六步。南一門曰灰山堡。

鎮邊堡 ,城北十八里。週圍一里。南一門曰「鎮邊堡」 ,俗名「寨兒山堡。」

鎮安堡 :城西北二十里。週圍一里二十步,俗名白塔峪。

楊安堡 ,城西十二里。週圍一里,南一門。團山堡 ,城西三十里。週圍一百七十二步,南一門曰「鎮勇。」

仙靈寺堡 ,在城西四十里。週圍一里餘,南一門。

錦川堡 ,城西六十五里。週圍一里。南一門曰「永安。」

劉彥章堡 ,城西七十里。週圍一里,南一門。三道溝堡 ,城西八十五里。週圍三百二十八步,南一門。

高臺堡 :城西八十五里。週圍一里四十二步,南一門。

瑞昌堡 :城西一百五里。週圍三百三十步,南一門。

平川營堡 :城西一百二十里。週圍三百五十二步。南一門曰「平川營。」

三山營堡 :城西一百三十七里。週圍二百三十二步,南一門。

背陰嶂堡 :城西一百四十八里。週圍三百五十二步,南一門。

鹽場堡 :城西南二十五里。週圍一百二十四步。

永安堡 ,城西北一百八十三里。週圍二百四十二步,南一門。

鐵場堡 :城西北二百十三里。週圍一里七十二步,南一門。

廣寧縣城 ,即明廣寧中、左、右三衛地。自金置廣寧府,元為廣寧路。明洪武「間,指揮王雄因舊址修築,都督劉真甃以磚。永樂間,總兵劉江增展東南關。弘治間,備禦胡忠展西隅。正德間,備禦李溱展南關。週圍五百四十六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週圍十一里四十五步。後展新城,週圍十七里。門六:東曰永安,東南」 曰泰安,南曰迎恩,西曰「拱鎮」 ,西一門土塞,北曰「靖遠。」 角樓四座:北曰鎮朔,東南曰柔遠,西南曰望京,西曰「瞻秀。」 鐘樓在大市東街,鼓樓在大市北街。嘉靖丁酉,都御史任洛、總兵馬永重修。今按:城週圍十里二百八十步,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五尺。南關廂三面,週圍三里二百二十步。門三:東曰宣化,南曰「迎恩」 ,西曰「振武。」 樓俱圮池,亦湮沒。內城與關廂共十四里二百四十步。

高麗坂城 ,城東三十三里,週圍一里。羊腸河城 ,城東四十五里,週圍一里。

小黑山城 :城東六十里。週圍二里六十八步,南一門。

大黑山城 ,城東七十里。週圍二里一百五十步,一門。

盤山驛城 :城東南五十里。週圍二百六十步,南一門。

高平城 ,城東南九十里。週圍一里八十二步,東西二門。

平安橋城 :城東南一百二十里。週圍二百七十九步,一門。

傅家莊城 :城東南一百二十里。週圍三百三十一步,一門。

沙嶺城 :城東南一百五十里。週圍二里。西南:

一門

古鍾秀城 城西南三里。週圍二里二十步。詳《古蹟》。

閭陽驛城 「城西南五十里。週圍二里五十步,南北二門。」

白土廠城 :城北六十里。週圍二里一百二十步,一門。

巨流河城 城東北二百三十里。崇德元年建。週圍二里,門三,南曰「拱固」 ,西曰「鎮西」 ,北曰「靖邊。」 義州城 ,即明義州衛地也,在縣城西北九十里,本漢遼西縣地。遼曰宜州。金置義州,統弘政、開義、同昌三縣。元因之。明改衛。洪武間,指揮何浩仍舊修築。永樂、宣德間,都指揮楚勇甃磚。週圍九里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八尺。週圍九里一百六十六步,四門:東曰熙春,南曰永清,西曰慶豐,北曰「安泰。」

初,地屬邊外。康熙十四年,察哈喇叛,討平之,遂以其地屬廣寧。十五年,置巡檢司及城守,城垣頹壞。十六年,城守辛珠、巡檢俞定陸續修葺稍完。今按城週圍九里,池湮。

永寧鋪城 ,義州城東二十五里。週圍二里一百八十步,南一門。

新站城 ,「義州城東四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十二步。」

馬嶺驛城 義州城東四十五里,週圍一里,南門曰「馬嶺驛。」

破城子城 ,義州城西南二十五里。週圍一里,城毀。

古饒慶縣城 義州城西南五十里,週圍一里,城毀,詳《古蹟》。

營城 ,義州城東北二十里,週圍一里。

「王半城 」 ,義州城東北三十里,週圍一里,一門三「角城 」 ,義州城東北五十里。週圍二百五十步,東南門一。

瓦子峪城 ,義州城東北六十五里,週圍二里。土堡子 :城東三十里,週圍一里。

中安堡 :城東三十里。週圍一里七十二步。南門一。

穿心堡 ,城東一百六十三里。週圍一里。鐵廠堡 ,城東一百六十里。週圍二里八十步,東西二門。

壯鎮堡 :城西南三十里。週圍一里一百二十八步。南北二門,曰「壯鎮堡。」

馬市堡 :城北二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六十步,一門。

鎮邊堡 ,城北四十里。週圍二里一百二十步。南一門曰「鎮邊堡。」

正安堡 :城東北三十里。週圍二里三百二十步,南一門。

鎮安堡 :城東北五十里。週圍二里二百八十步,南一門。

八塔堡 ,義州城西南二十五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一門。城毀。

團山堡 ,義州城西南三十里。週圍二里,一門。城毀。

大安堡 ,義州城西南三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南門曰大安堡。

孫凌堡 ,義州城西南三十里,週圍一里,一門。大定堡 ,義州城西南四十里,週圍二里,南門曰「大定堡。」

得勝堡 ,義州城西十五里,週圍一里,城毀。大康堡 ,義州城西二十里,週圍二里,東門曰「大康堡。」

太平堡 ,義州城西二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南門曰「太平堡。」

正義堡 ,義州城東北十八里。基址俱無,惟存一碑。

大寧堡 ,義州城東北三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

大清堡 ,義州城東北五十里。週圍二里三十步,南門曰「大清堡。」

大靜堡 ,義州城東北六十里。週圍二里;南門曰「大靜堡。」

鎮彝堡 :義州城東北六十里。週圍三里一百八十步。南門曰鎮彝堡。

景家堡 ,義州城東南二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

考證

錦州府關梁考        通志[編輯]

本府。錦縣附郭。

老虎關 :城西北八十里。

高橋 城西五十里

葛王碑橋 城北八十里。

雙陽店橋 :城東二十里。

十三山石橋 :城東八十五里。

利涉橋 城東南三十里,在星聚屯。康熙十六年建,立碑。

寧遠州

募建石橋 中右所南門外。明季建。

小石橋 中右所西南,土城門外。明季建「五星橋 亂石山下。」

石橋 中。前所東十二里。

廣寧縣

分水嶺關 城北八里

白土廠關 城北七十里。

魏家嶺關 城西北七十里。

平遠橋 湖溝鋪東三里,今廢。

廣濟橋 盤山驛東五十里,今廢。

通濟橋 城中,鼓樓南。

新橋 北門外今廢

經濟橋 城內東隅,今廢。

秀水橋 南門外,今廢。

觀瀾橋 東南門外

長春橋 西門內,今廢。

大惠橋 東門內

迎秀橋 西門內

拱辰橋 教場南

會流橋 在經濟橋南城內。長春、大惠至此合流。

鄰泮橋 儒學西

平洋橋 高平驛東十五里,今廢。

羊腸河橋 城東三十五里。今廢。

四塔橋 城南九十里,今廢。

火燒橋 城東三十五里,今廢。

通遠橋 義州南門外,今廢。

閱武橋 義州南門外

凌河橋 義州北門外

新廣濟橋 南門內

邊門附

松嶺子門 ,錦州西北九十里。

長嶺山門 ,錦州西北九十里。

以上二門,錦州城守尉所轄。

彰武臺門 ,廣寧東北一百七十里。

以上一門,廣寧防守尉所轄。

白土廠 「義州東北一百三十里。」

清河門 義州東北五十五里。

九官臺門 ,義州西北三十里。

以上三門,義州城守尉所轄。

船艦附

《大凌河》渡船二隻 ,在錦縣城東;額設水手五十名。

《小凌河》渡船二隻 ,在錦縣城西;額設水手二十名。

以上船隻,係《錦縣》管理。

錦府州公署考        通志[編輯]

本府。錦縣附郭。

察院:行臺 城東南隅。堂向南,大門向西。康熙六年,即推官舊署改設。今學政按臨,即為文場。知府公署 在鼓樓大街路北。康熙四年建。大堂五間,川堂三間,東耳房一間,東廂房二間,西廂房二間,住房五間,馬房三間,吏房五間,皂快房一間。大門一間,兩角門大門內東賓館一間;庫一間,在大堂右。羇候所一間,在大門右;倉二間;

通判公署 ,在城內南街。康熙四年建。大堂五間,二堂三間,三堂三間,東廂房三間,西廂房三間,草房三間,儀門一間,兩角門大門一間。經歷司公署 ,在府治大門內,康熙四年建。外門西向,廳事南向。廳堂三間,前東廂房三間,後東廂房四間,臨街房四間。

儒學公署 ,在府學內右,大小房共八間。康熙四年建。

知縣公署 :府治東街路北。康熙元年建。大堂五間、東科房三間,馬房二間、二堂五間,東西廂房六間,廚房二間,書吏房三間、皂快房二間,儀門一間,兩角門大門一間、庫一間、倉二間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劉惠宗建。牢在縣治大門內右偏。康熙六年添設。

典史公署 ,在城北隅路西。廳事三間,住房七間,書皂房二間,大門一間,康熙元年建。

儒學公署 未設

寧遠州

知州公署 。鼓樓北街大門三間,儀門一間,兩角門大堂五間,東書吏房四間,馬房一間,二堂五間,東西廂房六間,耳房二間,三堂三間,西院廚房一間,住房八間,自康熙三年工部撥給二十四間,前後知州楊名聲、馮奕昌陸續增建。前知州楊名聲有記庫一間,在大堂右,康熙六年設倉未建。每年捐輸穀石,俱係知州賃房收貯。牢三間在州治大門內右偏,康熙六年設。吏目公署 城西隅路北。廳事三間,住房九間,書皂隸房二間大門一間。

儒學公署 未設

巡檢司公署 舊址在州城南門內,後移中後所。公署 ,未設。

廣寧縣

察院:行臺 城大市街路西,順治十七年建。知縣公署 城大市東街路北,康熙四年建。大堂三間,東西書吏房四間,住房二十一間,書房三間,儀門一間,兩角門大門三間,寅賓館二間,庫一間在署內。倉一所在縣治內。牢在大門內右。康熙四年設。

典史公署 :縣治西路北。康熙四年設。廳事三間、住房七間,大門一間。

儒學公署 未設

巡檢司公署 ,義州城內東街路北。康熙十五年設,大小房十間。

城守公署附

錦州府城守公署 城東南大街路北。

教場 東門外路南

寧遠州城守公署 城南街路東。

教場 南門外路西

廣寧縣城守公署 南關西街路北。

教場 小南門外路東

中後所城守公署 所城東。

教場 城外東南一里

義州城守公署 在城內。

教場 在西門外

錦州府學校考        通志[編輯]

本府。錦縣附郭。

錦州府儒學 即明中左屯衛學,在舊衛治。正統元年建,後多頹圮。康熙五年,知府宋之鉉重修,立碑。名宦、鄉賢祠未建。

聖殿三間 :康熙五年,知府宋之鉉「因舊制重修。」

啟聖祠三間 :康熙七年,知府宋之鉉「重修」 ;東西廡各三間 ,康熙六年,知府宋之鉉「重修」 戟門。

泮池 康熙十七年,知府劉源溥「重修。」

櫺星門三間 舊置,今漸圮。

東、西木坊二 康熙二十三年,知府孫成「重修」 ;「明倫堂」 五間 ;康熙六年知府宋之鉉重修。《外州縣》

寧遠州儒學 舊《志》:「寧遠衛學在衛治東,明宣德五年建。其啟聖祠、泮池、名宦、鄉賢祠俱未建。」

聖殿五間 ,康熙二十二年,府尹高爾位捐俸銀。

五十兩,修葺東西廡各十間,戟門五間,櫺星門三楹。門內東偏有房三間,相傳為「鄉賢祠」 ,今久廢。

廣寧縣儒學 ,「遼、金以前無考。元置廣寧府路儒學,在廣寧右衛西北。明設儒學,仍舊址。正統辛酉,都御史王翱改建於鎮東堂之右。成化間,都御史滕昭、彭誼、參政尚綱、郎中毛貴重修。巡按御史王嵩造祭器。弘治間,副使李貢設樂器。正德間,都御史劉憲增號舍新泮宮。嘉靖戊子,都御史潘珍鑿泮池於櫺星門外」 ,《長六丈引大》

惠泉注之明季俱廢

皇清康熙九年,知縣顏鳳姿因舊址重修其兩廡戟。

門泮池:「名宦」 、鄉賢祠俱未建。

聖殿三間 :康熙九年,知縣顏鳳姿因舊址重修。

啟聖祠三間 :康熙五年,知縣佟湘年於殿後建祠一間;康熙十七年,知縣張文治改建於殿之東。

櫺星門 康熙十六年,知縣張文治建,週圍砌牆。

錦州府戶口考        通志[編輯]

本府。錦縣附郭。

原額並新增實在行差共人丁六千八百零一丁。每丁徵銀二錢,共徵銀一千三百六十兩八錢。

寧遠州

原額並新增實在行差共人丁五千二百七十一丁。每丁徵銀二錢,共徵銀一千零五十四兩二錢。

廣寧縣

原額並新增實在行差共人丁二千四百五十六丁。每丁徵銀二錢,共徵銀四百九十一兩二錢。

皇清順治十年,錦州、寧遠、廣寧、沙後四城俱屬佐領。

所轄,康熙元年,錦州改為縣。三年,廣寧改為府,添設廣寧縣、寧遠州。五年,廣寧府改為錦州府,而錦縣、「寧遠、廣寧縣屬焉。州縣新設,戶無舊籍,丁鮮原額,俱係招民三年起科。錦州府屬每丁徵銀二錢。」 今將錦州府屬歷年人丁編審數目及現在丁銀,詳列於後:

歷年人丁數目

順治十五年至十八年,錦、寧、沙後、廣寧四城新增人丁一千六百五丁,徵銀三百二十一兩。佐領徵收。康熙元年歸錦縣管轄。

康熙元年,錦縣新增人丁六百九十三丁,徵銀一百三十八兩六錢。

康熙二年,錦縣新增人丁二千六十五丁,徵銀四百一十三兩。

康熙三年,錦縣新增人丁四百一十,丁徵銀八十二兩。

以上錦、寧、沙後、廣寧四城,總歸錦縣收併元、二三年新增人丁共四千七百七十三丁。四年分撥一千五百八十九丁與寧遠州,又分撥八百四十七丁,與廣寧縣管轄。

康熙七年,錦、寧、廣新增人丁三千九百一十七丁,徵銀七百八十三兩四錢。

康熙八年,錦、寧、廣新增人丁三百三十丁,徵銀六十六兩。

康熙九年,錦縣廣寧新增人丁七百七十六丁,徵銀一百五十五兩二錢。

康熙十年,錦、寧、廣新增人丁五百六十一丁,徵銀一百一十二兩二錢。是年接戶部劄,「為請明編審人丁」 事:內開:「錦州所屬地方人丁,該奉天府尹已於七年編審報部在案。應按年扣算,照直省例,五年一次編審報部。」

康熙十一年,錦縣、寧遠新增人丁三百二十一丁,徵銀六十四兩二錢。

康熙十二年,錦、寧、廣新增人丁一千三百一十丁,徵銀二百六十二兩。是年接戶部劄,「為編審為經國之要務」 事。內開:「嗣後各省編審人丁年月,俱應定為畫一,於康熙十五年編審。」

康熙十三年,寧遠、廣寧新增人丁一百八十一丁,徵銀三十六兩二錢。

康熙十五年,錦、寧廣新增人丁四百四十八丁,徵銀八十九兩六錢。

康熙十六年,錦、寧廣新增人丁四百七十丁,徵銀九十四兩。

康熙十八年,錦、寧廣新增人丁四百一十一丁,徵銀八十二兩二錢。

康熙十九年,錦、寧廣增新人丁二百六十二丁,徵銀五十二兩四錢。

康熙二十年,錦、寧、廣新增人丁七百六十八丁,徵銀一百五十三兩六錢。其康熙二十一、二十二兩年新增開除人丁未經編審,概不造入。

錦州府田賦考        通志[編輯]

本府。錦縣附郭。

原額並新增共地六萬零六百一十九畝一分。每畝徵銀三分,共徵銀一千八百一十八兩五錢七分三釐。

寧遠州

原額並新增共地四萬八千五百八十六畝二分。每畝徵銀三分,共徵銀一千四百五十七兩五錢八分六釐。

廣寧縣

原額並新增共地二萬零六百九十八畝五分。每畝徵銀三分,共徵銀六百二十兩零九錢五分五釐。

皇清新設府州縣,向無原額,俱係新墾荒地。康熙十

「年以前,係三年後起科;十一年以後,十年起科;十五年以後,仍舊三年起科。十八年以後,定為六年起科。不分等則」 ,每畝徵銀三分,不加閏。今將錦州府屬歷年地畝及現在地畝徵銀數目,詳列於後:

歷年地畝數目

順治十八年,錦、寧、沙、後、廣寧四城起科地五千六百畝,徵銀一百六十八兩。佐領徵收。康熙元年,歸與錦縣管轄。

康熙二年,錦縣起科地一千九百五十畝,徵銀五十八兩五錢。

以上錦、寧、沙後、廣寧四城,總歸錦縣收併,二年新增共地七千五百五十四畝。四年分撥四千五十畝六分與寧遠州,又分撥二千一百五十四畝二分,與廣寧縣管轄。

康熙五年,寧遠、廣寧起科地四千三百六十五畝,徵銀一百三十兩九錢五分。

康熙六年,寧遠州起科地二百畝,徵銀六兩。康熙七年,錦縣、寧遠起科地八千一百九畝九分,徵銀二百四十三兩二錢九分七釐。

康熙八年,錦、寧廣起科地一萬五千五百四十九畝。內除廣寧縣退還站道地四千一十五畝、淨地一萬一千五百三十四畝,徵銀三百四十六兩二分。

康熙九年,錦、寧廣起科地一萬四千三百五十六畝。內除錦縣小凌河水手地五百畝、淨地一萬三千八百五十六畝,徵銀四百一十五兩六錢八分。

康熙十年,錦、寧、廣起科地一萬三千三百二十六畝六分,徵銀三百九十九兩七錢九分八釐。康熙十一年,寧遠、廣寧起科地一萬二千九百三十一畝六分,徵銀三百八十七兩九錢四分八釐。

康熙十三年,寧遠州起科地五十畝,徵銀一兩五錢。

康熙十四年,寧遠州起科地一百畝,徵銀三兩。康熙十五年,錦、寧廣起科地三萬二百四十四畝九分,徵銀九百七兩三錢四分七釐。

康熙十七年,錦寧廣自首隱地二萬七千五百二十四畝九分,徵銀八百二十五兩七錢四分七釐。

康熙十八年,錦寧廣起科地二百三十二畝三分,徵銀六兩九錢六分九釐。

康熙十九年,錦寧廣起科地六百一十四畝九分,徵銀一十八兩四錢四分七釐。

康熙二十年,寧遠州自首隱地二十九畝二分,徵銀八錢七分六釐。

康熙二十二年,寧遠、廣寧自首隱地二百五十畝三分,徵銀七兩五錢九釐。

八旗田畝附

《錦州》所屬地方,二萬九千九百三十八日。廣寧所屬地方,二萬二千七十八日。

義州所屬地方、三萬三千五十二日。

本朝定例、每丁給地五日。其人丁增添、照所具呈

准其開墾山海關外。除奉天所屬地方。再

《皇莊地外》,共計四十四萬二千九百九十七日。

按:田皆計畝,奉天計日,故自州縣稽畝徵賦外,他皆以日論,因地宜也。一日可五六畝,視天時之順逆、人事之勤惰為進退雲。

錦州府風俗考        通志[編輯]

本府。錦縣《郭附》。

人多慷爽矜氣節,近復絃誦成風。

寧遠州

習俗渾樸,敦本而不逐末。

廣寧縣

賦性質直亦習文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