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23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三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三十一卷目錄
兗州府部彙考二十三
兗州府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二百三十一卷
兗州府部彙考二十三
[編輯]兗州府祠廟考一 府州縣志合載
[編輯]本府
社稷壇 舊在王城南。春秋二仲戊日,為魯王主祭。今知府主祭,廳、縣陪祀。其在各州、縣者,長吏奉祀。惟滋陽附郭不建。州縣皆有里,社各從其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王城南,為魯王主祭。今知府主祭,廳、縣陪祀。其在各州縣者,春秋長吏奉祀,如社稷禮。滋陽附郭,不建。
厲壇 本府為「郡厲」 ,在城西北三里。歲以清明、中元、下元三日,府正官奉祀,滋陽縣官陪祀。其在各州縣,皆有鄉厲,各隨其里,耆老奉祀。城隍廟 在南薰門內之東。明洪武十八年,知府鄭剛建。春秋府官奉祀。其在各州縣者,長吏奉祀如法。
馬神廟 每州縣各立馬神廟,以春秋仲月祀馬步、馬社、先牧之神,禮如社稷。本府馬神廟在西關拱極門內,各州縣《祭法》如府。
旗纛廟 在王城東。每歲霜降,參將致祭。任城衛、濟寧二衛、東平一所各有廟,衛所官奉祀如法。
八蜡廟 伊耆氏始為蠟。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祭萬物而索饗之,即漢之臘也。曰「先嗇」 ,曰「司嗇」 ,曰「百種」 ,曰農,曰「郵表畷」 ,曰貓,曰虎,曰《坊水庸》。各州縣皆立蠟廟。
東嶽廟 ,府城及各州縣俱有,建置不一。玉皇廟 :城東「平政橋一所,係明魯王建,各州縣俱有。」
真武廟 在城外西南隅,明鄒平郡王建。三官廟 在城東金口壩上,係明魯王建。龍王廟 即大濟神廟在東關金口壩上。府正官以春秋祭享。明隆慶三年,以水災奏聞,朝廷遣官祭告。
火神廟 :「各州縣俱有。」
武安王廟 「府境各州縣俱有。」
天仙廟 在北門內之東,興隆寺左。州縣俱有。或稱天仙行宮。祀泰山元君。
土地祠 :本府、各州縣皆有,建置不一。
堯祠 在城東南七里,不詳所創。唐翰林李白客於任城,有堯祠詩。宋學士李昉有《堯祠碑記》。府城隍廟 ,按「縣志」:在南門內,東大門三間,有二門,拜殿、正殿、寢殿、東西內外四廂房,內有新官到任齋宿之處,創建不計其時。正統十三年重修,有胡淵記,不載。天順五年,知府郭〈闕。〉再葺。嘉靖四十三年,知縣李之茂復加修葺,補修拜殿五間,內設道會司
縣城隍廟 舊在東關龍王廟左。萬曆戊午年,滋陽縣知縣劉鍊改建於西南隅。鐘樓迤西止有大殿、兩廊、大門。康熙八年,有本街濟庠生員田厥茂,鳩合眾等,添設牆垣照壁,重立門戶,以舊大門作二門,規模稍整。內設道紀司,康熙十一年,知縣李瀠修整今制。
土地廟 在縣二門東
獄神廟 在縣二門西監房內。
馬神廟 在縣二門內馬房之後。春秋二仲上戊日祭。
龍王廟 在縣東關黑風口西。嘉靖乙丑歲,知縣李之茂重修。春秋府官遣祀。
八蜡廟 在縣西關拱極門北。嘉靖四十二年,知縣李之茂撤舊鼎新,春秋縣官致祭。
三皇廟 一在縣北辛王竹亭村,一在東關贊政橋,一在西關茶棚街。
帝堯祠 ,在縣城東南七里。建於漢熙平四年,修於宋治平元年。
「魯義姑祠 」 ,在城北十里東白社白家店,忠孝賢祠 ,太公居中。左右夷齊列坐者管鮑。左楹狄梁公,右楹岳武穆。四壁圖二十四孝及龍逢、比干、朱雲之像。
關帝廟 在縣韋園,乃魯荒王從駕之行像。魯班廟 亦在韋園。
息馬地廟 在縣西北,內祀關帝文昌。有蒼松數本,捲曲如龍。又有玉圭一,執溫玉燈,漢鍾存供。
昭烈惠應侯廟 在滋陽縣西三十里嵫陽山,未詳所始。故老相傳,宋真宗東幸闕里,駐蹕山下,從騎多病,禱於是山。其夜上夢山神俯伏於前曰:「日蒙陛下賜祭,衛騎已瘳。」 詰朝視之,果然,乃敕封是號。或曰金章宗祈嗣所封也。
曲阜縣
社稷壇 在縣西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城隍廟 在縣治北。明正德九年創建,燬於火。萬曆五年,知縣孔弘復重建。
馬神廟 無考
八蜡廟 無考
少昊陵壇 在曲阜縣東八里,陵前有壇無「廟,有司春秋致祭。」
朝廷三歲一遣使祭享。國有大慶、則告
周文憲王廟 在曲阜城東北三里,故魯太廟之墟也。伯禽受封於魯成王,賜以天子禮樂,奉周公祀。至宋大中祥符元年,真宗幸曲阜,追封文憲王,重建新廟。明成化二十二年,有詔頒降祝文,令曲阜縣「官每歲以春秋仲月致祭如禮,仍命重修廟庭,置灑掃廟戶。」 正德十三年,始置祭田祭器,仍給其後裔東野氏衣冠奉祀。自此以後,守臣相繼恢廓,廟制大備。正殿五間,中祀周公,以魯公伯禽配享。後為寢殿,前為兩廡,以三十二公從祀。齋房牲所列於兩廡之後。其前為門二重,門外左右石坊,牓以「經天緯地,制禮作樂。」 萬曆二十二年,撫按鄭汝璧連標大加修飾,仍於櫺星門外創石坊一座,牓曰「元聖」 《寧陽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北,明洪武七年建。
城隍廟 在縣治東。明洪武初年,主簿王文珪建。成化八年,知縣劉愷重修。
馬神廟 在縣東郭門外。明隆慶六年,知縣何玉德創建。
八蜡廟 在縣城東北方。明萬曆元年,知縣尹校建。
汶河神廟 在寧陽縣西北堽城壩。明成化十一年,員外郎張盛創造,奏請敕封,每歲春秋祭祀。
魯義姑廟 舊在縣東北八十里,創始於宋。明天順間重修。嘉靖十八年,主事張文鳳以不便享祀,改創於南郭門外。
朱太尉廟 在縣北。明永樂十四年建。未詳所祀。
「二老堂 」 :在縣西南,邑人為明內閣學士許彬、順天府尹王賢立。歲以誕日祭享。
土地祠 :在縣治儀門內迤東。有司朔、望拜謁。祭用春、秋二仲月上戊日。
獄神廟 「在縣獄內。」
關聖帝君廟 在縣西關。祭日與壇同。
敕建龍王廟 在汶河岸。祭日同汶河神,用「春秋二仲戊日。」 康熙二年,汶大水,知縣何如龍恐堽城閘堤決,以建「龍王廟」 ,禱之,因而得免。即創建「龍王廟」 三楹,在堽城閘堤迤東。塑像未襄。康熙七年,知縣劉興漢金裝輝煌。
三義廟 在縣治迤西路南。
東嶽廟 在縣東關
三皇廟 ,在縣東郭。舊「文廟」 ,即此。
泰山行宮 一在東嶽廟左,一在縣城西關三官廟 在縣城西北。
火神廟 在縣西關路南。
白馬廟 在雲山北
增福廟 在縣北廓路西。
鄒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明洪武七年知縣桂孟建。城隍廟 在縣治東北。明洪武二年知縣王璧建,永樂間知縣朱珤修。馬神廟 在縣東南二里馬廠廳左。明宣德六年知縣張睿建。
嶧山神祠 ,在鄒縣東南二十五里,即秦刻石頌功處。宋封靈巖侯,明改封嶧山之神,仍以十月十五始封日,命守土官祭之。
人祖廟 ,祀伏羲。一在鄒縣西南隅六十里,東
鳧山之西麓
邾文公廟 在縣嶧山前。萬曆三十八年,知縣胡繼先創建,有《記》。後災於兵火。
徐辟祠 在縣中桃源村西頭路北,今燬。「關聖廟 」 在縣治東首。
八蜡廟 在縣城南二里。萬曆六年,知縣馮中州重修,災於兵火。崇禎二年,知縣黃應祥重建。
皇清康熙七年,邑人修之。
五龍壇 在縣城東五里。
火神廟 有二,一在鄒縣西關路南,原係社學,萬曆間改祠火神。一在《香城集》,崇禎年間建。玉皇廟 有三,一在羊緒社,一在郭東集,一在城南,順治九年重修。
東嶽廟 在縣西關路北。元至正二年建,今康熙七年三月重修。
元帝廟 有五,一在唐村廠,康熙十年重修。一在果莊村,萬曆七年重修。一在界河,康熙六年重修。一在萬村,康熙八年重修。一在徐鎮橋。「二郎廟 ,在縣城東門外路北。」
泗水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北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一里。明洪武間創。嘉靖三十年,知縣張祚重建。
邑厲壇 在縣城北一里。明洪武間建,嘉靖三十年修。
東嶽廟 在縣城東一里。
關王廟 在縣東門內
舜廟 在縣東南七十里歷山。
三皇廟 在縣北門外,萬曆年間建。
城隍廟 在縣治東南隅。唐大曆二年創。明嘉靖十年,知縣楊銓重修。
土地祠 在縣治儀門之東。
馬神廟 無考
八蜡廟 在縣城東,明嘉靖間修。
泗水神廟 在縣東五十里泉林陪尾山上。前代封仁濟侯,明朝改正今稱。嘉靖二十一年,知縣蔣某重修。二月二日,縣官致祭。
滕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二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一里。
邑厲壇 在縣北。明洪武間知縣薛原義建。嘉靖三十九年知縣郭石「改築於城東北一里。」 城隍廟 在城西南隅。明洪武三年知縣薛原義建。景泰四年主簿楊政「重修。」
馬神廟 一在縣南分司西,有司致祭。一在守禦所門西,千戶致祭。
八蜡廟 在城隍廟東
滕文公祠 在
文廟東,即「性善書院」 也。元延祐間建,明萬曆三年
以例毀書院,更為文公祠,一殿三壇,中祀文公,左右祀名宦、鄉賢。
三河口龍祠 明嘉靖間,尚書朱衡開創新河所建,工部主事致祭。邑境又有龍王廟二:一在南梁上源,一在滄浪淵,有司二月二日致祭。三皇廟 在縣治西南,故元至元間,知州苑英建。至大德間,知州張之綱為「三皇像於中,以十代名醫」 配。泰定間,知州曹鐸重作兩廡,繪歷代名醫百有七人,歲時祭享。侍講學士曹元用有「記。」
染山伏羲廟 在滕縣西北五十里染山上,未詳所始。唐長興間重修。以西二十里有伏羲塚,畫卦山在焉,故建祠。《齊乘》云:「顓臾風姓,實司太皞之祀,鄒魯有廟」 是也。伏羲都陳,謂此有墓,非也。後人為殿二層,前祀伏羲、神農、黃帝,後殿更為帝、後二像,號為人祖。常三月三日為會,里人往祓子焉,以伏羲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故也。王元賓曰:「按伏羲同母女弟曰女媧氏,生而神靈佐太昊正婚姻,以重萬民之判,是為神禖,繼太昊治天下而為女皇,故後世立郊禖,郊天而以神禖配也。其禮以元鳥至日,用太牢祀之,後率九嬪御高辛氏與姜嫄禋祀上帝,而生后稷是也。必三月三日者,則元鳥至時也。《周禮》,上巳,女巫於水上祓除。」 《韓詩》曰:「三月桃花水。」 是時鄭俗,三月上已於溱洧,祓除不祥。此因祀高禖祓而後祭。《詩》所謂「以弗無子」 ,祓無子,求有子也。後沿為俗。若以女媧為伏羲,後更謬。俗傳已久,慢神為甚,故多為之辨。
關帝廟 在守禦所東,祀漢壽亭侯關公,有司與所官朔望朝謁。其在鄉村者,建置不一。陶朱公祠 在陶山後薛河上。按劉向《列仙傳》,「范蠡,徐人,為陶朱公後棄去,之蘭陵,賣藥陶山。」
在蘭陵境,故有范蠡湖、釣魚臺,而廟即其居也。自唐以前有之。唐寶曆二年重修,孫長文有記。《齊乘》以陶山為桃山,非也。
「孟嘗君廟 」 在薛城東門外。
旗纛廟 在縣所,堂後,祀軍牙六纛。
真武廟 ,在縣者有四,一在南門內,一在北城門上,一在滕城,一在薛河壩上。
東嶽廟 在縣黃山橋東。創始自宋,歷金、元、明未廢。
三義廟 在縣黃山橋北郭外,宣德年間建。「三教堂 」 在縣城北三里。
玉皇廟 在縣東關南道左。
嶧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以上俱明洪武二年知縣秦永建。
城隍廟 在北門外,舊嶧州治前。元刺史孔瑄建。明洪武二十二年,知縣王盤重修。
馬神廟 在縣城西南。正統二年,知縣王黻建。八蜡廟 在城隍廟東。明萬曆六年,知縣李如金建。
滄浪神祠 在縣北六十里滄浪淵上。有司春秋秩祀,蓋龍窟也。亦謂之感應龍祠。不知創自何時。至宋宣和間,始額為「霖澤廟。」 元至元十八年,嶧州知州傅大有重修。明弘治、隆慶間,相繼繕葺。
二疏祠 在縣東四十里二疏城內。明弘治五年,按察司副使趙鶴齡建。嘉靖十年,兵備僉事李士允命知縣李孔曦重修,士允有《記》。
匡丞相祠 有二:一在東郭,一在墓左,俱宋宣和間縣丞牛邦光建。以上二祠,有司春秋致祭。金陵山廟 在縣南二十里金陵山麓,祀女媧、宓羲。宋慶曆四年建,今廢。《路史》註:「金陵平利山有女媧廟」 ,是也。女媧生承匡山,在任城東南。此地接壤,固宜有其遺跡,而以宓羲並祀,則謬矣。許池龍神廟 在縣西北十里。元大德中,知縣王天祥修。
東嶽廟 在縣西北六十里西暨村。創自唐開元,弘治中重修。
儒學「元帝祠 」 在嶧縣儒學西,對城東門。昔人建此以衛學宮。嘉靖間重修。
真武廟 在嶧縣南關。天順間建。成化、隆慶間,相繼增修。
關帝廟 在嶧縣近城,有二:一在東郭,嘉靖間修,一在南門外氶水上。創自金天眷間,至明宣德年重修。嘉靖、萬曆屢有繕葺。
二郎廟 在嶧縣西門內。舊在門外氶水中,後被衝毀,嘉靖間移建。
火神廟 在嶧縣南門外,隆慶間建,萬曆三年重修。
泰山行祠 在縣治東
三官廟 在金鄉縣南關。舊為「大士祠」 ,嘉靖間毀,萬曆九年,邑人即其地建廟。
漢高皇廟 在城南二十五里。故老相傳,「漢高與楚戰彭城時,嘗至此地,後人為立廟。」 宋開寶、宣和間重修,今廢。進士吳潁有《記》,字剝毀不可錄。
金鄉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明洪武十七年,知縣范士廉建。成化十六年,知縣盛德改遷。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明洪武二年,縣丞李瑾建,成化十七年盛德修。
邑厲壇 在縣城北。明洪武十七年建,成化十六年改遷。
城隍廟 在縣治東。明洪武十七年建。
馬神廟 在縣治西,明宣德八年建。
八蜡廟 在縣城東春城埠上。景泰六年,主簿方伯輝建。
土地祠 在縣治儀門東,崇禎元年重修。火神廟 在縣治東,成化十年建。
龍王廟 在縣北關外官道東,正德元年建。關帝廟 在縣東關外官道北,正德元年建。東嶽廟 在縣北門內街東。「元至元四年建,洪武元年重修。」
真武廟 在縣北門外。元至元元年建,景泰元年重修。
三皇廟 在縣東十二里,隆慶五年建。
三官廟 在縣東門外官道北,正德元年建。大土祠 在縣西關南堤,成化十六年建。藥王廟 舊在南門外,久廢於,康熙十二年重
建於東門外
范張祠 舊在城東,祀范卲、張式二君。明成化十六年,知縣盛德建,歲久圮廢。萬曆六年,邑人副使郭東藩移建東門之外,請於撫臺,令有司奉祀,祭用「仲春、仲秋、戊日,東藩為記。」
石將軍廟 在儒學前,元至元十年建。將軍高七尺,坐向北,戎衣撫劎,威儀凜凜,但不知其何時人也。
魚臺縣
社稷壇 「舊在西關,明洪武二年知縣謝榮祖建,嘉靖二十七年知縣李堯年改建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關外,明洪武二年建,成化十七年知縣張會修。」
邑厲壇 舊在縣治東北,明洪武七年,知縣葉憲祖建。嘉靖二十七年,改建城北。
城隍廟 在魚臺縣西門內。明洪武間,知縣顧亨建。正德間,知縣李文敏重修。
馬神廟 在縣治馬廠東,明洪武二年建。八蜡廟 在縣治西,明宣德八年主簿侯琰建。土地祠 在縣儀門東。
「皋陶廟 」 ,在魚臺縣獄內,即獄神祠也。
旗纛壇 在縣演武廳側。祀軍牙六纛之神。關聖廟 在縣治西北城中最高處,所謂「黃臺」 是也。
火神廟 在縣南門外。明正德十二年建。靈顯大王廟 在縣東門外。始建無考,嘉靖三十年重修。
龍王廟 在縣東門外郭堤上。
東嶽廟 在縣治東北隅。嘉靖三十七年重修。「泰山行宮 」 ,邑祈雨處。明天啟七年重修。大禹廟 在南陽鎮。以河漕要地,得特祀之。伏羲廟 在鳧山南麓。後有伏羲塚,東有畫卦山。已詳《古蹟》。
觀音堂 有二:一在三官廟南,一在南關外,建俱無考。
三官廟 在縣治西南隅。建亦無考。
單縣
社稷壇 :在城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門外。俱明洪武三十年主簿林本建,嘉靖五年知縣鈔秀重修。邑厲壇 在城北門外。明洪武三十年建,嘉靖五年重修。
城隍廟 「舊在縣治東南,明洪武三十年建。嘉靖五年,兗州府同知俞鼎改建縣治西北。」 馬神廟 在縣治西北,明嘉靖七年,縣丞溫玉建。
八蜡廟 在縣城北一里。
龍祠 舊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古浮圖下,祈靈有應。宋崇寧中,賜額「豐澤廟。」 紹興十年,封神號善濟侯。元至元間,單州守楊文卿重修。每歲二月二日,縣官致祭。今移建於城東門外。
何公祠 在縣西門外。明嘉靖二十六年,都御史何鰲平妖寇有功,邑人建祠祀之。右布政使駱顒、左參政韓戚、右參政應檟,左參議吳嘉會,副使張九敘、饒思聰,僉事王曄、徐鶴齡、孟淮、楊時秀、李嵩,都指揮僉事崔汝成,兗州府知府曹亨、同知金淳,濟南府同知范惟一,萊蕪知縣陳甘雨列享於中,尚書路迎有記。
東嶽廟三 ,一在單縣城西關內街北,嘉靖七年建。一在《辛羊集》,每三月二十八日四方雲集報享。一在東關東盡處。
關王廟 舊在單縣城內養濟院後街,今大建廟宇於北門外甕城內。又一在城北王松寺,遇旱,輦抬輒雨,有《秦襄毅公碑文》。
皇籙殿二 ,一在單縣城西南隅郭內,一在《石村集》,殿宇嶙峋,正月初九日「年年勝會。」
玉皇廟 二所一在單縣城東南十里小幵堌上,一在城西五里土山上。
金龍四大王廟 舊在單縣南壇前,傾圯,今移建叢林寺內。
「觀音堂 」 在單縣城內玉山頂迤南,一在西關,南北小街。
元帝廟 在單縣北關石橋北道東。
三官新廟 在單縣城北南堌鋪東。殿宇整嚴,規模宏大,千里之遠,人莫不知。咸雲「三官尊神」 故鄉,逢正三、七、十月進香帛者,途間繹絡不絕。龍女三娘廟 在單縣城北方。
陳祖廟 在單縣,鄉人稱「陳子春。廟」 在墳墓西數武,距城四里。
「三皇廟 」 在單縣城東南郭內。
南極廟 亦在三皇廟一處。
《泰山娘娘廟》二 ,一在單縣東關街北,一在城北三里,俗稱「三里廟。」
城武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南大堤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南大堤外。俱明洪武二年,縣丞趙子載建。
邑厲壇 在縣城北大堤外,明洪武七年,知縣鄭世昌建。
城隍廟 在縣治西。明洪武間知縣鄭世昌建。馬神廟 在城武縣城東。明宣德六年知縣劉恕建。嘉靖四十三年知縣鄭漢改於西門內「八蜡廟 」 今寄祭馬神廟內。
漢高帝廟 在城武縣西北文亭山下,即駐蹕亭也。後晉天福間創始,宋開寶二年重修,碑刻剝落,尚存斷石。
梁王廟 在城武縣北二十五里。初,彭越以功封梁王,都定陶之梁丘,其後梁丘割屬城武,土人立廟,歲時祭享。
城隍廟 在城武縣署西,改龐穎國公故宅為之。明知縣李志恭修建。嘉靖二十四年,知縣於野亨修。四十二年,知縣鄭漢重建。
關聖廟 在城武縣東門外。
皇清知縣趙森重修。
旗纛廟 久廢
龍王廟 在城武縣東堤。知縣趙嗣晉捐貲建。三皇廟 在城武縣東關廂外。
東嶽廟 在城武縣文亭山上。
北嶽廟 在城武縣北城上。明知縣張居仁建。
皇清知縣王素臣重建,今圯。
秺侯廟 在城武縣南堤上,即漢金日磾封地。齊王廟 ,在城武縣東北二十里,相傳韓信、彭越會兵處。
董子廟 在城武縣西南二十五里。相傳董仲舒過宿處。
嚴子廟 在城武縣南二十里許,有子陵井。海公廟 在城武縣北二十里許。明直臣海瑞顯靈處。
三官廟 在縣內東隅,萬曆戊午年建。
元帝廟 在縣內北隅,萬曆四十一年建。泰山廟 在縣東關,隆慶四年建。
火神廟 在縣西關,嘉靖四十三年建。一在南堤,順治三年建。
玉帝廟 在縣回廟村,成化五年建。
曹州
社稷壇 舊在州城西北。天順間,知州伍禮遷置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州城西南,明天順間,遷置城南。
郡厲壇 在州城北一里。
城隍廟 在州治西。明正統間,范希正建。馬神廟 在州治東。明景泰五年判官令狐嘉建。
八蜡廟 無考
堯母祠 在曹州城東門外,明嘉靖十年,都御史陳九疇建。
堯祠 ,在州東北五十里雷澤城西,其下即堯陵也。
舜祠 在州東北六十里歷山上。未詳所始,教授張顥有《記》。
濟瀆廟 在州西關北,稱「清源善濟王」 ,故宋時封號也。州境濟水所分,舊號濟陰,故有廟祀。金大定間,州遷今治,建廟郭西。元至元七年重修,商琥有記。宋崇寧初年,呂希哲、希能謁祠,有「寧光塔」 題名。
范蠡廟 在州西南四十里濟陰故城內。其創建之年無考。
甯武子祠 在州西北二十里墓所。明萬曆間,知州許恩創建,顏其額曰「表忠堂。」
魯左史公祠 在州南五十里左山上。宋崇寧初,呂希哲、希能謁祠,有「寶乘塔」 題名。其創建之年亦無考。
旗纛廟 在州城西演武場之左。
土神廟 在州衛內
火神廟 在州城內西南隅。明正德五年,鄉民田春、梁英等創建,郡人李鳳為《記》。歷嘉靖、崇禎,屢經修葺。至
皇清康熙初,漸就傾圮,營校劉士魁募資增修。
龍湫祠 在州城西南虎牢池上。明成化二十一年,知州延定之奉魯藩令旨建。奉祀龍神。嘉靖、萬曆、崇禎間,屢經修葺,後圯至。
皇清康熙初,鄉人劉璽遊僧法戒募資重修,有《碑記
湯王廟 在州南百二十里曹南山之巔。明成化間重修,郡人李秉為《記》。
伊尹廟 在州南八十里莘仲城,伊尹耕處。明都憲劉愷有詩勒石。
曹伯廟 在州南城外稍西。明萬曆間,知州吳邦相創建,周𤐣繼修,規模視前加宏。有司以每歲春秋上戊日致祭,詳𤐣《自識》「碑記。」 至天啟初,知州楊湛然委儒官吉鳴顯等醵貲重修,增建寢樓三間,湛然刻碑記事。其樓至崇禎中,以城守有礙毀。
三賢祠 在州舊城中,奉越范蠡、秦魏冉、漢魏相三公,宋范致明有贊,今湮。
莊子廟 在州西北四十里,古南華沙溝之陽。唐貞觀二年建,號「南華觀。」 金季燬於兵,至元復建,規模宏敞,有碑記。明弘治七年、崇禎十二年,相繼重修,俱有《碑記》。
關聖廟 在州城內西南隅。明萬曆間知州周𤐣、郡人張瑤建。卞公祠 在州治前。明萬曆末知州周𤐣創建。三皇廟 在州城內北隅。明正德年建。
華公祠 在州城內東南隅。明萬曆間,郡人楊廷萱、張名岐等創建。
大藥王祠 在州東灉河岸西。明天啟初,郡人吳允中創建。
曹縣
社稷壇 在縣城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西。俱明洪武三年,判官閻本建。
邑厲壇 在縣城北一里。
城隍廟 在縣治東南。明洪武間,知縣程貢建。正德、嘉靖間重修。王崇文、王崇獻各有記。馬神廟 在縣治東南。
八蜡廟 在縣城西
河伯祠 在縣西南武家口,俗謂「金龍四大王廟」 是也。明隆慶元年,河決武家口,兗州府同知某禱於河伯,水患遂弭,因建廟以祀焉。
成湯廟 在縣南二十里《土山集》,其前,即湯陵也。明成化間重修,尚書李秉有記。
盤庚廟 在縣南十里盤庚村。未詳所始。伊尹廟 在縣西北十八里莘仲城。未詳所始,明成化三年重修。縣東南二十里為伊尹墓,墓前亦有祠。宣德間,知縣范希正徙建墓上。萊朱廟 在縣南十里,旁有萊朱冢。
天妃廟 在縣,一名娘娘廟。按:天妃,海神,河達於海,故祭者猶本先河後海之義。
火神廟 在縣城內東南。嘉靖丁未,河決入城,公私攜家棲城頭,遙見廟脊一官人鵠立,烏帽朱衣,面如傅粉,三日夜而沒。比水退,始知為火神廟,遂神之,以為現靈。
關帝廟 在縣黃河廳西,未詳所始。嘉靖水後復修。崇禎己亥,知縣霍達建石坊,署「乾坤正氣」 四字。
玉皇廟 在縣迎恩門內府廳後。創建之年無考。嘉靖年間重修。
東嶽廟 在縣望嶽門外。嘉靖間移建學宮前。萬曆壬子,復移舊地。
元帝廟 在縣迎恩門外。李襄敏秉初奉命破敵,其神顯靈,凱旋建廟。嘉靖間重修。
青山廟 在縣東二十五里。
三官廟 :在縣治東北。鄉紳萬愛民建。
天官廟 在縣《冉堌集》三里。
三皇廟 在縣望嶽門外,嘉靖間建,萬曆間重修。
天齊廟 在縣《魯村集》。
堽口廟 在縣東北三十里古營集南。祀東嶽老君。隆慶間重修。曹來貢有記。
堽岔廟 在縣東北五十里《冉堌集》南。祀東嶽。弘治間重修。
齊王廟 在縣東十里,祀西齊王崔子玉。或曰韓信將兵屯定陶,沛公入壁奪其軍,即此。燕城廟 ,在縣北四十里。
元壇廟 在縣迎恩門外,天啟年,武圖功建。藥王廟 在縣望嶽門外,東嶽廟右。天啟三年重修。
曹觀廟 在縣付家集東北三里。
扁鵲廟 在縣東南四十里。《棗堌集》宋熙寧間建。
碧霞元君行宮 四郊俱有,而可徵有七:一在「榆林集」 ,一在安陵鎮,一在迎恩門外,正德間建;一在「韓家集」 西,嘉靖間建;一在「杜家集」 ,萬曆間建;一在鎮川門外,萬曆間重修;一在「隆華店」 ,萬
曆間重修
黃堽廟 在縣西北三十里。土人相傳本土地祠,唐某年建。駕經其地,駐蹕一宵,以神能呵護,封「廣禪侯。」
定陶縣
社稷壇 在城門右。明嘉靖九年,知縣劉倫徙置堤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右。明嘉靖九年,徙置堤外。
邑厲壇 舊在北門左,明嘉靖九年徙置堤外。城隍廟 在縣治西。明洪武六年糾思誠建。景泰四年知縣馬聰重修。
馬神廟 在縣治東南太僕寺右。明弘治九年,主簿馬驥建。
八蜡廟 舊在城北十里。明嘉靖間,知縣胡來廷徙置戚堌,知縣唐洞改建古塔之下。
三皇廟 在縣北古塔南,即梁王臺也。元至元間創。林過有記,趙孟頫書。其後河水淤沒,惟露碑頂。明嘉靖九年,知縣劉倫立敬一亭,取而用之。
髣山廟 在縣北十二里。即曹叔振鐸之墓也。廟在墓上,蓋以祀曹叔雲。而宋太平興國中,歲旱,祈靈有應,敕封其山為「豐澤侯。」 每歲三月二十八日致祭,學士王禹偁有記。景祐中,守臣錢延年嘗修飾之。
土地祠 在縣儀門東
獄神祠 在縣儀門西
帝堯廟 舊在城北,萬曆二十五年改建於三賢祠右,順治十二年重修。
龍王廟 在縣治東北
火神廟 在縣治西南
關帝廟 :在西甕城內。
元帝廟 在北甕城內
東嶽廟二 ,一在定陶縣東郭外,一在梁王臺上。
濟寧州
社稷壇 在州西門外,明洪武七年,知州趙好德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州南門外。
郡厲壇 在州城北一里。
城隍廟 在州治東北。明洪武二年,濟寧州同知劉大昕建。
馬神廟 在州治東北
八蜡廟 :在城東門外。
漕河神祠 在州城南天井閘上。未詳創始。有司春秋秩祀。州境復有渚湖神祠、汶水神祠、洸水神祠、泗水神祠、百泉神祠、濟水神祠。舊《志》但列其名,未詳所在。
龍神廟 在州城南門外。明洪武二年,同知劉大昕建。永樂九年,知州李顯忠修,有司春秋秩祀。
報功祠 在州城南天井閘東,祀尚書宋禮、萊陽伯周長、平江伯陳瑄、侍郎金純,有司春秋秩祀。
「二賢祠 」 ,在州南城左方,即「太白樓」 也。
任子廟 舊在汶泗坊,裔孫任孔昭重修。「河神總祠 」 在州東小門外運河岸上,南池之右。總河楊茂勳建,題請敕封,茂勳有記,並題疏鐫石。
旗纛廟 在州城中,總河部院署東,四時秩祀。里人徐曰書有《記》。總河楊方興、朱之錫、楊茂勳、苗澄俱有「記。」
女媧廟 在州古邾婁城內。
禹王廟 原在州義井巷,運河同知王有容移像於此。舊係巡撫黃克纘生祠。
高子祠 在州城東,祀高子柴。其後裔生員高詔等重建。
東嶽廟 在州城隍廟迤東。正殿祀天齊,後殿祀聖母。東北碧霞宮。西北三皇殿,左廣生,右斑疹。儀門內,左森羅,右日月。本州知州萬民命,郡人王道明有記。
玉皇廟 在州南小門迤南。仙源吉從善重修,有記。
三緣宮 即皇經閣。在州南關西偏。里人江中漢等捐金倡募,閣凡三層,東西關帝、「文昌」 二閣。郡人陳益修創建。王道新、鄭與僑、黃敬璣俱有記。
來鶴觀 在州城南,中有「八卦亭。」
三官廟 一在州東嶽廟前,郡人陳伯友有《記》。一在運河北岸,一在河東岸,俱郡人靳學顏《記》。一在北關
真武廟 在州北關,郡人劉概有記。一在運河驛北。一在城東南隅,倪祖文重修,環抱皆水。一在天門五龍橋,蜿蜒數百武,隄柳參天,與雉堞相掩映。郡人楊鳳翥有記。
火神廟 一在州東門內,郡人周品有記。一在河東,一在南小門外,一在東關。
崔府君廟 在州運河西岸。
《白衣尚書》祠 祀漢議郎鄭均,在州城東十里大將橋東。
金龍四大王廟 一在州天井閘北岸,一在城閘東岸,一在城東南三十里張家橋,郡人鄭與僑有《記》。
二郎廟 一在州西門甕城內,一在城東,泗、洸合流北一里餘。
三義廟 在州小東關
關王廟 一在州南門甕城,學正宋守塘有《記》。一在城內東門北,一在河東大炭溝,內有鐵鼓。知州萬民命郡人韓弘愈各有記。
江東廟 在州城隍廟迤東,郡人陳扆誦有「記。」 張仙廟 在州東嶽廟迤東。
葛仙翁廟 在州城隍廟西。
呂祖堂 在州南關皇經閣左。里人李材建,傍有隙地。其孫李辰璣佩斗佩璵,結茅為室,植花竹,疊山鑿池,位置極稱。
青華洞 在州浣筆泉東。里人胡若琦築為堂,祀純陽真人。喬木森鬱,亭臺池館,位置得宜。其後壘土輦石為洞,𥓂砑幽邃。入其中者,無異穿巖谷也。傍建義學。。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