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33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百三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三十四卷目錄

 潞安府部彙考四

  潞安府祠廟考

  潞安府驛遞考

  潞安府兵制考

  潞安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三百三十四卷

潞安府部彙考四[編輯]

潞安府祠廟考        府志[編輯]

本府。長治縣附郭。

社稷壇 :在北門外稍西。

風雲雷雨壇 在南門外龍泉橋西。

厲壇 在北門外稍東

八蜡廟 在南門外稍西。

城隍廟 在城中,明洪武初建。

義陽王祠 祀唐節度李抱真,在府學。

三忠祠 在城東南隅。祀宋隆德知府張確,明西平知縣贈光祿少卿王佐、鄉賢任環。

暴公祠 祀刑部尚書暴昭祠原在文昌祠之右,兵火頹毀,鞠為茂草。郡守楊晙改建於南營。「四貞祠 」 在西火鎮,明正德七年奉敕建。

皇清順治間重修,祀烈婦平氏、程氏、烈女趙氏、袁氏。

唐太宗廟 一在郡城南門內,一在坡頭嶺。關帝廟 在郡城舊瀋府西及郡城四闉各巷關鎮村間。

華陽君廟 在郡北關馮亭墓前。

玉皇廟 在郡城南

三官廟 在郡城西南

真武廟 :在郡城北營。

東岳廟 在郡城衛前及南營。

二郎廟 在郡西關

五龍廟 在郡西門內。一在五龍山,一在雄山巔。

九龍廟 在郡北關

隴西王廟 俗稱慕容廟。在郡城西南,營祀慕容永。《舊志》以為慕容暐,誤也。

三嵕廟 在郡西門內

二仙廟 有二:一在郡城東南隅,一在韓川嶺橋頭村,諸縣亦多有之。至於窮鄉絕巘,專祠不可勝紀。蓋神節孝天成,百世之下,令人感慕不忘,故崇奉之盛,獨邁本地沖舉諸仙。

藥王廟 一在郡城城隍廟前道東,一在秋谷山。

馬神廟 一在郡城東營,一在郡城西營。神農廟 在百榖山。神農嘗百草於此,因立廟祀焉。肖像甚古,北齊時重建。

皇清順治十二年重建。

大禹廟 在壺口山,莫詳創始。宋咸平中重建。元宗廟 在西火村,遇郝處士之所也。

仙師廟 在蔭城內,居民皆李姓,唐韓王之後。元時有同宗自沁州昇舉,卓劍雄山巔,召其山下族人,一會拔劍而去,因立廟。有泉,即劍穴也。昭澤王廟 一在蘇店鎮,一在五馬村。

穀神廟 在城南三十里。

炳靈王廟 在縣後

「三教堂 」 :「在縣治東。知縣閻溥建。」

李衛公祠 在城東關。歲旱,禱雨有應,因立祠祀之。

崔府君廟 在城東門內,諱玨,字元靖,唐貞觀中為長子令,有異政,功德及潞,因立廟祀之。明御史趙公祠 在郡城西闉。

長子縣

社稷壇 :在城西北隅。

風雲雷雨壇 在南關稍西。

厲壇 「在北關外偏西。」

八蜡廟 在熨斗臺

城隍廟 在縣治西

風伯雨師廟 在縣西北三十里璧村。

崔公祠 在東門內,專祠崔玨。

神農廟 在北關。神農嘗於羊頭山得嘉穀,即所稱「秬黍。」 金大德四年建,明天順三年重修。唐太宗廟 在縣東南古城隅。元至正六年,有蝗傷稼,民思帝嘗吞蝗,故為祠禱焉。

關帝廟 在城隍廟東

真武廟 在上方村

東嶽廟 在城北劉村,宋至和三年建。

靈湫廟 在縣西五十里發鳩山之下。按靈湫即漳源水神也。自來遇旱,禱雨輒應,土人因立。

廟虔祀,第失傳,不知創於何時。宋治平元年重建。政和元年始賜額「靈湫。」

三嵕廟 在城外西郭,元延祐六年重修。馬神廟 在縣治東。

靈應侯廟 在方山。俗傳神醫也,曾愈帝堯疾。帝堯廟 在縣西南十五里潛山之上。金末毀於兵。元至元及至正間皆重修。明成化四年又修,萬曆六年再修。

皇清康熙七年復大修。

商烈祖廟 在縣東南六里上方村。初因歲旱,邑人以「王桑林」 之禱,為民請命,乃設為位而禱於王,隨大雨,人感之,立廟上方村。元至正間重修。明嘉靖間復修。

周公廟 在城東南六里。元中統三年建。漢丞相陳平廟 ,在城東三里泊裏村。

宋少保岳武穆王廟 在南關大士閣之西。鮑先生祠 明弘治十五年建,祀漢司隸校尉鮑宣。

屯留縣

社稷壇 在城西

風雲雷雨壇 在城南

厲壇 在城北

八蜡廟 在縣東南隅

城隍廟 在縣東南隅

韓太守祠 在縣北,祀宋隆德府知府韓昭。大禹廟 在浮山。

留侯廟 在水南村

元宗廟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關帝廟 在縣治西

魏文帝廟 在疑山。宋宣和五年賜額「英濟王。」 慕容將軍廟 慕容,赤土也,在縣西。相傳魏孝文將幸潞,天地昏黑,凡五日,帝不敢進問變故。赤土極言時政之失,剖心以明,天遂開朗。二仙廟 在李村。

八仙廟 在蓮花岡

五龍廟 在良村嶺

三嵕廟 在三嵕山。神最顯應。

白龍王廟 在縣北常村。宋宣和五年,賜額「義濟侯。」

龍泉廟 在縣西北二里。

靈顯王廟 在南門內,元至治二年建。

成湯廟 在縣西八十里中村。

元帝廟 在縣治西北隅。

龍潭廟 在縣北二里。宋崇寧二年,賜額「惠應侯。」 元至元二年重修。

崔府君廟 在縣東門內街北,宋初建,祥符八年重修。

皇清順治五年又重修。

唐太宗廟 一在司徒村,一在縣北一里河北村。

泰山廟 在縣東門內街北。

襄垣縣

社稷壇 在城西

風雲雷雨壇 在城南

厲壇 在城北

八蜡廟 在城南

城隍廟 在縣治西南

劉文安公祠 在儒學前。祀明尚書劉龍。「魏文帝廟 」 在神頭山。

慕容將軍廟 在縣西

三官廟 在縣治西

真武廟 在東門內

東嶽廟 在李村、下良二處。

二仙廟 在白石梯

五龍廟 在北門

九龍廟 在獅山

昭澤王廟 在縣治東南。

「三教堂 」 在縣治東。

三皇廟 在縣西北五十五里。

商湯廟 在縣南門外四十步。

周文王廟 在縣南二十里鹿臺山上。

周公廟 在五陰山

韓王廟 在韓王山

趙王廟 在趙王山

秦甘羅廟 一在縣東北楊村後,一在縣西河底村後。

唐李衛公廟 在縣西北三十里,坐落回袁店東山嶺。唐初公鎮守朔方,土人思德,故建之。唐崔公廟 在縣治東南一百步,即長子崔元靖元元統元年建。

關王廟 在縣東九十步。

龍洞廟 在縣治東南一百步。即焦道士祠,宋加封為王,明洪武改號「龍之神。」 每歲七月五日官祭。歲旱赴洞取水,禱雨輒應。洞在縣東北百里𥟖城縣界。生於襄垣,修真於隴阜。渤海龍王廟 在縣西北三十里莊裏村。護國靈貺王廟 在城南李信村。

《護國顯濟王》廟 在送返村。

昭惠靈顯王廟 ,在縣北一百步靖朔門內。元帝廟 ,在縣東門內五十步。

碧霞元君廟 有四,本縣堡後村一,下店鎮一,西營鎮一,下良鎮一。

玉帝廟 在縣北三十里曹家坪村。

「三義至聖祠 」 ,在縣西北三十里回袁店,「媧皇宮 。」 一在陽澤村華龍山。一在縣治西南《潞城縣》

社稷壇 在城西北

風雲雷雨壇 在城南

厲壇 在城北

八蜡廟 在縣東

城隍廟 在縣治西北

李衛公廟 在縣東北三十里。相傳以為占籍潞城,非也。蓋其征行所經之地,號令嚴肅,民不為兵卒所擾,故「感德立祠。」

大禹廟 在城南十里

殷三仁廟 在城東二十里。

關帝廟 在縣西南隅

三嵕廟 在城西十里

風洞廟 在城北四十里。

龍王廟 在東門內

盧醫廟 在城東南山

三皇廟 在縣北十里合室村。

東嶽廟 在縣東八蜡廟左。

成湯廟 在縣東北五十里續村。

真武廟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壺關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

風雲雷雨壇 在縣西南。

厲壇 在縣北

八蜡廟 在演武場西,今廢。

城隍廟 在縣南四家池。

杜四輔祠 在縣南林青村。

漢三老祠 在西門

大禹廟 在辛村,元元祐六年建。

唐太宗廟 在縣南四家池。

關帝廟 在南關

玉皇廟 在沙窟村

「北極廟 」 :在柏林村,有松數百株。

真武廟 在南川底

東嶽廟 在秦莊

二仙廟 在縣東南紫團鄉。

三嵕廟 在縣東北二十里王嶺村。廟西有石竅,深不可測,即之有風氣。宋淳化三年建。藥王廟 在城東南鳳凰山。正德間,邑人郭修重建。

風穴廟 在城北三里,元至大四年重修。唐李衛公廟 在北關廂,元至元十六年建。《平順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

風雲雷雨壇 在縣西南。

厲壇 在縣東

八蜡廟 在縣南

城隍廟 在縣治西

大禹廟 在侯壁

五龍廟 在張井。晉慕容時,五色雲如龍形,現於郡城南山,因建廟。

三嵕廟 在王莊

二仙廟 在赤壁

蒼龍王廟 在張井村

夏王廟 在竇口,以祀竇建德。

廣武君廟 在廣李左車葬地。

關帝廟 在縣南關正西閣上。

聖母祠 在城南一里許東南山阿。

伏羲廟 在東五馬里

湯王廟 東禪南里及樂頭等村,俱建廟崇祀。元帝廟 在南關正東,好水池右。

三教閣 在東二里許東山下。

「李衛公廟 」 ,耽車、遷善、王莊等村多建廟祀之。「玉皇廟 」 ,「耽車」 、「新興」 等村多立廟祀之。

九天聖母廟 在東峪里。宋元符三年建。其耽車、上莊、新興等村,俱有廟崇祀。

二郎廟 在安善里

東嶽廟 在遷善里

甘露王廟 :在石灰里。

昭澤龍王廟 :在王曲里。

風王廟 在遷善里

明山大王廟 在安善里。

老君廟 在留村里

𥟖城縣社稷壇 在縣西北。

風雲雷雨壇 在縣南

厲壇 在縣北

八蜡廟 在縣東北

城隍廟 :在縣治東北。

元宗廟 在南保村

關帝廟 在南關

馮將軍廟 :在戚里莊。祀馮奉世。

大乘山神廟 在大乘山。

北極廟 在金牙山,宋太平興國三年重建,元至元十三年重修。

三官廟 在西關

二仙廟 在北社董壁

二仙廟 在彭莊村

九龍廟 在玉泉村

三嵕廟 在西仵村

「昭澤王廟 」 在隴阜山,當日修真處。

龍王廟 在三皇山

黑龍王廟 :「在上壁臺。」

嵐山神廟 在縣西二十里。按《縣志》,廟傍有泉井,澇不溢,旱不涸,禱雨輒應。金大定間建廟。明洪武三年改稱嵐山之神。

靈源聖井廟 在縣東北長垣村。按《縣志》,有井在焉。其水清澈,雖旱不涸。遇旱取水,禱祈即雨。前代土人依井立廟祀之。宋崇寧四年,詔封靈應侯,賜額「惠應。」 元至元十七年重修。明洪武三年,改稱靈源聖井之神。

明靈王廟 :在白官莊。

二郎廟 在東陽關

廣禪侯廟 在路保村

靈應侯廟 在長寧村

潞子嬰兒祠 在城東南十五里。潞祠山。「東嶽廟 」 在縣東八里王壁村。

護國永進君廟 在東嶽廟後。俗稱東神李忠烈祠 ,名養裕。流寇環邑,出戰陣亡。黎人感之,建祠在城東關。

馬神祠 在靈澤王廟內。

靈澤王廟 俗呼「西廟」 ,在縣治西南。

三義閣 在衙西街

真武廟 在白方村

三聖廟 在城內東南隅。祀真武帝、關帝、妙道真君。

三皇廟 在三皇山

曹王廟 在曹莊村

李衛公廟 :在宋家莊。

暈山聖母廟 在縣東北善業村。

媧皇聖母神祠 在戚里店。

純淑真君廟 在繡屏山。

五龍神廟 在縣南三里。至元四年修,明洪武二年重修。

寺觀附

本府。長治縣附郭。

昭覺寺 ,在城內西南,有僧綱司,規模宏麗,後有圓通閣,貯藏經。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建。聖泉寺 ,在府治東。

長興寺 ,在城內東南,後唐長興三年建。法住寺 ,在城西,隋開皇三年建。

慶雲寺 在蘇店,宋天聖三年建。

百穀寺 在百穀山北。齊武平四年建,明萬曆時重修。

嘉祥寺 在賈村,元至元十七年建。

正覺寺 ,在刋字村,唐太和間建。龍泉寺 ,在賈村,元至正二十八年建。

延福寺 在西原村,漢永平十年建。

香巖寺 在韓店,宋慶曆間建。

洪福寺 在李坊,宋太平興國五年建。

洪濟寺 在黎嶺,宋崇寧二年建。

際子寺 在北和,元元統元年建。

寶峰寺 在坡頭,金大定十九年建。

寶雲寺 在王村,後魏永平二年建。

大雲寺 在蔭城,金大定九年建。

正覺寺 ,在八義,有浮圖,今圮。宋元祐六年建。「西巖寺 」 ,在桑梓,隋開皇中建。

翠巖寺 在西火松樹千章,蔚然深秀。寺裹松

內地僻徑幽遠,望之有如翠屏插漢。

大安寺 ,在師莊後,唐明宗長興二年建。摩雲寺 ,在佛耳山上。

翠雲寺 在佛耳山下

寶雨寺 在郡城中,今廢,惟存古塔。

延唐寺 唐元宗別駕時,寺有「李樹連理。」 梵境寺 在郡城東北,今長治縣側。隋建,明萬曆己酉居民取土得舍利,唐儀鳳三年藏也。大泉庵 在雄山東。泉石林木,清幽足賞,唐長興元年建。

神霄宮 在舊瀋府前,宋宣和元年建。

洞雲宮 ,在桑梓鎮,唐天寶十四年建。

玉虛觀 ,在西火鎮,金大定二年建。

白鶴觀 在府城南。元宗別駕時據案假寐,白鶴觀道士宋大辨等三十人見赤龍在案。妙勝寺 在城東北,後唐天成中建。

千佛閣 在縣治東

長子縣

天王寺 在城東南隅,唐永徽中建。

能仁寺 在縣西門外,宋建隆二年建。

法興寺 在慈林山

西龍泉寺 ,在交李村,唐大曆九年中建。大覺寺 ,在寺頭村,唐太和中建。

乾德寺 在大景村

仙師教寺 在王史村,唐太和五年建。

法慧寺 在周村,唐顯慶五年建,明成化八年修。

崇慶寺 ,在紫雲山下,宋大中祥符九年建。廣化寺 ,在樂陽村,宋治平元年建。

興福寺 在橫水村,元大德五年建。

資壽寺 ,在王波村,元至正二十八年建。興國寺 ,在論莊,元延祐五年建。

演教寺 在潛山,元至元十二年建。

古塔寺 在莫村,元時建。

妙覺寺 在碾張村,宋治平元年建。

通元觀 在城東北隅,元至正五年建。

浩然觀 在城隍廟左,元至正二年建。

修真觀 在金村,元至順二年建。

聖壽寺 一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南陳村,唐中和四年建。一在縣西三十里化師山,唐異僧葬處也。

甘泉寺 在縣西五十里寺頭村,元時建。白鶴觀 在城外西北隅。唐天寶二年建,今廢。屯留縣。

永福寺 在縣治北,唐貞觀三年建,宋太平興國三年賜額。

慈廣寺 在石聚山之陽。舊名「普明」 ,又名「慈光。」 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定林寺 在余吾,元至元中建。

永峰寺 在故城,元泰定二年建,明正統六年重修。

龍泉寺 在北栗村,元至元五年建。

興國寺 在平村,元至元五年建,明宣德六年重修。

惠照寺 在苗岳村,宋天禧元年建。

普明寺 在常村,元至元五年建。

寶福寺 在杜村,元泰定二年建。

寶峰寺 在王村,元大德三年建。

石佛寺 在余吾,唐貞觀二年建。

明月寺 在中村,元泰定二年建。

雲影寺 在鳳凰山,元至正二年建。

大覺寺 在宋村,元泰定二年建,明洪武三年重修。

甘泉寺 在縣北百里。元泰定二年建。明正統十一年重修。

玉溪禪院 在魏村,元泰定元年建。

朝元觀 在縣治西北,金明昌二年建。

玉虛觀 在原村,元皇慶二年建。

南華觀 在西村,元大德四年建。

上清涼寺 在縣西南八十里八泉村。

下清涼寺 在縣西南七十里八泉村。

丈八佛寺 在縣西南五十里。

襄垣縣

壽聖寺 在縣治東南

淨福寺 亦在縣治東南,又名「崇福寺。」

寶峰寺 在紫岩山

慈雲寺 在長隆村

香巖寺 在桃樹村

興福寺 在縣西南十三里。有涼樓,為昔人避暑之所。

圓明寺 在蒲池村

仁濟寺 在五陰山前

淨居寺 在上良村

建封寺 在李信村西,今廢。

仙堂寺 在仙堂山

化成寺 在下良鎮

五峰寺 在縣北五十里。

開化寺 在縣西北五十里。

華藏寺 在王璧村

先天觀 ,在北門外,唐天祐八年建。

幽棲觀 在西川村,元至元元年建。

洞真觀 在縣北四十里。元延祐四年建。長生觀 ,在鴈谷村,元至元十七年建。

普照庵 在縣北十里

白衣三聖閣 在縣西北三十里回袁店。「弘祐庵 」 在縣治西南隅。

瑜伽庵 在縣治北門外東北。

棲雲庵 在縣北二十里。重圍斷塹,水繞山環。明萬曆丁亥建。

淨業庵 在縣北四十五里南坪村。

「白衣堂 」 一在縣治西北,一在縣治西南。木佛庵 在關家溝金河,清三年佛像在古檀樹中出,鄉人立廟祀之。明天順六年重建。《潞城縣》

妙聖寺 在縣治東

圓寂寺 ,在葛井山下,唐天祐七年建,今廢。洪濟寺 ,在常村,金大定元年建。

崇勝寺 在小韓山西。元至正九年重修,今廢。慈雲寺 在故漳里。

寶寂寺 在中峰南村

廣濟寺 在鳳凰山

靜居寺 在龍山

壽聖寺 一在西流村,一在《東王村》。

寶相寺 在祥井裡

石相寺 在李村

法雲寺 在上史興西

白鶴觀 在縣東二里,唐垂拱二年建。

崇仙觀 在合室村

元真觀 在常村,金大定四年建。

永福寺 在縣治東。晉天福初建,明洪武初重修。

壺關縣

福巖寺 在縣北二里龍溪山下。

大覺寺 在四家池

洪福寺 在崇賢村

大明寺 在東歸善村

金山寺 在黃陀村

廣慈寺 在烏泉山

多寶寺 在紫團山畔

雲蓋寺 在紫團山下

崇雲寺 在紫團山南

白雲寺 在紫團山上

竹巖寺 在縣東南一百六十里,俗名「三崇寺。」 祥鹿觀 在修善村。唐徐王為潞刺史時,曾逐白鹿於此。

吉祥觀 在縣南三里

寶相寺 在縣東南七十里城寨村。

靈顯觀 在縣境內

平順縣

妙輪寺 舊剎。兵焚,今改建東北山曲。

大雲寺 ,在龍耳山。每遇天陰,此寺雲盛,雨遂沛然,故名。宋建隆元年建。

龍門寺 ,在石灰里,後唐莊宗同光三年建。漳法寺 ,在石城裡,唐景雲元年建。

海會寺 在張井裡

薦福寺 ,在東禪里,宋太平興國九年建。清源寺 ,在安善里,元延祐四年建。

《寶巖寺 》,在花園村太行山頂,俗名「金燈寺。」 誠心默祝,則見金燈自遠空浮來。

水陸寺 在候壁里

福興寺 在新興里

佛頭寺 在候壁里。因山似「佛頭」 ,故名。

小岩寺 在葭蘆里

龍虎寺 在新興二里

元熙寺 在新安里

龍泉寺 在新興二里。有龍泉水洞。

馮善寺 在遷善里

大覺寺 在新興里

崇仙觀 在石城裡,金泰和元年建。

龍祥觀 在王曲里,金大定元年建。

靈顯觀 在安善里,呂純陽曾遊此。

金燈寺 在新興二里

御甲寺 在羊圍子村西山上。

曇香庵 在邑東二里許。

黎城縣

延慶寺 在南關。按《縣志》,「元延祐六年建。」 白巖寺 在白巖山麓,唐武德二年建。

大通寺 在辛村里石塘,宋治平初建。

松池寺 在宋家莊

法會寺 在百穀村。按《縣志》,「唐先天二年建。」 水陸寺 在內陽村。

膺福寺 在區村里

顯慶寺 在城南村

寶泰寺 在故縣

禪房寺 在後莊

聖壽寺 在原泉村

委泉寺 在玉泉村

西井寺 在西井村

佛堂寺 在彭莊

大聖寺 在南陌嶺

崇福寺 在縣北二十里。

黃崖寺 在看後村

流泉寺 在鹿頭村

偏城寺 在偏城村

通仙觀 在城內

「太清觀 」 在桑魯村。

溫泉寺 在壺口關南,寺有溫泉二。

潞安府驛遞考        府志[編輯]

本府。長治縣附郭。

總鋪 在上黨門外

《壺神頭鋪 》通壺關。

堠南莊鋪 ,高河鋪 ,以上二鋪通長子。史家莊鋪 ,「漳澤鋪 ,以上二鋪通屯留。」 「關村鋪 ,通潞城。」

華家莊鋪 通襄垣

長子縣

漳澤驛 在南關,與長平驛接。原額馬騾四十八匹頭。順治九年裁去馬八匹,十二年又裁去馬八匹。現今在驛馬騾三十二匹頭。

固益遞運所 在縣南關,原設夫一百名,順治十二年裁去一十三名,今止存夫八十七名。今所裁大使夫附於縣。

總鋪 在東關

辛莊鋪 ,宋村鋪 ,以上二鋪俱通「長治。」 「堡頭鋪 。」 沖仁鋪 ,張店鋪 ,以上三鋪俱通「高平。」

鮑村鋪 馬村鋪 張莊鋪 以上三鋪俱通屯留。

屯留縣

余吾驛 在西關,與漳澤驛接。原額馬騾四十匹頭。順治十二年,撥協霍山驛五匹,蒙城驛三匹。今止存三十二匹頭。

原設夫八十名,順治十二年裁去十名,今止存七十名,附於縣:

總鋪 在縣前

宋莊鋪 ,鳴水鋪 ,史村鋪 ,以上三鋪通長治。

魏村鋪 ,余吾鋪 ,武莊鋪 ,交川鋪 ,以上四鋪,通虒亭。

席店鋪 田莊鋪 以上二鋪,通「長子。」

襄垣縣

虒亭驛 在襄垣縣西北六十里,與余吾驛接,北達沁州。原額「馬騾五十匹頭。順治九年裁去十匹。十二年又裁去八匹」 ,撥協蒙城、「侯馬」 兩驛。今止存馬騾三十二匹頭。

虒亭遞運所 在驛西,今亦裁去。原設募夫一百一十二名,順治十二年裁去十五名。今止存夫九十七名。

總鋪 在縣前。今改為「按察司行臺。」

王橋鋪 ,泉水鋪 以上二鋪通潞城。

上村鋪 ,偏橋鋪 ,下袁鋪 ,木佛鋪 ,中頓鋪 ,以上五鋪通武鄉。

瓦子嶺鋪 ,榆林鋪 ,五巑山鋪 ,以上三鋪通屯留。

新興鋪 ,甘泉鋪 ,夏店鋪 ,獅山鋪 ,太平鋪 ,虒亭鋪 ,赤壁鋪 ,以上七鋪,通沁州潞城縣。

總鋪 在縣前,今改為「公館。」

石岡鋪 ,馮村鋪 ,神頭鋪 ,「潞河鋪 ,以上四鋪通𥟖城。翟店鋪 ,南垂鋪 ,以上二鋪通長治。」

史坊鋪 ,河拜鋪 ,王禮鋪 ,「故亦鋪 。」 以上四鋪通襄垣。

張莊鋪 李村鋪 以上二鋪通屯留。

壺關縣

總鋪 在縣前

石橋鋪 通長治

平順縣

青羊鋪 在南關

羊井鋪 在邑西三十里,通長治。

黎城縣

今不置驛。止置廠馬二十匹以供郵遞餵養支給。俱屬之官。邇來奉文節裁

總鋪 在縣前

西仵鋪 通潞城

亭河鋪 ,故關鋪 ,兒峪鋪 ,以上三鋪通涉縣。

潞安府兵制考        府志[編輯]

本府。長治縣附郭。

潞安城守營 ,明設潞州衛。其官有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有衛鎮撫,有經歷,有左、右、中、後、中左五千戶所,有正千戶、副千戶、百戶所鎮撫。其屬有「磁州守禦千戶所。原額祖軍三千三百名,屯地四千四百三十七頃有奇。皆坐落河南彰德府磁州、臨漳等縣及直隸廣平、大名二府,永年、內黃等縣。」

皇清順治三年,頒定「《經制將指揮》等官盡行裁革」,止

設掌印守備一員、千總一員,百總一員,經歷一員,守兵三百名,將祖軍盡裁歸農。四年,又將磁州守禦所改隸於彰德,而以瀋府之瀋陽衛、儀衛司、群牧所丁差地糧歸併於本衛。十一年,復裁守兵一百名。十三年,復將經歷裁去。十六年,潞州衛及原設守備並裁,守兵又裁去五十名,止留一百五十名,改為城守營,而以千總一員領之。其原坐直隸、河南屯地《丁徭》,歸併彼處附近州縣管理。止有本衛及瀋府各衙門《丁徭》,歸於長治縣

澤潞營 明嘉靖中,因石州之變,始為增設,未幾裁去。其後或設或裁無定。

皇清仍設參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把總二員。額設

兵一千二百名,尋裁去二百名,分防澤潞。視衛之控馭更遠,居然方鎮之統轄矣。

長子縣

縣城北鮑店鎮,設右哨把總一員,馬兵四名,步兵三十名,俱係澤潞分哨。

獨虎砲二位,隨營砲三位,火藥硝黃二千五百五十觔,鉛鐵砲子一千五百五十觔。

襄垣縣

《民壯》二百九十名。應捕快手二十名。

大旗四杆     、《五方》旗五杆。

嚮器三副     :小旗三百四十七杆,大鐵砲四位    ,生鐵銃二百一十二杆,《虎尾》砲五十三杆  ,伏郎機五十六杆,中鐵銃五十四杆   ,神鎗三十杆。

石榴砲一百五十杆  ,火藥一百五十觔,鉛子三千七百箇   ,生鐵子三千五百箇。三股鎗一百一十杆  ,小鐵砲三百杆,腰刀二百五十四把  ,弓六十六張。

長鎗三百根     。木郎頭一百箇。銅鑼九面      。牌五十面。

神鎗一千六百杆   、《鉤銃》三百杆。

壺關縣

隨營砲六位     :雙佛郎機八杆,單佛郎機二十三杆  ,勾頭銃八杆。

懸鎗二十五杆    ,三眼鎗六十杆,大小鐵子五百箇   ,鉛子四十觔。

《三岔》鎗一百二十杆  ,火藥八十觔

手鎗一百二十杆   。瓜砲一百五十二箇。火藥一千觔     ,鉛子五百觔。

潞城縣

舊有民壯、驍勇夫共二百四十名,霜降日分隊演習。今廢。

湧珠炮五位     ,獨眼鎗三百五十杆,火罐一百六十箇   ,鐵彈八百丸。

火藥一千六百觔   ,鉛子五百觔。

平順縣

毒虎砲四位     ,火罐三百個。

《萬人敵》木桶三十個  ,鉛彈二百一十五觔,生鐵子大小六百丸  ,火藥五百五十觔,四稜鎗四杆     ,佛郎機八杆。

《三股鎗》八杆     ,《單眼鎗》一十八杆,大刀二口。

黎城縣

「滅寇砲 」 、三眼鎗 、長鎗 、火藥 、鉛子,皆候文取用,非縣常設。

「屯留縣 」 不載。其餘六縣兵防詳略不一,各照

《縣志》
[編輯]

潞安府物產考        府志[編輯]

府屬總

糓屬黍   、稷   、麥   、粱。

秫   、麰麥  、蕎麥  、小豆

菽   、菉豆  、扁豆  、豌豆。

《麻   胡》《麻  稔》子

菜屬

菜瓜  、王瓜  、絲瓜  、南瓜。

北瓜  藷藇  俗稱「山藥。」

《玉環菜 》:俗名《甘露》。

白菜  、萵苣  、蕪菁  、蘿蔔。

胡蘿蔔 、莙薘  、胡荽  、茼蒿。

地莪  、木耳  。苦苣  、「波稜。」

香菜

茄   。韭   薤   蔥。

蒜   、芥   、芹   、莧。

果屬

杏 有「《巴旦》杏。」

桃 有扁桃

棗    梨    柰    李、榛    花紅   櫻桃   、葡萄、石榴   、林檎   、冬果   、木瓜、西瓜   、甜瓜   、松子   、胡桃藥屬

「人參 」 ,原出壺關紫團山,舊有參園,今已墾而田矣。

桔梗   ,蒼術   ,黃精   ,槁本,防風   ,柴胡   ,貫仲   ,黃芩,牽牛   ,荊芥   ,香薷   ,粟殼,文蛤   ,藜蘆   ,知母   ,貝母,甘菊   ,甘草   ,草烏   ,茵陳,菖蒲   ,蒼耳   ,連翹   ,薄荷,元參   ,苦參   ,遠志   ,瞿麥,升麻   ,商陸   ,朴硝   ,長石,枸杞   ,紫苑   ,椒    ,艾,款冬花  ,益母草  ,車前子  ,兔絲子,蔓荊子  ,酸棗仁  ,寄生草  ,何首烏,蛇床子  ,紫蘇子  ,巨勝子  ,威靈仙,禹餘石  ,鼠粘子  ,蜜陀僧  ,小茴香,鍾乳石  。白石英  。不灰木  。蒲公英。山慈菰  。天南星  。赤石脂。

木之屬

松 有括松干松

《楊 》有青楊、白楊。

椿 :有香椿、《菜椿》。

柳   、楸   、桑   、《橡》

槐   椵   ,檀   樺。

柘   :枺   榆   、皂莢。

花之屬

《葵 有》「蜀葵」 、黃葵、「向日葵。」

射干 俗名《紫蝴蝶》。

鷺鶿 :俗名「金銀花。」

萱   菊   蓮   、芍藥。

牡丹  《玉簪  》,《石竹  月季》

百合  刺薇  。木槿  、「雞冠。」

《山丹  水紅  》,《鳳仙  海棠》

金盞  卷丹  ,丁香  寶祥。

麗春  、迎春  、《地棠  十姊妹》

紫茉莉 、《夾竹梅 》《剪春羅》

草之屬

藍   苔   、《茜   葦》。

荻   蒲   ,茅   檾,萍   荇   ,藻   蓼。

《繡墩  紅藍  》,垂盆  水蔥。

「馬蘭  」 「扁竹  」 ,苜蓿  潤草。

《羊躑躅 》。《吉祥草》。

禽之屬

燕 有胡燕有火燕

鵝   、鴨   ,雞   ,鴿。

鶉   鳩   鵲   烏

考證

《鳶   雀   鴉   蝠》,

《鷹   鷂   雉   啄木》。

鶬鶊  布穀  ,畫眉  訓狐。

石雞  拖白練 暎《山紅》獸之屬。

熊 不恆有

鼠 :有禮鼠。田鼠。黃鼠。

牛   、馬   騾   、驢。

羊   ,犬   ,豕   ,貓。

狐   兔   鹿   麃。

獐   ,狼   貛   ,猴,虎   豹。

蟲之屬

蠶   蜂   蟻   蝶。

蟬   蚓   。蛇   、蠍。

蝟   「螢   、蝸   」 、《蟋蟀》

《蜥蜴  守宮  》,《螳螂  蜣螂》。

蜻蜓  :蜘蛛  、蚰蜒  、蜈蚣。

蝦蟆  蝌虯  ,蛜威  蠐螬。

斑貓  五色魚

貨之屬

綢   、布   、絲   鐵

蜜   炱   ,炭   麻

靛   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