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47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百七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七十卷目錄
汝寧府部彙考四
汝寧府封建考
汝寧府公署考
職方典第四百七十卷
汝寧府部彙考四
[編輯]汝寧府封建考 通志
[編輯]夏
蓼 ,姬姓,侯爵。初,高陽氏封子庭堅於安,分其地為蓼。至禹為天子時,以庭堅之裔曰皋陶者,有明弼之勳,乃封其後於蓼。入春秋時,為楚與國。文公五年,楚子燮帥師滅之,今光州固始縣是也。
周
蔣 ,姬姓,周公第三子伯齡所封之國。今光州固始縣西北七十里有期思城,即古蔣國也。蔡 ,姬姓,侯爵出自文王第五子叔度,武王克商,封於蔡,今上蔡縣西南十里故蔡城是也。武王崩,成王少與管叔鮮挾武庚以作亂。周公誅武庚,殺管叔而遷蔡叔。叔度既遷而死,其子胡率德改行,周公舉以為魯卿士,魯國治。「於是言於武王,復封於蔡,是為蔡仲。」 《傳》至平侯,徙新蔡,後為楚惠王滅之,今新蔡縣是也。
江 ,嬴姓,子爵。顓帝元孫伯益之後也,封於江,文公四年,為楚所滅。今汝南府息縣西南十里有陽安故城,即江國也。
黃 ,嬴姓,子爵,顓帝曾孫陸終之後也,封於黃,僖公十一年,為楚所滅。今光州定城廢縣有古黃國,乃其地也。
息 ,姬姓,侯爵。魯莊公十一年,蔡哀侯娶於陳,息侯亦娶焉。息媯將歸,過蔡,蔡侯弗賓。息侯怒,使謂楚曰:「伐我,吾求救於蔡。」 因而伐之。楚敗蔡師於莘,以蔡侯歸。蔡侯繩息媯以語楚子,楚子遂滅息,以息媯歸其地。今光州息縣是也。沈 ,姬姓,子爵。吳之戰,沈子逞、鬍子髡同死。定公四年,拘二諸侯。晉合諸侯之師於召陵,而沈子不會。晉怒,使蔡伐之。蔡公孫生遂帥師滅之。其地在汝水之南,平輿故城之北。
弦 ,子姓,子爵,封始未詳。世為楚與國。齊桓之伯,江、黃、道、柏皆附之,四國皆弦姻也,故弦子恃之而背楚。《僖公五年》,楚令尹子文帥師滅弦,弦子奔黃。今光山縣,即古弦國也。
道 ,姬姓,封爵未詳。今汝南府確山縣北「有道故城」 ,即其國也。
柏 ,子爵柏皇氏之裔也。亮父為顓帝師,招為帝嚳,師景為周太僕,皆柏族也。今汝南府西平縣,即其地雲。
賴 子爵,始封無考。僖公四年,楚子以諸侯之師伐賴。賴子面縛銜璧,輿櫬從之,造乎中軍。楚子用椒舉之言,釋其縳而遷於鄢。今息縣東北有褒信廢縣,即古賴國之地。
西漢
宜春侯成 ,長沙定王子,武帝時封,坐酎金免。今汝陽縣南有宜春城,即其城也。
安陽侯樂 ,濟北貞王子,武帝時封。傳至得無後。按《輿地考》,安陽屬汝南郡。
平侯遂 ,濟北式王子,武帝時封。坐罪免。按《索隱》,平縣屬汝南郡。
博陽侯就 ,齊孝王子。武帝時封。薨,子終古嗣。坐酎金免。按《索隱》,博陽縣屬汝南郡。
終弋侯廣置 衡山,賜王子,武帝時封。坐酎金免。按《索隱》,終弋在汝南郡。
成陽侯眾 ,楚思王子,平帝時封。按《索隱》,成陽縣屬汝南郡。
博陽莊侯陳濞 ,以舍人從起碭,入漢,授都尉。擊項籍於滎陽,戰死之,追封。傳至塞,坐罪免。新陽胡侯呂清 ,以左令尹從戰有功,封邑千戶。傳至談,坐酎金免。按《索隱》,新陽一作陽信,縣,屬汝南郡。
故市侯閻澤赤 ,以執盾從入漢,擊項籍,封邑千戶。傳至穀,坐酎金免。按《輿地考》,故市縣屬汝南郡。
吳房莊侯楊武 ,以中郎騎從起沛,擊陽夏,斬項籍,封邑七百戶。傳去疾,坐罪免。吳房,即今遂平縣也。
義陵侯吳郢 ,以長沙柱國封,邑一千五百戶。
傳種無後。按《索隱》,義陵在汝南。
慎陽侯欒說 ,以淮陰侯韓信舍人告信反,封邑二千戶。《傳》至,買之,坐私鑄白金誅。今汝陽縣南八十里有慎陽廢縣,即其地也。
博陽節侯周聚 ,以卒從起豐,入漢,擊項籍於成皋,有功封。《傳》至逖,坐罪免。
期思康侯賁赫 ,為淮南王。《英布》中大夫,以告布反封邑二千戶,無後。按期思故城,在固始縣西北七十里,即古蔣國也。
成陽定侯奚意 ,以魏郎從起陽武,入漢,擊項籍,定代功,封邑六百戶。傳信坐罪誅。
長平烈侯衛青 ,以大將軍擊北邊,取朔方,破右賢王功封。按《輿地考》,長平屬汝南郡。
義陽侯衛山 ,以北地都尉從驃騎將軍擊北邊,得王。封邑一千二百戶,坐罪免。義陽,即今信陽州也。
弋陽節侯任宮 ,以上林尉捕殺反者上官桀封,邑九百一十五戶。傳至固,無後。弋陽,在今光州定城廢縣。
義陽侯傅介子 ,以平樂廐監使龜茲,誘殺樓蘭王,封邑七百五十九戶。子有罪,不得嗣。義陽侯厲溫敦 ,以北邊呼連累王子,率眾降,封邑一千四百戶。坐子謀反,削爵為關內侯。平通侯楊惲 ,以左曹中郎受董忠等言霍禹反,封邑二千五百戶。後坐妖言大逆誅,國除。按《索隱》,「平通在博陽。」
東漢
宜春侯匡 ,中山王茂之弟,起兵附漢,建武二年封。傳世瓌,坐罪降為亭侯。陳敬王羨 ,明帝子。初封廣平王,改封西平,分汝南八縣為國。及肅宗崩,遺詔徙封為陳王,食淮陽郡,其年就國。立三十七年薨,傳至寵,為袁術所殺。
梁節王暢 明帝子初封汝南王建初二年徙封為梁王。
新息忠成侯馬援 ,王莽末避地涼州,依隗囂,說囂歸光武。囂使援奉書洛陽,遣子入質。及囂發兵拒漢,援諫不從。帝西征囂,平之,拜援為隴西太守。以討平羌及交阯功遷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後征武溪蠻,病卒,為梁松所譖,收其印綬。肅宗時,追諡「忠成。」
新息侯朱浮 ,以從光武定北邊,策封舞陽侯,食三縣,後徙封父城。二十年,為大司空,定封新息。《永平中》,坐《單詞》所告,賜死。
新郪侯郭竟 ,光武郭后之從兄。以從征伐功封。傳至勤,無後。按《輿地考》,新郪屬汝南郡。吳房侯陰綱 ,和帝陰後之父。永平初封。及後坐廢,綱自殺。
西平侯鄧弘 ,鄧禹之孫,和熹皇后之弟。元初時,與葉侯鄧悝、西華侯鄧閶同封,邑各萬戶。後崩,俱坐中黃門所譖,殺之。
宜春侯閻暢 ,《安思王后》之父。元初三年封,邑五千戶。子顯更封長社侯,邑一萬三千五百戶。坐罪誅。
汝陽侯唐衡 ,以預誅梁冀功封,邑一萬三千戶。
魏
義陽王據 《文帝》之弟初封宛侯黃初二年進爵為公三年徙王義陽邑四千六百戶。
晉
義陽成王望 ,安平王孚之子,宣帝之姪。初辟司徒掾,歷洛陽典農中郎將。從宣帝討王浚有功,累封順陽侯。武帝即位,進封義陽王,邑萬戶。子奕,早亡,以孫奇嗣,後徙封棘陽王。
新蔡武哀王騰 ,高密王泰之子,宣帝之姪。初封東瀛公,永嘉初,進封新蔡王,遷車騎將軍,鎮鄴。群盜李豐等攻鄴,騰不能守,為豐所害。傳至惠宋,受禪,國除。
汝南文成王亮 ,宣帝第四子。武帝即位,初封扶風王,邑萬戶。三年,徙封汝南。帝疾,為楊駿所陷,改為大司馬,出領許昌。及駿誅,惠帝遷亮太宰,錄尚書事。後為賈后及楚王所殺。傳至蓮扶。宋受禪,國除。
《汝陽王熙 ,宗》之弟。以討劉喬功封。永嘉末,沒於石勒。
弋陽忠穆侯嵇紹 ,中散大夫康之子也。以父得罪,屏居私門。山濤薦之,武帝徵為祕書丞。元康初,為黃門侍郎。侍中賈謐求交於紹,紹拒之。及謐誅,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陽子。《蕩陰之戰》死之,贈爵為侯子。早卒,以從孫翰嗣。傳至曠、成陽公《卞粹》, 以中書令封,為長沙王義所殺
子壼嗣。蘇峻反,壼力戰與之。同死之,賜諡「忠貞。」子誕嗣。《梁》
汝南王大封 簡文帝子死於侯景之亂新蔡王叔齊 宣帝子大建七年封。
義陽王叔達 宣帝子大建十四年封。
北魏
汝南文宣王悅 孝《文子》遭參朱之亂奔梁梁封為魏王北還遇害。
新息王王洛兒 ,明帝即位,以佐命功封。子長城嗣。
上蔡伯裴芬之 ,以父勳封。
北齊
汝南王彥理 孝昭帝子武帝初封。
義陽王《鮮于世榮 》,以軍功封。及《周師》取齊,不屈,見殺。
隋
蔡王整 ,文帝次子。從周武帝平齊,戰死。開皇初封。子智積嗣。
汝陽公獨《孤楷 》,以戰功積封。
義陽公皇甫績 ,以佐命功封。子偲嗣。
唐
汝南王承明 建成子後死於難。
義陽王承度 ,元吉子。後死於難。
蔡王祐 昭宗子天祐二年封。
明
《汝南王 》周定王子。以罪廢。
《汝陽恭僖王 定王子》薨子《安憲王嗣》薨子《安和王嗣》薨子《康肅王嗣》薨子《宣恩王》嗣。
《羅山悼恭王 》定王子。薨無子。
固始王 定王子
《汝南悼和王 簡王子》薨無子。
義陽《康靖王 簡王子》薨子《榮安王》嗣薨子《恭端王》嗣。
《汝陰懷懿王 》簡王子。薨無子。
汝寧王 恭王子
《光山王 》,莊王子。薨,無子。
崇簡王 ,英宗第四子。天順元年封。成化八年之國汝寧府。正德七年薨,子「靖王嗣。」 薨子「恭王嗣。」 薨子莊王嗣。薨子昭王嗣。薨子由積嗣,後「城破」 ,無考。
汝寧府公署考 府志
[編輯]本府
汝寧府治 在城北,即元府治舊址。至正間燬於兵燹。明洪武四年,通判董煥重建。天順六年,知府李鏞重修。弘治十一年,知府張子麟悉拓大之。中為忠愛堂,後為帥正堂,又後為知府宅,其東為清軍廳,其西為捕盜廳、管糧廳、理刑廳。堂之左為經歷司,堂之右為照磨所,兩廊為六曹房,科各有廨。堂之前為月臺,為戒石亭。亭東為經歷、照磨宅。亭西為大惠庫,又前為儀門。門之外東為車器庫,西為刑廳,外署、盔甲庫、司獄司。又前為公門,門左右為牙城。城之上,東有文昌閣,西有元帝殿。東偏為「寅賓館」 ,為土地祠。又前為大門。門之外東列旌善亭,西列「申明亭。」 俱洪武八年建。
陰陽學 鼓樓街東
醫學 鼓樓街西,今廢。
僧綱司 開元寺內
道紀司 城隍廟內
察院 府學東今廢
北察院 府治東。萬曆九年,汝陽知縣任讓創建,今廢。
外察院 北門外。嘉靖二十四年建,今廢。布政分司 府學西,今廢。
按察分司 布政分司西,今廢。
府館 社學舊址,弘治十八年,汝陽知縣雷宗建,今廢。
軍儲倉 府治東。弘治六年,知府劉瑛重修,增置公廳、倉官住宅及連廒一百二十間。各州縣糧自起運外,其額派存留,俱儲倉內。凡崇府及本府官吏並守禦千戶所官軍俸糧,皆於此支給。
預備倉 府治西。弘治十一年,知府張子麟創建。中有博濟亭及連廒一百二十間。當時儲糓至二十萬石,以備兵荒。明季寖耗減,今廢。鼓角樓 府治東軍儲倉內。舊在府牙城上,《元》
末兵燬,成化間,知府錢鉞改建。上置鍾一、鼓一、角六、銅壺三,日久,廢頹幾盡。萬曆三十六年,知府黃似華捐俸重修。傑搆巍峨,高出闤闠之表,為一郡大觀。今廢。
汝陽縣
縣治在府治西南。明洪武四年,知縣楊補之建。弘治十七年,知縣雷宗拓而大之。中為牧愛堂,為後堂,為知縣宅;堂左為恆足庫;堂右為贊政廳,東西列六曹廊房。堂之前為月臺,為戒石亭,為儀門。門以內,東則土地祠,西則主簿宅、典史宅、縣獄。門以外,東西列申明、旌善二亭。稍東為大賓館,又前為大門,署曰「『天中』。首邑。」 明季燬於兵。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楊義「移建西門大街。」
常平倉 縣治大門內。萬曆二十五年,知縣岳和聲創建儲糓於內。每春放給貧民,秋收還倉,量取其息之二,民甚賴之。今廢。
預備倉 縣治西北,今廢。
養濟院 北門內。「洪武八年,令天下郡縣訪窮民無靠者,收養其間。每名口月給米三斗,柴薪銀五分,歲給綿一斤,冬夏布各一疋。死,給棺木銀三錢。」
惠民局 附「醫學」 內。
漏澤園 北門外
共濟莊 城西南三里。明萬曆二十九年創建,係分巡汝南道黃煒發贖鍰五十金,知縣王萬祚又捐三十餘金,買田一頃六十七畝,以贍孤貧,佐養濟之所不及者。他縣視此。今廢。
楊埠鎮巡檢司 成化十二年置,今廢。
汝寧守禦所 汝陽學西,今廢。
上蔡縣
縣治在城內東北隅。明洪武四年,知縣楊允中建。嘉靖三年,知縣傅鳳翔重修。明季燬於兵。今改察院為縣治。
申明、「旌善」 二亭 縣治前,今廢。
陰陽學 、醫學 、僧會司 俱縣治西。
察院 「縣治南。洪武十八年,知縣李彥輝建。萬曆十八年,知縣劉兆文重修,今改為縣治。」 布政分司 「縣治西。宣德十年,知縣賀威建。嘉靖三年,知縣傅鳳翔重修。今廢。」
公館 有二:一在縣治西,宣德十年,知縣賀威建。一在驛內,萬曆三十六年,知縣歐陽燦建。二館今俱廢。
縣倉 縣治西
預備倉 縣治西北
養濟院 縣治北
惠民局 縣治西
漏澤園 縣城南一里
共濟莊 在城西朱里橋。萬曆二十九年,分巡汝南道黃煒創建。知縣張延登捐助以贍孤貧。今廢。
新蔡縣
縣治在城內東北隅。明洪武四年,知縣陳祥建。正德十一年,知縣張來儀重修。明季燬於兵。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李嘉賓重修。十年,知縣譚弘憲
重修
陰陽學 、醫學 俱縣治西。
僧會司 法隆寺內
察院 在城東南隅。明萬曆十九年,知縣甕幼金建。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譚弘憲即其址創建「書院。」
布政分司 在東門外,今廢。
公館 在東門外。今改為「關帝廟。」
瓦店巡檢司 萬曆二十六年,知縣王一魁申請添設。今移於化莊集。
際留倉 、預備倉 俱在縣治內。
養濟院 在東門外
惠民局 附「醫學」 內。
漏澤園 在西門外
西平縣
縣治 在城內西北隅。明洪武三年,典史萬安建。正統間,知縣陳璉修。正德七年燬於兵。知縣劉澄、王用、王來鳳相繼修葺。明季復燬於兵。陰陽學 、醫學 俱在城西南。今廢。
僧會司 在福興寺內
察院 在縣治南。正統二年,知縣陳文政建,今廢。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洪武十五年,知縣楊楚珩建,今廢。
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南。正統十三年,知縣陳璉建,今廢。
預備倉 在縣治前,今廢。
養濟院 、惠民局俱在縣治前。
漏澤園 在北門外。萬曆二十二年,知縣李孟春於四關廂各置一處。二十七年,知縣張應化復建二十一處。
共濟莊 地三頃,房舍二十七楹。明萬曆二十九年,分巡汝南道黃煒創建。知縣張應化捐贍孤貧,今廢。
遂平縣
縣治在城內南北隅。明洪武三年,縣丞蔡士實建。成化十一年知縣王嵎、嘉二年知縣賈璘,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縣張鼎新重修。
「陰陽學 」 在「分司前。」
醫學 在縣治西
僧會司 在興國寺內
察院 在縣治東南。洪武十八年知縣黃義建。布政分司 在察「院西。宣德五年知縣李獻建。」 府館 在縣「治南。宣德五年知縣李獻建。」 恆備倉 在縣治北。
養濟院 在縣治北
漏澤園 在城北一里
確山縣
縣治在城內務本坊東,即西漢縣治故址。元至正中,知縣孫恆重建。元季燬於兵。明洪武三年,主簿楊昺重建。正德七年,復燬於兵,知縣宋良臣建。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東。
僧會司 在觀音寺內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成化九年知縣王廉建。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洪武十九年知縣李真建。
公館 在縣治南,知縣王廉建。
竹溝巡檢司 在縣西六十里。成化三年置。明港巡檢司 在縣南九十里。成化三年置,預備倉 在縣治前。今廢。
養濟院 在西門外
惠民局 在縣治東
漏澤園 在北門外
共濟莊 在城北五里。萬曆二十九年,分巡汝南道黃煒創立。知縣張鳳翔捐助以贍孤貧。今廢。
真陽縣
縣治在城內西北隅。明正德二年,知縣齊淵建。七年燬於兵,知縣張璽重建。明季復燬於兵。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遲焞移建新治於「《適蔡門》內。」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西,今廢。
察院 在縣治東。萬曆三十五年,知縣麻永吉重修。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 俱在察院傍,今廢。際留倉 在縣儀門西。
預備倉 在縣儀門東
養濟院 在縣治西
惠民局 在縣治東
「漏澤園 」 有四,俱在城外。
光州
州治在北城東北隅。宋知州梁季泌創建。元末燬於兵,明洪武五年,知州余勝重建。弘治十四年,知州張輝重修。正德七年燬於兵,知州李鏜重修。崇禎十四年,復為寇所燬,知州徐映春重修。
皇清順治五年,知州徐化成重葺州堂,堂後置「鳴薰。」
樓頭門,復創「鐘鼓樓」 五間。
陰陽學 、醫學 今俱廢。
僧會司 在普會寺內
察院 在興賢坊西。明季燬於寇。順治五年,知州徐化成捐貲重建。
布政分司 在州治西。弘治間,知州張輝重修。按察分司 舊在州治東。正德八年,知州李鏜徙置興賢坊西。
公館 舊在鼓樓東,正德八年,知州李鏜徙置興賢坊西。
際留倉 在州治內
預備倉 在北城西門內。
養濟院 「在州治西。」
漏澤園 在北門外
光山縣
縣治在城北。明洪武三十年,知縣黃德昭創建。景泰四年,知縣郭寧重修。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縣管聲駿重修。
陰陽醫學 在縣治東。萬曆間,知縣牛應元建。
僧會司 在寶相寺內
道會司 在城隍廟內
察院 在縣治東北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
府館 在縣治東南
牛山鎮巡檢司 ,在縣東一百里。洪武七年,置預備倉 在北門內。
義倉 萬曆十三年歲歉,知縣牛應元創建三十餘處,儲穀三千餘石,每春放借貧民,秋收還倉,量取其息之三,迄今便之。
養濟院 在北門外
惠民局 今廢
漏澤園 在城北一里
固始縣
縣治在城內西北隅。明正德六年燬,知縣盧瓊、張梯相繼修建。
陰陽學 、醫學 舊俱在宣化坊,知縣張梯移置縣前。
僧會司 在觀音寺內
道會司 ,在元妙觀內。
察院 在忠節祠東,知縣張梯建。
布政分司 在察院東,知縣馬良建。
按察分司 在察院西,知縣馬良建。
朱皋鎮巡檢司 在縣東北六十里。
際留倉 在縣治東南,今廢。
預備倉 今廢
養濟院 在縣治東
惠民局 今廢
漏澤園
息縣
縣治在城內東北隅。明洪武六年,知縣陸顯章建。萬曆五年,知縣王用賓重建。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邵光引重修。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南。
僧會司 在興國寺內
察院 在縣治東。知縣王用賓重修。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今廢。
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南,今廢。
固城倉巡檢司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舊在楊莊,隆慶五年改置。
際留倉 在縣治東
預備倉 在縣治東
養濟院 在縣治東,今廢。
惠民局 在縣治前
漏澤園 在縣城北
商城縣
縣治在城內西北隅。成化十一年,知縣張俊建。弘治十八年,知縣范榮重修。崇禎十四年燬於兵。
皇清順治二年,知縣衛貞元捐俸市民舍,置為公署。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南,今廢。
僧會司 在崇福寺內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知縣張俊建。
按察分司 在布政司西,知縣張俊建。
公館 在縣治東北
金剛臺巡檢司 在金家寨。舊在金剛臺山,嘉靖二十七年,知縣萬炯改置。
際留倉 舊在縣堂東
預備倉 舊在縣儀門東。
養濟院 在城西北隅
惠民局 今廢
漏澤園 今廢
信陽州
州治在城內東北隅。元末燬於兵。明洪武二年,知縣孫讓徙置城西。成化二年,知縣武志學重建。十一年,知州江貴拓大之。明季燬於兵。
皇清順治二年,知州龐宗禮,九年,知州高天爵。《十三》
年,知州傅登榮相繼增修。
陰陽學 ,「在州治東南。」
醫學 在「陰陽學」 西。
僧正司 ,在慈氏寺內。
「道正司 」 ,在紫霞觀內。
分巡道公署 在州治東南。明洪武十五年,始建行署。弘治八年,以副使駐劄,益加修葺,規模弘敞。崇禎辛巳,燬於寇。順治二年,巡道謝允復重修。
察院 「在州治東南」 ,今廢。
新察院 在州治東,今廢。
布政司 在察院西,今廢。
明港公館 在州北九十里。
廣濟倉 在州治東南
預備倉 在州治西
養濟院 在北門外
「惠民局 」 在醫學傍。
漏澤園 在州城北
信陽衛 在州治東,今廢。
羅山縣
縣治即元故址,在城西南隅。明洪武四年,知縣聞珪建。萬曆元年,知縣應存初以治東「白勝寺」 易為縣治,以舊縣治為「白勝寺。」 明季燬於兵。
皇清順治五年,知縣薛耳復營舊治,規模粗備,宅舍。
房科尚皆茅茨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東,廢。
察院 在縣治西南,今廢。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正統十年,知縣劉恆建,今改為「察院。」
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南,今廢。
府館 在縣治西南,洪武七年建。
九里關巡檢司 ,在縣西南一百里。洪武七年置。
大勝關巡檢司 ,在縣南一百四十里。洪武七年置,今廢。
預備倉 在白勝寺西
養濟院 在北門外
惠民局 今廢
漏澤園 二區一在城北,一在城西北。
共濟莊 在縣西五里。萬曆二十九年,分巡汝南道黃煒創建,知縣張正蒙捐助以贍孤貧。《倉廒》附。
汝陽縣
康熙三十二年,知縣陳時臨新修「常平倉」 三十六間,並舊倉共四十六間。
上蔡縣
康熙三十二年,知縣楊廷望重修「常平倉」 二十間,並舊倉共二十八間。
確山縣
康熙二十九年,知縣張登第改修「常平倉」 五間。三十三年,知縣孫京新修五間。
真陽縣
康熙二十八年,知縣趙楫修廒房十五間。三十二年,知縣安圻新修「常平倉」 十五間。
西平縣
康熙二十八年,知縣李弘植修廒房八間。三十二年,知縣劉蕃新修「常平倉」 十八間。
信陽州
知州宣承廕修廒房七間。三十二年,知州許國柱新修「常平倉」 六間。
羅山縣
知縣魯麟修「常平倉」 十間,三十二年,董光祚新修二十間。
光州
知州繆發重修預備倉,又修廒房三間。三十二年,新修常平倉二十間。
光山縣
知縣鄧宏芳修廒房三間。三十三年,知縣李新德「新修」 「常平倉」 十五間。
固始縣
知縣楊汝楫新修「常平倉」 共一十九間,在察院東。
息縣
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陸經遠建「常平倉」 五所。二十九年,知縣鄭振藻重修,又修廒房十間。三十二年,知縣蔣彪新修十五間。
商城縣
康熙十九年,縣丞龔戴銓重修。二十九年,於縣舊治儀門東,新建五間。三十二年,許全學新修二十間。。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