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57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七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七十一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七十卷目錄

 臨洮府部彙考四

  臨洮府古蹟考二墳墓附

 臨洮府部藝文一

  窮河源記        元潘昂霄

  黃河賦          明黃諫

 臨洮府部藝文二

  哥舒大夫破洪濟城登積石軍七級浮圖

               唐高適

  金城感舊         宋胡宿

  送董元達之金城      謝無逸

  臨洮院後半壁古城歌   明趙貞吉

  臨洮院後校射亭放歌行    前人

  五泉            黃諫

  華林寺           前人

  松山礦徒解散回中土感賦   前人

  陪孫月岩道長登超然臺次韻  宋賢

  春日五泉          丁晉

  春登皋蘭山         前人

  馬銜風雪          前人

  蘭山煙雨         顏鳳姿

  五泉飛瀑         陳遇主

 臨洮府部紀事

 臨洮府部雜錄

 臨洮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五百七十卷

臨洮府部彙考四

[編輯]

臨洮府古蹟考二墳墓附

[編輯]

通志府縣志合載

本府。狄道縣附郭。

秦扶蘇墓 ,在城北二十五里,名扶蘇巖,下有大塚二,父老相傳謂「秦扶蘇太子之墓。」

蒙恬墓 即在二大塚之下,傳謂即恬墓。唐西平忠武王李晟墓 在郡西二十里西平蘭家灣。晟,狄道人。西安府高陵縣亦有墓,未知孰是。明萬曆三十一年,京山李維標至洮,以西平乃其遠祖,遂訪故蹟於田家,得一石刻,上五言律一首,宋知熙州宋京所作也,題曰《謁西平祠》。詳此,則高陵縣為西平墓,而此為西平祠也。或又言此「晟父母之墓」 ,誤矣。

金總管陀滿胡土門墓 在城北。

元大司徒祁安墓 在城北葉家坪。

明禮部員外郎許允德墓 在城東五里。允德,長安人。洪武初,奉詔往諭朵甘烏思藏,復奉命安撫西寧諸處番民,歸至臨洮,病卒,遂葬於此。府學教授前太常寺少卿劉傑墓 在城北董家坪。傑,梁山人。洪武末,以議禮忤旨左遷,後卒,遂葬於此。

會川伯趙安墓 在城東閻家嶺。

渭原縣無考

蘭州

隋薛舉墓 在城西四里古峰之後。舉大業末據蘭。

明肅莊王墓 ,在城東北六十里平頂峰。王係宗室,永樂十七年葬此。

康王墓  、簡王墓  、恭王墓。

靖王墓  。定王墓  、昭王墓。

懷王墓  、懿王墓 ,以上俱在平頂峰。定王墓 在古峰山之後。

憲王墓 ,在城西南二十里周家山。

薛太夫人墓 ,在平頂峰。夫人,莊王配永國桓襄公薛賢之女。

彭少保墓 ,在城西五里唐帽山下。後裔消乏,傾圮殆盡。內有先朝誥封碑記、舉朝文武祭文碑記。士民曾公請《蠲恤墓賦》,未果。

黃編修墓 ,在龍尾山。

金縣無考

河州

後周刺史開國公石靖墓 在州北。靖都督河州卒,葬「廣大原」 ,即今北原上。

明劉都督墓 全椒人。永樂五年鎮守河州,即名宦劉釗也。葬城南十五里川中。石獸《神道碑》尚存。

王尚書莊毅竑墓 在城北萬頃原麓。嘉靖壬辰,詔重修,編夫看守。

朱御史墓 在城東二里,有碑。

馬按察應麟墓 ,在城西二里,有碑。

臨洮府部藝文一

[編輯]

《窮河源記》
元·潘昂霄

[編輯]

延祐乙卯春,聖天子以四海萬國之廣,軫念庶民艱 虞罔控告也,分使詣外諸道,布揚德心,休戚興替之, 清濁激揚之,畿甸密邇,獨不得均其澤。越五月,詔前 翰林學士承旨臣闊闊出翰林學士臣昂霄奉使宣 撫京畿西道。臣昂霄承命,驚悸罔措,惟務罄忠赤、恤 民瘼而後已。闊公一日語昂霄曰:「余嘗從兄榮祿公」 都實抵西國,窮河源,霄不覺瞿然以駭曰:「有是乎哉? 請畢其語。」公曰:「世祖至元十七年,歲在庚辰,欽承聖 諭曰:『黃河之入中國,夏后氏導之,知自積石矣。漢、唐 未能悉其源,今為吾地,朕欲窮其源之所出,營一城, 俾番賈互市,規置航傳,凡物貢水,行達京師,古無有 也。朕為之,以永後來無窮利益,蓋難其人。都實汝舊 人,且習諸國語,汝往圖』。」授招討使,佩金虎符以行。是 歲四月,至河州東六十里有寧河驛,西南六十里山 曰沙馬關,林麓窮隘,譯言泰石答班,啟足浸高,一日 程至巔西逾高四五千里始抵河源。冬,還圖城,傳置 以聞,上悅,往營之,授土番等處都元帥,仍金虎符,置 寮寀,督工師悉資內地造航為艘,六十城傳措,工物 完闊,闊出驛。適聞相哥征崑藏不迴,力阻,遂止。翌歲, 兄都實旋都言曰:「河源在吐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 餘泓,或潦水沮洳散渙,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溺不勝 人跡,近觀弗克,傍履高山,下視燦若日星,以故名火 燉腦兒,譯言星宿海也。群流奔湍,近五七里匯二巨 澤,名」阿剌腦兒。自西徂東,連屬吞噬,廣輪馬行一日 程,迤邐東騖成川,號赤賓河。二三日程,水西南來,名 亦里木合赤賓。三四日程南來,名蔥蘭。又水東南來, 名里也木合,流入赤賓。其流浸大,始名黃河。然水清, 人可涉。又一二日,岐裂八九股,名《也孫幹》,譯言「九渡」, 通廣六七里,馬亦可渡。又四五程,水渾濁,土人抱革 囊乘馬過之。民聚部落,糾集木幹象舟,傅毛革以濟, 僅容兩人。繼是兩山岐束,廣可一二里或半里,深莫 測矣。朵甘思東北鄙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剌」,其 山最高,譯言「騰乞里塔」,即崑崙也。山腹至頂皆雪,冬 夏不消。土人言「遠年成冰,六月見之。」自八九股水至 崑崙,行二十六日程。河行崑崙南半日程,既又四五 程,至地名「闊即」及闊提,二地相屬。又三日,地名哈剌 別里赤兒,四達之衝也,多寇盜,有官兵鎮守。崑崙迤 西人簡少,多處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獸有犁、 牛、野馬、狼、豹、羦羊之類。其東山益高,地亦漸下,岸狹 隘,有狐可一躍之者。行五六日程,有水西南來,名納 鄰哈剌,譯言細黃河也。又兩日程,水南來名乞兒馬 出。二水合流入河。河北行轉西至崑崙北二日程,地 水過之,北流少東,又北流入河。半月程至歸德州,地 名必赤里,始有州事官府,州隸河州,置司,吐蕃等處 宣慰所轄。又四五程至積石州,即《禹貢》積石。五日至 河州安鄉關,一日程至打羅坑。東北行一日程,洮河 水南來入河,又一日程至蘭州。其下過北卜渡,至鳴 沙州,過應吉里正東行,至寧夏府。東南行即東勝州, 隸西京大同路。地面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 旁貫,莫知紀極。山皆草山石山至積石,方林木暢茂。 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蓋乞兒馬出及歸德州,必 赤里也。漢張騫使絕域,拘執艱厄,歷大宛、月氐等數 國,其旁大國五六,皆稱傳聞,以為窮河源,烏能睹所 謂河源哉?《史》稱河兩源,一出于闐,一出蔥嶺。于闐水 北行,出蔥嶺,合注蒲類海,不流伏,至臨洮出焉。今洮 水自南來,非蒲類明矣。詢之土人,言于闐、蔥嶺水,其 下流散之沙磧。又有言河與天河通,尋得織女支機 石以歸,亦妄也。崑崙去嵩山高五萬里,閬風元圃積 瑤華,蓋仙人所居。又何妄耶?《唐史吐蕃傳》:「河上流由 河洪濟梁南二十里,水益狹,春可涉,秋夏乃勝舟。其 南三百里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謂崑崙。」其言 頗類。然止稱河源,其間云:「國家仗天威,亙天所覆幬, 無間海內外,冠帶萬國,罔非臣妾,視漢唐為不足訝。」 故窮源去萬里,若步閨闥。嘻!盛典也。可不因志之?都 實族女貞蒲察氏,統烏思藏路暨招討都元帥,凡三, 至吐蕃闊闊出,今除甘肅省參知政事。是歲八月初 吉,元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潘昂霄記。

《黃河賦》
明·黃諫

[編輯]

噫嘻,浩浩乎,廓矣哉!黃河之水,邈兮吾不知所從來, 填兮若萬騎之赴敵,倏兮若起蟄之雷,奮迅而疾馳。 無荒子常登高而望焉,夕晡隱隱,望窮遠目,日淪於 此,是謂蒙谷,殆非是水之所出乎?而詠者謂自天而 來,其必有所得乎?無荒子方仰而觀,俯而思,蓋不得 所由,適增吾心之煩懊。傍有一老傴僂而前,呀然而 嘆曰:「子非博望,而所望何與?方其使月氐,留匈奴,漢 節不失而志以舒,此非丈夫得意之時乎!夫何亡走 大宛,歷康居,繇大夏抵西都,盛言汗血之駒,卭竹之 杖,與身毒之蜀布,接踵乎唐蒙之枸醬,啟天子拓遠

之心,貪得之病,務廣地於萬里,九譯而歸,向期德威
考證
遍於四海,殊俗於化域,迺用皇皇使」臣數道並出。請幫助識別此字。

出莋、出邛、出僰,甘心事西南之彝,所欲者不過通大 夏之國,博望於是而得矣。志滿意適,豈知獨夫罹困 死於暑濕者哉?而乃詭托靈槎,載名汗青,嘗窮河源, 惡曾睹夫崑崙浪,博牛女之石而污乎君平?雖誑當 時,豈知貽議後代,孰若神禹之功,萬世永賴?奚不此 是思,徒用心於遠大,斯非君子之當戒也。夫子其毋 「以為喋喋而誌。」予陳其概焉。夫水,地之血脈絡也,而 水莫過江。河之洪,江則極乎中國;自天地之西,而極 乎天地之東者,莫黃河之與同。憶在宣德中,予嘗奉 使節扺番戎,出萬里,越窮荒,乘四驪以如迅,曾崑丘 之是登。蓋知河源之有三:一出天竺蔥嶺,一出于闐 南山,二派乃合流而趨東,崑崙所發「之正源,越葛蒲 而益宏。去玉關之非遐,其流潛行乎地中。南去積石, 始經鄯鄯之邦也。踰赤賓而益遠,水遂濁而不澄。過 抱罕而趨金城,適洮漓湟水之斯從。雖有九曲百折 之異,而其勢咸若諸侯之朝宗。」此予之所身履而目 經,嘗究夫神禹穿山鑿地之功也。當夫浩浩蕩蕩,九 州一壑,天地不得其「平成,而民焉事乎耕鑿?微禹之 功,生民奚免乎魚鱉。惟積石之在中國,故疏導之首 及,凡值壅遏,則為之濬滌。上流用功尚易,至若下流, 用功尤密。由乎手胼足胝於九載,故能成萬世之利 於陷溺之極。是以水得以順其性,人得以安其居。」蓋 吾鄉之一區,亦禹功之是。修鑿亂山之砐硪,使直下 以奔流。廣可數里,狹容一舟。惟順流以東趨,則害由 此除。耕者可施其功,漁者得其所資。沮河伯之自喜, 補造化之或虧。茲功之大,非禹而誰?雖通《大宛》《大夏》 《安息》,而績有愈於斯乎?故吾與子,同全乎眇質,以濡 涵乎光天化日。況子以文學,得幸禁密,茲以事歸,獲 接乎辭色。奚假予之陋識,而斯河之所從「來以釋哉? 特以發子之志,舒子之才,無荒。」子乃謝曰:「異哉!吾生 於茲,長於茲,多學博文,為眾所推。胡屢中之,賜見忸 於抱甕灌畦。」既而幡然改曰:「義理不窮,所知罔廓,乃 知邇言可察,芻蕘可擇。況子之言,誠務所當急,苟徒 遠大是望,而不思拯天下之溺,雖學聖賢,夫又何益?」 老翁大笑,予亦躍躍,乃與長揖而別。吾將冀此一清, 獻頌於九重之闕。

臨洮府部藝文二

[編輯]

《哥舒大夫破洪濟城登積石軍七級浮圖》

[編輯]

唐高適

塞口連濁河,轅門對山寺。寧知鞍馬上,獨有登臨事。 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飄飄方寓目,想像見深意。 高興殊未平,臨風翊然至。拔城陣雲合,轉斾旄星墜。 大將何英靈,官軍動天地。君懷生羽翼,本欲厚騏驥。 款乃苦不前,青冥信難致。一歌《陽春後》,三嘆終自愧。

《金城感舊》
宋·胡宿

[編輯]

千里青雲未致身,馬蹄空踏幾年塵。曾迷玉洞花光 老,欲過金城柳眼新。粉壁已沉題《鳳字》,酒墟猶記姓 黃人。塢中橫笛偏多感,一涕闌干白角巾。

《送董元達之金城》
謝無逸

[編輯]

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塞垣苦寒風氣 惡,歸來面皺鬚眉班。先皇召見延和殿,議論慷慨天 開顏。謗書盈篋不復辨,脫身來看江南山。長江滾滾 蛟龍怒,孤舟此去何當還。大梁城裏定相見,玉川破 屋應數間。

《臨洮院後半壁古城歌》
明·趙貞吉

[編輯]

君不見「秦城萬里如遊龍,首接洮河尾遼海。三堵龍 頭勢隱轔,至今不共山河改。何時山外起新陴,圍繞 古城當戶楣。相逢若識桃源叟,應憶當時征戍兒。」

《臨洮院後校射亭放歌行》
前人

[編輯]

東風吹泉作酒香,洮水射河河水黃,落日正掛崑崙 旁。手彎勁羽欺垂楊,借君廄上三飛驦。蔥海蹴踏葡 萄漿,黃鵠高高摩青蒼。彈來一曲堪斷腸,有女肯嫁 烏孫王。

《五泉》
黃諫

[編輯]

「水遶禪林左右連,蕭蕭古木帶寒煙。共誇城外新蘭 若,自是人間小洞天。」「《僧住上方如⿱𠔿奄》畫,雨餘下土應 豐年。明朝再擬同遊賞,竹裏行廚引澗泉。」

《華林寺》
前人

[編輯]

縹緲蓮花紫翠重,眼前風景望難窮。疏鐘聲送蒼煙 外,古鼎香飄寶殿中。雲暗高松藏宿鳥,雨餘澗底飲 長虹。詩人心地清如水,吟罷涼飆月滿空。

===
《松山礦徒解散回中土感賦》
前人
===中原有芳樹,日暮葉疏稀。風雨又飄落,根株苦無依。

可憐煢煢鳥,忍與舊枝違。棲遲偃雙羽,那知身是非。 日久思故林,哀哀鳴且飛。沙場棲靡定,搖搖將欲歸。 鴻鴈旋中澤,安得稻粱肥。暖汀育鷗鳥,飲啄自忘機。

《陪孫月岩道長登超然臺次韻》
宋·賢

[編輯]

皜皜金玉姿,宛在洮水東。溯洄期相從,煙波渺長空。 日來造詣別,業廣德益崇。緬惟嶽麓遊,蘭芳挹葵茙。 靈籟發幽響,冰絃韻松風。當歌薦羽觴,酒映花光紅。 臺榭俯碧落,複道青雲通。飛蓋山林阿,凌險驅雙驄。 睠茲幾席親,如在春風中。相看聞逆旅,狐裘共蒙茸。 日落故堯墟,樹暗吳王宮。睇盻不可及,倚劍吟《崆峒》。

《春日五泉》
丁晉

[編輯]

池上春晴物色饒,溶溶水漲欲平橋。鶯啼谷口林花 媚,魚躍波心水荇搖。濁酒不辭千日醉,閒心何必小 山招。盤桓已久且歸去,明日來尋「杜若苖。」

《春登皋蘭山》
前人

[編輯]

獨步層巔四望遙,天風吹我上金鰲。河流曲折虹梁 闊,山勢參差甲第高。萬里梯航朝北闕,一川花柳漲 東皋。歸來暫憩衡茅下,笑指鄰翁問濁醪。

《馬銜風雪》
前人

[編輯]

風捲瑤花苦作寒,皚皚深覆馬銜山。溪流嗚咽空聞 響,石磴嶙峋不可攀。短策尋梅何處得,孤舟載鶴幾 時還。皋蘭在望無多遠,樓閣參差杳靄間。

《蘭山煙雨》
顏鳳姿

[編輯]

一派銀潢天際來,曲欄映渚此登臺。鳳林北折關山 樹,龍尾西迤水一隈。絕巘浮圖三級雪,排川巨浪百 聲雷。臨流記取前朝事,漢使星槎幾次回。

《五泉飛瀑》
陳遇主

[編輯]

曾似當年浴佛城,九龍頷下響崢嶸。瀉來絕壁千行 玉,散作靈岩一片晶。瀠向池前環鏡合,滴穿石上亂 珂鳴。梵天鎮日花成雨,空翠侵衣暑不生。

臨洮府部紀事

[編輯]

《府志》:「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恬收河南地,築長城。帝北 巡,遣蒙恬發兵三十萬伐匈奴,收河南地為四十四 縣。築長城,起臨洮,止遼東,延袤萬餘里,威振匈奴。 二十八年,帝使長子扶蘇監蒙恬軍。」按古蹟有塚在郡北三十里扶 蘇崖相傳即扶蘇墓

三十六年,有十二人,各長五丈,足履六尺,皆異服,見 於臨洮。始皇以為瑞,收天下金,鑄為金人十二像,各 重二十石,置立於宮中。

漢景帝三年,研種求隴西塞,徙狄道。

武帝元狩三年以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出隴 西討匈奴嘗合短兵鏖戰皋蘭山下是歲秋大破匈 奴。

宣帝神爵元年,先零羌楊玉叛。夏四月,遣後將軍趙 充國擊之。時趙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使丙吉問誰 可將者,充國對曰:「無踰於老臣者矣。」上問度當用幾 人,充國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願至金城,圖上 方略。」秋七月,充國引兵擊叛羌,叛羌多降。詔復遣將 軍辛武賢等將兵擊之。尋詔罷兵,留充國屯田湟中。 二年夏五月,充國振旅而還。先是,奏言「羌本可五萬 人,除斬降溺饑死,定計,遺脫不過四千人。羌靡忘等 自詭必得,請罷屯田。」奏可,充國乃還。秋,羌若零、離留、 且種、兒庫共斬先零大豪猶非、楊玉首,及諸豪弟澤、 陽雕、良靡忘皆率煎鞏、黃羝之屬四千餘人降。封若 零弟澤為帥眾王,離留、且種暨陽雕為侯兒,庫良兒 《靡忘》為君。初置《金城國》,以處降羌。

元帝永光二年秋七月,隴西羌《彡姐》旁種反,遣右將 軍馮奉世將兵擊之。冬,十一月,羌大破。上以隴西羌 反,詔丞相元成等入議。是時,歲比不登,朝廷以為憂。 右將軍馮奉世上言:「願將兵擊之。」於是遣奉世到隴 西,且上《地形、部眾多少》之計,願益兵。上為發六萬餘 人,十一月,大破羌戎,斬首數千級,皆走出塞。詔罷吏 士,頗留屯田備要處。賜奉世爵關內侯。

更始元年,《成紀》隗囂起兵應漢,時隴西、金城諸郡,皆 下之。夏五月,以庫鈞為金城太守。

後漢光武建武元年,羌寇金城,以牛邯為護羌校尉。 更始赤眉之際,羌遂縱寇,司徒掾班彪上言:「降羌數 為小吏黠人侵奪,故致反亂。舊制置護羌校尉理之, 宜復如舊。」光武從之。

十年先零羌寇金城來歙擊破之斬首數千級,於是 開倉賑之隴右遂安。

十一年,先零種寇臨洮,隴右太守馬援大破降之。後 徙置天水、隴西、扶風三郡。自燒當至滇良,世居河北 大允谷,後徙大、小榆中,由是始強。

十三年,參狼羌寇武都,馬援破之。時降者萬人,隴右清靜,援寬以待下,職總大體,而賓客故人日滿其門。 旁縣常有報讎者,吏民警言羌反,百姓奔入城,狄道 長詣門,請閉城發兵。援時與客飲,大笑曰:「羌何敢復 犯我!」曉,狄道長歸,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後稍 定,郡中服之。秋,周鮪與金城太守侯霸擊迷唐於允 川。

十四年,置東西邯屯田五部。金城長史上官鴻開置 歸義建威屯田二十七部,侯霸復上請置東西邯屯 田五部,帝皆從之。

中元二年,燒當羌滇吾、滇岸反,率眾寇隴西,敗太守 劉旴於允街。按允街金城屬縣

章帝建初二年,金城、隴西、保塞羌皆反,拜馬防行車 騎將軍事,以長水校尉耿恭副,將北軍五校兵及諸 郡積射士三萬人擊之。軍到冀,而羌豪布橋等圍南 部都尉於臨洮,防欲救之,臨洮道險,車騎不得方駕。 防乃別使兩司馬將數百騎分為前後軍,去臨洮十 餘里為大營,多樹幡幟,揚言大兵旦當進。羌𠋫見之, 馳還,言「漢兵盛,不可當。」明旦,遂鼓譟而前,羌虜驚走, 因追擊破之,斬首虜四千餘人,遂解臨洮圍。

三年燒當羌迷吾與封養種寇隴西漢陽遣將軍馬 防校尉耿恭擊大破之。

章和元年,護羌校尉傅育擊羌,敗死。時護羌校尉張 紆擊羌,斬其帥迷吾,其子迷唐㨿大、小榆谷叛。 二年,以鄧訓為護羌校尉,擊迷唐,破之。

和帝永元九年,迷唐寇隴西,殺大夏,遣將軍劉尚討 破之。

十二年,以侯霸為金城郡太守。秋七月,迷唐請降。 十三年秋,迷唐寇金城,郡兵擊破之,迷唐復還賜支 河曲,將兵向塞。金城太守侯霸擊破唐,種人瓦解,迷 唐遂弱。

十四年,以曹鳳為榆糜相。時安定降羌燒河種反,郡 兵擊滅之。自是大小榆谷左右無復羌患。

順帝永建元年隴西鍾羌反馬賢擊破之戰於臨洮 斬千餘級。

二年馬賢擊破當煎種於金城。

順帝永和二年,金城、隴西地震裂,城郭屋宇多壓殺 人。

三年春三月,金城、隴西山崩。冬十月,燒當羌那離寇 金城,校尉馬賢擊破之。

《通志》:「桓帝元嘉二年,黃龍見允街。」

《府志》:「桓帝延熹二年,以段熲遷護羌校尉,會燒當等 八種羌寇隴西金城塞,將兵萬二千騎出湟谷擊破 之。斬其酋豪以下二千級,獲生口萬餘人,羌皆降走。」 《通志》:「靈帝光和六年,河溢,東出二十里。」

《府志》:「獻帝建安十九年,枹罕宋建反,自號平漢王,討 斬之,諸羌皆降。」

後帝延熙十年,以姜維遷衛將軍,出隴西、南安金城 界,與魏將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無戴等舉部落 降。

十六年夏四月,姜維伐魏,圍狄道。

十七年,維復出隴西,狄道長李簡舉城降。

十八年八月,姜維伐魏,敗其兵於洮西,遂圍狄道,不 克而還。先是維復議出軍,征西大將軍張翼廷爭不 可維不聽,遂將數萬人至枹罕。魏雍州刺史王經與 戰於洮西,大敗,死者萬計,還保狄道。維怒,遂圍之。會 救兵至,維不克而還。

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秋七月,吐谷渾遣子入朝。初, 魏主召吐谷渾王伏連籌入朝,不至而修洮陽、泥和 二戍,置兵馬。魏遣兵伐之,拔二戍。以馮後之喪,使人 告哀,伏籌拜命又不恭。群臣請討之,魏主不許。又請 還其貢物。魏主曰:「貢物乃人臣之禮,今而不受,是棄 絕之。彼雖欲自新,其路無由矣。」因命歸洮陽、泥和之 俘。於是吐谷渾遣其世子賀魯頭入朝於魏。

《通志》:「晉惠帝元康五年,金城地震。」

穆帝永和二年,後趙石虎將麻秋擊涼州,尋克金城。 安帝隆安元年,禿髮烏孤自稱「西平王」,攻涼,取金城。 北魏世祖始光元年十一月,夏攻秦,入枹罕。

孝明帝神龜元年七月河州羌反討平之河州羌鐵 忽反以源子恭為行臺討之子恭至嚴勒州郡諸軍 無得犯民一物亦不得輕與賊戰然後示以威恩使 知悔懼鐵忽等相率降。

陳後主至德元年吐谷渾寇隋臨洮。

二年,隋伐吐谷渾,敗之。

隋文帝仁壽元年,蘭州楊樹上松生,高二尺六,節十 二枝。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以李素立為燕然都護統皋蘭 七州素立撫以恩信諸落懷之。

高宗儀鳳二年,命劉仁軌鎮洮河軍。

三年春正月,以李敬元為「《洮河道》大總管。」

中宗嗣聖十二年吐蕃寇臨洮遣兵討之。

元宗開元二年八月,蕃眾十萬寇臨洮,至渭源,掠牧馬。命薛訥、郭知運、王晙帥兵擊之。冬十一月,薛訥與 吐蕃戰於武街,大破之。吐蕃復寇渭源,薛訥、王晙帥 兵禦之。吐蕃十萬屯太來谷。晙選勇士七百,衣蕃服, 夜襲之,遂大敗;追至洮水,又敗之。

宋仁宗嘉祐七年,熙州「大雨雹,洮河汎溢。」

神宗熙寧元年,西番俞龍瑜帥其眾內附,王韶上復 河湟策。初,韶為建昌軍司理,詣闕上《平戎策》,以為「西 夏可取,欲平西夏,當復河、湟。今古渭之西,熙、河、蘭、鄯 皆漢隴西等郡,吐蕃、唃廝羅一族國其間,宜併有之, 以絕夏人右臂。」帝異其言,安石以為奇謀,故用之,始 開熙河之役。

五年秋七月,王韶大敗羌人,遂城武勝,以為鎮洮軍。 冬十月,置熙河路,升鎮洮軍為熙州,以王韶知州事。 十一月,河州首領瞎藥來降,以為內殿崇班,賜姓名 曰「包納。」

六年春二月,王韶取河州,獲《木征》妻子。《木征》復入河 州,王韶伐取之。岷、宕、洮、疊首領皆以其城降。帝受賀 於紫宸殿,賜王安石玉帶。木征既復入河州,韶進破 訶諾藏城,穿露骨山,道隘,釋馬徒行,或日至六七。木 征留其黨守河州,自將尾官軍。韶力戰破走,入河州, 復平岷州。首領木令征以城降,韶入之。自是,宕、洮、疊 三州羌酋皆以城附韶。軍行五十四日,計千八百里, 得州五,斬首數千級,獲牛羊馬以萬計。

七年,王韶自熙州入朝,景思立知河州事。瞎征寇白 踏城,景思立敗死。三月,木征遂寇岷州,高遵裕敗之, 《木征》復圍河州。

熙寧中,河州雨雹,大者如雞卵,小者如蓮、芡,悉如人 頭,有耳目。

哲宗元祐七年秋九月,蘭州地震。

徽宗宣和六年春三月,蘭州地震,諸山草木皆沒,麥 苗皆在山上。

七年七月己亥,熙河路震,有裂數十丈者,蘭州尤甚, 陷數百家,倉庫俱沒。

高宗建炎二年,以劉惟輔為熙河都監。金婁室既得 秦州,引兵犯熙河,經略使張冰遣惟輔以二千騎禦 之,夜趨新店。

四年,金人寇熙河,惟輔時為副總管,擊敗之,殺五千 餘人。十二月,金斡里朵取熙州。

紹興元年三月,金兀朮取鞏、洮、河、樂、蘭、廓、積石、西寧 州,於是涇原、熙寧二路皆為金有。

三十一年三月,吳璘使姚仲等復河原,會熙州永安、 鎮戎軍。

《宋史王雱傳》:「雱字元澤,為人慓悍陰刻,無所顧忌。性 敏甚,未冠,已著書數萬言。年十三,得秦卒言洮河事, 歎曰:『此可撫而有也。使西夏得之,則吾敵彊而邊患 博矣』。」其後王韶開熙河,安石力主其議,蓋兆於此。 《李周傳》:「周為職方郎中,朝廷議和西夏,畀以侵地,至 欲棄蘭州。周曰:『隴右故為唃氏所有,常為吾藩籬。今 唃氏破滅,若棄之,必歸夏人。彼以區區河南,百年為 勍敵,苟益以河湟,是盡得吐蕃之地,非秦、蜀之利也』。」 遂不果棄。

《王巖叟傳》:巖叟為樞密都承旨。質孤、勝如二堡,漢趙 充國留屯之所,自元祐講和,在蘭州界內,夏以為形 勝膏腴之地,力爭之。二堡若失,則蘭州、熙河遂危。延 帥欲以二堡與夏,蘇轍主其議。及熙河、延安二捷同 報,轍奏曰:「近邊奏稍頻,西人意在得二堡。今盛夏猶 如此,入秋可虞,不若早定議。意在與之也。巖叟曰:『形 勢之地,豈可輕棄?不知既與,還不更求否』?」太皇太后 曰:「然。」議遂止。夏人數萬侵定西之東,通遠之北,壞七 厓巉堡,掠居人,轉侵涇原及河外鄜、府州,眾遂至十 萬。熙帥范育偵伺夏右廂種落,大抵趨河外,三疏請 乘此進堡砦,築龕谷、勝如相照定西而東徑隴諾城。 朝議未一,或欲以七巉經毀之地,皆以與夏,巖叟力 言「不可與,彼計得行,後患未已。」因請「遣官諭熙帥,即 以戶部員外郎穆衍行視,築定遠以據要害,其調兵 貲費,一從便宜,不必中覆。定遠遂城,皆巖叟之力。」拜 中書舍人。

《上官均傳》:「均為殿中侍御史。西夏自永樂之戰,怙勝 氣驕,欲復故地,朝廷用趙卨計,棄四砦,至是又請蘭 州為砦地。均上疏曰:先王之御外國,知威之不可獨 立,故假惠以濟威,知惠之不可獨行,故須威以行惠。 然後外國且懷且畏,無怨望輕侮之心。今西夏所爭 蘭州砦地,皆控握要路,若輕以予之,恐夏人擣虛,熙 河數郡,孤立難守,若繼請熙河故地,將何辭以拒之? 是傅虎以翼,借寇以兵,不進無益,祇足為患。不如治 兵積穀,畫地而守,使夏人曉然知朝廷意也。」

《范育傳》:育出知熙州時,又議棄質孤、勝如兩堡,育爭 之曰:「熙河以蘭州為要塞,此兩堡者蘭州之蔽也。棄 之則蘭州危,蘭州危則熙河有腰背之憂矣。」又請城 李諾平、汝遮川,曰:「此趙充國屯田古榆塞之地也。」不

考證
《孫路傳》:路除陝西轉運叛官。元祐初,為吏部禮部員

外郎侍講。徐王府司馬光將棄河湟,邢恕謂光曰:「此 非細事,當訪之邊人。孫路在彼四年,其行止足信,可 問也。」光亟召問,路挾輿地圖示光曰:「自通遠至熙州, 纔通一徑,熙之北已接夏境。今自北關闢土百八十 里,瀕大河,城蘭州,然後可以扞蔽。若捐以予敵,一道 危矣。」光幡然曰:「賴以訪君,不然幾誤國事。」議遂止。 《穆衍傳》:種諤西征,衍參軍事。元祐初,大臣議棄熙、蘭, 衍與孫路論疆事,以為:「蘭棄則熙危,熙棄則關中震。 唐自失河湟,西邊一有不順則警及京都,今二百餘 年,非先帝英武,孰能克復?若一旦委之,恐後患益前, 悔將無及矣。」議遂止。改陝西轉運判官、金部、戶部員 外郎。熙河分畫未決,詔衍視之。還言:「質孤、勝如據兩 川美田,實彼我必爭之地,自西關失利,遂廢不守。請 界二壘之間,城李諾以控要害,及他城堡皆起亭障, 以通涇原。」明年,遂城李諾,名曰定遠。

《張叔夜傳》:叔夜字稽仲,侍中耆孫也。少喜言兵,以蔭 為蘭州錄事參軍。州本漢金城郡,地最極邊,恃河為 固,每歲河冰合必嚴兵以備,士不釋甲者累月。叔夜 曰:「此非計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敵迫河,則吾既殆 矣。有地曰大都者,介五路間,羌人入寇,必先至彼點 集,然後議所向,每一至則五路皆竦,叔夜按其形勢」, 畫攻取之策,訖得之,建為西安州,自是蘭無羌患。 《府志》:「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夏五月,取金臨洮府,總 管陁滿胡土門死之。 成宗元貞元年夏閏四月,蘭州河清,上下三百餘里, 凡七日。」

明太祖洪武二年夏四月,大將軍徐達進兵克秦、隴, 乃遣馮勝統諸衛兵進征臨洮。李思齊窮迫,遂以城 降。顧時、戴德各將本部兵征蘭州,克之。元王保保自 甘肅以兵來襲蘭州,奄至城下,守將指揮張溫擊卻。 達帥諸將征西吐蕃,克河州,追元豫王至西黃河,抵 黑松林,殺阿撒禿子於河州。

四年,議「征沙漠」,以宋國公馮勝為征西將軍,傅友德、 陳德為副兵,道出臨洮,攻甘肅。

三十一年三月,肅藩自甘肅移蘭州,前以甘肅兵變 不常,遂題請議移於此,謫前監察御史解縉為河州 衛吏。先是,太祖令縉歸進學,許十年來朝擢用。未及 十年,聞太祖駕崩,縉趨赴臨,大臣謂「赴臨非詔旨」,遂 謫之。

英宗天順五年秋七月,蘭州河水大漲。又河州南山 崩,河水數日不流。

六年,狄道知縣管見重修郡學宮,至今規模仍之。 憲宗成化三年四月,狄道、金、蘭、渭、原、河州大旱,人相 食。

十年春三月,蘭州皋蘭山麓地陷,坑沒人畜甚多。 二十年,蘭州黃河清。

孝宗弘治十年,套彝深入掠臨洮等處。總制都御史 鄧章調官軍,不能禦。

十四年秋七月,蘭州大風拔木,至起人於城東三十 里外。

武宗正德元年秋,諸州縣桃李花盡放。

六年春三月,軍器庫大銅,《將軍》砲鳴。

八年夏四月,蘭州「雨槐、豆。」

十年夏五月,蘭州有火光夜起,自東南至西北,明如 晝。

十一年夏六月,晝有流星,色赤,大如箕、斗,長數尺餘, 明光燭地,有聲自西沒於東。

十四年秋八月,諸州縣「大雨雹,桃李重放。」

十五年,民間牛生一犢,一目在額。

世宗嘉靖四年,設戶部郎中,住蘭州,督理甘、固邊儲, 自婁至德始。先是,正德五年,御史潘倣建言,添設戶 部員外周汝勤。未幾裁去。本年以兵部尚書金獻民、 郎中胡宗明具題,改設戶部郎中。

六年,豕生子,一色白無毛,一目出頂上,鼻如象形。 八年,府屬皆大饑,人相食。

十四年,河州六月「大雨洪水,河溢十數丈,自西抵東 六十里,沒溺房屋、田苗數千家,人口數百,畜類無算。」 秋八月,大雨雹,桃李重華。

十八年設臨鞏兵備道。敕命按察司官駐蘭州,整飭 軍務。自《韓遷偉》始。

三十二年,楊忠愍繼盛以駕部郎直諫謫狄道幕。建 書院於超然臺,講學以育生徒,一時及門受業者五 十餘人。楊出俸資,脫夫人首飾,鬻所乘馬,共計五千 金,買田若干人,給三十畝,迄今傳及子孫為世業。 神宗萬曆三年,西羌劄著他等入犯郡境,殺掠人民。 固鎮總兵孫國臣統兵分五路,由舊洮州入𠞰,大滅 之。洮郡推官劉希稷監軍,斬首一百四十餘顆,燒死 男婦數百,奪獲兵器輜重三千有奇。

四年遣兵部侍郎吳道直大閱邊務,至臨洮。時火落 赤等酋住牧莽、捏二川,窺伺內地,故有是命五年,臨洮知府申維岱修築河隄。

十年,府屬皆大饑,轉相流離,餓死甚眾。

十二年,知府夏鏜易買客兵糧草,以備邊患。是時洮 尚承平,鏜思西夷為患,倉廩空虛,恐有臨渴掘井之 虞,遂計處請發銀糴糧三千石、草數萬束。至十八年, 果大有濟矣。

十八年七月,調固鎮兵馬屯河州,分布各關隘防禦。 莽捏等賊糾眾謀犯臨洮。十三日,賊酋火落赤由河 境入犯臨洮。臨鞏兵備僉事郭宗賢、固鎮總兵劉承 嗣督蘭州遊擊孟孝臣兵馬,大戰於和驛,敗之,斬首 十餘級。火酋次子把罕兔、長壻拜言、他卜囊俱中砲, 死於陣。十六日,遊擊劉子都搜至十九原,賊自河西 紅道谷潛入子都,遇戰奮擊,賊勢大潰,力屈而死。十 八日,臨洮知府岳維華分遣民兵,相機擊賊,斬首五 十餘級。先是賊方入境,維華調度守城,旦暮登埤,不 辭勞瘁,境內幸保無虞。七月初七夜,星隕如雨,踰時 方止。

十九年正月,火酋部落潛住莽剌之南山,固鎮總兵 尤繼先統領番、漢官兵襲擊之,大創火酋部落,斬首 一百四十二顆。七月,陝西巡撫都御史葉夢熊防秋 駐臨洮,自此遵奉廷議,每歲秋初移鎮臨洮,冬初回 省。

二十一年,移陝西參將彭振雲領兵防範臨洮。未幾, 改副總兵。

二十三年,改副總兵為臨洮鎮,以五府都督官守之。 設坐營都司一員,千把總官六員,募兵一千五百。甘、 涼等操兵馬,並降彝俱入營伍。

二十四年正月,昆、著等酋糾合真、相等酋,假搶番,窺 內地。兵備僉事張棟會同臨鎮總兵劉綎遣大兵入 勦,賊迎敵,官兵全勝,追至巢穴,酋復大潰,餘奔逃,斬 首一百二十有奇,生擒八名,獲頭畜一萬八千有零。 冬十月,通郡《探春》皆花。

二十六年三月,火酋著力兔等住牧松山,緣官兵收 降,勦斬數多,議欲讎犯。兵備副使張棟、臨鎮總兵官 陳霞調大兵分五路堵勦,至六箇井,大破之。迄四月, 逐酋遠遁,斬首六十一顆,收獲馬駝、牛羊、輜重、器械 無算。四月,酋復寇烏蘭,兵備副使張棟遣蘭河二營 兵馬由照山子渡河追襲,酋大敗,不敢窺松山,斬首 「二顆,生擒一,奪獲甚多。」五月,西沙害海豸等率眾自 大岔口歸降,棟收之,發臨、蘭二營,給月糧馬匹,聽調 遣男婦三百口,馬駝、牛羊、毳幕甚多。十一月,總督尚 書李汶、陝西巡撫賈待問以松酋遠遁,檄臨鞏兵備 副使荊州俊議處恢復。十二月,遣臨洮府同知馮恂、 蘭營遊擊閻逢時帶領兵馬,自金城「關由大岔口出 塞、踏勘雙墩子、紅水蘆塘等處、議築長邊」、

二十七年正月,酋聚眾屯住團卜山,窺伺內地。臨、鞏 兵備副使荊州俊遣河營副總兵周國柱統兵擊破 之。二月,總督李汶、巡撫賈待問、巡撫徐三畏、臨鎮總 兵官孫仁、兵備副使荊州俊等詣松山,條議修築,分 工舉役,設伏要害,隄防侵擾。三月,兵備副使荊州俊 搜勦火酋,松山犁然一空。四月,火酋潛入松山擾築, 謀奪故巢。荊州俊發兵伏黃沙掌,襲擊敗之,追至中 衛,遂遁去。五月,酋精兵住抗那將,糾眾渡河,侵犯內 境。州俊遣崔彥明等伏和尚坪,俟其半渡,擊敗之。五 月,少監梁永檄臨洮府派所屬商稅,各州縣罷市幾 三月。荊州俊以百姓甫苦松山之役,為之力請,得稍 減。府屬州縣共增稅銀二千八百五「十兩,耗銀三百 兩。」是時,旅困於途,商賈困於市,農牧困於野,又兼松 山之役,州俊力請乃減。少監趙欽抵蘭州,議銀山礦 月徵銀一百二十兩,膽礬三千斤。尋至狄道,檢蓮花 諸山洞掘礦無驗,勒泒里甲屯餘。先是,洮軍謝文等 捏報蓮花山產銀礦,坐落狄境,差役鑿採竟日,僅獲 頑石數升,妄稱礦砂,馳報中貴,計日可得銀一十五 兩,令縣編入里甲,衛編入屯餘,每歲包納銀五千有 奇。是時軍民號泣,動搖山川,或攜妻子他徙,或欲捐 軀溝壑,人人有思亂之狀。州俊百計請蠲,僅於狄道 歲徵一千二百兩,衛歲徵一百四十四兩。城東五里 外地名「鸚哥」,山崩稍南擁出小山五座,分裂田地,陷 沒墳墓未崩之先,土民夜聞山中鼓吹之聲,不數日 而山崩焉。

三十年,輔臣沈一貫請罷礦稅,有司奉行如不及,尋 復諭各使者仍催採,中外屢請不報,民以失望。三月 二十七日,黃河水竭,大夏河水渾黑。至四月二十四 日,黃河水下,大夏河水仍自澄清。

三十一年,河州夏麥大收,有一本五十莖,一莖三四 穗。次年,麥秀多岐。臨洮知府王曰然建「筆峰塔」於「超 然臺。」

三十二年二月荊州俊加築新邊城。

四十三年,臨洮府知府高以道發倉賑饑。是年大饑, 餓莩枕藉,以道發屯倉貸之,活萬餘人。及秋大稔,所 貸如數還倉四十四年,臨洮府知府黃和築《文風墩》於嶽麓山。

臨洮府部雜錄

[編輯]

《水經注》:「河水又東南,逕金城縣故城北。」應劭曰:「初 築城得金,故曰金城」也。

《漢書集註》:薛瓚云:「金者,取其堅固也。故《墨子》有金城 湯池之言矣。」

《通志》:「府治東總真觀馮真人修煉處,內有石枕,黃潤 似玉,鄉人老幼或有疾,捫此枕即愈。」

《府志》:「府治南北極觀內有古碑,高二丈,闊六尺,厚三 尺,首刻獸物,趺列人形,文皆隸書,累經兵火,字畫剝 落,無所辨識。故老相傳,乃唐李晟平定羌戎,於此建 碑鎮之,書乃葛舒翰也。」

臨洮府部外編

[編輯]

《府志》:「金熙宗天眷元年夏,有龍見於熙州野水,凡三 日。初於水面見一蒼龍,良久而沒。次日見黃龍一爪 承一嬰兒,兒為龍所戲,略無懼色,三日如故。又見一 人乘白馬,紅袍玉帶,如少年官狀,馬前有六蟾蜍,凡 三時乃沒。七月岸出滸河溢,壞民廬舍。」

府治南萬壽觀內,有槐僵死二十餘年。元至正中,道 士程守善素有道行,住持斯觀。其槐復甦,枝葉暢茂, 咸以為異。守善嘗應召,賜號「通真子」,無疾而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