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3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三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三十二卷目錄
邛州部彙考二
邛州賦役考二
邛州風俗考
邛州祠廟考〈寺觀附〉
邛州驛遞考
邛州物產考
職方典第六百三十二卷
邛州部彙考二
[編輯]邛州賦役考二 州志
[編輯]大邑縣
見丈土著、開墾上中下田地、共二百五十頃七畝五分八釐四毫。內
上田九頃二十二畝四分七釐七毫,每畝載糧二升四合一勺,該糧二十二石二斗三升一合六勺九抄五撮七圭。
中田四十九頃八十四畝三分三釐,每畝載糧二升,該糧九十九石六斗八升六合六勺。下田一十四頃五畝九分三釐八毫,每畝載糧一升五合,該糧二十一石八升九合七抄。上地七頃五十六畝九分一釐三毫,每畝載糧八合,該糧六石五升五合三勺四撮。
中地一百五十八頃五十九畝三分四釐一毫,每畝載糧四合,該糧六十三石四斗三升七合三勺六抄四撮。
下地一十七頃七十八畝五分八釐五毫,每畝載糧二合,該糧二石一斗五升七合一勺七抄。共載稅糧二百一十四石六斗五升七合二勺三撮七圭。
每糧一石,徵大糧銀一兩四分三釐一毫一絲三忽二微一纎,該銀二百二十三兩九錢一分一釐七毫六絲三忽四纖一塵。
每糧一石九斗二升四抄一撮。載丁一丁,該載「人丁」 一百一十一丁,九斗九升八合二勺四抄六撮一圭四粒。
每丁徵銀三錢六分九釐八毫三絲四忽二微八纖九塵,該銀四十一兩三錢四分六釐八毫二絲四忽八微六纎八塵。每糧一石,又徵條銀三錢六分九釐八毫三絲四忽二微八纖九塵,該銀七十九兩三錢八分七釐五毫九絲四忽三微七纖。
以上實徵大糧丁條銀三百四十四兩六錢四分六釐一毫八絲二忽二微一纖六塵。自康熙九年奉文加閏銀兩,照舊時《全書》各項遇閏銀兩為數,將原額人丁、稅糧合算攤派,每丁糧一石,該徵閏銀三分七釐七毫九絲五微三纖九塵;遇閏年照例加徵銀一十二兩三錢一分四毫八絲四忽五微一纖七塵,解司完納。
每年買備白蠟二十斤,每斤價銀五錢八分,該銀一十一兩六錢。
本縣春、秋二祭,原編銀四十八兩。因錢糧不敷,每歲約用銀一十六兩,係本縣自行捐備。於康熙十一年十一月內奉文給春秋祭祀銀一十六兩。又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內,奉文照舊於《條糧》銀內動支。
本縣知縣一員,歲額俸銀二十七兩四錢九分,薪銀三十六兩。心紅紙張銀二十兩。油燭銀一十兩,傘扇銀二兩。除心紅紙張外,共銀七十五兩四錢九分。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內,奉文將薪傘扇銀一十七兩五錢一分添入俸銀內,照「滿洲筆帖式哈番」 例算給俸銀四十五兩,餘銀三十兩四錢九分,全裁。又於康熙七年六月內,奉文裁去心紅紙張銀五兩。復於康熙八年九月內,奉文仍照實支俸銀四十五兩,心紅紙張銀二十兩,俸紅共銀六十五兩。於康熙十九年十月內,奉文「因軍需浩繁,道員以上照例全捐,州縣以上半捐半支。惟首領、佐貳、教職微員仍令全支。」 大小各官紙紅銀兩全捐外,實支半俸銀二十二兩五錢。又於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內開:「在外文官俸銀,著照舊支給」 ,實支全俸銀四十五兩。
額設衙役一百三名。因蜀省凋殘,人民稀少,止量招募三十七名。每名歲設工食銀七兩二錢。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奉文每名裁留銀六兩;於康熙七年六月內奉文裁去七名。存留門皂等役三十名。復於康熙八年九月內,奉文仍照三十七名,共該銀二百二十二兩。因錢糧不敷,每名歲攤支二個月零九日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實支工食銀四十二兩五錢五分。門子
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二兩三錢;皂隸一十六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一十八兩四錢;馬快八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九兩二錢;燈夫四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四兩六錢;轎、傘、扇夫七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八兩五分。於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內開。衙役工食自二十二年照舊支給。本縣典史一員,歲額俸銀一十九兩五錢二分,薪銀一十二兩。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內,奉文不分柴薪,總筭給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額設衙役六名,每名歲該工食銀七兩二錢,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內,奉文每名裁留銀六兩。又於康熙七年六月內,奉文裁去衙役二名,存留四名。復於康熙八年九月內,奉文仍照六名,共該銀三十六兩。因錢糧不敷,每名歲攤支二個月零九日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內門子一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皂隸四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該銀四兩六錢;馬夫一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於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內開。衙役工食自二十二年照舊支給。
本縣教官一員,歲額俸銀一十九兩五錢二分,薪銀一十二兩。「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內,奉文不分柴薪,總筭給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額設衙役一十三名。因蜀省凋殘,人民稀少,止量招募四名。每名歲該工食銀七兩二錢。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內,奉文每名裁留銀六兩,共該銀二十四兩;因錢糧不敷,每名」 歲攤支二個月零九日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實支銀四兩六錢。內門斗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二兩三錢;膳夫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二兩三錢。於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內開。衙役工食,自二十二年照舊支給。
一、《鄉飲酒禮》,「原編」 銀一十兩。因錢糧不敷,每歲約用銀四兩,係本縣自行捐備。
一、禁子額設四名,原編銀二十八兩八錢。今量招募二名。其工食銀兩,係本縣自行捐備,以備防禦。
雜派課程
見徵茶課銀二兩六錢一分四釐。
見徵課銀一十二兩二錢五分。
見載水碾九座,每座徵課銀二錢五分,該徵碾課銀二兩二錢五分。
見徵《牙行》銀五兩,共該解司「廣濟庫茶課」 等項銀二十二兩一錢一分四釐。
蒲江縣
見丈土著、開墾上中下田地、共四十二頃四畝二分四釐五毫九絲九忽四微。內
上田九頃四十四畝六分九釐四毫一絲八忽,每畝載糧二升四合一勺,該糧二十二石七斗六升七合一勺二抄九撮七圭三粒八粟。中田一十八頃三十畝一釐八毫二絲一忽一微,每畝載糧二升,該糧三十六石六斗三勺六抄四撮二圭二粒。
下田一十三頃五十三畝一分三釐五毫一絲三忽三微,每畝載糧一升五合,該糧二十石二斗九升七合二抄六撮九圭九粒五粟。
上地六畝六分六釐六毫六絲七忽,每畝載糧八合,該糧五升三合三勺三抄三撮三圭六粒。中地二十二畝二分八釐九毫,每畝載糧四合,該糧八升九合一勺五抄六撮。
下地四十七畝四分四釐二毫八絲。每畝載糧二合,該糧九升四合七勺九抄五撮六圭。共載稅糧七十九石九斗一合八勺五撮九圭一粒三粟。
每糧一石,徵大糧銀一兩三分二釐五毫四絲七忽九微一塵,該銀八十二兩五錢二釐四毫四絲二忽六微一纖。
每糧一石九升一合一勺九抄六撮。「《載丁》一丁,該載人丁」 七十三丁,二斗二升四合六抄二撮七圭二粒五粟。
每丁徵銀三錢二分一釐八毫四絲五忽四微三纎二塵,該銀二十三兩五錢六分六釐三毫四絲七忽七微一纖六塵。
每糧一石,又徵條銀三錢二分一釐八毫四絲五忽四微三纖二塵,該銀二十五兩七錢一分五釐八毫五絲一忽二微二塵。
以上實徵《大糧丁條》銀一百三十一兩七錢八分四釐六毫四絲一忽五微四纎二塵。自《康熙》
九年奉文加閏銀兩,照舊時《全書》各項遇閏銀兩為數,將原額人丁、稅糧合算攤派。每丁糧一石,該徵閏銀二分一釐二毫一絲三忽六微一纖七塵;遇閏年,照例加徵銀三兩二錢四分八釐三毫五絲三忽五微三塵,解司完納。
每年買備白蠟七斤,每斤價銀五錢八分,該銀四錢六分。
本縣春、秋二祭,原編銀四十八兩。今因錢糧不敷,每歲約用銀一十六兩。係本縣自行捐備。於康熙十一年十一月內奉文給春秋祭祀銀一十六兩。又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內奉文照舊於《條糧》銀內動支。
本縣知縣一員,歲額俸銀二十七兩四錢九分,薪銀三十六兩,心紅紙張銀二十兩,油燭銀一十兩,傘扇銀二兩。除心紅紙張外,共銀七十五兩四錢九分。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內,奉文將薪傘扇銀一十七兩五錢一分添入俸銀內,照「滿州筆帖式哈番」 例,筭給銀四十五兩,餘銀三十兩四錢九分全裁。又於康熙七年六月內,奉文裁去「心紅紙張銀五兩。」 復於康熙八年九月內,奉文仍照實支俸銀四十五兩,心紅紙張銀二十兩,俸紅共銀六十五兩。於康熙十九年十月內因軍需浩繁,道員以上照例全捐,州縣以上半捐半支。惟首領、佐貳、教職、雜職微員仍令全支。至大小各官紙紅銀兩全捐外,實支半俸銀二十二兩五錢。又於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內開:「在外文官俸銀,著照舊支給」 ,實支全俸銀四十五兩。
額設衙役一百三名。因蜀省凋殘,人民稀少,止量抬募三十七名。每名歲該工食銀七兩二錢。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內,奉文每名裁留銀六兩;於康熙七年六月內,奉文裁去七名。存留門皂等役三十名。復於康熙八年九月內,奉文仍照三十七名,共該銀二百二十二兩。因錢糧不敷,每名歲攤支二個月零九日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實支工食銀四十二兩五錢五分。內門子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二兩三錢;皂隸一十六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一十八兩四錢;馬快八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九兩二錢;燈夫四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四兩六錢;轎傘扇夫七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八兩五分。於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內開。衙役工食自二十二年照舊支給。
本縣典史一員,歲額俸銀一十九兩五錢二分,薪銀一十二兩。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內,奉文不分柴薪,總算給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額該衙役六名,每名歲該工食銀七兩二錢。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內,奉文每名裁留銀六兩。又於康熙七年六月內,奉文裁去衙役二名,存留四名。復於康熙八年九月內,奉文仍照六名,共該銀三十六兩。因錢糧不敷,每名歲攤支二個月零九日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實支銀六兩九錢。內門子一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皂隸四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四兩六錢;馬夫一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於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內開衙役工食。「自二十二年照舊支給。」
本縣教官一員,歲額俸銀一十九兩五錢二分,薪銀一十二兩。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內,奉文不分柴薪,總算給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額設衙役一十三名。因蜀省凋殘,人民稀少,止量招募四名。每名歲該工食銀七兩二錢。「於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內,奉文每名裁留銀六兩,共該銀二十四兩;因錢糧不敷,每名」 歲攤支二個月零九日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實支銀四兩六錢。內門斗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二兩三錢;膳夫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兩一錢五分,共銀二兩三錢。於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內開。衙役工食照舊支給。
一、《鄉飲酒禮》,原編銀四兩。因錢糧不敷,每歲係本縣自行捐備。
一、禁子額設三名,原編銀二十一兩六錢。今量招募二名。其工食銀兩,係本縣自行措捐,以備防禦。
雜派課程
見徵《牙行》銀二兩五錢。
邛州風俗考 州志
[編輯]本州
《史記》:「臨邛多富人。」
《方輿勝覽》:「臨邛風俗,與漢中府相似。人多敏慧,頗慕文學,惟事農桑,不務商賈。」
《寰宇記》:「彝獠相雜。」
大邑縣
信巫禱,慕文學,知禮節。
元日 ,潔庭陳香楮、設牲醴、薦果品,以拜禱天地,祀其祖考暨山谷、社令、司命、司戶之神。男女以序拜飲椒酒。親族鄰里更相拜賀,備具飲饌,迭相邀請,謂之「春飲。」 自是日至燈夕,各持紙錢標掛先隴上,焚拜畢,隨又各攜錢楮焚掛於無主諸墓。此亦推仁鰥寡之意以及其鬼也。號為《祭野鬼墳》。
立春 先一日,六街具綵亭,扮演雜劇,和水土為牛,按年施色,迎諸東郊,曰「迎春。」 及時至,舉口辯,一人為之奔走陳說,曰「說春」 ,以綵鞭鞭牛,碎乃已,曰「打春」 ,預為慶賀。士庶聚觀如堵。
元宵 張燈設綵、鳴鑼擊鼓,好事者且歌舞焉,曰《鬧元宵》。
驚蟄 浸稻,三日後乃覆之以草,又三日孚拆而成芽,撒之田中,曰「下秧。」
清明 以香炬牲醴至祖塋,男婦皆往。既拜,邀鄉人飲之,暮乃還,曰「拜墳。」 每歲卒蠶時,蠶婦備香楮豚酒拜祭於中霤下,以報蠶神,名曰《祭蠶娘》。
端陽 取菖蒲及艾插戶,小兒以雄黃書「福壽」 字於額,置菖蒲、雄黃於酒中,食以角黍。市鎮集眾競渡以爭勝。
七夕 ,早稻熟,選吉日,焚香設醴,薦之祖考,然後聚家人食之,曰「食新。」
重九 ,人各佩茱茰,飲菊酒,好事者登高覽勝。臘月二十四夜 ,各潔除其庭宇,以祭司命竈神。
除夕 ,家修果餅以相饋,曰「饋歲。」 換桃符易門神。以五色紙為楮,掛門上及祠堂、先祖、神廚香炬、牲醴,以祀祖考。治家宴少長,以次拜尊長,曰:「辭歲。」 放爆竹以驅除不祥。
蒲江縣
人民質實,不尚浮華,勤於耕桑,力於礦炭。
邛州祠廟考〈寺觀附〉 州縣志合載
[編輯]本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治南一里。
社稷壇 在州治西一里。
郡厲壇 在州治北一里。
城隍廟 在州治西
土地祠 在州治西
關帝廟 在州治西。按《總志》:在治南。
三官祠 。在州城西南。
南嶽祠 ,在州城西南。
「三元祠 」 :在儒學前街。
五通祠 ,在州東城外。
總領大卿韓公祠 在州治西白鶴山。宋乾道二年,韓曉為總領四川財賦,奏減邛州軍賦二十三萬六千有奇,以甦疲困。民感其恩,為立生祠祀之。
李大都顯模祠 。在州西七里。宋淳熙中,李大正一云:「正之守邛,奏減邛州馬綱錢七百三十八萬有奇,民感其德,於白鶴山立祠祀之。」 太守趙雍祠 。在治西白鶴山信美亭。宋淳熙中,趙雍知邛,有惠政,郡人德其廉仁,畫像祀之。知州高啟新祠 、在州東關外文昌祠左。東嶽廟 ,在州城南。
蕭公廟 在州城南五里。
大邑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治北一里。
社稷壇 在治北
邑厲壇 在西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北關外一里。
土地祠 在縣治東
竹王祠 在東城
關帝廟 在縣治內
東嶽廟 在縣治東
蒲江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治南。
社稷壇 在縣西北
邑厲壇 在縣東北一里許。
城隍廟 在治左
土地祠 在治前
鶴山祠 在縣治北一里。宋魏了翁讀書之所。成化初,知縣邵有良再建。御史盧雍重修以祀之。
寺觀附
[編輯]本州
天慶寺 在州城內西。宋嘉祐中建。明永樂中重修,設有僧正司。是為「習儀之所。」
鶴林寺 在州西七里,舊有「白鶴書臺」 ,乃魏鶴山讀書之所,地最清雅,四時遊人不絕。
幽居寺 在州西七里,有新白鶴書臺,去舊「書臺」 不遠,俱鶴山讀書處,地最幽雅。
寶華寺 ,在州西南五十里。昔有葬墓者,掘一石槨,前有石碑,真書「李天子墓」 四字。
西巖寺 在州西七里,與幽居、鶴林寺並今廢。雲居寺 ,在州南七里。上有「呼月亭」 ,為遊玩之所。
白蓮寺 在州東五里
龍居寺 在州東十五里。
壽隆寺 在州東十五里。
華藏寺 在州東二十里。
延福寺 在州東三十里。
寶林寺 在州東北三十五里。
光慶寺 在州東四十里。
開元寺 ,在州東南四十五里。
清涼寺 在州東四十里。
悟本寺 在州東四十里。
法藏寺 ,在州東四十里。
迎祥寺 在州東四十五里。
華會寺 在州東五十里。
圓通寺 在州東五十里。
千佛寺 在州東六十里。
般若寺 在州東七十里。
九龍寺 在州東八十里。
石佛寺 在州東八十里。
興龍寺 在州東八十里。
毗盧寺 在州東八十里。
普陀寺 在州東北七里。
廣佛寺 在州南七里
經藏寺 在州南十里
隆興寺 在州南十五里。
正法寺 在州南三十里。
天王寺 在州西半里
花置寺 ,在州西十五里。
寶聖寺 在州西二十里。
萬福寺 在州西北三十里。
圓覺寺 在州西三十里。
靈巖寺 在州西三十里。
石荀寺 在州西北四十里。
寶藏寺 在州西五十里。
慈雲寺 在州西五十里。
大興寺 在州西六十五里。
觀音寺 在州西七十里。
普照寺 在州西七十里。
天池寺 在州西七十里。
塔院寺 在州西七十里。
牛心寺 在州西七十里。
中峰寺 在州西八十里。
龍興寺 在州西八十里。
香巖寺 在州西八十里。
陸峰寺 在州西八十里。
靜空寺 ,在州北三里,乃嚴少師舊祠堂也。泰景寺 ,在州北十五里。
海會寺 在州北二十里。
崇真觀 在州治東北,唐末建。
「玉皇樓 」 「在州治北。」
大邑縣
興福寺 在縣城內
霧中寺 :在縣內。康熙七年重修。
鳳凰寺 在縣治西。元末燬於兵。
雲居塔 按《總志》:「萬曆末年創。」
延祥觀 在鶴鳴山。張道陵於此與民祈祥,因名。
鶴鳴觀 即在鶴鳴山上。
蒲江縣
「白鶴寺 」 ,未詳所在。
善業寺 在縣南十五里。宋紹興初建,明洪武中重建。
靈鷲寺 、布金寺 、《河沙寺》。
祇園寺 俱未詳所在
紫微觀 在縣西一里。宋淳熙初建,明重修。
邛州驛遞考 州志
[編輯]本州
白鶴驛 在州治南
飛雲鋪 州門總鋪
楊林鋪 在州東十五里。
聖化鋪 在州東三十里。
新興鋪 在州東四十里。
斜江鋪 在州東五十里。
捲洞鋪 在州東六十五里。以上五鋪,通新津縣界。
堰主鋪 ,去州東四十里,在聖化鋪分路。依政鋪 ,去州東五十里,即依政縣地。以上二鋪通彭山縣。
泉水鋪 在州北十五里,通大邑縣。
十里鋪 在州南十里。通名「山縣。」
五面鋪 至五板橋二十里,通蒲江縣。
驛傳,《原編》銀:每糧一石,徵銀一錢四分四釐七毫三絲九忽九微,該銀一千五百七十八兩一錢六分三釐九毫五忽六纎七塵。二十八年,加增太監府廩傳銀:每糧一石加銀三釐二毫,該銀三十四兩八錢八分九釐一毫。遇閏,每石又加二毫七絲二忽九微,該銀二兩九錢六分六釐四毫四忽。分解布政司、雅州,並存本州「白鶴驛三項。」
本州白鶴驛,銀六百九十二兩一錢一分一釐九毫七絲一忽。
召募夫馬原編夫六十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該銀四百三十二兩。遇閏照例徵給。應遞馬三十匹,每匹草料、鞍轡人夫工食銀二十一兩六錢,該銀六百四十八兩。
本州「飛雲鋪」 司兵四名,每名工食銀八兩二錢,該銀三十二兩八錢。
楊林、聖化、新興、捲洞、斜江、十里、泉水等七鋪,司兵共二十一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該銀一百五十一兩二錢。
五面「依政」 、堰主三鋪司兵共九名,每名工食銀五兩二錢,該銀四十六兩八錢。
南河臨溪渡夫共三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該銀二十一兩六錢。修船銀三兩。
斜江渡夫二名,工食銀七兩二錢。
永安鋪 、八店鋪 、百寮鋪。
飛羊鋪
《驛傳》,《原編》銀九百九十六兩六錢四分八釐五毫二絲五忽九微九塵。
召募夫馬,原編銀九百兩,裁夫一名,馬五匹,該減銀一百八十兩,實編銀七百二十兩。應役夫四十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該銀二百八十八兩。應遞馬二十匹,每匹連草料、鞍轡人夫工食銀二十一兩六錢,該銀四百三十二兩。永安八店二鋪司兵各四名,百寮、飛羊二鋪司兵各三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該銀一百兩零八錢。
改募渡夫二名,該工食銀一十四兩四錢。《蒲江縣》:
騰雲鋪 、新市鋪 、乾溪鋪。
大唐鋪 ,板橋鋪。
橫山鋪 在縣南十里
迎恩鋪 在縣南二十里,丹稜縣界。
長沖鋪 在縣西
板堰鋪 在縣西
隆興鋪 在縣西三十里,名山縣界。
黃土鋪 在縣北
石橋鋪 在縣北
臨溪鋪 在縣北三十里,邛州界。
《驛傳》:原編銀七百五十六兩七錢九分七釐,先年加銀四十二兩九錢五分二釐,實編銀七百九十九兩七錢四分九釐。
召募夫馬,《原編》銀五百四十兩,減馬價銀二十四兩,《實編》銀五百一十六兩。應役夫三十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該銀二百一十六兩。應遞馬一十五匹,每匹連草料、鞍轡人夫工食銀二十兩,該銀三百兩。
本縣騰雲鋪司兵三名,每名工食銀五兩二錢,該銀一十五兩六錢。
新市、乾溪、大塘三鋪司兵共九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該銀六十四兩八錢。
板橋、《黃土》、橫山、迎恩、「隆興」 等七鋪,司兵一十九名,每名工食銀五兩二錢,該銀九十八兩八錢;長沖、板堰二鋪,司兵六名,每名工食銀三兩六錢,該銀二十一兩六錢。
臨溪、橫山二河渡夫二名,每名工食銀三兩六錢,該銀七兩二錢,船價在內。
邛州物產考 州志
[編輯]州總
邛竹 ,出邛州崍山,即古臨邛地也。相傳漢張騫奉使西域,得高節竹,還而植此。人取以為杖,鶴膝者佳,今無此種。
山礬花 ,出邛州,花繁如雪,香氣極濃。
木蓮花 ,花分四色,產白鶴山,離山則萎,不能他栽。
隈枝生 邛州山谷中,樹高丈餘,枝修弱,花白,實似荔枝,內黃,膚甘味可食,大如爵卵。
玃 出邛蜀間,與猿猱無異,但性不躁動,肌質豐腴。蜀人炮蒸,以為佳味。
鐵 出蒲江
《蒲江硯 》,頗發墨,稱與端、歙不異,但石色土灰,粗而不潤。
石 出《大邑》。河中水發,則自水源衝來,形如卵,大小不等,其面色如松花。而其石色最佳者,如綠玉,細潤可愛,但多碎紋,堅而脆,不堪成物,所以古無取焉。
班竹 出大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