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3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三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三十六卷目錄
瀘州部彙考二
瀘州驛遞考
瀘州兵制考
瀘州物產考
瀘州古蹟考
瀘州峒蠻考
瀘州部藝文一
寶山賦 明張駿
武侯祠碑記 趙大佶
大觀堂記 薛甲
瀘州部藝文二〈詩〉
將之瀘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員外謫居於此話
舊淒涼因寄二首〈選一〉 唐鄭谷
荔枝樹 前人
瀘水 胡曾
瀘州部紀事
瀘州部雜錄
職方典第六百三十六卷
瀘州部彙考二
[編輯]瀘州驛遞考 總志州縣志合載
[編輯]本州
瀘州水驛 。《黃艤》水驛。
立「市馬驛 」 俱在治北。
渠壩水驛 在治西
瀘川馬驛 在治南
來節驛 萬曆初,知州趙大佶建。以上俱燬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橈夫十八名,歲支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
東門 渡《大江》南行,由橋村、學堂、大橋諸鋪交納溪界。
大江正東 由永安鋪、黃葛鋪、文星橋、石龜樓、分水嶺、老鷹崖、龍蕩子至姚壩,交仁懷縣界。西門 由龍吟鋪、高硐鋪、方山鋪、龍橋鋪、馬嶺鋪、南井驛,交江安界。
會津門 渡小市,由土漕口、雙林鋪、高山鋪、中火鋪、林坎鋪、來節驛、嘉明鎮,交隆昌縣界。北門 渡資江小市,由鳳橋鋪、高山鋪、胡市鋪、高店鋪、朱明鋪至鎮,交富順界。
大江東北 :由大橋鋪、白茅鋪、黃艤驛、神山驛、虎頭鋪、黑石鋪,交合江縣界。
小市東北 :由金井鋪、特凌鋪、石盤鋪、新店鋪、石馬鋪、雲錦鋪、安賢鋪、立市站,交永川縣界,納溪縣。
峽口水驛 在治東
渠壩驛 裁
納溪水驛 立水站,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橈夫十八名,歲支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
康熙十九年因
大師進勦於江門,設驛馬二十匹,驛丞一員。《二十》
一年,雲貴蕩平,奉裁。
縣門驛 ,舊設六橈站船三隻,康熙四十八年奉裁一隻,存留六橈船二隻,應遞過往差員。江門驛 站船一隻,於康熙元年因納邑地少民稀,上議歸於敘永軍糧廳領設,久成定例。合江縣。
史壩水驛 在治東
牛腦水驛 在治北
神仙水驛 在治西,俱燬。
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橈夫十八名,歲支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
江安縣
江門水驛 在治東
黃壩水驛 在治南
大洲水驛 ,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橈夫十八名,歲支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
瀘州兵制考 州志
[編輯]州總
瀘州衛守備一員
「駐防瀘江」 把總一員,兵五十名,係永寧協鎮分撥,每歲更換,自康熙二十三年甲子起。
駐防納溪縣把總一員
駐防江安縣把總一員,俱隸「永寧協。」
瀘州物產考 州志
[編輯]州總
香薷 治北金井鋪石岡上生者為佳,飲可祛暑。
《荔枝 》在治南藍田壩,久伐無遺。杜工部詩:「憶過瀘戎摘荔枝,清風隱映石逶迤。京中舊見君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 即詠此也。
茶 《茶經》:「瀘茶味佳,飲之療風。」
楠木 石。《青 鰉魚》。
石綠
竹桃 江安縣出
瀘州古蹟考 總志州志合載
[編輯]本州
樂共城 在治內小龜山。宋置城,領江門寨、鎮溪、梅嶺、大洲三堡。後併入江安寨,入納溪。林廣討瀘彝乞弟,破樂共城,即此。
武都城 在治北三十里。宋大觀初,建滋州,置承流、仁懷二縣。宣和中,廢州為武都城,以仁懷縣為堡,承流縣併入仁懷。
九支城 在治西五十里。宋大觀初,建純州,置九支、安溪二縣及美利城。宣和初,廢巴州及九支縣為城,以安溪、美利城為寨,改滋州為堡。鐵瀘城 ,在治東百里。宋制置使余玠遷瀘州於神臂山,即此。
廢涇南縣 在涇水之南。唐分涇南縣,後省入瀘。
瀘川廢縣 在治內。本漢江安縣,梁置瀘州於此。隋改為瀘川縣。唐、宋仍舊。元省,遺址尚存。綏遠寨 ,初屬武都城。宋宣和初,始屬州。僰道寨 ,在治南二十里。東漢征南蠻,屯兵於此。
博望寨 在治東。宋咸平七年置,神宗賜名「南壽」 ,以寨在南壽山故也。
海觀 在治東隅大江之滸。秋夏遇水漲,兩江環合,瀰漫浩渺,真如海觀。
茶𧃲洞 ,在治南二里。石刻三字,今磨滅。飛雲洞 ,在治西,唐庚讀書處。
飛霞洞 在治南方山,即真人韓飛霞修煉處。古榕樹 在寶山,盤結夭矯如龍。
石海螺 ,在龍貫山。往過吹之,山谷皆震,人以為公輸子真蹟。
木盌樹 在治南三十里朱家莊。有木盌樹,葉如桑柘,甚茂蕃。舊傳朱氏鄉試,一人豫結一盌。會試,一人豫結一盌,盌下結一盤連之。朱子和、朱茹、朱苕、朱藻等甲乙科第,皆此樹之驗。拙溪 在治東北七里。黃山谷過而墜驢,不曰驢拙,而曰溪拙。手書「拙溪」 二大字鑴石,今尚存。馬謖溪 在治西寶山下。武侯征南蠻謖獻地輿,隨師屯溪上,因名。
龍馬潭 在治北二十里。唐州人王昌遇落魄仙,授以道術。比歸,售馬送昌,瞬息至家,而馬化為龍入潭矣。
鎖江塔 在治東江上。郡人王藩臣,於明萬曆間傾宧橐,造浮圖,以培風土,號「文筆點水。」 試劍石 在治東渡頭。昔傳仙人於此試劍,石為兩分。
金雞灣 :在治南三牙腦渡口。舊傳,仙欲成梁,於大江,聽雞鳴乃止。江北水中橋磧尚存。水落春晴,觀之猶見。
天生橋 在治北六十里江邊。山石生成,不假斧鑿人工,因名之。
閣書巷 在治南
螺螄井 在治南
撫琴臺 在治北。孝子尹伯奇投江後登臺鼓《履霜》之操以悟親心。父吉甫援琴作「子安操臺。」
乃山石生成,周圍十丈,至今靜夜猶聆琴音。鴈塔 按《明一統志》在舊郡學趙雄即講堂中庭立二鴈塔,鑴進士姓名於上。
「鎮遠」 樓 :在治內,四山環合,氣像甚偉,即明之「大觀臺」 也。
南定樓 在治內,宋郡守晁公武建,取《出師表》中為名。昔陸務觀詩:「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渡瀘遊。江山重複爭供眼,風雨從橫亂入樓。」 即明之南樓。今燬。
江山平遠樓 在治西。寶山黃魯直豪遊,題有「江山平遠難為畫,景物高寒易得秋」 之句雲。樓 在治南,學使何閎中建二層,上肖魁神像,鐫「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一聯於樓一刻「仰鑽瞻忽」 四句於四柱。今俱燬。
「四山堂 」 在治寶山上。宋李垕有詩,今燬。籌邊堂 在治內。宋安撫使黎伯登建。
袞繡堂 在治內。宋趙雄出鎮於此,因名。雅歌堂 在治內。宋安撫使黎伯登建。
整暇堂 「在治南」 ,宋建。
「四香亭 」 :在治南,荼蘼香春,芙蕖香夏,木犀香秋,梅花香冬,亭之勝概。
瀘江亭 :在治東城外,昔傳為江陽兒祠,後為餞賓所,即明之「江陽閣。」
《薑亭 》在治北。郡人王綸以「母性不食薑」 ,作亭植薑,以示不忘。
「觀瀾」 亭 在治北隅。弘治中副使羅安建。「寄興亭 」 在治內道署中,羅安建。
夢仙亭 在治北三里江岸上。明嘉靖間,合州民蔡百貫尚白蓮聚眾為亂,州牧以入覲委王判官者署事。王與小吏謀誣瀘人暗結白蓮,請勦之,計欲乘機盜庫也。爰檄屯鹽僉事崔監軍上南,將解纜,夢一黃衣道士曰:「瀘有難,微公救不可。」 公詢之,道士曰:「王州判左計也。民實冤之。」 公問其處,道士以住瀘之江西沱呂姓為告,公尋寤誌之。及至瀘,人壺漿以迎,不罷市鬻。尋執判官於兩臺,治以法。公問民曰:「有江西沱否?」 曰:「有。」 「有呂道人否?」 曰:「無也。」 公遍遊沱下,見崖石鑴,有黃衣人如夢中像,乃洞賓也。始信告語,應驗弗爽。捐金建江亭,塑坐像一、睡像一。昔燬,今重建。
百花春館 :在治北。宋名宦魏了翁建,為士大夫遊賞之所。
靜籌樓 在瀘州衛治內。
納溪縣
保子寨 在治西。世傳武侯南征,屯兵於此。舊縣壩 在治北十里,元大德中,移江北,以避蠻害。至大初仍復。今縣基尚存。昔人掘得銅犧象樽一,太和羹盌一、爵三,貯於學宮。江陽樓 在治西。
合江縣
試劍石 在縣治北,有大石兩分如剖。相傳仙人試劍於此,雲「前州治內亦有試劍石。」
先氏巖 在治北。唐神童先汪讀書處。元涼國公趙世延有記,學士虞集《跋》,皆磨滅難識。流杯池 在治南八里。水從巖引注石渠,上書「天下奇觀」 四字。晉王珍遊賞於此。
流水亭 在治東二里。鑿石渠構亭引流。有碑,文字磨滅,不可考。
吏隱閣 宋治平四年,鄧太師綰令瀘川,作吏隱閣於瀘之合江,邑居之南,轉清溪而上六十里,曰安樂山。世傳隋開皇時劉珍登真之地,杜光庭為之《傳》,李淑為之《記》。開皇所置三觀,其一尚在,乃命道士作劉真人祠堂,因名其閣曰「吏隱閣。」
釣鰲亭 按《明一統志》:「在治西十五里,後唐王琛讀書釣魚之所。」
涼亭 在治北
唐高宗《樂安山取丹經詔碑 》。在治西「樂安山」 字磨滅難考。
《劉真人傳》石 ,杜光庭撰,磨滅難識。
《安樂山謄清三觀記》石 。皇祐乙丑李淑撰,石文剝落難考。
《劉真人藏經碑 》在治西安樂山,磨滅難考。《江安縣》。
綿水廢縣 在綿水溪口,汶江水中洲上。梁置縣,隋、唐因之。宋乾德省入江安縣。
梅嶺堡 在治西南三十里,武侯屯兵處。賞靜巖 在治東南。宋呂伯祐讀書之所。安遠寨 ,按《明一統志》:「在縣南七十里,世傳諸葛亮征蠻,於此屯兵。宋元豐中,置為寨。」
「吏隱」 樓 在治內。縣令鄧綰建。
八閣樓 在治北
偶住亭 按《明一統志》:「在治東北。宋黃庭堅自僰道還,邑宰石諒同遊此亭,書琴操,後改為渡瀘亭。」
《瀘州平蠻記碑 》宋熙寧中,范百祿撰文,在江安之偶住亭,尚存。
墳墓附
本州
周馬氏夫人墓 ,在治東羅車漕尖峰山。太師尹吉甫,尹伯奇生母也。後建川立廟,徙夫人於土地凹,相府基址猶存。世傳墓尖峰之陽,歲時吏民祭奠,土人疲於奔走供億,遂遷之以建廟。漢董允墓 ,在治東董允壩,瀘人。
董丞墓 在治東
明陳謙墓 在治北。明洪武初,改復直隸,以身殉民。弘治中,知州何綸修。
納溪縣
老母墓 ,在治北,宋時節婦。
合江縣
唐神童先汪墓 在治西五里。先市有宋進士《劉望之碑》,磨滅不可識。
宋張祕書墓 在治南「金釵井」 之側。
江安縣未載
瀘州峒蠻考
[編輯]宋
仁宗慶曆 年,詔於瀘州地復建姚州,以蠻王子《得蓋》為刺史。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蠻彝傳》:「瀘州西南徼外,古羌彝之地。漢以來,王侯國以百數,獨夜郎、滇、邛都、嶲、昆明徙莋都冉駹、白馬氐為最大。」 夜郎在漢屬牂牁郡,今涪州之西溱、播、珍等州封域是也;滇在漢為益州郡,今姚州善闡之地是也;邛都,嶲州會同川,與吐番接,今邛部州,蠻所居也;嶲,今嶲州;昆明,在黔瀘徼「外,今西南番部所居也;徙,今雅州嚴道地;莋都在黎州南,今兩林及野川蠻所居地是也;冉駹,今茂州蠻汶山彝地是也。白馬氐,在漢為武都郡,今階州。汶州,蓋羌類也。」 此皆巴蜀西南徼外蠻彝也。自黔、恭以西至涪、瀘、嘉、敘,自階又折而東南,至威、茂、黎、雅,被邊十餘郡,綿亙數千里,剛彝惡獠,殆千萬計。自治平之末,訖於靖康,大抵皆通互市,奉職貢,雖時有剽掠,如鼠竊狗偷,不能為深患。參考古今,辨其封域,以見琛贐之自至,梯航之所及者爾。若夫邊荊楚、交、廣,則係之溪峒雲。淯水彝者,羈縻十州五囤蠻也,雜種彝獠散居溪谷中。慶曆初,瀘州言:「管下溪峒十州,有唐及本朝所賜州額,今烏蠻王子得蓋居其地,部族最盛,旁有舊姚州,廢已久,得蓋願得州名,以長彝落。」 詔復建姚州,以得蓋為刺史,鑄印賜之。
慶曆四年,彝人寇三江砦,淯井監官兵擊走之按《宋史本紀》云云。按《蠻彝傳》,有彝在瀘州部,亦西南邊地,所部十州,曰鞏、曰定、曰高、曰奉、曰淯、曰宋、曰納、曰晏、曰投附、曰長寧,皆彝人居之,依山險,善寇掠。淯井監者,在彝地中,朝廷置吏領之,以拊御彝眾或不得人,往往生事。慶曆四年四月,彝人攻三江砦,詔秦鳳路總管司發兵千人,選官馳往捕擊。既而瀘州教練使、生南、招安將史愛誘降彝賊斗敖等,詔並補三班差使、殿侍、淯井監一路招安巡檢。未幾,彝眾復寇三江,砦指使王用等擊走之。
皇祐元年夏四月,梓州轉運使言:「淯井監彝人平。」
按:《宋史本紀》云云。按《蠻彝傳》:「皇祐元年二月,彝眾萬餘人復圍淯井監,水陸不通者甚久。初,監戶晏州彝人錢而歐傷斗落妹,其眾憤怒,欲報之,知瀘州張昭信勸諭,既已聽服,而淯井監復執婆然村彝人細令等,殺長寧州落占等十人,故激成其亂。」 詔知益州田況發旁郡士卒,命梓夔路兵馬鈴轄宋定往援之。於是兩路合官軍泊白艻,子弟幾二萬人與戰,兵死者甚眾,饑死又千餘人,數月然後平。賜況及轉運使敕書褒獎,宋定而下十三人,進秩有差。後況還朝,乃奏:「彝眾連年為亂,繇主者非其人,請令轉運、鈐轄司舉官為知監、監押,代還日特遷一資。」 從之。嘉祐二年春二月,梓夔路三里村彝人寇淯井監。
按:《宋史本紀》云云。按《蠻彝傳》:「嘉祐二年三里。」
村彝斗還等百五十人復謀內寇,有黃土坎彝。斗蓋,長寧州人也,先以其事來告,淯井監引兵趨之,捕斬七千餘級。鈐轄司上聞,詔賜斗蓋錢三十萬、錦袍、銀帶。明年,又補斗蓋長寧州刺史。瀘州部舊領姚州,廢已久,有烏蠻王子得蓋者來居其地,部族最盛,數遣人詣官自言,願得州名以《長彝落》。事聞,因賜號姚州,鑄印予之。得蓋,又乞敕書一通,以遺子孫。詔從其請。
神宗熙寧七年,熊本平瀘、彝。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按《蠻彝傳》,得蓋死,其子竊號羅氏鬼主。鬼主死,子僕射襲其號,浸弱不能令諸族。烏蠻有二酋領,曰晏子,曰斧望箇恕,常入漢地鬻馬。晏子所居,直長寧、寧遠以南,斧望箇恕所居,直納溪、江安以東,皆僕夜諸部也。晏子距漢地絕近,猶有淯井之阻。斧望箇恕近納溪,以舟下瀘,不過半日,二酋浸強大,擅劫晏州山外六姓及納溪二十四姓生彝,彝弱小,皆相與供其寶。熙寧七年,六姓彝自淯井謀入寇,命熊本經制之,景思立戰歿。本將蜀兵募土丁及彝界黔州弩手,以毒矢射賊,賊驚潰,於是山前後長寧等十郡八姓及武都彝皆內附。提點刑獄范百祿作文以誓之曰:「蠢茲彝醜,淯溪之」 滸,為虺為豺,憑負固圉。殺人於貨,頭顱草莽。莫慘燔炙,莫悲奴虜。狃𧆟熟慝,胡可悉數。疆吏苟玩,噤不敢語。奮若之歲,曾是彊禦躑躅嘯聚,三壕羅募。僨我將佐,戕我士伍。西南繹騷,帝赫斯怒。帝怒伊何?神聖文武。民所安樂,惟曰慈撫。民所疾苦,惟曰砭去。乃用其良,應變是許。粥熊裔孫,爰馭貔虎。殲其渠酋,判其黨與。既奪之心,復斷右股。攝提孟陬,徂征有敘。背孤擊虛,冞入厥阻。兵從天下,鐵首具舉。紛紜騰沓,莫敢嬰牾。火其巢穴,及其囷貯。暨其貲畜,墟其林橆。被傷係縲,以百千數。涇灘望風,悉力比附。丁為帝民,地曰王土。投其器械,籍入官府。百死一贖,莫保銅鼓。歃盟神天,視此狗鼠。敢忘誅絕,以干罪罟。乃稱上恩,俾復故處。殘醜厥角,泣血愬語。天子之德,雨暘覆護。三五噍類,請比涇仵。大邦有令,其戒警汝。天既汝貸,汝勿予侮。惟十九姓,往安汝堵。吏治汝責,汝力。汝布吏時,汝耕汝稻,汝黍。懲創於今,無忕往古。小有堡障,大有城戍。汝或不聽,汝擊汝捕。尚有虓將,突騎強旅,傅此黔軍,毒「矢勁弩,天不汝容,暴汝居所,不汝遺育,悔於何取!」 立石於武寧砦熊本言二酋桀黠,不羈縻之,則諸蠻未易服,遂遣人說誘招納。於是《晏子》、斧望箇恕及《僕夜》,皆願入貢受王命。晏子未及命而死,乃以箇恕知歸來州,僕夜知姚州,以《箇怒》之子乞弟、《晏子》之子沙取祿路並為把截將、西南彝部巡檢。
按《宋史熊本傳》:「熙寧六年,瀘川羅晏彝叛,詔察訪梓、夔,得以便宜治彝事。本嘗通判戎州,習其俗,謂彼能擾邊者,介十二村豪為鄉導爾。」 以計致百餘人,梟之瀘川,其徒股慄,願矢死自贖。本請於朝,寵以刺史、巡檢之秩,明示勸賞,皆踴躍順命,獨柯陰一酋不至。本合晏州十九姓之眾,發黔南義軍強弩,遣大將王宣、賈昌言率以進討。賊悉力旅拒,敗之黃葛下,追奔深入。柯陰窘乞降,盡籍丁口土田及其重寶、善馬蹄之公上,受貢職。於是烏蠻、羅氏、鬼主諸彝皆從風而靡,願世為漢官奴。遷刑部員外郎、集賢殿修撰、同判司農寺。神宗勞之曰:「卿不傷財,不害民,一旦去百年之患,至於檄奏詳明,近時鮮儷焉。」 賜三品服。西南用兵蠻中始此。
熙寧八年,箇恕匿獠酋阿訛以事屬乞弟,侵諸部。
按:《宋史》本紀不載。按《蠻彝傳》:「熙寧八年,俞州獠寇南州,獠酋阿訛率其黨奔箇恕,熊本重賞,檄斬訛。訛桀黠,習知邊境虛實,箇恕匿不殺,詭降於納溪,訛得不死,甚德箇恕,為伺邊隙。會箇恕老,厭兵,以事屬乞弟,遂與訛侵諸部。」
熙寧十年,羅苟彝犯納溪砦,詔副總管韓存寶討降之。
按:《宋史本紀》不載。按《蠻彝傳》:熙寧十年,羅苟彝犯納溪砦。初,砦民與羅苟彝競魚,苟誤毆殺之,吏為按驗,彝已忿,謂「漢殺吾人,官不償我骨價,反暴露之。」 遂叛。提點刑獄穆珦言:「納溪去瀘一舍,羅苟去納溪數里,今託事起端,若不加誅,則烏蠻觀望,為害不細。」 乃詔涇原副總管韓存寶擊之。存寶召乞弟等犄角討蕩「五十六村、十三囤。」 蠻乞降,願納土承賦租。乃詔罷兵。
元豐元年,命韓存寶經制瀘、彝,後遂破之。又乞弟率晏州彝等寇江安城,知瀘州喬敘委曲誘
之始降
按《宋史本紀》,「元年秋七月癸酉朔,命西上閤門使、忠州團練使韓存寶經制瀘州納溪彝。冬十月辛亥,韓存寶破瀘彝後城十有三囤。」 按《蠻彝傳》,「元豐元年,乞弟率晏州彝合步騎六千至江安城下,責平羅苟之賞,城中守兵纔數百,震恐不能授甲,蠻數日乃引去。知瀘州喬敘要欲與盟,遣梓夔都監王宣以兵二千」 守江安,仍奏以乞弟襲歸來州刺史大運遣小校楊舜之召乞弟拜敕,乞弟不出,遣就賜之,亦不見;而令小蠻從舜之取敕以去。喬敘因沙取祿路以賄招乞弟,乃肯來。
元豐三年夏四月,乞弟侵邊,兵官王宣戰歿。五月,復命韓存寶經制瀘、彝,乞弟請降。
按《宋史本紀》:「元豐三年夏四月乙巳,以瀘州彝乞弟侵擾,詔邊將討之。戊申,乞弟寇戎州,兵官王宣等戰歿。五月甲申,復命韓存寶經制瀘、彝。」
按《蠻彝傳》,「元豐三年,盟於納溪蠻,以為畏己。」
益悖慢,盟五日,遂以眾圍羅箇牟族。羅箇牟,熊本所團結熟彝也,王宣往救之,蠻解圍,合力拒官軍,宣與一軍皆沒。事遂張。驛召存寶,授方略,統三將兵萬八千趨東川。存寶怯懦不敢進,乞弟送款紿降,存寶信之,遂休兵於綿、梓、遂、資間。元豐四年,命林廣代韓存寶進討瀘、彝蠻,大破之。
按《宋史本紀》,四年春正月「乙未,命步軍都虞候林廣代韓存寶經制瀘彝。十二月辛未,林廣破乞弟於納江。」 按《蠻彝傳》,「元豐四年,詔以環慶副總管林廣代存寶,按寶逗撓,誅之。熟彝楊光震殺阿訛,詔林廣與光震同力討賊,乞弟恐復送款。帝以其前後反覆,無真降意,督廣進師。廣遂破樂攻城,至斗蒲村,斬首二千五百級。次落婆,乞弟」 乃納降。廣盛陳兵以受之,對語良久,乞弟疑有變,引眾遁。廣帥兵深入,會大雨雪浹旬,始次老人山,山形劍立。度黑崖,至雅飛不到山。按《林廣傳》,韓存寶討瀘蠻,乞弟逗撓不進,詔廣代之。廣至,閱兵合將,蒐人材勇怯,三分之,日夕肄習,椎牛享犒,士心皆奮。遣使開曉乞弟,仍索所亡卒。乞弟歸卒七人奏書降而身不至,乃決策深入,陳師瀘水。廣挾所得渠帥及質子在軍,而令以次酋護餉,以是入箐道而無鈔略之患。師趨樂共,蠻不能支,皆遁去。廣分兵繞帽溪,掩江門後,破其險,水陸皆通。益前進,每戰必捷。次落婆遠,乞弟遣叔父阿汝約降,求退舍,又約不解甲。廣策其有異,除阜為壇,距中軍五十步,且設伏。明日,乞弟擁千人出降,匿弩士氈裘,猶豫不前謝恩。廣發伏擊之,蠻奔潰,斬阿汝及大酋二十八人。乞弟以所乘馬授弟「阿」 字,大將王光祖追斬之,軍中爭其屍,乞弟得隨江橋下脫走,得其種落三萬。進次歸徠州,窮探巢穴,發故酋斧,望箇恕塚。天寒,士多墮指,而乞弟竟不可得。監軍先受密詔聽引兵還遂班師。拜衛州防禦使、馬軍都虞候。
元豐五年二月丙辰,以乞弟平,班師。
按《宋史本紀》云云。按《蠻彝傳》:元豐五年正月,次歸來州,天大寒,然桂為薪,軍士皆凍墮指。留四日,求乞弟不可得。內侍麥文昺問廣軍事,廣曰:「賊未授首,當待罪。」 文昺乃出所受密詔曰:「大兵深入討賊,期在梟獲元惡。如已破其巢穴,雖未得乞弟,亦聽班師。」 軍中皆呼萬歲,曰:「天子居九重,明見萬里外。」 乃以眾還。自納溪之役,師行凡四十日,築城樂共,城江門,砦梅嶺、席帽溪堡,西達淯井,東道納溪,皆控制要害。捷書聞,赦梓州路,以歸來州地賜羅氏鬼主乞弟。既失土,窮甚,往來諸蠻間,無所依。帝猶欲招來之,命知瀘州王光祖開諭,許以自新。會其死,於是羅始黨斗然、斗更等諸酋請依十九姓團結新取生界八「姓、兩江彝族,請依《七姓》團結,皆為義軍。」 從之。自是瀘彝震慴,不復為邊患。沙取祿路死,子鱉弊承襲。
徽宗政和五年春正月庚辰,瀘南晏州彝反,詔梓州路轉運使趙遹等督兵討平之。
按《宋史本紀》云云。按《趙遹傳》,「趙遹,開封人。大觀初,以發運司勾當公事為梓州路轉運司判官。瀘戎諸彝納土,命遹相置,以建立純州縣。砦勞,加直祕閣,升轉運副使,俄授龍圖閣直學士,為正使。政和五年,晏州彝酋卜漏反,陷梅嶺堡,知砦高公老遁。公老之妻,宗女也,常出金玉酒器飲卜漏等,漏心艷之。會瀘帥賈」 宗諒以「斂竹木」 擾彝部,且誣致其酋斗箇旁等罪,彝人咸怨,漏遂相結。因上元張燈,襲破砦,虜公老妻及其
器物,四出剽掠。遹行部昌州,聞之,倍道趨瀘州。賊分攻樂共城、長寧軍武寧縣,宗諒皆遣將拒卻之。已而樂共城監押潘虎誘殺羅始黨族首領五十人,其族蠻憤怒。合漏等復攻樂共城,遹並劾之。詔斬虎,罷宗諒,代以康延魯而聽遹節制。遹陰有專討意,兵端益大矣。於是詔發陝西軍、義軍、上軍保甲三萬人,以遹為瀘南招討使。遹與別將馬覺、張思正分道出,期會於晏州。思峨州近而固,遹遣王育先破之,村囤諸落,相繼而克。因其積穀食士卒,既扺晏州,覺、思正各以兵來會,漏據輪縛大囤。其山崛起數百仞,林箐深密,彝奔潰者悉赴之。乃壘石為城,外樹木柵,當道,穿阬阱,仆巨枿,布渠荅,夾以守障,俯瞰官軍,矢石所中皆靡碎,遹軍不能進。間從巡檢種友直、田祐恭按視其旁山,崖壁特峭絕,賊恃之無守備。遹欲襲取,命友直、祐恭軍其下,而身當賊衝。番軍迭攻之,未旦鼓而進,迨夕則止。賊併力拒戰,不得息。友直所部多思、黔土丁,習山險,而山多生猱,遹遣土丁捕之,伐去。蒙密緣崩石挽藤葛而上,得猱數十頭,束麻作炬,灌以膏蠟,縛於猱背。暮夜,復遣土丁負繩梯登崖巔,迺縋梯引下,人人銜枚挈猱,蟻附而上。比雞鳴,友直、祐恭與其眾悉登,擁刀斧,穽箐入。及賊柵,出火然炬,猱熱狂跳。賊廬舍皆茅竹,猱竄其上,火輒發。賊號呼奔撲,猱益驚,火益熾。官軍鼓譟破柵,遹望見火,麾軍躡雲梯攻其前,兩軍相應,賊擾亂不復能抗,赴火墮崖死者不可計,俘斬數千人。卜漏突圍走,至輪多囤,追獲之,晏州平,諸彝落皆降,拓地環二千里。遹為建城砦,畫疆畝,募人耕種,且習戰守,號曰「勝兵。」 詔置沿邊安撫司,以轉運副使孫義叟為安撫使。高公老妻不辱而死,詔贈節義族姬,加遹龍圖閣直學士、熙州蘭湟經略安撫使。
瀘州部藝文一
[編輯]《寶山賦》明·張駿
[編輯]曰:「巍乎高哉!蜀之寶山也。卓乎瀘之南北,襟三峽而 帶巴、渝,控秦雍而引羌、僰。接青天之芙蓉,擁金鼇之 屭贔;俯萬里之長江,擎中天之日月;分岷嶓之形勢, 領峨眉之地脈。當要衢於大都,實鞏固於上國。迺其 逶迤蜿蜒,巀嶪嶐嵸,迴巒伏嶺,列壑攢峰。直如戈戟 森如,劍鋒舒如,旗幟覆如。」幪,翥如鷺鷟,蟠如蛟龍。 疊疊盤盤,屹屹崇崇。雄矣哉若三軍之歸大將;尊矣 哉若群孫之依一翁。其左右之羅列,不啻眾星之拱 北斗,百川之來朝宗也。其東則沙灣春曉,煙柳敷榮; 東壁夜澄,明月輝映。雲開林麓,送來筆架之青;日出 扶桑,光耀尖山之碧。此其景概一也。其南則涓涓滴 乳,湛湛澄溪,荔枝晝永而鋪「錦,蒼崖翠現而呈奇。」此 其景概二也。其西則玉蟾之壁立千尋,嘉明之澎湃 七里,雪霽方山,冰融牙涘,此其景概三也。其北則小 市而閭閻撲地,資江而舸艦迷津,餘甘樹老,而晚渡 之名未泯,紫金堆石而伯奇之跡猶存。此其景概四 也。若乃其中則州城百雉,廣廈千間,街衢洞達,闤闠 瓜綿,魚鱗萬瓦,蜃采百纏。人不得顧,車不得旋,揮汗 成雨。「氣成煙。」州治則公堂雄冠,而民情之所繫;宮 牆則《杏壇清雅》,而風化之攸關。轅門而甲兵肅肅,鎮 府而庶務平平。白塔朝霞,而飛簷翬起;元壇高妙,而 疊橛棚騫。至於百穀垂穎,桑麻蓊蔭。花卉之蔚麗,草 木之爭榮。鳴禽自若,走獸不驚。山有所利,寶藏斯興。 嗟惟此山,峻極於天。扶輿清淑,篤生英賢。在周而降 吉甫,則為帝室之良輔;於宋而生鳴復,則為學士之 觀瞻。光明偉俊之士,冠葢相望;文章才德之俊,朱紫 相連。鍾此山之奇秀,必於是而生焉。予嘗登絕頂,陟 崔嵬,竦予神以方矗,發孤嘯而遠思。思大禹之疏鑿, 嘆武侯之出師;張魏之高名猶在,文翁之風教如斯。 望昇仙,慕相如之壯志;瞻綿竹,羨李白之雄詞。視《子 雲亭》而草元何古,讀《王褒頌》而用字何奇!眉山在望, 仰三蘇之道學;錦城入眼,企諸子之歌詩。則夫名山 大川,通都巨地,可一覽而盡之。睥睨乎巫峰之與匡 阜,岷嶓之與峨眉,歷古今而通險,並天地而愈輝。倘 吉甫與《鳴復》之再作,則予也揚眉吐氣,與之齊驅,並 駕於明時。
《武侯祠碑記》趙大佶
[編輯]嗟我侯之勳業兮,貫百代而獨奇。愬我侯之心學兮, 亙千古而鮮知。猗澹泊之訓戒兮,淵源乎四勿之遺。 廠講堂之創建兮,舍寧靜其何之?跪陳辭而薦醴兮, 聊將夫高山景行之思。冀精爽之臨兮,翩翩乎翼多 士。為帝者師,為王者師。
===可得已,非故自為侈大也。將以逖視廣聽,紓湮導和, 俾於心思政理有補焉。瀘為蜀南州,外連彝壤。其大 者,則有蒙、撒、藺、播、芒部、東川諸種,皆置君長,襲冠裳。 其小者則有都堂、羿、僰之屬,錯雜郡縣,與編氓為伍。 而以瀘視之,皆在襟抱之內,指麾號令,呼吸可達。國 「家以是為重鎮」,即其地設官開府焉,而敕憲臣一人 董其事,凡張弛開闔,輕重緩急之宜,皆於是乎出。固 宜有崇基偉棟,壯其觀瞻,而因是以使吾耳目膠固 之私脫然以去,亦自謀者之不可無也。予承命之明 年,為嘉靖戊戌。其年,值聖主寢交,師減工役,風聞遠 人要荒之地不約,而戢川之南遂以無事。而予得以 其暇,登高望遠,目逝心謀,營山川之所缺。顧分司以 南,群峰拱揖,若或奔赴,而未有為之受者。且其地勢 右嶐左伏,陽抑陰亢,於風氣亦非宜。因默計曰:「是當 有建。」以告於監察金公而為之臺。臺之上,築室又一 楹,高與臺稱,總為尺三十有七,而縱縮其二之一以 為臺之深,橫益其四之一,以為臺之廣。凡日用之力 千八百有奇,越七十有三日而工成。崇基下隆,高棟 上出,屹若嶽峙,截若墉壯,其精神之所攬結,形勢之 所包絡,於為治者之心思政理,為之何如?而顒若之 體則備矣。州之士民得之創睹,咸謂古昔公署,必設 麗譙,以節鐘鼓,警晨昏。維今亦然。而吾州觀察之居, 至是始備,宜倣古為名,以昭厥義。而予竊以山川之 美,是仁智者所喜好也;予以無能竊祿,盛時不能少 有裨益,而獨於耳目之便,得是觀美,以與仁智之所 喜好者相合,為幸已甚!茲臺之名,不得復以吾居專 之,以重吾過。請以《大觀》名之,如何?僉曰:「然。」而推官劉 子琮、知州余子珂亦以煩勞茲役,願予記其事。是役 也,石取諸山,力取諸兵,材取諸廢署之宜售者。費與 勞於民為省,故《記》不為詳,而獨詳其所命名之義,使 謀而刻石焉。
瀘州部藝文二〈詩〉
[編輯]《將之瀘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員外,謫居於此,話舊淒涼,因寄二首》〈選一。〉 唐·鄭谷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無。今日重思錦城 事,雪銷花謝夢何殊。亂離未定身俱老,《騷》《雅》全休道 甚孤。我拜師門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瀘。
《荔枝樹》前人
[編輯]二京曾見畫圖中,數本芳菲色不同。孤櫂今來巴徼 外,一枝煙雨思無窮。夜郎城近含香瘴,杜宇巢低起 暝風。腸斷渝瀘霜霰薄,不教葉似灞陵紅。
《瀘水》胡曾
[編輯]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誓將雄略酬三 顧,豈憚征蠻「《七縱》勞。」
瀘州部紀事
[編輯]《唐書張柬之傳》:「柬之出為合、蜀二州刺史,故事,歲以 兵五百戍姚州。柬之論其弊曰:姚州本龍朔中奏置, 其後遂廢。垂拱中,復請置州,言課稅自支,不旁取於 蜀。延載中,司馬成琛更置瀘南七鎮,戍以蜀兵,蜀始 擾矣。宜罷姚州,隸嶲府,歲時朝覲,同蕃國。廢瀘南諸 鎮,設關瀘北,非命使不與交通,增嶲屯兵,擇清良吏 以統之。」疏奏不納。
《宋史許奕傳》:「奕以顯謨閣待制知瀘州。嘉、敘、瀘俱接 夷壤,董蠻米在大入,俘殺兵民,四路創安邊司窮治 其事。奕得夷人質之,以致所掠,中是迕安邊司。」
瀘州部雜錄
[編輯]《水經注》:「江水逕安漢縣北,縣雖迫山川,土地特美,蠶 魚鹽家有焉。江陽郡治也。故犍為岐江都尉,建安十 八年劉璋立。」
《老學庵筆記》:瀘州自州治東出芙蕖橋,至大樓,曰「南 定」,氣象軒豁。樓之右,繚子城數十步,有亭,蓋梁子輔 作守時所創也。正面南下臨大江,名曰來風亭。亭成, 子輔日枕簟其上,得末疾,歸雙流,蜀人謂亭名有徵
雲《州志》:「蜀之外水即岷江,自重慶上瀘州,敘州、嘉定是也;內水自涪江,自重慶上合州,遂寧、潼、綿是也;中」水 即沱江,自瀘州上冨順資縣、簡州金堂、漢州是也。曰 四川者,則取岷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為名爾。 蜀山之大者曰岷山,其川曰岷江,曰錦江,曰汶江,皆 川江,非汶上也。司馬溫公《類編》曰:「汶音岷。」㨿《史記》引 《禹貢》「岷嶓既藝」及岷山之陽,岷山導江皆作汶。敘州 驛為汶川者此也。瀘江亦稱為汶江。
孔明《出師表》:「五月渡瀘。」或以為瀘州,非也。瀘州,古之 江陽,而瀘水乃金沙江黑水,因其水色黑,故名之。沉 黎《古志》:「南征由今黎州路,黎州四百餘里至兩林,自 兩林南瑟琶部,三程至越嶲衛,十程至瀘水,瀘水四 程至弄棟」,即姚州也。今之金沙江在滇、蜀之交,一在 武定府元江驛,一在姚安之左卻。據《沉黎志》,當在今 之左郤也。瑟琶,一作蝨琶。兩林,今之邛部長官司也。 蜀中有花名賽蘭香,花小如金粟,特馥烈,戴之髮髻, 香聞十步,經月不散。瀘州曾少岷為余言:「此花之香, 冠於萬世,但名不佳。」按佛經云:「天末香莫若牛頭旃 檀,天澤香莫若詹糖薰陸,天華香莫若槃蒲伊蘭。」則 伊蘭即此花也,西域以之供佛,《後漢書》所謂「伊蘭之 供」也。蒲即菖蒲花,世不恆有,貴其難得耳。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