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75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百五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五十卷目錄

 淮安府部彙考十

  淮安府物產考

  淮安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七百五十卷

淮安府部彙考十

[編輯]

淮安府物產考        府志

[編輯]

穀屬

稻 糯即稌屬,秔即稉也,俗名秈,早、晚二熟曰早稻、晚稻又有紅、黃、紫、赤、斑數色,名品甚多。稷 ,五穀之長。《禮》曰:「首種」 ,其狀與黍無異,而性質不同。今江河之南,並不知此,惟河北藝之,山東最多,其粒紅,名曰穀。

黍 稌穀也,狀與稷同,名「黃米。」 河北造酒用之,有數種。

粱 與《粟》同類,有數種。

穄 南方曰「蘆穄」 ,北方曰《稌子》,曰「薥秫。」 高四五尺,山東名「高粱。」

麥 :大麥曰「麰麥。」 小麥,種頗多。

蕎麥 有數種

菽 豆之總名,「大豆、小豆、黃豆、豌豆、菉豆、匾豆、羊眼豆、刀豆、蠶豆、茶豆、赤豆、青豆、紫豆、紅豆、黑豆、梅豆、荸薺豆、玉豆。」

芝麻 黑白數種

粟 ,粱屬。其米粒與黍、稷、粱相似,淮地種者少。果屬。

桃   李   ,梅   、杏。

棗   ,柿   ,石榴  。銀杏。

櫻桃  蓮子  芡實  藕。

菱   、葡萄  、胡桃  、梨。

瓜屬

《香瓜 》與《甜瓜》,同類而狀異。

北瓜 狀似匏瓜,色同西瓜。

番瓜 :皮似甜瓜,狀似葫蘆。

胡蘆 有數種,形狀大小。

甜瓜 亦名香瓜

西瓜 數種

苦瓜 不堪食,可制藥。

菜瓜  、稍瓜  、王瓜  、冬瓜

南瓜  ,匏   瓠。

蔬屬

蘆蔔 即蘆菔,通作蘿蔔,有紅、白數種。

香芋 、土豆之類,又有《落花生》。

茭筍 :茭白也,俗曰《茭瓜》。

茄子 一名「落蘇。」 紫、白數種。

蔞蒿 根葉俱可茹

《甜菜 》:即枸杞葉。

《荇菜 水中蘋葉,其根銀絲菜》。

《白花菜 》:又名臭花菜,作葅。

香蕈 俗曰《雷聲菤》。

黃涼茶 其木即楷,樹可葅,其嫩葉芽。

江橘 枳葉也

《茈菰 》曰「慈菇。」

胡荽 即芫荽

《香椿頭 》即「紅椿。」

胡蘿蔔  、《山藥   》《蔓菁》

大蒜   、小蒜   、蒲蒻

萵苣   、菠稜   、生菜

莙薘   ,茼蒿   、莧菜   、白菜、青菜   、芥菜   、黑菜   、芭菜、菘菜   、芹菜   ,苦蕒   、苦菜、薺菜   ,烏闌   馬藍   ,水芹,苦薁   ,蘆筍   ,蘑菰   ,紫蘇,菖苗   ,藤花   ,馬齒莧  ,蔥、韭    ,薤    蓴。

花屬

凌霄 緣樹沿牆而生,俗名「傍牆花。」

《百日紅 》:一名「紫薇郎」 ,一名「文綬花。」

棣棠 亦名《黃薔薇》。

薔薇 黃白二種

萱草 宜男草

《玉樓春 》:「梔子不結實」

百合 倒垂蓮

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 香草菊, 多品類。

《月季花   。千葉蓮   》。佛見笑。

《金絲荷   》。秋海棠   。滴滴金。

金絲桃   。牡丹    、芍藥。

碧桃   ,芙蓉   ,瑞香   ,海棠,荼蘼   ,山茶   ,石竹   ,蜀葵,玉簪   ,金錢   ,金沙   ,鸎粟,水仙   ,山丹   ,金盞   ,雞冠,木槿   ,金燈   ,珍珠   ,黃雀,良薑   ,孤燈   ,繡毬   ,粉團,金鳳   ,木香   ,鴛鴦   ,迎春,寶薔   ,紅梅   ,白榴   ,白荷,梔子   ,黃葵   ,桂

草屬

莎草 根、《香附子》。

馬薤 邳河南北道,土根製馬刷拂塵。

芸香 俗名《避漢草》。

《癩蔔萄 》一名《山荔枝》。

葠 俗名紅燈籠

蒲 類最多

川芎 茶芎香草

《吉祥草   》《垂雲草   》《繡墩草》

《芭蕉    》:《虎刺    虎鬚》。

莞     芒     茅。

竹木屬

椿 三種:花臭不實曰「椿」 ,結實曰「樗」 ,葉清香可噉曰「紅椿。」

《椊 》「同類異狀。」

《枳棘 》葉可噉,宜植籬。

蘆葦 數種,利用最廣,與竹木同。

筀竹   、慈竹   、水竹   、斑竹、紫竹   、鳳尾竹  松    柏、槐    、榆    、檜    樗楊    柳    、棠    、楸、桑    柘    、棟    、紫荊、石楠   、皁角   、冬青   、梧桐藥屬:

大巴戟

五加皮 併子

地骨皮 枸杞之根

豨薟草 川中所謂肥豬草,碎之拌食,飼豬,肥藥中治瘋。

《王不留》行  。金銀花   ,天南星。

車前子   、麥門冬   、《劉寄奴》

旋覆花   、兔絲子   、蛇床子

《夏枯草   》。《菴閭子   》。《馬鞭草》

大、小薊   、青箱子   、牽牛子

桑白皮   、元胡索   、何首烏

天仙藤   、三稜、蒲   土、牛膝。

蒼耳子   。《馬芹子   》。《海螵蛸》。

鹽精石   、《骨碎補   》、青木香。

蓖麻子   、蒲公英   、半夏。

柴胡    、地榆    、槐角。

荊芥    、桔梗    、菖蒲

射干    、《商陸    》《紫茅》。

鶴虱    、大青    、元參

苦參    、蒲黃    、枳實。

芫花    、薄荷    、麻黃

黃芩    、「草烏    」 、紅花

茜草    三七    ,茵蔯。

畜屬

犬 海州犬勝

貓 鹽城貓美

牛 水黃二種

豬 名豕,其子曰「㹠。」 馬     、騾     羊。

雞     ,鵝     ,鴨。

禽屬

黃鶯 一名「黃鸝」 ,又名《黃鳥》,又名《鶬鶊》,又名《離黃》。

《鴝鵒 》一名《八哥》。

《蠟嘴 》,不詳其名,但以口黃,為人所馴。

鷦鷯 一名「瓦雀」 ,又名「桃蟲」 ,又名「襪雀」 ,又名「麻雀。」

野鴨 俗名也。即《鳧鷖》。

鷗 青白數種

鳩 類最多,不能辨俗,但知班鳩、睢鳩、鵓鳩、雉 ,野雞。

翡翠 鷸

慈烏    鴛鴦    ,鶺鴒。

鵓鴿    鶿䳓    。鷺鷥鵪鶉    鵜鶘    天鵝。

《黃頭    戴》,勝    山鵲。

考證

《布穀    催耕    》《鴉鳥》。

《啄木    鶤雞    》,陶壺鸂𪆟    。《田鵑    》鶴鸛     鷹     鷂。

隼     ,鵲     、鴉。

「榨枝郎   ?」 練雀

獸屬

貍 狐貍見於貢

野貓 ,貍屬,見於《貢》。

山羊 見於貢

野馬 ,盧石山中野馬數百,獲而馴之者則納官。

竹狗    、花貓    。香貍。

水獺 以上四物見於貢。

豹     、鹿     麈。

獐     、麂     、狐

兔     獾     《蝟貉》。

鱗介屬

魴魚    鯿魚白鱓 。鱣類鰻鱺 。與白鱓同狀異色。鯰魚。

銀魚 :與《麵條魚》同而小。

馬鮫 鱟類

《烏賊 背骨》即《海螵蛸》。

海蟄 即水母鮮

鱅魚 即鯮魚。鱘鰉 ,大魚也,間有之。

《鰌》。請幫助識別此字。鰷: 即「鱻。」請幫助識別此字。《小魚蟛》蜞, 小蟹也。

蚌  大蛤也

淡菜 蚌屬

「紫菜 」 出《海州》。

鯉魚    、鯽魚    、青魚。

白魚    、黃鱔    。鱖魚。

《鰶魚    》鮠魚    、鰳魚。

鯧魚    、鯔魚    、金魚。

河豚    烏魚    、鰱魚

鰣魚    ,青鯶    。白鯶。烏鱧    。白鰷    ,刀鱭。

蛤蜊    、蠞蟹    、車鰲、蝤蛑    、螺螄    、牡蠣。

「蜜蚌    」 對蝦    、《海魚》

龜     鱉     蝦。

食貨屬

鹽 出於十場

麯 近歲漸少,酒 苦蒿最美。

《金盤露   》,「珍珠酒   」 ,《蠟黃酒》,

「細酒    」 ,「《狀元》紅   時酒。」

「五香藥酒  」 、「桂花酒   」 、「白酒。」

黃酒

飴 餳糖

靛 :靛種最青,河南種靛,其種子多取於淮絲 。「舊貢絲,今無絲而仍入貢。」

木棉 :曰紫、曰「吉貝。」

鹽精石 ,出《海州》。

醋     油     、白蠟。

黃蠟    、苧麻    、檾麻、白麻。

制器屬

鏤金銅器 舊稱「淮安鎏金壺瓶」 ,《神佛》工藝最精,近歲漸稀。

《鑄鏡 》,「淮鏡光明,比浙之湖鏡。」

鼓 、《淮鼓大小鞔》法獨精。

「《包頭 》清水黃白絲」 ,俱勝於他處。

「筆香 」 、《神香全料》

《盧蓆 》「蓆簞數色」 ,工製不苟。

蒲包 蒲草數種,製作大小蒲包。

鞋 精美,故淮鞋堅緻。

皮貨 海內共推淮安皮箱笥篋,以其硝皮最精熟,故視南京、揚州、正陽諸處有差等。

淮安府古蹟考        府志

[編輯]

本府。山陽縣附郭。

淮陰故城 在治西北五十里,秦置。《水經注》:「淮水東北經淮陰故城,韓信釣此。」 按:淮陰故城,即甘羅城。

韓信城 與淮陰故城相近。《寰宇記》:「信封侯,築新城 ,在治西三十五里。宋咸淳間置,為控扼之所。」 元廢。今屬山陽。

故倉城 ,在治東南六十里。文帝將伐陳,因故城修築儲糧。大業末,猶有積穀。隋亂廢。

劉王城 在治東南十里運河西。俗傳劉安築。西遼城 ,在治東二里。俗傳唐太宗征遼,駐兵於此。

柘塘城 在治西南四十里。其城三座,約圍一里許,西水環繞,俗傳隋煬帝遊江都,聚糧於此。韓王城 去治東南七十里,在射陽湖之陰。老鸛河 去治西七十里。按《五代史》,「周世宗顯德五年伐唐,至北辰堰。齊雲艦大不能過,遂開此河。」 今塞有舊跡。

都灌塘 在舊淮陰驛西南瀆頭村。宋淳熙八年,鑿此灌田,今淤塞。

「臙脂池 」 ,在城東南隅,以其水赤,故名。今塞。《杏花村 》在望雲門外。

櫻桃園 在觀風門外

韓王莊 在故淮陰縣西北,與廟驛鋪八里莊相連。舊傳韓信生於此。

茶陂 :去治西南二十里,北枕管家湖。

杏壇 按《嘉定志》:「在府學大成殿後,宋嘉定間,郡守應純之植杏為壇。」

小學齋 宋嘉定七年,太守應純之建,附郡學兩廡。

志清堂 在舊府治後。宋守臣孫虎臣書額。獻功堂 按《舊志》,在儒學門東泮水池上。宋嘉定八年太守應純之建。

「籌邊堂 」 在舊府治,宋建。輪奐鮮明,甲於鄰郡。「枚皋宅 ,在淮陰故縣南二百步。」

趙嘏宅 ,按嘏《憶家》詩:「家在枚皋舊宅邊。」 洪澤館 在縣境。皇甫冉詩:「底事洪澤壁,空留黃絹詞。年年淮水上,行客不勝悲。」

熙臺 在東南子城上,宋築。

劉伶臺 ,去治東北七里,臨淮。唐許渾詩:「劉伶臺下稻花晚,韓信廟前楓葉秋。」

杜康橋 在劉伶臺南,治東十三里。

「胯下橋 」 在淮陰舊縣二百步,即韓信為少年所辱處。

麗澤亭 在獻功堂後。宋嘉定間,教授王呈瑞創建。

采芹亭 在府學芹池北。宋淳熙間,太守張沖建。

宴花樓 「在府治南」 ,唐建。

鎮淮樓 在舊城橋西路北,宋鎮江都統司酒樓。

月波樓 在府治,舊通判廳。

和豐樓 在舊州橋西路南,為本州酒樓。千金亭 ,在淮陰舊縣西。韓信微時,漁釣於此,漂母常進食,信既貴,報以千金。後人因築亭於此。

萬柳亭 在府城觀風門內,桃柳無數。

望淮亭 在府城西門外舊濟仁橋側。

《陽春亭 》在察院後。

水教亭 在望雲門外。宋太守應純之既開管家湖以教舟師,因建此亭於其上。

「如歸亭 」 在南市橋西。

澄清亭 在望雲門外杏花村,舊名「攬轡亭。」 南津亭 在觀風門外一里,舊臨運河。

北津亭 在朝宗門外,亦臨運河。

清淮亭 在朝宗門外

著鞭亭 「去府治南十里。」

秀淮亭 在淮陰縣運河西。

楚望亭 在大義鄉楊興村。

三亭 韓亭在淮陰故縣南臨。請幫助識別此字。渠枚亭在淮陰故縣北,臨漕。渠步亭,在淮陰故縣西橋南。以韓信、枚皋、步騭故名。古詩云:「韓枚步騭建三亭,為顯當時將相名。」

轉搬倉 在郡城運河西岸。唐漕運江淮運米,於此轉送關陝。北有運河堰,周世宗始置滿浦關,以通水路。

《紫極宮畫 》在城西南隅。宋熙寧中,楊傑作《記》云:「嘗有仙人遊此,題壁,筆蹟漬入,刮之不滅。」 又有李公麟畫猿戲馬,馬驚而圉,人鞭之,時稱為奇筆。陳思道有詩。

《娑羅樹碑 》在舊淮陰縣南,今移在府治賓館內,唐海州刺史李邕撰文併書。

《缽池丹井 》缽池、仙井之水,日變三色,久淤塞,近歲部使者濬開。

「鶴井 」 ,在紫霄宮。呂祖訪林靈素,掩鶴首而不得飛鳴。

滾龍池 在清江浦常盈倉前。曾經武宗皇帝泛舟濡衣而名。今濱菜圃。

南昌亭 在治西三十里。韓信微時,常從亭長寄食,亭長妻苦之,飧時不為具食,竟絕之。信後為楚王,召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為德不竟。」 《鹽城縣》。

鐵柱岡 ,在縣治城門外。秦王繫馬柱,乃鎮海龍之患也。

「瓜井 」 ,孫鍾種瓜處。鍾,孫堅父也。又謂堅於漢熹平初為鹽瀆丞,於父種瓜處開鑿是井雲。堅又嘗葬母於此,故邑內有孫夫人廟。

巢城 ,去治北一百二十里。黃巢將寇廣陵,屯兵於此築之。今廢。

鹽城監 在治南。《唐志》云:「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歷代煎鹽之所,唐為置監焉。」

石人頭 :從土中出,高四尺五寸。在治北六十里,近海岸一里。

范公堤 一名「捍海岸」 ,縣治東門外一里許,南接泰州,北至本縣仁一都沙浦,延袤七百餘里,隸鹽城者三分之一。

暉素亭 在治後圃,舊名「燕喜亭。」 宋知縣袁植改「暉素」 ,元更清肅,又更「觀海。」

鐘樓 在縣治前端平橋南,今廢。

登津館 在治西門外,明洪武十五年,知縣俞順辰建。

清河縣

金城 去治北七十里,舊為鎮,有驛。其城不知所建,或雲「唐初於漣州置金城縣,此其遺址。」 按安東亦有金城,傳為金輪王所築雲。

吳城 ,去治南二十里,在大河之涯,東西有二城相向,遙隔五里。宋紹興三年,罷楚州吳城縣為鎮,自此經兵。城廢,此其故址。

甘羅城 在舊淮陰治北。或雲即淮陰故城。今屬清河界,去馬頭巡檢司一里許。相傳秦甘羅築,雨後常土中得小錢,篆文不可識。或雲「寶應有甘羅廟」 ,此其葬處。

邗溝 去治東十里,在龜山鎮後。至八里莊,淤塞不通,微有故道雲。按杜預《左傳註》,吳人於邗江築城穿溝,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宋口入淮。清河瀕於淮。在春秋時屬宋,所謂邗溝即此。但龜山在盱眙境內,去老子山西南二十里。舊《志》云:「去治東十里」 ,誤。《嘉靖郡志》作「乾溝」 ,失考。韓信釣臺 近漂母岸,同在淮陰故城,下臨淮水,今湮廢。郡城西釣臺,特立碑以表之耳。鷹城 ,在大河口故城西,又名丁謂城。相傳丁謂曾貯鷹於此田獵,因名。

韓王莊 世傳韓信生此,與八里莊相連。按《郡志》,「清河南口舊有洪澤、八里莊二閘,近韓王莊雲。」並見《山陽縣》。

韓信城 ,與淮陰故城相近。《寰宇記》云:「信封侯後築。」並見《山陽縣》。

洪澤館 :在洪澤鎮。唐皇甫冉題詩館壁,有「年淮水上」 之句。按本邑洪澤鎮舊有驛,為渡淮大道,諸名人題詠頗多。

「董」 字碑 ,在淮口大王廟內,西湖洪吉臣記,華亭董其昌跋並書。書法特妙,人爭搨之。

「鐵鼓 」 在河東惠濟祠內。口徑二尺四寸,高三尺二寸,薄三分,虛底,擊之作鼓聲。明洪武初廟器也。

《胯下橋 》,去故城半里,即韓信微時,為少年所辱處。

千金亭 近胯下橋。韓信既封楚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後人築亭以表之,今廢。

「漂母岸 」 ,浣所,故城南崔國輔有詩。

安娘城 ,在治西北三十里。《郡志》載西倉在安羊保內,「娘」 作「羊。」 未知孰是。亦有城址。

安東縣

金城 ,去治北三十里,世傳金輪王所築。古月城 ,去治西二十里,在支家河西。築時無考。

沙將軍城 ,去治東五十里,在一帆河東。董副樞營城 ,去治北一十五里。元季董摶霄駐兵於此。

漣水三城 ,有大城、東城,二座相連,止隔一壕。又有西城頗遠,百餘步各有城壕。宋嘉熙四年

知軍蕭均修葺開濬。元初廢為民居,微存故址。佛陀磯 去治北五十里,世傳婁道者未出家時,嘗於此取魚置船中,以水浸之,蕩搖其船,祝曰:「有命去,無命住。」 活者皆隨水去,故以名磯。金剛嘴 去治西南三里,當淮水衝激之要,因築之,突出淮岸,以殺水勢,為西城之護捍。不知築於何時。或曰:殘磚上有「尉遲公」 字,廢基,見存。赤岸 二處,一在治東十里,一在治西三十里,下瞰淮滸,沙赤

墨池 在故縣治後,昔郡守米芾所鑿滌墨池也。

九陽洞 ,在上真觀,去治東一里。世傳徐依稀築室修煉於此,因扁其室曰「九陽洞。」

畦桑園 元時闢去治東一百六十步,廢於兵。明洪武初,創於治西南四百六十步。二十七年,每里置桑園地一畝。原闢桑園,不復修治,遺址尚存。

淮山樓 去治南四十步,市中酒樓也。元陳君祥所建。

崇文閣 在治東南,即儒學書樓。元至正九年,知縣謝處信修建。

豹隱堂 在儒學前,世傳宋時所建。趙概初為漣水守,館不數年,後以學士知漣水人名其堂曰「豹隱。」 石曼卿詩曰:「熊飛清渭逄何暮,龍臥南陽去不還。」 年少客遊今郡守,蔚然疑在立談間。采芹亭 在儒學內。

馬腰臺 去治北十五里,在中漣河東,以其形如馬腰,故名。

會景樓 在縣東三十里富民鎮,徽商建。此地有古響場,俗稱「夏家樓。」

桃源縣

桃源古洞 ,去治東五十步,三義廟內。廟無溝瀆,陰雨連綿,庭多積潦。宋建炎三年,曾浮出一石碣,其文曰:「無為大道,天知人情。無為窈冥,神見人形。心言意語,鬼聞人聲。犯禁滿盈,地收人魂。」

劉真君井 在治南門外一里許。宋封劉太尉所鑿,天旱不涸,水泉甘冽,今亦沙漫,有坎可辨。靈城 去治西北十五里,俗傳楚靈王所築,城內為湖,其水無源,其樹如屏。昔漁人網得一鏡,人照皆成異類形,驚投之於水,再下求之不得。後湖涸,沉鏡處水獨深無底,今土人號為「金井。」 章華臺 治北十餘里許,在靈城南一里,俗傳楚靈王遊畋所築。方尚祖詩云:「豈是先秦避地同,章華舊事委蒿蓬。感時草木都憔悴,莫問桃花幾處紅。」 胡江東詩曰:「茫茫衰草沒章華,因笑靈王昔好奢。」 其址今存。

細腰宮 去治北十五里,在靈城西里許。俗傳楚莊王所建。胡江東《詩》云:「惟有青春花上露,至今猶泣細腰宮。」 今遺基猶存。

學城 去治北二十里。相傳夫子適楚,駐轍於此,邦人從學,故名。明正德十四年,教諭湯宗周、提學御史林亦云:「本縣南通淮、蔡,北接山東,當時夫子自魯由陳、蔡之楚,轍跡周流及此,應存遺蹟。」

古城 去治西北六十里,傳雲「季漢主聚會之所。」 今以徐、邳考之,大約近是。內有城隍廟,今猶存。

陸城 去治西五里,故老相傳,吳陸遜所築,或雲陸遜封邑。昔人耕田得小金牌,上有「陸遜」 字,意者當時賞功之物乎?至今蹤跡無憑,止存軍壘之形,故《府志》亦載「陸壘雲屯」 雲。

老鸛亭 去治東北六十里,即古崇河驛地,為清桃分界所。河上有橋,橋上有亭,其橋名「崇亭橋。」

崇河 去治北四十里,上通宿遷劉老澗,下通安東漣湖,綿亙七十餘里,係晉太尉石崇鎮下邳開以運鹽米,故名。

打鼓墩 去治西六十里。相傳石崇鎮下邳時,墾田力農,擊鼓會食所,因名。

倉基湖 去治北三十里。凡陰晦日,煙霧平空,棹不絕聲。岸南有土墩,周數畝,傳為石崇之「倉基。」

赤鯉湖 去治北六十里,在老鸛亭南。相傳有仙人乘赤鯉上昇,故名。

伍家營 去治西十里,相傳伍員故里。員,宿人。考漢晉以前,桃屬宿地。

賈家墩 去治西南五里,故老相傳,曾有神棲。偶土人請客,無什物酒器在墩言之,忽有什物酒器列墩上,旁鄰效之,誠禱皆然。久之,奸人負匿不還,隨叩之不應。至今墩上有借器臺草不

考證

鬥牛墩 去治西二里。昔鄉人每見二牛鬥其地,近跡之不見,至今二墩相連,狀如牛鬥。夜合墩 去治西北里許。雙墩對峙,至夜止見一墩,故名「夜合。」

仙人橋 去治北六十里。相傳仙人造此橋於崇河中,適遇婦人取水,忽飛昇去,遺下四石柱、二石板。次日岸有白馬二匹食田禾,莊人群往逐之,將馬擊折,及視四石柱亦折其一,今猶存。三台閣 去治東數十步,高十餘仞,上有四額:東曰「淮海奇觀」 ,西曰「五雲多處」 ,南曰「近聖人居」 ,北曰「長安入望」 為通邑勝觀。知縣鄭牧民建。《沭陽縣》。

舊縣城 ,去治南二里。宋元嘉四年,築土為城。或雲即下城廢縣。魏置,尋省。

陰平廢縣 ,去治西北六十里。漢置,後省。厚丘廢縣 ,去治北六十里。漢置,宋省。唐復置,又省入本縣。

西營 ,去治西北十里。元至正十五年,王信築。新興營 ,去治西北三十里。元至正二十五年,王信築。

黑軍營 ,去治西十五里。元至正十五年,院判董摶霄築。

東營 去治南十里。元至正十五年,院判董摶霄築。

黃軍營 ,去治西南五里。元至正十五年,達谷真築。

南營 去治東南十五里。元至正十五年,達谷真築。

浮營 去治東二十五里。元至正十五年,達谷真築。

小營 去治南三里。相傳因桓魋作亂,百姓築城。

昇仙墩 治東南二里,紫陽真人昇仙處。遺址積土頗高,明萬曆乙巳建學時建文峰。其上雀兒溝 ,去治西八十里塔山東南,相傳為郭雀兒飲馬處。

紫陽觀井 在治河南數武,即真人煉丹處。井半東南隅有甎甃暗洞,相傳為張仙人往來漣水之路。

由吾洞 ,去治西北百里,在張倉山北,由吾道榮學道處。

虞家宅 去治西五十里黃家集西。今尚有虞姓者居,相傳為姬族。

海州

古州城 在今郡城東。前接高山,後枕積水,其山半疊石為城,東南面海。《地里新書》以為「即古海州。其山之巔為孔望山。昔孔子東遊,嘗登此山望海。下有龍洞,東有浴龍池及古今題詠石刻。」

曲陽城 ,在曲陽村治西北七十里。築時無考。魯蘭城 ,去治西北七十里。築時無考。

舊胊山縣 接孔望山之西。宋安撫司建。元因為縣學。舊有殿基,今廢。

東安廢縣 在治西八十三里。漢置,東漢省。龍苴故壘 ,在治西南六十里,有大小二壘。故老云:「韓信下齊,項羽遣龍苴築壘於此」 ,後因名龍苴鎮。

石湫故壘 相傳南宋防敵,開決石湫海堰,守戍於此。

庫糧埠故壘 埠口有古營壘,故名,年代無考。海口故壘 黑土灣海口有古營壘,年代無考。大營 在治西五里,元阿魯尚書攻圍海州時築,今廢。

景疏樓 在治東北。舊有石刻云:「宋葉祖洽慕漢人疏廣、疏受之賢,遂建此樓。」 金黨懷英詩:「景疏樓下無邊水,暫濯塵纓可自由。」

望海樓 在治北。宋張耒詩:「城外滄溟日夜流,城南山色對城樓。」

鐘樓 在治西大街。明嘉靖二十四年,知州王同重修,名「鎮遠樓。」

綠野亭 在治南。宋張耒詩:「渺渺孤亭滄海東,天連平野四無窮。少須戶牖毫端上,自攬山河眼界中。」

東海大松 在大海中,三代時物,秀異奇古。宋徐節孝有歌。

贛榆縣

紀鄣城 ,去治西七十五里。《春秋》「齊師伐莒」 ,《傳》曰「莒子奔紀鄣山」 ,即此。

莒城 去治西一十五里。春秋時,莒子建國於此,為齊所伐,奔紀鄣山。今遺址尚存。

抗金城 去治西南五十里。相傳為宋築,以拒金兵,久廢。

祝其城 ,去治西五十里,在夾谷西南十五里。《左傳》定公十年,「公會齊侯於祝其」 ,實夾谷。漢為縣,宋省。

界牆城 ,去治北六十里,東際海,西連山,久廢。沂州城 ,去治東北五十里。宋泰始間,僑置沂州於此,久廢。

鹽倉城 去治北三十里。城基近海,築時無考。利城 ,去治西六十里。後漢於此立郡,劉宋省。唐初置縣,尋省入懷仁。

新城 去治東南四十里。俗傳舊為縣治,築時無考。

武陵郡城 ,去縣南五十九里。魏置,隋廢。舊贛榆城 ,去治北五十里,在青山之陰,遺址尚存。

歸義廢縣 去治北二十里。魏置,隋廢。

懷仁廢縣 ,去治三十里。後魏置。隋開皇初徙北,後廢。

藏春亭 治東一里

秦始皇碑 ,在泰山下東址。按《水經注》,碑高一丈,厚一尺二寸,鐫七字,大如斗。又《地道記》云:「海中去岸半里許有始皇碑,高十一丈八尺,廣五丈,厚八尺三寸。」 一行十一字。

聖化亭 治西五十里,夾谷山,孔子相魯會齊處,土階三等,依然在目。

曬書臺 ,去治三十里,在子貢山。

近海亭 治東

落星石 治北四十里,隕星化石高一丈,白如玉。

西觀井 治西門外,水獨甘冽。

杜氏義井 在城內西南隅。明成化癸卯,邑民杜詩、杜宣率眾浚水,甘冽。

分泉 治西北七十里,水出石頂上,高尺餘,東西分流,鎮名「分水」 ,上有龍王廟。

四橫國 :在治東四十裏海中小鬲山。壘石為城,孤峰獨秀。《漢書》:「漢定天下,田橫懼誅,與其徒屬五百人入海,居島中。」 即此。

龍尾沙 ,荻水潮灘。有沙突起,迤邐數里,狀如龍尾。小徑相通處僅容足,足以外濘陷不可行。潮合,洪濤四湧,沙不可見。每兵火,民藉以為「桃源。」

《響十里 》在響十村。由海以東可十里,以杖叩地有聲,踰此不然矣,故名。

自來大士 ,相傳有大士像,夜駕舟隨潮至,民為立廟,靈異特著,俗稱「奶奶廟。」

邳州

掛劍臺 在舊僮縣,今泗河南二里,有大塚,相傳「季扎掛劍徐君墓。」

艾山 在州北百里沂水縣界。山產艾,齊會此。良城 去治北九十里許,在偃武鄉之泇口社。春秋時,晉侯會吳子於良,即此。東漢置良城縣,屬下邳國。梁置武初郡。隋廢郡,改縣曰良城。唐省。

下相城 ,去治西南一里,一名「項城」 ,相傳項羽所生之處。曹操攻徐州,屠男女四十萬,泗水為之不流,即此。

取慮城 在治西南。《漢志》:「汝南步游張少孤,母徐氏相失數年。後游張為取慮令,春月按行高年裡中遇病嫗,問之,乃其母也。」

下邳城 ,去治東三里。曹操攻呂布,引沂、泗水灌城,即此。城有三大城:中城,布所築;小城,晉石崇所築。

下邳廢縣 ,秦置。梁改為歸正縣,後魏復曰下邳,明省入州。

余行城 ,去治北八十里,在受賢鄉。元季平章王信建,為「余行省城。」 遺址見存。

郯城 去治北五十里沂、武二河之側。即古郯子國。今淤無存。

圮橋 在治東南隅,年久水沒。《元和郡志》:「下邳縣有沂水,號為長利池。池上有橋,即黃石公授張良素書之地。」 甘彥初詩:「老人坐受泥中履,孺子親承圮上編。一自渭川人去後,丹書流落素書傳。」

梳妝臺 古下邳城中。相傳呂布寵姬貂蟬梳妝於此,遺址見存。

昇仙亭 在治南。相傳州人劉綱於此仙去,後人因築亭立祠。

漁亭 在治西沂河東岸。相傳晉石崇出鎮下邳,遊釣於此,今稅課局即其地也。

項羽井 在舊城西南。《北征記》:「下邳西南有晉。」

石崇出鎮下邳時,碑云:「項井在焉。」

葛洪井 在葛嶧山頂,世傳葛洪煉丹於此。漆井 ,去舊城北一里,在北關廂,世傳石崇別業所鑿。

葛嶧山 治西北六里,《書》「嶧陽孤桐。」

宿遷縣

古城 ,去治西五里。相傳項羽所築。元末傾頹,惟餘基址。

凌城 ,去治東南五十里。漢置縣,晉省。

角城廢縣 去治東南百餘里。晉置,隋省。泗陽廢縣 ,在治東南,漢置,東漢省。

戲馬臺 ,在泗水西三里,世傳項王戲馬臺,歷代有詩。

石崇閘 :在治東南三十里,故址尚在。俗傳有「日澆千頃不求天」 之句。

響場 在順德鄉。元有封徐王者,置莊於此。掘地貯甕以為場。甕上覆板,築土平坦。每收穫,驅牛馬拽碌碡,碾穀於上,聲聞十餘里。後人耕地,常獲大甕盛六七石者。

白雪山堂 在三元宮內,邑人何仲敷隱居處。「老營 」 :在治北二十五里,因山為壘,四面壁立,週圍五里許。相傳宋將屯此,以禦金人。有三峰高聳,遠望如連珠焉。

韃靼營 在舊學東北。宋紹興間,金韃獺屯兵於此,今呼其地以是名。

桃溝崖 在伍員里

梧桐巷 在項羽里

《馬陵 》道陿而曲,旁多凹阻,與「萬弩射龐涓處無干」 ,特同名耳。

睢寧縣

新城 ,去泗河南岸五十里。韓平章守禦邳州,修築,有遺址。

占城 縣西北七十里,胡元居此,名占王城。內有磚井七十四城門遺跡猶存。

睢陵廢縣 即睢寧舊縣。漢為睢陵,金改今名。掛劍臺 去治西北六十里,高三丈,週圍十餘丈。故老相傳,吳季扎掛劍徐君塚樹而去,即此。按:此當有徐君塚。今考《一統志》,謂塚在泗州安河南岸,去州東北一百二十里,有土類臺,然地界相接,恐即此臺。亦如山東張秋慕義而為之,其來已久,無可辨也。

黃石公洞 ,在黃山社,縣北七十里,上有黃石公祠。

潼城 ,縣西南四十里。昔潼王封此,城基在與靈璧均半。

「柴王車轍 」 ,相傳柴世宗微時,推車販傘,轍跡石街上,深二寸,長半里,在縣西南二十里。《子仙集》

仙掌山 縣西六十里。山有掌痕,大尺餘,偶過即見,就視則無。

九城 縣東北二十五里。按:淮陰故城與甘羅城,在《成化志》以為二處,在徐節孝以為即一也。他如馬陵胯橋,業已訂正,又如掛劍臺、劉伶臺之類,殊涉附會。然前既志之,不必廢也。

陵墓附

[編輯]

本府。山陽縣附郭。

周公冶長墓 按《一統志》在府境。

漢韓信母墓 在府西,與「漂母墓」 相對。

漂母墓 在府西

枚皋墓 ,在舊淮陰縣。

唐程知節墓 在府城東。宋韓蘄王築城,掘得《知節碑銘》。

宋張耒墓 在府城西舊淮陰縣。

趙師旦墓 在府境

韓渙墓 ,在舊城西門外,「封高陽郡公。」

趙立墓 在山陽縣北辰鎮。

明金濂墓 在府東門外,封「沭陽伯。」

沈翼墓 在府南「平河橋。」 官戶部尚書。

楊理墓 ,在府西缽池山。官刑部侍郎。

葉淇墓 ,在「移風閘」 西岸。官太子太保。

葉贄墓 ,在更字鋪。官工部侍郎。

蔡昂墓 在府城南包家圍,官禮部侍郎。胡璉墓 在府西北石塘。官戶部侍郎。

潘塤墓 ,在「平河橋。」 官都御史。

盧蕙墓 ,在府城西安樂鄉。官都御史。

鹽城縣

宋陸秀夫墓 在縣西南。

清河縣

元史欽墓 在縣北金城鄉。

安東縣

青陵臺墓 或雲即憑妻墓。按《一統志》:「青陵臺。」

在河南開封府封丘縣界。按干寶《搜神記》云:「宋大夫韓憑妻美,宋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因自殺。妻乃陰腐其衣,王與登臺,自墜而死。左右攬衣不勝,遺書於帶曰:『請以屍還韓氏合葬』。王怒,埋為二塚,相對經宿,有梓木生二塚上,根交枝連,有鳥如鴛鴦,繞樹悲鳴,其音感人。」 又云:「憑妻作詩曰:『南山有鳥,北山張羅。鳥自高飛,羅當奈何』?」 遂自縊死。觀此,則邳州及此《舊志》所載,恐俱謬誤。

唐賢母墓 ,在縣東十里。

侍御史王義方墓 今淪於河。

桃源縣

吳陸遜墓 ,在縣西五里,娘娘廟前有陸遜廟。掘地者見石棺上刻「東吳陸大將軍之墓」 ,開視之,冠劍猶存,刻化為灰,因上建關帝廟,其墓正當廟處,今娘娘廟已移東一里。

沭陽縣:無考。

海州

「漢於定國墓 」 在東海舊縣,今海州。

「孝婦墓 」 在東海新縣北,今海州。

嚴彭祖墓 在東海,今尚有土壘可誌。

二:疏墓 在東海平山按《一統志》,疏廣在山東嶧縣三山峒。宋沈夢溪《辨証》亦云:「承縣東四十里有疏廣墓,其東又二里為疏受墓。」 承即今之嶧縣。觀此則雲在平山者,恐非。然承在漢為東海屬邑,故亦得志之。

馬帥墓 ,在治西南八里官道旁,有二高埠。故老云:「蕭梁名將也。」 元末有開其墓者,得異書刀劍,惜志石不存,莫知其詳。

贛榆縣

胡松年墓 ,在治西南一里許,遺跡尚存。「僊丘 」 ,在治南二十里《僊塚》。

《三女墩 》在治西。古三節婦。

邳州

築墩 去治十里,在招賢鄉大村社。舊志相傳為韓朋墓。去墩又數里,為朋妻墓。按安東縣有韓憑與青陵臺二塚,相去不遠,即《搜神記》所謂「兩塚相望」 者,疑此或相傳之誤。

三國魏陳琳墓 。《九域志》:陳琳墓在下邳。溫庭筠詩云:「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零過古墳。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石麟埋沒藏秋草,銅雀荒涼起暮雲。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孝婦塚 」 在受賢鄉陶合社,「孝婦聶氏之塚」 ,宿遷縣。

「梁王墓 」 在龍泉社,去治七十里,不知何代,相傳已久。今墓高三四尺,傍有墓門,砌磚摧落,人不敢近。有拾取者,必得暴疾,人以是異之。《睢寧縣》

晉王祥墓 去治南二里。墓前有二石羊。故老相傳為晉元公王祥墓,祥食邑睢陵,故云。按:祥,沂州人。《一統志》載沂州及河南二處俱有祥墓。此地葬履,甚於遺思。

唐李世勣墓 在黃山社。按《府志》,「英公墓,世傳李世勣墓,未詳。」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