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76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五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百六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六十卷目錄

 揚州府部彙考八

  揚州府風俗考

  揚州府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七百六十卷

揚州府部彙考八

[編輯]

揚州府風俗考     府縣志合載

[編輯]

本府。江都縣附郭。

《周禮》職方氏:「揚州其民二男五女。」

《史記註》:「漢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也。其俗類徐。」 漢《地理志》:「漢興,高祖兄子濞招致天下娛遊子弟,枚乘、鄒陽之徒,文辭並發,故世傳《楚辭》。本吳粵與楚接比,數相併兼,故民俗略同。」

《太康地記》:「揚州漸近太陽位,天氣奮揚,履正含文,故取名焉。」

柳世隆奏《流寓無定憩》。

《南齊海陵王本紀》:「廣陵之俗,勞擾為煩。」

蕭子顯《齊書》:「廣陵流民多庇大姓。」

《隋·地理志》:「江都,淮南人,性並躁勁,風氣果決,視死如歸,戰而貴詐。此其舊風也。自陳平之後,其俗頗變,尚淳質,好儉約,表紀婚姻,率漸於禮。」 《通典》:「揚州人性輕揚而尚鬼好祀,長淮大江可拒守。永嘉之難,帝室東遷,衣冠萃止,藝文儒術,於斯為盛。今雖閭閻賤品,處力役之際,吟詠不輟。」

唐?《李襲譽傳》:「揚州江都俗喜商賈,不事農業。」 《揚州風俗志》:「民煮海為利。」

《紹興廣陵志》:「揚州牧守,如王內翰、韓魏公與歐、蘇、劉、呂皆名德相望,風流蘊藉,故其俗樸厚而不爭,好學而文,實諸賢之遺化也。」

《嘉定廣陵志》:「俗從約而易化,士循理而多文。」 《洪武志》:「江都當江淮之衝要,俗喜商賈,不事農業,四方客旅雜寓其間,人物富盛,為諸邑最。」 王㒜《學記》:「地分淮海,風氣清淑,俗務儒雅,士興文藝,絃誦之聲,衣冠之選,敻異他州。」

彭時《學記》:「地居要衝,俗尚侈靡,其士多明秀俊偉。」

鄒守益《學田記》:「揚俗尚侈,蠹自商始。」

儀真呂師《龍學記》:「隋則躁勁果決,唐則喜商善賈,宋則簡約循理。其民安土而樂業,其士好學而有文。」

孫作記「東南之湊,土俗勁剽。」

《府志》:「海陵之民,惟事耕漁,性多樸野。」

《吳陵志》:「揚俗務儒雅。」

《泰興舊志》:「僻在淮堧,民多樸質,俗尚儉嗇,以耕桑為業,漁稻為利。然水土不齊,東北多鄙野,西南喜訟訐。」

《高郵舊志》:「居淮揚之間,土高而廣於水,俗厚而勤於稼,人足於衣食,有漁稻之冨,俗好談儒學,桀黠之民好以訟相雄。」

《興化舊志》:「地多陂澤,民居水鄉,以農漁為業,舟楫為途,淳厚而力勤稼穡。」

《寶應舊志》:「其東皆沮洳卑下,宜種稻粳。其西陂高,宜麥豆。其民力稼穡而勤厚。」

《泰州舊志》:「海陵幽邃,地肥美,民事耕桑樵漁,性多樸野,士有文雅之風。」

《如皋舊志》:「渤海控江,民多樸野,徵科易集,訟獄簡稀,冠婚喪祭,習尚俗禮,多儉約之風。」

《通州學記》:「江山控於吳越,風俗鄰於鄒魯。魚鹽之利,商賈多集,絃誦之學,章甫亦眾。」

《州志》:「阻江濱海,宦轍罕至,民利魚鹽,盜稀訟簡,士大夫稱為淮南道院。」

詹仁深《學記》:「其地廣斥,有魚鹽之利。士登甲科為美官者不乏。」

《海門舊志》:「習樸實而負氣,性醇直而不阿。耕鑿為生,魚鹽為利。士讀書而恥奔競之風,商為市而無圖射之巧。」

婚媾 擇配,選德禮也。江北聘定,昔多論財,而古道遂不可復。邇者嫁娶,間以禮義相先,亦砥靡歸淳之漸。然必使「委禽」 是敦,親迎是尚,荊布不以為陋,鹿車可以共輓,端有俟於式禮而《挽風》者。寶應、興化,獨重親迎,尚有古風焉。

喪祭 ,士大夫治喪,或用司馬及《考亭家禮》,獨大小殮製迥殊。遇七,多作佛事,朝祖之夕,親友聚宴,伎樂雜遝,名曰「伴夜。」 尢為拂經。喪車,裂彩為蓋,芻靈冥器,象人而用丹旌綵翣,橫陳街衢。

大約戚不勝文,相漸成俗。然無火化水葬。雖至貧人,亦有抔土。縉紳舉祭,間有家廟,亦弗盡制。民庶多從寢堂設龕,祀奉之親,盡不祧。雖曰違禮,庶幾存厚。

燕會 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揚州為最。民間或延貴客,陳設方丈,伎樂雜陳,山海羅列,一筵之費,每逾數金。近日物力殫絀,縉紳多遵東坡「五簋」 之約,頗從簡淡矣。賓禮拜揖尚左。元日 爆竹送臘,門符更新,所在相倣。至士庶家各立天地紙牌,陳設跪拜,故習因仍,已莫可挽。

人日 :按《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戴之頭鬢,名曰『華勝』。」

《元夕 》,唐開元時稱天下元夕,燈火廣陵為勝,或預兆五穀豐登,或共慶太平有象。載酒歌吹,輝煌滿路,所謂「金吾不禁」 者也。

立春 官僚迎春東郊,固有常儀。乃鋪戶結辦綵亭,優伶前導,又用綵製為船,名曰《采蓮》,以教坊女奏樂其中。近慮擾民,禁革毛女、芒神、土牛、簪花、鼓吹而已。

「清明 前後三五日,士女靚妝冶服,遊集勝地,踏青泛湖。」 是日郡人罷市,出西郊蜀岡道上,挈壺榼者絡繹不絕,墓祭以不過清明為度,郡城至十月朔復掃墓。泰興以霜降,他州縣或不盡爾。

上巳 ,按《荊楚歲時記》:「三月三日,士人並出水渚,為流杯曲水之飲」 ,修禊事也。

端午 午節解粽,兒女佩丹符。頂臂手足懸五色絲,擊之即楚俗「長命縷」 也。泛酒用菖蒲、丹砂、雄黃,婦女以葵榴、艾葉雜花簪髻,午則棄之,殘花滿道。自朔至午日,廣陵濤龍舟競渡,士女遊人環聚而觀,貿易者為之罷市。

七夕 ,俗傳天孫渡河,小兒女旦起看彩雲,或為「穿針乞巧。」 是月望日,祀先薦新糓,民間或赴寺院作盂蘭盆會,附薦其祖考雲。

中秋 夜,設瓜果餅餌祀月,兒女羅拜之。不間陰晴,作月餅相遺者甚眾。近郡城多製燈船水嬉,自初一日至十五日,往往好事者為之。《重陽 舊事》,有「茱萸佩囊」 ,今俗相餽用糕,則以糖秫雜揉為之。市鬻標以綵幡,供小兒嬉戲。惟有逸趣者,必登高把菊賦詩焉。

長至 ,官僚士夫長至稱賀,民庶惟設牲醴祀先而已。先王「閉關養微陽」 之意,識此者希矣。除夕 ,俗用馬料、豆秫飯、糟果、糖祀竈,闔門集少長群坐,設松盆、火爆竹,或達曙不寐,謂之「守歲。」

儀真縣

吳俗尚鬼,好巫覡。女子焚香許願,類赴廟祠;男子賽會迎神,多至結黨。此風寖熾,莫可挽止。《泰興縣》

泰雖廣陵屬僻,在江堧郊坰之墟。民多樸嗇,食力重農。無呰窳偷惰之習,耕桑以為業,漁稻以為利,不喜牽車服賈,遊於四方。其君子秉禮讀書、篤闈業者尢?多以文藝有聲。邇來蜚鳴日盛,斯今日右文之化也。日中喧駢,肆坊錯列,今之視昔較甚。豈生齒繁多,抑風尚淳熙之不同歟?吉凶燕會,好事家多尚浮誇,有意者方志在從古。「國儉示禮」 ,國奢示儉,亦豈有極重難返之勢乎?若夫剽掠嚚訟,玆輩有之,罔上終凶,尤可痛懲。喪祭多從《考亭家禮》,「俗無水火葬」 ,貧賤之子務覓一抔土,其可嘉也。

高郵州

《古志》:高郵民俗多好談儒學。《傳》曰:「文紋也。」 水廣生紋,高郵之水豐,故多文學之士。

舊《志》:「郵居淮揚之間,土高而廣於水,俗厚而勤於稼,人足於食,有魚稻之富。」

《王㒜記》:「宋孫、喬、崔、秦諸公以文章氣節顯郡,遂與齊、魯等。四民之中,業耕讀者居十之九。瓌奇傑特之才,出而顯庸於世,專尚氣節,故居宦者每貧。」

郵人不事末作,其工與商,盡他郡縣人,土著無有也。雖為貿易,不出城郭。民之生計,惟視歲之豐凶,雖遇樂歲,恥言蓋藏。桀黠之民,好以訟相雄,寧蕩家貲,恥受鞭撻,喜造訛言,轉相傳誦,遂成口實。

元旦 ,男女夙興,家主設酒果作供,繞屋廬皆爆竹震蕩。𥟖明,始啟戶焚香拜天。次設先祖父遺像,率卑幼拜之。然後男女序拜。其尊長命誨,且致祝語。其卑者亦以次相交拜。男子盛服詣親屬門行禮稱「賀歲」 ,各以酒食相款接。凡五日。

方畢

立春 先一日,郡官寮迎春東郊,閭里無貴賤少長,集通衢遊觀,率宴會娛樂,盡日而罷,謂之「迎春宴。」

元宵 前二日,官府弛禁,縱民偕樂。寺觀廟宇,各垂綵帶,懸諸花燈。街市結松棚,懸華燈,放諸火藥。人家吃粉團。好事者結燈社,出各體燈謎,人聚而測之,喭曰「打虎。」 簫鼓歌謠之聲,喧闐徹旦。竟四夕,乃焚燈。

社日 :鄉有社會。祭畢設宴,序齒列坐,雖顯貴人不得先杖者。秋社同。

清明節 ,人家插柳於簷端,各攜男女具時饈於墓。祭祀郊外,羅綺炫目,亦有盛聲樂。移舟車集勝地而飲者,陸曰「踏青」 ,水曰「遊湖」 ,在清明前後數日乃已。

端陽日 ,以角黍相饋送。人家懸菖蒲、艾虎,閨中製絨符,繫綵線。士客相招,飲雄黃酒。其日多禁忌,採藥草者率以其期,少年人相率鬥草賭勝負。

七夕 宴集乞巧

中秋 夜,競設具招客飲,以觀月華。先期造月餅,採菱藕相饋遺。

《九日 登高》,飲茱萸酒。烝米粉為糕造土羊,剪綵旗,供小兒嬉戲。

冬至 用牲醴祀先,視常節最隆。舊亦罷市三日,今不罷市。

臘月中旬 ,人家以禮物相饋送者幾半月,謂之《送年節禮》。

二十四日 夜,送竈用糖餅、紅豆飯。除夕 ,換桃符,易門神,灑掃堂屋,懸五色紙錢於闑旁。向暮,家設火具於門首,曰「生盆」 ,放諸火戲爆竹,聲如震雷,達曉不輟。行迎竈禮,祭井廁。已,乃闔門,集少長歡飲,稱分歲酒。

興化縣

興化、廣陵股肱,而風尚固異。其君子敦儒,小人力穡,俗甚媺。近則去本就末,豪富之家,嫁娶喪葬,俱倣廣陵,非復當年之舊矣。然其好古重稼,猶愈於他俗。

婚禮 問名、納采,與他處略同,惟親迎存古禮。喪禮 ,初亡,至戚哭臨,疏者揖,擇日時以殮,七日弔;終四十九日,安神酬賓,不設音樂。最陋者,死之夕,孝子送紙土神祠,間一日解。城隍,知禮者不行,亦不作佛事。

《祭禮 》:初喪及發引,皆設祭,儀節遵《文公家禮》,賓客與焉,謂之「堂奠。」 貧者辭賓,惟至戚者與焉,謂之「家奠。」

賓宴 明隆、萬之初,燕會尚簡,物薄情真。每大會二人一席,常會四人一席,肴五簋,果五六碟,酒數行止。後習尚日移,珍異羅列,爭為豪奢,杯盤狼藉,讙譁無度矣。

元日 ,晨起,拜內外神,庶民之家詣廟燒香,既乃行家人禮,親友拜賀,至四日止。

元夜 ,張燈食粉丸,少年朱衣鬼面,金鼓達旦,火龍蜿蜒如生,燈市之盛,甲於一郡。十三日至十六日止。十六夜,兒童迎紫姑神乞巧,婦人走三橋祈嗣,印灰於門,以兆秋成。

「清明 佩柳祀先先。」 後十日掃墓灑麥飯,掛紙錢。

端午 ,懸艾、菖蒲、辟邪符,兒童繫五絲於手足,佩繭虎及符、角黍相餉賞。午飲雄黃蒲酒,間有龍舟競渡。

七夕 乞巧

中元 祀先,薦新糓。中秋 作「月餅,陳瓜果,拜月會飲。」

重陽 市中先八日賣糕,以紙剪旗插之。是日啖糕,飲茱萸酒,持螯登高。

十月朔 ,祀先,赤豆為飯。

小至 祀神及祖先少長,夜宴略如除夕,謂之「冬末夜。」

冬至 賀拜如《元旦禮》而稍殺。

二十四夜 ,設飴糖、燒爆竹,祀竈而送之,先後掃舍宇。

「除夕 祀神及先祖,迎竈,改桃符春帖,燒爆竹松盆,少長夜宴酒行,自幼者起,候迎新歲。」《泰州》按:《寶應縣風俗》大略相同,故不另載。郡舊志:「海陵幽邃而地肥美,故民惟事耕漁,性多樸野,恥以浮薄相誇,鮮出機巧,雖無富強,而家亦自給,不務儒學。自漢高祖王兄之子濞於吳,致天下遊子枚乘、鄒陽、嚴夫子之徒,而淮南王安亦招致賓客著書,文辭並發。至於梁太子統,有《文選》之作,常與賓客遨遊此地,而港以太

「子名橋,以金蘭著,廟以文孝食。」 故《隋書》亦云:其俗頗變,喪祭婚姻,率漸於禮。又有查胡王諸公化之,而茅茨陋巷,絃誦相聞,蔚然有文雅之風。故自宋雍熙至淳祐,登進士者百餘人,間有廷對第一,仕至樞府政地者。元世風俗頗尚浮靡,入自有明,漸摩政教,民復敦龐,士還淳厚。其擢登魁選,仕居臺省,無減於宋,而文雅之風幾或過焉

《泰俗》民樸而鮮儇巧,士重信義,斥浮薄,今漸以奢侈相尚,燕會服飾,比於三吳。

冠服 「三加」 ,雖為古禮,名族或間行之,而閭里竟莫之曉。平居巾幘,任意更製,危冠側注,淆然無辨。其服飾類以華靡相競,紅紫繽紛,殊覺不衷。雖貧窶少年,亦往往有曳羅綺者。較昔時以布袍純素為尚,但衣青藍二色之衣,豐樸懸殊矣。

婚姻 :始議婚,或姻戚作伐,或用媒妁。初聘定,次請期,次納采。女家亦有回贈於歸,妝奩豐儉,各稱其家。俱設宴延賓,迎送合巹。夕,花燭交輝,聚觀如堵。三日,拜見翁姑及家眾分大小。女家備儀物,名曰「做朝」 ;婿隨往,拜女之父母,遍及親族,名曰「回門。」

喪祭 。初喪,姻族聞訃偕至。殮畢,三日謁土地祠,七日謁城隍廟,卜筊,向隅而泣。事雖近俚,而號呼痛割之狀,恍如覿其顏面者。成服開喪禮,親知數人為司賓,以代迎送。其往弔者,列席留飲。逢七,多作佛事。當出煞日,空室徙避,亦有迎而禳祓者。弔客折楮儀,賻儀厚薄任力,喪家不無小補。及舉襄事,姻朋醵錢為飲,鼓樂雜沸,名曰《伴夜》。屆明執紼送郊,喪車結綵為蓋,凡芻靈等物,稱家而具。葬後領木主歸,設龕以祀。惟縉紳則有家廟所可取者,並無火化水葬一事,即至貧亦有抔土可封也。

燕會 賓禮,揖拜俱尚左。往時殽止數品,酒不過六七行,無論坐客充庭,俱以一杯傳送,僅將敬而已。今則觥籌無算,羅列盈前,且多用優伶卜夜為樂,而遂相沿成習矣。

元旦 ,合家拜慶,儀與他方同從。寅夜即起詣各廟,拜送香紙,道路絡繹不絕,姻族椒酒相邀。穀日 占雲氣陰晴,以定一歲豐歉。

元夕 張燈,自十三夜至十八夜止。架松棚,綴綵幔,懸燈其下,載酒相樂,花火熾焰。少年手持奇巧之燈,擊鼓鳴鐃,喧闐街市。十六夜,更闌人靜,女伴相攜出行,曰「走橋。」 有乞子者,取磚密藏以歸,又請紫姑卜女紅巧拙。

清明 祀先,展墓郊外,婺婦孤兒,悲啼遍野。其拜掃,率一家長幼咸往焉。

浴佛日 ,婦女有相約詣尼菴拜禮,及祈求子息還願者。

「端午 解粽,泛雄黃、菖蒲,火酒,食臘味。」 男女佩丹符,繫五色絲於臂,簪花插艾,與他處大同小異。

七夕 穿針乞巧

中元日 ,盂蘭大赦,僧舍作會,遠近爭赴,人家皆祀先薦新。

中秋 ,作月餅相遺,設瓜果、豆角等物賞月。重陽 ,市中作糖糕,插綵旗以售。好事者登高酌酒,猶存落帽遺意。

十月朝 舉祀先禮,炊秥米合赤豆為飯。見西成事畢之徵。

冬至 前一日,各家俱祀神祀先,至正日罷市相賀。今不復行。

臘月八日 ,俗食「臘八粥」 ,合諸果品肉膾為之。二十四日 ,送竈神。除夕 前三、五日,姻戚彼此饋送。至日亦祀神祀先,並接竈,換桃符、貼春聯。合家圍爐守歲。爇松盆燒丹驅疫,火炮之聲不輟。

如皋縣

《泰州新志》:「如皋土膏沃而俗勤於稼穡,徵科易集,訟獄稀簡,在昔最為淳龐。自倭警以後,浸淫一變,富家巨族競以華侈相高,不逞者輒誘良家子,縱摴蒱六博,蕩其貲業,甚則為逋逃淵。藪邇雖稍懲艾,而餘風未殄。」

《縣志》:「皋瀕江控海,在昔民多樸野,不事商賈,其性馴柔,畏法而恥罪。東北之民,業魚鹽者過半。西南之俗,力耕稼以資生士,讀書循理,尊賢而尚齒,冠昏喪祭,禮尚儉約,有太古之風。明嘉靖以來,耳目漸蕩,獄訟繁興,盜賊時有。啟、禎間,知縣李衷純、吳弘功、高名衡名賢輩出,力挽頹風,今漸返於正。」

《婚姻 六禮》,謹守弗替,惟親迎之禮,或行或否。

即親迎,亦不奠鴈御輪。婦至,合巹而酳,共牢而食,三日廟見,然後謁舅姑,主中饋,視膳問寢,無不如禮。但俗尚侈靡,人家多以貧乏男女愆期,甚者鬻產貸金,以致貽累男女終身窮約,實為可憫。

《喪禮 》,士大夫家多用考亭《家禮》,雖不詳備,亦井井有條。獨大小殮制迥殊,丘壟封樹,隨力厚薄,絕無水葬火化之事,亦俗之厚也。

《祭禮 》惟縉紳大族始有家廟,餘則寢堂奉祀。但惑於浮屠多作佛事,靡費金錢。又惑形家言,選地擇時,恣談禍福。「龍沙向背」 之說起,而親喪久滯,魂魄不安,彌天之罪,有莫贖者矣。

宴會 昔時鬥盛競華,費用不貲,且以酒為訟,苛求酷禁,若桎梏然。今則崇簡約,無復曩風矣。元旦 慶賀,與泰州同。五鼓起,拜天地,焚天官,賜福牌。晚聚男女老幼共坐,飲椒柏酒。是日,不討火,不汲水,不掃地。元旦後遞相邀飲,所謂「傳生酒」 也。

立春 前一日,迎春綵亭獨為奇巧,騰馬懸車,憑空結撰,珠光耀目,繡綵凌雲,都不知其端倪。是日,用盤貯生蘿蔔食之,即唐人食生菜意。杜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

人日 ,婦女剪綵為人,或為燕雀,相餽遺,以為鬢髻之飾。王沂公詩:「綵燕迎春入鬢飛。」

元宵 燈市,與泰州同。家製米圓,將以黃柑相餉,亦猶昔人傳柑遺意。女伴出行,拾雲路橋磚歸,為得子兆。今更訛。至集賢橋,名曰「走三橋。」 月內婦女於廁旁請紫姑卜休咎,以為嬉戲。是月新婚者不空床,恐招不祥。

花朝 二月十二日,一曰十五日。《天中記》名「撲蝶會。」 好事者多置酒園亭,或嬉遊郊外,常以是日陰晴卜果實繁稀。

清明 祀先、展墓,與他處同。婦女藉為踏青之遊,多插花柳鬢旁以歸。

社日 ,城市不甚矜尚,村人咸賽土神以祈年糓《鄴侯家傳》:是日以豬肉雜調和鋪飯上,名曰「社飯」 ,皋俗尤喜為之。秋社同。

上巳 ,好事家倣古修禊事為《曲水流觴》之宴,亦多為詩歌以紀其事。

端午 ,角黍、丹符之類,並與他處同。人家爭採葵榴剪繭,虎銜以艾葉,名曰艾虎。章簡公詩:「花陰轉午清風細,玉燕釵頭艾虎輕。」 是日,採澤蘭煎湯沐浴。昔人謂浴蘭湯者,即澤蘭也。

《六月六日 曝衣曬書》。

立秋 俗食瓜

中秋 夜,飾燈船,設雅座,玉簫金管,清謳達旦,如「《白下》《秦淮》」 故事。

除夕 大儺,旁磔前數日,婦女以花勝果餌相遺,名曰「饋節」 ,餘並與他處同。按皋俗澆習,好造言生謗,不辨真實,好匿名揭帖,污衊良善,尊富卑貧,輕師慢道,以健訟為能,以循良為迂。愚氓之家尚巫信鬼,紈褲之子遊手好閒,此惡習近,今頗能改之。

通州

《題名記》「風土龐厚甲諸維揚。」

《舊志》:「人物豪邁,家習詩書。」

《通》濱江海,民貧知義,士雅馴無齷齪態,農商愿樸而株守,日用在豐儉之間,人情居厚薄之半。陳忠肅、任忠敏之所嘗居,王文惠、趙康靖之所嘗治,遊於斯則鄭毅夫,仕於斯則劉偉明,文彩風流,衣被到今,士大夫稱為「淮南書院。」

閨閣競尚巧籹,鏤金玉為首飾,雜以明珠翠羽,被服綺繡,衵衣純采,通俗為甚。在海門則稍樸,男女聯婚,多在幼年。納采,稱家有無。嫁女粧資從厚,坐此受困者間有之。娶不親迎。鼓樂導從,綵輿燈火,概極豪侈。三日後見家廟,拜舅姑戚屬,謂之「拜三朝。」

鄉黨以齒為序,惟戚屬遠賓及尊爵者則別序讓尚左俗好客,雖遠方遊藝者亦多以禮致之。賓會珍錯疊陳,物稍賤則懼其瀆客,甚至一筵輒費數金。邇來財力殫絀,漸從簡約,《五簋箴》士大夫頗倡行之,亦復古之一端也。

士行先孝弟,矜名節躍冶者,同類恥之。平居厭入公府,無抗糧武斷之事。制舉一準先民,不事勦襲。治經惟《毛詩》居多,《周易》次之,《春秋》、二戴又次之。唯《尚書》則罕治風雅,比戶不輟,論道講學,間一見焉。古文詩歌,代有專家。性多聰穎,文課之餘,間及藝事。他如繪畫、篆隸之類,亦各擅其妙。

《四民惟農》最苦,而通尤甚。負郭之農勞而沃,遠鄉之農勞而瘠,近海之農瘠而貧,近江之農逸。

而促無田之農。受田於人,名為「佃戶」 ;無力受田者,名為「僱工。」 多自食其力,不敢為非。

通人柔脆,不任勞苦。令適百里,非裹三日糧則廢。然返貿易,則本土列肆者居多。不趕集,不以婦女主店。質庫,無土著人。凡田宅買賣、糶糴之事,多任牙儈。官給帖,謂之「經紀」 ,非其關說,則不得行。

通民安土樂業,而重犯法,急公事。賦役從來無逋欠,多貧作富態。地無娼館,閨閫之別頗嚴。惟春月婦女多登山燒香。俗尚鬼,喜迎神賽會,建庵寺,施捨飯僧,歲糜費金錢。俗多溺女,貧家無活計,亦有溺其子者。近建「育嬰堂」 ,賴當事加意捐助,收活無筭。民狡桀者喜訐訟,豪吏輒世其家,衙皂率多副役,皆積習使然。

揚州府祠廟考一       府志

[編輯]

本府。江都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城西門外壕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門外三里橋北。「郡厲壇 」 在府城北門外壽寧街東。

江水祠 ,《漢書地理志》云:「在江都縣」 ,蓋漢宣帝詔祀處。或謂為瓜洲江海神祠者,非是。

「江海潮神祠 。」 在瓜洲鎮。

城隍廟 在府西北

邗溝廟 在江都縣。《大觀圖經》:「祀邗溝神。」 「八蜡廟 在府城西門外。明嘉靖二十年,通判周鼎建。」

盤古廟 在西興鄉,有盤古山。廟中像,蓋成都周公禮殿畫像也。

夏禹王廟 在浮山後

魏文帝廟 ,丕攻江南,十月詣廣陵,大寒,水冰,舟不得入,臨江而還。後人於城東四十里蔡家莊立廟,稱曹王廟。後土人或誤為曹彬雲。隋燕王廟 ,《大觀圖經》云:「隋大業十三年,宇文化及弒煬帝孫燕王倓及於難。唐太和二年,詔立廟。」

謝太傅祠 在揚州子城上,祀晉太傅謝安。甘棠廟 在邵伯鎮,亦祀謝公。

忠貞祠 在江都南門內,祀晉尚書令卞壼,今子孫最繁衍。

韓忠獻祠 在雍熙院內。宋孫賁以所藏《魏公圖像》置祠祀之,蔣之奇有《記》。

范文正公祠 在鹽場便倉西官路南。公築捍海堰時,嘗憩於此,人因立祠。

彭守祠 在府城內,祀守知揚州彭思永。《畢招撫祠 》。宋開禧間,揚民以州守畢再遇戰禦有功,祠於夾城。

鄭忠肅祠 祀宋守鄭興裔,鄭少魏有記。崔守祠 祀宋知州崔興之。

丘公祠 祀州守丘岳

羅令祠 在邵伯鎮,祀宋縣令羅適,秦顴有記。顯勇廟 在府城內,祀守死節臣吳從龍。三將軍廟 在府城西,祀宋將軍元怡、梁宏、張昭。

旌忠廟 在瓜洲,祀宋死節臣魏全、王方。明初,復立廟府城內,每歲府官致祭。

董子祠 原在兩淮運司後堂,司即董子宅,內有井曰「董井。」 明正德間,巡鹽御史朱冠、運使畢亨移於新興坊,春秋運司官致祭,判官劉讓買田十畝,辦祭器。嘉靖二十一年春,巡鹽御史胡植令祭董子祠,運司官主祭,府縣官並儒學師生俱往陪祀。永為定規。

文丞相祠 先在江都城西三義廟側。明正德間,巡鹽御史劉澄甫以文公罹宋難,間關揚境,志圖恢復,故祠卑隘不稱,立新祠城南,制頗宏麗,澄甫自為之《記》,春秋令府官致祭。嘉靖二十一年春,巡鹽御史胡植令凡祭祀之日,各官屬俱往陪祭。

「大忠祠 」 在南門內新橋坊。祀李廷芝,以姜才、陸秀夫等十二人配,春、秋二祭。

雙忠祠 在廣儲門外梅花嶺左,祀李廷芝、姜才。石坊尚存,春秋二祭不廢。

蔣公祠 在府南門月城內,祀明知府蔣瑤。正德十四年,以武宗南巡,瑤不畏權豪,民賴以安,故立祠祀之。

范公祠 在府南門外,官河東,祀兩淮運使范璁。

「聱隅先生祠 。」 在江都揚子橋,宋江都令羅適

建祀「寓賢黃晞,有《蘇頌記》。」

蔣忠烈祠 祀漢秣陵尉蔣子文,在府南門外。宋紹定三年,李全擁眾圍城,帥趙范默禱於神,屢戰獲捷,為新其祠。

雙忠祠 在西門內四望亭。明天啟元年敕建,祀高邦佐、陳輔堯。

廣陵五先生祠 在府城西門外十里平山上。舊祀胡瑗、李衡、王居正,後增祀李樹敏、沈珠。「三烈女祠 」 ,在瓜洲鎮。明嘉靖六年,巡按御史王鼎、江都知縣劉良卿,以嵩山寺隙地建祠,祀宋烈婦趙淮妾、明烈女殷氏、周氏。

周公祠 一在府城內,一在鈔關門外南岸。兵備道周亮工有德於揚,郡人祀之。

儀真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壕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宋嘉定十四年,郡守吳機建。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

「鄉厲壇 」 共一十四所,在各鄉都。

城隍廟 在縣東

白沙廟 宋嘉定五年,郡守吳機以真州舊名「白沙」 ,故建廟以祀神雲。

梁「昭明太子祠 」 ,在縣南。

伍胥廟 在縣西胥浦

惠愛廟 在縣東北五里甘露鄉,祀唐工部尚書張萬福。《古志》云:「宋宣和六年,運判向子諲具感應事請於朝,因建廟。」

康令祠 在義城村,一名「明王廟。」 唐咸通間歲旱,六合康令以身禱雨,跨白馬入江死,雨遂霑足,歲大稔。邑人因立廟。宋開禧丙寅兵燬。嘉定間,郡守豐有俊再建於州城西。今廢。

邵節使祠 。宋邵宏淵與金帥蕭琦戰於真州之胥浦橋,州民得以渡江,遂免於難。事平,民為立祠。

三將軍廟 在縣北

文丞相祠 在東關河岸上,名「大忠祠。」 明成化間,主事夏英以公嘗至真州,立廟以宋死節臣苗再成、姜才配。嘉靖間,主事敖英復增祀趙孟錦。

三賢祠 以元郝經、吳澄、張䇓嘗寓於真,故作祠祀之。

忠臣廟 祀明洪武樞密院判王鼎鼐。

浣紗女廟 在縣西四十里。舊《志》云:伍員亡楚過此,見一女浣紗,因囑之曰:「後有追至,勿言。」 女遂赴水死,以絕口。後人因祀之。儀真有雞留山,即員後留雞以祀女處。

孝婦祠 《十道志》云:揚州有孝婦祠。《寰宇記》云:「即於公所祭者,今不知其所。」 《儀真新志》云:「在朴樹灣,為農人周祥妻張氏。明崇禎七年,郡人姚思孝捐貲倡建。舊有坊,顏曰『剖腹活姑』。」

泰興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一里。

鄉厲壇 共二十二所

城隍廟 在縣西。邑人言,陸琢修廟時,蝙蝠糞神像,塑工不得施丹粉。琢率諸人禱於神,一夕死者千頭。

東平王廟 在太平鄉。祀漢東平王蒼。

岳王廟 在口岸。明洪武元年建。

馬令祠 祀宋縣令馬尚。

顧孝子祠 在縣治寅賓門外,祀宋孝子顧忻。明嘉靖十四年,知縣朱箎建。

茅公祠 在樂善坊,即茅舊宅,祀建文死節副都御史茅大芳。嘉靖中,知縣朱箎考其故宅,於市橋迤南,屋廬堂寢咸在。乃仍其舊,更加修飾,遷主其間,立祠焉。布政張羽為之記。

曾襄敏祠 祀故尚書曾銑,今廢。

高郵州

社稷壇 在州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南。

州厲壇 在州東北

「鄉厲壇 」 共一十四所。

清水潭龍神祠 在州北。

城隍廟 在州東

夏禹王廟 在臨澤鎮

秦子嬰廟 在臨澤鎮

漢高帝廟 在沛城村

漢更始廟 在臨澤鎮

武寧王廟 在三垛鎮。梁簡文帝第十五子大威,大寶元年封武寧王,二年為丹陽尹,遇害。《三》

考證

垛土人立廟祀之

紹興三鉅公祠 祀宋張浚、韓世忠、岳飛、韓宣撫祠 宋韓世忠守高郵有功,民為立祠,賈價有《記》。

陳提舉祠 宋提舉陳捐之興水利有功,民為立祠。

樊良廟 在樊良湖堤上。宋守馬光祖以前守葉秀發為民興水利,祀之。

《林太守祠 》。宋守林伯成有惠政,民為立祠。《應教授祠 》。宋教授應武有善教士子,為立祠。康澤廟 在高郵湖中洲上,祀宋耿遇德,每歲州官致祭。

四賢堂 ,祀宋孫覺、秦觀、喬執中、朱壽昌。《露筋》祠 在高郵界,宋米芾有碑記。明徵士王彝詩:「淮城小如蓋,僻在湖草邊,蕭條城下路,昔有兩嬋娟。秋姿艷明月,相攜良可憐,小姑泣向嫂。薄暮慘墟煙炎天值暑溽,一望白水田。䆉稏雜稂莠,遠與蒲荷連。落日帶沙岸,滿耳雷闐闐。徬徨自相弔,所惜在青年。依稀雙影長,顧見返照前。修途行旅盡,惆悵不能還。夏蚊喧且起,著面劇霜鸇。囊空無帷帳,奈此萬嘴穿。前村有雞犬,燈火見歸船。茅茨出叢薄,隱約四五椽。匪無有帷子,叩門聊息肩。嫂雲得相依,小姑淚濺濺。冰肌與玉體,忍委一夕眠。風生翠木下,兀兀坐為禪。噆膚攢利鏃,灑血亂幽泉。平生弱女子,苦當雞肋拳。肉盡志終定,柔筋露蜿蜒。森然出天巧,工豈人力鐫。含笑化為鬼,攝衣上雲軿。素娥共蟾窟,錯落諸星躔。天孫下機處,一時成俗緣。何如作貞鬼,心不愧青天。」 千年露筋廟,野水流涓涓。崇祠闖水裔,蛛絲縈几筵。明妝儼如昨,彷彿步湖蓮。鄉人枌榆社,日有牛羊牽。車旗颯靈雨,簫鼓咽秋蟬。祗愁神返「駕,不得此周旋。」 英烈夫人祠 祠即毛惜惜死節處。宋理宗朝敕建,賜號,俗呼為異娼廟。按《明一統志》:宋毛惜惜,高郵官妓也。端平二年,榮全據高郵城叛,召惜惜佐酒。惜惜罵曰:「汝本健兒,官家何負於汝而反?吾有死耳,不能為反賊行酒。」 全以刃裂其口,立命臠之,至死罵不絕。後閫臣以聞於朝,特封英烈夫人,且賜之廟,宋方岳為立傳。潘紫岩作詩云:「淮海艷姬毛惜惜,娥眉有此萬人英。恨無匕首學秦女,曩使裹頭真杲卿。玉骨花顏城下土,冰魂雪魄史中名。古今無限腰金者,羅綺叢中過此生。」

興化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一里餘。

「鄉厲壇 」 共一十四所。

城隍廟 在縣西迎恩橋北。

昭陽廟 在昭陽山。春秋時,楚令尹昭陽食采於此,有惠在民,故立廟祀之。

三閭大夫廟 在縣東

范文正公祠 在儒學內。邑人以公曾令興化,立祠祀之。

范公祠 祀文正公。明正德間,高郵州同知胡堯元改「五聖廟為祠。嘉靖間,知縣楊愷復改祐聖觀為祠,以知縣胡拱辰、巡撫唐龍、巡鹽御史陳蕙配。」

張詹祠 在南門外。明嘉靖間,知縣李世熙建,祀宋張綸、詹士龍。

洪公祠 祀巡鹽御史洪垣。

傅侯祠 祀知縣。傅珮。

仰止祠 在南門內。祀提學副使胡獻、知縣傅珮。

崇德祠 祀李春芳

雙貞女祠 在南門內。知縣李世熙立。祀劉、仲二烈女。

寶應縣

社稷壇 :在縣北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一里。

鄉厲壇 共二十三所

馬神廟

城隍廟 在縣東南隅

雙烈祠 祀漢臧洪、陳容。

泰州

社稷壇 :在州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州南門外。

邑厲壇 在北門外一里。

鄉厲壇 共一百四十二所。

城隍廟 在州東南

三賢祠 祀宋發運使張綸、胡令儀,監西溪場監稅范仲淹,並以修捍海堰有功於民,故祀之。思賢堂 在州學內。初建五賢堂,祀韓琦、歐陽修、呂公著、蘇軾等五人。宋教授彭方重建,增祀陳瓘、任伯雨,為「七賢堂。」 州守岳珂又增祀王禹偁、杜衍、包拯、唐介、呂頤浩,易為「景賢堂。」 端平以後,州人又增宋庠、鄒浩、李衡、崔與之云:

忠節祠 在州治東南二里。宋將孫虎臣死節,州人立祠祀之。

趙公祠 在城東北。宋紹定間,李全擁眾犯州,江淮制置大使趙善湘、淮東安撫使趙范、淮東提刑趙葵指授諸將,合力平賊。州人德之,為立祠祀焉。

三忠臣祠 祀宋李庭芝、孫虎臣、姜才。

六太守祠 祀宋守荊罕儒、周述、田鍚、張綸、孔道輔、曾致堯。

名賢祠 即舊景賢堂。明嘉靖元年,知州金廷瑞等建,祀富弼、范仲淹、胡瑗、王揚英、陳瓘、趙抃、孔道輔、曾肇、胡令儀、岳飛、文天祥。

「馬通判」 祠 祀宋通判馬尚。

董孝子祠 :在西溪鎮,祀漢董永。《維揚新志》辨永為湖廣孝感人,然泰州有董永墓及繅絲井,或永僑寓於此未可知。

「胡安定先生祠 」 在泰山,知州王臣建。

王心齋祠 祀理學。王良

如皋縣

社稷壇 在縣西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南一里。

邑厲壇 ,在縣河北三百一十步。

「鄉厲壇 」 共四十所:

城隍廟 在縣東隅

胡安定先生祠 「宋崇寧元年建於縣治東南隅。明正統二年,提學御史彭勖令知縣曹立移建於儒學西南,有司春秋致祭。」

貞烈祠 祀節婦盧氏、葛氏、顧氏、許氏、章氏、許氏、石氏、胡氏、許氏、烈女李氏。

通州

社稷壇 在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

州厲壇 在東門外二里。

「鄉厲壇 」 共一百一十所。

江海神祠 在狼山

城隍廟 在州東北隅

張武定祠 元張弘綱自江陰移鎮通州,有惠於民。後征八百媳婦戰歿,門客葛漢卿等立祠於通州。虞集輩俱有詩。

文丞相祠 在東門外觀音山,判官史立模建。胡文定公祠 ,在南門外,知州鍾汪、同知豐坊建。

四賢祠 祀范仲淹、胡璦、岳飛、文天祥。明嘉靖二十一年春,學正歐陽瑜等請於巡鹽御史胡植,行有司,即通州書院改為祠。

三賢堂 :知州蔣元肅建,祀州人張次山,寓賢陳瓘、任伯雨。

錢公祠 祀參政錢嶪

名賢祠 在東門外里許。判官史立模建,祀孫覺、張次山、任伯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