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78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百八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八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八十卷目錄

 安慶府部彙考八

  安慶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職方典第七百八十卷

安慶府部彙考八[編輯]

安慶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府縣志合載[編輯]

桐城縣

大寧寺 宋刱,在縣西不動山,明洪武間,僧妙清徙建東城內。

五印寺 在南城外。明萬曆間,邑紳吳應賓、吳用先建。神宗敕賜藏經、佛像、銅磬,賜主僧性曜紫伽黎。崇禎末,寇毀。

皇清順治二年重建。

勝因寺 ,在投子山。唐大同禪師、宋義清禪師道場。有三鴉報曉,二虎巡廊,及雪峰卓錫泉、仙姑井,遺跡尚在。

清泉寺 在縣北十五里。《魯》山明永樂間建,明末兵燬。

皇清順治丁亥,元白禪師重修,僧行瀛接待焚修。

金山寺 在縣北三十里,宋琇禪師道場。龍門寺 ,在縣北四十里麻山,宋清遠禪師建。內有十二景:「駐馬坡」 、白龍潭、兩珠崖、日月巖、天方池、元圭石、羅漢峰、獅子石、古藤洞、丹青峽、龍門瀑布,稱名勝焉。

法蕭寺 ,在縣東三十里。梁昭明太子讀書處,有祠存。寺額為唐宣宗筆。

福興寺 在孔城鎮東三十里,明萬曆間建。桐溪寺 在縣東三十里雙河坂,明萬曆間建。赤城寺 在縣東南四十里楊樹灣。明永樂間僧雲屋建。

資福寺 ,在縣南三十里自莊坂。宋僧元肇建。雲際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掛車山。宋僧寶巖建。

崇福寺 在縣西六十里王屋山。宋慈明禪師建。

香罏寺 在縣西四十里新安渡,宋僧行琦建。覺林寺 ,在縣西南五十里野狐墩,唐僧善佑建。

梵天寺 在縣西南五十里雙港鋪。明萬曆間建。

接待寺 在縣西六十里青草塥。宋證因禪師建。

查林寺 在縣西九十里查嶺,宋僧慶源建。梅溪寺 距縣九十里梅衝,宋僧慈善建。茂林寺 距縣一百二十里,宋僧真祐建。有古鐘,相傳「飛來者。」

西巖寺 在縣東九十里會公。宋建。

華嚴寺 在縣東九十里浮山,宋法遠禪師道場。遠公與歐陽公因棋說法處。明萬曆間,邑紳吳應賓、釋朗目重修。

皇清康熙九年,僧與斧住持,修輯《浮山名勝志》。

柳子寺 在縣東九十里柳峰山,明隆慶間建。「白雲寺 」 在縣東九十里,宋白雲演禪師道場,有二青鳥來聽說法,雄去雌留,至今巢佛龕上。每春一雄來,偶出𪃟,雄即引去,莫知所之。自宋迄今,此雌猶存,亦物之靈異者。

靈山寺 ,在縣東百二十里。宋僧祖堅建。合明寺 ,在縣東百二十里橫埠河。宋僧宗善建。

禪智寺 在縣東百二十里黃蘗嶺。明洪武間,僧妙用重建。

天真寺 ,在縣東百二十里。宋僧祖機建。四望寺 ,在縣東百四十里周家潭。宋端禪師建。

龍泉寺 在縣東百三十里清淨鄉,明僧圓悟建。寺後有棋枰石,左有龍井,右有松石,前千歲古松二株。

石屋寺 在縣東百里青山。晉僧清供建。元至正間,裴仙修煉處。明正統初,蜀僧圓態重修。寺有十奇,一玉洞長春,一石屋勝跡,一白驢化米,一黑虎巡山,一金雞啼月,一獅子臥雲,一石鼓轟雷,一仙人棋局,一烏鴉候客,一石柱仙題。此皆奇跡。

永利寺 在縣東南百二十里樅陽鎮。明洪武間,僧志會建。

青山寺 在縣東百里小龍山。順治四年,僧海瑞重修。

靈泉寺 在城西一里,明嘉靖間建。寺後山半有石如磐,相傳黃庭堅曾遊此,每踞其上以望團亭諸湖,名「望湖石。」

皇清順治乙未,僧依故址建庵。

中方寺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黃連嘴石狗山。明天啟間敕賜建。其地多石洞,屈曲深出,上隙透天,雨不能淋。

禪度庵 在南城外,明萬曆間建。兵毀,僧海溥移建西城內。

月上庵 在北城外,明萬曆間,僧真玉建。「轉輪庵 」 在北城外,順治九年建。

《三教》庵 :在東城外,順治十年建。

普慧庵 在東城外子來橋之左。老僧超如募建。

放生庵 在北城外。明萬曆間,邑紳吳應賓等同僧可鏡募建。有池有田,又置田於朱家橋,歲放生為常。明末兵焚後,牆垣傾圮,池亦淤塞,田租多侵耗於緇流之無行者。

皇清康熙九年,邑紳吳道觀彭。姚文熊、戴芳等按:

碑文清核之。倪、姚陳姓諸生復修濬垣池,漸復舊觀。又樅陽有放生庵,邑紳姚文燃建《放生》亦如之。

慈雲庵 在西城外,明萬曆間建。

青蓮庵 在縣西十里烏石山之陽。相傳有高僧畜一驢,能獨下山募米供僧。庵後有石床,為跏趺處。山半有仙人橋。大羅庵 在縣西十五里放鷹尖下。明萬曆間,潘為山建於北城外。兵毀後,僧《海斑》徙今地。斑持戒律,獨清僧之有高行者。

別峰庵 在縣北十里龍眠山。明萬曆間,內閣何如寵建。

友石庵 在縣西十里陳智鋪,僧行西於此持修。

西竺庵 :距縣十二里。在龍井沖。

玉屏庵 在縣北三里屏風嶺。

寶山庵 在縣北十里,明嘉靖間建。

草堂庵 在縣北十里石門沖。

幸庵 在縣東北十五里。《魯》山舊為廢地,元白禪師建庵其上,《偈》有云:「荒蕪一片地,今幸作禪關。」因名。內有舍利堂,藏舍利小塔。顒愚和尚授元白者,來自五臺山,相傳五阿育王所造。深雲庵 在縣北四十里麻山望雲峰。宋白雲端禪師住錫處。

水木庵 在縣南六十里松山。明萬曆間,理學方明善廬母墓時建。

古道庵 在縣南二十里樅陽鎮。踞高山,俯瞰江流如帶。

墐社 在南城外,明萬曆間建。邑士李在公瘞骨數萬,至今供僧檢字「拾骨。」

祗園庵 在南城外二里許。明季賊燬。

皇清順治初年,僧中涵因故址募建。

寶華庵 在南城外

護節庵 :在西城外吳紹忠墓側。妻方氏,自治壙,附之。

大悲庵 尼僧建

《白衣庵 》:在鏡照山,僧雪浪建。

般若庵 在向陽門外,今毀。

元佛庵 :在黃荻嘴,明建。掘地得磚,有「元佛」 二字,因以名庵。

太霞宮 在西城外。晉裴、阮、郭三仙同遊邑中,見彩霞燭天,因祀之,呼為「太霞福地。」 元至正初年建,後廢。明初養晦真人重建。明末兵毀,有閒庵 在篤山,僧穎吉建。

圓通庵 :在南郭外江家灣。山主汪又楫、僧海寧重修。

皇清順治庚寅,道士陳瑞徵因故址重建。

灊山縣

興化寺 在縣西同安橋。宋刱,元鍾玅峰隱此。明末寇焚。

皇清順治間重建。

天寧寺 在縣東南舒臺,宋慶曆間創。前朝文峰塔。後有「舒王臺」 ,擅一邑之勝。

太平寺 在縣北三里清朝鄉,有塔,為五祖演禪師、佛眼、佛鑑、佛果禪師道場。晉咸和間刱。明末寇焚,惟存「玉皇閣。」

彰法寺 在縣北七里玉照鄉。宋刱,久廢。今址存。

山谷寺 ,舊名「乾元寺」 ,在縣北十五里。梁武帝時,誌公與白鶴道人俱欲住此,道人化鶴飛去。

纔止山頭,忽空中飛錫卓下,鶴驚移別峰,誌公遂於此建剎。宋太宗壬午,舒民柯萼遇老僧往萬歲山,指古松掘之,得石篆,乃誌公記聖祚綿遠之文。進之朝,名瑞石。遣使致謝,諡曰寶公,賜號道林直覺禪師。三祖璨大師自二祖授衣之後,遯跡司空天柱間十五年,作《信心銘》。隋煬帝丙寅十月十五日,於山谷大樹下合掌立化。葬山谷寺後。唐元宗諡「鑑智禪師。」 天寶乙酉闍維,得五色舍利三百粒。舒別駕李常建塔南竇,塑師像。元季為兵所毀,惟塔獨存。明洪熙甲辰,僧普聚重興寺門及天王殿、乾元閣。閣圮,改為大雄殿。殿乃邑人葛永綬建,殿左為禪堂,有丈六金身。萬曆間堂焚。崇禎庚午,知縣李新重建大雄殿、寶公殿,次觀音閣。閣後峭壁半絕,相傳為達摩所鑿者也。

天柱寺 在縣北三十里清朝鄉。唐開元間,宗慧禪師開山。乾元間,敕賜「天柱寺」 ,歷宋、元俱敕賜如舊。明洪武間重修。上有漢武帝迴龍橋、昭明太子閣、宗慧講經石、入定石、玉鏡池,功德水飲之愈病,瀑布泉聲如鐘。明末賊毀。

皇清康熙辛亥,巡撫張朝珍為《元白和尚》建塔其上。

仍重興道場

佛光寺 在縣北四十里,舊為馬祖庵。明萬曆丁酉,桐城吳應賓、懷寧阮自華因達觀禪師駐錫說法,請上敕建佛光寺。己亥,遣中使賜藏經。明末寇毀。

皇清順治十年,總鎮梁大用重建正殿。按:馬祖乃江

西道一禪師曾行腳至此,俗傳為「馬自然」 者,非。觀音寺 ,距縣七十里清朝鄉。宋紹聖間創。中有葛竇,有觀音巖。

後山寺 在縣北八十里清朝鄉。一名「法雲寺。」 晉咸和間創,明末寇焚。

資福寺 在縣北一百里湯池坂羅源山。宋慶曆中創。

古佛寺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清朝鄉,即西峰寺,宋慶曆間創。

雲溪寺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五河,宋創。佛子寺 在縣北八十里羅家莊,宋慶曆間創。吉祥寺 在縣北四十里駕霧沖,宋創。

雲峰寺 在縣西三十里王家牌樓,元創。求芝寺 ,在縣西三十里撥蒿坂。宋天禧間創。演化寺 ,即板門寺,在縣西二十五里板門山,宋慶曆中創。

西竺寺 在縣西三十里黃泥港三障山,宋慶曆間創。

百丈寺 在縣西三十里老墈頭,晉咸和間創。萬安寺 ,在縣西二十里石家山嘴、長壽山,唐乾元中創。

羅漢寺 在縣西六里,宋嘉泰間創。

清涼寺 在縣南五里,宋大德中創。

上奉先寺 在縣南七里堯年鄉,宋嘉泰間創。下奉先寺 在縣南七里,宋紹興中創。

永明寺 在縣南十五里薛江山,宋紹興間創。珠林寺 在縣南十三里袁家河,唐乾元中創。廣教寺 在縣東三里彰法山左。漢末喬元居此,宋於故址改為寺。明末寇焚。

東山寺 在縣東八里玉照鄉亂墩山,即兜率寺。元大德間創,明末寇焚。

皇清順治初年,耆民安廣居捐資重建。

登高寺 在縣東二十里烏石堰。宋慶曆中創,明末寇焚。

石陂寺 距縣三十里玉照鄉朱家沖。梁天監間創。

延壽寺 在縣東三十里玉照鄉皇華山。宋建隆間創。

時思寺 在縣東四十里玉照鄉報龍河。有四顧墩,墩上有「祈雨古臺」 ,元大德中創。

雲居寺 在縣東六十里,即釣魚寺,在沙河,有「釣魚臺」 ,宋慶曆間創。

甘露寺 在縣東四十里玉照鄉渣陂河。唐乾元中創,明末寇焚。

大吳寺 :距縣六十里玉照鄉楊思坊,即「靈隱寺。」 元大德間創,明末寇焚。

皇清順治間重建。

登場寺 在縣東八十里玉照鄉槎水坂白涯山。宋大觀中創,明末寇焚。

大通寺 在縣東八十里玉照鄉大水河捉虎嶺。宋大觀間創。

祖登寺 在縣東一百里玉照鄉龍山黃柏河。宋紹興中創,明末寇焚。

金城寺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玉照鄉黃石坂。

宋紹興中創,明末寇焚。

妙淨寺 在縣東北二十里玉照鄉。明洪武中創,久廢。

馬鞍山寺 在縣東四十里玉照鄉。明洪武間創,久廢。

湧泉寺

文峰庵 在縣治南。明萬曆壬寅,知縣於廷采建。後為寇焚。

皇清順治間,教諭潘煜如建,改名「天水。」

迴龍庵 在縣東南。明萬曆壬寅,知縣於延采濬南河為「腰帶水」 ,因於水口建庵。

白沙庵 在縣東。明萬曆間,知縣陸元錫建。迴瀾庵 在縣西門外。知縣於廷采因河水衝蕩,砌石堤障之,建庵其上。後廢。

杯渡庵 在縣西門外。明萬曆中,知縣李新建西大河石橋,因建庵。

《東庵   》《西庵   》,「南庵。」

北庵 四庵相去里許,俱在山谷寺右,後廢。康熙六年,僧照心、照誠募建。

吳塘庵 在吳塘堰石堤之上。

白雲庵 即「魯道人庵」 ,在縣北二十五里清朝鄉虎頭巖。

佛果庵 在北門外

淨土庵 在縣北十里清朝鄉馬家莊。

上封庵 在縣北四十里,清朝鄉龍潭。係古剎。有講經臺。

「坦庵 」 在皖山後,皖澗寨旁。

真一庵 :為趙伯陽修煉之所。

存真庵 ,在真源山谷間,宋廬陵伊居哲結廬居此,草衣木食,操行高潔,士大夫多從之遊。「下茇舍庵 」 ,在五伯靈官殿。

頤真庵 在潛山之上,舊為趙伯陽真人上茇舍,道士趙廷臣居此,改為頤真丹舍。參差殊為高勝。白玉蟾贈詩云:「鑿開風月長生地,養得煙霞不老身。脫俗當年仙去後,不知丹訣付何人。」 桃源庵 在桃源洞下,巖谷清奇,近靈官祠中煉丹庵。

「上煉丹庵 」 ,在佛光寺上五里。俱左慈煉丹處。「飛來峰庵 」 ,在皖公庵右,飛來峰下。

皖公庵 在上煉丹,為潛皖超絕之地,有呂少卿草堂。左傾盆峰,右麟角峰,四壁峭立,奇花異草,四時不凋。

慈庵 在皖山絕頂,亦名「試心橋。」 庵旁有石樑,度此即見天柱峰,雙峰在門,下臨無地。明慈庵禪師獨居四十餘年,不至山麓。天啟辛酉,積雪數月,巖谷俱平,人咸憂其餓凍。迨雪消已初夏矣。下方往詢,見師蒼顏如昔,疑有天人供之,問終不答。

鸚歌庵 在佛光寺左,有鸚歌石。

騎龍庵 在佛光寺右一里。

相見庵 在佛光寺右相見灣。相傳兩祖師相見處。

牛臥庵 在飛來峰下,有牛眠石。

羊角庵 在牛眠庵下,有羊角石。

雙峰庵 在縣北十五里後沖。

白水庵 在縣北二十五里泉灣。吳家嶺。《觀音庵 》在縣北八十里金龜山。

法華庵 在縣北八十里查林河。

塑牛庵 在縣北三十里老雅山河中。有石牛二,有釣魚臺。

祈永庵 在縣北一百里,天堂內。

住龍庵 在縣北八十里埭口。

雲濟庵 在縣北百二十里天堂內。

公蓋庵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公蓋山下。證果庵 在縣西四十里,蜀僧徹聞苦行募建。迴龍庵 在縣北八十里沙村。

「妙道庵 」 「臨濟禪師道場」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四望庵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四望山太湖界。《雞鳴庵 》,在縣北四十里。《黃龕》

天竺庵 在清朝鄉北四十里西嶺。

普門庵 在縣北五十里。烏石寒山,拱揖天柱、潛陽之勝。

鏡石庵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妙道山。

如意庵 在縣西四十里王家牌樓。

地藏庵 在縣西四十里黃泥港。

大慈庵 在縣南三十里。王菩薩道場。有準提像。

朝陽庵 在縣東三十里天明山。

來雲庵 在玉照鄉東三十里鹿角尖,有仙姑殿。

靈隱庵 在玉照鄉東四十里朱家沖,相傳元

時靈隱祖師登跡肇基

曇花庵 在玉照鄉東三十里鹿角尖。

晴雪庵 在天柱晴雪下,僧妙恆建。

圓通庵 在玉照鄉北六十里擂鼓石。高僧明虛鼎建。

越致庵 在縣北玉照鄉三十里。

簝箬庵 在上,煉丹五里。

「準提庵 」 在縣東三十里麻角尖下,新建「牧羊庵 」 在牧羊河鸚歌庵左。

師姑庵 在縣北八十里沙村。

四龍庵 在沙村

穿心庵 在縣北一百四十里河南。

《玉照庵 》在天明山。

萬松庵 在縣東三十里朱家沖。

慈雲庵 在玉照鄉

永靈庵 在縣南二里

「留玉庵 」 即「灑珠庵」 ,在縣東三十里珠林巖。「藥師庵 」 ,在縣北一百一十里龍山。

西峰庵 在縣北一百一十里龍山。

騎獅庵 在縣東八十里騎獅殿。

滴水庵 在縣東一百里滴水崖。

高椅庵 在縣東一百里《鸕鶿》塘河。

千櫧庵 在縣北六十里玉照鄉大水河,舊名千株庵。康熙九年,部院張朝珍鼎新殿閣,更名「千櫧。」 內供雲蓮大師。

寶月庵 :在蟠山。山人多夢寶月禪師再來,故以「寶月」 名庵。知縣鄭遹元為澹石禪師建。生員劉前彬、謝光旭共施田六十畝。

及第庵 在玉照鄉東北五十里,副總金抱一建。

龍隱庵 在玉照鄉,縣北六十里。相傳西峰禪師於仰天山修煉,初牽一黑犬,後化為龍,隱身滅跡,於康熙年間建。

仰天庵 :距縣二十五里。

《白雲庵 》在縣北一百三十里公蓋山下。《龍華庵 》,在縣東三十里玉照鄉天民山。《福緣庵 》,在西鄉羅家莊,離城五十里。

天竺庵 在縣西四十里。

護國庵 在縣北五十里妙峰山。

顯化庵 在縣西七十里埭口河。順治年間建「萬福庵 」 距縣六十里箕子河。

來月庵 在縣西北一百里閔家山。

齊雲庵 在縣北五十里皖公峰下。

梅熟庵 在縣西八十里新田嶺,順治年間建。真源宮 在縣北十五里山谷寺左。黃帝以潛為南嶽之副。漢武南巡至盛唐山,以衡山遠隔江,乃徙南嶽之祭於潛天柱山,祭時見五嶽雲中出現,爰立五嶽祠。梁武帝時白鶴道人居之。唐明皇率群臣於靈符殿見雲中仙仗甚眾,告曰:「吾九天使者,受玉帝命,採訪舒州潛山乃司命真君所居,蜀青城山乃丈人真君所居,吾則憩江州廬山也,可於三山立祠。」 明皇遣使於潛,不知祠所,適有二白鹿見於高岡,乃祠焉。塑像未成,忽殿後石壁裂出五色香泥,取作像,畢乃竭。宋太祖遣使建司命三籙大醮。太宗建殿宇六百餘間,徽宗御書「萬壽宮」 ,後加「真源」 二字。高宗增置殿宇三千六百間。嘉定間毀於兵火。元至正間,安慶大旱,余忠宣詣此祈雨。明洪武中重修,賜額。明末寇焚,僅存東嶽府三間。

天祚宮 在真源宮右,宋開寶九年建。帝遣使投金龍玉簡,祈求必應。崇寧中,賜名「天休觀。」 宣和改作宮。有洞天門、九龍井、飛龍泉、瀑布、噴雪二亭。久廢。

元妙觀 在縣治東,明洪武間建。

報恩觀 在縣北八十里埭口雞飛灘。

太湖縣

真乘寺 ,在縣治西南。唐栲栳禪師建,尋燬。明僧祖正輸粟賑饑,旌其門曰「尚義門。」 今燬,止存塔。

回龍寺 距縣三里。有塔。

海會寺 :在白雲山之麓,宋幹王倫題曰:「淮西第三禪剎。」 端演禪師嘗闡法於此。

四面寺 在四面山,唐大曆間,法智禪師建。宋端禪師說法,唐宣宗嘗遊此,其下有洞,通龍山嵒。

龍門寺 在龍門山,宋佛眼禪師建。

獨阜寺 在縣東五十里獨阜山。宋清遠禪師建。

安定寺 ,在縣北三十里。宋伏虎禪師建。廨院寺 在縣東二十里。宋開禧初六祖禪師建。

秋潭寺 在縣東北四十里。宋開禧三年,因禪師建。峭壁嶙峋,溪流激湍。邑令羅汝芳鐫「暑雪睛雷」 四字於上。

音山寺 在縣東四十里,宋建。

覺嚴寺 在縣東三十里,有浮圖。宋牧庵禪師建。

普照寺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宋伏虎禪師建。盧塘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盧道者建。

石羊寺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宋伏虎禪師建。妙法寺 ,在縣東南三十里。宋牧庵禪師建。有浮圖。

得雲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宋菩瑞禪師建。觀音寺 ,在縣東十五里。二祖建。

高格寺 在縣西三十里,宋伏虎禪師建。無相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唐本淨禪師建。又一在縣北百二十里司空絕頂上。

安樂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宋演禪師建。明正德間圮於水,徙置東南三里。有飛來鐘尚存。石溪寺 ,在縣東北六十里。二祖建。

上生寺 在縣西北七十里。二祖建。

彌陀寺 在縣西百里,唐貞觀間,金、張二祖師建。

相山寺 在縣西北百里,今廢。唐金、張二祖師建。

聖跡寺 在縣北百十里。唐金、張二祖師建。舍利寺 在縣西二十里。有虎跑泉,泉中有蘆葉,蝦蟹浮出。今廢。

三千寺 有三所,曰上、中、下。唐金、張二祖師建,在縣西北百里,今廢。

光山寺 在縣西百六十里。宋伏虎禪師建。崇報寺 ,在縣西百三十里,宋伏虎禪師建。千佛寺 ,在縣東北十五里。宋白雲端禪師建。佛圖寺 ,在縣北四十里。晉佛圖澄建。有石門,有「披雲石」 、仙掌痕。

長林寺 在縣西三里。宋伏虎禪師建,今廢。二祖寺 ,在縣北百二十里。二祖禪師建。龍泉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舊名「龍井」 ,今廢。蒙山寺 ,在縣東北百四十里。元至正間,自然禪師建。

廣興寺 在縣東北百十里。後廢。

荻勝寺 在永福鄉。明洪武初重修,今廢。桐山寺 在長寧鄉。宋建今廢。

金井寺 在縣北七十里。宋建,有塔,有仙井。法華寺 ,在縣西北二里,地有方竹,多題詠。明萬曆間燬,移建迴龍山。

獅子庵 即「西風洞。」 在縣北十里。內奉大士,禱雨輒應。

見龍庵 在縣東南七里。

望龍庵 在縣西北七里新寨。昔畢銀築壘之所。

鐵山庵 在縣南二十五里。上有寨。

《七里》庵 在七里山。邑庠生李子芳建。

智果庵 在縣北龍山下。

白雲庵 在千佛寺上。多怪石,峙立如戈戟拱衛之狀。

準提庵 在縣西二里,順治壬辰建。

雲峰庵 在縣西十五里,石骨衝雲峰,道人建。道人髮長丈餘,年七十,顏如童。

華嚴庵 在縣北三十五里。有排牙石及《打杵叉》諸勝。

新庵 在縣東十里

彌陀庵 在縣東四十里。

松雲庵 在縣西響水崖。

麻谷庵 在縣西南十五里。麻谷祖師道場,《老君石床》尚存。

玉泉庵 在縣北三十里天井山。

太平庵 在縣西北五十里天華山。

永寧庵 在縣東四十里。

普濟庵 在縣西北四十里司空山瑪玉坳。《白樂庵 》在縣北六十里。

金甲庵 在縣三里柘林山朱家河,係唐朝古剎。

王家庵 在縣北三里龍山上。

碧雲庵

龐峰庵 在縣西十五里天竺尖。

龍會庵 在黃界河。環庵有山場。

菩提庵 :在讓河山,李時泰重修。

延壽庵 在縣北三十里。汪姓施地建庵「觀音堂 」 在長坪保下。離縣百里。

元玅觀 在縣治北。魏左慈建,道官廖時升屍解於此。有枯松影,月下見之。明末寇焚。今鼎新。

正殿

龍山宮 在縣北三里。有龍潭,有釣臺,上有亭榭。

太平宮 在司空山

茂林宮 在太平鄉

宿松縣

東禪寺 在城內,唐大通禪師道場。天寶間建,今重修。

福昌寺 ,在東城外孚玉山,唐水光禪師道場。資福寺 ,距縣十五里,倚龍峰,踞鑿洞,即舊北山精舍也。唐建,今重修。內佛像皆唐塑,明末燬。寶相寺 ,在縣東二十裏白馬河,三祖燦大師建。師當後周毀法隱此。

月山寺 在縣東三十里,宋建。山饒竹石,多過客題詠。

界牌寺 ,在縣東四十五里,唐天寶元年,水光禪師建。泊湖水尾,至寺東止,為宿松、望江分水之界。

柘林寺 距縣八十里,在讓清鄉,唐貞觀初建。報恩寺 在縣東南十五里,宋建。

棲隱寺 ,在縣東北二十里。唐貞觀三年,靈光禪師建。

南臺寺 在縣南三里,唐建。阜勢紆迴如蜀岡,梅花嶺剎隱其中,竹樹瓊蔭,幽蘭叢生。昔李白避亂至此,築讀書臺於內,因名。

忠節寺 在縣南五十里洿池,晉慧遠禪師建。臨洿池,三面皆水。「廬山九疊,如張翠屏;小孤一峰,如浮螺髻。」 遙汀漁火,遠樹江村,歷歷如畫。安禪無過於此。

興化寺 ,在縣南五十里倉鎮,宋伏虎禪師建。南池寺 ,在縣南九十里,舊濱江,近桑落洲,後長陸地,在聚、茅二湖間。宋桑門澤公建。

祖堂寺 ,在縣西二十里恭化下鄉,宋建彌勒寺 ,距縣二十里,梁建。

燃燈寺 在縣西三十里。古剎。昔有金像飛來,古異莫測。順治辛卯,邑令孫繼文重修。

大梵寺 在縣西四十里,唐建。

靈隱寺 ,在縣西北十五里鳳凰尖下。自屏風寨諸峰逶迤而來,為邑鎮。山。唐馬祖道一禪師道場。

龍山寺 在縣西北五十里。梁建。

妙勝寺 一名「韭山寺」 ,在縣北二十里,宋嘉祐間建,旁有塔。

廣福寺 ,在縣北三十里。唐金、張二祖師建。龍王寺 ,在縣北三十里。相傳五祖開法東山,建此為憩息之地,有龍化為童子,侍聽法音,因名。

東林寺 在西源山口。晉永和初建,唐護法祖師重建。後倚巍峰,前俯河流,有古塔、石船、梅坪、蓮池、合掌石、虎溪橋、掛錫樹、飛翠巖諸勝。西林寺 ,在縣北三十有二里,晉永和九年,祜祖禪師建。寺極宏敞,懸崖曲磴,林影蒼茫,前有金牛潭。

嚴恭寺 在縣北三十八里。唐五祖大滿禪師建,今燬。

雙井寺 在縣北四十里西源山下雙河口。唐靈光祖師建。

法華寺 :距縣五十里,法華衝全舉禪師道場。康熙癸卯重建。

文殊寺 在縣東北四十里,三身禪師建。「羅漢禪林 」 在縣北八十里羅漢尖。昔諾距羅尊者修道於此。順治初,僧暎天剪棘馴虎,重構梵林。

龍王庵 庵有四,一在城內,順治壬辰旱,楚界有龍王像,自驅民舁之至邑,因祀之。一在橫山,一在鑿山,一在西門外。

廣祐庵 在縣東二十里,元建。

雲林庵 在龍集山,縣東三十里。明萬曆間建慧蓮庵 距縣三十里。宋石興宗建廟祀張巡。明嘉靖間,池產蓮房大如斗,旁生九莖,垂而復上,枝頭各粲一花,小如甌,異香聞十里,所謂「九品蓮」 也。廩生石譽捐址建庵。

藏經庵 在縣南十五里。宋崇寧二年,演禪師建。明邑紳石思琳捐諸經一藏供庵中。

聖帝庵 在縣東南六十里長安社。明天順間,有聖像乘洪水逆流至此,因建庵祀之。

永鎮庵 在縣東南七十里便民倉。元初建,祀小孤聖母。隔河即小孤山。

西來庵 在縣西三里翠眉山,明僧宗如建。「九龍庵 」 在縣西十里,明袁伯溥建。

大歇庵 在縣西六十里西源山,頂介大湖黃

泥蕩古白雲庵。康熙戊申,釋智諳重建。

嚴恭庵 在縣北四十里山巔。唐五祖大滿禪師建。明洪武五年,僧道聚重建。前有接引佛。其後巔為大士殿,其旁為石殿,極工巧。

殊勝禪林 ,在福昌寺之東。舊為觀音堂,歲久傾圮。順治十二年,邑令孫繼文率鄉耆李應昇等,重建大士殿及後殿。廊廡、禪室、僧廚,次第完葺。

般若庵 在城內桂佳墩。明崇禎間,邑人金星瑞捨別業為庵,供白衣大士,求嗣多應。

皇清順治九年,邑令孫繼文設壇於西南隅迓神、祈

雨,甚靈應。捐俸命僧啟榮構前殿,祀龍王像。橫山庵 在縣東十二里,祀龍神。舊建

鑿山庵 在縣東十五里。舊建以祀峰頂龍王像。

古老庵 在縣東十五里。順治丙申重建。靈泉觀 在學宮西。梁天監二年匡阜真人建。明嘉靖間邑紳楊春芳改建於學東。

靈祐觀 在縣東三十里荊橋,梁匡阜真人建。元真觀 ,在縣東九十里九程坂,梁匡阜真人建。

玉樞觀 在縣西六十里陳漢山,明永樂六年萬法師建。

東平觀 在縣南百有十里。祀張公巡。明邑紳方際明、施地重建。

神真觀 在縣北三十里,明景泰初建。

紫雲觀 在縣北三十里,明洪武間建。

望江縣

青林寺 「在縣治北。宋泰定三年,僧了智創。明洪武二年,僧性空造佛殿;宣德二年,僧會行容建鐘樓、方丈、山門。萬曆間,僧會心鍊建。」

土岡寺 在縣北三十里。宋咸淳二年,僧董都綱創。明洪武四年,僧本常重建。

武洲寺 在縣北三十五里。宋僧得修創,後毀基存。明洪武間重建。

龍山寺 距縣七十里,漳河西岸。僧覺通創。明洪武年間重建。

妙光寺 在縣北八十里。梁承聖元年,僧智如創,後兵廢。明洪武七年,僧得修重建。

張山寺 距縣六十里。宋咸淳三年,僧真一創。明洪武三年,僧永信重建。

十里寺 在縣西北十里。宋咸淳元年,僧淨觀創。明洪武二年,僧元迅重建。

永思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宋咸淳二年,僧密星創。明洪武元年,僧可一修。

法華寺 在縣北七十里。宋咸熙元年,僧法華《道者》創。明洪武六年,僧義逕重建。

南臺寺 在縣西五十里。宋咸淳二年,僧孤嵩創。有放生池、錫類亭。

泉塘寺 距縣五十里。宋咸淳二年,僧智麒創。明洪武元年,僧良睿修。

褒隱寺 在縣西七十里,為唐褒漢隱士梅福而作。寶慶二年,僧福海創。明洪武元年僧紹壽重建。

菩提寺 在縣東三十里,宋建。明洪武四年,僧元賓重建。

太慈寺 在縣東北十有五里。唐天祐二年,僧至祥創。明洪武三年,僧宗溟重建。

朝陽庵 有二,一在茗山之陽,知縣文階建;一在司馬澗,康熙癸亥年,僧鶴宗重修。

觀音庵 :在急水鎮。邑人李之詢重建。

「水雲庵 」 在武昌渡。

青獅庵 在碎石嶺

白陽庵 在橫山

羅家庵 在橫山

蔣庵 在白澗

「沈家庵 」 「在沈沖橋。」

涼泉庵 在涼亭

《白華庵 》,在孝感坂,即柯氏祠宇。《石輝庵 》,在石輝山,即方氏祠宇。

淨業庵 在西城外

永鎮庵 在香草鎮

大智庵 在白澗沖

《余家庵 》在桃花嶺。

迴龍庵 明萬曆間,令唐守禮因堪輿家言邑勢東行,嫌其直,遂於三里崇阜作宮,名曰「迴龍」 ,取其迴顧邑治也。

白楊庵 在松山

特雨庵

寶林庵 :在武昌渡南岸。康熙十八年,知縣陳柿祚建,為渡者息肩之地,民甚便之。

蓮社庵 :在急水鎮,康熙二十年建。

「文殊庵 」 ,在慈湖坂。「三官堂 」 ,在急水鎮。

崇惠觀 先在儒學側,即「承休觀」 之舊址。後因逼近學宮,明洪武六年,徙翔鳳門外,就北臺之廢址而作今觀。

清隱觀 在涼泉,今廢。

元真觀 在邑北七十里龍城山,今廢。

承休觀 在儒學側,今廢。。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