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23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二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二十三卷目錄
廬州府部彙考七
廬州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職方典第八百二十三卷
廬州府部彙考七
[編輯]廬州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編輯]通志州縣志合載
本府。〈合肥縣附郭。〉
天王寺 在西平門內,宋時建。
羅漢寺 ,在「明教臺」 後。
五星寺 在惠政橋西,宋咸淳中建,明永樂八年重修。
萬壽寺 在時雍門內,唐貞觀中建。
地藏寺 ,在北門內,元時建。
明教寺 ,在教弩臺上。
《門福寺 》,在大蜀山。唐慧滿禪師道場。
寶福寺 在小蜀山上
禮拜寺 明洪武中建,色目人百姓祀之,賜「回回岡。」
佑聖宮 在德勝門內。元時建宮名,取「助佑聖化」 之意。里人不察,私創「北聖」 、「左聖」 、「東聖」 等宮配之。明正德中,督學御史林有孚盡拆毀。後有建者,郡守吳某又毀之。
雞鳴寺 在雞鳴山,元建。
馬埠寺 元建
三城寺 元建
義城寺 元建
秋柵寺 元建
白露寺 元建
清規寺 元建
華城寺 元建
丘陂寺 明永樂年建
營元寺 宋建
寶教寺 元建
龍泉寺 元建
明覺寺 元建
石佛寺 元建。以上俱西鄉。
石塘寺 宋建
圓畽寺 宋建
西廣佛寺 宋建
須陀寺 元建
明城寺 唐建
通惠寺 元建
多寶寺 宋建
甘露寺 元建
牛寨寺 元建
麻城寺 元建。以上俱北鄉。
香積寺 元建
四頂寺 宋建,四頂山上。
龍華寺 宋建
東廣福寺 宋建
邑棠寺 宋建
浮槎寺 梁建
淨注寺 建於唐
龍城寺 宋建
游塘寺 宋建
長樂寺 元建
龍會寺 元建
定光寺 元建
東龍泉寺 元建
小豐寺 元建
潮城寺 元建
壽龍寺 晉建
施婆寺 宋建
清平寺 宋建
蔚藍寺 元建
長寧寺 在東鄉
包城寺 在店埠鎮,明洪武初建。
萬年寺 建於梁。以上俱南鄉。
東香積寺 宋建
三學寺 元建
黃塘寺 元建
藥師寺 建於元
登惠寺 宋建
石佛寺 宋建,在三河。
佐聖宮 在南門內
梓潼觀 在子胥臺東,宋時建,祀文昌神。永真觀 在縣學西南。
白鶴觀 在教弩臺西,元時建。
崇寧觀 在西門內
普濟庵 在三河雙港橋。
慈雲庵 在河東岸
廬江縣
金剛寺 在縣之東南紫芝坊。舊名「光化」 ,吳主建,以居伏虎禪師,久廢。明洪武五年,僧溥結庵其上。十六年,開設僧會司。永樂、宣德、正統間,僧當徹、靖安、寧真相繼增建。嘉靖五年,從密募修。其後小墩名「光化山」 ,有碑可據。嘉靖三十年,僧法正、宗祐真言募化重修,規模益大。崇禎十五年賊燬,止餘天王殿至。
皇清順治十年,又遭延焚,寺僧弘倫重建草舍三間。
供佛
冶父寺 在縣治東北二十里南慕善鄉。唐伏虎禪師所創。宋賜額曰「實際禪寺。」 元泰定僧聰建。明永樂、正統僧智興、大寧相繼重建。成化、弘治以來,方珍、明善續為修理。
皇清順治四年,閩僧星朗雄重建右廊山門並禪堂。
金牛寺 在縣治西北四十五里廬江鄉。宋僧安雅建。明永樂間,僧堅守重建。正統間,僧守暄建毘盧閣。
妙光寺 在縣治西北六十里廬江鄉雙龍山。元僧無隱創建。明洪武僧妙瑩,永樂、宣德僧了興、守昱相繼重修。成化、正德以來,方瓔、方理又拓大之。崇禎十五年,賊焚。
甘泉寺 在縣治西三十五里龍池山之麓。不知創於何代。元泰定甲子所置。橋石字刻現存。明洪武二十年,僧守靜建。正統、成化間,戒僧定祥繼修。嘉靖元年,定華、宗欽重建。
三寶寺 :在縣治西三十里。僧宗儒、真實相繼重修。
龍泉寺 在縣治南四十里。上有古蹟。明嘉靖元年,僧真安重建。
覺海寺 在縣治北五十里北慕善鄉。明宣德九年,僧守晞重建。
大隆寺 :在縣治東南四十里。元僧無涯建。明永樂三年,僧可靜重建。今佛堂尚存。
勝因寺 在縣治南三十里。明景泰五年,僧正秀修。嘉靖間,僧明缸增建法堂。
皇覺寺 在縣治西四十里。明洪武三年,僧妙寧建。景泰、成化間,大宣、明弗相繼增修。嘉靖四年,宗悅又拓大之。
竹林寺 在縣治東六十里。宋慶元五年,僧祖南建。明天順五年,僧法慧修。正德十二年通寶重修。
福昌寺 在縣治西北四十里。古碑相傳始於唐。上有九井,石礎徑二尺者數十。明嘉靖間,僧真欽重新之,後焚。
光明寺 在縣治東南六十里。明景泰三年,方𤣱重建。
皇清順治十一年,僧行瑞重修。
麻城寺 在縣治東南二十里。元僧善建,後毀。明正統間,僧方德結庵居之。天順己卯重建。弘治、正德間,方傑重建。
伏虎庵 在冶父山頂。唐光化元年,伏虎禪師建,即「廣濟利澤龍王廟」 址也。明正統十四年,僧大安建庵於其北。成化十五年,方璵新而大之。今廢。
雲隱庵 在縣治東北三十里。明正統初,僧衍慎建。弘治七年僧道員修。
觀音庵 在縣治西南四十里大凹山麓。明洪武己未,僧瑛建。山有觀音巖,因名。正德戊寅,僧德能、圓寶重新之。
風洞殿 在大凹山第三峰巖。
抱龍庵 在縣治南四十里。
真武觀 在縣治西門外。明永樂間,知縣黃惠「命道士唐嗣堯建。景泰、成化間,曾彥初、龔迎祥繼修。正德十二年,傅久昌增建。賊焚,道士倪清源重建。」
汪聖殿 「在小西門外。明洪武初年建。天順二年,知縣王慶重修。嘉靖甲子年,知縣劉裁增建法堂。」
楊公庵 在縣治東北三里。宋有楊公得道禪師之墓。土人追思,建庵於其上。明隆慶間,許三錫重修。至今庵與墓俱存。
五顯廟 在縣前直街
大慈庵 在北門外五里。
玉虛觀 按:《明一統志》「在縣治南,又號南臺觀。相傳漢末左慈居此。」
舒城縣
香社寺 ,在縣北三十里桃城鎮。常有瑞煙籠罩,故名「香社騰雲。」 今住持湘璞重修殿宇。《觀音寺 》在縣治西。
淨梵寺 在縣西十五里,即周瑜城。
伏虎寺 ,在縣南門外三里。住持瞿若《拮据》重修。
春秋寺 ,在縣南二十五里春秋山。
九井寺 在縣西四十五里。
真如寺 在縣南十里。湯池。
千佛寺 在縣東二十里。
龍安寺 在縣南五十里烏砂鎮。
羅漢寺 在縣西七十里紅桃山。
沙橋寺 在縣東三十里。
西伏虎寺 在縣西五十里,舊有伏虎禪師卓錫於此,虎跑成泉,故名。
歸宗寺 在縣西七十里。
三石寺 在縣西九十里。門前有三石,人號「三生石」 ,故寺名之。
大聖寺 在縣東十里
旌忠禪寺 ,在縣西五十里。住持頑卓,建文弱和尚塔基。居姚山之左。
衍慶寺 在縣南三十里。
西峰寺 在縣西六十里。
航埠寺 在縣東四十五里。壬午兵燬,後重建。洞元觀 在縣北門外。臺殿樓閣,彷彿謝羅。明萬曆年間,知縣朱長春有「登臨俯塵宇,我意盼浮丘」 之句。至天啟乙丑,太僕濮中玉力任鼎修,自太上至真武二殿,煥然一新。
三元觀 在縣西八十里。
沙河觀 在縣西二十里。
道士觀 在縣南六十里。
上方庵 在縣治北。庵前一池,即舊景《飛霞晚照》。城陷,庵毀,僧際昌鼎新重建。
仙月庵 在縣西九十里。
聞濤庵 在縣西門外一里。原植高松,今伐盡,惟庵僅存。住持心智,闢野開建。
古觀音庵 在縣西四十里九井。北雲湖山。資福庵 在縣東下七里河。白峰和尚建,有義渡、茶亭。今傳衣缽天海。
海會庵 在縣西七十里,僧憨石建,殿宇宏峻,西山《大觀》。
龍華庵 在縣西九十里,僧鑑旨建,在盤山上。峰巒如畫。
問秋庵 在縣南六十里滴水喦上。
法雲庵 在縣西四十里九井。
泊水庵 在縣南六十里,烏砂柏庭和尚重修。「慈雲庵 」 在縣南三峰山。
鳳翥庵 在縣南三十里。
雙松庵 在縣東一里
慶元庵 在縣南郭家河。
鎮津庵 在縣東一里
起信庵 在縣西七十里。
積善庵 在縣南三十五里峽山口。
雲霧庵 在縣南五十里。
蓮池庵 在縣南上七里河。
福祿庵 在縣北二十里,坐落皇城墩。
圓通庵 在縣西八十里,坐落王姥山。
接引庵 在縣西五十里蔣沖。
水月庵 在縣南四十五里,坐落西衖馬站嶺。住持含璞鼎建。
蘧庵 在縣南四十五里,坐落西衖。
報濟庵 ,在縣西七十里。坐落孟潛山住持,守拙重新。
寶林庵 ,在縣西七十里。住持寬一,置有山田,接眾焚修。
知止庵 在縣西六十里。住持穎若重修。觀音庵 在縣西七十里。住持子立,李姓香火僧,置山田。
紫林庵 在縣東一里
竹林庵 在縣南上七里河。住持六雲,率徒重修,莊嚴佛像。
文峰庵 在縣西一百里。僧隨山自構。
護國庵 在縣東五里洗馬灘。
淨土庵 在縣西七十里。
嵩雲庵 ,在縣西一百里,坐落靈波灣,望湖山。法華庵 ,在縣南七十里,坐落法華山。
準提庵 在縣西十里
白雲庵 在縣南三十里。
《三元庵 》,在縣北三十里。坐落桃城鎮徽民香火。
龍舒庵 在縣北二十五里棗林岡。
報劬庵 在縣南上七里河,僧藏知開基鼎建。觀音庵 在縣南十里橋。十方公建。
蓮花庵 在縣西二十里蓮花墩。
護國庵 在縣南四十里夾山口。僧自杲建。「《見明》庵 」 在縣南三十裏白花嶺。
圓通庵 在縣南三十里桃花沖。
水月庵 在縣南三十里栲栳寨。
白衣庵 在縣南三十五里。僧慧澄鼎建。「王家庵 」 在縣南三十里苦讀山。
護國庵 在縣南四十五里西衖。
圓通庵 在縣南四十里獅子巖。
東海會庵 在縣南石瀾沖,僧慧明開基鼎建。息影庵 在縣南九十里沈家河。
香爐庵 在縣南九十里,築太源。
觀音庵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姚家醉。
甘露庵 在縣南五十里。為本境雨壇,因名「甘露」 雲。
觀音庵 在縣南一百里瓢山。
雙桂庵 在縣西七寶山,僧天月開創。
普濟庵 ,在縣西夾陂塘。住持止林誅茆鼎建。「天龍庵 」 ,在縣西孟潛山頂。乃舒邑坐山主龍,上有龍池,故名「天龍。」
紫雲庵 在縣西,曉天,僧則已鼎建。
白雲庵 在縣東四十里。訥庵重建。
浣月庵 在縣西三里
廣福庵 在縣北二十里。
柏林庵 在縣北二十里。
五聖庵 在縣西二十里。
西峰墩 在縣西二十里。
般若庵 在縣西二十里。
汪神庵 在縣西十里
地藏庵 在縣西十里
觀音庵 在縣西十里
復興庵 在縣西五里
觀音庵 在縣南中七里河。
觀音庵 在縣治東
圓勝庵 在縣南中七里河。
觀音庵 在縣東五里
太平庵 在縣南三里街。
準提庵 在縣東五里
指月庵 在縣西十五里。
無為州
景福寺 在州治西。唐貞觀中,僧亦公開建。宋寶元二年,僧懷玉造塼塔一座。明洪武三十一年,僧綱司副紹。重修。景泰四年,僧道朗募貲重建。嘉靖十四年,僧福珊得昂重修。萬曆元年,僧官《本鎡》、住持僧定浦募貲修。成化間,州守劉紹鉉割其後隙地為預備倉。
皇清順治十五年,募僧正襟等重修寺,規制宏敞,中
有「太守泉」 ,宋人寓此試士,明人遇行朝賀禮,先一日於此習儀。今州守仍之。今於康熙九年,僧正司祖誡督諸山僧修西廡。
羅漢寺 在城東。唐永徽三年,僧澄公開建。明洪武正德間,僧祖塎、士祿相繼重修。後嘉靖甲寅年,正殿燬,惟華光樓獨存。像係五顯,故又名「五神寺。」 萬曆二十一年,住持僧昭慶重修。後華光樓亦燬。寺內有觀音庵、清涼境。
地藏閣 ,在羅漢寺左。
「靈官殿 」 ,在地藏閣左,內供僧隱明肉身。此係州治巽方建,宜高峻。
延福寺 在無為鄉,去城南五十里。宋淳祐三年,僧服公開建。明洪武七年,僧善達重建。寺在龍安山,郡人吳廷翰讀書其中,喜其林壑秀美,額寺曰「白雲。」 後大殿傾,住持僧《真袒》募修,郡人朱萬祀、何出圖負圖捐貲重建。
皇清寺,僧德照,督法錡、法鑄、隆佐募建殿後經堂,重
修《山門》兩廡,郡人何大觀、朱合德、吳爾、康爾愷倡募。
南汰寺 在太平鄉汰水之南,有古塔一座。宋咸平元年,僧登公開建。明洪武二十三年,僧惟了修。隆慶丁卯年,住持僧青岫等,募僧真沂、郡民楊仕洪、張鼎重修。
北汰寺 在太平鄉汰水之北。唐永徽二年,僧澄公開建。明洪武三年,僧崇基修。成化三年重修,萬曆十三年重修。
皇清順治十六年,僧昂修,益如重修。
定林寺 在太平鄉,有古塔一座。宋開禧三年申都綱開建。明洪武七年僧妙寶修。
天花寺 在太平鄉。唐永徽間開建,宋元祐八年僧奯公重建。淨行寺 ,在太平鄉。宋淳熙十六年僧希仙開建。明洪武十三年僧崇智修。
泗州禪寺 在太平鄉。宋開寶五年,僧淵無涯開建。寺據群山之中,後倚大茅峰。登茅峰之頂,長江若在。山足有石,空洞如橋,行人往來其上。寺之左有泉,冬夏不竭。
巖台寺 在開城鄉。宋景德二年,僧妙勝開建。明洪武六年,僧果譚修。
寶林寺 在開城鄉,有古塔一座。唐垂拱二年僧慶公開建,明洪武十三年僧永壽修。
報國寺 在開城鄉。元至正元年,僧宗開建。明天順五年,僧定浦元衡同郡民花文貴重建。正德七年,僧福燦增修。
皇清順治五年,景福寺戒僧《正襟代修》《住持僧祖誡》。
自置田九畝,復募駱正綱、潘應捷施田九畝,以供香燈。
西廣德寺 在開城鄉開城橋鎮,唐貞觀二年僧守安開建。宋元符二年僧本憲重建。左古井。
皇清康熙五年,募僧崇祐重建。
南蘇寺 在襄安鄉。宋乾道六年,僧日生開建。明洪武十三年,僧崇壽修。
海會寺 在襄安鄉。唐永徽三年僧遠公開建。吉祥寺 ,在襄安鄉,去城三十五里。碑傳唐貞觀建,規模宏敞,僧徒甚眾,歷宋、元來,時廢時興,年月無考。後殿宇摧頹,遺井九,遺址數十畝,瓦礫荊榛。明崇禎十年,寺僧真袺等募貲重修,有碑石記。
東上陽寺 :在周興鄉,去城東八十里。修建無考。
西上陽寺 在周興鄉。宋紹興五年,僧大賢開建。明洪武十年,僧德暉修。嘉靖甲寅年,僧法鏜、法憲重建。
龍華寺 在周興鄉。元至正八年,僧崇義開建。明宣德五年,僧福祐修。萬曆四十年重修。
皇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地震,殿傾,僧伏恕《德寵》。
圓明募貲鼎建
香嚴寺 在周興鄉,去城東七十三里。
龍泉寺 在周興鄉,去城東八十里。
更樓寺 在周興鄉,去城一百二十里,面臨大江,對蕪湖。明萬曆壬寅年,僧妙旺重建。以上三寺修建俱無考。
貴山寺 在銅城鄉。宋紹興十年,僧智信開建。明洪武九年,僧行祚復修。
柏林寺 在南鄉。宋紹興五年,僧行勝開建。明洪武十年,僧永亮修。正德十年,住持僧德䜋募化僧道譚重修。
雙峰寺 在南鄉。宋熙寧八年,僧懷寶開建。明洪武二十三年,僧宋杲修。
皇清康熙五年,僧海武、寂榮重建。
青岡寺 在南鄉。宋咸平八年燬,惟存古井一眼。明弘治二年,僧繼道重建。嘉靖七年,僧洪贊修。
東湖寺 在南鄉。久廢。明景泰五年,僧洪清「重建。」
南廣德寺 在南鄉崑山鎮,宋元符二年,僧知山建。
楊公寺 在南鄉,去城九十里。
雙泉寺 在城北鄉雙泉山麓。唐永徽四年,伏虎禪師開建。明弘治六年,僧朱寧倡修,惟此寺山水頗勝。
祈雨山寺 在北鄉,去城西六十里。
天井山寺 在北鄉天井之旁,去城西九十里。南羅漢寺 在南門《一字城》。
大勝寺 在州治東隅
報恩寺 在州治西南隅。
南禪寺 :在州治東倉埠門之內。以上四寺遺址俱失考。
慈雲寺 在太平鄉。宋王丞相建,以奉祖塋。淳熙中,敕賜「教忠禪院。」
伏虎寺 在南鄉。《五圖》。
大冊寺 在南鄉。《五圖》。
崇德觀 在州治東隅。舊名群仙觀,遙接江南繁昌、鍾阜諸山。宋寶元中,運使張仕先改為祠,以奉灌口李冰之神,壓鎮風水。後改為觀。明洪武元年,改其名曰「崇德。」
白鶴觀 在襄安鄉,坐落襄安鎮墩上,以草山腳下為界。唐時建,墩形如印,高十餘丈。明成化乙未,道士徐道真重建。嘉靖年圮,鎮人徐輔、道士王本壽,先後建正殿五間。隆慶三年,道士丁
體正程體道募造《後樓神像》。
三元觀 在柵港鎮,去城東南四十里。宋乾道二年,觀主黃志敏等建,後頹朽。明萬曆初,鎮人周黃鶴、胡機等糾眾重建,移置水口,今坍入於江。
元妙觀 在州治西隅紫芝山側,宋時建。今其地在元妙坊,遺址無考。或雲「養濟院」 即觀之舊基。
天慶觀 亦宋時建。郡人李景仙萬卷堂在本觀西,遺址無考。
觀音堂 在州治姜家灣。明弘治六年重建。嘉靖二十三年,郡守杜秉彝因去淫祠,毀之。萬曆七年,郡人金敦募民貲再建。
觀音庵 在州治五圖太平街西。順治四年,僧照潮募建。一在無為鄉泥汊鎮,去城東四十里。又有「白衣庵。」 一在周興鄉章城,去城東北六十里,郡人汪德紹、汪伯位捐貲建。
準提庵 在州治五圖孔家山,郡人朱合朋書室。園亭竹木老桂十數株,頗為殊絕。順治四年,僧《海廣》募施為庵。
大生庵 在州治西隅太平街西。明崇禎五年,僧南山募建。南山百歲圓寂,又名「百歲庵。」 「水雲庵 在大東門外百萬湖側。明天啟七年,郡人吳之驤、施地,僧海法募建。」
千佛庵 在西城外,舊止茅屋數間。明天啟六年,僧寂啟募建。
龍華庵 在城南,一字城外。明萬曆丁巳年,郡人劉汝佳、僧性泰倡募鼎建。
萬壽庵 在大北門外。明萬曆乙卯年,僧性澄、《海炅》募建。
水雲禪院 在黃金墩上。墩承諸上流,而近迫城,水勢蓄洩,即風氣之完敝因之。後有藏經樓,郡人吳光義建。有祖師殿,今圮。有準提堂,去墩東北數武,有河以放生。
天池庵 在北山藏佛宕,去城北五十里。庵坐宕底,四山環匝如城墉。旁多小石,參差秀立,修竹老樹,映帶其間。左有石洞,圓廣而深,山水歸其中,俗名「消水洞。」 從庵左東北上山嶺有一孔,方數丈,為蕊珠洞。天窗投石其中,聲殷殷不絕。自嶺回折一里許,下至山腰西轉。攀緣躡險,乃達蕊珠洞口。庵自明崇禎元年郡人方正榮建新庵 在北鄉黃姑鎮,順治九年建。
圓通庵 在開城鄉《三圖》。明萬曆四十四年,僧萬和募建。
紫芝庵 在州治西隅紫芝山。明正德十三年,郡守吳臻改為「紫芝書院」 ,今並毀無遺。
圓明庵 ,在開城鄉,宋景德四年,僧妙勝建。彌陀庵 ,在開城鄉陽山。
清泰庵 在北鄉天井山南嶽廟。以上四庵,今多圮壞。
曾濟庵 去城北二十里,在州府要道旁,前有茶亭,州民程萬鎰捐貲建。
騎龍庵 在城北草鞋嶺上。康熙四年,州民程萬鎰捐貲建茶亭其上,以憩行旅。
古東庵 在北山烈王衖左,去城五十里。宋無礙禪師道場。
江月庵 :在泥汊古城山,舊名「古城庵。」 明萬曆二年,郡人周鳳、僧道奇倡募重建。臨江對山,足恣游覽。僧瞭然肉身供內。
獎福庵 在西鄉
花林庵 在城北門外
巢縣
西隱寺 在縣治西臥牛山下。創自梁武帝時,宋景定間重修。明洪武初,因兵燬鼎建。
圓通寺 在縣南二十里牛角山隈。創自元時。其地有岡巒之勝,周圍九壟,共向一小尖山,俗呼為「九龍攢珠寺」 在小山之前,兩邊仍是大山週護,面開一峽通外山巔有小塔。明洪武初,因兵廢重建。
大甘泉寺 在散兵鎮上首。宋淳熙間創。竹柏蔭翳,山路深邃。後有泉清洌,出石峽洞中,故名。明宣德中重建。今洞水涸,泉移寺門首。澗側古柏無存,惟一大銀杏樹,餘雜小樹耳。
小甘泉寺 在湖南鳳舒河上十里,去縣南五十里萬山之中。宋嘉定間倡創。元至正時重修,後兵廢,遺有古碑石柱。正統中重建殿廡、山門、樓房、石橋等項。寺內有石泉清洌,又勝於大甘泉之水。
法雲寺 在湖南石次河上,去縣南七十里。宋淳熙間創。寺在大路旁,亦開敞,官長過往,可借憩。
相山寺 即林泉院,去縣南一百里,在南山之中,宋開寶四年創。高宗嘗幸其處,敕賜「教忠禪院。」 其山名「相山」 ,以王之道得名。之道為宰相後,歸老於此,即葬於其山巖。明洪武間重建。今王相墳已被發掘,州中豪民葬其處矣。
金城寺 在巢之西南界,去縣一百里。世傳魏武帝築城開壕,以禦孫權,故名。元魏丙午,有浮屠曰「善詢」 者,因創寺。其地歷晉、隋、唐、宋,興廢不一。元延祐間,塔見存。明宣德丙午,有僧淨觀募眾鼎新修建。
清泰寺 在縣東南磨旂墩邊,去縣二十里,宋景定二年創,明洪武天順間重修,殿廊俱備。《大千寺 》在縣南白塔鋪山岡,今廢。
明覺寺 在縣東南龜山後。昔曾圮塌,今重建。後有「藏經樓」 ,「寺」 四字基址多為民占,今失攷。濡須寺 ,在龜山上,原有塔關,係合邑風水為巢之巽峰。山頂有井。明崇禎末年寺圮廢,塔僅存。今寺重建,塔又毀。
定林慈氏寺 在縣北崇善坊。梁武帝時建,宋淳化間重修。乾道中建「寶塔。」
明教寺 《舊志》載:在東南三十里,今無存。查原基址,在東、西兩關之間,為孫、吳屯糧之所。後創建寺久圮,有石碑存。
七寶寺 ,在七寶山下,不知何年廢。今《煙霞亭》亦廢。
大力寺 去縣北十里,在王喬洞東北。宋景定間創,明天順間重修。旁有大力泉,泉源石洞中,其深不可測,嘗有白龜出沒,又名「白龜洞泉」 ,味極甘。鎮巢有驛官魏姓者,深辨水味,以巢境泉水此為第一,金庭曲水次之。每僱人遠取此水釀酒烹茶,人或以金庭水誑之,一嘗輒知之。嘗於寺址掘得一碑,碑有詩。
白馬寺 在姚萇村,去縣東北四十五里。元延祐間創,明天順間重修。
上生寺 去縣北五十里,近黃山地方。元至正間創,明洪武間重建。存有大石磉並古井二眼。永樂時重修。
羅漢寺 在柘皋鎮,宋開寶二年建,古塔現存。僧鑒虛有戒行,年近八旬,士大夫禮貌之。鳳凰寺 ,去縣西八十里,在黃山前,當沖有大墩高數丈,周圍一里餘,寺踞其上,林木陰翳,亦一巨觀。元至正五年創,明成化年間重修。其地近金國公朝興墓。
竹城寺 即西鄉寶林院也,去縣西七十里,宋寶祐元年創寺,去巢湖數里。
尖山寺 去縣西北八十里,與仙人嶺相近。創自元至正間。明洪武正統間,相繼修理。
法輪寺 ,在白露河,去縣西六十里。宋紹熙間創,遺有石柱輪藏鐵鎖古塔。迄元元貞及明永樂、正統年,相繼修理。
觀心寺 俗稱「炯煬寺」 ,在鎮南橋頭。宋淳熙間創。明宣德、天順時相繼修理。
廣嚴寺 在縣西四十里。宋淳祐間創。明正統、天順時重修,旁有俞公壇。
銀瓶山羅漢寺 ,原在本山下,後廢,改為茅庵。其地多產藥物。
白業庵 在慈氏寺左,明萬曆間建。
準提庵 :在慈氏寺內。
靜樂庵 :在西隱寺內。
《圓通庵 》在西城臥牛山背,與西隱寺鄰。城市山林,自然幽靜。
青蓮庵 舊為「天王廟」 ,在鎮巢驛左首。
《自在庵 》在河南晏公廟後。
「慧日庵 」 即萬壽庵,在河南史家巷,為廬江、無為分路處。有茶亭,往來者暫此憩息。
弘証庵 在縣東門外姚廟後。
白毫庵 在放王岡前,去縣治七里。
五龍庵 在亞父山下,去縣東十里。明萬曆年間,居民陳懷孝鼎建。
福應庵 在鼓山上,明萬曆九年建。
抱書橋茶庵 名「觀音庵。」 康熙五年,僧普明見橋埂低下,常被水沒,募修橋路,並建庵施茶。「仁聖庵 」 在釣魚臺,今改為東嶽廟。
橋庵 ,在東關濡須塢口。
「楓香庵 」 ,在東關海子口,去縣五十里,今廢。《水竹窪庵 》,在方山南二郎衖地方,今為楊家庵。僧人種竹植茶,即其舊址也。
蔡家庵 「在竹絲窪。」
天池庵 在縣南白牡山上。宋無能祖師成道處。上有天池,大二畝許,故以名庵。殿宇久毀。
皇清順治十四年重建
竹隱庵 在蘆塘營大凹內。順治初,僧止觀建。方山庵 在方山頂。明崇禎初始創,今名「天繪禪林。」
芙蓉庵 在浮穠嶺,「芙蓉」 其訛稱也。其嶺斗峻險隘,為濡須往來孔道。明萬曆初,即其地構守望軒三楹,邏卒與僧人居之。後為真武祠,前為小憩所,以息肩行旅。置民田二十畝,山二段付僧,以為過客茶湯之施。後僧人增置作芙蓉庵。憑高視下,曲徑層嵎,大足為游觀之所。
朝陽庵 在浮穠山之西,石壁山下,僧廣昺建。邑貢士陸龍騰聯云:「石瘦雲肥,時看鹿蹤來竹戶;人幽山僻,莫教漁艇問桃源。」
《興龍庵 》在南山天倉嶺,東近張家山,西近凌家山,特在眾山深處。
觀音庵 :在南山糞箕腦,與圓通寺東院相近。邑民滕邦興、僧廓然仝建。
懷秀庵 在大秀山下,箐篁深峭,林壑繚曲,足供幽賞。緣俗僧貪利,伐松斬竹,今一望蕭然。「懷萃」 庵 ,在項家山內,離城一十五里。
子房庵 一名白雲庵。舊《志》云:「在白雲山頂。庵前古石刻四言詩尚存。輔佐炎劉,嘉謨嘉猷。圯橋授受,進履情投。除暴滅秦,為韓,報讎此地亡楚,帷幄運籌,解組求退,從至人游,住茅辟穀,白雲山頭。草衣木食,樂以忘憂。世世相續,萬世無休。」 旁有「道古一歷」 ,《自序》等字可疑。明萬曆間重修。後為真武殿,前為子房庵。
雪峰庵 在子房庵山下。元延祐間創,因兵廢。明洪武間重修。崇禎末兵廢。
皇清又重建。
香嚴庵 與「雪峰庵」 相近,山逕盤曲,上有清泉,修竹,古木槎枒。泉中石可為硯,其質與「龍尾石」 相似。
延壽庵 在任家山衖內,明天啟間建。茂林修竹,山可種茶,每年庵僧擅其利。
「藥師庵 」 ,在仙人洞後,藥師蕩內,明季建。「淨度庵 」 ,在土木衖內,近桃花嶺地方,明末建。山甚幽僻,有林泉之勝。
水月庵 在雞啼河真武殿側。
九龍庵 在石次橋上首九龍山,頂面廬江,白湖、焦湖在其右脅,高望遠眺,居然名勝。
龍泉庵 在開門山左側。山嵎,憑高俯瞰,茂林陰翳,亦一勝境。
廣濟庵 在相山下,葫蘆山頸,為舒廬濡皖通衢,建茶庵於此濟眾。
萬壽庵 在郭孔山中,井峰山內。其山周圍三面特空,其中為庵基,原名「孔家庵」 ,因孔姓不逞橫占,縣令聶某改贈今名。以上俱在湖南。《甘露庵 》在萬家山左側,離城約二十里許。以下俱湖北庵。
彌陀庵 在縣治西十里龜頭山東腳下。「西峰庵 」 在小獨山西側,去縣三十里。明末頹,今復修建。
下閣鎮地藏庵 明崇禎二年,僧人宏偉與其徒圓德募眾修建。
《分路鋪福勝庵 》此地曠遠,十五里無居人,古鋪全圮,早夜行旅不便。自於此地建庵,稍有數家,依庵結茅以居,煙火相望,鋪遞有人,公私兩便之途也。庵凡三進,僧房廚舍俱備,可以久賴焉。
峏山最乘庵 離縣五十里餘,原名「楊家庵。」 柘皋大慈庵 在鎮東,樓殿宏敞,居然名剎。《直指庵 》在柘皋鎮南三里,僧人石耕重建。《白衣庵 》在柘皋鎮二里,明崇禎年建。
華嚴庵 :在中垾地方,明隆慶二年建,離城三十餘里。
古人庵 在東黃山包家坊地方。山石嵯峨,泉聲滴瀝,庵外有石洞、石床等景,亦一勝觀。今更增建樓房,培植松竹,益臻名勝。
黃山法華庵 ,土人湯氏鼎建。內有古銀杏一株,圍近三丈;近植杉木數千株,圍二尺餘。「黃山延壽庵 」 ,邑人蕭門班氏建。施田種二石,永為香燈之資。
永乘庵 在仙里墩旁
指南庵 :在西鳳山東,明崇禎年建,頗備幽棲勝概。
楊公庵 在柘皋鎮。鎮中凡祈雨澤,皆於此處。明隆慶年,謝氏募建,以鎮風水。
棲賢庵 ,在柘皋翟家灣,善人翟明之建。「沙澗河觀音庵 」 ,河源甚淺,頗遠,居民自建此庵,往來者有憩足處。
「普濟庵 」 :原在小佛嶺上。因年荒頹,圮邑生員。
唐克振捐助改建於「峙刀山下。」 松竹蔥菁,水源清潔,一片荒涼之地,頓成勝觀。
「最樂」 庵 ,在石碑店。山主陸永昂、施基、姚舜時同妻陸氏捐資建。
迎水庵 在柘皋灣內水口鎮塞。
崇福庵 在連塘河三官廟後。
「接引庵 」 在柘皋北,離鎮七里。介賓趙通道於順治中鼎建,復於康熙元年建茶亭濟渴。仍施田種四石,永為茶薪之費。
六安州
觀音寺 ,在城西南隅。唐僧元通建,並造浮圖,名曰「浮圖寺。」 宋僧瑞雲重修,改今名。內有古銅佛一尊,鎮山袈裟一領,袈裟係大德元年升座說法者。按「大德」 乃西夏年號,實宋高宗紹興五年也,至明萬曆丙午,已五百五十餘年矣。萬壽寺 二:一在東門內,前為天妃宮,舊制,後為正殿僧寮,明萬曆間,知州錢士鰲買李指揮宅建,一在州南三十里。
華殿寺 在東門外。背山面水,雅有幽致。峽石寺 ,在州東二十里。
黃蓮寺 在州西四十里。前有池,舊生蓮花如金,故名。明嘉靖時重修,得斷碑,載「建炎年號。」 後圮。
廣福寺 在龍穴山
古城寺 三:一在州西二十里許,一在南六十里許,一在北四十里。
寶教寺 在武陟山
軒昂寺 在州西南四十里。又有「樂心寺」 ,明季建。
南嶽寺 二:一在州北四十里,有知州孫誥祠。一在《馬頭集》。
安城寺 在州北五十里。
隆興寺 在州西南六十里九公山南。明成化三年,僧廣麟構閣,貯《藏經》其上。
昭慶寺 在州東六十里。
高岡寺 在州西北四十里。
大興寺 在州西七十里。
塔山寺 ,在州東六十里,有塔有碑,元時建。清涼寺 ,在州西六十里。
望江寺 在州西南六十里,瀕淠河。崖石之上有舍利塔,高數十丈,林木蒼翠,山川奇勝。廣福寺 ,在麻埠,隋僧寶舟建。
圓通寺 在州東七十里。
觀音寺 在州和尚灘
馬柵寺 在州東八十里。相傳河泛二石馬於寺柵而止,故名。有烏金寺相連。
資聖寺 在州北八十里。
化城寺 ,在州溶河西北,為孝子張時厚立。明行寺 ,在州西北八十里,有塔,即故縣寺。西峰寺 ,在李家坪西一百六十里。
花林寺 在州北五十里。
彌陀寺 在州東八十里。
海潮寺 在州北五十里。
白圖寺 在州北二十里。
埠塔寺 ,在州東南八十里,晉僧弘祥建。花園寺 ,在州西北五十里。
雙龍寺 在州南一百四十里。
「六祖寺 」 ,在指封山。
寶塔寺 在州南一百六十里。
五通寺 在州北四十里。
五塔寺 在梓樹園
嵩寮寺 在嵩寮巖
雪峰寺 在龍岡
洞陽寺 在州北四十里。
白雲寺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
玅光寺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
蓮城寺 在州南五十里。
羅湖寺 在州南八十里。
慈氏寺 在州東北八十里。
響山寺 在州西南一百八十里。相傳唐段丞相宅。元末兵燬,明正德間,僧道興重建。
雲居寺 在州西北四十里,獨龍澗水環繞其旁,唐時皮日休賦之。
獅陀寺 在州東四十里朱家湖。
城墩寺 在州西北五十里。
孫城寺 在州東三十里。
香草寺 在州西南九十里。
獨山寺 在州西南六十里。
麓心寺 在州西四十里。
元興寺 在州北四十里。
開山寺 在州西二百二十里。
白市寺 在州西南二十里。
弩臺寺 在州西三十里。
迎水寺 在州泠水澗
興教寺 在州西五十里。
興佛寺 在州西五十里。
雙塔寺 在州東南九十里。
花果園 ,在州北六十餘里。
香林庵 在南門外
回龍庵 在州南五里
恆河庵 在西門外沙洲上。
金沙庵 在西門外沙洲上。
鏡心庵 在城西楓香澗,副使徐必進建。「水晶庵 」 在齊頭山麓,即誌公道場。明季寇擾,寺殘。
皇清康熙庚戌年重修。
三教庵 在州東二十里。
白雲庵 在州南七十里。
華巖庵 在州東南六十里響河口,與八仙巖相望。宋開寶間建寺,遺碣存焉。
陳桂庵 在州南五十里。
酆家庵 在州東六十里。
西峰庵 在州東北五十里。
準提庵 在西龍王嘴
徐家庵 在州東三十里方家店。
護城庵 在便儲門外
茶庵 在東門外。明萬曆間,知州李懋檜立。佑聖觀 在儒林岡左,今為習儀所,道正司在焉。明永樂中,觀災,真武像返風卻火,髮髯不燬。崇禎庚辰又災,真武像仍巋然獨存。郡人黃鼎夜夢金身募建廟,既覺,而道士趙顯明至,如夢中言。遂捐資重建。
迎水觀 在西關外
元嶽觀 在獨山灣
「玉皇閣 」 在《硯瓦池》。
英山縣
九龍井龍王寺 ,在縣北一百里。多雲山下。今有寺宇。
長石寺 按:《明一統志》:「在縣治西北,宋延祐初建,元燬,明重修。」
霍山縣
開運寺 在城內。貢生彭之年、監生項有聲捐修,新立。
潛臺寺 在縣西五里。石狀如臺,砥柱中流有古剎。臺四面皆水,雙山居其上流,迺、霍之勝景。漢武帝元封五年敕建。
會勝寺 ,在縣南三里,即天柱寺。內有古佛古爐,乃至正時流傳者。山門外楓樹一株,大可數十圍。
復覽山寺 在縣東二十里。山有聖泉三,清馨異常。
落堂寺 ,在縣西南一百一十里。
蓮堂庵 今改「地藏寺」 ,在縣南一里。
響林寺 在縣西南九十里。
雲峰 在野雞嶺,縣南九十里。
常林庵 在縣西南一百里。
上普庵 、下普庵 ,俱在《千羅下畈》。
迎龍觀 在縣北五里
水府寺 在縣北二里
迎恩觀 在北隅外
野雞寺 在縣西二十里。
撞河寺 在縣西一百四十里。
鐵佛寺 在縣南七十里。
西峰寺 ,在城西北五十里,張孫振讀書處。興國寺 ,在下符橋。昔廢今興。
大聖寺 在縣南三灣三十里。
石佛寺 ,在千羅前畈一百四十里。
諸佛庵 在縣西北四十里。
永福寺 在縣西九十里。
響水洪寺 在縣西一百里。
千里寺 在縣西南八十里。
仙人沖水口寺 ,在縣西三十五里。山凡數折,奇削天成。上有「廂子」 、虎頭諸峰。寺當水口,眾山環抱。
觀音寺 在縣東南十五里。
化成寺 在縣東南十五里。
老和尚寺 在縣東北二十里,今改名「石鼓寺。」 《廣慶庵 》在縣西三十里。
騎龍庵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華嚴庵 在縣西南三十里。
佛嶺寺 在縣西南十五里。
養溪寺 在縣北十里
五印庵 在縣南三十里。
觀音堂 在縣南四十里。。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