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2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二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二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二十四卷目錄

 廬州府部彙考八

  廬州府驛遞考

  廬州府兵制考

  廬州府物產考

  廬州府古蹟考一

職方典第八百二十四卷

廬州府部彙考八[編輯]

廬州府驛遞考        通志[編輯]

合肥縣

金斗驛 設馬八十二匹,草料銀二千三百六十一兩六錢。馬夫八十二名,工食銀一千一百八十兩八錢。差夫六十名,工食銀六百四十八兩。廩糧、買馬鞍轡等銀一千六百五十六兩,扣存帶閏銀一百三十九兩六錢八分。歲支銀共五千九百八十六兩八分。

護城驛 設馬八十九匹,草料銀二千五百六十三兩二錢。馬夫八十九名,工食銀一千二百八十一兩六錢。差夫六十名,工食銀六百四十八兩。廩糧、買馬、鞍轡等銀一千七百九十七兩。扣存帶閏銀一百四十九兩七錢六分。歲支銀共六千四百三十九兩五錢六分。

店埠驛 設馬八十二匹,草料銀二千三百六十一兩六錢。馬夫八十二名,工食銀一千一百八十兩八錢。差夫六十名,工食銀六百四十八兩。廩糧、買馬鞍轡等銀一千六百五十六兩,扣存帶閏銀一百三十九兩六錢八分。歲支銀共五千九百八十六兩八分。

河驛 設馬八十九匹,草料銀二千五百六十三兩二錢。馬夫八十九名,工食銀一千二百八十一兩六錢。差夫六十名,工食銀六百四十八兩。廩糧買馬鞍轡等銀一千七百九十七兩,扣存帶閏銀一百四十九兩七錢六分。歲支銀共六千四百三十九兩五錢六分。

廬江縣

設馬三匹,草料銀八十六兩四錢,馬夫二名,工食銀二十一兩六錢,馬價鞍轡等銀二十四兩,扣存帶閏銀三兩六錢,歲支銀共一百三十五兩六錢。

舒城縣

三溝驛 設馬八十九匹,草料銀二千五百六十三兩二錢。馬夫八十九名,工食銀一千二百八十一兩六錢。差夫六十名,工食銀六百四十八兩。廩糧、買馬、鞍轡等銀一千七百九十七兩。扣存帶閏銀一百四十九兩七錢六分。歲支銀共六千四百三十九兩五錢六分。

梅心驛 設馬八十九匹,草料銀二千五百六十三兩二錢。馬夫八十九名,工食銀一千二百八十一兩六錢。差夫六十名,工食銀六百四十八兩。廩糧、買馬、鞍轡等銀一千七百九十七兩。扣存帶閏銀一百四十九兩七錢六分。歲支銀共六千四百三十九兩五錢六分。

無為州

設馬三匹,草料銀八十六兩四錢,馬夫二名,工食銀二十一兩六錢,馬價鞍轡等銀二十四兩,扣存帶閏銀三兩六錢,歲支銀共一百三十五兩六錢。

巢縣

鎮巢驛 設馬七匹,草料銀二百一兩六錢。馬夫四名,工食銀四十三兩二錢;差夫十名,工食銀一百八兩。買馬鞍轡等銀七十三兩五錢,扣存帶閏銀一十一兩七錢六分。歲支銀共四百三十八兩六分。

高井驛 設馬七匹,草料銀二百一兩六錢。馬夫四名,工食銀四十三兩二錢。差夫十名,工食銀一百八兩。買馬鞍轡等銀七十三兩五錢,扣存帶閏銀一十一兩七錢六分。歲支銀共四百三十八兩六分。

六安州

設馬三匹,草料銀八十六兩四錢,馬夫二名,工食銀二十一兩六錢,馬價鞍轡等銀二十四兩,扣存帶閏銀三兩六錢,歲支銀共一百三十五兩六錢。

英山縣

設馬三匹,草料銀八十六兩四錢,馬夫二名,工食銀二十一兩六錢,馬價鞍轡等銀二十四兩,扣存帶閏銀三兩六錢,歲支銀共一百三十五兩六錢。

霍山縣

設馬三匹,草料銀八十六兩四錢,馬夫二名,工食銀二十一兩六錢,馬價鞍轡等銀二十四兩,扣存帶閏銀三兩六錢,歲支銀共一百三十五兩六錢。

廬州府兵制考        通志[編輯]

本府

廬州營 守備一員,汛防合肥縣。初設參將,後調六安。以六安營守備移駐廬州,今循其制。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九名,步戰兵五十名,守兵二百一名,戰馬二十九匹,官自備馬六匹。六安營 參將一員,駐防六安州。順治五年,設立廬州營。康熙三年,改六安營。十三年設副將。二十一年復舊制。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三員,馬戰兵五十七名,步戰兵一百三十九名,守兵四百四十八名,戰馬五十七匹,官自備馬二十匹。

廬州府物產考   通志州縣志合載[編輯]

穀屬

百日秈  、真頭秈  、《麻姑秈》、

竹芽秈  、四紅秈  、胡秈、稻

《王瓜秈  》《拖犁黃  》、「觀音秈」

「銀條秈  」 、六十秈  、「青鞂秈」

《冷水秈  》、「《亂芒》秈  、《麻穀秈》」 、

《千家愛  》:「羊鬚糯  。虎皮糯。」

硃砂糯  、《柳條糯  》《齊秈糯》

牛筋糯  、青科糯  、《紅芒糯》。

馬粽糯  纍糯   。深水糯。

《燕口》紅  ,黑晚稻  。白晚稻。

白早稻  「江南秈  」 、《福德禾》。

「梳子秈  」 香稻   、寒秈。

「秕六升  。」 雀不知  ,女兒紅。

芝麻糯  、堆穀糯  、銅嘴糯。

黃州糯  。落芒秈  。烏光糯。

黍    、稷    、芝麻

菽    粟    穄。

大麥   、小麥   、米麥、

蕎麥   、赤豆   、紅豆

菉豆   、黃豆   、「黑豆。」

青豆   、「蠶豆   」 、《白豌豆》

黑豌豆  、扁豆   、刀豆。

蔬屬

蔥    、韭    、芹

山菰   、萵苣   、菠菜

茄子   蒜    、莧菜

蕨    、筍    、芋

苦蕒   、白菜   、芥菜,萊菔   ,莙薘   、芫荽。

薺菜   、蔓菁   、《葫蘆》

薑    甜菜   瓠

薤    :烏松   蔞蒿。

同蒿   、荇絲   、雞頭菜。

茭白   盤菜

瓜屬

王瓜   筲瓜   ,絲瓜

香瓜   、西瓜   、冬瓜

菜瓜   苦瓜   、南瓜

北瓜   、《象牙瓜》

果屬

桃    、杏    、梨

棗    、柿    、菱

芡    藕    、蓮菂

荸薺   、榴    、胡桃

櫻桃   、梅    、《蘋果》

李    栭    《橙》。

《銀杏   葡萄   花紅》。

大栗   、小栗   ,《梧桐子》。

慈姑   《柰    芰》。

梬    ,《林禽》。

花卉屬

牡丹   、芍藥   、芭蕉

葵    、菊    、《山丹》

梔子   、芙蓉   、薔薇

《雞冠   》《鳳仙   玉簪》。

石竹   、山茶   。《繡毬》

百合   、酴醾   。《紫薇》。

海棠   、瑞香   、《紫荊》

《丹桂   蘭    萱》。

荷花   :石荷   :木樨。

「結《香   蕙    》」 《月季》。

木香   、碧桃   、《棠棣》

《凌霄   水木樨  》洛陽。

「紫蝴蝶  。」 玫瑰   。木槿

夜合   迎春柳  臘梅。

水仙   、玉蘭   、《罌粟》

《辛夷   》「素馨   天竹。」

《虞美人  》,《芝    虎耳》,

《鳳尾   蘋    藻》:

蒲    ,茨    ,蓼。

葦    稗    《薜荔》。

《繡墩   菟絲   》羊蹄草。

莎    荇蘩   ,龍鬚。

馬鞭   、益母   蒺藜。

車前

木屬

松    、檜    、柏

槐    ,椿    榆。

楊    、楮    、柳

桑    柘    ,檉。

樗    ,櫟    柏。

冬青   桐    梓。

《楓    檀    杉》

檿    栘    杜,栟櫚   ,槲    柜柳。

皂莢   、苦楝   、夜合。

烏龍   、黃楊   、青栗

《黃栗   》,《龜桹   》《繭樹》。

《水楊   》《山桃   》《石楠》。

棗樹   銀杏   荊,

棘    ,漆樹   。樌,竹屬。

水竹   、慈竹   、《斑竹》。

淡竹   、筀竹   、貓竹

紫竹   《實竹   》。《苦竹》

「叢竹   」 、「鳳尾竹  」 、金竹。

黃練竹

藥屬

豨,薟   ,《山查   》,《瓜蔞》。

鸎粟   、匾豆   、金銀花、薏苡   、百合   、旱蓮。

茴香   、黃精   、鳳眼草

茱萸   、香薷   艾。

紫蘇   、薄荷   、地骨皮。

茵陳   、菖蒲   、木瓜。

枸杞   慈菰   何首烏。

《蚪子   》《五加皮  》《石斛》

商陸   、赤芍藥  、柴胡。

香附子  、枳殼   、枳實。

細辛   、桔梗   、乾葛

牛蒡子  、芫花   、《木密》。

蒼朮   、苦參   、《山藥》

夏枯草  。石菖蒲  。南星。

川芎   、白芨   、蛇床子。

黃蜀葵  、天花粉  、金櫻子

黃蘗   、天門冬  。半夏。

厚朴   、《車前子  》。《蒼耳子》

《桑白皮  》。黑牽牛  。紫花地丁。

小薊   、大薊   、荊芥

澤瀉   、石。鍾乳  、水蓮。

《萆蔴子  》《馬鞭草  》。《槐角子》。《石燕   》。葳靈仙  。《楮實》。

殭蠶   。夜明砂  。草烏

茯苓   、紅花   、前胡。

紫草   梔子   槁本。

麥門冬  、土茯苓  、土貝母。

知母   、唐毬   、青藤蒿。

羊蹄根  、地膚子  。時羅

《王不留行 》。「忍冬花  ,山漆。」即三七。

青木香  。《鼠黏子  》。藭。

「黃獨   」 、「葳蕤   。」 《茺蔚子》。

五倍子  、麝    蝱、白蚯蚓  、巴戟   、黃芪。

蒲黃   ,地錦草  萆薢。

蔓荊子  、《常山》。

禽屬

《鶬》「鶊   鴃    ,《戴勝》。」

鸛    烏    鴉。

鴝鵒   鵲    鳩。

《鶚    》。    青鶴、鵪鶉、   《賀雞》   《雉雞》

「竹雞   」 、天鵝   《淘河》

鴻鴈   ,鶿䳓   。野鳧。鸕鶿   。鵁鶄   ,黃鴨。

鴛鴦   :「翠多。」 鷺  鷹。

鷂    燕    ,《鷺鷥》

鶴    ,《秧雞   》《黃鸝》

《百舌   》「布穀   」 畫眉。

《山鵲   鶺鴒   》啄木。

《黃雀   拖白練  》和雞,

鷗    鴿    《麻雀》

《杜鵑   乾鵲   》《青絲》。

「陽烏   」 ,《隼    梟》。

鳶    桐嘴

獸屬

虎    、獐    、鹿

兔    、猴    熊

《狼    山牛   獾》。

狐    ,野豕   ,玉面貍。

牛    、馬    、豬。

羊    、驢    、騾。

貓    :《犬    鼠》。

毫豬

鱗介屬

鯉    :河《魨   鮦》。

《蝦    鱭    》鱔。

鰱    ,鯽    ,魴。

鱘    ,鱅    鱖。鯰,鱤   鯿    ,鰻鱺,龜    鱉    ,鼉。

螺、蚌   、鯶    白魚。黑魚   。    青鯤,青魚。       鰣,魚蟹    鱧。    白鰷。   鱍頭。   鍼頭

銀魚   ,麪魚   。邵陽黿    。蛤蜊   蜆。

蟲豸屬

蠶    、牛蜢   、蜌蛙。

蚱蜢   蜻蜓   ,蚹蠃。

蠨蛸   《螢    促織》。

蛇    :「蜥蜴   」 :《彙蝟》

《蝍蛆   》,螟蛉   ,螳螂。

「蛭    」 ,「螻蟈   蜂。」

蚊    :虺    《蟬》。

蜈蚣   蚯蚓   。蠐螬。

「《螽斯   》《伊威   》」 ,蝙蝠。

《蝴蝶   》《蜜蜂   》《青蠅》

「螞蟻   」 、《尺蠖   》,蟾蜍。

「蚰蜒   」 土蜂   蠟䗫。壁虎   麥蛾   蝌蚪。

土鱉   斑貓   《紅娘子》。

蝸牛

食貨屬

土綢   、絹    絲

布    、棉花   靛

槐花   、紅花   、豆粉

火酒   麯    薴,麻葛    ,紙    漆。

《蜜    黃、蠟   竹》

簟    ,柴    炭。

油    白蠟   、木耳。

枲    竹器

茶。《史記》云:「壽春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久服得仙。」 蓼霍舊隸壽春,神仙多隱跡其間。天柱石洞,從古稱仙地,故其產茶,又名仙芽。唐李德裕遺書舒州牧曰:「到郡日,天柱峰茶可惠數角。因獻數十斤。」 李謂易視,此茶不受。明年以數角投李,悅而受之,曰:「此茶能化滯物。」 因取銀釜烹之,隨投肉一臠於內,密蓋信宿,詰旦視其肉已化為水,則六安茶之功效,當在陽羨諸品上矣。今天下產茶處不下數百,致貢者僅十餘處。而明朝上供,專用六安,其餘悉以市馬。按茶,六安與霍山並產也,而以六安名,當霍未建縣,己有

貢額,故轄於州而名之也霍皆荒山,產茶不數處。蓼既廣且饒,產地似浮於霍。乃每歲貢

京師《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補其乏。《州》、

「額不及什二」 ,是霍倍其力而蓼享其成。

廬州府古蹟考一  通志州縣志合載[編輯]

本府。合肥縣附郭。

新城 ,在城西三十里雞鳴山北。魏滿寵避吳壅水築也。

慎城 在城東北七十里,即梁縣。明洪武初,革其縣,今為梁鄉。按《明一統志》:「吳人伐慎白公,敗之」 ,即此。東魏置慎縣,隋、唐因之。

逡遒城 在梁縣西三十里,地名清水橋。《漢書》九江郡有逡遒縣,曹操伐吳,頓兵於此,重修築,名曰「曹城。」

滁陽城 ,在梁鄉東北四十里。孫權遣兵斷滁,作堰以浸北道,築城守禦,遺址尚存。

小峴城 北齊所築

兀朮土城 ,在城北五里。宋紹興辛巳,金人南入,陷廬時築。

竹林關 在城西五十里石佛山。兩旁皆石,中有路通人行。元末設關守隘,今廢。

子胥臺 在梓潼觀西,亦稱「伍相公臺」 ,今為觀。包孝肅公故宅 在鳳凰橋巷,今為民居。馬忠肅公故宅 ,後為馬廠,改察院廢。

余忠宣公故宅 ,即今縣治。明洪武中「恩桂坊」 尚存。元元統中辛酉科題額也,今廢。

五鳳樓 在東城上。唐天祐中,張崇築。城有「鳳集」 ,故名。

文昌閣 在砥柱樓東南,邑水口鎮也。明崇禎八年,毀於寇。

西巖書堂 在巢湖西岸,宋安雅有記,今廢。稅於亭 ,在東郊外。知縣熊文舉,明崇禎間建,今廢。

威遠亭 在西城上,熊令建以守城,二亭俱廢。教弩臺 在東關九獅橋北,曹操教弩處也。《松陰》為一景,今無。

明遠臺 在梁鄉縣。周圍皆水,中有一洲。《方輿勝覽》云:「故老相傳,鮑明遠讀書於此。」 宋張持正即其故處建俊逸亭於上,取杜詩「俊逸鮑參軍」 之謂。今無。

義明臺 在城西十八里。唐萬敬儒三世同居,親亡廬墓。大中年間,旌表其門,後人因以名臺。今不存。

節婦臺 在惠政橋東南,為宋包繶妻崔氏立。敕言表異其所居,以風曉郡國,「合義明臺」 觀之,可識唐、宋旌門之制雲。

同食館 在南城上。唐刺史路應求建,陳鴻、韓愈皆有記。

洄瀾軒 在香花墩,知府卜汝梁詩:「當年一笑比河清,此日祠前秋水明。千古人心總如印,高風誰不仰先生?」

金斗門 在縣治東北,乃古《合肥城》,遺址尚存。《青陽山房 》在城東六十里巢湖北。元余忠宣讀書處所,故址尚存。

環翠山房 在湖右永樂港之源。元葛聞孫隱居講學之所,四方之士日從之游,今沒。

花園 在城南二十里。元至正間,宣讓王游賞之所,址尚存。

馬水站 在城東北六十里。元時設水馬驛於此。至正間,兵毀。

金斗驛 ,在東關大安橋下大門上。譙樓三間,中堂五間,後堂五間,兩廊排列,堂扁「皇華」 、「駐節。」 門外二坊,一額「停驂問俗」 ,一額「駐節觀風」 ,誠古驛之規制也。乙亥年毀於寇,今作庵,石井猶存。別虞橋 俗傳西楚霸王別美人處。

飛騎橋 在明教臺東,一名「逍遙橋。」 孫權為張遼所襲,橋撤丈餘,權策馬超躍而過。

藏舟浦 在城內古金斗門外。長八十丈,闊十丈許。《舊經》云:「昔魏將張遼禦孫權,藏戰艦於此,故名。」 亦為八景之一。今草色已沒。

箏笛浦 在城后土廟側。漁人常夜聞箏笛聲及香氣氤氳。相傳曹操溺妓舟於此。

小吏港 :在小東門內。《寰宇記》:「邑人小吏焦仲鄉妻劉氏,為姑所出,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死。仲鄉聞之,自縊;故名。」

《金沙灘 》在城西北,藏舟浦內。唐刺史杜公引。

淝水於浦內,島嶼瀠迴,花竹蔥蒨。宋郭祥正詩:「花鳥可憐春自媚,柳舟遙覺月微明。」

煉丹池 在四頂山。漢人魏伯陽煉丹之所,故址存。

龍潭 ,在梁縣治不十步,蜃母居焉。

香花墩 在城南水之中央。蒲葦數里,鳧魚上下,長橋徑渡,竹樹陰翳。遊人至此,有濠濮間想也。孝肅公讀書處。古今題詠,不一而足,今見存。安豐芍陂 ,孫叔敖所刱為南北渠,溉田萬頃。石牛 縣治土地堂前古有二石牛,父老相傳,初濬淝河,得之土中,形製甚精,對作角牴狀。後有二牧童橫笛跨其上。今不存。

漆井 在竇家池西。相傳修某殿宇,貯漆於井,遂成「漆井。」

鎮淮樓 明嘉靖時重建。萬曆三年,知府吳道明重修,題曰「江淮保障。」 崇禎時,城破,賊焚殆盡。

皇清康熙四年,廬州道孫籀捐資復建,視往昔較壯。

麗。康熙三十六年,知府張純修,鼎新,更為「崇煥。」 華欄朱檻,淮淝雄鎮。

「思惠」 樓 在城隍廟後。明正德乙亥,知府徐玨建。今俱被焚,僅存基址。

金斗城 按:《明一統志》:「在府城西,隋開皇中置。或雲漢永平中,巢湖出黃金,郡守獻之,因取此義。」

稽古閣 舊在府學戟門前,宋安撫翟朝宗遷於學舍之後。

中和堂 在府治,宋時建,以堂之後有「凝香」 、「雙瑞」 二堂。

三至堂 在府治西。宋陳堯叟三守是邦,故以名堂。葉祖洽作《記》。

衣錦亭 在府治東。宋馬亮歸守鄉郡,因創此亭。通判張君房作《記》。

廬江縣

龍舒城 在縣西,疑金牛城是。按:龍舒,漢縣名。隋遷郡治之後,並潛與其地而置今縣,或其遺址也。曹操行軍,意者據其舊險,故《舊志》云云。大城 在縣西南三十里,漢以前疑六在此,但不敢必其的為何城。後曹操兵與吳拒,豈亦因其舊址歟?城之旁又一城壕,遺址儼然。

潛城 ,按:《明一統志》在廬江城南二里。《左傳》「公子燭庸帥師圍潛」 即此。及考杜《註》,則曰「在廬江六縣西南」 ,而六城在舒城東南六十里,豈亦大城之類歟?今之廬江,併其地而有之,故邑名潛川。

慕容城 在治東二十里。世傳慕容垂屯兵所築,今不可考。

避暑臺 在治東北隅。舊傳曹操行軍時,嘗於此避暑。今為城隍廟址。

釣魚臺 在治東南八里,石磯枕河流,可釣。《明一統志》曰:「左真人釣處。」 未詳。

吳王宮 在城中紫芝坊,世傳五代吳主楊行密故宅,今為「金剛寺。」 按:行密,合肥人,竊據僭號,治廣陵。此殆其行宮也。

擲杯閣 在南門外大觀書院內,有《左慈像》,今廢。

玉虛觀 ,在南關外,一名「南臺」 ,左慈所居,內有丹井遺址。後為山川壇並南倉,今廢。

仙隱亭 在水簾洞上。宋隆興二年,知縣劉銑構,用表「左仙」 之跡久廢。明成化七年,知縣梅江修橋涸河,致仕官徐山親見石刻云云。現沉洞前河中。

崇明館 在舊縣治南數十步。宋知縣謝惟士併省,以拓縣治。後為儒學。

冷水關 在治西三十五里。曹魏設隘於此,石門猶存。後內置巡檢司。

金子寨 一曰「天子」 ,在馬槽山。山勢險峻,曹操嘗據此屯兵。「金子」 ,不知謂誰。

劉郎寨 ,一曰牛欄馬槽山絕高,頂上自麓至走馬嶺上,凡十數里。寨址寬平,可容萬眾,而下堰古埂之水為糧運,實險要可守之處也。所謂「劉郎」 ,亦不知其所指。世傳天色陰晦,遙聞兵馬金鼓之聲。

金華寨 ,在黃屯寨基山上,勢亦險要。世傳「金華女」 ,名無考。

《魯班斗拱 》在冶父寺山門。世傳魯班所造攢殿之餘制。明正統間移置門上,鳥雀一觸即返,亦異蹟也。按班生《春秋》,而此寺開於後唐,其故不可考也。斗拱今亡。

「毛義隱處 」 ,今毛公山洞是也。洞廣九尺。深三丈。有石窗石榻。

《半山亭 》在黃銅山。

考證

紫芝園 在治東五里,郭氏聚族於此。明景泰間,曾產紫芝。其年郭演獲鄉薦,後演官衡州,歸隱其中,復召致仕。園今遺址尚存。

鐘樓 在縣東南十字街。明正統二年,知縣馬驥遷於魚市橋上。成化五年,知縣梅江遷鐘於縣治鼓樓。舊樓久廢。

丹桂樓 在東作門上,以坊名「丹桂」 ,故因名樓。明弘治十二年,知縣胡暘增建。

際雲樓 在通濟門上,「樓」 亦以其坊名也。知縣胡暘增建。

拱辰樓 在北門上,明嘉靖五年建。

白衣樓 在五顯廟上

舒城縣

周瑜城 ,在縣西十八里。周瑜從孫權舉義兵討董卓,移舒築此。土人嘗掘,有箭簇金翎器。六城縣 ,在縣東南六十里,即皋陶之後所封。《春秋》楚人滅六。《漢紀》「高帝立黥布為淮南王」 ,即其地也。

高陽城 ,在縣西南二十里。相傳高陽氏封子庭堅於舒、蓼間。

亞夫城 :在縣東南十五里。周亞夫築東西二城,其基現存。

茆城 ,在縣東南二十里。世傳曹操築。

霍湖城 ,在縣南五里。上有廟。

羊舌城 ,在縣西十五里。

繆家城 ,在縣西十五里。

團箕城 ,在縣西十里。

《清心亭 》在飛霞亭旁。

文翁莊 在縣南九十里。文翁讀書於此。「歸來宅 」 在縣內。李公麟歸隱處。

《翠微亭 》在金雞墩,秦莊簡公建。

璇源館 宋元符中李公麟建,自為記。

牧馬舊市 即周瑜城,今為「淨梵寺。」

《金雞》古墩 下有金雞潭,秦莊簡公曾構書院於此。

《桃溪春浪 》即桃城鎮。春水溶洄,桃花滿徑,紅綠參差,一望如繡。

鹿起高峰 ,矗然聳峙。昔有詩云:「週折文千塹,溟濛路九灣。」 可謂寫盡其勝。

無為州

舊九江郡治 ,在襄安鎮。秦漢以前,江逼城下,為舟車之要衝。

舊無為縣治 ,在花家噇。舊臨湖縣治 ,在北鄉臨湖圩,臨璧山下。舊襄安縣治 ,今為襄安鄉,西對臨湖,東下繁昌。

無為縣學 相傳在縣西「元妙坊。」

蒙古學 相傳在今儒學西北大街。

陰陵田父紿,項羽失道處 。在黃落河東北,《通鑑注》:「在無為州。」

濡須塢 ,三國呂蒙築,夾立水口,亦名偃月城。孫權為曹操所逼,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 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 權曰:「善。」 遂作之。

濡須城 ,魏武臨濡須水築城,與吳相角,無功而還,後人諱名「無為。」

東南二關 ,相傳大禹所鑿。東即濡須山,吳人立柵處。西巢縣七寶山與濡須塢對,乃魏人立柵處,最為險要,所云「天下有事必爭」 之地也。東興堤 在黃落河,三國吳時建築,後廢不修。諸葛恪以建興元年十月,更作大堤,左右結山,夾築兩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又梁合州刺史王範嘗屯兵於此。

新附城 ,在州南十五里。亦諸葛恪築,以居新附之人。今其地名為「新附橋。」

寶晉齋 在州東北,宋守米芾建。四壁皆函晉人法書,因以為名。

寶藏大書碑 宋知軍,米芾書。舊豎寶晉齋門內,藏王羲之《十三帖》《緣帖》《散齋廢碑》,遷戟門外西。

墨池 在州治內,米芾所鑿。蛙聲聒人,取片瓦押字投之,自是遂不復鳴,有大書「墨池」 二字。雙溪 即錦繡池,宋分而為二,故名。

鐵山 :在北門內州治後。舊傳:蛟龍會聚此地,以鐵鎮之。

嘉蓮池 近鐵山池中,舊傳產並蔕蓮,故名。「南池 」 ,在城南,宋太守滿維端有詠。

百萬湖 在大東門外。今為宮圩等地。

考澗 在開城鄉。漢毛義隱居處,取「考槃在澗」 之義。

詩壁 毛公洞石壁,書刻《毛詩》。

九華樓 在州南門上,亦名「南樓。」 江以南九華諸峰,屹然相向。

稻孫樓 在大安門上。米元章偶於秋日登樓讌集,見田禾復青,問諸老農,曰:「此稻孫也。稻已穫,得雨,乃復抽餘穗」 雲。

林泉書院 在相山。宋王之道讀書處。

五雲閣 在州城《闤闠》之中。昔五雲叟陳明創建。

四望臺 在治內,宋英宗朝,知軍滿維端建。「明遠樓 」 在楚澤門上,與群山相接,下臨百萬湖。以上諸樓皆米元章題額。

萬卷堂 在群仙觀西。宋祥符中,道士李景仙藏書於此,多祕閣所無者,以其半進於朝。景仙兄名仙芝,登進士,有弟為僧名智曇,時稱「李門三教。」

《三桂堂 》宋王之道,兄之義,弟之源,俱中甲科,故名。

聚山閣 ,在治圃內。阮美成《記略》云:「閣上見群山聚列,惟二山為最。銀屏之深秀,則松喬所居;寶峰之壯險,則吳、魏所守也。」

偃月池 在州治南。每中秋夜,月偃半輪,今淤。舊批驗茶引所在大東門外河埠岸。

舊襄安鎮巡檢司 在襄安鄉。

舊石澗鎮巡檢司 在北門外石澗鋪,基址存。《文學臺 》在州治南洪家巷,為昭明太子讀書處。

至游堂 按《明一統志》,在州治,宋嘉祐中建。雲錦堂 按《明一統志》,州治有池,植荷花,取韓退之「撐舟昆明度雲錦」 之句為名。

仰高堂 按:「《明一統志》在州治東。」

挹秀亭 按《明一統志》「在州治繡溪上。」

釣魚臺 按《明一統志》:「在州東北,一名濡須口,其石屹然,舊傳浮丘伯釣魚之所。一在廬江縣,有磯臨河,雲左真人垂釣處。」 宋楊傑詩:「沙鳥重歸迷戰島,釣磯空自憶浮丘。」

講書樓 在州城隍廟前。宋謝枋得寓於州,州人作此樓居之。

漕臺 在州城內。宋時設漕運司,以轉江、襄漕事。

巢縣

洗耳池 在教場西。相傳為許由洗耳處。前未有石池,但其水去定林塔里餘,常見塔影在水中,移他所輒不見,人咸異之。明萬曆丁丑歲,知縣陳經言甃石修方池,仍於池後空地構瓦屋三間,立碑記之。今屋為寇焚,碑池遺址猶在。浮丘釣石 ,在縣東南三十里臨河石崖之次,一名「濡須口。」 相傳李浮丘公釣魚處,三面石崖,嶙峋森列,臨河一大石如棋枰,方廣平正,上有跡如釣竿及踞坐形,深可寸許。宋人鐫「浮丘釣石」 四字於上。現存。

桀王城 在縣北臥牛山之側。昔成湯伐桀,桀奔南巢,巢伯為築王城以居之。桀死,城廢。今北關外路旁近新鋪,有石牆腳,相傳曰「王城之遺址也。」

孔子臺 在縣西北五十里。分路鋪之北有石橋焉,東黃西麓之水半從此出,而大道必由,相傳曰:「孔臺橋」 也。臺去橋不半里,巋然於兩岡之前,稍西則橐皋河,四圍皆田,或為塘塹。其臺上平坦,高可二三丈。相傳孔子南遊,楚昭王不能用。將適吳,乃駐車臺上,與群弟子講習。今其地為邑人張氏葬塚,而植松楸於上。

聽書港  、洗硯池 相傳孔子於臺上講習,人於臺下聽之,因名其港曰「聽書」 ,命弟子於此洗硯,故又名曰「洗硯池。」 此水即孔臺橋水,其水清泓澄澈,冬夏流而不涸。繞孔臺而南,西入於河。以大聖所經,故一一傳之萬古常馨矣。回車衖 在今縣治之西北,為北路大道。兩山夾峙,中通一路十有餘里,離縣治十里。

蘆溪嘴 在焦湖北岸,近白露、花塘兩河之間。有長磧入湖中十數里,東西往來船隻,必紆道避其淺。古時生蘆葦滿磧,最為盜船藏奸之藪。明嘉、隆間,每患盜,擴而去之,俾葦無遺根。再育因禁舟載蘆葦過湖,恐有飛子播湖中是也。尹士達不察,因土語之訛,遂定名曰「盧杞嘴。」 後有相襲附會,又言某處是盧杞宅、盧「杞井」 ,又某處是「盧杞花園。」 訛以傳訛,可勝既乎?大約湖中最不可令有蘆,今近孫家河湖西南一帶漸次有蘆矣。幸而承平濱湖,或幸柴薪之助,又幸非湖中孔道,倘值艱難,不又患蘆溪之患乎?

會吳城 ,在橐皋鎮東,《春秋》敬王三十七年,魯

考證

哀公之十有一年也,公會吳於橐皋。按《左傳》:吳使太宰嚭請尋盟,公不欲,使子貢對曰:「盟所以周信也,故以心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結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為苟有盟焉,勿可改也已;若猶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 乃不尋盟。今臺址猶高丈餘,已廢為荒坵矣。按《明一統志》:宋紹興中,金兀朮入寇,韓琦敗之於柘皋,皆此地。

散兵灣 :距縣三十里。

楚歌嶺 ,即散兵灣內。

姚萇村 在縣治東三十里,居青龍、湯山、橫山之間,四山環合,中為原田,乃後秦王姚萇駐兵屯田處也。萇以晉永和八年從其兄襄降晉,九年九月,姚襄屯歷陽,廣興屯田,訓勵將士,故萇駐師於此。後叛去,至太和十二年,因苻秦之敗,自稱秦王,是為後秦。

偃月城 ,一名濡須塢。初,孫權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 呂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 權曰:「善。」 遂築之。

《七寶煙霞 》,在縣東南三十里望夫山之東,新安鄉地。山有巨石,上鐫三字曰煙霞亭。杜子美詩:「蘭若山高處,煙霞隔幾重。」 今其上有旂碑,夾石柱石礎及殘磚瓦礫,蓋亭基也。意孫曹爭戰時,此山居濡須塢之內,登山遠眺,則巢湖數百里無可障礙,因作亭其上,以覘魏師。其後吳魏之爭已矣,亭或為僧居,舉首四望,「惟煙霞滿目耳。」 子美此詠,寄慨深矣。

八公林壑 在縣橐皋鄉。《明一統志》云:八公山上有淮南王廟,今屬無為州巢縣。《列仙傳》云:「淮南王好神仙祕法鴻寶之道,忽有八公,鬚眉皓白,詣門請見。閽人曰:『吾王好長生,先生無駐衰術,未敢聞』。八公咸變成童,白日上昇。遺藥在器,雞犬舐之,皆得上昇。」

蓮花臺 在縣南三十里,與大秀山相近。下有池生蓮花,故名。

龍臺衖 在包家坊黃山頂。有泉不竭,可溉田。曲水 在王喬洞左,即金洞庭水。其泉清潔,流出澗中,甚曲,四時不竭。每春和,邑人行樂於此,流觴可愛。洞口石上刻有「宋淳熙政和等年月日,某上祈雨納涼瀹茗於此」 等字甚佳,阮美成與焉。又有詩,剝落不能悉辨。

「軟坡 」 ,在鳳凰山西南,土山之北,去縣八里。於平坡「隆然而起,高可數寸餘,周圍六七丈,四時有水如鐵鏽,黃色,荊榛草萊生焉,無異常土,以腳踏之必陷,而一足起,土隨而起,又遍坡震動。疑下有鐵礦,上含沮洳水耳。」

土城 在金城寺地方,離寺可三里許,其城周圍一里有餘,乃三國時曹操所築,屯兵以拒孫、吳者。開挑皂河以為左拒,蓋欲徑通白湖以環其外也。今歷二千餘年,非有增加,而土基恆存《六安州》。

漢文帝廟 在南門外。按景帝二年,詔郡國立廟,何慶元題為「文聖寺」 ,帝除肉刑,故天下祀焉,惟六安尚存其蹟。

武皇帝廟 在獨山,乃吳祀楊行密處。梁將王景仁過此,伏地慟哭而去。

「武陟」 峰 ,如五指,為六之面山。武帝曾陟其上,察其勢可賓不可主,乃封霍為南嶽。

弩臺 ,相傳漢武帝試弩於臺下,今有弩臺寺、白馬從事祠 。王莽時,李憲為廬屬令,因江賊起,以憲為偏將軍。莽敗,據郡自守。更始元年,自稱淮南王。建武三年,僭稱帝。光武幸壽春,遣揚武將軍馬成擊憲,斬之。其黨淳于臨聚兵數千,屯潛山,攻殺安豐令,揚州牧歐陽歙遣兵,不能克。時陳眾為從事,乘單車,駕白馬,說「而降之。」 潛人共為立祠。

謝步 ,離城八十里。謝獻武破苻堅時,曾駐師於此,故名。

寶誌公道場 在州西九十里齊頭山麓。巨竹如椽,延袤數里。上有雷公洞、仰天凹,去洞尚二十里,名「中庵」 ,為誌公說法處。產仙茶數株,香味異常。山僧行腳間一遇之,有意往求,輒不見。叚秀實故宅 ,即今西響山寺。太尉家居時,其山四時皆響,有一老僧趺坐其門,山忽無聲,僧去,山響如故。太尉追與語,因舍宅為寺。有古樹橫數畝,或雲「間凋一枝,則住持化去。」

焦狀元讀書處 在蘇家埠,南有研瓦池、讀書臺諸名。山上有一石池,其水常黑,雲其洗硯處也。一雲「武陟山為其讀書處,寺之臺砌猶存。」 詹解元讀書處 在嵩寮巖,有人《南山探奇》見。

壁間鐫此數字,其《小記》數行,蘚剝不可詳。詢之故老,雲詹氏讀書於此,買山下田,悉以畀僧。其坊碑建之巖口,粲然金碧,光照雲霞。後為流賊焚燬,巖石墮而復倚,橫數丈,緣巖而上,僅容足。壁刻「桃源路」 三大字,傳為其手跡雲。

第十泉 龍穴山頂有井,四面皆怪石,稜峻,上小而下闊,味香甜。張又新品天下第十泉云:「龍爪 在州治城西,巨石臨水,上鐫『龍爪』二字,點畫遒勁,大如斗。昔年水遶城成深淵,秋清水落露,此字字可摹搨。諺云:『龍爪見,狀元出。龍穴 在州東山上』。」 歐陽文忠跋趙耕所撰《張龍公碑》云:「君諱路斯,潁上百社人也。隋初明經」 登第。景龍中為宣城令。夫人石氏生九子,公罷令歸,每夕出,自戌至丑歸,常體冷且濕。石氏異而詢之,公曰:「吾龍也。蓼人鄭祥遠亦龍騎白牛,據吾池,自謂鄭公:吾屢與戰未勝。明日取決,可令吾子挾弓矢射之。繫鬣以青綃者,鄭也,絳綃者,吾也。」 子遂射中青綃,鄭怒東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龍穴山是也。由是公與九子俱復為龍。白沙城 去州北十里,世傳漢追項羽於此,各築一壘相拒約里許。按《路史》云:「六之北有二城焉,一名白沙,一名六合。」 不知所始。

小赤壁 ,在城西五里。下臨大河,斷岸千尺,上鐫「小赤壁」 三字。意前代文人多乘流泛舟,題詩壁上。今苔蘚中猶有存者。

廣王城 ,在州南百里。突起高岑,周遭如郭,石跡尚存,不知何王所建,今為寺。有叢桂數十株。人洞 ,在麻埠東,去州百里。洞口不甚闊,寇「亂時,居人俯探而入,石纍纍,其空不一,有若半間屋者,有若半畝田者,彼此不通,聲息可容二千餘入。中有一泉流,自上而下,資眾口飲食,又能飄蕩眾穢,雖無風炊煙,自不篆結。賊」 至其外,人以一鳥鎗恐之,遂無計可破而去。其中獲銅釵鐵釜,皆脆腐。未知至此者為何代人。

願窮塔 ,離州百里。傳聞有貞婦許嫁其夫,窮甚,父母中變,欲更富豪者,此女曰:「吾願窮於歸。」 後竟以窮死。國人因建塔,稱為願窮塔,非浮屠藏舍利者比。

《沈萬三院牆 》,離州百里,在西山,雲「此沈興利處。」

藥師塔 在北門外路東,賊毀其巔數尺。先年掘出古鐘,一觀所載年號,始知為唐之藥師寺。居民等募脩塔廊一週,且欲安頂為州後鎮。觀音寺塔 在西門內,中有碑,鐫大士像,為吳道子筆。以上二塔俱尉遲恭監造。

石塔 在龍穴山西十里。

邊城郡 ,在州西一百九十里。宋季六界北邊,故有此稱。

古城 周繞今城,外埂跨淠河之上,高丈許,土極堅厚,不知何代所築也。

東古城 ,去州東南三十里。

西古城 ,去州西十五里裴家灘。

焦家莊 在州西二十五里。焦炳、焦煥故居。新城 在州東北十五里。周以土垣,高若岡阜。今為新城寺。

廢霍州 按《明一統志》,距州五十里,梁置,隋廢入盛唐,唐復置,宋開寶初廢入六安縣。

廢開化縣 按《明一統志》:在州西四十里,梁置,隋廢,唐復置。

廢六安縣 按《明一統志》在故六安州治東,今即其址為州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