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4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四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四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四十四卷目錄

 廣德州部彙考二

  廣德州風俗考

  廣德州祠廟考寺觀附

  廣德州驛遞考

  廣德州兵制考

  廣德州物產考

  廣德州古蹟考墳墓附

 廣德州部藝文一

  萬桂山記         明賈暹

  遊大洞記          朱麟

 廣德州部藝文二

  下方山          梁何遜

  石溪瀑布        宋范仲淹

  道經廣德喜晴       王十朋

  題祠山           李健

  題靈山絹機石       梅應發

  遊靈山懷舊        元王勉

  題橫山         明馬叔山

  遊橫山          李得陽

  遊大洞           朱麟

  夜月憶古意亭        周瑛

 廣德州部紀事

職方典第八百四十四卷

廣德州部彙考二[編輯]

廣德州風俗考        州志[編輯]

本州

《漢書·地理志》:「民力於南畝,不務商賈。」

《一統志》:「民淳事簡號江東道院。」

曾鞏《志》:「人性直而好義,俗信巫而尚鬼,君子業儒術而尚質朴,小人崇節儉而力農桑。婦女不出戶閣,富貴不服羅綺,女多溺死,男長出分,民喜迎神賽會。大約吳楚之風今猶昔也。」

吉禮若「納采」 、《納徵》諸儀,不遵《家禮》,率以儀文繁麗相高。男不親迎,無奠鴈之文。其嫁女之家,甚有破產以營奩飾者,故民間生女多不舉,雖厲禁不盡除也。

《喪禮》無定製,稱「有無」 以為衡,但崇尚浮屠,相沿不改焉。

葬事惟信形家之說,泥忌陰陽,必求吉壟,以希後福,致有暴露,其親不得受一抔之土者,居人往往以此相爭相搆,故州之訟事,惟墳山為最多雲。

州人率行宗法,族各立長,設有祭田。族長視族之窮老病疾婚喪無出者而助給焉。其祀自高曾以上有至數十世之始祖者。每春秋合享,萃老稚於廟中而餕。其餘又各有譜牒,以稽統系。民間宴會,不尚豐腆,肴核數簋,賓主洽歡而已。立春 前一日,城內各坊,以金翠繡綺飾童兒,效傳奇中佳事,加板支棚帳,集天壽寺,以候贊廳點閱,曰「演春。」 次日,綵仗鼓吹,各官至東郊演武廳。導勾芒土牛入城曰「迎春。」 童叟雜沓,競觀為樂。視土牛形色,以占水旱高下。宜種勾芒鞋帽,以卜忙閒。各官宴畢,復作《鮑老》《狻猊》諸伎。次日,𥟖明鞭春如制。元日 黎明,長幼悉正衣冠拜神,潔祀祖禰,進拜尊長,舉椒盤柏酒,視歲吉所向,拈香神廟,曰「蹈喜。」 親友交拜,設屠蘇相餉。

人日 以陰晴占祥祲,或為綵勝以邀吉,穀日 以陰晴卜歲之豐歉。

上元 設燈,綴以五綵,張於衢,鼓吹其下,兒童射謎為嬉。十六日,城南竹馬高四丈許。

春社日 祀社以祈有年。

花朝 士女踏青

上巳日 ,士女臨溪浣濯,效古修《禊事》。

寒食 不禁煙,惟於清明日掃先塋,祭祖廟。四月八日 ,群寺院以香水浴佛,設供家製青精飯。

午日 ,裁艾虎朱符,繫綵絲於臂,為「長命縷」 ,角黍相餉,採菖蒲滲雄黃泛酒,以避五毒。

七夕 設瓜果於庭,穿針乞巧。「日中」 曝書辟蠹。中元 祀先,寺院設盂蘭盆會。

中秋 月餅,肴酒讌集。

重九 ,祀祖禰於家廟,採茱萸,製蓬餌,攜酒登高。

長至日 ,官民俱相慶,以賀陽回。

臘八日 。「百果和米作粥。」

小除日 ,家祀竈神,置細草蒸菽,為竈神芻馬。除日 ,仙木換符,遍饗諸神,男女坐而待漏,曰「守歲。」 夜爆竹驅祓祲氛。

廣德州祠廟考寺觀附 州縣志合載[編輯]

本州

社稷壇 在州城西門外。明洪武二年,知州魯金奉制立壇。

山川壇 在州城南門外。

州厲壇 在州城北門外鳳凰臺後左,明洪武間立。

鄉社厲壇 每里一所,共二百三十八所。明洪武初立。

祠山行宮 一在州治東東亭湖南,一在東孝都。

昭妃宮 即張真君妃。舊另立廟於東門外二里許。每歲二五月,州民迎真君輦入東廟,會昭妃,必盛陳旗鼓,扮故事,謂之「賽會。」 明嘉靖四年,判官鄒守益遷妃西廟,後遂合祠焉。舊址遷學後元妙觀於其地,本廟遂廢。後州民復買東空基立昭妃廟,迎神賽會,一仍其初。

花祖祠 在州治東東湖南一里。呂、花二神俱有靈應。

蒼仙祠 在羲蒼山中,祠後有蟬蛻關。

呂祖祠 在州治東東亭湖南。

「九烈祠  。」 「三忠祠  。」 「六賢祠。」

四先生祠 、「星橋祠 」 ,熊太史撰記。

城隍廟 在州治東。明永樂九年,知州楊潮建。

皇清順治七年,同知王令順重修。康熙六年,知州楊

苞重加整新,凡正殿、獻殿、寢殿、東西十王廟及戲樓、儀門、頭門、馬房,俱極壯麗。神像飾金,威靈赫濯,可百年不敝也。

祠山廟 在州治西五里。神張姓,名渤。漢神爵中禮斗橫山,演教於此,遂為立廟。靈應顯赫,弭災捍患,故歷代加贈有差。正殿曰廣惠殿,殿之後為後殿,按舊傳,埋藏即此地也。廣惠殿之前為獻殿,名近斗閣。閣前為凝香亭。亭外有鐵神二,共萬斤。有《指掌集》《祠山雜辯》《祠山志》藏於祠。關帝廟 :一在州治東,東嶽廟右。一「在州治西門女牆下,明萬曆年州民共建,籤多靈應。」 「一在橫山,明萬曆丙戌年,州鄉宦濮棐作倡,令族中《醵金》眾建。」 「一在州治左,知州孟希舜鼎建。」 方山廟 在方山麓,神即本處「方山,人名通佐祠。山大,帝治水有功,附祠於廣惠殿後。於錢塘斬蛟有功,宋淳祐十二年新刱,廟於此山。寶祐五年,敕封協濟侯。」

顯濟龍王廟 在州治南七十里,當靈山寺南,上有龍潭。宋淳熙中,郡守張廣禱雨徵應,得請於朝,敕封「顯濟龍王。」 因潭之上,遂立廟焉。至今一遇亢旱,民虔禱無不雨者。

張王廟 在橫山西麓

火神廟 在北門。因州中屢犯火災,明萬曆二十六年,知州段猷顯、同知翟愈、判官潘仲明各捐俸作倡,令僧募助建。

石嶺真武廟 距州二十五里。

掛鼓壇廟 即張真君行祠,去州治東南三十里。俗傳神役陰兵開瀆,掛鼓於此,饋餉者則擊以為信。世人異其事,遂立廟祀之。

臧巷廟 張真君行祠,去州治北三十里,神有靈應,遠近多貢香禳願者。

高廟 「張真君行祠」 去州治南七十里,神大顯靈,燈時靜夜屢有火光出入,廟中,祈禱多應。東嶽廟 在州治東南,宋乾德中建。

建平縣

社稷壇 在縣西一里。牆東西闊二百二十步,南北一百二十步。

山川壇 在縣治郎川之南。牆東西一百八十步,南北九十五步。壇南有隙地,南北三十八步,東西與壇基稱。

厲壇 在縣北二里。東西七十步,南北八十八步。

鄉厲壇 明洪武八年定製,每里立壇,以里中耆老主之,共一百一十六所。今廢址存。

土地祠 :在縣治儀門右,春秋祭。

獄神堂「土地祠 」 在獄內,祭同前。

懷仁祠 在縣治東,開法寺前右巷。

四先生祠 在縣北關

孫墩古祠 ,在縣東北五里。

趙參軍祠 在縣東,儒學之西。

城隍廟 在善政坊東。正殿三間,廟門一座。明成化七年,增置東西廡及前重門。萬曆二十八年建石坊,制依公廨。

八蜡廟 在城隍廟左,今燬。

馬神廟 :在城隍廟右。今毀。春秋祭。

祠山廟 在縣西一里許。舊稱「廣惠王廟。」 每歲春秋仲月戊日致祭。廟建於明洪武十九年,萬曆十四年燬於火,又建於二十七年。正殿三間,前廡五間。

五顯廟 在善政坊

余家廟 在縣東一十五里。

齋堂廟 在縣東二十里。

割股廟 在縣東二十里。

松塘廟 在縣東二十里。

湯村廟 在縣東二十五里。

關帝廟 在縣東南三十里。一在縣西二十里。上塘廟 在縣東南三十里。

五聖廟 在縣東南三十里。

宗漢廟 在縣東南三十里。

泗洲廟 在縣南一十五里。

新村廟 在縣南六十里。

白石廟 在縣南六十里。

東嶽廟 在縣治西

金塔廟 在縣西十里

楊家廟 在縣西二十五里。

慈濟廟 在縣南六十里。

田村廟 在縣西二十五里。

魯般廟 在縣西三十里。

荊軻廟 在縣西三十里。

煉成廟 在縣西二十里。

水北廟 在縣西北三十里。

白馬廟 在縣西北三十里。

曹塘廟 在縣西北四十里。

分流廟 在縣北二十里。

社西廟 在縣北三十里。

社南廟 在縣北三十里。

英烈王廟 在縣東北四十里。

接兒墩廟 在縣東北五里。

靈濟王廟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祠山廟 鄧步。宋端平乙未年,呂霖建。

茅王廟 在縣東北二十里。

張公廟 在縣東二都後。

「三清殿 」 在縣東城隍廟左。

龍墩殿 在縣東南十五里。

松墩殿 在縣東南十五里。

「地藏殿 」 「在縣治西。」

泗洲殿 在縣南八十里。

祠山殿 在梅渚鎮西

寺觀附[編輯]

本州

開化寺 在州治東。唐天祐間,法苑禪師建。宋太平興國五年,賜額「內塔」 飛簷為岳武穆焚。明萬曆三十五年,知州何鳳起重修。歷七十餘年,飛簷復傾。

皇清康熙七年,知州楊苞捐募重修,僧實臻募建「大」

殿

聖感寺 在州治東南隅,亦法苑師建。宋太平興國五年賜額。明萬曆二十一年,知州段猷顯重建。

天寧寺 在州城南二里許。唐元和中,歸宗禪師建。

石溪寺 在州治東南五十里,元延祐中建。海會寺 ,在州治西南五十里,晉義熙中建。東泉寺 ,在州治東北四十里,唐天祐中建。牧馬寺 ,在州治西南二十里,唐天祐中建。明教禪寺 在州治西,宋崇寧二年建。

上柳寺 在州治北二十五里,宋淳熙中建。資福寺 在州治西六十里,宋祥符中建。上辛豐寺 ,在州治西四十里,唐天祐中建。右辛豐寺 ,在州治南九十里。宋元祐中建。東山寺 在州治南四十里。宋元祐中建。靈山寺 在州治南七十里。唐天祐中建。定慧禪寺 在州治南十五里,舊名竹山寺,唐咸通八年建。明高祖駐師廣德,更賜今額,並龍牌立碣,以識「後圮。」 萬曆十四年,知州陸長庚重修。萬曆乙未,知州段猷顯為立扁額。

崇法寺 在州治南七十里,唐天祐中建。鎖山寺 ,在州治北二十里,宋至道二年建。

唐興寺 在州治北三十里。唐武德二年建。資聖寺 在州治北五十里,宋祥符中建。保安寺 在州治北六十里。唐天寶七載建。雲門寺 在州治北七十里。唐天祐中建。元妙觀 舊在州治南,廟名天慶觀,唐貞元元年更名元妙觀,明永樂三年重建。嘉靖初判官鄒守益以觀當儒學,後徙東門外,即觀址刱復初書院,集諸士講學其中,今廢。

元冥觀 在州治北右偏,知州鍾振建,以州治面笄山,火星位水神以壓之也。左有三官廟,右有文昌祠。

皇清康熙三年,僧海清募建毘盧閣「靈官殿。」

迎仙道院 在州治西,宋淳祐間建。

昇平道院 在州治南平頂山。

橫山庵 在州治西五里,宋淳熙間建。

雲山庵 在州治東北四十里,元大德中建。武田庵 在州治西四十里,唐大同二年建。圓隱庵 在州治西五十里,明洪武元年建。普門庵 在州治西五十里,元延祐中建。化成庵 在州治西七十里,元大德五年建。慶壽庵 在州治西七十里,宋咸淳中建。紫竹庵 在州治西八十里,明洪武五年建。太首山庵 在州治西九十「里,宋皇祐中建。」 清溪庵 在州治東九十里,宋淳熙中建。普照庵 「在州治北四十里,元大定四年建。慈惠庵 在州治北五十里,元大曆中建。圓覺庵 在州治北六十里,明洪武二年建。宗正庵 在州治北六十里,元天曆中建。橫嶺庵 在州治北六十里,明洪武二年建。大洞庵 在州治北七十里,宋乾道六年」 建。淨覺庵 在州治北七十里。元天曆中建。松蔭庵 在州治西北五里。地名紮寨圩。俗呼「明庵。」 即此。

靈應庵 在州治南七里店。明萬曆二十三年,州民孫楷造,知州段猷顯題扁。

三元庵 在州治西十里石頂山嶺上。

獅林庵 :「在州治南八十里。」 僧《通弱》建。

天成庵 在州治北四十里,典史濮紹曾建。「通隱庵 」 在州治南三十里獅子山下。

石泉庵 在州治南六十里,陳山僧行海建。桃花庵 在州治東南六十里。明隆慶五年,知州鍾振重建。內有田六畝。

岍峨庵 在州治南四十里。

圓通閣 在州治西,下有僧房。

佑聖閣 在州治東,跨街而成。明萬曆間,燬於火,知州何鳳起重建。北偏有道士居。

觀音閣 :「在橫山」 之巔,知州陸長庚建。

建平縣

開法寺 牆垣,民侵成路。知州楊苞清理,捐修如舊。

梵王寺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興覺寺

興教寺 在縣南四十五里。

靜覺寺 在縣南八十里。

東塘寺 在縣西南五十里。

寶光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

寶林寺 在縣西南六十里。

壽昌寺 ,一名「雙柏寺」 ,在縣北三十里。

大忠寺

靜安寺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龍會寺 在縣東北四十里。

丁雲寺 在縣東二十里。

白鶴觀

越城觀 在縣西北二十里。

陽春觀 在縣北二十里。

覺海庵 在縣東二十五里。

施水庵 在縣東四十里。

萬壽庵 在縣東南十五里。

本覺庵 在縣東南二十里。

徐村庵 在縣東南三十里。

鎮山庵 在縣南五里

邵沖庵 在縣南六十里。

般若庵 在縣南六十里。

慈濟庵 在縣南六十里。

青正庵 在縣南七十里。

塔山庵 在縣南八十里。

高塘庵 在縣南八十里。

碧泉庵 在縣南八十里。

禪墩庵 在縣西南三十里。

明覺庵 在縣西南三十里。

普明庵 在縣西三十里。

牟村庵 在縣西北三十里。

萬松庵 在縣西北三十里。

珠子庵 在縣北三十里。

冥陽庵 在縣北三十里。

鎖山庵 在縣北三十五里。

東保庵 在縣東北三十里。

剎海庵 在縣東北四十五里。

老松庵 在縣南二十五里。

永嗣庵 在縣南二十里。

「準提庵  。」 「法雲庵。」

玅喜庵 在縣西三里

雙柏庵 在縣東南五里。

回龍庵 在縣西二十里。

永寧庵 在縣西十五里。

玅音庵 在縣南十里

田村庵 在縣西十五里。

存真道院 在縣治東,明洪武中重建。

普濟庵 在古塔基

永思庵 宗瑛建

《太清庵 》「在古太清坊。」

望雲庵 在縣東北三十里。

清涼庵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廣德州驛遞考     州縣志合載[編輯]

本州。按:「州縣俱未設驛。」

總鋪 在州治西

長岡鋪 :去州治東一十里。

王婆鋪 去州治東二十里。

分界鋪 :去州治東三十里。

搭畢鋪 去州治東二十里。

東亭鋪 :去州治東三十里。

石磴鋪 :去州治西一十里。

豐塘鋪 去州治西二十里。

英溪鋪 :去州治西三十里。

柴岡鋪 :去州治西四十里。

誓節鋪 去州治西五十里。

柯匠鋪 去州治西六十里。

劉村鋪 去州治西北一十里。

石凌鋪 :去州治西北二十里。

陸家鋪 去州治西北三十里。

黃家鋪 去州治西北四十里。

峻巖鋪 :去州治南一十五里。

汪家鋪 去州治南三十里。

青洪鋪 :去州治南四十五里。

黃柏鋪 :去州治南六十里。

前沖鋪 :去州治南七十五里。

陽灘鋪 :去州治南九十里。

株樹鋪 :去州治北一十里。

楊邯鋪 去州治北二十里。

水沁鋪 :去州治北三十里。

洪村鋪 :去州治北四十里。

澗西鋪 :去州治北五十里。

屠村鋪 去州治北六十里。

山西鋪 :去州治北七十里。

建平縣

總鋪 在縣治前

浮塘鋪 去縣東一十里。

濤城鋪 去縣東二十里。

長樂鋪 去縣東三十里。

白茅鋪 去縣東四十里。

方家鋪 去縣南二十里。

十字鋪 去縣南四十里。

廣寧鋪 去縣西南五十里。

諸塘鋪 去縣西南六十里。

邵家鋪 去縣北一十里。

陽春鋪 去縣北二十里。

謝家鋪 去縣北三十里。

顧置鋪 ,去縣北四十里。

橋南鋪  ,錢旦鋪  ,傅村鋪。

忠義鋪  高廟鋪 ,自橋南至高廟五鋪,縣通廣德舊路。「明洪武八年,知縣王克友改路東行,別立浮塘等鋪,五鋪革廢。」

巡警更鋪

東門鋪 在東門外

西門鋪 在西門外

南門鋪 在南門外

北門鋪 在北門外

東岳鋪 在縣治西北

縣前鋪 在縣治南

學門鋪 廢

井泉鋪 在義井右

善政坊鋪 在縣治東

廣德州兵制考     州縣志合載[編輯]

本州

廣德營 ,原設總兵官鎮守。順治七年,鎮將援勦廣東,止留遊擊一員、兵五百名鎮守。分撥把總一員、兵六十名,駐守建平。

廣德州物產考     州縣志合載[編輯]

食貨屬

茶 鴉山,相傳唐時入貢,然色粗味薄,不堪品題。按:鴉山在縣南八十里,宋以前屬宣州。《茶譜》云:「宣州有鴉山,號陽陂,其茶最勝,太守嘗薦於京洛,一士人題曰『陽陂橫紋茶』。以其肌理皆橫,故名之。」 今《廣輿記》《一統志》俱載建平,而茶味粗薄,豈人事焙製之不同,抑地氣有異而然歟?銀魚   白薴   漆

桐油   玉面貍

按《州志》,舊志所記五穀蔬果、花木禽魚之屬,此衣食之源,民生之所天也。江左類皆有之,何煩縷載。廣德童山潦水野多宿莽,上供惟芽茶一物,更有數種,所出無多,亦非珍品也。

廣德州古蹟考墳墓附 州縣志合載[編輯]

本州

故鄣縣城 在州治東北。漢高帝時建,今廢。眾春園 在州治西北玉溪之上。宋紹興間,參軍趙子濬建。刱玉溪堂、聚景樓、圓嶠、方壺、翠溪三亭。亭畔有古梅,其狀奇巧,郡守趙希仁刻石記之。溪後有池,其清可鑒。元至元,郡守趙亮夫築亭池上,扁曰「濯纓」 ,為遊覽之勝,今半為溪流所蝕。明正德間,知州喬岱創有濯纓橋一座。放生池 在故鄣郡圃後。慶元二年,知州魯栗得亙溪延袤百步,泓渟澄澈,因加治焉,名曰「溪堂」 ,活鱗介以千計。今廢。

禮斗臺 在橫山巔,漢張真君禮斗處,廢。明萬曆間,知州陸長庚建,禮斗亭其上。

劉相公廟 在州治北三十里唐興寺前。舊傳,唐劉文靖捨宅為寺,故廟祀之。又傳,漢封中山靖王勝之後於廣德,其子孫居是地,遂祠於此。今廢。

李相公廟 在州治東五十里。舊傳,「五代時李王後裔」 ,鄉人慕其德,祠祀之。今廢。

誓節廟 在州治西五十里。唐時黃巢之亂,土民張姓者,帥鄉兵禦之,兵敗,誓死不退。後人嘉其志節,立廟祀之。

釣魚臺 :在州治北二十五里。舊傳為張志和釣魚處。

紮寨圩 在州治西北五里。宋岳飛曾屯兵於此。

劉文靖宅 在州治北三十里,今為唐興寺。舊傳其地有人於井中得古銅器,上有《識記》。「桐川樓 」 在州治後,今廢。

三峰樓 在州治南,跨街而成。宋參知政事李光有《三峰樓》詩。樓毀,明萬曆三十年,知州何鳳起重建。

藏書樓 在北門舊學基,明倫堂後。宋慶元中,郡守陳公炫建,今廢。

遊豫樓 在城南。何鳳起建,今廢。

廣陽縣學基 在州治西南,今為民業。

行用庫基 在州治西,明洪武十年置。今為西社學。

稅務基 在州治南六十里,今為「黃柏館。」 下梅巡檢司基 在州治西南九十里,今為「下梅寺。」

山光樓 「在州治西」 ,今廢。

景範亭 在州治西社稷壇右。明嘉靖五年,判官鄒守益因范文正公舊,作獄亭於司理廳,歲

久址湮,遂建此亭以紀其績,扁曰《景范》。

望雲亭 在州治西北五里三忠祠後。明萬曆二十五年,知州段猷顯重構三忠祠,登眺於此,見白雲孤飛,戀戀有懷親念,因結亭識之。「木末亭 」 在州治東南二十里,古蒼先生觀瀾處。

《見一》亭 在州治東三十里,為羲蒼子立。「薜蘿亭 」 在中丞里。

《悠然亭 》在薜蘿亭前。

鳳凰臺 在州治北門外。知州鍾振募工築鳳凰墩,結屋其上,名「鳳凰臺」 ,為州治,壯元武之勢。《翻經臺 》在橫山萬松林,後廢。

接清臺 在東亭湖之陽。古蒼先生每昧爽登此,以接乾坤灝氣。

廣長亭 在州治東十里,地名「長岡鋪。」 明萬曆二十四年,學正沈儀范建。鹽商造庵三間,僧照勝守之。

春省亭 在州治西五里小芝山上。明嘉靖十五年,知州朱麟建此亭以勸農。

豁眸亭 在州治西四十五裏白茅山巔。明萬曆二十五年,知州段猷顯重構。

《山月堂 》在湖山嶺。

《東湖草堂 》在東亭湖,蒼仙香火。

羲蒼道院 在東亭湖南里許。

金井 在兆符門外一里許。丙申六月,明太祖曾於此汲水賜兵。

「白馬聖井 」 ,在州治東北五里,冬夏不竭。「橫山聖井 」 ,在橫山巔,即今龍池。

丹井 在州治南十里丹山之上。有徐仙煉丹於此,故名。

子張井 在州治南一百里。舊傳子張嘗授業於此,故名。或雲有張姓者設教於此,因呼為子張井。

龍潭 在橫山後。有小魚似龍,人取畜之盆中,一夕仍歸其潭,禱雨多應。

《祠山三寶 》,一,白玉磬,篆書。《宣和至寶》一,火珠名。「軒轅鏡」 ,一,趙文敏手疏。

鼓角樓 在州治前。宋熙寧初,知軍朱壽昌建,曾鞏為《記》。

借景樓 《輿地紀勝》:「郡圃、縣圃相連,故曰借景。」 清容堂 在州城西,宋知軍錢公輔築堂以居儒者,查深使訓郡人子弟。

靜治樓 在州治後,宋建。明正統六年重建。秀遠亭 在州治前。

「翠溪亭  」 、圓嶠亭  、方壺亭 俱在州圃。攀蘿亭 在橫山,宋天聖中郡守梅詢建。「巢雲亭 」 在竹山。

集仙臺 在橫山絕頂。宋天聖中,郡守梅詢建。及王渙守廣德,詢送以詩曰:「我有《集仙經》始在,勞君一到為重修。」 後因張真君嘗禮斗於此,改為禮斗臺。

建平縣

寨嶺 在縣南四十里。古曾置寨,今名「寨嶺陳村。」

鳴鼓墩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舊傳鄉民築亭於上,每東作時興,即登亭鳴鼓,使遠近聞之,亟修田器。

城上里 在縣西一里許。宋末,居民避亂,掘土築城以守,遺阜尚存。今草木蔚然深秀,映帶竹谿,可以登眺。

浮城 ,在縣西一十里,廣數畝。其上有木,莫能名,斧之則淋漓如血,地至窪下。每夏潦暴漲,諸圩盡沒,此獨巋然。

神仙塘 在縣南六十里淨覺寺前。相傳許真君曾浴其中,遂以是名。塘岸有楓樹,遇年歉則枝枯,有年則茂,豐歉半則六七月始葉。

諸葛城 ,在縣西一十里,其中可容數千人。高封周宅 ,在縣治北,廢為壽昌院。封周為江南陳氏外戚。

八角井 在高封周舊宅,今廢。舊傳井有藏金,鄉民常欲取之,水輒沸湧,隱隱聞笙歌之聲。九曲池 亦在高封周舊宅,與八角井皆封周所鑿雲。

單公墩 在縣北一里許。元大德七年,趙野軒於別業之西得此墩,因與其友單道心觴詠其上,遂以其姓稱之。

寨墩 在縣北一十里。春秋伍貟伐楚還吳,曾立寨於上,今尚有寨門遺跡。

金牛山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相傳,昔有神人驅金牛至此,為人所見,人牛俱沒。今大石上牛蹄跡尚存。

考證

暗橋 在縣東北六十里護形山之麓。舊傳,伍貟奔吳,避於山中,追者至此,雲氣護之,貟及橋而天暗,遂名為「暗橋」 雲。

石鼓墩 在縣東北六十里。《石崚》嶒其上,狀如魚鱗,人行有聲如鼓,故名。

履壇 在縣西南二十里。義士何應孝捐資二十金,買牟姓山一號,以瘞本學鄧六如先生遺履,用垂不朽。今碑碣尚存。

墳墓附[編輯]

本州

漢娘子墓 在州治東二十里,中山靖王之妃。唐劉文靖墓 ,在州治北三十里唐興寺側。明王修撰墓 ,在州治祠山東麓。建文末,遇變至此,遂引決元妙觀之銀杏樹下,道士盛希年殮葬焉。正統中,大學士楊士奇為題其墓曰:「嗚呼,翰林修撰王原釆之墓。」

劉成墓 在州西七里岡。成,靈璧人。明開國勛臣,驍勇絕倫,累立戰功,中流矢殂。明太祖命謝元吉護喪葬此。

錢狀元墓 ,在青雲樓左,知州段猷顯立石,學正李日滋磚砌。

節婦墓 在州北二十里楊邯鋪北,旁有一橋。雙玉塚 在州北七十里。趙氏女未嫁,聞夫涉溉死,女亦死,因合葬焉。知州朱麟題其墓曰「雙玉。」

建平縣

茅王塚 在縣東北一十里,廣袤數畝。舊傳人履其上,隱然有聲,中空故也。塚中多蛇,人不敢入。去塚十餘里有茅王廟,鄉人不知為何神。夏侯塚 在縣西一十里,有石如碣,深陷土中,其顛半露而無款識。舊常掘視,眾莫能舉,遂止。里俗亦無知其人者。

唐侯賢將墓 在縣東北三十里。相傳唐侯君集以開國策勳,後因太子之變及與難,家人挈棺葬於此,迄今呼為「唐侯賢將墓」 ,然不可考。宋吳提點墓 ,在縣南二十里吳村山。宋諭,葬直寶謨閣、江淮等路都大提點吳應龍。

章校書墓 宋校書郎兼莊文太子教授章汝鈞所葬。

潘奉議墓 在縣南七里塔塘沖。宋高宗御翰卒,贈奉議大夫潘敬所墓。

王修武郎墓 在縣南五里鎮山之麓。宋監騏驥院授官修武郎王機葬,吳應龍有「墓誌銘。」 鄭尚書墓 在縣東北四十里獨山向沿口嶺下。相傳南宋鄭清之流寓本邑,卒葬於此。墓南甃砌遺跡尚存。

錢王孫墓 在縣東北三十里南店村後。相傳宋吳越武肅王孫錢廣,端宗時徙建平,卒葬於此。

《趙參軍埋處 》宋末攝縣事參軍趙時踐死難縣南溪中,縣卒取屍焚之,埋於溪南岸上。其妻子僕妾八人同死者亦瘞沙中。今蹤跡泯沒,無從尋識。

明義婦塚 在縣東三都後張公廟側。

廣德州部藝文一[編輯]

《萬桂山記》
明·賈暹
[編輯]

郡侯周先生既遷學,復治圃。學後地日委土而陁倚 之,將以補後之虛,迎前之實,庶與《堪輿家言》,合土委 積,日加崇鉅,聯絡如阜然。先生曰:「是不可無名。」因號 萬桂山。山之峰最高者凌雲。凌雲之東,有峰昂然若 回顧狀,曰龍首嶺。自西如梯倚者,曰橫秋。東如虹掛 者,曰朝陽。山之下,因其窪而池之,曰澄心,曰顧影。又 其東而小者,曰浴鳳山。上下亭館環列。其南枕龍首 者,觀德亭也;西負橫秋嶺者,鄉賢祠也;上薄凌雲,可 以瞻眺及於無際者,天游亭也。於是,州學形勝備矣。 既畢功,先生又覲京師。秋九月連雨,山址逼後垣,水 暴下,怒不可泄,山斯頹,牆垣盡壓。明年春,先生歸自 京師,顧而言曰:「是誠非遠計。」乃請於巡撫公,得官錢, 市龔氏地以擴學圃,培山址,乃大之,山始無恙。山之 陰有泉出焉,先生輦石覆之,其深如洞。出所愛石二 舁置洞中,其色蒼,其空如肺,曰雲濤。雲濤雨則蒸,暵 則止;其色白,其形委積如漾沙,曰雪浪。雪浪舊出大 洞,石滴乳成者,泉渟涵洞中,得石,味益清。先生題曰: 「雪竇。」並識泉所自得,歲月,復書源頭活水鑱之石。雪 竇之上,重峰纍纍如疊壁。引其麓環於前,廓其中以 為臺。臺之北有洲,彎彎如野兕角,上植梅花,外為崇 墉。墉之下為渠,渠通外河,其口為石櫺,水散入,汨汨 可觀。雪竇溢釃,其委與渠合。渠繞山,其日夜流不息。 渠盡處為斗門,以時隄閼,水觸石,淙淙有聲可聽。凡 是圃「之勝,欲其趨如曠如,漢如《天游》,欲其宛如轉如, 莫如《浴鳳池》。至於窅如、奧如,則《雪竇》至矣,盡矣。」先生以高才屈小州,能不鄙彝其民而教養之,使數十萬 戶熙然無愁嘆之聲。乃以餘力,成茲勝事。每公暇詣 學考課,已乃登山徘徊瞻眺,下酌泉而飲之,如圭如 璧,外人信其為大雅君子哉!遷學事先生,既文之以 石矣,謂「此細事,宜不足書,不書何以識本末?」暹因備 述以示後之君子知所愛護焉。至若先生所以即事 命名,皆有期勉諸生之意在,諸生游於斯,息於斯,其 亦有會於心哉!不然,玩以喪志,荒以廢學,則非先生 所以典學育才之本心矣。

《遊大洞記》
朱麟
[編輯]

大洞。出州城北六十里,至馮家洞。馮洞視大洞雖小 而奇,石罅方廣若門,舉火入內,深黑里許。上開天孔, 員若井口,引光入洞,宛如星日。洞口方丈,峭壁蒼然, 可書大字。遊人奇大洞,弗之遊,予亦奇大洞之奇,弗 此之遊。近洞甯生告予曰:「遊此大洞不暮。」乃偕諸生 同至,宛若予家鵝山神仙跡處。於是題其厓曰「《芝山》 別洞」,紀以詩。出洞二十里,至烈女墳旁,轉至陽羨界。 山益奇,谷中雞犬相聞,蒲芷菆翳,鵝鴐遊泳其間。俯 瞰委巷,草屋成村,水淙淙從洞門出草石間,灌田萬 頃,大旱不稿。洞口小寺憩此,束火燎百餘而入,雜之 燭。初入,四壁累垂,如蜂房鸛膝,純白若玉。青苔莓蘚, 雜然成形,迴光反射,又如大綠金翠,非人世所有;晚 霞照耀,又如織錦。左竇曰「東洞」,石乳垂下,擊之如鼓。 洞口空黑,大淵深昧,神物潛藏不可遊,土人桔槔溉 田,終月不竭。潛龍虯蠖,澗水飛騰,了不知其所窮。循 此而南,方廣踰十丈,皆垂玉水晶,明礬白脂,寒氣浸 骨,雖甚暑,挾纊而後可,一旗橫飛,曰「寶珠旗。」一柱自 洞頂直下,曰「玉柱。」下有田,井畫分列,曰「石田。」自石田 直入里許,白鹽堆積如阜,曰鹽堆。右竇從火入,十餘 步一小橋,橋水濺濺有聲,曰「仙人橋。」轉折一窩,曰「燕 巢。」一壁方徑,惟餘桂字,無年月可記。何時,予即題其 處曰「虛洞。」循此深入里許,懸石噴雪,勢欲飛墮。一竇 小而隘,旋摺尺餘,如車谼,可容一人貫魚以入,曰「銅 關。」予刻「銅關」二字於石,方束炬而復入,宛然方丈,四 面純白色,間桃紅,若脂膏玉,昔年墨跡,蒼然如新。一 石垂下,曰石磬;一石如練,躲尾倒卷,曰珍珠簾,左曰 大雪竇。入左曰小雪竇。愈入愈深,不可窮已。土人云: 「可通太湖。」昔好事者又深入十餘里,沉沉巉岈,疑為 罔象所遊,蓋杳不能知其所窮。出洞十里,止餘十炬。 予與天厓暨浙客周子、鄉士三王子、舉人王子、生員 蔡子、甯子三十人,摩肩盤坐以候火。適聞刻字聲,乃 令一人取火而出,則月上山矣。皆笑曰:「奇哉!使火炬 不至,將不為武陵桃源耶?」且嘆天地之寶。天地寶之, 為之閉藏,不肯全以畀人,此其常然。而使茲山之勝, 苟在原野周行中,所狎亦多矣,著其略以貽樂山者。

廣德州部藝文二[編輯]

《下方山》
梁·何遜
[編輯]

寒鳥樹間響,落星川際浮。繁霜白曉岸,苦霧黑晨流。 鱗鱗逆去水,瀰瀰急還舟。望鄉行復立,瞻途近更修。 誰能百里地,縈繞千端愁。

《石溪瀑布》
宋·范仲淹
[編輯]

「迥與眾流異,發源高更孤。下山猶直在,到海得清無。」 勢鬥蛟龍惡,聲吹雨雹粗。晚來雲一色,詩句自《成圖》。

《道經廣德喜晴》
王十朋
[編輯]

秋風吹客過祠山,水出平原礙往還。呼吸雨暘神有 力,掃除雲霧見天顏。

《題祠山》
李健
[編輯]

午庭官事了,心與白雲閒。泉脈瀉崖谷,天風吹珮環。 花開煙靄外,人語翠微間。山色看來好,相留不放還。

《題靈山絹機石》
梅應發
[編輯]

山澗來湍流,媼神閟崛奇。不作江湖迴,縠水清而漪。 異哉靈山靈,幻此天然機。杼軸馳紅女,朝朝忙繭絲。 不見玉指勞,便製鮫室衣。民家得此練,應寬縷征期。 兩崖蘚磴滑,誰敢捩眼窺。卻宜就暑飲,六月霜雪飛。

《遊靈山懷舊》
元·王勉
[編輯]

靈山傑立青摩空,靈源一擲銀河通。長松駕鶴號陰 風,肩輿裊裊穿空濛。霹靂送雨來千峰,一洗萬劫塵 霾胸。人生飄泊猶飛蓬,微官束縛居樊籠。故人各別 天西東,十年夢想冥飛鴻。生平詩筆稱豪雄,不妨醉 墨蟠蛟龍,明朝行復追塵蹤。

《題橫山》
明·馬叔山
[編輯]

十里松聲捲翠濤,風威颯颯著吟袍。泉通嵌竇僧廚 近,路鑿層崖佛屋高。便欲幽棲同老鶴,恍疑異境踏 靈鰲。山靈笑我塵凡客,白首驅馳不厭勞。

《遊橫山》
李得陽
[編輯]

橫阜崢嶸碧落齊,探奇迢遞躡丹梯。捫蘿雲氣生人 足,遶磴花香襯馬蹄。潭水澄澄龍已去,春風恰恰鳥 還啼。尋真直到清冥上,回首紅塵煙霧迷。

《遊大洞》
朱麟
[編輯]

野渚鳥聲夕,迴光宿雨霽。風驅草色來,石屋洞雲閉。

木攪玉箏聲,谷響山風厲。樹杪黃鶴棲,竹迴蒼琅蔽
考證
圓月前在圃,嵐光忽搖曳。歸往石橋東,花明上客袂。

《夜月憶古意亭》
周瑛
[編輯]

「幽興不可遏,良夜乘鶴往。」山深寂無人,亭前自俯仰。 簷月流素輝,山泉滴清響。孤蘭蔽蕭艾,叢桂在草莽。 采芳欲寄遠,路阻情惆悵。緩步歸東園,坐見明星上。

廣德州部紀事[編輯]

《州志》:「宋大觀元年四月二日,甘露降於建平,凡十有 二日。」

紹定元年四月,瑞麥生於野,一莖四穗。

明成化年間,縣南四十里居民王氏莊前有楓樹初 生二尺許,即岐為兩幹,又二尺許,復合為一,因名其 地曰「鴛鴦楓。」

弘治五年,迅雷擊祠宇公署獸脊。

十四年六月,水溢城。

十八年秋九月,地震。

正德二年,妖魔晝見。

三年,大旱,子粒無收,民食草根。

四年春,民饑相食,死者萬計,遺骸載道。秋,洪水灌城。 冬,冰堅地拆,禽獸草木皆死。

十五年,譙樓鐘不扣自鳴者數日。知州江暉命杖之, 乃止。

嘉靖六年秋七月,雨雹大如拳,禾稼及鳥獸觸之者 死。

八年六月,蝗飛蔽日,不害稼。《廣德》有蝗自此始。 九年,建平妖人虞順惑眾,數月就擒。

十五年春三月,蝗食麥,兼害禾秧。知州朱麟示民「捕 蝗一石給穀二石。」後霧霾遂滅,不為害。

萬曆十七年,譙樓災。

四十八年,地震。

天啟三年冬,地震。

四年,地大震。

五年,建平縣大火,自「吳家巷起,至雙井止」,延燒居民 千餘家。

崇禎七年六月,「儒學前擊斃瓦雀萬餘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