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9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九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九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九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九十四卷目錄

 臨江府部彙考四

  臨江府城池考

  臨江府關梁考

  臨江府公署考

  臨江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臨江府戶口考

 職方典第八百九十四卷

臨江府部彙考四

[編輯]

臨江府城池考        通志

[編輯]

本府。清江縣附郭。

臨江府城池 :「宋淳化初,始築土城,枕大江,地勢卑下,易傾頹。元至正間,守臣保童始築城浚壕。明弘治丁巳,知府吳敘因故址增築之。正德辛未,知府熊希古改築磚城,周一千五百六十七丈,高一丈四尺,壕長八百丈,闊一丈五尺,深一丈。嘉靖庚申,巡撫何遷按郡增高四尺,建宿樓敵臺。崇禎八年,知縣王心純復」 修。十五年,知府胡永清、知縣秦鏞以次修築。

皇清順治八年,城陷九丈,知縣洪其清修葺。康熙二

年,總督張朝璘按郡增高三尺。門有八:東曰「廣濟」 、南曰「南薰」 、西曰「西成」 、北曰「朝天」 、曰「文明」 、曰「清波」 、曰「萬勝」 、曰「育賢。」

外縣

新淦縣城池 ,唐天祐「中,楊行密始設城。元至正壬寅,知州王真復修。明正德間,知縣劉天錫用石甃砌,周七百六十三丈,高一丈七尺,壕長三百丈,闊六丈,深一丈。嘉靖辛酉,知縣樂舜賓增高四尺。」

峽江縣城池 明嘉靖五年始建,城周七百六丈三尺,高一丈二尺,廣如之。嘉靖戊申,知縣成子學,丙辰通判何堅復修。

新喻縣城池 ,宋靖康元年始建,城周五里許。明正德癸酉,知縣鄒彥奎建土垣,壬戌,知縣祝爾慶改建「磚城,周八百六十五丈有奇,高一丈三尺,廣九尺。」

臨江府關梁考         通志

[編輯]

本府。清江縣附郭。

問津橋 在府學右

清碧橋 在通津坊

北津橋 在金地坊

清風橋 在天寧寺左

濟美橋 在天寧寺右。二橋府城跨其上。「廣濟橋 」 在公選坊。一名「虎川。」

善嘉橋 在府東四里

三橋 在府西三十五里。

渡橋 在府東三十里

蕭洲橋 在府西四里

何陽橋 在府東四十里。

黃埇橋 在府西南四十五里。

南橋 在府清江鎮

曲水橋 在府北三十五里。

麗春橋 在府西三里

大觀橋 在府東南二十里。

車埠橋 在府東南二十里。

吳公橋 在府九都

沙窩橋 在府東北三十五里。

大橋 在府東北四十里。

龍岡橋 在府南一十里龍岡鋪。

白沙橋 在府東二十里。

烏泥橋 在府清江鎮東瀕。上。

上陂橋 在府南一十五里。

隸鍾橋 在府西南三里。

一念橋 在府北一十里。

永興橋 在府十四都

香溪橋 在府東三十里。順治九年,知縣洪其清建。

城下渡 共五處

蛟湖渡 在府東北十里。

石下渡 在府西袁河口。

永泰渡 在府南一十五里。

樟樹鎮渡 在府東北三十里。

牛渡 在府東南一十里。

渚塘渡 在府南一十五里。

銅鑼江渡 :在府東一十里。

薛家渡 在府北三十里。

洛橋渡 在府東一十里。

橫梁渡 在府東北一十二里。

溪東渡 在府東一十里。

新淦縣

惠政橋 在縣城南。宋元祐中,蘇軾經此,題曰「惠政。」

平津橋 在惠政橋南

通遠橋 在縣東,去惠政橋一百步。

望仙橋 在縣東,去惠政橋一百步。

端平橋 在縣東,去惠政橋一百步。

蘭陵橋 在縣迎春門內。蕭氏建。

賓陽橋 在賓陽門外

神政橋 在縣東南三十里。

湖田橋 在縣西

坑口橋 在縣西北八里。順治甲午,知縣潘岒重建。

北門橋 在朝天門外,近城壕。

大橋 在縣西三里

楊家橋 在縣西北五里。

普濟橋 在縣東六十里。

黃竹橋 在縣東南一十里。

蛇坑橋 在縣南三十里。

湖東橋 在縣西北八里。

清湖橋 在縣西二十五里。

洪陂橋 在縣北三十里。

瓦橋 在縣東七里

湄湘橋 在縣東三十里。

步橋 在縣東四十里

藤橋 在縣南五十里

豐樂橋 在縣東四十里。

南津橋 在縣北

石砌橋 在縣北

知政橋 在縣北

藍步橋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

鸛溪橋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

桁橋 在縣東二十里

金水橋 在縣東北三十里。

界埠渡 對江在縣西、北二門。

官洲渡 對江為南河口。

藍泊渡 在縣南一十里。

城口渡 去藍泊一里

泥江渡 在縣南一十里。大小二江。

車頭渡 在縣南二十里。

楊家渡 在縣南三十里。

坑口渡 在縣北三里

城頭渡 在縣北五里

莒洲渡 在縣北一十里。

清沂渡 在縣北二十里。

石口渡 在縣北二十五里。

新市渡 在縣北三十里。

大洋洲渡 :在縣北三十里。

上沙湖渡 在縣北四十里。袁河。

蓮湖渡 在縣北四十里袁河。

婁家渡 在縣北四十三里。大江。

李家渡 在橫河口內

饒家渡 在縣北四十五里。

丁家渡 在縣北四十里。

黃家園渡 在縣北三十五里。

峽江縣

城隍橋 在縣東

浮橋 明嘉靖戊午春,楊賈請設橋為鹽禁,後洪水漂沒,隨廢。

惠濟橋 在朝京門外

暮膳橋 在城南五里。宋隆祐孟太后道經此,進暮膳,故名。

黃花橋 在雙澗寺前,水由此入黃金岡。「大安橋 」 ,在北門外。

株木橋 距城五里

潭塘橋 距城八里。明天啟中,邑人曾櫻重修。

皇清康熙乙巳,湖西道施閏章、知縣佟國才重建。

郭頭橋 在縣一十五里草洲腦。

象口橋 在草洲腦。年久廢。康熙六年,參議施閏章、知府王撫民、知縣佟國才捐資重建。「廣濟橋 」 在仁和境。

順橋 在縣西二里

軍民橋 在仁和境

新田橋 在小北門外

河隴橋 在城北五里

泗汾橋 在城北五里。水出潭塘口。

五眼橋 在西四都,出堰口西五都。

五橋 一圖

「甕頭橋 」 《二圖》。

麻陂橋 三圖

花苑橋 四圖

蓮花橋 七圖

大石橋 水出堰口

虹橋   青雲橋  衣錦橋 並西八都。金水橋 在玉界西,即淘金處。

玉澗橋 在東二都

前山橋  新陂橋 俱在五圖。水出黃金江。柏林橋 在十都二圖。

陵岡橋  。白漯橋 水出堰口。

萊公橋 在城西一里。宋寇萊公謫潮時經此,故名。

福山橋 在城西二里

水磨橋 在城西三里

遠溪橋 在《七、八圖》。

金石橋 在九都

義路橋  宛溪橋  、上埠橋。

鵝頸橋  板陂橋 俱在東一都。

苑苑橋  官陂橋 俱在東二都。

豐陂橋 在東三都

館頭橋 在東四都

靈陂橋  高陂橋 俱在東六都。

南源橋  。石坪橋  。「藍田橋。」

馬埠橋 俱東八都

吉陽橋 峽里橋 俱東九都。

平政橋  、灞頭橋 俱在玉筍鄉。

玉澗渡 在縣南三里

象口渡 在縣東北一十里。

蔣沙渡 在縣南一十里。

烏口渡 在縣北一十五里。

獐口渡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

新喻縣

秀江橋 在縣南一百步。

滸溪橋 在縣治左

迎恩橋 在縣東門

通濟橋 在縣東三里

登龍橋 在縣東七里

順化橋 在縣二十里

纂頭橋 在縣二十里

暇豫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

瑒岡橋 拜相橋 一名「灼江。」

梘頭橋  、楊墈橋、長宣橋 ,一名「小江橋。」 順治間,圮,里人為木樑以渡。康熙三年,重建石橋。

問津橋 在縣東三十里。

公塘橋 在縣東四十里。

暇山橋 在縣東五十里。

新稈橋 在縣東五十里。

藍橋 在縣東六十里

吉嘉橋 在縣東六十里。

安溪橋 在縣東六十里。

淳泉橋 在縣東六十里。

新橋 在縣東七十里

白沙橋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歸駟橋 在縣東南三里。

睦宦橋 在縣南三里

墨溪橋 在縣西北黃花里。

柱橋 在縣南一十里

黃金橋 在縣南一十里。

紺珠橋 在縣南一十里。

畫江橋 在縣南一十五里。

南岸橋 在縣二十里

八百橋 在縣二十里

簡田橋 在縣二十里

神仙橋 在縣二十里

雲潭橋 在縣二十里

月橋 在縣南二十五里。

下灞橋 ,在縣南三十里。

艾源橋 在縣南三十里。

南橋 在縣南三十里

金橋 在縣西三十里

劉公橋 在縣西北一十里。

舉坑橋 在縣北五里

清暉橋 在縣北八里

孔目橋 在縣北三十里。

江橋 在縣北三十里

永濟橋 在縣北二十里。

杭橋 在縣北二十里

坑口橋 在縣北三十里。

虹橋 在縣北三十里

篛山橋 在虹橋南

騰駕橋 在縣北四十里。

官路橋 在縣北四十里。

橫藍橋 在縣北五十里。

騶溪橋 在縣北五十里。

石步橋 一名「獅子。」

龍鏡橋 在縣北六十里。

賽藍橋 在縣北六十里。

潁江橋 在縣北七十里。

檀步橋 在縣北七十里。

龍骨橋 在縣北八十里。

楊津渡 今廢

祖陂渡 在縣北一十里。

徑步渡 在縣西四十里。

萬安渡 在縣東六十里。

距村渡 在縣西北四十里。

潭漁渡 在縣東一十里。

羅坊渡 在縣東五十里。

安和渡 在縣東二十里。

楊津渡 在縣西五里

白米渡 在縣西二十里。

大江渡 。胡家渡  。柘湖渡。

楊家渡 楊梅渡

臨江府公署考        通志

[編輯]

本府。清江縣附郭。

府治 宋淳化三年建,明洪武初年重建。經歷司  、照磨所 俱在府治內。

司獄司  、稅課司 俱在府治西。

陰陽學  、醫學 俱在府治東,今廢。

豐積倉 在廣濟門內

清江縣治 南。唐昇平二年建,明洪武十年重建。

清江鎮巡檢司 在縣東北三十里。

稅課司 在清江鎮

外縣

新淦縣治 在市村。元為州治。明洪武二年改建,弘治九年重建。

皇清康熙二年,知縣胡之琳復修。

稅課司 在縣治北,今廢。

杯山巡檢司 在縣治西十里。今廢。

陰陽學 在縣治東,今廢。

醫學 在縣治南,今廢。

峽江縣治 在城內鳳凰山,舊為峽江巡檢司,明嘉靖五年改建。

「陰陽學  」 、「醫學 俱廢。」

新喻縣治 舊在龍池墅,唐大曆八年遷虎瞰山下。元為州治。明洪武二年改建,天啟初年重建。

水北巡檢司 在縣治六十里。

稅課司 在縣治南門外。

陰陽學  醫學

臨江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通志

[編輯]

本府。清江縣附郭。

臨江府儒學 宋淳化間建,在軍治南,瀕江。元末燬。明洪武初,知府劉貞重建。嘉靖間,參政陳大賓以江水嚙岸逼學宮,圖遷之。適廣壽寺燬,遂協謀府縣,以其地建學。隆慶間,知府管大勳復葺社學,各縣皆同。學田及塘地窟共六十五畝。

仰高書院 在府學東南。明嘉靖間,李槃建,今名「文峰樓。」 近重修。

樂育書院 參議蔣顯捷建。

蕭江書院 順治間,知縣洪其清建。

龍岡書院 「康熙間,參議施閏章建士紳講堂。」 清江縣儒學 :「宋初在郡學南,嘉定初徙皇華驛西,景定間燬。明洪武四年,知縣陳靜重建。正德間燬,知府熊希古隨建。嘉靖間,參政陳大賓以廟門逼城闉,遞進數丈,撤舊新之。明末燬。」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洪其清重修。康熙四年,參議施

閏章重修

清江書院 宋著作郎張洽所建。

明經書院 在縣儒學啟聖祠左。明隆慶間,知府管大勳建,置田五十二畝。知縣陸書置田四十五畝,編門子一名守之。

外縣

新淦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自「唐迄宋凡三遷。元末燬。明洪武二年,知縣曹行重建。永樂間燬,通判宋軌重建。宣德間燬,知縣張顒重建。弘治間圮,知府尚縉重建。正德間燬,知縣劉天錫重建。後廟壞,嘉靖戊申,知縣陸美中改建。」

皇清康熙四年,參議施閏章協府縣宮修。

惜陰書院 康熙間參議施閏章講學之所。峽江縣儒學 在縣署左,玉峽驛故址。明嘉靖五年知府錢琦肇建。崇禎庚辰改建於按察司行署。

皇清順治庚子,知縣顓孫《佐聖》仍遷建舊址。

新喻縣儒學 在虎瞰山南,臨梁館舊址。「唐大曆間建。宋建炎間燬,隨重修。元為州學。明復改為縣學。景泰間知縣胡恭、弘治間知縣盧翊,嘉靖間知縣陳璨先後增修。」

皇清順治間,推官陸璿、知縣王應期、荊之茂重修。

臨江府戶口考        府志

[編輯]

府總

順治十四年《賦役全書》刊載:原額人丁六萬六千八百六十九,內除題准逃亡人丁外,見在人丁六萬六百五十六,內連優免人丁三千六百二十八,每丁各派徵不等。共編起存各款,銀一萬四百一十四兩九錢八分六釐五毫。

清江縣

原額人丁二萬六百二十三,內除逃亡外,見在人丁二萬九十,內連優免人丁一千四百九十一。每丁各派徵不等,共編起存各款銀四千二百八十九兩九錢二釐八毫。

新淦縣

原額人丁一萬七千二百七十一,內連優免人丁六百九十九,每丁各派徵不等,共編起存各款銀二千八百九十兩一錢一分七釐。

峽江縣

原額人丁一萬二千二百九十三,內除逃亡外,見在人丁八千一百一十,內連優免人丁三百九十八,每丁各派徵不等,共編「起存各款」 銀八百三十七兩一分九釐九毫。

新喻縣

原額人丁一萬六千六百八十二,內除逃亡外,見在人丁一萬五千一百八十五,內連優免人丁一千四,每丁各派徵不等,共編「起存各款」 銀二千三百九十七兩九錢五分三釐一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