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1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十九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二十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十九卷目錄

 贛州府部彙考一

  贛州府建置沿革考

  贛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贛州府星野考

  贛州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九百十九卷       通志

 贛州府部彙考一

贛州府建置沿革考

[編輯]

  本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為吳越地戰國越滅為楚

  地秦並天下為九江郡漢初改郡為淮南國後

  乃為豫章郡贛雩都各縣隸焉漢末初平中割

  豫章之廬陵贛雩都各縣增石陽遂為廬陵郡

  孫權割據吳地乃析廬陵地置南部都尉於雩

  都而他縣析置不一晉改置南康郡宋齊梁陳

  因之蓋南康統全虔地而言非如後之邑治專

  屬也隋改置虔州後仍為南康郡唐分隸諸州

  道名號各殊而縣屬虔州究竟無改南唐為昭

  信軍宋初因之後復改為虔州建炎中以虎頭

  州非佳名始改曰贛州贛州之名昉此蓋從校

  書郎董德元之言也元為贛州路明為贛州府

  屬江西布政使司領縣一十二

皇清因之領縣十二

  贛縣附郭

  西漢屬豫章郡漢末屬廬陵郡三國吳析地置

  平陽縣晉為南康郡地宋齊梁陳因之隋為虔

  州地唐屬虔州地南唐屬昭信軍宋屬贛州軍

  仍析瀲江鎮之七鄉置興國縣元屬贛州路明

  屬贛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百二十里

  雩都縣

  漢隸豫章郡漢末為廬陵郡地三國吳置南部

  都尉於此復析地置陽都縣晉屬南康郡南宋

  齊梁陳因之隋為南康郡地唐屬虔州復析南

  三鄉地置安遠縣南唐隸昭信軍宋屬贛州軍

  復析九洲鎮地置會昌縣元屬贛州路明屬贛

  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七里

  信豐縣

  漢南野地三國吳析南野置南安為南安地晉

  屬南康郡南宋齊梁陳因之隋屬虔州唐改南

  安為信豐縣屬虔州南唐屬昭信軍宋屬贛州

  軍元屬贛州路明屬贛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七里

  興國縣

  古本贛縣地宋析贛縣瀲江鎮之七鄉鎮置此

  元屬贛州路明屬贛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五十三里

  會昌縣

  古雩都縣地宋析雩都九洲鎮地置此屬贛州

  軍元陞為州屬贛州路明復為縣屬贛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五里

  安遠縣

  漢雩都縣地梁析雩都地置此尋廢唐復析雩

  都南三鄉地置屬虔州宋屬贛州軍元隸寧都

  州屬贛州路明屬贛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五里

  長寧縣

  明萬曆四年平安遠黃鄉賊割本縣雙橋石溪

  等十五保於地名馬蹄岡議設長寧縣屬贛州

  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里

  寧都縣

  漢贛縣地三國吳為陽都縣晉改陽都為寧都

  南宋析地分虔化縣齊梁陳因之隋唐為虔化

  宋改虔化為今名屬贛州軍元陞為州屬贛州

  路明仍為縣屬贛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百三十七里

  瑞金縣

  漢雩都縣地唐析雩都象湖鎮置瑞金監南唐

  監陞為縣屬昭信軍宋屬贛州軍元縣隸會昌

  州屬贛州路明屬贛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八里

  龍南縣

  漢南野縣地晉宋齊梁陳因之唐析南安地置

  百丈鎮尋改曰虔南即此地楊吳改鎮為場南

  唐陞場為龍南縣宋屬贛州軍元縣隸寧都州  屬贛州路明屬贛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里

  石城縣

  晉寧都縣地南唐陞寧都石城場為縣宋屬贛

  州軍元屬贛州路明屬贛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九里

  定南縣

  明隆慶元年析龍南地並割安遠大石小石伯

  洪等堡信豐南方十里員魚逕腦等堡於地名

  蓮唐鎮置此屬贛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里

贛州府疆域考        通志

[編輯]

Template:GJTSJCimages

  本府

  東至福建長汀縣大隘嶺四百六十里

  西至南康縣界三十里

  南至廣東翁源縣桃嶺界五百二十五里

  北至萬安縣界一百三十五里

  自府治至省城一千二百里至

 京師五千六百七十里

  東西廣四百九十里南北袤六百六十里

  贛縣

  贛附邑也東至雩都縣界八十里

  西至南康縣界三十里

  南至信豐縣界一百三十里

  北至萬安縣界一百三十五里

  東西廣二百一十里南北袤二百六十五里

  雩都縣

  府東一百五十里為雩都東至瑞金縣界五十

  里

  西至贛縣石鼓山界五十里

  南至信豐縣界七十二里

  北至贛縣贑上三十五里

  東西廣一百里南北袤一百七里

  信豐縣

  府東南一百七十五里為信豐東至會昌縣界

  一百二十五里

  西至大庾縣界一百五十里

  南至龍南縣界一百里

  北至贛縣苦竹坳四十五里

  東西廣二百七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四十五里

  興國縣

  府東北一百八十里為興國東至寧都縣界一

  百八十里

  西至萬安縣界六十里

  南至贛縣界四十里

  北至廬陵縣界一百二十里

  東西廣二百四十里南北袤一百六十里  會昌縣

  府東二百里為會昌東至福建汀州武平縣界

  一百二十里

  西至安遠縣界一百里

  南至長寧縣界一百二十里

  北至瑞金縣界一十里

  東西廣二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

  安遠縣

  府南三百四十里為安遠東至長寧縣大陽關

  四十里

  西至信豐縣界六十里

  南至定南縣界九十里

  北至會昌縣界一百里

  東西廣一百里南北袤一百九十里

  長寧縣

  府南四百二十里為長寧東至福建武平縣界

  八十里

  西至廣東惠州府龍川縣界八十里

  南至廣東平遠縣界一百八十里

  北至會昌縣界八十里

  東西廣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二百六十里

  寧都縣

  府東北三百六十里為寧都東至石城縣界六

  十里

  西至雩都縣界一百一十五里

  南至瑞金縣界一百三十里

  北至宜黃縣界一百八十里

  東西廣一百七十五里南北袤三百一十里

  瑞金縣

  府東三百八十里為瑞金東至長汀縣界二十

  里

  西至雩都縣界八十里

  南至會昌縣界七十五里

  北至寧都縣界一百三十里

  東西廣一百里南北袤二百五里

  龍南縣

  府南四百十里為龍南東至定南縣界五十里

  西至廣東南雄府始興縣界一百三十里

  南至河源縣界一百一十里

  北至信豐縣界二十五里

  東西廣百八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五里

  石城縣

  府東北四百六十里為石城東至福建寧化縣

  界三十五里

  西至寧都縣界四十里

  南至福建長汀縣界八十里

  北至廣昌縣界六十里

  東西廣七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定南縣

  府南四百六十里為定南東至廣東惠州府龍

  川縣界一百三十里

  西至龍南縣界五十里

  南至廣東惠州府和平縣界一里

  北至信豐縣界一百八十里

  東西廣一百八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一里

形勝附

[編輯]

  本府贛縣附郭

  輿地紀勝江湖樞鍵嶺嶠咽喉

  王安石虔州學記地最曠大山長谷荒翳險阻

  洪邁表接甌閩百粵之區介谿谷萬山之阻

  舊志郡城南衍北銳章貢交流崆峒前朝三陽

  後枕

  雩都縣 峽山吐耀雩水長清

  信豐縣 南障郡山東縈二水

  興國縣 福笥靈山聳秀於東北瀲江濊水交

  流於西南

  會昌縣 方山為一邑之鎮湘水歷十灘之險

  安遠縣 峙流不足於北形勢獨萃於南

  長寧縣 帽山插天鄔水經地

  寧都縣 金精北竦璜溪南流

  瑞金縣 缽山西拱綿水東纏

  龍南縣 倚清修歸美之山帶桃川葛溪之水

  石城縣 處琉璃樓蓋之雄擅燕藪龍潭之勝

  定南縣 三臺踞印山之上九洲赴龍川之流

贛州府星野考        府志

[編輯]

  府屬總

  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吳楚之疆候

  在熒惑占於鳥衡

  漢書天文志斗江湖牽牛婺女揚州

  地理志吳地斗分野越地牽牛婺女分野

  魏太史令陳卓言郡國所入宿度曰豫章入南

  斗有十度豫章今贛地是也

  晉書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

  紀於辰在丑吳越之分野屬揚州豫章入斗十

  度

  隋書地理志揚州於禹貢為淮海之地在天官

  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於辰在丑

  唐書天文志吳星紀初起斗九度中斗二十四

  度終女四度

  僧一行曰山河兩界以南斗在雲漢下流當淮

  海間為吳分牽牛去南海寖遠自豫章迄會稽

  南踰嶺徼為越分

  宋史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東西各列十一

  星其東垣第六星曰吳越

  元史天文志斗四度三十六分六秒入吳越星

  紀之次

  明清類分野書吳分野鬥牛在丑自斗三度至

  女一度屬吳越分揚州上元太微垣上台司命

  下元天市垣東垣第六星曰吳越南斗六星中

  二星曰天相主豫章五車在畢宿北東南一星

  曰司空主楚

  舊志古揚州吳越地又屬楚又屬豫章屬縣故

  星次宜隨之

贛州府山川考一    府縣志合載

[編輯]

  本府贛縣附郭

  賀蘭山 在府治西北隅舊名文壁冠冕一郡

  之形勝而襟帶千里之江山其左綿亙為白家

  嶺

  夜光山 在府城東隅一名寶林堂

  天竺山 在貢水東舊有修吉寺唐元和初僧

  韜光自錢塘天竺駐錫於此故名白居易蘇軾

  李朴俱有詩今在東門外者非故址乃借名也

  伏龍山 在貢水東林木陰翳頗稱勝境

  佛日峰 在貢水東其下為馬祖岩馬禪師初

  欲棲此一夕山鬼為之築垣師曰學道不至乃

  為邪鬼所測此非吾居也因棄去居龔公山峰

  巔有塵外亭雲端亭駒岩亭一憩亭馬禪關俱

  久廢近復塵外一憩二亭

  雷岡 在貢水東舊傳一夕為雷雨開通

  鳳凰山 在城東十里狀如雙鳳飛來

  獅子岩 在城東一十五里石壁峭拔深數丈

  高三丈遠望其狀相類

  文潭嶺 在城東三十里巨石盤亙下有潭廣

  數十丈舊傳漁父於潭中得大小銅龍五今存

  其四

  回軍嶺 在城東四十里舊傳黃巢兵過里人

  方氏率眾卻之故名

  雞心石 在城東六十里

  螺亭石 在城東七十里有女為螺嘬死葬亭

  旁塚化為石螺殼無數蘇東坡詩碧溪青嶂繞

  螺亭指此也

  噴龍石 在城東八十里兩崖劍立飛淙注下

  為龍湫禱雨有應

  天南山 在城東百餘里舊有盧光稠驛亭

  五龍嶺 在城東一百二十里下有龍潭

  馬頭石 在城南三十里信豐江口水中突起

  如馬首

  席帽山 在城南三十五里俗呼為酒罎山下

  有黃仙石相傳一道人乘白鹿從石上凌雲去

  牛軛嶺 在城南四十里

  崆峒山 在城南六十里一名空山自南康數

  十里蜿蜒而來章貢二水夾以北馳蓋一郡之

  案山也山麓周迴百里顛有湖湖有艑艚底人

  動之風雨立至晉咸康五年太守庾恪於西山

  麓建立神廟祈求雨澤最有靈應

  四會峰 在城七十里東距龍江與崆峒對其

  上方平可容數百人旁有小徑可躋井源不涸

  宋元人避兵於此  文秀峰 在城南七十里突立於平田之中高

  百餘丈

  麻嶺 在城南百餘里有石磴可登頂面亦方

  平

  武山 在城南二百里嶺有石文若仙掌

  西隱山 在城西四里舊名佛嶺雙峰突起有

  亭介其間名曰御風今廢

  通天岩 在城西二十里空洞如屋有穴透其

  嶺怪石環列如屏障宋祕書陽行先隱於此太

  守林顏號為玉岩翁留元剛建玉岩亭行先祠

  在焉今廢登覽者留題甚多

  忘歸岩 在通天岩半壁王陽明偕講學門人

  窮岩谷之勝始得此幽雅峻絕坐而忘歸較之

  通天更奇因名

  杏林山 在城西一百里

  儲山 在城北二十里俯臨清潭上有儲君廟

  仙女石 去儲潭五里許上有仙女祠蠶者禱

  焉

  玉石山 在城北四十五里諸山俱黑壤唯此

  山一石如玉瑩

  象山 在城北五十里旁高中窳有古廟石竈

  石鍋陳跡

  黃唐山 在城北六十三里中有石室仙跡甚

  奇

  鳳凰岡 在城北六十里宋治平間有鳳鳴其

  上

  中峰山 在城北七十里與妙高峰相對

  雙峰嶺 在城北七十里與錦屏山相對

  虎面石 在城北七十里黑斑如虎文

  枕石 在城北七十里橫亙宛如一枕

  妙高峰 在城北八十里舊名屼嶺高可十仞

  烏兜山 在城北八十里與席帽山對岩泉瀑

  布溪澗抱流

  金龍山 在城北八十里高圓如釜舊名下釜

  小湖山 在城北八十里

  社山 在城北八十里

  錦屏山 在城北九十里

  石人山 在城北九十里相傳郡守劉彝舟過

  水涸灘高榜人甚難之忽夢石人語曰劉賢侯

  也吾當護之詰朝解纜即下灘

  合龍山 在城北一百里

  天師山 在城北一百里

  龍蟠龍爪二石 在城北一百一十里

  龔公山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舊為龔隱士所

  棲今為寶華寺馬祖遺跡及勒潭龍井在焉

  順山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抵萬安界怪石萬

  丈歷三十六坳至其巔

  試劍石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

  分水嶺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為贛縣萬安之

  界

  黃竹嶺 在城北一百四十里通龍泉縣四畔

  有竹

  書筒石 在城北二百二十里見溪水中修長

  圓潔如書筒

  火燄山 在城東南二里脈自崆峒來色赤如

  火城內建天一閣向對取水制火之義

  玉房山 在城東南二十四里原名赤石大石

  連聳燦若舒霞中有玉房瓊室天寶六載敕改

  今名

  丫髻峰 在城東南六十里

  羅龍嶺 在城東南八十里路通信豐行者憩

  焉

  雙龍峰 在城東南二百餘里

  楊梅嶺 在城東北一百二十里

  攢嶺 在城東北一百二十里

  龍頭嶺 在城東北一百四十里下有龍湫旱

  可祈雨

  九峰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根盤數十里屹立

  高聳對崆峒向縣治

  峆湖山 一名三陽在城西北三十里上有三

  峰下有龍湫與崆峒對為郡治後屏

  白石嶺 在城西北三十里

  筆峰山 在府治東南坊濂溪書院後俯視一

  城遠對水口儲水諸峰

  景鳳山 在府城西北坊有祖師殿祈禱立應

  水東山 於庚戌年總鎮姚自強倡紳士植松

  於上山麓間掘土得碑曰萬松亭是古人曾植

  松於此數年來松色蒼茂民居不災

  屼山 距城東南百里宋敕封玅高峰建梵剎

  有吳生佛遠近朝拜者甚眾山下左有魁星橋

  右勞田劉姓居焉  金螺山 距城東北百里山建梵剎因掘土起

  剎時有小石數斗如螺悉赤光如金故名今或

  於硬土內猶時見數枚山上石佛祈禱甚驗

  西華山 距城東北百里山有元帝殿刱自天

  寶六載敕曰靈山迄今古殿猶存每月朔日雷

  火掃殿宇雖值晴爽亦雷電間作

  高峰山 在城北八十里高可十仞

  師姑嶺 在城內東坊

  田螺嶺 即鬱孤臺

  百家嶺 在城內北坊

  馬頭嶺 在城東九十里

  旗竿石 在城北百里洲水中豎立兩面中可

  植竿

  紗帽石 在城北百餘里庠江山上宛如烏紗

  帽上可坐十餘人

  貢水 在城東漢志名湖漢水源出汀州新樂

  山西經瑞金南過會昌北會寧都石城安遠雩

  都興國信豐龍南之水流至府東環城而北合

  章水

  章水 在城西漢志名彭水源出南安聶都山

  自大庾東折而北經南康會上猶水至府西環

  城而北合貢水是為豫章水

  贛水 贛章貢二水合而為一故名北流三百

  里至萬安縣其間有灘十八怪石多險折而東

  經吉安臨江達南昌而匯於彭蠡

  長步水 在城西北四十里源出黃家山四十

  里流入贛水

  龍溪水 在城北一百里源出黃竹嶺流入贛

  水

  梁水 在城北一百六十里源出龍頭嶺西流

  入贛水

  皂水 在城北二百餘里自東流出皂口會贛

  水

  乾渡洲 在城東磨車灣積沙如阜洲露則知

  諸灘水涸故名

  七里洲 在城東七里沙石突起水分流而復

  合

  文潭 在城東三十里潭之上有嶺清秀相輝

  歐潭 在城南一十五里以居人多姓歐也

  儲潭 在城北二十里其深叵測上有儲君廟

  湖洲 在城北八十里突起江中周迴數里

  錫洲 在城北八十里蕭郭二姓居焉

  米洲 在城北九十里沙白如米鴈鶩每為所

  迷

  鳳凰池 在府治東南池中有石竹生焉舊傳

  有鳳棲其上寶慶丁卯郡守聶子述構有亭扁

  曰鳳凰池

  嘶馬池 一名洗馬在府治通利坊郡守聶子

  述書人傑地靈扁其堂歲久湮沒正德丙子郡

  守邢公珣於指揮姚璽宅左清出直闊三丈五

  尺橫寬三丈二尺環砌以磚後復塞嘉靖壬戌

  督撫陸公穩重清太守黃公扆定其界址今仍

  塞

  金鯽魚池 在府治東南贛州衛後宋知軍趙

  時逢柴中行相繼開拓元末廢為民居明景泰

  間得遺跡於金魚坊池隔巷贖以官錢環砌以

  石後又為民居正德間復清出池東西五丈五

  尺南北四丈三尺古巷闊七尺池旁隙地長一

  丈七尺闊一丈後仍湮沒嘉靖間勘復街口建

  金魚坊太守黃扆於池上建書院士子肄業

  小湖洲 在城北七十里突起江中

  大湖洲 在城北八十里平起江中

  芙潭 在城北一百里水深灣迴

  簡潭 在城北一百一十里岸有居民

  別灘   天柱灘  茶壺灘

  狗腳灘  卦仔灘  大湖灘

  銅盆灘  汀洲灘  良灘

  此共九灘以下至惶恐九灘屬萬安縣管共名

  十八灘

  洗硯池 舊學泮池宣德四年縣丞趙鼎浚之

  放生池 在西城外知政橋下旁有亭名臨章

  郡守趙時逢改曰永川宋紹興癸亥詔天下各

  置放生池今廢

  廉泉 在光孝寺東本張氏之居南宋元嘉中

  一夕霹靂泉忽湧出郡守以廉名故云宋守趙

  履祥建亭其上蘇軾有詩明隆慶戊辰郡守黃

  扆重修名其亭曰泂酌名其臺曰濯纓王太史

  弘誨為之記

  福壽二溝 在府城昔人所穿以疏城內之水

  也不知創自何代或雲郡守劉彝所作近是闊

  二三尺深五六尺砌以磚覆以石縱橫紆曲條  貫井然東西南北諸水俱從湧金門出口注於

  江後因民居架屋其上水道寖失其故每歲大

  雨時行東北一帶街衢蕩溢廬舍且瀦為沼以

  水無所洩故也官府往下令挑濬而民間貧冨

  不齊未必人人盡力;此通彼塞胡能四達周流

  盈尺為梗尋丈奈何卒使前人畢智殫力之經

  營至委之泥沙溷穢而莫之續也可惜哉可惜

  哉儻徼惠於上人督以專官資以公帑用民之

  力而不用其財窮源及委務令逐處開通必見

  溝底而止而又分地量工寬假時日以考其成

  並貸其占塞之罪庶閭閻樂於趨事而古蹟可

  復水患可消則百世之德也

  雩都縣

  青釣山 在縣東五十里嶺有飛淙濺沫春夏

  淫雨瀕江民每候其聲以避昏墊

  珠玉山 在縣東二百五十八里昔名官山有

  人於此見大珠唐天寶六載改今名又雲山產

  珍禽香草

  靈泉岩 在縣東五里即出水岩瀕江有石山

  水從石竇出噴入江中上有佛廬邑人遊賞稱

  勝境

  羅田岩 在縣南五里一名善山兩旁有岩相

  通古稱華嚴禪院左為仕學山房屋岩下右曰

  觀善巖陽明先生題筆邑孝廉何春所闢也周

  濂溪倅虔時曾遊此故有濂溪閣頂有高山仰

  止亭學士大夫談道論學者多集於此

  通巖 在縣南十里山腰前後洞徹內通往來

  宋紹興間知縣黃士龍鐫額慶元間邑人謝時

  舉勒銘

  需巖 在縣南四十里上下兩穴邑人王鴻隱

  此有泉曰靇光液松曰甘露松皆鴻所表也又

  有木樨巖涵虛洞釣魚臺多鳥篆跡今皆剝蝕

  矣

  金雞山 在縣西三里有穴如石室金雞出入

  其間今亡矣

  雩山 起南戒岷峨穿嶺而西為稽古山西南

  歷赤水仞五雲衣錦至於固石稍西為龍溪山

  逆而北為乘龍嶂南至於東坑山西南至於西

  坑逆南至赤沙盤東北至北關入城邑山之幹

  也其東為荷嶺至於上羅至於大嶺析為二支

  一歷烏桐岡至於靈泉左一護山也一盡古田

  坪左二護山也又東北至於長布山至於九山

  嶂盡於鎮口左三護山也自小羅嶂至於車頭

  嶂左四護山也自雜木嶂至於高沙嶂左五護

  山也自蓮華山至於石竈止於曲陽江口左六

  護山也西為黃土嶺至於增坑右一護山也自

  石函嶂逆南至於丈鼓石右二護山也自下耆

  嶂抵江右三護山也自白雲嶂西至於峽山右

  四護山也

  鳳遊岡 在縣東南六十里舊傳有鳳翔其上

  干霄山 在縣東南七十里山多松杉產石蜜

  柴侯山 在縣東南七十里

  寒信峽 在縣東北六十里崖壁夾峙每歲峽

  中先寒故名

  高沙寶山 在縣東北一百十里兩峰並高若

  伯仲宋時有樵者逐鹿入穴掘之銀礦溢出故

  名

  龍門山 在縣西南十里夜有紫氣濛潤騰霄

  歲大比或聲裂如雷俗謂龍門開必有掇巍科

  者

  斗巖 在縣西南二十里祈山之前以七小阜

  得名相傳梁真人修道於此巖頂有梁仙古檜

  藥山 在縣西南九十里舊傳陰雨晦暝常聞

  音樂聲或雲山產黃連

  鯉魚石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瀕江狀若遊魚

  雩都峽 在縣西北五十里峽長而險前臨大

  江岸壁陡絕磧礫嶔崎為雩襟喉

  太平山 在縣西北八十里瀑布幽蘭人多遊

  賞今有太平公館

  固石山 距縣一百里一名展誥山宋岳武穆

  平寇於此

  龍溪山 距縣八十里盤曲叢菁界興國贛縣

  之交常多嘯聚

  乘龍嶂  小羅嶂  大嶺

  蓮華山 聳秀如蓮花前有天子山若垂幕然

  勢與九山嶂競麗昔有神僧結宇其下祝天子

  萬壽故名

  長布心嶺 距縣三十里山下地形長若疋練

  荷嶺   上羅山  東坑山

  西坑山

  赤砂盤 距縣五里邑人中丞李養愚築精舍  古田坪 漢灌嬰始立縣治於東溪即此以東

  溪遶其後也

  御屏山 宋岳武穆議立巡檢司於此

  雜木嶂  九山嶂  貓石巖

  合石巖  張家山

  禁山 在坎田裡與張家山連峰東望寧都西

  瞻興國南眺雩都昔人有禁曰彼此無相侵擾

  故名

  鳳凰嶺 距縣五十里形如鳳凰故名

  黃土嶺  石函嶂  南泉山

  古木嶂 距縣十五里與烏石夾溪而峙高聳

  橫空

  烏石 距縣十里俗傳洲上浮沙丈餘隱約見

  城郭人或平之復浮出名曰烏石沙圖十景之

  一

  牛牯石  虎頭石  黃金峽

  三豐山  梓山   下山

  南田嶂  巫仙棟

  青雲嶂 距縣七十里積翠浮空絕頂有梵宇

  山腰林麓僧寮甚多

  龍頭山 界接瑞金別有山名雩都蓋對瑞之

  銅缽故以邑名也

  丈鼓石 距縣十里邑之辛峰新造浮屠於其

  上

  下耆嶂  屏風石

  白雲嶂 距縣四十里即白雲堆相傳龍湫也

  有洞三上洞曰白雲巖中洞曰太虛巖下洞曰

  龍巖嵌空玲瓏石乳垂垂欲墜五色燦爛扣之

  鏗然作玉磬聲又彭彭殷殷若鼓聲溪流貫注

  有石狀如龍首泉出其口邑人袁侍御題曰洗

  心

  雩都峽山 距縣六十里南康記雲夜光遙見

  若火唐天寶時因敕改為夜光山一雲明珠吐

  輝十景之一

  石寶山 距縣七十里瀕江舊傳有黃衣人負

  黃紙候舟乞食於篙師既啗唾去竟入石中篙

  師異之回視所唾皆金

  慈果嶺  磊石嶺  鍾公嶂

  堯塘三嶂

  獅子巖 雩化里距縣三十里邑人袁僉憲留

  詩題詠

  墨煙巖 距需巖一里曲徑盤旋鬆竹茂密皆

  王鴻所闢

  祁山   祿山   安山

  寬石 距縣十里其上可以避兵寇舊名官村

  石

  康石巖 有五洞土人傳有飛僊舊跡

  黃連山 距縣九十里舊傳陰雨晦暝常聞音

  樂聲或雲山產黃連

  左坑山 距縣七十里山下有龍湫吐雲氣禱

  雨靈應

  望夫石 距縣三十七里

  羅石 距縣五里其上平坦可容數百戶居人

  避寇多居其上號為羅石寨

  橦梓山 前為龍舌嘴兩江之水會此

  雩水 在縣北三十二里源出雩山上流寧都

  江挾石城水自東北會昌江挾安遠瑞金水自

  東南皆遶雩城而西稍南出峽又稍南則興國

  江水自西北又前二十里則信豐江挾龍南水

  自西南皆與雩水合入郡城東會章水是雩之

  水所匯者眾矣自餘發源於禾豐干霄等山皆

  支流也若南溪黃沙尾長樂篔簹佛婆龍下曲

  陽黃坑古田小溪水頭澄江散渡等水則總入

  寧都水不備錄

  甘泉 在縣東紫陽觀內間日甘酸甘日汲以

  釀酒甚美宋守洪邁詩曰毖彼甘泉出自東方

  發源雩山鍾於紫陽冰清玉潔源深流長君子

  至此鑒亦有光洪武中詹孟舉名以知味

  龍鐘潭 在縣東舊傳吳王芮遣將軍蕭武往

  盤古山取鐘過此沒焉漁父時或見之岸有將

  軍廟今廢

  應元埧 在縣南薰門外吳僧讖曰大埧臨縣

  前雩都出狀元或問何時荅曰一夕風雨便成

  符契

  梓潭 在縣東南六十里

  瑞蓮池 在縣西二百武池產異蓮三萼二十

  四葉其葉曰雙捲劍脊其花曰雙頭丫髻其寔

  曰覆鐘金鋌俗謂雩山倒影所致移之他處輒

  如常種

  龍窟潭 在縣東北青塘里清真觀下其深叵

  測探之不窮  烏沙洲 在縣西北十三里俗傳有沙隱約見

  城郭人或平之復浮出

  米沙洲 在雩峽中洲長二百餘丈其沙三角

  與常沙異其色最白人視其厚薄以占米價低

  昂

  符水 源出鑿水

  金溪水  下拔水 二水源出鴨公嶂至鎮

  口入江

  禾溪水  水頭水 二水源出九山至率口

  入江

  長樂水 源出長樂山

  散水 源出散水山

  釣潭水 寒信  峽水

  龍下水 源出太平山龍潭

  藥口水 自上堡發源歷石㟏寬田烏仙棟羅

  坑諸處

  銀坑水 源出固石左至蘇溪入江

  佛㜑水 源出黃沙嶺至鯉汾入江

  曲洋水 源出曲洋山

  澄江水 源出高嶺

  大小龍潭 杉田裡舊有舍利院內有兩潭號

  大小龍潭隅旱禱雨多應

  篔簹水 源出篔簹山

  渡水 源出龍山

  古田水 源出高嶺

  南溪水 源出分水山合曲洋水入江

  古潭 藥口灘上龍宅其中風雨晦暝人或見

  之

  磜下水 源出馬跡仞至麻油坑入江

  夢口水 源出古木嶂

  下耆水 源出石含山南流入貢水

  三門灘 源出古木嶂

  化龍水 源出雞公南山東流入貢水

  唐村水 源出交椅山南流入貢水

  峽山水 源出焦坑山南流入貢水

  道潭水 源出鴨公嶂入興國江

  中洲 在東門外大江之中名曰川江夜月十

  景之一

  新地水 源出水逕鋪合江口

  羅芽汊 源出慈果嶺歷牛皮隴磊石棗木逕

  諸水俱至此入江

  大白水 源出牛皮山北流入貢水

  小白水 源出干霄山北流入貢水

  長口 源出長源至魯坑入江

  丞口 源出分水坳

  畚茅水 源出堯塘至良蓬入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