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2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二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二十卷目錄
贛州府部彙考二
贛州府山川考二
職方典第九百二十卷
贛州府部彙考二
[編輯]贛州府山川考二 府縣志合載
[編輯]信豐縣
綿山 ,在縣東三十里。綿水出焉。
小假山 ,在縣東四十里,勢如列戟,上有龍湫,旱可禱雨。
樂平山 在縣東四十里。石泉涓流不涸。鳳凰石 ,在縣東四十里。雙峰峭峻,舊傳有鳳止其上。
武山 ,在縣東五十里。舊傳,唐武氏族避地於此。
雞籠山 :在縣東五十里。頂平傍峻。
竹村山 :在縣東六十里。
禾溪山 在縣東八十里。怪石峭峻,下有溪流,蔭田數千頃。
赤岸山 :在縣東八十里。
企嶺山 在縣東八十里。頂尖如筍,遠望之群山莫並。
衢孚山 在縣東一百里,下有衢孚土神廟。羊馬石 ,在縣東二十里。二石對立,一高一低,如羊馬然。
南山 在縣南廂外,為邑治。《前案》。
董坑巖 在縣南三十里,俗呼「羅漢巖。」
金鐘山 在縣南四十里。有二石筍,一高數丈,絕頂有古寺。
平石山 在縣南四十里。流泉盛夏不涸。三明山 ,在縣南四十里。三峰鼎峙,石塔五層,井泉澄泓不竭。舊傳王道人結庵於此。
出錢岡 ,在縣南六十里,土色紫赤,圓小如錢,又名「吉錢嶺。」
香山 ,在縣南七十里。九十九峰,小溪十八,多產藥物。舊傳百鶴飛來,各止一峰。一鶴無所止,飛去。
龍平山 ,在縣南一百里。俗傳龍從山頂出,遂平。
照鏡石 ,在縣南一百里,形圓色瑩,日照如鏡。又有響石,廣丈餘,高數丈,與人聲響合。
黃柏山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上有龍湫,禱雨多應。
大龍山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俗傳遇夜紅光燭天。中有龍井,土人往往迎禱。又有數十巖洞,產紫草藥果,嘗見異花如白蓮,蓋仙窟也。新龍山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舊傳普濟禪師學佛之地,有塔,見存。
鳳湖山 在縣南二百里。舊傳有僧苦行於此趺化,因塑像立寺。
靈麓山 在縣南二百里,高千丈,上有聖壽寺。九日岡 在縣西廂外二百武。九日,土人登眺於此。
穀山 在縣西十五里。其高插天,雄據一邑。頂有池,產五色鯉。《十道志》言:「南康有五色鯉」 ,即此是也。腰有巖石,懸若乳泉,浸浸下滴,幽勝可愛,名芙蓉,依巖為屋。
下棟山 在縣西三十里。飛泉若練,四時不竭。龍塘山 在縣西五十里。下有塘數畝,一窟深不測,相傳有魚化龍,故名。
雉山 ,在縣西五十里。其形類雉。
覃塘山 在縣西七十里。
猶山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上分九十九面,多產異藥。
廩山 ,在縣北三十里,石圓如廩狀。
聖山 在縣東南一百里。上有龍唫院。鐵石巖 ,在縣西南二十里。嶺有二門,中可容百人。又有石井、龍巖,石龍穿過見石爪,歲旱禱之,聲鼓,水微滴,鳴金則長瀉矣。昔人多避寇於此。
黃石洞 ,在縣西南八十里,高數十丈,中有石人作兜鍪按劍狀,後有石獅象踞左右。又一洞,深險,人跡不到,飛淙緣崖,噴珠濺玉。
三峰石 在縣西南一百里。三石屹立如筍,高數十丈。
松子石 ,在縣西南一百里。凡三十餘石,率高數十丈。
塔石 在縣西南二百里。前有石寨二,大可容數百人,小可百人,宋、元避兵於此。
嶇嶺 在縣西北四十里。南康、信豐於此分界。長老山 按《縣志》:在縣一百五十里巫山里,周亙百餘里,半入安遠界。二水分出安息禾溪,會龍湖口。山饒竹木諸產。以下《府志》未載。
武龍山 按《縣志》:在縣北二里。山最高,下視江潯,迥絕遠眺,諸景畢收。昔有令公建亭其上,與邑人林麓俞公不時來遊,聯韻唱和,亦勝概雲。雞穀石 按《縣志》:「在合甫里,石高數丈,翼喙若雞。」
響石 按《縣志》:「在合甫里,廣丈餘,高數丈,聲響如答。」
芙蓉石 按「縣志」 見《穀山》。
獅子石 按《縣志》「在黃田岡磧頭村對武山白泥坑。」
哀道人巖 按《縣志》,在香山九十九峰之巔,深廣可坐數十人。舊傳有羽衣坐其上,書「萬山哀道人造巖住」 八字,墨跡尚存。
桃江 在縣東。源出龍南縣冬桃山北五百三十里,至信豐營入貢。巉巖險峻,有灘十五,巨石屹立。
綿水 ,在縣東三十里。源出綿山,至烏口入桃江。
巫水 ,在縣東四十里。源出巫山,抵樟塘,會龍湖入桃江。
烏村潭 在縣東四十里。有奇懸崖,飛瀑三級而下流作潭。
龍湫 一在縣東九十里。雞冠磜,一在東百里。石山潭,一在東北二十里《星谿》
小河 在縣南。合上龍、箬坑二水入桃江。和溪 在縣南。源出安遠縣界和口龍湫,入桃江。
安息水 :在縣治南一百餘里。源出安遠河田山,至龍湖口入桃江。
北江 ,在縣北百餘步。源出猶山,百四十里入桃江。
黃田江 在縣西南。源出南雄界,抵黃田務,始通二百里入桃江。
溫泉 在縣南八十里,地名「衢孚。」
鴨公池 在寶塔寺左。讖云:「鳳凰來宴鴨公池。」 即此。
水桃江 自龍南六律鄉桃嶺發源,環流約二百里,與黃田江口合。
方溪水 ,源出於縣界南龍洲,歷龍坪,遇鳦口,出企嶺,東流會於江,又東北流五十里,納小河口水。
大樂水 源出南安大庾縣界楓山,南流五十里,會覃塘水。又南流十里至九渡水,納二水。一源於縣界中停磧,東流二十里入九渡水。一源於南大方水,分流二十里入九渡水。又東流五十里至桃枝,又東流二十里至北城下入江,又東流十餘里至龍湖口,納安樂鄉水。
安樂鄉水 其源最多,曰「三江河。」 一源於安遠縣界梁咸山及會昌縣界大障,西流為新田江。一源於會昌界遊魚山諸地,西流至金雞灣為周坑江。一源於會昌縣界螺峰及贛縣界上下坪,西南流與周坑江合為寺坪腦江。三江既會,西流四十里至竹溪口合巫水。
烏漾 ,北流五十里至羊五渡,通安遠縣路。又北流八十里,與雩都江合入貢水中有灘,曰枯木,曰「瀨灘」 ,曰「三槢」 ,曰梓水,曰龍江,曰圓灘,曰上女,曰上寒,曰下女,曰下寒,曰上智,曰咽入,曰三港,曰下順,曰劍門,曰車輪,曰斷龍,皆巨石屹立,巉巖險峻。春夏水泛則洶湧湍激,秋冬流涸則乾淺窄澀,惟通南雄鹽利,餘貨不經焉。又東流三十里達府治。
石山龍潭 在縣東一百里。高十丈,有石穴,泉瀑從上飛瀉,名曰「龍潭。」 廣五丈,深莫測。里人遇旱投木,雨即至。
星溪龍窟 在巫山里,禱雨有應。
興國縣
靈山 在縣東十五里。山腰有石窟,內有石如仙桃狀。左右有五峰,曰獅、象、香爐、缽孟、錫杖。下有玉珠泉。
方山 :在縣治東十五里。居縣治左。其形端方,堪輿家目為「印山。」
盧禪巖 在縣東二十里,乃盧禪師學佛之地,景致可供翫賞。
太平巖 在縣東常清觀後。有石竈、石人、水臺、竹橋之勝。
羅經石 在縣治東簾幕嶂前。石上隱然具「子午」 篆文,故里人多習形家言。
蓮花山 :在縣治東一百四十里有奇。舊傳文丞相駐兵處。累石為城,基猶存。
崖石山 在縣治東一百四十里。有奇文丞相屯兵處,後有登者獲寶劎以歸。「橫石 」 在縣治南五里餘,橫於江中,長數丈,巨浸不沒,狀如倒笏,朝揖縣治。
羊山 在縣西十五里。土人改呼為「陽。」 邑令盧寧則謂山以羊名,象形也。稽諸《地讖》,尤不誣焉。以「陽」 易之,殊為失真,仍舊稱。
玉山 ,在縣西十五里,視眾山獨高。
疊山 在縣西四十里。山有社石,狀如龜然。瑤岡 在縣北一里。上平曠,立有壇壝義塚。赤岡 在縣北三里。上建演武亭。
池源山 ,在縣北三十里池口。上有南北二峽,二十六坎,深閟幽隱,疑為神物所居。
寶石 在縣北五十里。其石端圓,不生草木。《石人 》:在縣北八十里,有小石如冠,類人立,分支為秦娥峰。相傳女娥來自楚,得道能行風雨。既卒,人因立廟祀焉。廟有東西二井,下有曬衣石,衣影尚存,名人題詠甚多。
任山 ,在縣北一百里,面對九老峰。
覆笥山 在縣北一百七十里。東望金精,西望芙蓉,北接青原,南瞰章貢,為一邑群山之宗。盧公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峰入雲表,與覆笥爭雄。俗名「蜈蚣」 ,不雅,因邑令盧公寧得民,遂易今名。
東龕巖 在縣東北二十里,舊為鍾令公紹京讀書處,巖前有石截焉,中分上有飛泉百尺,下垂如練,兩旁壁立不可徑,水流石罅間,下通小舟,巖中可坐數十人。面一峰,奇峭如筍,怪松異卉交其上,一石如舫倚其旁。巖水由靈湖來,有巨鯉帶銅環,傳為令公所養,值旱,禱雨輒應。方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山分四面,上有仰湖,旱不涸。旁有巖,或以為仙靈窟宅,故里人祀焉。榴岡 ,在縣西南二百武。上有翫翠亭,今廢。其下有曲澗,水石錚然有聲。
上洛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上有石墨,可書。「朱家山 」 ,在衣錦鄉縣東八十里。山木繁陰,高不可測。相傳有石穴,僊鬼棲憑。蓋以昔紅巾賊倡亂此山之故,人不敢登。
大烏山 寶城鄉。登嶺遠眺,吉州宛然在目。峰上有祖師殿,殿後二井名「風洞」 、「雨洞」 ,其深不測。隔山有竹管洞,水源出廬陵。
萬磜山 寶城鄉。環山皆石磜,下積水成湖,時或風雨變態,其中秀峰特出,編橋渡而登之,遙聞城市鬨聲,人號「萬磜龍湖。」 白石山 寶城鄉。山下有清風亭、方石泉。包家山 在衣錦鄉,上有石窟,曰透龍窟。天欲雨則雲氣上騰,至嚴冬熱氣突出。
金斗山 在縣東十五里。巨石巉巖,峰巒列障,縣東之巨鎮。上有祖師殿,有上中下三巖,為盧公塑盧禪像於此,今俱廢。
《西山 》西門外城西一派山,皆石骨,疊巒獻秀,為縣纏玉山。
筆架山 按:《一統志》「東龕十景」 之一,去縣東北二十里。
大嶺山 在衣錦鄉《閭團都》縣東一百八十里。東界寧都山高十里,險峻似蠶叢,百姓巢棲於其上,居民樸野,有老死不入城市者。明萬曆間,因亂民跳梁,前邑令海瑞曾入山招撫之。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知縣黃惟桂丈田親登山頂,百
姓跪求遺筆,隨大書石壁曰:「山險心平。」
黃峰山 太平鄉治西北,上有「朝陽巖。」
九老峰 在任山前。九峰相連,皆向任山。石筍峰 ,《東龕十景》之一。
佛嶺 上有石仙,其石七孔,以香置一孔,諸孔煙皆騰起。
花嶺 ,在縣東三十餘里。其峰最秀麗,四面尖圓,形家以為「木星。」
君子嶺 在縣西,與秦娥峰對。山頂多奇石,可供翫賞。《讖語》云:「君子對秦娥,金銀堆百籮。」 大鑊嶺 去寧都大路過此,兩面峻絕崖石諸山在此過峽。
蕭公嶺 衣錦鄉以「蕭」 姓得名。
「試劍石 」 、《石舫》《東龕十景》之二
分龍石 衣錦鄉雩興之岐石形突起,如二龍對臥,故名。
瀲江 在縣東北,一名「平川」 ,源出盧公山,西會太平鄉藍坡濊水,西北會清德鄉黃田水,二百六十里通平固江口,入貢。
龍下川 ,在縣東二十里。源出曹溪,西流三十里,合濊入貢。
靈湖 ,在縣東二十里。水清澈。舊傳有巨魚帶銅環,人或見之者,今亡矣。
長信瀧 ,在縣東二十五里。狂瀾奔駛,聲吼如雷,俗呼上曰「啞灘」 ,以舟過禁聲也;下曰「泥灘」 ,以深不可測也。
衣錦瀧 在本鄉。崖石層起,如人跨馬。諺云:「龍下三瀧,舟楫莫當。」 唐子儀募工,頗平其險。獅子灘 在衣錦鄉。有石屹立如獅。
仙女潭 在縣東北清德鄉。有巖穴,深廣十餘丈,有盤石,夷衍可坐,下有瀧湫。
龍王潭 在縣南半里許,為龍穴。漁人入水,嘗見底有石竇,一石突出江心。
天池 ,在縣北門內二十步。邑令唐子儀開濬,引渠水入池中,縈迴出上南門外。
海公壩 在縣東南二里水口關鍵處。邑令海瑞樹松萬餘,蓊鬱成林,人故以是稱之。「洗藥池 」 在縣治西北。仙人葛洪鑿以洗藥。門外有丹井,泉味異常。
㶑、濊二水 ,合匯城東。因明季誤改「水道」 ,以致興邑凋殘,水淹田畝。今知縣黃惟桂請詳修濬,仍歸故道。
營前溪 出杉村,歷衣錦司前,至營前西入㶑水。
錦水 東護團,即㶑水,有龍崖,石層起。相傳「衣錦鄉」 水口為內監謝安使鑿破,此後鄉民殷富,遂不如前。
《樟木山》水 ,出大鑊嶺,逆流至固口。
龍下水 興教里。即自㶑水至此。濊江水 發源福笥山,亦迴旋三百餘里,受北來方、太諸水,至縣治東南。
方太水 出里山,濊水逕陳方過方口受此水。寶石水 出蕉嶺,濊水過而受之。
「早溪」 水 ,出白羊坳,至藍陂白沙南流入濊。「鰲源」 水 ,出君子嶺,從澗口入濊。
龍上水 有二:一出「瞰潭」 ,一出羊牯碣,從歐口入濊。
池源水 ,從中心壩入濊。
《綺園水 》濊水。逕花園受此水。
楊山水 出方山濊水,《逕吁江》受此水。
文溪 順義,上即自濊水至此。
黃田水 源自縣西小春澗,流至學後龍山右,始成溪。蓋因建縣,乃濬壕抱城也。
德星橋溪 出屈山,㶑濊二水合流為平川二里許,過此。
廖屋溪水 發源三坑石腦,歷桐江陽山,抵溪口,合平川。雲溪出小賚平川,至此三十里受之。大井 在縣北門外百步許,井上有樓,今構小亭。
「文昌井 」 在城隍廟左,以地近學宮,故名。「銅鑼井 」 在彭屋廟後。井口懸崖下泠泠之聲響,故名。
「玉珠泉 」 《靈山二十境中絕勝》。
《洗心泉 》,出金斗山,盧公所創,盧禪巖前。「泉 東」龕十景之一。瀑布泉, 一見龕東,一出長信里木頭。
沙井清泉 ,出三寮。廣五尺,深二尺,大旱不竭,可飲萬人。
靈泉 ,在陽山龍華寺側,清洌不涸,有仙人伏地飲之跡。
墨潭 在東龕石峽。潭口如井,水色若墨,上有飛泉瀉下,深不可測。
「甕潭 」 即《東龕巖十景》之一。
蛟湖 在南門外里許春口壩之陰,兩湖相連,其深莫測,平地為瀦,源流不通,中有巨魚,食之多旤,疑怪。仰湖 即靈山,玉珠泉源在山頭,禱雨有應,《會昌縣》。
古方山 在縣東十里。高壓群山,壯觀一邑。「注米巖 」 在縣東三十里,深廣二丈許,伏虎禪師駐錫處。有小竇,日出米,隨人多寡可給。後人鑿之,米遂絕,僅有泉流,故又名「注水巖。」
案山 ,在縣南八里,其平整如案。
白雲山 ,在縣東八十里。
塔嶺 在縣南駝峰山。相傳國初有塔,今毀。魚潭石 在縣南二十里,石立江滸,昔遺老周伯綸釣於此,今潭淤塞。
大明巖 ,在縣南三十里,中有大明寺,廣數十丈,下為法堂,旁有水簾,隨風舒散。
蕭帝巖 ,在縣南百里。狀如獅伏而張口,中虛,可容百餘人。舊為齊武帝避難之地。一雲「梁武帝微時讀書巖下。」 今有剎院及讀書臺。
聖姑石 :在縣治南一百一十里。瀕江如人形。篙師過,必擲石以卜吉凶。
四望山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與閩廣連壤,清秀如畫。
鴈門峽 在治南一百二十里。江兩崖皆高,山中列三石破,江水分為三道,又號為「三門峽」 ,舟行甚險。
水清巖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相傳邑人林某者趺化於此。
羊山 在縣西一百里。舊傳有張十郎神祠,人祀以活羊,縱之不去,虎亦不傷。縣令余文震遷廟於仁峰,其羊遂化為石。
仁峰 在縣西一百里。舊傳有石室、石臺,祀張、賴二神。臺旁有竹一竿,風來則偃而拂之。其屋潔淨無塵,石竅中泉不涸,飲之可愈疾。
牛背嶺 ,在縣西二百二十里。
明山 ,在縣河北二里,為邑主山。寒泉飛瀑,巨石蹲峙,上有六祖寺,下有五坡石。
三門洞 ,在縣北五里。
石門 在縣北七十里,臨江滸,兩石屹立如門。余侯峽 ,在縣北一百里。舊傳有餘侯得神龜,將招山塞海。無何,龜亡,侯亦卒,葬峽旁。有廟及所居遺址存。
闍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嶺有寺,以虎患移於麓,名曰「祕藏。」
盤古山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周圍石壁,亦號「盤固。」 有羅漢巖,可容數十人。有池,廣一畝,產白蓮。
軍門嶺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西山對峙如壘,晉時屯軍於此。
漢仙巖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舊名漢溪,深廣數十丈,相傳有秦王讀書處。一石竇,僅容一人,匍匐而人,至讀書堂。又橫過石壁,有石龍數丈,見者咸訝為真。有枯木一枝,橫亙絕壁,俗謂「仙女掛香」 ,風雨不蝕,舊跡日久榛塞。隆慶辛未,有僧明圓與其徒真寧駐錫於此,極力開拓,構造一新,而巖跡日顯。如鷹蹲、僧帽、羅漢、龍頭、葫蘆、「蟾蜍」 、天河、天開諸石「玉筍」 、「天竺二峰」 、「天開閣」 、「月鏡臺」 、「會仙亭」 、「金剛窟」 、「滴水汜」 、「白龍澂」 、「萬松庵」 、「一線天」 、「白蓮池」 、石罅泉、石獅、石龜、笏碣、仙人奕處,種種奇絕,難以具述。
君山 ,在縣東南一百八十五里,與盤古山接。中有玉臺,方廣數丈,周迴盡白石,覆如屋,四面多松杉,一名「女媧宮」 ,亦曰「女媧石。」 每風雨後,聞鼓吹聲,山《魈木》客為之唱舞。
西山崖 在縣西南七里,邑人尹天民讀書處。前有石窗、石鼓、瀑布、水簾、試劍石。六和精舍祠宇久廢。
鐵山 在縣治西北,舊出鐵,今絕產矣。然迂迴清麗,一邑勝概。
九仙嶺 在縣西北五十里。深廣三里許。相傳內有九龍,為九道士乘之而去。
會昌峽 ,在縣西北一百里。兩山夾江,流水成漩。
交椅山 在縣北五里
龍歸山 在縣北七十里。林木蓊鬱,山谷透迤,上有龍歸庵,為天圓禪師駐錫處。多異徵。芙山 ,在縣北八十里。峰巒疊秀,如天插芙。渠高四百五十丈,周迴四十里。山有古剎,古名「慈忍禪院。」
紫雲山 在縣治北八十里,壤接瑞金。陟其巔者如凌霄漢,而雲蒸霞映,多紫色。上有紫雲庵,遠近瞻拜者,至揮汗連袂不絕。
鷹蹲石 :由圓寧庵南一里許將至巖道,有石窿突,名「鷹蹲。」
玉筍峰 ,與「鷹蹲石」 對,一尖直上數百尺。天竺峰 ,在玉筍峰後,形勢崆嵕,與西湖南天竺相似。
《僧帽石 》由天竺峰過小橋,一石立橋右,儼若僧帽。
「羅漢石 」 ,在僧帽石背。
路入蓬瀛 ,自白蓮池北行而上,突起一石,中高而兩肩斜隤入巖道也。
龍頭石 在卓錫泉北。上一峰高百餘仞,虔南第一山。
「小蓬萊 」 ,《漢仙巖》。
《天開石 》,以明圓持咒,而石自裂開,故名天台山 。由升天門南向東轉,石級數十丈,折而西,徑可二尺,復折而北。北而又西,乃有平地。建北極祠,祀元帝。
《白龍澂 》,時有水《汥而潿》。
「萬仞峰 」 ,即《石龍出山》之頂。
梅嶺 在縣東南一百里。高峻異常,道通閩、廣。求雨嶺 在縣南七里,旱則禱雨於此。
三車嶺 在縣南六里
增坊嶺 在縣南三十里。頂有剎,禱之者多奇驗。
貓頭嶺 在縣南一百里。
棋盤石 即「讀書臺。」 由笏碣而入十數步,有地五六丈,平如砥,一石橫鋪,或曰「棋盤石」 ,或曰「讀書臺。」
月窟天根 ,即漢鍾離得道處。在讀書臺左右迴煙逕 由月窟南行,步徑峻絕,亂石錯雜,勃窣周旋曲折,或跨越如虎,或懸穿如猿,紆回三百餘步,可入「三空勝地。」
仙人橋 ,由迴煙逕將入「三空勝地」 ,有石傾側空洞。攀援而登,兩峰中斷,深數百尺,上橫一石,若側刀然,闊不及一尺,長丈許。上有仙人足跡二,長一尺。
雞鬥石 在縣南一百一十里。兩石相向如雞鬥,春水漲時,舟人多懼。
新人石 在縣南一百一十里,拱立江中,上有花卉,四時不卸,如美女簪花。
烏仙嶺 在縣西南六里。
田螺嶺 在縣西北,紆迴如螺。
連子嶺 在縣北四十里。
鳳凰嶺 在縣北五十里。其山高聳,展翅狀如鳳。
羊角水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舊名「郎溪。」 東達武平,南達程鄉,為會昌襟喉。湘水發源於此。石罅泉 、卓錫泉 ,二泉相近,石勢前傾向東,泉自隙出,清冽可鑑,供巖中用,大旱不外取。湘洪水 ,在縣北七里,合綿、湘兩江,西北過雩都流入貢。水深莫測,蛟蜃居之。中多怪石,難行舟。
榮陽水 ,在縣東南,會東水、上輔水,總一百九十里,扺潮州海陽縣境界。
軍山水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源出鴈門峽,入湘。
盤古嶠水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源出鴈門。墨斗灣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源出鴈門,急流三折,狀如墨斗。
湘水 在縣南。源出梅川界,西北過龍石,會綿,又會軍山、盤古嶠、墨斗灣、洛口、上林諸水為「湘洪。」 上有十灘,舟行多險。
上林水 在縣東南五十里,源發安遠。
洛口 ,在縣北六十里。
洪水灘 在縣西北三十里。中有雞心石、豬肚灣。
上橫灘 在縣西北百餘里。灘石橫下。
龍化灘 在縣西八十里蜈蚣埠。昔有金鱗化龍而去。
安遠縣
東峰 在縣東二里。壁立如筆然。
馬鞍山 ,在縣東十五里。有小池,巖桃竹清勝可愛。
熊嶺 在縣東二十里,高踰二百丈。
龍清巖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大小穴數十處,巖前清流縈帶。宋祥符中,有僧建佛剎其上。打鼓嶺 在縣南十餘里。嶺有石鼓,鼓旁二石人對立。邑樵樓鼓鳴輒應之,斷石人手遂不應。欣山 在縣南十五里。高峻插天,盤亙數百里,上有石巖、蓮池、石床山產丹橘異竹,登覽令人欣悅。
九龍嶂 在縣南一十五里。上有龍潭九,禱雨多應。
南逕嶺 ,在縣南三十里。上有逕路,長十數里。逕口有石,高三十餘丈,狀類獅子。
犁嶺 在縣西二里
蓮花巖 在縣西二十五里。循山嶺穿石逕而入。兩山峭立,中藏一洞,巨石倒懸,下為佛宇。旁有石龕二,古塔一。又有飛瀑從天際而下,經洞口流入溪澗中。幽深奇幻,邑人鮮有知其勝者。邑令周昶搜奇得此,新建屋宇於其間,題為「蓮巖洞天。」
鐵山 在縣西七十里。宋有鐵場,故名。
擢秀峰 在縣西八十里。秀拔入雲,有茂林飛
瀑之勢
重石山 ,在縣西北一百里。
鎮山 在縣治後,為邑主龍。明弘治辛亥,知縣甘文紹建城,作層樓以鎮之。
銀瓶嘴 在縣北十五里龍頭保界。山勢孤高,石瑩如銀,狀類瓶嘴。
盤古山 ,在縣北一百三十里會昌界。有羅漢巖、白蓮池之勝。
賴湖山 在長河保,一名「火石山。」
清虛山 在長河保。陡崖千仞,遠眺曠然。上建「祖師殿」 ,民遇寇,常避於此。
獅子石 在修田坊南逕口,距縣十里。高百丈,狀類獅。
古秀峰 在古田坊,距縣五里。山勢高聳,頂平數里,前後石門有清泉,民遇寇,常避於此。石仙峰 在固營保。有「霞天仙廟。」
源華山 ,在里仁保,距縣二十里。舊名「員華」 ,孤聳圓平。僧庵其上。天童法嗣超絃重修,易以今名。山左進士於沛霖遊此留記。
小池巖 在濂江坊巉巖石洞上有小池,水不涸,名小池巖。虎常藪此,又名虎巖。僧清山禪師坐巖內虎去。山主生員劉尚慶建庵其上。邑侯陸箎題「武陵仙處」 ,庠生洪國屏題「勺水洞天。」 山左進士於沛霖遊此留記。釋超修住持。
涼傘崠 在板石保,距縣八十里,聳入雲表界,《信豐縣》。
罐石山寨 在長河保江口。巍峨雄峙,居民避寇於此。
濂江水 源出烏田尾。自縣東南二十里,至縣治西北,會欣山上濂、里仁、小華江、安遠諸水,流至板石,始通舟楫,至會昌縣界合流入貢水。三百坑水 ,在縣南四十里,流出三百坑,東流一百五十里,至縣九洲河,始通舟楫。出縣二百五十里,入廣東龍川縣。
安遠水 ,源在欣山,流永安坊,匯濂江水,以此名縣。
濂水 ,源出上濂坊,流古田坊,合安遠、濂江二水。
濂泉 在濂江坊靈寶觀後。澄徹清冽,為第一泉,四時不涸。順治辛丑,知縣倪衷復建亭。「湯泉 」 在符山保龔氏宅畔。其水發源山上,初坎沸如湯,手不可探;次坎熱,可屠牲;又次坎溫可浴體。說者謂陽氣所結,理或然也。
溫泉 在太平保,四時溫暖,行人多浴其中。「湧泉 」 ,在永安坊九世寨下。其水平地湧出成井,清冽可食。
《林泉 舊志》:「郭南三十步,遍索無之,獨郭西三十步,俗呼簷前井者,其水清冽。」 疑「郭南」 即「郭西」 之誤,而俗謂簷前者,即「林泉」 之誤也。
「靜雲庵石泉 」 在濂江坊大壩頭,距縣十里許,石中出泉,清冽香甘,夏涼冬溫,不爽其候。《長寧縣》
丹竹嶺 在縣南五十里。
青龍巖 ,在縣南三十里,大小十餘穴,清流縈抱,有佛閣,陟降俱由棧道。
逕古山 ,在縣西三十里。
帽山 在縣西七十里。峭石插天,若文筆。鈴山 在縣西七十里。峭拔為群山冠,巔有巖,亦有庵,佛子居之。
頂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閩廣之交,雙峰聳翠,且有飛瀑之勝。
登頭嶺 在縣西北四十里。經行者必登其絕頂,路乃得通,故名。
馬踶岡 ,由縣南環抱西北,堪輿家所謂「龍脈。」 後屏山 在縣署內,上有古松十餘株,龍鱗偃蓋,清風入樹,如歌如吟。
雲蓋崠 在城北八里。高聳有巖巖氣象。猴子隘 在縣西六十里安遠縣交界。
蠟坑崠 在城東南十里。奇峭為文筆峰。東華山 :在城東北二里。坵塚如北邙。
大陽坳 在縣西北六十里,安遠縣交界。雞籠山 ,在三標保。泉水至此成河。
馬戰崠 ,在縣東六十里。武平縣交界。
尋鄔水 在縣東五十里,流入廣東龍川縣赤石渡。
河嶺水 ,在縣南十里。
馬踶江 :在馬踶岡下。
水源 ,在縣北三十五里。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