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6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六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六十四卷目錄

 嘉興府部彙考八

  嘉興府古蹟考墳墓附

職方典第九百六十四卷

嘉興府部彙考八

[編輯]

嘉興府古蹟考        府志

[編輯]

本府。嘉興、秀水二縣附郭。

檇李城 府治西南四十五里。春秋時,越敗吳於檇李。《史記》載:吳王傷指,卒於此。《舊經》云:「城高二丈,厚一丈五尺。」 今廢,存其名。

射襄城 《元嘉禾志》:「距府治東北三十里,古射襄城址,即今聞川。」

東顧城  ,西新城  ,南於城。

北主城 四城皆在府境,吳越戰爭時築,後廢。宋張堯詩:「吳越爭雄日,區區在用兵。空餘爭戰地,無處不高城。」

《由拳》廢縣 ,府治南。

嘉禾墩 府城東北四里杉青閘後。即吳時生嘉禾之地也。

雋李池 ,唐陸廣微《吳地記》:「嘉興縣北三十里,有雋李池,是吳造戰艦處。」按:「雋」 即「檇。」 《史記》《漢書》同。「烈女河」 即《錢子順二妹投河》處。

金魚池 府治西北二里。唐刺史丁延贊得金鯽魚於此。

鳳凰池 本宋學士婁機宅,故有中書「鳳池」 之稱。嘉定中,郡守鄭定表為鳳池,在府學前,今廢。范蠡宅 府治西南即金明寺。舊傳范蠡去越,曾隱於此,後有西子妝臺,前有《陶朱公碑》。徐熙宅 治西北。熙一名恬,仕晉為尚書,因夜井發光,遂奏成。帝捨宅為寺,賜名靈光,即今精嚴寺。

《古柏 》郡廟中,虯枝老幹,蒼然如龍,相傳梁時物。

凌霄 郡廟清逸房枝如巨椽,緣大梓而上,扶疏蔭蓋,花極繁,開時觀者如堵,相傳宋初時物。陸齊望宅 府治西南。齊望者,陸贄之曾祖,仕唐為祕書監。大曆間,有女頌《法華經》,感天花墜地,遂捨宅為寶花寺,於頔有記。明洪武初,知府謝節改為寶花倉。嘉靖間,贄孫緹帥陸炳佃其地,造恩綸樓,移倉於金明寺西。後籍沒入官,佃為民居,今為司農曹溶第。

曹珪宅 府治西北。珪自吳越守嘉興,後為蘇州刺史。光啟中捨宅為「羅漢院」 ,即今招提寺也。趙汝俳宅 即報忠寺。

婁機宅 即府學基。西有杏壇,積土成阜,植杏於上,今廢。

岳珂宅 阜城門內。珂,武穆孫霖子宅,今為曹溶別業,顏曰「倦圃」 ,以珂號「倦翁」 也。

讀書堂 在天慶觀右,宋朱敦儒讀書處。孝友堂 府城內,宋紹定間,翰林學士項相與弟棟建,真德秀撰《記》。

風光太子樓 府治西,爽溪水西寺。相傳唐宣宗為太子,避居此,有「風光在水西」 之句,以名樓。月波樓 在府城西北,城上下瞰金魚池。宋至和間,知州令狐挺建。

河內亭 府城西東。漢張武父業為郡掾,送太守,妻還河內,為盜所殺,武祭哭於此,後人立亭識之。

漱芳亭 府治靈光坊,陸宣公書院後。明正德間,守徐盈建。

懷素亭 府治東子城上,對蘇小小墓,故名。後更名「朝陽。」

焦家園 阜城門內,宋殿帥焦虎臣園,舊有三峰石,並諸奇花異卉。明宣德中,為內使舁去。今為「花園倉。」

景范廬 金明寺後。宋淳熙戊戌,狀元姚穎築圃范蠡湖側,顏其廬曰「景范。」

七賢遺跡 府治西北,天慶觀,「一、嚴陵燭焰,二蹇子虔《山水》,三葛洪書寥陽殿額」 ,四吳道子《貌真》,五張僧繇鷹,六顧虎頭《傳神》,七飛仙。遭兵火,並無存者。外有唐開元鐘、梁朝檜、七寶上帝像、宋推官解九皋《井銘》。今觀址改為城隍廟,遺跡俱廢。

聚桂坊 府治西北。宋時有唐堯臣、包時習與弟時中、時飛,俱中童科。堯臣後夢符震龍、「天龍。」

又相繼擢進士。景定中,扁是名。

千載樓 東門內。宋淳化中,丞沈景樞構。聚賓友,命奕賦詩,至今巍然存,未嘗易姓。御史郭紹儀、進士汪挺顏之曰「千載。」 其五十世孫太學沈中彥置堂於側,多名人題詠。

遺愛坊 府治西。舊傳「嘉興令有善政,天降銅棺。」

集仙坊 隱真道院側

「嚴將軍井 」 ,一在天寧寺毘盧閣後,一在大雄殿左,水皆甘冽,大旱不涸。

靈光井 在精嚴寺

葛仙井 天慶觀,晉葛仙翁嘗煉丹於此,丹浮水面,吸之療疾。

楊將軍井 在府城鳳池坊。

育德井 府學前。井上有亭,名「育德」 ,取「蒙泉育德」 義。

渙堂 府治後東偏。宋紹興中,守王安道建,後改名禾興堂。宋紹熙間,守史宅之修復其名,並為記。《一統志》誤註「眾樂堂。」

六鶴堂 在府治後。宋知州鄧根立。其後知州徐藏於堂北為雪窗,外臨荷池。

嘯諾堂 在府治西。宋元祐間知州沈括建。修齊堂 在府治內,舊名「同穎」 ,宋知州俞浙改今名。後有清香堂,浙改曰「敬信」 節愛之堂、平易堂  、同宣堂 俱在舊通判廳之東。志隱堂  、順親堂 俱在舊通判廳之西。坐嘯堂 在郡圃西偏,今其址為官廨。

浩燕堂 在府治內西北。舊名「山堂。」 宋郡守張德甫建,李孟堅改今名。

環聚堂 又有最宜留春景」 、「玩翠涼」 、「《水香、垂芳、玉明平遠》《觀德》諸亭,俱在郡圃之內。

《嘯鶴亭 》「舊東府判廳。」

序賓亭 子城內。又子城東有清風亭,子城西有「金風」 、「嘉禾」 二亭,子城北有「利川」 、「觀風」 、「野泉」 、「朝宗」 四亭,皆宋知州張瑜建。

議公亭 在子城內。又有「水鑑」 、「賞心」 、「臨津」 三亭,皆宋時郡守立。

花月亭 在府治內,宋張先建。先嘗作詞,有「雲破月來花弄影」 之句,後更名來月亭。

璇星樓 「在府治東。」

近民樓 在府治西子城上。

披雲樓 在府園東北子城上。宋知州方滋建,後改名「風月無邊樓。」

春臺 在郡治東,舊通判廳。

葵嚮閣 在府治東,舊通判廳。

秀遠齋 在府治內

讀書堆 府治東七里,俗名顧節墩。相傳,陳顧野王讀書於此。宋人有詩:「平林標大道,曾見野王居。往事將誰語?淒涼六代餘。」

望虎墩 在縣東南一十五里。

鳳凰洲 宋隆興間,有五色鳥飲啄洲上,故名。谷水 在城南四十五里,舊雲古戰場,夾谷口,秦長水縣。《吳記》:谷中有故由拳縣即柴辟亭。瑤池 在里仁十一都正來字圩。里人曾得殘碑,有「大宋殷澄」 數字,餘漶漫不可讀。殷,即舊志所載殷佛子也。

飲馬池 顧節墩南。相傳野王讀書時飲馬於此。

「文筆峰 」 即福城東塔,與《壕股塔》並峙,而東塔尤尖秀,故以「文筆」 名。

壕股塔 在城東南隍池中,水曲如股,有塔七級,兀然於煙波之中。

六萬軍塔 在長水塘二十里,鄉俗訛傳曹操追斬叛軍六萬,瘞盔甲於此,里人驚懼,立塔鎮之。

朱買臣宅 即東塔寺

陳舜俞宅 即漏澤寺

王希呂宅 在城西南三里西河上。希呂仕宋為吏部尚書,除端明殿學士、知紹興府。居官廉潔,歸無第宅,以賜錢造之。

呂家府 在城東天馬橋北。有呂諤、呂詢、呂評兄弟三人,相繼登進士,建第於此。

趙莊 在城東八里。初為白蓮寺故址,尋為趙倅雋之錦莊,後復建寺。

竹野書堂 在春波門外。宋龍圖閣學士葉時晚號「竹野愚叟」 ,居嘉興。咸淳六年,文及翁守郡時建。

萬柳堂 在春波門外,元梅花道人吳鎮建。會景堂 在郡東南彪湖濱,宋尚書潘師旦園中。舊為「宋世家柳氏莊」 ,莊有南塢、海棠亭、白蓮沼、桃花亭、紅薇徑、茶溪、仙鶴亭、芙蓉塘、白薴橋。

考證

《漁漵十景》,咸會於此,故名。

「樂郊亭 」 在彪湖南。

碧蘚亭 在城東三十六里淨土寺內。鄉賢聞人安道、陳舜俞皆有詩。

水心亭 宋建

「列岫亭  」 、《仙鶴亭》。

換衣亭 宋知州姚憲建。以上四亭俱在縣署。八詠樓 在東塔寺山門前蛋湖中。宋宣和中,令陸蒙老作《嘉禾八詠》詩,後人因建樓命名焉。有柱聯云:「明月雙溪水,清風八詠樓。」 今廢。景龍樓 在東塔寺東廡,舊名景陽,即鐘樓也。宋孝宗幼時登樓墮地,左右失色,孝宗屹然不動,先一夕主僧夢金龍掛於樓角,翌日有此,故以名樓。

樂全齋 在縣治。宋皇祐中,主簿王存建,自為《記》。

《徐長者園 》長者,宋人,學佛道,年八十餘,治果栽花,老於此。

縣社壇 舊在城西南一里一百三十步,後移在秀水精嚴寺前。壇宇廢圮。宋知縣李時習修之,有舊碑沒於眢井中,後止存敗屋,今俱廢。「藕溪 」 在城東三十里。明正統初,許職方父號松泉者,植藕花其中,故名。

槐潭 在城北三十里相蕩之北。宋高宗南渡時,有汴人王氏為宋承事公隨輦南渡,築室於此,手植槐於屋側,寄意「三槐」 之義,故名。迄今數百載,方春則藤蘿鬱蔥,枝葉條暢。後有富民懷姓者居此,俗遂呼為懷家潭,又誤為「淮家潭」 ,皆非也。

觀音港 ,在城團港鋪之南、先福寺之右。宋慶曆丁巳,五月不雨,禱祈無效。因詢先福僧:有觀音甚靈,雨暘有禱,克應。知府王補之齋戒至彼,問其因緣,是像與天竺同出而異體,迎出山門。不半里大雨,即奉像還寺。補之作記,遂名其港雲。

《蝴蝶觀音 》在蒯塔坊社約所內。中有一砧兀峙,形若觀音像。其由來者,不知其年月也。方春夏交,每日有蝴蝶數十繞觀音像飛舞,一若朝拜者。故俗呼為「蝴蝶觀音。」

《紅井 》在鹽倉坊。明萬曆間,民人張國仁、國義兄弟一門之內,水性特異,能令染茜易受,色倍鮮濃,故業染家日,必以錢易其水。

《辟塞 》春秋時吳備堠塞也。明洪武初,置演武場。嘉靖間,移置杉青閘北。今俗呼其地為「舊教場。」

學繡堰 在城西九里運河塘上。舊傳西子學繡於此,故名。上有「學繡塔。」

杉青堰 在城東五里

嘉禾墩 在杉青閘後,即吳時產嘉禾處。「秀水 」 ,在北麗橋東,世傳天和景明,水漾五色。吳陸瑁池 ,即今南湖。

死亭灣 在城東北五里。《寰宇記》:「朱買臣妻棄夫改嫁杉青閘吏。後買臣為內史,還鄉,其妻羞死於此。」

螺潭 在城東五里。潭之西有廟,舊為元趙六郎宅。趙娶妓羅愛卿,楊完之亂,羅殉節而亡,葬於後圃銀杏樹下。

檇李亭 在城西本覺寺,即春秋時吳越戰爭之地,後立亭以識其蹟。久傾圮,明宣德壬子,寺僧志嵩重建。

柴辟亭 在城西南。《越絕書》:「語兒鄉,故越界,名曰就李吳疆越地,以為戰地,至於柴碎亭。」 又云:「柴辟亭到語兒,就李吳侵以為戰地。」

女陽亭 在城西南。《越絕書》:「女陽亭者,勾踐入臣於吳,夫人從道,產女此亭,養於就李鄉。勾踐勝吳,更名女陽」 ,更就李為語兒鄉。

羞墓亭 詳見《死亭灣》。

落帆亭 在城北杉青閘。舊有宋秀王諸公送鄉人陳確持節江東留題亭上。熙寧初,尉呂溫卿重建,久廢。明天啟間,立古《落帆亭碑》。

煮茶亭 在城西景德寺之東禪堂。宋蘇學士軾三過嘉禾,汲水烹茶處。後人建亭識之。今廢,遺址尚存。

稅暑亭 在城東北聞家湖。元至順間里人建,有《記》。

秀水亭 在府治西南。宋建,後移建縣北。春風亭 在縣治內。又有《春雨》《近雅》《換衣》三亭,俱宋建。

嘉禾亭

《月波亭 》在縣治後圃。

惜陰堂 在縣治內。明崇禎間,王養正建。

清輝堂 在真如寺,即唐宰相裴休別業。三過堂 ,在城西二十七里本覺寺。宋熙寧間,有蜀文長老來主禪席,龍圖學士蘇軾三過訪而三賦詩。慶元初,僧本覺勒詩於石。嘉定甲申,僧元澄建東坡「三過堂。」

南湖草堂 ,聞人滋有《南湖草堂記》。

環碧堂 幽湖之畔,元朱顯道《貝瓊記》。

煙雨樓 在南湖之濱。五代時,中吳節度使景陵王錢元璙建樓曰「煙雨」 ,以為登眺之所。宋建炎中廢。嘉定間,王希呂因舊址重建。元季楊苗之亂,樓毀。明嘉靖間,守趙瀛修濬內隍,令民運土增築,建樓於上,仍舊名。隆慶中,兵備沈奎壘石臺於後。萬曆中,守龔勉又起層臺,名釣鰲磯,後以湖為放生河,立碑樓前,曰「魚《樂國》。」 崇禎末,樓燬,守鄭瑄重建。

皇清順治初年,復燬,守許煥復建樓五楹,有撓之者。

卒廢

海雲樓 在城東北二十五里,鴈蕩之灣,今廢。「凌虛閣 」 即金明寺後閣。

《東坡館 》即「三過堂。」

裴休宅 即真如寺

趙老園 在景德寺方丈後。宋趙袞,字希甫,以殿丞致仕,藏書萬卷,歸隱於此。賢良陳舜俞題曰「趙公園。」

《鮑陋隱居 》在城西之惡溪。

徐家莊 按《舊志》,在城西北二十里。

《雪峰井 》,在真如寺,雪峰和尚鑿。

《吳公義井 》宋吳伯凱官樞密,知勸農事,浚井於象賢鄉九里匯,民沐其澤。

嘉善縣

「瓶山 」 ,見《山川》。

鳳凰墩 在永安鄉

白牛涇 在縣東北二十四里。宋陳舜俞跨白犢往來讀書處。

幽瀾泉 在景德寺之右。大旱不涸,烹茶無滓。盛夏經宿而味不變。

《文水泉 》斜塘文水漾中有泉,清澈縈迴,煮茗作釀並佳。

陳賢良隱居 在清風涇,今廢。按《元志》云:「郡城東門外漏澤寺,宋崇寧三年,舜俞捨宅為之。」 是其宅在郡郭矣。又按《宋史》云:「舜俞罷官後居白牛村」 ,是其別業。

趙若誦宅 在熙寧橋西。若誦,宋宗室趙勒夫後。中有高臥亭、燕樂堂,俱廢。至今後巷猶以「天水」 名。

唐氏宅 在西塘鎮之東,今福源宮後。宋大姓唐介福、介壽兄弟別墅,墅有東西觀,東觀即東嶽廟,西觀廢址猶存。

鮑節制舊墅 在陶莊中。有喬松怪石、環翠池、石屋洞,今俱廢。

沙棠莊 在西塘鎮東。元大姓馬氏居之,中有「海棠亭」 、金魚臺,今廢。

荔軒 在甓溪。明洪武中卓大成所居。其先閩人,荔為閩產,創《荔軒》以寓思鄉之意,今廢。東作莊 ,在魏塘街北,孫詢別業。

桐村小隱 在西塘鎮北,周鼎讀書之所,今廢。陳園 在魏塘鎮。元萬戶陳景仁所闢,內有雪月樓一,亭榭七十二。元王國器《記》:即今縣治也。吳園 在魏塘鎮後。元時吳瓘闢名為竹莊,後改「三教堂」 ,今廢。

戴園 在風涇西南半里,元戴光遠別墅,栽杏甚繁,里人稱為「杏花莊。」 今名尚存。

《種竹所 》在魏塘鎮,吳弘道修煉處。

得月樓 在福源宮,《宋道錄》「唐隱梅建」 ,元曲江錢惟善有詩。

采芝室 在風涇鎮,元王世昌所居。楊廉夫《記》:「柳洲亭 ,在北關外,舊名劉公墩。」

幽瀾亭

「留衣亭 」 二亭係縣署中古蹟。

陶氏義塾 在陶莊。宋紹興中,有保義郎陶文翰自姑蘇移柳莊。其後氏族日盛,創建義塾,今廢。

吳氏義塾 在魏唐鎮。元吳森字君茂建。捐田二頃,延師以淑鄉之後進。廉訪使以聞,表其門曰《義士》。

戴氏義塾 在風涇鎮,元戴光遠建,學士金華黃溍「記。」

陸氏義塾 在汾湖之陰,鄉人陸坦建,曾學士棨記。

懋墅井 在縣西北三十里。井久湮塞,明正統間,居民鑿得之,味甚清冽。

考證

得錢井 風涇居民顧文昺墾地得錢,見旁有湮井,因濬以利鄉人。

梅花渡 在城北三里,支允堅隱居著書之處。憂懽石 在西塘南湖中,上有刻限,水止限下則歡,過限則憂。

龍泉井 在治南。明萬曆二年,知縣李仕華鑿。海鹽縣

馬嗥城 ,在縣東南一百步。《越絕書》:「馬嗥者,吳伐越,道逢大風,車敗馬失,騎士墮死,匹馬啼嗥,故名。」

古城 在縣東北五十步,其址今平,為民居焉。望海城 ,在縣南三十五里。《宋武原志》:「唐開元五年置。今廢。」

璵城 ,在縣西北一十八里。袁崧築,舊作「璵城。」

《歷志》
不詳所始或雲璵疑作於向有於相國廟

[編輯]

石屋 一在縣南一十八里豐山,相傳秦始皇屯兵之所。一在縣南三十六里茶院之南,相傳為黃巢之穴。

《柏泉 》泉上有柏,因名。

秦皇馳道 ,在縣西北沿海。

教義里 在縣西一十八里璵城南。《吳地誌》:「晉時,里人李祥與內史袁崧築壘滬瀆,以禦孫靈芳。崧為賊所害,祥突白刃,收崧歸葬。鄉人義之,因名其里。」

伯牙臺 在縣東門外二十步。臺側有聞琴村、聞琴橋。相傳伯牙鼓琴於此,臺址猶存。

秦駐館 《宋武原志》:「按《唐圖經》:『古有秦駐館,去縣西半里,久而傾圮。長慶間,令李諤於縣南立館,仍是名。張祜有《題南館詩》』。」

彰慶館 在縣西安仁橋十五步。《永樂志》:「宋紹聖間,縣令閻建,以樞密使郭三益父瑑所居隘陋,令對宇蓋亭為延賓之所,名彰慶館。紹興間,撤館營縣治,尋以其基建稅務。至元末,兵燬。」 秦溪館 在秦駐山下。舊《志》:「古津亭也。」

何準宅 在縣南三里烏夜村,晉何準寓居於此。一夕,群烏啼噪,準適生女,後選入宮。他日復夜啼,推之,乃穆帝立後之日也。

顧況宅 在橫山禪寂寺側,劉長卿有《過橫山顧山人詩》。

舊時月色軒 故宋裔趙公範兵燹後,軒,其故居曰「舊時月色。」

楊宣慰妝樓 在澉浦城西。《澉水志》:「元宣慰使楊梓,建樓十楹,以貯姬妾,謂之梳妝樓。明初,楊氏遠徙,故居廢為延真觀,樓尚有存者,今毀。」 方洲草堂 在遷善橋巷。明張黃門寧,號「方洲別業。」

宋義井 在澉浦市中。《澉水志》:「井石刻字猶存,驗之是宋時所鑿。」

范婆井 《澉水志》:「在康氏墓前,水甚甘冽。」 戴將軍井 ,在縣西資聖寺,本東晉右將軍戴威之宅。一日,井中發五色光,遂捨宅為寺。詳見《寺觀》。

淡井 在天寧寺南。邑水多鹹,惟此水淡,故名。見《一統志》。

石門縣

石門 在縣北二十里。春秋時,吳越分疆,累石為門,以作界限。唐有石門驛,今改名玉溪鎮。何城 ,在縣西三里。有何律二王廟。

萱城 在縣東南三十里。二城皆吳禦越時築。《紀目》陂 在千乘鄉,高十丈,周二百步,吳王養兵屯牧之地。邑人朱天麟於陂側見斷碑,大略云:「吳王夫差募兵五千,教養於此,築土置亭,以候烽火。」 《紀目》者,立綱紀而有條目也。

游屯涇 在《紀目》陂西北。吳王夫差駐兵之所,俗呼「牛墩。」

吳越戰場 約有數處,其大者曰東蕩,界桐溪、鹽官間,西蕩、石桐界相半。

白馬岡 在縣西北六里。宋康王構南渡,夜憩崔府君廟,有神扶其首起。時金兵躡之急,神指白馬使乘之遯行七百里。天曙,構喜曰:「金人不吾及矣。」 解馬飲水視之,泥馬也。隨葬於此。白社墩 在瓜宅村,即衛富益書院舊址。延陵義塾 在縣東南運河之左。其址周廣十畝,邑人吳英建。皇慶壬子歲,構屋六十楹,塑先聖諸賢像。撥田五十頃,以資祭祀暨師生飲饌之資。元末燬於兵。

龍壇 在縣治東二百步,遇旱,靈禱之處。《洲錢 》宋嘉定中,農劚地得石刻,乃唐長慶初李公明葬母之地,有螭尾平底牛一枚。

管城 在治東南,吳王築以禦越,遺址尚存。禦兒 即語兒,見《建置沿革》。

椿桂堂 宋莫元忠兄弟五人,奉親力學,俱登進士。監丞周必正扁其堂。詳《坊表》。

清白池 在千乘鄉南。相傳蔡漕臺開,祭酒闢所濬,遺址猶存。

篁墩 在十八都,俗呼「黃泥墩。」

宋朝舊屋 ,「郭州倅欽華家」 ,縣令朱潤題額。《平湖縣》。

故邑城 ,在縣南二十五里。乍浦故邑。山下故邑,一作「顧邑。」 顧榮之先,勾踐支庶封於是山,子孫遂以為姓。漢安帝時,海鹽縣陷為湖,移治於此。

「龍湫 」 見《山川》。

鸚鵡洲 ,一名「小瀛洲」 ,上建報本塔,東北隅有放魚磯。

松風臺 在德藏寺後。宋僧可觀號竹庵,築弄珠樓 在當湖中。明嘉靖二十五年,邑令陳熙昌建亭,名「戲珠」 ,後廢為叢塚。萬曆中,邑令王羲民、蕭鳴甲相繼鳩工,建樓於上,更名「弄珠。」 以當湖九水匯流,登眺如九龍弄珠於溟渤間也。雲間董其昌飛白書額。

皇清康熙中,邑令陳孚宸修。

「鎮遠樓 」 在乍浦城。

鎮邊樓 在治東二十七里。

鳳凰基 ,在縣東北二十七里,漢陸閎隱居處。閎為潁川守,致鳳凰甘露之瑞,因以名基。顧書堵 ,在縣東北三十里,傍東泖,相傳為顧野王讀書圃。

南村書堆 在縣南百步。元至正間,張紘號「南村」 ,聚土成堆,以為誦讀遊息之所。

《聽雪齋 東泖上元孫固讀書處》。

石都尉莊 在東泖。宋江淮總管石都尉之賜莊。

魯簡肅園 在縣治東,今游橋尚存。一雲「東皋園」 在博陸祠後。西皋園今名楊柳園地。

飛星石 在觀山觀音殿後。

《孟姜擣衣石 》在乍浦,其石猶存。

悠然亭 在當湖中,尚書陸光祖建,瑯琊王世貞《記》。

靜觀亭 在儒學正殿後,教諭林光建。

聖堂關 :在治東南一十五里。

舒公井 在社學基

「華光井 」 在德藏寺東廡。

桐鄉縣

晏城 在募化鄉。春秋時越王勾踐拓地,北至禦兒。吳王夫差築四城以禦之,此其一也。《殳山 》殳基,坐逝委蛻之處。

走馬岡 在永新鄉吳越分疆之地,旁有洗馬池。相傳吳王禦越時,曾洗馬於此,故名。

范蠡塢 在千金鄉,中有小島。相傳范蠡平吳之後,曾挈西子泛舟於此。

千人陂 在千金鄉,越王屯兵之所。

桐鄉 在鳳鳴里。昔有鳳集於桐,里人蔡孟頤繪圖,廬陵周忱為《記》。桐鄉縣名因之。

行幄殿 在石門灣。宋紹興間,車駕往還置此,以為駐蹕之處,其地古驛基也。

義禾亭

收稅亭 俱宋建,為縣署中《古蹟》。

昭明讀書館 在青鎮密印寺基。梁沈約有先人墓,在烏鎮普靜寺。每歲春必一歸拜歲。其返也,昭明出迎遠郊,因築館讀書。約後不自安,遷葬金陵,捨墓為寺,昭明亦以其館捨為吳德寺。簡齋書閣 在青鎮廣福塔院。宋參政陳與義,號簡齋,紹興間,自省闥請奉祀,卜居青墩讀書僧閣,面對蓉芙浦,扁曰「南軒簡齋」 ,與緇羽西庵、葉懋善。後人建三友亭於閣之側,趙子昂作古篆,榜其室曰「簡齋讀書處。」

路將軍營 在皂林鎮西。

濮元帥別業 在濮院鎮內。有洗足灘、臙脂匯、皂林市 。明常遇春俘張士誠兵六萬即此。酒庫基 舊《志》:一在青鎮,一在石門。

十六觀堂 ,在密印寺東,宋張刺史建,繪造《十六觀經》,所說凈土莊嚴境界。內有七寶池,中湧玉蓮臺,極工巧。元末廢。

墳墓附

[編輯]

本府。嘉興、秀水二縣附郭。

周徐偃王墓 在復禮鄉。《黃巖志》:「徐偃王墓在勝果寺後。」 按韓愈《偃王廟碑》:「偃王走彭城死,民鑿石為室,以祀偃王。」 則墓當在彭城。又曰:「王之走,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棄玉幾硯會稽水中。」 今象山有偃王廟,未知孰是。

衛大夫弘演墓 ,在縣西南。《圖經》云:「衛懿公為」

考證

狄所滅,食其肉,惟肝在地,演剖已腹而納焉。按《漢書》,衛地今在魏郡黎陽,未知演墓何以在此。吳伍相國墓 在縣東胥山上。

漢嚴忌墓 ,在新城鎮。

嚴將軍助墓 ,在天寧寺毘盧閣後,俗名「後嚴墩」 ,蓋以「忌」 為前,「助」 為「後」 雲。墓有古樹,大數尋,枝葉皆西北向。天將風雨,輒作劍佩聲。

朱買臣墓 在城東三里東塔寺後。明嘉靖間,令盧楩題石。其妻墓在縣北十八里,一名羞墓。按《隋唐嘉話》,東封之歲,洛陽平鄉路北市東南陷,得石銘:「漢丞相長史朱買臣墓。」 又鳳陽府虹縣、歸德府夏邑俱有買臣墓。買臣為會稽太守,漢之會稽即由拳屬縣也。則墓在嘉興為是。又按:梁元帝時,又有兩朱買臣,一武昌太守按劍請誅宗懍、《黃羅漢》者,一宣猛將軍奉旨害豫章王棟與弟橋樛者,或別有墓焉。

呂氏榮墓 ,在由拳郭里墟北。

晉劉伶墓 ,在城東二十七里。相傳劉伶葬於此。後吳越王錢鏐改「劉」 為「金」 ,俗遂呼為金伶墓。又河南有伶墓。

宋司徒沈演之墓 ,在縣北二十里。演之為嘉興令,召入為司徒祭酒,卒葬於此。

齊施長史修琳墓 在縣東二十里。修琳為長沙王府長史。

蘇小小墓 在縣西南六十步,所居巷名賢娼。《寰宇記》云:「墓高三丈,有大井在其側,舊生雙桃於上,有石在通判廳。」 雲蘇小小墓,若宋百家詩及《張耒集》載司馬樵事,雲墓在錢塘,則是宋之蘇小娟,一名小小耳。

唐陸宣公贄墓 ,在城東三十六里感化六都新豐鎮後。墓前有橋,名陸贄墳橋。又忠州有贄墓,或雲衣冠識葬也。按吳郡城北有一大塚,在官塘之西,相傳為唐相陸宣公墓,故其地名陸墓,水名陸塘。淳熙中,有於墓旁得遺刻,與所傳合。郡人周虎、張震發各記其事。或謂公雖郡人,自貶別駕,薨於忠州,其喪未歸吳。按《忠州圖經》,「陸宣公墓在玉虛觀南三十步。」 又有云:「公已歸葬」 ,而忠州特虛設耳。

朱中書巨川墓 ,在城西上蔡原之舊塋,五代聞人御史中丞珪墓 ,在阜城門外竹橋之西。

宋聞人尚書建墓 在城南白薴鄉桃花源。建舉天禧己未進士,歷道、婺兩州推官,遷著作郎、騎都尉,監秀州都鹽倉,轉祕書丞,以國子博士贈工部尚書。初葬德化鄉高豐雀墓村,後改葬於白薴鄉薛家兜桃花源。

聞人侍郎鼎墓 ,在城東德化鄉朱涇村。以子安道貴,贈刑部侍郎。

《聞人》知軍安道墓 在城東德化鄉朱涇村。「《聞人》大夫安遠」 墓 在城東德化鄉朱涇村。以子常州通判宏貴,贈朝散大夫。

婁學士機墓 在城南里仁鄉,又來字圩。有《婁鑰神道碑》。

楞嚴大師子璿塔 ,在真如寺禪堂之東。周都官墓 在城北拱辰門外,荷花池水中,與月波樓相對。

施府君墓 ,在城北思賢鄉三十二都西地字圩靈顯廟中。

趙知州叔近墓 ,在真如寺。

歐陽尚書墓 ,在城西北一十里,文忠公之後。彩雲禪師塔 ,在真如寺禪堂後,旁有彩雲橋。「朱張校尉恂墓 」 ,在城北三十餘里聞家湖。李同知復墓 ,在城南三里。

元項居士宏度墓 ,在胥山伍王廟右。明襄毅公忠八世祖。有趙孟頫撰書《墓表》。

吳經歷傑墓 ,在城東二十五里。有《趙孟貫墓記》。

楊提舉墓 ,在城東南二里春波坊。

學士王㫤墓 在王店市東。明高少卿巽志墓 ,在城東德化一都地字圩奚家橋。

黃布政懋墓 在城東北北板坊天字圩。詳《名宦》。

俞侍郎山墓 永豐十四都西「成」 字圩。

姚御史綬墓 ,在胥山之陽。

俞少保綱賜墓 在五鶴涇。綱,字宗立,初以順天府學生預修《宣宗實錄》,後官至太子少保,南京禮部左侍郎。成化戊戌卒,遣官諭祭,葬於通濟門外禾山之陽。正德初,孫福寧知州文煥奏徙葬於原籍,即此。

吳處士賢忠墓 ,在春波坊虹橋之東。賢忠舊

居於此,卒葬焉,為「興國」 吳國倫六世祖。

吳文懿原賜墓 在城東南長水二十一圖十一都西字圩。

陸光祿卿淞賜墓 ,在胥山。

董節婦墓 ,在鹽倉坊小鹽倉橋南。見《列女傳》。屠諭德應峻墓 ,在城東德化三都調字圩。孫簡肅公植賜墓 ,在城東南永豐十四都麒麟壩。

姚侍郎弘謨賜墓 ,在城東南白薴十五都馬當涇。

徐少司馬必達賜墓 ,在城東北感化都石龍橋。

譚冏卿昌言賜墓 在城東白薴鄉十五都一「陽」 字圩。

徐隱君弘澤墓 在城東里仁鄉十一都北字圩。

王光祿引昌賜墓 在新行鎮。引昌,萬曆中舉人,任知州,死難有卹典,世襲錦衣千戶。

徐冏卿世淳賜墓 ,在城東感化都東皇橋。《嘉善縣》。

趙王墳 在永八南都「宿」 字圩。

周丞相墓 ,在永八南都「秋」 字圩。

《董將軍墓 》與周墓東西相峙。

柴丞相墓 ,在奉九南都中日圩。

顏將軍墓 在奉九南都三荒圩。

鮑尚書墓 ,在遷中都廣濟倉之南。

陸省元墓 ,在遷北都鄔家村。以上朝代缺。宋婁億墓 ,在胥山五都。億,參知政事機曾祖也,其地名「婁墳。」

陳氏墓 即陳舜俞墓,在烏程縣三碑鄉蘇灣。今奉九南區荒墩庵有陳氏墓,其子孫葬處也。後人因立舜俞祠,歲祀之。又《福源庵墓祠記》云:「墓在縣西南七里,有墩隆然,石函在焉,兆為寺僧所廢。銘則先生之孫光遠郡博所撰,僧欲滅跡,故碎之。或從瓦礫中得石一隅,始知先生首丘之處。並紀以俟參考。」

節度使呂伯四墓 在永七都荒字圩,今豫備倉後。墓草止一種,俗呼「一草墓。」

別駕郁增墓 在永七都,其裔大理丞郁之章修復。

聞人宏墓 在遷南都奠亭山。常州通判保義郎陶文幹墓 在下保東陶莊市。宋淳熙十四年,將仕郎陶達自姑蘇來葬其父於此,子孫以次祔葬。

揚州正將趙勤夫墓 在永七都。保義郎趙崇璽銘。孫若誦《祔》。

迪功郎陸瑀墓 在奉四中都陸莊結字圩。子鄉進士端仁墓在水字圩。孫三司計正公墓在大日字圩,與瑀墓鼎足相望,俗呼「三角墳。」 教授陸端信墓 在奉四南都荒字圩。端信,宣義郎祖壽之孫,端仁之弟。

陳坎正墓 ,在永八北區王匯。坎正,忠肅公瓘六世孫,其子鑄為魏塘務副使,遂占籍焉。知吳縣卓友龍墓 在遷北都甓溪旁。子黃,巖州判官,名「琰祔。」

元萬戶陳景純墓 在魏塘鎮後黃字圩上。有《翁仲石獸》,今漸廢。

義士吳森墓 在靈塔涇之北。吳興趙孟頫《志》:「永康胡長孺表,義烏黃溍撰碑。相傳明初張士誠潰卒逸至此,發森墓,森著紫袍,遇風皆化。賊急掩其棺,屠羊豕祭之。」

教授顧深墓 在奉四中區古賢里,人呼「顧淵白墳。」 淵白,深字也。

盛懋墓 在縣東里許。懋,字子昭,善畫。

梅花道人墓 在魏塘東花園衖之右。吳鎮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善畫。元末隱居不仕,自題石曰「梅花和尚之塔。」 縣丞倪機作亭覆之。後吳令道昌修其墓,築僧舍於旁,以司香火。董太史其昌題其榜曰:「梅花庵。」 墓側有橡林,今廢。

張觀墓 在清風涇芙蓉灣左。

明僉事薛宗永墓 在城東黃庵巷北通衢左。妻節婦沈氏合葬。邑令於業立石表之。

周鼎墓 在永安鄉

太常卿魏大中墓 在胥五都北雲字圩。工部尚書丁賓墓 在秀水縣「正收」 字圩。凌貞女墓 在北亭坊。元至正間,凌氏女名勝一娘,許嫁陸氏子,未婚,夫夭,守節死。

郁刺史墓 ,在香花坊,其裔孫郁之章修。郁秀一墓 ,在北門外牛橋東。秀一字子貞,明洪武中,杭、嘉機戶累民,秀一叩闕言事,上俞之,為罷織造。七世孫本宗修。

城中三墓 ,明宣德初築城,除古塚外,凡民間塚悉令遷出,惟留劉太守侃、張經歷彥倫、袁隱士祥三墓。劉墓在梅花里半里,張墓在學宮土山之右,袁墓在東亭橋北,西菖蒲涇,後移葬姑蘇白楊山。

海鹽縣

「九母塚 」 在豐山石屋之東南。

天子女兒墓 在六里山下。《嘉禾志》云:「村民有犯之者,蟲毒不可近。」 《縣志》云:「晉恭帝女封海鹽公主。」 疑葬此。以上年代缺。

三國吳雙梓墓 《三吳記》:「吳黃龍中,海鹽陸東美妻朱氏有容止,夫婦相愛,時號比肩人。妻卒,東美不食,死,合葬塚生梓樹,同根二身,合抱成一,每有雙鴈棲其上。孫權封其里曰『比肩,墓曰雙梓』。」

晉於瑩墓 ,在縣西南四十里。按《志怪錄》:「吳散騎常侍於寶父瑩死,以婢殉葬,經十年而母喪。開墓,其婢伏棺上不死。舁還家,經日而甦。說寶父常致飲食如生平,家有吉凶,語之悉驗,數年方卒。寶常著《無鬼論》,至是悟幽冥之理,撰《搜神記》。」

蘇驃騎墓 ,在金牛山。

唐屠將軍墓 在縣南三十六里澉川青山之德政鄉。屠環智衣冠葬於此。丞相皮光業撰《碑記》。

五代朱府君墓 在城南五十里。府君名行先,字蘊之。謝諤撰《碑記》。

宋常學士墓 ,在五都「常墳橋」 ,端明殿學士、吏部尚書常楙。

常世卿墓 在七都呂塚。國學進士常令孫陸尚書墓 在豐山。無考。

常同祖墓 ,在橫山下。

元貢尚書墓 在紫雲山之下,禮部尚書貢師泰

楊宣慰墳 ,《澉水志》:「宣慰楊梓墳有三,一在颺山,一在荊山,一在吳家山。」

沈孝子墓 在豐山《澉水志》:孝子名壽康,墓鮮知之者。明正德末,守徐盈考郡志,移文縣令張廉訪其墓,進祀鄉賢,壽康稱孝隱先生。

明朱通政侃墓 ,在社稷壇後。

「張黃門寧墓 」 ,在順寧橋南。

「鄭尚書曉墓 」 ,在勾塍山,山在璵城南。

石門縣

「錢將軍元弼」 墓 ,在洲錢市。

錢侍郎昱墓 ,在洲錢村。

輔潛庵廣墓 ,在西門外一里。

張迪功汝昌墓 ,在石門鎮北保寧鄉。

陸民懷墓 ,在縣西北六里。

陸尚書德輿墓 ,在懷墓西。

莫氏五桂墓 在十都莫墓村。

陳尚書塏墓 ,在十二都五社村。

朱教授鵬飛墓 ,在十九都瓜宅村。

張學士伯淳墓 ,在縣西北十七里墳橋南。「蕭尚書穆墓 」 ,在縣西北十八里。

陳司丞漢墓 ,在縣東北十三里。

吳提舉克明墓 ,在縣東十八里。

俞教授天民墓 在東二都。以上年代缺。明貝助教瓊墓 在語兒鄉。

鮑徵士恂墓 ,在千金鄉。

張御史緝墓 ,在石門鎮過市橋西。

「朱大理逢吉」 墓 ,在永豐里。

金御史遜墓 在西都

蔡知縣新墓 ,在十二都萬魁橋東。

「姚太守文墓 」 ,在南津鄉官村。

「潘尚書蕃墓 」 ,在石門鄉。

呂錦衣榶墓 在十六都。

周給事崑墓 ,在崇德鄉上莫村。

「鍾少司寇鼎」 墓 ,在黃夏村。

沈司城墓 在南陽村羽字圩。

周妃墓 在錢林涇

「禹烈婦」 墓 ,在石門鎮。

蔡烈婦墓 在石鎮祠後。

費烈婦墓 :在北門外。

平湖縣

齊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墓 。按:諸葛亮《梁甫吟》「三士墳在齊」 ,此亦傳誤。

吳皇象墓 ,在縣東南三十里。象,字休明,廣陵江都人。善隸書。

陳顧安饒墓 ,在縣東南三十里。安饒,野王子,仕至鴻臚卿。

唐陸府君墓 。魯應龍《括異志》:「於當湖得石碑。」

《誌銘》云:「葬於齊景鄉當湖市」 陸。仕唐至太子左贊善大夫。其《夫人汝南縣君周氏墓誌》亦云:「祔於齊景鄉青墩里西北塋。」

陳環墓 在雅山南二里。

宋魯宣義墓

魯壽寧墓 ,在縣東二百五十步。壽寧,字景修,以宣教郎致仕,累贈正議大夫。

魯文謐墓 ,在縣東五里。文謐,字於順,壽寧孫,官至司理郎。

陸通一墓 舊即縣基。宣德間建縣治,遷北城南。通一,象山四世孫。

周貴一墓 ,距魯壽寧墓三十步。「貴一」 ,宋碩儒,講道武原。子勝一,仕元為提舉,葬昭次。

陸能仁墓 ,在鳳凰基北圩。宋咸淳進士,以伯顏兵亂,與族父霆龍隱居三泖,時稱「高士墓。」 元朱提舉夫人墓 。楊璉真珈率眾過德藏寺,將發陸左丞女朱夫人墓,寺僧真諦現神力,掣《韋馱杵》擊之。楊以為神,竟去,墓得全。

賀傑墓 在縣治北。元至正間,傑為嘉興萬戶,值革命,解所佩金牌,投幽蘭井中,遯居當湖以終。

靖獻先生陸正墓 湖州路教授華亭王昭大撰碑。墓在廣陳。

陸景雲墓 在鶴喈涇。致和元年擢進士,授提舉,終不赴。

石總管墓 在東泖石總管廟西,有石氏壟跡,田者常探出碑板,為學士歐陽元功筆。

趙氏墓 在廣陳。居人皆指為「趙氏王墳」 ,樵採有禁,未詳誰氏。按:元末趙孟堅字子固,曾居廣陳。

趙友一墓 在新倉

明葉侍郎春墓 ,在大易鄉。

屠勳賜墓 ,在縣東南鄂陽山。

陸莊簡光祖賜墓 ,在縣北十里。

桐鄉縣

宋孝宗公主墓 在殳山。

顏尚書墓 ,在陋巷村。

刑部尚書莫澤墓 在永新鄉上塔廟北,前有莫墳《漾》。

國子祭酒榮公墓 在千金鄉屠甸村。

「浙東總管張子修墓 」 ,在石門鎮北。

「宣義王」 璹墓 在梧桐鄉見喜村。侍書學士吳琪墓 在募化鄉吳石村。

僉都御史程本立墓 在梧桐鄉張蕩。

遼府長史楊述墓 在濮院鎮北靈宿原。子青,河南按察司僉事祔葬。

韶州知府沈榮墓 在千金鄉睹谷村。

羽林將軍楊昇墓 在松園墩。

南寧太守趙讓墓 在永新鄉前朱村。

南窔凱師墓 在青鎮天台教院前翠被橋南,刱於元祐間。遺址石刻尚存,今民間佔廢。明裨將霍宗道墓 在皂林鎮秀溪橋東。明嘉靖中拒倭寇,與將軍宗禮同戰歿,葬此。

貞母阡 在玉溪鎮側。明初,烈婦禹氏葬此。天台徐一夔《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