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7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七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七十九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八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七十九卷目錄

 寧波府部彙考五

 寧波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職方典第九百七十九卷

寧波府部彙考五[編輯]

寧波府祠廟考二       府志[編輯]

定海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北一里。壇高三尺,東西二丈五尺,南北如之。四出。陛各三級,繚以周垣,埋石北向。社右稷左,題曰:「縣社之神」 、「縣稷之神。」 壇下地南一十二丈,東、西、北各五丈。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西一里。壇制與社稷同,中列風雲雷雨之神,左山川,右城隍。壇下地南十丈,東、西北各五丈。

邑厲壇 在縣城外西北一里。築土為壇,祭則迎城隍以主之。左右設寒林所。

里社壇 即今土穀神祠。

鄉厲壇 每里有壇,如里社之制。久廢。

城隍廟 在縣東南城邊,後梁貞明三年建,元至元二年重建。明洪武四年,知縣杜彬廣其址重修。

皇清康熙九年,知縣王元士重建。

本縣土地祠 :在縣治內之東。

旗纛廟 在縣東北二里,今廢。

表功廟 在縣東半里。祀明信國公湯和,後合祀宋張世傑。

文昌祠 在縣北一里梓蔭山。明萬曆間建。治水判官黃公祠 在縣西北靈緒鄉武功村。古有和尚塘,蛟穴其下,屢築輒壞。宋淳祐八年,制置使章大淳命浙東轉運判官黃恕董築。恕聞術者言,「蛟避生人陽氣,投以人則塘可就。」 恕即以身並所乘馬投蛟穴,遂告成功。已而其屍並馬浮出。事聞於朝,敕建祠祀,迄今報賽。海道副使譚公祠 在縣東二里,祀海道副使譚綸。

都督俞公祠 在縣東半里鎮遠門內。

都督盧公祠 ,在縣東北一里。

沈公祠 在威遠城內,祀郡守沈愷。

報恩祠 在南薰門外,明萬曆四十七年建,祀巡撫劉一焜、巡鹽御史李邦華、海道副使秦道顯、知府楊鍾英、知縣王本祥。

楊公祠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祀兵巡副使楊瑄。

廣靈王廟 在縣西北三百步小南門內,祀晉鮑蓋。

薛公祠 在縣西富德街,一名「靜波廟。」 世傳唐薛仁貴征遼,道經於此,因立行祠祀之。

卞公祠 在縣東北招寶山下。元至正間,朝列大夫卞燾痛父樞密承旨卞良輔死事,立祠祀之。

完者都元帥祠 ,在縣西北隅。

雲雩三公廟 在縣東南八十裏海晏鄉。遇旱,禱之輒應。

助海顯應侯廟 在縣西半里孝門巷。世傳象山孔七溺海,托夢劉贊曰:「上帝命為境神」 ,贊為立祠。

覺海威顯侯廟 在縣南十里崇丘鄉。舊稱「山仙廟。」 宋高宗航海,賜今額。開禧二年修建。廣德王廟 在縣東北巾子山西。宋紹興間改為淵德觀。

昭利廟 在縣東北三里。宋宣和五年,路允迪、傅墨卿出使高麗,涉海有禱,因而建廟。

忠應侯廟 在縣南十五里陳山下。祀海神,舊稱「陳相公廟。」

海角廟 二:一在縣治西,祀海神;一在縣南十五里小浹港嶺上。

洋山廟 在縣東北半里儒學西。唐大中四年建。

龍王廟 在南薰門外,別有廟在威遠城內,名「海神祠。」

晏公廟 在縣西一里,祀海神,世傳神治水有功。別廟一在清川門外。

靖海營祠 在縣東北城外一里。舊名「海神壇。」 明正德十四年,改祭江亭。嘉靖三十八年,鎮守都督盧鏜展營堡,環二百四十丈,增建舍宇六。

十餘楹,為祀海神之所,因名《靖海營祠》。

壓賽廟 在縣西五十里。宋德祐間,陳茂以死勤事,鄉人義之,立祠以祀。元大德中,重建。馬王廟 在縣東門外招寶山下。祀天駟、房星。象山縣。

社稷壇 在縣西彭姥嶺下。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南半里。

邑厲壇 共三十一所

里社壇 共三十二所,今廢。

城隍廟 舊在縣西東嶽廟前,後遷縣東《箬笠》山下。

土地祠 在縣治二門左,西向。

普濟廟 在縣東南十五里。祀五龍神。

忠烈廟 在縣東北四十里。祀明千戶易紹宗。顧長官祠 在邑中市。祀顧方。

謝先生廟 在縣西四十里五雷山下。乃謝寶所生之地。

白鶴廟 在縣西南二里雞籠山東麓。祀漢趙炳。

靈濟陳元帥廟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元帥,宋丞相宜中從子,少負勇略,拜議郎。理宗時屢立戰功,擢大元帥。德祐中,端宗航海而南,元帥扈從。舟次象境金井灣,得暴病。臨卒謂左右曰:「吾世受宋恩,生不能報,死當為厲鬼殺賊。」 遙向帝舟叩頭,長慟而逝。遂葬於姥嶺之麓,因立廟祀之。

凌令祠 在縣東二十五里。凌名傳障海為田,民德之,因立祠祀焉。

蔣令祠 在縣治前十步許。祀明季知縣蔣三才。

景止祠 在縣治西北,係吳允裕特祠。

王御史祠 在李家巷街北。

王參政祠 在繡衣坊街北,祀王梴。

周侯祠 在昌國衛經歷司之左。

主山昭應廟 在縣治北。舊廟在象山圓峰下,神則山靈也。唐會昌間,一日亭午,有瓦自舊廟飛至今廟處,乃姜氏祖塋所。邑人姜皋異之,遂捨墓側地,倡眾遷焉。

姜毛廟 在縣中。市二神,鄞賈人貿於象,市價不二,眾稱公平。及卒,立廟祀之。一日,鄰火四起,眾見朱衣者從殿上飛瓦下,火遂滅。又有一人泛海遇寇,呼神即得脫,民因扁曰「護國庇民。」

寺觀附[編輯]

本府。鄞縣附郭。

天寧禪寺 在縣治西惠政橋北。唐大中五年建,始名國寧寺。宋崇寧二年,改崇寧萬壽。政和二年,改天寧萬壽。紹興七年,改報恩光孝。後又名「天寧報恩。」 元至元十九年燬,至治元年重建。明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景泰、成化中,相繼重修。延慶講寺 在縣治東南日湖中。後周廣順三年建,名保恩院。宋至道中,真宗改為「延慶寺。」 明洪武四年重修。成化三年,建能仁堂於羅雲堂西南隙地。萬曆中重修。

皇清康熙戊申重建。

萬壽禪寺 在縣治南大梁街。唐咸通十三年建,賜額「惠燈。」 宋開寶八年重建。太平興國七年改崇壽。政和八年改廣慧。建炎、嘉定累燬累建。寶雲講寺 在縣治西南行春坊東。宋開寶元年建,名「傳教院。」 太平興國七年賜額「寶雲。」 建炎中燬,嘉定中重建。元至大中又燬,至元間重建。明洪武、永樂、弘治相次重修。

白衣講寺 在府治西北。舊在府治之內。唐長興元年建,號淨居報仁院,俗呼白衣觀音院。清泰二年為淨居,後加「報仁」 二字。宋治平元年,賜「白衣廣仁」 額。建炎四年燬,重建。元至元十九年又燬,復建。明洪武三年徙府治之西北。永樂、天順、嘉靖中繼修。

崇教寺 在府治西南。舊名「甲乙院。」 唐乾符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建炎年間燬,紹興二年重建。元至元、明永樂、嘉靖年間相次修建。

壽昌教寺 在府治東南。舊名西壽昌甲乙住持院。宋乾道間建,嘉定十三年燬。元至元二十五年重建。大德元年重修山門。明洪武宣德中皆相次修。

皇清順治十年、康熙十五年重建。

天封講寺 在府治東南。「唐萬歲通天中建。宋大中祥符三年,改今額。建炎間燬,紹興十四年重建。元至元、泰定、至順,明永樂、嘉靖、成化代加增修。」

皇清順治、康熙中皆重修

廣福禪寺 在府西南握蘭橋西。漢乾祐二年建,號「羅漢院。」 宋太平興國十年賜今額,後圮。明宣德間重建,成化間復建。

天童弘法禪寺 在府東六十里太白山之東。舊名天童山景德寺。晉永康中,師義興禪定於中,時有童子日給薪水,久而辭曰:「吾太白神也。」 上帝以師篤道行,特遣侍左右,語訖不見。故稱義興為太白禪師。唐開元中,建多寶塔。宋淳熙五年,孝宗賜書「太白名山」 四字。元大德三年重建,賜名乾元寶閣。萬曆十五年,大水湮沒。崇禎四年重建。

皇清順治十六年重修。

育王禪寺 。在城東五十里阿育王山下。舊名阿育王廣利寺。晉義熙元年建。梁武帝賜「阿育王」 額。宋大中祥符元年賜名廣利。

皇清康熙前壬寅重修。

補陀禪寺 在城東三里。原係昌國東海梅岑山寶陀寺。唐大中間,日本國僧自五臺山得觀音瑞相,欲返故國。舟抵新螺礁,諤禱曰:「使我國眾生無緣見佛,當從所向立精藍。」 有頃,舟行,竟泊於潮音洞下。明洪武中,徙建棲心寺舊址。永樂、宣德、天順中重修。

仗錫禪寺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奉化、餘姚、上虞、嵊交界。唐龍紀元年建立。宋寶慶元年,敕賜「仗錫山延勝院」 額。明永樂三年燬於火,重建。正德間廢,復修。

大慈禪寺 又名「教忠報國」 ,在城東六十里大慈山。宋嘉定十三年建,明洪武三年燬,五年重建,嘉靖間再建。

金峨禪寺 在城東南八十里梅溪里金峨山。唐大曆元年建,舊號羅漢院。宋治平元年,賜「金峨山真相寺」 額。明洪武、宣德、成化、正德皆重修。嘉靖二年改建,升於山麓。

海會禪寺 在城西三里。元延祐六年建「海會庵。」 至正二年改為寺。明洪武二十三年重建。三十一年復建舍利浮圖。永樂中修。

皇清順治間重修。

保福禪寺 在城東南七十里大梅山。舊傳漢梅子真隱處。唐貞元十二年,僧法常初建,號北蘭院,又名荷衣院。大中元年,改報國仙居。宋大中祥符三年,賜「大梅山保福」 額。淳熙十六年重建。元至正間燬,明宣德三年重建。

皇清順治中重修。

寶嚴講寺 在城西南五十里,舊名「孝義院。」 唐元和十二年建。宋大中祥符六年賜今額。元至正、明、永樂、成化、嘉靖、萬曆中,代加修建。

皇清康熙十一年,重建「方丈。」

彰聖禪寺 在城西南七十里。舊名峒山院。唐光啟中建。宋大中祥符元年,賜名彰聖甲乙徒弟院。嘉定二年改賜「彰聖寺額。」 元泰定、至正,明、永樂、宣德、正統相次修建。

天井禪寺 在城西南六十里。宋建隆元年建,始號天井院。治平元年改賜「天壽」 額。明洪武初,仍名天井寺。正統、崇禎間相次修建。

看經教寺 在城西南十里。宋治平二年賜名「普照」 ,明改今名《久圮》。成化元年重建,正德間重修。

延福教寺 在城東南二十里。唐大中十三年建,名「天王院。」 宋治平元年賜今額。元至正間圮。明景泰、成化、萬曆間重修。

皇清順治八年重建。康熙十五年又重建。

資教講寺 在城西三十里。舊名「廣德院」 ,周顯德元年建。宋端拱元年重修。治平元年賜今額。明洪武、景泰中重建。

常樂講寺 在縣南二十里。宋治平間建,建炎間圮。元至正重建。明正統中鼎建。

保慶教寺 在府東南八十里。舊名保慶院。唐乾寧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賜「法慶寺」 額。明洪武初改名保慶,永樂七年重建。

翠山禪寺 在府西南十里。唐乾寧元年建,舊名翠巖境明院。宋大中祥符元,寺賜「寶積禪院」 額。嘉定四年,賜「翠巖山移忠資福」 額。明嘉靖三十五年復建。

聖壽教寺 在府西南六十里。唐咸通初建。宋太平興國初賜額,建炎間燬,紹興間重建。西壽昌寺 在府西三里篠牆北。宋咸祐間徙建於此。元至正、明永樂相次重修。

壽國禪寺 在府東四十五里。宋寶祐間建,元至正中圮,明洪武中重修。

布金講寺 在府西南三十里。宋寶元二年建。治平二年賜額,「明天順」 ,成化年重修。

妙智講寺 在城西南七十里。後漢乾祐二年建。宋治平中,賜今額。熙寧四年修,明正統中重建。

寶積講寺 在城西南七十里。後唐清泰元年建,舊名總持院。宋治平三年賜「四明寶積」 額。建炎間圮,乾道三年重建,賜「翠巖山寶積」 額。四明講寺 在城南二十里鄞塘鄉。舊號鄞水院,唐天復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明宣德間重建。

灌頂講寺 在城西南七十里,舊名頂峰庵。宋建隆二年建。大中祥符三年賜「普淨寺」 額,後改今名。燬,明正統年重建。

寶華講寺 在城東南六十里。宋嘉定十三年建,明洪武天順年重建。

普光講寺 在城南三十五里,舊名「光化寺」 ,後晉開運元年建,明正統間重建。

國寧講寺 在城西一十五里。宋大觀二年建,元至正中圮,明正統二年重建。

金文禪寺 在城東南七十里。唐乾寧二年建,舊名金文懺院。宋治平元年,賜「金文惠照寺」 額。天王教寺 在城西南五十里。舊名普寧院。唐咸通年建。宋大中祥符三年,賜今額。明宣德、天順、萬曆間,相繼重修。

延壽王講寺 在城東南六十里。後晉天福二年建。舊號延壽王院。宋熙寧元年增「壽聖」 二字。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後圮。明宣德、嘉靖間重修。

興教寺 在城西南五十里,舊號「小溪興福院。」 唐咸通八年建。宋治平元年賜今額,明正統中建。

皇清康熙間重建。

隱學講寺 在城東南四十里。唐建中二年建,號隱學。宋大中祥符元年,賜「棲真」 額,後仍名「隱學。」 元至正二十五年圮。明洪武、永樂、宣德間相繼重修。萬曆年間,遷寺於山旁。

景德講寺 在城西三十里。宋寶祐元年建,後圮。明宣德間重建。

方廣教寺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舊名「泗洲院。」 唐咸通十一年建。宋治平二年賜今額,後圮。明正統年間,重建大殿。

空相教寺 在城西南七十里,舊名「四明保安院。」 後晉開運二年建。宋治平二年賜今額。紹興十二年重建大殿。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新建法堂。

定光教寺 在城西南六十里。唐咸通元年建,名定光院。宋治平初,賜「法忍」 ,後改今額。明正統中重修。

皇清順治十五年復建。

東林禪寺 在城南三十五里。唐天祐十年建。宋治平二年賜「圓通」 額,後復今名。明洪武、宣德、正統中重修。

治平教寺 在城東南三十里。後唐清泰二年建,名「保豐。」 宋治平元年賜今額。明永樂、天順、嘉靖年重修。

白雲禪寺 在城東南八十里。唐貞觀間建。宋乾德修。大中祥符中,賜「白雲延祥」 額。明正統、萬曆、崇禎中重建。

皇清順治九年重修。康熙二十一年重修禪堂。

南林教寺 在城南三十五里。元泰定四年建,後圮。明萬曆間重建。

青山禪寺 在城東三十里。後晉天福三年建。宋大中祥符三年,賜「青山惠安」 額,明洪武間重建。

擇陽講寺 在城東南五十里。後漢乾祐二年重建。宋治平元年賜「悟真」 額,後復舊名。

明心教寺 在城東南三十五里。後晉天福五年建,名「厲山院。」 宋治平二年,改賜今額。明隆慶間重修。

普安教寺 在城南五十里。五代梁乾化二年建,名「茅山院。」 宋治平元年,賜今額。元至元十七年重修。明永樂、正德、嘉靖中重修。

多寶教寺 在城東南八十五里。舊名「管江院」 ,宋開寶元年建,治平二年賜今額。

資壽禪寺 在城東四十五里。元至正間建,明天順、嘉靖間復建。

阮山教寺 在城東九十里,舊名阮山庵,後漢乾祐二年建。宋熙寧間,賜「壽聖院」 額。紹興三十二年,改賜「阮山廣福寺」 額。明洪武中圮,嘉靖中重建。

資福教寺 在城西南三十里。唐光啟二年建,光化二年賜名「廣學」 ,同光四年改名「隱學。」 宋咸

考證

平三年,改資福。大中祥符元年,改資壽。後仍名「資福。」 元泰定中重建。明洪武中重修。

祥符教寺 在城東南八十六里。後晉天福間建,明天順、萬曆間重修。

銀山教寺 在城西南七十里,唐時建。明萬曆間廢。今重修。

北林教寺 在城南五十里。宋治平間建,屢圮屢復。

月波講寺 在城東五十里,又名「慈悲普濟。」 宋淳熙五年建,明正統十四年重建。

皇清康熙間重修。

林塘寺 在城西三十里。宋戶曹林暐建。龍住寺 ,在城西三十五里舊淨觀廢基。沖虛真觀 ,在城東南大和坊東。唐天寶二載,命天下皆置紫極宮,以祀老子。至五代梁改為真聖觀。宋祥符間改天寶。元至元間改《元妙》,後燬重建。明永樂、宣德、天順中皆重修。

佑聖觀 在城西北二里,舊名「佑聖道院。」 元至治間建,後廢。明正統、萬曆間重修。

皇清順治己亥重修。

蓬萊觀 在城西二十五里廣德湖之望春山。雲濤觀 在城西南六十里它山堰旁。宋嘉定十二年賜額。

報德觀 在城西北半里。宋淳祐中建,正德七年重修。

至德觀 在城東三十五里許。宋淳祐八年創建。

長春道院 在縣西南一里許。宋淳祐元年建。元至正二十年重修。

慈谿縣

普濟教寺 在縣東北一里。吳赤烏二年建。唐大中二年立為德潤院。乾符中敕賜「應天德潤」 額。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

永明教寺 縣西南一里。唐儀鳳二年建,名「大寶院。」 天寶中,改「大寶寺。」 宋大中祥符初,改賜今額。明崇禎七年重修。

保國教寺 在縣東二十里。始建於唐,名靈山寺,會昌中廢。廣明元年,賜保國額。宋治平元年,改精進院,今仍名保國。

寶慶講寺 在縣東南三十里。宋端拱二年建。嘉定十五年賜今額。元至正八年重建。

觀音講寺 在縣東北二十里。唐建,名大中觀音院。後晉天福中修。宋治平初,賜「補陀教院」 額。建炎間重建。至元中改今額。明永樂成化中修。

皇清順治十六年重建。

蘆山禪寺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唐乾元元年建。宋治平二年賜額「普光。」 元至元中重建,仍曰蘆山寺。

五磊禪寺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唐文德中,名靈山禪院。宋大中祥符初,改賜「五磊普濟」 額。天聖九年,改名五磊。明萬曆間重修。

皇清順治初重建。

香山教寺 在縣東三十五里許。後周廣德二年,即山麓建寺。元改大中香山寺,後改賜額「智度。」

覺林禪寺 在縣西四十里。唐景福二年建,名「保德院。」 宋治平初,改賜今額。

皇清順治十六年重修。

金仙禪寺 在縣西北六十里。唐乾元二年建,名「福林寺。」 宋治平二年改賜今額。

皇清順治十四年重修。

白龍禪寺 在縣東十五里。後漢乾祐中建。宋建隆中重建,號白龍院。治平元年賜額「慈化。」 明萬曆四十八年重建。

定林禪寺 在縣東十五里。後晉天福二年建,名「峰山院。」 宋天聖五年賜今額。

善慶禪寺 在縣東南二十里。宋淳祐中建,名「崇孝。」 開慶初改今額。

禪於講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後晉天福八年建。宋治平二年改賜「吉祥」 額。元大德間重建,明洪武初重建。

皇清康熙六年重建。

定水禪寺 在縣西北五十里。唐乾元二年建,名「清泉。」 宋改曰「定水。」 紹興七年,更為寺。嘉靖間,廢址尚存。

史祥禪寺 在縣西北三十里。宋崇寧間請「廣濟」 額。元至大元年燬,皇慶二年徙建於東墟。五峰講寺 在縣西北三十里。唐元和中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曰「廣福。」

開壽寺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宋寶祐二年建,額曰「開壽普光寺。」

支山寺 在縣西南六十里。後晉開運初建,名支山院。宋治平初,改賜「定慧」 額。

永樂寺 在縣西南六十里龍山東。宋淳祐間建,名「報慈庵。」 景定三年請今額,改為寺。明嘉靖中燬,萬曆四十八年重建。

甘露寺 在縣西六十里。唐開元二十八年建,名「上福龍山。」 宋治平二年改名「甘露。」

赭山寺 在縣西南十里。周顯德六年建。宋治平二年改賜額曰「清果。」 明洪武元年重建,仍名赭山寺。

妙法寺 在縣西北十里。宋景定二年建,咸淳間請今額。

吉祥寺 二一在縣東北十里,唐文德年間建,名壽聖院。宋紹興三十二年賜「吉祥廣福」 額,淳熙十三年重建。一在縣西南五十里,吳赤烏間建。

蓮花寺 在縣東十五里。五代吳越寶正二年建。宋治平元年改賜「法蓮」 額。元至正七年燬,十六年重建。

資西寺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桃花嶺之南。宋寶祐中建,明萬曆四十七年重修。

皇清康熙十二年,重建。

雲溪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唐光化元年創建,名壽聖。宋紹興三十二年,改賜「廣福」 額,今名雲溪。

金繩寺 在縣西三十里。唐天祐中,因華嚴寺故址刱建。五代吳越改名「護國。」 宋大中祥符中,改賜今額。

佛蹟寺 在縣東北四十里。唐天寶元年,僧惟實建,曰「佛蹟庵。」 宋治平元年,改寶嚴寺,後圮。明萬曆間重建。

鳳巖寺 在縣西三十五里。唐開成元年建。資國寺 在縣西南六十里。唐咸通五年建。宋熙寧元年改壽聖。紹興三十五年改廣福。妙峰寺 在縣西南六十里。宋紹興中建。定香寺 在縣西六十里。唐天福二年建,賜「太平」 院額。宋治平二年改賜「定香。」 明萬曆年重建。雞鳴寺 在縣西二十里。宋紹定四年建,名雞鳴庵。元至元元年徙建於庵之西偏,名「雞鳴寺。」 《黃墓福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僧元哲建,圮。宋熙寧十五年重建,又圮。

東皋寺 在縣東南三里。宋淳祐十一年建,名東皋精舍。咸淳四年,賜「福昌」 額。元至正年重建,復名東皋寺。明嘉靖三十五年,遷其額於夾田橋庵。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重修。

崇福寺 在縣西北五里。宋淳祐七年建,名「南山庵。」 咸淳六年賜今額,後圯。

皇清順治十五年,僧成明結廬其地,今重建大殿。

雲湖寺 在縣西北十五里。周顯德四年建,名保安。宋治平元年,改賜「雲湖慶安院」 額,後名雲湖寺。明嘉靖二十四年廢。

寶嚴寺 在縣西北二里。宋景祐中建,名天台教院,又名「永明。」 嘉定中,僧如禮請於朝,移錢塘「寶嚴廢寺」 額為名。後圮,僧併雲湖寺。

石柱寺 在縣北二十里。後改名「具足庵」 ,今仍為寺。

普惠寺 在觀海衛城中。

清道觀 在縣東南三里。唐天寶八年建。後洪、顧二道士分立崇壽、至道二宮,本觀廢。宋紹興十八年,道士葉景虛重建。尚書樓鑰扁其門曰「列仙遊館。」 元至元間燬,二十四年重建。山門之東,舊有東山道院,崇奉真靈像,匾曰「真聖觀。」 後圮併於本觀。明洪武二十四年,收併崇壽、至道二宮,道士立為叢林,歲久朽蠹。宣德中,道士王智靜重修。成化四年,道士吳以誠重建,後又圮曹道昕重修,歷年久遠,山多鬻於民間。萬曆二十年,署篆同知龍德孚諭歸之,後漸又中落。崇禎間,道士姚泰來增復舊產。

皇清康熙二十年,重建。

崇仁觀 在縣西四十里。宋宣和二年,里人胡成一捨地建。明嘉靖中重修。

明德觀 在縣西二十里。元大德中,里人孫執中捨地建,請額曰「明德。」 置殿室山門,復捐產為焚修資。

奉化縣

岳林禪寺 在縣東北三里。梁大同二年始創庵溪西,名「崇福院」 ,後徙置溪東。宋大中祥符間重建,改名「岳林」 ,乃布袋和尚流寓道場。明永樂癸卯火,正統間修復。萬曆間火,旋又修復。雪竇禪寺 在縣西五十里,唐光啟年間建,明

州刺史黃晟捨田三千三百畝以贍之。舊名瀑布。宋咸平三年改名雪竇山資聖寺。淳祐二年,賜御書「應夢名山」 四字。元至元二十五年又燬。所藏御書二部四十一卷俱無存。越二年復建。明洪武初改今額,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崇禎末燬於兵燹,今復興。

法華教寺 在縣西十五里。宋淳祐五年建。元大德八年改名「法華接待寺。」

解空教寺 在縣東八里。後唐長興初建。宋治平二年改「解空院。」 明洪武初改為今寺。

北山教寺 在縣西北三里。唐太宗二年建,名正化院。宋治平九年改「北山廣化」 額,今為寺。報國講寺 在縣南二十里。後晉天福初建。宋治平二年名報國院。明洪武初改為今寺。慈林教寺 在縣西二十里。後晉天福五年建。宋治平二年名慧日院。明洪武初改寺。

慈覺禪寺 在縣北二十里。後晉天福五年建,名「興福院。」 宋治平二年,名「慈覺院。」 明洪武初改為今寺。

法昌教寺 在縣北二十五里。宋開寶初建,名「石芝院。」 宋治平二年,改「法昌院。」 明洪武初改今額。

淨明講寺 在縣北二十里。唐龍紀元年建,名「唐灣院。」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淨明院。」 明洪武初改為寺。

寶林教寺 在縣北三十里。唐乾寧二年建,名「西林院。」 宋治平二年,改寶林院。明洪武初改為寺。

福勝講寺 在縣東三十里。唐大中四年建,名「龍光院。」 宋治平二年,改福勝院。明洪武初,改為今寺。

登山教寺 在縣南四十里。後周廣順二年建,名「登山院。」 宋治平二年改「禪寂院。」 明洪武初改今名。

雲蓋教寺 在縣南五十里。後晉開運三年建,名「雲蓋庵。」 宋熙寧中改壽聖院。紹興間改廣福院。明洪武初改為寺。

永固教寺 在縣西五十里。唐光啟二年建,名「三石院。」 宋天聖十年改「永國寺」 額。

清蓮講寺 在縣南五十里。後唐清泰元年建,名「靈峰院。」 宋治平二年改「清蓮院。」 明洪武初改為寺。

崇勝教寺 在縣南五十里。後唐天成三年建,名「固海院。」 宋治平二年,改崇勝院。明洪武初改為寺。

淨慈教寺 在縣西五十里。唐乾符六年建,名「仁王院。」 宋治平二年,改淨慈院。明洪武初改為寺。

九峰禪寺 在縣東六十里。宋開寶年建,名「明霸院。」 治平二年,改九峰山靈鷲禪院,今名九峰寺。

定名講寺 在縣南六十里。唐貞元間建。中和中,名「鎮國院。」 宋治平二年,改「定名院。」 明洪武初,改為今寺。

奉慈禪寺 在縣西六十五里。唐咸通八年建,名奉國院。宋治平二年改名「上雪竇奉慈寺。」 明洪武初改為今寺。

太清禪寺 在縣東七十里。後晉天福八年建,名「太清院。」 宋治平二年,改「清福院。」 明洪武初,改為今寺。

靈隱禪寺 在縣西南七十里。唐天祐間建,名「靜泰院。」 宋治平二年,改「靈隱院。」 明洪武初改今寺。

興化禪寺 在縣東七十里。唐長興元年建,名「墅市院。」 宋治平二年,改興化院。明洪武初改為寺。

證道講寺 在縣西六十里。唐光啟二年建,名「靈橋院。」 宋治平二年,改證道院。明洪武初改寺。龍華禪寺 在縣西八十里。唐咸通六年建,名凝光院。宋治平二年,改龍華院。明洪武初改寺。清涼禪寺 在縣東九十里。梁茅將軍捨基,名「歸順院。」 宋治平間,改清涼院。今改為寺。

離相教寺 在縣東九十里。唐乾符二年,建福慶院。宋治平二年,改離相院。明洪武初,改為「離相教寺。」

西山禪寺 在縣西南五里。唐元和十四年建,名「護國院。」 有洗缽池、羅漢跡、駐錫峰、應供泉。宋治平二年,改西山資國院。明洪武初改今名。寶化教寺 在縣南二里。唐天祐間建,名「寶化院。」 宋治平二年,改慈氏院。明洪武初改今名。南山禪寺 在縣南一十里。唐咸通五年建名。

吳峰院宋治平二年,改「南山瑞峰院。」 明洪武初,改今名。

明化禪寺 在縣東一十里。唐寶曆二年建,名「建城院。」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明化院。明洪武初改為寺。

金地講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唐大中元年建,名「福慶院。」 宋治平二年,改「金地院。」 明洪武初改為寺。

安巖禪寺 在縣西南五十里。後漢乾祐三年建,名「四明院。」 宋天聖中徙入山。慶曆間改安巖法華院,今名安巖。

藥師禪寺 在縣西二十里。宋嘉定間,執政趙善湘建,名「廣恩院。」 明洪武初改今名。

棲真禪寺 在縣西七十里。後晉天福八年建,名「棲鳳院。」 宋治平二年,改「棲真院。」 明洪武初改為寺。

西峰禪寺 在縣西七十里。唐咸通九年建,名「西峰院。」 宋治平二年名「圓覺院。」 明洪武初改今名。

宣密講寺 在縣東九十里。後晉開運二年,名「桐照院。」 宋治平二年,改「宣密院。」 明洪武初,改為寺。

無為禪寺 在縣東一百里。唐天祐三年建,名「松嶴院。」 宋治平二年,改「無為院。」 明洪武初改為寺。

普惠講寺 在縣東北三里。唐咸通十年建,名「永平尼院。」 十三年,改普惠院。明洪武初改為今寺。

禪悅講寺 在縣北三十里。宋開寶四年建,名「保安院。」 明洪武初,改「禪悅寺。」

勝因禪寺 在縣西十五里。宋寶祐年間建,名「勝因院」 ,今改為寺。有《張即之碑》。

虛白觀 ,在縣東四里,舊名「興唐觀。」 唐開元中葉靜能天師講經之處,昭宗時賜今名。

《鎮海縣志》
[編輯]

定海縣

淨居禪寺 ,在縣南十五里。唐乾寧初建,名「龍明。」 宋治平元年,改今名。舊傳寺之青松山有鰻井,久而湮塞。宋嘉泰中旱令商逸卿訪故跡禱之,即應。商去縣,杯土以往。後守劍南,因旱取土置水,得鰻遂雨。

總持講寺 在縣東北一里。唐咸通初建。乾寧三年賜名「護境。」 宋大中祥符中改今名。建炎中燬於兵,後復建。

永寧教寺 在縣西四十里。後晉天福中建,名「明波寺。」 宋治平初改今名。

宣化講寺 在縣南九十里。宋嘉定中,柯仲諭建庵。端平初,改為寺。

寂照講寺 在縣南九十里。梁貞明中建,名「保安院。」 宋治平元年改今名。

真修講寺 在縣南一百里。唐大順三年建,名「報恩。」 宋治平元年改今名,後圮。元至正中重修。回向教寺 在縣西一十五里。宋建隆三年建,後圮。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法堂五間。

永福教寺 在縣西三十里。宋嘉定中建。息雲講寺 在縣西北六十里。宋治平中建。崇寧初改今名。

覺度教寺 在縣西北六十里。宋寶祐初建,名「松林庵。」 元至元十五年改今名。

觀音教寺 在縣東北三里。宋皇祐初建。紹興中,賜今額。

華巖禪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唐廣明中建,名「雲巖。」 宋大中祥符初賜旌教額,景泰初改今名。興善講寺 在縣東南十里。唐大順二年建。宋治平二午改今名。

資聖講寺 在縣南六十里。唐大順中建,名「資福。」 宋治平元年改今名。

佛巖禪寺 在縣南七十里。唐天復初建,名「啟霞。」 宋寶慶元年改「崇梵」 ,後改今名。

明慧禪寺 在縣南九十里。唐乾寧三年建,名「保安。」 宋治平初改今名。

覺海教寺 在縣南一十三里。唐會昌初建,名「青海。」 宋大中祥符初改今名。

淨嚴教寺 在縣南三十里練盆山之下。漢乾祐初建,名「練盆。」 宋治平初改今名。

靈峰禪寺 在縣東南四十里。後周廣順元年建,名「保安。」 宋治平初改今名。

妙勝禪寺 在縣西三十里。唐清泰中建,名「永安。」 宋治平初改今名。

伏龍禪寺 在縣西北八十里。唐咸通三年建,名「伏龍。」 宋熙寧中改「壽聖。」 紹興中請廣福額,後

改今名

瑞巖禪寺 在縣東南九十里。唐會昌中建,立精舍,後復重興。

保寧教寺 在縣東昌國六十里。後晉天福五年建。

寶陀禪寺 在縣東大海中梅岑山,唐大中間建。明嘉靖二十七年,海寇出沒,據為巢穴。三十六年,提督軍門胡宗憲命徙於招寶山。四十年,總兵盧鏜又撤其故圓通寶殿,構於山麓。今分為西寺。

萬壽禪寺 在縣東。昌國名永福,宋建隆元年建,治平初,賜今名。寺有秋蓀,綠葉紫莖,生於山,名萬壽香。

回峰禪寺 在縣東昌國岑江,宋建隆初建。興善禪寺 在縣東昌國鳳山下。唐廣明中建,宋治平初改今名。

翠蘿禪寺 在縣東昌國。唐開成中建,宋建隆中賜銅鐘,又鎮以「鐵塔。」

隆教講寺 在縣東昌國。後漢乾祐初建,宋大中祥符初賜額。

接待寺 在縣西五里。元至正中建,當江北孔道,為往來憩息之所。明末圮。

皇清康熙初,頭陀明行募緣重建。今復修「夾江塘路。」

自定至鄞六十里

淵德觀 在縣東北。宋元豐元年建,名「淵聖廣德王廟。」 崇寧初詔改「天寧萬壽觀。」 宣和五年改今名。建炎四年火,紹興初重建。

象山縣

智門禪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舊名「保安院」 ,後周顯德四年建。宋治平二年改今名。明嘉靖三十八年重修。

常樂禪寺 在縣東南三十里。唐乾寧中,刺史黃晟建。宋乾德初,改「寶慶」 ,治平初,改為今名。後圮。明永樂四年重建。

普明講寺 在縣南一十五里。梁天監初建,舊名「湧泉院。」 宋治平初改今名,後圮。明永樂七年重建,嘉靖三十七年重修。

保寧講寺 在縣南二十五里。名保寧院。後周顯德初建。宋熙寧初,賜「壽聖」 額。紹興中,改今名。五師禪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後周廣順中建。舊有五師修道於此,因名。後圮。明永樂中重建殿宇。

靈巖禪寺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宋太平興國初建。熙寧初改「壽聖」 二字。紹興中改今名。等慈禪寺 在縣西一里,名鳳躍院南宋元嘉初建。宋治平初改今名。明嘉靖初修。

蓬萊禪寺 在縣西三十五里。舊名蓬萊院。漢乾祐元年建,宋熙寧元年改名「壽聖」 ,紹興三十三年改今名。

瑞龍禪寺 在縣東南十五里。宋乾德四年建。熙寧二年賜額「壽聖。」 紹興二十三年改今名。延壽禪寺 在縣北七里。漢乾祐三年建,圮,明成化中重建。嘉靖三十七年修。

護景禪寺 在縣東北二十里。宋建隆二年建。熙寧元年加「壽聖」 二字。紹興三十二年改今名。明嘉靖三十八年重修。

仙巖禪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宋乾德初建。熙寧初,加「壽聖」 二字。紹興中改今名。

棲霞觀 在縣西二百五十步蓬萊山下。舊名「蓬萊」 ,始因秦徐福、梁陶弘景皆隱跡於此,故建。隋大業元年圮。唐天寶十三載,台州刺史袁中宣復建。大中元年,令楊弘正告於明州,刺史李敬方重修。宋治平二年改今名。淳熙末遷於象山之西。嘉定中,仍於舊趾重建,後圮。明洪武初復建。嘉靖中築城,令毛德京徙城內,去舊址二十步重建。

東嶽地祇院 在東嶽廟東廊。祀唐張巡,蔣景高有《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