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8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八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八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八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八十二卷目錄

 寧波府部藝文一

  答車茂安書        晉陸雲

  鄞縣經游記       宋王安石

  慈谿縣學記         前人

  風堋碶記          舒亶

  月湖記           前人

  遊甬東山水古蹟記    元吳淵穎

  湖山遊詠記       明沈明臣

 寧波府部藝文二

  登明州郡城樓      明沈明臣

 寧波府部紀事

 寧波府部雜錄

 寧波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九百八十二卷

寧波府部藝文一

[編輯]

《荅車茂安書》
晉·陸雲

[編輯]

雲白,前書未報,重得來。況知賢甥石季甫,當屈鄮令, 尊堂憂灼,賢姊涕泣,上下愁勞,舉家慘戚,何可爾耶? 輒為足下具說鄮縣土地之快,非徒浮言華艷而已, 皆有實徵也。縣去郡治,不出三日,直東而出,水陸並 通,西有大湖,廣縱千頃;北有名山,南有林澤,東臨巨 海,往往無涯,氾船長驅,一舉千里。北接青徐,東洞交 廣,海物惟錯,不可稱名。遏長川以為陂,燔茂草以為 田。火耕水種,不煩人力,決泄任意,高下在心,舉鈒成 雲,下鈒成雨,既浸既潤,隨時代序也。官無逋滯之穀, 民無饑乏之慮,衣食常充,倉庫恆實,榮辱既明,禮節 甚備。為君甚簡,為民亦易。季冬之月,牧。既畢,嚴霜 隕而蒹葭萎,林鳥祭而罻羅設。因民所欲,順時游獵, 結置繞堽,密罔彌山,放鷹走犬,弓弩亂發,鳥不得飛, 獸不得逸。「真《光赫》之觀,盤戲之至樂也。若乃斷遏海 浦,隔截曲隈,隨潮進退,采蜯捕魚,鱣鮪赤尾。」請幫助識別此字。齒比 目,不可紀名:「膾鰡鰒炙䱥鯸烝石首臛。」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真東海 之俊味,餚膳之至妙也。」及其蜯蛤之屬,目所希見,耳 所不聞,品類數百,難可盡言也。昔秦始皇至尊至貴, 前臨終南,退燕阿房,離宮別館,隨意所居,沈綸涇渭, 飲馬昆明,四方奇麗,天下珍玩,無所不有,猶以不如 吳會也。鄉東觀滄海,遂御六軍,南巡狩,登稽嶽,刻文 石,身在鄮縣,三十餘日。夫以帝王之尊,不憚「爾行,季 甫年少,受命牧民,《武城》之歌,足以興化。桑弧蓬矢,丈 夫之志,經營四方,古人所嘆,何足憂乎?且彼吏民,恭 謹篤慎,敬愛官長,鞕撲不施,聲教風靡。漢吳以來,臨 此縣者,無不遷變。尊大人賢姊上下當為喜慶,歌舞 相送,勿為慮也。足下急啟喻寬慰,具說此意,吾不虛 言也。」停及不一,陸雲白。

《鄞縣經游記》
宋·王安石

[編輯]

慶曆七年十一月丁丑,余自縣出,屬民使浚渠川,至 萬靈鄉之左界,宿慈福院。戊寅,升雞山觀,碶工鑿石, 遂入育王山,宿廣利寺,雨不克東。辛巳,下靈巖,浮石 湫之壑以望海,而謀作斗門於海濱,宿靈巖之旌教 院。癸未,至蘆江,臨決渠之口,轉以入於瑞巖之開善 院,遂宿。甲申,游天童山,宿景德寺。質明,與其長老瑞 新上石,望玲瓏巖須猿吟者,久之而還。食寺之西堂, 遂行至東吳,具舟以西。質明,泊舟堰下,食大梅山之 寶福寺莊,過五峰山,行里許,復具舟以西,至小溪。以 夜中。質明,觀新渠及洪水灣,還食晉寧院。日下,昃如 林村,夜未中,至資壽院。質明,戒桃源、清道二鄉之民。 以其事凡東西十有四鄉,鄉之民畢「已受事」,而余遂 歸去。

《慈谿縣學記》
前人

[編輯]

「天下不可一日而無政教,故學不可一日而亡於天 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黨庠遂序,國學之法立乎其 中,鄉射、飲酒、《春秋》合樂、養老勞農,尊賢使能、考藝選 言之政,至於受成獻馘、訊囚之事,無不出於學。於此 養天下智仁聖義忠和之士,以至一偏一技一曲之 學,無所不養。而又取士大夫之材行完潔,而其施設 「已嘗試於位而去者以為之師。釋奠、釋菜以教,不忘 其學之所自,遷徙偪逐,以勉其怠而除其惡,則士朝 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其服習必 於仁義,而所學必各盡其材。一日取以備公卿大夫 百執事之選,則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備選者,其 施設亦皆素所見聞而已,不待閱習而後能者也。」古 之在上者,事不慮而盡,功不為而足,其要如此而已。 此二帝三王所以治天下國家面立學之本意也。後 世無井田之法,而學亦或存或廢。大抵所以治天下 國家者,不復皆出於學,而學之士群居族處,為師弟 子之位者,講章句,課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則四方之學者廢而為廟,以祀孔子於天下。斲木摶土,如 浮屠道士法,為王者象。州縣吏春秋帥其屬釋奠於 其堂,而學者或不與焉。蓋廟之作,出於學廢,而近世 之法然也。今天子即位若千年,頗修法度,而革近世 之不然者。當此之時,學稍稍立於天下矣,猶曰:「州之 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於是慈谿之士不得有學,而 為孔子廟如故,廟又壞不治。今劉君在中言於州,使 民出錢,將修而作之,未及為而去,時慶曆五年也。後 林君肇至,則曰:「古之所以為學者,吾不得而見;而法 者,吾不可以毋循也。雖然,吾之人民於此不可以無 教。」即因民錢作孔子廟,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為 學舍講堂其中,帥縣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為之師 而興於學。噫!林君其有道者耶?夫吏者,無變今之法, 而不失古之實,此有道者之所能也。林君之為其幾 於此矣。林君固賢令而慈谿小邑無珍產淫貨,以來 四方遊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無水旱之憂也。 無遊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雜;有以自足,故人慎刑 而易治。而吾所見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 杜君者,越之隱君子,其學行宜為人師者也。夫以小 邑得賢令,又得宜為人師者為之師,而以修醇一易 治之俗,而進美茂易成之材。雖拘於法,限於勢,不得 盡如古之所為,吾固信其教化之將行而風俗之成 也。夫教化可以美風俗,雖然,必久而後至於善。而今 之吏,其勢「不能以久也。吾雖喜且幸其將行,而又憂 夫來者之不吾繼也。」於是本其意以告來者。

《風堋碶記》
舒亶

[編輯]

鄞於明為劇縣,占鄉十有六,而公私之田無慮幾萬 頃,其瀦蓄以待灌溉者既無幾,而凡所以為捍防釃 導之具吏又忽不時省,頹漏廢圮,十或八九。不幸天 時稱愆亢,則其涸可立待,而民輒病,間無如何,注江 流以趨一時之急。且鹹鹵至腐敗,諸苗稼積不已,往 往田遂瘠惡,遂廢不足耕,種不可下。光祿虞大夫為 邑於此,始與民圖之,即北渡之西曰風堋,積石為碶, 以卻暴流,納淡潮。既又自州之西隅距北津,疏淀淤 之舊,增卑培薄,以實故堤,而作閘於其南,拒所謂鹹 水,以便往來之舟。而東西管數鄉之堰碶,隨以繕完 者凡六所,蓋用工一萬一千有奇,而溉田五千五百 餘頃。假財於賑貸之餘,而公不費。役民於既病之後 而私不勞,於是邑人相與傳之,願有以久大夫之賜 於無窮。

《月湖記》
前人

[編輯]

湖在州城之西南隅。南隅廢久矣,獨西隅存,今西湖 是也。其縱南北三百五十丈,其衡東西四十丈,其周 圍縱七百三十丈有奇,其中有橋二,絕湖而過,曰「憧 憧。」天禧間,直館李侯彝庚之所建也。然僻在一隅,初 無游觀,人跡往往不至。嘉祐中,錢侯君倚名公輔,始 作而新之,總橋三十丈。橋之東西有廊,總二十丈。廊 之中有亭曰「眾樂」,其深廣幾十丈,其前後有廡,其左 右有室,而又環亭以為島嶼,植花木,於是遂為州人 勝賞之地。方春夏時,士女相屬鼓歌無虛日。亭之南 小洲,前此有屋纔數椽,乃僧定安守橋之所。後浸廣, 今遂以為僧院,壽聖是也。其西又有佛祠四,其東皆 鄉士大夫之所居。其北有紅蓮閣。大中祥符中,章郇 公名得象,嘗倅是實刱之,有記在焉。閣之北即郡酒 務,故時使人即湖以汲水,勞費甚,乃堤湖之中蓄清 流,作樓於其上,以轆轤引而注之,至今以為便。然是 湖本末,《圖志》所不載,其經始之人與其歲月,皆莫得 而考。蓋嘗聞之父老,明為州,瀕江而帶海,其水蓄淺 而易旱,稍不雨,居民「至飲江水。」是湖之作,所以南引 它山之水,蓄以備旱,歲始未之信也。熙寧中,歲大旱, 闔境取汲於其中,湖為之竭,既又穴為井,置廬以守 之。鄞令虞君大寧嘗記其事,刻石於壽聖院,乃知父 老之傳不誣也。錢侯去距今幾三紀矣,而湖輒浸廢 不治。其亭南既堤以為放生池,瀕湖之民人,緣堤以 植菱芡之類,至占以為田,淀淤蕪沒,幾不容舟。元祐 癸酉,劉侯純父名淑來守是邦,連歲小旱,乃一切禁 止而疏浚之,增卑培深,環植松柳,復因其積土廣為 十洲,而敞壽聖之閣,以其名名之,蓋四明之景物具 焉。湖遂大治,然其意初不在游觀也。古人於事,蓋不 苟作,惟其利害伏於久遠難知之中,所以後世貴因 循者或莫之省,而好功之士至樂為之紛紛也。明有 數湖,危於廢者,不特是湖也。若劉侯可謂有志於民 矣。故具論之以冠諸圖,庶後來有考焉。元祐甲戌三 月記。

《遊甬東山水古蹟記》
元·吳淵穎

[編輯]

昌國,古會稽海東洲也。東控三韓、日本,北抵登、萊海 泗,南到今慶元城三百五里。泰定元年夏六月,自慶 元桃花渡覓舟而東,海際山童無草木,或小僅如著, 輒刈以鬻鹽。東偪海有招寶山,或雲「他處見山有異 氣,疑下有寶。」或雲東人海貨來互市,必泊此山,山故

有砲臺,曾就臺蹠弩射敵人矢洞,船猶入地尺。又別
考證
作大筒,曳鐵鎖,江水船猝不得入。前至浹口,怪石嵌

險離立,南曰金雞,北曰虎蹲。又前則為蛟門峽。東浪 激,或大如五石斗甕,躍入空中,卻墮下,碎為零雨。或 遠如雪山,水岸挾風力作,聲勢崩,擁舟蕩蕩,與之上 下。一僧云:「此特其小小者耳。」秋風一作海水又壯,排 空觸岸,杳不辨舟楫所在。獨帆檣上指,潮東上,風西 來,水相鬥,舟不能尺咫,一撞嶕石,且靡解,不可支持。 又前則為三山大洋,山多磁石,舟板釘鐵,或近山則 膠制不動,昌國境也。昌國中多大山,四面皆海,人家 頗居篁竹蘆葦間,或散在沙請幫助識別此字。非舟不相往來。田種 少類。入海中捕魚,蝤蛑水母,彈塗傑步,腥涎褻味,逆 人鼻口。歲或仰穀他郡。東從舟山過赤嶼,轉入外洋, 望岝峉山。山出白艾,地多蛇。東到梅岑山,梅子真煉 藥處,山梵書所謂「補陀洛迦山」也,俗言「小白花山。」自 山東行,西折為觀音洞。洞瞰海外,巉巖中裂,大石壁, 紫黑旁罅,而兩岐亂石如斷圭,積伏蟠結,怒潮摐擊, 晝夜作魚龍嘯吼聲。又西則為善財洞,峭石囓足,泉 流滲滴,懸纓不斷。前入海數百步有嶕,土人云:「曾有 老人秉燭行洞穴。」且半里,山石合一竅,有光大如盤 盂。側首睨之,寬弘潔白,非水非土,遠不辨厓際。又自 山北轉,得盤陀石。山粗怪益高,壘石如垤。東望窅窅, 想像高麗、日本界,如在雲霧蒼莽中。日初出,大如米 簁盡赤跳踴出天末,六合奣然鮮明。及日光照海,薄 雲掩蔽,空水弄影,恍類鋪僧伽黎衣,或現或滅。南望 桃花、馬秦諸山,嵌空刻露,屹立巨浸如世疊。太湖靈 壁,不著寸土尺樹,天然可愛。東南望東霍山,山多大 樹,徐市蓋嘗駐舟於此。土人云,「自東霍轉而北行,盡」 昌國。北界有蓬萊山,眾山四圍峙立,旋繞小嶼,屹如 千尺樓臺。而中又有紫霞洞,與山為鄰,中畔明通方, 如大車之輿。潮水一退,人可入,或雲「人不可到」,隱隱 有神仙題墨,漫不能辨。又有沙山,細沙所積,海日照 之有芒,手攫則霏屑,下漸成窪穴,潮過又補,終不少 損。旁有石龍,蒼白角爪鱗鬣具,蜿蜒跨空,亙三十里, 舟徑其下,西轉別為洋,山中多大魚。又北則為胊山、 岱山、石蘭山,魚鹽者所聚。又自北而南則為徐偃王 戰洋,世言偃王既敗,不之彭城而之越,棄玉幾硯於 會稽之水。又南則為黃公墓,黃公赤刀厭虎,厭不行, 為虎所食者也。夫昌國,本《禹貢》島夷,後乃屬越,曰甬 句東。越王句踐欲使故吳王夫差居之,然不至也。海 中三山,安期、羨門之屬,或避秦亂至此,方士特未始 深入,或雲三山在水底,或雲山近則引舟去,蓋妄說 也。東土人土每愛會稽山水,故稱入會稽者為入東 翁洲。《抱朴子》亦云:古仙者之樂登名山為上,海中大 島嶼,如會稽之東翁洲者次之,今昌國也。是年秋八 月,自「昌國回姑疏,山海奇絕處,明昔人之不妄,時一 展玩,縱少文臥遊,不是過矣。」

《湖山遊詠記》
明·沈明臣

[編輯]

嘉靖之乙丑歲,去修禊之辰六日,大司馬張公東沙 先生召客為東山之行。東山去郡城三十里,在萬嶼 湖之西南,界甬江而東焉,乃今為司馬公別墅,題曰 《茂金山房》。先一日,約山人與俱,已而包參軍庸之與 其叔氏廣州君子和,俱有先人之墓在,各治具為東 道主。乃又約山人與俱,而山人遂與庸之、庸之兄貢 士君明臣,扁舟往子和墓所,候司馬公遊,而司馬公 與客已先至金碧潭矣。金碧潭在子和墓下,潭上有 餐霞館,可嬉遊。子和飯客於館,未罷,會有聲蓬蓬然, 沸起松楸間,客皆罷酒起視,皆黃霧四塞,而于于《喁 喁》萬竅皆鳴。司馬公與客乃徒步登舟。子和、明臣去 舟行抵茂嶼,僅十里許,並山紆曲而南,過龜山,泊舟 琴山之下。諸浦漵縈迴島嶼間,花柳蔥蒨,峰巘週遭, 漁邨農舍,宛然塵𡏖之外。司馬公乃攜客登堂,相與 指點。時小雨濕衣,東軒之庭植梨四五章,著花滿樹, 司馬公曰:「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梨花院落溶溶月」,皆 古人佳句也,景亦雙奇。今之夕,諸君願月乎?雨乎?已 而雷雨大作,乃布筵於軒,酹酒花神,與客驩洽。丙夜 未闌,於是授簡諸客使賦詩。司馬公詩最先成,客次 第成,卒無抵金谷之罰者。時山人醉矣,與參軍評詩, 稍雜譏謔。參軍陽浮怒而陰伏之,司馬公呵呵頷曰: 「兩人固狂生邪?」啜茗散去,宿諸客於北樓。旦日復有 詩,司馬公詩凡十首,山人詩亦勉與同數。諸客多者 半之,少者三之。時張平叔偶不與司馬公戒舟迓之 亦至,而包明臣亦攜酒來。司馬公與諸客坐品山亭, 課園丁藝蘭蒔藥。又取躑躅於山之麓,不移時,使紅 鮮布滿籬落,亭臺輝映,若錯繡施綺。而文學盧周伯、 洪禹臣、鮑叔夏,山人吳汝震侍公於園,論說古今,亹 亹無倦,而山人乃起行阡陌間。時天雨新「霽,流泉注 壑,潺潺瀉落長松修竹之杪。山鄰之門有巨榆焉,離 奇輪囷,大實蔽牛,陰覆清谿之上,餘滴滴人衣裾。」山 人乃大叫儔侶躊躇不去,而鮑叔夏與參軍來俱,遂 杖筇竹九節,沿溪入南山,轉頓嶴,觀白乳泉而還。還 而酌明臣所攜酒,明臣與平叔亦賦詩。明臣詩半於司馬公,而平叔詩三之。是夜,仍宿北樓。旦起,參軍輒 遊梅湖。梅湖去茂嶼約二十里,櫂舟共汎,踰莫枝堰, 易三小舟二,載客一載。從御徑湖而東,風清波平,輕 橈柔櫓,薄陰籠日,水天弄影,汀洲島嶼,映帶迴伏,蘭 芷鷗鳥,點綴出沒,淺碧深黛,狀莫窮寫。萬山四抱,重 墉相裒,屏障壁立,紛對迴合,騰踴波濤,眾皺縷拆,參 差變幻,雲霞改觀。環水而岸者餘八十里,兩山合而 嶴者七十有二。嶴水所出者,溪亦如數。考之《圖經》,故 為西湖,謂古鄮縣在其東也。今則為東錢湖,又為萬 金湖。繪者不能盡畫,賦者不能盡辭。昔蘇長公以杭 之西湖比之西子,淡妝濃抹,兩相宜也。而司馬公曰: 「茲湖山水清佳,不飾而藻。譬之虢國夫人,不污脂粉, 素面朝天者非邪?」負山而居者,四匝面焉。顧其人亦 有旨於是言者否也?迤邐而東為前堰,乃史相家故 居,居人尚其裔焉。古樹奇石,居然有洞壑之勝。參軍 望而指之,門外一堤,橫亙湖上殆數里,凡佳山水處 俱有寺,無慮十數,墓田別業,亦無慮十數。皆云史相 之遺。諸客相與歎其冠纓之盛,而間有舉刺其行事 者。司馬公曰:「史氏之盛,非趙氏之衰乎?」眾皆以為名 言。而梅湖者,又在湖堤之東,視西者差小。參軍之父 墓在其南,厓其山曰覆釜,望之實肖像。而墓之西有 精廬數楹,前後花竹扶疏。參軍飲客,於是酒半請司 馬公額,司馬公題曰「永瞻堂。」雲牆之東,有梅花泉,澄 泓湛洌渟,瀦白石之上。山人與參軍斟而酌之,甘香 入品,宜汲為茗汁,而因勸參軍亭之。參軍復引司馬 公與諸客東行墓山之後,相與聽潺湲於谷口。時農 時告勤,村氓拏舟,取湖葑人田,隔岸有漁家三兩戶, 隱隱菰蒲中,望之若畫。司馬公因命蕩槳入,如坐空 鏡然。極東望兩山峽,而白水流其中,若匹練者。客擬 之如子陵灘上問舟人,曰:「此抵東吳小白也。」已而旋 舟,各賦七言近體一首,歸之參軍,仍抵宿茂嶼,而明 日西還。乃十二日己酉,得詩共四十九首,為一卷,皆 平叔手書之。司馬公題其端為《湖山遊詠》,使山人記 焉。迺退而撰次其事,事書之右方。而山人者,沈明臣 也,名與包子,字同。

寧波府部藝文二

[編輯]

《登明州郡城樓》
明·沈明臣

[編輯]

縹緲高樓倚日曛,萬山寒色大江分。橫天中斷疑為 雨,截海東來半是雲。老尉亭侵龍女廟,官奴城對鮑 郎墳。登臨細數前朝事,謂有黃晟領冠軍。

寧波府部紀事

[編輯]

《舊志》:范蠡從越王滅吳,反至五湖,蠡辭於王曰:「君王 勉之,臣不復入於越國矣。」遂乘輕舟以浮於五湖,莫 知其所終。王命工以良金寫蠡之狀而朝禮之,浹日 而令大夫朝之。環會稽三百里,以為范蠡封地,南至 於旬無,北至於禦兒,西至於姑蔑,東至於鄞。

《府志》:「蜀許寂,少年棲四明山,學《易》於晉徵君。一日有 夫婦二人挈壺酒詣寂山中,寂詰之,答曰:『今日離剡 溪』。寂曰:『道路甚遙,安得一日及此』。頗異之。其夕以壺 觴命酌,其丈夫出一拍板,抗聲高歌,意寓題劍。俄自 臂抽兩物,展而喝之,即成兩劍,上躍起於寂之首,盤 旋交擊,寂甚駭,尋匣之,飲畢就寢,既曉,乃空榻也。 晉」梁山伯,字處仁,家會稽,少遊學道,逢祝氏子,同往 肄業三年,祝先返。後二年,山伯方歸,訪之上虞,始知 祝女子也,名曰「英臺。」山伯悵然,歸告父母求姻。時祝 已許鄮城馬氏,弗遂。山伯後為鄞令,嬰疾弗起,遺命 葬於鄮城西清道原。明年,祝適馬氏,舟經墓所,風濤 不能前。英臺聞有山伯墓,臨塚哀慟,地裂而埋璧焉。 馬言之官,事聞於朝,丞相謝安奏封「義婦塚。」

南宋高祖劉裕字德輿彭城人少貧賤有大志「晉安 帝時,海寇孫恩攻陷會稽詔劉牢之都督吳郡諸軍 事以討之,引裕參軍事隆安四年冬恩敗走入海,牢 之東屯上虞使裕戍句章以備。明年恩復入寇裕遂 擊破其眾境遂安。」

天寶二載,明皇嘗遣使至廣茂潭投金龍,密以朱筆 記其左肋,繼而雨降。明皇目視行雨,龍左肋上有朱 畫,及有「大寶永昌」四字,謂臣寮曰:「此四明山所投之 龍。」暨使回奏投潭之始,即泛出黑漆木板尺餘,有金 書「大寶永昌」四字,遂賜宮名大寶,潭名永昌。

《唐書孔戣傳》:戣再遷尚書左丞,明州歲貢淡菜、蚶蛤 之屬,戣以為自海抵京師,道路役凡四十三萬人,奏 罷之。歷大理卿、國子祭酒。會嶺南節度使崔詠死,帝 謂裴度曰:「嘗論罷蚶菜者誰,歟今安在是?可往為朕 求之。」度以戣對,即拜嶺南節度史。

《府志》:「賀知章善隸草,常與張旭遊於人間。凡人家廳 館牆壁及屏障,忽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索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牋翰,共傳寶之。書賦云: 『湖山降祉,狂客風流。落筆精絕,芳詞寡儔。如春林之 絢綵,實一望而寫憂』。今存草書一帖,前後有米元章 小楷題識,禮部尚書尤延之刻置天台郡齋。政和間」, 祕書郎黃長睿嘗見《張長史帖》十字云:「賀八清鑑,風 流千載人也。」長睿跋云:「沉吟此語,恍若季真在目。」長 史此帖,不獨草聖可賞也。

宋錢惠恭王鎮明州時,嘗浚治前清瀾池以禦火。既 而太守李夷庚復浚之,以其土益鎮明嶺之卑薄,壯 州治「案山之勢。」是池與州學泮池,春間蛙大鳴,夷庚 以法禁之,遂不鳴。鳴時必兆掄魁,屢有徵驗。

薛維,字持國,朋龜之後。敦尚古道,隱居不仕,結廬鄞 之張村。當紹熙、淳熙間八年,兩值回祿,四鄰煨燼,而 所居之室,巋然獨完。鄉人驚異,宣獻樓公鑰題曰「瑞 室」,而並識之云:「南朝何子季築室望山,山發洪水,樹 石皆倒拔,惟子季所居,巋然獨存。太守衡陽王元簡 命鍾嶸作《瑞室頌》,刻石以旌之。今薛君家再脫於鬱」 攸之災,鄉人異之。事與子季無異,故亦名「瑞室」雲。一 時名公,交有述作,勒諸家塾。

丞相史彌遠欲占鄞之育王寺地為墳,眾僧俛首莫 敢言。偶有一小僧曰:「我有一策阻之。」乃作偈云:「寺前 一塊地,常有天子氣。丞相要做墳,不知主何意?」用是 揭於臨安之通衢,史意遂寢。

明洪武間,天寧寺有朱道人,能幻術,每夜五更,神遊 都下。早朝時,乘雲往來空中,自言姓名。朝畢還寺。時 方曙,本體偃然,若酣於睡者,醒則言動如常,若此者 累月。上異其術,賜童子十人師事之,且密命伺其動 靜,久之不泄。有一童子事道人甚謹,道人愛之,謂童 子曰:「我術傳汝,切勿食狗肉。」童子即解,遂以此言覆 上,後俟其乘雲來時,輒灑以狗血,其形遂滅。上意其 術敗,即遣人星馳明州。使至時其形爽,果不能返,而 屍已臥床數日矣。使者舁其屍於京,焚之,揚灰於江。 鄞人單仲友,居萬壽寺西,能詩,洪武中徵至南京,獻 詩稱旨,因奏本府名同國號,請改之。上喜曰:「彼處有 定海,海定則波寧。」改明州曰寧波府,時洪武十四年、 宣德中,有慈谿令,亡其姓,籍邑以劇黠聞。方下車視 事,欲厲威嚴,乃進里老戒之曰:「汝儕知諺雲『滅門刺 史,破家縣令乎』?」間有桂姓者,荅曰:「邑士多習《詩》,故吾 儕小人,唯知豈弟君子,民之父母,他則未之前聞也。」 令默然。

鄞東鄉民陳仲禮,洪武末適遊吳、楚,晚泊於揚子江。 歲壬午,成祖微服由鳳陽來,遇陳之舟,遂渡江抵南 京。《靖難》後,論功授爵,陳求官原籍,乃俾世襲寧波衛 指揮使。

景泰元年,慈庠士馮彰、時中、桂琛、羅信隹、鄭岑五人 讀書於永明僧舍。時有瞽嫗能摸骨,言人貴賤奇中, 時當大比,士子趨問之,少所許可。或引至僧舍相此, 五人首遇,馮驚曰:「舉人在此矣。」繼而時與桂競就之, 連聲曰:「又得一人,又得一人。」羅則就榻臥,詫曰:「此妄 語也。一相而得三舉子,有是哉?」其三人強使就榻摸 羅生,則復驚曰:「此連科進士也。」鄭最後至,摸其腰曰: 「好一條花金帶。」眾益非笑之。未幾秋試,五人果聯榜, 羅果連第進士,而鄭岑仕山東參政,皆如其言。張都 憲楷因題其堂曰「聚奎」,夏大理卿時正為之記。 鄞縣西南四十里,有隱士虞德全,修身好善,於正統 元年五月六日午時,天花如雨,飛滿庭中,其形若米, 其色如玉,積深尺餘,七日始化。德全日益焚香,稽首 祝天。正統四年,其二子陸玖以歲饑,輸粟各二千石 助賑。有司以聞,詔賜敕二道,旌為義門。時郡守鄭公 珞親詣其閭,乃名其鄉為「天花里」,復作詞以貽之。 鄞石田洪常解兵部歸,維時鄉縉紳,兵部主事嚴端、 刑部主事宗祐、太僕丞金湜、通判鄒誾、理問周頌亦 謝事。相與一時高隱,倪光、王政、宋恢、袁德麟、章珍、張 憬、李端,集為詩社。每良時美景,輒飣野蔌園蔬為會, 素衣藜杖,散步逍遙,人望之如神仙也。諸人皆有文 章,而金能墨竹及勾勒蘭竹葡萄,行書篆隸,皆追古 人。周頌亦善墨菊春草。洪佐於肅愍成大功,晚脫虎 口,益以文自娛。倪光明易善、潛虛,李端、宋恢等,皆雅 重端方王政頗放,號奇獃子。成化、弘治之際,遭際清 平,樂以卒歲。四方聞之,蓋比唐香山宋洛社雲。 奉化董氏女,未笄,刺繡南窗,二燕巢其上。女日飯之, 編竹以護其巢,乳子,羽翼成而去。明年來,女字之如 初。歷三載,燕去,女死。又明年,燕復來,飛遶悲鳴不已。 女父母告之曰:「女已死,塚在屋側。」俄二燕去,三日不 歸。翁媼往視女墓側,二燕伏塚而死。邑人異之,故名 其鄉曰《禽孝

寧波府部雜錄

[編輯]

《霏雪錄》:「禹廟梅梁,乃大梅山所產梅樹也。山在鄞縣 東南七十里,蓋梅子真隱處,石洞、仙井、丹竈、藥爐猶 存。山頂大梅樹,其上則為會稽禹祠之梁,其下則為 他山堰之梁。禹祠之梁,唐張僧繇圖龍其上,夜大風 雨,嘗飛入鏡湖與龍鬥。人見梁上水淋漓濕,萍藻滿 焉,始駭異之,乃以鐵索鎖於柱。他山堰之梁,長三丈」 許,去岸數尺,歲久不朽,大水不漂,因刀墜誤傷之,出 血不止。今禹廟以他梅樹代之,不斲不削,存故事耳, 非舊物也。

《府志》:甬東,即越王欲居吳王之地。杜預曰:句章縣東 海外洲是其處。又曰:「遷吳王句甬東。」註曰:句即句章, 甬即甬東。《史記》:越滅吳,請使吳王居甬東。《吳語》云:「甬 東舊郡在句章東海外洲。」韋昭曰:句章東浹口外洲, 浹口,今之浹港也。按:《輿地廣記》,定海有大浹港,即晉 劉裕與孫恩戰退還處。外洲,今之舟山,舊為翁山縣, 世傳徐偃王所居,春秋所謂甬東者即此。古有甬東 市,定海亦有甬東橋,今郡城南廂有甬東隅、甬東書 院、甬東巡司,意立郡時皆因春秋甬東字而名之者。 夫江曰鄞江,亦曰甬江,概稱之也。按甬義,甬猶湧水 騰波也。《詩》曰:「百川沸騰,水上騰也。」據舊昌國縣東灌 門下註云:海中有砥柱,屹立中流,望之若人作拱狀。 水匯此,旋湧若沸。凡舟行經此,必先投物以殺其勢。 風雨將作,有聲如雷,舟人皆收。山龓港,謂之「走颶」,故 郡因之以名,理或然也。句章春秋有句章時封於此地故名 古鄞城,《太平寰宇記》云:「本漢縣廢城。」《陸雲集》云:「昔始 皇南巡會稽,留鄮縣三十餘日,因境有赤菫山,加邑 為鄞。山在今白社裡,產赤菫草,故名。菫,烏啄也。」薛燭 曰:「歐冶子與越王鑄劍,破赤菫之山而出錫,即此地。」 蓋鄞本越之東鄙也。《會稽志》云:「在會稽縣東三十里」, 則謬矣。惟新莽改鄞為菫,夏時鄞為堇子國故爾。今 白社有《鄞城山》,遺蹟尚在。

古鄮城,相傳在貿山橋,非也。乃在貿山,在東錢湖東, 故其時名湖為西湖。若在貿山橋,即當雲東湖矣,何 得謂之西邪?近生員丘緒、盧叔麟、沈明臣偕往審之, 遺蹟種種,若登貿山橋所稱「故城」者,掘土驗之,皆浮 土,絕無瓦甓磚石之類,則非城址可知。

官奴城,即古鄮城也。《太平寰宇記》與舊圖經皆云漢 光武事。又《十道四蕃志》云:「宋武微時,避吏於此,與人 奴名桂者善,因匿之。為吏所窘,乃耕於田,以土覆宋 武免後,立官奴城以報之。掘土築城處,名官奴池。」其 謂光武者,於史無所據。今按:《宋書》,孫恩寇上虞時,劉 裕戍句章,疑為宋武雲。

寧波府部外編

[編輯]

《府志》:金庭客,咸通中,自剡溪金庭路由林嶺間,將扺 明州,行二三里,忽迷失舊路,匆匆而行,日已將暮,莫 知棲息之所,因遇一道士,荷鋤而問津焉。道士曰:「此 去人家稍遠,無寓宿之所,不嫌弊陋,宿於吾廬可也。」 引及其家,則林徑幽邃,山谷沖寂。既憩廡下久之,烹 野蔬苗食之。頃有扣其門者,童子報云:「隱雲觀請來」 日齋。洎曉,道士去,約童子曰:「善祇奉客。」客因問:「隱雲 觀置來幾年,去此觀遠近?」答曰:「古有此觀,去此五百 里,常隱雲中,世人不見,故以為名。」客驚曰:「五百甚遠, 尊師何時當還?」答曰:「尊師往來亦頃刻耳。」俄而道士 復歸,欲留客久住。客方有鄉關之念,懇辭而出。乃遣 童子示其舊路。行二三里,失道士所在,及問歲月,已 三四年矣。

丞相史彌遠薨已久,一夕忽有人扣其家門曰:「丞相 歸。」及入門升堂,紗燈轎從皆具,子婦羅拜畢,語話一 如平生,歷歷分付家事。及去,索筆書遺囑,皆其手蹟, 既而竟去,人莫不怪之,不得其理。忽一人有悟曰:「乃 宋室將亡,陰盛陽微之兆也。」未幾,宋果亡。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