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00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一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卷目錄

 台州府部彙考七

  台州府兵制考

  台州府物產考

  台州府古蹟考墳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一卷

台州府部彙考七

[編輯]

台州府兵制考    通志縣志合載

[編輯]

本府

台州衛,裁鎮撫司,改設衛守備一員,左所千總一員,康熙十年,改後幫。領運右所千總一員,改徵屯。中所千總一員,改前幇。領運前所千總一員,改後幫。領運後所千總一員,改徵屯。添設前幇領運千總一員,城守營副將一員,都司三員,守備三員,千總六員,把總一十二員。馬戰兵二百七十七名,步戰兵五百五十四名、守兵一千九百四十名。

順治十八年,並前所桃渚、扞葉立寨,置兵為守。康熙二十二年,《海寇》悉平,城守復舊。

桃渚所 ,在海門衛城東北五十里。有正千戶三員,副千戶四員,操軍一千名,戰船若干艘,烽堠一十二,曰石柱,曰《中舊城》,曰「停嶼」 ,曰「嶼頭」 ,曰「舊城」 ,曰《爬孛頭》,曰「長跳」 ,曰「望大樓」 ,曰《大荊山》,曰「獅子山」 ,曰涸井,曰「蒼埠。」

黃巖縣

鎮守黃巖等處總兵官一員,駐劄黃巖縣。有鎮標中、左、右三營遊擊三員,守備三員,千總六員,把總一十二員。馬戰兵二百九十五名,步戰兵一百七十八名,水戰兵三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一百零二名,水守兵八百四十名。

城守營參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戰兵九十二名,步戰兵一百八十六名,守兵六百四十七名。

天台縣

原設防守消弭之策。較前獨備參將一員。都司一員。千總、把總各有備員。

仙居縣

鎮守上營 ,在縣西六十里。宋設鎮守官一員,千戶以上充之;彈壓官一員,百戶以下充之。寨兵八十八,營兵七十五人。

鎮守下營 在縣治側。元至元二十六年,因婺寇入犯,縣丞柴高申請增置營兵五十七人。逢仙橋 ,在縣西七十里,初設百總一員,部卒戍之,以盤詰奸細。

羅城巖 在縣北五十里天台界,與廣度寺接。巉巖斗絕,一線中通。順治間,周欽貴、陳汝安、倪良許等踞之,因於其地設戍焉。把總一員、兵五十名。

景星巖 :在縣西南五十里。順治十三年,議於其地設主、客兵戍之。金華把總一員、兵五十名,台州把總一員、兵三十名。

夏閣 在縣東南三十里,設百總以察非常。《寧海縣》。

額設城守營參將一員,守備二員,千總四員,把總八員。馬戰兵一百四十名,步戰兵二百七十八名,守兵九百七十六名。

越谿巡檢司 按《縣志》:「在縣東二十里。明洪武三年,巡檢劉煥章賫印開設。己卯裁革。永樂元年復設。正統十三年,藩臬會奏,縣丞劉昌築城。高一丈八尺,圍二百四十丈,門一。」

皇清裁司,改營房,設兵屯守。

曼嶴巡檢司 按《縣志》,「在縣南七十里。」

「皇清」裁「司設汛。」

竇嶴巡檢司 按《縣志》,在縣南八十里。

「皇清」裁「司設汛。」

鐵場巡檢司 按《縣志》,在縣北六十里。以上四城,規制同越溪。

「皇清」裁「司設汛。」

太平縣

設「城守營參將一員,守備二員,千總四員,把總八員。馬」 戰兵一百四十名,步戰兵二百七十八名,守兵九百七十六名。

台州府物產考        縣志

[編輯]

穀屬

白粳   遲青   縮頭紅。

烏節糯  、《胭脂糯》

菜屬

茄 :有紅、白二種,一名「落蘇。」

薯蕷 :有紅、白二種,俗呼「蒔藥。」

筍 有冬筍、毛竹筍、時筍、筍鞭,其類甚多。巖衣 ,生巖石邊。

生菜

藥屬

《麥門冬 》俗呼「沿街草。」

百合 花白者入藥

益母草 俗呼「天麻。」

薄荷   ,金銀花  ,香薷。

山梔   、桑白皮  、乾葛

甖粟殼  、金沸草  、紫蘇

側柏   、石蔛   。海桐皮、蒲公英。

花屬

蓮花 有紅者、白者、千葉者、並頭者。

一丈紅 。亦有白色者。

天棘   、《茉莉》。

草屬

觀音草 ,生山谷中,人以盆盛清水沙石,植之則青,著泥則萎。夏赤城有詩。

龍鱗   、龍鬚   、《風蘭》

竹屬

貓竹 大而堅

木屬

欏 生溪邊

芭蕉   楠

貨屬

木棉 山田多產,春夏間種,秋開色白者上,淡黃者下。

紅花 可染

槐花 可染黃綠

茶油 細茶子為之

薴 太平出者佳

藍靛   、蠣灰   、黃蠟

白蠟   、柏油   、桐油

麻油   絡麻   葛

絲    綿    紬:

絹    布

禽屬

錦雞 :一名「吐綬。」

夜鷹 俗呼夜胡

《練鵲 》,長尾,形類鸚鵡。

「《泥滑》滑 」 自呼其名。

獸屬

鹿 瘦身高,足長頸禿,尾色黃有白點。性最驚虞角銳,新生為茸補虛勞。

箭豬 身多箭

狐 似狗而小,尾如長帚,能作妖惑人。

《熊    豸    》山犬。

松鼠

魚屬

鱧 頭有七星,夜朝北斗,謂之「地厭。」

跳魚 生海邊泥塗中,其大如指,色黑味豐,俗呼「彈塗」 ,一曰「擲塗。」

青鱗 大如拇指

香魚   石。《斑   背花》。

介屬

沙蒜 一名塗筍

泥螺 一名吐鐵

蟲屬

水蛭 俗呼馬蝗

鼠負 瓦器底蟲,一名「伊威。」

蝙蝠 一名「伏翼」 ,又名「天鼠。」

班貓 生豆葉上

「螻蛄   」 ,「蚯蚓   。」 《壁虎》。

台州府古蹟考        通志

[編輯]

本府。臨海縣附郭。

戶曹巷 在府治東,又稱若齊巷。唐鄭廣文虔,字若齊,為司戶時居此。杜子美詩云:「台州地闊海冥冥。」 即此地也。

錢忠懿王銅塔 ,後周顯德二年乙卯錢越王俶所造。塔高六寸,重三十五兩。塔內有十八字曰:「吳越國王錢弘俶造八萬四千寶塔。」 乙卯歲記。錢氏子孫與鐵券俱世守之,雖兵火頻仍,家

業蕩廢,而二物無恙。武林顧豹文云:「余少讀書寶叔塔下,距丈室十步,計一塔高不踰尋,相傳為慶忌塔。」

皇清順治中,圮有小塔百數,陶製極工,與錢氏所藏

金塔,形式脗合,其為八萬四千中物無疑雲。元絳十橋 在府城,古有三河,曰清源,曰新澤,曰清水。舊志載,先因城中水多壅塞,自括蒼門疏而之東南,又東匯於崇和門,以池積水,號廣惠渠。自錢氏歸宋後,堙為平陸。每霖雨則內水淹沮,值潮溢迸城,飄蕩相望。宋慶曆中,文簡公元絳守台,始開鑿通舟,建十石橋以度車馬,曰「平橋。」 在州治小廳前。淳熙中,宋守穎重建,跨池為屋,左右植芙蓉。曾守幾有詩贊之。

狀元塘 在府城東一里,舊為普濟院。宋陳侍郎公輔居其西,時尚布衣,有客語其父曰:「此寺為池,當有擢上第者。」 人未之信,寺僧後以地污,下徙於城東北,未幾,竟為池。政和二年,陳果魁辟雍,遂以名其塘雲。

綦宗禮故居 在府城東。宋紹興中,綦內翰宗禮以忤秦檜,謫台居此,因名「綦內翰巷。」

沸瀆 在府城南。門中有沸水,方三尺,孫皓時,太守奚熙受殺於此,其後水沸,故名。《三國志》:鳳凰三年,會稽妖言「章安侯奮當為天子」 ,臨海太守奚熙與會稽太守郭誕書,非論國政。誕白熙書。皓使收熙,熙發兵自衛,部曲殺熙,送首建康,夷三族。

茅盈丹井 在府城元妙觀內。舊傳,茅盈煉丹於此。宋尤守袤詩:「厥初茅君上飛仙,靈跡淠沸丹井泉。」

秦魯國長公主舊第 在府城東北隅。公主,宋仁宗第十女,尚錢塘少師、駙馬都尉錢景臻。南渡時尚存,高宗極尊禮之,奉居台州,歲時饋問不絕。開祐三年,李守堅為建「美德坊。」 今石柱尚存。

小鑑湖 在臨海縣東湖北。宋賀參政允中先居天台萬年寺,後罷政,來寓於此。以唐賀知章自請鑒湖一曲,故以為名。有占春堂、枕流、漱石二亭,後俱廢。明王鴻臚復置。白鷗莊亦在東湖後。

鄭行人讀書處 在臨海縣。鄭行人華,明靖難時忠臣也。未第時,讀書巾子山南,後出使,嘗繪圖自隨,所至名賢多有題詠。

宋高宗御座 在臨海縣東一百二十里章安祥符寺。按《赤城會通記》:建炎庚戌,金人至,帝航海,次章安鎮,灘淺,閣舟落帆於鎮之福濟寺,顧問左右曰:「『此何山』?對曰:『金鼇山』。」 又問:此處何所?曰:「牡礪灘。」 乃屏去警蹕,易衣徒步登岸。時寺僧住持,方陞座道祝聖之詞,帝忽然聞其稱贊之語,甚喜,戒左右勿驚怖而諦聽之。少焉,千乘萬騎畢集,始知為六飛臨幸。野僧不嫺禮節,恐怖失措,從行,有司教以起居之儀。山下黃椒諸村之婦女,聞天子至,咸來瞻拜龍顏,歡聲如雷,曰:「不圖今日,得睹天日。」 帝喜,敕夫人各自遂便。故至今村婦皆曰夫人建寺,賜名祥符。其御座至今尚存。

赤闌橋 在臨海縣南一百二十五里,章安成公綏望江著《雪賦》處。

仙人腳跡 ,在郡城東北六十五里,當懸崖下小支流間。有足跡跟在上,足趾向下,印於石上,如人履泥中。跡係左足,比人腳跡長寸許。相傳漢時仙人驅石造橋所踐者,至今前山尚有石痕,即所驅未盡之石存焉。

米元章「沸泉」 字,刻 在郡東三山賀氏宅西,有米芾書「沸泉」 二字。郡司理恕齋班彥功跋之。昔嘗見米南宮大書第一山石刻,筆勢飛動,及詳玩「沸泉」 二字,又覺古拙中運巧,真不負一代名士也。

黃巖縣

壕頭 在黃巖縣南五里。世傳漢兵七十二陣沒於此,劚地得箭鏃之屬。旁有楓木二根,大可十數圍,葉皆摩地。

漢城 在黃巖縣北一十里。按《郡志》,臨海縣北一十里有莆林郡城,相傳昔置莆林郡於此,然未詳何時。按《縣志》云:昔有二童子戲於山上,各立部伍,壘石為城,縱橫里許,一日而畢。若有神助,死而神降於山。鄉人懼而為立廟,說亦甚誕。東西二仙源 在黃巖縣。舊志云:「東源在縣東北五里,地仙劉奉林主之。西源在縣」 南嶠嶺九十里,地仙張兆期治之。見《洞天福地記》。今按杜光庭《福地記》,東仙源在台州樂安縣,西仙源在台州嶠嶺,樂安為今仙居縣,而舊志及《黃巖志》

皆謂「在黃巖」 ,未知孰是。

王羲之墨池 ,在黃巖縣東南,妙智寺東。昔王羲之為永嘉守,嘗宿於此滌硯,而墨池存焉。「御書樓 」 ,在黃巖縣慶善寺浮圖北畔,高三丈,藏宋太祖御書,今不存。

天然石 在黃巖縣沙埠,文公朱子大書「天然」 二字,今徙置冠山。

《洪亭長家遺墨 》宋朱文公為常平使者,與蔡武博、鎬林府判鼐經營蛟龍閘,夜宿洪亭長家,題詩遺墨。明宣德時其墨尚存,後為人取去。滴水灣 在黃巖縣馬鞍山側,泰不華死節之處,後即葬山下。

天台縣

右軍墨池 ,在天台縣華頂峰。相傳王羲之為會稽內史,與支遁來遊,洗墨於此,今池水猶黑。石壘寨 ,在天台縣北五十里十五都關嶺之北,壘石為之,有李相公廟,即臨淮王光弼也。蓋唐廣德元年王師討袁晁處,今遺跡尚存。洗馬潭寨 ,在天台縣西北下馬橋。舊《志》有洗馬潭。唐裘甫之亂,王師戰於福聖觀前時以國清建寨,與馬廠墠、三墩堂,皆諸將議事之所。又有王君塘,為犒軍之所。按《舊志》未有寨名,而此雲「洗馬潭寨」 者,未知果在何時。

柳刺史泌宅 ,在天台縣西北二十五里十二都。元和十二年,泌於此修築藥室,號紫霄仙居。其中多植靈芝翠莖,修竹奇葩。又有曲池環沼,藥院丹爐。

太白讀書堂 在天台縣華頂峰。《方外志》曰:「李白嘗登華頂,後人因為建堂。題詩云:『太白千載豪,神遊渺湖海。漠漠此山中,而有書堂在。巖斷綠蘿深,澗寂寒泉灑。撫景一悲傷,彷彿瞻雲采夷齊』」 石像 在天台縣桐柏山。觀內空外潤,叩之鏗然有聲。或傳王靈寶請之徽宗宮中。仙居縣。

桐江 在仙居縣。唐方干寓桐廬,後人遷至仙居之板橋。宋時其裔孫斲構書院以延學者,遂以「桐江」 名。朱文公熹過之,為書《鼎山堂》,王十朋為書《東南道學世家》。

鑑玉堂 在仙居縣南峰山,宋蔣應雷構。先是,雷祖號覺軒者,與朱晦翁遊,鑿山南桃花洞。及公登進士,解組歸隱,築書院於其上,教授門徒,遍兩浙,振飭士風,屢徵不起,時理宗高之,敕其堂曰「鑑玉堂。」

寧海縣

丹丘 在寧海縣南九十里,或傳葛元煉丹處。晉孫綽《天台賦》:「仍羽人於丹丘。」

洪忠宣三瑞堂 在寧海縣治廳西。政和四年,主簿洪皓建。時有荷花、桃實、竹幹連理之瑞,遂生子適、邁,俱為相。

尾閭 在寧海縣東海中。其水湍急,陷為大渦者十餘,舟楫不敢近,世傳東海洩水處。宋洪忠宣皓為主簿,常以公事至海門,登山縱觀大海,親見其勢。

閬風臺 在寧海縣北五十里天門山西麓,高數仞,旁有香巖、石井、釣臺。宋劉次皋有「閬風庵」 ,即舒舜侯所隱處,亦名「主簿園。」

響石 在寧海縣朱嶴五里許。往來行者以石叩之,清亮作磬聲。相傳自唐宋以來有此,移之他處無聲,仍還故地,即響。

「空山蜃樓 」 在寧海縣東南。海中孤山特立,往往海氣結為樓臺亭塔之狀,或長如城,或小如橋,五綵相宣,極為奇怪。舟人望之,心駭目眩。又有龍湫,在山麓潮水中,兩岸如劈,崖間涎沬流動,蠅薨薨然,蓋出入所經之處雲。

石鏡 在寧海縣北八十里西張山,一名「桐樹鏡。」 闊二尺,長如之,其形四方明徹,物莫能遁形焉。

方氏義井 在寧海縣方正學故居。正學罹禍,舉九族死者及墓中骨,悉投之井。後百年,其水嘗赤。天啟中,縣令曹學程、吳萊贖之民間,建亭立碑。

太平縣

徐偃王古城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大唐嶺東外。城週十里,高僅存二尺,厚四尺,遺隍斷塹,隱約可稽。內城週五里,有洗馬池、九曲池,故宮基址,崇一十四級。城上有高木,可數十圍,故老云:「即徐偃王城也。」 城東偏有偃王廟。又南五里有葉、鮑二將軍廟,或謂即偃王將也。

孫恩城 ,在溫嶺,高四丈許,週迴六百步。《永嘉記》云:「妖賊孫恩所築。」 黃巖靈石寺,亦稱孫恩伐木造船於此,有飛石下墜,因而驚走。蓋未為辛。

考證

景擊殺之,先駐兵於此,亦未可知也。

葛洪丹井 在丹巖,巖俱赤,有池深尺餘,群鳥浴其上。

茶寮天塚石 :在茶寮山。世傳有人鋤山得物,狀如鐵窗,呼其黨劚之,見金棺有光。忽雷雨暴至,勢若摧山裂石,眾驚走。及再往,有道士峨冠立於雲表。明日詣之,岌然石也。於是相與封植,號「天塚」 雲。

朱文公六閘 宋淳熙九年,朱子為浙東提舉,行部至台,奏請支錢二萬貫付土居。宣教郎林鼐、承節郎蔡鎬公同措置,後勾龍泰踵成之。明時,太守周志偉請奏重修。

墳墓附

[編輯]

本府。臨海縣附郭。

三國吳尚書陳化墓 ,在府東一百三十里。舊有碑,隋末,海寇仆。

晉史君李成墓 ,在府東一百二十五裏白楓山南。

隱君任旭墓 ,在府東七十里東刊山前,南有石麟。又有「九女塚」 ,乃其女弟之墓。

樊府君墓 在府東南七里樊續嶼。按《太平御覽》云:「舊有空塚,猶餘敗鼓角焉。」

梁大司農時習墓 ,在府西北三十里鯉魚山。陳史君熙墓 ,在府西北三十裏白楓山。唐廣文鄭虔墓 ,在府東三十裏白石嶴。宋丞相呂頤浩墓 ,在府西北三十里褒忠顯績院左。

丞相范宗尹墓 在府東四十五里報恩衍慶寺側。

侍郎陳公輔墓 在府南三十里拗嶺。

太師曹勛墓 在府西四十里顯恩寺側。詹事陳良翰墓 ,在府南五里真空寺右。參政謝廓然墓 ,在府南二十里楊梅山。丞相謝深甫墓 ,在府西北六十里保寧寺。殿撰王棐墓 ,在府東千公茶園。

明尚書何寬墓 在府南釣魚嶺。

總戎楊文墓 在府西二十五里小海門。「襄裕」 公王宗沐墓 在府南二十五里延豐陽葬。

尚書秦鳴雷墓 在府西四十里,雙門。

巡撫王士性墓 在府北五十里黃沙。

陳函輝墓 ,在府南十里雲峰。

黃巖縣

唐司直李公亮墓 ,在縣南一十五里。

參政謝克家墓 在縣西五十里教忠崇報寺北。

清獻公杜範墓 在縣西靖化鄉。

彭椿年龜年墓 ,在永寧鄉。

蔡夢說墓 在縣十二都徐庫陽山。

祕閣章敦禮墓 ,在黃嶴,其裔孫主事陬墓在其南。

車若水墓 在縣西儒地。

元黃超然墓 ,在柔川。

明侍郎徐宗實墓

經筵徐宗茂墓 俱在縣西。

主事徐宗顯墓 在縣北。

都御史李匡墓 在委羽山西。

布政童謨墓 在上嶴

文毅黃孔昭墓 在委羽山。

給事徐簡墓 在大灃

侍郎王啟墓 在柏嶴

進士徐鶚墓 在大灃

尚書黃綰墓 在委羽山。

尚書王爌墓 在冠莊山。

天台縣

隋金吾將軍宋得遇墓 ,在五郡蒼山前。宋賢穆大長公主墓 ,在護國寺側。

賈涉墓 在縣南二十二都磨刀坑。

少師黃宜墓 在縣北

祕書楊幼度墓 在縣窯頭廟後。

「探花」 裘淳墓 在縣境。

賀允中墓 在縣東資福寺東側。

太傅張世傑夫人葉氏墓 在縣東後洋百花園。

明少保徐善述墓 在縣東八都。

御史楊直墓 在縣西南兩頭塘大路北。都御史夏迪墓 ,在縣南七里龍迴山側。都御史魯穆墓 ,在縣西北十里百步洋。榜眼杜寧墓 ,在縣北二里。

仙居縣

唐蔣琰墓 在金象寺前。

五代吳金智墓 在縣東山。

安撫張文伏墓 在縣南北嶴。

宋韓昭墓 在縣南五里桃花洞。

康肅吳芾墓 ,在縣西十里申墺。

安撫郭晞宗墓 在縣西南十五里蓮塘。待制郭磊卿墓 在縣南河埠。

縣尉吳諒墓 在縣西五里馬蹄山上。

司諫張次賢墓 在縣北後嶺。

忠烈張華宗墓 在縣東北塔山灣。

隱士林訪墓 在縣東嶺路北。

處士呂徽之墓 在縣南朱溪「銀杏樹。」

翁森墓 在縣南下枝

義士吳福墓 在縣西顏婆嶴。

元博士柯九思墓 在縣境。

明知府朱季用墓 在縣東嶺下。

少卿張容墓 在縣西田市西。

御史顧大奇墓 在縣東下山頭。

徵士張宗弘墓 在縣南二十八都小夾嶺龜山。

少師王寧一墓 在縣東筲箕山。景泰中,遣官營造。

孝子應昌墓 在縣西南。

尚書應大猷墓 在縣南二十五里夾山。總憲吳時來墓 在縣西南七十里大林。中丞李一瀚墓 在縣西南東村。

廉使應朝卿墓 在縣南多福寺。

烈女顧惜寶墓 在縣東南懷仁鄉。

寧海縣

三國吳尚書屈冕妻墓 ,在縣南一百里屈母山,一名「龍母山。」

將軍田什墓 ,在縣西百步。

「長者梅盛」 墓 ,在縣南七十里靈鳳山。

五代太傅葉景春墓 ,在縣東三十里。

都官鄭睿墓 在縣南五里大坑。

宋少師周祖墓 ,在縣南五十里。

蔡貴妃祖墓 在縣北二十里蔡家園。

太師王齋輿墓 ,在縣東十里。

舒岳祥墓 ,在縣北五十里。

丞相葉夢鼎墓 在縣東倉。

明都御史石簡墓 在亭頭渡。

孝子王煥墓 在大嶴

「石烈女三妹」 墓 ,在崇教寺右。

太平縣

宋安禧王陵 在十八都新山。

孝子謝伯遜墓 在十六都桃溪山。

尚書林鶚墓 在縣北阡芝嶴山。

祕書徐囦墓 在湖霧半嶺山。「忠簡陳」 良弼墓 在慶恩寺東。

孝子戴守溫墓 在十四都唐嶺南。

尚書趙大佑墓 在十三都馬嘴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