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00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三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卷目錄

 台州府部藝文一

  遊天台賦有序     晉孫綽

  白郎巖記         唐王展

  劉阮洞記        宋鄭志道

  佇真亭記         宋之瑞

  石臺記遊詩序       元黃溍

  廣濟橋記         明宋濂

  觀海樓記         方孝孺

  巾山草堂記         前人

  清泉山記          前人

 台州府部藝文二

  舟中曉望天台      唐孟浩然

  尋天台山          前人

  宿桐柏觀          前人

  天台曉望          李白

  過桐柏山          錢起

  桃源洞二首         元稹

  華頂            李紳

  遊天台           張祜

  早發天台          許渾

  題赤城中巖寺        前人

  華頂            前人

  遊天台           李郢

  國清寺          皮日休

  桐柏觀           前人

  寄玉霄峰道士       陸龜蒙

  題國清寺         杜荀鶴

  瓊臺            方干

  春日行天台        釋貫休

  題妙樂觀          靈一

  寒巖二首         寒山子

  華頂            靈徹

  贈杜介並序      宋蘇軾

  石橋           王十朋

  桃源            前人

  玉京洞           余爽

  夜對巾山題客樓       前人

  桃源洞           前人

  初至寧海二首       元黃溍

  水簾          明楊文中

  遊麻姑山         應大猷

  夜登雞鳴山憑空閣      前人

 台州府部紀事

 台州府部雜錄

 台州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一千二卷

台州府部藝文一

[編輯]

《遊天台賦》有序
晉·孫綽

[編輯]

「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也。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陸則有四明天台,皆元聖之所遊化,靈仙之所窟宅也。夫其峻極之狀,嘉祥之美,窮山海之瓌富,盡人神之壯麗矣。所以不列於五嶽,闕載於常典者,豈不以所立冥奧,其路幽迥,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峰於千嶺,始經魑魅之塗,卒踐無人之境,舉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 故事絕於常編,名標於奇紀,然圖像之興,豈虛也哉?非夫遺世翫道,絕粒茹芝者,烏能輕舉而宅之?非夫遠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遙想而存之?余所以馳神運思,晝詠宵興,俯仰之間,若己再升者也。方解纓絡,永託茲嶺。不任吟想之至,聊奮藻以散懷。

「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融而為川瀆,結而 為山阜,嗟台嶽之所奇挺,實神明之所扶持,蔭牛宿 以曜峰,託靈越以正基,結根彌於華岱,直指高於九 嶷,應配天於唐《典》,齊峻極於周詩」,邈彼絕域,幽邃窈 窕,近智者以守見而不之之者以路絕而莫曉,哂夏 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理無隱而不彰,啟二奇以 「示兆,赤城霞起以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睹靈驗而 遂徂,忽乎吾之將行,仍羽人於丹丘,尋不死之福庭, 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於層城,釋域中之常戀,暢超 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披荒榛之 蒙蘢,陟峭崿之崢嶸,濟楢溪而直進,落五界而迅征, 跨穹窿之懸磴,臨萬丈之絕冥,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攬樛木之長蘿,援葛藟之飛莖。雖一冒於 垂堂,迺永存乎長生。必契誠於幽昧,履重險而逾平。 既克隮於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緩 步之從容。藉萋萋之纖草,蔭落落之長松。覿翔鸞之 裔裔,聽鳴鳳之嗈嗈。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蕩遺塵於旋流。發五蓋之遊蒙。追羲農之絕軌,躡二 老之元蹤。陟降信宿,迄於仙都。雙闕雲竦以夾路,瓊 臺中天而懸居。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蔭映於高隅。 彤雲斐以翼櫺,皦日炯晃於綺疏。八桂森挺以凌 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風佇芳於陽林,醴泉涌溜於 陰渠。建木滅景於千尋,琪樹璀璨而垂珠。王喬控鶴 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騁神變之揮霍,忽出有而 入無。於是遊覽既周,體靜心閒,豁焉以去,世事都捐, 投刃皆虛,目牛無全,凝思幽巖,朗詠長川。爾乃羲和 亭午,遊氣高褰,法鼓琅以振響,眾香馥以揚煙。肆覲 天宗,爰集通仙」,挹以元玉之膏,漱以華池之泉,散以 象外之說,暢以《無生》之篇,悟遣有之不盡,覺涉無之 有閒。泯色空以合跡,忽即有而得元。釋二名之同出, 消一無於三幡。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於不言。渾萬 象以冥觀,兀同體於自然。

《白郎巖記》
唐·王展

[編輯]

白郎巖,因神姓名也。在天台山西東扺,唐興縣三十 里。長慶四年秋,風雨不應候,土產之物,焦乾幾七八, 農人愁毒,相視不聊生。自浙東數郡咸然。縣令白餘 豐曰:「某竊長斯邑,邑人愁毒,猶吾愁毒也。」將禱於名 山,顧其遼遠,某始至時,經於曰郎巖,異狀,深黑嵬峭, 疑有神宅焉。因探其端,得《寺記》,知白郎神事。因詣法 師普耀所憩巖側,虔祝禮請。未及竟,有異物自穴出, 黑首高眶,素臆錦脊。其顧視昂昂之勢,若龍若蛇,不 驚不搖,受祀而退。其夕降甘雨,居數日,物反秀綠。自 寶曆元年,更復旱,縣令求去年之祥,召邑居客與同 往祝請。其年六月十八日,是物復自穴出,一如去年 狀,加四足焉。足呈掌爪,若欲拏矯。是夕復降甘雨。異 哉其神歟神必依山川,山川不崛,神不依焉。受祝惟 神,禱不精誠,神不歆焉。天與神通,神非真正,天不應 焉。縣令與丞,非尊官也,能一精專於下,而通天降神, 其應如射,豈細事耶?足以誨天下之慢《易》者。展適在 山野,獲同觀焉。因記其年月於巖之側。《寶曆元年八 月記》。

《劉阮洞記》
宋·鄭志道

[編輯]

劉阮洞,其傳久矣。余竊邑於此,訪於故老,往往不知 其所在。比按圖得之,以詢護國寺僧,僧曰:「洞居寺之 東北二里,斜行出谷,隱於榛莽間,人跡罕及。景祐中, 明照大師嘗採藥,見金橋跨水,光彩眩目,有未及笄, 二女戲於水上,如劉阮所見,此水仙之洞府也。元祐 二年春,迺鑿山開道,立亭於其上,環亭夾道,植桃數」 百本,所以追遺跡,續故事也。越明年三月,寺僧報桃 盛開,並以其景物求名焉。余率縣尉郭君彥文輩,幅 巾杖藜,徜徉行歌,沿澗而上,觀綠波之漣漪,聽寒音 之潺湲,微風過之,餘韻清遠,飄飄然猶鏘環珮而朝 玉闕也。名之曰「鳴玉澗。」澗之東有塢,植桃數畦,落英 繽紛,點綴芳草,流紅縹緲,隨水而下。此昔人食桃輕 舉之地也,名之曰「桃花塢。」自塢以北,行數百步,攢峰 疊翠,左右迴擁。中有澗流,隨山曲折,而遊人之道從 之。水窮道盡,則有潭淵澄可鑒,群山倒影,浮碧搖蕩。 中有洞門,潛通山底,其深不測。此寺僧見金橋之地 也,名之曰「金橋潭。」潭之南滸,水淺見沙,中有盤石三, 不沒水者數寸,可坐「以飲。自上流盃,必經三石之間, 俯而掇之,如在几案。」此群僊會飲之地也,名之曰「會 仙石。」據石之端,仰而視之,三峰鼎峙,峻極雲漢,寒光 襲人,虛碧相映,危崖蕩花,紅雨散亂。其東峰則孤聳 峭拔,上有雙石,如綰鬟髻,名之曰「雙女峰。」其兩峰則 壁立千尋,上連巨嶽,朝陽方升,先得清照,遂名之曰 「迎陽峰。」其中峰以雙女、迎陽為之輔翼,群山之翠合 而有之,名之曰「合翠峰。」三峰之間,林麓疏廣,草石瑰 異。左連瓊臺、雙闕之山,右接石橋、合澗之水,採芝茹 朮,擷翠佩芳,杖履輕而白雲隨,笑語高而山谷應。倏 然而往,直欲跨雙鳧,御清風,而不知塵境之卑蹙也, 名之曰「迷仙塢。」自塢以出,至於迎陽峰下有石偃於 山腹,廣袤數丈,因結亭於其上。前臨清流,瓦影浮動, 魚跳圓波,光弄樽俎。浮盃之跡,顧指在目,遂名之曰 「浮盃亭。」是日也,天氣清明,東風和暢,巖端過雨,疏雲 留日。余與諸君攜茵席,挈壺觴,上登崔嵬,下弄清淺。 流觴藉草,惟興所適。山殽野蔌,具於臨時。膾靈溪之 鱗,茹金庭之蕨,無備具之「勞也;掛衣長松,落帽幽石, 帶慵則披衣,履倦則洗足,解襟漉酒,玉山自頹,無衣 冠之束也。意所欲飲,命樽注之,一引而盡,量窮則止, 無鐘鼓之節也。酒酣浩歌,聲振林木,音無宮商,惟意 所適。樵夫牧豎為之捫高崖,履危石,荷柯依策而視 之,彼烏知其非劉氏之子,阮氏之孫?厭洞府之未廣, 而復為山」間之遊乎?既而夕陽西傾,暮煙四塞,洞天之景,恍若失之。於是尋雲路,騁歸驂,松月照人,金影 破碎,遙聞雞犬,乃悟人間。諸君皆蘧然而驚,相顧而 語,疑夫陵谷之更變,而時代之遷易也。時郭彥文立 馬謂余曰:「數千百年湮沒之跡,自公發之,可無文以 紀之乎?」余病夫山水清而文辭俗,景物富而才思窮, 不能盡洞中之幽趣。固辭不獲免,乃書其所見,以塞 來命。若夫寫難名之景,發不盡之意,則諸君之雅詠 在焉,非余之所能道也。

《佇真亭記》
宋·之瑞

[編輯]

石樑,勝冠台壟,實五百應真示現之地。故其下龍湫 特靈,遇禱輒響答。第山徑墝埆,披榛取道,往往就曇 華亭望拜。從高瞰下,於禮弗虔。去歲冬十一月,縣令 丁大榮始至展謁,顧瞻惕然。乃捐縣帑百千,委住持 萬年寺僧智海即潭之隙,度地建亭,榜曰《佇真》。於是, 夷險鋤荒,護以欄楯。今年夏五月不雨,種猶未入土。 令集緇黃,躬詣新亭,伏謁致拜。告起未竟,忽有黿大 如覆盂,出沒波面,已而投刺下墜,若有物掣而取之, 觀者駭異,須臾黿復出遊,遂迎以歸。越二日,雨大霶 霈,四郊霑足,稚耋歡喜,莫不感神之休,頌令之德,願 刻山石,以彰永久之瑞。竊謂山水佳處,居官類多,築 臺抗榭,務為遊觀。斯亭之建,意獨不爾。矧《中孚》之信, 尚及豚魚。宜乎「淵潛效靈,厥應昭焯」,是可書矣。舊傳 石樑側有蓋竹洞天,湮沒踰二百年。往歲何公偁持 節按澄,嘗夢遊其地,訪求不獲。是行也,尹窮探偶得 之。洞深可二丈餘,中有二硤,穹窿幽邃,下視攢峰疊 嶂,如列畫屏。又得曇猷厥初修道遺址,於蕪穢蒼莽 中,見謀創亭,以嚴奉事,而易置今庵為龍君祠。一旦 天地祕藏,軒豁呈露,以是知境不終晦,待人而顯。故 並書之。嘉泰元年六月朢日記。

《石臺紀遊詩序》
元·黃溍

[編輯]

寧海多大山,其高或俯視雲雨。名於《僊經》地誌者,天 門、閬風、桐柏而南,田號為福地。好事者率病其幽遠 險絕,莫適至願,獨喜遊石臺。石臺距縣治僅五里所, 山皆土阜,非有奇巖峭峰、水泉、花藥竹箭之美。由山 足緣坡蛇行,穿灌莽而上,至其脊,乃得巨石,五六相 積,如纍器物。其頂上窿然方正,而平廣可坐十人。旁 睨四山,障屏雜列。東北山缺處,海霞島雲,縹緲可觀 也。臺之勝止是特以卑近而易,即凡遊觀者恆用為 稱首。予佐縣之又明年,始合耆俊之士登斯臺,抉剔 蔽翳,求昔人之遺刻,既漫滅不可識,唯慶元諸老題 詠故在。徘徊久之,望東麓杉松蒼翠間,甍桷隱隱。或 曰:「是謂南園道院。」乃款而休焉,因與飲酒賦詩,扺暮 而去,蓋忘其為山之卑、地之近也。孰使為樂焉而無 忘乎其高且遠者,非茲臺也耶?予聞古君子雖甚陋, 必有遊息之物以養其觀聽而發其意慮。高卑遠近, 物之不齊者也。夫苟無累乎物,斯異方而同得也。詩 所以紀茲遊之得,序而歸之南園,以為《石臺故事》。

《廣濟橋記》
宋·濂

[編輯]

天台縣西二十里,有山曰「鷓鴣」,二水發源其間,合流 至長洋,復折而西,與大溪會,然後滔滔東下。嘗夏潦 秋霖,水驟進,氣勢奔突,咫尺如隔吳越。里人疊石為 小橋,不能殺,水怒,竟蝕而去。邑大姓洪某等憂之,乃 集子姪與謀,累址於淵,鑿石於山,犬牙相函,魚鱗密 比,架以高梁,崇以計者二十有五修倍之。翼以石闌, 與橋相齊。甓東西兩堤各二百尺有奇,旁築庵廬三 楹,招浮屠惠澄者守之。始事於至正己亥之三月,訖 工於庚子之十一月,費錢一萬緡,夫工一萬一百。橋 成,隱然如虹蛻跨空,而收載險利涉之效。下視飛濤, 如履衽席,遂名之曰「廣濟」雲。予聞橋之名始乎殷,至 秦漢多異稱,雖有小大之殊,而濟人之功則一也。世 道陵異,使拔一毛以利物,則艴然怒。其視某一門,見 人病猶己病者,幾何人哉?嗚呼!若某者,亦可謂惠人 也已。昔蔡襄記《萬安橋》不過一百二十字,葉正則《利 涉橋記》乃六倍之。予斟酌其繁簡而為之記,「某」字傳 可。其先有諱漢者,唐末還自浦江,世多儒,至某益尚 義。其子姪來請者,國「子生也。洪武年月日撰記。」晉府 錄事金陵杜環書。

《觀海樓記》
方孝孺

[編輯]

中國之地,南至吳越而盡吳越之東南,際海而窮寧 海。陳君與文所居直海濱,因作樓以據高爽,臨溟渤, 暇日登覽,以舒憂娛,情甚自適也。已而坐微法謫蜀 江上,思其故鄉不置,蜀人與之遊者,多為賦《觀海》之 詩,與文間持以歸,屬其所親善者語余曰:「子居亦並 大海,知海者宜莫如子,請為記之。」嗟乎,人之與人同 也;余與與文,皆越人,又同也。然與文之所存,吾不能 知,況無涯之海,余何自而知之,何從而言之乎?雖然, 由其異者而觀之,則萬物可視為一身。苟欲觀海之 形,其茫洋彌漫,浮天地,浴日月,抗陰陽,以侔大化,媲 古今以為壽者,章亥不能測其數,海若不能述其概, 莊周不能盡其辭。苟識其理,則浮漚「流沫,舉足為學 者師。」吾試與與文觀海於形質之表,可乎?彼其倏焉而盈,忽焉而涸,進退消長,與時升降者,能知其故,以 處貴賤富貧榮辱禍福之際,則可以忘得喪,捐憂喜, 浩然而無疑。夫彼之無所不下以成其深者;能以之 為法,則可以自卑而下人,以成其德。彼之兼容汎受, 不擇細大,暴以久旱而不滅、灌以洪流而不加者,能 因之以廓吾之量,則可以容眾養人。臨大事,遇大變 而不惑,於其摩盪涵浸之勢,可以作吾氣;於其恬波 怒濤,開闔變化之態,可以發吾文;於其生育濡載之 利,可以推吾仁。是則得於觀海者亦多矣。與文之居 斯樓也,其亦有同焉否乎?吾聞蜀人稱「與文處憂如 平時」,無幾微見於顏色,此其於《海》也殆有得夫!斯可 記也。若曰:「燕安之餘,為一室以自快於山陬海澨,飲 食游觀,而恣其般樂嘯傲以逸其身」,此直庸眾人之 事,余焉敢為與文願哉!

《巾山草堂記》
前人

[編輯]

踰。浙江以東多大山,東南極海上,尤秀絕。其最著者 天台、四明、鴈蕩、天姥,皆穹窿嵁峻,為天下奇觀。跡擬 乎蓬闠,名播乎區極。士之選幽採勝者,宜其樂趨之。 然而居其旁者,往往終身未嘗一至,豈以其崇高不 易援,企而遺之歟?台城中有小山特立,圓秀蒼潤,遠 望之,如人之弁冠,人因語之曰「巾山,其上有樓閣室」 廬之美,凡人至郡者,無不往遊。凡宅於左右者,必構 危架迥,以挹取朝嵐夕霏之異態。蓋其勢邇且卑,其 所蘊易見,而窮之不難也,是以眾樂觀焉。盧處士定 谷家正與山相面,因名其堂曰「巾山草堂。」定谷知讀 書,識義理,其才智可用,而恬靜不競,非安於卑近者, 豈其心有所得,鉅小崇卑,固不足較「乎?夫天下之至 崇大者莫過於道,而卑且近者,道亦未嘗不在也。憚 其難而安於淺陋,固不可;忽細微而慕夫高且大者, 亦烏可哉?故順親弟長,事非遠也,而性與天道不外 焉。堯舜之道與天準,而謹言慎行可以馴致焉。巾山 巖壑之盛,視天台、四明固有間焉。其有會於人心而 人樂之不厭者,果有」異乎否耶?定谷必有以識此矣。 往者壬戌七月之朢,予偕葉君夷仲、張君廷璧、林君 公輔、陳君元釆夜登絕頂,飲酒望月,縱談千古,竟夕 不眠。予謂葉君曰:「昔蘇子瞻夜登黃樓,觀王定國諸 公登桓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以為太白死三百年 無此樂矣。斯樂也,又子瞻死三百年後所無也。」諸君 皆大笑。追計其時,忽十五年;今存者,獨予與張、陳耳。 二君亦將老矣,予繫職數千里未得歸;然則於記定 谷之草堂,能無慨然乎?定谷有子曰「信慎,敏而好文, 其尚語山靈!待我東歸,尚當約同志重遊」,因歷覽海 上諸山,以盡宇宙之大觀,其樂蓋未艾也。

《清泉山記》
前人

[編輯]

環寧海之山多可遊,惟清泉山去邑為最近。壬戌秋 九月九日,余抵邑中,與予友善者,欲偕予遊,求其近 而易至者,莫宜於清泉。於是攜琴命觴而往登焉。出 西郭百餘步,折而北,山阜隆起,無崇林巨壑峭異之 觀。彌望皆白茅,叢生作花,紛若鷺羽。躡而升,潤滑不 可停足,群奮相先至其脊有怪石二,半陷於土,蘚深 「碧色,鱗生,其上,斑斑可玩。」遂列坐石旁,道古今事以 為樂。久之,復循脊西行,冷風自西山來,衣袂褰然飄 舉不可進。就其窪,止而琴,琴音與風聲相和,抑揚徐 疾,琮琤澎湃,心融融如有得。起而四顧,落日與山當 東北雲氣中,海濤際天,日光倒射,海上灩耀難正視。 乃之山北草舍飲。飲已,琴重作,日暮始歸。莫不動容 愜意,以為茲遊信樂也,而予獨有感焉。邑之名山十 百,於清泉者眾矣,然遊者之跡罕至,縱偶登之,手疲 於攀援,而趾病於踐履,苟未窺其奧美之所,徒厭其 勞而不知其為可樂也。是山較崇卑,於彼固有所不 敵,而遊者必至,至必樂之而歸,豈非高遠者難悅於 時俗,而卑近易至者乃為常情所喜乎?然人於高遠, 誠得其奧美而樂之,則其樂有不可既者。世顧莫肯 自至,而每用心於卑且近者,何也?以易至者為足樂, 夫豈天下之真樂也哉?而予於此遊也,豈不足為學 道之戒哉!同予遊者凡八人,楊汝器、王修德、盧希魯、 楊文遇、童彥璞、龔彥佐、林嘉猷及修德之甥應賢。文 遇善《琴》云:

台州府部藝文二

[編輯]

《舟中曉望天台》
唐·孟浩然

[編輯]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舳艫爭利涉,來往任風潮。 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尋天台山》
前人

[編輯]

「吾愛《太乙子》,餐霞臥赤城。欲尋華頂去,不憚惡溪名。」 歇馬憑雲宿,揚帆截海行。高高翠微裏,遙見石樑橫。

《宿桐柏觀》
前人

[編輯]
海泛信風帆,夕宿逗雲島。緬尋滄海趣,近愛赤城好
考證
捫蘿亦踐苔,輟棹恣窮討。息陰憩桐柏,採秀尋芝草。

鶴唳清露垂,雞鳴信潮早。願言解纓綬,從此去煩惱。 高步凌四壁,元蹤得三老。紛吾遠遊意,學彼長生道。 日夕望三山,雲濤空浩浩。

《天台曉望》
李白

[編輯]

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門標赤城霞,樓棲蒼島月。 憑危一登覽,直下見溟渤。雲垂大鵬翻,波動巨鰲沒。 風濤常洶湧,神怪何噏忽。怡情觀斯境,好道心不歇。 攀條摘珠寶,服藥鍊真骨。安得生羽毛,千秋臥蓬闕。

《過桐柏山》
錢起

[編輯]

《秋風過楚山》,山靜秋聲晚。賞心無定極,仙步亦情遠。 返照雲竇空,寒流石苔淺。羽人昔已生,靈跡忻方踐。 投宿謝歸途,世緣從此遣。

《桃源洞二首》
元·稹

[編輯]

芙蓉脂肉綠雲鬟,罨畫樓臺青黛山。千樹桃花萬年 藥,不知何事憶人間。

仙洞千年一度開,等閒榆入又偷回。桃花飛盡秋風 起,何處消沉去不來。

《華頂》
李紳

[編輯]

欲向僊峰鍊九丹,獨瞻華頂禮僊壇。石標琪樹凌空 碧,水掛銀河映日寒。天外雞聲隨絳節,洞中雲氣隱 琅玕。浮生未有從師地,空誦《元經》想羽翰。

《遊天台》
張祜

[編輯]

「崔嵬海西鎮,靈跡傳萬古。群峰日來朝,纍纍孫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猶塊土。旁洞窟神仙,中巖宅龍虎。 各從乾取象,位與坤作輔。鸞鶴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巖到秋碧,女媧徒巧補。視聽出塵埃,處高心漸苦。 纔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仰看華蓋尖,赤石雲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見山腳雨。回首望四明,矗矗若城堵。 昏晨邈千態,恐動非自主。控鶴大夢中,坐覺身詡詡。 東溟子時月,卻孕元化母。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縷。 石樑屹橫架,萬仞青壁豎。卻瞰赤城巔,勢來如刀弩。 盤松國清道,九里天莫睹。穹崇上巑三,突兀傍聳五。 空崖絕凡路,癡立麋與麈。」邈峻極天門,覰。海窮地戶 金。庭路非遠,徙步欲將舉。身樂道家流,敦儒若一矩。 行尋白雲叟,禮盡登峻宇。佛窟繚杉柟,仙壇半榛楛。 懸崖與飛瀑,險噴難足俯。海眼三井通,羽門雙闕柱。 瓊臺下昏側,手足前探乳。但造不死節,前勞何足數。

《早發天台》
許渾

[編輯]

來往天台天姥間,欲求真訣駐衰顏。星河半落巖前 寺,雲霧初開嶺上關。丹壑樹多風浩浩,碧溪苔淺水 潺潺。可知劉阮逢人處,行盡深山又是山。

《題赤城中巖寺》
前人

[編輯]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岑。素壁秋燈暗,紅爐夜火深。 廚開山鼠散,鐘靜隴猿吟。行役方如此,逢師懶話心。

《華頂》
前人

[編輯]

「遠夢歸華頂,扁舟背岳陽。寒蔬留淨食,夜浪動禪床。」 鴈過孤峰晚,猿啼一樹霜。此身無別念,餘習在文章。

《遊天台》
李郢

[編輯]

南國天台山水奇,石橋危險古來知。龍潭直下一百 丈,誰見生公獨坐時。

《國清寺》
皮日休

[編輯]

十里松門國清路,飯猿臺上菩提樹。怪來煙雨落晴 天,元是海風吹瀑布。

《桐柏觀》
前人

[編輯]

青冥向上紫霄峰,元始崔巍聳玉容。曉案《璚文》光絕 壁,夜壇香氣襲靈松。雲根怪石儀青鳳,潭底寒泓臥 黑龍。步入瓊臺忘世路,分明半席許相從。

《寄玉霄峰道士》
陸龜蒙

[編輯]

天台四萬八千丈,師在雲間啟竹扉。永夜祇知星斗 近,深秋猶見海山微。玉壇曾降青旄節,雪壑長披白 羽衣。聞說靈壇冨芝草,何須重問「首陽薇。」

《題國清寺》
杜荀鶴

[編輯]

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共僧巖上坐,見客海邊行。 野色人耕破,山根浪打鳴。忙時向閒處,不覺有閒情。

《瓊臺》
方干

[編輯]

積翠千層一徑開,遙盤山腹到瓊臺。藕花飄落巖前 去,桂子流從別洞來。石上僊壇礙星斗,窗邊瀑布走 風雷。縱雲歸鶴無留滯,定恐煙霞不放回。

《春日行天台》
釋貫休

[編輯]

重重太古色,濛濛花雨時。好峰行不盡,流水語相隨。 黑壤生紅朮,黃猿引白兒。因思石橋路,曾與道人期。

《題妙樂觀》
靈一

[編輯]

《王喬所居空山觀》,白雲至今凝不散。壇場月路幾千 年,往往吹笙下天半。瀑布西行過石橋,黃精採根還 採苗。忽見一人擎茶碗,蓼花昨夜風吹滿。自言家處 在東坡,白犬相隨邀我過。松間石上有碁局,能使樵 人爛斧柯。

《寒巖二首》
寒山子

[編輯]

重巖我卜居,鳥道絕人跡。庭除何所有,白雲抱幽石。 住茲凡幾年,屢見春冬易。寄語鐘鼎家,虛名定何益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窮。溪長石磊磊,澗闊草濛濛。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誰能超世慮,共坐白雲中。

《華頂》
靈徹

[編輯]

天台眾峰外,華頂當其空。有時半不見,崔嵬在雲中。

《贈杜介》並序
宋·蘇軾

[編輯]

元豐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杜幾先自浙東還,與余相遇於金山,話天台之異,以詩贈之。

「我夢遊天台,橫空石橋小。松風吹菵露,翠濕香嫋嫋。 應真飛錫過,絕澗度雲鳥。舉意欲從之,翛然已松杪。 微言燦珠玉,未說意先了。覺來如墮空,耿耿窗戶曉。 群生陷迷網,獨達從古少。杜叟子何人,長嘯萬物表。 妻孥空四壁,振策念輕矯。遂為赤城遊,飛步凌縹緲。 問禪不歸舍,屢為瓠壺繞。何人識此志,佛眼自照瞭。」 「我夢君見之,卓爾非魔嬈。僊葩發茗碗,煎刻分葵蓼。 從今更不出,閉戶閒騕褭。時從佛頂巖,馳下雙蓮沼。」

《石橋》
王十朋

[編輯]

石橋未到已先知。入眼端如入夢時。僧喚我為嚴首 座。前身曾寫石橋碑。

《桃源》
前人

[編輯]

澗水桃花路易迷,不同人世不同蹊。自從重入山中 去,煙雨深深鎖舊溪。

《玉京洞》
余爽

[編輯]

半山松柏散天聲,芝蓋當年憩赤城。我是上皇靈閣 吏,玉京應有舊題名。

《夜對巾山題客樓》
前人

[編輯]

兩峰高並玉瓏鬆,絕頂浮圖插暮空。飛雨入簾煙樹 暝,半天燈火幻流虹。

《桃源洞》
前人

[編輯]

採藥歸來世代賒,洞門方此掃塵霞。碧潭清淺弄明 月,翠巘高低飄落花。芳草已迷當日路,白雲空想舊 人家。自慚不是浮觴侶,謾向山前醉帽斜。

《初至寧海》
元·黃溍

[編輯]

地至東南盡城孤邑屢遷。行山雲作路纍石海為田。 蜄炭村村白棕林樹樹圓。桃源名更美。何處有「神僊。」

「縹緲蛟龍宅,風雷隔杳冥。」人家多面水,島嶼若浮萍。 煮海鹽煙黑,洶沙鐵氣腥。停驂方問俗,漁唱起前汀。

《水簾》
明·楊文中

[編輯]

龍娥卷下水晶宮,垂向秋崖紫翠中。宇宙懸光珠錯 落,山河倒影玉玲瓏。寒勾夜浸瓊臺月,涼雨暗飛石 磴風。應掛九重閶闔上,恩波沾灑萬方同。

《遊麻姑山》
應大猷

[編輯]

《麻姑》風景尚依然,僊子何歸不計年。雲護石龍時滴 水,苔封丹竈久無煙。懸崖斷處疑將墮,遠障飛來勢 欲連。日暮徘徊倚絕壁,依稀絳節下諸天。

《夜登雞鳴山憑空閣》
前人

[編輯]

百丈憑虛天半開,六年羈客夜深來。依稀北斗黃姑 近,燦爛南山白石迴。望裏六朝空草樹,月中雙闕靜 蓬萊。秋風不盡登臨意,城上驚傳畫角哀。

台州府部紀事

[編輯]

《臨海縣志》:憲宗元和中,方士劉泌言「天台多靈草,誠 得為彼長吏,庶幾可求。」乃以泌為台州刺史。諫官爭 之,上曰:「煩一州之力,為人主致長生,臣子亦何愛焉。」 泌到台,驅吏民採藥,歲餘無所得,懼,逃入山中。浙東 觀察使捕送京師,皇甫鎛保護之,復使待詔翰林。服 其藥,日加燥渴,帝崩伏誅。

《宋史元絳傳》:「絳知台州,州大水冒城,民廬蕩析。絳出 庫錢,即其處作室數千區,命人自占,與期三歲償費, 流者皆復業。又甓其城,因門為閘,以禦湍漲。後人守 其法。」

《彭思永傳》:「思永字季長,廬陵人。第進士,知南海分寧 縣,通判睦州。台州大水敗城,人多溺,往攝治焉。盡葬 死者,作文祭之。民貧不能葺居,為伐木以助之。數月, 公私之舍皆具,築城高於前,而堅亦如之。」

《尤袤傳》:「袤遷著作郎兼太子侍讀。梁克家罷相,袤與 祕書少監陳騤各與郡。袤得台州州五縣,有丁無產 者,輸二年丁稅,凡萬有三千家。前守趙汝愚修郡城, 工纔什三,屬袤成之。袤按行前築,殊鹵莽,亟命更築, 加高厚,數月而畢。明年大水,更築之,墉正值水衝,城 賴以不沒。會有毀袤者,上疑之,使人密察,民誦其善」 政不絕口。乃錄其《東湖》四詩歸奏。上讀而嘆賞。遂以 文字受知。

《錢惟演傳》:「惟演子暄,字載陽,以父蔭累官駕部郎中, 知撫州,移台州。台城惡地下,秋潦瀑集,輒圮溺,人多 即山為居。暄為增治城堞,壘石為臺,作大隄扦之。」

《揮麈前錄》:「吳越國忠獻王錢佐薨,其弟倧襲位,未幾
考證
為其大將胡進思所廢,時忠懿王俶為台州刺史,進

思迎立之。元豐中,王之孫暄知台州,其子景臻自郡 入」都,選尚仁宗女,是為「秦魯長主。」靖康末,北騎犯闕, 主避兵南來,因遂卜居。後數年,詔即州賜第。主享之 二十年,壽八十六,薨於天台。其子伯誠居之。又二十 年,官至少師,年亦八十餘。少師子即處和也。處和之 女,又自台州被選為王妃。去歲處和既為執政,別營 甲第,南北相望甚夥。一家盛事,常占此境。

《寧海縣志》:宋紹興十五年,浮門漁人於海上獲一琹, 視其腹,題雲「臣雷某造。」縣令張公秀市以獻於思陵。 思陵見之淚下,乃建炎時渡海所失物也。

響石在朱嶴五里許。往來行者,以石扣之,清亮作磬 聲。相傳自唐宋以來有此,移之他處無聲,仍還故地, 復響,殊為怪異。

大溪之南,昔有櫟木林。一夕大風雨,林中作數百人 聲。詰旦視之,枝幹皆成連理,今其鄉名緣此。

成、弘間,《一條鞭》之法未行,一應公燕,俱係坊里長備 辦,有司止圖繁華,一有不週,則撲責隨之。鄉飲酒排 列數十席,海陸珍羞全具,豬裝象,羊裝豸,鵝裝鳳,一 舉輒廢中人數家之產。

嘉靖三十九年七月,大雷風,台州東門外湖邊有大 木,已倒朽。六年一夕,忽復植立重生,有司親往視之。 後刻其木為神像,立廟祀之。或雲即關聖廟神像也。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四月中,有抄化頭陀名蔣計,寓 西門石佛寺,自稱「彌勒再世。」凡募緣所得錢物,悉以 予人。鄉城信之,莫不受持。至六月中,侶徒數百人潛 「住寺左右,約夜半赴軍器局取兵仗,劫府縣庫藏。」寺 僧告變,兵巡道命中軍帶兵圍寺,賊眾悉就擒。所獲 行李,內所藏皆王者服仗,事未申報,杖斃十餘人而 寢。

萬曆三十年壬寅六月,亢晹不雨。邑令熊秉衡取水 白龍潭,縉紳士民俱赴郊外迎接。過中津,浮橋斷,淹 死青衿三人,百姓四人。

城北後嶺為郡城來龍過峽小跌斷處。萬曆中,司理 劉起元,貴州舉人,識堪輿術,因不得於邑之名紳顯 宦,詐稱「修培後嶺,風水當有大拜者」,陰將過峽,來龍 鑿斷。相傳開鑿時血自土出,從此邑人文漸衰。後起 元罷官歸里,兩目皆瞽。

明萬曆三十五年秋,芝生於儒學東齋之「冬青樹」,三 本,大者五層,玉色而紫紋,時或變而微紅。

巾子山二峰:一雲「文筆」,郡中科名父子聯登,兄弟同 榜皆賴之。一雲「火星」,故往往有回祿之災。昔人鑿黃 泥塘、洗馬池、荷花塘及二十八宿井以制之。又雲「山 上不可栽木,自崇禎十一年大風,木盡拔,自此火患 漸減。」又雲「兩峰象豸,多出侍御。」

台州府部雜錄

[編輯]

《輟耕錄》:「吾鄉於佩遠先生題金鰲山詩曰:『金鰲之山 金碧浮,重元寶坊居上頭。鐘聲夜度海門月,樹色遠 攬豐山秋。龍伯國人真妙手,掣此巨靈鎮江口。丹丘 逸士來跨之,石窪為尊江當酒。黃鬚天子七寶鞭,黃 頭漁郎櫂江船。百年塵跡果何在,芒碭雲去山蒼然。 歷試諸難固天造,中興開國何草草。腹心有疾日月 昏,英雄無聲天地老。兩宮不歸汴水流,此地空傳帝 子遊。惜無健筆驅風雨,一洗江山萬古愁』。」此詩至今 膾炙人口。山枕海,屬臨海縣章安鎮。初,宋高宗在潛 邸日,泰州人徐神翁雲能知前來事。群閹言於徽宗, 召至,以賓禮接之。一日,獻詩於帝曰:「牡蠣灘頭一艇 橫,夕陽西去待潮生。與君不負登臨約,同上金鰲背 上行。」及兩宮北狩,匹馬南渡。建炎庚戌正月三日,帝 航海次章安鎮,灘淺,閣舟落帆於鎮之福濟寺前以 候潮,顧問左右曰:「此何山?」曰:「金鰲山。」又問:此何所?曰: 「牡蠣灘。」因默思神翁之詩,乃屏去警蹕,易衣徒步登 岸,見此詩在寺壁間,題墨若新,方信其為異人也。時 住持僧方陞坐道祝聖之詞,帝趾忽前,聞其稱讚之 語,甚喜,戒左右勿驚怖而諦聽之。少焉,千乘萬騎畢 集,始知為六龍臨幸。野僧初不閑禮節,恐怖失措。從 行有司教以起居之儀。山下曰黃椒村,村之婦女聞 天子至,咸來瞻拜,龍顏歡聲如雷,曰:「不徒今日得睹 天日。」帝喜,敕夫人各自逐便。故至今村婦皆曰夫人。 雖易「世,其稱謂尚然不改。」《宋史》但載御舟幸章安鎮, 而不見金鰲之詳。偶與張善初話鄉中舊事,因筆之。 善初,章安人也。

《名山福地記》:玉京洞在赤城右脅,蓋十八洞天之第 六,周三百里。《會稽志》載越之諸暨,亦有玉京洞。及考 徐靈府小錄云:其下別有洞臺,方二百里,南馳縉雲, 北接四明,東距渤海,西通剡川。其說亦誕而難信。 《會稽志》載司馬悔橋在新昌縣東南四十里,舊傳司 馬承禎被召,至此而悔,因以為名。後人重建此橋,錯 書「悔」字為晦,其義益舛。按《雲笈七籤》載:司馬悔山在 天台山北,係十六福地,李明仙人所治之處。山在天 台、新昌二境間,橋以山得名,非為司馬承禎設也。昔人有題云:「道書司馬悔,福地在天台。茲山秀盤古,億 載青崔巍。如何《越中志》,紀載殊未該。浪雲唐子微,曾 過茲橋來。奉詔悔輕出,欲勒俗駕回。觀」此益見。 青溪在縣西五里。按,宋靈運《登臨海嶠》詩云:「旦發青 溪陰。」又唐元宗《送司馬承禎》云:青溪祖逸人皆作青 字,俗呼為清者,誤。

《明一統志》載:天姥峰在天台西北,與天台山相對。李 太白《天姥吟》云:「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蓋此山舊屬天台,自五代間錢氏分台割剡,置新昌 縣,故不載。

黃振嶺在縣東四十里,與臨海分界。《范志》作「王進嶺」, 謂宋高宗嘗從此嶺進幸周氏宅,題詩於壁云:「秋入 幽巖桂影團,芳心日夕照林丹。應知月窟天香種,染 得朝霞下廣寒。」後人因以名嶺。稍東十五里為王愛 山,亦以高宗坐玩得名。舊《志》以高宗止至章安鎮而 回,未嘗至天台。其詩想係宗室大臣避亂者作。 顧儒嶺,因顧歡名,見宋以前諸志。俗傳宋文公與徐 竹溪講學,去而復顧,因以名嶺。此附會之甚者也。 《前志》稱「漢興平四年置始平縣。」興平,漢獻帝紀年也; 止二年而改建安。今止書興平間而不書年分。 《一統志》載台之風俗,其人樸靜,其俗儉約,吳荊溪子 良記也。「閭閻興禮讓,囹圄長榛蕪。」陳古靈襄詩也。二 公一在宋慶元,一在宋嘉定,去今日猶未遠也。今當 承平熙洽之世,禮遜之風當益盛,樸靜之俗當益厚, 乃有以狠鬥健訟稱吾邦而號為難治者,其誣也不 亦甚哉!如果難治,豈吾民之罪也哉?

《天台縣志》,天台山在縣北三里,自神蹟石起。按陶弘 景《真誥》云:「高一萬八千丈,週迴八百里。山有八重,四 面如一。」《十道志》謂之「頂戴三辰。」或曰當牛女之分,上 應台宿,故曰天台。顧野王《輿地誌》云:「天台山一名桐 柏,眾嶽之最秀者也。」《徐靈府記》云:「天台山與桐柏接 而少異。」神邕《山圖》又採浮屠氏說,以為閻浮震旦國 極東處,或又號靈越,《孫綽賦》所謂「託靈越以正基」是 也。按諸書名稱不同,惟天台乃其正號,餘亦各有所 據。獨上應台宿之語,雖本道書,邈不可考爾。

台州府部外編

[編輯]

《臨海縣志》:「台州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桃木,木上有天 雞,日出照桃木,天雞即鳴,天下之雞聞之即鳴。下有 兩鬼,持葦索執不祥之鬼食之,俱荒誕,不能指其所 在。」

《靈應錄》:台州海壖有漁者死,信宿而活。云:被人追往 一處,入院宇中,見先舅氏在其間,似為世之曹吏。謂 漁者曰:「追者誤矣,姓名同爾。」呼追者曰:「是溫州界某, 速押斯人回去。」當別之際,謂曰:「舅在此甚驅馳,為向 骨肉間言,造《楞嚴經》救拔,餘無所要。」又戒之曰:「爾之 業不善,還世改求衣食。」良久,有人報上司,有帖下云: 「來歲在戊子,諸道兵起,惟江南疫死數千人。處分水 府,減魚料一百萬頭。」追者促行,回至所居,驚覺,其家 正欲殯。次年諸道大疫,漁者乃為行者。

台州有民姓王,常祭廁神。一日至其所,見著黃衣女 子,民問何許人,答曰:「非人,乃廁神也。感君敬我,今來 相報。」乃曰:「君聞螻蟻言否?」民謝不聞。遂懷中取小合 子,以指點少膏如口脂,塗民右耳下。戒之曰:「或見蟻 子,耳聆之必有所得。」良久而滅。民明日見柱礎下群 蟻紛紜,憶其言乃聽之,果聞相語云:「移穴去暖處。」傍 有問何故。答曰:「其下有寶。甚寒。」民伺蟻出訖掘之。獲 白金十錠。

《仙居縣志》界院:寺舊有金剛二座像,頗莊嚴。至正間, 一夕托夢遍告裡人曰:「寺其墟矣,吾當他徙以自完。」 明日眾往觀之,像果無存,須臾寺圮。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