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02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十九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十九卷目錄

 處州府部彙考三

  處州府風俗考

  處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處州府驛遞考

  處州府兵制考

  處州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一千二十九卷

處州府部彙考三[編輯]

處州府風俗考        府志[編輯]

本府

《舊志》,處州山多田少,地瘠人貧,較之他郡,穰歲不及其中年,富家不及其中戶。故俗務儉崇朴,男力於農,女勤於織,安土重遷,雖貧不至鬻子女。自李鄴侯興學之後,儒業文風,漸盛於東南。考之《隋志》亦云君子尚禮,小人勤稼,與東陽、永嘉風俗頗同,而俗佞鬼尚巫,為所當禁。《彙紀》稱:「往耆舊多以節概自高,不失山」 谷之素,而邇來漸靡,至於增置屯兵,供給不貲,額外徵輸,概視里數,殊為坐困之術。又地多浮著之民,人羨吏胥之利,呰窳徼倖,寖以日盛。合而觀之,括之《風俗》得其概矣。惟是貧瘠猶故,儉朴猶故,而耕讀不勤,徵輸倍亟。四民之利尟而浮著之倍多,倘緩其徵而儆其惰,斯民猶三代之民乎?

麗水縣 俗尚儉嗇,人重本業,守禮奉公,頗稱「《易》治。」

《青田縣 舊志》:「俗尚儉朴,入宋,文學之士間出。雅嗜嘲詠,而樂談理致。」

《縉雲縣 舊志》與麗同。士尚廉介,家習儒業,絃誦之聲,接於四境,雅稱文獻之區。

松陽縣 地無他業,一意力本磽确。墳壚之區,蓄洩後時,年遂不登。況資用紛華,漏巵難實。乃「人崇信義,家置祭田,戶建祠宇,兢兢乎報本追遠」 之風。

遂昌縣 山稠田狹,民甘儉約而勤耕種,士崇禮義而尚儒雅。古稱「好訟喜鬥,習險難治」 ,今殆庶幾。

龍泉縣 治內,山多田少。昔民力耕種,尚儉嗇,商旅憚於遠出,貿遷不越鄰封。積書教子,宦業相望。

慶元縣 俗鮮工商,一意農務,敦禮篤本,兢兢約束,號為《易治》。

雲和縣 俗敦廉恥,尚節概,力耕勤織,衣食足以自給,工藝貿易,悉資外販,故流移僑居什六。宣平縣 俗習知禮法,崇儉務本,漸異於昔。《景寧縣 》山谷遐阻,商賈罕集,人惟力田務穡,無他為生。

處州府祠廟考        府志[編輯]

本府。麗水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明門外溪南一里許。社稷壇 在西郊半里許。

郡厲壇 在北郊二里

城隍廟 在府治西

土地祠 在本府儀門東,祀本府土地之神。開國元勳祠 在府治南半里,祀誠意伯劉基。三賢祠 在府治南,祀明中丞章溢、南陽侯葉琛、縉雲伯胡琛。

泗國公祠 在府治西南。祀明參軍耿再成。紫陽祠 在府治南。祀宋儒朱熹。

二忠祠 在紫陽祠後,祀明死難參議耿定、僉事王晟。

文昌祠 在學宮東

胡祠 祀縉雲伯胡琛,今省入「三賢祠」 ,祭忠節祠 。郡守高似孫建,祀太原府盂縣主簿祝明、忠翊郎姜綬、義士章雲龍、知雍州詹友。四人,並寄靖康、建炎間死難忠臣。

閭丘清簡公祠 祀清簡公閭丘昕。宋嘉熙間,郡守馬光祖建。青田洪師中「記。」 今廢。

天妃行祠 在郡治西南。舊在三皇廟,今在檡山之右。

麗陽廟 在府北五里許。行宮在城。祀麗陽山十穀之神。

關聖廟 一在囿山,一在華祠嶺,一在茭山,五所。「晏公廟 」 ,元初為文錦局堂長,病歸登舟。

考證

屍解立廟祀之

靈祐廟 在府城內東南一里。神姓韓,助國運糧有功。宋乾道二年賜廟額,今俗呼為「厚田廟。」 協濟廟 在前街市心。

順懿夫人廟 在鶴鳴井南。

護國馬夫人廟 在府治西北通惠門左。真武廟 在府治西錦山。世傳有神仙遊憩於此,因傾浴水在地,遂產靈芝。廟額曰「祐聖道院。」 棗山廟 在府治後。神最靈應。

山堂廟 在府治東半里。

青田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溪南三里,北向。社稷壇 在縣西三里,北向。

邑厲壇 在縣西郊三里,南向。

城隍廟 在縣西二里。王潤孫有《記》。

土地祠 在縣治左

劉誠意伯廟 在縣北混元峰下。

清溪廟 在溪北,其神曰「朱三府君」 ,唐時人,好義樂施,捨宅為崇道觀。後人立祠於觀西祀之。孝女廟 ,在縣西四十里,地名小洋。

鳴山廟 在縣東二里許。神姓蕭,即信州鳴山神。明嘉靖間,倭寇攻城,顯靈翊衛有功,祀之。古石廟 在縣西五十里。神姓朱,有孝義,有祈必應。

義陽廟 在縣西一百里。神靈異,能興風雨,去疫疾,鄉人祀之。

博濟廟 在小連雲。宋郡守李翔遣人祈雨,立應。

關帝廟 在芝田驛之左。明萬曆四十年,知縣袁鳴泰建,自為《記》。

縉雲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東南。

社稷壇 在縣北三里

邑厲壇 在縣北岱嶺

城隍廟 在縣治西二百步。

土地祠 在縣儀門外

雲臺巖赫靈行祠 ,神姓胡,諱則,仕南唐,守江州,堅壁不下。曹翰攻之危急,忽有旋風吹片紙墜城中,有詩曰:「繇來秉節世無雙,獨守孤城死不降。何似知機早回首,免教流血滿長江。」 後城陷不屈。

靈順行祠 。在縣東四十里。神初廟食婺州,元皇慶初,建祠於此。

靈應行祠 在縣南一百步,神邑人東郭鮑蓋也。梁大通末,顯靈討賊,廟食四明,宋建炎二年建。

石屋天師祠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驛潭神祠 在縣西南二十里。

雲南赫應祠 ,在縣東六十里。

龔、黃二公祠 在北門外三里嶺上。祀縣令龔廷賓、黃李茂。

龍公祠 在二公祠側,祀縣令龍奮河。

四公祠 在仙岩寺東園。祀縣令黃虞臣、李時孚、周世遠、王懋鋙。

潘、雷二公祠 在南門外麗陽行宮左側。祀縣令潘汝楨、雷叔聞。

朱子廟 在學後

有虞聖帝廟 ,在縣西北三十里。

禹王廟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

大亭廟 :在縣南三十里。不知所由立,亦莫知何神。但廟前溪木險惡,過此必祭。

林帝石筍廟 在縣西北十七里。昔有石數十丈如筍飛墜於此,故名。

顯應廟 在縣西北十五里。神能興雲雨,鄉人立祠,水旱疾疫必禱之。宋嘉泰二年,知縣朱堂祈雨有應,奏賜廟額。

康樂侯廟 在縣南五里,相傳為謝靈運之神。趙侯廟 在縣東十五里。侯名炳,字公阿,東陽人。

靈澤廟 在縣東二十三里。宋咸淳七年建。卓侯廟 在縣東五里。侯諱茂,東漢人。

潛猛將廟 在縣東七十里。神捕賊數有顯效,宋咸淳二年封「顯祐侯。」

三真人廟 在縣南十五里。宋嘉定間建。通靈廟 在縣東七十里。元皇慶二年賜廟額「烏石侯廟 」 在縣東四十里。神兄弟七人。顯靈初,廟食仙居李村,封廣福昭惠侯。

潛尚書廟 在縣東七十里。祀梁尚書潛佶,其子司徒進、太保穎配。

聖母廟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邑人周氏女。歿後顯靈,能興雲雨。鄉人立祠祀之。

惠濟侯廟 在縣東南五十里。宋咸淳七年,尚書潛說友祈雨有應,奏封侯。

博濟侯廟 在縣西南二十里。

丹陽廟 在邑之「澄清坊。」

槐花廟 在邑之龍津坊。

松陽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南二里。

社稷壇 在縣西北三里鳳臻門外。

邑厲壇 在縣北三里朝天門外。

城隍廟 在縣東南

土地祠 在縣儀門之左。

葉天師祠 在縣東二里舊洞陽觀。

白雲瑞現夫人祠 。在百仞山下,舊名太婆廟。後晉天福四年,縣令陳時禱雨於斯,有白龍晝現,大雨隨至。令上其事,因改廟額。

魏公祠 在縣東三里。祀明縣令魏良弼。歲用春秋二仲上丁。次日致祭,用羊一、豕一、籩豆各四,爵三。

戴火仙廟 在縣西南十七里。遇旱禱雨,以「見火」 為讖,故里人祀之。

竹嵱廟 在縣竹嵱嶺。泉出山頂,下瀦為巨潭,溉田百餘頃。宋大觀四年,縣丞李寮祈雨有應,立廟。

葉公祠 在縣治左,祀明靖難忠臣葉希賢。《遂昌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一里。

社稷壇 在朝天門北一里。

邑厲壇 在縣北一里

城隍廟 在縣東一百五十步。

土地祠 在縣儀門東

大禹行祠 ,在縣南一百五十步。

麗陽行祠 在縣北一里。

英靈公祠 在唐山

華使君祠 ,在縣東十里。神名造,唐景福間為處州刺史,死於賊,鄉人立廟祀之。

尹堯庵先生祠 在儒學東。明萬曆初年,提學道蘇濬特建,祀宋儒尹起莘,仍簡子孫一人,世與衣巾奉祀。

滅虎祠 :知縣湯顯祖建。

湯公祠 在牛山下相圃後,提學道吳之甲祀知縣湯顯祖。

池公祠 在二都清華閣上。祀知縣池浴德。段公祠 在報願寺內。祀知縣段弘璧。

辜公祠 在報願寺內。祀知縣辜志會。

林公祠 在縣東梅橋頭,祀知縣林剛中。黃公祠 在河頭橋,祀知縣黃道瞻。

傅公祠 在河頭橋。祀知縣傅恪。

東嶽廟 ,在縣西一百步。

慈仁廟 在縣東一百步,知縣顧寧重建。安樂王廟 在縣西二百步。

葉天師廟 在縣東五十里牛頭山。縣南及東泉、三都鄭村皆有。

溥濟廟 即三井龍湫之祠。自宋以後,禱雨輒應。紹興己未賜額,至今靈異如昔。

關聖廟 在縣前溪南

白馬廟 在丁公山上。一方祈禱之所。

吳僕射廟 在大柘溪東。神名珂,唐末為保義鎮遏使。黃巢犯京師,四方雲擾,群盜蝟興。盧約陷處州,董昌攻越,珂集義勇,積糧糗,守禦一方。以功拜簡較工部尚書,既沒為神。凡有祈禱即應。

馬夫人廟 舊有廟在十八都柘上,今移廟在邑西五龍山。

蔡相公廟 在二十一都。世傳五代時,蔡氏兄弟二十四人避地蔡山之原,歿而為神,至今廟食。

陳府君廟 在縣北五十里。神名備,唐時為處州刺史。文德初,與盜盧約爭州不克,沒而為神。何相公廟 在邑西二十里好村,祈雨有應。黃塘廟 在縣南,祀五顯靈官。

龍泉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四百步。

社稷壇 在縣西四百步。

邑厲壇 距縣一里許

城隍廟 在縣西五十步。

土地祠 在縣治東

「廣惠行祠 。」 在集福寺東。

惠應行祠 。在集福院西。

北宮豐盈感應侯廟 在縣北三里。唐顯慶丁巳歲建。

康濟將軍廟 在縣東一里。

靈順廟 在稽聖橋南。宋慶元間,邑人建。鎮東「五水火廟 」 ,在縣東崇因寺後。

威烈感應侯廟 在縣南二十里。

濟順侯廟 在縣東二十二都。侯姓陳,五代時昆弟五人,擢第高尚,避世龍泉,歿後為神。鄉人祀之。

昭應廟 在延慶鄉查田市。神蔣姓,名超,兄弟三人。宋宣和間,方臘犯州境,神大顯靈異,境賴以安。

馬夫人廟 在留槎閣西仙洲之上。「夫人景寧,鸕鶿村人。」

慶元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濟川門外一里。社稷壇 在縣雲龍門外半里。

邑厲壇 :在仁豐門外。

城隍廟 :在仁豐門外。

土地祠 在縣儀門之東。

東嶽行祠 在四都

護應行祠 在縣前

順濟夫人行祠 在四都。

濟川行祠 在縣南「大濟。」

「《馬夫人行》祠 」 在一都。往時鄉多虎狼,居民患之,遂立祠於湖山祀之,虎患遂息。

顯應廟 在二都

雲和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一里許。

社稷壇 在縣西一里許。

邑厲壇 在山巖寺。明萬曆五年,知縣蕭淵改建於此。

城隍廟 在縣西八十步許。

土地祠 在縣儀門之東。

顧令祠 在縣東南。明弘治庚戌,邑民以故知縣顧立開基拓縣有功,告於知府傅鼐,建祠立主,以春秋二仲丁日祭。

去思祠 在縣東賓陽門內,為去任知縣陳願立。

平水禹王廟 在九都

元壇廟 在九都

陳尚書廟 在七都

晏公廟 在九都

關聖廟 在九都

五顯廟 在浮雲街

濟寧侯廟 在一都

梅端公廟 在山巖寺西。

陳侯廟 在五都

惠侯廟 在九都

李夫人廟 在一都

靈惠侯廟 在七都

《吳都錄》:「廟 在二都。」

威烈徐侯廟 在四都

王尚書廟 在六都

天師廟 在六都

福勝侯廟 在黃溪垟。禦災捍患,屢有靈驗。《宣平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二里許。

社稷壇 在縣西二里許。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二里許。

城隍廟 在迎恩門外

土地祠 在縣儀門外

報德祠 祀明縣丞徐黼。

縣令懷寧洪雲翼遺愛祠 有遂安《毛一鷺記》。彰德昭靈侯廟 在縣北六里。

宣慈鄉土主廟 在縣北一里。民於旱澇疾病,無不禱之。

梁太傅廟 ,在縣東五十里。

靈顯章侯廟 在縣東六十里。侯諱承趣,唐時黃巢亂,鄉民推為部領,捍禦有功,沒而為神。宋淳祐六年封仁烈侯,妻呂氏封「助順夫人。」 神四婿丁鄂、王修、蔡禋、鮑麃配食。

威佑。唐葛周廟 在縣西《榲樣》山。三神乃周厲王時三諫官,王失政,累諫不聽,棄官奔吳。及厲王崩,宣王立,三人復歸,王以三人輔導太子有功,遷秩山東兗州,而國大治。三人歿,始以孚靈、威靈、浹靈、侯爵等號封之。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至天門,忽見三神人,又加封焉。昔宣和二鄉苦旱禱雨,有見其神曰:「我願即榲樣山為家,濟爾雨澤。」 後建祠祀之,祈禱輒應。今山東青、登二府,並有祠。《登州志》載:唐諱宏、葛諱雍、周諱武,皆靈應。

景寧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南一里許。

社稷壇 在縣北八十步。

邑厲壇 在縣北五十步。

城隍廟 在縣北四十步。明景泰三年立。嘉靖八年,知縣陳達重建。隆慶壬申,知縣陳嚴之重修。

《去思》祠 為邑侯陳達立。

土地祠 在縣儀門左

節孝祠 在縣東五里。知縣林喬松建。

武安王廟 :距縣五里。知縣林喬松建。

馬夫人廟 :在柔遠鸕鶿村。

靈應祠 在縣東五里,知縣林喬松建。

寺觀附[編輯]

本府。麗水縣附郭。

法海寺 在府治東南一里。唐光化二年建,名「報恩。」 宋政和七年改為神霄宮。建炎初改今名「天寧。」 萬壽寺 在府城外東七里。唐景雲二年建。

萬象崇福寺 在府西南一里,本宋何參政萬象樓,元元貞年改為萬象庵,大德十年改今名。俯視城邑,如在幾席下近挹溪山,若圖畫然。磴道中橫建一樓,額書「括蒼洞天。」 沙門明本為之記。吳興趙孟頫書。

佛日仁壽寺 在南明山,宋乾德三年建,湯思退請為功德院,賜名「佛日報嚴寺。」 內有高陽洞、爽氣亭、千里亭、照心境界亭。元至元中燬於火,大德中重建。

大安寺 ,在南明山,唐三平和尚道場。

法會寺 ,舊名「福林」 ,在白雲山上。

廣福寺 在三巖。舊名「壽聖」 ,宋隆興年間改今名。

法興寺 在府南十里,漢乾祐年建。

仁和寺 在府西七里。唐大中二年建,舊名「靈隱。」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

靈山寺 在府東巖泉。宋紹聖中,劉涇創溪雨亭,有詩云:「混成初造物,幽絕故離群。入戶清容月,分棲淡借雲。木陰闌暑氣,泉滴厭秋聞。欲索秦人記,消磨篆石文。」

普信寺 在府東十里,後周廣順二年建。廣聖寺 在府東洞溪,即李敬仲棲隱之所。皇祐元年賜今名。

資聖寺 ,在府西四十五里,後晉天福五年建。淨居寺 ,在府西南五十四里。後漢乾祐元年建。

青田縣

福勝寺 在縣西五十步。宋景平中建。今廢址屬儒學。明萬曆丁丑,知縣梅時雨建書院於此。棲霞寺 舊名「披雲」 ,在縣溪南三里,唐天寶初建。

金田寺 在縣北五里,宋太平興國二年建。法昌寺 ,在縣西三十里,唐大中二年建。淨覺寺 ,在縣東十里,唐大中初建。

梵宗寺 在縣西十五里。宋咸平二年建。天福寺 ,在縣東十五里,元時建。

壽隆寺 在縣西一十五里。宋人陳仲清建。崇勝寺 ,在縣南二十里。後梁龍德間建。有宋朱定國墓。

悟性寺 在縣南三十里。唐大中年建。

慈善寺 在縣西四十里,宋寶祐中建。

正因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宋咸淳中建。真隱寺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後周顯德年建。淨悟寺 ,在縣西五十里,唐大中年建。

多福寺 在縣西北五十里。唐龍紀元年建。安福寺 在縣西北六十里。唐大中初建。惠眾寺 ,在縣西北六十里。宋咸淳中建。大雲寺 在縣西北六十里。唐大中初建。保寧寺 在縣西六十里。唐大順年建。

梵嚴寺 ,在縣西北七十里,宋咸淳年建縉雲縣。

仙巖寺 在縣東五十步,唐大曆元年建。明洪武初,以寺西地為「城隍廟」 ,今復為寺。

廣嚴寺 在縣北三十里,三國吳赤烏元年建。興教寺 ,在縣北三十里,後周廣順元年建。黃龍寺 ,在縣西北十二里,唐乾寧三年建。正等寺 ,在縣西北十五里,唐乾元二年建。福昌寺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宋咸平二年建。廣慈寺 ,在縣西北三十里,唐會昌二年建。梵嚴寺 ,在縣北十里,吳越寶正四年建。大智寺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宋端拱四年建。慈化寺 ,在縣西十五里。宋建隆元年建,明嘉靖間廢。

天壽寺 在縣西十里,後晉開運四年建。

靈峰寺 在縣南七里,宋建隆元年建。

興福寺 在縣南二百步。後晉天福四年建。荊山寺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後晉天福四年建。明萬曆間廢。

聖壽寺 在縣西二十里。宋賜今名。

延壽寺 距縣西十五里。後晉天福二年建。延慶寺 ,在縣東二十里。唐大順二年建,明萬曆間廢。

崇道寺 在縣南二十里。唐龍紀間建。

常興寺 在縣南二十里。後周廣順元年建。明萬曆間廢。

慈相寺 在縣南一百里。唐會昌六年建。明萬曆間廢。

松陽縣

治平禪寺 在縣西一里,宋淳祐年建。

延慶寺 ,在縣西五里,梁時建,有浮圖二百五十尺,乃行遠禪師西竺取佛骨舍利建之,常有神光現於塔。

淨信寺 在縣西十七里。後周顯德二年建。化成寺 在縣西二十里。後唐清泰中建。壽昌寺 ,在縣西二十里。隋大業二年建。圓覺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梁大同三年建。廣因禪寺 在縣西二十七里。後唐清泰二年建。

治昌寺 ,在縣西三十一里。梁時建。

正念講寺 在縣西三十里,唐建中元年建。善因教寺 ,在縣西四十五里,梁大同四年建。多福寺 ,在縣西南八十里,唐乾符三年建。妙覺寺 ,在縣西南三十二里。

覺宗寺 ,在縣西南十里,宋大中祥符二年建。大慈寺 ,在縣南五里,後晉天福二年建。證聖寺 ,在縣南五里,梁大同元年建。

淨因寺 ,在縣南五里。梁普通二年建。

明覺寺 ,在縣南十二里。後晉天福七年建。永安寺 ,在縣南十五里。

淨梵寺 在縣東二里,宋淳祐年間建。

玉泉寺 ,在縣東十里。梁大同元年建。

遂昌縣

報願寺 ,在縣東二十步。

崇教寺 在縣東三十里。唐會昌六年,僧野雲建,名「重光寺。」 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定光寺 在縣西一百里。唐乾元年建,名「清林寺。」 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安福寺 在縣西七十里。初名「光福」 ,宋紹興間改今名。

淨明寺 在縣西四十里。舊名「香城寺。」 宋治平三年改今名。紹興二年,僧惠肇重建。

功厚寺 又名「元通庵」 ,在縣西二十裏白馬山半。

興覺寺 在縣北五十里。久廢。

廣仁院 在縣西曾山下。後唐清泰元年,僧道琦建,名「報恩寺。」 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妙法院 在縣東一十五里。唐乾符三年,僧紹曇建。

禪宗院 在縣東二十五里。唐咸通二年建,名「禪林。」 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勝居院 在縣東二十里。唐咸通二年建,名「東巖。」 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禪定院 在縣北六十里。唐長興二年建,名「恩德。」 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金田院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唐長興二年建。寶光院 ,在縣西一百里。唐乾寧元年建。妙靖院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即安靖院,唐咸通八年建。

勝果院 在縣西七十里。唐乾寧三年建,廢久僅址存。邑人王積中承父《邳志》,捐資鼎新之。惠眾院 在縣東二十五里。梁大同元年建,後圮。唐乾寧元年僧紹惠建,名「佛隴。」 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龍泉縣

崇因寺 在縣東金鰲山之北。舊有銅鐘一口,大數十圍,時或飛去。初有一行腳僧鳩銅鑄此鐘,去之日曰:「俟我去三日而後擊僧去。」 寺主即登樓撞之,聲達八十里。是後凡扣鐘八十里外不聞也。忽一夕,鐘在稽聖潭。又一夕,在吳岱山塢間。寺主視之,但聞鐘腹有咆哮聲,而風雨逼人,無可為計。翌夜,鐘自還。蓋稽聖潭有龍,鐘與之鬥,龍不勝而覆於鐘下,其山名「安鐘源」 ,而鐘痕龍爪今存。又木魚一個在東廊,唐物也,長丈許。宋元有欲得之者,載之舟中,夜輒有聲,風波洶湧,乃歸之。明正德癸酉,寺盡火,而木魚無恙。

今不知所在。又有石筆一枝,出地尺餘,圍三尺,根深丈許。邑令鄭奎光鼎建「文昌」 、「武安」 二祠,自為《記》。

興善寺 在縣南六十里。

瑞相寺 在縣南七十里。

崇德寺 在縣南六十里。

惠力尼寺 在縣南一里。

資聖寺 ,在縣南一十里,邑令鄭奎光重興。永福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

三學寺 在縣西八十里。

福海寺 在縣西三十里。

性果寺 在縣西六十里。

明寂寺 在縣西四十里。

佑聖寺 在縣西一十里。

棲真寺 在縣東二十二里。

道興寺 在縣東五十一里。

慶元縣

石龍寺 在縣西隅石龍山下。唐乾符二年建。宋寶祐元年,邑人吳躋道、寶羲並建,造殿一所。明嘉靖三十七年,邑人吳安慶重修。是寺前蓄龜潭,後擁龍山,邑之勝地也。

廣福寺 在金村,去縣一十里,唐乾符元年建。慈照寺 在五都魏溪,去縣一十五里。唐乾符二年建,明正德二年重修。東有雲巖,西有金龜,南障薰屏,北列巾峰,寺之出奇者也。

慈相寺 在七都中村,去縣五十里。唐乾符二年建。

淨心寺 在九都,去縣四十二里。唐乾符三年建,久壞。明萬曆元年,僧募緣重修。

法會寺 在八都,去縣二十里。唐太和二年建,明嘉靖二十年修。

安禪寺 在八都。去縣二十里。唐光啟元年建。淨悟寺 在七都。去縣五十一里。明萬曆元年僧重修。

普化寺 在二都,去縣二十里。宋天聖二年建。明嘉靖十三年,僧德正重修。

莊嚴寺 在六都。去縣二十二里。唐中和二年建。宋大觀三年,僧子端建藏殿,並造寶藏。真乘寺 在六都。去縣二十五里。宋淳化二年建。

大覺寺 在十都,去縣五十五里。宋咸平七年建。

成化寺 在十一都,去縣七十里。宋咸平七年建。

覺林寺 在縣十一都。太平興國二年,建大明寺 ,今廢。

顯應拱瑞堂 在縣治北社稷壇之東原。廟在蓋竹,邑人吳標請建於此,祈求無不響應。《雲和縣》

大慶寺 在迎恩門內。唐大中二年建,名「垂休」 ,乃接詔迎春之所,歲久傾頹,明萬曆六年,知縣蕭淵重修。

普光寺 ,在縣西二里。後唐清泰二年建。景德寺 ,在縣西十里。唐大中初建。

山巖寺 在縣北一里。宋大觀四年間建,今廢。資聖寺 在縣南四里。宋建隆初建,今廢。妙嚴寺 在縣西五里。唐開成間建,今廢。興善寺 在縣西五里。宋乾德二年建,今廢。天真寺 在縣西五里。後晉天福二年建,今廢。清修寺 在縣西十里。唐中和二年建,今廢。廣因寺 在縣西三十二里,今廢。

延福寺 在縣西三十五里。唐咸通二年建,今廢。

福海寺 在縣西三十一里。宋大中祥符二年建,今廢。

大興寺 在縣南十里。宋開寶五年間建,今廢。多福寺 在縣南五里。唐乾符元年建,今廢。光化寺 在縣東十五里。後唐清泰初間建,今廢。

普仁寺 在縣東六里。後周顯德五年建,今廢。崇德寺 在縣東二十二里。後唐長興二年建,今廢。

惠力寺 在縣東四十里。唐景雲二年建。永福寺 踞縣四十里。唐咸通二年建,今廢。萬壽觀 在縣西百步許。宋咸淳六年建,祝聖於此。

宣平縣

普照寺 在縣西北一里。唐會昌六年建,舊名「福田」 ,宋大中祥符改名「普照寺。」 今為習儀之所。隆福寺 ,在縣西三里,梁大同三年建,今廢。雲巖寺 ,在縣西五里,原係鮑村鮑家庵,元至

元間請額為寺

金山寺 在縣北四里,元至順六年間建。梵天寺 ,在縣北十里,元延祐二年建。

多寶寺 在縣西北十五里,唐太和二年建。清修寺 ,在縣東十六里,梁大同二年建。淨妙寺 ,在縣東一十七里,宋乾德五年建。妙果寺 ,在縣北十八里,元延祐三年建。延福寺 在縣北二十一里,後晉天福二年建。慶恩寺 在縣北二十五里,元至治二年建。觀音寺 ,在縣東北二十里。

福海寺 在縣南三十里。宋大中祥符二年建。慈仁寺 距縣三十五里,唐乾符四年建。悟真寺 在縣北四十里,後唐清泰間建。吉祥寺 在縣東北五十二里。唐咸通元年建。清平寺 在縣南五十里。唐咸通二年建。舊寺側有清平館,官客往來駐節於此。今廢。

天澤寺 在縣南五十里。宋咸平二年建,舊名「禪寂院。」

妙善寺 在縣南五十五里,元延祐間建《景寧縣》。

金仙寺 在縣西一里,宋咸平元年建。

普福寺 在縣北,唐乾符二年建。

澄照寺 在縣南四十里。唐咸通二年建,明成化六年重修。

清修寺 在縣東五里。唐咸通二年建。

惠明寺 在縣南十里。唐咸通二年建,今重修興教寺 在縣北鶴口。唐大中元年建。

普覺寺 在縣北,元大德甲辰年建。

真寂寺 在縣北霅水,唐乾符二年建。

普化寺 在縣南鸕鶿村,唐天祐元年建。三瑞庵 在縣北七里,宋紹興四年建。時梁產靈芝,池生瑞蓮,林出奇竹,故名「三瑞。」

大隱庵 在縣南二十五里,明永樂十七年建。「靈山」 「中隱庵 」 在縣北三十五里,明宣德九年建。

時思庵 在縣南大漈,明宣德元年建。

龍會庵 在縣東一十里岱根。明景泰元年建。上堂庵 在縣西南四都,即泗洲庵。

祥雲庵 在縣南敕木山下。

敬山宮 在縣東一里。祀馬孝婦。凡遇歲旱,必禱於此,屢應。

仙巖宮 在縣南二里

錢山宮 在縣北二里

莘田宮 在縣北五里

處州府驛遞考        通志[編輯]

本府。麗水縣附郭。

括蒼驛 在府治西

青田縣

芝田驛 在縣南一里,濱於溪。元縣尉故址,明洪武初建。

縉雲縣:按:以下各縣,俱無驛。

丹峰驛 在縣南石步。明洪武九年劉澤民建,即元之「雲塘驛。」

處州府兵制考        通志[編輯]

處州衛 守備一員,康熙十年,改前幫領運。左所千總一員,改後幫領運。

右所千總一員,改「後幫領運。」

中所千總一員,改前幫領運。

前所千總一員,改海寧衛領運

後所千總一員。改海寧所、領運

處州府城守營副將一員,都司二員,守備二員,千總四員,把總八員。馬戰兵一百二十五名,步戰兵二百五十二名,守兵八百八十名。

處州府物產考        府志[編輯]

糓屬稻 :秔秫二種,早晚二熟,赤、白二色。又有黍,有稷,有麥,大小蕎三種,有菽、大豆、蠶豆、茶豆,青、赤、黃、白、黑、綠數色。有芝麻,黑、白二色。

菜屬

薑    、薯    蒿

蔥    、蒜    、薤

茄    、瓠    莧。

芹    、筍    、芋

冬白   ,九心   菠薐。

萵苣   、苦蕒   、莙薘、蘿蔔   、王瓜   、絲瓜。

冬瓜   稍瓜   藜豆

刀豆   扁豆

花屬

牡丹   、芙蓉   、芍藥。

木槿   、薔薇   。水梔。

桂    山丹   ·《剪竹》

丁香   、雞冠   、瑞香

茉莉   蘭    ·《杜鵑》

「鶯粟   」 、《鳳仙   ·玫瑰》

「玉簪   」 、子午   《菊》。

矮桃   《郁李   》,《紫荊》。

「《紫薇   》《剪春蘿  》。」 「黃地棠。」

《月月紅  》:「美人蕉  。」 《夾竹桃》。

觀音蓮  ,玉繡毬  ,金盞銀臺。

《金絲蝴蝶 ·荷    葵》

萱    、《茶    蕙》。

果屬

桃    、李    、杏。

柰    ,柑    、橘。

橙    、《榧    菱》。

棗    、藕    、蔗。

鵝梨   、棠梨   、櫻桃

枇杷   、林檎   、《銀杏》。

蓮子   、葡萄   、《海棠》

金豆   、甜瓜   、西瓜

楊梅

藥屬

茯苓   、白芷   、仙茅。

茱萸   、厚朴   、槐角

射干   、艾    、丹參

苦參   、荊芥   、烏藥

五味子  、桑白皮  、黃連。

黃梔   、半夏   、甘草。

五加皮  、牽牛子  、芍藥。

前胡   、地榆   、商陸。

青箱子  、天南星  、薄荷

紫蘇   、紅花   、紫草。

威靈仙  、石菖蒲  、陳皮。

枳殼   、木香   、《淡竹》

劉寄奴  。枸杞子  。《枳實》。

粟殼   、青皮   、黃蘗。

天門冬  、地骨皮  、茴香。

桔梗   、蒼術   、香附子。

金銀花  。車前子  。《瓜蔞》。

天花粉  、《唐求子  》《何首烏》

麥門冬  、香薷   、益母。

蒼耳

木屬

栝    ,柏    、杉。

檀    桂    榆。

櫧    ,「槐    樟。」

榧    ,樗    ,櫟。

楊    柳    檜。

榲    ,桑    柘,椿    ,桐    ,梧。

梓    。冬青   。《觀音柳》。

松    桕,竹屬。

筀竹   。「雷竹   。」 石竹。

貓竹   、慈竹   、觔竹、斑竹   、紫竹   、《苦竹》。

水竹   、棕竹   、矮竹。

方竹   、「鳳尾竹。」

羽屬

雞    ,鵝    ,鴨。

雉    ,鳩    鵲

《鴉    :鷂    鴈》

「鴿    」 ,「鸛    鷗。」

鳧    ,鷺    鴟。

錦雞   白鷴   。《睢鳩》。

練雀   黃雀   畫眉。

《百舌   黃鸝   翡翠》。

鶺鴒   ,鴝鵒   ,鵪鶉

竹雞   《鸕鶿   》,《黃頭》。

啄木

毛屬

牛    、馬    、羊。

犬    :豕    貓。

驢    。騾    、虎。

鹿    、麂    、獐

兔    ,狐    、熊。

豹    、獺    、貍

猴    狼

鱗屬

鯉魚   、鱖魚   、鯽魚。

鯰魚   、鰻魚   。鱔魚。

鰍    、鮶魚   、鰱魚。

鯖魚   、草魚   。白魚。

鱤魚   、石斑魚  、圓眼魚介屬。

龜    鱉    螺:

螄    、蝦    、蟹。

穿山甲  蚌

貨屬

絲    布    茶:

木綿   、薴    麻

腰機   桐油   紙。

靛    、菜、油   、蜂蜜。

黃蠟   、白蠟   、瀝青

麻油   桕    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