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18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一百八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卷目錄
黃州府部彙考八
黃州府驛逓考二
黃州府兵制考
黃州府物產考
黃州府古蹟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卷
黃州府部彙考八
[編輯]黃州府驛遞考二 府縣志合載
[編輯]羅田縣
「接濟《陽邏》」 驛馬二匹,每匹正閏銀三十兩五錢又零,銀二兩帶閏三分三釐。
站船水夫五名,每名正閏銀六兩一錢。
新增齊安驛馬三匹,每匹三十兩帶閏五錢,共九十一兩五錢。
蘄州遞運所紅船一隻,水夫十名,每名正閏銀七兩三錢二分,修船銀十二兩,共八十五兩一錢九分。
編協武昌遞運所紅船一隻,水夫十名,每名七兩二錢,帶閏銀一錢二分,修船銀十二兩,共銀八十五兩二錢。本所過關銀十一兩。
編協襄陽府呂堰驛馬二匹,每匹三十兩帶閏五錢又零,銀三十兩帶閏二錢一分六釐有奇,共七十四兩二錢一分六釐有奇。
《漢江》驛馬一匹,銀三十兩帶閏五錢又零銀二十四兩帶閏四錢,共五十四兩九錢。
原代編「黃陂縣編協漢江驛」 馬一匹,銀三十兩帶閏五錢又零,銀十三兩四錢五分九釐零,帶閏二錢二分四釐,共四十四兩一錢八分三釐零。
新增李坪驛馬價,續議改折黃岡縣額派本府馬夫十五名,每名四兩又零,銀一兩,共六十一兩。
排夫二十六名,每名銀七兩二錢,帶閏一錢二分,共一百九十兩三錢二分。
本縣腳馬十九匹,每匹二十二兩帶閏三錢三分三釐,共四百二十四兩三錢零。
縣前鋪 在縣西
長嶺鋪 ,離城二十里,往蘄州路。
「十里鋪 」 出城南界,由蘄水往府大路。
嚴家坳鋪 離城三十里往蘄州路。
馬郁鋪 :距縣東五十里。往英山路。
鳳凰鋪 距縣東三十里。
石橋鋪 在舊縣阪。俱往英山路。
鋪兵十六名,銀六十五兩帶閏一錢八分;排夫、腳馬、協濟、江濟、紅船水手等項額銀一千五百二兩六錢七分二釐有零。內除豁免運夫丁銀一兩五分二釐零,實該銀一千五百一兩六錢一分九釐有奇。
麻城縣
西館驛 在縣中街,今廢。馬養於縣治中。中館驛 在縣西三十里,今廢址存。
東館驛 在縣東梅家市,今廢。
編協武昌遞運所紅船、帶閏修船,共銀二百五十五兩六分。新建太平驛馬正閏銀五百九十一兩六錢。
支應銀一百兩
抄謄書手銀七兩二錢
館夫正閏銀六兩一錢
走遞排夫銀四百六十二兩四錢八分。
太平驛站夫銀三百六十六兩。
本縣腳馬正閏銀六百七十九兩二錢。
急遞鋪 在縣前
十里鋪 ,白棠鋪。
白杲鋪 ,望花山鋪。
沙河鋪 以上五鋪俱往府城大路,接道觀河界。
排夫、腳馬、協濟、江濟、紅船水手等項,額銀五千二百五十六兩二分四釐有奇。內除豁免運夫丁銀七兩八錢二分五釐有奇,實該五千二百四十八兩一錢九分九釐有奇。
黃陂縣
編協武昌遞運所左右布政司並糧道各座船一隻,紅船三隻,每隻水夫十名,每名帶閏銀七兩三錢二分,每隻修理銀十二兩,共銀二百五十五兩六錢。
陽邏驛馬價,除改派黃岡縣代納外,實編銀二十六兩一錢六分零,閏銀四錢三分七釐。原議
加馬一匹,正閏銀三十兩五錢二分,共銀五十七兩九分七釐零。內撥給灄口渡夫六名工食併修船銀五十一兩二錢四分,餘銀給楊店驛馬工料。
陽邏驛站船水夫一名,正閏銀六兩一錢。奉文撥給楊店驛馬工料。
陽邏驛支應銀五百二十兩,奉文抵給縣驛新加腳馬工料。
協編襄陽府屬鄢城驛馬價,除改派廣濟縣代納外,實編銀二十七兩六錢三分九釐零,帶閏銀四錢六分零,解費銀一錢四分零,奉文撥給楊店驛馬工料。
漢江驛馬價,除原議改派羅田、廣濟二縣代納外,實編銀四兩九錢八分四釐零,帶閏銀八分三釐零,解費銀二分五釐三毫。
《武昌》巡船水手四名,每名銀七兩,帶閏銀一錢一分六釐零。又修船銀二兩,共銀三十兩四錢六分六釐零。
齊安驛站船水夫三名,又加二名,每名銀六兩帶閏銀一錢,共銀三十兩五錢。
原額排夫一百八十名,除抵「經制」 六名外,實存一百七十四名。每名正閏工食銀七兩三錢二分,共銀一千二百七十三兩六錢八分。於
皇清康熙元年內奉文減扣撥給本縣新加腳馬工。
料銀二百三十六兩四錢。又撥給楊店驛馬工料銀十二兩四錢八分,實存銀一千二十四兩八錢。長養夫一百四十名。
原額:腳馬七十六匹,每匹銀二十四兩,帶閏銀四錢,共銀一千八百五十四兩四錢。奉文裁減,存銀八十四兩四錢,解驛道撥濟衝途。
又新加腳馬三十一匹,應支工料銀七百五十六兩四錢。內一撥原編《陽邏驛》支應銀五百二十兩。又撥排夫裁減銀三百三十六兩四錢。按季支領。
急遞鋪 ,《徭編》司兵三名,永兵九名。
天井鋪 永兵七名
駱駝鋪 永兵七名
什仔鋪 :《徭編》:司兵二名、永兵五名。
流嘉鋪 《徭編》司兵三名、永兵六名。
甘棠鋪 永兵七名。以上東至「陽邏鋪。」
青紫鋪 ,《徭編》司兵三名,永兵四名。
棗林鋪 永兵七名
廖公鋪 ,《徭編》司兵一名,永兵六名。
達義鋪 ,《徭編》司兵一名,永兵六名。
賈佳鋪 ,《徭編》。司兵一名,永兵六名。以上西至孝感界。
黃滸鋪 ,《徭編》:司兵三名。
灄口鋪 ,《徭編》司兵三名。
鮑家鋪 《徭編》司兵三名。以上西南至漢陽各鋪,司兵《徭編》共二十三名。每名銀六兩,帶閏銀一錢。
永兵七十名,每名正閏共銀一兩八錢,二項共銀二百六十六兩三錢。
排夫、腳馬、協濟、江濟、紅船水手等項,額銀四千四百八十二兩六錢四分三釐八絲。內除豁免運夫丁銀三兩四錢七分五釐有奇,實該銀四千四百七十九兩一錢六分七釐有奇。
蘄州
遞運所 在法勝寺右,沿江迎恩坊,額設大使一員。明洪武五年,知府徐麟創建。九年屬州。廳三間,門三間,左右廊二連,衙屋一所。嘉靖戊戌,知州張洗重修。額設馬船九隻,每隻水夫三十名。紅船四十一隻,每隻水夫一十五名。
蘄陽水驛 在大西門外臨江。明洪武二年,知府左安善創建。九年屬州,額設驛丞一員,驛廳五間,官房六間,譙樓三間,廚屋一所。驛前有《坊扁》站船十隻,夫一百名,鋪陳十副。
西河馬驛 去州五十里。洪武十二年,知州孔思森創建,額設驛丞一員。驛廳屋三間,門三間,廊六間,馬廳一十二間,久頹。明嘉靖壬子,兵備翁學淵議修。走遞馬,本州糧僉七匹,鋪陳七副,蘄水糧僉馬六匹,鋪陳六副。浙江溫州府瑞安縣永充馬六匹,鋪陳六副。
蘄陽驛支應庫子十二人,每人銀二十兩。館夫三人,每人銀四兩。
西河驛支應庫子十二人,每人銀八兩。館夫二人,每人銀四兩。
《原編》銀一千七百二十兩八錢九分。江濟水夫一百六十四名,每名銀四兩九分五釐及遞運所紅船之費。
西河驛:馬十八匹,每匹銀三十兩,帶閏五錢。
蘄陽驛站船水夫二十二名,每名六兩帶閏一錢。
排夫一百三十名,每名七兩二錢,帶閏一錢二分。
腳馬三十五匹,每匹二十四兩帶閏四錢。州前總鋪 湖東首郡坊左、坊右,坐南向北廳二間,廂房六間,門屋三間,原無郵亭。《永充》鋪兵三名,《徭編》鋪兵八名。
兩路鋪 ,東去州十里,在大泉山,坐北向南。正廳三間,郵亭一座,廂房六間,門一間,徭編鋪兵八名。
石家鋪 ,在土名「檀樹觜。」 坐北向南,郵亭廳廂。《永充》鋪兵一名、《徭編》鋪兵七名。
菩提鋪 在菩提壩,坐向郵亭廳廂,亦同石家徭。編鋪兵八名。
高山鋪 在高山里。制同前《永充》。鋪兵一名,《徭編》;鋪兵七名。
十里鋪 在永豐里,廳事。鋪兵同高山。
三家鋪 在土名黎企里。制同前徭。編。鋪兵八名。
西河鋪 在西河驛,制同前。永充鋪兵三名,《徭編》鋪兵五名。
火爐鋪 在火爐山,制同前。徭編鋪兵八名。橫車鋪 ,在孫家嘴,制同前,徭編鋪兵八名。女兒街鋪 ,在靈虯山,制同前。永充鋪兵二名,徭編鋪兵六名。
各鋪永充兵十一名,每名銀二兩。
《徭編》兵七十八名,每名銀三兩。
排夫、腳馬、協濟江濟紅船水手等項,額銀四千三百一十三兩九錢二分九釐零。內除豁免運夫丁銀一十八兩七錢六釐一毫零,實該銀四千二百九十五兩二錢二分三釐三毫零。廣濟縣:
廣濟驛 舊在縣治東北。嘉靖壬申,侯嘉祥改建行察院,易府館為驛。後在縣治左,今廢。驛丞裁。
雙城驛 在縣治東六十里。洪武十五年,知縣陳景昌建。成化十七年知縣江震重修,今廢。急遞總鋪 在縣前。
萬車鋪 ,青蒿鋪。
《荊竹鋪 》,《車坊鋪》。
石壟鋪 、雙城鋪。
以上六鋪接黃梅縣界,距縣東六十里。
許家鋪 ,周原鋪。
楊林鋪 以上三鋪接蘄州界,距縣西南三十五里。
十里鋪 ,固城鋪。
以上二鋪接蘄水、高山鋪界,距縣西二十里。排夫、腳馬、協濟、「江濟」 、紅船、水手等項額銀五千三百七十八兩六錢五分五釐零。內除豁免運夫丁銀一十五兩四錢五釐零,實該銀五千三百六十三兩二錢四分九釐零。
黃梅縣
停前驛 東通太湖之楓香驛,西通廣濟之雙城驛。
驛丞一員 ,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
書辦一名 、皂隸二名,共銀二十一兩六錢。
皇清順治九年,各裁銀一兩二錢。
支應銀三百六十兩
館夫二名,正閏共銀十四兩六錢四分。
馬十九匹,每匹連閏三十兩五錢,共五百七十九兩五錢。《浙江協濟》馬六匹,舊設支應庫子一名。
排夫三百名,除本縣應役轎、傘夫六名外,二百九十四名,該銀二千一百五十二兩八分。腳馬七十二匹,共一千七百五十六兩八錢。急遞總鋪 在縣前。
石林鋪 、兩河鋪。
三渠鋪 自總鋪東抵停前驛之畢家鋪。金鐘鋪 ,大湖鋪。
大河鋪 自總鋪西抵雙城驛。
路頭山 《濯港》。
白湖渡 孔家壟。
深溝鋪 唐思穴。
老夾鋪 清江鋪 以上諸鋪俱在總鋪南。
畢家塝 《三渠鋪》。
車門鋪 ,陶家鋪。
後昌鋪 、板橋鋪。
以上由停前驛抵雙城,設「橫山」 之鋪。自車門以下四鋪,無兵。
各鋪司兵《永充》二十一名,每名一兩八錢,共三十七兩八錢。
《徭編》六十名,每名正閏五兩七錢九分五釐,共三百四十七兩七錢。
排夫、腳馬、協濟、江濟、紅船水手等項,額銀五千三百七十五兩九錢一分二釐三毫二忽。內除豁免運夫丁銀四十一兩三分五釐零,實該銀五千三百三十四兩八錢七分六釐零。
黃州府兵制考 府志
[編輯]本府。〈黃岡縣附郭。〉
黃州衛所設守備一員,以管理屯務。千總一員,解運漕儲,無城池之責。特設協鎮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統領馬步兵丁一千二百名,分防汛地。今裁去四百名,止用八百名。
黃安縣兵制,「府、縣志」 俱未載,無考。
蘄水縣
蘭溪設巡檢一員、司吏一人,弓兵一百名,永兵五十四名,《徭編》四十六名。
巴河設巡檢一員,司吏一人,弓兵一百名,永兵五十四名,徭編四十六名。
羅田縣
民壯一百二十五名,今奉裁止四十八名。《多雲》鎮弓兵四十名,今奉裁止二十四名。每歲以霜降日,合民壯弓兵赴西城內大閱場操演,凡百姓中有能弓馬者,亦於是日演習。
麻城、黃陂二縣兵制府、縣志俱未載,無考。蘄州
順治三年,設分防「蘄州營」 參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左哨把總一員 ,右哨把總一員。
《下江防》道標下中軍守備一員,今奉裁。
蘄州衛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分汛蘄黃道士洑,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經制蘄州營參將、守備、千總、把總各員,每年連閏共該俸廩等銀五百六十一兩九錢六分一釐零,無閏扣減。
各官騎坐馬一十六匹,夏秋二季連閏共該乾銀五十六兩;無閏扣減春冬二季,共該豆八十六石四斗、草五千七百六十束。
馬兵一百名,步戰兵一百五十名,守兵二百五十名,每名連閏共該餉銀八千七百七十五兩,無閏扣減。
各兵馬一百匹,夏秋二季連閏該乾銀三百五十兩;無閏扣減春冬二季,共豆五百四十石,共草三萬六千束。
共俸餉乾銀九千七百四十二兩九錢六分一釐有奇。
共豆六百二十六石四斗,草四萬一千七百六十束。
經制道士洑、守備營守備、把總各員,每年連閏共該俸廩等銀一百八十一兩三錢四分三釐五毫。無閏扣減。
各官騎坐馬六匹,夏秋二季連閏共該乾銀二十一兩。無閏扣減。春冬二季共該豆三十二石四斗、草二千一百六十束。
馬兵四十名,步戰兵六十名,守兵一百名,每名連閏共該餉銀三千五百一十兩,無閏扣減。各兵馬四十匹,夏秋二季連閏共該乾銀一百四十兩,無閏扣減。春冬二季共該豆二百一十六石,草一萬四千四束。
共俸餉乾銀三千八百五十二兩三錢四分三釐五毫。
共豆二百四十八石四斗,草一萬六千五百六十束。
廣濟縣
順治三年,編民壯五十名 、馬快八名。
本縣弓兵額一百五十名。舊賦役戶永充,後以徭戶更役。《武家穴》七十名。馬口司八十名。今武馬二巡司弓兵徭編七十名,哨船水手八名。《黃梅縣》:
順治三年,設皂隸十六名、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霜降閱操如舊。十五年,知縣徐昱募銃手,設練總,以助城守。
黃州府物產考 府縣志合載
[編輯]府總
穀之屬
稻 粳、糯之通稱,粳者為「秔」 ,糯者為「稌」 ,名類不一。
麥 ,其名不一,有來有麰。來為小麥,麰為大麥,俱得四時之氣。
蕎麥 :幹紅花白,其實三稜而黑,經霜乃熟。《爾雅》所謂「荍者」 是也。北方名花麥。
豆 :《爾雅》云:「荏菽,其名甚繁,有黃、黑、青、紅諸色,外復有菉豆、豌豆、飯豆、蠶豆、匾豆、刀豆、豇豆、茶豆、莢豆、羊眼豆、塍豆諸名。」
芝麻 :一名胡麻,壓油最佳。《廣雅》雲「巨勝。」 《本草》名脂麻。
薥秫 即糯稻也。取釀酒黍 不粘者為黍。
魚子糯 ,出黃岡,宜釀酒,張文潛極稱之。蔬果之屬。
祭菜 俗作地菜
《白菜 一名菘菜》,四時咸有。
芥菜 :有青、紫、白三種。子可入藥,其味辣。莧菜 一名長命菜。《格物論》云:「白莧入藥。」 馬齒莧、紅莧作蔬。
芹菜 :生水中,葉似芎藭,花白色,入文廟祭器。萵苣 ,苣大也,莖葉大而味苦,又名苦苣。常食者為「白苣。」
茼蒿 :三、四月開黃花。《本草》云:「同蒿。」 湖中產菠菜 ,其根紅白,其葉青而尖,宜於春冬,種自菠菱國來。
蘿蔔 :一名「萊菔」 ,有二種,紅黃者為胡蘿蔔,食之最有益。
茄 《一名酪蘇》。味甘寒。久冷不可多食,損人動氣。
韭 葉細而長,似蒜。一名「鍾乳。」
蒜 《本草》曰:「大者名胡,小者蒜,俗雲蒜有百益蔥 ,有數種,一名胡蔥,一名茗蔥,一名芤,一名菜伯,一名和事草。」
芋 一名土芝,又名蹲䲭芋。莖可愈蜂螫。《山藥 本草》謂之「薯蕷。」 味平無毒。
蕨 根可為粉救荒
「羅漢菜 」 ,出蘄水三角山,舊有異僧種之而去,雜以葷膩即無味。
雲霧菰 生三角山中
石耳 生石上,出蘄水。
芹 出蘄水,古作「蘄。」 止血養精,益氣止煩,去伏熱,殺藥毒,令人肥健,但損齒。又有一種名牛蘄,葉細,根可食。
栗 有大小二種
柿 :《格物論》曰:「柿為朱,果有閔柿、牛心柿、羊矢柿、丁香柿。」
桃 其類不一,有早者,有晚者。
棗 大曰「棗」 ,小曰「棘。」
《杏 》二更開花隨即卸落樹分雌雄。
李 綠葉、白花,味有甘、酸、苦、澀數種。《野李仁》可入藥。
菱 :有角,八、九月間甚多,其花白。
石榴 :單葉者結實,千葉者不結實。
櫻桃 四月乃熟,其色紅嫩。
《無花果 》:凡果皆有花而結實,此果無花,生枝葉間。
大柑 :皮厚味甘,色若黃金。
絲瓜 嫩可食,苦則去其皮及子,用以滌器。味甘性冷。小兒豆瘡方出,未出以其近蔕者三寸,連皮燒存性,為末,砂糖調服,多者可少。
竹木之屬
松 ,其葉有兩鬣,五鬣、七鬣,皮肉有脂。
柏 有圓柏側柏
椿 香者,名椿。臭者,名樗。香者,葉可食。
槐 木可鑽火,葉細花黃,可染布。
《桑 葉》可飼蠶桑,《螵蛸》可入藥。
柘 :葉勁有紋,可飼蠶。
榔 生深山中,大者合抱。
構 皮可作紙
櫫草樹 結棓子
檀 有紅白二種
水竹 一名淡竹
《叢竹 》一名「慈孝竹。」
斑竹 色鱗鱗有斑,蘄人剖之為器。
蘄竹 ,出蘄水、蘭溪,以色瑩者為簟,節疏者為笛,帶鬚者為杖。然蘄、簟不專以蘄州出者得名,但不及蘄州之多耳。
《三月竹 》。《五月竹 》,石竹。
「簝竹 。」 「筀竹 。」 《瀟湘竹》。
南竹 、「黃連竹 。」 《白簟竹》。
花屬
《山蘭 》多生山谷中,唐以此名縣。
《西番》蓮 :一花千葉,無實。
家園茶 出《斗方山》及諸圃皆生。
金盞 花小而圓,色黃如金。
蘄艾 出蘄州。葉青香,可以療病。五月五日午時連莖刈取,曝乾收葉,以灸百病。凡用艾,陳久者良,細軟者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傷人肌脈。蘄俗五日採艾,懸之戶上,可禳毒氣。《群芳譜》云:「積三年後,燒津液下流成鉛錫。」 又雀欲奪燕巢,銜艾於其中,燕輒去。
包茅 出麻城
葛 出黃陂
藥之屬
天門冬 春生藤蔓,葉如茴香,與鯉魚相背。《白艾 苗》莖類蒿葉背白可灸百病。
蒼朮 有赤白二種,服之令人長生。
《紫蘇 》色紫而氣香。
茴香 「葉似老葫荽」 ,花黃,子大如麥粒。
薄荷 一名「龍腦」 ,貓食之即醉。
牽牛 《本草》云:「金鈴。」
山查 :《一名赤瓜》。味甘酸。能消食。
百合 苗高三尺許,四五月開白花,子生枝葉間。味甘平。無毒。一名「鶴頂紅。」 又一種出蘄水山中,一顆數瓣,味甚美。
《香附子 》,莎草根也。氣香而味辛。
車前子 即《芣苢,一名馬舄》,多生道傍。《地骨皮 》即枸杞根也。
紅花 《本草》云:「能活血。」
金銀花 一名「忍冬草。」 能療毒。
穀精草 穀田餘氣所生。
鱗甲之屬
魴 狀如鰱
河豚 肥美,土人無敢啖者。過客取食,與吳越無異。
《石扁頭 》:一名「杉木片。」
鰻鯬 俗作白鱣
鯖 。可作膾。昔有《五侯鯖》。
鯉 :陶隱居云:「魚王,唐人呼之為赤蟬公鱖 。頭促鱗細,身有黑斑,其味如豚。」
《本草》曰:「鮧鱗而多涎。鱔 似蛇而無鱗,夏出冬蟄。有蛇變者,夜以燈照之,項下必有白點。」
鰍 :《埤雅》云:「似鱔而短,俗呼泥鰍。」
鯿 項短,身扁,鱗細,俗呼曰「縮項鯿鯽 」 ,一名鮒,喜偎泥,不食雜物,尤美。
鱉 俗呼團魚。又雲甲蟲。
鱎 俗作。《兒魴》魚 一名魾,即今之青鯿也。鱧, 今元鱧是也。膽甘可食,有舌,鱗細,有花文,一名文魚。與蛇通氣,其首戴星,夜則北嚮。鰷 身狹而長若條然,故名鰷。
鱣 大魚似鱏,口在頷下,無鱗,鼻脊骨極肥美,俗謂之「玉板。」 大者長二、三丈,江東呼為「黃魚。」 江豚 三、五成群,每風濤作,則隨波拜水面趁食,俗呼為「拜水。」
白花蛇 ,出蘄州,一名「褰鼻蛇。」 諸蛇鼻向下,惟此向上。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背有二十四方勝,尾尖有一佛指甲,腹傍有《念佛珠》斑。剖之置水中,則反尾滌其腹。長尺餘,能愈風疾。
烏蛇 亦出蘄州。能愈風,身烏無花。生湖池蘆葦中。《本草》云:「一尾秤重八九分者為上,背有三稜。」 《爾雅翼》云:「蛇死目皆陷,惟此蛇與白花蛇,至死目不陷。」
綠毛龜 ,亦出蘄州。背有綠毛,浮水中,則毛自泛。俗傳能避塵驅蠅。舊謂「蘄陽四寶」 ,蘄艾、蘄竹、簟、白花蛇、綠毛龜是也。
貨之屬
《鹿毛筆 》,出蘄州。
鐵 :《一統志》謂:「蘄水產鐵。」
黃州府古蹟考一 府縣志合載
[編輯]本府。〈黃岡縣附郭。〉
弦子國 ,魯僖公六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黃。是時弦為黃姻,而黃睦於齊,故楚滅之。杜預註:「弦在弋陽軑縣東南,今不知何地。」 故老云:「即今東弦鄉。古黃嘗在邾城東,弦鄉去今城僅數里。」 將無是乎?又按:魯莊公十有九年,楚伐黃,敗黃師於踖陵。杜《注》:「踖陵,黃地。」
孔子使子路問津處 ,在縣北九十里。孔子自陳、蔡適楚至此。上有講經臺、曬書場,下有洗墨池,其坐石至今草木不侵。有石硯,雨下墨水浸出。下有孔嘆橋,前為孔子河。河北十里曰回車埠,孔子自此反蔡焉。東隔三里許曰顏子港,其左右為長沮坂、桀溺沖,有石刻「子路問津處」 五大字。楚狂歌鳳,亦其地也。後人共建文宣廟,置田供祭。創問津書院。西祠祀仲子,配以沮溺;東祠祀理學先儒。元末兵燬。明萬曆間,知府王世德、推官許惠一重建。按:《史記》孔子「自蔡如葉。」 注云:「葉有黃城山,即沮溺耕處,下有東流,則子路所問之津也。」 縣北十里又有永安城,為楚所築,楚固嘗都之。今淋山河正當官道,亦有黃山,並存之以備參考。
邾子城 在縣西百二十里。楚宣王伐邾,俘其民,徙其君居此,故名。漢衡山王吳芮嘗都之。吳赤烏二年,陸遜築城。今遺址尚存,名「舊州城」 ,俗呼為「新州。」 古有文王廟,祀芮及其將列侯梅鋗,今廢。
黃歇壘 ,在縣北十五里。即永安城,楚黃歇所都。隋置永安郡於此。一呼女王城。或謂楚王封其女之地,遂城而居之。一作「呂王城。」
大乘山土城 在陽邏下十里城林鋪上有古蹟,饒益寺遺址。傍有古城,不審何代,相傳即王孟威嘯聚之所,有古井。明嘉靖末,邑人呂禧浚得斷碑,中為元伯顏記。
西陽城 ,在縣東南三十里。漢舊縣,屬江夏郡,魏為重鎮。太和中,吳揚言欲田江北,豫州刺史滿寵度其必襲西陽,先為之備。孫權聞之,遂還。晉為弋陽郡,即此。
木蘭廢縣 在縣西。本梁梁安縣。北齊置湘州。隋初,別置廉城縣,尋廢。後改梁安為木蘭,屬黃州。唐省入黃岡。
武磯山 在陽邏鎮,北臨大江。後漢黃祖屯陽邏,蒐武其上。
王墓山 ,在縣北一百十五里。元伯顏下江南,有碑文云:「王孟威者,晉永嘉末人,因亂率眾嘯聚,自稱將軍。有二女姚英、月。英整繡提戈,以與關朔戰,敗,遂妻焉。後孟威死,葬於此。」
大崎山 ,距縣東北百六十里。山勢巃嵷,飛瀑下注。上有寺曰「能仁」,創自貞觀。寺前有澗,寺南有古橋,西盼有道人石,澗水下注,僧多癭,或謂澗水之毒。西南為留雲洞,俗訛為劉婆巖,相傳前代避兵於此。寺上十里為龍王廟,龍井在焉。石亭方丈,每遇旱雩刺龍取水輒應。去大崎十里為小崎山,巖壑木石更奇。南有飛來石,其下石柱,推之可轉而不仆。或雲唐元結號崎。子以此結隱,居武黃間。洞即飛雲三洞。聚寶山 在城北二里,產小石,光瑩類瑪瑙,蘇子瞻作《怪石供》,即此山石也。山有龍王廟、文昌閣、浮翠亭。後有泉甘美,名寶山泉。
柯山 在定惠院南。宋潘大臨居此,稱柯山人。張文潛謫黃,文集百卷,亦名《柯山集》。左有八大王壩,昔人以禦後湖水漲。宋周肅王元儼屯兵其處,因名。蘇文忠詞謂「蔚柯山之蔥蒨」 ,即此。《府志》云:「近城可尋之景,惟赤壁柯山。」
香爐山 在陽邏北五里,以形名。元太弟忽必烈嘗登此山,俯瞰大江。大江之北曰「武湖」 ,武湖之東曰陽邏堡,其南岸即滸黃州鎮。
金雞山 在縣北七十里。相傳掘土有金雞飛落小崎山雞爬嶺往飛西南十五里水次。今澤曰金雞㲼,池曰金雞坑;廟曰金雞廟,歲時祀之。《府舊志》云:「元威順王遊獵至此,有詩曰:『金雞山下有金雞,如何野店不聞啼?夜深呼起山神問,化作金烏東復西』。」
獅子巖 在道觀河東,踞三十里,高五里,形如獅蹲,頭尾四足甚備。絕巔獅口為洞壁甚奇,中堪布席。別有三教堂、七洞三泉在巖下里許。赤壁 在漢川門外,距城數武。宋蘇軾遊此作賦,遂指為吳魏鏖兵處。考《水經》及《方輿勝覽》,皆謂之「赤鼻。」 或武昌樊口之上,當別有古戰場。東坡之賦,姑藉此以發攄其牢騷不平之氣耶。上有大士閣,明崇禎乙亥流寇逼郊,眾議此閣傍
城,恐寇憑之以瞰城內,因縱火焚焉。趙文敏所書《赤壁》二賦,石刻同燬,今所存惟東坡書《滿庭芳》一詞耳。又有無盡藏、羨江樓、文昌祠、水月亭、問鶴亭、東白亭、清風橋、共適軒,明末悉為寇燬。
皇清康熙間,知府于成龍重為修建,榜其堂曰《二賦》。
堂
伍洲 在縣東南,與武昌劉郎洑相對。蘇文忠云:「子胥奔吳,所從渡江處。」 舊有伍君祠及解劍亭,今廢。
崢嶸洲 在赤壁山前。江半崛起,俗名得勝洲,晉劉毅破桓南郡處。酈道元《水經注》云:「冠軍將軍劉毅破桓南郡於此洲。」
武湖 去縣百三十里,一名黃漢湖。漢黃祖守武昌時習水戰,閱武於其中,因名。後宋謝晦走五湖,戍主生執之,即此地。
白龜渚 在赤壁山下。晉毛寶軍,人有買一白龜者,養之,漸大,放江中。後寶以萬人守邾,石虎遣子鑒等帥五萬人來寇。城陷,軍士及寶赴江死者甚眾。養龜人墮水,覺有物,負之登東岸,乃所放龜也。明嘉靖間,知府郭鳳儀石刻「白龜渚」 三大字。
夏隩 在城西南隅二里。宋明道間,夏竦守黃州,府治濱江,常苦風湍,不利泊舟。鑿陂於臨皋驛東,以納水維纜,人皆便之。今洗馬池其故陂也。
徐公洞 在縣城西北赤壁後坡。其下有巖,今創水月庵。蘇子瞻云:「非有洞穴,但山崦深邃耳。」 《圖經》云:「是徐邈不知何時人,非魏之徐邈也。」 龍蟠磯 在縣東南,隆起江中,周七十五尺,石勢蜿蜒如龍,因名。黃邑,以武昌江岸為界,則磯屬黃,上有大士閣。《太平御覽武昌記》云:「世傳龍蟠於此。」 梁庾信《哀江南賦》「龍蟠鳳集之『鄉』」 ,皆誤也。
橫江館 在赤壁山南,晉蒯恩建。王濬破吳,封恩為龍驤將軍,世其地。後於其處建梓潼閣,今廢。杜牧詩「苔磯定屬釣魚郎」 ,指此。
「斬巫驛 」 相傳在臨皋亭右。唐肅宗時,王璵以禱祀見寵得宰相。帝嘗不豫,璵遣女巫乘傳分禱天下名山大川,巫皆盛服,中人護領,所至干託州縣,賂遺狼藉。時有一巫,美而艷,以惡少年數十自隨,尤憸狡不法。馳入黃州。刺史左震晨至館請事,門鐍不啟。震怒,破鐍入,取巫斬庭下,悉誅所從少年,籍其贓,得十餘萬,因遣還中人,璵不能詰,帝亦不加罪。黃人為之歌曰:「吾鄉有鬼巫,惑人人不知。天子正尊信,左公能殺之。」 陽邏堡 ,在縣西百二十里。《春秋》為羅汭。三國時,漢約吳拒魏於此。又為宋夏貴王達與元伯顏鏖戰之地。
沙洑口 ,一作「沙蕪口」 ,一作「沙伍口」 ,在縣北一百四十里。
海棠橋 在城北,橋側多海棠,故名。宋秦觀嘗醉臥此橋,留詞其上,今廢。
黃泥坂 在清淮門外二里許。蘇子瞻與二客過從處。明嘉靖間,知府郭鳳儀建一盼亭,今廢。龍丘 ,在縣東百二十里。陳季常號「龍丘居士」 以此。元至正間,丘、黃、蕭三姓自豫章徙居,因名三家店。東隅為元參知政事董敬中宅,別搆百尺樓於團湖中。明劉伯溫嘗駐節旬日。南隅有濯錦池,俗傳為晉石崇遺跡。北三里為慈悲塔,蘇子瞻每與季常遊憩之所。西三里柳子港,即古舉水,《春秋》所謂「柏舉」 是也。由龍丘至陽邏堡,內有九關,劉毅追桓元所經。
定惠院 在城東清淮門外。蘇子瞻以元豐三年二月至黃,寓居於此。遶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葦。顒師於竹下開嘯軒以居東院,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為子瞻手植,因作《海棠詩》,後手書「開嘯」 二字勒石。下有快哉亭,前有海棠軒,後有洗墨池。南門內亦有洗墨池,又捫腹軒、睡足堂、文忠祠,其他亭樹橋塘甚具。近圮,縣令茅瑞徵查復堂前侵地,修築「嘯臺」
祭風臺 在縣東南三里許。有七星塘,塘東岸有小阜,世傳諸葛亮祭風所築,或雲韓琦築,皆不可攷。
釣魚臺 在縣北一百六十里紫潭河東岸石生奇異,上有漁人坐釣跡臺下,遊魚出入,人不能取。俗傳「姜太公釣此。」 其山巔石甚險,昔人築寨於上以拒寇。今址猶存。
天舟 去縣一百二十里曰龍岡山。故老雲,「有掘地得龍骨者,因名。」 上有眠雲庵。東阜石名天舟,狀如舴艋。《道觀河》經其麓,夏秋水暴至,行旅苦之。
琴臺 在三江口。宋昇明間,司空柳世隆於西陽城列三層艦,泝流而進。降劉攘敗,沈攸之嘗於此鼓琴,世稱「柳公雙瑣。」 柳自云:「馬稍第一,清譚第二,彈琴第三。」 今廢。後改建守備司行署。洗墨池 在縣治西南,為蘇文忠洗墨處。至今春夏之交,泉湧如墨色,內有蘇文忠祠。明末兵燬。
皇清康熙間,通判宋犖置亭浚池,移建「雪堂」、「竹樓」,祀
王元之、蘇子瞻、張文潛、秦少游四先生。舊有趙文敏書「洗墨池」 三字石刻,為居民移置階砌。修建時清出嵌壁間。
節渡石 在縣東南江中。酈道元《水經注》云:「廣百步,高六丈,武昌分界,有狀如人跡。」 俗傳吳王女嬪居江北,約有魏寇至,則鳴鼓相應,女醉,屢伐鼓以為寇也。後寇至鳴鼓而吳不應,女遂奔吳,此其遺跡。又云:「伍貟去楚入吳,無濟者,得漁父接渡於此。」
鐵石 有九,散布一字門內外。古讖謂「九鐵鎮黃州,萬年永不休」 ,不知何故。
落星 在馬家凹七里塘,相近有落星如石居,民社於是。俗名「姬公祠」 ,未詳。
寶誌塔 去城三十餘里,地名羊角沖,有誌公塔,相傳梁僧寶誌遺蛻。今考寶誌瘞骨塔在金陵,當別是一僧。
葛洪井 在元妙觀,相傳葛洪煉丹於此。「金甲井 」 在赤壁磯。宋紹興間,浚得金甲二具,蓋劉宋謝晦所投井也。傍有古墓,相傳即晦葬處。
「蘇公暗井 」 今在縣學,古跡湮沒,蘇始浚出,有《浚井詩》,載《藝文》。
吳公井 ,在縣西北一百八十里,亦應澍鑿。《府舊志》云:「按《吳公傳》,自陽邏至桃花,地高難得水處,開井十九口。」 未知孰是。
君子泉 近赤壁。宋通判孟震有賢德,時稱孟君子。庭中有泉,因以名之。蘇子由為銘,子瞻為跋,黃魯直為詩。一雲故在棲鳳街,今倉巷。《府舊志》云:「弘治間,推官羅翰因修城得泉,建小亭刻石。」
杏泉 在岐亭杏花村,有杏林、杏泉,皆陳季常隱居處。旁為蘇步橋,子瞻與季常遊宴其上。考蘇以元豐三年謫黃,先至岐亭訪陳,為留五日。明年正月再往,泛舟而還。又岐亭監酒胡定之載書萬巷,蘇借觀焉。
河東書院 在縣治東。宋天聖中,洛人大中大夫程珦任黃陂尉,秩滿不能去,遂家焉。生二子:顥、頤於官舍,是為明道、伊川二先生。寶祐間,覃懷、李節守黃,為建書院,明廣為七賢祠,今廢。快哉亭 在縣南。宋清河張夢得建。蘇子瞻扁曰「快哉。」 又為作詞,末句云:「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其弟子由作記。
四望亭 即高寒樓,在縣西南高埠。《府舊志》云:在雪堂南。唐太和中,刺史劉應之建亭。李紳記。宋張激攝令日,更為樓,摘杜詩「玉山高並兩峰寒」 之句,名曰高寒樓。陸放翁云:坡西竹林,古氏故物,號南坡。今殘伐無幾,地亦不在古氏矣。明為南樓,今廢。《府舊志》又云:「疑今一字門西城高處是其址。」
會遠亭 在縣北
如畫亭 在縣東高阜,宋王禹偁建,即舊東閣址,今廢。或云:「晉陶侃登眺於此」 ,為縣學巽峰,久頹。
春草亭 在縣東南,宋韓琦建,今安國寺傍有相隱橋、讀書堂,皆公遺蹟,今併廢。又畢少董嘗藏有《東坡醉墨》云:「今日與數客飲,而純臣適至,無以佐酒。西鄰耕牛適病足,乃以為臠飲。既醉,遂從東坡之東直出,至春草亭而歸,時已三鼓矣。」 所謂春草亭,乃在郡城之外,是與客飲私酒,殺耕牛,醉酒踰城,犯夜而歸。又不知「純臣」 者是何人也。
遺愛亭 在安國寺白蓮池前。宋元豐中,徐猷為守,有善政,嘗同蘇軾飲於亭。猷既去,軾以名亭,而巢糓為之記。明弘治己未重建,在縣南「居士亭 」 ,蘇軾建。
臨皋亭 在縣南,瀕江乃古之迴車院也。蘇軾曾寓居,嘗曰:「亭下大江,半是峨嵋雪水。」 為築南堂於此,久廢。又嘗與朱康叔云:遷居江上臨皋亭,甚清曠。風晨月夕,杖履野步,酌江水飲之,皆公恩庇之餘波。後有某宰相生於其中,改名臨皋館。《府舊志》云:「秦檜父官於黃,生檜於亭,改為館,建瑞慶堂。」 又云:「宋王元之為許」 瑞夫建,後為「臨皋驛」 ,建「三江口守備司」 公署,今廢。
皇清康熙間,知縣李經政建亭於址,以憩行人。「臨江亭 」 在赤壁旁,晁補之有詩。
覽勝亭 在治北城上。明弘治間建。萬曆初,知府潘允哲增修。
浮春亭 在赤壁,臨邑邢侗題,用杜工部「赤壁浮春暮」 之意。
問鶴亭 一名「橫鶴」 ,在赤壁東坡之祠前。又清風橋南有亭曰「夢鶴。」
《東白亭 》「今廢。」
水月亭 「在赤壁磯」 ,今廢。
息肩亭 在赤壁山下。邑人何傑砌石路一里,作亭其上。
醫俗亭 「在嘯軒」 下,今廢。
君子亭 在定惠院南,今廢。
浮翠亭 在聚寶山前,邑人王同復刱,有《弘化庵》。
一盼亭 ,在黃泥坂,知府郭鳳儀建,用長公《黃泥坂詞》中語,今廢。壁立亭 ,在府內,同知陶允宜建,今廢。
涵虛亭 :「在府內。」 通判汪廷元建,今廢。
四顧亭 在新州,今廢。
睡足堂 無考。或雲在縣內。宋王禹偁建。取杜牧之《憶黃州》詩「平生睡足處,雲夢澤南州」 語。相隱堂 在縣西北。宋龐籍嘗為黃州司理參軍,守夏竦稱有宰相器,竟如言。後人為建堂於治內。今廢。
一枝堂 在城內,宋時建堂,有大梅花一株,取一枝向暖之義,今不知何地,疑即東坡梅是也。《府志》云:「知府郭鳳儀重建洗墨池旁,今廢。」 寒碧堂 在縣東門外,宋何頡之兄弟作此堂以待蘇軾,軾為畫石竹於壁,及賦詩贈之。南堂 長公建,嘗柬蔡景繁云:「近葺小屋,強名南堂。」 為賦五絕。又《清波雜志》云:「嘗見黃岡刻東坡」 墨蹟一帖,云:「新居在大江上,風雲百變,足娛老人。」 有一書齋,名《思無邪齋》。
文酒堂 在府治內。知府郭鳳儀建,今廢;「萬仞堂 」 在赤壁,今廢。
清暉堂 「在府治內」 ,今廢。
竹樓 故址在城西北隅,與月波樓通。明在縣治西,府治儀門外之右。宋王禹偁建,有記。今廢。月波樓 在縣西北城上,王禹偁建。或雲「今漢川門城樓」 ,其址也。
鏡心樓 在縣東北一百四十里團湖中。元董仁輔建。龍仁夫有對句云:「水光天上下,樓影日東西。」 今樓廢,石柱存。
御書樓 在縣西一百八十里。元帝書「西山」 二字賜隱士吳應澍,因建樓。今址存。
涵輝樓 在縣西。宋狀元張安國書其額曰「無盡藏。」 樓後有坐嘯堂及無倦、味道二齋,今廢。韓琦詩曰:「臨江三四樓,次第壓城首。煙光遍軒楹,波影撼窗牖。」 是也。
棲霞樓 在縣西南。宋李顯守黃時建。孫載詩:「地據淮西盡,江吞石壁寬。」 長公詩:「黃州在何許?與子上棲霞。」 又其客詩云:「霽容天在水,春色柳藏橋。」 長公易「春色」 為春態。又蘇有詞云:「小舟橫截春江上,臥看翠壁紅樓起。」 謂此樓也。
鴻軒 今不知何地,或雲在縣內。宋張耒初謫監黃州酒稅,繼為倅為守,凡三至黃,建鴻軒以居,有記。按《總志》,景陵縣北亦有鴻軒,側植薔薇。張有《別鴻軒》詩:「他日若問鴻軒人,軒下薔薇應解語。」
壁陰軒 宋黃魯直甥洪芻為黃州酒正,榜其所居,魯直銘之。
《嘯軒 》宋顒師為蘇軾建,今廢。
來雲軒 在府清軍廳公署,今廢。
捫腹軒 今廢
拭目軒 「在定惠院」 ,今廢。
「共適軒 」 「在赤壁」 ,今廢。
趙氏園 :《志林》載:「元豐七年二月一日,東坡居士與徐得之、參寥子步自雪堂並柯池,入乾明寺,觀竹林,謁乳母任氏墓。徐至茶圃,遂造趙氏園」 ,「探梅堂,至尚氏第,觀老枳偃蹇如龍蛇形。憩定惠僧舍,飲茶,遊任公亭、師中庵,乃歸,且約後日攜酒尋春於此。」
韓氏園 在東門外。東坡嘗東潘彥明云:「韓氏園亭曾興葺乎?若果有亭榭佳者,可以小圖示及,當為作銘寫碑。」 又《志林》載:元豐七年三月初三日晚,步出城東,入何氏韓氏竹園,遂置酒竹陰下。
尚氏園 ,考《東坡圖》,在柯丘南。《志林》載:東坡云:「尚所居,竹林花木皆可嘉。」 醉臥閣上,稍醒,聞坐
客崔成老彈《雷琴》,悲風曉角錚錚然,意謂非人間也。
「廢花園 」 即「花園鋪。」 陶安有詩。
《夢澤園 》「邑人」 王廷陳居之。
柯山園 邑人王廷軌讀書處。有蔥蒨堂、悠然樓、三雅軒、香雪臺、江雨亭、酒隱堂、憑香閣、蒼蒼閣、金粟亭。又《萟蘭亭》為楚中丞陳題;《觀稼亭》為郡守范可奇題。
雪堂老梅 在城東南。蘇子瞻謫黃二年,故人馬正卿為守,與故營地數十畝,躬耕其中,是為東坡築垣作室。落成時大雪,因名「雪堂」 ,繪雪於四壁。以《東坡圖》考之,堂前有細柳浚井,西有微泉小橋,堂下有元修菜、桃、花茶、橘秔、棗栗、松桑陂塘。又有居士亭,在堂之上。越七年移汝州,遂以堂付潘大臨兄弟居焉。黨禁起,毀堂其後,邦人屬道士季斯立重建。元季燬。明洪武戊申展築郡城,舊址遂在城內,今縣學其基也。弘治間改建於府治東隅,與竹樓對峙。子瞻嘗於雪堂前手植一梅,大紅千葉,一花三寔,至嘉靖後始枯。知府郭鳳儀摹形於郡齋之石,今置赤壁。又知府潘允哲少時偶拾一古銅章,上篆「雪堂」 二字,後果守黃依其文書匾於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