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21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百十一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十一卷目錄

 長沙府部彙考十一

  長沙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十一卷

長沙府部彙考十一

[編輯]

長沙府祠廟考二    府縣志合載

[編輯]

寺觀附

[編輯]

醴陵縣

泗洲寺 在縣西,即僧會司,唐建,洪武間重修。小溈山寺 在縣東二十五里,唐大緣禪師立。中有八景,羅汝芳詩:「原上誰開古洞天,大緣祖室更千年。四山金壁重城郭,滴水琳瑯互管絃。草閣夜深懸海月,竹房晝靜遶林煙。何當絕頂扶雙履,身倚層雲望八埏。」

明蘭寺 在縣東七十里。唐九峰禪師創。有衣缽,砌塔鎮寺。明景泰間,欽賜敕存。陳文彬詩:「山水饒佳致,清音響古松。偈成千疊石,道在一迴峰。虎嘯棲幽塔,猿啼和曉鐘。皈依到此際,無去亦無從。」

靖興寺 在縣河西。唐李靖曾屯兵處。內有法輪,永樂間修。王守仁詩:「隔水不見寺,但聞清磬來。已指峰頭路,始瞻雲外臺。洞天藏日月,潭窟隱風雷。欲詢興廢跡,荒碣滿蒿萊。」 又云:「老樹千年惟鶴住,深潭百尺有龍蟠。僧居卻在雲深處,別作人間景界看。」 羅洪先詩:「幽嶺清溪秋半過,道心寂歷近如何。愛山未是懷支遁,對壁由來喜達摩。盡日階前黃葉滿,幾人門外白雲多。」 亦知石髓非粳黍,塵土終然異薜蘿。

湘山寺 去治西九十里,前有古井。曹之璜詩:「野外晴雲迥不還,湘山幾日草堂間。曾攜孤閣煙中月,共覽春溪雨後山。僧度石橋歸合澗,花飛雙蝶戲重灣。知君禾黍登場日,秋意蕭蕭獨閉關。」

雲岩寺 去治南六十里。寺中有老龍井。蓮花寺 去治東七十里,元居士謝覺明住持。唐寅詩:「去年此日到蓮臺,今歲攀援乂獨來。犬吠柴門驚客至,風吹山戶向人開。定蓮池內魚閒戲,祗樹枝頭鶴正回。欲問上人何處去?遙知採藥白雲隈。」

龍山寺 在縣南二十五里,永樂中修。有龍池、龍洞、仙人圍棋石。

鹽山寺 在縣南四十五里。宣德間立寺。前有石,出鹽以飯僧,後僧以鹽鬻人,遂不出。又寺有一鐘化龍去。今之「化龍港」 以此名也。每逢閏年,龍來潮湧,水入殿,遺跡猶存。

九里寺 去治西九十里,原係開化寺,後因醴陵、衡山二縣至寺俱九十里,故名。

仙霞寺 去治北四十里。宋馬古州詩:「盡日崎嶇度遠山,遠山深處解征鞍。翠環水石四圍繞,練結冰霜一夜寒。月色似催人起早,泉聲不放夢眠安。明朝路入仙霞去,身在雲衢天地寬。」 又文仕傑詩:「五雲天外一高山,古剎分明積翠間。明月清風隨處滿,斷橋流水伴僧閒。縱橫塔影蜂難度,喧雜林音鳥倦還。名利在」 身渾不已,捫蘿躡級幾時攀。

長慶寺 去治東十五里。

等覺寺 ,在昭陵市,距縣西南一百里。

太平寺 去治北八十里,相傳月連寓此處。《冥陽寺 》,去治西四十里。

大佛寺 ,去治北六十里,創於李祖雪庵法師。師俗諱瓊,豫章人,習禪兼精醫。唐太宗朝,以居士得道,敕封正一品。命採道場,至醴長田沖獅子山,敕賜三鐘七鼓,建寺高九丈。師從山頭獲七雉,尋皆化龍,穿池中七孔而去,因名「七星池。」 池在山後,水清澈不竭。每旱祈求,取池水醮之,立應。寺毀於宋,至真宗感夢,復命修建。今肉身存壽塔座後寺有龍王池、袈裟石、仙人圍棋石、飛來鐘諸勝。

寶源寺 去治東三十五里。

普濟寺 去治東十五里,唐時建,即「楚東寺」 ,明景泰中修。

東峰寺 ,去治北五十里。昔傳普菴持法於此。平田寺 。去治北五十里,一堂平原。古稱文殊所行處。

南塔寺 去治北二十里。

白鶴寺 去治北三十里,其形如鶴。

仙水寺 去治西三十里。

鴻仙寺 ,在治北。宋普明禪師住持。

佛興寺 去治西八十里。

蘆峰寺 去治南八十里。

華巖寺 ,去治南七十里。昔傳法華寓此,今廢。勝古寺 ,在治西南。

觀堂寺 去治北七十里,今廢。

東山寺 去治東一里,今廢。

金仙寺 去治南十五里。萬曆間重修。

章仙觀 在縣北四十里。山勢高峻,相傳張真人煉丹於此。

丁仙觀 在縣西四十里。

白鶴觀 在縣北一里

玉仙觀 在縣東三十里。

金華觀 在治西。俗傳赤松子煉丹處,有井。登真觀 在治東三十里,即玉仙觀。成化間重修,今廢。

通真觀 ,去治西南百里,在昭陵市,相傳真武遊此。

佑聖觀 去治西南八十里。山上有天花臺,唐時建,今廢。

白雲觀 在白雲山上。峰勢峻秀,其仙人奕棋諸石跡猶存。

青雲觀 ,去治北四十里。

上清宮 ,去治西北三十里。

「小溈庵 」 在堂仙樓之左。

青山庵 「去治西十里。」

證果庵 去治南二十里,在神禪烏石山下。「芥庵 」 去治西十里,即迴龍菴。

「映瑞」 庵 去治東南五里,即古「雙塘菴。」

壽興庵 去治南二里,有頭巾石,下即「順濟龍祠。」

清泉庵 「去治東三十里」 ,即古徐家菴。

唐興庵 去治西五十里,在唐山口,僧鏡智重建。「修竹亭亭,青山環翠。」

自在庵 去治東五里,邑人李治建。宋儒《題》有:「遙山接暮空,禪心碧水內。」

吉祥禪林 ,在治西淥口,舊華光殿。天啟間重修。庵前雙柏亭亭,翠光欲滴,湘煙嶽色,拱遶爭奇。

十界堂 在治北演武場後,邑人李淳建。有「蓮池」 、「露臺」 、《飛來》《小竺》諸勝。

觀音堂 一去治南一里,一去治西五十里,在婆山。

祖師殿 「去治東北二里《武當行宮》。」

益陽縣

白鹿寺 唐元和間建,乃司馬頭陀所卜地。延祥寺 ,縣西一百里,唐元和間定州僧圓鴻創,有龍化為白鬚翁聽講,臨去留獻佛牙。宋賜額,改曰「龍牙寺。」

招仙觀 在縣學西

壽星觀 在龜臺山,今廢。其址即「龍洲書院。」 迎真道院 ,在縣治前西南。

湘鄉縣

雲溪寺 在六十七都。蕭梁時建。唐虎溪錫禪師立道場於此,師歿,建塔於寺。寺面銅梁,左臺右壇。溪山之勝,有萬歲塔、銅鑊,皆唐宋遺製。新興寺 ,宋政和二年僧藍祖建。

東山寺 梁「惠海尊者道場。」 宋建隆初,僧彭月重建。

高山寺 ,萬曆間,吉庵真迪律師於此說《毘尼法》。

七佛寺 在四十八都延壽山百步嶺,僧行海募修。

小興寺 在六十都

雲歸寺 有東、南、北三寺。

休順寺 、通真寺 俱在六十四、五都。

慈雲寺 在河街學宮左,唐大曆間建。

雲門寺 在草蘿巷街後,一名「石碑寺」 ,宋皇祐三年建。

永泰寺 在第一、二都。宋元符初建,舊名「普慈寺」 ,一曰「小堂寺。」

鳳凰寺 在第三上都東臺山。唐景雲二年,嶽麓僧迥登山,見桓氏二仙女洗藥仙井,遂手插紫檀香樹,因建寺焉。永樂庚寅,僧以傳重修。寺舊多修竹,取昔人「萬條寒玉一溪煙」 之句,建萬玉軒。洪武中,判官王銓云:「萬玉軒前竹色清,我今更號醉翁亭」 者是也。

永福寺 在十三都。宋政和間,僧思大建。有《蕭道者肉身塔》。山產方竹。

麻鞋寺 在二十一二都,寺前池中有巨石,上有仙人麻鞋履跡及二桃痕。

歸雲寺 在三十六都寶陀岩。宋政和癸巳,僧逸公建寺踞岩為勝,林石清奇,有《壺天八景》,一曰「歸雲」 ,白雲繚繞,如倦遊來復。二曰角峰,一峰峙立寺前,高聳擎空,為昔賢避世之所。三曰「仙跡」 ,在寺西一里,有巨石高五尺,廣丈餘,上有仙人對奕坐臥之跡。四曰聖岩,五曰石鐘,六曰石鼓,七曰石獅,八曰石虎,皆寶陀岩景也。

天王寺 在四下都。宋乾德二年,僧無盡建,明永樂間重建。後崇禎中土寇據之,遂燬。

梅龍寺 在五十四五都。宋政和間建。有龍潭瀑布之勝。

蘆塘寺 在第二下都,一曰「石峰。」 明成化間,僧開璲建。

龍蟠寺 在第二下都,一曰「橫塘庵。」 成化間僧宗興建。嘉靖時重修。

龍興寺 在第四都。一曰「石頭寺。」 宋元祐初,僧文聆建。明正德間重修。

寶安寺 在第八都。宋太平興國二年,僧惟粲建。嘉靖間,王萬容重修。

王子寺 在第六上都。宋崇寧五年,邑人龍瑄建。明末兵毀,今僧語庵於寺址創庵。

黃茅寺 在第七、八都。

資福寺 在十一都

崇慶寺 在十二都

嚴功寺 境坪寺 俱在十四都。

新陽寺 在十五都。宋淳祐元年僧德誌建。邑人謝時遊此,有「遶砌亂藤,倚闌修竹」 之句。東休寺 在十七都。宋淳祐二年僧英公建。老觀寺 在十八都。

桃花寺 後梁貞明二年建。又有寶安、黃茅、寶月、石棋堂、白鶴、道仁堂六寺,李家、「道者」 二庵,俱在二十一二都。

長樂寺 在二十四都

永福寺   。羅達寺   。崇仙寺。

洞明寺 俱在二十五都。

龍安寺 在二十六下都。

佛骨寺 在二十六、七都。

報恩寺 在二十八下都。

西林寺 在二十九都。宋淳祐初,僧英公建。興福寺 在二十九都。

太平寺 在三十一都。宋乾道三年僧玉泉建。喬潭寺   天機寺   普勝寺 俱在三十一都。

吉祥寺 在三十三五都。宋寶祐元年,僧行登建。

小山寺   、龍潭寺   、敕臺山寺 俱在三十三五都。

東沖道堂寺 在三十六都。

羅漢寺 在三十七都

善積寺 在四十都

龍泉寺   《西山寺 》在四十一三都。《太和寺 》在四十二都。

大佛寺   、同安寺 俱宋開寶時建。馬山寺   、鳴鐘寺 俱在四十八都。護國太平寺 在五十一都。宋天聖三年僧虎溪建。

橋溪寺   、法華寺 俱在五十一都。峽山寺   、水西寺 俱在五十二都。上山寺 在五十八都。

龍潭寺 宋乾道初建,寺前有潭。

新興寺   、《報德寺   》《大興寺》。

禹帝觀 在五十八都

元靖觀 在四十四都。宋紹興間建,有清泉奇石之勝,相傳有羽士自天堂觀飛身至此。朝真斗閣觀 在鎮湘樓左。元大德間建。三仙觀 在第四都。宋初建。

慶霄觀 在十一都。一曰「山田觀。」

馬頭觀 在十二都

宣城觀 在十七都

崇仙觀 在十八都,後唐同光年建。

西林觀 在二十五都

洞真觀 在二十六、七都。

未夏觀 在三十三五都。宋紹興五年建。小天明觀 在三十三五都。

白晃觀   、密丹觀   、會仙觀 俱在四十一三都。

春溪觀 在四十四都

黃沙觀 在四十八都

明堂觀   、天堂觀   、龍堂觀 俱在。

五十一都

嘉靖觀 在五十二都

顯真觀 在縣治西草夢巷。唐開元五年建。初名西林觀,後因就觀禱雨,空中忽現一皂旗,上書「顯真」 二字,因易今名。今為習儀所。

仙林觀 在第三中都東崖坪下。唐恆氏二女於此採藥,白日飛昇,因建。嘉靖間,縣丞劉薦於觀立廟,以祀張睢陽。

天明觀 一名「天門觀」 ,在六十都,宋隆興元年建。

黃清觀   南塘觀   龍興觀 俱在六十都。

虞塘觀 在六十四、五都虞塘橋畔。

定勝觀   、中沙觀 俱在六十四、五都。南珠觀 在六十七都。

佑聖觀   、道堂觀 俱在六十八都。周道者庵 在蓮花峰下。周道者修煉於此,有道者肉身塔。歲旱禱雨有應。

圓通庵 在第七、八都。

龍山庵 在第九十都

白茅庵 在十六都

上峰庵 在二十一、二都,萬曆年間建。

芭蕉庵 側坑庵 俱在二十四都。

天堂庵 在三十一都

石崎庵 在三十三、五都。

石龍庵 在三十七都

白雲庵 在四十都

雷峰庵 在四十四都

西華堂庵 在五十一都。龍光間建。

峽龍庵 在五十八都

白雲庵 在六十四、五都。

水月庵 在楊林塘。初為巨池,萬曆間,龍擁沙成地。僧法空建庵,修淨業於此。

普歸庵 在六十八都

保赤庵 在三十二上都。旁有劉大洞祠。唐朝得道之神,為一方捍災禦患,禱之有反風滅火之應。

泉塘庵 在第二下都

「東祥庵   」 、永豐庵 俱在第三中都,「法雲禪院 」 在大禹山上。《有八景》。

碧雲峰講院 法師如霞建《講經》於此。

褒忠山上禪院 ,萬曆間建,今為「禪堂。」

《褒忠山下禪院 照初禪師修立禪堂》。

觀音閣 在水豐司,山曰「迴龍」 ,以其據一市之水口也。萬曆年間,建傑閣臨江,中流有巨石,坦靜可以行觴觀釣。

荊紫峰「律堂 」 崇禎初建。

潭市真君堂 在十二都。潭中。舊有蛇母為妖,阻隔行舟。元至正丙午,邑人何令尹建堂祀許真君鎮之。

崇寧真君堂 在錢家巷口。

祖師殿 在四十一三都。

三元宮 ,在河街,天啟元年建。

攸縣

東林寺 :在永平鄉。圓明大師開建,知縣張潛重修。

惠光寺 ,去縣四十里,在清陽鄉,司空真人立。菩提寺 ,在清陽鄉,司空真人開建,去縣六十里。

資福寺 ,去縣十里,在永平鄉。勇禪師立,洪武二十九年重修。

寶相寺 ,去縣五十里,在清陽鄉,圓明大師開址。

重興寺 去縣二十五里,在永平鄉,勇禪師開址。洪武九年僧智元重修。

香山寺 去縣八十里,在東江鄉。宋咸淳九年,圓昭祖師開建。洪武元年,僧祖心重修。

蓮華寺 去縣九十里,在北江鄉。梁天監二年開創,洪武六年僧德賢重修。

延壽寺 ,去縣一百二十里,在東江鄉,勇禪師開址。洪武十五年,僧玉琳重修。

靈龜寺 去縣一百二十里,在北江鄉,宋咸淳四年圓明禪師開址,洪武二年僧桂林重修。黃龍寺 ,去縣西二十里,在永平鄉,僧性靜建。廣華寺 ,去縣北一百里,在北江鄉,崇禎十二年重修。

湧泉寺 去縣南三十里,在永平鄉,洪武十四年建。

觀音寺 去縣北一百里,在擢秀鄉。

大塘寺 ,去縣北九十里,在擢秀鄉,僧道全修《大圓寺 》,去縣三十里,在清陽鄉,唐元和四年

勇禪師開址,洪武三十年僧無瑕重修,今廢。五峰寺 ,去縣五十里,在清陽鄉。勇禪師開址,洪武十七年僧海屋重修,今廢。

普利寺 ,去縣八十里,在北江鄉。勇禪師立,洪武十三年修。

黃連寺 去縣一百二十里,在東江鄉。勇禪師開址。洪武十七年僧玉磵重修。善業寺 去縣二十里,在永平鄉。勇禪師開址。洪武十四年僧含虛重修。

大福寺 去縣東十里,在清陽鄉,今廢。

碧峰寺 去縣東四十里,在清陽鄉,今廢。開化寺 ,去縣東五十里,在清陽鄉,今廢。報恩寺 ,去縣北四十里,在永平鄉,成化四年,僧任清重修。

楚興寺 ,去縣一百里,在東江鄉。勇禪師開址。洪武八年,僧嗣隆重修。

北禪寺 去縣南五十里,在永平鄉,今廢。泉源寺 ,去縣南十里,在永平鄉,今廢。

雁峰寺 ,去縣北一百里,在擢秀鄉,今廢。三官寺 ,去縣北一百一十里,在擢秀鄉,今廢。南溪寺 ,去縣北九十里,在東江鄉,今廢。泉塘寺 ,去縣南五十里,在東江鄉,今廢。慈雲寺 ,去縣一百二十里,在北江鄉,檮樹祖師開,洪武三十六年,僧無瑕重修。

證果寺 在城三登坊。梁天監間檮樹,祖師開基,知縣張潛重修。

保寧寺 在東江鄉,唐元和間,長髭曠禪師開建。

仁和寺 在擢秀鄉,去縣六十里。唐元和間,勇禪師建。

鸞山觀 在東江鄉,唐貞觀間建。

石城觀 在北江鄉,去縣九十里,上有趙真人石棋盤尚存清陽鄉,宋紹興間建。

嚴仙觀 在擢秀鄉,去縣八十里,乃嚴真人修煉處,宋元嘉間建。

洞靈觀 在三登坊下。唐天寶間,道士尹大初建,即今道會司。

陽昇觀 ,在清陽鄉,去縣東四十五里。梁司空岊昇仙處。

北仙觀 在清陽鄉,唐廣德時建。前有張司空「插劍泉。」

湧泉觀 去縣西南三十里,在永平鄉,今廢。昭賢觀 去縣九十里,在東江鄉,唐開元六年道士黃均得開址,永樂十五年,陳同志重建,今廢。

歸真觀 「去縣二十里」 ,在永平鄉,萬曆間重修。清陽觀 「去縣四十里」 ,在永平鄉。

太平觀 ,去縣西四十五里,在永平鄉。

玉津觀 ,去縣二十五里,在永平鄉,唐開元五年道士陳沖霄開址。

永業觀 ,去縣十五里,在清陽鄉,宋紹興二年道士劉處靜開址。

鹿堂觀 去縣十五里,在清陽鄉,宋紹興五年,道士文碧翁開址。

上觀 ,去縣四十五里,在清陽鄉,梁天監二年張司空開址。

清虛觀 ,去縣東二十里,在清陽鄉。

三官觀 去縣三十里,在永平鄉。洪武年間重修。

城岡觀 去縣四十里,在永平鄉,宣德年間建。靈真觀 去縣一百二十里,在東江鄉。

斗靈觀 去縣一百三十里,在北江鄉。永樂間建。

宋龍觀 去縣北六十里,在擢秀鄉。天順丁丑間建。

龔林觀 去縣四十五里,在清陽鄉,唐貞觀二年,道士錘仙芝開址,劉公海修。

洞虛觀 去縣十五里,在清陽鄉,宋紹興三年道士唐一中開址,永樂二年洪法宗重建。金仙觀 去縣一百三十五里,在北江鄉,唐天寶間建,今廢。

元帝宮 在縣治右,萬曆時,知縣胡汝政建。萬峰庵 去縣三十里,石龕禪師住此說法。息心庵 去縣二十里,在清陽鄉。石劍、拙彬二禪師先後說法於此,明季講師玅法刱建。雙木庵 在清陽鄉。

大源庵 在擢秀鄉

「照垂庵   。」 「準提庵   。」 《佛心庵》。

「東華庵   。」 《乘龍庵   》。「輞庵。」

白龍庵   、「圓覺庵 」 以上諸庵俱在縣東。「慧宗庵   」 、「兜率庵 」 俱在縣北。

蓮社庵 在縣南

「指柏庵   」 、「大士庵   」 、白蓮庵 俱在縣西。

龍興庵 在對河

桐沖庵   、「黃沖庵   」 、「蓮華庵 」 俱在縣東靈龜峰下。

大祖院 在鸞山下

安化縣

啟寧寺 在縣東。宋熙寧間開上下梅山,以「熙寧」 二字分名二寺。新化為承熙,安化為啟寧,即縣治舊址。

龜安寺 在縣東,宋紹興間建。

廣化寺 在芙蓉山,去縣東六十里,正德間修。桃梵寺 在十一都峨嵋山,明景泰四年建,成化元年僧戒慾修。

星羅寺 在治南一百里移風山。

鶴林寺 在縣一百二十里扶洪山。天順七年,僧祖鑑修。

資福寺 在十一都松林山,一名「查里寺。」 五代時,僧智運建,宋、元間俱重修。

竺雲寺 在十二都竺雲山。山勢高聳,俯瞰下流,遠望邵河如帶,洋洋大觀。

白雲寺 在十三都。明末間,石和尚開堂,旋燬,今重建。

報恩寺 在縣治西。宋楊長者舍基、芙蓉寺僧愷禪建。邑人李鑑詩:「此地遊歌憶昔年,重來不見趙州禪。當門老樹棲孤鶴,傍水垂楊泣杜鵑。非色非空芳草夢,半晴半雨落花天。冷餘無限傷心處,徙倚欄杆思惘然。」 李文相亦有句:「棲鶴避煙飛樹杪,神龍帶水注瓶間。」

崇教寺 在浮青山,去縣西二十里。

時雍寺 在縣南龍安山。景泰四年僧持創建。泉塘寺 在歸化鄉。景泰間建,成化間僧守海修。

崇福寺 ,在縣北七十里浮泥山,今與峰智僧住持。

蓮花寺 在十五都淹溪,至縣三百里。

永熙寺 在豐樂鄉石旗山。明景泰四年,李必賢重修。

觀音寺 在縣西三十里,黃白界。

湖泉寺 在縣東南一百四十里。

白龍寺 ,在縣南一百一十里道堂山。

黃梅寺 在十一都,邑人張永祥有「門前竹色排雲影,屋角松枝帶雨絲。霧鎖空山猿嘯劇,月明清夜鶴歸遲」 之句。

五龍寺 在縣東歸化鄉,距治五十里。

白泥寺 在歸化鄉,去縣七十里。

寶臺觀 在治南,洪武時建,即道會司。

洞天觀 在縣東四十里靈龜洞上。下有瀑布泉、仙人橋。

株梅觀 在常安鄉,去縣南一百里。天順間建。正元觀 在壽春山,宋開禧間建。

羅八庵 在十二都

《東華庵 》:在東華山,知縣葉天芳建。

茶陵州

青臺寺 在衷鄉,宋嘉定二年建。

義豐寺 在衷鄉,唐咸通二年建。

大善寺 宋淳祐間建,洪武時即「通惠寺」 廢址改建。

雲陽寺 「唐咸通元年建,洪武中重修。」

竹林寺 「建隆五年建,洪武初重修。」

曲斗寺 唐武德二年建。

青泉寺 周顯德二年建。

龍福寺 唐咸通二年建。

北禪寺 ,周顯德年間建。

觀音寺 「建隆四年建。」

小臺寺 ,周顯德三年建。

報德寺 在二十八都

彌勒寺 在三十三都

黃蓮寺 在十六、七都。

古雲山寺 在城北

安慶寺 在茶鄉,建隆八年建。

崇寧寺 :原名「崇明」 ,建於梁之天監二年。康熙十八年,征南將軍穆修改今名。

「古雲山寺 」 舊在城北,今改建西關外。黃山谷有詩。

定林寺 在南城對河。相傳文郁禪師為開山之祖,知州熊應昌重修。

龍慶寺 在衷鄉,元延祐二年建。

感應寺 在西鄉洪貝山,一名「白玉庵。」

青霞觀 ,梁大同時建,名曰「洞真。」 元延祐間敕。

為「青霞萬壽宮。」 元末火。明洪武五年,道會尹性安等相繼修復之。

長生觀 在睦鄉,即尹氏「明經書院」 ,改今名。元延祐間立,洪武六年重修。

奉先觀 在茶鄉。宋建炎時,譚當仁立,以奉先塋,故名。

露仙觀 在茶鄉,今廢。

小槎觀 在茶鄉。元延祐立,明洪武五年重修。雲麓庵 在迎恩亭側。

「老君庵   」 、「明月庵   」 、洪貝庵 俱在白玉山。

禪和庵 在二十五都。彭友和建。

「金鐘庵   。」 《龍溪庵   》。《獅子庵》。

「六通庵 」 密邇孔道,凡官員迎送,俱稅駕於此。長林豐草,景物清華,為安禪勝地。

旌忠庵 ,祀岳武穆也。征南將軍穆重修。「白雲庵 。」 「茶鄉」

萬壽庵 茶鄉。譚洪深立。

棲真庵 在茶鄉,距州二十五里。

龍泉庵 在睦鄉

背江庵 長生觀所分也。

青雲庵 「在亭子渡。」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