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22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卷目錄

 岳州府部彙考五

  岳州府風俗考

  岳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岳州府驛遞考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三卷

岳州府部彙考五

[編輯]

岳州府風俗考    府縣衛志合載

[編輯]

本府。巴陵縣附郭。

《史記》:「西楚輕易發怒,地薄寡於積聚。」

《隋志》:「荊州風俗頗同揚州。其人率多勁悍決烈。諸郡多雜蠻,承盤瓠之後,故章服多班布飾,相呼以蠻,則深忌。自晉氏南遷,多衣冠之族,稍知禮義經籍,大抵敬鬼重祀,尚競渡之戲,諸郡率然。又有牽鉤戲。死喪之紀,雖無被髮袒踴,亦知號叫哭泣。長沙雜有蠻蜑,男女通無履屩,婚嫁用鐵鈷䥈為聘,巴陵同焉。喪葬」 之節,頗同於江左。雲「《鐵鈷䥈》,巴陵所未聞者」 ,亦不知何物。牽鉤戲,死葬並無,此今昔之殊也。

《宋志》:「岳鄂處荊湘之都會,有材木茗荈之饒,金鐵羽毛之利。其土宜糓稻,賦入稍多,農作稍惰,多曠土,俗薄而質。」

《岳陽風土記》:「湖湘間,賓客燕集,供魚清羹,則眾皆退。鼎澧間,婦人用方素蒙首,屈繫腦後,云為伏波持服。」 巴陵華容間用皂紱,婦人習男事,往往力勝男子。衣服上以帛為帶,交胸前後,富者用錦繡,實便操作,自以為禮服。生男,贅生女,反招婿為婦家。承門戶勞苦,無怨心。歲時會集,禱祠擊鼓,男女踏歌,謂之「歌場。」 疾病不醫,灼龜打瓦,或以雞卜求祟,使巫治。親族不相視,鄰里問勞,謂親族則染鄰里否。若死者埋葬,舉樂飯僧。生子計產授口,有餘溺之。

《舊志》:「人性悍直,士尚義。俗尚淳樸,不事靡華。」 《皇輿考廣輿圖》:「岳州俗尚義好文,有屈原遺風。刀耕火種,網罟為業。城內無富戶。士大夫尚廉節,處膏不潤,自昔然也。」

按:「巴陵地衝且瘠,民勞苦儉嗇,男子力耕,婦蠶桑,不知商賈之業。士大夫里居則弗涉郡縣,弗廣置田園。紳宦無素封之家,鮮千金之子。房舍自容膝外,無別館離居,以供臨風把酒之遊,以植瓊花野卉之草。士多自愛衣履帶,江南習多。彼都人士之雅,在閭閻惟正之供,爭先以時輸,無煩長吏敲扑,厥淳且良,且無」 終訟之凶。當事者可以臥治蒲鞭以示耳。婦流大修,帷薄多節。烈女可嘉尚。蓋閨門之化所從來舊矣。

《冠禮》,明末行者亦不數見,惟擇吉加於首,近則童未舞勺即加帽,古冠禮多不講矣。

《婚禮》:「富者娶,六禮備,貧者或娶或出贅,皆視門戶,不論財。」

喪則報訃,延賓弔,俗呼為「開堂。」

祭葬,士大夫舉行家禮,亦命僧道建齋。庶民延釋道法事者,頗多有之。

立春 ,遠近皆趨城市,競觀土牛,以土色占歲水旱,以《勾芒神》鞋占寒煖、晴雨,以其鞭占桑麻。習俗相傳,不知其果有當於事理否也。親朋會飲,謂之「春酒。」

元旦 ,親戚鄰里相慶賀,十二日罷,謂之「雲開節。」 後二日,鄉人迎儺,歌舞達旦,沿村遍歷,彌月乃止。

人日 :以天氣晴雨占人民疾病、年歲有無。上元 剪紙為燈,飾以五綵,或成山嶽,或擬樓臺人物,車馬畢具,里巷相慶,明日於門外燒之。二月望日 ,《花朝節》,謂是日晴,則土饒木棉,社日 賽會燕飲。

三月三日 ,「折柳插門,各家剪楮上丘壟,培葺塋墓。」

四月八日 ,僧取羊桐葉淅米為飯,持贈閭里,謂「八日」 為「浴佛日」 也。

五月天中節 ,採艾刈蒲,置神前及門外,人鬥百花為戲,佩丹砂,姻戚以角黍、蒲艾相贈遺。江濱鬥龍舟,集人歌擢罷市,競渡鄉市或以葦為船,肖龍形,帆檣篙楫悉備,以禳災。

十三日 龍生,可種竹。南方苦熱,五月不宜種竹,且生非旺時。

《七夕 》,婦女穿七孔釙以乞巧,士庶觀銀漢,謂牛女會合也。

中元 ,家治楮錢,召僧道薦祖禰,焚楮門外。

二十日 為《盂蘭會》,相傳目蓮為母設。

中秋 坊間設酒,具瓜餅賞月。觀月華見之則吉,以月之明暗卜江魚之有無。

九日 ,士大夫登高嘯詠,鄉村亦聚眾賽會。十二月二十四日 為小除夕,掃屋塵,具酒果,以祀竈神。除夕 掃戶庭,換桃符,繪鬱壘,貼春聯以為新。是夕,少長合坐,擊鼓吹,飲酒達旦,謂之「守歲。」 《臨湘縣》

「人性悍直,士習禮義,逞忿者好訟,小康者好奢。」 按交古西井縣市王禾諸里,民俗勤儉,頗同《巴陵》。

《舊志》,《風氣願塞》。

華容縣

邑在前代不可考。明季以來,文教四洽,風氣亦漸開。以予所聞,蓋不啻三變矣。成、弘間,人文、宣、朗,名公碩輔,出而贊熙洽之盛,而洪水不為災,民物阜昌。西鄙數十里,厭菽粟,隆棟華夏遍蘆中。嘉、隆以來始衰,水亦以歲至,民不能保其故業,比復振,斌斌乎趨於盛哉!往士不張蓋,見衣錦者,顧而愕眙。今衣有羅綺矣。往婦女率以步不施障面,今非輿不出矣;往歲時數聚會,不過五豆,今非肆筵不召客,有《海錯》矣。斂愈逋而巧於自脫,主文者藪之,卒不能勤,終畝應公家徵,故其勢終歸於貧。獨好文尚儉,猶有先正之遺意焉。往稱士不好訐,能循禮,今其橫者富民巧有智者,率夤充藩臬郡掾,好持邑短長無所忌,少不如意,則聚而侮官長,是風俗之大略也。若夫「信鬼好祀,病不延醫,一聽之神」 ,則楚之舊俗,又非特一邑也。

《風土記》:「華容面湖,夏秋霖潦,即被水患。中民之產,不過五十緡,多以舟為居,隨水上下,漁舟為業者十之四五,故云。士謹行而好文,民儉朴而興讓。士大夫皆畏清議,睦姻族,男女雜耕,土曠人稀,民無經歲儲。江湖漁利,亦惟江右人有,以故較岳諸州邑為最貧。」

江平縣

唐《孫叔方記》:「風俗未變,可施善治。」

宋葉通《記》「趨善避惡」 ,湖外首稱。

《風土記》:「民好鬥訟。」

《舊志》云:民多勁悍,士尚節義。大抵近日民貧俗薄,所謂「民貧無善俗」 是也。比戶蕭條,士輟於誦,農倦於穡,婚喪之禮不先舉行。禮生於有、廢於無,勢固然也。然好氣之習,便給狡猾,至今未改。山鄉多唐、宋大族。

澧州

長慶制辭,有「屈原遺風。」

《柳宗元集》:「南州之美,莫如澧。」

宋祕閣《澧州圖經神仙窟宅》。

《舊志》:民俗淳厚,尚禮義,少爭訟。土腴俗美,宦遊之士往往卜居焉。至於巫鬼相尚,冠婚不時,爭訟連年,則猶然故習也。然畏上,樂輸力於耕桑。邇來雖士荒民貧,而勞思服勤,急公靡怠,較他邑為獨馴。

士樸民貧,男貞女淑,忠孝節義。端方《爾雅》之化,惟澧稱盛。

《岳州澧陽志》人:「性淳樸,耕漁紡績,知禮好文,信巫尚鬼,有楚遺風。」

石門縣

《舊志》:「人性淳厚,尚儉朴。鄰澧陽者力耕種,近渫陽者雜蠻獠。」

地界蠻獠,壤狹而偪。其民恥商賈,甘借貸。治田亦薄,最善逃移。比鄉為土酋所據,數弗任役,邇亦少變矣。

慈利縣

地瘠民貧,人無千金之積。

悍直梗朴,伐木燒畬,以植五穀。崇山以南,刺膚血以祀神。《茅花界》以外,不知甲子,

李白云:山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其慈之謂歟?舊志:力農務桑,信巫尚鬼,刀耕火種為業。民俗淳厚,猶有古風。材木之利,盡歸商賈。深山無寇盜,夜戶不閉。舊有「銀澧金慈,十岳不換澧,十澧不換慈」 之謠,蓋在岳諸屬為最饒雲。

安鄉縣

《舊志》:「人性淳厚,士知好學,務本者耕鋤,逐末者漁獵。民俗儉陋,居常自足,無所仰於四方無甚貧甚富。」

永定衛

《舊志》土田沃衍,亦邊境樂地。但官貧民富,至相結為婚姻,以長幼為坐次。生徒豪放,衛校畏之,侵慈利壤田,而不服徭役,當路無如何。然儒風

寖盛亦彬彬可觀雲

永定初設,無一土著之民,官軍俱各省調集,以實衛城。其聲音清越,禮儀彬雅,絕不染方言蠻俗。在屯之民,附近各州縣者多從其語言好尚,雖有小異,究不大殊。但山溪湍悍,土田瘠薄,高者石田草竊,下又低窪水澇。讀書無數代之傳,家居鮮百金之積。壤臨孔道,差徭繁重,遭變最久,瘡痍莫起,抑時勢之使然歟?猶可喜者,男願女樸,力稼穡,專紡織,不逐末習巧,以恣情意。燕會服飾,頗尚儉素,冠婚喪祭,咸遵古制,亦邊隅之善俗也。至若遇病輒求祈禳,不脫好鬼信巫之陋。親喪停柩多年,冀卜地以邀後福,誠不孝之大者矣。

大庸所

崇山外屏,少見天日。壤狹事煩,小民每稱貸而不足。俗尚恆刺膚以祀神。

隸在楚邊,俗尚醇謹,「冠婚喪祭,歲時宴會,不事繁奢。讀書之士,每懷上達。且男勤於耕,女勤於紡,成布易錢,以供賦稅。」

風氣寬柔,俗尚淳樸。冠婚喪祭,悉遵古禮;時令節期,一秉典型。男耕女織,不事商賈之業;家絃戶誦,惟崇禮讓之風。雖地屬偏僻,亦有三代之遺風焉。

安福所

荒野之地,土人不知甲子,而軍旅耗散視諸所加甚。

添平所

土酋縱放,據石門半境,不服徭役,好遠結權勢人,士族嗜利者不恥與為婚姻矣。

麻寮所

較添平稍貧,然地險俗譎,上下以倫理相犯,爭訟連年。

桑植司

「土司盤瓠」 之裔,終古彝俗,父姬兄婦,配合自由。隆、萬以來,以征倭累富,稍慕華風。

《澧州》所未載。無考。

岳州府祠廟考   通志府縣志合載

[編輯]

本府。巴陵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二十里。

社稷壇 :「在城北。」

郡厲壇 在治東

旗纛壇 在治南

里社、鄉厲二壇 在城北。

城隍廟 在治北

八蜡廟 與李公祠並。嘉靖間,知府李玳創。湖山神廟 在治南一里,祀洞庭君、「山神。」 關王廟 在治西。

岳武穆廟 在治北七里山。

湘妃廟 在君山。相傳祀舜二妃。

孫王廟 在治東,祀孫權。

魯將軍廟 在城內。祀魯肅。

三閭大夫廟 在城南六十里。

劉公廟 在城北十五里。

羅娘廟 在城南三里南津港,一名孝感廟。閔忠廟 在城內。宋淳祐初,制置使孟珙以荊、襄死節之臣,創祠祀之,賜額「閔忠。」

巴山廟 在城內巴丘山。

「洞庭中廟 」 在洞庭湖金沙洲上。

董王廟 在城北,祀董景珍。

鄭王廟 在城南,祀鄭文秀。

康太尉廟 在城南三十里。

黃陵廟 ,在瀟湘之尾,洞庭之口。前代立之,以祀舜二妃者。

雷將軍廟 在城南百里。祀唐雷萬春。

慧應廟 在南門內

龍王廟 在城東二十里。

四賢祠 在北門月城,築臺其中,立祠祀漢太守周瑜、將軍魯肅、唐刺史張說、宋知州軍事滕宗亮,後益以明末推官陶宗孔,改《五賢》祀學市港。廟 在治南。

韓烈婦祠 祀宋賈瓊妻韓氏,與武穆祠並臨湘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社稷壇 在縣城北望江門外。

邑厲壇 在縣治北一里。

里社鄉厲二壇 ,各鄉村俱有。

「旗纛廟 」 ,未載所處。

城隍廟 在縣東,明初建。

東嶽廟 在東關外太和山。

元帝廟 在舊南門

關帝廟 ,有二:一在南門外,一在雲溪驛。

崇惠廟 在治南二十里。古仙洞,今圮。

太尉廟 在鳳凰山。祀宋太尉康保裔。

水府廟 :在唐家灣。祀洞庭水府之神。

真武廟 在南城外

石通判廟 在大雲山,祀宋通判石光。

劉公廟 在城南,祀宋劉琦。

華容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南。

社稷壇 :「在城北。」

邑厲壇 在縣北

里社鄉厲二壇 ,各鄉村俱有。

城隍廟 在縣治東

關帝廟 ,有二:一在田家嶺,一在西郭外。「馬王廟 」 ,祀五代馬殷。

伏波廟 在南河外

禹廟 在縣東,祀大禹。

鼎山廟 祀漢昭烈帝

墨山廟 祀陳墨子

荊佽飛廟 在縣南三十里楊子洲下。常有蛟為患,佽飛渡江斬之,自是患絕,立廟祀之。「太保廟 」 ,在巴陵門內。

水府廟 在北河

仰山廟 在東郭外

五顯廟 在南街

洪山廟 在真慶觀前。祀張巡。

「三神堂 」 在石門山,祀清源吳光啟、晏公三人。漢處士胡剛祠 ,在儒學內。

《樹原祠 》知府陸垹創,祀胡剛。

勇士王相祠 。在北門外。

王、陸二公祠 在行署左,為工部郎王士華、岳州府知府陸垹立。

田邑侯祠 ,在北郭外。

王邑侯祠 在北郭外堤上。

劉忠宣祠 明萬曆中建。

平江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二里。

社稷壇 在縣西北

邑厲壇 在縣北

里社鄉厲二壇 ,各鄉村俱有。

城隍廟 在縣治東

宋公祠 在縣東。祀知縣宋鑑、典史張澄、吏王和,陣亡民兵劉福、凌義、周曉、劉仲榮。

王文正公祠 宋創,祀王旦。

三賢祠 在城隍廟右。舊為忠孝祠,祀屈原、羅氏二子。嘉靖中,知縣沈越改二羅別祀,以王旦、唐介與屈原並祀,為「三賢祠」 雲。

魯公祠 在治東。魯肅為漢昌太守,屯兵於此。羽瀨祠 ,在治南石子山右溪,羽南征憇此。孝女祠 ,在縣東,祀秦羅孝女與其弟。

澧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南。

社稷壇 在西門外

厲壇 在北門外

郡屈原祠 在蘭江驛

彭思王廟 在州西北彭山。

東嶽廟 在州西北,宋慶曆時建。

關帝廟 在州東二里

忠烈祠 在州東二十里,祀馬援。

屈宋祠 ,在州東二里。

忠孝祠 在州西三十里,祀申鳴。

宋玉祠 ,在州西六十里。

紀信廟 在州南六十里。

石門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

社稷壇 在縣北

邑厲壇 在縣北

里社鄉厲二壇 ,各鄉村俱有。

城隍廟 在縣東

關王祠 在縣東

彭山廟 在縣東

南嶽廟 在縣西南

七里廟 在縣西南

漢高祖廟 在縣西

五通廟 在縣市南

晏公廟 在縣南

慈利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

社稷壇 在縣北

邑厲壇 在縣北

里社鄉厲二壇 ,各鄉村俱有。

城隍廟 在縣西城外

關聖祠 在縣東城內

槎溪廟 在道人山下。祀羅侯、將軍之神。漢高祖廟 各都俱有。

漢景帝廟 在縣二十五都。

鄯山廟 在縣一都東山鋪。祀鄯山之神。「陽適祠 」 在陽適山下,祀陽適神。

秀峰祠 在縣東七里。祀宋朱梁將武平征蠻,戰歿於此,特祠祀之。

安鄉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南。

社稷壇 距縣一里

邑厲壇 在縣治東

里社鄉厲二壇 ,各鄉村俱有。

城隍廟 在南門外

白馬廟 在縣南十五里。相傳岳飛破楊幺寓此,乘白馬。

忠濟廟 :在黃公巔,以祀宋謝晦。

忠濟行祠 在雲井

壽亭侯廟 在縣南南平驛之右。

五顯廟 ,在縣北二百餘步。

七里廟 在縣北渡口南岸。

水府廟 在縣北二里許。

華光廟 在縣東門外

南湖廟 在南平村

南嶽廟 在長壽村

石屋廟 在縣南江濱

伏波將軍廟 :在馬波湖。漢馬伏波征五谿蠻,屯兵於此,後人因祀之。

范文正公祠 在縣北一里許鶴港之北。保堤廟 在縣東。

永定衛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衛西。

社稷壇 在衛南

「厲壇 」 ,未載處所。

旗纛廟 在衛署後

城隍廟 在城東

五通廟 在南關外

水府廟 在南關外

祖師廟 在右頭百戶石墨山上。

豐古廟 在右,《三百戶》。

古老廟 在中頭,百戶。

三聖廟 在前所屯

五里祠 在前所屯

文昌祠 在儒學門

九谿衛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東。

社稷壇 :「在城北。」

「厲壇 」 ,未載處所。

旗纛廟 在衛堂北

城隍廟 在城西

關帝廟 在城東

奎聖祠 在城南

七里廟 在城外

五通廟 在城南

楊四廟 在城外

楊海峪廟 在城西

餘所司俱未載

寺觀附

[編輯]

本府。巴陵縣附郭。

乾明寺 在府南,南晉創。《風土記》:乾明寺,舊永慶寺也,昔謂新開寺。《雪竇語錄》:「新開者,乾明祖師也。」 內有灝鑑禪師塔,元學士虞集銘。

圓通寺 ,在府東,明楚昭王為僧普實建。寧陵寺 ,在城內,原係衛堂署廢址,太守李若星建為寺。

慈氏寺 在府南,有塔,宋創,久廢,惟塔存焉。白鶴寺 在白鶴山,唐創。

白然寺 「在府東南白雲山」 ,宋創。

崇勝寺 在君山,晉創。《風土記》:「昔呂雲卿遇江叟,吹笛召洞庭諸神,即此。」

釋迦寺 在府東八十里十都,宋創。

白湖寺 在府東六十里三十四都。

上黃蓮寺 在府東六十里四都。

下黃蓮寺 在府東三十里四都。

通惠寺 在府東七十里六都。

靈塔寺 在府東二十五里五都,宋創。

白竹寺 在府東一百里。

白洋寺 在府東一百里十八都。

龍興寺 在府東一百五十里十九都。

青蓮寺 在府東一百五十里二十二都。蓮荷寺 在府東一百五十里二十三都。

鹿苑寺 在府東一百二十里二十二都。《雞鳴寺 》在府東一百四十里二十九都。《古竺寺 》在府東一百三十里十都。

《天福寺 》在府東一百三十里三十一都。《風雨寺 》在府東一百五十里三十一都。《風火寺 》在府東一百二十里二十四都。《金雷寺 》在縣西一百里二十都。

崇慶寺 在府西一百里二十一都。

明水寺 在府西一百里二十一都。

臼月寺 在府南五十里一都。

石井寺 在府南六十里三都。

鹿角寺 在府南六十里二都。

河塘寺 在府南六十里十二都。

金山寺 在府南七十里十五都。

南分寺 在府南七十里十九都。

宿建寺 在府南九十里十三都。

甘田寺 在府東,宋創。

興福寺 在十都,宋創。

護國寺 在十三都,唐創。

玉清觀 在府南,宋創。

東嶽觀 在九都,宋創。

玉華觀 在十四都,唐創。

玉虛觀 在十九都,元創。

天慶觀 在府東一百里,宋創。《風土記》:「新興觀故基,在太平寺東,舊有西閣,為登覽之勝。」 見滕子京詩。皮日休、陸龜蒙亦有詩。天禧中,賜名天慶。

沖霄觀 在府東十五里,宋創。

古鳴觀 在府南一都

會真觀 在府南七十里七都。

洞天觀 在府南六十里二都。

真君觀 在府東一百二十里二十四都。真仙觀 在府東九十里十六都。

臨湘縣

嘉祐寺 在縣西南一里。嘉祐五年,僧大宛創建。元至正間燬於兵火。明洪武十五年重建。谷山寺 在縣東四十里。唐開元間創。相傳寺左有一塔,可容二僧。塔前有柏一株,樹下一隙,每日孔中流榖三升,以給二僧。一日老僧出,募其徒以斧鑿其孔,欲其多隨止不復有,樹亦漸枯,塔亦隳,至今基址尚存。

觀音寺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一名「妙香。」 宋咸淳間創。明洪武五年復建。今廢為南嶽廟。龍潭寺 ,在縣西南八十里。

萬安寺 在縣南九十里,景泰七年創。

應科寺 在縣東二十五里。成化二年創。上白沙寺 ,在縣東南九十里。大元二年創。廣化寺 ,在縣南六十里。成化元年創。

文明寺 在縣南五十里。

楠木寺 在縣東四十里。

白雲寺 在縣南五十里。

松峰寺 在縣南五十里。

清福寺 在縣南六十里。

涼山寺 在縣南六十里。

梁頭寺 在縣東三十里。

龍安寺 在縣南五十里象骨港。五代唐同光元年建,磉石今存。

至源寺 在縣南八十里。宋為至壽觀。景泰三年建為寺。

一歸庵 在縣東五十里金竹山下。溪巒秀絕,為一邑勝景。

龍海庵 在縣東南十里。

大還庵 在縣東南四十里。

崇虛觀 在縣東一里

南極觀 在縣南十里

龍興觀 在縣南七十里漿山。

沖霄觀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城陵磯上。太微宮 在縣南五十里鳳凰山,祀康太尉。慶仙宮 在楚沖里,大德元年建,相傳有仙姑修煉於此。

文昌宮 在南關外

華容縣

西禪寺 在東郭內

觀音寺 在石門山

仙鵝寺 在石龍山

圓通寺 在治北

延壽寺 在鼎山

普賢寺 在普賢岡

白竺寺 在安津湖上

真慶觀 在南郭外

五龍宮 在南街

平江縣

寶積寺 在城南

北禪寺 在城北

「法興寺 」 、長慶寺 ,俱在長慶。

白水寺 、回臺寺 、梅山寺 ,俱在縣東北。保安寺 ,在縣東。

雲巖寺 、華嚴寺 ,俱在縣北。

水口寺 在縣北二里

松峰寺 、「南浮」 、圓通閣 俱在《三陽市》。

觀音閣 在縣治右

崇真觀 在縣治西

奉真觀 在縣治西南

金鋪觀 在縣南

葆真觀 在鳳棲鄉

紫清觀 在縣東南

「崇仙觀 」 即「胡仙殿。」

玉清宮 在縣東南

澧州

隆興寺 在州東一里

報恩寺 在城內,梁時創。

永興寺 在州署西,今存。宋乾道中,襄陽仁皇寺十八羅漢留偈於寺云:「非空卻是空,超凡卻遇樊飛昇臨澧水永處興悠然。」 過楓林,樊姓家,齋之,現木身報州,請入永興寺中。

龍潭寺 ,唐時道士黃明遠誦《度人經》。一老叟日來聽。問之,潺水洞,老龍也。有過謫寺傍小池,仗經功得歸。來。歲大旱,夢叟語曰:「上帝封江河,吾取官陂水相助。」 果雨,水中皆魚蝦。後為崇信禪師道場。

皇清康熙十二年,重建。

藥園寺 在州東十二里。楚將軍白善棄祿築園於此。今存。

龍迴寺 今廢

道林寺 在州東六十里。

香潭寺 在城北桃花潭。

欽山寺 在彭山西五里。唐大德中建,賜額「乾明禪寺。」

皇清順治初,守道王璲迎灰如僧,住持。康熙二十二

年僧重修

白雲寺 在州北三十里。

藍田寺 在州北四十里。

長樂寺 、資福寺 ,俱在州西北四十里。夢溪寺 ,在州西北三十里。

靈泉寺 在州北四十里,宋時建。

新泉寺 、太白寺 ,俱在州北五十里,地名「鹽井。」

羅漢寺 在州南六十里。

權林寺 在州南七十里。

藥山寺 在州南九十里,唐太和中建。

西隱寺 在州南九十里。

青林寺 在州西七十里。

唐橋寺 在州北四十里。

衙前寺 、玉溪寺 俱在州北七十里。

多寶寺 、禪房寺 、水田寺 、大金寺 俱在州西北七十里。

寶塔寺 在州北七十里。

彌陀寺 、楓林寺 ,俱在州東北六十里。黃屯寺 ,在州北六十里。

太和寺 在州北八十里。

眾中寺 ,在州南一百里。

大德寺 在州南三十里。

夾山寺 ,唐善會建塔於本山。

大同寺 在關山

羅田寺 ,在州東軍牧邨。龍法寺 ,在州南津市後。

南嶽觀 ,在州東四十里,地名「金沙洲。」

銅山觀 在州西南四十里。

豐古觀 在州南六十里。

阮山觀 、金峰觀 俱在州西南六十里。梗山觀 在州北四十里。

長生觀 ,在州東北七十里。

天花觀 在州北七十里。

墨山觀 在州南七十里,地名「長樂村。」

佑聖觀 ,在州東九十里。

穀神觀 在州西南九十里。

大同觀 ,在州東南九十里。

石龜觀 在州西北七十里。

天供觀 ,在州西北八十里。在天供山,即古金粟寺。

白雲觀 ,在州西北八十里。

澧陽觀 ,在州西一百里石門界。

白馬觀 在州南四十里。有煉丹池、神仙橋、金巒山、雷公井、仙女祠、唐林靜先生飛昇處。東嶽宮 。古珍珠寺在教場澧陽橋北。舊有《涔陽古道碑》,又有《車武子囊螢碑》,悉燬於兵,康熙三年重建。

「紫極宮 」 ,在城內。

紫霄宮 今廢

上官宮 在州南十里

石門縣

「清泉寺 」 ,在天門,第一「名山。」

普慈寺 即「夾山」 ,唐建。

福田寺 在縣東三十里新安界,南北往來要道。唐咸通五年建。

洛浦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唐建。

花山寺 在縣南四十里。

花藪寺 ,在縣南五十里。秦建。

厚田寺 ,即報恩寺,在縣南五十里,宋時建。層山寺 ,在縣北。

紫和寺 在縣東南

觀音寺 在縣北二十里花子峪。

福興寺 、護國寺 俱在縣南二里,今廢。浮山寺 在縣南六都,唐時建。

安潭寺 在縣北十都十里。

慈氏寺 在縣西北十二都。宋時建,元重建。大泉寺 在縣北十七都。

太平寺 在縣北十八都。

珠紫寺 在縣北陽仙坪。

連珠寺 在縣北十九都。

回龍寺 在十九都

朝天寺 在十九都

朝真觀 、存心觀 俱在縣南,即紫和山。白鶴觀 在縣西北四十里,形如鶴,故名,宋時建。

仙鳳觀 在縣東北一都三十里。

白雲觀 在縣北十里高山上有聖帝,每遇三月三日,雷電掃殿,遠近人𨙫之有感。金雞觀 在縣北茅坪二十里。

慈利縣

鐵佛寺 首剎也,在城東城內,宋咸淳元年創建。

菖蒲寺 ,去縣十四里。

太泉寺 在縣十四都

延壽寺 在八都

道堂寺 有二,一在八都,一在百峽。

高遠寺 在天門山高遠峰仙人溪內。

隆興寺 在二都

零溪寺 在二都

勝德寺 在九都

石靈寺 在二十都

道林寺 在二十五都

紫霞觀 在縣城外西南白雲山下。按碑載,創自咸淳六年。

應山觀 在杉樹坪。祀真武。

五雷觀 即雷嶽也。高峰聳翠,殿宇輝煌。祀真武,有「自生寶塔」 二,又有石室、石床、石索。

雲朝觀 在九都

《準提庵 在官家渚》。

洞坡庵 在羊角山下

觀音庵 在縣南二里

古茶庵 明建

雲缽庵 在天門山

寶蓮庵 廣濟庵 俱在六都。

永鎮庵 在十二都老鴉口。

長壽庵 在九都外。有出谷亭。

宜沖庵 在八都

《白衣庵 》,未載處所。

安鄉縣

普光寺 在縣治東半里許。

左田寺 在松渚村,廢。

南湖寺 在南平村,廢。

明公寺 在文田村,廢。

永興寺 在焦泗圻,廢。

南禪寺 在黃山南,廢。

惠慶寺 在西高村,廢。

大成寺 ,在長壽村,廢。

晃湖寺 在東高村,廢。

鷲嶺寺 在石龜鋪側,又名「石龜寺」 ,廢。

礶子寺 在永寧村,又名「南陂寺。」 廢子龍庵 。漢趙子龍征五溪蠻,道經安鄉,累土為城,至今營寨尚存。

太平興國觀 在縣北一里。讀書臺又名「合興。」

賓觀廢

真武宮 ,「明華藩香火今圮」

靈寶宮 在古田山,廢。

永定衛

普光寺 在城東

道藏寺 在衛北十里

高遠寺 在天門山

道林寺 在百丈峽南三十里。群山夾峙,盡處圓坡突起,寺在其上。

赤岡寺 在右,「二百戶。」

羅漢寺 在右,《五百戶》。

青田寺 在右,《六百戶》。

《欽山寺 》在右,《八百戶》,香火頗盛。

青林寺 在右,《九百戶》。

柏林寺 在中所屯

銅山寺 在後所屯

準提庵 在城北

「地藏庵 」 在南關外。

翔龍閣 在東關外

太和宮 在中所裴家河。

真武堂 在衛廳左

子午臺 在北關外

九谿衛

興國寺 在城內

唐橋寺 在北堡村

哆般寺 在屯堡東

玉溪寺 在屯堡北

白崖寺 在屯堡西

西隱寺 在屯堡東

月堤寺 在屯堡北一里。

長樂寺 在屯堡北三里許。

漱流庵 在屯堡新安市東。

彌陀庵 :在屯堡新安市北。

鳳虎觀 在屯堡北

安福所

木華寺   、《觀音寺   》《街前寺》。

西隱寺 俱久廢

麻寮所

盤龍寺 今廢

餘所司俱未載無考

岳州府驛遞考   府州縣衛志合載

[編輯]

巴陵縣

岳陽驛 在城北關。古在岳陽門內,明改遷,館舍廢於兵火,今僦居南城內門西。額設驛馬五十三匹,銀一千六百一十六兩有零,支應銀五百一十九兩有零。康熙十八年三月內題定驛馬六十匹,馬夫三十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臨江驛 ,在城西八十里。明初創,館舍馬二十六匹,銀七百九十三兩,支應銀二百一十一兩二錢。館夫二名,每名工食銀五兩。奉裁。

青岡驛 在城南六十里。順治十六年新設。康熙十八年題定驛馬六十匹,馬夫三十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岳、青二驛共排夫一百四十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

鹿角水驛 :在城南六十里。站船四隻,水夫六名,共銀一十九兩一錢八分,支應銀七十兩八錢。奉裁。

城陵磯遞運所 在城北一十五里,濱江。明制馬船六隻,每隻水夫十六名;紅船十隻,每隻水夫十名。以湘陰縣田地寄莊銀八百餘兩支給。外,紅船六隻,每隻水夫十名;「內巴陵縣二隻,水夫二十名;平江縣一隻,水夫十名;華容縣二隻,水夫二十名;澧州一隻,水夫十名。內夫甲六名,每名工食銀五兩;攸縣、湘陰縣各」 十五兩,「巴陵縣二隻,知府同知坐用華容縣二隻,管糧捕盜通判坐用平江縣一隻,邊糧通判坐用澧州一隻」 ,推官坐用所官一員,稅課一員,巡檢一員,巡欄二名,弓兵一十二名,工食俱派巴陵三哨水兵三十三名,工食坐派平江,今奉裁

急遞鋪二十

縣前鋪   ,花板鋪   ,馬路鋪。

茅栗鋪   ,雙峰鋪   ,西藪鋪。

均步鋪   ,荷盤鋪 以上南路,上至湘陰界。

新塘鋪   ,冷水鋪 以上東路,下至臨湘界。

府前鋪   、大江鋪   、穆湖鋪。

牛臺鋪   ,三家店鋪  ,馬家林鋪,茅篩鋪   ,菱港鋪   ,仰山鋪。

楚雲鋪 以上西路至華容界。

原額各鋪司兵,徭編八十一名半,每名銀五兩,閏銀八錢八分三釐;《永充》一百二名,每名銀二兩,無閏。

臨湘縣

雲溪驛 上岳陽、下長安,各六十里。明成化間,創。馬二十五匹,平江八匹。本縣一十七匹,銀五百一十八兩五錢,支應銀二百一十一兩二錢。館夫二名,銀一十兩一錢六分六釐六毫。

皇清順治十三年,查該驛衝要,新增馬六十匹,排夫

六十名

長安驛 上雲溪、下港口,各六十里。明創額馬二十五匹,平江十六匹,本縣九匹。排夫五十二名,銀二百七十四兩五錢,支應銀二百一十一兩二錢;館夫二名,銀十兩一錢六分六釐六毫;應役排夫一十四名,銀一百二兩四錢八分。

皇清順治十三年,新增馬六十匹,排夫六十名。

城陵水驛 站船水夫九名,銀五十四兩九錢。鴨欄水驛 ,明洪武初建,後裁。

急遞鋪十五

縣前鋪 在縣治東。靖嘉十一年毀,知縣伊仲儀復建,基八丈餘,左有火巷五尺。上至臣山鋪一十五里,下至鴨欄驛一十五里。

臣山鋪 在縣市里,去城一十五里。

西坪鋪 在縣市里

南村鋪 在縣市里,去城三十五里。

樟坪鋪 在王禾里。去城四十五里。

漿坑鋪 在王禾里。去城五十五里。

桃李鋪 在王禾里。去城六十五里。

坪田鋪 在王禾里。去城七十五里。以上由雲溪驛至郡城。

路口鋪 在晏竹里。去城三十五里。

雙路鋪 在晏竹里。去城四十五里。

長安鋪 在晏竹里,去城五十五里。

泉塘鋪 在晏竹里。去城六十五里。

平水鋪 在晏竹里。去城六十五里。

梧桐鋪 在萬庫里。去城八十五里。

官莊鋪 在萬庫里,去城九十五里。以上由長安驛通蒲圻,俱明洪武初置。

華容縣

北河驛 本縣腳馬三十六匹,驛馬二十九匹。排夫一百二十六名,館夫二名。驛丞俸銀俱派本縣水驛。

黃家穴驛 ,在縣東北九十里。站船七隻,水夫七十名,平江縣一隻,水夫一十名,弓兵二十名,巡檢一員。

皇清經制驛丞、巡檢俸薪、書皂工食同前順治七年。

照本縣熟糧存留馬銀五百二十八兩,排夫銀二百九十四兩,八年買馬在縣

急遞鋪十五

縣前鋪   、石嘴鋪   、板橋鋪。

新店鋪   ,墨山鋪。

東路中立鋪 ,蔡田鋪   ,黃洋鋪。

新興鋪   ,牛橋鋪。

西路石磯鋪 ,萬庾鋪   ,石橋鋪。

北路鼎臺鋪

皇清順治七年,照熟支給銀一百零一兩六錢。

平江縣

大荊驛 在西北七十里,湘陰縣界。馬共六十匹。內巴陵八匹,本縣三十六匹,湘陰一十六匹,館夫二名,排夫三十四名。驛丞俸銀俱派本縣,腳馬一十六匹,排夫三十六名。

急遞鋪十二

縣前鋪   、澄清鋪   、大棠鋪。

「肅整鋪   」 ,《甕江》鋪   ,《歲華鋪》。

黃堂鋪   ,灘頭鋪   ,「時豐鋪。」

長樂鋪   ,仰山鋪   ,山峽鋪。

澧州

蘭江驛 在州東北。兩驛紅船四隻,水夫八名,坐派長沙府瀏陽縣。所分守道坐用站船四隻,水夫四十名。明末裁汰,馬共六十匹。萬曆間,撥馬九匹,協入順林,實遞五十一匹。排夫止設夫頭十名,館夫三名。驛丞俸銀、腳馬三十匹,俱派本州。

皇清順治八年,設馬九十匹,排夫一百一十名。

清化驛 在州南六十里。共馬五十二匹。內平江縣二十二匹,慈利縣三十二匹,石門縣三匹,本州五匹。排夫無館夫二名。驛丞俸銀俱派澧。

皇清順治八年,設馬七十五匹,排夫一百零五名。

順林驛 在州北六十里,共馬四十匹,內慈利縣二十五匹,華容縣六匹,本州九匹。排夫一百二十名,內本州七十九名,石門縣三十一名,華容縣二名,安鄉八名,館夫二名,俱派本州。

皇清順治八年,設馬九十匹,排夫一百一十名。以上

共工食草料銀八千六百二十兩。有本州歲支銀三千二百兩零。外,大冶、平江、安鄉、石門各有協濟不等。至康熙十八年,蘭、清、順三驛各設馬八十匹,每馬日支草料銀五分,藥餌銀二釐七毫有零。兩馬一夫,馬夫四十名,日支工食銀二分。每驛設獸醫一名,日支工食銀二分。每驛每月設支應廩糧銀五兩八錢七分四釐零。三驛年共該銀五千六百五十七兩零。又每驛排夫八十名,每名每年支工食銀七兩二錢,三驛共該銀一千七百二十八兩。除本州歲支銀三千二百七十三兩八錢九分四釐外,各縣協濟,皆在驛鹽道給發。

急遞鋪三十

州前鋪   ,仁和鋪   ,津市鋪。

加山鋪   、張師鋪   、匯口鋪。

東路:上觀鋪 、東山鋪   、新渡鋪。

新店鋪   、五泉鋪   、八里鋪。

清化鋪   ,畬溪鋪   ,虎踏鋪。

鰲山鋪

南路:高路鋪 ,五馬鋪   ,停賢鋪。

合市鋪   ,新興鋪。

西路「鎖石鋪 ,新店鋪   ,湘堰鋪。」

合同鋪   ,涔河鋪   ,順林鋪。

彭林鋪   、杉林鋪。

北路官山鋪

石門縣

腳馬十匹,排夫二十七名。

皇清順治八年,存留馬銀一百五十兩,排夫銀九十

急遞鋪十四

華林鋪   ,川店鋪   ,西安鋪。

東路花山鋪 、新店鋪。

西路:野鵝鋪 、銅盤鋪   、「沿公鋪。」

渡首鋪   、黃虎鋪   、魚潭鋪。

「門扇鋪   」 ,「潘家鋪。」

西北路野韭鋪

皇清順治八年,照數全給。

慈利縣

腳馬十匹

急遞鋪三十九

縣前鋪   、英溪鋪   、水傍鋪。

茶陵鋪   ,高橋鋪   ,善山鋪。

界首鋪

東路「三岔鋪 ,竹溪鋪   ,𨓆田鋪,畬刀鋪   ,任市鋪   ,宜沖鋪。」

黃魚鋪   、穿石鋪   ,白楊鋪。

「《圍布》鋪   」 ,「《施陶》鋪   」 ,《喚狗鋪》。

潭頭鋪   、楊林鋪   、社溪鋪。

苟家鋪   ,古城鋪   ,大庸鋪。

黃土鋪   ,桑溪鋪   ,亞門鋪。

長峪鋪   ,通齊鋪   ,起家鋪。

仁和鋪   ,九溪鋪   ,滑潭鋪。

三家鋪   ,竹家鋪   ,土坡鋪。

蝦子鋪

原古鋪 在縣北關,站船四隻,水手六名,坐派長沙府益陽縣。

本縣腳馬一十二匹,驛馬二十七匹。排夫七十二名,館夫二名,驛丞俸銀俱派本縣。

皇清經制驛丞書皂俸薪、工食同前七年存留馬匹

銀六百三十餘兩。銀前存八年、已買馬一十六匹起站,並雇夫答應

城陵遞運所 舊額馬船一隻,永充水夫七名,糧僉水夫三十三名,每夫朋米三十石五斗八升二勺,每年徵銀六兩,今裁。

《皇清》城陵驛站船水手三名,每名銀六兩帶閏銀五。

錢紅船三隻,永充水夫十有八,糧僉水夫二十有七,朋米徵銀俱如本所馬船之數。今裁急遞鋪八

縣前鋪   ,白堤鋪   ,石橋鋪。

景港鋪

「東路」 江西鋪 ,羌口鋪   ,石竈鋪,「西路麻河鋪,原路。」

皇清順治八年,照熟支給銀九十四兩。

永定衛

急遞鋪十八

古城鋪   、苟家鋪   、社溪鋪。

楊林鋪   ,潭頭鋪   ,《喚狗鋪》。

施陶鋪   、圍市鋪   、白楊鋪。

穿石鋪   ,黃魚鋪   ,「宜沖鋪。」

「任市鋪   」 ,「《畬刀》鋪   」 ,「退田鋪。」

行溪鋪   三乂鋪   縣前鋪 以上十八鋪,《衛》東至慈利,其鋪司兵皆慈民當。大庸鋪   黃土鋪   桑溪鋪 以上三鋪《衛》西至大庸,其鋪司兵亦慈民當。

九谿衛

急遞鋪九

滑潭鋪   ,三家鋪   ,竹家鋪。

土坡鋪   ,蝦子鋪   ,原古鋪。

水踏鋪   ,安福鋪   ,羊樓鋪。

大庸所

鰲山鋪   ,虎踏鋪 以上接澧州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