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22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卷目錄

 岳州府部彙考六

  岳州府兵制考

  岳州府物產考

  岳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四卷

岳州府部彙考六

[編輯]

岳州府兵制考   通志府縣志合載

[編輯]

府總

岳州府城守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臨湘縣城守把總一員,駐防縣治後山。

防汛兵丁五十名,巡城守宿。

澧州城守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兵一千名,戰守均半  ,馬二步八。

康熙十四年,撥把總一員、兵一百名,協鎮九谿、澧州,戰守共九百名。今兵數八百,屢奉裁汰。又分防西路煖水界管隊二名  ,步軍十名。瓜子峪兵數同。

東路水塘匯口:百總一員  、兵丁二十名。東下中澌渡:管墜一名  ,兵十名。

高填州百總一員  ,兵丁二十名。

「南路羌口」 ,管隊一名  ,兵十名 。山港塘兵數同。

東北路焦圻、鼎港、三乂腦、三塘管隊兵丁,亦如南路羌口數。

安鄉縣把總一員  、兵丁五十名,係澧州分防。

九永守備一員、把總一員,領兵二百名,開闢九永,駐劄永定。順治七年,改設永定守備營,另推守備一員、把總一員,調撥王家堡兵一百,共三百名,專以防永。十五年,改九谿遊擊一員,增兵一千名,以永定守備改為防永中軍守備,加補把總一員,仍領原兵三百名守永。康熙元年,設永定遊擊營,推遊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增制兵七百名,以防永。十九年,設永定副將營,改遊擊管副將事,增兵三百名,共一千名,為定製。

永定衛掌印守備,管理屯政、節度所隘土司一員。

九谿協城守副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統領綠旗官軍一千名,以備戰守。大庸所設千總一員,掌印管屯,兼理詞訟,統之都司,又原留屯丁一百名城守。康熙二十三年,盡裁歸農。

九谿衛掌印守備,專理屯政,節制所隘土司一員

安福所守禦一員,原額屯兵二千二百名,迄今百不存一,止留哨官、屯兵禦守邊方。晝則盤詰奸宄、夜則巡視城垣,彈壓土司永順、容美、桑植、茅岡。又有桐油、野雞二關,係九谿營撥把總一員、帶兵一百名把守。

添平所千戶一員,照歷朝舊制,管軍守邊。麻寮所原額設千戶一員,統轄十隘官軍,百戶十員,佐二清軍。管操千戶二員,共正副千百戶二十餘員。官不請俸,職紀土官。軍不支餉,名紀土軍。駐劄山峒,世守邊疆,以捍內而禦外也。

岳州府物產考    府縣衛志合載

[編輯]

府總

糓屬早稻   、中稻   、遲稻   、香稻、糯稻   、白黍   、黃黍   、粟、粱    、米、麥   、油麻 ,以上通邑俱有。

豆屬

「蛾眉豆  」 、「珍珠豆  」 、「龍爪豆。」

「牛奶豆  」 、「獅頭豆  」 、「金橘豆 」 以上出《慈利縣》。

角豆   、赤小豆 ,俱出臨湘縣。

蔬屬

蓴菜 ,葉如萵苣,紫面青背,黃,莖白花,秋月間浮水面,子如「史君子。」 出臨湘縣東蓴湖。

芹    ,薑    ,薯    芋,菘菜   ,苦蕒   ,黃花菜  莦瓜,北瓜   ,薤    藠    ,蔞蒿。

茭白   、茨菇   、苦菜 :以上通邑俱有。

白花菜  莙薘   菠稜 以上出《永定衛》。

果屬

柑    橘 ,出澧州。

黃精 出石門縣

蓮實   :菱   、藕   、棗。

梨    、桃   、栗 通邑俱有。

木屬

柳條   ,羊鬚   ,石楠   ,石松,黃楊 以上俱出慈利縣。

松    柏    杉    檜槐    桐    山棗   檀柘    檉    楮    樟冬青   櫟    株 通邑俱有。蒙子木 出安鄉縣。

竹屬

《方竹 》,出君山,可為杖。

斑竹 亦出君山

金竹   。筀竹   。水竹   。苦竹。南竹   。紫竹   。白竹   。叢竹。瀟湘竹  。實竹   。篠竹   。貴竹。「鳳尾竹 ,以上出臨湘安鄉《永定》。」

《鶴膝竹  》,《羊顫竹 》,出《慈利縣》。

草屬

《中次 九經》云:「葛山上草,多榮枯。」

萱草   、《鳳尾草  》《虎耳草  》、苔藍    蓼 通邑俱有。

通草   、馬鞭草  、穀精草  、蒲三脊、茅草 ,俱出永定衛。

花屬

「紫芍藥  」 、「四季蘭  」 、五色菊 ,俱出《慈利縣》。

杜鵑   水僊   木槿   夜合木樨   山茶   辛夷   紫荊山丹   木香 俱出《永定衛》。

捲旗花 ,相傳岳武穆破楊幺,班師,捲旗田畔,後遂有花,花狀如捲旗,因名。出《安鄉縣》。

藥屬

落葵   天南星  金櫻子  南陸紫貝草  桑螵蛸  白蘚皮  瞿麥海銅皮  桑白皮  蓖麻子  括蔞火炊草  青木香  夏枯草  蒼耳金沸草  穀精草 ,以上俱出臨湘縣。葛粉   蕨米   天粉 出慈利縣。紫蘚   充蔚   茵陳   扁竹三稜   威靈僊 以上俱出安鄉縣。常山   杜仲 出大庸所。

石屬

麥飯石 ,出府城下,湘水涸時取之,可愈喉膈之疾。

「瑊石 」 ,出葛山下。

羽屬

雉    鶴    鸛    、伯勞、鷂    鴝、鵒   鶚    、布穀、子規   、百舌   鶺鴒   、鸕鶿、翡翠   、《啄木   》、竹雞   、稻雞、鬼車   、提壺   、鸂鶒   、蠟觜、錦雞 ,以上通邑俱有。

獸屬

麂    狐    野豬   犴山牛   獺    、玉面狸  、㚟猴 :以上通邑俱有。

鱗介屬

麵條魚 《丹鉛錄》云:「此魚惟城陵磯有之。文魚 在沅潭,一名春魚,長止一二寸,小滿日出,餘日則無,其味甘美,惟此潭有之。」

《珠鱉》魚 狀如肺,兩目大,足腹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厲。出澧水。

石鯽魚 ,東陽潭出,重唇雙鱗。其石鯽上自魚鯉瀨生子,發石穴中成魚。至東陽潭止,不過石門縣,又轉而上游焉。

《綠毛魚 。出天門靈泉》。

鰉魚   鯇魚   鱖魚   鮦魚河豚魚  鯮魚   毛蝦   旱魚白蜝   金蝦   荷葉魚  鯆魚蟹    螺    蚌    蜆蛤    鯪鯉   䰲魚   重唇鯢    雙鱗   岩鯽   黃尾穿山甲。

考證

蟲屬

蛇    ,蜈蚣   斑貓   蝸牛蠶    蜘蛛   蝶    螳螂螽斯   蝙蝠   蟬    蛙螻蟈   蠍。

貨屬

絹    ,絲    棉布   ,茶,苧麻   ,火紙   ,棉花   ,鹽,竹簟   石青   ,石綠   ,蜜漆    ,鐵    ,麻布   ,綸紬,土綾   ,土紬   ,銅    ,鉛,赤金 。中次《九經》云:「出葛山上。」

葛    ,靛    ,蠟    炭,棓子   ,桐油   ,葛粉   ,木英,石灰   ,筍    硝。

岳州府古蹟考        府志

[編輯]

本府。巴陵縣附郭。

「魯肅城 」 ,今城即其故址。

劉備城 在府城西九十里。蜀漢昭烈與吳爭荊州時築此城。

陶侃城 ,在府城東八里。

楚澤門 ,《風土記》經火,但有故址,疑即舊南門。「碧湘門 」 ,疑舊西門。

會泉門 ,《風土記》:「魯將軍廟在會泉門外。」 按:魯廟在城北,即四賢祠也,此當為北門。

郊天壇 《唐書》:「蕭銑築壇城南,有異鳥,至改元,鳳鳴」 ,今失其處。

軒轅臺 在君山,一名鑄鼎臺。故《志》:「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成騎龍上昇,群臣援攀莫及,僅遺弓髯。」 即此地。臺址尚存。西二百里名鼎湖,又有烏號村。

《紫荊臺 》一名「紫溪臺。」 在㴩湖上,即江叟遇樵夫吹笛處。

楊公臺 ,李群玉「《九日燕集》處。」

「南樓 」 今並無遺跡。

岳陽樓 郡西南城樓也。上枕巴山,下瞰洞庭,莫詳其始。自宋滕宗諒求范仲淹撰記,樓名益重於天下。成化七年,都御史尹琛、知府吳節;嘉靖間,知府韓士英、李臨陽,前後皆修葺焉。至崇禎十二年災,推官陶宗孔重建,太守戴光裕為之記。亡何遭亂,僅存樓柱。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府包元辰重建。二十二年,知府

李遇時,知縣趙志珩捐貲重修,頓復舊觀。燕公樓 在岳陽樓北,唐張說創。

洞庭樓 唐建

八仙樓 在七里山後

一樂樓 在郡署內,宋創。

西閣 唐建

去思堂 在乾明寺。宋郡人為守范淙創「洞庭南館 」 ,唐建。

岳陽館 唐建

白沙驛 唐建

飛昇亭 ,在軒轅堂。宋名「飛仙」 ,嘉靖中重建。傳書亭 ,柳毅井。傳書事見《外傳》。

「酒香亭 」 在酒香山,事見《外傳》。

雲夢亭 唐建

四望亭 在府署據城首。初名「四望觀」 ,滕宗諒創。

夕波亭 在三江口,亦名合江亭。取白詩「夕波紅處送長安」 之義。

呂仙亭 在湖山寺後,一名過仙,宋有純陽宮。《風土記》:呂洞賓過岳州日,憩城南古松陰,有人自樹杪下,呂與丹一粒,贈詩曰:「獨自行來獨自坐,無限世人不識我,惟有南城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 後人為亭。

勝覽亭 一名「勝覽樓」 ,永濟門北。成化間,知府李鏡創。

屈原宅 ,《風土記》:「太平寺,屈原被廢時宅。」 「蔡參軍宅 ,元學士虞集有記。」

鄧少保宅 在城南。少保絕嗣。正德間,鄉人塑像於堂,太守黃巽表其門曰「襄敏里。」

慈氏寺塔 ,在城西南巡視府後,高七級。弘治間,知府張舉毀寺,塔存焉。晉沙門妙吉祥造。宋制使孟珙重修,旁有珙像。《風土記》曰:「日出之初,影射重湖,鎮洞庭水孽雲。」

啞女塔 在艑山。《風土記》:「舊有商人女,病祟至此,忽能言,指其上可塔,其家建之,今廢。」

軒轅鼎鉉 剪刀池內。《故志》「鉉高數尺,可容人。」

行上有識文泅者,見文。

銅鼓 舊在羅娘廟。《風土記》:宋元豐中,永慶莊耕者得之,圓口方耳,下有文,皆古篆雲雷,色正青綠,形制精巧,非近世能為,取置之寺。太守李觀訪之,耆舊云:「陸賈使南越,嘗以銅鼓獻廟,年久失之,意即此也。」 遂置廟中。方移置時,護持不謹而損,遂留永慶寺。

七寶鐘 在君山寺。七寶所鑄,高六尺,廣二尺五寸。蜀孟昶以此為馬希範壽,希範以錫寺。宋建炎間,金人焚寺。兵退,寺僧即鐘樓覓寶,無銖兩存者。今有「《孟府》鐵桶二。」

鐵枷 在岳陽門外沙蹟中,大小五枝,各重逾千斤,四端平分燕尾,若兩玦相向,中有大竅徑尺許,不知何用。或以為厭勝,辟蛟蜃之害。《臨湘縣》。

省堂 在縣南三里。前代欲以其地為行省,魚梁亭 在魚梁山上。成化間,知縣徐義重修。古彭故城 ,在縣南四十五里城陵磯上。《水經》云:「江水又東,左得二夏浦,又東逕彭城口。」 酈道元註云:「夏浦俗謂之江西口。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彭故城。水東有城陵磯,故水受其名」 ,即玉澗水,出巴丘縣東玉山,玉溪北流注於江。如山故城 在縣東北八里江濱。《水經》:「江水自彭城磯東逕如山北。」 《春秋》:「楚子城州,屈以居如人。」 《水經註》云:「如山北對隱磯」 ,今監利縣楊林山也。舊志作儒磯,誤。

鬥鴨欄 在縣東北十五里。吳大祖長子建昌侯孫慮駐鎮下雋,作鬥鴨欄,頗施小巧。陸遜正色曰:「君侯宜勤覽經史,用此何為?」 慮即毀之。今驛後傅家堂,即其遺址。

陸城 在縣板橋里。吳建昌侯孫慮築此以居陸遜,至今地名。《土經》雲。

石屋 ,在大雲山上,不知所自始,相傳神所造也。其制悉以石為之。又有「望江樓」 ,歲久將傾,一夜大風雨,復正如故。

暉落磯鏡石 ,在縣南二十里。江中有赤石,高丈餘,明淨如鏡,可炤兩岸。

裴侍御宅 在白馬磯,李白常訪之。

「古松 」 「雲溪」 ,長安兩驛路皆有之,相傳岳武穆行軍時所植。

「養浩園 」 在縣南,宋高士李默堂讀書之所。《華容縣》

胡太傅宅 《舊志》以學南五顯廟為漢太傅廣故墓。

《細腰宮 》楚靈王建,址存。

章華臺 在縣治北。相傳春秋時楚靈王所築。又江陵、監利俱有此臺。監利乃古華容也。晉成都國 ,惠帝時,巴蜀沒於李牧,乃割南郡之華容、江陵、監利,別立豐都,合四縣為成都王潁國。《水經》所謂「夏水經成都郡故城」 是也。今按:華容、監利並言國,當在此。

赤松亭 在縣西。三面阻水,極為險隘。《風土記》云:「梁湘東王遣胡僧祐、陸法和誅侯景,將於此為亭,因名焉。」 今按:亭以赤名,蓋取赤沙之義。說者誤以為赤松子遊處,更其名曰赤松亭。蕭城 ,見《風土記》。疑亦蕭良築。俗曰功畢城。陸法和故剎 ,法和嘗曰:「此雖為剎,寔是賊標。」 後果擒任約於此。

廢南安縣 ,在章華臺側,吳大帝所立者。仙人洞 ,在寶慈觀,二穴咸以磚礫甃結,相傳白玉蟾鍊形之所,即《志》雲「衣冠塚」 也。

《松道 》因古松夾東山之道,故名之。宋岳武穆所植,今廢。

岳城 ,在縣西北四十里。宋岳飛征楊幺時築,蓋營壘也。城凡三,各距四十里,今人呼為「岳城、穆城、湖城」 雲。岳城有寺。

食成臺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岳飛築以望楊幺軍者,以終食而成,故名。舊華容縣 即唐神龍所移者,在檀子灣,去今縣十五里。

楚觀亭 在縣東北百武。乾道間,知縣胡綰所創,張孝祥篆額。

潑張城 在縣北十五里安津湖側。陳氏參政張維所築,門砌見存。張以「潑」 ,故呼「潑張。」 始從倪文俊,後為陳氏守岳州。

蹇布政宅 在縣東北五十里一都。布政名賢,巴陵人,蹇義之族,正統間官湖廣,築防華容,因家焉。後去蜀,今其垣砌猶存。

敦本堂 在縣東二十里。劉尚書大夏創,以會宗人。

《東山草堂 》在縣東二十里。劉大夏為戶部侍。

考證

郎乞休時所棲

明山草堂 在縣南百里。戶部王儼創。

平江縣

《王公亭 》公諱《旦亭》,舊在寶積寺。

九君子堂 在儒學東。元創,表「宋理學。」邑人李儒用、吳雄、毛友誠、方暹、許炳、魯仕能、萬鎮、方請幫助識別此字。鄒。請幫助識別此字。九人翔輝亭 在縣署西。元延祐元年,判官常從仕創。

秀野亭 在縣北,宋羅孝芳創。

嘉會亭 在縣署西三賢祠後,亭廢址存。文會亭 在縣署東。元縣丞史明創。

醉春亭 宋邑人黃建創。

羅子國 ,在縣南三十五里。楚文王徙羅子自枝江居此。

石鼓 在縣西十五里

《九老題名》石 在葆真觀。

舂紙臼 《湘中記》:「應陽蔡子池南,有蔡倫舂紙大石臼。」

《石厓篆》。六字 在幕阜山,雲大禹治水証也。上有亭勢並木杪,湖光遠漾天涯,樵蓑漁艇,邑屋林居,宛入畫圖,風雲百變,景象幽妍。

澧州

申鳴城 ,在州南六十里。相傳鳴築。

宋玉城 ,在長樂鄉,有宋玉廟。有銅關堰,以銅冶為之,可收三十鍾。

古城州 ,在城《外羅》逶迤十餘里,又名「護城堤」 ,意古者築以捍水。

松州城 ,在大河南村。

新城 在州東三十里。晉車應所寓。唐李泌築。見《郡邑紀元》。立新城鎮,至正間徙路於此。大德間,楊國禎建學,置書院。

竹城 ,宋紹興建炎之擾,寄治仙眠,州東岸,以竹為城。

望夫臺 ,在嘉山,舊傳孟姜女望范郎處。聚螢臺 ,在東渚市。

讀書臺 ,在州西北三十八里,李群玉讀書處。「澧陽樓 」 ,在州東。

八桂堂 在州西。相傳宋有桂生八幹,因以名堂。今廢無考。

胡寅「中和堂 」 「在州境」 ,宋創。

三黃臺 ,華陽府垣內西。高十餘丈,周百餘武,不可考。

遇仙樓 在遇仙橋南

繫馬樹 在州南四十里。相傳隋建驩兜廟,石室左立石野人三,謂「繫馬樹。」

石門縣

瞻明樓 在縣東。成化間,知縣胡廉創。

視遠樓 在縣西

流觴亭 層山,卓錫泉下,元縣令宣差越烈建。石門 ,在縣西二十里,山石如門,高二丈餘,孫休置天門。

天門臺 在縣東,高方如甃築,下有兩溪合流。《慈利縣》。

白公城 ,在縣東五里。相傳白公勝所築。石柱城 ,在縣外。

零陽城 在縣西

蠻王城 ,在縣東三十里茶陵山頂。

白抵城 在城西北。高千仞,四面絕壁,上廣十餘里。宋建炎中,土寇廖彥據此。一名「廖城。」 充城 ,在縣西二百四十里。漢充縣,屬武陵郡,後廢。唐武德中復置,址存。

楊鳳城 在永順楊鳳山頂。洪武初,楊璟築此,駐兵平蠻。

漊中城 在三官臺畔。按:漊水出歸州,東經漊中縣。

覃家城 在觀嘉渚。元寇覃垕築。洪武周左丞討之。

舊縣 ,在縣南二百里。

慈姑州城 在縣二十四都,址尚存。

臨豐城 ,在縣境內,今亡其地。

安鄉縣

范文正公「讀書堂 」 在縣西。

繫馬臺 在縣東南三十里。相傳馬援征蠻,繫馬於此。

胡衿城 ,在縣南一里。

石龜 ,在縣西四十里。居人歲首刲羊豕以祭,潤則豐,焦則歉。後岸崩,石墜水中。

熊義山城 在縣北黃山。

楊城 在縣東南。相傳楊幺所築。博望亭 在縣江濱。宋知縣劉愚創。

沈田 在黃山南。相傳休文買田於此。

永定衛

水火池 ,在普光寺內。左為火,四時皆涸,雪下即化。右為水,涓涓不竭。魚蝦浮之,水甘可飲。《九谿衛》

「仙侶洞 」 ,昔有鼓樂聲聞於外。

《府志》
未載古蹟

[編輯]

《巴陵縣志》

[編輯]

麋子國 在府境,有東西二城。按《明一統志》,「春秋時楚昭王使王孫城麋」 ,即此。

後樂堂 在府治中,宋建。取范仲淹《岳陽樓記》「後天下之樂而樂」 之義。

五賢堂 在府學內,宋建。祀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張南軒、朱晦翁。

仙梅亭 在岳陽樓側。崇禎十二年,岳陽樓災,司理陶宗孔重建。於河濱沙磧中,得石一方,石上枯梅一幹,別無枝葉,計二十四萼,相傳按「二十四氣」 也。陶宗孔因搆亭覆之,後樓災亭燬。

皇清康熙二十年,知府李公建樓,復搆亭如舊。

《臨湘縣志》

[編輯]

建昌侯鎮 在鴨欄磯。吳大帝建封七年,封長子孫慮,於此為重鎮。

飛來鐘二 在大雲山上。相傳自洞庭湖飛來。間或不擊自鳴,微音裊裊。

默堂 即李黻宅

竈頭 在縣東百里。「燈窩 」 在縣東百里。相傳周瑜屯兵於城西,時,於此山舉烽燧為候,以形似名。

爛船坡 在龍窖山頂上。相傳洪水時事,至今有人拾得鐵釘者。

鱖魚池 在龍窖山至高處,中有巨鱖,魚見則雨,土人以為雨候。

蘸月池 ,在志源寺殿內。相傳有龍潛於內,故以龍王名殿。今「蘸月池」 二字,蓋古書也。池有石刻雙月在焉。

仙人塘 在縣市里。山上有池,石上有仙人,足跡宛然。

江天清嘯亭 在鴨欄磯上。明嘉靖中,御史朱箎創,知府陸邦有贊。今廢。

「勝覽」 樓 在城陵磯,今圮。

接官亭 在縣北一里,今廢。

百可亭 在縣西北一里,跨西湖上。邑人沈植建,今廢。

「散木」 亭 李黻建,即《默堂》之側。

《華容縣志》

[編輯]

三郎城 ,相傳宋元湖寇所築。

章華臺 ,相傳楚靈王所築。

仙人臺 在田家湖北

「凌空亭 」 在石門山。

《五字壁石刻 》。元李有宰華容時,嘗書「廉勤公慎恕」 五字於壁以自勵。

《澧州志》

[編輯]

馬援城 ,在州東五十里。漢伏波將軍征南時所築。

蜚雲塔 在二里灘上岸。明吳徵芳建。

焚經臺 ,在龍潭寺前,周金剛焚經於此。「七星臺 」 ,在澧古城內,馬伏波築。

《水竹居 》在城南仙眠洲上,李文山讀書處。《聽江樓 》在蘭江北岸。

停絃渡 司馬相如諭蜀過此,入夜操琴,停絃渡口,因名渡。

洗墨池 在蘭江驛後。范文正公洗墨於此,水常黑。

魯家坪 在東南三十里。世傳魯秋胡居此。土人掘得古碑一,上有「八百牛兒耕夜月,三千種子播陽春」 之句。

仍園 在治北五十里。明鴻臚魯勳第。

陶家市 按《明一統志》,「宋建炎中,嘗以州寓治陶家市山寨」

《石門縣志》

[編輯]

落馬洞 按:《明一統志》「舊傳,漢昭烈嘗落馬於此。」

《慈利縣志》

[編輯]

銀劍 在縣二十都,有山高千仞,兩壁如切,上掛銀劍,約長二丈,鍊鎖玎璫。

燒紙巖 在縣北三十里青溪南岸。

果老銕塔 在縣西鴛鴦池內。

赤松子峰 在二都南有丹竈遺址,至今有祠,祀張真人。

《碧石碑 》明永樂中,邑內監吳亮自北京載白石碑並贔屭,其色如玉,墨瀋即浸入,洗之莫去。

一立縣。一立《鐵佛寺》。一立「紫霞觀,高八尺。」 碑載「自京抵邑一十三年。」

鬼谷子洞 ,今石壁有《甲子篆文》。

絃歌洞 ,在八都內,隱隱絲竹之聲,聽之令人忘倦。

《安鄉縣志》

[編輯]

車公亭 在車山。明弘治中廢。

思賢亭 在范文正公書臺前。宋令李元舉創。「問津亭 」 在安渡西北。

《識舟》亭 在縣北,臨江,為迎送之所。

「硃池墨沼 」 在范文正公書臺前兩翼,文公洗硯之地。

三里店 在縣東三里。元市人貿易之所,今廢。會軍圻 在南平村。相傳昔會軍之地。

《永定衛志》

[編輯]

花石 在武口江濱,石上有花,如堆心牡丹,枝葉繚繞。以物擊碎其花,拂拭之,復見重疊,非止一層。

宋玉城 在中所屯地。舊有祠。

車渚岡 在前所屯地,相傳車引囊螢處。石上葵花 ,花在石上,高五分,枝、莖、瓣、葉嫣然如葵。

《白虎流金 》,在衛西關外,名「白虎口」 ,雨後常得秕塵之金。

《高遠鳴鐘 》。高遠寺在天門山。

《五鯉朝天 》在衛河,五石浮於水上,面面皆仰如鯉。

《大庸所志》

[編輯]

隹門圻 ,崇山半壁,一徑中通,內有石臼、石案。那坪堡。

韓家堡 俱「明洪武初年築,以禦苗蠻。」

餘各衛所俱未載

墳墓附           府志

[編輯]

本府。巴陵縣附郭。

「湘妃墓 」 在君山。昔堯女舜妃死,葬於此,至今猶相承焉,然已不可考矣。

劉巴墓 故志在府城西,未詳其處。巴鎮荊州,卒於岳陽,時人語曰:「生居三湘頭,死葬三湘尾。」 二喬墓 ,漢太尉喬元二女,並通春秋,一適孫策,一適周瑜,相傳死葬岳州,墓在今廣豐倉內。秦公墓 ,在楓橋湖。《風土記》:「宋時傾圮,耕者得磚,上有文曰:『大唐秦公墓,堂皇扃固不可發,縣令秦光亨為重封之』。」

鄧雅太保墓 宋治平三年,葬青岡林。

元解元方寓墓 ,在治東南八十里。

明知府唐庸墓 在梅師橋內。

知府朱儼墓 在治南

少保諡「襄敏」 鄧廷瓚墓 在治南六十里新城岡。弘治十四年敕葬。

都御史柳應辰墓 在九龍堤。正德間,葬兵部侍郎姜廷頤墓 葬城南五里牌。

尚書顏頤壽墓 在白荊堤西。隆慶三年賜祭葬。

戶部員外郎唐世柱墓 葬城南全妃巷。尚書謝豋之墓 在城南金鶚山。萬曆四年賜祭葬。

太僕寺卿姜性墓 葬城南五里牌。

副使謝綱墓 葬城南馬家灣。

戶部主事丁聖時墓 葬「渭洞。」

釋普實墓 葬圓通寺內法堂左,明初楚王賜葬。

臨湘縣

徐祥墓 在西井里

江寧參軍方廷監墓 在務承山。

阮知縣墓 阮交阯人,死葬於此,在縣東藍子沖。

宋封紫金魚袋大夫張實萬墓 在珠興橋。河南府尹張尚祖、駙馬都尉張尚陽之父,仁宗皇祐二年卒,遣禮官徐通敕賜祭葬。今墓現存。東京河南府尹張尚祖墓 在碧峰潭。

總漕巡撫戶部尚書楊一鵬墓 在楠木港,通判王光墓 在大雲山。

廣東僉事沈植墓 在萬家畈。

戶部主事沈榜墓 在「楠木畈。」

許節婦墓 ,在灰山月形,夫紹鳴合葬。子一位祔。

旌表「節婦」 黃氏墓 在東門外港北。

旌表「節婦」 方氏墓 在王禾里蔣山坪。

旌表「節婦」 劉氏墓 在楊林里。

贈武平知縣楊一位墓 在灰山,祔葬「節婦」 之側。

華容縣

梁竦墓 ,在鼎山昭烈廟後。「都尉胡寵墓 」 ,在文廟甬路前。

范西戎墓 舊志:「城西田家湖上有范蠡墓。」 《水經注》:「夏水歷范西戎墓南。」 王隱《晉書地道記》曰:「陶朱家在華容縣。」

劉寶墓 ,在縣東二十里。寶為岳飛將,後隱居東山。

宋侍郎墓 未載

黎文僖公墓 ,在縣東二里。弘治五年敕葬。劉忠宣公墓 ,在縣東二十里。正德十二年敕葬。

侍郎程萬墓

平江縣

唐侍郎徐安貞墓 在胡佩村石陂洞。

侍郎劉光謙墓 在長慶寺。

陳侍郎墓 ,在惠果寺。

侍郎白琪墓 在白水寺。

侍郎李安甫墓 在九峰寺。

侍郎陸經墓 在芭蕉寺。

「丞相張昉」 墓 在龍門張湘源。

宋丞相范致虛墓 在九峰寺。

學士賈浩祖墓 在縣城外。

輕車都尉李純墓 在金窩河。

「殿中丞吳弸中」 墓 在田喦學堂坪。

李賓王墓

知峽州軍事吳樵墓 在新田。

朝請大夫夔路帥司參謀兼夔路運使吳璟偲墓 在鷲臺村棠原。

隱君凌伯愷墓

澧州

晉車應墓 在州東三十里新城鎮。應讀書處,後人建書院。

明華陽「悼隱王」 墓 在關山。

康簡王墓 在石家沖

「悼康王」 墓 在拾柴坡。

恭順王墓 :在彭觀山。

康僖王墓 在果園

太子太保李康和克嗣墓 ,在州西北三十里。嘉靖十七年,遣行人敕葬。

尚書李如圭墓 在州西七十里。

石門縣

元鄧均忠墓

明郎中匡文貞墓

慈利縣

赧王塚 ,按《明一統志》在縣境。《容齋續筆》云:「其中藏古器物甚多。」

晉處士周朴墓 ,在天門山南。

宜都內史周級墓 ,在天門山西。

明廣文趙用彬墓 在陽適山。

安鄉縣

宋謝晦墓 俗傳在黃山。

唐處士段弘古墓 在黃山南麓。

大庸所

唐驩兜墓 在崇山上,樵牧偶遇塚砌瑩然,松柏蓊鬱,寒氣逼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