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23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卷目錄

 寶慶府部彙考十

  寶慶府古蹟考二陵墓附

  寶慶府峒蠻考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六卷

寶慶府部彙考十

[編輯]

寶慶府古蹟考二    府縣志合載

[編輯]

武岡州

都梁城 ,在州東五里。漢為縣。封長沙定王子遂都梁侯,國於此。久廢。

武岡廢縣 ,晉置。唐屬邵州。明洪武九年,省入州。

夫彝城 ,去州東南二百四十里。漢為縣,封長沙定王子義夫彝侯於此。久廢。

路陵侯國 ,漢置,封長沙定王子童。《注》曰:「都梁。有路山,澬水所出。」

臨江廢縣 即臨口寨。宋崇寧中,置臨岡縣,紹興中復廢。

《放鶴陂 》,梁翟穆於此羅得雙鶴,放之,得玉璧一雙。

司法廳 宋崇寧間置,紹興間有《題名記》,久廢。州場嶺 在州南十五里。世傳初建州於上,遺址尚存。

都梁驛 明正統間廢

城步巡檢司 明弘治十七年,改置城步縣。陶侃手植銀杏樹 ,在州學前左右。

止戈坊 在州南。相傳呂喦至此,言地可避兵,因置。

淘金場 ,《一統志》云:「在武岡,永樂中淘之,俱無。」 硃砂場 ,《一統志》云:「在武岡安樂鄉,永樂間淘之,俱無。並廢。」

宣風雪霽樓 在治左高阜處。舊有樓,俯瞰全郡,前屏雲山,後枕同保,具雄觀焉。每雪後,璚灮隱翠,四矚瑩然,為郡名景。唐人有詩。宋理宗初為防禦使,守邵來遊,遂書「宣風雪霽」 四大字於額。後圮。康熙二年,知州吳從謙、州同敖翮移建於南門城上,內祀文昌。去舊址百步,復前舊觀。譙樓 即治前城樓,舊毀,明知州馮璟重建。題額曰「瞻雲」 ,以當雲山巨觀也。

「敕書樓 」 「在江南橋。」 張進士建。

奎文閣 在儒學內。宋景定間,知軍楊巽建,王亞夫題額,「文天祥記。」 明隆慶元年,學正汪階修,今圮。

稽古閣 在儒學明倫堂後,今圮。

迴龍閣 在雲山路口

七十一峰閣 在州南。雲山之峰,七十有一。郡守汪立中建,久廢,鄉紳潘應斗倡復焉。

申申堂 在州治內。宋人所建,取柳宗元《武岡銘》「文儒申申」 之句。

會心堂 在州治內,宋時建,今廢。

「讀書堂 」 在紫陽山,宋諫議大夫周儀讀書處。「襲芳亭 」 在州署內,今廢。

今月亭 在州署內,今廢。

漁父亭 在州東十五里。舊傳漁父與屈原相見處。又郡圃有招屈亭。按此俱載《通志》,更東十里有屈原廟。《漁父篇》雲「游於江潭」 ,此豈有別解歟?

《萬玉亭 》宋陳與義有詩。

籌邊亭 「明都閫劉武建。」

悠然亭 在學前。有石嶙峋,旁多古木,俯瞰清流。昔人有「一覽興悠然」 之句,故名。久廢。

《武陵泉芳亭 》岷藩建。

九曲亭 州東。有流泉,昔人作亭其上以流觴。北山亭 在州治內,知州伍芳建。

《鳳凰臺 》在鳳凰山上。

《雲山清曉 》載:「《道書》六十九福地,上有七十一峰,先秦盧、侯、譚三真人辟居種藥,諸巒簇峙,八面青蔥,矗當治前如屏,為州第一名勝。」

法相洞天 ,舊名「寶勝」 ,一名「寶方」 ,距城南五里,中連八洞,門室岐闢,夏寒冬煖。深入十五里,必秉炬始達。

《武陵春色 》在治前百步。清泉寒冽,昔傳於武陵溪通曾有花片從水中浮出,後人樹兩岸桃花掩映其上。

《渠渡晴嵐 》。治西北二十里為誥軸山,源從下出,水衍峰巍,渠渡廟在焉。州人祈禱靈應,每樹

色嵐光,《蔚藍拖翠》。

古山瀑布 在雲峰之前。孤嶼突兀,懸流如瀉。昔柳公綽曾屯兵於麓。

濟川迴舟 在城南。襟帶長流。舊傳曾有道者夜宴行舟,泝流而上,不假帆楫,舟乃自迴。「龍潭夜雨 」 ,在城東百二十里。渠、濟、巫、資會合淵泓,石洞俯江,寬敞如室。相傳有龍潛於下,每夜半若雨聲中發。外建有寺。

《楓門落照 》在城西五十里。入綏寧山口,峻踞險要,蒼楓叢立,夕陽射影,江邨㶑灩,丹翠如畫。宣風雪霽 在城南古譙樓,俯視環川,雪後四面寒峰相映。宋理宗為防禦使時,自邵來遊,手書「宣風雪霽」 四大字於額。

《橫江晚渡 》在城東百五十里紫陽山下。江亙兩岸,南隸武昌,東隸資陽,行者絡繹,雖午夜猶聞喚渡。

新寧縣

新寧縣舊址 在城東二里,即金城村,今之「禁山」 「李家」 居址處。

古夫彝侯國 ,在縣境內。

新寨巡檢司 去縣二十里。正統己巳,峒蠻楊文伯寇城鄧,巡檢李百戶統眾追擊之,死於難。鄉人惜之,立祠以祀焉。鄧、李名俱佚。

儒學舊址 在南關城下。

《白公遺蹟 》在城南渡。

仙人橋 在縣西長湖村二十里。上下兩橋,甚為奇峭。中有一石未完。相傳仙人所建,因雞鳴,故未就。至今人莫能補。

下碁巖 在縣北四十里。詳見《巖洞》。「煙村」 ,即其故里。

公主廟 在縣西新寨大沖口,有古碑。

陽樓寨 在縣西新寨。相傳鄧巡檢、李百戶因峒蠻作亂,立寨於此。風雨晦冥,時聞有金戈鐵馬聲。後有建書室於其上者,亦難肄業,故廢。赤木 在縣東五十里。巨石千尋,壁立江滸,半崖橫架一木於左右,石孔長丈許,如屋梁,高不可攀,人跡不到。相傳仙人所留遺蹟。

放生閣 在縣北蓮潭上。石崖深潭,渟泓澄澈。昔周茂叔采風過縣,與士紳同游焉。

雲路亭 在縣東教場口。雲橫曠野,路達名區,凡就道者,祖餞於此。知縣彭商英建。

放生亭 在放生閣右,知縣崔錡建。

問水亭 在南關陂下

水亭 在縣衙內

金峰亭 在金峰山上。知縣林繼顯構亭其上。

陵墓附

[編輯]

本府。邵陽縣附郭。

唐漢南從事、前寧遠令胡曾墓 在縣西三十里秋田福田寺後。

宋大理寺卿李傑墓 在城東龍窩嶺。

吏部侍郎王元春墓

明江川王墓 在城南梅子井北石馬江。給事中梁德遠墓 在縣東五里株木橋。僉事楊廷芳墓 ,在縣東靈烏廟後,有碑。贈都御史、前慶遠推官唐佐墓 ,在城北五里田家渡。大學士楊一清誌墓,太夫人王氏祔葬,諭祭一壇。

知府劉銓墓 在城東十里石橋鋪。

都御史唐鳳儀墓 在城北貓兒塘。諭賜祭葬。太常寺少卿劉應龍墓 在縣東北田家渡左。參政車大任墓 在城東五裏白馬田。贈尚寶司卿、前新鄭縣知縣劉孔暉墓 在城西九十里永豐一都山茶園。翰林院侍讀學士張貞生誌其墓。

蘇州府同知王尚賢墓 在城北玉橋鋪。修撰劉同升《誌》。

陝西布政彭克濟墓 在縣西長煙沖鋪。敕封徵仕郎、戶科給事中車泌書墓 在縣東白馬田。

城步縣

明楊氏世勛墓 在大竹坪高祖山。崇禎間,巡按御史楊喬然查其宗譜,親詣祭之,題曰「派自關西。」 立碑道旁。

黔國先塋 在扶城峒石羊沖,舊沐英先世居此。崇禎間,沐天波遣百戶齊著祭祖,立石尚存。都司陳萬策墓 在漁渡江,有碑。

知縣張大威墓 在盤石,有碑。

知州楊和墓 在赤水,有《墓誌》。

新化縣

宋忠臣新化縣令楊勛墓 在縣東石馬三都。明都運使、前吏部郎中劉顯墓 在石、馬二都。

獨山之麓置石《華表》二。

知縣袁寧墓 在大陽六都桃林源。

知府伍佐墓 在大陽二都山塘「龍溪之岡。」 太僕寺少卿鄒廷望墓 在大陽四都貓兒山之岡。

封戶部主事鄒楚錫墓 在大陽四都洋溪石羅山之岡。敕命碑二,墓碑二。

歐陽公墓 一名和,在宜湖塘上,河南懷慶府經歷按察副使陽思謙之高祖,一名壽元,在月照巖,蘇州吳縣丞謙之祖,一名律,在月照巖。封戶部主事,謙之父。

武岡州

明岷府世墓 在同保山。

恭王墓 :在赤土鋪,妃李氏合葬。

順王墓 :在城東墺坪;妃湯氏合葬。

簡王墓 :在墺坪。莊氏、董氏合葬。

靖王墓 :在墺坪;妃王氏合葬。

康王墓 在盧祠頭,妃顏氏、李氏合葬。

憲王墓 :在松木嶺,妃盧氏合葬。

僖靖世子墓 在盧祠頭,妃蕭氏合葬。

安昌懷僖王墓 在赤土鋪。

黎山「安懿王墓 」 ,在水閣橋。

沙陽端靖王墓 ,在赤溪橋。

唐季王墓 在七里橋

南安王墓 一在曾家塘,一在水閣橋。

「建德王墓 」 在苦株腳。

善化王墓 在墺坪

遂安王墓 在城北小青山。

南漳王墓 在北莊

長壽王墓 ,在羊古凹。

青林王墓 ,在盧祠頭。

綏寧王墓 :在平木塘;妃粟氏合葬。

孝子方觀墓 在水閣橋。

知府於子仁墓 在水閣橋。

御史謝宗禮墓 。《學士宋景濂志》。

御史曹一夔墓 在獨山。

新寧縣

明布政使鄧肅墓 有《神道碑》,知縣彭商英建。都御史李敏墓 在白沙鄉。

寶慶府峒蠻考

[編輯]

肅宗乾元 年。苗寇武岡。隱士申泰芝平之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申泰芝有道行。隱於綏寧蓮荷山。乾元間。苗患武岡綏寧等處多邪術。征之不克。芝築壇念咒。術不能施。事平奏聞。賜號安國大師。

德宗建中元年。王國良引蠻為寇。詔李皋討之按《唐書德宗本紀》。建中元年七月丙寅。王國良降。

按《寶慶府志》:「唐建中元年,湖南觀察使李皋城敘州,時武岡叛將王國良引西原蠻為寇,故皋城敘以斷西原。」 考《唐書》,「西原蠻居廣容之南,邕桂之西,北接道州武岡,依阻峒穴,綿地數千里。國良據武岡,而李皋城敘州以斷之。」

按:國良,武岡牙將也。前觀察使辛杲以其家富,使戍武岡,而以死罪加之。國良懼,據縣聚眾,侵掠州邑,官軍討之不克,詔曹王李皋率兵五萬討之。皋奉王太妃之教,以子招之,國良捧檄即歸,撫之以信。其後良入禁中,賜名維新,乃曰:「爾來之生,罔極之恩也。」 及王太妃薨,哀請赴葬,上嘉而許之。其執禮致恭,哀慕加「於昔。」

憲宗元和七年。武岡蠻亂。柳公綽宣令伏之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七年武岡蠻獠作亂。發師討之。不克。潭州戎部御史中丞柳公綽。提卒五百戍武岡。宣天子威令。蠻獠大恐。投戈頓伏。奉職輸賦如初。」

昭宣帝天祐四年。蠻寇武岡。呂師周討平之按《唐書昭宣帝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昭宣四年十二月,辰州蠻酋宋鄴、漵州蠻酋潘全盛,恃其所居深險。數擾楚邊。至是鄴寇湘鄉,全盛寇武岡。楚王殷遣昭州刺史呂師周將衡山兵討之。時湖南馬氏偏霸之初,飛山峒酋潘全盛統千人保險阻,與辰漵州蠻酋宋鄴」 為聲援,遣其黨楊承磊寇武岡,殺戍卒。馬氏遣昭州刺史呂師周率衡山兵五千討之,搜羅躡兵,盡,夜兼

行,直抵飛山下今靖州治十里,得平地數里,呂師周即趨軍,分布立柵,一日而畢。全盛大駭曰:「此兵從天降也!」 乃命承磊率兵千人出戰,師周為撒星砲破其軍,縛降者為鄉導,至峒前,殺承磊。遂襲飛山,擒全盛,送武岡斬之,並斬三千人,盡燬其巢。承磊既誅死,族人楊再思等以地附於楚。

後梁

太祖乾化元年。呂師周擒蠻潘全盛。斬之按《五代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乾化元年正月。呂師周引兵攀藤緣崖。躡飛山峒。襲潘全盛。擒送武岡。斬之。移兵擊辰酋宋鄴。末帝貞明二年。梅山蠻寇邵州。楚將樊須擊走之。

按《末帝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武蹟傳》:「樊須為楚將,梅山蠻寇邵州,須將兵擊走之。」

後漢

隱帝乾祐二年,馬希萼招梅山蠻,大掠長沙按《五代史高祖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後漢隱帝乾祐二年,馬希萼悉調朗州丁壯攻潭州。既敗歸,乃以書招辰、漵州及梅山蠻,欲興兵擊湖南。梅山蠻長聞長沙之富,大喜,爭出兵赴之。十一月,長沙陷,朗州兵及蠻兵大掠三日,武穆所積金寶悉入蠻落。」

太祖開寶八年,梅山峒蠻入寇。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梅山峒蠻傳》,舊不與中國通,其地東接潭,南接邵,其西則辰,其北則鼎、澧,而梅山居其中。開寶八年,嘗寇邵之武岡、潭之長沙。

按《寶慶府志》:「開寶八年,梅山蠻寇潭、邵二州,供奉官李繼隆以雄武軍三百戍邵州,梅蠻截道,繼隆力戰,蠻敗走。」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梅山峒蠻入寇,調潭州兵平之。

按《宋史太宗本紀》:「閏七月甲寅,詔發潭州兵擊梅山峒賊。」

按《梅山峒蠻傳》:「太平興國二年,左甲首領苞漢陽,右甲首領頓漢凌寇掠邊界,朝廷累遣使招諭,不聽。命客省使翟守素調潭州兵討平之。自是,禁不得與漢民交通,其地不得耕牧。後有蘇方者居之,數侵奪舒、向二族。」

按《寶慶府志》:「梅山,東接邵,南武岡,西辰,北鼎、澧。太平興國初,遣使招諭,不從。命客省使翟守素調潭州兵討平之。後蘇方居此。益陽知縣張灝收其渠符二等,謀拓而州邑之。安撫使吳中復以聞,其議中格。後范子奇復奏,乃召還,力主其議。」

六年,梅山蠻亂,發兵禦之。

按《宋史》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太平興國六年,梅山蠻作亂,發潭州兵置五寨以控禦之。七年,湖南轉運使李允則發兵禦邵州蠻」 按《宋史》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云云。

又按《官師表》,「允則字垂範,太平興國中為湖南轉運使。邵州蠻叛,發兵討之。」

仁宗天聖三年,五溪蠻入寇,轉運使李絢諭服之。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李絢傳》:「絢徙洪州時五溪蠻寇湖南,擇轉運使,輔臣以絢對,遂除湖南轉運使。絢乘驛至邵州,戒諸部按兵毋得動,使人諭蠻以禍福,蠻罷兵受約束。」

九年,武岡蠻叛,知邵州事郭逵討平之。

按:《宋史》「本紀」 不載 。按《寶慶府志》云云。

慶曆 年。以楊文詡為武岡寨兵馬監押按《宋史》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武蹟傳》。慶曆初。楊文詡為武岡寨兵馬監押。以勇威恩信結諸蠻。誠徽諸州峒猺。至呼文詡為父。

二年,轉運使潘夙破邵州蠻團峒。

按《宋史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慶曆二年,邵州蠻叛,轉運使潘夙督諸部破其團峒九十餘。神宗熙寧三年,轉運使范子奇建言取梅山蠻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熙寧三年,湖南轉運使范子奇建言,「邵州梅山蠻阻險為患,宜拓取之。」 子奇字仲濟,太原人。熙寧中為湖南轉運使,建言「梅山蠻阻險為患,宜拓取之。」 後章惇《開梅山議》自是始。

五年冬十一月,章惇開梅山,置《新化縣》。

按:《宋史本紀》云云 。按《梅山峒蠻傳》:嘉祐末,知益陽縣張頡收捕其桀黠符三等,遂經營開拓,安撫使吳中復以聞,其議中格,湖南轉運副使范子奇復奏,「蠻恃險為邊患,宜臣屬而郡縣之。」

子奇,尋召還,又述前議。熙寧五年,乃詔知潭州潘夙、湖南轉運副使蔡煜、判官喬執中,同經制章惇招納之。惇遣執中知全州,將行,而大田三砦蠻犯境。又飛山之蠻近在全州之西。執中至全州,大田諸蠻納款。於是遂檄諭開梅山,蠻猺爭闢道路,以待得其地。東起寧鄉縣司徒嶺,西抵邵陽白沙砦,北界益陽四里河南止湘鄉佛子嶺。籍其民,得主客萬四千八百九,戶萬九千八十九,丁田二十六萬四百三十六畝。均定其稅,使歲一輸。乃築武陽、開峽二城,詔以山地置新化縣,並二城隸邵州。自是鼎、灃可以南至邵。按《寶慶府志》,「熙寧五年,遣中書檢校正官章惇採訪湖北,經制蠻事。是時南江諸蠻,自辰達於」 長沙、邵陽,各有溪峒。十二月,開梅山,置安化、新化二縣,以安化屬下梅,隸邵州;長沙、新化屬上梅,隸邵州。梅山舊為邵陵郡高平縣地。

八年,誠《徽州》納土。

按:《宋史》「本紀」 不載 。按《寶慶府志》云云。

元豐二年,詔「謝景溫等議城誠、徽等州,以絕邊患。」

按:《宋史》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元豐二年,詔謝景溫等議城誠、徽等州,控扼要害。時知邵州關杞請於誠、徽州則融嶺擇要害地築城堡,以絕邊患。詔湖南安撫謝景溫、轉運使朱初平、判官趙楊商度以聞。景溫等以為誠如杞言,乃議以沅州貫保砦為渠陽縣」 隸之,以徽州為蒔竹縣,隸邵州。

三年,以徽州為「蒔竹縣」 ,隸邵州。

按《宋史》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元豐時疆理要害,初議建城於武岡西渠河之陽。

哲宗元祐二年七月。廢蒔竹縣。仍為谿峒徽州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云云。宋陳公顯雲。谿峒州。謂一貫一堡之大者。非中國所謂州也。

徽宗崇寧二年,仍改蒔竹縣隸邵州。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崇寧二年,誠徽仍納土,仍改徽州為蒔竹縣,隸邵州。宣和二年,苗叛,蔣欽往諭之。」

按《宋史》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宣和二年,峒獠叛,武岡進士蔣欽挺身往諭,苗咸輸誠。高宗紹興元年,詔討峒民楊再興。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紹興元年,臨岡峒民楊再興叛應曹成,里人張敦以狀聞,尋詔討之,因廢臨岡縣為砦,而即金城村置新寧縣,隸武岡軍。」

三年,辰蠻侵邵,何異擒之。

按《宋史》本紀不載 。按《何異傳》:「異授湖南轉運使判官,攝邵州事。長蠻侵擾邵陽,異募山丁捕首亂者蒲來矢,以眾來降。」

四年,統制吳錫大破猺賊,知潭州朱熹上疏「置柵添兵。」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四年冬十月,席益遣統制吳錫率兵討猺賊楊再興,大破之。」

按《寶慶府志》:「四年,湖北猺人侵犯邵州界,知潭州朱熹上《邵州邊防疏》,移置砦柵,添撥戎兵,邵賴以安。」

十年土酋求入貢

按《宋史》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紹興十年,土酋楊進顒、進京等求入貢。」

紹興 年,以靖州簽事林夢英知武岡軍,平蠻苗。

按:《宋史》「本紀」 不載 。按《寶慶府志》云云。

十五年。楊再興降。土酋復求入貢。詔遣之按《宋史本紀》。紹興十五年十月。武岡軍猺人楊再興降。

按《寶慶府志》:「紹興十五年,楊進顒復求入貢,詔武岡軍不時發遣。」

二十四年,猺人楊再興復寇李道,討擒之,臠其子於市。

按《宋史本紀》:「三月壬申,楊再興復寇邊,前軍統制李道討平之,擒再興及其子正修、正拱送行在。七月乙卯,臠猺人楊正修、正拱於市。」

孝宗淳熙三年,峒蠻叛,李逢原討平之。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宋淳熙三年,中峒蠻姚民敖叛,統制李逢原將荊鄂兵討平之,進搗中峒,遂擒敖等,覆其巢穴,而叛黨郭三計畫一敗,遁去。既而璽書再下,飭憲守逐跡獲於武岡,磔之以徇。」

泰定帝泰定元年。峒猺寇邵左丞赤兔討之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不載 按《寶慶府志》云云。

四年,猺人寇邵武岡尹歐陽元諭降之。

按《元史》本紀不載 。按《歐陽元傳》:元改武岡縣尹。縣控制溪峒,蠻獠雜居,撫字稍乖,輒弄兵犯順元。至踰月,赤水、太清兩峒聚眾相攻殺,官曹相顧失色,計無從出。元即日單騎從二人徑抵其地諭之,至則死傷滿道。戰鬥未巳,獠人熟元名,棄兵仗,羅拜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緣訴其事於縣,縣官不為直,反以繇役橫斂,掊克之,情有弗堪,乃發憤就死耳。不意煩我清廉官自來。」 元喻以禍福,歸為理其訟,獠人遂安。

按《寶慶府志》:「泰定帝泰定四年,峒蠻寇邵邊,左丞赤兔討平之,以本路推官聶炳攝分省理問官,釋被俘無辠者以千數。武岡縣尹歐陽元,值峒寇倡亂,元單騎往諭之,酋長羅拜曰:『我曹為邊吏,苛斂激使然耳,非敢叛也,何敢煩清廉官?自來,元譬以禍福,感泣投戈降』。」

順帝至正六年冬十月,詔討「思靖猺。」 閏十月,吳天保陷黔陽。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六年冬十月,思靖猺寇犯武岡,詔湖廣省臣及湖南宣慰元帥完者帖木兒討之,俘斬數百級,猺賊敗走。閏十月,靖川猺賊吳天保陷黔陽。」

按《寶慶府志》:「至正六年,猺賊吳天保等反,湖廣、江西二省合兵攻討。九年三月平之。」

按:六年「苗寇吳天保、楊留總等,嘯聚醜兇,震驚各郡。十一月,攻圍黔陽。」

「七年,猺寇吳天保陷武岡,行省右丞沙班死之,平章苟爾公統兵入賊巢,擒賊首楊留總以還按《元史本紀》」 ,至正七年五月「庚戌,猺賊吳天保陷武岡路,詔遣湖廣行省右丞沙班統軍討之。九月丁卯,猺寇吳大保復陷武岡,延及寶慶,殺湖廣行省右丞沙班於軍中。十一月,猺賊吳天保復陷武岡,命湖廣行省平章」 政事苟爾公以兵討之。

按《寶慶府志》:「七年二月,猺賊寇沅州。五月八日,突入武岡,城陷不守,居民罹害,廬室焚蕩。郡具狀申鄂省,以右丞沙班禦之。九月,天保復陷武岡,殺右丞沙班,遂有眾六萬。省具告急,朝廷命湖廣江西二省合兵討之,以行省平章苟爾公統掌兵事。越九年,方率諸將於零溪深偪賊巢。三月七日,生擒賊首楊留總,械」 送國都,班師而還。

太祖洪武五年,古峒諸蠻反,命吳良等勦之按《寶慶府志》:「明洪武五年,古峒八萬諸蠻反,朝廷命江夏侯吳良充總兵官,中書平章李克昇充右副將軍,率寶慶衛胡海征討,三戰而服,招勦苗寨二百餘處,編籍其人,與之更始,而以其地隸思州宣慰司,振旅而還。」

按《府志名臣傳》:「吳良,洪武四年奉命來鎮寶慶,築武岡城。五年,帥寶慶衛指揮胡海等攻銅鼓、五開、潭溪、曹滴、騰浪、篤莫、洪州、古州等蠻,誅其渠,撫其餘黨,使復業。」

二十二年,武岡苗叛,州判徐彝死之。

按:《寶慶府志》云云。

成祖永樂十一年,武岡苗叛,鎮撫康信戰死,鎮遠侯顧成等討平之。

按《寶慶府志武蹟列傳》:「康信,隴西人,寶慶衛鎮撫。永樂十一年,武岡蠻叛,信領哨追及千平山,大破之,蠻遁入靖州者十餘年。後黨復熾,湖南騷動,信以忠自矢,復破其團峒十餘,追至綏寧界之白岩,後援不繼,猶手刃六人,遂遇害。其子孫調任永州。」

按《府志名臣傳》:「顧成,鎮遠侯。永樂十一年充總兵官。既平清水江蠻寇,別遣都指揮王玉將衡永兵數千人入城步欄牛山峒,獲大憝楊壯子等解京,其餘殘寇悉皆降散。」

正統二年,峒苗時叛,命設武岡守備。

按《寶慶府志》:「英宗正統二年,峒苗時叛,命設武岡守備府,以指揮使體統行。事長衡寶三衛指揮一員,分班領軍戍守。」

十四年,新寧苗楊文伯亂,總兵李震平之按《寶慶府志》云云。

代宗景泰元年,武岡蠻亂,命梁瑤等率師擒斬之。

按《寶慶府志》:「景泰元年,武岡蠻作亂,流行鄉村,掠劫甚慘。新化公廨民舍悉為灰燼,民立砦自保,賊亦尋去。」

按《府志名宦傳》:「景泰元年,巒寇日熾,上命保定伯梁瑤充總兵官,與都督毛福壽、王斌充左右副總兵,即平天柱諸苗,移師城步,斬首生擒以」

千計

毛福壽都督左副總兵。元年十二月,同巡按御史侯爵、布政使馬瑾、都指揮李震,率偏師由東山臨口進搗城步一帶苗巢,擒斬千計,諸蠻攝服。

二年,苗寇武岡,陳友率兵破之。

按《寶慶府志》:「景泰二年九月,陳友經略本邊,團練鄉民,大興款例。先是,陳參將未至邊時,武岡廣通、楊宗二郡王因正統己巳之變,天步方艱,遂謀為不軌,遣奸細蒙能、陳添保,遍歷谿峒,惑以妖術,蠻寇順之,轉相誑誘,旬月之間,盜賊蜂起,四出劫掠。十一月,陳參將率兵禦之千窵田,斬首百餘級。尋以狀聞。朝廷遣」官勘實,廣通王徽墆楊宗王徽。請幫助識別此字。俱廢為庶人,守備武岡都指揮勘問充軍。先是,元年,苗寇劫掠武岡,驅其擄掠人畜人靖靖州知州蘇忞邀之,被害。二年,苗寇復亂,靖州參將陳友遣綏寧縣丞馬旺傳諭招撫,誘其奸細陳添保離巢,執之送京。三月,陳參將躬擐甲冑,督兵追賊於牛腸江,生擒首惡。五月,武岡守備吳貞言:「本哨所統軍少,而地方賊」出沒路多,難於應敵。陳參將遣分守辰、沅、靖署都指揮汪迪與之戮力截遏。六月,迪整部伍至黃茅坪,遣人約武岡范貞,期以來日合兵夾擊。迪進兵與賊相持,而武岡官軍未有至者。迪不得已交鋒,殺數十人。次日,賊黨大集,迪執旗鼓,士卒力戰,賊眾潰去,突至武岡城下,劫掠關廂。方趨利,不虞迪「追兵隨至,而指揮夏宗、侯俊身先士卒,縱馬馳入賊中,揮刃大呼,賊眾擾亂,於是棄甲竄散,追至危塘,斬首七十級,生擒一人,傷走者無筭。岷王賜迪綵緞,而勞之以宴。」按《府志名臣傳》:「陳友,初以都督同知充總督,守備左參將。苗寇武岡,驅其人畜歸靖,友設伏邀之,斬獲百餘,盡還所擄。景泰二年,友」破蠻賊於牛腸江。五月遣都指揮汪迪破賊於黃茅坪,賊眾潰。迪分三路為左右翼,率千戶陶成、孟壽各領一哨並進,斬賊首百七十級,生擒二人。疏聞,上賜敕獎友,策勵有加。九月,欄牛、扶城等各峒蠻復擾武岡地方入境。聞友親統官軍偶到,遂各遁歸。友乃遣縣丞馮旺領齎旗榜抵其巢落,以撫勦二端,生殺利害,恩威開諭之。群寇懷畏,即隨旺出,至於州城外教場,投降納款,聽命招安。自是以後,友始得專力於渠陽邊陣雲。三年,峒蠻復寇汪迪,破之,遂降。

按《寶慶府志武蹟傳》:「汪迪為都指揮僉事,景泰三年,勦寇於黃茅坪,遣人期約武岡守備不至,迪據高山,分左右隊,親執桴鼓逐賊,眾潰去。迪分三哨為左右翼,三哨並進。賊至武岡城下,擄掠關廂,方在取利,不虞迪軍隨至。指揮夏營、侯俊等身先士卒,縱馬馳入賊中,揮刃大呼,賊眾擾亂,於是乘乖攛散,逐至危塘」 ,斬首一百七十級,生擒二人,傷走無筭。岷王賜迪綵緞。奏聞,上賜敕都督陳友及汪迪獎勵有加。

六年,蒙能領苗入寇,南和伯方瑛命陳友討平之。

按《寶慶府志》:「景泰六年,天柱邛水蠻亂,南和伯方瑛等率師討平之。時湖廣沿邊谿峒,俱因武岡奸細蒙能等造妖煽惑,蜂起為亂,朝議徵發南直隸衛所及雲南、四川官軍,以南和伯方瑛充總兵官,掛平蠻將軍印,署都督僉事白玉充副總兵官,太子太保兼兵部尚書石璞總督軍務,戶部侍郎孟鑑區處錢糧,又」 以太監阮讓、陳瑄監押前進。景泰七年春二月,苗寇攻圍平溪衛,自甲子至丁卯凡四日,蒙能中火器傷,斃於城下,餘眾解散。夏四月,大兵始壓境。南和伯以首惡蒙能既死,會總督守備湖廣邊境左參將都督同知陳友商度撫勦事宜。俄而守天柱指揮胡震報稱:「執銀寨內仍有妖賊李珍,偽稱天」 順王見來圍城索戰。於是南和伯命陳友及京官都指揮湛清驅兵進討。寇聞宵遁,友以密計授千戶王浩,旬日,妖賊就擒。已而清浪、鎮遠等衛申報邛水十四寨苗寇相傚僭逆,結連洪州生界四萬餘眾,大肆侵擾。南和伯議將調到各省土、漢官兵並陳友原統戍卒共七萬有奇,分為三路,各立前鋒。九月進抵邛水,凡四十餘日,攻破「鬼板、巴馬、張家、絞頭等苗寨一百六十處,斬首一千一百九十六級,生擒苗總蟲等六十六人,俘獲男婦九百九名口。其遠邇殘苗,令鎮遠府土官同知何清仍招復業。」 十一月移師天柱,撫集婆峒諸巢。又分遣都指揮李震率進兵擊城步、攔牛等處賊巢。又復移師貴州、征勦東苗、

按蒙能,武岡人,乃正統末年廣通王所使奸細也。因久潛谿峒,苗多信從,遂僭稱王號,偽造印章,以文武官秩封其黨與,有眾五萬,大肆猖獗。景泰六年十月攻圍龍里守禦所,時都指揮莊榮在圍,相持七晝夜。陳參將友聞警,遣都指揮汪迪、劉信領兵策應。蒙能鼓眾迎敵於隆里坡。官軍不利,汪迪引退,獨劉信與部下數十人力戰死之。還攻隆里甚窘。陳參將統兵至,與賊交鋒,親自跨馬掠陣,士殊死戰,賊乃散走退去。時遠近谿峒苗蠻,俱因蒙能造妖扇惑,四面蜂起,為蒙支黨者無虞,五百餘寨,日出擄掠。陳參將分兵哨捕,極力支吾,鉦鼓之聲不斷,備邊戍卒,戰苦凋疲。於是巡撫湖廣地方工部尚書王永壽奏「調各衛歇班官軍、永順、保靖等處士兵來邊協助。」 既而苗寇肆行出攻,而《大征》之師復議舉矣。是年十二月,上命南和伯方瑛掛《平蠻將軍》印充總兵官,署僉白玉充副總兵官,及太子太保兼兵部尚書石璞總督軍務,戶部侍郎孟鑑區處糧餉,又以太監阮讓、陳瑄監押前進。七年二月,蒙能率苗寇攻圍平溪衛,自甲子至丁卯,凡四日,蒙能中火器傷,斃於城下,餘眾解散。四月,大兵始壓境,以首惡蒙能既死,會守備陳、參將友商度撫勦事宜,次第誘擒偽稱天順王李珍,分破諸巢。十二月,分遣都指揮李震同兵部主事王率兵進擊城步、攔牛等處賊巢。八年,城步苗犯邵陽,千戶楊海清追戰死之按《寶慶府志》云云。

按《寶慶府志》:「楊海清,城步人。有勇略,為眾推服。景泰八年,苗寇擄掠邵湘,海清率其妻姜氏及其徒追戰於龍王橋,殺賊數十人。後援不繼,遂遇害。邵人感其義,立祠祀之。祠在石井鋪之右。天順四年,峒苗為亂,王儉等討平之。」

按《寶慶府志》:「天順四年,絞峒苗裔,因被黃州流人李天保,惑以妖術,遂相聚為亂,號稱李大宗,攻圍龍里守禦所,遠近驚擾。又西延等處苗寇,亦乘機出沒侵暴,湖廣巡撫都御史王儉、鎮守總兵官掛平蠻將軍印李震奏請興師討之,尋奉調集大軍,震乃督令都指揮吉世瑛、李景、莊榮各分哨道,以閏十一月十五」 日「丁卯,進攻破絞峒諸巢,至於清水江,獲李天保解京,餘黨悉平。」 十一月己卯,移師往抵城步,哨分二路,令都指揮莊榮及分守左參將高瑞、右參將李文各督一哨,由平水、「桃林賊境攻入西延十八團,會同廣西軍馬擊破一百二十二寨,斬首三千級,俘獲千餘,收還被擄男婦七百口。」 明年三月,班師還。

按《武蹟傳》:「李震初以都指揮奉方瑛檄,率領兵卒,進擊城步攔牛諸苗。天順四年,充總兵官,掛平蠻將軍印,平絞峒蠻。十二月,移師城步,哨分二路,令莊榮、高瑞、李文攻入西延十八團,斬首三千餘級。成化十一年,復以平蠻有功,封興寧伯。」

王儉湖廣巡撫都御史。天順元年,邊防告急,儉同巡按御史龔謙、總兵平蠻將軍李震、布政使丘陵、副使沈慶、僉事洪弼,咸至武岡,相視要害,時賴敉寧。復以天順四年同李震平城步、西延一十八團,擒斬俘獲,厥功尤懋。

龔謙巡按御史,以天順四年與巡撫王儉、總兵李震平諸蠻峒,並搗城步一帶西延一十八團。沈慶按察副使,於天順四年與僉事洪弼各分哨道,從巡撫王儉、總兵李震平諸蠻。於十二月移師城步,由平水桃林攻入西延一十八團,擊破一百二十二寨,斬首三千級,俘獲千餘。憲宗成化二年,蠻寇武岡,莊榮伏兵破之按《寶慶府志》:「成化二年,蠻寇湖南寶慶,武岡守備莊榮伏兵於龍堡鄉,大破之。」

按《武蹟傳》:「莊榮為都指揮。天順四年,督兵及分守左參將高瑞、右參將李文,冬至城步攻入西延十八團,破一百三十七寨,斬首三千級,還被掠男婦七百口。成化二年,榮守備武岡。時苗寇湖南,榮伏兵於龍堡鄉,大破之。」

成化 年,蒲永康禦苗,苗遁。

按《寶慶府志》:「憲宗成化 年,新化縣主簿蒲永康,防禦武岡峒口,以勇敢聞,苗寇遠遁。」

十二年,苗寇武岡,守備周斌以不出降級。按《寶慶府志》:「成化十二年,菜溪、砲塘、茅坪、清水江一帶,苗裔入寇,會同黔陽、綏寧、武岡、寶慶地方生靈殞於鋒鏑者,骸胔相望。巡撫御史方中勘及,武岡守備周斌,推稱護衛岷藩,閉門不出遏賊,相應究治。旨下,戴罪立功,已而賊平,斌降三級。」

成化 年,峒苗不靖,畢禎領兵禦之。

按《寶慶府志武蹟傳》:「畢禎,寶慶衛指揮使。成化間,峒苗不靖,出沒剽掠,禎領兵禦之,斬苗二十餘級,以功陞都指揮使,守備武岡。」

孝宗弘治 年,武岡守備宋英斬獲城步苗按《寶慶府志武蹟傳》:「宋英,靖州衛人。弘治間守備武岡,值城步苗猖獗,民用不寧。英訓練士卒,威恩並行,賊至則以身先之,斬獲甚多,苗聞風遠遁,以功陞都指揮。於十四年督哨,由牛石攻取城步八寨。」

十四年,武岡及新寧苗叛,百戶李俊戰死,都御史閻仲宇率師討平之,置城步縣。

按《寶慶府志》:「十四年辛酉,武岡峒蠻李再萬叛,劫掠鄉村,百戶李俊進討戰死。都御史閻仲宇討平之。因上疏割綏寧七里半武岡州二里半,拓城步巡檢司舊址,置城步縣,隸寶慶府。城步本古巫黔地,唐為鎮,元為武岡路儒林書院,據峒蠻扼要。明初,設城步巡檢司,攝土款以控峒苗。至是因變議設縣焉。初,閻都」 御史集三司長議,擬調兵四萬四千,奉旨後,復議「賊境險遠,其桃林、蓬溪、橫水、扶城等四十八寨,悉皆聚惡之巢穴,而興安、義寧、泥田、小江、陽鳥、大十萬山等處,又多逃避之岐路。若非分股攻擊,逐處把截,則彼或得併力拒敵,或得窺隙潛通,皆非全勝善後之計。」 且料原擬軍數不敷,遂復添調清浪等衛及麻林等所漢、土民兵、雜款兵一萬三千三百三十二名,合前調兵數共五萬七千有奇,分為四哨,掎角並進,多設疑兵於諸要害去處,以亂賊謀。隔其黨與,使難相通。將城步二路分左右兩哨,以湖南道僉事張鎮監之。而以都指揮王潤、樊曄督左哨兵八千四百八十,用健步軍人潘來附蔡「奴子為鄉導,由橫水進至黃茅坪,止攻取十二寨;都指揮黃燾、王愷督右哨兵八千四百五十,用健步軍人王達、辛梅山為鄉導,由下邊溪進至高平大地,止攻取一十寨。其綏寧二路,亦分左右哨,以湖北道僉事楊鼎監之,而以守備靖州指揮使王震督左哨兵八千二百二十,用健步軍人伍金望、忽魯禿為鄉導,由下團進至都溫、獨樹止,攻取一十六寨。守備武岡指揮宋英,督右哨兵九千七百八十,用健步軍人龍寅、戾里不花為鄉導,由牛石進至小江、泥田止,攻取八寨。又以分守靖州右參將劉英統奇兵五千二百五十,於綏寧二路督戰策應。廣西之兵九千,即委彼地都指揮韓雄統領,分為三哨,一由全州,一由興安,一由義寧,各進與城步等約期夾攻。而湖南東安一路,則又行令都指揮蔡紳量起官軍九百名,往來截殺,仍委衡永守備副使馮鎬量帶官軍一千,兼督全州東安等哨軍務。考察奸弊,恐賊眾突奔鄰境黎平府地方,議行知府張愷選取洪州等長官司裔兵二千八百五開衛指揮王冕取所屬舍餘一千相兼把截。都指揮曹禎分領官軍六百六十,專辦諸哨軍餉。其附近新舊向化苗寨,恐生驚疑,給與旗牌,差官坐鎮都御史閻仲宇、太監劉雅、總兵官永康侯徐錡會統兵官軍八千五百,進抵大竹坪,居中去處安營,節制各哨。」 巡按御史王約亦在行間,立營紀功辰沅兵備副使顧源,分守湖南參政畢亨,各隨中營進止參謀司犒,期以冬十一月十四日,鼙鼓一震,四路俱進。是時苗寇各先占岩險,立柵自固,多積滾木礧石,及用長鎗藥矢,百方拒敵,官軍則以神鎗火器牌當先,連日設法分隊攻擊,致其木石既盡,乃奮力齊登,次第攻克扶城、邊溪、牛石、橫嶺等四十餘寨,斬首一千五百七十一級,俘賊屬及被擄男婦四百餘口。賊奔入陽鳥大十萬山,官軍因雨雪沍寒,菁深難進,各就所抵山陿劄營。已而搜岩剝藪,陸續擒斬又二千餘級。明年正月,班師奏凱。

按《府志名宦傳》:「徐錡,永康侯。弘治十四年充總兵官,同巡撫閻仲宇、巡按王約率師進擊橫水、扶城四十八寨苗寇,平之。」

王約巡按御史,同巡撫閻仲宇、總兵徐錡進勦扶城、橫水諸蠻,在營紀功。事平,與巡撫會疏奏設城步縣。

十七年猺蠻平,築城步縣。

按《武岡州志》:「弘治甲子十七年,猺蠻李再萬作亂,討平之,始割城步巡檢司為城步縣。」

武宗正德元年,段輔等平綏寧等處蠻。

按《寶慶府志》:「正德元年春三月,守備都指揮使段輔、武岡守備王翰擊破劇賊於綏寧漵浦山菁間,平之。先是鎮谿土裔黃吉等亡命入於綏」

寧漵浦界中,憑恃險阻,群不逞之徒往往歸投,竊弄五兵。既而嘯聚益眾,大為民患,前分閫者莫能討。至是聞輔威名始稍斂,不敢犯靖境。湖北分守僉事汪玉臨邊,問輔以收捕之策,輔言:「平寇之勢,須掎角乃可,令賊巢移傍湖南。而郡縣封域,彼此交互,非輔一人得專約束。若武岡王翰肯與戮力,即寇可擒而民無擾。」 汪僉事乃公移趨翰,與輔會同約其夾攻。於是郡蠻破散,陸續斬獲,地方始寧。

嘉靖五年,逋寇李政等引苗出擾,參將童昹滅之。

按《寶慶府志》:「嘉靖五年五月,湖南逋寇引山苗出擾,分守參將童昹擊滅之。時湖南逋寇李政、段文諫等,大擾武陽等鄉,剽擄資物,淫掠婦女,有眾五百,虐焰愈熾。童將軍恐其煽動諸蠻,為患滋蔓,急委守備王表督率大小款兵往捕。表怯於賊鋒,退留關峽,呈稱前賊自正德年間以來,劫殺人財五十餘起,州縣衛所法制久弛,積禍已久,到今六年。欲責職一旦勦除,是難為力。」 參將覽畢,即自草檄趣之。其略云:「綏寧、武岡、邵陽、新化、漵浦、桃源州縣之間,崇山複嶺,茂林深谷,蟠踞數百里,杳無人煙。正德初,鎮士裔黃吉等潛藏其內,招納亡命,出劫鄉村。前分守湖北道汪議,行靖武二哨守備段輔、王翰,捕斬幾盡」 ,漏網無多,陸續擒戮,巢穴已空。此皆守備得人,效勞所致。今據州縣申稱,及訪得係是武岡越獄罪人段文諫,鳩合湖南奔潰之眾,潛來作孽,已經通行武靖守備官,督率款兵會捕去後。今據呈稱「六年積禍,一旦難除」 之語,具見推諉之意。本官才猷夙著,當簡拔應用之始,正建功立業之秋。宜當自「奮,豈可推釋?若不再加誥誡,恐怠心一生淹鈍必有深為未便。為此劄仰本職速照先令事理,師貴在和,毋忘經傳之格言;恤隱救焚,尚體兵家之神速。彼疆我域,慎勿著於胸中;接管承行,當自任於肩上。」 表得檄甚媿。童參將度其終當成功,乃復遴選精銳數百人,親率以往。五月六日抵綏寧。次日馳至關硤,督表同入關。硤抵鹽井,賊聞,遁入深山。童乃廣詢鄉老,使各指畫林壑曲折,及巖穴所在,命敢死士胡廣德等逐跡窮搜,不數日間,擒元兇李政父子並其黨與百一十六,致軍壘潰眾悉遁。漵浦等遣間諜往誘,發兵夜圍,皆蹤跡待執,復擒一百三十有二。且令嚴軍肅所過樵蘇無犯。世宗嘉靖十四年,周誥撫定城步苗

按《寶慶府志》:「十四年,城步苗楊晟松等肆行劫掠,武岡守備周誥撫定之。」

二十年,詔知府陳楠討李承賢。峒苗吳光亥等又作亂,營弁陳萬策捕獲之。

按《寶慶府志》:「二十年,李承賢倡亂,私造旂符,謀以八月入寇兩廣,元溪諸賊及武岡峒猺皆受約束。知府陳楠疏聞,詔楠以五屬民兵討平之。」 按《城步縣志》:「二十年,橫嶺峒苗吳光亥作亂,上命所弁陳萬策捕獲,疏上擒賊有功,陞荊瞿衛守備,轉浙江都司。」

三十年,山猺流劫,守備張玉、何清等敗之按《寶慶府志》:「三十年冬十一月,武岡大盜翟廷相、蕭子連等,烏合山猺二百餘眾,流劫綏寧、扶叢等處,巡撫張檄委鎮軍守備張玉、靖州守備何清,各率所部,掎角夾攻,群盜屢卻,散伏林嵒,搜擒殆盡。」

三十八年,廣猺復寇武岡。

按《寶慶府志》:「嘉靖三十八年,廣猺寇武岡,殺死文包巾,傷者無筭。」

按《武岡州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九月,廣猺入寇馬頭山文家坪等處。」

三十九年,「粵苗」 夜入城劫庫。

按《城步縣志》:「三十九年,粵苗夜從東北城角架梯入城,劫庫,檄麻林苗截殺之。」

四十五年,廣猺寇城步及新寧,議建武岡外城按《寶慶府志》:「四十五年,廣猺寇窺城步,千戶李東禦之,尋寇新寧,返道屯新寨,去武岡四十里,攻退之,始議建武岡外城。」

神宗萬曆二十五年,城步苗變,署城步縣梅蕃祚上《撫苗方略》。

按《寶慶府志》:「萬曆二十五年丁酉,正月,苗變。先是城步知縣清丈苗田,以致激變。寶慶府照磨梅蕃祚往護城步縣印,條議撫苗方略,順其土俗,治開釁諸奸,復取苗之狡猾者稍懲之,遂靖一方之亂。」

愍帝崇禎十年,武岡隘賊流劫鄉村,把總高與戰死之。

按:《寶慶府志》云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