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24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卷目錄

 衡州府部彙考三

 衡州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三卷

衡州府部彙考三

[編輯]

衡州府山川考二    府縣志合載

[編輯]

安仁縣

鳳凰山 在縣東南二里。上有嶺,其形類鳳,為縣及儒學之望。第山無林木,故讖有「可惜羽毛疏,難鍾極品老」 之語。嘉靖初,知縣袁達結茅亭其上。

排山 在縣東南七里。山形綿亙如排。

熊耳山 ,在縣東南十里。其形類熊,上有雙峰並峙。

大松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舊有合抱之松。江夏山 ,去大松山里許,舊有寨。

九女仙山 在縣南四十里。相傳九女結屋此山修道後並羽化,屋址猶存,有女仙廟。

曹婆山 ,去縣五十里,山徑嶮巇,路極幽僻,舊有寨。

大湖山 在縣南六十里。高廣可容萬家,其下有大湖。

仙山 在縣南七十里。山形嶮峻,勢極綿亙。大坳山 在縣西南十五里。

白竹山 ,在縣西二十里。

侯曇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半屬耒陽,上有「唐南霽雲雷萬春祠。」

金紫山 ,在縣西八里,日映之色如金紫。侯王山 ,在縣西十里。

軍山 在縣北十里。岑巒森列,如屯行伍。上灣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上有上灣嶺。座金山 在縣北十五里。上有天姥祠。

玉峰 在縣東二十里。三峰特起,形如筆架,其色類玉。舊有書院,今廢。

楊梅峰 在縣西北十里。壁立數十仞,絕頂有井有池。舊有寨。

黃龍嶺 在縣東二十里。相傳有異人乘龍修真於此。

寶塔嶺 在縣東南十里。上有石堆如塔,嶺隈有寺。

大石嶺 在縣東二十里。石崖巉巖,行人息喘。黃牛嶺 在縣東南十五里,其形如牛。

風仙嶺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仙斗嶺 在縣東南四十里。

覆船嶺 在縣南二里。形如船之覆。

長岡嶺 在縣南四十里。

竹篙嶺 在縣南七十里。

高嶺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夾石嶺 在縣南五十七里。

大嶺 在縣西南二十里。

西岡嶺 在縣西北二十里。

李朝洞 ,在縣南七十里。洞極高廣,延袤數十里。

巨人跡石 在大石嶺溪畔。石上有足跡二尺許,五趾宛然,膝痕大如盆,見衣布紋。俗傳有巨人自溪西跨溪東,跪石上雲。

白牛石 在縣西南三里許。有白石類牛,在塘中。

小江水 在縣南。源出郴州,北流經縣界,至衡陽鄉與茶陵洣水合,西入於湘。永樂江水 ,在城南。源出郴州清溪,流經縣境,北流至衡山義塘江,合洣水入於湘。白沙江水 ,在縣三十里。

三角湖 在縣南十里

藥湖 在縣東南四十里。相傳神農洗藥於此。潭湖 在縣北三十里。

浦陽港 在縣南七十里,源出興寧界。

清溪港 在縣西南四里。

白沙港 :在縣北二十五里。

排山港 源出茶陵州大市鎮,西流至鳳岡橋入永樂江。

灘頭港 在縣東南二十里。源出酃縣,北流二十里入永樂江。

油陂港 在縣南三十五里。源出永興縣,東北流至和山港入永樂江。

宜陽港 在縣西南。源出耒陽縣界,東北流至草塘橋,入永樂江。

清溪 在縣西南

月潭 在寶塔嶺下,永樂江之上。潭中有洲特起,形如月,雖水漲不沒。潭之西又有洲焉。釣魚磯 ,在城西。

曬袍洲 在城南

「狀元洲 」 :在永樂江右。

相公洲 :在永樂江左。

青石灘 在縣北十五里。

牛塘 塘中有白石類牛,首尾分明,即白牛石。「潔愛泉 」 在縣北門外二里許。泉在田間湧出,噴瀑如珍珠,數十道湍浮水面。

金紫泉 在縣南九十里金紫仙山崖中。旱禱則泉出,烹茗獻神畢,即絕流。傍有石龜,無心,移之則轉,有意則堅不可動。

德泉井 在縣西南

馬井 在縣布政司前

甘井 在縣東北慧日寺前。水甘冽,民多取之。《酃縣》。

楊梅山 在縣治南

五雷山 在縣南三里

吾登山 在縣西二里。舊名「湘山寨。」 嘉靖乙酉九日,知縣易宗周登之,易以今名。

雲秋山 ,在縣西四十里。周環八十里,高三千九百丈,雲氣黯澹,望之常如秋色。

集雷山 在縣東八十里。舊傳有雷神集其上。青臺山 在縣北十里。形如筆架,為邑之後扆。萬陽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周迴三百里,上有古木怪石,蓋眾山之宗也。

大株山 在桂東縣界,產株實。

降背山 在八都

高郎山 在四都

惠口山 在十一都

黃楊山 在三都炎帝陵前十里。兩峰並峙,如雙幢然。

天馬山 在縣南

崖陰山 ,在縣西十五里。

九潭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下有九龍潭。繡貝山 ,在縣南。

迴龍山 元末譚德昌保障處。

次團山 元末段清遠保障處。

羊橋山 在縣南十五里。山有三禾樹,為風仙、雨仙。歲旱祈雨,其下輒應。樹傍二竹不生,筍亦年深不枯。

白鶴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

泰和山 ,在縣南十五里。泰和仙人得道飛昇之所。

金鰲山 在縣東三十里。

絳背山 ,在縣南八十里。

團蒼山 在縣東七十里。山高二十餘里,絕頂石巖突出數丈許,中列梵室,為紫衣禪師得道棲真處。山勢峻崇,臨高遠矚,渺無窮際,雲氣蒼莽,團團然,莫可指數,故謂之「團蒼。」 泉自石罅流注池中,不盈不竭。奇花異卉,名果瑞禽,真神仙窟宅東南洞天者也。下有李公凹。公與師俱霞陽鄉人,同學道昇仙。

雷山 在縣南八十里北斗嶺。盤曲而上,鳥道插天。舊有小禪棲在其上。

瑞口山 ,離縣四十里,從沔渡攀躋入山,層磴如折。坂後為風溪,屬茶陵。「集雲峰 」 ,在縣南五里。

鷲峰 ,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舊有寺。

大風嶺 在縣東四十里。

橋陽嶺 界在茶陵,為一邑之扼塞。

月嶺 去縣三十里,其上寬平。正德十年,酃被寇,邑人羅宓明率眾立寨以保障之。

方石嶺 在二都

茅花嶺 在三都

高峰嶺 在七都

鵝公嶺 在八都

牛嶺 在興寧縣界。世傳許旌陽逐蛟,化牛伏其上。

夾石嶺 在縣西三十里。上嶺近鵬塘,下嶺近新田,亦與安仁錯壤。崔巍千仞,石若夾版。新開嶺 離縣四十里,路經湘安,半屬安仁,半屬茶陵,以內即為酃封。

羊角嶺 ,離縣四十里,路通甫陽,起自長洞源白鶴仙,縈迴山轉,溪澗漸塞。

犁壁嶺 離縣三十里。峻聳逼霄,峭拔嶐起,似犁嘴狀。度越即為大墳,屬茶陵地。

天河巖 在縣北青臺山右。

雞冠巖 在萬陽山右,峰巒層疊如雞冠。團。倉巖 ,在縣西十里,有石孔如「倉。」

飛鳳巖 在七都。壁立千仞,如鳳之飛。

青石岡 ,離縣五十里。周匝蠶叢,巖壑碧擁,山陰溪流,亦險徑也。

瓜嵺 附永寧,亦近龍泉之山溪,順治戊子以來,兵寇出沒之區。

《鹿原坡 》,即炎帝陵。

雲秋水 在縣西四十里。《經》雲秋山下,東北流經縣治東,復折西北,合洣水入於湘。斜瀨水 出桂東大桂山,由九潭江至蛟潭、高瀧、老鴉、磨刀二瀧流於江。

河。漠水 源出黃拏潭,由水口至此會於斜瀨。沔渡水 源出萬陽山,流入漿源,達於茶陵江。常平鄉水 源出黃拏潭,西北流一百二十里,至陂江,合洣水,又西流三十里,合雲秋水。羅浮江 縣南五十里,產魚如麪條,味甚美。洣江 源出洣泉,合雲秋、沔渡二水北流一百里入茶陵。《水經》云:「洣泉出茶陵上鄉,西北過其縣西」 ,又西北過攸縣南,又西北過陰山縣南,又西北入於湘。《漢地理志》:「洣水七百里入湘。」 黃家灘 在晏公潭下。

晏公潭 在縣西五里。相傳有龍潛焉。上有晏公廟,石逕險隘,僅容一騎。明末,知縣程良騆甃石為門,題曰「巖疆鎖鑰。」

霍公潭 在月嶺下

陂江潭 在雙江口

感應潭 在黃溪路,極險惡。嘉靖四年,知縣易宗周始平之,更以今名。

跳魚瀧 在縣西三十里。瀑布飛湧,每值春月,魚皆懸空跳起。土人不用罾罟,而得魚盈篝。龍潭 ,在縣東北五十里。自上潦下十餘里,兩岸峽壁潭深如墨,四時寒霧霏霏。土人云:「下有窟數處,為龍穴。」

「眼鎔潭 」 ,離縣三十里。桃花浪高,瞿塘三峽,過者股慄,見者目眩。

龍甫潭 在一都。深不可測,傳有龍潛其下。蛟潭 在三都。相傳許真君逐蛟於此。

磨刀瀧 俗傳許真君逐蛟,磨刀於此。

老鴉瀧 在三都

攔瀧 在三都

下瀧 在五都,極險巇。嘉靖四年,知縣易宗周命匠鑿開,舟楫僅通。

南溪 在縣治南

桃溪 在縣南五十里。源出雲陽五洞,北流至此,合雲秋水,至茶陵合洣水入於湘西溪 ,在縣西。

中溪  漿溪  、黃溪 以上三溪俱在七都。

桃花澗 在縣治東桃源沖。

墳兜澗 在縣西五里

楊錢洲 在炎陵

檢田洲 在二都,土著多段氏。

洣泉 在縣東,即洣水源。合雲秋水,北流逕茶陵州之南,西北過攸,與容水、洋湖水會,入於湘。《水經》云:「泉不常見,遇邑政清明,年穀豐稔,其泉淅然如米泔瀑湧,疾者飲此多愈。」

《金沙泉 》在《桃花澗》之旁,內有沙如金。

鏡泉 :在縣治南,澄瑩如鏡。

酃泉 在邑之東城內。宋置縣,因名縣為「酃」 ,舊名龍王井,或傳即洣泉雲。鳴玉泉 在縣儀門。嘉靖中,知縣易宗周鑿之,每夜靜,聲淙淙如鳴玉。

「龍王井 」 在洣泉坊,或雲即洣泉。木王井 在新民坊。

桂陽州

大湊山 在州治西,周迴二十里,以商賈輻輳,故名。又曰「寶山。」 其上高寒,多積雪。

鹿頭山 在州治東,形如鹿頭。宋監使孫頎曉《形家》言,以湊山太高,修浮圖七級於上以配之,日久圮壞。明嘉靖中,巡撫顧璘按州,命知州李璁增修,累至四級而止。州民郭憲朝捐金成之,名曰「德星塔。」

高阜山 :在州治後。其上舊有「仰高亭。」

龍渡山 :在州治南三十里。蒼翠鬱蔥,蓋州之望山也。

白竹山 :在州治西南二十里。

芙蓉山 在州治西南。有奇石如林。宋進士黃照鄰子植讀書處。

晉嶺山 :在州治西八十里,與藍山界。有晉寧。

王墓

壇山 :在州治西北九十里,臨壇鄉之墟;八面相似,渾如一壇。

鬼山 :在州治南五十里。深箐密林,人跡罕到,往往有鬼物出沒其中,故名。

白羊山 在州治北三十里。山形肖羊,故名。南城嶺 在州治南,知州林垠建塔其上。七曲嶺 在芙蓉山下,西有七曲祠。

五星嶺 :在州治南三十里。以五星相聚,因而名之。

黃牛嶺 :在州治南三十里。

丫髻嶺 在州治北十里,兩峰相峙,如丫髻然。分神嶺 在州治東北四十里,三峰秀起,懸崖如虎豹。水旱禱之立應。

獅子嶺 在治北

白旗嶺 在治南

西利嶺 在治北

博石嶺 在治東

流渡嶺 :去治西北七十里。中一峰最尖秀,傍擁數峰,如列指然。

平都仙嶺 :在州治東北四十里。

流渡峰 :在州治西北七十里。

水源岡 :在州治西北三十里。怪石嵯峨,水聲滃然。

職方巖 ,去芙蓉山麓一里,形如偃月,近石林書院。因宋進士黃照鄰官職方郎,故名。

神明巖 在大富鄉。相傳元時有女嫁經此,與其侍女入巖中不出,人以為仙去。今巖內尚有石柱、石床、石傘等物。

天窗巖 在州治北香風鋪後。巖高三十丈,內高五丈,水從巖門入,通常寧。金龍巖,相傳內有佛殿閣。

「拙翁巖 」 ,在鹿頭山脊。宋監使孫頎常遊此。石上舊刻詩,現存。

神女巖 在治北松茂里小塘後。詳見《十二景》。巖柱空懸。

靈池巖 在治東二十里,俗名婆婆巖。詳見《十二景》內。

獅子巖 在治西南二十裏白竹嶺下。形如獅子,故名。深九丈,通九疑。

蕉源巖 在治南三十里。高敞如佛,殿龕丈室,巧逾人工。傍一石,頂背如僧狀,題曰「面壁石。」 郡生駱大麟、蕭如梅有詩。

棲真洞 在「德星塔後」 ,舊有亭,今廢。

屯湖水 出龍渡山,北流入郴界,為招旅江,民田多資灌溉。

舂水 在州治北三十里。一名衡塘水,又名「鍾水。」 源出寧遠縣界舂溪開元廊下,北流百餘里,合藍山巋水,循州境之西下十八灘,至焦源河入於湘。

湟水 去州治七十里。漢武帝遣路博德將兵出桂陽,下湟水以伐南粵,即此。

流渡水 ,出大富鄉流渡嶺。

潮水 :在州治西南八十里馬山西。旱年,一日三潮。

「十八灘 」 ,水石相激,幾二十里,舟至此,人皆山行,險惡不讓呂梁。知州吳淵,鑿山開道,纔容一線,

「歐公灘 」 水聲激烈,《舟齒》石而出。

《觀音灘   》。《大灘   》《梅灘》。

《黃牛灘 》由黃田至此,大約十八灘。

「獐尾灘 」 至此已達常寧界。

「點燈灘 」 兩岸狹促,巨石嵯岈豎其中,遇水勢漲溢,石隱不見,多致破舟。

都管灘 石勢爭出,橫截其流者半傍眾石,環衛如都管然。

獅子口灘 :牙吻屈曲,迎吼江濤,水直濺人眉顙。其形如獅子張口,故名。

老虎口灘 傍一巨石從左岸垂下,蹲踞如虎伏,勢若吞舟。齒其右而出,險並大灘

龍潭 在治北,寬十餘丈,遶城西南入屯湖。石甑潭 在治北九十里,兩水合流,匯而為潭,周匝皆石崖,拓二畝餘,清瑩異常。

烏泥潭 :在州治北十里。方圓百餘丈,深窅不可測。相傳有龍潛其下。

寶泉 在州治南關內

錦泉 在州治內。水極澄清,合寶泉諸水南流。明萬曆丙子,知州蔣學成改遶州治學前,由東門出。後閼塞。知州羅大奎復濬之,今仍湮。務泉 在州治北。以泉出舊務司前,故名。「湧泉 」 ,在州治北,一名「龍泉。」

德泉 ,出鹿頭山。宋孫頎《贊》曰:「青石環聳,靈泉傍漱。」

源泉 在州治南關外

「蔡泉 」 在州治西南。相傳蔡倫造紙處。

龍渡泉 在州治南三十里。泉從龍渡山麓瀑出,竅分兩派,桂、郴各擅其一,以灌民田。明時封為「龍渡靈泉之神。」 仲秋有司致祭。水旱禱之輒應。宋知軍陳傅良有《謝龍渡侯明應文》。

蒙泉 在州治西。宋慶曆間,知軍高基建亭其上。今廢。

「聖泉 」 出《壇山》。

豐湖泉 在州治北

藍湖泉 在州治左

龍塘 在州治北

《裔家井 》,「井」 之義,始蒙而終頤,其施也博,然多竭而淤者。惟裔家井清冽而旨以裔名,從其祖也。厥祖以先朝從龍爵茲土創濬焉,予因有感矣。源淺者不可應博,綆短者不可汲深,繩傳未艾有如此。并州守張之楙記。

嘉禾縣

石門山 在縣北三十里,舊屬桂陽州。有巖穴生成如門,巋水貫其中,俗呼為仙人橋。明同知張恂名曰「禹蹟龍門。」

晉平山 在縣西二十里。舊屬臨武,與新田、寧遠聯界。每雲霧覆頂必雨,雲開必晴,邑人以占「晴雨。」

石燕山 在縣北十里,舊屬桂陽州。山巔有石壁,夏秋間雨過石墜,大類燕形,雌雄相比,醫家以入《本草》。

南嶺 原屬臨武

水源洞 在縣南一里。水從山洞中湧出,自小西門入城,環繞縣署。知縣蔣起蛟以水自南來,適當丙位,名曰《丙穴瀑練》。

巋水 在縣南三里。由藍山北流經縣界。明崇禎時,同知張恂題曰《舜源浩蔭》。

桐梁水 ,初屬桂陽州,源出晉巖泉,深闊十丈,飛流懸注。

公井 在縣署西南角。水味甘冽,遇旱不涸。居民咸取汲焉,故名「公井。」

珠泉 在邑北門外,吐沫如珠。明崇禎時,同知張恂命曰「萬斛珠泉。」

臨武縣

韓張山 在縣治後,即官山也。唐張署以言事謫令臨武,同時韓愈亦謫陽山,取道於臨,同宿官山。宋人於山頂構韓張亭,為臨武八景之一,曰《官山遺跡》。

東雲山 在縣東一里許。相傳成武丁仙遊憩此所乘白騾,至今遺跡猶在石上。宋人構成仙觀於山腰,為臨陽八景之一,曰「仙景春遊。」 掛榜山 在縣南里許。高二百餘丈,長亙五里。丹崖峻削,下臨石溪,相傳為鄺秋蟾修仙之處。望之雲氣鬱蒸,如有神物潛焉。為臨陽八景之一,曰《掛榜晴嵐》。

舜峰山 在縣西三里許,高百餘丈,相傳舜南巡駐此。山頂平衍,可二百畝,三面壁立,前開一徑,以通上下。元末縣無城守,鄉民於此壘石以避寇。其巔有舜祠,為八景之一,曰舜峰晚眺。華陰山 在縣西三十里,三峰高秀如華岳,聯接西山,直通嶺表,盤紆遮絕,莫窮其所。止西山 在縣西二十里,即《水經》桐柏山也。西界藍山,直接九疑之麓,山勢嶮絕,雄據百里,溪峒深窅,猺人畊獵其間。地近廣西,山氣嚴凝,春猶積雪。為八景之一,曰《西山霽雪》。

筆架山 在縣東二十里。三峰並峙,峭拔雲表。中一峰高出,左右二峰承之,宛如筆架,當武水東,為一邑之勝。

羅城山 在縣南三十里。山勢環拱如城,山腰有小洞,名「風門」 ,下有龍池,鄉人建廟其上。金城山 在縣東四十里。昔人曾立垣以避寇。東山 在縣北三十里,即八源山也。

金香山 ,在縣北四十里,南連桂嶺,其高並之。五代時曾於此設銅冶。

五馬山 在縣南五里,接掛榜山,形如馬鬣。桂嶺 即香花嶺,在縣北三十里,北接金香,左連馬嶺,高八百餘丈。山勢雄偉,盤繞縣境,為官山之祖。

馬侯嶺 ,在縣東北四十里。山脈來自桂陽金仙嶺,奔騰八九十里,有追風逐影之勢,下有「伏波將軍祠。」

梅坡嶺 在縣西一里許。舊有路亭。

東春嶺 在縣西十五里。諸山自東北來者,俱

「盤聚」 此山開嶂而下,連起數峰,以結縣治。結茅嶺 在縣南三十里,為楚粵之界。

秀巖 在縣南十五里。巖石天成,門奧俱備。中一室虛曠平坦,可坐數百人,四壁璀璨,備諸彩色。西北通一牖以受明,下有二穴,溪流入左穴,伏而不見。至巖前出流,伏於右穴。泠泠之音,乍遠乍近。宋邑令王淮以米南宮所書「秀巖」 二大字,摹而鑱諸石以名之,為八景之一,曰《秀巖風月》。

紅石巖 近秀,巖中可容百人,石乳結聚,鳥獸花卉之品,色色皆備。中有水晶石,有似玉者,有圓如鳥卵者,有方如骰子者,若出天成。

雲峰巖 在縣北四十里金香鋪後,即香花巖也。峰勢雄峻,巖居其吭,出奇不及秀巖,而高朗過之,若有吞吐朝霞之意。

繡龍巖 在縣北二十里,石峰屹屹,巖在峰半,一室皎然,可容數十人。上有石龍垂一首,可三五尺,昂視巖口,鱗甲奮起,擊之鏗然有聲。後一奧室,深邃不可窮,有小徑盤旋,石泉曲曲,不辨去來。

金粟巖 在縣西北二十里龍岡坪下有石嶄然,中虛敞可坐數百人,巖水下垂,宛如珠箔。黃門巖 在舜峰之麓,石壁峭拔,五色掩映,中多幽巖邃洞,有似層樓者,有似寶蓋者,有若堂奧者,莫窮其狀,石液懸流以飲行人,相傳仙遺鐵屨於峭壁之上,可望而不可接。

龍洞 在縣北二十里。洞勢深黑,以火燭之而入。中有潭石,龍長丈餘,鱗爪俱備,惟首入水中。洞口時有煙雲結聚,蓋龍氣也。為八景之一,曰《龍洞煙雲》。

聖水洞 在縣西北十里。潭深不可測,若洪流湧出,須臾溪澗皆盈。三日後即有雨。過期不雨即為旱。鄉人遇旱,禱之多應。

大潛龍洞 在馬侯嶺石崖下。潭深黑無底,有泥水從潭口湧出,一村溪澗田池皆泛溢作腥氣,巳又吸入潭中,則沼澗立沍。人傳有龍潛其中,遇旱禱之輒應。

風門洞 ,在羅城山腰,洞口與龍池通,虛曠圓潔,時有清泠之風,颯颯從洞口出。

武水 ,《水經注》:「武溪出臨武西北桐柏山,以縣臨溪上,因曰臨武。從水頭山東流,遶縣治前,東北出境入番禺。其後一溪自西南來會於武,水色清而藍,雖洪流泛溢,水橫亙不濁,為八景之一,曰武水拖藍。」

《華陰水 》源出華陰山,下分三派,一東北流與武水合;一西流出藍山,合舜水入於湘;一南流出連州,合湟水入於海。

貝水 ,源出西山,東南流,與華陰水合。東至秀巖,伏流出巖前,東南流,至文化鋪,過魚陂田,與武水合。

高安水 ,源出縣西山,至三牛寨合二水,至下車,轉高安廟南流,過種善橋,又東流會貝水,過廣福橋,與武水合。

秀溪水 ,源出西山張公嶺,東流過太平橋,出通仙橋,與武水合。

《麤石江》水 ,源出東山,東流至斜江,又東南流至蒲萄灣,與武水合。

滑石溪水 ,源出西山,東流過五馬山,東北流至昇仙橋下,與武水合。

騾溪水 ,源出西山,至掛榜山下分流,南通濟川橋,又東北出迎仙橋下,與武水合。世傳成武丁飲騾於此。

赤水 ,源出大龍山,分三派:一曰「龍岡水,一曰龍巖水,一曰犀塘水」 ,至赤水江合流,東南十五里至葡萄灣,與武水合。

塘渣水 ,源出東山,南流五里至金香山,伏三里許,東南出,流至蠟水南,與武水合。

龍蟠溪水 ,源出馬侯嶺,南流至化龍橋,與武水合。

赤土溪水 ,源出金城山,東流過溫湯池,西北至三都洞,會桂陽牛橋水,西南流過赤土司,至水東鎮與武水合。

長江水 ,源出東山,北流過桂陽州境,出水尾合桂水入於湘。

賈公井 在縣後。明初,邑令賈元凱秩滿當去,民德之,留家於臨,常開此井。至今邑民比之「召棠。」

鶴井 在縣白鶴殿左

騾蹄井 在縣東。相傳成武丁乘騾過此,泉從騾蹄湧出。

溫湯池 ,在縣東五十里,有石山連峙,池在山

考證

半,水如沸湯,清冽無泥氣,石欄內幽草奇卉,繡錯可觀,雖隆冬不萎。池前一石如屏,座高三尺許,池下有田數畝,四時皆可種。山巔一池,乃其源也。其熱尤甚,旁石皆熱。《寰宇記》云:「臨武有焦石,置物於上立焦。」 殆謂此歟?

龍池 在羅城

馬蹄泉 :在舜峰山下。相傳舜南巡日,馬跡所至,泉隨湧出,水味清冽異常。

藍山縣

九疑山 在縣西五十里茅龍山後。九峰相映,曰「未明」 、石城、石樓、娥皇、舜源、女英、簫韶、桂林、杞林,界於寧遠、藍山兩邑之間。

百疊山 ,在縣東十五里。廣袤數百里。上有皇英祠,旱潦祈禱如響。

夔山 ,在縣西二里。上有「夔廟。」

錦屏山 在縣西。昔人依之為寨,一曰「官寨。」 丫髻山 在錦屏山後,三丫並峙,如挽髻然。鳳冠山 對縣午位,如鳳翔之勢。

茅龍山 在縣西十里。世傳二妃訪舜至此,遙望九疑,陡絕難跨,束草為龍,駕而過之,因名。天柱山 在縣北五十里。山翠⿱𠔿奄靄,望之如玉柱擎天。

黃蘗山 在縣西九十里。楚粵之界,山出黃蘗。天馬山 ,在縣南十里。氣勢騰躍,如天馬行空。金榜山 ,在縣東七里。

唐源山 ,在舜巖西,山出異木。《事林廣記》誤為「檀山。」

石榴花峰 在縣南,上有五峰參錯,形若花蕊結聚。

童峰 在縣東,銳直插天,學宮取為文筆。東樓峰 ,在縣南五十里。巋水出其下。

灘上三峰 在百疊山之尾,舜水瀠迴,其下為縣治水口。

藍嶺 在縣北四十里。山勢廣袤,跨桂林、寧遠、藍山四縣之界,望之蒼翠軒然,實為邑之華,蓋邑以此得名。

羊車嶺 在縣西南。世傳有仙過九疑,謁舜陵,以羊駕車而行。

舜巖 在縣西舜鄉。石窟嵌巉,洞門偪仄而入,內有旗帳石榻及仙人下棋處。巖內一水澎湃而出,即舜水之源。泝流而入,徑達九疑石。上刻有「水見洞」 三字。

禹公巖 ,在藍嶺下。石室空闊,環居者皆鄧氏,相傳為「鄧禹巖。」

古院巖 在南平鄉。洞門深入,中有一石,儼如仙女,俗稱「婆娑巖。」

西峰巖 在南平鄉,中有石和尚一軀,高可一丈。巖外絕頂結石蓮三朵,大可合抱。

觀音巖 原名「仙姑巖」 ,在南平鄉。內有石如觀音像。

石甑巖 在五馬山下。其口如甑,清流湧出,灌田千頃。

「錦雞石 」 臨舜水上。

石馬 在花果園,世傳錦雞鳴則石馬應,為休徵之兆。

梳妝石 在石榴花峰腰。高可一丈,中有鏡形。相傳二妃訪舜梳妝處。每旱,邑人禱雨可期。又名「雨婆疊。」

巖口 在百疊嶺下。清溪流瀉,灌田五百餘畝。舜水 發源舜巖,灌於白田,經於縣治,合巋蒙、英溪諸水匯於三峰,下為小十八灘,歷桂陽、常寧界,合於瀟湘。

巋水 ,在縣南三里。源出九疑杞林,東流至古城,東北經桂陽,合春水入於湘。

東樓水 在縣西南五里。出東樓峰下,與巋水合。以上二水,饒有灌溉之利。

英溪水 ,在縣東十里。出華陰山,流至童峰下,與舜水合。

龍溪水 ,在縣北五里。出金龍山下,至三峰合舜水。

一鳳水 ,去城四十里,至江口,與舜水合。《廖漢水 》,在縣西北十五里,至百疊山與舜水合。

一涵水 ,去城四十里,至灘合「舜水。」

蒙溪水 ,發源丫髻山下,經夔山與舜水合。華津荊水 ,在縣東三十里,至金榜山合舜水。藍溪水 ,出藍嶺下,至新村與舜水合。

龍潭 :在石榴花峰下。有龍蠖伏其中,每旱禱之有應。

龍泉 在南平鄉石穴中,以石投之,水溢而出,移時乃巳。每日數取之,無不應者。

水利附        府縣志合載

[編輯]

本府。衡陽縣附郭。

陰陂 :在城西四十里。

斗陂 :在城南十里。舊產茶。

竹陂 :在城南十五里。

筠陂 :在城西七十里。

朱紫塘 在迴鴈峰左

略塘 在縣北九十五里,周迴十里許。《湘中記》:「塘有銅含神,聞鐘鼓聲則水變綠,魚為之飛。今稱為客塘。」

馬王塘 近城西,大可百畝,五代時,馬殷鑿。「大漁塘 」 ,在城南五十五里,屬漁溪。王氏周迴二百餘畝。

衡山縣

草市江 去縣一百三十里。合永樂攸水於靈山下,灌田甚多。

洞真源 出朱陵洞,灌田千餘畝。

潭江 ,在縣東北九十里。其水發衡陽界,出靈官廟、二十四都田取溉焉。

甘溪港 在縣東北七十里許。其水自葫蘆坪出燈窠寺;一自閔江會楞伽寺入雷家埠;一自牙鼓洞過九曲瀧至漢塘出雙江口。二十四、二十六都之田雜取溉焉。

夏浦港 在縣東北八十里。其水發黃泥坪至瀧橋,二十八都之田,大半得注焉。

黃版橋港 去縣一百里。其水自鳳凰山經鶴嶺,一自石磢與鶴嶺水會,一自分水凹至蔡家橋,一自大角經泉湖,俱匯黃版橋半,以溉二十六都之田焉。

接埠港 在縣東北一百里。其水自錫崖出兌上,一自寒塘逆上南岸,同會寒水寺,出龍王橋,入草市江,灌二十八都、三十都之田,凡為二十餘堰。

白沙港 在縣東北一百七十里。其水發唐家源,一自桃源入安仁河,三十二都之田半蔭焉。楊林港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其水出斑鳩寨至下橋坪,三十二都之田雜取溉焉。

同宵港 去縣三十里。其水發木林,經瀑水嶺至貞觀寺。一自楓子會貞觀寺,二十四都之田多取注焉。

鎖匙港 在縣東五十里。其水自大坪至下風橋,一自牛角園會下風橋,十九都之田多資之。層田港 在縣東五十里。其水發大坪頭至荊花橋,十九都之田又資之。

銅鈴港 在縣東北四十里。其水發龍源出版橋至龍虎堰,一自秧田流貫山,匯銅鈴十四都、十六都之田分注之。

大埠港 在縣西南八十里。其水自牽繩凹至大泉,十三都之田半取溉焉。

苦竹港 在縣東南三十里。其水發烏石至仙人橋,一自石家坪會銅塢市至仙人橋,流大陂二十都、二十二都、十九都之田雜取溉焉。灘頭港 去縣五里,其水發楓塘,一自楊梅嶺出灘頭,可溉十二都之田。

石灣港 去縣北十里。其水出藤源,一自白蓮寺會獅子山下,又一水出山花寺至小初橋,一自夾版會潭陂橋。可溉二十都及二十二都之田。

嶅洲港 在縣北二十里。其水自溫家坪入大江,二十二都之田多引以注焉。

搗米洲港 在縣東北四十里。其水發兩頭塘入衡州河,十四都之田取溉焉。

南嶽二十五里溪 ,其水或順或逆,而一三六、七諸都之田,亦無不取溉焉。

耒陽縣

黃家陂   、節陂   、石陂。

九龍陂   、震山陂  、樟木陂。

黃土陂 以上諸陂俱在鴉江,其水灌田。陳仙陂   袁山陂   高龍陂

扳陂    、染林陂   、源陂。

塘符陂 以上諸陂俱在肥江,其水灌田。廖陂 在李正紅門首。

宋家陂   敖田陂   城陂堰 以上諸陂俱在敖山江,其水灌田。

橫江陂   、大經陂   、查林陂。

舉陂 以上諸陂,俱在小江,其水灌田。

「接官亭堰  」 ,「土陂塘   」 、「甘子塘。」

「蛟塘    。」 「赤塘    。」 「株木塘。」

白沙塘   鹿塘 以上諸塘俱在縣西。大塘    簡塘    「山木」 塘

雷公塘   、大洲塘   、「藤塘。」

宜塘    方塘    應水塘。

「羊塘    」 ,「《桐木》塘   」 ,「桑塘。」

桃白塘 以上諸塘,俱在縣北。

「九泉塘   」 、「《楓木》塘   」 、「牛巷塘。」

芷塘    界塘    圳頭塘 以上諸塘俱在縣南。

泮塘 在縣東

栗塘    長塘    荷葉塘 以上諸塘俱在縣西北。

廟背塘 在縣東南

石塘 在杉嶺

「白帶塘   」 、「黃竹塘   」 、「盤溪塘。」

中松塘   紙背塘   栗安塘 以上諸塘俱在縣東北。

石墨塘 在敖山膳田沖口。

「野鵝」 塘 有二,一在縣南,一在縣西。

瀘塘 在谷府君洞前

東湖塘 在縣東,對江湖圍三四里。水源停蓄,可灌百畝。

長寧縣

大石陂   、牛石陂   、龍應陂。

山陂堰   、厚村堰   、江東堰。

龍安堰   、涼水堰   、高橋堰。

嚴家沖堰  曾成堰   、新塘堰 以上諸陂堰俱在枯江堡。

老江陂   衡頭堰   、賀家塘堰 以上陂堰俱在觓林堡。

洪溪陂   、黃土陂   、洪陂堰 以上陂堰俱在西陽堡。

東山馬陂堰  、沿溪堰  、板橋堰。

洲邊上堰  官陂堰 以上諸堰俱在「官板堡。」

留陂堰   斜陂堰   上值堰。

高陂    洋泉、大陂堰 以上陂堰俱在東塘堡。

雷侯陂   。胡陵陂   。龍虎陂。

小江陂   、樟木陂   、沿溪陂。

石壁陂 以上諸陂,俱在石羊堡。

牛石陂   、長江堰   、東陂堰。

山塘堰   、水江堰   、鄧家小堰 以上陂堰俱在「曲潭堡。」

「紅塘    」 、「荷葉塘   。」 「大泉塘。」

文塘    山田塘   「新石塘。」

「《鹽沖》塘   。」 「泉塘    。」 「《水灌》塘。」

「《過路》塘   」 、「《天風》塘   」 、《到阡塘》。

譚塘    、「蔣子塘   」 、「打石塘。」

白露塘   頂沖塘   大源沖塘以上諸塘俱在「枯江堡。」

羅陂塘   「大源塘   」 「虎頭塘。」

彝陂塘   「灣子塘   。」請幫助識別此字。塘石塘    西嶺塘   上下塘

山家塘   「田螺塘   」 、「大門塘。」

「山沖塘   」 、「梅陂塘   」 、「官沖塘。」

「衡頭塘   」 、「荷葉塘   」 、「楊公塘。」

上官塘 以上諸塘俱在斛林堡。

池塘    ,「毛江塘   」 ,「大泉塘。」

石塘    水頭沖塘  、「沖塘。」

「巖亞」 塘   、璧塘    、牛欄塘。

「樟木塘   」 「高馬塘   」 「茅山塘。」

社公塘   、渡頭塘   、「山塘。」

「楊塘    」 ,「茅塘    」 ,「香白塘。」

「月塘    。」 「《荷葉》塘   。」 《難塘》。

菱角塘   「高公塘   ,《白水》塘。」

牛欄塘   第三塘   上栗山塘荷葉塘   大湖長平塘 以上諸塘俱在西陽堡。

「後村塘   」 「斑竹塘   、銀塘。」

有塘    ,朱栗甘塘  ,「山荒塘。」

《道方》塘   、「壇塘    」 、「荷葉塘。」

《柘》:請幫助識別此字。塘   新塘    周亞塘,「煙竹塘」,   「山溪塘,   谷元塘。」

羊塘    ,「何家沖塘  」 ,「茅塘。」

「張天塘   」 、「《鹿皮》塘   。」 《小平塘》。

杞塘    ,「老英塘   ,杲塘。」

何家塘   洲邊大塘  山中塘。

《道方》塘   、「橫沖下塘  」 、「鄒家塘。」

洞官堰塘  ,蘆泉塘   ,山陂塘。

車塘 以上諸塘,俱在官板堡。

「枯江塘   。」 「嚴家沖塘  。」 「《圓亞》塘。」

大車塘   ,《曲市泉》塘  。「老紅塘。」

社公塘   ,「牛亞塘   」 ,「寨下塘。」

歐源塘   「《魯草》塘   」 ,「蔣榮塘。」

張亞洲塘  ,走馬塘   ,茶田嶺背塘,天塘    ,「曲市上浯塘 ,龍塘。」

上東塘   上值塘   鐵爐塘。

巴塘    、曹家塘   、「長塘。」

「歐」 青觀音塘 ,泉塘    ,垻塘,張亞洲,新塘 ,璉塘    ,茅塘。

《祖下》塘   。鐵屎塘   。「荷葉塘。」

耙塘    。《過路塘   》。「《魯草》塘。」

小茅塘   鴉鵲塘 以上諸塘俱在「東塘堡。」

《祖下》塘   洲邊,大塘  ,水碓塘。

「沙塘    」 「白沙、南塘  。」 「大秧塘。」

陳困兩頭沙塘      賀蘭保塘 以上諸塘俱在石羊堡。

下長塘   石花塘   、「圓亞塘。」

廟背塘   、「杉樹塘   、大升塘。」

大陂塘   「魚羅塘   」 ,「油柞塘。」

「界塘    」 「泉塘    」 ,「天麻塘。」

沙塘    上長塘   、水塘。

長渡塘   南塘    瓦礶塘,香花塘   八十畝,對塘 雷公塘

龍家塘   「石溪塘   字各塘。」

賀蘭保塘  、梅塘    、《滿竹塘》。

瓦窯上洪陂塘

平田彎裏塘 以上諸塘俱在曲潭堡。

安仁縣

清水塘   「秀才塘   。」 「楊水塘。」

曾塘    ,蓮塘    ,「新塘。」

赤塘    龍坑塘   「羅復塘。」

琉璃塘   ,「東茅塘   ,南珍大塘,城塘    ,樟木塘   ,南塘。」

盆塘    、「龍穴塘   。」 「石金塘。」

芙蓉塘   、大陂    、攸陂。

新渡陂   、石頭陂   、渤海陂。

銅鑼洲   :《雙印池   》:印池。

萬葉塘   豐稔陂   。冷水塘。

百丈塘   寺傍「井   孚塘。」

沛公塘   、「平塘    」 、「鍋塘。」

酃縣

大陂    石烏陂 俱在一都。

新陂    濟陂 俱在二都。

水陂二十一座,堰塘三口,水圳一十條。

康樂鄉 一都陂二座,水圳二條。

二都陂四座,水圳一條,堰塘三口。

三都陂六座

常平鄉 七都陂一座,水圳二條。

霞陽鄉 九都陂四座,水圳四條。

十一都陂「塘無水圳」 二條。

桂陽州

葛塘井 治北德安里,灌田六百畝。

牛尾井 治北五十里安榮里。灌田三百餘畝。「龍王井 」 :龍渡山下,水清源深,歲六月六日禱之,至則舉體清涼,不知有暑,水勢遇旱更漲,溉田千餘畝。

應泉 在治東北

塘下塘 在治西資敬里,灌田三百畝。

道坎陂 在治西北五十里。鑾三鄉。

藹陂 、長陂 、黃獺陂 俱在治西北。

果三井 ,在州治東北三十里,灌田六百餘畝。大泉井 ,在衡陽鄉,灌田五百餘畝。

清溪井 在廣二鄉,灌田五百餘畝。

清溪井 在鑾二鄉,灌田千餘畝。

梅母井 在廣二鄉,灌田五十畝。

連源井 在大富鄉。灌田五百畝。

勒甃塘 在鑾三鄉,灌田千餘畝。

葛塘 在臨壇鄉。灌田五百畝。

風神塘 在臨壇鄉。灌田五百畝。

西湖塘 :在州治北,灌田千餘畝。

長塘 在廣一鄉。灌田五百畝。

龍泉陂 在衡陽鄉,灌田五百畝。

應陂 在廣一鄉

袁家陂 在廣二鄉

《九龍陂 》在衡陽鄉。

新陂 在大富鄉

石陂 :在州治南三十里。

桓家陂 在廣一鄉

榮洞陂 、梘頭陂 、大陂 俱在州治西四十里。

烏石陂 、「周家陂 」 、千秋陂 俱在臨壇鄉《嘉禾縣》。

龍泉井 ,舊屬桂陽州,灌田可五百畝。

肥泉 ,在縣西北二十里。清濁相兼,廣蔭千畝。魯山陂 舊屬桂陽州,灌田五百餘畝。

油家陂   、上澤陂   。侯山陂。

岐山陂 以上諸陂舊屬臨武縣,今分本邑臨武縣。

犀塘 :在金粟巖側,廣數十畝。

基塘陂   、霸江陂 俱在縣南。

和尚陂   、石江陂 ,俱在縣北。

殷家陂  、五子陂 俱在元戩里。

龍水陂  、古磉陂 俱在興仁里。

大泉陂 在金湯里

烏陂    、龍福陂   、福興陂。

雷石陂 以上俱在烏陂洞。

萬石陂   、爻山陂   、藍陂。

歐家陂 以上俱在永豐鄉。

烏龍陂   、新石陂   、《新連陂》。

吳家沖陂 以上俱在縣東。

上村陂   、蘇家陂   、官陂。

黃門口陂 以上俱在縣西。

草南堰   、劉家陂   、張家堰。

成家堰 以上灌田甚廣。

藍山縣

侯陂 在南平鄉

子來陂 :在縣東門外。

龍鬚陂 ,在縣西南五里,舜水發源處也。下至縣治,灌田三千餘頃。

塔下陂 ,在縣東,即舜水下注,灌田四千餘頃。胡鬚陂 ,即夔廟左印池也,灌田數頃。

大陂 在感鳳鄉,灌田八、九千頃。

鐵爐陂 ,在縣南五里,灌田千頃。

西江陂 在新村,灌田五百餘畝。

天鵝陂 在戴星橋,灌田五百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