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33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三百三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三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三十卷目錄

 惠州府部彙考六

  惠州府兵制考

  惠州府物產考

  惠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三十卷

惠州府部彙考六[編輯]

惠州府兵制考        通志[編輯]

府總

本府 協鎮副將一員,都司二員,守備二員,千總四員,把總八員。

歸善縣 《惠協》右營,撥把總一員。

博羅縣 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海豐縣 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河源縣 把總一員。

龍川縣 千總一員

長樂縣 把總一員

興寧縣 守備一員

永安縣 千總一員

長寧縣 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連平州 守備一員。

碣石衛 總兵一員,遊擊一員,千總三員,把總六員。

捷勝所 遊擊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甲子所 遊擊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平海所 都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東海滘 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本府 兵一千九百四十六名。副將領左營官兵駐劄府城,並分防河源縣及連平州忠信各汛隘。右營官兵駐劄平海所,內撥官兵分防歸善縣及平海所各臺汛,並分配新定營。浙額設哨槳船一十五隻,派防平海所盤圓稔山二處港汛。

歸善縣 兵六十名防守。

博羅縣 兵二百九十二名防守,並內撥官兵分防該縣險隘地方。

海豐縣 兵五百名,駐劄縣城,並內撥官兵防謝道山、魚門港、小漠渡、東涯各臺汛。

河源縣 兵二百名防守。

龍川縣 兵一百六十九名防守。

長樂縣 兵一百九十九名,駐劄縣城。並內撥兵分防龍系磜隘地。興寧縣 兵二百七十名,駐守縣城。

永安縣 兵二百六十九名,駐防縣城。

長寧縣 官兵二百三十名駐守,並內撥官兵分防茶岡、櫸林鋪、大波營汛地。

連平州 官兵二百六十名防守,並內撥官兵分防黃茅峰要隘。

碣石衛 官兵三千五百員名,續添兵七十五名,共官兵三千五百名,存一千五百員名,駐劄衛城內。撥官兵分防田尾山、奇石港、觀音廟、烏墩、東涯各臺汛。尚官兵二千零七十五名,分防甲子所、捷勝所、墩下、東海滘各處。今新定經制額派艚船五隻,灣泊碣石河下及海豐、烏墩港,該鎮撥兵偵禦巡防。

甲子所 係碣石衛,撥兵五百名駐劄,並內撥官兵分守甲子港、湖東澳各臺汛。

捷勝所 、碣石衛左營分防官兵五百名駐劄,並內撥官兵分防白沙河、大帽山、扁涌湖、東涯各臺汛。

東海滘 碣石鎮標右營,分設官兵五百名駐劄;並內撥官兵分防烏塾港、西涯、大德港、兩涯各臺汛。

墩下 碣石鎮下左營分防,設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駐劄墩下寨,並內撥官兵分防長沙山、青草頭港、梅壟墟各臺汛。

臺汛:海豐之臺曰「謝道山 」 ;兵三十名,防守鮠門港 ;把總一員,兵五十名,防守。

「小莫渡」 「東涯 」 兵二十名防守。

碣石之臺曰「田尾山 。」 把總一員、兵六十名防守。

奇石港 兵二十名防守。

觀音廟 兵二十名防守。

烏墩東涯 千總一員、兵一百名防守。

平海所之臺,曰「小漠渡。」 西涯 兵二十名,防守《盤圃東 》;把總一員、兵二十名,防守。

盤圃西 兵二十名防守。

大星山 兵十名防守

瞭望山 兵十名防守

鹽苔山 兵十名防守

碧田司 兵十名防守

汛寨兵 十名防守

荔枝澳 兵十名防守

稔山澳 :千總一員、兵三十名防守。

《高山》角 兵十名防守。

西鄉澳 兵二十名防守。

東涌山 兵十名防守

白雲山 兵五十名防守。

淡水 兵三十名防守

捷勝所之臺曰「大帽山 」 ;兵十名防守。

白沙湖山 兵十名防守。

《扁涌》湖 把總一員、兵三十名防守。

甲子所之臺,曰「甲子港 」 ;兵二十名,防守湖東澳 ;千總一員,兵三十名,防守。

東海滘之臺曰「大德港」 ;東涯 把總一員、兵二十名防守。

「《大德》《西涯 》」 兵二十五名防守。

烏墩港:「西涯 」 兵二十名防守。

墩下之臺曰「長沙山 」 ,兵三十名防守。

青草頭東 把總一員、兵三十名,防守。

青草頭西 兵三十名防守。

梅龍墟 千總一員,兵五十名,防守。

和平岑岡營 和平設守備一員、把總二員、兵二百五十二名,駐防城外岑岡營,並內撥分防東坑、樟坑、野鴨潭、桐子園各要汛。

岑岡營之要汛,曰東坑、樟坑 ,撥兵五十名防守。

「野鴨潭 」 ,撥兵十名防守。

《桐子園 》撥兵三十名防守。

惠州府物產考        縣志[編輯]

府總

穀屬

早穀 種於二月,收於五六月。

《翻穀 》「種於六月,收於十月。」

大冬穀 種於四月,收於九月。以上三時之穀,俱有黏、有粳、有糯。山間有粟、有麥。麥有大小二種,獨長樂產於青樹下者為勝,作麵如線,甲於他郡。

薏苡仁 ,服久去瘴,亦似穀類。

芝麻 :有黑、白二種。

蔬屬

芋 有二種,曰「山芋」 ,曰「田芋。」

薯 有數種:曰甜薯,曰紅薯,曰白薯,曰「番薯。」 豆 有數種:曰帶豆,曰菉豆,曰白豆,曰「扁豆,曰黑豆,曰黃豆,曰豬牙豆,曰虎爪豆,曰茶豆,曰刀豆,曰蛾眉豆。」

《瓠 》「嫩可為蔬,老可為杓。」

莙薘 形似飯匙,俗謂之「飯匙菜。」

筍 其種甚多,而貓筍、筀筍為勝。有一種苦竹筍,人多喜食之。

蕨 有二種,一食其芽,一挖其根為粉,可以療饑。然其性寒,多食之則病臃腫。

芥     、薑     葫蘆

白菜    、苦瓜    、《甕菜》

苦蕒    ,菠菱    ,茴香,芫荽    ,木耳    ,香菰。

芹     ,王瓜    ,萊菔。

茼蒿    、芥、藍    藤菜

菌     甜菜

果屬

楊梅 其木堅,可以刻字,人多用之。

李 有數種,而珍珠、「胭脂」 為勝。

梨 二種:有黃、有青。

栗 有鉤栗,鉤栗多刺而實稍小。

槌子 :一名「員子。」 員子多生則歲歉,土人每以為驗。其木即赤梨也,人多以為梁柱。

茶 有油茶,其子可出油。

枇杷    楊桃    棗,

柚     、柿     、柑

桔     金桔    菱角。

牙蕉    、《荔枝    》《龍眼》。

香櫞    、橄欖    、甘蔗。

西瓜    、香瓜    、花椒

橘     、佛手,柑   餘甘。

青欖    、石榴    、《梅》

柰     ,盧橘    、橙。

《人面子   葡萄    》。《樹葡萄》。

山檳榔   、茨菰    、蓮子。

金紐    、土瓜    ,黃皮

《波羅蜜   》必納    ,宜母子。

頻婆    鳩子    。肚子。

櫻喙桃

布屬

棉布 惠州之棉視江西為勝,但花時多風則盡落,收時多雨則盡腐,以故仰江西者恆什五。土綢 以天蠶織之,人間蓄桑蠶,取其絲緯。葛布 ,近時人家多造蕉布、葛布以易棉布。各省將棉絲來換或買,而棉布多買自省城與各省來者。

花屬

《木芙蓉 》:其皮可為筆。

雞冠 :有紅、白二種。

石榴 :其種有二百葉者,花而不實;單葉者,四時開花而實。

蓮 有紅白二種

菊 :有紅、黃、白數種。

蘭 :種類不一,有建蘭,有木蘭。生於石者曰石蘭。不用土培水灌虛懸之而開花者曰弔蘭。有山蘭。正月開花,花名魚春,曰魚春蘭。有玉蘭、有素馨。有碎蘭、有暹羅蘭。

梅 各邑俱有,而羅浮獨以梅著,蓋以師雄見夢故。

《紫薇 春月》,滿樹開花。

薔薇    、山茶    、茉莉

《含笑    海棠    金錢》。

《長春    》、指甲    、夜合。

佛桑    《月,桂    》《木樨》。

《九里香   》、酴醾    、雞肉花。

《辛夷    》《杜鵑    》、「薝蔔。」

「木槿    」 :《錦堂春   》《紫堂春》。

《玉堂春   》。「紫荊    番茉莉。」

李     、桃     楰。

桂     :緋桃    《玫瑰》。

荳蔻    、山薑    、《山丹》

「小玉    山茶    」 、蜀茶

山梔    、萱花    、《繡毬》

金鳳花   、《鳳尾    木棉花》

《剌桐花   月》月紅   蘇興

氈花

藥屬

土茯苓 ,「人挖之,舂其粉,以雜蕨粉。」

麥門冬   、何首烏   、三角楓

天門冬   、紫蘇    、巴豆

菖蒲    、枸杞    、山藥。

牽牛    、白芨    、薄荷

茱萸    、天花粉   、萆麻。

香薷    覆盆    金銀花,

男青    訶子    、漢椒。

乾葛    、陳皮    、益母。

車前    、砂仁    、蒼耳。

茴香    、薑黃    、木鱉。

藿香    、梔子    、桑白皮。

決明    ,仙茅    ,甘菊。

扶留    金癭子   、黃連。

黃精    使君子   艾。

草屬

蒲 可以織蓆

茅 可以覆屋

石茗 可以代茶

《仙人草 》莖葉秀麗,香猶檀藿。夏取其汁和羹,其堅成冰。

龍鬚草 ,產於龍鬚磜,磜以草名也。斷腸草 ,即鉤吻也。愚民悍塞而輕死,一語不當,取草服之,須臾腸斷矣。所幸有活羊血,灌之即甦。

萱     ,蕕     萍。

燈《草    莞》《草    芸》。

《金泉    》蛾眉    芝草。

萬年松   、葛     、麻

瑤草    ,朱草    ,白蘋。

蘆、荻    、葦     、蕉

竹屬

籠蔥竹 ,大可十圍,水簾洞有道人庵,忽遇道侶寄宿,及去,留竹篾長二丈餘,無節,即籠蔥竹也。

考證

單竹 可以作紙

《馬鞭竹 》,其節逆生而無枝。

《著竹 》,大尺圍,今皆不可得見。

《江南》竹 ,居民燃之以代燭。或雲「以上二竹,本宋丞相文天祥所植而蕃者。」

《符竹 》,鍾離所篆。符竹。今劉仙壇下竹葉皆有篆文。

筀竹    、菉竹    。麻竹。

黃竹    、《苦竹    》。《刺竹》。

貓竹    、《赤竹    》《荊竹》

《高南竹   》。竻竹    。《烏荊竹》。

勒竹    、甜竹    、大頭竹。

《雞距竹   》、紫竹    、《斑竹》。

「方竹    」 、「筇竹    」 、《桃枝竹》

龍鍾竹

木屬

槐 其花可染綠布

梨 其赤者最堅,邑人以為「棟梁。」

烏柏 :其子可出蠟油。

蠟樹 ,出白蠟者也。搗其葉,和米粉為粔籹,其色青而味甘。

香桂 :皮葉俱可食,而異香襲人。

《桐子 》可出油,以供油漆。

《薰陸香 》,樹皮鱗甲可為香。

蚊樹 子如馬檳榔,熟時自擘蚊飛去。

合成樹 《南越志》云:「博羅有合成樹,十圍,去地二丈,分為三衢,東向一衢。木葉似練,子如橄欖而硬,削去皮。南人以為」「南向一衢橄欖,西向一衢。」三丈樹今不知何樹,然今人花樹多合成者,豈效而為之耶?

松     柏     梌。

梧桐    、「樟     楓。」

榕     檀     槁。

桂     ,苦藥    。《苦練》。

柳     、梓     、杉

桑     《水桫    》棕。

布荊    檺     ,赤子。

白員    楠     訶梨勒。

楓     :木棉    、桑柘

皂莢    棕     、《桄榔》。

《相思    》《羅漢松   》。《馬牙香》。

桷木    。《烏拉木   》《青鳩木》。

羽屬

五色雀 ,有貴人,至則先集。

寒皋 午日剪舌,能作人言,一名《別哥》。

《鵜鶘 》一名「淘河。」

鸏䴀 一名「越王鳥」 ,狀如鳶,《口句》末可受二升許,南人以為酒爵,珍於文螺。不踐地,不飲江湖,不唼百草,不餌魚蟲,惟噉木葉。糞似薰陸香,翡翠 羽可飾物,其色最佳。

鶯     《雉雞    》,「白鷴。」

鷺     ,鷓鴣    ,鴝,鵒。

子規    畫眉    ,《山鶘》。

鵲     山鵲    ,鸕鶿。

《鴛鴦    山》判官   ,《白頭翁》。

鸇     鷹     ,斑鳩。

鵓鴿    ,伯勞    ,鶺鴒。

鵪鶉    烏鴉    ,鸂山雞    《鷂     鵁》鶄燕     啄木,    鷦鷯。

「竹雞    鬱雞    」 ,碧雞舒鳧    ,「池鴿    烏寥。」

麻雀

毛屬

《啞虎 》「不嘯不咥。」

《果然》豹 文彩蔚然,殊異他產。

 一名《山都》,如人面唇黑,身有毛及踵,嘯則上唇掩目。

果然 身如猿,白色,體不過三尺,尾乃長四尺餘,皆異物也。山中人亦不恆見。

虎     、豹     、豺

熊     、《兔     、鹿》

麋     、《麂     猿》

猴     獺     山豬。

山羊    狐     。《土䶉》豬:    「山狗    麖狸。」獺    山馬    睡豬。

鱗屬

鱔 有黃白二種

鰱,《鱅,魿》。 四種出自九江,春月買其鮞養之

於池

馬魚 頗佳,大如蠶,春夏水漲時有之。

《鰣     》。     鯉鯽     赤眼鱒。   鯿鱸     金鯉    斑魚

《七星    山花    》鯰。

鰍     《鳳尾    》塘虱

藍刀    ,《比目    魴》。《沙鑽    金魚    鰻》。

甲屬

蚌     :蜆     蟹。

蝦     田螺    、石螺

穿山甲   ,黿     蟛蜞。

蟕蠵,蟲屬。

蛇     蛙     《田雞》。

蜜蜂    、《蝶     、蟬》

螢     蟻     、蜈蚣

「蟾蜍    丘」 「蚓    蠅。」

「蟋蟀    」 、《蜻蜓    》《螳螂》

《螻蟈    》「《天蠶    》桂蠹。」

螟蛉    石蛤    。蜘蛛。

「蚱蜢    」 、蝌蚪    。《蝙蝠》

蜥蜴    。斑貓    。鼠媍。水蛭    。蠹     《毛蠹》。

金花    蚊     《螽斯》。

貨屬

鐵 產於長樂嵩螺山,柔可為線,冠於閩粵。錫 產於錫坪諸山,貧民採之,賴以資生焉。

惠州府古蹟考        縣志[編輯]

本府。歸善縣附郭。

欣樂縣故基 ,在縣南一百五里。晉太和元年建,陳禎明二年廢。今猶呼「故縣潭。」

梁化郡故基 ,在縣東南八十里。梁天監中置,隋開皇十年廢。今為梁化屯。

舍人巷 在府治南五十餘步。五代時,張昭遠為起居舍人,因名。

東坡故居 在白鶴峰,宋蘇軾謫惠,卜居於此,有堂曰「德有鄰」 ,軒曰「思無邪。」 小齋二,曰「睡美處」 ,曰「來問所」 ,有亭曰「娛江亭」 ,左有硃池,右有墨沼,有小圃,中有亭曰「悠然。」 《明一統志》云:「紹聖中,虔寇陷惠州,民居官舍,焚蕩殆盡,獨留此居,致奠而去。嘉靖丙午,知府吳至,於其麓建白鶴觀,命道士守之。」

翟夫子舍 在白鶴峰側。宋翟逢亨藏修處,因名。蘇軾有詩。

唐子西故居 ,在沙子步。宋政和中,博士唐庚謫惠,寓焉。廬曰「寄傲」 ,庵曰《易有》。

丞相宅 在府城北下郭三里。宋相留正故第。吳高《詩》曰:「喬木尚存丞相宅」 ,今廢。其後山為厲壇,前為民居,猶以府園呼。

徐處士宅 在水東街

梅夫子宅 在元妙觀

陳侍講故居 ,在舍人巷。宋紹興間,陳鵬飛謫惠,居此。面湖築室。室前為園,中有小亭,覆之以葵,曰「窺園」 ,湖曰「謫宮。」 淳祐癸卯,州守趙汝馭建祠祀之,今廢為軍營。

李氏山園 在郡城南龍塘,宋瓊州安撫使李思純之別墅也。高下數十畝,草木華實,無所不有。臨江有閣,曰「潛。」萬石坊 在府治南。以宋郡人黎獻臣、李思純、李思義、陳周翰、陳開五太守所居,因名。

松風亭 在縣學東北,今廢。蘇軾有詩。

何丞相祠 :在城西南銀岡之麓。明山東行中書省參政何真以私第為義祠,祀其先。有宋濂《記》曰:「真先世居廣之東莞,至真始遷惠州。後其子得罪徙家,其地為馬指揮宅。」 今為姚御史宅矣。

王御史宅 ,在東平坊。度死事之後,沒官給免,後為侯邑博宅,今又賣之民間矣。

船澳 在上、下淮都海濱。宋丞相文天祥嘗駐師於此。

第一江山亭 在縣治後圃。明天順中,知府李叔玉建。旁有二小亭,東曰「方舟」 ,西曰「方壺」 ,今廢。

野吏亭 在府治東北隅。宋咸平初,州守陳堯佐建。皇祐中,黃仲通葺之。紹聖初,方子容復葺之。

南薰亭 在縣治前

森巖亭 在縣治之東,有宋進士梅蟠記。挹秀亭 近東坡故居。三亭皆前令遊憩之所,邑人比之甘棠焉。

湖山勝覽亭 在永福寺。明正德中,郡守陳祥闢淫祠,改建。知縣祝允明「記。」

古榕亭 在西湖堧,橫槎精舍之左。明嘉靖間建,尋圮。後通判吳晉重建。

澄心亭 在元妙觀東園面湖。明嘉靖丙辰,通判吳晉建。今改為「崇報祠。」

勸農亭 在縣東郊。郡守吳國相建。

遺愛亭 明嘉靖間,同知莫相左遷,士民留靴,建亭於皇華亭左,立碑以記其事。尋為《江水圮》,遷碑於城隍廟內。

皇華亭 在府城北朝京門外江濱,為迎送之所。知府李𤣱建「娛江亭 。」 知縣連國柱重修。

《印山亭 》在郡城內百官池上。

「點翠洲亭  」 、「涵清亭   」 、「湖光亭 」 俱在西湖上。

超然臺 在西湖下

「熙然」 臺 :在西湖。明嘉靖乙亥,郡太學生潘維藩等建。

鐘樓 在府治萬石坊。明正統七年建,尋燬於火。後知府李畿嗣重建。

合江樓 在府治東城外。東江、西江合流之所。鐘樓 即湖平樓,湖水穿城瀦洩。明嘉靖乙巳,知府吳至增關下板閘。萬曆丁亥,知府黃時雨易以石,崇三尺許,水常盈不涸。樓原三層,以形家言不利,拆之。四十四年,守道沈麟祥重建一層,額曰「湖平」 雲。

文惠堂 在府治旁。宋陳堯佐嘗守郡,故名陳使君堂 。宋陳偁知惠州,有德及民,民生祠之,榜曰「陳使君堂。」 久廢。

敬簡堂 「在府署後。」

「逍遙堂 」 在豐湖《芳華洲》之上。

《思無邪齋 》。知縣連國柱修。

文星塔 在三台石,明萬曆二十三年建。泗州塔 ,在西湖「超然亭。」

遲蘇閣 「郡人葉維城建。」

鄭子書堂 ,宋鄭玠讀書之所,在「幽居洞」 「雲華閣 」 ,在黃龍洞南。漢偽主劉鋹建,命中書舍人鍾有章作《記》。

葛洪丹竈 在朱明洞,竈旁土五色而有光,或取之,丸如豆,沉之水,輒生泡,白氣如練出水中。又西北有石如槽,曰「藥槽」 ,相傳稚川鍊藥處。遺履軒 在沖虛觀後。鮑靚為廣州太守,以女妻葛洪。靚晝臨民,夜輒至山中與洪談。道人但見雙燕往來,候之則靚履也。

黎珠庵 在羅漢巖右,鮑靚為其女葛洪妻建。左壁有何仙姑題詩。唐末久廢,宋祕書張宋卿、丞相魏公留正重搆,為遊息之所。

「軒轅遺居 」 ,在白雲洞中。唐大中中,遣使迎集,至長安,數月乞還山,結庵居焉。有李洞、皮日休、陸龜蒙詩。

朱靈芝「朝斗壇 」 ,有銅龍六,銅魚一,今存。見日庵 在飛雲頂。

仙春亭 在朱明洞口

「橫翠」 亭 在伏虎岩下。

佛松亭 在朝真石

屐雲門 在羅浮山麓。俱宋太守趙汝馭刱建,有《山行記》。

「梅花村 」 ,在飛雲峰路側。軼事。有《趙師雄醉憩事》。

卓錫泉 在寶積寺。景泰禪師山居,因汲不便,卓錫於此,泉湧而出。

《到卯亭 》在東門磯上。

襟江亭 :在榕溪水口。知縣經彥寀建。

朝東亭 在東門外,溯江流而東向之。舊建此以應讖,廢。

望驪亭 在浮碇岡上。明嘉靖間,知縣經彥寀建,謂「登此以望黃甲峰驪光」 也。

湯泉亭

登高亭 在縣北登高鎮,宋建。邑人重九登高於此,今廢。

「環翠」 亭 在長壽觀。明萬曆間,知縣吳日強建。「御簡」 亭 在沖虛觀。

道一亭 :「周坦建。」

文昌閣 在學右後圮,知縣吳日強建。

雲閣 在縣西。宋紹興間,祕書郎張宋卿建,今圮。

長寧縣

船潭鎮 在雲溪,今廢。

竹子壩 在木河。初欲於此建縣,今舊址尚存,巳割屬連平。

象岡司 在縣西,今革。

黃岡司 在縣北二十里,今革。

諸家鎮 有溫泉一

梅坑 有溫泉一

立溪熱水 ,有溫泉一。

永安縣

雄鎮樓 在治內

海豐縣

安陸縣 ,在縣東七十里《坊廓》都,今為「大安屯。」 海豐故城 在縣東城外,元至正毀。

大顛巖 法留山巔。上有巖如屋,唐僧人大顛居之,有放生臺遺址。宋寶祐丁丑,邑人林雷喚建書院,刻石志其事,今廢。

登瀛坊 在縣東二百五十里,為甲子港涯。其津有十八奇石,宋范良臣聚族家焉。開禧三年,良臣刻「登瀛」 二字於石,取十八學士之義。港後有石六十,應甲子之數,而地亦因以名。

御宴潭 在縣南一百里,即麗江下流。宋端宗舟次此錫宴。

宋師嶺 時宋師聚此,伐土為階級,故跡尚存。桂林石 ,在縣東二百里。石高二丈五尺,面方二尺。宋祥符中,大夫陳讜宦遊於此,大書「桂林」 二字。

《環田佛穴 》環田在五峰之麓,石壁大如屋,中有穴瀦水,秋冬不涸,亦莫竟其底。有二石佛飛來峙其上。求嗣者禱於佛,探穴中以隨手所得石及銅錫、瓦礫多寡為信。禱或不許,探穴中便無所得。今成一大剎雲。

鷹嘴岩 ,以石弁石,嘴長而鉤,狀如鷹,下可藏百餘人,高數十丈,天生二古藤為之梯。旁有竹十餘株,大與藤稱,下有蟾蜍塔,大人腳跡。宋元豐二年,六安淡如居士有記。

《圳頭佛穴 》石穴與五峰相類。當環田未顯時,祈嗣者往圳頭探穴,石輒有應。及環田飛來,佛興,此穴遂寥落不顯矣。

《壯帝居》石 在南山頂小漠渡邊。宋帝昺航海駐師於此,鑴「壯帝居」 三字於石。邑人黃德燝過此,感而有詩。

海豐縣

觀稼亭 在龍山。知縣陳一善建,今廢。

方飯亭 在五坡祠後。中有文天祥像,甘公亮「記」 ,知縣張濟時建。

息肩亭 在羊蹄嶺上。知府林國相、知縣胡天霞建。

文昌閣 在尊經閣上

龍川縣

趙佗故宅 在縣治西,宋改為「光孝寺」 ,今仍之,有臺、有井。

蘇陳堂 在白雲橋,舊名台隱堂。宋蘇黃門轍、陳諫議次升謫惠居此。隆興初,循守彭億更曰「蘇陳」 ,像二公而祠之,後廢。嘉泰癸亥,州守趙善噫改建於縣東五里,曰二賢祠。元至正壬辰,復廢於兵燹,有宋王邁《記》。

默化堂 宋周彥質守循,於公署之西偏,為堂五間。蘇軾題其榜曰:「默化。」 今廢。

王尚書故宅 在嶅湖,黃縉居場,縉闢地得宋所佩之璫及古硯,刻有「礪」 字。

就日堂 宋端平中,郡守宋詡建。

觀德圃 宋詡建

《郡春園 》宋詡建,今廢。

進賢鄉 在縣九十里。宋嘉熙中,詔舉賢良明經之士,邑人陳大綱與選,因名。

湖光亭 在嶅湖畔。明嘉靖癸未,僉憲施儒築湖,因建。舊有《記》,知縣林廷植移於新築南壆。愛梅亭 在迎衢驛側。明正德十四年,刑部主事李中謫於驛,見公署中多梅,遂構有《記》。最高亭 在天羊丫。明嘉靖乙酉,僉事施儒建,萬曆六年重修。

迎風亭 在南門外。明萬曆二年,知縣趙真才建。

介壽亭 在雷鄉驛左。宋郡守韓京因母老疾篤,禱於天妃而愈,乃創於天妃宮前,今廢。飛躍亭 在邑北一里水心之北。前宋韓京勸農於此立焉。

丹桂亭 在學後。宋嘉泰間,知州梁克俊建。明成化十年,秦宣重建。

迎春亭 在邑東五里。明萬曆七年,知縣林廷植查東嶽宮墀前侵地築之。是夏大旱,禱雨於斯,有應,因名「喜雨。」

辰告亭 在雷鄉驛左

皇華亭 在邑東獅石上。

息勞亭 在嶺西。明萬曆六年創建。

放生亭 宋守彭彥班值荒節省,郡人愛之,創亭以尸祝。

浴風亭 :在東山書院之左。知縣彭峻偕紳士講學,憩遊於此,因構亭焉。

水心閣 在廣福寺。嶅湖環繞,前峰疊秀,為此邦登眺勝處。

御書閣 宋郡守宋煜建。端平三年,州守宋翊重建。

「正相塔 」 色蒼貌古,攲斜欲仆過客,居民怖甚。偶於順治年間挺然矗立,群驚其為神異焉。新塔 在邑西十里。明天啟二年,知縣唐希孔創建。崇禎十一年,知縣龍相竣工。

長樂縣

古縣 在今縣治東南五十里七都九龍岡下。古塔 在塔岡山,廢已久,今建塔即其地。「尉佗臺 」 在縣西五華山下。

曾洞嶂 下有毒泉,宋時鐵板僧據嶂中,時有鄒太尉引兵征之,去毒泉二尺許,以劍倳地中,泉隨劍入,地遂不為害。今其鄉有鄒公廟。聞麖嶂 舊名「簾紫嶂」 ,長樂、永安分界處也。宋景炎二年,丞相文天祥駐兵於其巔,聞黃麖鳴,遂徙南嶺。今階級尚存。

忠臣嶺 在縣南四百里,即前南嶺。宋文丞相屯兵於嶺下,時軍中無燭,令卒採竹燃之,火光照人,至今如之。地多蚊蛙,軍士不寐,公祝而絕之。嶺北有泉,即前毒水井,軍士或飲而死,公禱而止之。以忠誠所感,呼為「忠臣嶺。」

《且止亭 》在董園。有司奉雍公命建,以為迎接上司之所。

興寧縣

學士祠 又名探花祠。《惠大記》云:在洗硯池上,明洪武初,廢於兵火。

皇清順治間,知縣胡繼武復建於「洗硯池」上。有《邑人》

黃欽記

元妙觀 ,在城北,近東郭,久廢。遺鐘現存明倫堂,有「元朝延祐」 年號字跡。

隆興寶塔 在縣南二里。明萬曆三年,知縣劉應龍創建。高七層。塔前建寺曰「隆興。」 崇禎十六年廢。其址今建為盂蘭寺。

齊昌府 ,在縣北五里洪塘坪南。漢劉鋹置,使其子鎮之。宋開寶中廢。

武㜑故城 ,在縣西二里。五代時,縣嫗武姓者糾合村落,築城自衛。

古塔 在縣城北三里。五代置齊昌府時建,今存其半。

翰林堂 《宋學士羅孟郊故居》。

洗硯池 ,在神光山。學士洗硯,因名。

曾子湖 ,羅孟郊冬月解衣下湖,取魚供母,鄉人因名。

留湖田 在縣東南一里東海橋背。《讖》云:「水打留湖田,興寧出狀元。」 宋初,河水急旋流於此,孟郊應之。

迎春亭 在縣東二里。明嘉靖四十三年,知縣陳其箴創建,今已廢。

壯觀亭 在縣東北十里。

顯忠亭 在縣東北半里。

乾坤一覽亭 在縣南六里。明嘉靖二十四年,知縣羅衣創建。

大觀亭 在縣南六里

豐濟亭 ,在縣南三里。蕭瓚造,為行人待渡之所。

迎恩亭 在縣西南五里,久廢。明成化十六年,知縣侯爵再建,又毀。正德十三年,知縣祝允明復建。圮後,邑人黃文祖修之。

暑雨亭 在縣西南十五里黃土嶺。明成化十七年,知縣侯爵建。嘉靖四年,知縣應鵬衝大拓之。

一鑑亭 在西河橋外。明嘉靖三十一年,知縣黃國奎建。

中道亭 在縣西十五里。明隆慶二年,副使張承弘立於興寧、長樂界中。

興濟亭 在橋之南。明萬曆二十一年,知縣李希說建。

攬轡亭 在縣西

勸稼亭 在縣東五里

省農亭 在縣南三里

勸農亭 在縣西五里

閔農亭 在縣北七里。俱明萬曆二十年鄉民為鄉官建。

敕書閣 在東南四十里,義民薛玉建,以藏《敕書》。

隆興塔 在邑北一里。明萬曆四年建。

連平州古蹟無考

河源縣

秦龍川故城 ,在舊縣東北七十五里。趙佗令龍川所築。

禎州故城 ,在縣北一百里。南漢劉鋹所築。廢石城縣 ,在舊縣北一百里。舊清湖都地名「縣口。」

象宿樓 在舊縣北。宋端拱初,古城之登進士第,同科二十八人,時稱「二十八宿」 ,鄉人為建樓。今廢。

燕石亭 在縣城內

和平縣

老巡司 ,在縣東北十里,係和平巡檢司。明南贛巡撫王守仁征平浰賊,移巡司於此。今奉裁,故基猶存。

赤山院 在小南門內,久廢,即其地建「環溪寺」 ,凡祝聖於此習儀。

省觀亭 在南門河邊。明嘉靖間建,今廢。迎春亭 在東壩街。明嘉靖間知縣陳賓建,今廢。

阜陽臺 在北城樓高數丈。明通判洪陽所建,後漸傾圮。隆慶間,知縣陳彬重建,扁曰《江山勝覽》。

新塔 在南門,對江高七層。

陵墓附[編輯]

本府。歸善縣附郭。

宋丞相吳潛墓 在嘉祐寺南嶺。

承務郎朱誥墓 在半逕屏山之下。從事郎、主管文字徐士龍《誌》。

元府尹劉應霆墓 ,在內外管天井湖上。明東莞伯何真墓 ,在筆架山下。

中允陳灦墓 在馬莊山。

進士翟彥榮墓 在響地鋪。

參政吳高墓 在黃塘

永州知府蕭青墓 在黃塘。

參議葉頤墓 在馬莊

僉事郭觀墓 在黃塘新村。

進士鍾雅墓 在響地鋪。

慶遠知府葉應墓 在響地鋪。

按察使姚祥墓 在下廓荷塘。

進士楊天祥墓 原在「書齋」 ,今遷神壇障。御史唐勳墓 在永平赤江。

封翰林院編修楊傳芳墓 在良村大斗嶺,護國保境。湛懷德墓 增城人。葬永平火岡山。國子監祭酒楊起元表其墓。

參議鄭維新墓 在周逕。

大理寺寺丞曾守約墓 在浮碧岡。

參議利賓墓 ,在西湖萬壽塔山。

長史李鵬舉墓 在博羅大蓼塘。

知府王守充墓 在西湖。

苑馬寺卿季學一墓 ,在呂村。

吏部侍郎楊起元墓 在西湖官田山。欽賜祭葬。

宮保尚書葉夢熊墓 在西湖游龍山。諭全給祭葬。

封知縣陳九成墓 在西湖榜山。

博羅縣

宋朝奉大夫盧邵義墓 在縣北七里黃嶺南麓。

宋肇慶太守張宋卿墓 在羅浮山白蓮池。元泰定進士韓繼志墓 在峴逕山。

明知府楊頤墓 在羅仙曲湴。

贈工部右侍郎李亨墓 在大潘。有《大學士商輅墓表》。

工部右侍郎李顒墓 在縣西五里大潘任屋坑。御賜祭葬。

副使曾祿墓 在香積寺傍。

孝子何宇新墓 在黎村。

贈寧國府同知黃需墓 在大屏山下。有《大學士朱國祚墓誌銘》。

尚書張津墓 在縣西五里龍岡。御賜祭葬。有《南京禮部尚書吳儼墓誌銘》。

參政何歆墓 在黎村《小鬱》。知縣翟宗魯墓 在龍華寺東。初葬不吉,知府龐嵩、知縣周坦遷於此。

知縣韓棨墓 在金龜嶺。有《刑部尚書顧璘墓誌銘》。

副使曾一經墓 在烏坭塘。有《大學士王錫爵墓誌銘》。

贈禮部侍郎韓儔墓 在金龜嶺。有《廣東按察使李文奎墓誌銘》。

贈戶部主事張政熙墓 在善政三水。有《大學士趙志皋墓誌銘》。

贈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韓鳴鳳墓 在黎村。御賜祭葬。有《大學士施鳳來墓誌銘》。參政黃流芳墓 在鹿游岡。

參政韓擢墓 在黃岡尾。

知縣韓鳴金墓 在楊村坑。

副使曾舜漁墓 在黃岡尾。

烈女姚氏墓 在縣東螺湖側。有巡按御史姚虞《墓表》。

長寧縣

宋校書郎古城之墓 ,在君子峰下,古碑尚存,子孫猶祀焉。

永安縣

黃孝子墓 ,在城西十里。

海豐縣

宋循州守郭安仁墓 ,在楊安都,地名「蜈蚣口。」 推官承務郎盧公墓 ,在邑東赤岸鋪西。明御史李實墓 在碣石衛。

孝女彭氏墓 在縣西佛子嶺。明正德十二年,提學道張拯旌。

承德郎、戶部主事、鄉賢王守謙墓 在西坑。文林郎、饒陽縣知縣蔡春邁墓 在屯仔。文林郎、黟縣知縣林殷墓 在黃沙峒。

文林郎蒼梧縣知縣章美墓 在烏布。

封文林郎、鄉賢姚應明墓 在雷公田。

封徵仕郎、吏科給事葉珠墓 在平政。

封文林郎鄭茂桂墓 在大沎。

贛州同知葉逢春墓 在長圳。

文林郎、柏鄉縣知縣吳志高墓 在後塘封。文林郎黃敬義墓 在雷公田北。《鬱郡邑》「大賓處士」 黃鄉墓 在壆尾。金京山。長樂縣

孝子顏琛墓 在城東七里。

孝子劉袞墓 在清化都筲箕洞。

大理寺評事顏福墓 ,在城西五里。

御史連以和墓 在城北二里。

巡撫都御史顏容端墓 在城東五里。

郎中鍾道墓 ,在縣東二里。

興寧縣

探花墓 ,在縣東南五里長陂嶺。

陳南一墓 ,在城北五里竹絲湖。郭蓮塘先生乃宋翰林宣教也。今其裔孫歲祀之。

王璉墓 在城東五里新陂。墓有石牛、石馬先生,乃明成化工部員外也。今有裔孫,歲祀之。王天與墓 在城北半里湖背佛子嶺,墓前有顯忠亭,盛繼有《記》。

《雷》字碑 在龍鬥坑口,碑僅三尺許,古篆蚪文如新。

河源縣

烈女墓 :在三角村。文天祥之女定娘、壽娘死葬於此鄉。進士謝宜申書院在其旁,其裔世主其祀。

元省元曹德秀墓 ,在江口楊梅逕。

明潯州知府馬昇墓 在縣隔江二十里馬牯嶺。

「贈轉運使李洸」 墓 在曾田。黃沙郎中葉春銘其墓。。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