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45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卷目錄

 雲南總部彙考二

  雲南兵制考

 雲南總部總論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五十四卷

雲南總部彙考二

[編輯]

雲南兵制考         通志

[編輯]

皇清《開滇兵制》:

固山二員     都統。

副都統      佐領《牛彔》四十二員。甲兵八千四百名。

「總督雲南貴州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 兼都察院都御史。順治十七年設。十八年分駐曲靖。康熙四年移駐貴州。

中軍副將一員

左、右前遊擊三員。中左二營,分駐雲南;前、右二營,分駐貴州。

守備四員     ,千總八員。

把總十六員

《馬戰》兵,初設一千二百名,後裁去四百名,止存八百名。

步戰兵:初設二千八百名,後裁去八百名,止存二千名。

守兵一千二百名

「巡撫雲南」 ,兼建昌、畢節等處地方,贊理軍務,兼督川、貴兵餉、兼都察院都御史。順治十六年設,駐劄省城。舊設三營,如總督制。康熙七年裁。十一年復設護衛兵五百名。

提督雲南總兵官。康熙元年設,駐大理府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初設九百名。康熙四年,裁去三百名,止存六百名。各鎮皆同。

步戰兵:初設二千一百名。康熙四年,裁去六百名,止存一千五百名。各鎮皆同。

守兵九百名。康熙四年,裁戰兵為守兵,各鎮皆同。

援勦左鎮總兵官,順治十七年設,駐劄武定府。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六百名   ,步戰兵一千五百名,守兵九百名。官兵俱隸藩下,糧餉隨藩支給援勦右鎮總兵官。順治十七年設,駐劄曲靖府,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六百名   ,步戰兵一千五百名,守兵九百名。官兵俱隸藩下,糧餉隨藩支給援勦前鎮總兵官。順治十七年設,駐劄楚雄府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六百名   ,步戰兵一千五百名,守兵九百名。官兵俱隸藩下,糧餉隨藩支給援勦後鎮總兵官。順治十七年設,駐劄洱海衛。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六百名   ,步戰兵一千五百名,守兵九百名。官兵俱隸藩下,糧餉隨藩支給。臨元徵江鎮總兵官,順治十七年設,駐劄臨安府。

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曲尋武霑鎮總兵官,順治十七年設,駐劄尋甸州。

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廣羅鎮總兵官,順治十七年設,駐劄羅平州。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永順鎮總兵官,順治十七年設,駐劄永昌府。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永北鎮總兵官,康熙七年改設,駐劄北勝州。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開化鎮總兵官,康熙六年改設,駐劄開化府。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鶴慶鎮總兵官,康熙七年改設,駐劄鶴慶府。中、左、右遊擊二員  ,守備二員。

千總四員     ,把總八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忠勇》中、左、右、前、後五營總兵官五員

遊擊五員     ,守備五員。

千總十員     ,把總二十員。

馬步戰兵六千名,順治十七年設,隸藩下。康熙四年、六年、七年內俱裁。

《義勇》中、左、右、前、後五營總兵官五員。

遊擊五員     ,守備五員。

千總十員     ,把總二十員。

馬步戰兵六千名,順治十七年設,隸藩下。康熙四年、六年、七年內俱裁。

元江協:順治十七年設,駐元江府。

副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騰越協:順治十七年設,駐騰越州。

副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北勝營,順治十七年設,駐北勝州。

副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雲南城守營,康熙八年,裁順雲、奉化二營,設駐楊林所。

參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二十名 ,步戰兵四百八十名,守兵六百名。

「尋霑」 營,順治十七年設,駐舊霑益。

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新嶍營康熙七年設,駐嶍峨縣。

守備一員。初設參將,後改守備。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馬戰兵五十名   ,步戰兵二百名。

守兵二百五十名

景東營,康熙八年設,駐景東府。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馬戰兵五十名   ,步戰兵二百名。

守兵二百五十名

舊置援勦四鎮官兵俸餉俱隨逆藩支給;督標三營俱從黔省支給。其撫標、護衛、提、鎮營官兵歲需俸餉、馬乾操賞,共銀五十二萬八千五百三十兩零、米一十萬一千五百九十五石。

皇清復《滇兵制》。

總督雲南、貴州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兼都察院都御史。康熙二十年設,駐劄雲南省城。中軍副將一員   ,左、右、前、後遊擊四員,守備五員     ,千總十員。

把總二十員

馬戰兵一千名   ,步戰兵二千五百名,守兵一千五百名。

巡撫雲南兼建昌、畢節等處地方、贊理軍務、兼督川、貴兵餉、兼都察院都御史。康熙十九年設,駐劄省城。

左右遊擊二員:左兼中軍。

守備二員     ,千總四員。

把總八員

馬戰兵:初設一百五十名。康熙二十四年,添設三十名。

步戰兵:初設六百名,添設一百二十名。

守兵初設七百五十名,添設一百五十名,提督雲南總兵官。康熙元年,設駐劄大理中軍參將一員

遊擊,初設左右二員。康熙二十四年,添設前、後二員。

守備初設三員,添設二員。

千總初設六員,添設四員。

把總初設十二員,添設八員。

馬戰兵:初設六百名,添設四百名。

步戰兵:初設一千五百名,添設一千名。

守兵初設九百名,添設六百名。

臨元澂江鎮總兵官,仍舊制,駐臨安府。

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曲尋》《武霑》鎮總兵官,仍舊制駐曲靖府。

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開化鎮總兵官,仍舊制,駐開化府。

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楚姚蒙景鎮總兵官。康熙二十年,改永北鎮為今鎮,駐楚雄府。

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永順鎮總兵官,仍舊制,駐永昌府。

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二百四十名 ,步戰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鶴麗》鎮總兵官,仍舊制,駐鶴慶府。

中左右遊擊:初設二員,康熙二十四年,添設一員。

守備初設二員,添設一員。

千總初設四員,添設二員。

把總初設八員,添設四員。

馬戰兵:初設二百四十名,添設六十名。

步戰兵:初設九百六十名,添設二百四十名。守兵:初設一千二百名,添設三百名。

援勦左協,康熙二十四年設,駐尋甸州。

副將一員     ,遊擊二員。

守備二員     ,千總四員。

把總八員

馬戰兵四百名   、步戰兵一千六百名,「援勦」 右協,康熙二十四年設,初駐省城,今移駐羅平。

副將一員     ,遊擊二員。

守備二員     ,千總四員。

把總八員

馬戰兵四百名   ,步戰兵一千六百名。廣羅協副將:初駐羅平,今移駐廣西府。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二十名 ,步戰兵四百八十名,守兵六百名。

《元江協》副將,仍舊制。駐元江府。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騰越》協副將,仍舊制駐騰越州。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永北協副將:康熙二十一年,改北勝營為「永北協。」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考證

守兵五百名

《劍川》協副將康熙二十一年設,駐劍川州。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雲南城守營參將,仍舊制。原駐楊林所。今移駐省城。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二十名 ,步戰兵四百八十名,守兵六百名。

武定營參將康熙二十一年設,駐武定府。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洱海營參將康熙二十一年設,駐雲南縣。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尋《霑營》遊擊仍舊制,駐《霑益州》。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廣南營遊擊康熙二十一年設,駐廣南府。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八十名   ,步戰兵三百二十名,守兵四百名。

新嶍營守備康熙二十一年設,駐嶍峨縣。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馬戰兵五十名   ,步戰兵二百名。

守兵二百五十名

順雲營守備,康熙二十一年設,駐順寧府。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馬戰兵五十名   ,步戰兵二百名。

守兵二百五十名

右以上經制各標鎮、協營官兵俸餉料乾,歲需銀八十萬五千九十五兩三錢九分一釐五毫二絲四忽,共米一十五萬一千二百石,遇閏按加。

雲南總部總論

[編輯]

《圖書編》:

《沿革》

[編輯]

夫滇,周之百濮,漢之西南夷也。其類氐,其屬靡莫,其 人僰。爨玀獠域,殊種,別馬牛,其風自楚蹻開疆,秦政 通道,始以名入中國。漢始置益州郡,其渠酋賢栗,朝 貢內附,厥後附叛不一。諸葛亮南征,益郡始平。唐蒙 舍立國,稱南詔,既皮羅閣,築城自王,尋以守將起釁, 鮮于仲通討之,唐軍盡覆。宋鑒唐禍,以玉斧畫《大渡 河》,絕不與通,然後段氏得以長世矣。由斯以論,置郡 者令自彼就,官非我設也。朝附者不讓不貢,不告不 王,法非我飭也。王之者幸借其力,威詔破蕃,懸爵以 答其功,恩非我出也;斧畫之者不欲罷弊,所恃以事 無用,威非我播也。乃今日塹山堙谷,啟土披地矣。方 制提封,同文共規,拯溺戡暴,布德,抏陵。驅駽町為編 戶,更魋結為冠裳。魁頭露紒,解辮請職,燋齒梟瞷,迴 面革心。絕鞮譯之傳,撤稿街之邸。蓋自我皇祖攠善 闡,俘段明,叩勤揚苴,蹂轔平緬,混炎區而一之。以及 列朝休養生息,利其資用,阜其財源。群以師儒,建之 庠校,以茂正其德而厚其生。乃時享歲貢,入稅給由, 訓經鬯達,文物昭宣。莫不家有《詩》《書》,人襲組紱矣。然 夷考其世,「滇池雖逖,天覆則同;滇族雖夷,人性則一。 觸之可發,豚魚自孚;擾之可馴,猛虎亦服。」漢、唐以來, 龍佑那漸出山林,徙居平地,是慕中國之德也。鳳伽 異入朝,得樂一部以歸,是沿中國之樂也。西瀘令教 異牟尋以祀岳瀆,改官號,是法中國之禮也。段正淳 遣使求經籍,得六十九家。是購中國之書籍也。惟中 國德不能徠,威不能讋,恩不能綏,信不能通,以故正 朔不加,羈縻弗絕。非我祖宗大赫威武,無以犁其庭、 收其版章;非我祖宗大修文德,無以牧其境、釐其土 俗。肆我皇上嗣服,罷採金之令,以藏富於民;增北士 之科,不遺賢於野。所謂「帝德光天,率履不」越成,率俾 有截之化,巍巍乎信道遠三代,術長前世矣。雖然,未 雨徹土,無畏下民,未濡戒襦,可濟終日。故治不忘亂, 安不忘危者,保邦之閎略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者, 馭世之遠猷也。滇地安矣,然疆徼厄塞;滇人治矣,然華裔雜居。即今熙洽日久,釁孽少萌,卒有堆埋胠篋 之姦,緩之鳥散,急之虎咥,非可走尺檄而械致也。山 箐諸夷,盤據險阻,如放豚憚於𦊰絡、野鹿駭於牢籠, 非可按比伍而尋弭也。土官裂壤而守,各顧其家,幽 明不分,豪舉鼎立,非可以繩墨拘束為也。夫以不賓 之地,棲雜處之民間,以無嚴黜陟之官,苟非事制曲 防,卻顧長慮,而簡節疏目,廢法弛威,竊恐氣洩鍼芒, 堤潰蟻孔,「民未得常寧,地未得常安也。吾聞沅江、臨 安,南通交趾、金齒、騰衝,西擁諸甸,自曲靖迤北而東, 彈壓烏蠻。是不當稽關簡邏,搤其咽喉,設候保圉,謹 察出入乎?吾聞武定、麗江、姚安、北勝、鄧川、霑益俱雄 兵力;尋甸一路,兵衛漸疏。是不當簡師征役,庀賦訓 戎,覈土酋為率,編部落為兵乎?」滇欲假道,必出貴竹, 萬一衝決,何以禦之?吾聞滇池有徑,可達馬湖,武定 可達建昌。川陸綰轂,榛蕪莫啟。是不當鑿磴增傳,以 通其道乎?

《入滇之路》

[編輯]

滇土天下之遠藩,處夷落之中,為中國屏蔽,其守與 內地異。《周禮》:「孟冬之月,有司壞城郭,固封疆,完要塞, 塞徯徑。」此為備外者言之也。若滇則孤懸萬里,恃中 國以為聲援,其地遼闊廣遠,實東則西虛,南顧則北 弱,不患無地而患無人以守,外有窺伺之虞,而內有 負固之漸,如秦之函谷,蜀之劍門,一夫當關,萬夫莫 開,非如中州之四通五達,一號召之間,士馬雲集,無 仰哺待救之難也。嘗考自古入滇之路有三:楚將莊 蹻略巴黔以西,威定蜀楚。其所由入,則今之貴州,古 之牂牁郡也。南越以財物役屬夜郎漢王,然於乘誅 南越之威,脅取滇土。《史》稱牂牁江出番禺城下,其源 在田州泗城之境,與雲之廣南、貴之「普安,實相接壤, 輕舟東下,徑達南海,所謂南路也。司馬相如持檄喻 西南夷,諸葛武侯渡瀘深入,皆由益部取道南中,非 古所謂西路耶?自昔經略西南,掃蕩草竊,其故道章 章若是,此三道不通,則全滇郡縣,四望阻塞,而扼我 之吭,拊我之背,勢所必至矣。」又以其形勢言之,東為 黔中,在今日為內地「固勿論,若南蔽元江,元江之外 為車里,又外則為交趾;西蔽永昌,永昌之外為麓川, 又外則為緬甸,西北則為羈縻、麗江以為捍蔽,此外 則為吐番。氣勢稍弱,則吐番西伺,南交外竊,西南諸 夷不受約束」,此又其必然者。天寶間,張處佗暴使滇 人,唐有南詔之衄,連結吐番,終唐之世,不入職貢,宋 室不競,棄為異域。蒙、段二氏崛據數百年,計其士馬, 不足當中國一大郡。然窮天下之力不能下者,則以 兵恃險遠,下流仰攻,形不便,勢不利也。我太祖高皇 帝削平僭偽,混一區宇,戡定西夷,置立州郡。二百年 來,夷𩎟之風,變為中土,編辮之習,易為冠裳。一方之 人,如脫陰翳而睹日月之昭融,神功聖德,輝映古今 矣。然執事之心若有隱憂然者,何也?為滇人之慮遠 也。且執事所謂「紆遲驛遞,則病於官;遠涉侵掠,則病 於民。」是固然矣。然又有甚者,夫中原之人入滇,其道 里自西至者,上荊門,涉瀘水,登陸陟烏撒;自南至者, 愬流上郴桂,泛洞庭巨浸,又數千里,始達沅州。攀緣 關嶺,其鳥道盤鬱,苗夷出「沒四旁,於危磴中壘土築 堡,憑高瞭遠,晝柝宵鉦,日晏啟閉,遊徼之兵,負弩尾 躡而後敢啟行,士旅往來,若履虎尾而蹈春冰,猶或 白晝之中,剽人而奪之金,如此而謂保百年無事,是 目聽而耳食」雲耳。不特紆遲,而危險特甚,故議者紛 然,皆謂欲開通西南二路,非無所考而漫為言也。嘗 考求故道,在昔故多岐矣。其小小間捷之徑,人得並 肩車,不得方軌者,置勿論。金沙江寬廣數里,自麗江 而下,吞納滇、洱諸水,徑達蜀江。其為舟楫利涉,行道 之人能言之。太祖高皇帝諭潁川侯,謂:「關索嶺本非 正道,正道乃在西北,聖謨具存。乃土夷射利,倡言為 梗,一疏鑿之,民固樂從,昆明、威楚、羅、婺之境,皆」可揚 帆至矣。詢之土人,稱「僅有一二梗澀之處,稍加轉搬, 不過尋丈。」以天造地設之利,棄之無用,舛也。若東南 之勢,又大異是。廣南一郡,便於入粵,而艱於入滇,去 泗城不二百里而近普安、安龍,商旅往來自粵者日 夜不絕,在今仍為通衢,且山徑平夷,無盜賊出沒,所 少者亭驛憇息耳。土曠人稀,原「產銅礦。誠於此郡邇 封,許土著之民開鑿取利,以其七與民,徵其三以為 經營之費。客貨往來,仍禁土人私斂,官為定額,稍資 其入,以助官費之不足。移維摩州於隘地,以彈壓草 竊,不加賦於民而事集,與跋涉黔中崎嶇之徑遠甚, 何憚而久不為此?愚謂開通此二道,無大費而有巨 利。滇土故饒笮」馬、僰童、髦牛、礦碌諸產,舟車輻輳,省 負輓之煩,百貨增直,一利也;通二廣,綿枲繒帛鐵釜, 遠方難至之物,自此踵集,滇民益以富寔,二利也;歲 有荒歉,可移民移粟,三利也;士旅往來,無紆遲、間關 剽掠之警,人樂遊其土,四利也;流落邊徼,老幼孤寡, 得襁負生還,五利也;水浮與陸走,勞逸相懸,人情孰

不欲舍勞而趨逸者?自此傳置資糧,皆可次第裁縮
考證
紓官民之困,六利也。此又其小者。西南有事,調發滇

南勁卒,西可制蜀,東南可控百粵。其或滇中有負固 內訌之憂,如蒙之割據,皮、羅、思平之僭竊,呼召川蜀 之兵,自岷、瀘西入,揚旗搗壘,則邛、笮以南無堅壁;南 檄百粵,左言鳥章之士,不數日抵安龍、廣南,則鉦鈹 相望於昆池。其或外侮窺我門庭,連掣三省,戰旅麻 列蝟合,西指則吐番徙幕,南馳則交夷不敢高枕而 臥。施長組問包茅,不入則哀牢以西稽首納琛不敢 猶豫《沬趄》利害較然,明若觀火。執事者毅然行之,吾 滇人萬世之利也,豈特士旅之便已哉?

《控制雲南》

[編輯]

天子統一海內,區宇廣矣,臣民眾矣,其體國經野,不 得不畫為畿省郡縣之界,以責成群工者,勢也。然畿 省郡縣之既分,而監司守令各司其事,雖有部院總 之於上,而各省界分勢散,孰從而聯屬之哉?觀成周 分封千八百國,各有方伯連率,得專征伐以為之屏 翰,此自古帝王統馭疆宇,使小大相維,犬牙相制之 策也。我朝統有兩畿十三省,外如九邊,雖信地各分 矣,而薊遼宣大關陜又各設總督以聯之;內如各省, 雖疆界各別矣,而兩廣、南贑、鄖陽亦各設總督以聯 之。獨雲南界在萬里外,孤懸一隅,其所通之道,特藉 貴州九驛以為往來,萬一中阻,則彼此懸隔,鄰邦軍 旅雖眾且強,而救援無可通之途,勢可隱憂,莫此為 亟也。況土官各巢穴其中,唇齒黨結,雖省會數郡,號 稱文物,未免軍民華夷雜處,其獷悍之性,雖平居未 易制馭,苟變生不虞,彼又何所忌憚,而不逞其跳梁 之習耶?近有議者,謂「自古入滇之路有三,今之貴竹 其一也。而鳥道紆遲,險峻可危。莫若西南疏鑿金沙 江山水路以達於蜀,東南經營廣南郡,自普安、安隆 由陸以達於粵。三路俱通,公私兩便。」此亦一說也,豈 所以為聯屬之道哉?彼曲靖,古益州地也。古人既可 以益州而統轄乎曲靖,今獨不可以曲靖而聯屬於 益州耶?為今之計,欲鞭撻蟒酋,恢擴侵疆,固宜廣儲 蓄、振軍旅,以張其薄伐之威,使羈縻屬國皆帖然讋 服,不「敢觀釁肆毒,乃滇中之急務也。」苟論久安長治 之策,莫若於四川、雲南、貴州三省擇其形勢,接壤照 南贑汀漳,各割郡縣合為總鎮。方其無事也,則令數 郡土著之兵而訓練之有方,合數郡土產之物而儲 蓄之有素,屹然坐鎮三省之界。凡各土酋自將畏憚 斂戢,而潛消其跋扈之心矣。及其有事,則「聲息朝聞, 暮可遣兵壓其境,其視奏請動經半載,然後調兵聚 糧,以議勦撫者,何可同日語也?俟區畫既定,物產漸 豐,或金沙江水路可疏鑿焉,即疏而鑿之,無難也。或 廣南郡陸路可經營焉,即經而營之,無難也。」況總鎮 所在,則三省如臂運指使,趨走服役,山谷盡為通衢, 而列郡之血脈經絡既以貫通,雖各巢之險阻自將 習熟。縱使一方啟釁,而三省之兵糧皆在指顧間,於 以扼其項、拊其背而深入其阻,郡縣其地皆不勞餘 力,又不特鎮壓其「格鬥《彊梁》」之習已也。何也?我之勢 合,則彼之勢分;彼勢一分,則鄰境諸酋皆為我用。我 之勢合,則籌畫素定,動中機宜,不數十年間,荒陬絕 域皆將用夏而變夷,若曰「開府設鎮,未免歲費數千 金,不知兵戈一動,視月費數十萬者何如也?況朝廷 無內顧之憂,百姓免鋒鏑侵軼之苦,一勞永逸,策無 善於此者,在司國計者加之意焉耳。」

《議開金沙江》

[編輯]

《夷。考》金沙江之源,出於吐蕃異域,南流漸廣,至於武 定之金沙巡司,又東過四川之會州、建昌等衛,以達 於馬湖、敘南,然後合於大江,趨於荊吳。此其水之所 從經絡,蓋南中西北之險也。自漢武帝遣郭昌等開 益州諸郡,西南之夷,始通中國。及孔明渡瀘,南征七, 擒孟獲,六詔之地遂入華圖。歷晉及隋,以迄於宋,各 酋之叛服靡常,而漢法之羈縻難定,故路之通塞因 之。逮我太祖平定天下,命將西征,諭潁川侯傅友德 曰:「關索嶺本非正路,正路在西北,是誠神謀。」請幫助識別此字。筭,明 見萬里矣。茲欲息東西兩路之肩,拊滇、雲百蠻之背, 通諸夷梯航之道,會三省聯絡之防,則開導疏濬,誠 有不可緩者。節經巡按御史毛鳳詔等建議於前,巡 撫都御史陳大賓等會議於後,反覆經畫,不為無據 矣。其事竟未成焉。何哉?所謂狃於苟安而惑於異說 者是已。大約說之異者,其端有四:其一則曰由「滇南 之金沙以達蜀之馬湖,原非操舟縱楫之江,水雖經 流而山多嶮巇。由東川之小江貓至闊州,則有阿補 溪灘矣。由闊州至烏芒,則有虎跳大灘、大流、小流灘 矣。故其奔騰衝撞之勢,見者方懼心焉,而憚其排鑿 之難成也。」其一則曰:「雲南尋甸之柯度以至馬湖之 銅廠溪,原非經商往來之地,沿」江夷玀雜居,跧山伏 穴,易擾難馴,竊弄鋤梃,行將禦人矣。故其桀驁忿鷙 之性,聞者且戒心矣,而畏其即次之或虞也。況滇、雲 一省接壤於蜀、貴之間,封疆之臣各為其土。其為西 蜀計者,則曰「金沙江之路一通,則當建之郵舍,而設以夫役」,其應支之直,當必取給於蜀民。大木之餘,財 力久竭矣。故滇、雲之所利,而蜀境之所不利也。此又 一說也。為貴陽計者,則曰:「金沙之路既通,則行商競 便於舟,而憚勞於陸,其轉輸之貨,當必充斥於北路 九驛之道,工商閴寂矣。故滇南之所利,而貴陽之所 不利也。」此又一說也。噫!是豈得為通方之利哉?蓋天 下之大勢,猶人之一身,善養身者,必使脈絡通貫,然 「後元氣壯而腹心賴之以榮衛;善審勢者,必使華夷 通道,然後疆場定而根本賴之以輯寧。」故艮其限、列 其夤者,非衛生之術也;任其壅塞而幸其暫安者,非 長治之計也。蓋四端之說雖殊,而阻撓之心則一。無 意於長慮者,每憚其即事之難;而有心於自便者,又 岐於爾我之限。此是非之所以未決,「而功之所由以 未成也。」殊不知灘石誠可懼也,然則鑿龍門而闢伊 闕者,非其已試之功乎?凡怒濤於中流者,亦在乎去 之而已矣。如人力必不可施,即如蜀之新灘,設為盤 運之夫亦可也,夷玀固可戒也。然則通西域而窮河 源者,非其已行之蹟乎?凡出沒於河濱者,亦在乎撫 之而已矣。如一時果未可馴,則沿江一帶多設巡司 亦可也。彼西蜀既以錢糧為難,則經理之勞,滇當獨 任其費,而求借官帑以充之,俟榷商稅以補之,亦無 有不可者。況滇之與蜀,本有輔車之勢者也,容可參 以彼此之念如是哉?貴陽既以商販為病,則貿遷之 征,滇當稍寬於陸,而舟車並用以通之,東西二路以 分之,亦無有不均者。況滇之於貴本有比鄰之義者 也,豈可乘以爾我之私若此哉?是四者皆有調停處 置之法,未見其為難也,何足以惑吾之定見哉?矧夫 勞於暫者,豎永佚之功,用之久也,成周行之道,蜀無 協濟之費而二省俱便,貴省供應之勞而兩路經行, 尢見其胥利耳,又何害之足雲?抑愚猶有說焉:「滇去 神京遠甚,凡惟正之供,方物之獻,歲時之朝賀,冠蓋 之往來,多士之計偕,商賈之行貨」,如必舍舟而徒跋 履於萬里外,肩負擔之勞,任靼蹻之苦,如之何不重 以自困也?今若舍陸而登舟焉,則由金沙而之馬湖, 非有高山大川為之限隔也,計程七晝夜可達,非有 曠日持久為之濡滯也,以此易彼,孰得孰失,孰易孰 難,孰紆孰捷,必有能辨之者,何為畏難以自沮耶?故 曰:「揭炬而度闇昧者,明也;乘舟而杭江湖者,便也。」於 其所謂便者,顧扞格而不行焉,深昧於天下之大勢 矣。又嘗稽古而有得焉。宋藝祖得國之初,尚未遍睹 天下之勢,乃以斧畫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也。」遂成 鄭、楊、趙、段之僣。元憲宗乘《革囊》及筏濟江,進薄大理, 擄段智與,遂平西南之夷。夫以宋主之畫河為界,若 有得於閉關謝西域之意,然而棄險以資敵,其為謀 也疏;憲宗之乘勢濟師,似有戾於勤兵務遠略之訓, 然而能思患而豫防,其得策也上。此又利害之大,較 深切而著明者也。今六詔憑深阻峭,疊嶂層崖,土酋 驕悍,易動難制。劉安曰:「有野心者,不可與便勢。」言當 謹之於微也。今可不加之意乎?矧雲:省遠距京師萬 有餘里,奏報相聞,動經歲月。宋祁有云:「喪羊於易,患 生無備。」言當防之於豫也。又可不加之意乎?夫披輿 圖而覽形勝,則經略不可以不周,度時勢而揣夷情, 則隄防不可以不豫。江路之開,正所以撤諸箐之藩 籬而聯三省之脈絡;析百蠻之巢穴而大一統之規 模。所謂「扼其項而拊其背,奪其險以分其勢」者胥此 矣。豈可恤一勞而不為久安之計,吝小費而不懷遠 大之圖耶?

《興農桑》

[編輯]

滇處西南徼外,人情苦饑寒而利衣食,與吳會同風 土之宜農桑,家之宜蠶,與《吳會》同。農稍知耕而蠶桑, 則猥為長物。置之耕而不桑,必糜其耕之所入以易 衣,耕以給食,而衣資之一業而二者需焉,奈之何民 不饑且寒也?饑寒切身,慈母不能有其子,上安得有 其民?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民窮且盜矣,而競靡好 華之俗,又從而據之。游賈以土著之不桑也,販帛於 萬里,因其從來之艱,坐以賈價,所售必倍焉。土著以 積習之不桑也,市帛於賈肆,因其所需之急,聽其要 市,所酬必倍焉。中土之一縑,徼外之二縑也。中土一 金之直,徼外二金之費也。生之無源,而靡之復甚,驅 富而之貧,驅貧而之盜,不桑使然哉?故農桑王政之 急務,而滇尤甚也。

《處置》

[編輯]

雲南遠在西南,漢夷雜沓,無事則狃於偏安,有事則 互為桀鷔,積弊然也。府屬如雲南、臨安、大理、永昌、鶴 慶、楚雄,足稱沃壤;曲靖為入滇之路,供億惟艱;武定 當新造之區,安輯為要;元江、景東、麗江、姚安、北勝、鄧 川、霑益諸夷之情,必鎮巡同心,恩威兼濟,方可稱治。 至於旌別庶官,責在監司;撫字百姓,責在守令。惟求 「得人而已。」

《春明夢餘錄》:

===
《雲南》
===雲南領十四府、八軍民府,惟雲南大理、臨安、鶴慶、楚

雄、嵌居中腹地,頗饒沃,餘俱瘠壤警區。大抵一省夷 居十之六七,百蠻雜處,土酋割據,惟黔、寧遺法,沭氏 世守,較廣西、貴州省土官差有定製。而西瀾滄衛聯 屬永寧、麗江以控吐蕃,南有金齒、騰衝以持諸甸,東 有元江、臨安以扼交趾,北有曲靖以臨烏蠻,各先得 「其所處。惟尋甸、武定防戍稍疏,木邦、孟密性習叵測。 元江、景東土酋稱傑,老撾、卓里姻好安南,阿迷、羅台 瘴癘微梗。廣南富州界臨左江,不可不加之意也。」 雲南自貴州烏撒衛入曲靖,霑益州為通衢。烏撒衛 實居四川烏撒府之地。又自貴州普安州入曲靖,又 有廣南府一路,出廣西安隆、上林、泗城。今因國禁不 由。又有武定一路,從金沙江出四川建昌衛,今亦莽 塞。

六詔乃西南夷據雲南全省之地,《夷語》謂王為「詔」,其 都在大理、麗江、蒙化及四川行都司建昌之地。六詔 俱姓蒙氏,凡各嗣代,各頂父名下一字。《蒙舍詔》在蒙 化府,浪窮詔在大理浪窮縣,《麼些詔》在麗江府,《蒙巂 詔》在建昌衛。六詔惟蒙舍居南,蒙舍至皮羅閣始彊 盛,滅五詔而王,總名南詔,遷大理名太和城。子閣羅 鳳用叚儉魏為相,獲唐西瀘令鄭回而遵之。至其孫 畢牟,尋創立法度,修議禮樂,設三公、九爽、三託諸府 之宮,以分其任。回勸尋歸唐蒙氏,歷年二百五十,而 鄭氏、趙氏、楊氏迭興,皆不及。至石晉天福間,段氏始 立。元世祖得南詔,降為總管,迄明尚為鎮撫不絕。 《會典》

《雲南邊防》

[編輯]

雲南民夷雜居。國初,內置府,外設宣慰等司為藩蔽。 正統間,麓川用兵。嘉靖中,元江、武定亂,皆久而後定。 近年,緬甸內侵,永昌、騰衝尤稱要害雲。

一城堡。隆慶元年、題准增修嵩明、晉寧、安寧、三州城。 五年、修葺澂江、廣西二府土城

一兵馬。原額漢土官軍六萬三千九百二十三員名。 見在六萬二千五百九十三員名

一防守。嘉靖十六年題准,省城並附近衛所操軍,揀 選精壯者二千名,分為二路。每路一千名,令總兵委 官訓練,於原撥地方往來巡邏。如遇寇賊礦徒竊發, 即時撲滅。若征勦叛逆,照依邊功陞賞,口糧馬草,照 常給發。器械每年量給官錢,修整,守巡兵備,時加閱 視。四十四年題准武定府建守禦千戶所,將雲南右、 後二衛後千戶所馬步官軍各撥二百名,右衛中左 所土軍撥一百名,並募新軍三百名。選指揮千百戶 管領,前去防禦。隆慶元年議准將省城六衛軍士餘 丁,每衛揀選三五百名,別衛所每三名選一名,就抵 食糧之數。行令兵備道督同守備官選官訓練,遇警 調撥,不許多調土兵。仍聽巡按御史出巡校閱,年終 分別舉劾。三年題准「將和曲州並和曲驛改附府城 之內,其舊州治存留在彼,改為巡捕館,另僉民壯跟 隨本州吏目在彼駐扎,盤詰盜賊。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