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45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卷目錄
雲南府部彙考三
雲南府封建考
雲南府公署考
雲南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五十九卷
雲南府部彙考三
[編輯]雲南府封建考 府志
[編輯]漢
滇王當羌 ,楚莊蹻之後,治滇國。武帝元狩元年,使王《然於》等出求身毒,為嶲昆明所閉,因至滇。當羌與使者言:「漢孰與我?」 大使歸告,帝怒,討之,莊氏遂絕。
唐
建寧王張樂進求 ,龍佑那之裔。太宗貞觀二十三年,冊為首領大將軍,封後遜位蒙氏《臺登》郡王。盛羅皮 ,哀牢牟苴篤三十七世孫細奴羅生,有神異。張樂進求於高宗,永徽四年,舉國遜之。傳子羅盛炎。炎死,盛《羅皮》嗣。睿宗太極元年,特進封。
雲南王皮羅閣 羅皮子元宗開元二十六年遣使冊為王賜名歸義。
南詔王閤羅鳳 ,歸義子。天寶七年襲職,後叛南詔王異牟。尋 ,閤羅鳳孫。代宗貞元九年,遣使上表反正歸唐,冊封雲南王,賜金印。
南詔王尋閤勸 異牟尋子憲宗元和三年改賜元和印章。
南詔王《勸利》晟 尋《閤勸》子穆宗長慶三年賜印。
滇王豐祐 ,利晟弟。晟死,冊封為「滇王。」
元
雲南王忽哥赤 ,世祖第五子。至元五年封,金鍍銀印駝紐,出鎮雲南。
宗王脫忽魯 ,至元十一年鎮雲南。
雲南王也先帖木兒 ,系出忽哥赤,嘗從征緬。至元十七年襲封,金印獸紐。二十五年,移鎮大理。
梁王甘剌麻 ,世祖孫。至元二十七年,封金印獸紐,出鎮雲南。二十九年,改封晉王,出鎮大斡耳朵。大德六年薨,諡獻武。後以長子也孫鐵木耳入繼大統,是為泰定帝,追尊為顯宗。
梁王松山 ,顯宗子。至元三十年,出鎮雲南。雲南王老的 ,至大二年封,金印《駝紐》。
梁王王禪 ,系出松山。延祐七年,封雲南王,金印獸紐。泰定元年,晉梁王。天曆元年,帥師與太平王燕鐵木兒戰於柳林,兵敗,被殺。
雲南王帖木兒不花 ,梁王王禪子。泰定元年襲封,金印、《駝紐》。
雲南諸王禿壁 ,至順元年反。詔豫王阿剌納失里及諸王雲都思鐵木兒、湖廣省臣脫歡先後討之,伏誅。
梁王把匝剌瓦爾密 ,一名「孛羅。」 明傅友德等破雲南,舉家赴昆明池死。
明
岷王梗 ,高帝子。洪武二十六年建邸雲南,二十八年之國。建文時,廢為庶人。靖難初,復國,與守臣交惡。文皇賜書諭王,召守臣戒之。未幾,又不法。上怒,罪其僚屬,奪冊寶,尋復與之。洪熙元年徙封武岡州。景泰中薨,諡曰「莊。」
黔寧王沐英 ,字文英,江南定遠人。父超,母顧氏。英八歲而孤。是時,元末大亂,母㩦之逃,難又故。及明太祖起濠梁,英往從之。帝撫為義子,賜國姓。年十八,為帳前都尉,旋遷廣武衛指揮使,加昭勇大將軍,改廣信衛。勤於軍政,士卒有蹂民田禾者,必加重譴,百姓安之。洪武元年二月從征陳有定,拔溪寨,破漳、泉等州,遂定閩中。三月命復姓,仍調守建寧,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三年授鎮國將軍,僉大都督府事。四年陞都督府同知,進階榮祿大夫,掌府事。九年巡視關陜邊事,敕以便宜行事。十年副衛國公鄧愈征西戎,直抵崑崙山。值霖雨浹旬,餽運弗繼,與士卒同甘苦,士皆感悅效力,闢地數千里,遂進封西平侯,賜號「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 ,階榮祿大夫,勳柱國,食祿二千五百石,授以鐵券,世襲。十一年,拜征西將軍,征西番,降其眾二萬,俘馬牛羊二十餘萬,得納降七站之地,擒其酋長,獻於京,威鎮西土。十三年,《元》餘孽脫火赤國公愛
「足知院為邊患。」 英將兵西略亦集,乃由西路渡黃河,經寧夏,歷賀蘭山,涉流沙,至其境。分軍為四,夜㘅枚以進,合兵攻之,俘其全部以歸。又副大將軍徐達北征,由嵩高、全寧過驢駒河,獲知院李宣。十四年九月,上以元遺孽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恃雲南險遠不服,復使英副潁國公傅友德率師三十萬征之。由辰、沅遵陸路,出羅鬼,攻普定、普安循格孤山之南,出奇兵襲畢節,擊可渡河等處,皆下之。梁王遣其司徒達里麻駐兵曲靖拒守。英謀於友德曰:「雲南兵屯曲靖,必謂我軍深入罷敝,程遠行遲,彼師必懈。我若兼程以進,出其不意,掩其未備,此扼吭擣虛之術也。曲靖一破,餘可傳檄而定。」 友德然之,遂乘大霧疾進,直抵白石江。元師潰亂,英拔刀督兵,冒險濟水。既登南岸,火砲交發,聲振天地。接戰數合,英縱鐵騎擣其中堅,連斬數百人。乘勢破元江兵,生擒達里麻,俘甲士二萬,馬萬匹,死者橫屍十餘里。梁王聞之,遁走滇池,死島中。友德與英駐兵金馬山,父老焚香迎拜。入城,禁士卒毋擄掠。收梁王金寶並官府符籍。雲南既平,遂分下烏撒,得七星關,以通畢節。十五年春,分遣將士略建昌、澂江、臨安、元江、尋甸、楚雄、洱海,獨大理酋段世不下。英命常茂領兵從間道繞點蒼山攻其後,而自斬關入,遂拔其城,擒世。調勝兵取鶴慶,掠麗江,下金齒,軍聲大振。於是摩㱔、和泥、車里、平緬相率來降。奏「分烏撒、烏蒙、東川、芒部、建昌、會川、羅鬼、普定、普安、水西、畢節隸四川。」 自是雲南列為郡邑,分設軍衛,犬牙相制,雲南大定。詔留英鎮守。如諸彝稍有騷動,英必出奇計,勝扼制其萌,不長其漸,威振八蠻,納貢請臣,西南帖服。及英入覲,滇民無論老幼,咸戚然東望。英抵京,帝宴勞,賜金銀文彩有差,復賜第鳳陽,十日遣還。英將至滇,滇民老幼,復遠迓於數百里外,如子弟之愛其父母。至二十五年五月十七以疾卒,年四十七。訃聞,上哭之慟,輟朝,遣官致祭。其《諭》有曰:「使我無西南之憂者,英之功也。」 將歸葬江南。柩發,雲南軍民旄倪暨諸蠻彝酋長攀號哭送者數萬人。至京,上遣中使祭臨,追封黔寧王,諡昭靖,配享廟庭,賜葬江寧縣觀音山之原。英為人沉毅有智量,所至未嘗濫殺。既鎮雲南,乃築城垣,設衛禦,𥳑官僚,撫酋豪,興學校,治水利,立屯田,定貢賦,均力役,好賢禮士,納儒生之言。讀《大學衍義》,學問淵邃。又大書周子《太極圖說》、張子東西二銘,朱子《敬齋箴》、孔明《出師二表》,李密《陳情表》、韓愈《佛骨表》,朝夕瞻對,求其理趣。又擇民間土官俊秀子弟,皆令入學肄業,使知禮義。嘗得《太極圖》本並白鹿洞規書,勒置文廟。生平惟好馬,嘗語人曰:「地用莫如馬。吾向也馳逐於兩陣之間,與吾一心以立功者,在良驥耳。」 蕃息甚富,擇其良者以充貢,至今為例。雲南父老願即府城立廟,合辭以聞。報可。又追封三代王爵,妻馮氏、繼耿氏俱追封黔寧王夫人。子五:春、晟、昂、㫤、昕。昕尚太宗公主,屢掌南京都督。春嗣其職。
定遠王沐晟 ,字景民。器宇淵弘,寡言笑,喜怒不形,高帝甚愛之。甫冠,命為後軍都督僉事,特進榮祿大夫、左都督,尋嗣兄爵,鎮守雲南。先是,麓川思任發及其子機發與群酋各據甸寨以叛,元江景東諸鄰郡皆告乞制守舊所侵地。適晟來鎮,請於朝,命都指揮萬中等遍歷勘驗。遂以所侵地設孟養、木邦、孟定三府,鎮沅、威遠二州,干崖、潞江、灣甸、大侯、者樂五長官司,眾皆如約釋兵,請歲納貢賦,仍於潞江迤西立騰衝千戶所,控其險要,諸夷帖服。永樂三年,八百土酋侵邊,晟奏遣都指揮陳濬等領勁兵三千往𠞰。晟駐蒙自為聲援,蠻酋伏辜。四年夏四月,上賜白金旌之。是年安南犯順。秋七月,同新城侯張輔、副總兵征南將軍成國公朱能徂征。九月由《蒙目》進兵,經野蒲,抵其境。先調陳濬等攻奪猛烈柵、華關隘,彼兵遁,築堡造舟。復遣都指揮徐源等分兵突出宣光江口,奪澳沕寺沙舁舟,夜出洮水,陳師其上。仍令濬泝流合攻蠻眾於富良江,鏖戰至暮方止。翌旦,眾將咸欲奮擊,乘勝屠戮,晟弗從,遂合京軍攻多邦城柵,及擣其東西二都若盤灘,困枚魯、江仙侶,皆破之。駐兵播種,招諭脅從。五年復五月,晟追至日南州奇羅海口,擒其父子官僚,所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八十六,戶三百一十二萬五千九百,獲象馬牛羊並俘馘軍仗無筭。六年,班師。進封顯忠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勳右柱國、黔國公,食祿三千石,授鐵券,世襲,兼賜玉帶、金帛。《上》
親製詩褒美之。是年冬,陳季擴等復稱兵為惡。晟追至乂安海島,悉擒之。十七年夏六月,富州酋長沈《絃經》反,晟潛截其後,絕水道。眾請急攻,晟曰:「吾姑以得勝之師諭以禍福。」 遂降。正統元年冬,四川會川黎溪賊矣的誘合附近土寇底迫等,嘯聚金沙江,晟遣弟昂除之。二年冬十月,馬龍他郎甸刀甕劫燬公署,占奪地方,復遣昂𠞰平之。三年夏五月,麓川彝思任發復侵騰衝、南甸,晟奏調雲南等四都司合兵擊之。冬十二月,至潞江,造舟六十餘艘。遣昂及都督方政、張榮等夜渡,破其柵,斬首三千餘級,獲象三十餘。後方政戰不利,死之。晟還至楚雄,道卒,年七十二。訃聞,上震悼,賜祭葬,追封定遠王,諡忠敬。
雲南府公署考 通志
[編輯]本府
雲南府治 舊在大西門內,因兵毀,移駐城外雲津橋東。康熙二十三年,知府朱士毅復移小西門城內,知府羅衍嗣又移駐南門城內,遷易無定。二十九年,知府張毓碧遷復舊治,捐貲修建,一切堂宇、門廊、廨庫、亭閣,完固可久,府署始有定所,勒有《重修碑記》。
同知署 舊同府治,因兵毀。康熙二十二年,同知劉駿名遷修土主廟旁。
通判署 舊同「府治」 ,因兵毀。康熙二十九年,通判徐斌修建於菜海子北。
經歷司 舊在府廨內,因兵毀。康熙二十五年,遷建於菜海子西。
照磨所 舊在府廨內,因兵毀。康熙二十八年,遷建於大西門內。
司獄司 :舊在府廨內,因兵毀。康熙三十二年,遷建於世恩坊北。
廣盈庫 在府治內
總督部院 順治十七年初設,舊無衙署,總督趙廷臣駐綠水河東。「廣南衛舊署,康熙二十一年,總督蔡毓榮遷修於三牌坊西,總督范承勳復加修葺。康熙三十四年,總督王繼文重修。」 巡撫都察院 舊在五靈廟側,因兵毀,巡撫袁懋功移駐舊察院。康熙二十一年,巡撫王繼文遷修三聖廟右。
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舊在大東門內,因兵毀,移駐南門外三市街。康熙二十一年,布政田啟光移駐舊察院。二十八年,布政使於三賢遷三牌坊左。
經歷司 在本司署西
照磨所 在本司內西廨。
理問所 在大德寺後
濟用庫 在本司內西廨。
分守永昌道 ,康熙二年內初設,在大理府。舊制設分守道四:「安普道,在省城;臨元道,在新興;金滄道,在鶴慶;洱海道,在姚安。今俱廢。」
雲南等處提刑按察使司 舊在左衙十字街東,因兵毀,移建城外羊市街。康熙二十年,按察使王樑遷修南門內「打絛街。」
經歷司 在本司署東
照磨所 在本司左側
司獄司 :在本司署東。
糧儲水利道 舊在按察司東北,因兵毀,移駐城外雲津橋。康熙二十二年,僉事孔興詔遷修於五靈廟旁。
《驛傳》鹽法道 舊在按察司東,因兵毀,移駐城外。康熙二十三年,僉事王照遷修於城內菜海子東北。康熙三十四年,副使於嗣昌遷建於綠水河東。
提學道 舊在按察司東南,因兵毀,移駐城外土橋。康熙二十一年,學道鄒嶧復遷於南門內城下。
都使司 。明設雲南都指揮使司。
皇清順治十六年,改為「都使司」公署,在省城。康熙二
十六年裁今廢
六衛指揮使司 。明制,設六衛指揮使。
皇清順治十六年,改為守備千總。左衛在城中。《五華》
山後右衛在城西舊學西。《中衛》在城北世恩坊東。《前衛》在城西舊兵庫西十字街。《後衛》在城東,即今昆明縣署。《廣南衛》在城東綠水河東。康熙六年裁。今俱廢。
城守營參將署 原在小西門內,舊儒學西首。
康熙二十三年,遷建於大西門內,參將張現捐俸重修。
守備署 舊在菜海子貢院西首。康熙三十一年,守備李坦遷建於大西門內正街東首。堂宇輪奐,規制井然。
公館 在大東門內綠水河東,即舊總督衙門。督學考場 舊在南門內打絛街東,今廢。滇陽驛 舊在城內,今移城東塘子巷外。板橋驛 在府治東三十五里。板橋城內公館 ,晉寧、楊林、呈貢、祿豐俱有,今廢。惟在安寧、溫泉者,總督范承勳,巡撫石琳、王繼文,布政於三賢,按察許弘勳重修。
昆明縣治 舊在府東南,因兵毀,移駐城外千佛殿。康熙二十九年,知縣張瑾遷修於小西門內。
縣丞署 舊在縣廨內,今遷於縣署東。
典史署 舊在縣廨內,今遷於小西門內十字街。
外州縣
富民縣治 在城內。明洪武十五年建。萬曆間,知縣許成德、韓位輔因遷城重建。崇禎間,知縣王孫齊遷建今治。康熙三十年,知縣劉修賢捐俸重修。
典史署 在縣治內
徵收庫 在縣署內
常平倉 在北城內
養濟院 在北門外
演武場 在北門外大路左側,縱橫各五十丈。今僅存厲壇。
宜良縣治 在城內。明洪武十四年,建於東門外。萬曆二十七年,遷於城內西北隅。因地處卑濕,四十二年,改遷今署。
嵩明州治 在城內,明洪武辛酉年建。永樂間,知州邢簡增修。初在古城,再徙南城,後知州唐階遷建於城內。今署。
吏目署 在州治
倉廒 凡三:一在州署西,「賀總兵故署址」 ;二在州署大門之左,土地祠之前。
養濟院 :在州西北城隅,節因兵燹無存。知州馬縫遠捐貲重建。瓦房三間,孤貧依棲。
漏澤園 在州東北一里。學正張雲鴻置,州民蘇大節拓之。
晉寧州治 在城內,明洪武十五年建,因兵毀。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州謝言詳請改建今署。康熙二
十年,知州李雲龍重修。
吏目署 舊在州署內,因兵毀。明末吏目瞿炳遠改建向西。
皇清康熙二十年,吏目翁元嘉增修。三十年,吏目王
文璽重修
廣盈倉 在州治前。弘治壬子,知州喻敬建,今在州之左。
養濟院 在州治西南。弘治間,知州喻敬建,已毀。署州事徐《瀛翥》「重建。」
演武場 在南關外。萬曆間,知州許伯衡建,今廢。
呈貢縣治 在城內。明洪武十五年,知縣揭官保建,因兵毀,今移駐舊行館。
典史署 在縣署東
義倉 在縣治西。萬曆四十三年,知縣何《在圖》建,今廢。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縣魯國華借烏龍浦《垂恩寺》。
前殿為倉今因之
養濟院 在縣治西。兵燹,久廢。
安寧州治 在城內,明洪武十五年,署州事富民縣主簿吳登建。景泰二年,知州萬善重修。崇禎乙亥,知州鍾萬璋再修。
吏目署 在州署右。康熙一年,吏目王瑞重修。州倉 舊在寅賓館,後,久廢,今在生員羅厚培前宅,收貯糧米。
本所衙署 在州治西南,今廢。
羅次縣治 在城內。明洪武十五年建,因兵毀,今移駐巡按行署。
典史署 舊在縣治,後因兵毀。
常平倉 按《縣志》在今義學後,繫借尊經閣貯,今遂因之。
養濟院 按《縣志》在城南,康熙癸未年知縣梁衍祚建。
演武場 按《縣志》,「一在城南碧城河左,為迎春所。一在城新莊大路下,為考試武童,九月霜降點選鄉練之所。」
練象關巡檢司 ,在縣南四十里腰站。
祿豐縣治 在城內,元至元十二年建。明萬曆三十五年因兵毀,三十八年改建於北城後街。
皇清康熙三年,知縣郭重光改建今署。三十年,知縣
丁宗閔重修
典史署 在縣北門。舊在縣署,後傾圮不堪,典史趙思忠捐俸修葺。
常平倉
縣倉 俱舊在縣治西,今在縣治北。二鄉、三鄉離縣窵遠,各借設倉廒一所,就近積貯。
養濟院 舊在本縣城隍祠前。房垣傾圮,僅存遺址,繫邑人王咨翼買地建修。康熙五十一年,縣令劉自唐捐俸改建於縣治之左。上下平房六間。大門一所,孤貧得依。
南平關巡檢司 在縣西二十里南平關下。昆陽州治 。舊在月山下,明洪武十六年建。崇禎間遷於新城,明末兵毀。
皇清康熙二年,知州徐士彥重建今署。
吏目署 在州署左由義鋪。
易門縣 在城內,元至元中建。明成化間,何思濟修。萬曆間,知縣顧信重修。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知縣楊國藩復加修葺。
典史署 在縣治
雲南府學校考 通志
[編輯]本府
雲南府儒學 :按漢章帝元和二年,雲南始建。唐天寶間廢。元至元間,總管張立道復建,於五華山右置學舍。後平章政事賽典赤益拓大之。明洪武初,西平侯沐英因其舊建為雲南府學。景泰間,巡撫僉都御史鄭顒樹「成德」、《達材》二坊。天順五年,都督沐瓚以次興修。弘治十五年,巡按御史何琛建講堂、聚奎樓,增置號舍。嘉靖十年,建啟聖祠、「敬一箴亭」及「註釋、視、聽、言、動、心」五箴碑。萬曆元年,巡按御史鄒應龍鑿泮池,周六丈有奇。十八年,知府易以巽重修。四十年,巡按御史鄧渼、提學參政黃琮合府、縣二學為一。四十三年,巡撫都御史周嘉謨、提學僉事張遷府縣二學明倫堂於廟門之左右。崇禎元年,知府王紹旦重修增置。
文廟「魁星」 二閣,齋舍、坊表加飾焉。丁亥,「流寇」 拆燬。
遷府、縣學於《長春觀》。
皇清平滇總督侍郎趙廷臣十三元,巡撫都御史袁。
懋功布政使李本晟、雲南知府張應徵、推官張一鵠捐修。康熙二十三年,總督尚書蔡毓榮疏請以吳三桂偽宅改為「昆明縣學」 ,而府學仍舊。康熙二十九年,總督侍郎范承勳以規制未協,會巡撫都御史王繼文請改遷府、縣。
文廟於五華山右,以復古制焉。范承勳有《遷建碑》。
記
五華書院 在府治西北。明嘉靖間,巡撫都御史王啟建,今廢。
文昌書院 在府西門外文昌祠左。明隆慶間,巡按御史劉翾建。今廢。
昆明書院 在府南門外,慧光寺之左。康熙二十四年,總督蔡毓榮、巡撫王繼文捐俸新建。府義學 凡二:一在城東崇善巷,查舊館久廢未設。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知府羅衍嗣捐俸置買荒熟田。
九百餘畝,計其租息,為延師訓課之貲,與昆明縣義學館師分給。但館無定所,每借處祠廟。康熙三十二年,知府張毓碧通行詳請捐貲設館於此,計建房四層,門宇講堂、館室具備。其後層堂房,移祀文昌像於內。又建廊房一十二間,以為生童棲息之所。延師二人,分任訓課,一課舉業,一課蒙童。置田四十畝,用資館穀,生童咸集,絃誦以興。一在官渡里,歷代未設。
皇清康熙三十二年,知府張毓碧以《雲南文教日興》。
「官渡距城頗遠,詳請督撫司道於本里文明閣設館延師,以專訓課,捐俸置民田一十六畝零,以其歲入用供館穀。」 又詳請「以里中《綿花店》餘息,佐其不足,復於寶像庵設立蒙館,量給束脩,延師以訓蒙童,而合於文明閣」 焉。外郡人董應麟、郭光耀、熊轂、張明璧、熊輅、段尚文、賈策、鄧文龍、王思訓、張繩祖,置官渡里民田二十畝,收其租粒入文明閣,以供兩仲祭祀之費。
昆明縣儒學 舊在府學西北菜海子。弘治十六年,巡撫都御史林元甫、巡按御史陳天祥建。
嘉靖十七年,巡撫都御史汪文盛因地勢卑濕,遷於府學東南半里。萬曆間,兵備副使高薦、黃文炳重修。四十年合府縣為一學。後建置詳《府學》。
義學 凡二,一在城東,舊館久廢未設。
皇清康熙三十年,知府羅衍嗣分所置「雲南府義學。」
田租之半,以給昆明縣義學。蹔就土主廟設館。知縣張瑾移設於太平庵內,延師給穀,有不足者,以牙行之餘佐之。一在板橋驛,舊未設館,康熙三十年,知縣張瑾捐修。買置田租,延師訓課。外,州縣
富民縣儒學 在縣治內。舊無學,諸生附於羅次。明萬曆四十八年,知縣韓位輔「請專設學校。」 天啟二年,巡撫都御史楊春茂題建,移府學訓導一員董之。崇禎中,設官建廟。學在郭外,因兵火,僅存其址。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李展翮。見「宮牆廢缺」,鼎建,無
力暫設
先師位於萬慶書院,為春秋丁祭之所。康熙二十
一年,諸生楊繩祖等呈請詳遷,於察院之舊署,修理正殿、兩廡、門坊諸處。一、新殿後為「啟聖祠」 ,祠後為儒學公署。署左為「明倫堂」 ,堂之左文昌宮,牆垣周匝,規模備具。復於「文昌宮」 前搆屋三間,立為義學。置田延師,課邑之貧子弟。康熙二十八年,署縣事和曲州知州趙世錫、知縣隋振業相繼修葺,煥然可觀。
義學 在文昌宮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縣劉修賢修買置田租《延師》
訓課
宜良縣儒學 在府治西四里。明弘治間奏設。正德四年建,八年遷今地。嘉靖二十四年,提學僉事徐養正重修。天啟四年,知縣楊述明遷於縣治正南雉山。
皇清康熙六年,知縣趙映斗、教諭馬任大重修,旋遭。
兵燹,頹圮過半。康熙三十八年,知縣高士朗、教諭王佐才增修。
先師殿,五間。東西兩廡、各五間。齋房左右各三間。
「大成門」 五間,「啟聖祠」 三間,「魁星樓」 三間,一時建葺重新。
義學 在東門城內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知縣高士朗修《買置田租延師》
訓課
嵩明州儒學 在州治西。元至正八年建。明洪武間重修。嘉靖中,知州狄應期遷於黃龍山右。萬曆丁未,知州余化龍遷於宗鏡寺前。明末兵燹傾圮。
皇清康熙九年,學正李攀龍改建於黃龍山左。
碧瀾書院 在嵩明州楊林驛。明嘉靖間,參政劉鶴年建,今廢。
義學 在州治內文廟左。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知州呂景參修買置田租《延師》
訓課
學田 :按《州志》,七古阱田一段,大小共六坵;南門外田一段,大小共七坵;西門外田二坵,又田一段三坵。生員張曰哲置助又一段,大小共五坵,潘院置助橋頭村道傍田一坵,大樹營田二坵。
晉寧州儒學 在州治北。明洪武十六年建。正統七年遷治南。弘治十七年,知州喻敬鑿泮池。丁亥,兵燹,焚燬。雲南府通判署州錢象坤、知州謝禎同通學重建。
皇清康熙六年,知州王業厚、學正馮德禎修。
梅谷書院 在晉寧州。郡人王守約建,今廢。義學 在州學旁。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州李雲龍修買置田租《延師》
訓課
學田 按《州志》:「西合村甸內田四十四畝三分,租穀九石三斗四升。」
又田一十九畝五分,租穀三石五斗。
又田一十三畝,租穀二石一斗五升。
河西江尾甸內田一十五畝,租銀四兩五錢。塔後甸內田一十四畝,租銀五兩。以上諸田,每年止科稅糧,不編均徭里甲。
呈貢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明弘治七年建。嘉靖二十二年,知縣何溫遷舊學左。萬曆間,知縣黃宇、廖東晞重修。丁亥流寇之變,僅存大殿五間。
皇清康熙二年,知縣趙申禧遷舊學基,十二年署印。
經歷何清、訓導楊應先修。二十三年,知縣沈璔增建兩廡。二十七年,訓導楊涓捐修大成門臺階甬道。二十八年,府通判徐斌攝縣事,復修二
十九年,知縣魯國華置備神龕,丹堊楹棟,次第修飾,舊制稍復。
義學 在城北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縣魯國華修買置田租《延師》
訓課
安寧州儒學 在州治北。元大德中建。明洪武十六年重建。宣德中,土知州董福海重修。崇禎癸酉,知州鍾萬璋復修。丁亥兵燹,廢壞。
皇清康熙八年,知州張在澤、學正張經世同紳士捐。
修,康熙二十二年,知州朱承命重修。
雲峰書院 在安寧州治北一里許。明嘉靖間,知州王瓊建,今廢。
義學 :在儒學啟聖祠內。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州張學聖修《買置田租》《延師》
訓課
學田 按《州志》,「在州治東二里許。明弘治十三年,御史謝朝宣覈出廢東橋巡檢司,置學田四區,有碑記。在櫺星門左。」
學租 在東關御史坊一街,人戶辦納。年額租銀四兩,繫巡檢司公署舊地所出。又楊簡佃種田一區,年額租銀一兩。神坪村武虎子佃田一區,年納租穀一石。以上三租,上納儒學。俱載崇禎丙子《舊志》。
羅次縣儒學 在縣治東,舊為「羅陽書院。」 明萬曆二十一年,巡撫陳用賓始請設官,即其地建學。
皇清康熙四年,知縣李澦、訓導陳起鯤修。九年,知縣。
馬光訓導王勉修
義學 在文昌宮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縣夏𤣱修《買置田租》《延師訓》
課
祿豐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嘉靖二十一年建。隆慶元年,遷縣治北。萬曆間,巡按崔廷試仍遷舊址。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郭迪階、訓導楊芳魁復遷建。
西山舊址,鼎建殿五間,啟聖祠三間,東西兩廡各五間,大成門五間,齋舍三間。康熙二十三年,知縣宋之偉、訓導董天工率邑之紳士,增其舊制。四十五年復設教諭,而訓署仍闕。四十八年,訓導高朗建大堂、廂房、大門、儀門,規模大備。文明書院 在縣治北。明隆慶間即舊學堂齋改建,今廢。
義學 在縣《三清宮》內。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縣丁宗閔修買置田租《延師》
訓課
貼祭田 ,在祿脿海子灣。康熙四十三年,學正李純嘏、訓導沈乘漢置,有《碑記》。
科舉田 在大哨。明崇禎年間,知州鍾萬璋置。每歲收租易銀,積至三載,散給科舉生員應試盤費。有《碑記》。
義學田 在斑鳩村。每年租米完納稅糧,編銀外撥給。現在義學授書館師束脩。州守高鉁詳允新置勒石。
昆陽州儒學 在州治北。明永樂元年建。弘治十五年災。正德二年即慈照寺改為之。萬曆元年遷寶山門外。萬曆十三年復遷州治北。天啟六年,知州陶學修,改建鳳儀山左麓。崇禎七年,巡按御史姜思睿建造新城,署州事本府通判王允中移建州治後。丁亥年,流寇焚燬。
皇清康熙元年,知州童復晊遷建州治,後十一年知。
州張行、學正馬翰重修。二十二年,知州唐之柏以大殿舊木將朽,易以新材,鼎建「啟聖祠」 三間,廣拓大成門,增建「名宦」 、鄉賢祠各三間,外建文星門。三十年,知州蔣廷銓、學正盧先列捐貲重修。
海春書院 在月山左麓。明隆慶間,合學公建,今廢。
信天書院 在州署左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州童復晊建,今廢。
泊陽書院 在舊三泊縣城內。明隆慶間,合學公建,今廢。
義學 在循禮坊揚光寺。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知州唐之柏修買置田租《延師》
訓課
易門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萬曆二十五年,巡撫陳用賓建,復以地勢卑狹,改遷城南。萬曆三十三年,仍移於舊址。明季兵燹,傾圮殆半。
皇清定滇後,知縣李元祿、訓導吳紹玉修。
義學 在文昌宮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縣路光岱修買置田租《延師》
訓課。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