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50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五百三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三卷目錄

 武定府部彙考三

  武定府風俗考

  武定府祠廟考寺觀附

  武定府驛遞考

  武定府兵制考

  武定府物產考

  武定府古蹟考陵墓附

  武定府土司考

職方典第一千五百三卷

武定府部彙考三

[編輯]

武定府風俗考    通志府志合載

[編輯]

府屬

《舊志》:「俗尚強悍,難治。」 松皮覆屋,蓑氈蔽身,交易用鹽。建學校之後,舊習漸遷。

志草:俗尚樸魯,士民勤業駸駸,有省會之風。《郡志》:「民樸而儉,士醇而不浮。」

漢人歲時節序之俗,與各省相同者,如衣冠皆遵時制。「元旦祀天地祖先相賀,上元張燈火,清明插柳掃墓,端陽飲菖蒲雄黃酒,中元祭先祖,中秋果餅拜月,重陽飲菊花酒,十二月二十四日祀竈,除夕守歲。」 以上數事,按漢人來自各省,故與各省相同。與各省稍異者,元旦採松葉鋪地敬客亦然。立夏日以灰圍屋,謂蛇不敢入。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為燎燃之,以腥肉為牲,互相餽請,謂之「火把節」 ,又謂「星回節。」 相傳漢彝婦阿南,夫為人所殺,誓不從賊,以是日赴火死,國人哀之,故為此會。南詔皮羅閣欲並五詔,建松明樓,誘五詔同至祭祖,因舉火焚之。人無識其謀者,惟鄧睒詔妻慈善,勸其夫勿行,夫不從,慈善以鐵釧約夫臂,既而果被焚死,各詔屍莫能辨,獨慈善以鐵釧故,得夫屍歸葬。皮羅閣聞其賢智,欲娶之,慈善佯諾。葬後閉城自固,南詔圍之,食盡,盛衣冠自縛於坐,竟以餓死。俗謂星回節,惟慈善足以當之。一云:孔明以是日擒孟獲,侵夜入城,父老設燎以迎。《通志》又云:為炬照田苗,以火色占農,一曰「焚蟲」 ,一曰「逐疫。」 未知孰是。除夕燒兜羅香以辟邪。

武定府祠廟考        通志

[編輯]

本府。和曲州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南一里。按《府志》:「在南門外。」

社稷壇 在府治西一里。按《府志》,在府西門外。郡厲壇 在府治北一里。按「府志」 ,在北門外。城隍廟 在府治東門。按《府志》,附州。城隍廟在府城隍廟側。

關聖祠 在府治後

文昌祠 在文廟左

忠烈祠 在府東門外。祀死難僉事張澤、同知袁俸、知州秦健、吏目劉瑀、照磨張成、知事高心、巡檢俞柏官、教授常存仁、生員楊忠惠,春秋二仲。祀事詳《別傳》。

呂公祠 在府西,祀巡撫呂光洵。春秋祭東嶽廟 在府城東北。

元謀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南壇在南門外圓頂山巔,北壇在北門外禡灑山麓。康熙三十五年,知縣莫舜鼐查舊址築土壇臺,以妥神享。

社稷壇 在縣南

城隍廟 在北城

文昌宮 在東城

關帝廟 在城中

東嶽廟 在北門外河壩。

三元宮 在南城

土主廟 在南城東

祿勸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州南門外。

社稷壇 :在州北門外。

厲壇 在州北門外,祭日同府。

關聖殿 在南門內

諸葛祠 在南城樓

東嶽廟 在南城外

寺觀附

[編輯]

本府。和曲州附郭。

正續寺 ,去城五里,元時建。明崇禎年間重修。藏經閣 舊名建文閣,在正續寺後,明崇禎間建,僧性遍募修,易今名。設建文遺像於閣下,旁列從臣史彬等十一人木主,知府顧岱撰《忠臣十一先生碑記》。

大法明寺 在府城東三里。

關聖宮 在府治西南。明崇禎間,知府盧懋鼎重修。前有拱日樓,今為習儀之所。

燃燈寺 在府治東三里。

太和寺 在舊和曲州西南山麓。

福田寺 明萬曆二十八年,知府劉懋武建。圓通寺 在城北。

觀音閣 在獅山右巖

元真閣 在獅山巖

三教庵 在獅山右巖

獅子閣 在獅山左巖

元謀縣

報恩寺 在縣東,習儀之所。

法林寺 二寺在縣城東北五十里雷應山。「洪福寺   」 、「彌勒寺   。」 「祖師閣 」 ,以上寺閣俱在縣治西北長山中。即吾必奎寨。大慈寺 在縣東馬頭山之巔,即茶房。

觀音閣 在縣西門外,即一憩亭。有古樹三株,叢陰密茂,可以避暑。

西林寺 在縣西大梁山。

迴龍寺 在縣西北迴龍山麓。

觀音寺 在縣北車良居。

清涼寺 在縣西北翠峰山。

準提寺 在縣東北廣福山。

法靈寺 在縣東北雷應山。

香山寺 在住雄山半嶺。殿宇結構,幽雅精嚴。天童釋超仁潛修於此,其徒明岐有《八景詩》。雷應茶庵 在住雄山之下,今改為東山書院。觀音殿 在縣西北怕染山巔。

燃燈寺 在縣西北「怕染」 山麓。

海會寺 在縣北虎嘯山下。

廣濟庵 在縣南佛應雷山。

觀音庵 在縣北虎嘯山。

祖師殿 ,在縣東三里許,今改為「龍翔寺。」 玉皇閣 在清涼寺傍。

三官殿 在縣北城隍山左。清流縈迴其下,名曰「洗馬塘。」

佛日寺 在縣北中山,天童釋明岐新建。玉皇閣 在南門內。

中山寺 :在城北四十里。

魁星閣 在東城樓

祿勸州

文殊寺 在州北門外舊治遺址,治遷而荒者七十年。明萬曆甲戌,郡人合謀於僧興瓊而成之。

西林寺 在州南二十里翠峰山。

五龍寺 ,在州東北五十里撒馬邑。林木深密,石隙玲瓏,周圍出清泉數處,故云「五龍。」 近寺一帶田畝賴其灌溉。

清寧庵 在州北十里

太平庵 在城東南五里。

芭蕉庵 在州東二十里的多村。

香海庵 在州東南八里。

「普照庵 」 :在州東二十里的多村。居民董星庵,為僧性用建。

仙臺觀 在州南十里

玉皇閣 在城中州治後,創建,不知何年。父老傳云:「創自明之盛時,有禱輒應。」

皇清康熙三年,霪雨不止,知州彭蠡率州民祈禱而

霽歲以有秋

武定府驛遞考     府縣志合載

[編輯]

本府。和曲州附郭。

和曲驛 ,設東門外站,接高橋、羅次、富民縣止。虛仁驛 ,設於高橋站,接元謀縣止。

姜驛 設於金沙江外站,接黎溪止。

環州驛 ,設於元謀縣,站接姜驛。以上四驛今俱裁。

府前鋪   、尖山鋪   、里仁鋪。

麻地鋪 至者渡關,交富民界。

鷂鶯鋪   ,矣壩鋪。

虛仁驛鋪 交「元謀界。」

舊州鋪   《者昌鋪》。

白花山鋪 交羅次縣界。

小甸堡 ,堡夫五十名,應往來官員扛抬站夫,無工食,係和、祿二州撥給。冷飯田,自耕自食。元謀縣:

縣城十五里至茶房,五里至望城關。

縣城三十里至官莊,八十里至金沙江。

縣城二十五里至月白,三十里至河郎。

縣城四十里,至大己堡,十五里,至猛令哨。縣城二十里,至阿郎,三十五里,至烏山哨。縣城二十里,至東甸,三十里,至南號哨。

環州驛 今裁

「縣前鋪   」 、茶房鋪。

武定府兵制考     府縣志合載

[編輯]

本府

皇清《開滇兵制》:

援勦左鎮總兵官,順治十七年設,駐劄武定府。中、左、右遊擊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馬戰兵六百名   ,步戰兵一千五百名,守兵九百名。

復滇兵制

武定營參將康熙二十一年設,駐武定府。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存城二員,分汛祿勸、元謀二員,馬戰兵一百名   ,步戰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舊設今裁駐防衙門

援勦總兵官一員

中左右營副將各一員

中左右營守備各一員

舊設久廢駐防衙門

遊擊一員     。《尋武》參將一員。

常勝營 在府西門外,健丁五十名,放炮吶喊,定更。守備一員,把總一員,哨官四員,兵五百名,和曲州

雞街子 :在府城南七十里,接富民縣界,為武陽雄關,滇西鎖鑰,撥兵汛防。

《大麥地 》地西七十里,接祿豐縣界,近魯魁山,土賊出沒為患,撥兵汛防。

灑樹依 :在城東南六十里。設兵汛防。

虛仁驛 在城西,接連環州彝界,撥兵汛防。法烏營 在插甸,去城六十里,今廢。

元謀縣

武定營分防千總、把總各一員,按季更換;目兵五十名。

祿勸州

杉松營 在州北四十里,接撒甸東川,為土彝咽喉。康熙二十二年,武定守備武崇年《通詳》設千總一員、兵二百名駐防。

普渡河 在州東九十里,接東川,為土賊出沒之所。兩岸懸巖峻嶺,河水流其中,設巡檢一員。鸚𪃿嘴 在州東一百里普渡河東岸。嶺上左右皆峭壁巉巖,深溪大澗,中分一徑,為曲尋往來必經之地。入十里許,突起一峰,形如鸚嘴,橫於路前。前後設三哨,百總一名,兵五十名,汛防撒馬基 ,即金沙江渡口也。兩岸山皆萬仞,江水深不可測。路踞山之巔,跨山而下,臨江為祿勸盡境。過江即獅廠,隸蜀會川衛。東川、法戞等彝出沒不時,滇、蜀土目,趾壤相錯。彝性貪而善疑,搆釁擾民,實難預料。有兵十名在彼查稽防汛。

松滋營 在撒甸後,控制土彝,今廢。

補知營 接壤尋甸,為東川法戞僻路。野賊乘空剽掠,設營防禦。今廢。

《他頗營 》與補知聯絡控制,今廢。

武定府物產考        通志

[編輯]

府總

梭羅木 出府城

《酸角 》:形似皂角而小。味酸。

鯖魚 出本府

巖羊 出祿勸州

「龍腦石 」 ,出獅子山。

「明礬 」 ,出《元謀縣》。

銀 出「獅子廠,四川會川衛地,課歸雲南,隸武定府清軍同知代徵,有無不常。」

鐵 出大麥地廠,「鷓苴」 廠。「矣納」 廠,「落拖」 廠,「趙普關」 「河底廠,以上五廠在和曲州境。」 「者寡村」 「全壟」 廠,「甲甸村」 「只苴廠」 ,以上二廠在祿勸州境。銅 「出花箐廠」 ,在和曲州。

鹽 一,出和曲州境內,草溪井;一,出元謀縣境內,只舊井。舊係百姓自備工本煎銷,額鹽四萬九千九百九十二觔,納課銀二百六十二兩四錢六分。遇閏加鹽四千一百六十六觔,加銀二十一兩八錢二分一釐六毫六絲,民賴其利。因吳逆據滇,黑井奸商包納課價,令食黑井額鹽。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知府王清賢詳請「照舊」「煎銷」:

蛇 產深山大箐中,有長一二丈者,能傷人。獅山石 有花文,可作圖章器皿,但不堅潤。石燕 出誇興山土中,天將雨,輒聞飛羽聲。礪石 ,出金沙江邊。

武定府古蹟考        通志

[編輯]

本府。和曲州附郭。

躍龍亭 在文廟泮池前。明建文帝信宿於此,螻蟈哄鳴,帝意惡之,至今遂絕。

禮斗臺 在獅山巔。建文帝禮斗於此。有蒲團跡尚存。

三石塔洞 在武陵西山頂有石如塔,洞內石盆漬一異石,狀如鐘,色若玉。

《金剛經 》御史劉維既建浚泉亭,觀獅首處,欲為賦一篇以表之。夜夢衣百結者來,恍惚似婦人,告維曰:「聞公欲寫賦於此,甚善,但此處吾用力甚多,公寫賦後,幸為我寫《金剛經》一卷。」 維覺,薰沐寫經。楷書古健,寺僧奉為異珍。

石將軍 :在府城北二十里。傳唐、宋時往滇者某沒於此土,以石頭靈。郡人范應貴有「當年鐵作膽,今日石為身」 之句。

浚泉亭 在獅山之巔。結構精工。前為流泉曲水,古木一株,枝幹蒼古,如虯如龍,常有海中荇藻掛於其上,亦奇觀也。今廢。

枯樹 ,在正續寺建文閣後有枯樹,大十餘圍,高數十丈,枯百年矣,寺僧伐而薪焉。未盡,僧性遍重建是閣,規模視昔有加,樹復榮繁蔭可悅。《白玉蟾符 碑》在關帝廟。

「盤陀」 石 寬平可坐數十人。煙霞萬壑,與松濤鳥語相映。根則玲瓏古峭,殊有奇致。

香泉祓禊 ,在城東二里。春日水香莫春時,人爭載酒祓濯,俗云:「濯之去疾。」 至立夏三日止。《元謀縣》。

日燦金沙 江不隸於縣,而流經萬山絕壑之中,皆峭壁懸崖,平分對峙,容其水勢奔放,若走蛟龍。惟縣治北界接連渡口漾出平灘,一望汪洋,天霽雲捲,日色與水光爭射,燦成五色飛霞騰空上下絢爛奪目,凝睇之際,不盡奇異之觀。月篩古樹 即一憩亭,在西門外,樓結兩層,檻開八面,參天喬木一畝,濃陰傍縈,流水一灣,當戶綠疇千頃,洵美景也。

東山眺遠 即雷應山也。上有梵剎二,雄峙東北之郊,俯瞰西溪一帶。近倚翠屏,欲插漢;遠鋪丹嶂若浮空。月映層川,霧迷絕壑。晴煙浴碧,霜葉飛紅,變幻爭奇,不一其狀。登臨凝眺,誠屬巨觀。

《西河泛舟 》西溪河自法納河泝流而上,二十五里至阿琅渡。中惟清淵澗轉出小巒,斜倚澗畔。餘「上下各數十里,皆山形連接,劈分兩崖,石壁削成,下容溪水,一碧奔瀉。又有飲犀渚、睡龍淵」 、小廬江、香花塘,俱在嵌岩之下,石穴深浚,溪流過處,瀲灩瀠洄。泛舟其中,則逐水波紋,對岸山色,仰映天光一線。抑或夜月輕橈之際,間以清歌,孤峰絕壁之巔,接以簫管,而水聲谷響,四面俱應,是以元邑一佳景也。

平沙雁渚 滇南無鴻雁,即間有一二,皆飛鳴而過。獨元謀、苴寧一帶,平沙水渚,千百成群,棲止其地。約略計之,每至萬數,來以仲秋,去以暮春。為其地沙明氣暖,而兩岸之遺秉滯穗,足供。

其食也,誠滇中之所罕見者矣。

元馬塚 ,《常璩》曰:「會無縣有元馬河,元馬日行千里,死於此,遂埋焉。有塚有祠,土人謂馬為謀,故名元謀。」

仙奕局 在縣西北七十里金沙坪之隅。一大石如桌,上有碁局,石子猶存。相傳為仙人奕碁於此。

諸葛壇 在縣北二十里清淵澗。相傳蜀漢孔明南征孟獲過此築,至今遺址尚存。

元馬祠 在馬頭山,久廢。

元兵寨 在縣西二十里西溪河西山頂。周圍一里,石址猶存。

入定石 在縣東北五十里,住雄山巔。明萬曆間,有龍海童女阮氏趺坐其上,數月不食,遂入定焉。

祿勸州

秀屏排闥 即北門外文殊寺也。高數十丈,一徑紆折而上,梵宇弘敞。後山聳出如屏,掌鳩遶其前,盤龍環其右。群峰排拱,原隰繡錯,花香鳥語之勝,悅人心目。知府王清賢勸農,常憩其處,題曰「滇之峨眉。」

《鳩水迴瀾 》在州東白塔山下。

《石牛臥水 》在安甸莊大河內。

溫泉浮玉 在州東一百里達磯村旁普渡河內。泉源潔清見底,浴之可以療病。泉畔松風鳥韻,饒有曠致。

石人 :在掌鳩甸,土人傳為僊蹟。按《明通志》:昔有僊翁騎驢至此,驢為道傍石人所駭,僊翁怒,拔劍斬之。今其身首宛然。

廢易籠縣址 在州北八十里。昔羅婺蠻所居。按《明一統志》: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地名倍場,有二水相合,繞城而東。蠻語謂洟為水,籠為城,因此為名。昔羅婺大酋居之,為郡酋會集之所。元置易籠縣,明省。

石泉 在州東一百二十里灑交營坡。坡有大石泉出其上,終日汲之不涸,終歲不取,亦不溢。相傳武侯南征,人馬皆渴,用劍撥出者。

陵墓附

[編輯]

本府。和曲州附郭。

元安慈塚 ,在龍《三藏》,去府三十里。

楊克年墓 ,在府治草溪。

烈婦墓 在舊和曲州。名氏不可考。

楊春震墓 在冷村

馬乾墓 在府治

元謀縣

元人墓 ,宗裔駐牧於此,故所在俱有,不能考矣。

貞烈墓 楊鵬升妻李氏葬金沙坪之隅。徐升曜墓 在馬頭山。

奇童墓 在城東門外,即李應宗,明時人。

武定府土司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阿而 ,宋孝宗淳熙間,段氏舉為羅姿部長,矣襪 ,阿而子,襲父爵。雄冠三十七部。

矣格 ,矣根子。元世祖親征,首先歸附,授羅婺萬戶。侯將仁德、於矢二部,名為「北路」 ,陞北路土官總管。

《郡則 》,一名虧則,矣格子,襲父爵。中統中,將仁德、於矢二部各立路,為羅勝路土官總管。《安邦 》,一名「阿己」 ,《郡則》子襲職。至元七年,改本部路為武定路軍民總管府土官總管。

安慈 ,字惠山,安邦子。授武德將軍。有功,陞雲南行中書參政。

弄積 ,一名三保奴,安慈子,襲職,有功陞兼管八百司元帥、亞中大夫。

廣哀 本僰彝職,土知縣,世襲。

商勝 ,弄積妻。洪武十六年,明兵入滇、婺,備糧迎金馬山歸附,授中順大夫、武定軍民府土官知府。

海積 ,商勝子,襲職。

薩周 海積妻。積,朝覲,卒於會同館。永樂四年,襲夫職。

商智 海積子,永樂十一年襲。

阿寧 ,商智叔,海積弟。商智無子,正統三年襲矣。本 ,阿寧子,襲職。

金甸 矣本子襲職

阿英 矣,本子,金甸弟。弘治元年襲,賜姓「鳳」 氏。

考證

鳳朝明 字子昭,土名「矣祿」 ,鳳英子。

鳳詔 ,字承恩,土名矣折,朝明子。偕妻索林,奉母瞿氏守土。嘉靖六年丁亥,遭叔鳳朝文之變,詔母子寫彝書示文。文平,論功襲父職,奉征蒙自嶍峨,卒于軍。嘉靖四十四年,瞿氏養子鳳繼祖復叛。按鳳氏既革世職,子孫淪於火頭賒。卓者,鳳氏裔婦也。

皇清康熙八年,抗糧知州彭蠡申詳督撫奏:

聞,命援勦左鎮沈應時勦之,駐撒二年,卓迯匿法。

「戞母家,沈索之急,其母家縛卓,贅夫魯雞並婢,偽為卓以獻。後復竊入撒寨,稱土舍,制諸馬焉。」 按《通志》:「土官鳳氏,明初,其先弄積妻商氏倡眾歸附,授土知府。正德間,弄積三世孫阿英改姓鳳,其子朝文叛,後孫繼祖復叛,巡撫呂光洵滅之,疏改流官,授鳳曆府經歷,以永其嗣。後每朔朢,彝目輩咸稽首於府幕,知府」 劉寅坐廳事見之,懼其為後患,乃請於巡撫陳用賓,以他罪殺之,鳳氏遂絕。萬曆丁未,阿克自稱鳳氏餘裔,作亂,屠府城,尋躪省城,脅取府印而去。官兵四路追捕,生擒之,獻於朝,磔西市。

元謀縣土官阿吾,元,土知縣廣哀之子,本僰彝種。明初歸命,遂令招諭縣民,得世襲土知縣,後以設流革除。安銓、鳳朝文之變,其裔吾大用效順殺賊。克舉之變,其裔亦以三百眾同官兵恢復縣治。天啟中,吾必奎討霑平,累功守備。乙酉叛,擒獲斬之。

金沙江巡檢司土官李安吉娜,明初,以部尉從觀音保出降。後從沐英攻烏撒,討永富,謀叛。土同知段惠又從征越州,累功官巡檢。今絕。劉保山亦以觀音保部曲歸附,諭烏撒、永昌、越州功,授摩耳山巡檢,尋裁。今絕。金沙江巡檢,設流。

阿吾 ,廣哀子。明初,沐帥開滇歸,命招諭縣民,仍襲。

吾大用 、吾超裔。安銓、鳳朝文之變,效順,殺賊有功,改職巡捕。

吾孟才 大用子克舉之變,以三百眾同官兵恢復縣治。

吾必奎 ,道南子。天啟間,霑平安效良叛,必奎從巡撫討之有功。炎方松林等站叛,必奎恢復蜀道,復通安效良,縛安應龍併烏撒衛所各印以獻,勞其使歸之,至曲靖被殺。效良復糾水、藺二酋人犯,必奎堅守。炎方以老賊眾,乘間與袁善夾擊,大敗之,累功,守備由此跋扈。乙酉,因參將李大贄屯會川,數擾諸彝。必奎不能堪,遂反。沐國公遣土官祿永命、沙定洲同大贄勦之。定洲不至,永命等進兵,元謀追至會川,必奎自殺,遂平,職除。

種人

漢彝 俗舊不務蠶桑紡織,知府王清賢設法委曲教導之,始稍知習業。

回回 惟認其教,曰:「教主不食豬犬,非己殺之,牲畜不食。」

僰人 係土著。男子以帕為冠,婦人出輒以帕覆頂面,別有鄉談。性醇謹務農。元、明間,有舉貢生員出其中,朔朢不容乞火。

請幫助識別此字。彝 性畏寒喜浴,別有書字。女人挑擔,男子抱兒,杵臼造米,不食夙糧。此種元謀縣為多。請幫助識別此字。《蘇 潛》,居深山,板片為屋,種蕎稗為食。玀𤞑 在和曲之鋪西、永北、祿勸之硝井等處,為多耕種山田,肩挑背負,採薪揀茵,貿易鹽米。白彝 即白玀猓住和曲之麻地、法朗、祿勸之大彌陀、龍潭等處。性狡,包頭洗面,不挽長髻。迎春日赴各衙門吹笙跌腳。

「黑彝 」 即「黑玀猓」 ,雜處山阱中,𦆑頭跣足,挽髮捉刀。婦人辮髮,用布裹頭。不分男女,俱披羊皮。嫁女與皮一片,繩一根為負背之具,或用筍殼為帽,衣領以海蚆飾之。織火草麻布為生星,回節列炬,殺牲祭祖先,老幼圍坐火下,吹笙撲跌,飲酒為樂。其祝以鈴,其占以蚆錢草簽或雞羊骨為之。相見亦有尊卑上下之禮。交易用木刻記數,別有「書」 字,見漢人輒避。性畏鬼,親死葬之以火,遇有疾病,謂親為祟,用豬羊禱祀之。麥岔 住白沙,娶婦以牝牛為聘。吹笙飲酒,擔柴荷蕢,治生勤苦。。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