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53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卷目錄
安順府部彙考二
安順府城池考
安順府關梁考
安順府公署考
安順府學校考
安順府戶口考
安順府田賦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五百三十六卷
安順府部彙考二
[編輯]安順府城池考 通志
[編輯]本府。〈普定縣附郭。〉
安順府城池 ,元泰定七年創。明洪武五年,安陸侯吳復建,十二年增修。周圍九里三分,高二丈五尺。為門四:東曰「朝天」 ,西曰「懷遠」 ,南曰「永安」 ,北曰「鎮彝。」 城樓四座,水關三,水樓三,雉堞二千七百零。明永毀於寇。
皇清康熙九年,知府彭錫纓等捐修完固。十一年知。
府胡宗虞壘石增高,重修《四城門》,附以《鐵外》。州縣
普安州城池 ,即舊普安衛城。明洪武二年建。週圍四百九十七丈五尺,高一丈八尺,寬一丈六尺,為門東西南北四。
普安縣城池 ,舊為新興所城。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裁所移縣治於此。
鎮寧州城池 即安莊衛城。明洪武二十五年,指揮陸秉建。週圍四百八十丈,為門四:東曰「朝陽」 ,西曰「鎮彝」 ,南曰「永清」 ,北曰「迎恩。」 嘉靖十二年,改遷州治於此。
皇清康熙十一年,裁衛「併州。」
永寧州城池 ,明時建小城一座,名「查城」 牆,未及肩,圍繞僅半里許。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州林華皖增修,建東西二門城。
樓
清鎮縣城池 ,即舊威清衛城。明洪武二十六年,指揮焦琴築,周圍七百九十六丈,高一丈五尺,寬一丈。城門樓五座。萬曆十三年,副使鄭秉厚重修,久圮。
皇清康熙十一年重修。二十六年,裁「衛」改縣治。
安平縣城池 即舊平壩衛城。明洪武二十三年築,周圍九百丈有奇,高一丈,寬六尺。為門東西南北四,城樓四座,月樓一,水關一。
安南縣城池 即舊安南衛城,明洪武二十五年,指揮梁海建。周圍七百九十七丈,高一丈七尺,寬七尺。為門四,城樓四。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裁「衛」改縣治。
安順府關梁考 通志
[編輯]本府。〈普定縣附郭。〉
羅仙關 在府城東十里。
楊家關 在府城東三十里。
老虎關 在府城西二十里。
牛蹄關 在府城西五里。
大屯關 在府城西十里。
半天關 在府城南五里許。
通津橋 在府城內北
雙溪橋 在府城內東北。
通靈橋 在府城內東隅。
南津橋 在府城東南
清水橋 在府城西北
碧波橋 在府東南二里。
寧谷橋 在府西一十里。
鴨池河渡 在鎮西,通黔西路。
普安州
芭蕉關 :在州城東八十里。
分水嶺關 :在州城西一百一十里。
安籠箐關 在州城東南三百四十里。
登源橋 「在州北郭。」
鎮寧州
白虹橋 在州治,跨疊水河,明時敕建。
天生橋 在十二營長官司東北四十里,《清鎮縣》。
滴澄橋 在縣城東
安平縣
通南橋 在縣南三里,路通雲南。
安南縣
鳥鳴關 在縣西二里山巔,下入深箐。明洪武中置。關有戍兵。
盤江橋 在縣城東四十里。明崇禎間,參政朱家民建鐵鎖橋,寇毀。
皇清順治十六年重修。康熙六年重建「木橋。」十九年
賊毀,二十三年重建,極為壯麗。
江西坡橋 在衛城西三十八里,明洪武二十五年建。
盤江渡 在衛城東四十里,路通雲南。
永寧州普安縣,《關梁》俱未載。
安順府公署考 通志
[編輯]本府
安順府治 :在城內西南隅,即舊州治。明崇禎二年,遷建。
通判治 未載處所
經歷司治 在城內
提督署 舊駐省城北門外,今移駐府城內北隅。
普定縣治 。康熙十一年,改普定衛為普定縣。因舊衛署兵燬,暫居原威清道公署。
「典史治 」 ,未載處所。
外州縣
普安州治 在州城內西隅。明萬曆十四年,知州劉承範建。後燬於兵。
皇清康熙八年,知州傅春闈重建。
《吏目治 》,未載處所。
普安縣治 ,康熙元年設縣,移治於新城所。二十二年,徙縣治於新興,知縣羅在廷改建典史治 。未載處所。
鎮寧州治 在州城內西南隅。明嘉靖年間,知州張邦洙建。後燬於兵。
皇清康熙五年,知州卞廷槐重修。
《吏目治 》,未載處所。
永寧州治 舊州治在安南衛。明嘉靖年間,知州段絲錦建,後燬於兵。
皇清順治十六年,移州治於查城驛,知州王璲修建。
康熙四年,知州易言翼重修。
《吏目治 》,未載處所。
清鎮縣治 在城內,舊為威清衛署。明崇禎間建。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改衛為「縣」,署仍之。
「典史治 」 ,未載處所。
安平縣治 在城內北隅。舊為平壩衛署。明洪武間建,後燬。
皇清康熙十年,重建。二十六年,改衛為縣,署仍之。
「典史治 」 ,未載處所。
安南縣治 在城內。舊為衛治。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改衛為縣,仍其署。
「典史治 」 ,未載處所。
南籠廳署 :在安籠城內。
安籠鎮署 在城內
安順府學校考 通志
[編輯]本府
安順府儒學 。明洪武間,創建於城東。天啟二年,燬於寇。四年,知府孫森重修,復燬。
皇清康熙七年,重修正殿東西兩廡、戟門以及櫺星。
門。明倫堂、啟聖祠、名宦祠、鄉賢祠、學廨規制略備。
學田 原額田二千七百七十一畝二分三毫六絲六忽六微六纖六塵八渺。
荒蕪田四百二十八畝六分六釐七毫三絲三忽;
實在熟田二千三百四十二畝五分三釐六毫三絲三忽六微六纖六塵八渺。
原額本色學租米一百六十九石五斗五升二合,穀一百七十六石八斗五升,折色米二百九十六石五斗五升五合四勺,折色銀一百八兩三錢五分九釐九毫四絲四忽。
有徵租銀三兩三錢
荒田無徵本色米四十八石七升五合四勺六抄六撮,穀七十四石三斗五升。
無徵折色米七石八合,無徵銀二兩五錢二分二釐八毫八絲。
實在有徵本色米一百二十一石四斗七升六合五勺三抄四撮。
本色穀一百二石五斗,折色學租米二百八十九石五斗四升七合四勺。
有徵折色銀一百五兩八錢三分七釐六絲四忽。有徵租銀三兩三錢。
府親轄
原額全熟學田一十四畝三分三釐三毫三絲三忽三微三纖三塵四渺。內該
有徵學租銀三兩三錢
有徵本色學租倉斗穀一石五斗。
普定縣儒學 附府學
外州縣
普安州儒學 。明永樂十五年建於州城北關。正統八年,副使李睿、萬曆十六年,巡按趙士登重修。後燬於兵。
皇清康熙七年重修。
學田 原額一百三十七畝五分。
荒蕪田一百九畝七分五釐;
實在成熟學田二十七畝七分五釐。
原額本色學租倉斗穀七十石。
荒田無徵穀五十三石三斗五升
實在有徵本色學租穀一十六石六斗五升。普安縣儒學 附《普安州》
學田 原額「全熟田」 一十畝。
原額全徵本色學租穀五石。
鎮寧州儒學 舊為安莊衛學,在城內州治東。明正統八年建。後燬於兵。
皇清康熙六年,知州卞廷槐重建殿廡、戟門,規制稍
具
學田 原額全熟田一百四十三畝三分三釐三毫三絲三忽三微三纖三塵四渺。
有徵本色學租倉斗穀四十三石。
永寧州儒學 附「安南縣。」
學田 原額「全熟田」 八畝。
原額全徵本色學租倉斗穀六石。
清鎮縣儒學 在縣城西,舊為威清衛學。明洪武間建。後燬於寇,僅存正殿。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改衛為縣,因為縣學。
學田 原額、本折田二千三百四十三畝三釐七毫。
荒蕪田二百七十五畝四分一釐七毫三絲三忽;
實在成熟田二千六十七畝六分一釐九毫六絲七忽。
原額本色學租米,一百六十九石五斗二升二合。
穀三石七斗五升
原額折色學租米二百九十六石五斗五升五合四勺。
《折色》銀一百八兩三錢五分九釐九毫四絲四忽。
荒田無徵本色米四十八石七升五合四勺六抄六撮。
折色米七石八合
《折色》銀二兩五錢二分二釐八毫八絲。
實在有徵本色米一百二十一石四斗七升六合五勺三抄四撮。
穀三石七斗五升
折色米二百八十九石五斗四升七合四勺。折色銀一百五兩八錢三分七釐六絲四忽。安平縣儒學 舊為平壩衛學,明洪武間建。萬曆間遷東郊,後燬於兵,僅存大殿三楹。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改衛為縣,因為縣學。
學田 原額全熟田三十三畝。內除打車田二畝五分,穀五斗。
實在熟田三十畝五分,該徵本色「學租倉斗穀六石一斗。」
安南縣儒學 舊為衛學,明宣德八年建。嘉靖十八年遷建城內之西。後燬於兵。
皇清康熙八年,守備戴《威遠》、教授周廷尚捐建二十
六年改衛為縣,因為縣學。《永寧州附》。
學田 原額田八十二畝。
荒蕪田四十一畝
「實在成熟學田」 四十一畝。
原額本色學租倉斗穀四十一石。
荒田無徵穀二十石五斗。
實在有徵本色學租倉斗穀二十石五斗,原額全徵,餘租銀四兩二錢。
安順府戶口考 通志
[編輯]府總
《戶口》、原額三萬六千一十四戶
《人丁》原額二萬五千四十五丁八分內除人丁一萬一千一百八十五丁,俱係煙瘴苗蠻,原未審丁徵銀外,實額編差人丁一萬三千八百六十丁八分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九千三百七十五丁,於三十一年新編額外,並提督舉報官莊人丁六十三丁,三十五年新編額外人丁八十六丁。
舊徵差人丁四千一百九丁八分,三十一年增一百六十二丁,三十五年增三百六十三丁。原額丁差銀三千五百兩六錢六分,《丁迯》無徵銀二千四百五十二兩六錢五分。
實在有徵丁差銀一千七十八兩六分。
府親轄
《戶口》、原額二千一百二十戶
《人丁》:原額二千一百二十丁,俱係㺜仲原未審丁徵銀。三十一年新編人丁一十九丁。三十五年新編人丁四十一丁。有徵丁差銀一十二兩。南籠一廳:
《戶口》、原額一千四百四十四戶
《人丁》原額一千六百八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六百三十五丁。舊徵差人丁九百三十二丁,三十一年增一十三丁,三十五年增二十八丁。
原額丁差銀四百兩五錢五分,丁迯無徵銀一百七十四兩六錢五分。
實在有徵丁差銀二百二十五兩九錢。
普定縣
戶口、原額一千二十五戶
《人丁》原額一千四百四十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九百七十一丁。
舊徵差人丁四百一十六丁,三十一年增二十三丁,三十五年增五十丁。
原額丁差銀四百一十兩,丁迯無徵銀二百八十二兩四錢。
實在有徵丁差銀一百三十一兩六錢。
普安州
《戶口》、原額二千八百四十三戶
《人丁》原額三千五百九十二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二千一百三十丁。
舊徵差人丁一千三百二丁,三十一年增五十二丁,三十五年增一百八丁。
原額丁差銀八百五十一兩,丁逃無徵銀五百五十四兩九錢五分。
實在有徵丁差銀二百九十六兩五分。
普安縣
戶口原額四百二戶
《人丁》原額一千七十八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八百四十一丁。舊徵差人丁二百二十七丁,三十一年增五丁,三十五年增一十二丁。
原額丁差銀二百六十七兩七錢五分,丁逃無徵銀二百九兩七錢五分。
實在有徵丁差銀五十九兩六錢五分。
鎮寧州
《戶口》、原額一萬四千二十三戶
《人丁》原額六千七百二十六丁,內除人丁五千四百八十五丁俱係仲蠻原未審丁徵銀外,實額編差人丁一千二百四十一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一千九十八丁。
舊徵差人丁一百一十七丁,三十一年增九丁,三十五年增二十丁。
原額丁差銀三百七十二兩三錢,丁迯無徵銀三百二十九兩四錢。
實在有徵丁差銀四十三兩五錢。
永寧州
戶口、原額三千一十九戶
人丁原額三千五百八十丁,俱係彝仲原未審丁徵銀。三十五年,新編人丁一十六丁,有徵《丁差》銀三兩二錢。
清鎮縣
戶口、原額六千三十五戶
《人丁》原額二千六百一丁八分,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二千二十九丁。
舊徵差人丁五百四十三丁八分。三十一年增十五丁,三十五年增三十三丁。
原額丁差銀五百一十四兩六分,丁迯無徵銀四百兩二錢。
實在有徵丁差銀一百一十七兩六錢六分。安平縣:
《戶口》、原額一千六百一十七戶
《人丁》原額一千一百四十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八百二十三丁。
舊徵差人丁二百八十五丁,三十一年增一十八丁,三十五年增三十八丁。
原額丁差銀三百三十七兩,《丁迯無徵》銀二百四十六兩九錢。
實在有徵丁差銀九十四兩九錢。
安南縣
《戶口》、原額三千四百八十六戶
《人丁》原額一千一百六十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八百四十八丁。
舊徵差人丁二百八十七丁,三十一年增八丁,三十五年增一十七丁。
原額丁差銀三百四十八兩,丁逃無徵銀二百五十四兩四錢。
實在有徵丁差銀九十三兩六錢。
安順府田賦考一 通志
[編輯]府總
原額田四十二萬九千七百四十畝五分六釐三毫一絲七忽五微三纖五塵九渺。又額外田一百九十八畝四分六釐八毫
荒蕪田一十三萬四千三百七十八畝二分七毫八忽八微二纖二渺;
實在成熟田二十九萬五千五百六十畝八分二釐四毫八忽七微三纖三塵七渺。
原額本色米穀、六萬四千五十八石六斗二勺三撮八圭五粒九粟
荒田無徵米二萬四千二百五石七斗二升二合九勺一抄五撮四圭七粟。
實在有徵米穀三萬九千八百五十二石八斗七升七合二勺八抄八撮四圭五粒二粟。《原額全熟》本色黃荳六百八十八石四斗八升七合三勺六抄四撮六圭二粒九粟。
原額全熟本色蕎八十九石六升六合七勺,原額折色秋租米穀,並麥糧四千五百九十三石四斗九升五合七勺七抄三圭八粒九粟,該折色輕賫銀二千四十八兩四錢七分五釐二毫三絲五忽六纖七塵六渺。
荒田無徵米穀麥二千一百二十六石八斗七升五合二勺九抄五撮六圭六粒;無徵折色銀九百九十六兩二錢五分二毫八絲九忽九纖。實在有徵米穀麥糧二千四百六十六石六斗二升四勺七抄四撮七圭二粒九粟;有徵折色銀一千五十二兩二錢二分四釐九毫四絲五忽九微七纖一塵八渺。
原額《條編》:歲用麥折田租、灰、瓦等銀四千四百四十七兩六錢八分二釐三毫五絲一忽一纖。荒田無徵銀一千五百四十五兩八錢二分六絲二忽六微四纖四塵二渺。
實在有徵銀二千九百一兩八錢六分二釐二毫八絲八忽三微六纖八塵五渺。
原額馬館銀七千四百九十四兩一錢六分一釐六毫五絲九忽一微四纖六塵一渺。
荒田無徵銀二千一百二十四兩一錢一分八釐三毫二忽一微三纖一塵四渺。
實在有徵銀五千三百七十兩四分三釐三毫五絲七忽一纖四塵一渺。
府親轄
原額、田四萬五千四百九十九畝三分六釐六毫二絲一微二纖六塵。
荒蕪田六千三百七畝五分四釐九毫八絲八
忽:八微,二纖:八塵。
實在成熟田三萬九千一百九十一畝八分一釐六毫三絲一忽二微九纖八塵。
原額本色米六千二百二十八石八斗六升七合八勺六抄八撮二圭一粟。
荒田無徵米八百九十石四斗四升六合九勺一抄七圭二粒八粟。
實在有徵米五千三百三十八石四斗二升九勺五抄七撮四圭七粒三粟。
原額《條編》銀八百二十二兩五釐二毫一絲九忽六微一纖八塵二渺。
荒田無徵銀一百四兩七釐六毫三絲六忽八微三纖九塵四渺。
實在有徵銀七百一十七兩九錢九分七釐五毫八絲二忽七微七纖八塵八渺。
原額馬館銀一千八百三十一兩一錢三分九釐六毫三絲五忽八微九纖三塵。
《荒田》無徵銀一百六十五兩七錢一分五釐三毫五絲一忽五微七塵七渺。
實在有徵銀一千六百六十五兩四錢二分九釐二毫八絲四忽三微二纖二塵三渺。
南籠廳
原額田三萬九千五百三十五畝一分四釐九毫二絲二忽六微五纖四塵四渺。
荒蕪田一萬六千五百九畝七分二釐八毫八忽六微五纖四塵七渺。
實在成熟田二萬三千二十五畝四分二釐一毫一絲三忽九微九纖九塵七渺。
原額本色米三千五百五十七石二斗九升一合七抄五撮四粒九粟。
荒田無徵米一千二百三十三石二升四合八抄二撮七粒三粟。
實在有徵米二千三百二十四石二斗六升六合九勺九抄二撮九圭七粒六粟。
普定縣
原額田五萬七千三百一十二畝七分六釐三毫九絲七忽六微四纖四塵九渺。
又額外田十一畝,荒蕪田一萬四千三畝四分二釐二毫七絲六忽一纖九塵一渺。
實在成熟田四萬三千三百七十畝三分四釐一毫二絲一忽六微二纖五塵八渺。
原額本色米九千二百四十一石二斗六升八合三勺二抄七撮五圭六粒八粟。
荒田無徵米三千三十三石三斗七升四合二勺四抄二撮九圭二粒。
實在有徵米六千二百七石八斗九升四合八抄四撮六圭四粒八粟。
原額歲用田租灰、瓦銀八百一十四兩四分九釐九毫九絲三忽九微二纖。
荒田無徵銀三百九兩九錢六分九釐一毫六忽三微八纖五塵四渺。
實在有徵銀五百四兩八分八毫八絲七忽五微一纖六塵六渺。
普安州
原額、田六萬九千六百一十七畝三分九釐五毫九絲四忽八微五纖八渺
荒蕪田四萬五千八十六畝九分九釐四毫四絲五微九塵八渺;
實在成熟田二萬四千五百三十畝四分一毫五絲四忽二微一纖五塵。
原額本色米九千六百八十八石三升三合四勺六抄一圭四粟。
荒田無徵米七千九百九十九石三斗八合三勺九抄九撮四圭七粒七粟。
實在有徵米一千六百八十八石七斗二升五合六抄六圭二粒七粟。
原額秋米並夏稅麥糧二千七百二十二石九斗六合九勺六抄一撮四圭三粟,該折色輕賫銀一千三百九十一兩七分四釐九毫七絲一忽二微六纖一塵九渺。
荒田無徵秋米麥糧一千三百一十七石五斗八升六合六勺三抄八撮七圭八粒二粟。無徵折色銀六百七十四兩二錢七分六釐六毫六絲三忽九微八纖五塵五渺。
實在有徵秋米麥糧一千四百五石三斗二升三勺二抄二撮六圭二粒一粟。有徵折色銀七百一十六兩七錢九分八釐三毫七忽二微七纖六塵四渺。
原額《條編》歲用銀八百一十六兩七分七釐八絲九忽八微四纖五塵六渺。
《荒田》無徵銀五百九兩一錢一分五釐六毫一。
絲三忽三微七塵
實在有徵銀三百六兩九錢六分一釐四毫七絲六忽四微七纖五塵六渺。
原額馬館銀一千八百六十五兩四錢三分九絲五忽三微五纖四塵二渺。
《荒田》無徵銀八百三十二兩四錢五分六釐六忽八微一纖五塵四渺。
實在有徵銀一千三十二兩九錢七分四釐八絲八忽五微三纖八塵八渺。
普安縣
原額、田一萬七千七百六十一畝一分八釐五毫二絲七忽四微五纖五塵一渺。
荒蕪田八千三十九畝四分二釐九毫三絲一忽四微五纖七塵六渺。
實在成熟田九千七百二十一畝七分五釐九毫九絲五忽九微九纖七塵五渺。
原額本色米二千五百二石五斗七升七合八抄一撮四圭七粒六粟。
荒田無徵米八百三十三石五斗五升六合九勺五抄五撮三粟。
實在有徵米一千六百六十九石二升一勺二抄六撮四圭七粒三粟。
原額折色秋米麥糧五百九十一石八斗二升九合六勺五抄二撮六圭一粒八粟,該折色輕賫銀二百九十四兩三錢五分九釐七毫四絲二忽二微四纖三渺。
荒田無徵秋米麥糧四百五十四石五斗四升四勺二撮六圭一粒九粟。無徵折色銀二百二十四兩四錢九分六釐七毫一忽二微四纖八渺。
實在有徵秋米麥糧一百三十七石二斗八升九合二勺四抄九撮九圭九粒九粟。有徵折色銀六十九兩八錢六分三釐四絲九微九纖九塵五渺。
原額《條編》歲用銀一百七十七兩八錢七分九釐六毫三絲二忽四微八纖六塵六渺。
荒田無徵銀一百二十四兩一錢一分六毫二絲五忽九纖一塵四渺。
實在有徵銀五十三兩七錢六分九釐七忽三微九纖五塵二渺。
原額馬館銀九百六十八兩七錢九釐七毫四絲一微五纖八塵。
《荒田》無徵銀七百四十五兩一分一釐三毫九絲九忽三微五纖八塵一渺。
實在有徵銀二百二十三兩六錢九分八釐三毫四絲七微九纖九塵九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