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1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十八卷目錄
朝鮮部彙考六
宋二〈仁宗天聖四則 明道一則 景祐二則 寶元一則 慶曆五則 皇祐二則
至和二則 嘉祐七則 神宗熙寧七則 元豐六則 哲宗元祐八則 紹聖四則 元符
三則〉
邊裔典第十八卷
朝鮮部彙考六
[編輯]宋二
[編輯]仁宗天聖二年
[編輯]按《宋史》,高麗事不載。按《朝鮮史略》,高麗王詢十五 年,即宋仁宗天聖二年,契丹太平四年,禮部尚書周 佇卒。佇,宋溫州人,穆宗朝隨商舶來,蔡忠順知其才, 奏留之,遂掌制誥。兩朝交聘辭命多出其手。門下侍 郎平章事崔沆卒。沆,彥撝之孫。性聰悟沈訥,寡言善 斷,清儉持家,一介不取於人。計月請俸,無甔石之儲, 但酷信浮圖。請復八關,修皇龍寺塔,又捨私第為佛 宇。諡「節義。」右僕射智《蔡文》卒。初,契丹擁重兵壓境,三 軍敗衂,思政紿道秀而夜遁,朴挈妻子而奔。李元、 崔昌、金應仁、國近之徒,亦皆接踵亡匿。蔡文自西京 奔還,與邯贊共贊南幸之計,卒能保護三宮,旋軫京 師,不失舊物,壯美哉!其「臣若背君,天必誅之」之言,既 足以激一國忠義之氣;其「動由仁義以收人心」之語, 又足以為扶植綱常之本。其他如昌化丹棗之變,出 萬死之力,捍衛艱難,斯皆扈從諸臣所不能者。 天聖七年,遼遣使有賜於高麗。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聖宗本紀》。太平九年二月「戊 辰。遣使賜高麗王欽物」按《高麗傳》同。〈按此時詢尚未薨子欽未
「立」 ,而《史》言「王欽」 ,疑「詢」 字之訛。
〉按《朝鮮史略》。「王詢二十年。千秋太后卒,築羅城開京。」 〈侍中姜邯贊請築之〉姜邯贊,衿州人。性清儉,不營產業,少好學, 多奇略,體貌矮陋,衣裳垢弊,正色立朝,臨大事,決大 疑,屹然為邦家柱石。年七十,賜几杖,辭職歸城南別 墅,諡仁憲,年八十四。世傳有一使臣夜入始興郡,見 大星隕於人家,遣使往視之,適其家婦生男,使臣心 異之,取歸以養,是為《邯贊》。後宋使見之,不覺下拜曰: 「文曲星不見久矣,今在此。」
天聖八年,高麗來貢。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八年,是歲高麗入貢按《高 麗本傳》:「天聖八年,高麗王詢復遣御事民官侍郎元 穎等二百九十三人,奉表入見於長春殿,貢金器、銀 罽、刀、劍、鞍勒馬、香油、人參、細布、銅器。」黃、青、鼠皮等 物。
天聖九年二月,高麗使辭歸,其後絕不通中國四十 三年,其年,遼聖宗崩,遣使告哀於高麗。高麗王詢亦 薨,子欽立。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高麗傳》:「高麗使辭歸,賜 予有差,遣使護送至登州。其後絕不通中國者四十 三年。」
按《遼史興宗本紀》,太平十一年六月,聖宗崩,遣使告 哀於高麗。七月,高麗遣使弔慰。十二月,高麗王詢薨, 其子欽遣使來報,即命使冊欽為高麗國王。按《高 麗傳》:十一年聖宗崩,遣使告哀,七月使來慰奠。 按《朝鮮史略》,王詢二十二年王薨。王性聰悟,敏於學, 工詞翰。太子欽即位,是為德宗。敬康王諱欽,字元良, 母元成後金氏。
明道元年
[編輯]按《宋史》,高麗事不載按《朝鮮史略》,「王欽元年,即宋 明道元年,契丹景福元年,以王可道監修國史,李端 為平章事,黃周亮皇甫俞義為參知政事。舊制宣麻 於家,至是集百官宣於乾德殿,命平章事柳韶創置 北境關防自國內城界鴨綠江入海處,跨朔州等十 四城,祗和州等三城,延袤千餘里,以石為城。」
景祐元年高麗王欽薨弟亨即位
[編輯]按《宋史》不載按《朝鮮史略》:三年,宋景祐元年,納顯 女為後以《崔沖》為刑部尚書。王寢疾,傳位於弟《平壤 君。亨》。王薨,《平壤君》即位。王性剛斷有執,居喪能盡子 之孝為政不改父之道。任用舊臣徐訥王可道崔沖 黃周亮朝廷無欺蔽而民安其生。〈按遼史重熙十五年宋慶曆七年欽
「薨繼立者徵而亨」 ,則史之失紀也。今從《史略》載之。而欽之薨,仍兩存之,以備參考。
〉《景祐》二年《高麗容惠王亨》元年。
按《宋史》不載按《朝鮮史略》:靖宗容惠王,諱亨,字申 炤,德宗母弟元年,宋景祐二年,凡教令稱制,至肅宗 始稱詔,築長城於西北路松嶺東,以扼邊寇之衝。二 年,祔德宗於太廟。初,王問昭穆之制於輔臣徐訥、黃 周亮等,言「惠定光戴同班為昭,景成為穆,穆宗為昭, 而顯宗為穆,則二昭二穆與太祖為五廟。今祔德宗 數過五廟,遷惠、定、光三宗藏於太祖廟西壁。戴追王之主,遷祭於其陵可也。」劉徵弼言:「太祖在曾祖行,親 未盡,故惠、定、光三宗不必遷,唯遷戴宗於此室可矣。」 周亮等言:「《前典》云:『親過高祖,則毀其廟』。由是觀之,自 禰祖曾、高而上,論親盡未盡,非以旁親論也。惠定光 在從祖行,不可比於親祖,三宗宜遷毀。」王謂「一時而 遷四神主意所未安。」乃從《徵弼》議。三年以《劉徵弼》《黃 周亮》同平章事,《崔齊顏》《崔沖》參知政事。四年門下省 乞放《東池》《白鶴》山羊等類。王從之。
寶元二年高麗修貢於遼
[編輯]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七年二月「丁 丑,高麗遣使來貢。」按《高麗傳》同。
按《朝鮮史略》,五年即宋寶元二年,契丹重熙七年,立 賤者從母法。六年,以楊帶春為安北大都護府副使。 帶春立志峻拔,多智略,習兵事,故崔沖奏若有邊虞, 非此人無可遣者,不宜出外,不允。判御史臺事李周 佐卒。周佐,東京人,登第,歷臺省,立朝四十餘年,倜儻 瓌偉,時稱得大臣體。內史令徐訥卒,諡元肅。訥,熙之 子,弼之孫,三世為宰相。初,弼祖神逸,郊居有鹿奔投, 神逸拔其箭而豢之。夢有人謝曰:「鹿,吾子也。願君不 死,當令公之子孫世為卿相」雲。
慶曆四年高麗遣使如遼賀尊號
[編輯]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二年三月 「壬辰,高麗國以加上尊號,遣使來賀。」按《高麗傳》同 慶曆五年,高麗三遣使貢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三年三月 「丁亥,高麗遣使來貢。六月丙午,高麗遣使來貢。十二 月己亥,高麗遣使來貢。」
慶曆六年,高麗修貢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四年三月 「辛亥,高麗遣使來貢。」
慶曆七年。高麗王欽薨。弟徽即位。遣使告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五年三月 丁酉。高麗遣使來貢。八月高麗王欽薨。遣使來告 按《朝鮮史略》。「十二年王薨。弟樂浪君即位。奉遺命。山 陵制度悉從儉約。是為文宗。」仁孝王諱徽字燭幽。顯 宗子。母元惠太后金氏元年。宋慶曆七年。以崔沖為 侍中。金令器《金元沖》為平章事;《朴有仁》《李子淵》為參 知政事。
慶曆八,平高麗,修貢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六年十二 月「壬戌,高麗遣使來貢。」
皇祐元年高麗修貢於遼
[編輯]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七年夏四 月丙子,高麗遣使來貢。」
按《朝鮮史略》,「三年,饗國老庶老及義夫節婦、孝子順 孫,下至鰥寡孤獨廢疾無養者,賜物有差。」
皇祐三年,高麗入貢於遼,且賀伐夏之捷。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九年夏四 月「甲申,高麗遣使來貢。六月甲戌,高麗使至賀伐夏 捷。」
至和元年高麗入貢於遼
[編輯]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二十二年五 月「癸未,高麗遣使來貢。」
按《朝鮮史略》:「八年定田制,凡田品不易之地為上,一 易之地為中,再易之地為下。其不易山田,一結準平 田一結。一易田準二結,再易田準二結。」
至和二年,高麗修貢於遼,請官其子。是年,遼興宗薨, 道宗立,報哀於高麗。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二十三年夏 四月。高麗遣使來貢。六月高麗王徽請官其子。詔加 檢校太尉按《道宗本紀》。清寧元年八月「癸巳。遣使 報哀於高麗。九月壬午。遣使賜高麗先帝遺物。」十一 月甲子。高麗遣使來會葬。
嘉祐元年高麗修貢於遼
[編輯]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清寧二年六月「丁 卯,高麗遣使來貢。」
按《朝鮮史略》:十年即宋嘉祐元年。契丹清寧二年,創 興王寺於德水縣,移其縣於楊川。知中樞院事崔惟 善諫曰:「唐太宗不許創立寺觀,我太祖《訓要》亦曰:『嗣 王及公侯臣僚無得爭修願剎,柰何竭民財力以危 邦本耶』?」王優答之。異日入侍,王曰:「諫諍是忠從好佞。」 惟善對曰:「創垂猶易守成難。」又有御史盧成且忤旨, 王怒,命解冠。將縛之。惟善諫曰:「朝官有罪當行有 司。」王怒霽只罷其職。分遣撫問使兼侍御史《李攸績》 《金若珍》《崔尚安》《民甫》《閔昌壽》於十三道按驗諸州郡 守令勤慢清濁。作《長源亭》於西江餅嶽南西江邊有 君子御馬明堂之地。自太祖統一丙申歲至百二十 年就此創構國業延長。至是構亭。
嘉祐二年,高麗修貢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清寧三年十一月 庚子,高麗遣使來貢按《朝鮮史略》,「十一年,隕石於黃州,州人上其石,禮司 以為自古有之,此常事,不關災祥。王可其奏,還其石, 始行封彌之法。時署科甚濫,中書舍人鄭惟產請之。」 嘉祐三年,遼遣使如高麗報太皇太后之喪,高麗使 如遼會葬。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清寧四年五月癸 酉,高麗遣使來會葬按《高麗傳》,「四年春遣使報太 皇太后哀,五月來會葬。」
嘉祐六年,高麗入貢於遼。
嘉祐七年,高麗入貢於遼,遼賜《高麗》佛經。
按以上《宋史》俱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亦不載 按《高麗傳》。清寧七年八年來貢。十二月以佛經一藏 賜徽。
嘉祐八年,高麗入貢於遼。
嘉祐九年,高麗入貢於遼。
按以上《宋史》俱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亦不載。 按《高麗傳》:「清寧九年來貢。十年來貢。」
按《朝鮮史略》:二十年,契丹改國號曰大遼。二十二年, 守太師、中書令崔沖卒,諡文憲。沖,海州大寧郡人。風 姿瑰偉,性操堅貞,少好學,善屬文。穆宗朝擢甲科第 一。歷仕四朝,資兼文武,出入將相,年至七旬乞退,然 軍國大事,悉就咨焉。自顯廟中興,干戈纔息,未遑文 教,沖收召先進,教誨不倦,諸生填溢門巷,遂分九齋, 謂之「侍中崔公徒。」凡應舉者,必先隸徒中學焉。自後 舉子亦皆隸名九齋籍中,謂之「文憲公徒。」又有儒臣 立徒者十一,沖徒為最盛。東方學校之興,蓋由沖始, 謂海東孔子王出子煦,及窺為僧。
神宗熙寧二年高麗移牒轉運使求許朝貢
[編輯]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高麗本傳》:詢孫徽嗣立, 是為文王。熙寧二年,其國禮賓省移牒福建轉運使 羅拯云:「本朝商人黃直洪萬來稱運使奉密旨令招 接通好,奉國王旨意,形於部述。當國僻居暘谷,邈戀 天朝,頃從祖禰以來,素願梯航相繼。蕞爾平壤,邇於 大遼,附之則為睦鄰,疏之則為勍敵。慮邊騷之弗息, 蓄陸襲以靡遑。久困羈縻,難圖攜貳,故違述職,致有 積年,屢卜雲祥,雖美聖辰於中國,空知日遠;如迷舊 路於長安,運屬垂鴻。禮稽展慶,大朝化覃無外,度豁 包荒,山不謝乎纖埃,海不辭於支派。謹當遵尋通道, 遄赴槁街,但茲千里之傳聞,恐匪重霄之紆眷。今以 公狀附《直萬》西還,俟得報音,即備禮朝」貢。徽又自言 嘗夢至中華,作詩紀其事。
熙寧三年,許高麗朝貢。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高麗傳》:「三年,拯以聞朝 廷議者亦謂可結之以謀契丹,神宗許焉,命拯諭以 供擬腆厚之意。」
熙寧四年,高麗來貢,詔待之如夏使。是年,高麗又修 貢於遼。
按《宋史神宗本紀》,四年五月丙午,高麗國來貢。八月, 高麗來貢。按《高麗傳》:「命拯諭以供擬腆厚之意,徽 遂遣民官侍郎金悌等百十人來,詔待之如夏國使。」 按《遼史道宗本紀》,咸雍七年十一月丙午,高麗遣使 來貢。
熙寧五年,高麗修貢於遼,遼賜以《佛經》。是年,高麗臣 校尉臣身謀廢立事,事覺伏誅。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咸雍八年六月丁 丑。高麗遣使來貢。「十二月庚寅,賜高麗佛經一藏」 按《朝鮮史略》:二十六年,宋熙寧五年,遼咸雍八年,校 尉臣身謀廢王,立王弟平壤君基,事覺伏誅。
熙寧六年,高麗修貢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咸雍九年十二月 「壬辰,高麗國遣使來貢。」
熙寧七年,高麗來貢,請改塗由明州入貢,許之。是年, 高麗修貢於遼。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七年,高麗來貢,改塗事不載。
按《高麗傳》,「往時高麗人往反皆自登州,七年遣其」
臣金良鑑來言,「欲遠契丹,乞改塗,由明州詣闕」,從之。 郡縣供頓無舊準,頗擾民,詔立式頒下,費悉官給。又 以其不邇華言,恐規利者私與交關,令所至禁止。徽 問遺二府甚厚,詔以付市易務售縑帛答之。又表求 毉藥、畫塑之工以教國人,詔羅拯募願行者。
按《遼史道宗本紀》,咸雍十年十一月高麗遣使來貢。 按《朝鮮史略》,二十八年,錄文昌侯崔致五代孫善之, 為都染署史。二十九年,遼大康元年,門下侍中崔惟 善卒,諡文和。惟善,沖之子,惟善為中書令,弟惟吉攝 尚書令,父沖年高尚無恙,王賜國老宴,惟善惟吉扶 以入赴,時稱盛事。翰林學士金行瓊作詩賀曰:「尚書 令侍中書令,乙狀元,扶甲狀元。」
熙寧九年,高麗來獻伶官。是年,遼遣使報皇太后喪 於高麗,高麗遣使弔祭。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高麗本傳》:九年復遣崔 思訓來。命中貴人倣都亭西驛例治館,待之寖厚。其使來者亦益多。嘗獻伶官十餘輩,曰:「夷樂無足觀,止 欲潤色國史爾。」帝以其國尚文,每賜書詔,必選詞臣 著撰,而擇其善者。
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康二年三月辛酉,皇太后崩。癸 亥,遣使報哀於高麗。六月戊子,高麗遣使弔祭。 按《朝鮮史略》,三十一年,創安興寺以待宋使。太傅少 卿李唐鑑奏,「中朝使命往來,高巒島亭,稍隔水路。請 以貞海縣地創亭,為迎送之所。」從之。東蕃作亂,以中 書侍郎平章事文正及同知中樞院事崔奭等將兵 三萬出屯定州,大破之。
元豐元年遣安燾陳睦等使高麗高麗遣使如遼求賜鴨綠江以東地遼不許
[編輯]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高麗本傳》。元豐元年始 遣安燾、左諫議大夫陳睦假起居舍人往聘。造兩艦 於明州。一曰淩虛、安濟、「致遠」、次曰靈飛、順濟。皆名為 「神舟。」自定海絕洋而東。既至,國人歡呼出迎。徽具袍 笏玉帶拜受詔。與燾、睦尤禮。館之別宮。標曰「順天館。」 言尊順中國如天雲。徽已病,僅能拜命。且乞毉藥。 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康四年夏四月辛亥。高麗遣使 乞賜鴨綠江以東地。不許。」
元豐二年正月,立《高麗交易法》。是年,高麗使人海中 遇風,失所貢物,自劾,敕書慰之。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二年春正月,詔立高麗交易 法。按《高麗本傳》:二年遣王舜封挾毉往診治。徽又 使柳洪來謝,海中遇風,失所貢物。洪上章自劾,敕書 安慰。尋獻日本所造車曰:「諸侯不貢車服,故不敢與 土貢同。」前此貢物至,輒下有司估直償以萬縑。至是 命勿復估,以萬縑為定數。
元豐三年春正月己丑,高麗國遣使來貢。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元豐四年,高麗納貢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康七年十一月 己亥,高麗遣使來貢。」
元豐六年,高麗王徽卒,詔明州為修浮屠供一月,徽 子勳立,又薨,其弟運立。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高麗本傳》:六年徽卒,在 位三十八年。治尚仁恕,為東夷良主。然猶循其俗。王 女不下嫁臣庶,必歸之兄弟,宗族貴臣亦然。次子運 諫,以為既通上國,宜以禮革故習。徽怒,斥之於外。訃 聞,天子閔焉。詔明州修浮屠供一月。遣楊景略、王舜 封祭奠,錢勰、宋球弔慰。景略辟李之儀書狀,帝以之 儀文稱不著,宜得問學博洽、器宇整秀者,召赴中書, 試以文,乃遣。又以遠服,不責其備,諭使者以相見之 所,殿名鴟吻,皆聽勿避。徽子順王勳嗣,百日卒。弟宣 王運,仁賢好文,內行飭備,每賈客市書至,則潔服焚 香對之。
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康九年八月高麗王徽薨。九月 徽子三韓國公勳權知國事。十一月詔僧善知讎校 高麗所進佛經。頒行之。十二月三韓國公王勳薨」 按《朝鮮史略》,「三十七年,王徽薨。王性聰哲,好學善射, 志略宏遠,寬仁容眾。上事遼宋,下交鄰國。民賴以寧。 時號治平。獨其佛宇塔廟之盛,為盛德累。」太子即位, 少有疾,哀毀疾篤,薨於喪。次弟原國公運即位,李資 仁如遼告喪,帝詰問:「二君連逝,必有他故?」資仁對辨 切直,帝引見慰諭。
元豐八年,高麗王運遣其弟來朝,遼冊運為高麗王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哲宗本紀》。元豐八年高 麗入貢按《高麗傳》:「八年遣弟僧統來朝,求問佛法, 並獻經像。」哲宗立,遣使金上琦奉慰。林暨致賀,請市 刑法之書。《太平御覽》《開寶通禮》《文苑英華》。詔惟賜《文 苑英華》一書,以名馬、錦綺、金帛報其禮。
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元年十一月丙辰,遣使冊三 韓國公王勳子運為高麗國王。」
按《朝鮮史略》:「宣宗孝思王,諱運,字繼天,順宗母弟。二 年,即宋元豐八年,遼大康十一年,御宣政殿,聽斷死 囚,停音樂,進素膳。王妹積慶公主,適王弟扶餘侯燧。」
哲宗元祐元年回賜高麗器幣是年高麗遣使如遼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元年春正月詔回賜高麗王鞍馬服帶器幣有加
[編輯]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二年十月,高麗遣使謝封冊。 按《朝鮮史略》,「三年,民貧不能興用,命州縣出米穀,許 民貿易,使知錢利,始用銀瓶為貨。其制以銀一斤為 之,像本國地形,俗號闊口。」
元祐二年,高麗納貢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三年三月「乙 卯,高麗遣使來貢。」
按《朝鮮史略》:「四年以崔奭守太尉判吏部事監修國 史;翟思齊參知政事;朴寅亮同知中樞院事。」
元祐三年,遼免高麗歲貢。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四年三月乙 丑,免高麗歲貢元祐四年,高麗入貢,是年亦納貢於遼。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高麗本傳》,「高麗王運立 四年卒,子懷王堯嗣。未閱歲,以病不能為國。國人請 其叔父雞林公熙衛攝政。未歲堯卒,熙乃立。凡數歲, 使不至。元祐四年,其王子義天使僧壽介至杭州祭 亡僧,言國母,使持二金塔為兩宮壽。知州蘇軾奏卻 之。」按《蘇軾傳》:「軾知杭州,杭僧淨源舊居海濱,與舶 客交」通。舶至高麗,交譽之。元豐末,其王子義天來朝, 因往拜焉。至是,淨源死,其徒竊持其像,附舶往告,義 天亦使其徒來祭,因持其國母二金塔,雲祝兩宮壽。 軾不納,奏之曰:「高麗久不入貢,失賜予厚利,意欲求 朝,未測吾所以待之厚薄,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壽之 禮。若受而不答,將生怨心;受而厚賜之,正墮其計。今 宜勿與知從州郡自以理卻之。彼庸僧猾商為國生 事。漸不可長。宜痛加懲創。」朝廷皆從之。未幾貢使果 至。舊例使所至吳越七州費二萬四千餘緡。軾乃令 諸州量事裁損。民獲交易之利。無復侵撓之害矣。 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五年正月甲午。高麗遣使來 貢。〈按遼史運薨在道宗大安十年乃宋哲宗紹聖元年也朝鮮史略運在位十一年與遼史合宋史謂
立四年卒訛也
〉元祐五年,高麗入貢。是年,亦納貢於遼。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六年十一月,高麗遣使來貢。 元祐六年,高麗入貢。」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按《朝鮮史略》:「八年,門下侍郎平章事柳洪卒。洪武人, 精於《春秋左氏傳》及兵家祕訣。每國家有虞疑,寤寐 精思,引古決策,多有中者。時議重之。」
元祐七年,高麗入貢。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七年。遣黃宗 慤來獻黃帝鍼經。請市書甚眾 按《朝鮮史略》。九年。參知政事崔思亮卒。思亮儀表端 雅。沉靜寡言。秉國鈞。主文柄。名重一時。
元祐八年,詔頒高麗所獻《鍼經》於天下,高麗求買書, 許之。是年,遼賜高麗羊。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八年春正月庚子,詔頒高麗 所獻《黃帝鍼經》於天下。二月辛亥,禮部尚書蘇軾言, 「高麗使乞買歷代史及《冊府元龜》等書,宜卻其請,不 許。省臣許之。軾又疏陳五害,極論其不可。有旨,書籍 曾經買者聽。」按高麗本傳:禮部尚書蘇軾言,高麗 入貢,無絲髮利,而有五害。今請諸書與收買金箔,皆 宜「勿許。」詔許買金箔,然卒市《冊府元龜》以歸。
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九年七月,遣使賜高麗羊。」
紹聖元年高麗王運薨子昱即位
[編輯]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十年夏高麗 國王運薨,子昱遣使來告,即遣使賻贈。」
按《朝鮮史略》:「十一年,王薨,元子昱即位。王聰慧恭儉, 博覽經史。然遊幸無度,多創寺塔。天怒民怨,災異屢 興。」
紹聖二年。高麗王昱有疾。遼命其子顒權知國事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壽隆元年二月癸 酉。高麗遣使來貢。十一月庚申。「高麗王昱疾。命其子 顒權知國事。」
按《朝鮮史略》,憲宗恭殤王,諱昱,宣宗子,母思肅太后 李氏元年。宋紹聖二年。遼壽隆元年,正月,日有暈,兩 傍有彗。太史奏「日有彗,近臣亂,諸侯欲有反者。」王幼 小,不知修省,李資義謀反,伏誅。初,宣宗於思肅太后 生王,又納侍中李頲之女元信公主,生漢山侯昀。資 義,公主兄也,以王幼弱,不能聽決萬幾,謀欲立昀。至 是聚兵將舉事。邵台輔使王國髦率兵入衛,令壯士 高義和斬資義及其黨崔忠伯等,以國髦權尚書兵 部事。時王室微弱,而權歸武將,識者嘆之。王禪位於 叔父雞林公熙,即位,是為肅宗。明孝王諱顒,字天常。 初諱熙,宣宗母弟。元年,前王山居興盛宮。金謂磾上 書請遷都南京。《道詵記》:高麗有三京,松岳為中京,木 覓壤為南京,平壤為西京,四時各宜所住。開國後百 六十餘年,都木覓壤。今時正當巡駐新京之期,伏望 於三角山南木覓北平建立都城王,置南京開創都 監。遣崔思諏、尹瓘等相之。思諏奏云:「臣等就慮原驛 視山水不合建都,唯三角山南山形水勢,符合古文, 請隨形建都。」王從之。右僕射、參知政事朴寅亮卒,諡 文烈。寅亮文詞雅麗,宋熙寧中,與金覲使宋,其所著 述,宋人稱之,至刊二公詩文,號《小華集》。遼嘗欲過鴨 綠江為界,寅亮修表曰:「普天之下,既莫非王土,王臣 尺土之餘,何必曰我疆我理。」又曰:「歸汶陽之舊田,撫 綏弊境;回長沙之掘袖,抃舞昌辰。」遼帝覽之,寢其議。 紹聖三年,高麗納貢於遼。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高麗傳》:「熙避遼主諱,改 名顒。顒性貪吝,好奪商賈利,富室犯法,輒久縻責贖, 雖微罪亦輸銀數斤。」
按《遼史道宗本紀》:壽隆二年「冬十月庚辰,高麗遣使來貢。」
紹聖四年,高麗王昱薨。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壽隆三年春高麗 王昱薨。」
按《朝鮮史略》:二年前王薨於興盛宮東。女真寇鎮溟 縣東北面兵馬使金《漢中》遣判官康拯與戰克之斬 首四千級始設鑄錢官使錢。〈使猶行也〉
元符元年高麗入貢〈即紹聖五年六月改元〉
[編輯]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符元年,高麗入貢。」按《高麗傳》: 「五年復通使,賜銀器五千兩。」
元符二年。詔高麗遣士賓貢是年。高麗乞封於遼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符二年二月。詔許高麗國王遣 士賓貢。
按《遼史道宗本紀》:壽隆五年「冬十月己亥朔,高麗王 顒遣使乞封冊。」
元符三年,高麗王遣使奉表來慰。是年,遼封高麗王 為三韓國公。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帝崩,端王即 位。按《徽宗本紀》,元符三年八月戊申,高麗王王熙 遣使奉表來慰按《高麗傳》,徽宗立,遣任懿、王嘏來 弔賀。
按,《遼史道宗本紀》:「壽隆六年,封高麗王顒為三韓國 公。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