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2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二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十六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二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二十六卷目錄

 朝鮮部藝文二

  紀遼東二首        隋煬帝

  紀遼東二首         王胄

  高句麗          唐李白

  遼東行           王建

  高麗鏡文          讖記

  紀夢詩      宋高麗國王王徽

  使高麗          金李遹

  奉使高麗過平州館      張翰

  送李中父高麗頒曆     元迺賢

  送高麗五明馬       黃石翁

  送文淵閣待詔端孝文使朝鮮 明王燧

  朝鮮兒歌          高啟

 朝鮮部紀事

 朝鮮部雜錄

 朝鮮部外編

邊裔典第二十六卷

朝鮮部藝文二

[編輯]

《紀遼東二首》
隋·煬帝

[編輯]

《隋書》曰:「大業八年,煬帝伐高麗,度遼水,大戰於東岸,擊賊破之,進圍遼東。」

遼東海北剪長鯨,風雲萬里清。方當銷鋒散馬牛,旋 師宴鎬京。前歌後舞振軍威,飲至解戎衣。判不徒行 萬里去,空道五原歸。

《秉旄》仗節定遼東,俘馘變夷風。清歌凱捷九都水,歸 宴雒陽宮。策功行賞不淹留,全軍藉智謀。詎似南宮 複道上,先封雍齒侯。

《紀遼東二首》
王冑

[編輯]

《遼東》浿水事龔行,俯拾信神兵。欲知振旅旋歸樂,為 聽凱歌聲。十乘元戎纔渡遼,扶濊已冰消。詎似百萬 臨江水,按轡空迴鑣。

天威電邁舉朝鮮,信次即言旋。還笑魏家司馬懿,迢 迢用一年。鳴鑾詔蹕發淆潼,合爵及疇庸。何必豐沛 多相識,比屋降堯封。

《高句麗》
唐·李白

[編輯]

唐亦有《高麗曲》,李勣破高麗所進,後改《夷賓引》者是也。

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回。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遼東行》
王建

[編輯]

遼東萬里遼水曲,古戍無城復無屋。黃雲蓋地雪作 山,不惜黃金買衣服。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 鄉遠。年年郡縣送征人,將與遼東作丘坂。寧為草木 鄉中生,有身不向遼東行。

《高麗鏡文》
讖記

[編輯]

梁末帝貞明三年,王建立為王。市有異人賣古鏡,有文云云。文人宋含弘解之曰:「三水中,四維下,上帝降子於辰馬」 者,辰韓,馬韓也。巳年中二龍見,一則藏身青木中,一則見形黑金東。青木,松也,謂松岳郡人以龍為名者之子孫,可為君王也。黑金,鐵也,指鐵圓。謂今王初盛於此,殆終滅於此乎?先操雞後搏鴨者,王侍中得國後,先得雞林,後收鴨綠之意也。弓裔令物色求異人,東州勃颯寺有《鎮星塑像》,如其狀。

《三水中,四維》下。上帝降子於辰。馬先操雞後搏鴨。巳 年中二龍見。一則藏身青木中,一則見形黑金東。

《紀夢詩》
宋·高麗國王王徽

[編輯]

惡業因緣近契丹,一年朝貢幾多般。移身忽到京華 地,可惜中宵滴露殘。

《使高麗》
金·李遹

[編輯]

「去國五千里,馬頭猶向東。宦情蕉葉鹿,世味蓼心蟲。」 倦枕三更夢,征袍八月風。山川秋滿眼,歸思寄孤鴻。

《奉使高麗過平州館》
張翰

[編輯]

昨日龍泉已自奇,一峰寒翠壓簷低。兼併未似平州 館,屋上層巒屋下溪。

《送李中父高麗頒曆》
元·迺賢

[編輯]

候儀太史立金鑾,寶曆新成錦作盤。天子垂衣朝萬 國,中郎仗節使三韓。鮫人夜織機聲近,龍女晨遊珮 影寒。獨卷絲綸渡遙海,遠人逾覺聖恩寬。

《送高麗五明馬》
黃石翁

[編輯]

「海波不動關梁通」,蚪髯使者來吳中。名騅額間掛明 月,四蹄猶帶龍堆雪。仰秣不受田家芻,大官之羊五 味俱。賢才萬里不難致,糠秕不充吁老矣。

《送文淵閣待詔端孝文使朝鮮》
明·王燧

[編輯]

扶桑日出曙光寒,帆掛長風積水寬。漢武開邊分四 郡,聖朝遣使撫三韓。河山誓重畿封遠,雨露恩深島 部安。想見藩臣迎節下,猶存《黼冔》舊衣冠。

《朝鮮兒歌》
高啟

[編輯]

朝鮮兒,髮綠初剪齊雙眉。芳筵夜出對歌舞,木綿裘 軟銅鐶垂。輕身迴旋細喉轉,蕩月搖花醉中見。夷語何須問譯人,深情知訴《離鄉怨》。曲終拳足拜客前,烏 啼井樹蠟燈然。共訝元菟隔雲海,兒今到此是何緣? 主人為言曾遠使,萬里好風三日至。鹿走荒宮亂寇 過,雞鳴廢館行人次。四月王城麥熟稀,兒行道路兩 啼饑。黃金擲買傾裝得,白飯分餐趁舶歸。我憶東藩 內臣日,納女椒房被褘翟。教坊此曲亦應傳,特奉宸 遊樂朝夕。中國年來亂未鋤,頓令貢使入朝無。儲皇 尚說居靈武,丞相方謀卜許都。金水河邊幾株柳,依 舊春風無恙否。小臣撫事憶昇平,尊前淚瀉多於酒。

朝鮮部紀事

[編輯]

《史記律書》:孝文即位,將軍陳武等議曰:「『南越、朝鮮,自 全秦時內屬為臣子,後且擁兵阻阸,選蠕觀望。高祖 時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今陛下仁惠撫 百姓,恩澤加海內,宜及士民樂用,征討逆黨,以一封 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會呂氏之亂,功臣 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常戰戰慄慄,恐事之不終。 且兵兇器,雖克所願,動亦耗病,謂百姓遠方何?又先 帝知勞民不可煩,故不以為意,朕豈自謂能。今匈奴 內侵,軍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為動心傷 痛,無日忘之。今未能銷距,願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 休寧北陲,為功多矣。且無議軍』。」

《博物志》:「毋丘儉遣王領追高句麗王宮,盡沃沮東界。 問其耆老,言國人常乘船捕魚,遭風吹數十日,東得 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常以七夕取童女沈 海。」

《酉陽雜俎》:魏時有句驪客,善用針取寸髮斬為十餘 段,以針貫取之,言「髮中虛也。」其妙如此。

遼城東有《鎖甲高麗》言「前燕時自天而落。」

《舊唐書賢妃徐氏傳》:賢妃徐氏遷充容時,軍旅亟動, 宮室互興,百姓頗倦勞役,上疏諫曰:「竊見頃年已來, 力役兼總,東有遼海之軍,西有崑丘之役,士馬疲於 甲冑,舟車倦於轉輸。且召募役戍,去留,懷死生之痛; 因風阻浪,人米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無數十之 獲;一船致損,則傾數百之糧。是猶運有盡之農功,填 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眾,喪已成之我軍。」雖除凶 伐暴,有國常規,然「黷武翫兵,先哲所戒。昔秦皇併吞 六國,反速危亡之基;晉武奄有三方,翻成覆敗之業。 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而輕邦;圖利忘害,肆情而縱慾。 遂使悠悠六合,雖廣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 其禍。是知地廣非常安之術,人勞乃易亂之源。願陛 下布澤流仁,矜弊恤乏,減行役之煩,增湛露之惠。」太 宗善其言,優賜甚厚。

《唐書元萬頃傳》:「元萬頃,後魏京兆王子推裔。祖白澤, 武德中仕至梁利十一州都督,封新安公。萬頃起家 為通事舍人,從李勣征高麗,管書記。勣命別將郭待 封以舟師赴平壤,馮師本載糧繼之,不及期,欲報勣, 而恐為諜所得,萬頃為作離合詩遺勣,勣怒曰:『軍機 切遽,何用詩為』!欲斬待封,萬頃言狀乃免。又使萬頃」 草檄讓高麗,而譏其不知守鴨綠之險。莫離支報曰: 「謹聞命。」徙兵固守,軍不得入。高宗聞之,投萬頃嶺外。 《清異錄》:同光年,高麗行人至,副使者部少卿上柱國 朴喦叟,文雅如中朝賢士。既行,吏掃除其館舍,得餘 燭半梃,其末紅印篆文曰:「光濟叟叟。」蓋以命燭也。 後唐時,高麗遣其廣評侍郎韓申一來。申一通書史, 臨回召對便殿,出新貢《林慮漿面》賜之。

高麗舶主王大世,選瀋水近千斤,疊為「旖旎山」,象衡 岳七十二峰。錢俶許黃金五百兩,竟不售。

《宋史蘇軾傳》:「軾通判杭州,高麗入貢,使者發幣於官 吏,書稱『甲子,軾卻之曰:『高麗於本朝稱臣而不稟正 朔,吾安敢受』』?」使者易書稱「『熙寧』,然後受之。」

《宋守約傳》:「守約子球,以蔭幹當禮賓院,再使高麗,密 訪山川形勢,風俗好尚。使還,圖紀上之,神宗稱善,進 通事舍人。」

《豐稷傳》:稷字相之,明州鄞人。登第為穀城令,以廉明 稱。從安燾使高麗,海中大風,檣折舟幾覆,眾惶擾莫 知所為,稷神色自若,燾歎曰:「豐君未易量也。」及知封 丘縣,神宗召對,問:「卿昔在海中遭風波,何以不畏。」對 曰:「巨浸連天,風濤固其常耳。憑仗威靈尚何畏。」帝悅, 擢監察御史。

《翟汝文傳》:汝文遷給事中。高麗使入貢,詔班侍從之 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雖微,序諸侯上,不可卑近 列而尊陪臣。」上遂命如舊制。

《夢溪筆談》:「李士衡為館職,使高麗,一武人為副,高麗 禮幣贈遺之物,士衡皆不關意,一切委於副使。時船 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縑帛藉船底,然後實己 物,以避漏濕。至海中遇大風,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 盡棄所載,不爾,船重必難免。副使倉惶,取船中之物 投之海中,便不暇揀擇約投。及半,風息船定,既而點」 檢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無所失。 熙寧中,高麗入貢,所經州縣,悉要地圖,所至皆造送, 山川道路,形勢險易,無不備載。至揚州,牒州取地圖是時丞相陳秀公守揚紿,使者欲盡見兩浙所供圖, 倣其規模供造。及圖至都,聚而焚之,具以事聞。 《澠水燕談錄》:「高麗海外諸夷中,最好儒學,祖」宗以來 數有賓客貢士登第者。自天聖後十年不通中國。熙 寧四年,始復遣使修貢。因泉州黃慎者為鄉導,將由 四明登岸,比至為海風飄至通州。謝太守云:「望斗極 以乘槎,初離下國;指桃源而迷路,誤到仙鄉。」詞甚切 當。使臣御事氏官侍郎金第與行朴寅亮詩為尢精。 如《泗州龜山寺》詩云:「門前客櫂洪濤急,竹下僧棋白 日閒」等句,土人亦稱之。寅亮為其國詞臣,以罪廢之, 復與金第使中國。

《東軒筆錄》:熙寧中,高麗人使至京,語知開封府元絳 曰:「聞內翰與王安國相善,本國欲得其歌詩,願內翰 訪求之。」元自往見平甫,求其題詠。方大雪,平甫以詩 戲元,略曰:「豈意詩仙來鳳沼,為傳賈客過雞林。」即其 事也。

《石林燕語》:高麗入貢,有日本國車一乘。正使柳洪、副 使朴寅亮先致意館伴官云:「諸侯不貢車服,誠知非 禮,但本國欲中朝略見日本工拙爾。」詔特許進。 高麗自端拱後不復入貢。王徽立,嘗誦《華嚴經》,願生 中國。舊俗,以二月望張燈祀天神,如中國上元。徽一 夕夢至京師觀燈,若宣召然。遍呼國中嘗至京師者 問之,略皆夢中所見,乃自為詩識之曰:「宿業因緣近 契丹,一年朝貢幾多般。忽蒙舜日龍輪召,便侍堯天 佛會觀。燈焰似蓮丹闕迥,月華如水洩雲寒。移身幸 入華胥境,可惜中宵漏滴殘。」會神宗遣海商喻旨使 來朝,遂復請修故事。余館伴時見初朝張誠一《館伴 語錄》所載雲爾。

元豐以後,待高麗之禮特厚,所過州,皆旋為築館,別 為庫以儲供帳什物。始至,太守皆郊迓,其餞亦如之。 張安道知南京,獨曰:「吾嘗班二府,不可為陪臣屈。」乃 使通判代將迎,以受謁而後報,時以為得體。大觀中, 蔡元度知鎮江,高麗來朝,遂亦用安道例。

《澠水燕談錄》:元豐中,高麗使朴寅亮至明州,象山尉 張中以詩送之。寅亮答詩序有「花面艷吹,愧鄰婦青 脣之動;桑間陋曲,續郢人白雪之音」之語。有司劾中 小官不當外交外夷,奏上,神宗顧左右:青脣何事?皆 不能對。乃問趙元老,元老奏不經之語,不敢以聞。神 宗再諭之,元老誦《太平廣記》云:有睹鄰夫見婦吹火, 贈詩云:「吹火朱脣動,添薪玉腕斜。遙看煙裡面,恰似 霧中花。」其妻告夫曰:「君豈不能學也?」夫曰:「君當吹火, 吾亦效之。」夫乃為詩云:「吹火青脣動,添薪墨腕斜。遙 看煙裡面,恰似鳩槃茶。」元老之強記,雖怪僻小說,無 不觀覽。

《石林詩話》:高麗自太宗後久不入貢,至元豐初,始遣 使來朝。神宗以張誠一館伴,令問其復朝之意,云:「其 國與契丹為鄰,因契丹誅求無籍,不能堪。國主王徽 常誦《華嚴經》,祈生中國,一夕忽夢至京師,備見城邑 宮闕之盛,覺而慕之,乃為詩以紀曰:『惡業因緣近契 丹,一年朝貢幾多般,移身忽到京華裡,可惜中宵漏 滴殘』。」余大觀間館伴,高麗人常見《誠一語錄》備載此 事。故事,使人到闕,不過月許日,即遣發余館伴時,上 欲留觀,殿試放榜及上池,遂幾七十日,使者頗修謹 詳雅,余撫之甚厚,每相感餞。行至占雲館而別,其副 韓繳如馬上,忽使人持一大玉帶贈余云:「此唐故物, 其家世傳以為寶,今以為獻。」且於笏上自書一詩相 別云:「泣涕汎瀾欲別離,此生無復再來期。謾將寶玉 陳深意,莫忘思人見物。」時余以高麗使故事,無解挽 例,力辭之。其詞雖撲拙,然亦可見其意也。

《清波雜志》:「宣和奉使高麗,路允迪、傅墨卿為使介,其 屬徐兢倣元豐中王雲所撰《雞林志》為《高麗圖經》,考 稽詳備,物圖其形,事為其說。蓋徐素善丹青也。宣和 末,老人在歷陽,雖得見其圖,但能抄其文,略其繪畫。 乾道間刊於江陰郡齋者,即家間所傳之本,圖亡而 經存。」蓋兵火後徐氏亦失元本。《雞林志》四十卷,併載 國信所行遺案牘,頗傷冗長。時劉逵、吳拭並命而往, 是行蓋俾面諭高麗國王顒云:「女直人尋常入貢本 朝,路由高麗,如他日彼來修貢,可與同來。」顒云:「明年 本國入貢時,彼國必有人同入京也。」海上結約,茲為 禍胎。

劉莘老丞相工詩,《送厚卿二人使高麗》云:「杳杳三韓 國,煌煌二使星。海神無暴橫,天子有威靈。」時以為絕 唱。後四句不傳。

《妮古錄》:「東坡自製墨,用高麗煤、契丹膠。王叔明嘗試 之,高麗墨無光。」

宋徐兢《使高麗錄》:「宣和四年壬寅春三月,詔遣給事 中路允迪、中書舍人傅墨卿,充國信使副,往高麗。秋 九月,以國王俁薨,被旨兼祭奠弔慰而行,遵元豐故 事也。五年癸卯春二月十八日壬寅,促裝治舟。戊申, 詔赴睿謨殿宣示禮物。三月十一日甲子,赴同文館 聽誡諭。十三日丙寅,皇帝御崇政殿臨軒,親遣傳旨宣諭。十四日丁卯,賜宴於永寧寺,是日,解舟出汴。夏 五月三日乙卯,舟次四明。先是,得旨,「以二神舟、六客 舟兼行。」十三日乙丑,奉禮物入八舟。十四日丙寅,遣 供衛大夫、相州觀察使、直睿思殿關弼口宣詔旨,賜 宴於明州之廳事。十六日戊辰,神舟發明州。十九日 辛未,達定海縣。先期遣中使武功大夫容彭年,建道 場於總持院七晝夜,仍降御香,宣祝於顯仁助順淵 聖廣德王祠。神物出現,狀如蜥蜴,實東海龍君也。廟 前十餘步,當鄞江窮處,一山巍然出於海中,上有小 浮屠。舊傳海舶望是山,則知其為定海也,故以「招寶」 名之,自此方謂之「出海口。」二十四日丙子,八舟鳴金 鼓,張旗幟,以次解發。中使關弼登招寶山,焚御香,望 洋再拜。是日天氣晴快。巳刻,乘東南風,張篷鳴艣,水 勢湍急,委蛇而行。過虎頭山,水浹港口七里山,「虎頭 山」以其形似名之,度其地已距定海二十里矣。水色 與鄞江不異,但味差鹹耳。蓋百川所至,此猶未澄徹 也。過虎頭山,行數十里,即至蛟門。大抵海中有山對 峙,其間有水道可以通舟者,皆謂之「門蛟門」,雲蛟蜃 所宅,亦謂之三交門。其日申未刻,遠望大小二謝山, 歷松柏灣,抵蘆浦,拋八舟同泊。二十五日丁丑辰刻, 四山霧合,西風作,張篷委蛇,曲折隨風之勢,其行甚 遲,舟人謂之「摳風。」巳刻,霧散出浮稀頭、白峰、窄額門、 石師顏,而後至沈家門,拋泊其門。山與蛟門相類,而 四山環擁,對開兩門,其勢連亙,尚屬昌國縣。其上漁 人樵客叢居十數家,就其中以大姓名之。申刻,風雨 晦冥,雷電雨雹欻至,移時乃止。是夜就山張幕,掃地 而祭,舟人謂之「洞沙」,實獄瀆主治之神,而配食之位 甚多。每舟各刻木為小舟,載佛經糗糧,書所載人名 氏,納於其中,而投諸海,蓋禳厭之術一端耳。二十六 日戊寅,西北風勁甚,使者率三節人以小舟登岸,入 梅岑。舊雲梅子真棲隱之地,故得此名。有《履還飄》痕, 在石橋上。其深麓中有蕭梁所建寶陀院殿,有《靈感 觀音》。昔新羅賈人往五臺,刻其像,欲載歸其國。暨出 海遇焦,舟膠不進,乃還,置像於焦上院。僧宗岳者迎 奉於殿。自後海舶往來,必詣祈福,無不感應。吳越錢 氏移其像於城中開元寺,今梅岑所尊奉,即後來所 作也。崇寧使者聞於朝,賜寺新額,歲度緇衣而增飾 之。舊制,使者於此請禱,是夜僧徒焚誦歌唄甚嚴,而 三節官吏兵卒,莫不虔恪作禮。至中宵,星斗煥然,風 幡搖動,人皆懽躍,雲風已回正南矣。二十七日己卯, 舟人以風勢未定,尚候其熟。海上以風轉至次日不 改者,謂之「熟」;不爾,至洋中,卒爾風回,則茫然不知所 向矣。自此即出洋,故審視風雲天時而後進也。申刻, 使副與三節人俱還入舟。至是,水色稍澂,而波面微 蕩,舟中已覺臲卼矣。二十八日庚辰,天日清晏。卯刻, 八舟同發。使副具朝服與二道官望闕再拜,投御前 所降《神霄玉清九陽總真符籙》,並風師龍王牒、天曹 直符,引五嶽真形,與止風雨等十三符。訖,張篷而行。 出赤門,食頃,水色漸碧,四望山島,稍稀,或如斷雲,或 如偃月。已後過海,驢焦,狀如伏驢。崇寧間,舟人有見 海獸出沒波間,狀如驢形,當別是一物,未必因焦石 而有驢也。蓬萊山望之甚遠,前高後下,峭拔可愛。其 島尚屬昌國封境,其上極廣,可以種蒔,島人居之。仙 家三山中有蓬萊,越弱水三萬乃得到。今不應指顧 間,當是今人指以為名耳。過此則不復有山,惟見連 波起伏,噴豗洶湧,舟楫振撼,舟中之人吐眩顛仆,不 能自持十八、九矣。舟行過蓬萊之後,水深,碧色如玻 璃,浪勢益大。洋中有石曰「半洋焦」,舟觸焦則覆溺,故 篙師最畏之。是日午後,南風益急,加野狐颿制。颿之 意,以浪來迎舟恐不能勝其勢,故加小颿於大颿之 上,使之提挈而行。是夜洋中不可住,維視星斗前邁。 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入夜舉火,八舟皆 應。夜分風轉西北,其勢甚亟,雖已落篷,而颭動颺搖, 瓶盎皆傾,一舟之人震懼膽落。黎明稍緩,人心向寧, 依前張颿而進。二十九日辛巳,天色陰翳,風勢未定。 辰刻風定且順,復加野狐颿,舟行甚銳。申後風轉,酉 刻雲合雨作,入夜乃止。復作南風,入白水洋,其源出 𩎟鞨,故作白色。是夜舉火,三舟相應矣。黃水洋即沙 尾也,其水渾濁且淺,舟人云:「其自西南而來,橫於洋 中千餘里,即黃河入海之處。舟行至此,則以雞黍祀 沙。」蓋前後行舟遇沙,多有被害者,故祭其溺水之魂 雲。自中國適句驪,唯明州道則經此。若自登州板橋 以濟,則可以避之。比使者回程至此,第一舟幾遇淺, 第二舟午後三柂併折,賴宗社威靈,得以生還。故舟 人每以「過沙尾」為難。當數用《鈆硾》時,其深淺不可不 謹也。「黑水洋」,即北海洋也。其色黯湛淵淪,正黑如墨; 猝然視之,心請幫助識別此字。「俱喪。怒濤噴薄,屹如萬山。遇夜則波 間熠熠,其明如火。方其舟之升在波上也,不覺有海, 惟見天日明快。及降在漥中,仰望前後水勢,其高蔽 空,腸胃騰倒,喘息僅存。顛仆吐嘔,粒食不下咽。其困 臥於茵褥上者,必使四維隆起,陷如槽。不爾,則傾側輥轉,傷敗形體。」當是求脫身於萬死之中,可謂危矣。 六月一日壬午黎明霧昏,乘平南風,巳刻稍霽。風轉 西南,益張《野狐颿》。午正風厲,第一舟大檣砉然有聲, 勢曲欲折,亟以大木附之,獲全。未後東北望,天際隱 隱如雲,人指以為半托伽山,不甚可辨。入夜風微,舟 行甚緩。二日癸未早,霧昏,曀西南作。未後澂霽。正東 望一山如屏,即夾界山也。華夷以此為界限。初望隱 然。酉後遇近前有二峰,謂之「雙髻山。」後有小焦數十, 如奔馬狀;雪浪噴激,遇山濺瀑尤高。丙夜,風急雨作, 落帆徹篷,以緩其勢。五嶼在處有之,而以近夾界者 為主。定海之東北,蘇州洋內群山馬島,皆有五嶼,大 抵篙工指海山上小山為嶼,所以數處五山相近,皆 謂之「五嶼」矣。三日甲申,宿雨未霽,東南風作。午後,過 是嶼,風濤噴激久之,崷崒蒼翠,頗甚可愛。是日巳刻, 雲散雨止,四顧澂霽。遠望三山並列,中一山如堵,舟 人指以為排島,亦曰「排垛山」,以其如射垛之形耳。是 日午後,東北望,一山極天,連亙如城;日色射處,其白 如玉。未後風作,舟行甚快。黑山在白山之東南,相望 甚邇。初望極高峻,逼近見山勢重複,前一小峰,中空 如洞,兩間有溪,可以藏舟。昔海程亦是使舟頓宿之 地,館舍猶存。今取道更不拋泊。上有民居、聚落。國中 太罪得貸死者,多流竄於此。每中國人使舟至,遇夜, 於山巔明火於「燧燧」,諸山次第相應,以迄王城,自此 山始也。申後,舟過月嶼二,距黑山甚遠。前曰大月嶼, 回抱如月,舊傳上有養浪源寺,後曰小月嶼,對峙如 門,可以通小舟行。闌山島又曰天仙島,其山高峻,遠 望壁立,前二小焦,龜鱉之狀。白衣島三山相連,前有 小焦附之,偃檜積蘇,蒼潤可愛,亦曰「白甲苫。」跪苫在 白衣島之東北,其山特大於眾苫。數山相連,碎焦環 遶,不可勝數。夜潮衝激,雪濤奔薄,月落夜昏,而濺沫 之明如火熾也。春草苫又在跪苫之外,舟人呼為「外 嶼。」其上皆松檜之屬,望之鬱然,夜分風靜,舟行益銳。 檳榔焦以其形似得名。大抵海中之焦,遠望多作此 狀。唯春草苫相近者,舟人謂之檳榔焦。夜深潮落,舟 隨水退,幾復入洋。舉舟恐懼,亟鳴櫓以助其勢。黎明 尚在《春草苫》四日。乙酉,天日晴霽,風靜浪平,俯視水 色,澄碧如鑑,可以見底。復有海魚數百,其大數丈,隨 舟往來,魚猶鼓鬣洋洋自適,殊不顧有舟楫過也。是 日午後,過菩薩苫,麗人謂其上曾有顯異,因以名之。 申後風靜,隨潮寸進。是日酉後,舟至《竹島》拋泊。其山 數重,林木翠茂。其上亦有居民,民亦有長。山。前有白 石焦數百塊,大小不等,宛如堆玉。使者回程至此,適 值中秋,月出,夜靜水平,明霞映帶,鉼光千丈。山島林 壑、舟楫器物盡作金色。人人起舞弄影,酌酒吹笛,心 目欣快,不知前有海洋之隔也。五日丙戌晴明。過苦 苫。苫距竹島不遠,其山相類,亦有居人。麗俗謂刺蝟 毛為「苦苫苫。」此山林木茂盛而不大,正如蝟毛,故以 名之。是日拋泊此苫,麗人拏舟載水來獻,以米謝之。 東風大作,不能前進,遂宿焉。六日丁亥,乘早潮行,辰 刻,至群山島拋泊。其山十二峰相連,環遶如城穴。舟 來迓載戈甲,鳴鐃龡角為衛。別有小舟,載綠袍吏端 笏揖於舟中,不通姓字而退雲,「群山島注事也。」繼有 譯語官閣門通事舍人沈起來參同接伴金富軾、知 全州吳俊和遣使來投《遠迎狀》,使、副以禮受之,揖而 不拜,遣掌儀官相接而已,繼遣答書。舟既入島,沿岸 乘旗幟列植者百餘人,同接伴以書送使副及三節 早食,使、副牒接伴送國王先狀。接伴遣采舫請使副 上群山亭相見。其亭瀕海,後倚兩峰相並特高,壁立 數百仞,門外有公廨十餘間,近西小山,上有五龍廟、 資福寺。又西有崧山行宮,左右前後居民十數家。後 使副乘松舫至岸,《三節》導後入館。接伴郡守趨廷,設 香案拜舞,望闕拜舞,恭問聖體畢,分兩行升堂,使、副 居上,以次對,再拜訖,少前敘致,復再拜就位,上中節 堂序立,與接伴揖,國俗皆雅揖。都轄前致辭,再拜,次 揖郡守如前禮,退就席。其位使副俱南向,接伴郡守 東西相向,下節舟人聲喏於庭,上節分坐堂上,中節 分兩廊,下節坐門之兩廂,舟人坐於門外,供張極齊 肅,飲食且豐腆,禮帛恭謹,地皆設席,蓋其俗如此,亦 近古也。酒於中節、下節第降殺之,初坐接伴親斟以 奉使者,復酬之。酒半,三節皆易大觥。禮畢,上中節,趨 揖如初禮。使、副登松舫,歸所乘大舟。官嶼在群山島 之南,一山特大,亦謂之「案苫。」前後有小焦數十繞之, 石熒一洞,深可數丈,高闊稱之。潮至拍水,聲如雷車。 七日戊子,天日晴快。見全州守臣致書,備酒禮,曲留 使者,使者以書固辭乃已,惟受所饋蔬果魚蛤等,因 以方物酬之。午刻,解舟,宿橫嶼。八日己丑早發,南望 一山叢之,紫雲苫,橫巘差疊,其後二山尤遠,宛如雙 眉凝翠焉。是日午後,過富用倉山,即舟人所謂芙蓉 山也。其山在洪州境內,上有倉廩積穀,且頗雲以備 邊鄙非常之用,故以「富用」名之。洪州山又在紫雲苫 之東南百里,州建其下。又東一山產金,盤踞如虎,謂之東源。小山數十,環拱如城。其山上有一潭,淵澄可 鑑,不可測。是日申刻,舟過鴉子苫,亦名軋子苫。麗人 謂笠為「軋」,其山形如之,因以得名。是日酉刻,舟過是 苫。酉後風勢極大,舟行如飛。自軋子苫一瞬之間,即 泊馬島,蓋青州境也。泉甘草茂,國中官馬無事則群 牧於此,因以為名。其主峰渾厚,左臂環抱。前行石觜, 入海激水而波,驚湍洶涌,千奇萬怪,不可名狀。故舟 過其下,多不敢近,慮觸暗焦也。有客館曰「安與亭。」知 青州洪若伊遣介紹與譯語橫陳懿同來,如全州禮。 岸次,迓卒旗幟與群山島不異。入夜,然大火炬,煇煌 照空。時風政作惡,舟中搖蕩,幾不可坐。使者扶持以 小舟登岸,相見如群山亭之禮,惟不受酒禮。夜分,還 使舟。九日庚寅,天氣清明,南風茹勁。辰發馬島。巳刻, 過九頭山。其山雲有九峰,遠望不甚詳,然而林木蔚 茂,清潤可喜。「唐人島」未詳其名,山與九頭山相近。是 日午刻,舟過島,富「雙女焦」,其山甚大,不異島嶼。前一 山雖有草木,但不甚深密;後一山多水,中斷為門,下 有暗焦,不可通舟。是日巳刻,舟自唐人島繼過此焦, 風勢愈亟,舟行益速。大青嶼以其遠望鬱然如凝黛, 故麗人作此名。是日午刻,舟過和尚島。山勢重疊、林 壑深茂,山中多虎狼,昔嘗有學佛者居之,獸不敢近。 今「葉老寺」,乃其遺跡也;故麗人謂之「和尚島。」是日未 刻,舟過其下。牛心嶼在小洋中,一峰特起,狀如覆盂, 而中稍銳麗,人謂之牛心,它處皆見之,形肖此山而 差小者,亦謂之雞心嶼。是日未正,舟過此嶼,南風小 雨。「聶公嶼」以姓得名,遠視甚銳,逼近如堵,蓋其形匾 縱橫,所見各異。是日未永,舟過其下小青嶼如大青 嶼之形,但其山差小,而周圍多焦石。申初,舟過,雨勢 稍密。是日申正,舟次紫燕島,即廣州也。倚山為館,榜 曰「慶源亭。」亭之側為幕屋數十間,居民草舍亦眾。其 亭之東一嶼多飛燕,故以名之。接伴尹彥植、知廣州, 陳淑遣介紹與譯官卓安持書來迎,兵仗禮儀加厚。 申後雨止,使副與三節登岸到館,其飲食相見如全 州禮。夜漏下二刻,歸舟。十日辛卯,辰刻,西北風,八舟 不動。都轄吳德休、提轄徐兢同上節,復以采舟詣館。 過濟物寺,為元豐使人故左班殿直宋密飯僧。是日 未刻,到急水門。其門不類海島,宛如巫峽江路。山圍 屈曲,前後交錯,兩間即水道也。水勢為山峽所束,驚 濤泊岸,轉石穿崖,喧豗如雷,雖千鈞之弩,追風之馬, 不足喻其湍急也。至此已不可張篷,惟以櫓棹隨潮 而進。申後,抵蛤窟拋泊。其山不甚高大,民居亦眾。山 之脊有龍祠,舟人往還必祀之。海水至此,比之急水 門,變黃白色矣。分水嶺即二山相對,小海自此分流 之地,水色復渾如梅岑時。十一日壬辰,早雨作;午刻, 潮落,雨益甚;國王遣劉文志持光書,使者以禮受之。 酉刻前進,至龍骨拋泊。十二日癸巳,早雨,正隨潮至 禮成港,使副遷入神舟。午刻,使、副率都轄、提轄官奉 詔書於采舟。麗人以兵仗、甲馬、旂幟、儀物共萬計,列 於岸次,觀者如堵牆。采舟及岸,都轄、提轄奉詔書入 於采輿,下節前導,使、副後從,上中節以次隨之,入於 碧瀾亭,奉安詔書訖,分位少堨,次日,遵陸入於王城。 臣竊惟海道難甚矣,以一葉之舟,泛重溟之險,惟恃 宗社之福,當使波神效順以濟,不然,則豈人力所能 至哉!方其在洋也,以風颿為適從,若或暴橫轉至他 國,生死瞬息。又惡三種險:曰癡風、曰黑風、曰海動。癡 風之作,連日怒號不已,四方莫辨。黑風則飄怒不時, 天色晦冥,不分晝夜;海動則徹底沸騰,如烈火煮湯。 洋中「遇此,鮮有免者。且一浪送舟,輒數十餘里,而以 數丈之舟浮波濤間,不啻毫末之在馬體。故涉海者 不以舟之大小為急,而以操心履行為先。若遇危險, 則發於至誠,虔祈哀懇,無不感應者。」比者使事之行, 第二舟至黃水洋中,三柂併折,而臣適在其中,與同 舟之人斷髮哀懇,祥光示現。然福州演嶼神前,亦甚 顯異。故是日舟雖危,猶能易他柂;既易,復傾搖。如是 五晝夜,方達明州定海。北至登岸,舉舟臞顇,幾無人 色;其憂懼可料而知也。若以謂海道非難,則還朝復 命,不應受重賞;以為必死,則自海道而還者良亦。有 人以其年五月二十八日放洋得順風,至六月六日 即達群山島。及回程,以七月十三日甲子發順天館。 十五日丙寅,復登大舟。十六日丁卯,至蛤窟。十七日 戊辰,至紫燕島。二十二日癸酉,過小青嶼、和尚島、大 青嶼、雙女焦、唐人島、九頭山。是日泊馬島,過「軋子苫」, 「望洪州山。」二十四日乙亥,過「橫嶼」,入群山門,泊島下。 至八月八日戊子,凡十四日,風阻不行。申後,東北風 作,乘潮出洋,過《苦苫》,八夜不住。九日己丑早,過竹島。 辰已,望見黑山,忽東南風暴,復遇海動,舟側欲傾,人 大恐懼,即鳴鼓招眾舟復還。十日庚寅,風勢益猛,午 刻,復還群山島。至十六日丙申,又六日矣。申後,風正, 即發洋,夜泊竹島。又二日,風阻不行。至十九日己亥 午後,發竹島,夜過月嶼。二十日庚子早,過黑山,次過 白山,次過五嶼峽界山,北風大作,低篷以殺其勢。二十一日辛丑,過沙尾。午間,第二舟三副柂折。夜漏下 四刻,正柂亦折,而他使舟與他舟皆遇險不一。二十 三日壬寅,望見「中華、秀州山。」二十四日癸卯,過東、西 胥山。二十五日甲辰,入浪港山,過潭頭。二十六日乙 巳,早,過蘇州洋,夜泊粟港。二十七日丙午,過蛟門,望 招寶山,午刻到定海縣。自離高麗到明州界,凡海道 四十二日雲。

《遊宦紀聞》:世南家嘗藏高麗國使人狀數幅,乃宣和 六年九月,其國遣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知樞 密院事上柱國李資德、副使大中大夫尚書禮部侍 郎柱國賜紫金魚袋金富轍至本朝,謝恩進奉,各有 四六,倣中國體。李之詞云:「跂予望之,適江干之弭節; 亦既覯止,幸堂上之披風。況飛五朵之雲,特貺千金 之幣。禮當拜受,心則愧惶。」金之詞云:「穆如清風,幸被 餘光之照;酌彼行潦,可形將意之勤。幸被寬裕而有 容,敢以菲微而廢禮。」所塵名品,別具染濡私覿之物, 則愨頭紗三枚,白成鈒花銀盤一面,紫大蔽羅一匹, 生大紋羅二匹,白蹴大綾一匹,生花綾二匹,白細薴 布三匹,大紙八十幅,黃毛筆二十管,「松煙墨二十挺, 松扇三合,摺疊扇二隻,螺鈿硯匣一副,螺鈿筆匣一 副,剋絲藥袋一枚,剋絲篦子袋一枚,繡繫腰一條,茯 苓二斤,白朮二斤,白銅器五事而已。」是年,有請於上, 願得能書者至國中,於是得旨,以徐兢為國信所禮 物官。兢之歸,因譔《高麗圖經》,備載其建國立政之體、 風俗事物之宜上之徽廟覽其書大悅,召對便殿,賜 同進士出身,擢為宗丞,兼掌書學。其奉使時,李資謙 為太師、尚書令,《高麗》國王多納李氏為后妃,由是門 戶光顯。資德,其弟也。金富軾為同接伴。金氏為大族, 自《前史》已載。其與朴氏族望相埒,故其子孫以文學 進。富軾豐貌碩體,面黑目露,博學彊識,善屬文,知古 今。富轍亦有時譽。徐嘗密訪其兄弟命名之意,「蓋有 所慕,文章動蠻貊」,此語蓋不誣雲。

《高麗》國有《九執曆》。

《石林燕語》:「國朝館伴契丹,例用尚書學士。元豐初,高 麗入貢,以畢仲衍館伴。仲衍時為中書舍人,後遂為 故事,蓋以陪臣處之,下契丹一等也。契丹館於都亭 驛,使命往來稱國信使。高麗館於同文館,不稱國信, 其恩數儀制,皆殺於契丹。大觀中,余以中書舍人初 差館伴,未至而遷學士,執政擬改差人上使,仍以余」 為之。自是王將明等皆以學士館伴仍升使為國信, 一切視契丹。是時方經營朔方,賴以為援也。建炎三 年,余在揚州,復入為學士。高麗自海州來朝,遂差余 館伴。余因建言:「高麗用學士館伴,出於一時之命,而 升為國信使,亦宣和有為為之。今風示四夷,示以軌 物,當正前日適然之失,盡循舊制。」因辭疾請命他日。 於是張達明以中書舍人改差。罷國信。皆用元豐舊 儀。自余之請也。

《偃曝談餘》:「朝鮮酒岩有酒流出,其下舟狀如亭,上覆 重茆,下布紋席,棟樑榱桷,丹青炳燿,四面皆蔽,懸以 素幕。其國中亦有牡丹、荷花。」

《高麗史世家》。「高麗忠烈王十八年八月。遣郎將秦良 弼押咒人巫女。如元帝召之也。九月帝御紫檀殿引 見世子。令咒人巫女等入殿執帝手足咒之。帝笑。」

朝鮮部雜錄

[編輯]

《漢書地理志》:「元菟、樂浪,武帝時置,皆朝鮮穢貊句麗 蠻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 作。樂浪、朝鮮民犯禁八條:相殺以當時償殺,相傷以 穀償。相盜者,男沒入為其家奴,女子為婢。欲自贖者, 人五十萬。雖免為民,俗猶羞之,嫁取無所讎。是以其 民始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不淫辟其田。」 民飲食以籩豆,都邑頗放效,吏及內郡賈人往往以 杯器食。郡初取吏於遼東,吏見民無閉藏,及賈人往 者,夜則為盜,俗稍益薄。今於《犯禁寖》多至六十餘條。 可貴哉仁賢之化也!然東方天性柔順,異於三方之 外,故孔子悼道之不行,乘桴浮於海,欲居九夷,有以 也。

王褒《高句麗》曲云:「蕭蕭易水生波,燕趙佳人自多。傾 杯覆碗,漼漼垂手,奮袖婆娑。不惜黃金散盡,惟畏白 日蹉跎。」與陳陸瓊《飲酒樂》同調,蓋疆場限隔而聲調 元通也。王褒,宇文周時人,字子深,非漢王褒也。是時 亦有蘇子卿,有《梅花落》一首,方回遂以為漢之蘇武, 何不考之過乎?

《續博物志》·高麗人參贊,三椏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 我,椴樹相尋。椴木葉似桐,甚大,陰廣參多生其陰。 蓬萊山,使高麗者望之甚遠,前高後下,峭拔可愛。其 上廣平,可以種蒔。島人云:「蓬萊三仙人,越弱水三萬 里,不應指顧間便見」,此外不復見山。

《雲仙雜記》:「張均妓多麗,彈琵琶曲,頂上有高麗絲結。 趙詩爭奪,致傷二指。」

《清異錄》:《高麗博學記》云:「酥名大刀圭,醍醐名小刀圭酪名水刀圭,乳腐名草創刀圭。」

《東坡志林》:元祐二年二月十七日,見王伯虎炳之言: 「昔為樞密院禮房檢詳文字,見高麗公案。始因張誠 一使契丹,於虜帳中見高麗人私語本國主嚮慕中 國之意,歸而奏之,先帝始有招來之意。樞密使李公 弼因而迎合,親書劄子乞招致。遂命發運使崔極遣 商人招之。天下知非極而不知罪公弼,如誠一,蓋不 足道也。」

石林《燕語》:「高麗自三國以來,句麗其國號,高,其姓也。 隋去『句』」字,故自唐以來,止稱高麗。《五代史記》:「後唐同 光元年,韓申來,其王尚姓高。」則自三國至五代,止傳 一姓。長興中,始稱權知國事王建。王氏代高,當在同 光、長興之間,而史失其傳。元豐初,王徽遣使金梯入 貢,建之七世孫也。其表章稱知國主事,蓋習用其舊, 而年稱「甲子」,以其受契丹正朔故也。

《甲乙剩言》:「劉元子從朝鮮還,言彼中書集多中國所 無者,且刻本精良,無一字不倣。趙文敏惜為倭奴殘 毀,至圊溷之間,往往以書幅拭穢,亦典籍一大厄會 也。因目不忍見,每命部卒聚而焚之。」余乃知國初朝 鮮獻《顏子》,朝議以偽書卻之,此四庫之所以不及前 代也。且如今中祕所藏,如《子華》《關尹》《亢倉》之類,果皆 出於諸賢手乎?嗟嗟!真以為偽,偽或為真,惟具眼者 能別其真與偽耳。

《偃曝談餘》:高麗箕子墓,封樹而不墳,石碑二尺,陋甚。 譯者曰「不敢易其故。」

朝鮮部外編

[編輯]

《博物志》:「箕子居朝鮮,其後伐燕,復之。朝鮮亡,入海,為 鮮國師。兩妻黑色,珥兩青蛇。蓋勾芒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