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6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十三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六十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六十三卷目錄

 𠌥夷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於麾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竭叉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陀歷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烏萇部彙考烏仗那

  晉安帝一則

  北魏宣武帝景明一則 永平二則 孝明帝神龜一則 正光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圖考一則

 宿呵多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犍陀衛部彙考乾陀衛 業波 乾陀 乾陀羅 業波羅 健馱邏

  晉安帝一則

  北魏孝明帝正光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圖考一則

 竺剎尸羅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弗樓沙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那揭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羅夷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跋那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毗荼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邊裔典第六十三卷

𠌥夷部彙考[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𠌥夷國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住鄯善一月日復西北行十五日到𠌥夷國𠌥夷國僧亦有四千餘人[編輯]

皆小乘學,法則齊整。秦土沙門至彼,都不預其僧例。 法顯得符行堂公孫經理,住二月餘日,於是還與寶 雲等共為𠌥夷國人,不修禮義,遇客甚薄。智嚴、慧簡、 慧嵬遂返向高昌,欲求行資。法顯等蒙符公孫供給, 遂得直進西南。行路中無居民,涉行艱難,所經之苦, 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到于闐。按記由于闐至子合由子合至

「於麾」 、于闐子:合見前。

於麾部彙考[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於麾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自子合國南行四 日,入蔥嶺山,到於麾國安居。安居已止,行二十五日, 到竭叉國。」

竭叉部彙考[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竭叉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自於麾行二十五 日,到竭叉國,與慧景等合植。其國王作般遮越師。般 遮越師,漢言五年大會也。會時請四方沙門皆來。雲 集已,莊嚴眾僧坐處,懸繒旛蓋,作金銀蓮華,著繒座 後,鋪淨坐具。王及群臣,如法供養,或一月、二月,或三 月,多在春時。王作會已,復勸諸群臣設供供養,或一 日」、二日、三日、五日。供養都畢,王以所乘馬鞍勒自副, 使國中貴重臣騎之,並諸白㲲、種種珍寶、沙門所須 之物,共諸群臣發願布施。布施已,還從僧贖。其地山 寒,不生餘穀,唯熟麥耳。眾僧受歲已,其晨輒霜,故其 王每讚眾僧,令麥熟,然後受歲。其國中有佛唾壺,以 石作色,似佛缽。又有佛一齒,國人為佛齒起塔,有千 餘僧,盡小乘學。自山以東,俗人被服,粗類秦土,亦以 㲲褐為異,沙門法用轉轉勝,不可具記。其國當蔥嶺 之中,自蔥嶺已前,草木果實皆異,唯竹及安石榴、甘蔗三物與漢地同耳。從此西行,向北天竺。

陀歷部彙考[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陀歷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竭叉國西行向北 天竺,在道一月,得度蔥嶺。蔥嶺冬夏有雪,又有毒龍, 若失其意,則吐毒風雨雪,飛沙礫石。遇此難者,萬無 一全。彼土人人即名為雪山人也。度嶺已,到北天竺, 始入其境。有一小國,名陀歷,亦有眾僧,皆小乘學。其 國昔有羅漢,以神足力,將一巧匠上兜術天,觀彌勒 菩薩長短色貌,還下刻木作像,前後三上觀,然後乃 成。像長八丈,足趺八尺。齋日常有光明,諸國王競興 供養,今故現在於此。」順嶺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艱阻, 崖岸險絕。其山唯石壁立千仞,臨之目眩,欲進則投 足無所。下有水名新頭河,昔人有鑿石通路施傍梯 者,凡度七百度。梯已,躡懸緪過河,河兩岸相去減八 十步。九驛所記,漢之張騫、甘英皆不至。眾僧問法顯: 「佛法東過,其始可知耶?」顯云:「訪問彼土人,昔云:古老 相傳,自立彌勒菩薩像後,便有天竺沙門齎經律過 此河者,像立在佛泥洹後三百許年,計於周氏平王 時。由茲而言,大教宣流,始自此像。非夫彌勒大士,繼 軌釋迦,孰能令三寶宣通。邊人識法。」固知冥運之開 本非人事。則漢明之夢有由而然矣。渡河便到《烏萇 國》。

烏萇部彙考烏仗那[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烏萇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從陀歷國渡河,便 到烏萇國。」烏萇國是正北天竺也,盡作中天竺語。中 天竺所謂中國俗人,衣服飲食,亦與中國同。佛法甚 盛。名眾僧住止處為僧伽藍,凡有五百僧伽藍,皆小 乘學。若有客比丘到,悉供養三日。三日過已,乃令自 求所安。常傳言:「佛至北天竺。即到此國已,佛遺足跡 於」此,跡或長或短,在人心念,至今猶爾。及曬衣石、度 惡龍處,亦悉現在。石高丈四,闊二丈許,一邊平。慧景、 道整、慧達三人先發,向佛影那竭國。法顯等住此國 夏坐,坐訖南下到宿呵多國。

北魏[編輯]

宣武帝景明三年十二月烏萇國遣使朝貢[編輯]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云云。按《西域傳》:「烏萇國在賒 彌南,北有蔥嶺,南至天竺。婆羅門胡為其上族。婆羅 門多解天文吉凶之數,其王動則訪決焉。土多林果, 引水灌田,豐稻麥。事佛,多諸寺塔,事極華麗。人有爭 訴,服之以藥,曲者發狂,直者無恙。為法不殺,犯死罪 唯徙於靈山。西南有檀特山,山上立寺,以驢數頭運 食」,山下。無人控御。自知往來也。

「按《伽藍記》,燉煌人宋雲宅與惠生向西域取經。十二 月初,入烏場國,北接蔥嶺,南連天竺。土氣和煖,地方 數千,民物殷阜。匹臨淄之神洲,原田膴膴,等咸陽之 上下,鞞羅施兒之所,薩埵投身之地。舊俗雖遠,大風 猶從。國王精進,菜食長齋,晨夜禮佛,擊鼓吹貝,琵琶 箜篌,笙簫備有。日中已後,始治國事。假有死罪,不立」 殺刑,唯徙空山,任其飲啄。事涉疑似,以藥服之,清濁 則驗,隨事輕重,當時即決。土田肥美,人物豐饒,百穀 盡登,五果繁熟。夜聞鐘聲,遍滿世界。土饒異花,冬夏 相接。道俗採之,上佛供養。國王見《大魏》使宋雲來,拜 受詔書,語人,問《宋雲》曰:「卿是日出人也?」宋雲答曰:「我 國東界有大海水,日出其中,實如來旨。」王又問曰:「彼 國出聖人否?」宋雲:具說周、孔《莊》《老》之德次序蓬萊山 上銀闕金堂,神仙聖人並在其上,說管輅善卜,華陀 治病,左慈方術,如此之事,分別說之。王曰:「若如卿言, 即是佛國,我當命終願生彼國。」宋雲於是與惠生出 城外,尋如來教跡。水東有佛曬衣處。初如來在烏場 國行化,龍王瞋恚,興大風雨,佛僧伽梨表裏通濕。雨 止,佛在石下東面而坐,曬袈裟,年歲雖久,彪炳若新。 非直條縱明見,至於細縷亦彰。乍往觀之,如似未徹, 假令刮削,其文轉明。佛坐處及曬衣所,並有塔記。水 西有池,龍王居之。池邊有一寺,五十餘僧。龍王每作 神變。國王初請,以金玉珍寶投之池中,在後湧出,令僧取之。此寺衣食待龍而濟,世人名龍王寺。王城北 十八里,有如來履石之跡,石塔籠之。履石之處,若以 踐泥,量之不定,或長或短。今立寺可七十餘僧。塔南 二十步有泉石,佛本清淨,嚼楊枝植地生,即今成大 樹,胡名曰婆樓。城北有陁羅寺,佛事最多,浮圖高大, 僧房逼側,周匝金像六十軀。王年常大會,皆此寺,國 內沙門咸來雲集。宋雲、惠生見彼比丘戒行精苦,觀 其風範,特加恭敬,遂捨奴婢二人,以供灑掃。去王城 東南,山行八日,如來苦行,投身餓虎之處。高山巃嵷, 危岫入雲,嘉木靈芝,叢生其上。林泉婉麗,花綵曜目。 宋雲與惠生割捨行資,於山頂造浮圖一軀,刻石隸 書,銘魏功德。山有收骨寺,三百餘僧。王城南一百餘 里,有如來昔作摩休國,剝皮為紙,折骨為筆處,阿育 王起塔籠之,舉高十丈,折骨之處,髓流著石。觀其脂 色,肥膩若新王。城西南五百里,有善持山,甘泉美果, 見於《經記》。山谷和煖,山木冬青,當時太簇御辰,溫風 已扇,鳥鳴春樹,蝶飛花叢。宋雲「遠在絕域,因屬此芳 景,歸懷之」思獨軫,中腸,遂動舊疹。𦆑綿經月,得婆羅 門咒,然後平善。山頂東南有太子石室,一口兩房。太 子室前十步,有大方石,雲「太子常坐其上。」《阿育王起 塔記》之。塔南一里,太子草庵處。去塔一里。東北下山 五十步,有太子男女遶樹不去,婆羅門以杖鞭之,流 血灑地處,其樹猶存。灑血之地,今為泉水。室西三里, 天帝什化為師子,當路蹲坐遮嫚妘之處,石上毛尾 爪跡,今悉炳然。阿周陁窟及門子供養育父母處,皆 有塔記。山中有昔五百羅漢床,南北兩行,相向坐處。 其次第相有大寺,僧徒二百人,太子所食。泉水。北有 寺,恆以驢數頭運糧上山,無人驅逐,自然往還,寅發 午至,每及中餐。此是護塔神渥婆仙使之。然此寺昔 日有沙彌常除灰,因入神定,維那挽之,不覺皮連骨 離。渥婆仙代沙彌除灰處,國王與渥婆仙立廟,圖其 形像,以金箔貼之。隔小嶺有婆奸寺,夜叉所造,僧徒 八十人,雲「羅漢、夜叉常來供養,灑掃取薪,凡俗比丘 不得在寺。」《大魏沙門道榮》至此,禮拜而去,不敢留停。

永平三年九月烏萇國遣使朝獻[編輯]

永平四年三月烏萇國遣使朝獻十月烏萇國遣使 朝獻。

按:以上《魏書宣武帝本紀》云云。

孝明帝神龜元年閏七月烏萇國遣使朝獻[編輯]

正光二年五月烏萇國遣使朝貢[編輯]

按:以上《魏書孝明帝本紀》云云。

[編輯]

太宗貞觀十六年烏萇遣使入貢[編輯]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烏茶者,一曰烏 仗那,亦曰烏萇。直天竺南,地廣五千里,東距勃律六 百里,西罽賓四百里,山谷相屬。產金、鐵、蒲萄、鬱金,稻 歲熟。人柔詐,善禁咒術。國無殺刑,抵死者放之窮山。 罪有疑,飲以藥,視溲清濁而決輕重。有五城,王居術 瞢糵利城,一曰瞢揭釐城,東北有達麗羅川,即烏萇 舊」地。貞觀十六年,其王達摩因陁訶斯遣使者獻龍 腦香,璽書優答。又按《傳》,「婆羅睹邏北踰山行六百 里,得烏萇種。」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六年十一月,烏萇國遣使獻方 物。烏萇自古未通中國,其王達摩因陁訶斯遣使奉 表曰:「大福德至尊,一切王中,上乘天寶車,破諸黑暗, 譬如帝釋,能伏阿修羅王奴宿種善根,得生釋種。」拜 至尊,因獻龍腦香。帝嘉其遠至,降璽書以答慰之。 按《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周五千餘里,山谷相屬,川 澤「連原。穀稼雖播,地利不滋。多蒲萄,少甘庶。」土產金、 鐵,宜鬱金香。林樹蓊鬱,華果茂盛。寒暑和暢,風雨順 序。人性怯懦,俗情譎詭。好學而不切禁咒為藝業。多 衣白㲲,少有餘服。語言雖異,大同印度。文字禮儀,頗 相參預。崇重佛法,敬信大乘。來蘇婆伐窣堵河,舊有 一千四百伽藍,多已荒蕪。昔僧徒一萬八千,今漸減 少。並學《大乘》,寂定為業,喜誦其文,未究深義。戒行清 潔,特閑禁咒。律儀傳訓,有五部焉:一、法密部,二、化地 部,三、飲光部,四、說一切有部,五、大眾部。天祠十餘所, 異道雜居。堅城四、五。其王多治瞢揭釐城,城周十六 七里,居人殷盛。瞢揭釐城東四五里,大窣堵波,極多 靈瑞。是佛在昔作忍辱仙,於此為羯利王。唐言𩰚諍舊雲歌利 譌也割截肢體。 瞢揭釐城東北行二百五六十里入大山,至阿波邏 羅龍泉。即蘇婆伐窣堵河之源也。派流西南,春夏含 凍,晨夕飛雪。雪霏五彩,光流四照。此龍者,迦葉波佛 時生在人。名曰殑祇,深閑咒術,禁禦惡龍,不令暴 雨,國人賴之,以蓄餘糧。居人眾庶,感恩懷德,家稅斗 穀以饋遺焉。既積歲時,或有逋課,殑祇含怒,願為毒 龍,暴行風雨,損傷苗稼。命終之後,為此池龍,泉流白 水,損傷地利。釋迦如來大悲御世,愍此國人獨遭斯 難,降神至此欲化暴龍,執金剛神杵擊山崖,龍王震 懼,乃出歸依。聞佛說法,心淨信悟。如來遂制,勿損農稼。龍曰:「凡有所食,賴收人田,今蒙聖教,恐難濟給,願 十二歲一收糧儲。」如來含覆,愍而許焉。故今十二年 一遭白水之災。阿波邏羅龍泉西南三十餘里,水北 岸大磐石上,有如來足所履跡,隨人福力量有短長, 是如來伏此龍已,留跡而去。後人於上積石為室,遐 邇相趨,華香供養。順流而下,三十餘里,至如來濯衣 石,袈裟之文,煥焉如鏤。

「瞢揭釐城南四百餘里,至醯羅山。谷水西派,逆流東 上,雜華異果,被澗緣崖,峰巖危險,谿谷盤紆,或聞諠 語之聲,音樂之響,方石如榻,宛若工成,連延相屬,接 布崖谷。」是如來在昔為聞半頌。舊曰偈梵文略也或曰偈陀梵音訛也今 從正音宜云伽陀者唐言頌頌三十二言之法。於此捨身命焉。 瞢揭釐城南二百餘里,大山側至摩訶伐那。唐言大林伽 藍!是如來昔修菩薩行,號「薩縛達達王。」唐言一切施避敵 棄國。潛行至此。遇貧婆羅門方來乞。「即失國位無 以為施。」遂令羈縛擒往敵王。冀以賞財迴為惠施。 摩訶伐那伽藍西北。下山三四十里至摩愉唐言豆伽 藍有窣堵波,高百餘尺,其側大方石上有如來足蹈 之跡。是佛昔蹈此石,放拘胝光明,照摩訶伐那伽藍, 為諸人、天說《本生事》。其窣堵波基下有石,色帶黃白, 常有津膩。是如來在昔修菩薩行,為聞正法,於此析 骨書寫經典。

摩愉伽藍西六七十里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 是如來昔修菩薩行,號「屍毗迦王。」唐言與舊曰屍毗王略也為求 佛果。於此割身。從《鷹代鴿代》鴿西北二百餘里入珊 尼羅闍川。至薩衰殺地。唐言蛇藥僧伽藍有窣堵波,高八 十餘尺。是如來昔為帝釋,時遭饑歲,疾疫流行,醫療 無功,道殣相屬。帝釋悲愍,思所救濟,乃變其形為大 蟒身,僵屍川谷,空中遍告,聞者感慶,相率奔赴,隨割 隨生,療飢療疾。其側不遠有「蘇摩」大窣堵波,是如來 昔為帝釋,時世疾疫,愍諸含識,自變其身為蘇摩蛇, 凡有噉食,莫不康豫。珊尼羅闍川北石崖邊有窣堵 波,病者至求,多蒙除瘥。如來在昔為孔雀王,與其群 而至此,熱渴所逼,求水不獲。孔雀王以㭰啄崖,湧泉 流注,今遂為池,飲沐愈疾,石上猶有孔雀趾跡。 瞢揭釐城西南行六七十里,大河東有窣堵波,高六 十餘尺,上軍王之所建也。昔如來之將寂滅,告諸大 眾:「我涅槃後,烏仗」那國上軍王宜與舍利之分。及諸 王將欲均量,上軍王後來,遂有輕鄙之議。是時天人 大眾重宣如來顧命之言,乃預同分,持歸本國,式遵 崇建。窣堵波側大河濱有大石,狀如象。昔上軍王以 大白象負舍利歸,至於此地,象忽蹎仆,因而自斃,遂 變為石,即於其側,起窣堵波。

瞢揭釐城西五十餘里,渡大河至盧醯呾迦。唐言赤窣 堵波,高五十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昔如來修菩薩 行,為大國王,號曰「慈力」,於此刺身血以飼五藥叉。舊曰 夜叉譌也 瞢揭釐城東北三十餘里至遏部多。唐言奇特石窣堵波, 高四十餘尺,在「昔如來為諸人天說法開導,如來去 後,從地踴出,黎庶崇敬,香華不替。」

石窣堵波西渡大河三四十里,至一精舍,中有阿嚩 盧枳低濕伐羅菩薩像。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盧枳 多譯日觀,伊濕伐羅譯曰自在,舊譯為光世音,或觀世音,或觀世自在,皆譌謬也。威靈潛波, 神跡照明,法侶相趨,供養無替。觀自在菩薩像西北 百四五十里,至藍勃盧山。山嶺有龍池,周三十餘里, 淥波浩汗,清流皎鏡。昔毗盧釋迦王前伐,諸釋四人 拒軍者,宗親擯逐,各自分飛。其一釋種既出國都,跋 涉疲弊,中路而止。時有一鴈,飛趣其前,既以馴狎,因 即乘焉。其鴈飛翔,下此池側。釋種虛遊,遠適異國,迷 不知路,假寐樹陰。池龍少女,遊覽水濱,忽見釋種,恐 不得當也,變為人形,即而摩拊。釋種驚寤,因即謝曰: 「羈旅羸人,何見親附?」遂款慇懃,陵逼野合。女曰:「父母 有訓,祗奉無違,雖蒙惠顧,未承高命。」釋種曰:「山谷杳 冥,爾家安在?」曰:「我,此池之龍女也。敬聞聖族,流離逃 難,幸因遊覽,敢慰勞弊。命有燕私,未聞來旨。況乎積 禍,受此龍身,人畜殊途,非所聞也。」釋種曰:「一言見允, 宿心斯畢。」龍女曰:「敬聞命矣,唯所去就。」釋種乃誓心 曰:「凡我所有福德之力,令此龍女舉體成人,福力所 感,龍遂改形。既得人身,深自」慶悅,乃謝釋種曰:「我積 殃運,流轉惡趣,幸蒙垂顧,福力所加,曠劫弊身,一旦 改變,欲報此德,糜軀未謝,心願陪遊,事拘物議,願白 父母,然後備禮。」龍女還池,白父母曰:「今者遊覽,忽逢 釋種,福力所感,變我為人,情存好合,敢陳事實。」龍王 心欣人趣,情重聖族,遂從女請,乃出池而謝釋種曰: 「不遺非類,降尊就卑,願臨我室,敢供灑掃。」釋種受龍 王之請,遂即其居。於是龍宮之中親迎備禮,燕爾樂 會肆極歡娛。釋種睹龍之形心常畏惡,乃欲辭出。龍 王止曰:「幸無遠舍鄰此宅居,當令據疆土稱大號,總 有臣庶,祚延長世。」釋種謝曰:「此言非冀。」龍王以寶劍 置篋中,妙好白㲲而覆其上,謂釋種曰:「幸持此㲲以

獻國王,王必親受遠人之貢,可於此時害其王也。因
考證
據其國,不亦善乎?」釋種受龍指誨,便往行獻。烏仗那

王躬舉其㲲,釋種執其袂而刺之,侍臣衛兵諠亂階 陛。釋種摩劍告曰:「我所仗劍,神龍見授以誅,後伏以 斬。」不臣咸懼。神武推尊大位,於是沿弊立政,表賢恤 患。已而動大眾,備法駕,即龍宮而報命,迎龍女以還 都。龍女宿業未盡,餘報猶在,每至燕私,首出九龍之 頭。釋種畏惡,莫知圖計。伺其寐也,利刃斷之。龍女驚 寤曰:「斯非後嗣之利,非徒我命有少損傷,而汝子孫 當苦頭痛。」故此國族,常有斯患,雖不連綿,時一發動。 釋種既沒,其子嗣位,是為嗢呾羅犀那王。唐言上軍 上軍王嗣位之後,其母喪明。如來伏阿波邏羅龍還 也,從空下其宮中。上軍王適從遊獵,如來因為其母 略說法要,遇聖聞法,遂得復明。如來問曰:「汝子我之 族也,今何所在?」母曰:「旦出畋遊,今將返駕。」如來與諸 大眾,尋欲發引。王母曰:「我惟福遇,生育聖族,如來悲 愍,又親降臨。我子方還,願少留待。」世尊曰:「斯人者我 之族也。可聞教而信悟,非親誨以發心,我其行矣。」還 語之曰:「如來從此,往拘屍城娑羅樹間,常入涅槃,宜 取捨利自為供養。」如來與諸大眾陵虛而去。上軍王 方遊獵,遠見宮中光明赫奕,疑有火災,罷獵而返。乃 見其母復明,慶而問曰:「我去幾何,有斯祥感,能令慈 母復明如昔?」母曰:「汝出之後,如來至」此,聞佛說法,遂 得復明。「如來從此至拘屍城娑羅樹間,當入涅槃,召 汝速來,分取捨利。」時王聞已,悲號頓躄,久而醒悟,命 駕馳赴,至雙樹間,佛已涅槃。時諸國王,輕其邊鄙,寶 重舍利,不欲分與。是時天人大眾重宣佛意,諸王聞 已,遂先均授。

瞢揭釐城東北,踰山越谷,逆上信度河,途路危險,山 谷杳冥,或履緪索,或牽鐵鎖,棧道虛臨,飛梁危構,椓 棧躡鄧,行千餘里,至達麗羅川,即烏仗那國舊都也。 多出黃金及鬱金香。達麗羅川中,大伽藍側有刻木 慈氏菩薩像,金色晃煜,靈鑒潛通,高百餘尺。末田底 迦舊曰末田地訛略也阿羅漢之所造也。羅漢以神通力攜引 匠人。升睹史多天。舊曰兜率陀又曰兜術陀訛也「親觀妙相。三返之 後功乃畢焉。」自有此像法流東派。從此東行。踰嶺越 谷。逆上信渡河。飛梁棧道。履危涉險。經五百餘里至 缽露羅國。北印度境

烏仗那國

烏仗那國

圖考

按《三才圖》,會烏仗那國山神於此化土蟒以濟饑渴, 又與孔雀飲啄,有滄泉以愈眾疾。

宿呵多部彙考[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宿呵多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從烏萇國南下,到 宿呵多國,其國佛法亦盛。昔天帝釋試菩薩,化作鷹 鴿,割肉貿鴿處。佛既成道,與諸弟子遊行,語云:「此本 是吾割肉貿鴿處。」國人由是得知,於此處起塔,金銀 校飾。從此東下,五日行到犍陀衛國。

犍陀衛部彙考乾陀衛 業波 乾陀 乾陀羅 業波羅 健馱邏[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犍陀衛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自宿呵多東下五 日,到犍陀衛國。是阿育王子法益所治處。佛為菩薩, 是亦於此國以眼施人。其處亦起大塔,金銀校飾。此 國人多小乘學。自此東行七日。有國名竺剎尸羅。」

北魏[編輯]

====孝明帝正光元年宋雲宅往西域入乾陀羅國====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乾陀國在烏 萇西,本名業波,為嚈噠所破,因改焉。其王本是敕勒, 臨國民二世矣。好征戰,與罽賓𩰚,三年不罷,人怨苦 之。有𩰚象七百頭,十人乘一象,皆執兵仗,象鼻縛刀 以戰。所都城東南七里有佛塔,高七十丈,周三百步, 即所謂雀離佛圖也。

按《伽藍記》,「燉煌人宋雲宅與惠生向西域取經。正光 元年四月中旬入乾陀羅國,土地亦與烏場國相似, 本名業波羅國,為嚈噠所滅,遂立敕懃為王。治國以 來,已經二世。立性暴凶,多行殺戮,不信佛法,好事鬼 神。國中人民悉是婆羅門種,崇奉佛教,好讀經典。忽 得此王,深非情願。自恃勇力,與罽賓爭境,連兵戰𩰚」, 已歷三年。王有𩰚象七百頭,一負十人,手捉刀楂,象 鼻縛刀,與敵相擊。王常停境山,終日不歸,師老民勞, 百姓嗟怨。宋雲詣軍通詔書,王凶慢無禮,坐受詔書。 《宋雲》見其遠夷不可制,任其倨傲,未能責之。王遣傳 事謂宋雲曰:「卿涉諸國,經過嶮路,得無勞苦也?」宋雲 曰:「我皇帝深味《大乘》,遠求經論,道路雖嶮,未敢告疲。 大王親總三軍,遠臨邊境,寒暑驟移,不無損敝。」王答 曰:「不能降服小國,愧卿此問。」宋雲初見王是夷人,謂 不可以禮責任,其坐受詔書,及親往復,乃有人情。遂 責之曰:「山有高下,水有大小,人處世間,亦有尊卑。嚈 噠、烏場王並拜受詔書,大王何獨不拜?」王答曰:「我親 見魏主則拜,得書坐讀,有何可怪?世人得父母書,猶 自坐讀。大魏如我父母,我亦坐讀書,於理無失。」雲無 以屈之,遂將雲至一寺,供給甚薄。時跋提國送師子 兒兩頭與乾陀王。雲等見之,觀其意氣雄猛,中國素 畫,莫參其儀。於是西行五日,至如來捨頭施人處,亦 有塔寺二十餘僧。復西行三日,至卒頭大河。河西岸 上有如來作摩竭大魚,從河而出。十二年中,以肉濟 人處,起塔為記,石上猶有魚鱗紋。復西行三日,至佛 沙伏城。川原沃壤,城郭端直,民戶殷多,林泉茂盛,土 饒珍寶,風俗淳善。其城內外凡有古寺,名僧德眾,道 行高奇。城北一里有白象宮。寺內佛事,皆是石像,裝 嚴極麗,頭數甚多,通身金箔,眩曜人目。寺前繫白象 樹,此寺之興,實由茲焉。花葉佀棗,季冬始熟。父老傳 云:「此樹滅,佛法亦滅。」寺內圖太子夫妻,以兒女乞婆 羅門像,胡人見之,莫不悲泣。復西行一日,至如來挑 眼施人處。亦有塔寺、石寺,石上有伽葉佛跡。復西行 一日,乘船渡一深水,三百餘步。復西南行六十里,至 乾陀羅城。東南七里有雀離浮圖。《道藥傳》云:「城東四 里,推其本源,乃是如來在此之時,與弟子游化此土。」 指城東曰:「我入涅槃已後三百年,有國王名迦尼色 迦,此處起浮圖。佛入涅槃後三百年來,果有國王字 迦尼色迦。出遊城東,見四童子,累牛糞為塔,可高三 尺,俄然即失。」《道藥傳》云:「童子在虛空中,向王說偈,王 怪此童子」,即此童子,即作塔籠之。糞塔漸高,挺出於 外,去地四百尺,然後王始更廣塔基三百餘步。《道藥 傳》云:「三百九十步。」從此構木,始得齊等。《道藥傳》云:「其 高三丈,悉用文石為陞階,砌楹拱,上構眾木,凡十三 級,上有鐵棖,高三尺,金盤十三重,合去地七百尺。」《道 藥傳》云:「鐵柱八十八尺,八十圍,金盤十五重,去」地六 十三丈二尺。施功既訖,糞垢如初,在大塔南三步。婆 羅門不信是糞,以手探看,遂作一孔。年歲雖久,糞猶 不爛,以香泥填孔,不可充滿,今天宮籠蓋之。雀離浮 圖,自作已來,三經天火所燒。國王修之,還復如故。父 老云:「此浮圖天火所燒,佛法當滅。」《道藥傳》云:「王修浮 圖,木工既訖,猶有鐵柱,無由能」上。王於四角起大高 樓,多置金銀及諸寶物。王與夫人及諸王子,悉在樓 上燒香散花,至心精神,然後轆轤絞索,一舉便到。故 胡人皆云:「四天王助之。」若其不爾,實非人力所能舉。 塔內佛事悉是金玉,千變萬化,難得而稱。旭日始升, 則金盤晃朗;微風漸發,則寶鐸和鳴。西域浮圖最為 第一。此塔初成,用珍珠為羅網覆其上。於後數年,王 乃思量:此珠網價值萬金,我崩之後,恐人侵奪,復慮 大塔破壞,無人修補。一解珠網,以銅鑊盛之,在塔西 北一百步,掘地埋之。上種樹,樹名菩提,枝條四布,密 葉蔽天。樹下四面坐像,各高丈五,恆有四龍,典掌此 珠。若興心欲取,即有禍變。刻石為銘,囑語將來,若此 「塔壞,勞煩後賢,出珠修治。」雀離浮圖南五十步,有一 石塔,其形正圓,高二丈,甚有神變,能與世人報吉凶。 觸之若吉者,金鈴鳴應;若凶者,假令人搖撼,亦不肯 鳴。惠生既在遠國,恐不吉,反遂禮神塔,乞求一驗。於 是以指觸之,鈴即鳴應。得此驗,用慰私心,後果得吉 反。惠生初發京師之日,皇太后敕付五色百尺幡千 口,錦香囊五百枚,王公卿士幡二千口。惠生從于闐 至乾陀,所有佛事處悉皆流布,至此頓盡,唯留太后 百尺幡一口,擬奉屍昆王塔。宋雲:「以奴婢二人,奉《雀 離浮圖》,永充灑掃。」惠生遂減割行資,妙簡良匠,以鍮 摹寫《雀離浮圖儀》一軀,及什迦四塔變。於是西北行 七日,渡一大水,至如來為屍昆王救鴿之處,亦起塔寺。昔屍昆王倉庫,為火所燒,其中粳米燋然,至今猶 在。若服一粒,永無瘧患。彼國人民須藥日取之。《道藥 傳》云:「至那迦羅訶國,有佛頂骨,方圓四寸,黃白色,下 有孔,受人手指,閃然似仰蜂窠。」至耆賀濫寺,有佛袈 裟十三條,以尺量之,或短或長。復有佛錫杖,長丈七, 以水「筩盛之,金箔其上。此杖輕重不定,值有重時,百 人不舉;值有輕時,一人勝之。」那竭城中有佛牙、佛髮, 並作寶函盛之,朝夕供養。至瞿羅羅鹿,見佛影窟,入 山十五步,四向戶,遙望則眾相炳然,近看瞑然。以手 摩之,唯有石壁。漸漸卻行,始見其相,容顏挺特,世所 希有。窟前方石,石上有佛跡。窟西南百步有佛浣衣 處。窟北一里有目連窟。窟北有山,山下有大佛寺,作 浮圖,高十丈,雲此浮圖陷入地,佛法當滅。並為七塔。 塔南《石銘》云:「如來手書,胡字分明,於今可識焉。」惠生 在烏場國二年。西胡風俗大同小異,不能具錄。至正 光二年二月,始還天闕。

[編輯]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遊西域至健馱邏國[編輯]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唐曰乾陀衛訛也北 印度境東西千餘里,南北八百餘里,東臨信河。國大都 城號布路沙布邏,周四十餘里。王族絕嗣,役屬迦畢 試國。邑里空荒,居人稀少。宮城一隅有千餘戶。穀稼 殷盛,華果繁茂,多甘蔗,出石蜜。氣序溫暑,略無霜雪。 人性恇怯,好習典藝,多敬異道,少信正法。自古已來 印度之境,作論諸師,則不那羅延天,無著菩薩、世親 菩薩、法救、如意脅尊者等本生處也。僧伽藍千餘所, 摧殘荒廢,蕪漫蕭條。諸窣堵波,頗多頹圮。天祠百數, 異道雜居。

王城內東北有一故基,昔佛缽之寶臺也。如來涅槃 之後,缽流此國,經數百年式遵供養,流轉諸國。在波 剌斯城外東南八九里,有卑缽羅樹,高百餘尺,枝葉 扶疏,蔭影蒙密。過去四佛已坐其下,今猶現有四佛 坐像,賢劫之中九百九十六佛皆當坐焉。冥祇警衛, 靈鑒潛被。釋迦如來於此樹下南面而坐,告阿難曰: 「我去世後,當四百年,有王命世,號迦膩色迦,此南不 遠起窣堵波,吾身所有骨肉舍利,多集此中。」

卑缽羅樹南有窣堵波,迦膩色迦王之所建也。迦膩 色迦王以如來涅槃之後第四百年君臨膺運,統贍 部洲,不信罪福,輕毀佛法。畋遊草澤,遇見白兔,王親 奔逐,至此忽滅。見有牧牛小豎,於林樹間作小窣堵 波,其高三尺。王曰:「汝何所為?」牧豎對曰:「昔釋迦佛《聖 智懸記》,當有國王於此勝地建窣堵波,吾身舍利多 聚其內。大王聖德宿植,名符昔記,神功勝福,允屬斯 辰,故我今者先相警發。」說此語已,忽然不見。王聞是 說,喜慶增懷,自負其名《大聖先記》,因發正信,深敬佛 法。周小窣堵波處建石窣堵波,欲以功力彌覆其上, 隨其數量,恆出三尺,若是增高,踰四百尺。基址所峙, 周一里半,層基五級,高一百五十尺,方乃得覆小窣 堵波。王用喜慶,復於其上更起二十五層金銅相輪, 即以如來舍利一斛而置其中。式修供養,營建纔訖, 見小窣堵波在大基東南隅下,傍出其半,王心不平, 便即擲棄,遂住窣堵波第二級下,石基中半現,復於 本處更出小窣堵波。王乃退而嘆曰:「嗟夫!人事易迷, 神功難掩,靈聖所扶」,憤怒何及!慚懼既已,謝咎而歸。 其二窣堵波今猶現在。有嬰疾病,欲祈康愈者,塗香 散華,至誠歸命,多蒙瘳差。大窣堵波東面石陛南,鏤 作二窣堵波,一高三尺,一高五尺,規模形狀如大窣 堵波。又作兩軀佛像,一高四尺,一高六尺,擬菩提樹 下跏趺坐像。日光照燭,金色晃耀,陰影漸移,石文青 紺。聞諸耆舊曰:「數百年前,石基之隙,有金色蟻,大者 如指,小者如麥,同類相從,齧其石壁,文若彫鏤,廁以 金沙,作為此像,今猶現在。」大窣堵波石陛南面有畫 像,高一丈六尺,自胸已上,分現兩身,從胸已下,合為 一體。聞諸先志曰:「『初有貧士,傭力自濟,得一金錢,願 造佛像』。至窣堵波所,謂畫工曰:『我今欲圖如來妙相, 有一金錢酬工尚少,宿心憂負迫於貧乏』。」時彼畫工 鑒其至誠,無雲價直許為成功。復有一人事同前跡, 持一金錢求畫佛像。畫工是時受二人錢,求妙丹青 共畫一像,二人同日俱來禮敬,畫工乃同指一像示 彼二人,謂之曰:「此是汝所作之佛像也。」二人相視若 有所懷。畫工心知其疑也,謂二人曰:「何思慮之久乎? 凡所受物,毫釐不虧。斯言不謬,像必神變。」言聲未靜, 像現靈異,分身交影,光相昭著。二人悅服,心信歡喜。 大窣堵波西南百餘步,有白石佛像,高一丈八尺,北 面而立,多有靈相,數放光明。時有人見像出,夜行旋 繞大窣堵波。近有群賊,欲入行盜,像遂出迎賊,賊黨 怖退,像歸本處,住立如故。群盜因此改過自新,遊行 邑里,具告遠近。

大窣堵波左右小窣堵波,魚鱗百數。佛像莊嚴,務窮 工思,殊香異音,時有聞聽,靈仙聖賢,或見旋繞。此窣 堵波者,《如來懸記》,七燒七立,佛法方盡。《先賢記》曰:「成壞已三。初至此國,適遭火災,當見營構,尚未成功。」大 窣堵波西有故伽藍,迦膩色迦王之所建也。重閣累 榭,層臺洞戶,旌召高僧,式昭景福。然雖圮毀,尚曰奇 工。僧徒減少並學小乘。自建伽藍,異人間出。諸作論 師及證聖果。清風尚扇,至德無泯。第三重閣有波栗 濕縛。唐言脅尊者室,久已傾頓,尚立旌表。初,尊者之為 梵志師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城中少年便誚之曰: 「愚夫朽老,一何淺智!夫出家者,有二業焉:一則習定, 二乃誦經。而今衰耄,無所進取,濫跡清流,徒知飽食。」 時脅尊者聞諸譏議,因謝時人而自誓曰:「我若不通 三藏理,不斷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脫,終不以脅 而至於席。」自參之後,唯日不足,經行宴坐,住立思惟, 晝則研習理教,夜乃靜慮凝神。綿歷三歲,學通《三藏》, 斷三界欲,得三明智。時人敬仰,因號「脅尊者。」

脅尊者室東有故房。世親菩薩於此製《阿毗達磨俱 舍論》。人而敬之。封以記焉。

世親室南五十餘步,第二重閣,《末笯曷利他》。唐言如意論 師於此製《毗婆沙論》。論師以佛涅槃之後一千年中 利見也。少好學,有才辯。聲聞遐被。法俗歸心。時室邏 伐悉底國毗訖羅摩阿迭多王。唐言超日威風遠洽。使臣 詣印度日,以五億金錢周給貧窶孤獨主藏,臣懼國 用匱乏也。乃諷諫曰:「大王威被殊俗,澤及昆蟲,請增 五億金錢,以賑四方匱乏。府庫既空,更稅有土,重斂 不已,怨聲載揚,則君上有周給之恩,臣下被不恭之 責。」王曰:「聚有餘,給不足,非苟為身,侈靡國用。」遂加五 億,惠諸貧乏。其後畋遊逐豕失蹤,有尋知跡者,償一 億金錢。如意論師一使人剃髮,輒賜一億金錢。其國 史臣依即書記。王恥見高,心常怏怏,欲罪辱如意論 師。乃招集異學德業高深者百人,而下令曰:「欲收視 聽,遊諸真境,異道紛雜,歸心靡措,今考優劣,專精遵 奉。」暨乎《集論》,重下令曰:「外道論師並英俊也,沙門法 眾,宜善宗義,勝則崇」敬佛法,負則誅戮僧徒。於是如 意詰諸外道,九十九人已退飛矣。下席一人,視之蔑 如也。因而劇談,論及火煙,王與外道咸諠言曰:「如意 論師辭義有失。夫先煙而後及火,此事理之常也。」如 意雖欲釋難,無聽鑒者,恥見眾辱,齰斷其舌。乃書誡 告門人世親曰:「黨援之眾,無競大義;群迷之中,無辯 正論。」言畢而死。居未久,超日王失國,興王膺運,表式 英賢。世親菩薩欲雪前恥,來白王曰:「大王以聖德君 臨,為含識主命,先師如意學窮元奧。前王宿恨,眾挫 高名,我承導誘,欲復先怨。」其王知如意哲人也,美世 親雅操,於是召諸外道與如意論者,世親重述先旨, 外道謝屈而退。

迦膩色迦王伽藍東北行五十餘里,渡大河至布色 羯邏伐底城,周十四五里,居人殷盛,閭閻洞連。城西 門外有一天祠,天像威嚴,靈異相繼。城東有窣堵波, 無憂王之所建也,即過去四佛說法之處。古先聖賢 自中印度降神導物,斯地實多,即伐蘇蜜呾羅。唐言世友 舊曰和須蜜多譌也論師於此製眾事分《阿毗達磨論》。城北四 五里有故伽藍。庭宇荒涼僧徒寡少。然皆遵習小乘 法教。即達磨呾邏多。唐言法救舊曰達磨多羅譌也論師於此製《雜 阿毗達磨論》。伽藍側有窣堵波,高數百尺,無憂王之 所建也。彫木文石,頗異人工。是釋迦佛昔為國王,修 菩薩行,從眾生欲,惠施不倦,喪身若遺,於此國土,千 生為王,即斯勝地,千生捨眼。自此東不遠有二石窣 堵波,各高百餘尺,右則梵王所立,左乃天帝所建,以 妙珍寶而瑩飾之。如來寂滅,寶變為石。基雖傾陷,猶 尚崇高。《梵釋》窣堵波西北行五十餘里,有窣堵波,是 釋迦如來於此化鬼子母,令不害人,故此國俗,祭以 求嗣。自鬼子母北行五十餘里,有窣堵波,是商莫迦 菩薩舊曰睒摩菩薩譌也「恭行鞠養,侍育父母。」於此採果,遇王 畋獵,毒矢誤中。至誠感靈,天帝傅藥,德動明聖。尋即 復蘇。

商莫迦菩薩被害,東南行二百餘里,至跋虜沙城。城 北有窣堵波,是蘇達拏太子。唐言善牙以父王大象施婆 羅門蒙譴被擯。顧謝國人。既出郭門於此告別。其側 伽藍五十餘。僧徒並小乘學。昔伊濕伐邏唐言自在論師 於此製《阿毗達磨明證論》。

跋虜沙城東門外有一伽藍,僧徒五十餘人,並大乘 學。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立也。昔蘇達拏太子擯 在彈多落迦山。舊曰檀特山譌也婆羅門乞其男女,於此鬻 賣。跋虜沙城東北二十餘里,至彈多落迦山,嶺上有 窣堵波,無憂王所建,蘇達拏太子於此棲隱。其側不 遠有窣堵波,太子於此以男女施婆羅門,婆羅門捶 其男女,流血染地,今諸草木猶帶絳色。巖間石室,太 子及妃習定之處。谷中林樹,垂條若帷,並是太子昔 所遊止。其側不遠有一石廬,即古仙人之所居也。仙 廬西北行百餘里。越一小山至大山。山南有伽藍,僧 徒少,並學《大乘》。其側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昔 獨角仙人所居之處。仙人為婬女誘亂,退失神通,婬

女乃駕其肩而還城邑
考證
跋虜沙城東北五十餘里至崇山,山有青石大自在

天婦像,毗摩天女也。聞諸土俗曰:「此天像者,自然有 形。」靈異既多,祈禱亦眾。印度諸國求福請願,貴賤畢 萃,遠近咸會。其有願見天神形者,「至誠無貳,絕食七 日,或有得見,求願多遂。」山下有大自在天祠,塗灰外 道式修祠祀。毗摩羅天祠東南行百五十里,至烏鐸 迦漢荼城,周二十餘里,南臨信度河。居人富樂,寶貨 盈積,諸方珍異多集於此。

烏鐸迦漢荼城西北行二十餘里,至婆羅睹邏邑,是 製《聲明論》波伱尼仙本生處也。遂古之初,文字繁廣。 時經劫壞,世界空虛,長壽諸天,降靈導俗,由是之故, 文籍生焉。自時厥後,其原泛濫,梵王天帝作則隨時, 異道諸仙各製文字,人相祖述,競習所傳,學者虛功, 難用詳究。人壽百歲之時,有波伱尼仙,生知博物,愍 時澆薄,欲削浮偽,刪定繁猥,遊方問道,遇自在天,遂 伸述作之志。自在天曰:「盛矣哉!吾當祐汝。」仙人受教 而退。於是研精覃思,捃摭群言,作為字書,備有千頌, 頌三十二言,究極今古,總括文言,封以進上。主甚珍 異,下令國中,普使傳習。有誦通利,賞千金錢。所以師 資傳授,盛行當世。故此邑中諸婆羅門,碩學高才,博 物強識,

婆羅睹邏邑中有窣堵波,羅漢化,波伱尼仙後進之 處。如來去世垂五百年,有大阿羅漢自迦濕彌羅國 遊化至此,乃見梵志捶訓稚童。時阿羅漢謂梵志曰: 「何苦此兒?」梵志曰:「令學聲明,業,不時進。」阿羅漢逌爾 而笑。老梵志曰:「夫沙門者,慈悲為情,愍傷物類,仁今 所笑,願聞其說。」阿羅漢曰:「談不容易,恐致深疑。汝頗 嘗聞波伱尼仙製《聲明論》垂訓於世乎?」婆羅門曰:「此 邑之子,後進仰德像設猶存。」阿羅漢曰:「今此子即是 彼仙,猶以強識翫習世典,唯談異論不究真理,神智 唐捐流轉未息,尚乘餘善為汝愛子。然則世典文辭 徒疲功績,豈若如來聖教福智冥滋?曩者南海之濱 有一枯樹,五百蝙蝠於中穴居,有諸」商侶止此樹下, 時屬風寒人皆飢凍,聚積樵蘇蘊火其下,煙焰漸熾 枯樹遂然。時商侶中有一賈客,夜分已後誦《阿毗達 磨藏》。彼諸蝙蝠雖為火困愛好法音,忍而不出。於此 命終隨業受生,俱得人身,捨家修學,乘聞法聲聰明 利智,並證聖果為世福田。近迦膩色迦王與脅尊者, 招集五百聖賢,於迦「濕彌羅國作《毗婆沙論》,斯並枯 樹之中五百蝙蝠也。余雖不肖,是其一數,斯則優劣 良異,飛伏懸殊。仁今愛子,可許出家,出家功德,言不 能述。」時阿羅漢說此語已,示神通事,因忽不見。婆羅 門深生敬信,歎羨久之,具告鄰里,遂放其子出家修 學。因即迴信,崇重三寶,鄉人從化,於今彌篤。從烏鐸 迦漢荼城北,踰山涉川,行六百餘里,至烏仗那國。唐言 苑昔輪王之苑囿也舊曰烏孫場或曰烏荼皆譌北印度境也

乾陀國

乾陀國

圖考

按:《三才圖會》:「乾陀國昔屍毗王之倉庫為火所燒蕩, 粳米焦者至今尚存,得一粒服之,則終身不患瘧也。」

竺剎尸羅部彙考[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竺剎尸羅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自犍陀衛國東行 七日,有國名竺剎尸羅。竺剎尸羅,漢言截頭也。佛為 菩薩時,於此處以頭施人,故因以為名。復東行二日, 至投身餧餓虎處。此二處亦起大塔,皆眾寶校飾。諸 國王臣民,競興供養,散華然燈,相繼不絕。通上二塔, 彼方人亦名為四大塔也

弗樓沙部彙考[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弗樓沙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從犍陀衛國南行 四日,到弗樓沙國。佛昔將諸弟子遊行此國,語阿難 云:「吾般泥洹後,當有國王,名罽膩伽,於此處起塔。」後 膩伽王出世,出行遊觀。時天帝釋欲開發其意,化作 牧牛小兒,當道起塔。王問言:「汝作何等?」答曰:「作佛塔。」 王言:「大善。」於是王即於小兒塔上起塔,高四十餘丈, 眾寶校飾,凡所經見塔廟,壯麗威嚴,都無此比。傳云: 「閻浮提塔,唯此為上。」王作塔成已,小塔即自傍出。大 塔南高三尺許,佛缽即在此國。昔月氏王大興兵眾, 來伐此國,欲取佛缽。既伏此國已,月氏王篤信佛法, 欲持缽去,故興供養。供養三寶畢,乃校飾大象,置缽 其上,象便伏地,不能得前。更作四輪車載缽,八象共 牽,復不能進。王知與缽緣未至,深自愧歎,即於此處 起塔及僧伽藍,並留鎮守,種種供養,可有七百餘僧。 日將中,眾僧則出缽與白衣等,種種供養,然後中食。 至暮燒香時復爾,可容二斗許,雜色而黑多,四際分 明,厚可二分,瑩徹光澤。貧人以少華投中便滿。有大 富者,欲以多華而供養,正復百千萬斛,終不能滿。寶 雲、僧景只供養佛缽,便還慧景。慧達、道整先向那竭 國,供養佛影、佛齒及頂骨。慧景病,道整往看,慧達一 人,還於佛樓沙國相見,而慧達、寶雲、僧景遂還秦土。 慧景在佛缽寺無常,由是法顯獨進向佛頂骨所,西 行十六由延,便至那竭國界。

那揭部彙考[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那竭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從弗樓沙國,法顯 獨進,向佛頂骨所,西行十六由延,便至那竭國界。醯 羅城中,有佛頂骨精舍,盡以金薄七寶校飾。國王敬 重頂骨,慮人抄奪,乃取國中豪姓八人,人持一印,印 封守護。清晨八人俱到,各視其印,然後開戶。開戶已, 以香汁洗手,出佛頂骨,置精舍外高座上,以七寶圓 碪」,碪下琉璃鐘覆上,皆珠璣校飾,骨黃白色,方圓四 寸,其上隆起。每日出後,精舍人則登高樓,擊大鼓、吹 螺、敲銅鈸。王聞已,則詣精舍,以華香供養,供養已,次 第頂戴而去。從東門入西門出,王朝朝如是供養禮 拜,然後聽國政。居士長者亦先供養,乃修家事,日日 如是,初無懈倦,供養都託,乃還頂骨。於精舍中有七 寶解脫塔,或開或閉,高五尺許以盛之。精舍門前朝 朝恆有賣華香人,凡欲供養者種種買焉。諸國王亦 恆遣使供養。精舍處方四十步,雖復天震地裂,此處 不動。從此北行一由延,到那竭國城。是菩薩本以銀 錢貿五莖華,供養定光佛處。城中亦有佛齒塔,供養 如頂骨法。城東北一由「延,到一谷口,有佛錫杖,亦起 精舍供養。杖以牛頭栴檀作,長丈六七許,以木筒盛 之,正復百千人舉不能移。」入谷口。四日西行,有佛僧 伽梨精舍供養。彼國土亢旱,府國人相率出衣禮拜 供養,天即大雨。那竭城南半由延,有石室,博山西南 向,佛留影此中。去十餘步觀之,如佛真形,金色相好, 光明炳著,轉近轉微,髣髴如有。諸方國王遣工畫師 模寫,莫能及。彼國人傳雲,「千佛盡當於此留影。」影西 百步許,佛在時剃髮翦爪。佛自與諸弟子共造塔,高 七八丈,以為將來塔法,今猶在。邊有寺,寺中有七百 餘僧。此處有諸羅漢、辟支佛塔,乃千數住此。冬二月, 法顯等三人南度小雪山。雪山冬夏積雪。山北陰中, 過寒暴起,人皆噤戰,慧景一人不堪復進,口出白沫, 語法顯云:「我亦不復活,便可時去,勿得俱死。」於是遂 終。法顯撫之悲號:「本圖不果,命也奈何!」復自力前得 過嶺南,到羅夷國。

[編輯]

太宗貞觀二十年那揭遣使貢方物[編輯]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又有那揭者,亦 屬國也,貞觀二十年,遣使者貢方物。」

按《大唐西域記》。那揭羅曷國。北印度境「東西六百餘里,南 北二百五六十里。」山周四境,懸隔危險。國大都城二 十餘里。無大君長,主令役屬迦畢試。國豐穀稼,多花 果。氣序溫暑,風俗淳質,猛銳驍勇,輕財好學。崇敬佛 法,少信異道。伽藍雖多,僧徒寡少。諸窣堵波荒蕪圮 壞,天祠五所,異道百餘人。城東三里有窣堵波,高三 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編石特起,刻彫奇製。釋迦 菩薩值然燈佛,敷鹿皮衣,布髮掩埿,得受記處。時經 劫壞,斯跡無泯。或有齋日,天雨眾花,群黎心競,或修 供養。其西伽藍,少有僧徒。次南小窣堵波,是昔掩埿 之地,無憂王避大路,遂僻建焉。城內有大窣堵波故 基,聞諸先志曰:「昔有佛齒,高曠嚴麗,今既無齒,唯餘 故基。」其側有窣堵波,高三十餘尺。彼俗相傳,不知原

起,雲從空下,峙基於此,既非人工,實為靈瑞
考證
城西南十餘里有窣堵波,是如來在日中印度,陵虛

遊化,降跡於此,國人感慕,建此靈基。其東不遠有窣 堵波,是釋迦菩薩昔值然燈佛,於此《買華》。城西南二 十餘里至小石嶺,有伽藍,高堂重閣,積石所成,庭宇 寂寥,絕無僧侶。中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 所建也。

伽藍西南,深澗陗絕,瀑布飛流,懸崖壁立。東岸石壁 有大洞穴,瞿波羅龍之「所居也。門徑狹小,窟穴冥闇, 崖石津滴,磎徑餘流。昔有佛影,煥若真容,相好具足, 儼然如在。近代以來,人不遍睹,縱有所見,髣髴而已。 至誠祈請,有冥感者,乃暫明視,尚不能久。昔如來在 世之時,此龍為牧牛之士,供王乳酪,進奉失宜,既獲」 譴責,心懷恚恨。以金錢買華,供養受記窣堵波,願為 惡龍,破國害王。即趣石壁,投身而死。遂居此窟,為大 龍王。便欲出穴,成本惡願。適起此心,如來已鑒,愍此 國人為龍所害,運神通力,自中印度至龍所。龍見如 來,毒心遂止,受不殺戒,願護正法。因請:如來常居此 窟,諸聖弟子恆受我供。如來告曰:「吾將寂滅,為汝留 影,遣五羅漢常受汝供,正法隱沒,其事無替。汝若毒 心奮怒,當觀吾留影,以慈善故毒心當止。此賢劫中 當來世尊,亦悲愍汝,皆留影像。」影窟門外有二方石, 其一石上有如來足蹈之跡,輪相微現,光明時燭。影 窟左右多諸石室,皆是如來諸聖弟子入定之處。影 窟西北隅有窣堵波,有如來經行之處。其側窣堵波 有如來髮、爪。鄰此不遠有窣堵波,是如來顯暢《真宗》 說蘊界之處所也。影窟西有大盤石,如來嘗於其上 濯浣袈裟,文影微現。城東南三十餘里至醯羅城,周 四五里,堅峻嶮固,華林池沼光鮮澄鏡。城中居人淳 質正信。復有重閣,畫棟丹楹。第二閣中有七寶小窣 堵波,「置如來頂骨,骨周一尺二寸,髮孔分明,其色黃 白,盛以寶函,置窣堵波中,欲知善惡相者,香末和埿, 以印頂骨,隨其福感,其文煥然。」又有七寶小窣堵波, 以貯如來髑髏骨,狀若荷葉,色同頂骨,亦以寶函緘 絡而置。又有七寶小窣堵波,貯如來眼睛,睛大如柰, 光明清徹,曒映中外。又以七寶函緘封而「置。如來僧 伽胝袈裟,細㲲所作,其色黃赤,置寶函中,歲月既遠 微有損壞。如來錫杖白鐵作鐶,栴檀為笴,寶笥盛之。 近有國王,聞此諸物並是如來昔親服用,恃其威力 迫拹而歸。」既至本國置所居宮中,曾未浹辰求之已 失,爰更尋訪已還本處。斯五聖跡多有靈異,迦畢試 王令五淨行給侍香華,觀禮之徒,相繼不絕。諸淨行 等,欲從虛寂以為財用,人之所重,權立科條,以止諠 雜。其大略曰:「諸欲見如來頂骨者,稅一金錢;若取印 者,稅五金錢。自餘節級,以次科條。」科條雖重,觀禮彌 眾。

重閣西北有窣堵波,不甚高大而多靈怪。人以指觸 便即搖震。連基傾動鈴鐸和鳴。從此東南山谷中行 五百餘里,至健馱邏國。

羅夷部彙考[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羅夷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自那竭過嶺南,到 羅夷國。近有三千僧,兼大小乘學。住此夏坐。坐訖,南 下行十日,到跋那國。」

跋那部彙考[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跋那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由羅夷國南下行 十日,到跋那國。亦有三千許僧,皆小乘學。從此東行 三日,復渡新頭河,兩岸皆平地。過河有國名毗荼。」

毗荼部彙考[編輯]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毗荼國[編輯]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羅夷國東行三日, 過河,有國名毗荼,佛法興盛,兼大小乘學。見秦道人 往,乃大憐愍,作是言:「如何邊地人,能知出家為道,遠 求佛法?悉供給所須,待之如法。」從此東南行減八十 由延,經歷諸寺甚多,僧眾萬數。過是諸處,已到一國, 國名摩頭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