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9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九十一卷目錄
安南部彙考二
唐〈高祖武德一則 懿宗咸通五則〉
後梁〈末帝貞明一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開寶二則 太宗太平興國六則 雍熙二則 端拱一則 淳化四
則 至道三則 真宗咸平二則 景德四則 大中祥符六則 天禧二則 乾興一則
仁宗天聖五則 明道一則 景祐二則 康定一則 慶曆三則 皇祐一則 至和一則
嘉祐五則 英宗治平二則 神宗熙寧八則 元豐五則 哲宗元祐四則 紹聖一則
元符一則 徽宗大觀一則 政和二則 宣和一則 高宗建炎二則 紹興十二則
孝宗隆興一則 乾道二則 淳熙八則 光宗紹熙二則 寧宗慶元一則 嘉定一則
理宗端平二則 淳祐二則 寶祐二則 景定三則 度宗咸淳五則〉
邊裔典第九十一卷
安南部彙考二
[編輯]唐
[編輯]高祖武德五年始以安南都護府屬嶺南道
[編輯]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地理志》,安南中都護府 本交趾郡。武德五年曰交州,治交趾。
按《廣東通志》:「安南國,古交趾也。獻帝建安中,改為交 州。吳孫權分交州為廣州,而徙交州治龍編。晉、宋、齊、 梁、陳、隋並因之。唐初改安南都護府,屬嶺南道」,安南 之名始此。 交趾郡為交州,分武峨州、粵州、芝州、九 真郡為愛州,分福祿州、長州、日南郡為驩州,分峰州、 陸州、湯州,又有禺州、巖州,凡一十二州。
懿宗咸通元年十二月戊申雲南蠻寇安南
[編輯]咸通三年十一月,雲南蠻寇安南。
咸通四年正月,雲南蠻陷安南,蔡襲死之。二月,拜《十 六陵》。秦州經略使高駢為安南經略招討使。
咸通六年五月。高駢及雲南蠻戰於邕州。敗之 按以上俱《唐書懿宗本紀》云云。
咸通七年十月,高駢克安南。
按《唐書懿宗本紀》云云。按《高駢傳》:「咸通中,帝將復 安南,拜駢為都護,召還京師,見靈臺殿。於是容管經 略使張茵不討賊,更以茵兵授駢。駢過江,約監軍李 維周繼進,維周擁眾壁海門,駢次峰州,大破南詔蠻, 收所獲贍軍。維周忌之,匿捷書不奏,朝廷不知駢問 百餘日,詔問狀,維周劾駢玩敵不進,更命右武衛將 軍」王晏權往代駢。俄而駢拔安南,斬蠻帥段《酋遷》,降 附諸洞二萬計。晏權方挾維周發海門,檄駢北歸,而 駢遣王惠贊傳酋遷首京師,見艟艫甚盛,乃晏權等。 惠贊懼,奪其書,匿島中,間關至京師。天子覽書,御宣 政殿,群臣皆賀,大赦天下。進駢檢校刑部尚書,仍鎮 安南。以都護府為靜海軍,授駢節度,兼諸道行營招 討使。始築安南城,由安南至廣州,江漕梗險,多巨石, 駢募工劖治,由是舟濟安行,儲餉畢給。又使者歲至, 乃鑿道五所,置兵護送。其徑青石者,或傳馬援所不 能治。既攻之,有雷震碎其石,乃得通,因名道曰「天威。」
後梁
[編輯]末帝貞明 年安南送款於梁
[編輯]按《五代史梁本紀》不載按《廣東通志》:「五季梁貞明 中,為土豪曲承美所據,送款於梁,得節度使。時南漢 擅命嶺表,遣將李知順伐承美,執之,乃平有其地。尋 為愛州將楊延藝所據,後州將吳昌岌奪之,傳其弟 昌文。」
宋
[編輯]太祖乾德 年安南上表內附
[編輯]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廣東通志》:「宋乾德初,昌 文死,吳處玶等爭立,管內大亂。有丁部領者平之,自 稱大勝王,私署其子璉為節度使。聞南漢平,上表內 附。」
開寶六年夏五月己巳交州丁璉遣使貢方物
[編輯]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交阯本漢初 南越之地,漢武平南越,分其地為儋耳、珠崖、南海、蒼 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凡九郡,置交阯刺史以 領之。後漢置交州,晉、宋、齊、梁、陳因之,又為交阯郡。隋 平陳,廢郡置州,煬帝初廢州置郡。唐武德中改交州 總管府,至德中改安南都護府。梁貞明中,土豪曲承 美」專有其地,送款於末帝,因授承美節鉞。時劉隱擅 命嶺表,遣將李知順伐承美,執之,乃並有其地。後有 楊延藝、紹洪,皆受廣南署,繼為交阯節度使。紹洪卒, 州將吳昌岌遂居其位。昌岌死,其弟昌文襲。乾德初, 昌文死,其參謀吳處玶、峰州刺史矯知護、武寧州刺 史楊暉、牙將杜景碩等爭立,管內一十二州大亂,部 民嘯聚,起為寇盜,攻交州。先是,楊延藝以牙將丁公 著攝驩州刺史,兼禦蕃都督,部領即其子也。公著死部領繼之。至是部領與其子璉率兵擊敗處玶等,賊 黨潰散,境內安堵,交民德之,乃推部領為交州帥,號 曰「大勝王」,署其子璉為節度使。凡三年,遜璉位。璉立 七年,聞嶺表平,遂遣使貢方物,上表內附。制以權交 州節度使丁璉以檢校太師,充靜海軍節度使、安南 都護,又詔以進奉使鄭琇、王紹祚並為檢校左散騎 常侍、兼御史大夫。
開寶八年五月甲午。安南都護丁璉遣使來貢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八年遣使貢 犀象香藥。朝廷議崇寵部領降制曰:「率土來王。方推 以恩信。舉宗奉國宜洽於封崇。眷拱極之外臣。舉顯 親之茂典。爾部領世為右族。克保遐方。夙慕華風。不 忘內附。屬九州混一。五嶺廓清。靡限溟濤。樂輸琛賮。 嘉乃令子,稱吾列藩。特被鴻私,以旌義訓。介爾眉壽, 服茲寵章。可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封交阯郡 王。」
按《廣東通志》:「八年,詔封部領為交阯郡王,璉為節度 安南都護自此始為蕃彝矣。」
太宗太平興國 年安南來貢
[編輯]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太宗即位,璉 又遣使以方物來賀。」
太平興國 年,安南大將黎桓擅權廢主,太宗議欲 舉兵。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部領及璉既 死,璉弟璿尚幼嗣立,稱節度行軍司馬,權領軍府事。 大將黎桓擅權樹黨,漸不可制,卻遷璿於別第,舉族 禁錮之,代總其眾。太宗聞之怒,乃議舉兵。」
按《廣東通志》:「部領及璉死,璉弟璿立,尚幼,大將黎桓 篡之。丁氏傳世共十一年。」
太平興國五年,詔討交州黎桓。
按《宋史太宗本紀》,「五年秋七月丁未,討交州黎桓命 蘭州團練使孫全興、八作使張濬、左監門衛將軍崔 亮、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湜、閤門祗候王僎 並為部署,全興、濬、亮由邕州,澄、湜、僎由廉州,各以其 眾致討。九月癸卯,黎桓遣使為丁璿上表求襲位。冬 十一月庚子朔,安南靜海軍節度行軍司馬權知州 事丁璿上表求襲位,不報。十二月乙酉,交州行營與 賊戰,大破之。」 按《交阯本傳》:「太平興國五年秋,詔以 蘭州團練使孫全興、八作使張璿、左監門衛將軍崔 亮為陸路兵馬部署,自邕州路入;寧州刺史劉澄、軍 器庫副使賈湜、供奉官閤門祗候王僎為水路兵馬 部署,自廣州路入。是冬,黎桓遣牙校江」巨湟齎方物 來貢,仍為丁璿上表曰:「臣族本蠻酋,辟處海裔,修職 貢於宰旅,假節制於方隅。臣之父兄,代承閫寄,謹保 封略,罔敢怠遑。爰暨淪亡,將墜堂構,將吏耆耋,乃屬 於臣,俾權軍旅之事,用安夷落之眾。土俗獷悍,懇請 愈堅,拒而弗從,慮其生變。臣已攝節度行軍司馬,權 領軍府事,願賜真秩,令備列藩。干冒宸扆,伏增震越。」 上察其欲緩王師,寢而不報。王師進討,破賊萬餘眾, 斬首二千餘級。
太平興國六年三月壬戌,交州行營破賊於白藤江 口,獲戰船二百艘,知邕州侯仁貴死之。會炎瘴,軍士 多死者,轉運使許仲宣驛聞,詔班師。詔斬劉澄、賈湜 于軍中,徵孫全興下獄。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六年春又破 賊於白藤江口,斬首千餘級,獲戰艦二百艘,甲冑萬 計。轉運使侯仁寶」〈本紀作貴〉率前軍先進。全興等頓兵花 步七十日以候澄,仁寶累促之,不進。及澄至,並軍由 水路至多羅村,不遇賊,復擅迴花步。桓詐降以誘仁 寶,遂為所害。轉運使許仲宣馳奏其事,遂班師。上遣 使就劾澄湜僎,澄尋病死,戮湜等邕州市。全興至闕, 亦下吏誅,餘抵罪有差。仁寶贈工部侍郎。
太平興國七年。春三月。交州以王師致討。遣使來謝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七年春。桓懼 朝廷終行討滅。復以丁璿為名。遣使貢方物。上表謝 罪。
太平興國八年。五月丁卯。黎桓自稱三使留後。遣使 來貢。並上丁璿讓表。詔諭桓送璿母子赴闕。不聽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八年桓自稱 權交州三使留後。遣使貢方物。並以璿表來上。帝賜 桓詔曰:「丁氏傳襲三世。保據一方。卿既受其倚毗。為 之心膂。克徇邦人之請。無負丁氏之心。朕且欲令璿 為統帥之名,卿居副貳之任,剸裁製置,悉繫於卿。俟 丁璿既冠,有所成立,卿之輔翼,令德彌光,崇獎忠勳, 朕亦何吝。若丁璿將材無取,童心如故,然其奕世紹 襲,載綿星紀,一旦捨去節鉞,降同士伍,理既非便,居 亦靡安。詔到,卿宜遣丁璿母子及其親屬盡室來歸, 俟其入朝,便當揆日降制,授卿節旄。凡茲兩途,卿宜 審處其一。丁璿到京,必加優禮。今遣供奉官張宗權 齎詔諭旨,當悉朕懷。」亦賜璿詔書如旨。時黎桓已專 據其土,不聽命。是歲五月,上言:占城國水陸象馬數萬來寇,率所部兵擊走之,俘斬千計。
雍熙二年二月戊寅權交州留後黎桓遣使來貢
[編輯]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按《交阯傳》。「雍熙二年。遣牙 校張紹馮、阮伯簪等貢方物。繼上表求正領節鎮。」 雍熙三年冬十月庚申。「詔以權靜海軍留後黎桓為 本軍節度。」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三年秋又遣 使貢方物。儋州言占城國人蒲羅遏率其族百餘眾 內附,言為交州所逼故也。是歲十月,制曰:「王者懋建 皇極,寵綏列藩。設邸京師,所以盛會同之禮,胙土方 面,所以表節制之雄。矧茲跕鳶之隅,克修設羽之貢, 式當易帥,爰利建侯。不忘請命之恭,用舉醻勞之典。」 權「知交州三使留後黎桓,兼資義勇,特稟忠純,能得 邦人之心,彌謹藩臣之禮。往者丁璿方在童幼,昧於 撫綏;桓乃肺腑之親,專掌軍旅之事,號令自出,威愛 並行。璿盡解三使之權,以徇眾人之欲,遠輸誠款,求 領節旄。士燮彊明,化越俗而咸乂;尉佗恭順,稟漢詔 以無違。宜正元戎之稱,以列通侯之貴。控撫夷落,對 揚天休。可檢校太保、使持節、都督交州諸軍事、安南 都護,充靜海軍節度、交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封京 兆郡侯,食邑三千戶,仍賜號推誠順化功臣,遣左補 闕李若拙、國子博士李覺為使以賜之。」 按《李若拙 傳》,若拙雍熙三年假祕書監,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 踰僭,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禮,繇是桓聽命, 拜詔盡恭。燕饗日,以奇貨異物列於前,若拙一不留 盼,取先陷蠻使鄧君辨以歸,禮幣外不受其私覿。使 還,上謂其不辱命,遷起居舍人。
端拱元年夏四月己丑加靜海軍節度使黎桓檢校太尉閏五月丁酉交州黎桓遣使來貢
[編輯]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端拱元年,加 桓檢校太尉,進邑千戶,實封五百戶,遣戶部郎中魏 庠、虞部員外郎直史館李度往使焉。」
淳化元年冬十月甲辰交州黎桓遣使來貢
[編輯]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按《交阯傳》:「淳化元年夏,加 桓特進邑千戶,實封四百戶,遣左正言直史館宋鎬、 右正言直史館王世則又使焉。」
淳化二年,宋鎬使交阯還。命條其地形及事跡以聞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淳化元年加 桓特進邑千戶,實封四百戶。遣左正言宋鎬等又使 焉。明年歸闕。上令條列山川形勢及𥟖桓事跡以聞。 鎬等具奏曰:「去歲秋末抵交州境,桓遣牙內都指揮 使丁承正等以船九艘、卒三百人至太平軍來迎。由 海」口入大海,冒涉風濤,頗歷危險。經半月至白藤,徑 入海汊,乘潮而行,凡宿泊之所,皆有茅舍三間,營葺 尚新,目為館驛。至長州,漸近本國,桓張皇虛誕,務為 誇詫,盡出舟師戰櫂,謂之「軍。」自是宵征,抵海岸,至交 州僅十五里,有茅亭五間,題曰「茅徑驛。」至城一百里, 驅部民畜產妄稱官牛,數不滿千,揚言十萬。又廣率 其民,混於軍旅,以雜色之衣,乘船鼓譟,近城之山,虛 張白旗,以為陳兵之象。俄而擁從桓至,展郊迎之禮, 桓斂馬側身,問皇帝起居畢,按轡偕行。時以檳榔相 遺,馬上食之。此風俗待賓之厚意也。城中無居民,止 有茅竹屋數十百區,以為軍營,而府署湫隘,題其門 曰「明德門。」桓質陋而目眇,自言近歲與蠻寇接戰,墜 馬傷足,受詔不拜,信宿之後,乃張筵飲宴,又出臨海 汊,以為娛賓之遊。桓跣足持竿,入水標魚,每中一魚, 左右皆叫譟歡躍。凡有宴會,預坐之人悉令解帶,冠 以帽子。桓多衣花纈及紅色之衣,帽以真珠為飾,或 自歌勸酒,莫能曉其詞。嘗令數十人扛大蛇長數丈, 饋於使館,且曰:「若能食此,當治之為饌以獻焉。」又羈 送二虎,以備縱觀,皆卻之不受。士卒殆三千人,悉黥 其額曰「天子軍。」糧以禾穗日給,令自舂為食。兵器止 有弓弩、木牌、梭槍、竹槍,弱不可用。桓輕俛殘忍,昵比 小人,腹心閹豎五七輩錯立其側,好狎飲,以《手令》為 樂。凡官屬善其事者,擢居親近左右,有小過亦殺之, 或鞭其背一百至二百。賓佐小不如意,亦捶之三十 至五十,黜為閽吏。怒息,乃召復其位。有木塔,其制樸 陋。桓一日請同登遊覽,地無寒氣,十一月猶衣夾衣 揮扇雲。
淳化四年二月。靜海軍節度使黎桓。封交阯郡王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四年。進封桓 交阯郡王。
淳化五年三月,交阯郡王黎桓遣使來貢。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五年遣牙校 費崇德等來修職貢。然桓性本兇狠。負阻山海。屢為 寇害。漸失藩臣禮。」
至道元年交阯入寇如洪鎮又寇邕州
[編輯]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至道元年春, 廣南西路轉運使張觀,欽州如洪鎮兵馬監押衛昭 美皆上言,「有交州戰船百餘艘寇如洪鎮,略居民,劫 廩實而去。」其夏,桓所管蘇茂州又以鄉兵五千寇邕州,所管緣山都巡檢楊文傑擊走之。太宗志在撫寧 荒服,不欲問罪。觀又言,「風聞𥟖桓為丁氏斥逐,擁餘 黨山海間失其所據,故以寇鈔自給。今則桓巳死,觀 仍上表稱賀。」詔太常丞陳士隆、高品武元吉奉使嶺 南,因偵其事。士隆等復命,所言與觀同。其實桓尚存 而傳聞者之誤,觀等不能審覈。未幾,有大賈自交阯 回,具言桓為帥如故,詔劾觀等,會觀病卒,昭美、士隆、 元吉抵罪。先是,欽州如洪、咄步、如昔等三鎮皆瀕海。 交州潮陽民卜文勇等殺人,並家亡命,至如昔鎮,鎮 將黃令德等匿之。桓令潮陽鎮將黃成雅移牒來捕, 令德固不遣,因茲海賊連年剽掠。
至道二年,遣使撫慰黎桓,賜以美玉帶,桓北望頓首 謝。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二年,以工部 員外郎、直史館陳堯叟為轉運使,因賜桓詔書。堯叟 始至,遣攝雷州海康縣尉李建中齎詔勞問。桓堯叟 又至,如昔,詰得匿文勇之由,盡擒其男女老少一百 三十口,召潮陽鎮吏付之,且戒勿加酷法。成雅得其 人,以狀謝堯叟。桓遂上章感恩,並捕海賊二十五人 送」於堯叟,且言已約勒谿洞首領,不得騷動。七月,太 宗遣主客郎中、直昭文館李若拙齎詔書充國信使, 以美玉帶往賜桓。若拙既至,桓出郊迎,然其詞氣尚 悖慢,謂若拙曰:「向者劫如洪鎮,乃外境蠻賊也。皇帝 知此非交州兵否?若使交州果叛命,則當首攻番禺, 次擊閩、越,豈止如洪鎮而已!」若拙從容謂桓曰:「上初 聞寇如洪鎮,雖未知其所自,然以足下拔自交州牙 校,授之制節,固當盡忠以報,豈有他慮!及見執送海 賊事果明白。然而大臣僉議,以為朝廷比建節帥,以 寧海表。今既蠻賊為寇害,乃是交州力不能獨制矣。 請發勁卒數萬,會交兵以剪滅之,使交、廣無後患。」上 曰:「未可輕舉,慮交州不」測朝旨,或致驚駭,不若且委 黎桓討擊之,亦當漸至清謐,今則不復會兵也。桓愕 然避席曰:「海賊犯邊,守臣之罪也。聖君容貸,恩過父 母,未加誅責。自今謹守職約,保永清於漲海。」因北望 頓首謝。
至道三年三月,太宗崩,皇太子奉遺制即皇帝位。四 月乙卯,靜海軍節度使、交阯郡王黎桓加兼侍中,進 封南平王。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真宗本紀》云云。按《交 阯本傳》:「真宗即位,進封桓南平王兼侍中。桓前遣都 知兵馬使阮紹恭、副使趙懷德以金銀七寶裝交椅 一、銀盆十、犀角象牙五十枚、絹紬布萬匹來貢。詔陳 於萬歲殿,太宗神御許紹恭等拜奠。及迴,賜桓帶甲 馬詔書慰獎。」
真宗咸平四年二月戊申交州黎桓供馴犀象
[編輯]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咸平四年,又 遣行軍司馬黎紹留使副何慶常以馴犀一、象二象。 《二七》寶裝金瓶一來貢。其年,欽州言,交州效誠場 民及頭首八州使黃慶集等數百人來投,有詔慰撫, 遣還本道。廣南西路言,「黎桓迎受官告使黃成雅附 奏,自今國朝加恩,願遣使至本道,以寵海裔。」先是,使 至交州,桓即以供奉為辭,因緣賦歛。上聞之,止令疆 吏召授,命不復專使。〈按《字典》無此字,〉 咸平六年三月辛卯朔,欽州言「交州八州使黃慶集 等來歸。」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景德元年是歲交州來貢
[編輯]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景德元年又 遣其子攝驩州刺史明提來貢。懇求加恩。使至本道 慰撫遐裔。許之。仍以明提為驩州刺史。」
景德二年二月乙酉,遣使安撫交州。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二年上元節。 賜明提錢。令與占城大食使觀燈宴飲。因遣工部員 外郎邵曄充國信使。」 景德三年六月。知廣州淩策請征交阯。不允。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三年六月,知廣州淩策請發 兵定交阯亂。帝以𥟖桓素修職貢,不欲伐喪,命遵前 詔安撫。七月,邵曄上邕州至交阯水陸路及控制宜 州山川等圖。帝曰:「祖宗闢土廣大,惟當慎守,不必貪 無用地,勞苦兵力。」 按交阯本傳:三年,桓卒,立中子 龍鉞。龍鉞兄龍全劫庫財而遁,其弟龍廷殺龍鉞自 立,龍廷兄明護率扶蘭砦攻戰,明提以國亂不能還, 特詔廣州優加資給。知廣州淩策等言:「桓諸子爭立, 眾心離叛,頭首黃慶集、黃秀蠻等千餘人,以不從驅 率,戮及親族,來投廉州,請發本道二千人平之,慶集 等願為前鋒。」上以桓素忠順,屢修職貢,今幸亂而伐, 喪不可就。改國信使邵曄為緣海安撫使,令曉譬之。 慶集等仍計口賜田糧。曄乃貽書交州,諭以「朝廷威 德,如其自相魚肉,久無定位,偏師問罪,則黎氏盡滅 矣。」明護懼,即奉龍廷主軍事。龍廷自稱節度開明王,
遂欲修貢。曄以聞,上曰:「遐荒異俗,不曉事體,何足怪也!」令削去偽官。曄又言:頭首黃慶集先避亂歸化,其種族尚多,若復遣還,慮遭屠戮。詔以慶集隸三班釐 務於郴州,遂許入貢。 按《邵曄傳》,景德中,假光祿卿, 充交阯安撫國信使。會黎桓死,其子龍鉞嗣立,兄龍 全率兵劫庫財而去,其弟龍廷殺鉞自立。龍廷兄明 護率扶蘭砦兵攻戰,曄駐嶺表,以事上聞,改命為緣 海安撫使,許以便宜設方略。曄貽書安南,諭朝廷威 德,俾速定位。明護等即時聽命,奉龍廷主軍事。初,詔 曄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禮物改賜新帥。曄上言「懷撫 外夷,當示誠信,不若俟龍廷貢奉,別加封爵而寵賜 之。」真宗甚嘉納。使還,改兵部員外郎,賜金紫。〈又〉嘗上 邕州至交州《水陸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圖,頗詳控制 之要。
景德四年七月乙亥,交州來貢。賜黎龍廷《九經》及佛 氏書。辛巳,以龍廷為靜海軍節度、交阯郡王,賜名至 忠。九月己巳,賜交阯郡王印及安南旌節。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四年,龍廷稱 權安南靜海軍留後,遣弟峰州刺史明昶、副使安南 掌書記殿中丞黃成雅等來貢。會含光殿大宴,上以 成雅坐遠,欲稍升位著,訪於宰相王旦。旦曰:「昔子產 朝周,周王饗以上卿之禮,子產固辭,受下卿之禮而 還。國家惠綏遠方。優待客使,固無嫌也。」乃升成雅於 尚書省五品之次,詔拜龍廷特進、檢校太尉,充靜海 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安南都護、兼御史大夫、上柱 國,仍封交阯郡王,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一千戶,賜「推 誠順化功臣」,仍賜名「至忠」,給以旌節。又追贈桓中書 令、南越王。進奉使黎明昶等並進秩。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乙酉制加交阯郡王黎至忠功臣食邑十二月辛亥交阯郡王黎至忠加同平章事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大中祥符元
[編輯]年,天書降,加翊戴功臣,食邑七百戶,實封三百戶。東 封畢,加至忠同平章事,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 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交州黎至忠貢馴犀。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二年,廣南西 路言,蠻人劫海口蜑戶如洪砦主李文著,以輕兵襲 逐,中流矢死。詔督安南捕賊。明年,執狄獠十三人以 獻。至忠又遣推官阮守疆以犀角、象齒、金銀、紋縭等 來貢,並獻馴犀一。上以犀違土性,不可豢畜,卻不納, 又以逆至忠意,使者既去,乃令縱之海澨。」〈按傳既曰二年則明
年,宜為三年矣,而下又曰「三年且貢犀。」 《本紀》作「二年」 ,十二月事。「明年」 二字,存疑。
〉大中祥符三年春正月,交州黎至忠卒,以留後李公 蘊為靜海軍節度使,封交阯郡王。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三年春二月癸巳,交州 黎至忠卒,大校李公蘊自稱留後。三月壬辰,以權靜 海軍節度留後李公蘊為靜海軍節度,封交阯郡王, 賜衣帶器幣。十二月辛未,以太宗御書賜交州李公 蘊。是歲,交州來貢 按《交阯本傳》:三年遣使來朝,表 求甲冑具裝,詔從其請。又求互市於邕州,本道轉運 使以聞。上曰:「瀕海之民,數患交州侵寇,仍前止許廉 州及如洪、砦互市,蓋為邊隅控扼之所,今或直趨內 地,事頗非便。」詔令本道以舊制諭之。至忠纔年二十 六,苛虐不法,國人不附。大校李公蘊尤為至忠親任, 嘗令以黎為姓,其年遂圖至忠,逐之,殺明提、明昶等, 自稱留後,遣使貢奉。上曰:「黎桓不義而得,公蘊尤而 效之,甚可惡也。」然以其蠻俗不足責,遂用桓故事。制 授特進、檢校太傅,充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安 南都護、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封交阯郡王,食邑三千 戶,實封一千戶,賜推誠順化功臣。公蘊又表求太宗 御書,詔賜百軸。
大中祥符四年,交州來貢。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四年,祀汾陰 后土,公蘊遣節度判官梁任文、觀察巡官黎再嚴以 方物來貢,禮成,加公蘊同平章事,食邑一千戶,實封 四百戶,任文等並優進秩。」
大中祥符五年,交州來貢。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五年夏,以進 奉使李仁美為誠州刺史,陶慶文為太常丞,其從隸 有道病死者,所賜附還其家。是冬聖祖降,加公蘊開 府儀同三司,食邑七百戶,實封三百戶,賜翊戴功臣。」 大中祥符七年秋七月辛丑,交州李公蘊敗鶴拓蠻, 獻捷。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七年春又加 保節守正功臣,食邑一千戶,實封四百戶。」詔「交阯諸 國使入貢者,所在館餼供億,務令豐備。」其年遣知唐 州刺史陶碩等來貢。詔以碩為順州刺史充安南靜 海軍行軍司馬,副使吳懷副為澄州刺史,充節度副 使。先是交州狄獠張婆看避罪來奔,知欽州穆重穎 召之,至中路,復拒焉,都巡檢臧嗣遂令如洪砦,犒以 牢酒。交州偵知其事,因捕狄獠,故鈔如洪砦,掠人畜 甚眾。詔轉運司督公蘊追索,仍令疆吏自今不得誘 召蠻獠致生事。公蘊或間歲,或仍歲以方物入貢
天禧元年二月庚寅進封李公蘊為南平郡王
[編輯]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天禧元年進 封公蘊南平王,加食邑一千戶,實封四百戶。」
天禧二年,加李公蘊檢校太尉。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二年加檢校 太尉,食邑一千戶,實封四百戶,每加恩,皆遣使將命, 至其境上,仍賜器幣、襲衣、金帶、鞍馬焉。」
乾興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遺詔太子即皇帝位四月丙寅交州來貢是歲南平王李公蘊遣使進貢
[編輯]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仁宗本紀》云云按《交 阯本傳》:「仁宗即位加公蘊檢校太師。遣長州刺史李 寬泰、都護副使阮守疆來貢。」
仁宗天聖五年南平國王李公蘊遣人來貢
[編輯]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天聖六年五月乙未朔,交阯寇邊。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天聖六年,遣 驩州刺史李公顯來貢,除敘州刺史,既而令其子弟 及其婿申承貴率眾內寇,詔廣南西路轉運司發溪 峒丁壯討捕之。」
天聖七年四月辛卯,南平王李公蘊卒,其子德政遣 人來告,以為交阯郡王。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公蘊卒,年四 十四,其子德政自稱權知留後事,來告哀。贈公蘊為 侍中南越王,命本路轉運使王惟正為祭奠使,又為 賜官告使。除德政檢校太尉、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 護、交阯郡王。」
天聖八年。十二月辛丑。交阯王李德政。加賜功臣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天聖九年,是歲,南平王李德政遣人謝加恩。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天聖九年遣 知峰州刺史李偓佺、知愛州刺史帥日新等來謝。以 偓佺為驩州刺史。日新為珍州刺史。」
明道元年加李德政同平章事遣使恭謝
[編輯]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交趾本傳》:「明道元年,恭 謝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按《文獻通考》:「明道初,加同平章事。」
景祐元年六月壬辰交州民六百餘人內附是歲南平王李德政獻馴象二詔還之
[編輯]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景祐中,郡人 陳公永等六百餘人內附,德政遣兵千餘境上捕逐 之,詔遣還,仍戒德政毋得輒誅殺。尋遣靜海軍節度 判官陳應機、掌書記王惟慶來貢,以應機為太子中 允,惟慶為大理寺丞,德政加檢校太師。」
景祐三年,是歲,南平王李德政來貢。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三年,其甲峒 及諒州、門州、蘇茂州、廣源州大發峒、丹波縣蠻寇邕 州之思陵州、西平州、石西州及諸峒,略居人馬牛,焚 室廬而去,下詔責問之,且令捕酋首正其罪以聞。」
康定元年交阯來貢
[編輯]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康定元年,遣 知峰州刺史帥用和、節度副使杜猶興等來貢。」
慶曆三年十二月丁巳交阯獻馴象五
[編輯]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慶曆三年。又 遣節度副使杜慶安、三班奉職梁材來。以慶安為順 州刺史。材為太子左監門率府率。」
慶曆六年,是歲,交阯獻馴象十。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六年又遣兵 部員外郎蘇仁祚、東頭供奉官陶惟」來以仁祚為 工部郎中。惟為內殿崇班。〈按:《字典》無此字。〉 慶曆七年,交阯遣使來貢。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七年,又遣祕 書丞杜文府、左侍禁文昌來,以文府為屯田員外郎, 昌為內殿崇班。初,德政發兵取占城,朝廷疑其內畜 姦謀,乃訪自唐以來所通道路凡十六處,令轉運使 杜杞度其要害而戍守之。然其後亦未嘗寇邊,前後 累貢馴象。」
皇祐二年詔盡還蘇茂州韋紹嗣等
[編輯]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皇祐二年,邕 州誘其蘇茂州韋紹嗣、紹欽等三千餘人入居省地, 德政表求所誘,詔盡還之,仍令德政約束邊戶,毋相 侵犯。其後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德政率兵二萬,由水 路欲入助王師,朝廷優其賜而卻其兵。」
至和二年十一月乙卯交阯來告李德政卒其子日尊上德政遺貢物及馴象
[編輯]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至和二年,德 政卒,其子日尊遣人告哀,命廣南西路轉運使、尚書 屯田員外郎蘇安世為弔贈使,贈德政為侍中、南越 王,賻賚甚厚。尋除日尊特進檢校太尉、靜海軍節度 使、安南都護,封交阯郡王。」
嘉祐三年六月丁卯交阯貢異獸
[編輯]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趾傳》:嘉祐三年,「貢異獸二。」
嘉祐四年二月庚午,廣南言交阯寇欽州。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阯傳》:「四年寇欽州思 稟管。」
嘉祐五年。秋七月癸巳。邕州言交阯與甲峒蠻合兵 寇邊。都巡檢宋士堯拒戰死之。詔發諸州兵討捕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五年與甲峒 賊寇邕州。詔知桂州蕭固發部兵與轉運使宋咸、提 點刑獄李師中同議掩擊。又詔安撫使余靖等發兵 捕討。靖遣諜誘占城同廣南西路兵甲趨交阯。日尊 惶怖」上表待罪,詔未得舉兵,聽日尊貢奉至京師。 按《蕭注傳》:注知邕州,居邕數年,陰以利啗廣源群蠻, 密繕兵甲,乃上疏曰:「交阯雖奉朝貢,實包禍心,常以 蠶食王土為事。往天聖中,鄭天益為轉運使,嘗責其 擅賦雲河洞,今雲河乃落蠻數百里,蓋年侵歲吞,馴 致於是。臣已盡得其要領,周知其要害。今不取,異日 必為中國憂。願馳至京師,面陳方略。」未報,而甲洞申 紹泰犯西平,五將被害。諫官論注不法致寇,罷為荊 南鈐轄。提點刑獄李師中又劾其沮威嗜利,略智高, 閹民為奴,發洞丁采黃金,無帳籍可考。中使按驗,頗 有實,貶泰州團練副使、淮南轉運使言:注椎牛屠狗, 招集游士,部勒為兵,教之騎射,請徙大州以縻之。詔 改鎮南軍節度副使。近臣有訟注廣州功者,起為右 監門將軍、邠州都監。
嘉祐八年春正月辛亥,交阯貢馴象九。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交阯傳》:「八年。遣文思使 梅景先、副使大理評事李繼先貢馴象。」
嘉祐九年,以遺留物賜日尊,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按《宋史》仁宗、《英宗本紀》俱不載。按《刑法志》,嘉祐九 年,知桂州沈起欲經略交阯,取其慈恩州,交人遂破 欽,犯邕管。詔:邊人橫遭屠戮,職其致寇,罪悉在起,特 削官爵,編置遠惡州。 按《交阯本傳》:「九年四月戊寅, 以大行皇帝詔及遺留物賜日尊,加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是日,交阯使辭,命內侍省押班李繼和喻以「申 紹泰入寇本路,屢乞討伐,而朝廷以紹泰一夫肆狂, 又本道已遣使謝罪,故未欲興兵。」
英宗治平 年交阯來求儂宗旦男日新及取溫悶洞等地
[編輯]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治平初,知桂 州陸詵言,交州來求儂宗旦男日新及欲取溫悶洞 等地。帝問交阯於何年割據,輔臣對曰:「自唐至德中 改安南都護府。梁貞明中,土豪曲承美專有此地。」韓 琦曰:「向以黎桓叛命,太宗遣將討伐,不服,後遣使招 誘,始效順。交州山路嶮僻,多潦霧瘴毒之氣,雖得其 地」,恐不能守也。
治平四年二月戊子,進封「交阯郡王李日尊為南平 王。」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按《神宗本紀》云云按《交 阯傳》。神宗即位。進封日。尊南平王。
神宗熙寧元年加交阯郡王開府儀同三司
[編輯]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云云。
熙寧二年九月甲子朔,交州來貢。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二年表言「占 城國久闕貢,臣親帥兵討之,虜其王。詔以其使郭士 安為六宅副使,陶宗元為內殿崇班。日尊自帝其國, 僭稱法天應運崇仁至道慶成龍祥英武睿文尊德 聖神皇帝」,尊公蘊為太祖神武皇帝,國號大越,改元 寶象,又改神武。
熙寧三年,是歲,交阯入貢。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熙寧五年三月甲午,「日尊卒,遣使弔贈。」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五年三月日 尊卒。命廣西轉運使康衛為弔贈使,予所奪州縣。詔 報之曰:「卿撫有南交,世受王爵,而乃背德奸命,竊暴 邊城,棄祖考忠順之圖,煩朝廷討伐之舉,師行深入, 勢蹙始歸,跡其罪尤,在所絀削。今遣使修貢,上章致 恭,詳觀詞情,灼見悛悔。朕撫綏萬國,不異邇遐,但以 邕」欽之民,遷劫炎陬,久失鄉井,俟盡送還省界,即以 廣源等賜交州。乾德初,約歸三州官吏千人,久之,才 送民二百二十一口,男子年十五以上皆刺額曰「天 子兵」,二十以上曰「投南朝」,婦人刺左手曰「官客。」以舟 載之而泥其戶牖,中設燈燭,日行一二十里則止,而 偽作更鼓以報,凡數月乃至,蓋以紿示海道之遠也。 順州落南深,置戍鎮守,被罹瘴霧,多病沒。陶弼亦終 於官,朝廷知其無用,乃悉以四州一縣還之。然廣源 舊隸邕管羈縻,本非交阯所有也。
按:《文獻通考》:「五年,日尊卒,子乾德嗣,來告哀。詔遣使 弔贈,授乾德襲封如故。」
熙寧六年三月甲子,交州來貢。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按《蕭注傳》,熙寧初,以禮賓 使知寧州,環慶李信之敗,列城皆堅壁,注獨啟關夜宴如平時,復閤門使,管幹麟府軍馬,辭云:「身本書生, 差長拊納,不閑戰鬥,懼無以集事。」時有言交人挫於 占城,眾不滿萬,可取也。遂以注知桂州。入覲,神宗問 攻取之策,對曰:「昔者臣有是言,是時溪洞之兵,一可 當十,器甲堅利,親信之人,皆可指呼而使。今兩者不 如昔,交人生聚教訓十五年矣,謂之兵不滿萬,妄也。」 既至桂,種酋皆來謁,注延訪山川曲折,老幼安否,均 得其懽心,故李乾德動息必知之,然有獻征南策者, 輒不聽。會沈起以平蠻自任,帝使代注而罷。按《沈 起傳》,六年拜天章閣待制,知桂州,自王安石用事,始 求邊功。是時議者言交阯可取,朝廷命蕭注守桂經 略之,注蓋造謀者也。至是復以為難,起言「南交小醜, 無不可取之理。」乃以起代注。遂一意攻討,妄言密受 旨,擅令疆吏入溪洞點集土丁為保伍,授以陣圖,使 歲時肄習。繼命指使,因督餫鹽之海濱,集舟師寓教 水戰。故時交人與州縣貿易,悉禁止之。於是交阯益 貳,大集兵丁謀入寇。
熙寧八年十一月戊寅,交阯陷欽州。甲申,交阯陷廉 州。十二月辛亥,天章閣待制趙卨為安南道招討使, 嘉州防禦使李憲副之,以討交阯。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熙寧九年正月,交阯陷邕州,知州蘇緘死之。二月,以 郭逵為安南道招討使。十二月,敗交阯於富良江,李 乾德降,遂班師。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九年春正月戊辰,交阯陷邕 州,知州蘇緘死之。己卯,下溪州刺史彭師晏及天賜 州降。庚辰,遣使祭南嶽、南海,告以南伐。辛巳,贈蘇緘 奉國軍節度使,諡忠勇,以其子子元為西頭供奉官, 閤門祗候。二月戊子,宣徽南院使郭逵為安南道招 討使,罷李憲,以趙卨副之。詔占城、真臘合擊交阯。四」 月甲辰,給空名告身付安南,以招降賞功。五月壬申, 詔安南諸軍過嶺有疾者,所至護治。六月丁亥,詔安 南將吏視軍士有疾者,月以數聞。七月,安南行營次 桂州,郭逵遣鈐轄和斌等督水軍涉海自廣東入,諸 軍自廣南入。十一月乙亥,以安南行營將士疾疫,遣 同知太常禮院王存禱南嶽,遣中使「建祈福道場。十 二月丙戌,安南偽觀察使劉紀降。癸卯,郭逵敗交阯 於富良江,獲其偽太子洪真、李乾德遣人奉表詣軍 門降,逵遂班師。」按《沈起傳》,「蘇緘知邕州,以書抵起, 請止保甲,罷水運,通互市。起不聽,劾緘阻議。起坐邊 議罷,命劉彝代之,以守廣日遏絕其表疏。於是交人 疑懼,率眾犯境,連陷廉」、白、欽、邕四州,死者數十萬人。 事聞,貶起團練使、安置郢州,徙越,又徙秀而卒。 熙寧十年三月,復廣、源、蘇、茂等州,以交阯降。赦廣南 東路。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十年三月「丙午,以復廣源、蘇、 茂等州,群臣表賀。赦廣州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賜 行營諸軍錢,民緣征役者恤其家。以廣源州為順州, 赦李乾德罪,以郭逵判潭州,趙卨知桂州。己酉,以交 阯降,赦廣南東路、荊湖南路繫囚,餘各降一等,徒以 下釋之。七月乙亥,郭逵以安南失律,貶為左衛將軍。」
元豐元年二月戊辰詔赦安南戰棹都監楊從先等仍論功行賞九月癸酉交阯來貢癸未李乾德表乞還廣源等州詔不許
[編輯]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元豐二年冬十月戊申,交阯歸所掠民,詔以順州賜 之。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元豐五年六月壬申,交阯獻馴犀二。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按《交阯傳》:元豐五年,「獻馴 象二,犀角象齒百。」〈按是年獻犀象紀傳不同並存之〉 元豐七年冬十月戊子,詔分畫交阯界,以六縣二峒 賜之。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六年,以追捕 儂智會為辭,犯歸化州,又遣其臣黎文盛來廣西辨 理順安、歸化境界。經略使熊本遣左江巡檢成卓與 議,文盛稱陪臣,不敢爭執。詔以文盛能遵乾德恭順 之意,賜之袍帶及絹五百匹,乃以八隘之外保樂六 縣宿桑二峒予乾德。」按《熊本傳》:「本知桂州,諜告交 人明」年將入寇,使者實其言,詔訪本,曰:「使者在道安 得此?藉使有謀,何自先知之?」已而果妄。是時既以順 州賜李乾德,疆畫未正,交人緣是輒暴勿陽地而逐 儂智會。智會來乞師,本檄問狀,乾德歛兵謝,本因請 以宿桑八洞不毛之地賜之,南荒遂安。言者謂本棄 八洞為失謀,奪一官。
元豐八年三月戊戌,神宗崩,太子即皇帝位。四月甲 戌,加李乾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哲宗本紀》云云按《交 阯傳》。「哲宗立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哲宗元祐元年交阯上表求地不許
[編輯]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元祐中,又數上表求勿惡、勿陽峒地,詔不許。」
元祐二年夏四月丙戌,交趾入貢。秋七月,進封李乾 德為南平王。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按《交趾本傳》:二年遣使入 貢,進封南平王。按《禮志》:元祐二年,知穎昌府韓縝 言,「交阯小國,其使人將及境,臣嘗近弼,難以抗禮。」按 元豐中迓以兵官,餞以通判使副詣府,其犒設令兵 官主之,請如故事。仍詔所過郡凡前宰相埶政官知 判者亦如之。
元祐六年,交阯入貢。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祐七年八月乙亥,前陷交阯將吏蘇佐等十七人 自拔來歸。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紹聖二年交阯入貢
[編輯]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符三年正月巳卯哲宗崩皇太后召端王入即皇帝位二月壬寅以南平王李乾德為檢校太師
[編輯]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徽宗本紀》云云。
徽宗大觀 年交阯來貢乞市書許之
[編輯]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徽宗時累加 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大觀初,貢使至京,乞市書 籍,有司言法不許。詔嘉其慕義,除禁書、卜筮、陰陽曆 算、術數、兵書、敕令、時務、邊機、地理外,餘書許買。」
政和元年交阯入貢
[編輯]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政和 年,寬「和市」之禁。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政和末又詔 「以交人自熙寧以來全不生事,特寬和市之禁。」
宣和元年加李乾德守司空
[編輯]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云云。
高宗建炎元年詔毋受安南逋逃
[編輯]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建炎元年「詔 廣西經略安撫司,禁邊民毋受安南逋逃,從其主乾 德之請也。」
按,《文獻通考》:「建炎元年,乾德上表乞禁本道邊兵逃 入省地。詔令廣西經略司約束。」
建炎四年十二月庚午,安南請入貢,卻之。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四年安南入 貢,詔卻其方物之華靡者,賜敕書,厚其報,以懷柔之 按《文獻通考》:「四年入貢,邊事未寧,免使人詣闕,所進 方物,除華靡不受,餘就界所交,從本路提刑司依例 計價賜回,其表遞進,令學士院降敕書回答。自後每 遇入貢即行之。」
紹興二年李乾德卒封其子陽煥為交阯郡王
[編輯]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交趾本傳》,「紹興二年,乾 德卒,贈侍中,追封南越王,子陽煥嗣,授靜海軍節度 使,特進檢校太尉,封交阯郡王,賜推誠順化功臣。」 紹興八年,李陽煥卒,封其子天祚為交阯郡王。 按《宋史高宗本紀》,八年三月己亥,以李天祚為靜海 軍節度使,交阯郡王。按《交阯本傳》,八年陽煥卒,以 轉運副使朱芾充弔祭使。贈陽煥開府儀同三司,追 封南平王,子天祚嗣,授官如其父初封之制。
紹興九年,詔「毋受趙智之貢。」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九年,詔廣西 師司毋受趙智之入貢。初,乾德有側室子奔大理,變 姓名為趙智之,自稱平王。聞陽煥死,大理遣歸,與天 祚爭立,求入貢,欲假兵納之,帝不許。」
紹興十四年六月戊子,安南國入貢。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十六年六月,安南獻馴象。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十七年,賜李天祚鞍韉。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十七年,「詔文 思院製鞍韉,以賜天祚。」
紹興二十一年,加「天祚功臣」號。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二十一年「累 加天祚崇義懷忠保信鄉德安遠承和功臣。」
紹興二十五年六月,安南入貢。七月甲戌,封李天祚 為「南平王。」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二十五年。「詔 館安南使者於懷遠驛。賜宴以彰異數。進封天祚南 平王。賜襲衣金帶鞍馬。」
紹興二十六年八月庚寅,安南國遣使入貢。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二十六年。「命 右司郎中汪應辰宴安南使者於玉津園。八月天祚 遣李國等以金珠、沉水香、翠羽良馬、馴象來貢。」詔加 天祚檢校太師。增食邑。
紹興二十七年三月丁亥,詔「焚交阯所貢翠羽於通 衢。」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紹興三十一年,安南獻馴象」,詔令後勿來獻。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禮志》:紹興三十一年正 月,安南獻馴象。帝曰:「蠻夷貢方物乃其職,但朕不欲 以異獸勞遠人,其令帥臣告諭,自今不必以馴象入 貢。」
紹興三十二年冬十月己丑,安南都護、南平王李天 祚並加食邑、實封。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孝宗本紀》云云按《禮 志》三十二年孝宗登極詔曰:「比年以來累有外國入 貢。太上皇帝沖謙弗受。況朕涼菲又何以堪自今諸 國有欲朝貢者令所在州軍以理諭遣毋得以聞。」
孝宗隆興二年九月乙未交阯入貢
[編輯]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隆興二年,天 祚遣尹子思、鄧碩儼等貢金銀象齒、香物。」
乾道六年加天祚功臣號
[編輯]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乾道六年累 加「天祚歸仁協恭繼美遵度履正彰善功臣。」帝自即 位,屢卻安南貢使。
乾道九年十二月辛未,交阯入貢。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九年,天祚復 遣尹子思、李邦正求入貢,帝嘉其誠,許之,詔館於懷 遠驛。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范成大言:「本司經略諸 蠻,安南在撫綏之內,其陪臣豈得與中國王官亢禮。 政和間,貢使入境,皆庭參,不復報謁,宜遵舊制,於禮 為得。」朝廷從其請。
淳熙元年正月丙午以交趾入貢詔賜國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為安南國王
[編輯]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淳熙元年二 月「進封天祚安南國王,加號守謙功臣。」
按《文獻通考》:「淳熙元年正月,引見安南進奉副使。二 月,詔安南入貢,禮意可嘉,令有司討論賜國名典故 以聞。於是特賜安南國名制南平王李天祚特授依 前官,封安南國王,仍加守謙功臣。上以天祚嗣位四 十年,故厚其禮封以安南國焉。」舊日章奏行移,止稱 安南道,加封之後,浸自尊大,文書稱國,不復可改矣。 押伴安南進奉梁衎言:「安南入貢,所過州縣,差夫數 多,自靜江水路可至容州,又自北流遵陸一百二十 里至鬱林,自鬱林州水路可至廣州,皆有回腳鹽船、 運鹽牛車可雇,自廉航海一日之程即交阯,則從靜 江而南二千餘里,可不役一夫而辦。」詔逐路帥臣詳 其行程。既而尹子思等以為涉夏水「溢,乞依例由欽 州路以歸。」
淳熙二年八月甲子,賜「安南國王印。」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按《交阯傳》同。
按《文獻通考》:二年,安南國請印,以「安南國王之印」六 字為文,賜之。其印比附樞密尚書省印,方二寸,仍給 牌,皆以銅鑄,塗金為飾。
淳熙三年五月癸丑,安南國王李天祚卒。戊午,遣使 弔祭。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三年賜安南 國曆日。天祚卒。」
按《文獻通考》:三年,賜安南國曆日。有司言「天祚已薨, 其子未有封爵,欲作《賜安南國王嗣子龍𣉙敕書》。」從 之。
淳熙四年三月壬子。詔李龍𣉙襲封安南國王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三年賜安南 國曆日。天祚卒。明年子龍𣉙嗣位。授靜海軍節度使 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 特封安南國王加食邑。仍賜推誠順化功臣。制曰:「即 樂國以肇封。既從世襲。極真王。而錫命何待次升。」示 殊禮也。
按《文獻通考》:「四年授龍𣉙襲爵。」故事,「其王初立,即封 交阯郡王,久之進南平王,死則贈侍中、南越王。 淳熙五年貢方物,上表稱謝。」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云云。
淳熙十年閏月壬寅,詔卻安南獻象。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九年詔卻安 南所貢象,以其無用而煩民,他物亦止受什一。 淳熙十二年春正月己丑。禁交阯鹽入省地。」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十六年。累加龍𣉙守義奉國履常懷德功臣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交阯本傳云云。
光宗紹熙元年十一月甲寅安南入貢
[編輯]按《宋史光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光宗即位,奉 表入貢稱賀。」
紹熙五年。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出。七月 辛酉。請於太皇太后。奉御批皇子嘉王擴即皇帝位。 八月乙卯。加安南國王李龍𣉙思忠功臣。十一月甲 午。復加安南國王李龍𣉙濟美功臣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按《寧宗本紀》云云。
====寧宗慶元六年冬十月庚子復加安南國王李龍𣉙====保節功臣。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寧宗朝賜衣 帶、器幣、累加謹度思忠濟美勤禮保節歸仁崇謙協 恭功臣及食邑焉。」
嘉定五年夏五月癸酉安南國王李龍𣉙卒以其子昊旵為安南國王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嘉定五年龍
[編輯]𣉙卒,詔以廣西運判陳孔碩充弔祭使,特贈侍中,依 前安南國王制,以其子昊旵襲封其爵位給賜如龍 𣉙始封之制,仍賜「推誠順化功臣。」其後謝表不至,遂 輟加恩。昊旵卒,無子,以女昭聖主國事,遂為其婿陳 日煚所有。李氏有國,自公蘊至昊旵,幾八傳二百餘 年而國亡。
理宗端平二年十一月戊子安南國貢方物
[編輯]端平三年正月,賜安南國王封爵、襲衣、金帶。十月丙 午,安南國貢方物,詔授金紫光祿大夫、靜海軍節度 觀察等使,賜襲衣、金銀帶。
按:以上俱《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淳祐三年春正月辛丑詔安南國王陳日煚元賜功臣號特增守義二字
[編輯]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淳祐二年詔 安南國王陳日煚「元賜效忠順化保節功臣。」增「守義」 二字。
淳祐十一年,安南來貢。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十一年再來貢。」
寶祐五年十一月乙丑獎諭安南國賜金器幣香茗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編輯]寶祐六年。九月甲寅。詔安南情狀叵測。申飭邊防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寶祐六年。詔 安南情狀叵測。申飭邊備。
景定二年十一月甲戌安南國貢象
[編輯]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景定二年,貢 象一。
景定三年六月庚戌,安南國王日煚上表乞世襲。詔 「授檢校太師、安南國王,加食邑,男威晃授靜海軍節 度觀察處置使、檢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安南 國王、效忠順化功臣,仍賜金帶、器幣、鞍馬。」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三年表乞世 襲,詔日煚授檢校太師、安南國大王、加食邑,男威晃 授靜海軍節度使、觀察處置使、檢校太尉、兼御史大 夫、上柱國、安南國王、效忠順化功臣,賜金帶、器幣、鞍 馬。」
景定五年五月乙未,安南國奉表謝恩,進方物。詔卻 之,仍賜金帛,以獎恭順。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度宗咸淳元年加安南王功臣號兼賜金帶鞍馬衣服
[編輯]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咸淳元年二月,加 安南大國王陳日煚功臣增「安善」二字,安南國王陳 威晃功臣增「守義」二字,各賜金帶、鞍馬、衣服。
咸淳二年。八月甲申。安南國遣使賀登位。獻方物 按《宋史度宗本紀》云云。按《禮志》。二年復上表進貢 禮物。賜金五百兩。賜帛一百匹。降詔嘉獎。
咸淳五年十二月戊子,詔「安南國王父《陳日煚》、國王 陳威晃並加食邑一千戶。」
按《宋史度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咸淳五年。「詔 安南國王父日煚國王威晃加食邑。」
咸淳八年十一月己巳,詔:「明堂禮成,安南國王陳日 煚、陳威晃各加食邑一千戶,賜鞭、鞍馬等物。」
按《宋史度宗本紀》云云按交阯本傳。「八年明堂禮 成。日煚威晃各加食邑。賜鞍馬等物。」
咸淳十年十一月丁酉,加安南國王陳日煚「寧遠功 臣」,其子威晃「奉正功臣。」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按《恭宗本紀》」云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