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第06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十七卷 |
第六十七卷目錄
富貴貧賤部總論
禮記〈曲禮 坊記〉
孔子家語〈屈節解 六本〉
孔叢子〈抗志篇〉
韓詩外傳〈富貴弗惡於貧賤〉
淮南子〈原道訓〉
桓寬鹽鐵論〈毀學 褒賢〉
性理會通〈力行〉
富貴貧賤部紀事
富貴貧賤部雜錄
人事典第六十七卷
富貴貧賤部總論
[編輯]禮記
[編輯]《曲禮》
[編輯]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 懾。
馬氏曰:「富貴之所以驕淫,貧賤之所以懾怯,以內無素定之分,而與物為輕重也。好禮則有得於內,而在外者莫能奪矣。」
《坊記》
[編輯]子云:「小人貧斯約,富斯驕,約斯盜,驕斯亂。禮者,因人 情而為之節文,以為民坊者也。故聖人之制富貴也, 使民富不足以驕,貧不至於約,貴不慊於上,故亂益 亡。」
〈注〉「小人無道以安貧,故貧斯約;無德以守富,故富斯驕。」約者不獲恣,則有羨彼之志,故約斯盜;驕者不能遜,則有犯上之心,故驕斯亂。凡此皆人之情也,而《禮》則因而為之節文,富者不以有餘而慢於人,貧者不以不足而窮其身,貴者不以在上而慊於物,皆由有禮故也。若家富不過百乘,所以制富而不使之驕也。一夫受田百畝。所以制貧而不使之約也。《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所以制貴而不使之慊也。
子云:「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故君 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大全〉方氏曰:「賤不貪貴,貧不慕富,則無爭奪之禍矣,故亂益亡。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寧使人浮於食,此亦辭富貴之道也。」
孔子家語
[編輯]《屈節解》
[編輯]子路問於孔子曰:「由聞丈夫居世,富貴不能有益於 物;處貧賤之中,而不能屈節以求伸,則不足以論乎 人之域矣。」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於必達於己。可以 屈則屈,可以伸則伸。故屈節者可以有待,求伸者所 以及時。是以雖受屈而不毀其節,志大而不犯於義。」
《六本》
[編輯]孔子曰:「以富貴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 人不親?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以貴 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
孔叢子
[編輯]《抗志篇》
[編輯]曾申謂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貧賤乎?」子思 曰:「道伸吾所願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與屈己以 富貴,不若抗志以貧賤。屈己則制於人,抗志則不愧 於道。」
韓詩外傳
[編輯]《富貴弗惡於貧賤》
[編輯]魏文侯問《李克》曰:「人有惡乎?」李克曰:「有。夫貴者則賤 者惡之,富者則貧者惡之。」文侯曰:「善行此,使人勿惡, 亦可乎?」李克曰:「可。臣聞貴而下賤,則眾弗惡也;富能 分貧,則窮士弗惡也。」
淮南子
[編輯]《原道訓》
[編輯]所謂「自得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則與道為一矣。故 雖游於江潯海裔,馳騕褭,建翠蓋,目觀掉羽武象之 樂,耳聽淊朗奇麗激抮之音,揚鄭衛之浩樂,結《激楚》 之遺風,射沼濱之高鳥,逐苑囿之走獸,此齊民之所 以淫泆流湎。聖人處之,不足以營其精神,亂其氣志, 使心怵然失其情性,處窮僻之鄉,側谿谷之間,隱於 榛薄之中。環堵之室,茨之以生茅;蓬戶瓮牖,揉桑為 樞。七漏下濕,潤浸北房;雪霜瀼灖,浸潭菰蔣,逍遙於 廣澤之中,而徜徉於山峽之旁。此齊民之所為形植 黎累,憂悲而不得志也。聖人處之,不為愁悴怨懟,而不失其所以自樂也。是何也?則內有以通於天機,而 不以貴賤貧富勞逸失其志德者也。故夫「烏之啞啞。 鵲之唶唶。」豈嘗為寒暑燥濕變其聲哉。
桓寬鹽鐵論
[編輯]《毀學》
[編輯]大夫曰:「夫懷枉而言正,自託於無欲而實不從,此非士之情也。昔李斯與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遂取三公,據萬乘以制海內,功侔伊、望,名巨太山。而包丘子不免於甕牖蒿蘆,如潦歲之奇,口非不眾也,然卒死於溝壑而已。今內無以養,外無以稱貧賤而好義,雖言好義,亦不足貴者也。」
《文學》曰:「方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無二,然而 荀卿為之不食,睹其罹不測之禍也。包丘子飯麻蓬 藜,修道白屋之下,樂其志安之於廣廈芻豢,無赫赫 之勢,亦無戚戚之憂。夫晉獻垂棘,非不美也,宮之奇 見之而嘆,知荀息之圖之也;知伯富有三晉,非不盛 也,然不知襄子之謀之也;季孫之狐貉,非不麗也,而」 不知魯君之患之也。故晉獻以寶馬釣虞、虢,襄子以 城壞誘知伯,知伯身禽於趙,而虞、虢卒並於晉。以其 務得,不顧其後,貪土地而利寶馬也。孔子曰:「人無遠 慮,必有近憂。」今之在位者,見利不虞害,貪得不顧恥, 以利易身,以財易死。無仁義之德,而有富貴之祿,若 陷坎穽食於縣門之下,此李斯之所以具五刑也。南 方有鳥名鵷鶵,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飛過太山, 太山之鴟俛啄腐,鼠見鵷鶵而嚇。今公卿以其富貴, 笑儒者為之常行,得無若《太山鴟》嚇鵷雛乎?
大夫曰:「學者所以坊固辭,禮者所以文鄙行也。故學以輔德,禮以文質。言思可道,行思可樂,惡言不出於口,邪行不及於己,動作應禮,從容中道。故禮以行之,遜以出之,是以終日言無口過,終身行無冤尤。今人主張官立朝以治民,疏爵分祿以褒賢,而曰縣門腐鼠何?辭之鄙倍而悖於所聞也?」
《文學》曰:「聖主設官以授任,能者處之;分祿以養賢,能 者受之。義貴無高,義取無多。故舜受堯之天下,太公 不避周之三公。苟非其人,簞食豆羹,猶為賴民也。故 德薄而位高,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夫太山鴟啄腐 鼠於窮澤幽谷之中,非有害於人也。今之有司,盜主 財而食之於刑法之旁,不知機之是發,又以嚇人,其」 患惡得若太山之鴟乎。
大夫曰:「司馬子言『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趙女不擇醜好,鄭嫗不擇遠近,商人不醜恥辱,戎士不愛死,力士不在親,事君不避其難,皆為利祿也。儒、墨內貪外矜,往來游說,棲棲然亦未為得也。故尊榮者,士之願也;富貴者,士之期也。方李斯在荀卿之門,闒茸與之齊軫,及其奮翼高舉,龍昇驥騖,過九軼二,翱翔萬仞,鴻鵠,驊騮且同侶況跛』。」燕雀之屬乎?席天下之權,御宇內之眾,後車百乘,食祿萬鍾,而拘儒布褐不完,糟糠不飽,非甘菽藿而卑廣廈,亦不能得已。雖欲嚇人,其何已乎?
《文學》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賢士殉名,貪夫死利;李 斯貪其所欲,致其所惡;叔孫敖早見於未萌,三去相 而不悔,非樂卑賤而惡重祿也,慮遠而避害,謹也。夫 郊祭之牛,食養期年,衣之文繡,以入廟堂,太宰執其 鸞刀,以啟其毛,方此之時,願任重而止峻坂,不可得 也。商鞅困於彭池,吳起之伏王屍,願被布褐而處窮」 鄙之蒿廬。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勢,志小萬乘,及其囚 於囹圄,車制於雲陽之市,亦願負薪入鴻門,行上蔡 曲街徑,不可得也。蘇秦、吳起以權勢自殺,商鞅、李斯 以尊重自滅,皆貪祿慕榮,以沒其身,從車百乘,曾不 足以載其禍也。
《褒賢第十九》
[編輯]大夫曰:「伯夷以廉飢,尾生以信死,由小器而虧大體,匹夫匹婦之為諒也,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功名之有!蘇秦、張儀,智足以強國,勇足以威敵,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萬乘之主莫不屈體卑辭,幣請交,此所謂天下名士也。夫智不足與謀,而權不能舉當世,民斯為下也。今舉亡而為有,虛而為盈,布衣穿」 履。深念徐行。若有遺亡。非立功成名之士。而亦未免於世俗也。
《文學》曰:「蘇秦以從顯於趙,張儀以衡任於秦。方此之 時,非不尊貴也,然知士隨而憂之。知夫不以道進,必 不以道退,不以義得者,必不以義亡。季孟之權,三桓 之富,不可及也。孔子為之曰:『微為人臣,權均於君,富 侔於國者亡。故其位彌高而罪彌重,祿滋厚而罪滋 多。夫行者先全己而後求名,仕者先避害而後求祿』。」 夫香餌非不美也,龜龍聞而深藏,鸞鳳見而高逝者, 知其害身也。夫為烏鵲魚鱉,食香餌而後狂飛奔走, 遜身屈遰,無益於死。今有司盜秉國法,進不顧罪,卒 然有急,然後車馳人趨,無益於死所,盜不足償於臧 獲,妻子奔亡無處所,身在深牢,莫知恤視。方此之時,
何暇得以笑乎大夫曰:「文學高行,矯然若不可卷;盛節潔言,皦然若不可涅然。戍卒陳勝,釋輓輅首,為叛逆自立。張楚素非有回由處士之行,宰相列臣之位也。奮於大澤,不過旬月,而齊、魯儒墨薦紳之徒,肆其長衣。長衣,官之也。負孔氏之禮器,《詩》《書》,委質為臣。孔甲為涉博士,卒俱死。陳為天下大笑。深藏高逝者,固若是也。」
《文學》曰:「周室衰,禮義壞,不能統理天下,諸侯交爭相 滅亡,並為六國,兵革不休,民不得寧息。秦以虎狼之 心,蠶食諸侯,併吞戰國以為郡縣,伐能矜功,自以為 過堯、舜,而羞與之同;棄仁義而尚刑罰,以為今時不 師於文而決於武。趙高治獄於內,蒙恬治兵於外,百 姓愁苦,同心而患秦;陳王赫然奮爪牙為天下首事」, 道雖凶而儒、墨或干之者,以為無王久矣。道擁遏不 得行,自孔子以至於茲,而秦復重禁之,故發憤於陳 王也。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庶幾成湯、 文、武之功,為百姓除殘去賊,豈貪祿樂位哉!
大夫曰:「文學言行,雖有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貞,不過。高瞻下視,潔言污行,觴酒豆肉,遷延相讓,辭小取大,雞廉狼吞。趙綰、王臧之等以儒術擢為上卿,而有奸利殘忍之心。主父偃以口舌取大官,竊權重,欺紿宗室,受諸侯之賂,卒皆誅死。東方朔自稱辨略,消堅、釋石,當世無雙。然省其私行,狂夫不忍為,況無東」 《方朔》之口,其餘無足觀者也。
《文學》曰:「志善者忘惡,謹小者致大。俎豆之間足以觀 禮,閨門之內足以論行。夫服古之服,誦古之道,舍而 為非者鮮矣。故君子時然後言,義然後取,不以道得 之不居也。滿而不溢,泰而不驕。故袁盎親於景帝,秣 馬不過一駟;公孫弘即三公之位,家不過十乘;東方 先生說聽言行於武帝而不驕溢;主父見困厄之日」 久,此疾在位者不好道,而富且貴,莫知恤士也。於是 取饒衍之餘,以周窮士之急,非為私家之業也。當世 囂囂,非患儒之雞廉,患在位者之虎飽,嗌咽於求覽, 無所孑遺耳。
性理會通
[編輯]《力行》
[編輯]《張子》曰:「天下事大患只是畏人非笑,不養車馬,食粗 衣惡,居貧賤,皆恐人非笑,不知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今日萬鍾,明日棄之,今日富貴,明日飢餓亦不卹,惟 義所在。」
《張子》曰:「人多言安於貧賤,其實只是計窮力屈,才短 不能營畫耳。若稍動得,恐未肯安之,須是誠知義理 之樂於利慾也,乃能。」
「天下之富貴,假外者皆有窮己。」蓋人慾無饜而外物 有限,惟道義則無爵而貴,取之無窮矣。
魯齋許氏曰:「天地間當大著心,不可拘於氣質,局於 一己。貧賤憂戚,不可過為隕穫;貴為公相,不可驕。當 知有天下國家以來,多少聖賢在此位。賤為匹夫,不 必恥。當知古昔志士仁人,多少屈伏,甘於貧賤者,無 入而不自得也,何欣戚之有?」
富貴貧賤部紀事
[編輯]《戰國策》: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 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嬴縢履蹻,負書擔 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 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嘆曰:「妻不以我為 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 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 「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於是乃摩 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 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 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衡,以抑強秦,故蘇秦 相於趙而關不通。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 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於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 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 於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 「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 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熿於道,山東 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 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庭說諸侯之主, 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抗。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 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 側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 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 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 位富厚,蓋可以忽乎哉
富貴貧賤部雜錄
[編輯]《禮記儒行》:「儒有不隕穫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 《論衡問孔》篇:「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居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此言人當由道義得,不當苟取也。當守節 安貧,不當妄去也。夫言不以其道得富貴,不居可也; 不以其道得貧賤如何?富貴顧可去,去貧賤何之?去 貧賤得富貴也。不得富貴,不去貧賤。如謂得富貴不 以其道,則不去貧賤邪?則所得富貴,不得貧賤也。貧 賤何故當言得之?顧當言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 以其道去之,則不去也。當言去,不當言得。得者,施於 得之也。今去之,安得言得乎?獨富貴當言得耳。何者? 得富貴乃去貧賤也。是則以道去貧賤如何?修身行 道,仕得爵祿富貴,得爵祿富貴,則去貧賤矣。不以其 道去貧賤,如何?毒苦貧賤,起為奸盜,積聚貨財,擅相 官秩,是為不以其道。
《東谷所見》,「貧賤不如富貴耶,抑富貴不如貧賤耶?人 莫急於溫飽,靡衣華飾固美矣,然補破遮寒,其為溫 則一也。甘味盛饌亦佳矣,然糲食充饑,其為飽則一 也。溫飽之餘,何必羨富貴哉?彼委積愈厚,鞭算愈切, 鬚鬢愈白,計慮愈深,第宅田園,器用服飾,曷嘗見其 厭足;為子計,又為孫計,惟恐其不克紹。日間飲膳失 期會,夜亦不能甘寢」,貧賤者不如是之勞苦也。肥甘 沈湎,乃致命之媒;粉白黛綠,皆喪身之具。動由順境, 難禁摧挫。少不如意,或飲氣嘔血而暴亡。素處豢養, 不耐風霜,稍有感觸,雖良藥有所不能療,貧賤者不 如是之脆弱也。今人致富,召怨事多,或有意外懷璧, 其罪;水火盜賊,災禍戮辱,其終必不能免,官爵雖高, 冰山亦險,葅醢烹戮,載在史冊者,不可枚數。貧賤者 不如是之驚危也。富貴者勞苦,貧賤者清閒;富貴者 脆弱,貧賤者堅固;富貴者驚危,貧賤者安泰。孰謂貧 賤不如富貴邪?吁!富貴而傲忽貧賤,惑之甚也;貧賤 而諂諛富貴,惑之尤甚也。
《省心錄》:「驕富貴者戚戚,安貧賤者休休」,所以景公千 駟,不及顏子之一瓢也。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富貴者奢侈相尚,奉養之外,棄廢寶貨,窮極土木,惟 務相勝。貧賤者專於工巧伎藝,古所未見。一日之直, 可以盡農夫終歲之利。故「棄本逐末,耕桑者少而衣 食者多,求其盈餘儲積,不亦難哉!」
《筆疇》:「貴人之前莫言窮,彼將謂我求其薦矣。富人之 前莫言貧,彼將謂我求其濟矣。」是以群眾之中,淡然 漠然,付之謹默可也。窮也貧也,皆命也,非告人而可 脫者。或有不得於心,寄言詠歌之間,陶寫性靈而已。 《病榻寤言》:倪文節公云:「貧賤之人,一無所有,及臨命 終時,脫一厭字。富貴之人,無所不有,及臨命終時,帶」 一戀字。夫脫一厭字,如釋重負,帶一戀字如擔枷鎖。 又曰:富貴貧賤,所處不同。至三者緊要處,則一曰老 病死。以愚觀之,則富貴之於斯三者,反不若貧賤者 之無係累也。向子平曰:「我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 但未知死何如生耳。」然就是以觀,則生不如死,亦可 知矣。
《芥隱筆記》:「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文選》曹顏遠詩, 又見《晉書殷浩傳》。蓋用慎子「家富則疏族聚,家貧則 兄弟離」語。
《宵練匣》,此身之外,一絲一縷皆妝綴,故謹隨身「不可 須臾離者,貧賤也。或得或失」者,富貴也。於其不可離 者,必求離之,於其不可保者,必欲得之。此所以終身 役役,卒歸於惡也。
《槎菴燕語》:「貧賤時不可輕於受恩,當思酬報之難;富 貴時不可濫於市恩,當思應付之難。」
安得長者言,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 人不難有恩,而又難有禮。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