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09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九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九十六卷目錄
宗藩部列傳四十
金三
胙王元 魏王道濟
金源郡王石土門 金源郡王完顏忠
廣平郡王晏 應國公突合速
廣平郡王宗秀 景國公宗賢
壽王京 鄖國公文
衛王襄 崇王元壽
宿王矧思阿補 滕王廣陽
榮王爽 榮國通敏公宗浩
代國公宗尹 南陽郡武昭王襄
官常典第九十六卷
宗藩部列傳四十
[編輯]金三
[編輯]胙王元
[編輯]按《金史》本傳:「胙王元,景宣皇帝宗峻子也,本名常勝, 為北京留守,弟查剌為安武軍節度使。皇統七年四 月戊午,左副點檢蒲察阿虎特子尚主,進禮物,賜宴 便殿。熙宗被酒,酌酒賜元,元不能飲。上怒,仗劍逼之, 元逃去。命左丞宗憲召元,宗憲與元俱去,上益怒。是 時戶部尚書宗禮在側,使之跪手殺之。海陵與唐括」 辯謀廢立,海陵曰:「若舉大事,誰當立者?」海陵意謂己 乃太祖長房之孫,當立,而辯與秉德初意不在海陵, 常勝乃熙宗之弟,辯答曰:「無胙王常勝乎?」海陵復問 其次,辯曰:「鄧王子阿楞。」海陵曰:「阿楞屬疏。」由是海陵 謂胙有人望,不除之,將不得立,故心忌常勝並阿楞。 是時,阿楞方為奉國上將軍,河南軍士孫進,自稱皇 弟按察大王。熙宗疑皇弟二字或在常勝也,使特思 鞫之無狀。特思乃嘗疑海陵與唐括辯時時竊議告 之悼後者。海陵知熙宗有疑常勝心,因此可以除之, 謂熙宗曰:「孫進反有端,不稱他人,乃稱皇弟大王,陛 下弟止有常勝查剌,特思鞫不以實,故出之矣。」熙宗 以為然,使唐括辯、蕭肄按問特思。特思自誣服,故出 常勝罪,於是乃殺常勝及其弟查剌,並殺特思。海陵 乘此並擠阿楞殺之。阿楞弟撻楞,熙宗本無意殺之。 海陵曰:「其兄既已伏誅,其弟安得獨存。」又殺之。熙宗 以海陵為忠,愈益任之,而不知其詐也。海陵篡立,追 封常勝、查剌、阿楞官爵,親臨葬所致祭。大定十三年 六月丁巳,世宗召皇太子、諸王侍食於清輝殿,曰:「或 稱海陵多能,何也?海陵譎詐,睢盱殺人,空虛天下三 分之二。」太祖諸孫中,惟胙王元天性賢者也。元子育, 本名合住,大定二十七年,自南京副留守遷大宗正 丞,兼勸農副使。上問宰臣曰:「合住為人如何?」平章政 事襄、參政宗浩對曰:「為人清廉幹治。」上曰:「乃父亦然。」 又曰:「蒲陽溫胙王元外若愚訥,臨事明敏過人,朕於 兄弟間,於元尤款密。」
魏王道濟
[編輯]按《金史熙宗二子傳》:熙宗諸子,悼平皇后生太子濟 安,賢妃生魏王道濟。按本傳:「道濟皇統三年,命道 濟為中京留守,以直學士阿懶為都提點,張元素為 同提點,左右輔導之。俄封魏王,封其母為賢妃。初居 外,至是養之宮中,未幾,熙宗怒,殺之。」
金源郡王石土門
[編輯]按《金史》本傳:「石土門,漢字一作神徒門,耶懶路完顏 部人,世為其部長。父直離海,始祖弟保活里四世孫, 雖同宗屬,不相通問久矣。景祖時,直離海使部人邈 孫來,請復通宗系。景祖留邈孫歲餘,厚其餼廩飲食, 善遇之。及還,以幣帛數篚為贈,結其厚意。久之,耶懶 歲饑,景祖與之馬牛,為助糴費,使世祖往致之。會世」 祖有疾,石土門日夕不離左右。世祖疾愈,辭歸,與握 手為別,約「他日無相忘。」石土門體貌魁偉,勇敢善戰, 質直孝友,彊記辯捷,臨事果斷。世祖襲位,交好益深, 鄰部不悅,遂合兵攻之。石土門使弟阿斯懣率二百 人南下拒敵,敵兵千人已出其東,據高泉,石土門將 五千人迎擊之。敵將斡里本者,勇士也,出挑戰,石土 門射中其馬。斡里本反射,射中石土門腹,石土門拔 箭,戰愈力。阿斯懣與勇士七人步戰,殺斡里本,諸部 兵遂敗石土門,因招諭諸部,使附於世祖,世祖嘉之。 後伐烏春、窩謀罕及鈍恩、狄庫德等,皆以所部從戰 有功。弟阿斯懣尋卒。及終喪,大會其族,太祖率官屬 往焉。就以伐遼之議訪之。方會祭,有飛烏自東而西, 太祖射之,矢貫左翼而墜。石土門持至上前,稱慶曰: 「烏鳶人所甚惡,今射獲之,此吉兆也。」即以金版獻之。 後以本部兵從擊高麗及伐遼,功尤多。王師攻下西京,賜以金牌。其子《蟬蠢》從行,上語之曰:「吾妃之妹白 散者在遼,俟其獲,當以為汝婦。」竟如其言。上之西征, 諸將皆從,《石土門》乃率善射者三百人來衛京師。時 太宗居守,喜其至,親出迎勞。繼聞黃龍府叛,與睿宗 討平之,睿宗賜以奴婢五百人。師還,賞賚良渥。至是 卒,年六十一。正隆二年,封金源郡王。子習失思敬。
金源郡王完顏忠
[編輯]按《金史》本傳:「完顏忠本名迪古乃,字阿思魁石,土門 之弟。太祖器重之,將舉兵伐遼而未決也,欲與迪古 乃計事,於是宗翰、宗幹、完顏希尹皆從。居數日,少間, 太祖與迪古乃馮肩而語曰:『我此來豈徒然也?有謀 於汝,汝為我決之。遼名為大國,其實空虛,主驕而士 怯,戰陣無勇可取也。吾欲舉兵仗義而西,君以為如 何』?」迪古乃曰:「以王公英武,士眾樂為用,遼帝荒於畋 獵,政令無常,易與也。」太祖然之。明年,太祖伐遼,使婆 盧火來徵兵,迪古乃以兵會師。《收國》元年十二月,上 禦遼主兵,次爻剌,迪古乃與銀木可守達魯古路。二 年,與斡魯蒲察會斡魯古討高永昌,破其兵,東京降。 遂與斡魯古等禦耶律捏里,敗之於蒺藜山,拔顯州, 乾、惠等州降。天輔二年,與婁室俱入見。上曰:「遼主近 在中京,而敢輒來」,各杖之三十。太祖駐軍草濼,迪古 乃取奉聖州,破其兵五千於雞鳴山,奉聖州降。太祖 入燕京,迪古乃出德勝口,以代石土門,為耶懶路都 勃堇。二年,以耶懶地薄斥鹵,遷其部於蘇濱水,仍以 朮實勒之田益之。熙宗即位,加太子太師。十四年,加 保大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薨。天德二年,迪 古乃配饗太祖廟廷。大定二年,追封金源郡王。
廣平郡王晏
[編輯]按《金史》本傳:「晏本名斡論,景祖之孫,阿離合懣次子 也。明敏多謀略,通契丹,字天會。初,烏底改叛,太宗幸 北京,以晏有籌策,召問稱旨,乃命督扈從諸軍往討 之。至混同江,諭將士曰:『今叛眾依山谷,地勢險阻,林 木深密,吾騎卒不得成列,未可以歲月破也』。乃具舟 楫艤江,令諸軍據高山,連木為柵,多張旗幟,示以持」 久計,聲言俟大軍畢集而發,乃潛以舟師浮江而下, 直擣其營,遂大破之。據險之眾,不戰而潰,月餘,一境 皆定。師還,授左監門衛上將軍,為廣寧尹,入為吏、禮 兩部尚書。皇統元年,為北京留守,改咸平尹,徙東京。 天德初,封葛王,入拜同判大宗正事,進封宋王,授世 襲猛安。海陵遷都晏留守上京,授金牌一、銀牌二。累 封豫王、許王,又改越王。貞元初,進封齊。時近郊禁圍 獵,特𢌿晏三百人從獵,在上京凡五年。正隆二年,例 削王爵,改西京留守。未幾,為臨潢尹,遂致仕,還居會 寧。海陵南伐,世宗為東京留守,將士皆自淮南來歸, 晏之子恧里乃亦自軍前率眾來歸。世宗。白彥敬等 在北京,聞恧里乃等逃還,使會寧同知高國勝拘晏 家族。上既即位,遣使召晏,既又遣晏兄子鶻魯補馳 驛促之。晏遂率宗室數人入見,即拜左丞相,封廣平 郡王,晏勞彌日。未幾,兼都元帥。大定二年正月,上如 山陵,禮畢,上將獵,有司已夙備,晏諫曰:「邊事未寧,畋 游非所宜也。」上嘉納之,因謂晏等曰:「古者帝王虛心 受諫,朕常慕之。卿等盡言毋隱。」進拜太尉,復致仕,還 鄉里。是歲,薨。詔有司致祭,賻贈銀幣甚厚。
應國公突合速
[編輯]按《金史》本傳:「突合速,宗室子,拏罕塞人。初隸萬戶石 家奴麾下,嘗領偏師破雲中諸山寇盜。宗望攻平州, 遣突合速討應州賊,平之,撫安其民而還。及伐宋,在 宗翰軍以八謀克破石嶺關,屯兵數萬,殺戮幾盡。師 至太原祁縣,降而復叛,突合速攻下之,進取文水縣。 後從諸師列屯汾州之境,宋河東軍帥郝仲連、張思」 正,陝西軍帥張關索及其統制馬忠合兵數萬來援, 皆敗之。宗翰南伐,至潞還,太原猶未下,即留完顏銀 朮可總督諸軍,經略其地。於是宋援兵大至,突合速 從馬五、沃魯破宋兵四千於文水。聞宋將黃迪等以 兵三十萬柵於縣之西山,復與耿守忠合兵九千擊 之,殺八萬餘人,獲馬及資糧甚眾。宋制置使姚古率 兵至隆州谷,突合速與拔離速以步騎萬餘禦之。種 師中兵十萬據榆次,銀朮可乃召突合速,使中分其 兵而還,與活女等合兵八千,擊敗之,斬師中於殺熊 嶺。宋將張灝以兵十萬營於文水近郊,復與拔離速 擊破之。潞州復叛,宋兵號「十七萬。」《骨𧹞》、突合速、拔離 速皆被圍,突合速麾軍士下馬力戰,遂潰圍而出。及 再舉伐宋,宗翰命婁室率軍先趨汴。婁室至澤州,突 合速沃魯以五百騎為前驅,往招河陽,先據黃河津。 宋兵萬餘背水陣,進擊敗之,皆擠於水,遂降河陽。汴 京平。諸將西趣陝津,略定河東郡縣。突合速取憲州, 遇其援軍,擊敗之,生擒其將。孛堇濃瑰朮魯等攻保 德未下,突合速進兵助擊,梯衝並進,遂克其城。孛堇 烏谷攻石州,屢敗,亡其三將,軍士歿者數百人。突合 速謂烏谷曰:「敵皆步兵,吾不可以騎戰。」烏谷曰:「聞賊 挾妖術,畫馬以繫其足,疾甚奔馬,步戰豈可及之?」突合速笑曰:「豈有是耶?」乃令諸軍去馬戰,盡殪之。六年, 宗輔駐師鄧州,突合速、馬五、拔離速西取均、房,遂下 其城。攻唐、蔡、陳州及潁昌府,皆克之。天眷初,除彰德 軍節度使。三年,為元帥左監軍。皇統八年,改濟南尹。 天德間,封定國公,授世襲千戶。卒,年七十二。正隆二 年,贈應國公。初,突合速以次室受封,次室子因得襲 其猛安,及分財異居,次室子取奴婢千二百口,正室 子得八百口。久之,正室子爭襲,連年不決,家貲費且 盡,正室子奴婢存者二百口,次室子奴婢存者纔五 六十口。世宗聞突合速諸子貧窘,以問近臣,具以爭 襲之故為對。世宗曰:「次室子豈當受封耶?」遂以嫡妻 長子襲。
廣平郡王宗秀
[編輯]按《金史金源郡王勗傳》:「勗子宗秀,字實甫,本名廝里 忽。涉獵經史,通契丹大小字,善騎射,與平宗磐、宗雋 之亂,授定遠大將軍,以宗磐世襲猛安授之。宗弼復 取河南,宗秀與海陵俱赴軍前任使。宋將岳飛軍於 亳、宿之間,宗秀率步騎三千扼其衝要,遂與諸軍迎 擊,敗之。師還,為太原尹,改婆速路統軍使,不受。高麗」 遣使以土產獻,卻之。入為刑部尚書,改御史中丞,授 翰林學士。天德初,轉承旨,封宿國公,賜玉帶。歷平陽 尹、昭義軍節度使,封廣平郡王。正隆二年,卒官,年四 十二。是歲,例降二品以上封爵,改贈金紫光祿大夫。
景國公宗賢
[編輯]按《金史》本傳:「宗賢,本名阿魯。太祖伐遼,從攻寧江州、 臨潢府。太宗監國,選侍左右,甚見親信。臨潢復叛,從 宗望復取之,為內庫都提點,再遷歸德軍節度使,政 寬簡,境內大治。秩滿,士民數百千人,相率詣朝廷請 留。及改武定軍,百姓扶老攜幼,送數十里,悲號而去。 改永定軍,秉德廉訪官吏,士民持盆水與鏡,前拜言」 曰:「使君廉明清直類此,民實賴之。」秉德曰:「吾聞郡僚 廉能如一,汝等以為如何?」眾對曰:「公勤清儉,皆法則 於使君耳。」因謂宗賢曰:「人謂君善治,當在甲乙,果然 賢使君也。」用是超遷兩階。天德初,授世襲謀克,馳驛 召之。雄州父老相率,張青繩懸明鏡於公署,老幼填 門,三日乃得去。封定國公,再除忠順軍節度使,賜以 玉帶。捕盜司執數人至府,宗賢問曰:「罪狀明白否?」對 曰:「獄具矣。」宗賢閱其案,謂僚佐曰:「吾察此輩必冤。」不 數日,賊果得,人服其明。改曷懶路兵馬都總管,歷廣 寧尹,封廣平郡王。改崇義軍節度使,兼領北京宗室 事。正隆例奪王爵,加金紫光祿大夫,改臨海軍。大定 初,遣使召之,宗賢率諸宗室見於遼陽。除同簽大宗 正事,封景國公,致仕。起為婆速路兵馬都總管,復致 仕,卒。
壽王京
[編輯]按《金史宋王宗望傳》:「宗望子京,本名忽魯,以宗室子 累遷特進,天德二年,除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加 開府儀同三司,遷工部尚書,改禮部兵部,判大宗正 事,封曹王,除河間尹。正隆二年,例封瀋國公,北京留 守,以喪去官,起復益都尹。六年,坐違制,立春日與徒 單貞飲酒,降灤州刺史。未幾,改絳陽軍節度使。海陵」 遣護衛忽魯往絳州殺之,京間道走入汾州境,得免。 世宗即位,來見於桃花塢。復判大宗正事,封壽王。二 年正月戊辰朔,日食,伐鼓用幣,上不視朝,減膳徹樂, 詔京代拜行禮。世宗懲創海陵疏忌宗室加禮京兄 弟情若同生,謂京等曰:「朕每見天象變異,輒思政事 之闕,寤寐自責不遑,凡事必審思而後行,猶懼獨見 未能盡善,每令群臣集議,庶幾無過舉也。」是時,伐宋 未罷兵,用度不足,百官未給全俸,京家人數百口,財 用少。上聞之,賜金一百五十兩、重綵百端,絹五百匹, 改西京留守,賜佩刀、廄馬。京到西京,京妻嘗召日者 孫邦榮,推京祿命。邦榮言留守官至太師,爵封王。京 問此上更無否?邦榮曰:「止於此。」京曰:「若止於此,所官 何為?」邦榮察其意,乃詐為圖讖作詩,中有鶻魯為之 語,以獻於京。京曰:「後誠如此乎?」遂受其詩,再使卜之, 邦榮稱所得卦有獨權之兆。京復使邦榮推世宗當 生年月,家人孫小哥妄作謠言,誑惑京,如邦榮指,京 信之。京妻公壽具知其事。大定五年三月,孫邦榮上 變,詔刑部侍郎高德基、戶部員外郎完顏兀古出往 鞫之,京等皆款伏。獄成,還奏,上曰:「海陵無道,使光英 在,朕亦保全之,況京等哉!」於是京夫婦特免死,杖一 百,除名,嵐州樓煩縣安置,以奴婢百口自隨,官給上 田。遣兀古出、劉珫宣諭京,詔曰:「朕與汝皆太祖之孫, 海陵失道,翦滅宗支。朕念兄弟無幾,於汝尤為親愛, 汝亦自知之,何為而懷此心?朕念骨肉,不忍盡法,汝 若尚不思過,朕雖不加誅,天地豈能容汝也。」十年四 月,詔於樓煩縣為京作第一區,月給節度廩俸。十二 年,兄德州防禦使文謀反,上問皇太子、趙王允中及 宰臣曰:「京謀不軌,朕特免死,今復當緣坐,如何?」宰臣 或言京圖逆,今不除之,恐「為後患。」上曰:「天下大器,歸 於有德,海陵失道,朕乃得之。但務修德,餘何足慮。」太子曰:「誠如聖訓。」乃遣使宣諭京詔曰:「卿兄文,舊封國 公,不任職事。朕進封王爵,委以大藩。頃在大名,以贓 得罪,止削左遷,不知恩幸,乃蓄怨心,謀不軌,罪及兄 弟。朕念宋王,皆免緣坐。文之家產應沒入者,盡與卿 兄子齩住。卿宜悉此意。」二十年十一月,上問宰臣曰: 「京之罪,始於其妻妾,卜休咎。太祖諸孫,存者無幾,朕 欲召置左右,不使任職,但廩給之。卿等以為何如?」皆 曰:「置之近密,臣等以為非宜。」上曰:「朕若修德,何必豫 懷疑忌。」久之,上復欲召京,宰臣曰:「京不赦之罪也。赦 之以為至幸矣,豈可復用。」上默良久,乃止。
鄖國公文
[編輯]按《金史宋王宗望傳》:「文本名胡剌,皇統間授世襲謀 克,加奉國上將軍,居中京。海陵篡立,賜錢二萬貫。是 時左淵為中京轉運使,市中有穢術敲仙者,文與淵 皆與之游。海陵還中京,召敲仙詰問,窮竟本末,既而 殺之於市,責讓文淵。貞元元年,除祕書,坐與靈壽縣 主阿里虎有姦,杖二百,除名,俄復為祕書監,封王正」 隆,例封鄖國公,以喪去官。起復翰林學士承旨、同判 大宗正事、昌武軍節度使。大定初,改武定軍,留京師, 奉朝請。三年,賜上常御絛服、佩刀而遣之,謂文曰:「朕 無兄弟,見卿往外郡,惻然傷懷。卿頗自放,宜加檢束。」 除廣寧尹,召為判大宗正事,封英王。是時,弟京得罪, 上謂文曰:「朕待京不薄,乃包藏禍心,圖不軌,不忍刑 及骨肉,遂從輕典。卿亦驕縱無度。宋王有社稷功,武 靈封太祖諸孫為王,卿獨不封。朕即位,封卿兄弟為 王。自今懲咎悔過,赤心事朕,無患朕不知也。」除真定 尹,賜以衣帶。改大名尹,徙封荊王。文到大名,多取猛 安謀克良馬,或以駑馬易之。買民物與價,不盡其直。 尋常占役弓手四十餘人,詭納稅草十六萬束。公用 闕,取民錢一萬九千餘貫。坐是奪爵,降德州防禦使。 僚佐皆坐不矯正解職。監察御史董師中按文事失 糾察,已除尚書省都事,降沁南軍節度副使。詔曰:「自 今長官不法,僚佐不矯正,又不言上,並嚴行懲斷。」文 既失職,居常怏怏,日與家奴石抹合住、忽里者為怨 言。合住揣知其意,因言:「南京路猛安阿古、合住謀克 頗里銀朮,可與大王厚善,果欲舉大事,彼皆願從。」文 信其言,乃召日者康洪占休咎,密以謀告洪,洪言來 歲甚吉。文厚謝洪,使家僮剛哥等往南京,以書幣遺 阿古等。剛哥問合住:「何以知阿古等必從?」合住曰:「阿 古等與大王善,以此意其必從耳。」剛哥到南京,見阿 古等,不言其本來之事。及還,紿文曰:「阿古從大王矣。」 文乃造兵仗,使家奴斡敵《畫陣圖》。家奴重喜,詣河北 東路上變府,遣總管判官孛特馳往德州捕文。孛特 至德州,日已晚,會文出獵,召防禦判官酬越謀就獵 所執之。酬越言文兵衛甚眾,且暮夜,明日文生日,可 就會。上執之,孛特乃止。是夜,文知本府使至,意其事 覺,乃與合住忽里者等俱亡去。河間府使奏文事,詔 遣右司郎中紇石烈哲典、翰林修撰阿不罕訛里也 往德州鞫問。上聞文亡命,謂宰臣曰:「海陵翦滅宗室 殆盡,朕念太祖孫存者無幾人,曲為寬假。而文曾不 知幸,尚懷異圖,何狂悖如此?」上恐文久不獲,詿誤者 多,督所在「捕之。」詔募獲文者遷官五階,賜錢三千貫。 文以大定十二年九月事覺,亡命,凡四月,至十二月 被獲伏誅,康洪論死,餘皆坐如律。詔釋其妻朮實懶、 孛特,《酬越》不即捕,致文亡去,孛特杖二百,除名,酬越 杖一百,削兩階。詔曰:「德州防禦使文,北京曹貴,鄜州 李方,皆因術士妄談祿命,陷於大戮。凡術士多務苟 得,肆為異說,自今宗室宗女有屬籍者,及官職三品 者,除占問嫁娶、修造葬事,不得推算相命,違者徒二 年,重者從重。」上以文家財產賜其故兄特進齊之子 《齩住》,並以西京留守京沒入家產賜之。
衛王襄
[編輯]按《金史遼王宗幹傳》:「宗幹子襄,本名永慶,海陵母弟, 為輔國將軍,卒天德二年,追封衛王,再贈司徒。大定 二十二年,追降銀青光祿大夫。子和尚封應國公。」
崇王元壽
[編輯]按《金史海陵諸子傳》:「海陵後徒單氏生太子光英,元 妃大氏生崇王元壽,柔妃唐括氏生宿王矧思阿補, 才人南氏生滕王廣陽。」按本傳,元壽,海陵第二子 也,天德元年封崇王,三年薨。
宿王矧思阿補
[編輯]按《金史》本傳:「矧思阿補正隆元年四月生小底,東勝 家保養之。賜東勝錢千萬,仍為起第。五月己酉彌月, 封其母唐括氏為柔妃,賜京師貧者五千人錢,人錢 二百。二年,矧思阿補生日,海陵與永壽太后及皇后、 太子光英幸東勝家。三年正月五日,矧思阿補薨,海 陵殺太醫副使謝友正、醫者安宗義及其乳母,杖東」 勝一百,除名。明日,追封矧思阿補為宿王,葬大房山。 諫議大夫楊伯雄入直禁中,因與同直者相語,伯雄 曰:「宿王之死,蓋養於宮外,供護雖謹,不若父母膝下, 豈國家風俗素尚如此?」或以此言告海陵,海陵大怒謂伯雄曰:「爾臣子也,君父所為,豈得言風俗?宮禁中 事,豈爾當言?朕或體中不佳,間不視」朝,祗是少得人 幾拜耳。而庶事皆奏決便殿,縱有死刑,不即論決,蓋 使囚者得緩其死。至於除授宣敕,雖復稽緩,有何利 害?朕每當閒暇,頗閱教坊聲樂,聊以自娛。《書》云:「內作 色荒,外作禽荒,酣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 不亡。」此戒人君不恤國事,溺於此者耳。如我,雖使聲 樂喧動天地,宰相敢「有濫與人官,而吏敢有受賕者 乎?外間敢有竊議者乎?爾諫官也,有可言之事,當公 言之。言而不從,朕之非也。而乃私議,可乎?」伯雄對曰: 「陛下至德明聖,固無竊議者。愚臣失言,罪當萬死,惟 陛下哀憐。」海陵曰:「本欲殺汝,今祗杖汝二百。」既決,杖 至四十,使近臣傳詔諭伯雄曰:「以爾藩邸有舊,今特 釋之。」
滕王廣陽
[編輯]按《金史》本傳:「滕王廣陽母南氏,本大㚖家婢,隨元妃 大氏入宮,海陵幸之,及有娠,即命為殿直。正隆二年 九月二十六日生廣陽。十月滿月,海陵分施在京貧 民,凡用錢千貫。三年二月,封南氏為才人。七月,封廣 陽為滕王。九月薨。」
榮王爽
[編輯]按《金史》本傳:「爽本名阿鄰,天德三年,授世襲猛安。正 隆二年,除橫海軍節度使,改安武軍留守司,奉朝請。 海陵將伐宋,嚴酒禁,爽坐與其弟阿鎖及從父兄亨 徒單貞會飲,被杖,下遷歸化州刺史,奪猛安。未幾,復 除安武軍節度使。海陵渡淮,分遣使者翦滅宗室,爽 憂懼不知所出。會世宗即位東京,宗室璋推爽弟阿」 鎖行中都留守,遣人報爽,爽棄妻子來奔,與弟忻州 刺史可喜俱至中都,東迎車駕,至梁魚務,入見。世宗 大悅,即除殿前馬步軍都指揮使,封溫王,改祕書監。 母憂,尋起復,遷太子太保,進封壽王。頃之,世宗第五 女蜀國公主下嫁唐括鼎,賜宴神龍殿,謂爽曰:「朕與 卿兄弟在正隆時,朝夕常懼不保,豈意今日賴爾兄 弟之福,可以享安樂矣。」爽泣下頓首謝。未幾,判大宗 正事,太子太保如故。爽有疾,詔除其子符寶祗候思 列為忠順軍節度副使,爽入謝,上曰:「朕以卿疾,使卿 子遷官,冀卿因喜而愈也。思列年少,未閑政事,卿訓 以義方,使有善可稱,別加陞擢。」爽疾少間,將從上如 涼陘,賜錢千萬,進封英王,轉太子太傅,復世襲猛安, 進封榮王,改太子太師。顯宗長女鄴國公主下嫁烏 古論誼,賜宴慶和殿,爽坐西向迎夕照,面發赤似醉。 上問曰:「卿醉邪?」對曰:「未也。臣面迎日色,非酒紅也。」上 悅,顧群臣曰:「此弟出言,未嘗不實,自小如此。」因謂顯 宗兄弟曰:「汝等可以為法。」以爽貲用有闕,特賜錢一 萬貫。二十三年,爽疾久不愈,敕有司曰:「榮王告滿百 日,當給以王俸。」既薨,上悼痛,輟朝,遣官致祭,賻銀千 兩、重綵四十端、絹四百匹,陪葬山陵,親王百官送葬。 他日,謂大臣曰:「榮王之葬,朕以不果親送為恨。」其見 友愛如此。
榮國通敏公宗浩
[編輯]按《金史》本傳:「宗浩,字師孟,本名老,昭祖四世孫,太保 兼都元帥,漢國公昂之子也。貞元中,為海陵庶人,入 殿小底。世宗即位遼陽,昂遣宗浩馳賀,世宗見之喜, 命充符寶祗候。大定二年冬,昂以都元帥置幕山東, 宗浩領萬戶從行,仍授山東東路兵馬都總管判官。 丁父憂,起復,承襲因閔斡魯渾猛安,授河南府判官。」 以母喪解,服闋,授同知陝州防禦使事。察廉能第一 等,進官一階,陞同知彰化軍節度使事,累遷同簽樞 密院事,改曷蘇館節度使。世宗謂宰臣曰:「宗浩有才 幹,可及者無幾。」二十三年,徵為大理卿,踰年,授山東 路統軍使,兼知益都府事。陛辭,世宗諭之曰:「卿年尚 少,以卿近屬,有治跡,故以此授卿,宜體朕意。」因晹金 帶遣之。二十六年,為賜宋主趙眘生日使,還授刑部 尚書,俄拜參知政事。章宗即位,出為北京留守,三轉 同判大睦親府事。北方有警,命宗浩佩金虎符,駐泰 州,便宜從事。朝廷發上京等路軍萬人以戍,宗浩以 糧儲未備,且度敵未敢動,遂分其軍就食。隆、肇間,是 冬,果無警。北部廣吉剌者尤桀驁,屢脅諸部入塞,宗 浩請乘其春暮馬弱擊之。時阻䪁亦叛內族,襄行省 事於北京,詔議其事。襄以謂若攻破廣吉剌,則阻䪁 無東顧憂,不若留之以牽其勢。宗浩奏:「國家以堂堂 之勢,不能掃滅小部,顧欲藉彼為捍乎?臣請先破廣 吉剌,然後提兵北滅阻䪁。」章再上,從之。詔諭宗浩曰: 「將征北部,固卿之誠,更宜加意,毋致後悔。」宗浩覘知 合底忻與婆速火等相結,廣吉剌之勢必分,彼既畏 我見討,而復掣肘仇敵,「則理必求降,可呼致也。」因遣 主簿撒領軍二百為先鋒,戒之曰:「若廣吉剌降,可就 徵其兵,以圖合底忻。仍偵餘部所在,速使來報,大軍 當進,與汝擊破之必矣。」合底忻者,與山只昆皆北方 別部,恃強中立,無所羈屬,往來阻䪁廣吉剌間,連歲 擾邊,皆二部為之也。撒入敵境,《廣吉剌》果降,遂徵其兵萬四千騎馳報,以待宗浩北進,命人齎三十日糧 報撒會於移米河共擊敵,而所遣人誤入婆速火部, 由是東軍失期。宗浩前軍至忒里葛山,遇山只昆所 統石魯、渾灘兩部,擊走之,斬首千二百級,俘生口、車 畜甚眾。進至呼歇水,敵勢大蹙。於是合底忻部長白 古帶、山只昆部長胡必剌及婆速火所遣和火者皆 乞降,宗浩承詔諭而釋之。胡必剌因言「所部必列土 近在移米河,不肯偕降,乞討之。」乃移軍趨移米,與迪 列土遇,擊之,斬首三百級,赴水死者十四五,獲牛羊 萬二千,車「帳稱是。」合底忻等恐大軍至西渡,移米棄 輜重遁去。撒與廣吉剌部長忒里虎追躡及之於窊 里不水,縱擊,大破之。婆速火九部斬首溺水死者四 千五百餘人,獲駝馬牛羊不可勝計。軍還,婆速火乞 內屬,並請置吏。上優詔褒諭,遷光祿大夫,以所獲馬 六千置牧以處之。明年,宴賜東北部。尋拜樞密使,封 榮國公。初,朝廷置東北路招討司,泰州去境三百里, 每敵入,比出兵追襲,敵已遁去。至是,宗浩奏徙之金 山,以據要害,設副招討二員,分置左右,由是敵不敢 犯。會中都、山東、河北屯駐軍人,地土不贍,官田多為 民所冒占,命宗浩行省事。詣諸道括籍,凡得地三十 餘萬頃。還,坐以倡女自隨,為憲司所糾,出知真定府 事。徙西京留守,復為樞密使,進拜尚書右丞相,超授 崇進。時懲北邊不寧,議築壕壘,以備守戍,廷臣多異 同。平章政事張萬公力言其不可,宗浩獨謂便,乃命 宗浩行省事,以督其役。功畢,上賜詔褒賚甚厚。撒里 部長陁括里入塞,宗浩以兵追躡,與僕散揆軍合擊 之,殺獲甚眾,敵遁去。詔徵還,入見,優詔獎諭,躐遷儀 同三司,賜玉束帶一、金器百兩、重幣二十端,進拜左 丞相。宋人畔盟,王師南伐,會平章政事揆病,乃命宗 浩兼都元帥,往督進討。宗浩馳至汴,大張兵勢,親赴 襄陽,巡師而還。宋人大懼,乃命知樞密院事張巖以 書乞和。宗浩以辭旨未順卻之,仍諭以「稱臣割地、縛」 送元謀、姦臣等事。巖復遣方信孺齎其主趙擴誓槁 來,且言擴併發三使,將賀天壽節及通謝,仍報其祖 母謝氏殂,致書於都元帥宗浩曰:「方信孺還,遠貽報 翰及所承鈞旨,仰見以生靈休息為重,曲示包容矜 軫之意。聞命踴躍,私竊自喜。即具奏聞,備述大金皇 帝天覆地載之仁,與都元帥海涵春育之德,旋奉上 旨,亟遣信使通謝宸庭,仍先令信孺再詣行省,以請 定議。區區之愚,實恃高明,必蒙洞照,重布本末,幸垂 聽焉。」兵端之開,雖本朝失於輕信,然痛罪姦臣之蔽 欺,亦不為不早。自去歲五月編竄鄧友龍,六月又誅 蘇師旦等,是時大國尚未嘗一出兵也。本朝即捐已 得之泗州諸軍屯於境外者,盡令徹戍而南,悔艾之 誠,於茲可見。惟是名分之諭,今昔事殊。本朝皇帝本 無佳兵之意,況關繫至重,又豈臣子之所敢言?江外 之地,恃為屏蔽,儻如來諭,何以為國?大朝所當念察。 至於首事人鄧友龍等,誤國之罪,固無所逃,若使執 縛以送,是本朝不得自致其罰於臣下。所有歲幣,前 書已「增大定所減之數,此在上國初何足以為重輕, 特欲藉手以見謝過之實。儻上國諒此至情,物之多 寡,必不深計矧惟兵興以來,連歲創殘,賦入屢蠲,若 又重取於民,是基元元無窮之困,竊計大朝亦必有 所不忍也。」於通謝禮幣之外,別至微誠,庶幾以此易 彼。其歸投之人,皆雀鼠偷生,一時竄匿,往「往不知存 亡。本朝既無所用,豈以去來為意?當隆興時,固有大 朝名族貴將南來者,洎和議之定,亦嘗約各不取索, 況茲瑣瑣,誠何足雲。儻大朝必欲追求,尚容拘刷。至 如泗州等處驅掠人悉當護送歸業。夫締新好者不 念舊惡,成大功者不較小利,欲望力賜開陳,捐棄前 過,闊略他事。玉帛交馳,歡好如初,海內寧謐,長無軍 兵之事,功烈昭宣,德澤洋溢,鼎彝所紀,方冊所載,垂 之萬世,豈有既乎!重惟大金皇帝誕節將臨,禮當修 賀,兼之本國多故,又言合遣人使,接續津發,已具公 移,企望取接。伏冀鑒其至再至三,有加無已之誠,亟 踐請盟之諾,即底於成,感戴恩德,永永無極。」誓書副 本,慮往復遷延,就以錄呈。初,信孺之來,自以和議遂 成,輒自稱通謝使所參議官。大定中,宋人乞和,以王 抃為通問使所參議官,信孺援以為例。宗浩怒其輕 妄,囚之以聞。朝廷亦以其為行人,而不能孚兩國之 情,將留之,遣使問宗浩。宗浩曰:「今信孺事既未集,自 知還必得罪,拘之適使他日有以藉口,不若數其佻 易而釋遣之,使歸自窮無辭以白其國人,則擴、𠈁胄 必擇謹厚者來矣。」於是遣之而復。《張巖書》曰:「方信孺 重以書來,詳味其辭,於請和之意雖若婉遜,而所畫 之事猶未悉從,惟言當還泗州等驅掠而已。至於責 貢幣則欲以舊數為增,追叛亡則欲以橫恩為例,而 稱臣、割地、縛送姦臣三事則並」飾虛說,弗肯如約。豈 以為朝廷過求有不可從,將度德量力,足以背城借 一,與我軍角一日勝負者哉?既不能強,又不能弱,不
深思熟慮,以計將來之利害,徒以不情之語,形於尺牘而勤郵傳,何也?兵者兇器,佳之不祥,然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故三皇五帝所不能免,夫豈不以生靈為 念?蓋犯順負義,「有不可恕者。乃者彼國犯盟,侵我疆 埸,帥府奉命征討,雖未及出師,姑以逐處戍兵,隨宜 捍禦,所向摧破,莫之敢當,執俘折馘,不可勝計。餘眾 震懾,靡然奔潰。是以所侵疆土,旋即底平,爰及泗州, 亦不勞而復。今乃自謂捐其已得,斂軍徹戍,以為悔 過之效,是豈誠實之言?據陝西宣撫司申報,今夏宋」 人犯邊者十餘次,並為我軍擊退,梟斬捕獲,蓋以億 計。夫以悔艾罪咎,移書往來,丐和之間,乃暗遣賊徒 突我守圍,冀乘其不虞以徼倖毫末,然則所為來請 和者,理安在哉?其言名分之諭,今昔事殊者,蓋與大 定之事固殊矣。本朝之於宋國,恩深德厚,莫可殫述, 《皇統謝章》,可概見也。至於世宗皇帝俯就和好,三十 年間,恩澤之渥,夫豈可忘?江表舊臣於我大定之初, 以失在正隆,致南服不定,故特施大惠,易為姪國,以 鎮撫之。今以小犯大,曲在於彼,既以絕大定之好,則 復舊稱臣,於理為宜。若為非臣子所敢言,在皇統時 何故敢言,而今獨不敢,是又誠然乎哉!又謂「江外之 地將為屏蔽,割之則無以為國。」夫藩籬之固,當守信 義,如不務此,雖長江之險亦不可恃,區區兩淮之地, 何足屏蔽而為國哉?昔江左六朝之時,淮南屢嘗屬 中國矣,至後周顯德間,南唐李景獻廬、舒、蘄、黃,畫江 為界,是亦皆能為國。既有如此故實,則割地之事亦 奚不可?自我師出疆,所下州軍縣鎮已為我有,未下 者即當割而獻之。今方信孺齎到誓書,乃雲疆界並 依大國皇統,彼之隆興年已畫為定,若是,則既不言 割彼之地,又翻欲得我之已有者,豈理也哉!又來書 云:通謝禮幣之外,別備錢一百萬貫,折金銀各三萬 兩,專以塞再增幣之責。又云:歲幣添五萬兩。疋其言 無可準。況和議未定,輒前具載約擬為誓書,又直報 通謝等三番人,使其自專如是,豈協禮體?此方信孺 以求成自任,臆度上國謂如此徑往,則事必可集,輕 瀆誑紿,理不可容。尋具奏聞。欽奉聖訓:昔宣靖之際, 棄信背盟,我師問罪,嘗割三鎮以乞和。今既無故興 兵,蔑棄信誓,雖盡獻江淮之地,猶不足以自贖,況彼 國嘗自言叔父姪子與君「臣父子略不相遠。如能依 舊稱臣,即許以江、淮之間取中為界。如欲世為子國, 即當盡割淮南,直以大江為界。陝西邊面,並以大軍 已占為定據,元謀姦臣,必使縛送,緣彼懇欲自致其 罰,可令函首以獻外,歲幣雖添三萬兩匹,止是復皇 統舊額而已,安得為增?可令更添五萬兩匹,以表悔 謝之實。」向「汴陽乞和時,嘗進賞軍之物,金五百萬兩, 銀五千萬表,段裏絹各一百萬,牛馬騾各一萬,駝一 千,書五監,今即江表一隅之地,與昔不同,特加矜憫, 止令量輸銀一千萬兩,以充犒軍之用。方信孺言語 反覆,不足取信,如李犬性、朱致和、李璧、吳琯輩,似乎 忠實,可遣詣軍前稟議。」據方信孺詭詐之罪,過「於胡 昉,然自古兵交使人,容在其間,姑放令回報。伏遇主 上聖德,寬裕光大,天覆地容,包荒宥罪,其可不欽承 以仰副仁恩之厚。儻猶有所稽違,則和好之事,勿復 冀也。夫宋國之安危存亡,將繫於此,更期審慮,無貽 後悔。」泰和七年九月,薨於汴。其後宋人竟請以叔為 伯,增歲幣,備犒軍銀函。姦臣韓𠈁胄、蘇師旦首以獻, 而乞盟焉。訃聞,上震悼輟朝,命其子宿直將軍《天下 奴》奔赴喪所。仍命葬畢,特繪像至都,將親臨奠。以南 京副留守張巖叟為敕祭兼發引使,莒州刺史女奚 列孛葛速為敕葬使。仍摘軍前武士及旗鼓笛角各 五十人外,隨行親屬官員,親軍送至葬所,賻贈甚厚, 諡曰「通敏。」
代國公宗尹
[編輯]按《金史》本傳:「宗尹,本名阿里罕,剛憲阿離合懣之孫, 賽也之子。以宗室子充護衛,改牌印祗候,授世襲謀 克,為右衛將軍,歷順天、歸德、彰化、唐古部族,橫海軍 節度使。正隆南伐,領神略軍都總管,先鋒渡淮,取揚 州及瓜州渡。大定二年,改河南路副都統,駐軍諸州 之境。是時,宋陷汝州,殺刺史烏古孫麻潑及漢軍二」 千人。宗尹遣萬戶孛朮魯定方、完顏阿喝懶、夾谷清 臣、烏古論三合、渠雛訛只將騎四千往攻之,遂復取 汝州。除大名尹,副統如故。頃之,為河南路統軍使,遷 元帥左都監,除南京留守。上曰:「卿年少壯而心力多 滯。前任點檢京尹,勤力不怠,而處事迷錯,勉修職業, 以副朕意。」賜通犀帶、廄馬。八年,置山東路統軍司,宗 尹為使,遷樞密副使。錄其父功,授世襲蒲與路屯河 猛安,並親管謀克。除太子太保,樞密副使如故。上問 宰臣曰:「宗尹雖才無大過人者,而性行淳厚,且國之 舊臣,昔為達官,卿等尚未信也。朕欲以為平章政事, 何如?」宰執皆曰:「宗尹為相,甚協眾望。」即日拜平章政 事,封代國公,兼太子太傅。是時,民間苦錢幣不通,上 問宗尹,對曰:「錢者有限之物,積於上者滯於下,所以 不通。海陵軍興,為一切之賦,有菜園、房稅、養馬錢。大定初,軍事未息,調度不繼,故因仍不改。今天下無事, 府庫充積,悉宜罷去。」上曰:「卿留意百姓,朕復何慮。太 尉守道老矣,捨卿而誰?」於是養馬等錢始罷。他日,上 謂宰臣曰:「宗尹治家嚴密,他人不及也。」顧謂宗尹曰: 「政事亦當如此矣。」有頃,北方歲饑,軍食不足,廷議輸 粟賑濟。或謂此雖不登,而舊積有餘,秋成在近,不必 更勞輸輓。宗尹曰:「國家平時積粟,本以備凶歲也。必 待秋成,則憊者眾矣。人有損瘠,其如防戍何!」上從之。 宗尹乞令子銀朮可襲其猛安,會太尉守道亦乞令 其子神果奴襲其謀克,凡承襲人不識女直字者,勒 令習學。世宗曰:「此二子,吾識其一,習漢字,未習女直 字。自今女直、《契丹》、漢字曾學其一者,即許承襲。」遂著 於令。宗尹有疾,不能赴朝,上問宰臣曰:「宗尹何為不 入朝?」太尉守道以疾對。上曰:「丞相志寧嘗言,若詔遣 征伐,所不敢辭。宰相之職,實不敢當,宗尹亦豈此意 邪?」二十四年,世宗將幸上京,上曰:「臨潢、烏古里石壘 歲皆不登,朕欲自南道往,三月過東京,謁太后陵寢, 五月可達上京。春月鳥獸孳孕,東作方興,不必蒐田 講事,卿等以為何如?」宗尹曰:「南道歲熟芻粟賤,宜如 聖旨。」遂由南道往焉。世宗至上京,聞同簽大宗正事 宗寧不能撫治上京宗室,宗室子往往不事生業。上 謂宗尹曰:「汝察其事,宜懲戒之。」宗尹奏曰:「隨仕之子, 父沒不還本土,以此多好游蕩。」上命召還,宴宗室於 皇武殿,擊毬為樂。上曰:「賞賜宗室,亦是小惠,又不可 一概遷官,欲令諸局分收補其間人材,孰可者?」宗尹 對曰:「奉國斡準之子,按出虎,豫國公昱之曾孫,阿魯 可任使。」上曰:「度可任何職,更訪其餘以聞。」詔以按出 虎阿魯為奉御。二十七年,乞致仕,世宗曰:「此老不事 事,從其請可也。」宰臣奏曰:「舊臣宜在左右。」上曰:「宰相 總天下事,非養老之地。若不堪其職,朕亦有愧焉。如 賢者在朝,利及百姓,四方瞻仰,朕亦與其光美。」宰臣 無以對。宗尹入謝,上曰:「卿久在外官,不聞有過失,但 恨用卿稍晚,今精力似衰矣,省事至煩,若勉留卿,則 四方以朕為私,卿亦不自安也。」頃之,上問宗尹子:「汝 父致仕,將居何所?」其子曰:「聚屬既多,不能復在京師。」 上遣使問宗尹曰:「朕欲留卿時相從游,卿子之言如 此,今定如何?」宗尹曰:「臣豈不欲在此!但餘閑之年,猶 在輦下,恐聖主心困耳。既哀老臣,不忍擯棄,時時得 瞻望天顏,臣豈敢他往。鄉里故老無存者,雖到彼,尚 將與誰游乎?」於是賜甲第一區,凡宴集、畋獵皆從焉。 二十八年,薨。
南陽郡武昭王襄
[編輯]按《金史》本傳:丞相襄,本名唵,昭祖五世孫也。祖什古 迺,從太祖平遼,以功授上京,世襲猛安,歷東京留守。 父阿魯帶,皇統初,北伐有功,拜參知政事。襄幼有志 節,善騎射,多勇略。年十八,襲世爵。大定初,契丹叛,從 左副元帥謀衍以本部兵討賊,戰於肇州之長濼,襄 先登鏖擊,足中流矢,裹創以戰,氣愈厲,七戰皆勝,謀 衍握其手曰:「今日之捷,皆公力也。」賊走,渡霧鬆河,追 及之。所駐地多草,賊乘風縱火,襄亦縱火立空地以 竢。戰十餘合,賊益困。襄謂謀衍曰:「今不乘此平殄,後 將有悔。」謀衍然之。襄率眾博戰,大敗之,俘獲萬計。會 朝廷遣平章政事僕散《忠義》代謀衍將,襄復從忠義 追賊至裊嶺西之陷泉。及之率右翼,身先奮擊,賊大 潰,人馬相蹂而死,《陷泉》幾平,賊酋窩斡僅與數十騎 遁去,卒就擒。論功為第一。有司擬淄州刺史,詔特授 亳州防禦使,時年二十三。宋人犯南鄙,襄為穎、壽都 統,率甲士二千人渡潁水,敗敵兵五千,復穎州,生擒 宋帥楊思。次濠州,宋將郭太尉退保橫澗山,襄攻之, 伏弩射中其膝,督攻愈急,拔之,獲郭太尉。既而趨滁 州,襄為先鋒,將至清流關,得宋偵者,知敵欲三道夜 出,掩我不備。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問計,襄曰:「今兵 少地隘,儻不得關,敵至我無所據,必先取之。」曰:「我與 若孰往?」襄曰:「元帥國家大臣,詎宜輕動,襄當為公往 取。」志寧韙之。襄率騎二千,分二道,一由衝路,自以千 兵間道潛登,既近,敵始覺,襄攻克之,據其關。志寧履 行戰地,顧謂曰:「克敵於不可勝之地,真天下英傑也。」 及宋乞盟,班師。召為拱衛直都指揮使,改殿前右衛 將軍,轉左衛,出為東北路招討都監,遷速頻路節度 使,移曷懶路兵馬都總管。左丞相志寧疾甚,世宗臨 問之,志寧薦襄智勇兼濟,有經世才,他人「莫及,異時 任用,殆勝於臣。」即召授殿前左副都點檢,為宋生日 使。宋方祈免,親接國書,襄至,宋人屢來,議皆折之,迄 成禮而還。授陝西路統軍使,賜之尚服、廄馬、鞍勒佩 刀。改河南統軍使,入為吏部尚書,轉都點檢,賜錢千 萬。世宗謂宰執曰:「襄為人甚蘊藉,非直日,亦入宮規 畫諸事,事有所付乃退。」其「公勤如此。若襄之才,豈多 得哉!」擢御史大夫。踰月,拜尚書右丞,諭之曰:「卿在河 南,經制邊事,甚有統紀,及在吏部,至為點檢,尤奉公 守法,朕甚嘉之。近掌憲臺,亦以剛直聞。是用委以政 機,其益勉之。」未幾,進拜左丞。襄在外任,治有異效。至是,朝廷以褒賞廉吏,詔天下,列其名以示獎勵。二十 三年,進拜平章政事,封蕭國公。世宗以金源郡王世 嫡皇孫,將加王爵,詔擇國號。襄曰:「為天下大計,必先 正其本。原者本也,請封原。」從之。故事,諸部族節度使 及其僚屬,多用糺人,而頗有私縱不法者,議改用諸 色人。襄曰:「北邊雖無事,恆須經略之。若杜此門,其後 有勞績,何以處之?請如舊。」他日議及古有監軍之事, 襄曰:「漢、唐初無監軍,將得專任,故戰必勝,攻必克。及 叔世始以內臣監其軍,動為所制,故多敗而少功。若 將得其人,監軍誠不必置。」並嘉納之。詔受北部進貢。 使還,世宗問邊事,具圖以進,因上羈縻屬部、鎮服大 石之策,詔悉行之。進拜右丞相,徙封戴。世宗不豫,與 太尉徒單克寧、平章政事張汝霖宿內殿,同受顧命。 章宗初即位,議罷僧道奴婢,太尉克寧奏曰:「此蓋成 俗日久,若遽更之,於人情不安。陛下如惡其數多,宜 嚴立格法,以防濫度,則自少矣。」襄曰:「出家之人安用 僕隸?乞不問從初如何所得,悉放為良。若寺觀物力 元係奴婢之數推定者,並合除免。」詔從襄言。由是二 稅戶多為良者。明昌元年,同知棣州防禦使。膏上封 事,歷詆宰執。太傅克寧奏「膏所言,襄預知之。」於是詔 膏還本猛安,而襄出知平陽府事,移知鳳翔。歷西京 留守,召授同判大睦親府事,進樞密使,復拜右丞相, 改封任。時左丞相夾谷清臣北禦邊,措畫乖方,屬邊 事急,命襄代將其眾,佩金牌,便宜從事,臨宴慰遣,賜 以貂裘、安山細鎧及戰馬二。時胡疋糺亦叛,嘯聚北 京、臨潢之間。襄至,遣人招之,即降,遂屯臨潢。頃之,出 師大鹽濼,復遣右衛將軍完顏充進軍斡魯速城,欲 屯守,俟隙進兵。繪圖以聞,議者異同,即召面論,厚賜 遣還。未幾,遣西北路招討使完顏安國等趨多泉子, 密詔進討。乃命支軍出東道,襄由西道而東,軍至龍 駒河,為阻䪁所圍,三日不得出,求援甚急。或請俟諸 軍集乃發,襄曰:「我軍被圍數日,馳救之猶恐不及,豈 可後時」即鳴鼓夜發。或請先遣人報圍中,使知援至, 襄曰:「所遣者儻為敵得,使知我兵寡而糧在後,則吾 事敗矣。」乃益疾馳,遲明,距敵近,眾請少憩,襄曰:「吾所 以乘夜疾馳者,欲掩其不備爾,緩則不及。」嚮晨壓敵, 突擊之,圍中將士亦鼓譟出,大戰,獲輿帳牛羊,眾皆 奔斡里札河。遣安國追躡之,眾散走。會大雨,凍死者 十八九,降其部長,遂勒勳九峰石壁。捷聞,上遣使厚 賜以勞之,別詔許便宜賞賚士卒。九月,赴闕,拜左丞 相,監修國史,封常山郡王。宴慶和殿,上親舉酒飲,解 所服玉貝佩刀以賜,俾即服之。十月,阻䪁復叛,襄出 屯北京。會群牧契丹德壽、陁鎖等據信州叛,偽建元 曰《身聖》,眾號數十萬,遠近震駭。襄閑暇如平日,人心 乃安。初,襄之出鎮也,至石門鎮,密謂僚屬曰:「北部犯 塞,奚足慮,苐恐姦人乘隙而動,北京近地軍少,當預 為之備。」即遣官發上京等軍六千,至是,果得其用。臨 潢總管烏古論道遠、咸平總管蒲察守純分道進討, 擒德壽等送京師。契丹之亂,廷臣議罷郊祀,又欲改 用正月上辛。上遣使問之,對曰:「郊為重禮,且先期詔 天下,又藩國已報表賀,今若中罷,何以副四方傾望 之意?若改用正月上辛,乃祈穀之禮,非郊見上帝之 本意也。大禮不可輕廢,請決行之。臣乞於祀前滅賊。」 既而賊破,果如所料。郊禮成,進封南陽郡王。始討契 丹,自龍虎衛上將軍、節度使以下,許承制授之。襄以 為賞罰之柄,非人臣所預,不敢奉詔。賊平,請委近臣 諭旨,將士使知上恩。乃遣李仁惠持宣三十,敕百五 十,視功給之。方德壽之叛,諸糺亦剽略為民患,襄慮 其與之合,乃移諸糺居之近京地撫慰之。或曰:「糺人 與北俗無異,今置內地,或生變,奈何?」襄笑曰:「糺雖雜 類,亦我之邊民,若撫以恩,焉能無感?我在此,必不敢 動。」後果無患。尋詔參知政事裔代領其軍,入見,賜錢 五千萬。明年,以內艱免。翌日,起復視事。時議以契丹 戶之驅奴尚眾,乞盡鬻以散其黨。襄以為非便,奏請 量存口數,餘悉官贖為良,上納之。北部復叛,裔戰失 律,復命襄為左副元帥蒞師。尋拜樞密使,兼平章政 事,屯北京。民方艱食,乃減價出糶倉粟以濟之。或以 兵食方闕為言,襄曰:「烏有民足而兵不足者!」卒行之, 民皆悅服。時議北討,襄奏遣同判大睦親府事宗浩 出軍泰州,又請左丞衡於撫州行樞密院,出軍西北 路,以邀阻䪁,而自帥兵出臨潢。上從其策,賜內庫物, 即軍中用之。其後斜出部族詣撫州降,上專使問襄, 襄以為受之便,賜寶劍,詔「度宜窮討,乃令士自賫糧 以省輓運,進屯於沔、移剌烈、烏滿掃等山以逼之。因 請就用步卒穿壕築障,起臨潢左界,北京路以為阻 塞。」言者多異同,詔問方略,襄曰:「今茲之費,雖百萬貫, 然功一成則邊防固,而戍兵可減半,歲省三百萬貫, 且寬民轉輸之力,實為永利。」詔可。襄親督視之,軍民 並役,又募饑民以傭,即事五旬而畢。於是西北、西南 路亦治塞,如所請。無何,泰州軍與敵接戰,宗浩督其 後,殺獲過於諸部,相率送款,襄納之,自是北陲遂定襄還臨潢,減屯兵四萬,馬二萬匹。上以信符召還,遣 近臣迎勞於途。既至,復撫問於第,入獻邊機十事,皆 為施行,仍厚賜之,復拜左丞相。初,襄至自軍,上諭宰 臣曰:「樞密使襄築立邊堡完固。古來立一城一邑,尚 有賞賚,即欲拜三公,三公非賞功官,如左丞相亦非 賞功者。雖然,可特授之。」遣左司郎中阿勒根阿海降 詔褒諭。四年正月,進拜司空,領左丞相如故。襄重厚 寡言,務以鎮靜守法。每掾有所稟,必問曰:「諸相云何?」 掾對:「某相如是,某相如是。」襄曰:「從某議。」其事無有異 者。識者謂襄誠得相體。時上頗更定製度,初置提刑 司,又議設清閑職位如宋朝宮觀使,以待年高致仕 之官。襄言:「年老致仕,朝廷養以俸廩,恩禮至渥,老不 為退。復有省會之法,所以抑貪冒,長廉節。若擬別設, 恐涉於濫。」又言:「省事不如省官。今提刑官吏,多無益 於治,徒亂有司事。議者以謂斯乃外臺,不宜罷,臣恐 混淆之辭,徒煩聖聽。且憲臺所掌者,察官吏非違,正 下民冤枉,亦無提點刑獄舉薦之權。若已設,難以遽 更,其採訪廉能,不宜隸本司,宜令監察御史歲終體 究,仍不時選官廉訪。」上皆聽納。俄乞致仕,不許。時方 旱,命有司祈雨,襄及平章政事張萬公、參政僕散揆 等上表待罪。上召翰林學士党懷英草《罪己詔》,仍慰 諭襄等視事。泰和元年春,承命馳禱於亳州太清宮 及后土方嶽,以其世封遠,特改授河間府路算朮海 猛安。明年,皇子生,襄復自請報謝。既祀嵩嶽,還次芝 田之府,唐遂以疾薨,年六十三。訃聞,輟朝,遣使祭於 路,葬禮依太師、淄王克寧,諡曰「武昭」,命張行簡銘其 碑。襄明敏,才武過人,上親待之厚,故所至有功。其駐 軍臨潢也,有以偽書遺西京留守徒單鎰,欲搆以罪。 書聞,上以書還𢌿襄,其明信如此。既而果獲為偽書 者。在政府二十年,明練故事,簡重能斷,器局尤寬大, 待掾吏盡禮,用人各得所長,為當世名將相。大安間, 配享章宗廟庭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