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9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九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九十一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九十二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九十一卷目錄

 宗人府部名臣列傳二

  後漢

  劉愷       劉茂

  劉淑       劉虞

  吳

  孫靜       孫賁

  孫輔       孫翊

  孫匡       孫瑜

  孫皎       孫奐

  孫慮       孫鄰

  孫韶       孫桓

  晉

  司馬休之     司馬允之

  宋

  劉遵考

  梁

  蕭昱

  北魏

  元均       元忻之

  元禹       元法壽

  北齊

  高靈山

  隋

  楊處綱

  唐

  李漢       李戡

官常典第二百九十一卷

宗人府部名臣列傳二

[編輯]

後漢

[編輯]

劉愷

[編輯]

按《後漢書劉般傳》:「般子愷,字伯豫,以當襲般爵,讓與 弟憲,遁逃避封。久之,章和中,有司奏請絕愷國。肅宗 美其義,特優假之,愷猶不出,積十餘歲,至允元十年, 有司復奏之。侍中賈逵因上書曰:『孔子稱能以禮讓 為國,於從政乎何有?竊見居巢侯劉般嗣子愷,素行 孝友,謙遜潔清,讓封弟憲,潛身遠跡,有司不原樂善 之心,而繩以循常之法,懼非長克讓之風,成含弘之 化。前世扶陽侯韋元成,近有陵陽侯丁鴻、鄳侯鄧彪, 並以高行潔身,辭爵未聞貶削,而皆登三事。今愷景 仰前修,有伯夷之節,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聖朝 尚德之美』。」和帝納之,下詔曰:「故居巢侯劉般嗣子愷, 當襲般爵,而稱父遺意,致國。弟憲遁亡七年,所守彌 篤,蓋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聽憲嗣爵,遭事之宜,後 不得以為比。」乃徵愷,拜為郎,稍遷侍中。愷之入朝,在 位者莫不仰其風行。遷步兵校尉,十三年,遷宗正,免。 復拜侍中,遷長水校尉。永初元年,代周章為太常。愷 性篤古,貴處士每有徵舉,必先巖穴,論議引正,辭氣 高雅。永初六年,代張敏為司空。元初二年,代夏勤為 司徒。舊制,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喪,由是內 外眾職,並廢喪禮。元初中,鄧太后詔長吏以下不為 親行服者,不得典城選舉。時有上言牧守宜同此制, 詔下公卿,議者以為不便。愷獨議曰:「詔書所以為制 服之科者,蓋崇化厲俗,以弘孝道也。今刺史一州之 表,二千石千里之師,職在辯章百姓,宣美風俗,尤宜 尊重典禮,以身先之。而議者不尋其端,至於牧守,則 雲不宜,是猶濁其源而望流清,曲其形而欲景直,不 可得也。」太后從之。時征西校尉任尚以姦利被徵抵 罪。尚曾副大將軍鄧騭,騭黨護之。而太尉馬英、司空 李郃承望騭旨,不復先請,即獨解尚臧錮,愷不肯與 議。後尚書案其事,二府並受譴咎,朝廷以此稱之。視 事五歲,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有詔優許焉,加賜 錢三十萬,以千石祿歸養河南尹常以歲八月致羊 酒。時安帝始親政事,朝廷多稱愷之德,帝乃遣問起 居,厚加賞賜。會馬英策罷,尚書陳忠上疏薦愷曰:「臣 聞三公,上則台階,下象山」岳,股肱元首,鼎足居職,協 和陰陽,調訓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遭烈風不迷, 遇迅雨不惑,位莫重焉。而今上司缺職,未議其人。臣 竊差次諸卿,考合眾議,咸稱「太常朱倀、少府荀遷、臣 父寵、前忝司空倀遷,並為掾屬,具知其能。」倀能說其 經書,而用心褊狹,遷嚴毅剛直,而薄於藝文。伏見前 司徒劉愷,「沈重淵懿,道德博備,克讓爵土,致祚弱弟躬浮雲之志,兼浩然之氣,頻歷二司,舉動得禮。以疾 致仕,側身里巷,處約思純,進退有度,百僚景式,海內 歸懷。往者孔光、師丹,近世鄧彪、張酺,皆去宰相,復序 上司。誠宜簡練卓異,以厭眾望。」書奏,詔引愷拜太尉。 安帝初,清河相叔孫光坐臧抵罪,遂增錮二世,釁及 其子。是時居延都尉范邠復犯臧罪,詔下三公、廷尉 議。司徒楊震、司空陳褒、廷尉張皓議依光比。愷獨以 為「《春秋》之義,善善及子孫,惡惡止其身,所以進人於 善也。《尚書》曰:『上刑挾輕,下刑挾重』。如令使臧吏禁錮 子孫,以輕從重,懼及善人,非先王詳刑之義也。」有詔 太尉議是。視事三年,以疾乞骸骨,久乃許之。下河南 尹,禮秩如前。歲餘,卒於家。詔使者護喪事。賜東園祕 器錢五十萬,布千匹。

劉茂

[編輯]

按《後漢書劉般傳》:「般少子茂,字叔盛,亦好禮讓,歷位 出納。桓帝時為司空,會司隸校尉李膺等抵罪,而南 陽太守成璡、太原太守劉瓆下獄當死,茂與太尉陳 蕃、司徒劉矩共上書訟之,帝不悅。有司承旨劾奏三 公,茂遂坐免。建寧中,復為太中大夫,卒於官。」

劉淑

[編輯]

按《後漢書》本傳:「淑字仲承,河間樂成人也。祖父稱,司 隸校尉。淑少學,明五經,遂隱居,立精舍,講授諸生常 數百人。州郡禮請,五府連辟,並不就。永興二年,司徒 種暠舉淑賢良方正,辭以疾。桓帝聞淑高名,切責州 郡,使輿病詣京師。淑不得已而赴洛陽,對策為天下 第一,拜議郎。又陳時政得失,災異之占,事皆效驗。再」 遷尚書,納忠建議,多所補益。又再遷侍中、虎賁中郎 將。上疏以為宜罷宦官,辭甚切直。帝雖不能用,亦不 罪焉。以淑宗室之賢,特加敬異,每有疑事,常密諮問 之。靈帝即位,宦官譖淑與竇武等通謀,下獄自殺。

劉虞

[編輯]

按《後漢書》本傳,「虞字伯安,東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祿 勳。虞初舉孝廉,稍遷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鮮 卑、烏桓、夫餘、穢貊之輩,皆隨時朝貢,無敢擾邊者,百 姓歌悅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黃巾作亂,攻破冀州諸 郡,拜虞甘陵相,綏撫荒餘,以蔬儉率下。遷宗正。後車 騎將軍張溫討賊邊章等,發幽州烏桓三千突騎,而」 牢稟、逋懸皆畔還本國。前中山相張純私謂前太山 太守張舉曰:「今烏桓既畔,皆願為亂,涼州賊起,朝廷 不能禁。又洛陽人妻生子兩頭,此漢祚衰盡,天下有 兩主之徵也。子若與吾共率烏桓之眾以起兵,庶幾 可定大業。」舉因然之。四年,純等遂與烏桓大人共連 盟,攻薊下,燔燒城郭,虜掠百姓,殺獲烏桓校尉箕稠、 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楊終等,眾至十餘萬,屯 肥如。舉稱天子,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書州郡,雲 「舉當代漢,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純又使烏桓峭 王等步騎五萬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 民。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恩積北方。明年,復拜幽州牧。 虞到薊,罷省屯兵,務「廣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 寬弘,開許善路」,又設賞購舉純。舉純走出塞,餘皆降 散。純為其客王政所殺,送首詣虞,靈帝遣使者就拜 太尉,封容丘侯。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馬,進 封襄賁侯。《初平》元年,復徵代袁隗為太傅。道路隔塞, 王命竟不得達。舊幽部應接荒外,資費甚廣,歲常割 青、冀賦調二億有餘以給足之。時處處斷絕,委輸不 至,而虞務存寬政,勸督農植,開上谷胡市之利,通漁 陽鹽鐵之饒,民悅年登,穀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黃巾 之難歸虞者百餘萬口,皆收視溫恤,為安立生業,流 民皆忘其遷徙。虞雖為上公,天性節約,敝衣繩履,食 無兼肉,遠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歸心焉。初, 詔令公孫瓚討烏桓,受虞節度。瓚但務會徒眾,以自 強大,而縱任部曲,頗侵擾百姓。而虞為政仁愛,念利 民物,由是與瓚漸不相平。二年,冀州刺史韓馥、勃海 太守袁紹及山東諸將議,以朝廷幼沖,逼於董卓,遠 隔關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長者,欲立為主。乃遣故 樂浪太守張岐等齎議,上虞尊號。虞見岐等,厲色叱 之曰:「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 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戮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 以相垢誤耶!」固拒之。馥等又請虞領尚書事,承制封 拜,復不聽,遂收斬使人。於是選掾右北平田疇、從事 鮮于銀,蒙險間行,奉使長安。獻帝既思東歸,見疇等 大悅。時虞子和為侍中,因此遣和潛從武關出,告虞 將兵來迎,道由南陽。後將軍袁術聞其狀,遂質和,使 報虞,遣兵俱西。虞乃使數千騎就和奉迎天子,而術 竟不遣之。初,公孫瓚知術詐,固止虞遣兵,虞不從。瓚 乃陰勸術執和,使奪其兵,自是與瓚仇怨益深,和尋 得逃,術還北,復為袁紹所留。瓚既累為紹所敗,而猶 攻之不已。虞患其黷武,且虞得志,不可復制,固不許 行,而稍節其稟假。瓚怒屢違節度,又復侵犯百姓,虞 所賚賞,典當邊彝,瓚數抄奪之,積不能禁,乃遣驛使 奉章陳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稟糧不周,二奏交馳互相非毀,朝廷依違而已。」瓚乃築京於薊城以備虞。 虞數請,瓚輒稱病不應。虞乃密謀討之,以告東曹掾 右北平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 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虞 乃止。頃之,攸卒,而積忿不已。四年冬,遂自率諸屯兵 眾合十萬人以攻瓚。將行,從事代郡程緒免胄而前 曰:「公孫瓚雖有過惡,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曉,使 得改行,而兵起蕭牆,非國之利,加勝敗難保,不如駐 兵以武臨之,瓚必悔禍謝罪,所謂不戰而服人者也。」 虞以緒臨事沮議,遂斬之以徇。戒軍士曰:「無傷餘人, 殺一伯珪而已!」時州從事公孫紀者,瓚以同姓,厚待 遇之。紀知虞謀而夜告瓚。瓚時部曲放散在外倉卒, 自懼不免,乃掘東城欲走。虞兵不習戰,又愛人廬舍, 敕不聽焚燒,急攻圍不下。瓚乃簡募銳士數百人,因 風縱火,直衝突之。虞遂大敗,與官屬北奔居庸縣。瓚 追攻之,三日城陷,遂執虞並妻子還薊,猶使領州文 書。會天子遣使者段訓增虞封邑,督六州事,拜瓚前 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瓚乃誣虞前與袁紹 等欲稱尊號,脅訓斬虞於薊市,先坐而咒曰:「若虞應 為天子者,天當風雨以相救。」時旱埶炎盛,遂斬焉,傳 首京師。故吏尾敦於路,劫虞首歸葬之。瓚乃上訓為 幽州刺史。虞以恩厚得眾,懷被北州,百姓流舊,莫不 痛惜焉。初,虞以儉素為操,冠敝不改,乃就補其穿。及 遇害,瓚兵搜其內,而妻妾服羅紈,盛綺飾,時人以此 疑之。和後從袁紹報瓚云:

[編輯]

孫靜

[編輯]

按《三國吳志》本傳:「靜字幼臺,堅季弟也。堅始舉事,靜 糾合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為保障,眾咸附焉。策 破劉繇,定諸縣,進攻會稽,遣人請靜,靜將家屬與策 會於錢塘。是時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數度水戰, 不能克。靜說策曰:『朗負阻城守,難可卒拔。查瀆南去 此數十里,而道之要徑也,宜從彼據其內,所謂攻其 無備,出其不意者也。吾當自帥眾為軍前隊,破之必 矣』。」策曰:「善。」乃詐令軍中曰:「頃連雨水濁,兵飲之多腹 痛。」令促具甖缶數百口澄水,至昏暮,四維然火誑。朗 便分軍夜投查瀆道,襲高遷屯。朗大驚,遣故丹楊太 守周昕等帥兵前戰。策破昕等,斬之,遂定會稽。表拜 靜為奮武校尉,欲授之重任。靜戀墳墓宗族,不樂出 仕,求留鎮守,策從之。權統事,就遷昭義中郎將,終於 家。有五子:暠、瑜、皎、奐、謙。暠三子:綽、超、恭。超為偏將軍, 恭生峻,綽生綝。

孫賁

[編輯]

按:《三國吳志》本傳:「賁字伯陽,父羌,字聖壹,堅同產兄 也。賁早失二親,弟輔嬰孩,賁自贍育,友愛甚篤。為郡 督郵守長。堅於長沙舉義兵,賁去吏從征伐。堅薨,賁 攝帥,餘眾扶送靈柩。後袁術徙壽春,賁又依之。術從 兄紹用會稽周昂為九江太守,紹與術不協,術遣賁 攻破昂於陰陵。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楊都尉,行」 征虜將軍,討平山越,為揚州刺史劉繇所迫逐,因將 士眾還住歷陽。頃之,術復使賁與吳景共擊樊能、張 英等,未能拔。及策東渡助賁,景破英、能等,遂進擊劉 繇,繇走豫章。策遣賁、景還壽春報術。值術僭號,署置 百官,除賁九江太守,賁不就,棄妻孥還江南。時策已 平吳,會二郡,賁與策征廬江太守劉勳、江夏太守黃 祖軍旋,聞繇病死。過定豫章,上賁領太守,後封都亭 侯。建安十三年,使者劉隱奉詔拜賁為征虜將軍,領 郡如故。在官十一年卒。子鄰嗣。

孫輔

[編輯]

按《三國吳志》本傳:「輔,字國,儀賁弟也。以揚武校尉佐 孫策平三郡。策討丹陽七縣,使輔西屯歷陽,以拒袁 術。並招誘餘民,鳩合遺散。又從策討陵陽,生得祖郎 等。策西襲廬江太守劉勳,輔隨從,身先士卒,有功。策 立輔為廬陵太守,撫定屬城,分置長吏。遷平南將軍, 假節,領交州刺史。遣使與曹公相聞。事覺,權幽繫之。」 數歲卒。子興、昭、偉、昕,皆歷列位。

孫翊

[編輯]

按《三國吳志》本傳:翊字叔弼,權弟也。驍悍果烈,有兄 策風。太守朱治舉孝廉,司空辟。建安八年,以偏將軍 領丹陽太守,時年二十。後卒為左右邊鴻所殺,鴻亦 即誅。子松為射聲校尉、都鄉侯,黃龍三年卒。蜀丞相 諸葛亮與兄瑾書曰:「『既受東朝厚遇,依依於子弟』。又 子喬良器,為之惻愴。見其所與亮器物,感用流涕。」其 《悼松》如此,由亮養子喬咨述故云。

孫匡

[編輯]

按《三國吳志》本傳:「匡字季佐,翊弟也。舉孝廉茂才,未 試用,卒,時年二十餘。子泰,曹氏之甥也,為長水校尉。 嘉禾三年,從權圍新城,中流矢死。泰子秀為前將軍 夏口督。秀公室至親,握兵在外,皓意不能平。建衡二 年,皓遣何定將五千人至夏口獵。先是,民間僉言秀 當見圖,而定遠獵,秀遂驚,夜將妻子親兵數百人奔晉,晉以秀為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封會稽公。

孫瑜

[編輯]

按:《三國吳志孫靜傳》:「靜子瑜,字仲異,以恭義校尉始 領兵眾。是時賓客諸將多江西人,瑜虛心綏撫,得其 歡心。建安九年,領丹陽太守,為眾所附,至萬餘人,加 綏遠將軍。十一年,與周瑜共討麻保二屯,破之。後從 權拒曹公於濡須。權欲交戰,瑜說權持重,權不從軍, 果無功。遷奮威將軍,領郡如故,自溧陽徙屯牛渚。瑜」 以永安人饒助為襄安長,無錫人顏連為居巢長,使 招納廬江二郡,各得降附。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 厚禮之,使二府將吏子弟數百人就受業,遂立學宮, 臨饗講肄。是時諸將皆以軍務為事,而瑜好樂《墳典》, 雖在戎旅,誦聲不絕。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瑜五 子:彌、熙、燿、曼、紘。曼至將軍,封侯。

孫皎

[編輯]

按《三國吳志孫靜傳》:「靜子皎,字叔朗,始拜護軍校尉, 領眾二千餘人。是時曹公數出濡須,皎每赴拒,號為 精銳。遷都護征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黃蓋。及兄瑜 卒,又並其軍賜沙羡雲杜南新市、竟陵為奉邑。自置 長吏,輕財能施,善於交結。與諸葛瑾至厚,委廬江劉 靖以得失,江夏李允以眾,事廣陵吳碩、河南張梁以」 軍旅,而傾心親待,莫不自盡。皎嘗遣兵候獲魏邊將 吏美女以進皎,皎更其衣服送還之,下令曰:「今所誅 者曹氏,其百姓何罪?自今以往,不得擊其老弱。」由是 江、淮間多歸附者。嘗以小故與甘寧忿爭,或以諫寧, 寧曰:「臣子一例征虜,雖公子何可專行侮人邪?吾值 明主,但當輸效力命,以報所天,誠不能隨俗屈曲矣。」 權聞之,以書讓皎曰:「自吾與北方為敵,中間十年,初 時相持年小,今者且三十矣。孔子言三十而立,非但 謂《五經》也。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護諸將於千 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揚威於北境,非徒相使 逞私志而已。近聞卿與甘興霸飲,因酒發作,侵陵其 人。其人求屬呂蒙督」中。「此人雖麤豪有不如人意時, 然其較略大丈夫也。吾親之者,非私之也。我親愛之, 卿疏憎之。卿所為每與吾違,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 簡,可以臨民;愛人多容,可以得眾。二者尚不能知,安 可董督在遠,禦寇濟難乎?卿行長大,特授重任,上有 遠方瞻望之視,下有部曲朝夕從事,何可恣意,有盛 怒邪?「人誰無過?貴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責。今故 煩諸葛子瑜重宣吾意,臨書摧愴,心悲淚下。」皎得書, 上疏陳謝,遂與寧結厚。後呂蒙當襲南郡,權欲令皎 與蒙為左右部大督。蒙說權曰:「若至尊以征虜能,宜 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共攻 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 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權寤謝蒙曰:「以卿為大督, 命皎為後繼,禽關羽,定荊州,皎有力焉。」建安二十四 年卒。權追錄其功,封子引為丹陽侯。引卒,無子,弟晞 嗣領兵,有罪自殺,國除。弟咨、彌儀皆將軍,封侯。咨,羽 林督,儀無難督,咨為滕引所殺,儀為孫峻所害。

孫奐

[編輯]

按:《三國吳志孫靜傳》:「靜子奐,字秀明,兄皎既卒,代統 其眾,以揚武中郎將領江夏太守。在事一年,遵皎舊 跡,禮劉靖、李允、吳碩、張梁及江夏閭舉等,並納其善。 奐訥於造次,而敏於當官,軍民稱之。黃武五年,權攻 石陽,奐以地主使所部將軍鮮于丹帥五千人先斷 淮道,自帥吳碩、張梁五千人為軍前鋒,降高城,得三」 將,大軍引還。權詔使在前住。駕過其軍,見奐軍陣整 齊,權歡曰:「初吾憂其遲鈍,今治軍諸將少能及者,吾 無憂矣。」拜揚威將軍,封沙羡侯。吳碩、張梁皆裨將軍, 賜爵關內侯。奐亦愛樂儒生,復命部曲子弟就業,後 仕進朝廷者數十人。年四十,嘉禾三年卒。子承嗣,以 昭武中郎將代統兵領郡。赤烏六年卒,無子。封承庶 弟壹奉奐後,襲業為將。孫峻之誅諸葛恪也,壹與全 熙、施績功恪弟公安督融,融自殺,壹從鎮南,遷鎮軍, 假節,督夏口。及孫綝誅滕引、呂據,據、引皆壹之妹丈 也。壹弟封又知引、據謀,自殺。綝遣朱異潛襲壹,異至 武昌,壹知其攻己,率部曲千餘口過將,引妻奔魏。魏 以壹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封吳侯,以故主芳貴人 邢氏妻之。邢美色妬忌,下不堪命,遂共殺壹及邢氏。 壹入魏,黃初三年死。

孫慮

[編輯]

按《三國吳志》本傳:「慮字子智,權長子,宣太子登弟也。 少敏惠,有才藝,權器愛之。黃武七年,封建昌侯。後二 年,丞相雍等奏慮性聰體達,所尚日新,北方近漢,宜 進爵稱王。權未許。久之,尚書僕射存上疏曰:帝王之 興,莫不褒崇至親,以光群後。故魯、衛於周,寵冠諸侯。 高帝五王,封列於漢,所以藩屏本朝,為國鎮衛。建昌 侯慮稟性聰敏,才兼文武,於古典制,宜正名號。陛下 謙光,未肯如舊,群寮大小,咸用於邑。方今奸寇恣雎, 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親與賢。輒與丞相雍等議,咸

以慮宜為鎮軍大將軍,授任偏方,以光大業。」權乃許
考證
之。於是假節、開府,治半州。慮以皇子之尊,富於《春秋》,

遠近嫌其不能留意。及至臨事,遵奉法度,敬納師友, 過於眾望。年二十,嘉禾元年卒。無子,國除。

孫鄰

[編輯]

按:《三國吳志孫賁傳》:「賁子鄰,年九歲,嗣都亭侯,代領 豫章,進封都鄉侯。在郡垂二十年,討平叛賊,政績修 理,召還武昌,為繞帳督。時太常潘濬掌荊州事,重安 長陳留舒燮有罪下獄。濬嘗失燮,欲寘之於法,論者 多為有言,濬猶不釋。鄰謂濬曰:『舒伯膺兄弟爭死,海 內義之,以為美譚。仲膺又有奉國舊意,今君殺其子』」 弟,若天下一統,青蓋北巡,中州士人必問仲膺繼嗣。 答者云:「潘承明殺燮,於事何如?」濬意即解,燮用得濟 鄰。遷夏口沔中督,威遠將軍。所居任職。赤烏十二年 卒。子苗嗣。苗弟旅及叔父安、熙績,皆歷列位。

孫韶

[編輯]

按《三國吳志》本傳:「韶字公禮,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 氏,亦吳人也。孫策愛之,賜姓為孫列之屬籍。後為將 軍,屯京城。初,孫權殺吳郡太守盛憲,憲故孝廉媯覽、 戴員亡匿山中,孫翊為丹陽,皆禮致之。覽為大都督 督兵,員為郡丞。及翊遇害,河馳赴宛陵,責怒覽、員以 不能全權令,使奸變得施。二人議曰:『伯海與將軍疏 遠而責我乃耳。討虜若來,吾屬無遺矣』。」遂殺河,使人 北迎揚州刺史劉馥,令住歷陽,以丹陽應之。會翊帳 下徐元孫、高傅嬰等殺覽,員韶年十七,收河餘眾,繕 治京城,起樓櫓,修器備,以禦敵。權聞亂,從椒丘還,過 定丹陽,引軍歸吳。夜至京城下營,試攻驚之。兵皆乘 城,傳檄備警讙,聲動地,頗射外人。權使曉喻乃止。明 日見韶,甚器之,即拜承烈校尉,統河部曲,食曲阿、丹 徒二縣,自置長吏,一如河舊。後為廣陵太守,偏將軍 權為吳王,遷揚威將軍,封建德侯。權稱尊號,為鎮北 將軍。韶為邊將數十年,善養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 疆場、遠斥候為務,先知動靜而為之備,故鮮有負敗。 青、徐、汝、沛頗來歸附。淮南濱江屯候,皆撤兵遠徙,徐、 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數百里。自權西征,還都武昌, 韶不進見者十餘年。權還建業,乃得朝覲。權問青、徐 諸屯要害遠近,人馬眾寡,魏將帥姓名,盡具識之,所 問咸對。身長八尺,儀貌都雅。權歡悅曰:「吾久不見公 禮,不圖進益乃爾。」加領幽州牧、假節。赤烏四年卒。子 越嗣,至右將軍。越兄楷武衛大將軍、臨成侯,代越為 京下督。楷弟異,至領軍將軍,奕宗正卿,恢武陵太守。 天璽元年,徵楷為宮下鎮、驃騎將軍。初,永安賊施但 等劫皓弟謙襲建業。或白楷二端不即赴討者。皓數 遣詰楷,楷常惶怖,而卒被召。遂將妻子親兵數百人 歸晉,晉以為車騎將軍,封丹陽侯。

孫桓

[編輯]

按《吳志》本傳:「桓字叔武,河之子也。年二十五,拜安東 中郎將,與陸遜共拒劉備。備軍眾甚盛,彌山盈谷,桓 投刀奮命,與遜戮力,備遂敗走,桓斬上兜道,截其徑, 要備踰山越險,僅乃得免。忿恚歎曰:『吾昔初至京城, 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桓以功拜建武將軍, 封丹徒侯,下督牛渚,作橫江塢,會卒。」

[編輯]

司馬休之

[編輯]

按《晉書譙剛王遜傳》,遜子閔王承,承子烈王無忌,無 忌子敬王恬。恬四子:尚之、恢之、允之、休之。休之字季 豫,少仕清塗,以平王恭、庾楷功,拜龍驤將軍、襄城太 守,鎮歷陽。桓元攻歷陽,休之嬰城固守。及尚之戰敗, 休之以五百人出城力戰,不捷,乃還城,攜子姪奔於 慕容超。聞義軍起,復還京師。大將軍武陵王令曰:「前 龍驤將軍休之,才幹貞審,功業既成,歷陽之戰,事在 機捷。及至勢乖力屈,奉身出奔,猶鳩集義徒,崎嶇險 阻。既應親賢之舉,宜委分陝之重。可監荊、益、梁、寧、秦、 雍六州軍事,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假節。」到鎮無 幾,桓振復襲江陵,休之戰敗,出奔襄陽。寧朔將軍張 暢之、高平相劉懷肅自沔攻振,走之。休之還鎮,御史 中丞王楨之奏休之失戍免官,朝廷以豫州刺史魏 詠之代之,徵休之還京師,拜後將軍、會稽內史。御史 中丞阮歆之奏休之與尚書虞嘯父犯禁嬉戲,降號 征鹵將軍,尋復為後將軍。及盧循作逆,加督浙江東 五郡軍事,坐公事免。劉毅誅,復以休之都督荊雍梁 秦寧益六州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假節。以子文 思為亂,上疏謝曰:「文思不能聿修,自貽罪戾,憂懼震 惶,惋愧交集。臣御家無方,威訓不振,致使子姪愆法, 仰負聖朝,悚赧兼懷,胡顏自處。請解所任,歸罪闕庭。」 不許。後以文思事怨望,遂結雍州刺史魯宗之,將共 誅執政。時休之次子文寶及兄子文祖並在都收付 廷尉賜死。劉裕親自征之,密使遺休之治中韓延之 書曰:「文思事意,遠近所知。去秋遣康之送還司馬君 者,推至公之極也。而了無愧心,久絕表疏,此是天地 所不容。吾受命西征,止其父子而已。彼土僑舊,為之 驅逼,一無所問。往年郗僧施、謝邵、任集之等,交搆積歲,專為劉毅規謀,所以至此。今卿諸人一時逼迫,本 無纖釁,吾虛懷期物,自有由來。今在近路,是諸賢濟 身之日,若六軍相臨,交鋒接刃,蘭艾雜揉,或恐不分, 故白此意,並可示同懷諸人。」延之報曰:「聞親率戎馬, 遠履西畿,闔境士庶,莫不恇駭。何者?莫知師出之名 故也。辱來疏始,委以譙王前事,良增歎息。司馬平西 體國忠貞,款懷待物,以君有匡復之勳,家國蒙賴,推 德委誠,每事詢仰。」譙王往以微事見劾,猶自遜位,況 以大過,而當默然也。但康之前言,有所不盡,故重使 胡道申白所懷。道未及反,已奏表廢之,所不盡者命 耳。推寄相與,正當如此,有何不可,便及兵戈。自義旗 以來,方伯誰敢不先相諮疇,而徑表天子,可謂欲加 之罪,其無「辭乎!」劉裕足下,海內之人,誰不見足下此 心,而復欲誑國士,天地所不容,在彼不在此矣。來言 虛懷期物,自有由來。今伐人之君,啗人以利,真可謂 虛懷期物,自有由來矣。劉藩死於閶闔之門,諸葛弊 於左右之手,甘言詫語,方伯襲之以輕兵,遂使席上 靡款懷之士,閫外無自信,諸侯以是為得算,良「可恥 也。吾誠鄙劣,嘗聞道於君子,以平西之至德,寧可無 授命之臣乎!假令天長喪亂,九流渾濁,當與臧洪游 於地下耳。」裕得書嘆息,以示諸佐曰:「事人應如此矣。」 宗之聞裕向荊州,自襄陽就休之,共屯江陵,使文思 及宗之子軌以兵距裕,戰於江津,休之大敗,遂與宗 之俱奔於姚興。後裕平姚泓,休之將奔於魏,未至,道 死。

司馬允之

[編輯]

按《晉書譙剛王遜傳》,「遜子閔王承,承子烈王無忌,無 忌子敬王恬。恬四子:尚之、恢之、允之、休之。允之字季 度,出後叔父愔,襲爵廣晉伯,歷位輔國將軍、吳國、宣 城。譙梁內史王恭、庾楷。桓元等內伐也,會稽王道子 命允之兄弟距楷,破之。元興初,與兄恢之同徙廣州, 於道被害。義軍起,追贈太常卿。從弟康之以子文惠」 襲爵。宋受禪,國除。

[編輯]

劉遵考

[編輯]

按《宋書》本傳,「遵考,高祖族弟也。曾祖淳,皇曾祖武原 令混之弟,官至正員郎。祖巖,海西令。父涓子,彭城內 史。遵考始為將軍振武參軍,預討盧循,封鄉侯。自建 威將軍、彭城內史隨高祖北伐。時高祖諸子並弱,宗 室唯有遵考,長安平定,以督并州、司州之北河、東北 平陽、北雍州之新平安定五郡諸軍事、輔國將軍、並」 州刺史,領阿東太守,鎮蒲坂。關中失守,南還。除遊擊 將軍,遷冠軍將軍。晉帝遜位,居秣陵宮,遵考領兵防 衛。高祖初即大位,下推恩之詔曰:「遵考服屬之親,國 戚未遠,宗室無多,宜蒙寵爵。可封營浦縣侯,食邑五 百戶。」以本號為彭城、沛三郡太守。景平元年,遷右衛 將軍。元嘉二年,出為征虜將軍、淮南太守。明年,轉使 持節,領護軍,入直殿省。出為使持節、督雍梁、南北秦 四州、荊州之南竟陵順陽襄陽新野、隨六郡諸軍、征 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新野二郡太守。遵 考為政嚴暴,聚斂無節。五年,為有司所糾,上不問,赦 還都。七年,除太子右衛率,加給事中。明年,督南徐兗 州之江北淮南諸軍事、征虜將軍、南兗州刺史,領廣 陵太守。又徵為侍中,領後軍將軍,徙太常。九年,遷右 衛將軍,加散騎常侍。十二年,坐厲疾不待對,免常侍, 以侯領右衛。明年,復本官。十五年,又領徐州大中正、 太子中庶子,本官如故。其年,監徐兗二州、豫州之梁 郡諸軍事、前將軍、徐兗二州刺史。未之鎮,留為侍中, 領左衛將軍。明年,出為使持節、監豫司雍並四州、南 豫州之梁郡弋陽馬頭荊州之義陽四郡諸軍事、前 將軍、豫州刺史,領南梁郡太守。二十一年,坐統內旱, 百姓饑,詔加賑給,而遵考不奉符旨,免官。起為散騎 常侍、五兵尚書,遷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二十五年, 徵為領軍。二十七年,索虜南至瓜步,率軍出江上。假 節,置三十年,復出為使持節、監豫州刺史。元兇弒立, 進號安西將軍,遣外監徐安期仰捷祖防守之。遵考 斬安期等,起義兵應南譙王義宣。義宣加遵考鎮西 將軍。夏侯獻率眾至瓜步,承候世祖,又坐免官。孝建 元年,魯爽、臧質反,起為征虜將軍,率眾屯臨沂縣,仍 除吳興太守。明年,徵為湘州刺史,未行,遷尚書左僕 射。三年,轉丹楊尹,加散騎常侍。復為尚書右僕射,領 太子右衛率。明年,又除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五年, 復遷尚書右僕射,金紫光祿大夫,常侍如故。明年,轉 左僕射,常侍如故。又領徐州刺史,大中正,崇憲太僕。 前廢帝即位,遷特進、右光祿大夫,常侍、太僕如故。景 和元年,出督南豫州諸軍事、安西將軍、南豫州刺史。 太宗即位,以為侍中、特進、右光祿大夫,領崇憲太僕, 給親侍三十人。崇憲太后崩,太僕解,餘如故。泰始五 年,賜几杖,大官四時賜珍味。疾病,太醫給藥,固辭幾 杖。後廢帝即位,進左光祿夫,大餘如故。元徽元年卒,

時年八十二。追贈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
考證
如故。諡曰「元公。」遵考無才能,直以宗室不遠,故歷朝

顯遇。年老有疾,失明。子澄之,順帝昇明末,貴達。澄之 弟琨之,為竟陵王誕司空主簿,誕作亂,以為中兵參 軍,不就,縶繫數十日,終不受,乃殺之。追贈黃門郎,詔 吏部尚書謝莊為之誄。遵考從弟思考,亦被遇歷朝, 官極清顯,為豫章、會稽太守,益徐州刺史。凡經十郡 三州。泰始元年,卒於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時年 七十五。追贈特進,常侍、光祿如故。

[編輯]

蕭昱

[編輯]

按《梁書蕭景傳》:「昱字子貞,景第四弟也。天監初,除祕 書郎,累遷太子舍人、洗馬、中書舍人、中書侍郎。每求 自試,高祖以為淮南、永嘉、襄陽郡,並不就,志願邊州。 高祖以其輕脫無威望,抑而不許。遷給事黃門侍郎, 上表曰:『夏初陳啟,未垂採照,追懷慚懼,實戰胸心。臣 聞暑雨祁寒,小人猶怨,榮枯寵辱,誰能忘懷。臣藉以』」 往,因得預枝戚之重;緣報既雜,時逢坎壈之運。昔在 齊季,義師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識慮,東西阻絕,歸赴 無由。雖未能負戈擐甲,實銜淚憤懣。潛伏東境,備履 艱危,首尾三年,亟移數處,雖復飢寒切身,亦不以凍 餒為苦。每涉驚疑,惶怖失魄,既乖致命之節,空有項 領之憂,希望開泰,冀蒙共樂,豈期二「十餘年,功名無 紀」,畢此身骸,方填溝壑,丹誠素願,溘至長罷,俯自哀 憐,能不傷歎!夫自媒自衒,誠哉可鄙,自譽自伐,實在 可羞。然量己揆分,自知者審,陳力就列,寧敢空言。是 以常願一試,屢成千請。夫上應元象,實不易叨,錦不 輕裁,誠難其製。過去業鄣,所以致乖筭測。聖監既謂 臣愚短,不可試用,豈「容久居顯禁,徒穢黃樞。忝竊稍 積,恐招物議。請解今職,乞屏退私門,伏願天照,特垂 允許。臣雖叨榮兩宮,報效無地,方違省闥,伏深戀悚。」 高祖手詔答曰:「昱表如此。古者用人,必前明試,皆須 績用既立,乃可自退之高。昔光武兄子章、興二人,並 有名宗室,就欲習吏事,不過章為平陰令,興為緱氏 宰,政」事有能,方遷郡守,非直政績見稱,即是光武猶 子。昱之才地,豈得比類焉!往歲處以淮南郡,既不肯 行,續用為招遠將軍、鎮北長史、襄陽太守,又以邊外 致辭,改除招遠將軍、永嘉太守。復雲內地非願,復問 晉安、臨川,隨意所擇,亦復不行。解巾臨郡,事不為薄, 數有致辭,意欲何在?且昱諸兄遞居連率,「相繼推轂, 未嘗缺歲。其同產兄景,今正居藩鎮,朕豈厚於景而 薄於昱?正是朝序物議,次第若斯,於其一門,差自無 愧。無論今日,不得如此。昱兄弟昔在布衣,以處成長, 於何取立,豈得任情反道,背天違地,孰謂朝廷無有 憲章,特是未欲致之於理。既表解職,可聽。如啟坐免 官,因此杜門絕朝覲,國家慶弔不復通。」普通五年,坐 於宅內鑄錢,為有司所奏,下廷尉,得免死。徙臨海郡, 行至上虞,有赦追還,且令受菩薩戒。昱既至,恂恂盡 禮,改意蹈道,持戒又精潔。高祖甚嘉之,以為招遠將 軍、晉陵太守。下車勵名跡,除煩苛,明法憲,嚴於姦吏, 優養百姓,旬日之間,郡中大化。俄而暴疾卒,百姓行 坐號哭,市里為之諠沸,設祭奠於郡庭者四百餘人。 田舍有女人夏氏,年百餘歲,扶曾孫出郡,悲泣不自 勝。其惠化所感如此。百姓相率為立廟建碑,以紀其 德。又詣京師求贈諡,詔贈湘州刺史,諡曰恭。

北魏

[編輯]

元均

[編輯]

按《魏書陽平王熙傳》:「熙長子他,他子顯,顯子世遵。世 遵弟均,字世平,累遷通直常侍、征虜將軍。以河梁立 義之功,封安康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除散騎常侍、 平東將軍,卒贈使持節、征東將軍、青州刺史。出帝時, 復贈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均六子。」

元忻之

[編輯]

按《魏書陽平王熙傳》,「均長子忻之,性麤武,幼有氣力。 釋褐定州平北府中兵參軍,稍遷尚書右中兵郎。以 河渚起義之勳,賜爵東阿侯。初,孝莊之圖爾朱榮元 天穆也,忻之密啟,臨事之日,乞得侍立,手斬二人。及 榮之死,百寮入賀,忻之獨蒙勞問。莊帝崩於晉陽,忻 之內懼。及齊獻武王起義河北,忻之奔赴。後廢帝時」, 除散騎常侍、大丞相右長史。出帝初,襲先封安康縣 開國伯,除撫軍將軍、北徐州刺史。便道之州,屬樊子 鵠據瑕丘反,遂於中途遇害。以死王事。追贈使持節、 都督定殷二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定州刺 史,諡曰文貞。

元禹

[編輯]

按《魏書陽平王熙傳》:「均弟禹,容貌魁偉,起家司空參 軍,轉符璽郎,太常丞,鎮遠將軍、東海太守,帶峒峿戍 主。禹頗好內學,每雲晉地有福。孝昌末,遂詣爾朱榮。 建義元年,與榮同入洛,除中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 封鄄城縣開國伯,邑五百戶,為并州東面大都督,鎮 樂平。榮死之後,為土民王惡氈起義殺之。後贈征西」 將軍、雍州刺史。子長淵襲

元法壽

[編輯]

按《魏書陽平王熙傳》:「吐萬弟鍾葵早卒。長子法壽,侍 御史中散,累遷中散大夫,出除龍驤將軍、安州刺史。 法壽先令所親微服入境,觀察風俗,下車便大行賞 罰,於是境內肅然。更滿還朝,吏人詣闕訴乞,肅宗嘉 之,詔復州任。後徵為太中大夫,加左將軍,遷平東將 軍、光祿大夫。建義初,於河陰遇害。贈車騎將軍、相州」 刺史。子慶始,大司農丞,與父同時見害。贈前將軍、廣 州刺史。

北齊

[編輯]

高靈山

[編輯]

按《北齊書》本傳:「長樂太守靈山,字景嵩,神武族弟也。 從神武起兵信都,終於長樂太守,贈大將軍、司空,諡 曰文宣。子懿,卒於武平鎮將。無子,文宣帝以靈山從 父兄齊州刺史建國子伏護為靈山後。」

[編輯]

楊處綱

[編輯]

按《隋書》本傳:「處綱,高祖族父也。生長北邊,少習騎射。 在周嘗以軍功拜上儀同。高祖受禪,贈其父鍾葵為 柱國尚書令、義城縣公,以處綱襲焉。授開府,督武候 事。尋為太子宗衛率,轉左監門郎將。後數載,起授右 領軍將軍。處綱雖無才藝,而性質直,在官彊濟,亦為 當時所稱。尋拜蒲州刺史,吏民悅之。進位大將軍,後」 遷秦州總管,卒官,諡曰「恭。」弟處樂,官至雒州刺史。漢 王諒之反也,朝廷以為有二心,廢錮不齒。

[編輯]

李漢

[編輯]

按《唐書淮陽壯王道元傳》:道元六世孫漢,字南紀,少 事韓愈,通古學,屬辭雄蔚,為人剛略類愈,愈愛重,以 子妻之。擢進士第,累遷左拾遺。敬宗侈宮室,舶賈獻 沈香亭材,帝受之。漢諫曰:「以沈香為亭,何異瑤臺瓊 室乎?」是時王政謬僻,漢言切,多所救補。坐婞訐,出佐 興元幕府。文宗立,召為屯田員外郎、史館修撰。論次 《憲宗實錄》,書宰相李吉甫事,不假借子,德裕惡之。會 李宗閔當國,擢知制誥,稍進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初, 德裕貶袁州,漢助為排擠。後德裕復輔政,漢坐宗閔 黨,出為汾州刺史。宗閔再逐,改州司馬,詔有司不二 十年不得用。然不數歲,徙絳州長史,遂不復振。太中 時,召拜宗正少卿,卒。始,漢為中丞,表孔溫業為御史。 及漢晚見,召溫業已為中丞。每燕集,人以為榮。

李戡

[編輯]

按《唐書渤海敬王奉慈傳》:「奉慈七世孫戡,字定臣。幼 孤,年十歲,所即好學。大寒掇薪自炙,夜無然膏,默念 所記。年二十,明六經,舉進士,就禮部試吏,唱名乃入。 戡恥之,明日徑返江東,隱陽羨里。陽羨民有鬥爭不 決,不之官,而詣戡以辨凡論著。」請幫助識別此字。百篇,常惡元和有 元白,詩多纖艷不逞,而世競重之,乃集詩人之類夫 古者斷為唐詩,以譏正其失雲。平盧節度使王彥威 表為巡官,府遷,還洛陽,卒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