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2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二十三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二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二十三卷目錄

 兵部部名臣列傳三

  明三

  王憲       范鏓

  王邦瑞      聶豹

  丁汝夔      陳洪謨

  譚綸       李禎

  薛三才      余懋衡

  陳道亨      趙彥

  董漢儒      黃克纘

  崔景榮      王洽

  熊明遇      衛一鳳

官常典第三百二十三卷

兵部部名臣列傳三

[編輯]

明三

[編輯]

王憲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憲字維綱,東平人。弘治三年進士。歷 知阜平、滑二縣,召拜御史。正德初,擢大理寺丞,遷右 僉都御史,清理甘肅屯田,進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 歷鄖陽、大同。以應州禦寇功,廕錦衣,世百戶。遷戶部 右侍郎,改撫陝西,入為兵部右侍郎。近畿盜起,偕太 監張忠、都督朱泰捕之,復以功廕錦衣。武宗南征,命」 率戶、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軍儲,頗附權倖。駕旋, 以中旨代王瓊為兵部尚書。世宗即位,為給事中史 道劾罷。嘉靖四年,廷推鄧璋及憲為三邊總制,言官 持不可,帝竟用憲部將王宰、史經連敗寇,璽書褒諭。 吉囊數萬騎渡河,從石臼墩深入。憲督總兵官鄭卿、 杭雄、趙瑛等分據要害擊之。都指揮卜雲斷其歸路。 寇至青羊嶺,大敗去,斬首三百餘級,獲馬駝器仗無 算。帝大喜,加憲太子太保,復予一子廕。至是,凡三廕 錦衣,世百戶矣。中官織花絨於陝,憲請罷之。又因九 廟成,請釋還議禮。得罪者,頗為士大夫所稱。張璁、桂 萼欲用王瓊為總制,乃改憲南京兵部尚書。已,入為 左都御史。朔州告急,廷推憲總督宣、大。憲不肯行,曰: 「我甫入中臺,何見驅亟也?」給事中夏言、趙廷瑞劾憲 託疾避難,復罷歸。未幾,帝追念憲,召為兵部尚書。小 王子入寇,條上平戎及諸邊防禦事宜。又請立京營 分伍操練法,諸將不得藉內府供事,規避營操。帝皆 嘉納。舊制,軍功論敘,有生擒、斬首、當先、殿後、奇功、頭 功諸等。其後冒濫日多。憲定軍功襲替格,自永樂至 正德,酌其輕重大小之差,臚析以上。詔著之《會典》,為 成式。尋兼督團營。西番諸國來貢,稱王號者百餘人。 憲與禮臣夏言等請如成化、弘治間例,答敕止國王 一人,仍限貢期人數。議乃定。大同兵變,憲初言首亂 當誅,餘宜散遣。而大學士張孚敬與總督劉源清力 主用兵,憲乃不敢堅前議。源清攻城不能下,北寇又 內侵,請別遣大臣禦北寇。已,得專攻城,憲亦議從其 奏。論者多尤憲。會帝悟大同重鎮,不宜破壞,乃寢其 事。亂亦旋定,源清竟得罪去。居數年,憲引年歸。卒。贈 少保,諡《康毅》。

范鏓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鏓字平甫,其先江西樂平人,遷瀋陽。 鏓舉正德十二年進士,授工部主事,遷員外郎。嘉靖 三年,伏闕爭《大禮》,下獄廷杖。由戶部郎中改長蘆鹽 運司同知,遷河南知府。歲大饑,巡撫都御史潘塤駁 諸請賑文牒,候勘實乃發。鏓不待報,輒開倉賑之,全 活十餘萬,民爭謳頌鏓。語聞禁中,帝為責戶部,及塤」 與巡按御史匿災狀,塤歸罪鏓以自解,被劾罷去,鏓 名由此顯。遷兩淮鹽運使,條上鹺政十要。歷四川參 政,湖廣按察使,浙江、河南右、左布政使。二十年擢右 副都御史,巡撫寧夏。鏓為人持重有方略。既涖重鎮, 不上首功。一意練步騎,廣儲蓄,繕治關隘亭障,寇為 遠徙,俘歸者五百人。上疏言:「邊將各有常祿,無給田 之制。自武定侯郭勛奏以軍餘開墾田園,給將領,委 奸軍為莊頭,害殊大。宜給還軍民,任耕種,便。」帝從其 請。居數年,引疾歸。起故官,撫河南。尋召為兵部右侍 郎,轉左尚書。王以旂出督三邊,鏓署部事。頃之,奉詔 總理邊關阨隘,奏上經略潮河川、居庸關諸處事宜。 請於古道門外蜂窩「嶺增墩臺一為外屏。濬濠設橋, 以防衝突。川西、南兩山對處各設敵臺,以控中流。分 戍兵番,直守要害。又薊鎮五里垛、劃車、升連口、慕田 谷等地,宜設墩臺。惡谷、紅生谷、香鑪石等地,宜斬崖 塹。居庸關外諸口,在宣府為內地,在居庸則為邊藩, 宜敕東中路文武臣修築。」加潮河川提督為守備,增 副將。「居庸關領天壽山黃花鎮,設橫嶺守備;塞懷來路,增置新軍二千餘人,資團練。」又議紫荊、倒馬、龍泉 等關,及山海關、古北口經略事宜,「請於紫荊之桑谷, 倒馬之中窯關峪,龍泉之陡石嶺諸要害創築城垣, 增設敵樓營舍。薊州所轄燕河、太平、馬蘭、密雲四路, 修築未竟者,括諸司贖鍰竣之。而浮圖峪、插箭嶺尤 為紫荊、倒馬二關衝,移參將分駐石門、杜家莊,俾保 定總兵駐紫荊。薊、遼懸絕千里,移建昌營遊擊於山 海關。三屯等營缺軍,應速募馬不足者補入。其常戍 之兵,介冑不備,量給鎧仗。番上者悉予行糧,毋俾荷 戈枵腹。」又言:「諸路緩急,以密雲之分守為最。各關要 害,以密雲之迤西為最。若燕河之冷口,馬蘭之黃崖, 太平之榆木嶺、擦崖子,皆所急也。宜敕撫鎮督諸將 領,分各營士馬,兼側近按伏之兵,迭為戰守。」兵部言: 「軍戍久戀土,猝移置恐他變。莫若山海關增置能將 一員,募軍三千,屯駐,聽薊遼撫臣調度,援燕河。」餘如 鏓言。下守臣議。帝才鏓甚。會兵部尚書趙廷瑞罷,即 命鏓入代。鏓以老辭,且言隨事通變,乏將順之宜。帝 怒,責鏓不恭,削其籍。時嚴嵩當國,而鏓本由徐階薦, 天下推為長者。惜其去不以罪。然鏓罷,帝召翁萬達, 甫至,以憂去,丁汝夔代之。明年,俺荅逼都城,汝夔遂 誅死,而鏓歸,久之乃卒。隆慶元年復官。

王邦瑞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邦瑞,字惟賢,宜陽人。早有器識,為諸 生。山東盜起,上勦寇十四策於知府。正德十二年成 進士,改庶吉士,與王府有連,出為廣德知州。嘉靖初, 祖憂去,補滁州,屢遷南京吏部郎中,出為陝西提學 僉事。坐歲貢不中式五名以上,貶濱州知州,再遷固 原兵備副使。涇、邠巨盜李孟春流劫河東,西勦平之。」 以祖母憂去。服除,復提學陝西。轉參政。母憂解職。起 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寇乘冰入犯,設伏敗之。改 南京大理卿,未上,召為兵部右侍郎,改吏部,進左。俺 荅犯都城,命邦瑞總督九門。邦瑞屯禁軍郭外,以巡 捕軍營東、西長安街,大啟郭門,納四郊避寇者。兵部 尚書丁汝夔下獄,命邦瑞攝其事,兼督團營。寇退,請 治諸將功罪,且濬九門壕塹。皆報可。邦瑞見營制久 弛,極陳其弊。遂罷十二團營,悉歸三大營,以咸寧侯 仇鸞統之。邦瑞亦改兵部左侍郎,專督營務。復條上 《興革六事》。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請盡撤提督監 槍者。」帝報從之。又舉前編修趙時春、工部主事申𣄚 知兵,並改兵部,分理京營事。未幾,帝召兵部尚書翁 萬達未至,遲之,遂命邦瑞代。條上安攘十二事。仇鸞 搆邦瑞於帝,帝眷漸移。會鸞奏革薊州總兵官李鳳 鳴、大同總兵官徐玨任,而薦京營副將成勳代鳳鳴, 密雲副將徐仁代玨。旨從中下。邦瑞言:「朝廷易置將 帥,必采之公卿,斷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漸,示臣下不 敢專也。且京營大將與列鎮將不相統攝,何緣京營 乃黜陟各鎮?今曲狥鸞請,臣恐九邊將帥悉奔走託 附,非國之福也。」帝不悅,下旨譙讓。鸞又欲節制邊將, 罷築薊鎮邊垣。邦瑞皆以為不可。鸞大憾,益肆讒搆。 會邦瑞復陳安攘大計,遂嚴旨落職,以冠帶辦事。居 數日,大計自陳,竟除名,以趙錦代。邦瑞去,鸞益橫。明 年誅死,錦亦坐黨比遣戍,於是帝漸思之。踰十年,京 營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既至,疏便宜數 事,悉允行。踰年卒。贈太子少保,諡襄毅,遣行人護喪 歸葬。邦瑞嚴毅有識量。歷官四十年,以廉節著。

聶豹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豹字文蔚,吉安永豐人。正德十二年 進士。除華亭知縣。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有 聲。出為蘇州知府,憂歸,補平陽知府。山西頻中寇,民 無寧居。豹令富民出錢,罪疑者,贖得萬餘金,修郭家 溝、冷泉、靈石諸關隘,練鄉勇六千守之。寇來犯,被卻。 由是廷議以豹為知兵。給事中劉繪、大學士嚴嵩皆」 薦之。擢陝西副使,備兵潼關。大計拾遺,言官論豹在 平陽乾沒。會大學士夏言亦惡豹,逮下詔獄,落職歸。 二十九年秋,都城被寇,禮部尚書徐階,豹知華亭時 所取士也,為豹訟冤,言其才可大用。立召拜右僉都 御史,巡撫順天。未赴,擢兵部右侍郎,尋轉左。仇鸞請 調宣、大兵入衛,豹陳四慮,謂「宜固守」宣、大,宣、大安則 京師安。鸞怒,詗豹過無所得,乃已。三十一年,兵部尚 書翁萬達赴召,未至京,卒於道,以豹代之。奏上防秋 事宜,又請增築京師外城。皆報可。是年秋,寇大入山 西,覆總兵官李淶軍,大掠二十日而去。總督蘇祐反, 以大捷聞,為巡按御史毛鵬所發。章下兵部。豹言:「寇 雖有所掠,而我師斬獲過當,實上元垂祐,陛下威靈 所致。宜擇吉祭告,論功行賞。」帝喜,進秩任子者數十 人。豹亦加太子少保,廕錦衣世千戶。京師外城成,進 太子少傅。南北屢奏捷,豹復歸功上元。已類奏諸邊 功,復稱引元祐,祭告行賞如初。豹亦進太子太保。當 是時,西北邊歲遭寇,東南倭又起,羽書日數至。豹本 無應變才,而大學士嵩與豹鄉里,徐階亦入政府,故 豹甚為帝所倚。久之,寇患日棘,帝深以為憂。豹卒無所謀畫,條奏皆虛。文帝漸知其短,思有所易置。會侍 郎趙文華陳七事,致仕,侍郎朱隆禧請設巡視福建 大臣,開海濱互市禁,豹皆格不行。帝大怒,切責之。豹 震懾請罪,復辨增官、開市之非,再下詔譙讓,豹愈惶 懼,條便宜五事以獻。帝意終不懌,降俸二級。頃之,竟 以中旨罷,而用楊博代之。歸數年卒。隆慶初,贈少保, 諡貞襄。豹初好王守仁「良知」之說,與辨難,益心服。後 聞守仁歿,為位哭,以弟子自處。及繫獄,著《困辨錄》,於 守仁說頗有異同雲。

丁汝夔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汝夔字大章,霑化人。正德十六年進 士,改庶吉士。嘉靖初,授禮部主事。爭大禮,被杖,調吏 部,累官山西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撫甘肅,歷 撫保定、應天。入為左副都御史,坐事調湖廣參政,復 以故官撫河南,歷吏部左、右侍郎。二十八年十月拜 兵部尚書,兼督團營。條上邊務十事,皆報可。當是時」, 俺荅歲寇邊,羽書疊至。天子方齋居西內,厭兵事。而 大學士嚴嵩竊權,邊帥率以賄進,疆事大壞。其明年 八月甲子,俺荅犯宣府,諸將拒之不得入。汝夔即上 言:「寇不得志於宣府,必東趨遼、薊,請敕諸將嚴為備。 潮河川乃陵京門戶,宜調遼東一軍赴白馬關,保定 一軍赴古北口。」從之。寇果引而東,駐大興州,去古北 口百七十里。大同總兵官仇鸞知之,率所部馳至居 庸南。順天巡撫王汝孝駐薊州,誤聽諜者,謂寇向西 北。汝夔信之,請令鸞還大同勿東,詔俟後報。及《興州》 報至,命鸞壁居庸,汝孝守蘇州。未幾,寇循潮河川南 下,至古北口,薄關城。總兵官羅希韓、盧鉞不能卻,汝 孝師大潰。寇遂由石匣營達密雲,轉掠懷柔,圍順義 城。聞保定兵駐城內,乃解。而南至通州,阻白河,不得 渡。駐河東孤山,分剽昌平、三河,犯諸帝陵,殺掠不可 勝紀。京師戒嚴,召各鎮勤王,分遣文武大臣各九人 守京城九門,定西侯蔣傳、兵部侍郎王邦瑞總督之。 而以錦衣都督陸炳、禮部侍郎王用賓、給事御史各 四人巡視皇城四門。詔大小文臣知兵者許汝夔委 用。汝夔乃條上八事,請「列正兵四營於城外四隅,奇 兵九營於九門外近郊,正兵營各一萬,奇兵營各六 千,急遣大臣二人經略通州、涿州,且釋罪廢諸將,使 立功贖罪。」帝悉從之。然是時冊籍皆虛數,禁軍僅四 五萬,老弱半之,又半役內外提督大臣,家不歸伍,在 伍者亦涕泣不敢前。從武庫索甲,伏主庫奄人勒常 例不時發。久之不能軍,乃發居民及四方應武舉諸 生乘城,且大頒賞格。仇鸞與副將徐玨、遊擊張騰等 軍白河西,楊守謙與副將朱楫等軍東直門外,諸路 援兵亦稍集。議者率謂「城內虛,城外有,邊兵足恃,宜 移京軍備內釁。」汝夔亦以為然,遂量掣禁軍入營十 王府慶壽寺前掌營務者成國公朱希忠,恐以兵少 獲譴,乃東西抽掣,為掩飾計。士疲不得息,出怨言而 莫曉孰為調者,則爭詈汝夔。鸞兵無紀律,掠民間。帝 方眷鸞,令勿捕,汝夔亦戒勿治鸞兵,民咸怨怒。寇游 騎四出,去都城三十里。及辛巳,遂自通州渡河而西, 前鋒七百騎駐安定門外教場。明日,大營薄都城,分 掠西山、黃村、沙河、大小榆河,畿甸大震。初,寇逼通州, 部所遣偵卒出城不數里,道遇傷者輒奔還,妄言「誑 汝夔。」既而言不讎,汝夔弗罪也。募他卒偵之,復如前, 以故寇眾寡遠近皆不能知。宣府總兵官趙國忠,參 將趙臣、孫時謙、袁正,遊擊姚冕,山西遊擊羅恭等各 以兵入援,營玉河諸處。詔兵部核諸鎮兵數,行賞賚。 勤王兵先後五六萬人,皆聞變即赴。未齎糗糧。制下 犒師,牛酒無所出。越二三日,援軍始得數餅餌,益饑 疲不任戰。帝久不視朝,軍事無由面白,廷臣多以為 言,帝不許。禮部尚書徐階復固請,帝乃許。癸未,群臣 昧爽入。至日晡,帝始御奉天殿,不發一詞,但命階奉 敕諭,至午門集群臣切責之而已。帝怒文武臣不任 事,尤怒汝夔。吏部因請起楊守禮、劉源清、史道,許論 於家。汝夔不自安,請督諸將出城戰,而以侍郎謝蘭 署部事。帝責其推委,命居中如故。寇縱橫內地八日, 諸軍不敢發一矢。寇本無意攻城,且所掠過望,乃整 輜重,從容趨白羊口而去。方事𣗥,帝怒諸將不戰,趣 甚急。汝夔以咨嵩。嵩曰:「塞上或敗,可掩也。失利輦下, 帝無不知。誰執其咎?寇飽自颺去耳。」汝夔因不敢主 戰,諸將亦益閉營,寇以此肆掠無所忌。既退,汝夔、蘭 及戶工尚書李士翱、胡松,侍郎雒顒、孫禬皆引罪。命 革士翱職,停松俸,俱戴罪辦事侍郎各停俸五月,而 下汝夔獄。帝欲大行誅以懲後,汝夔窘,求救於嵩。嵩 曰:「我在,必不令公死。」及見帝,怒甚,竟不敢言。給事御 史劾汝夔禦寇無策。帝責其不早言,奪俸有差。趣具 獄,怒。法司奏當緩,杖。都御史屠僑、刑部侍郎彭黯、大 理卿沈良才各四十,降俸五等。刑科張侃等循故事 覆奏,各杖五十,斥侃為民。坐汝夔守備不設,即日斬 於市,梟其首,妻流三千里,子戍鐵嶺。汝夔臨刑,始悔 為嵩所賣。方廷訊時,職方郎王尚學當從坐。汝夔曰「罪在尚書,郎中無預。」得減死論戍。比赴市,問左右:「王 郎中免乎?」尚學子化適在旁,謝曰:「荷公恩,免矣。」汝夔 歎曰:「汝父勸我速戰,我為政府誤,汝父免,我死何恨?」 聞者為泣下。隆慶初,復官。汝夔既下獄,並逮汝孝、希 韓、鉞。寇未盡去,官校不敢前,託言「汝孝等追寇白羊 口,遠不可卒至。」比逮至,論死。帝怒漸解,而汝孝復以 首功聞,命俱減死戍邊。

陳洪謨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洪謨,字宗禹,武陵人。幼穎異,凝重寡 言笑。弘治九年進士。除刑部主事,歷員外郎。正德初, 父喪除,入京師,見劉瑾亂政,稱母老,乞便養,乃改南 京戶部,再遷漳州知府。時巨寇林廣周嘯聚數千,負 海為亂,洪謨討平之。俗尚浮奢好訟,乃頒《呂氏鄉約》, 朔望躬親講諭,民多從化。復朱子書院,簡俊士肄業」 其中。濬龍溪陂,灌田萬餘頃,人號「陳公陂。」擢江西右 參政,歷貴州、雲南按察使。十八砦番人叛,勢大震。巡 撫何孟春與洪謨合謀討之,遂空其地。洪謨神采嚴 重,不畏強禦。鎮守中官史泰及金騰、分守中官劉玉 假進貢名,要索金寶。洪謨檄所司毋奉行。泰縱家人 捶諸生於塗,責以大義,執而治之。黔國公沐崑子紹 勛,幼未襲爵,其從父參將崧賂權貴欲奪之。洪謨持 不可,乃止。嘉靖改元,遷山東左布政使,以疾起補江 西。三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時去兵燹未久,府 庫虛匱。洪謨節財用,廣積儲,數年積糓至百五十餘 萬石,特被獎賚。洪謨請更發官帑雜銀糓賑貸,而留 餘積備不虞。報可。時中官吳猷奉命修龍虎山宮觀, 估費至二十萬。洪謨言:「江西災變頻仍,人民愁困。頃 奉明詔,宮觀但仍舊制,當用四萬七千兩而足。乞敕 猷務遵成旨,毋別創新規,額外徵索。」帝從其請。及猷 還,謗於朝,洪謨由是遂罷。居二年,以薦起兵部右侍 郎,進左。十年,兵部公廨火,延及工部文籍俱燬。時洪 謨方署部事。帝震怒,降諭切責。言「諸司縱吏為奸,武 選尢甚。」因逮洪謨及武選郎中黃禎等下詔獄,斥為 民,他司及工部官俱停俸。給事中王聘疏救,亦被黜。 久之遇赦,復洪謨官,致仕。家居二十餘年,中外交薦, 悉報寢。卒,年八十二。孫思育,禮部侍郎。

譚綸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綸字子理,宜黃人。嘉靖二十三年進 士。除南京禮部主事,遷職方郎中,台州知府。綸沉毅 知兵,時東南倭患已四年,參將戚繼光募鄉兵禦賊, 數有功,綸亦練千人自衛。倭犯柵浦,繼光以道阻失 援,綸自將擊之,三戰三捷。倭復由松門、澶湖掠旁六 縣,進圍台州,不克而去。其黨寇仙居、臨海,綸擒斬殆」 盡。進海道副使,益募浙東良家子教之,而盡罷客兵。 倭自象山突台州,綸、繼光連破之章安、葛埠、南灣。加 右參政,會憂去。以尚書楊博薦,起復,將浙兵討饒平 賊林朝曦。朝曦者,大盜張璉餘黨也。璉既滅,朝曦據 巢不下,出攻程鄉,知縣徐甫宰嚴兵待,而遣主簿梁 維棟入賊中諭散其黨。朝曦窮,棄巢走。綸及廣東兵 追擒之。尋改官福建,乞終制去。繼光數破賊浙東,略 定。倭轉入福建,自福寧至漳、泉千里盡賊黨,繼光漸 擊定之。師甫旋,其眾復犯邵武,陷興化。四十二年春, 再起綸,道擢右僉都御史,代游震得巡撫福建。倭屯 崎頭城,都指揮歐陽深搏戰中伏死。倭遂㨿平海衛, 陷政和、壽寧,各扼海道為歸計。綸環柵斷路,賊不得 出,移營渚林。繼光至,綸自將中軍,總兵官劉顯、俞大 猷將左右軍,令繼光以中軍薄賊壘,左右軍繼之,大 破賊,復一府二縣。詔加右副都御史。綸以延、建、汀、邵 間殘破甚,請緩征蠲賦。又考舊制,建水砦五,扼海口, 薦繼光為總兵官以鎮守之。倭復圍仙遊,綸、繼光大 破賊城下。已而繼光破賊王倉坪、蔡丕嶺,餘賊走廣 東,境內悉定。綸乃上疏請復行服,乃聽綸歸。四十四 年冬,起故官,巡撫陝西。未上而大足民作亂,陷七城。 詔改綸四川。至已,破滅,雲南土酋鳳繼祖遁入會理, 綸會師討平之。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 兩廣軍務兼巡撫廣西。招降岑岡賊江月照等。綸練 兵事,朝廷倚以辦賊,遇警輒調,居官無淹歲。迨南寇 略平,而邊患方未已。隆慶元年,給事中吳時來請召 綸、繼光練兵。詔徵綸還部。進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 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綸上疏曰:「今籌邊者,皆曰乘障, 曰設險。然薊、昌卒不滿十萬,而老弱居半,分屬諸將, 散二千里間。敵聚攻,我分守,眾寡強弱不侔,故言者 亟請練兵。然四難不去,兵終不可練。夫敵之長技在 騎,非召募三萬人勤習車戰,不足以制敵。計三萬人 月餉,歲五十四萬,此一難也。燕、趙之士,銳氣盡於防 邊,非募吳、越習戰卒萬二千人雜教之,事必無成。臣 與繼光召之可立至。議者以臣與繼光不可信,不能 任之專,此二難也。軍事尚嚴,而燕、趙士素驕,驟見軍 法,必大震駭。且去京師近,流言易生,徒令忠智之士 掣肘廢功,更釀他患。此三難也。我兵素未當敵,戰而

勝之,彼不心服,能再破,乃終身創,而忌嫉易生,欲再
考證
舉,禍已先至。此四難也。以今之計,請調薊鎮、真定、大

名、井陘及督撫標兵三萬,分為三營:一駐密雲,一駐 遵化,一駐三屯營,令總兵參、遊分將之,而授繼光以 總理練兵之職。春秋兩防,三營兵各移近邊,至則遏 之,邊外人則決死邊內。二者不效,臣無所逃罪。又練 兵非旦夕可期。今秋防已近,請速調浙兵三千,以濟 緩急。三年後邊軍既練,遣還。」詔悉如所請,仍令綸、繼 光議分立三營事宜。綸因言:「薊鎮練兵踰十年,然竟 不效者,任之未專而行之未實也。今宜責臣綸、繼光, 令得專斷,勿使巡按、巡關御史參與其間。」自兵事起, 邊臣牽制議論,不能有為,故綸疏言之。而巡撫劉應 節果異議。巡按御史劉翾、巡關御史孫代又劾綸自 專。帝悉以兵事委綸,而諭應節等無撓。綸初至,按行 塞上,謂將佐曰:「秣馬厲兵,角勝負呼吸者,宜於南;堅 壁清野,坐制侵軼者,宜於北。」遂與繼光圖上方略,築 敵臺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綸召入,為右都 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協理戎政。會臺工成,益募浙兵 九千餘守之,邊備大飭。以功進兵部尚書兼右都御 史,協理如故。其冬予告歸。神宗即位,起兵部尚書。萬 曆初,加太子少保。給事中雒遵劾綸不稱職。綸三疏 乞罷,優詔留之。五年卒官。贈太子太保,諡襄敏。綸終 始兵事垂三十年,積首功二萬一千五百。嘗戰酣,刃 血漬腕,累沃乃脫。與繼光共事,齊名,稱「譚、戚。」

李禎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禎字維卿,安化人。隆慶五年進士。除 高平知縣,徵授御史。萬曆初,傅應禎以直言下詔獄, 禎與同官喬巖、給事中徐貞明擁入護視之,坐謫長 蘆鹽運司知事,遷歸德推官,禮部主事,三遷順天府 丞。十八年,洮河有警,禎家西陲,稔邊事,極言貢市非 策,因歷詆邊吏四失。帝以納款二十年不當咎始事」, 遂寢其議。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言:「知縣梁道凝 循吏,反注下考。宜懲挾私者,以勵其餘。薦舉屬吏,不 應專及高秩下僚。如趙蛟、楊果者,亦當顯旌之。」蛟、果, 萬曆初以吏員超擢者也。詔皆報可。召為左僉都御 史。再遷戶部右侍郎。趙用賢以絕婚事被訐,戶部郎 中鄭材復詆之。禎駁材疏,語侵其父洛材憤,疏詆禎。 禎遂乞休,不允。御史宋興祖請改材他部,避禎全大 臣體,乃出材南京。禎尋調兵部,進左侍郎。二十四年, 日本封貢事僨,首輔趙志皋、本兵石星俱被劾。廷臣 議戰守,章悉下兵部。禎等言:「今所議惟戰、守、封三事。 封則李宗城雖徵,楊方亨尚在。若遽議罷,無論中國 數百人淪於異域,而我兵食未集,勢難遠征。宜令方 亨靜俟關白,來迎則封,不迎則止。我以戰守為實務, 而相機應之。且朝鮮素守禮,王師所屯,宜嚴禁擾掠。」 得旨「如議。」而疏內言志皋、星當去。詔詰禎,止令議戰 守事,何擅及大臣去留,姑弗問。志皋自是不悅禎。明 年,星得罪,命禎攝部事。禎以平壤、王京、釜山皆朝鮮 要地,請修建大城,興屯開鎮,且列上戰守十五策。俱 允行。後又數上方略。四川被寇,禎言:「川、陝接界,而松 潘向無寇患者,以諸番為屏蔽也。自俺答西牧,隴右 騷然。其後隴右備嚴,寇不得逞,而禍乃移之川矣。今 諸番強半折入於西,部臣閱地圖,從北界迤西間道 達蜀地,多不隔三舍。幸層巖疊嶂,屹然天」險如鎮《鹵 堡》為請幫助識別此字。「臘門戶,虹橋關為松城咽喉,關堡之外,或嶺 或崖,皆可㨿守。守阿玉嶺,則不能越《咂際》而窺堡。守 黃勝場,則不敢踰塞墩而寇關。他如橫山、寡石崖,尤 為要害。皆當亟議防禦,令撫鎮臣計畫以聞。」報可。禎 質直方剛,署事規畫頗當。有欲即用為尚書者,志皋 以故憾陰沮之。而張位、沈一貫雅與經略邢玠、經理 楊鎬通,亦不便禎所為,言禎非將材,惟蕭大亨堪任。 帝不聽。其後玠、鎬益無功。志皋等又請罷禎。御史況 上進劾禎庸鄙。帝皆不聽。甘肅缺巡撫,禎以劉敏寬 名上。給事楊應文言:敏寬方坐事勘,不當推舉。帝以 詰禎。禎言:「前奉詔,敏寬須巡撫缺用,臣故舉之。」帝怒 禎不引罪,調之南京。後考察南京言官拾遺及禎,遂 命致仕。久之,起南京刑部尚書。踰年,復引疾,不俟報 徑歸。帝怒。大學士葉向高言:「禎實病,不可深責。十餘 年來,大臣乞休得請者,百無一二。李廷機、趙世卿皆 羈留數載,疏至百餘上。今尚書孫丕揚、李化龍又以 考察軍政疏不下,相率求去。若復踵禎轍,實傷國體。 諸臣求去,約有數端:疾病當」去,被言「當去,不得其職 當去,宜曲體其情,可留留之,不可留則聽之。」帝竟奪 禎職閒住。未幾卒。

薛三才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三才字中孺,定海人。萬曆十四年進 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李成梁奏敗土蠻子卜 言,帝已告廟宣捷,三才再疏論其欺罔。火落赤犯洮 河,總督梅友松、巡撫趙可懷言其志掠番,非犯順,三 才力駁之。兵部推故總兵官李應祥,僉書南京右府, 三才言應祥賄敗褫官,不當復,應祥,遂勒免。累遷禮」 科都給事中。秦王請封奉國中尉,誼請幫助識別此字。為郡王,三才言非制。朝鮮王李昖以長子疾,請立次子堚為嗣,三 才爭不可。湖廣貢鮓不如制,貶布政使武尚耕等官。 給事中張濤言事被謪,三才並論救,坐奪俸。出為湖 廣右參政,就遷其地按察使,左右布政使。三十一年, 楚宗人華請幫助識別此字。等二十九人,訐楚王華奎非「恭王子。」大 學士沈一貫右王,下巡撫趙可懷等勘治。三才心知 王偽,以詔旨嚴切,不敢爭。華請幫助識別此字。遂奪爵,錮高牆,餘論 罪有差。諸宗人憤甚。而王進萬金助大工,又購玉帶、 名馬、珍玩,載以巨艦,入都謝當路。宗人蘊鉁等率眾 百餘挾刄渡江,邀之漢陽,冀得所遺朝貴書,書不得, 亡賴者遂攫其貨。可懷聞,急遣副使周應治往捕,獲 三十餘人,裸其體,桎梏之,鳴金鼓而入,盡繫之獄。諸 宗譟軍門,擅釋繫者。應治至,眾爭毆之。應治竄可懷 署內,宗人隨入。可懷急出解諭,語過激,諸宗群詈之。 視案上奏草,言剽奪上供物,於是群毆可懷立斃。時 變起倉猝,獨三才與按察使李濤在,好言曉之,稍稍 解去。乃密授意諸郡王,計縻諸宗人,亂乃定。巡按御 史吳楷奏聞,一貫言:「楚人好亂,請亟遣巡撫集兵捕。」 都御史溫純議即用三才,而一貫用右布政使梁雲 龍命未至。楷惑流言,奏逆宗剋期舉事,謀據南都。一 貫請發兵。帝震怒,立詔南京、鄖陽、江西、河南勒兵進 討。一貫又言:「逆宗無狀,指斥乘輿,誣陛下納賄庇王。」 帝益怒,捕之急,而宗人居城中自如,無一人逸。及楷 以荊州兵至,亂已定。雲龍命亦至,諸宗人悉就縛。楷 等欲實前疏,妄言一鼓就擒,而鄰鎮兵來者不止,檄 止之,乃安。雲龍列五等以上。詔戮二人,賜四人自盡, 錮高牆者二十三人,降革者四十人。三才引疾去。其 後御史潘之祥追論楚獄,言「當時無有為平反者」,詞 頗侵三才。三才督薊邊,奏辨,且乞罷。帝不問。徵拜右 副都御史,巡撫宣府。進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保定 軍務。嚴飭所部,增賞者與失律同科,將吏無敢妄增 者。虎墩兔入犯,三才議停其市賞,叩關設誓,乃奏復 之。四十五年召為兵部尚書,協理戎政。崔景榮去,兼 署兵部事。明年四月以勞卒官。贈太子太保,諡恭敏。

余懋衡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懋衡,字持國,婺源人,萬曆二十年進 士。除永新知縣,徵授御史。帝以殿工廣設礦稅使懋 衡上疏言:『與其騷擾里巷,榷及雞豚,曷若明告天下, 稍增田賦,共襄殿工。今避加賦之名而為竭澤之計, 其害實倍於加賦』。」忤旨,停俸一年。巡按陜西稅監梁 永嘗輦私物於畿輔,役人馬甚眾,懋衡奏於朝,永大 恨。其爪牙樂綱俾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收拷膳 夫,獲綱所予賄及餘蠱,遂上疏極論永罪,且自乞罷。 言官亦爭論永,帝皆不省。永慮軍民為難自危,廣召 亡命環甲晝夜衛。御史王基洪聲言永必反,陳永斬 關及殺掠吏民狀甚悉。及巡撫顧其志疏上,頗諱之, 永得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實。而咸寧、長安二知縣 持之益急,諸無賴稍散去。其渠魁王九功輩多私裝, 恐為有司所跡,託言永遣乘馬結陣而逃。方馳縣,隸 追及之華,陰相格鬥,已皆被縶,懋衡遂以反逆聞。永 窘甚,爪牙盡亡,獨綱在,乃教永誣劾咸寧知縣滿朝 薦。朝薦被逮,永不久亦撤還,關中始靖。懋衡尋以憂 歸,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天啟元年, 起歷大理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與尚書張世經共 理京營戎政。進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 政。三年八月,廷推南京吏部尚書,以懋衡副李三才。 推吏部左侍郎,以曹於汴副馮從吾。帝皆用副者。大 學士葉向高等力言不可,弗聽。懋衡、於汴亦以資後, 三才等力辭新命,引疾歸。明年十月再授前職。懋衡 以璫勢方張,堅臥不起。既而奸黨張訥醜詆講學諸 臣,以懋衡、從吾及孫慎行為「三大頭目」,遂削奪。崇禎 初,復其官。

陳道亨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道亨,字孟起,新建人。萬曆十四年進 士。除刑部主事,歷南京吏部郎中。同里鄧以讚、衷貞 吉亦官南都,人號江右三清。遭母喪,家燬於火,僦屋 以居,窮冬無幃,妻御葛裳,與子拾遺薪爇以禦寒。或 有遺贈,拒弗受。由湖廣參政遷山東按察使、右布政 使,轉福建為左,所至不私一錢。以右副都御史提督」 操江。光宗立,進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天啟二年,妖 賊徐鴻儒作亂。道亨守濟寧,扼諸要害,以衛漕舟。事 平,增俸,賜銀幣。尋拜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楊漣 等群擊魏忠賢,被譙責。道亨憤,偕九卿上言:「高皇帝 定令,內臣止供掃除,不得典兵預政。陛下徒念忠賢 微勞,舉魁柄授之,恣所欲為。舉朝忠諫皆不納,何重 視宦豎,輕天下士大夫至此?」疏入不納。道亨遂連疏 求去,詔許乘傳歸。踰年卒。道亨貞亮有守,自參政至 尚書,不以家累自隨,一蒼頭執爨而已。崇禎初,贈太 子少保,諡清襄。子弘緒,字士業,為晉州知州,以文名。

趙彥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彥,膚施人。萬曆十一年進士。授行人屢遷山西左布政使。光宗嗣位,以右僉都御史巡撫 山東。遼陽既失,彥請增兵戍諸島,特設大將登州、登 萊設鎮自此始。天啟二年,廣寧復失,彥以山東南北 咽喉,列上八事,詔多允行。先是薊州人王森得妖狐 異香,倡白蓮教,自稱聞香教主。其徒有大小傳頭及 「會主」諸號,蔓延畿輔、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森居 灤州石佛莊,徒黨輸金錢,稱朝貢飛竹籌報機事,一 日數百里。萬曆二十三年,有司捕繫森,論死。用賄得 釋,乃入京師,結外戚、中官,行教自如。後森徒李國用 別立教,用符咒召鬼,兩教相仇,事盡露。四十二年,森 復為有司所攝,越五歲,斃於獄。其子好賢及鉅野徐 鴻儒、武邑於弘志輩踵其教,徒黨益眾。至是,好賢見 遼東盡失,四方奸民思逞,與鴻儒等約是年中秋並 起兵。會謀洩,鴻儒遂先期反,自號「中興福烈帝」,稱「大 成興勝元年」,用紅巾為識。五月戊申,陷鄆城,俄陷鄒、 滕、嶧,眾至數萬。時承平久,郡縣無守備,山東故不置 重兵,彥任都司楊國棟、廖棟,而檄所部練民兵,增諸 要地守卒,請留京操班軍及廣東援遼軍,以備征調。 薦起故大同總兵官楊肇基為山東總兵官,討賊。賊 乘肇基未至,襲兗州,為滋陽知縣楊炳所卻。棟等擊 敗,賊,復鄆城。其別部犯鉅野,知縣趙延慶固守不下。 國棟兵至,敗之,又敗其犯兗州者。遂偕棟等合攻鄒 縣,兵潰,遊擊張榜戰死。賊遂圍曲阜、郯城,旋敗去,遂 復嶧縣。七月,彥視師兗州,甫出城,遇賊萬餘,彥縋入 城。肇基急迎戰,而令國棟及棟夾擊,大敗之橫河。時 賊精銳聚鄒、滕中道,彥欲攻鄒、滕。副使徐從治曰:「攻 鄒、滕難下,不如擣其中堅,兩城可圖也。」彥乃與肇基 令游兵綴賊鄒城,而以大軍擊賊精銳於黃陰、紀王 城,大敗,賊蹙而殪之嶧山,遂圍鄒,大小數十戰,城未 下,令天津僉事來斯行及國棟等乘間復滕縣。國棟 又大破賊沙河,乃築長圍以攻鄒。鴻儒抗守三月,食 盡,賊黨盡出降,鴻儒單騎走,被擒,撫其眾四萬七千 餘人。彥乃紀績告廟,獻俘,磔鴻儒於市。鴻儒歎曰:「我 與王好賢父子經營二十年,徒黨不下二百萬。事不 成,天也。」於弘志亦於是年六月㨿武邑白家屯,將取 景州。應鴻儒、斯行方赴援山東,還軍討之。弘志突圍 走,為諸生葉廷珍所獲,凡舉事七日而滅。好賢亦捕 得伏誅。彥已加兵部右侍郎,論功,進尚書兼右副都 御史,再加太子太保,廕子錦衣世僉事。賚銀幣加等。 奏請賑濟,「且捐鄒、滕賦三年,鄆城嶧,滋陽、曲阜一年, 鉅野半之。」皆報許。三年八月召代董漢儒為兵部尚 書,極陳邊將剋餉、役軍、虛伍、占馬諸弊,因條列綜核 事宜。帝稱善,立下諸邊舉行。參將王楹行邊,為哈剌 慎部襲殺,彥請覈實論罪,並敕諸邊撫賞毋增故額。 楊漣劾魏忠賢二十四罪,彥亦抗疏劾之,自是為忠 賢所惡。貴州征苗兵屢敗,彥列《八策》以獻,詔頒示軍 中。彥有籌略,曉暢兵事,然征妖賊時,諸將多殺良民 冒功,而其子官錦衣,頗招搖都市。給事、御史交劾之, 彥三疏乞罷,忠賢挾前憾,令乘傳歸,子削籍。初,妖賊 興,遼東經略王在晉遣兵助討,彥敘功不及在晉,在 晉憾之,至是為南京吏部,數詆彥,給事中袁玉佩遂 劾彥冒功濫廕,且言「京觀不當築。」詔削其世廕,並《京 觀》毀之。尋追敘兵部時邊功,即家進太子太傅。未幾 卒。

董漢儒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漢儒,開州人。萬曆十七年進士。授河 南府推官。入為戶部主事,疏陳減織造、裁冒濫諸事。 且曰:『邇來九閽三殿間,惟聞縱酒、淫刑黷貨。時事可 憂,不止國計日絀已也』。不報。朝鮮再用兵,以郎中出 理餉務。尋遷山東僉事,進副使,歷湖廣左右布政使, 所在有聲。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帝賜」 福王莊田,責湖廣四千四百餘頃。漢儒以無所得田, 請歲輸萬金代租。不聽。楚宗五十餘人訐假王事,獲 罪囚十載。漢儒力言「王假也,請釋繫者。」又為滿朝薦、 卞孔時等乞宥。俱不報。尋以憂歸。光宗立,召拜工部 右侍郎,旋改兵部,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天啟改 元,遼陽失,簡精卒三千入衛。詔褒之。明年秋,以左侍 郎協理戎政。未上,擢兵部尚書。時遼地盡亡,漢儒請 逮治諸降將劉世勛等二十九人家屬,立誅逃將蔡 汝賢等,報可。毛文龍居海外,屢以虛言誑中朝,登箂 巡撫袁可立每代為奏請。漢儒言「文龍計畫疏虛,聲 未可長恃。」又請誅逃將管大藩、張思任、孟淑孔等,語 甚切。帝命逮治思任等,而大藩卒置不問。諸鎮援遼 軍多逃逸,有出塞投插部者。漢儒請「捕獲,立誅同伍 相擒捕者重賞,且給餉以時,則逃者自少。」帝亦嘉納。 奄人王體乾、宋晉、魏忠賢等十二人有舊勞,命所廕 錦衣官皆予世襲。漢儒據祖制力爭,帝不從。給事中 程註、御史汪泗論等合疏諫。給事中朱大典、周之綱, 御史宋師襄、胡良機特疏繼之,卒不納。漢儒旋以母 喪歸。後忠賢大橫,漢儒服闋,遂不召。追敘甘肅功,即 家進太子太保,廕子錦衣百戶。卒,贈少保,諡《肅敏

黃克纘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克纘字紹夫,晉江人。萬曆八年進士。 除壽州知州,入為刑部員外郎,累官山東左布政使。 二十九年,就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是時礦稅病 民,詔已停復寢。克纘抗疏極諫。日本之陷朝鮮也,山 東守臣議增兵,令六郡民輸餉至四十五萬有奇。及 兵罷餉減,猶歲徵二十六萬,民不能堪,克纘大為裁」 汰。濟寧、金鄉十五州縣災,克纘請折漕粟石五錢,民 大稱便。河決蘇家莊,全河北徙。濟寧及魚臺、單二縣, 沒民田無算,歲賦十萬無所出。克纘曲為計畫,別以 他財賦補之,公私並濟。稅使陳增貪虐,其爪牙,殺人 劫財、污婦女,克纘極陳其罪。臨清稅使馬堂歲徵課 十六萬,而進奉內廷不及其半。克纘「請盡徵乾沒者, 用佐河工。」已,因旱災,請免額外稅銀十萬。疏多不報。 是時歲比不登,稅使又所在朘削,克纘力為調劑,與 民裁闊狹,蠲煩苛,惠政甚著。屢以平盜功,加至兵部 尚書。四十年詔以故官參贊南京機務。時朋黨角立, 為御史李若星、魏雲中所劾。克纘遂還家候命。居三 年始履任。四十四年冬,隆德殿災,上疏曰:「自乾清宮 災而宸居非舊,皇極殿災而視朝無所。陛下宜深加 省咎,痛自刻責。乃稅使四出,盡括天下金錢歸內帑, 百姓賣妻鬻子以償者幾二十年,欲俟大工成而後 罷,工畢當以何時採木運木,一木費二三千金。一入 京師,任其朽腐,或致中竊天下庫藏,民間膏血,豈能 供此役也?而關陝、吳越津潞間,皆有織使斂絲民間, 凡陌上有絲,機中有婦,無獲免者。此物積之深宮猶 塵土,取之小民如血肉,曷若減免之以蘇民力哉!」至 九邊士卒,枵腹乘陣,月糧逋負,動至數百萬。《邊臣告 急疏》十餘至,始出聖母所積二十萬金,其餘仍責之 大農,不知大農之匱也。自金花銀增至二「十萬,而太 倉之積罄矣。今獨不可以取之戶部者,還為戶部用 耶?」親王婚禮珍寶數十萬金,強半為製造者乾沒。以 天性至親,資中涓以牟利,何計之不審也?委任輔臣, 貴實用其言,毋務以虛詞縻之。優禮大臣,宜深加體 恤,何苦以兼官勞之?逐臣去國,不聞賜環之期;循吏 留都,杳無拜官之日。忠於社稷者辱之以繫獄,勞於 封疆者罪之以快讎,章疏半閣,臺省幾空,天意安得 不震怒,災變安得不頻仍哉!異時三輔近地,至「父食 其子,妻食其夫。」此足以示警矣,而其相殺相食之狀, 陛下未及見也。中州、淮甸,飛蝗蔽天,至於「田無遺粟, 野無青草。」此足以示警矣,而其殘物害民之狀,陛下 未及睹也。「惟宮殿肘腋之近,夜半火光燭天,使陛下 見之心驚膽悸。顧旬日以來,未見發號行事有以大 慰人心者。祖宗二百餘年鞏固之家室,而輕視之,曾 不如數百萬金錢可愛,亦甚失輕重矣。願陛下大悔 前愆,一更舊轍,收羅人材,以濟時艱,罷稅停織,與民 休息;大渙居積,以安邊疆;修儲教,行婚禮,以燕翼子 孫,下章疏,聽人言,以宣暢人情。庶幾人心悅,天意得, 而災變可弭也。」不報。四十七年召理京營戎政,改刑 部尚書,預受兩朝顧命。李選侍將移宮,其內侍王永 福、姚進忠等八人坐盜乾清宮珠寶,下吏。克纘擬二 人辟,餘俱末減。帝不從,命辟六人,餘遣戍。克纘言:「臣, 法官也。以法辟人,必使罪皆麗」法而後可。今姜昇、鄭 隱山、劉尚禮不持一物,劉遜拾地上珠,還之選侍,而 與永福、進忠同戮,輕重失倫。若曰「選侍事聖母不恭, 遇陛下失體,其下人不可輕恕,則願陛下為先帝優 容。」蓋父母之恩猶天地,履后土則思母德,戴皇天則 思父恩,仁人孝子之用心,固當如是。況先帝命封選 侍為忠妃,其篋「中之物,安知非先朝所賜?以是而重 下人之罪,恐先帝之靈必有愀然不樂者,臣故願陛 下深思之也。」當是時,諸璫罪重,謀脫無自計,惟請帝 厚待選侍,則獄情自緩。於是流言四布,謂帝薄待先 朝妃嬪,而克纘首入其言。疏入,帝不悅,責克纘偏聽 命如前旨。已,楊漣陳移宮始末。帝即宣諭廷臣,備述 選侍凌虐聖母狀,且曰:「大小臣工,惟私李黨,責備朕 躬。」克纘皇恐,上言:「《禮》,父母並尊。事有出於念母之誠, 跡或涉於彰父之過。必委曲周全,渾然無跡,斯為大 孝。若謂黨庇李氏,責備聖躬,臣萬死不敢出。」帝報曰: 「今內外本無事,因盜犯而多事。卿非黨李氏之人,但 逞詞偏執,不顧君父者,信有之。」於是御史焦源溥力 駁其持論之謬,末言:「群豎持貲百萬,借安選侍為名, 妄希脫罪。」克纘墮其術而不覺。克纘奏辨,因乞罷,略 言:「源溥謂在神宗時為元子者為忠,為福藩者非忠。 臣敢廣之曰:神宗既保護先帝,授以大位,則為神考 而全其貴妃,富貴其愛子者,尤忠之大也。」又謂:「在先 帝時,為二後者為忠,為選侍者非忠臣,亦廣之曰:『聖 母既正名定位,則光昭刑於之令德。勿虛傳宮幃之 忿爭,尤忠之大也。若如源溥言,必先帝不得正其始, 聖母不得正其終,方可議斯獄耳』。」疏入,帝怒甚,責以 輕肆無忌,不諳忠孝。克纘皇恐引罪。內閣劉一燝等

亦代為言,乃已。無何,給事中董承業、孫杰、毛士龍,御
考證
史潘雲翼、楊新期、南京御史王允成並劾克纘是非

舛謬。克纘不服。言曩不舉李三才,故為諸人所惡。源 溥復劾克纘借三才以傾言官。克纘奏辨,再乞休。帝 不問。天啟元年冬,加太子太保。明年復以兵部尚書 協理戎政。廷臣議紅丸,克纘述進藥始末,力為方從 哲辨。給事中薛文周詆其「滅倫常昵私,交昧大義。」克 纘憤,援《春秋》不書隱公、閔公之弒,力詆文周,且言選 侍無毆聖母事。給事中沈惟炳助文周,復劾克纘。先 是,帝宣諭百官,明言選侍毆崩聖母。及是,惟炳疏上, 得旨:「選侍向有觸忤,朕一時傳諭,不無過激。追念皇 考,豈能恝然?」於是外議紛紜,咸指前此上諭悉出王 安矯託,而諸請安選侍者,益得藉以為詞。蓋是時王 安已死,魏忠賢方竊柄,故前後諭旨牴牾如此。克纘 歷官中外清彊,有執持議與爭「三案」者異,攻擊紛起。 自是群小排東林,創《要典》,率推克纘為首功。時東林 方盛,克纘雅不與合。其年秋,屢疏移疾。詔加太子太 傅,乘傳歸。四年十二月,魏忠賢盡逐東林,召克纘為 工部尚書。視事數月,與忠賢忤,復引疾歸。《三殿》成,加 太子太師。崇禎元年起南京吏部尚書,不就。卒於家。

崔景榮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景榮,字自強,長垣人。萬曆十一年進 士。授平陽府推官,擢御史。劾東廠太監張鯨罪,巡按 甘肅、湖廣、河南,最後按四川,積臺資。十八年,播州亂, 景榮監大帥劉綎、吳廣輩軍,綎馳金帛至景榮家為 其父壽,景榮上疏劾之。播州平。或謂以播北畀安氏, 景榮不可。會總督李化龍憂去,景榮為請蠲蜀一歲」 租卹上東五路罷礦使。化龍疏敘監軍功,弗及景榮。 已,晉太僕少卿。三年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銀 定素驕,歲入掠。景榮親督戰破之,因議革導賊諸部 賞。諸部懼,請與銀定絕。銀定既失導,亦叩關求市。寧 夏歲市費不貲,景榮議省之。在任三年,僅一市而已。 其後延鎮、吉能等挾款求補,市卒勿許,歲省金錢十 餘萬。四十一年入為兵部右侍郎,總京營戎政。改吏 部,以疾辭去。踰年,起宣撫大同總督。召還,晉兵部尚 書。會遼、瀋失,熊廷弼、王化貞議不協,命廷臣議經、撫 去留。景榮數為言官所論,御史方震孺請罷景榮,以 孫承宗代之,遂引疾歸。天啟四年十一月特起為吏 部尚書。當是時,魏忠賢盜國柄,群小更相倚附,逐尚 書趙南星,即家起景榮,欲倚為助。比至,忠賢飾大宅 以待,景榮不赴。錦衣帥田爾耕來謁,又辭不見。帝幸 太學,忠賢欲先一日聽祭酒講議,裁諸聽講大臣,賜 坐賜茶禮。又議減考選員額,汰京堂添註官,景榮皆 力持不行,浸忤忠賢指。又移書魏廣微,勸其申救楊 漣、左九斗,廣微不得已為具揭。尋以景榮書為徵,曰: 「景榮教我也。」於是御史倪文煥、門克新先後劾景榮 陰護東林,媚奸邪而邀後福。得旨,削奪為民。崇禎改 元,復原職。四年卒。贈少保。

王洽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洽,臨邑人。萬曆三十二年進士。歷知 東光、任丘,服闋,改長垣。洽儀表頎偉,危坐堂上,吏民 望之若神明,其廉能為一方最。擢吏部稽勳主事,歷 考功文選郎中,亦以廉能聞。天啟初,諸賢彙進,洽有 力焉。遷太常少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洽本趙 南星所引,及魏忠賢逐南星,洽乞罷,不許。五年四月」, 御史李應公希忠賢指劾洽,遂奪職閒住。崇禎元年, 召拜工部右侍郎,攝部事。兵部尚書王在晉罷,帝召 見群臣,偉洽貌,即擢任之。上疏陳軍政十事:「曰嚴債 帥,曰修實備,曰核實兵,曰衡將材,曰覈欺蔽,曰懲朘 削,曰勤訓練,曰釐積蠹,曰舉異才,曰弭盜賊。」帝並褒 納。宣大總督王象乾與大同巡撫張宗衡爭插漢款 戰事。帝召諸大臣平臺,詰問良久,洽及諸執政並主 象乾策,定款議。尋上言:「祖宗養兵百萬,不費朝廷一 錢,屯田是也。今遼左、永平、天津、登萊沿海荒地,及寶 坻、香河、豐潤、玉田、三河、順義諸縣閒田百萬頃。元虞 集有京東水田之議。神宗初,總督張佳引巡撫張國 彥行之薊鎮,為豪右所沮。其後巡撫汪應蛟復行之 河間。今已墾者荒,未墾者不議,反以天施地生之利 置不問,而日講生財之術為養軍資,不大失策乎?乞 敕諸道監司,遵先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墾之制,實心 力行。庶國計有裨,軍食無缺。」帝稱善,即命行之。嘗薦 監司楊嗣昌、梁廷棟邊才,後皆大用。二年九月,都城 戒嚴。洽急徵四方兵入衛,帝憂甚。十一月召對廷臣, 侍郎周延儒言:「本兵備禦疏忽,調度乖張。」檢討項煜 繼之,且曰:「世宗斬一丁汝夔,將士震悚,強敵宵遁。」帝 頷之,遂下洽獄,以左侍郎申用懋代。明年四月,洽竟 瘐死。尋論罪,復坐大辟。洽清修伉直,雅負時望,而應 變非所長,驟逢大故,以時艱見絀。帝方惡廷臣玩愒, 擬用重典,故於洽不少貸。厥後都城復三被兵,兵部 尚書咸獲免死,人多為洽惜之。

熊明遇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明遇,字良孺,進賢人,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長興知縣。四十三年擢兵科給事中,旋掌科 事,多所論劾。」已,上疏極陳時弊,言「今春以來,天鼓兩 震於晉地,流星晝隕於清豐,地震二十八,天火九,石 首雨菽,河內女妖,遼東兵端吐火,即春秋二百四十 年間未有稠於今日者。且山東大侵,人相食,黃河水 稽天兼向者太白經天,輔星湛沒,熒惑襲月,金水愆 行。或日光無芒,或日月同暈,或為恆風,為枯旱,天譴 愈深,而陛下所為,皆誣天拂經之事。此誠禽息碎首, 賈生痛哭之時也。」敢以《八憂》《五漸》《三無》之說進。今內 庫太實,外庫太虛,可憂一;餉臣乏餉,邊臣開邊,可憂 二;套部圖王,插部覬賞,可憂三;黃河「汎濫,運河膠淤, 可憂四;齊苦荒天,楚苦索地,可憂五;鼎鉉不備,棟梁 常撓,可憂六;群譁盈衢,訛言載道,可憂七;吳民喜亂, 冠履倒置,可憂八。《八憂未已,五漸繼之》。」《太阿之柄,漸 入中涓》,魁壘之舊,漸如隕籜。《制科之法,漸成奸藪》;武 庫之器,漸見銷亡;商旅之途,漸至梗塞。《五漸未已三》。 《無繼之匹夫可熒惑》「天子,小校可濫邀絲綸,是朝廷 無紀綱。滇、黔之守令皆途窮,揚、粵之監司多規避,是 遠方無吏治。讒搆之口甚於戈戟,傾危之禍慘於蘇、 張,是士大夫無人心,天下事可不寒心哉!」又雜引《天 文書》以證時事,凡數千言,皆極危切。帝亦不省。亓詩 教輩以明遇與東林通,出為福建僉事,遷寧夏參議。 天啟元年,以尚寶少卿進太僕少卿。尋擢南京右僉 都御史,提督操江。永樂中,齊王槫以罪廢,其子孫居 南京,號「齊庶人。」有睿鑑者,自負當奇貴,結納奸人,懷 異志。明遇捕獲之,寘其黨十餘人於法。東西方用兵, 建營伏虎山以備警。魏忠賢黨謀盡逐。東林以明遇 嘗救御史游士任。五年三月,給事中薛國觀遂劾其 黨庇徇私,忠賢即矯旨革職。未幾,坐汪文言獄追贓 千二百金,謫戍貴州平溪衛。莊烈帝即位,釋還。崇禎 元年起兵部右侍郎,進左遷南京刑部尚書。三年召 拜兵部尚書。疏陳四司宿弊,在職方者五,武庫者二, 武選車駕者二。帝悉採納。楊鶴被逮,明遇言:「秦中流 寇,明旨許撫勦並行。蓋渠魁乞降亦宜撫,脅從負固 亦宜勦。今鶴以撫賊無功就逮,倘諸臣因鶴故,欲盡 戮無辜被脅之人,絕諸賊生路。宜急敕新督臣洪承 疇,諭賊黨殺賊自效,即神一魁、劉金輩果立奇功,亦 一體敘錄。而諸將善撫馭如吳弘器等仍與陞擢,庶 賊黨日孤。」帝亦納之。帝遣內臣出鎮關、寧。馬雲程議 設標兵,巡撫丘禾嘉請列之經制,明遇持不可。請令 撫臣簡卒二百以衛之。五年正月,山東叛將李九成 等陷登州,明遇信巡撫余大成言,力主撫議。久不就 撫,乃調關外軍討定之。尋致仕。八年京察,拾遺復及 明遇,帝不問。久之,用薦起南京兵部尚書,引疾歸。國 變後卒。

衛一鳳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一鳳,字伯瑞,陽武人。萬曆八年進士。 授刑部主事,歷紹興知府。母憂歸,起補青州。質直明 恕,政平訟理。歲饑,奸民競起劫敓,捕其魁治之。發倉 賑貸,境內帖然。御史釋菜文廟前,知府率長跪進荼, 一鳳獨遣學官代,御史不悅。已,廉知其賢,慰薦之。遷 陜西副使,分巡隴右。終養歸,起巡青州。治河。侍郎劉」 東星知一鳳才,奏改濟寧。已,進參政,復移青州,召為 應天府丞。四十年以右僉都御史撫治鄖陽。陜有寇 嘯聚,馳檄諭之,即解散。居三年,擢南京兵部右侍郎。 久之,就進刑部尚書。泰昌改元,移兵部參贊機務。考 選軍政,以平允見稱。故事,南京貢品物,舟徒有定額。 其後中貴競賫私裝,踰額數倍。一鳳力請禁之,得報 可。時熹宗初政,魏忠賢已用事。一鳳察其必亂政,三 疏請告去。崇禎六年卒於家,年八十四。贈太子少保。 一鳳端方廉介,歷四十載,未常一掛吏議。鄉人誦其 清德,與鄉先輩都御史楊繼宗並稱焉。子廷憲,崇禎 十年進士,終淮安知府。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