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9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九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九十六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九十六卷目錄

 給諫部名臣列傳四

  宋二

  陳瓘       江公望

  任伯雨      吳表臣

  楊時       鄧肅

  陳公輔      金安節

  陳淵       陳良翰

  王大寶      楊大全

  王居安      李大同

  曹豳       徐榮叟

  金

  程寀       黃久約

官常典第三百九十六卷

給諫部名臣列傳四[編輯]

宋二[編輯]

陳瓘[編輯]

按《宋史》本傳:「瓘字瑩中,南劍州沙縣人。少好讀書,不 喜為進取學,父母勉以門戶事,乃應舉,一出中甲科, 調湖州掌書記,簽書越州判官。守蔡卞察其賢,每事 加禮。而瓘測知其心術,常欲遠之,屢引疾求歸,章不 得上,檄攝通判明州。卞素敬道人,張懷素,謂非世間 人,時且來越,卞留瓘小須之,瓘不肯止,曰:『子不語怪 力亂神,斯近怪矣。州牧既信重,民將從風而靡,不識 之,未為不幸也』。」後二十年而懷素誅,明州職田之入 厚,瓘不取,盡棄於官以歸。章惇入相,瓘從眾道謁。惇 聞其名,獨邀與同載,詢當世之務。瓘曰:「請以所乘舟 為喻,偏重可行乎?移左置右,其偏一也,明此則可行 矣。天子待公為政,敢問將何先?」惇曰:「司馬光姦邪,所 當先辨,勢無急於此。」瓘曰:「公誤矣。此猶欲平舟勢,而 移左以置右,果然,將失天下之望。」惇厲色曰:「光不務 纘述先烈,而大改成緒,誤國如此,非姦邪而何?」瓘曰: 「不察其心而疑其跡,則不為無罪。若指為姦邪,又復 改作,則誤國益甚矣。為今之計,惟消朋黨,持中道,庶 可以救弊。」意雖忤惇,然亦驚異,頗有兼收之語。至都, 用為太學博士。會卞與惇合志正論,遂絀卞黨薛昂。 林自官學省議毀《資治通鑑》,瓘因策士題引神宗所 製序文以問昂,自意沮。遷祕書省校書郎。紹述之說 盛,瓘奏:「哲宗言:堯、舜、禹皆以若稽古為訓,若者,順而 行之,稽者,考其當否,必使合於民情,所以成帝王之 治,天子之孝與士大夫之孝不同。」帝反復究問,意感 悅約。瓘再入見,執政聞而憾之,出通判滄州,知衛州。 徽宗即位,召為右正言,遷左司諫。瓘論議持平,務存 大體,不以細故藉口,未嘗及人晻昧之過。嘗云:「人主 託言者以耳目,誠不當以淺近見聞惑其聰明。惟極 論蔡卞、章惇、安惇、邢恕之罪。」御史龔夬擊蔡京,朝廷 將逐夬,瓘言:「紹聖以來,七年五逐言者,常安民、孫諤、 董敦逸、陳次升、鄒浩五人者,皆與京異議而去。今又 罷夬,將若公道何?」遂草疏論京。未及上時,皇太后已 歸政,瓘言:「外戚向宗良兄弟與侍從希寵之士交通, 使物議籍籍,謂皇太后今猶預政。」由是罷監揚州糧 料院。瓘出都門,繳四章奏之,並明宣仁誣謗事。帝密 遣使賜以黃金百兩,後亦命勿遽去,畀《十僧牒》為行 裝。改知無為軍。明年,還為著作郎,遷右司員外郎兼 權給事中。宰相曾布使客告以將即真,瓘語子正彙 曰:「吾與丞相議事多不合,今若此,是欲以官爵相餌 也。若受其薦進,復有異同,則公議私恩,兩有愧矣。吾 有一書論其過,將投之以決去就,汝其書之。但郊祀 不遠,彼不相容,則澤不及汝矣,能不介於心乎?」正彙 願得書,旦持入省。布使數人邀相見,甫就席,遽出書, 布大怒,爭辨移時,至箕踞誶語,瓘色不為動,徐起白 曰:「適所論者,國事是非有公議,公未可失待士禮。」布 矍然改容,信宿出知泰州。崇寧中,除名,竄廉州、袁州, 移郴州,稍復宣德郎。正彙在杭,告蔡京有動搖東宮 跡,杭守蔡薿執送京師,先飛書告京俾為計。事下開 封府、制獄,併逮瓘。尹李孝稱逼使證其妄,瓘曰:「正彙 聞京將不利社稷,傳於道路,瓘豈得預知?以所不知 忘父子之恩而指其為妄,則情有所不忍,挾私情以 符合其說,又義所不為。京之姦邪,必為國禍。」瓘固嘗 論之於諫省,亦不待今日語言間也。內侍黃經臣蒞 鞫,聞其辭,失聲歎息,謂曰:「主上正欲得實,但如言以 對可也。」獄具,正彙猶以所告失實流海上,瓘亦安置 通州。瓘嘗著《尊堯集》,謂紹聖史官專據王安石《日錄》 改修神宗史,變亂是非,不可傳信,深明誣妄,以正君 臣之義。張商英為相,取其書,既上而商英罷,瓘又徙 台州。宰相遍令所過州出兵甲護送至台,每十日一徙告,且命凶人石悈知州事,執至庭,大陳。獄具,將脅 以死。瓘揣知其意,大呼曰:「今日之事,豈被制旨邪?」悈 失措,始告之曰:「朝廷令取《尊堯集》爾。」瓘曰:「然則何用 許,使君知尊堯所以立名乎?蓋以神考為堯,主上為 舜,助舜尊堯,何得為罪?時相學術淺鄙,為人所愚。君 所得幾何,乃亦不畏公議,干犯名分乎?」悈慚,揖使退。 所以窘辱之百端,終不能害,宰相猶以悈為怯而罷 之。在台五年,乃得自便,纔復承事郎。帝批《進目》,以為 所擬未當,令再敘一官,仍與差遣。執政持不行。卜居 江州,復有譖之者,至不許輒出城,旋令居南康,纔至, 又移楚。瓘平生論京、卞,皆披擿其處心,發露其情。慝 最所忌恨,故得禍最酷,不使一日少安。宣和六年卒, 年六十五。瓘謙和不與物競,閑居矜莊自持,語不苟 發。通於《易》,數言國家大事,後多驗。靖康初,詔贈諫議 大夫,召官正彙。紹興二十六年,高宗謂輔臣曰:「陳瓘 昔為諫官,甚有讜議。」近覽所著《尊堯集》,明君臣之大 分,合於《易》天尊地卑及《春秋》尊王之法。王安石號通 經術,而其言乃謂「道隆德駿者,天子當北面而問焉」, 其背經悖理甚矣。瓘宜特賜諡以表之,諡曰忠肅。

江公望[編輯]

按《宋史》本傳:「公望,字民表,睦州人。舉進士,建中靖國 元年,由太常博士拜左司諫。時御史中丞趙挺之與 戶部尚書王古用赦恩理逋欠,古多所蠲釋,挺之劾 古傾天下之財以為私惠,公望以為天子登極大赦, 將與天下更始,故一切與民,豈容古行私惠於其間? 乃上疏曰:『人君所以知時政之利病,人臣之忠邪,無 若諫官、御史之為可信;若挾情肆誣,快私忿以罔上 聽,不可不察也。臣聞挺之與古論事每不相合,屢見 於辭氣,懷不平之心,有待而發。俚語有之:私事官讎, 此小人之所不為,而挺之安為之,豈忠臣乎』?」又上疏 曰:「自哲宗有紹述之意,輔政非其人,以媚於己為同, 忠於君為異。一語不合,時學必目為流俗;一談不侔 時事,必指為橫議。借威柄以快私隙,必以亂君臣父 子之名分,感動人主,使天下騷然,泰陵不得盡繼述 之美。元祐人才,皆出於熙寧、元豐培養之餘,遭紹聖 竄逐之後,存者無幾矣。神考與元祐之臣,其先非有 射鉤斬袪之隙也,先帝信仇人而黜之,陛下若立元 祐為名,必有元豐、紹聖為之對,有對則爭興,爭興則 黨復立矣。陛下改元詔旨亦稱『思建皇極,蓋嘗端好 惡以示人,本中和而立政,皇天后土實聞斯言。今若 欲渝之,奈皇天后土何』!」內苑稍畜珍禽奇獸,公望力 言非初政所宜。它日入對,帝曰:「已縱遣之矣,惟一白 鷴畜之久」,終不肯去。先是,帝以柱杖逐鷴,鷴不去,乃 刻公望姓名於杖頭,以識其諫蔡王似。府史以語言 疑似成獄,公望極言論救,出知淮陽軍。未幾,召為左 司員外郎,以直龍圖閣知壽州。蔡京為政,編管南安 軍。遇赦還家,卒。建炎中,與陳瓘同贈右諫議大夫。

任伯雨[編輯]

按《宋史》本傳:「『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父孜,字遵聖, 以學問氣節推重鄉里,名與蘇洵埒,仕至光祿寺丞。 其弟汲,字師中,亦知名,嘗通判黃州,後知瀘州,當時 稱大任小任』。伯雨自幼已矯然不群,邃經術,文力雄 健。中進士第,調施州清江主簿。郡守檄使涖公庫,笑 曰:『里名勝母,曾子不入,此職何為至我哉』?拒不受。知」 雍丘縣,御吏如束濕,撫民如傷。縣枕汴流,漕運不絕, 舊苦多盜,然未嘗有獲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網 舟無得宿境內,始猶不從,則命東下者斧斷其纜,趣 京師者護以出,自是外戶不閉。使者上其狀,召為大 宗正丞。甫至,擢右正言。時徽宗初政,納用讜論,伯雨 首擊章惇曰:「惇久竊朝柄,迷國罔上,毒流搢紳,乘先 帝變故倉卒,輒逞異意,睥睨萬乘,不復有臣子之恭。 向使其計得行,將寘陛下與太皇后於何地?若貸而 不誅,則天下大義不明,大法不立矣。」臣聞北使言:去 年遼主方食,聞中國黜惇,放箸而起,稱甚善者,再謂 南朝錯用此人。北使又問:何為只若是行遣。以此觀 之,不獨《孟子》所謂「國人皆曰可殺,雖蠻貊之邦,莫不 以為可殺也。」章八上,貶惇雷州。繼論蔡卞六大罪,語 在《卞傳》。建中靖國改元,當國者欲和調元祐、紹聖之 人,故以中為名。伯雨言:「人才固不當分黨與,然自古 未有君子小人雜然並進,可以致治者。蓋君子易退, 小人難退,二者並用,終於君子盡去,小人獨留。唐德 宗坐此致播遷之禍。建中乃其紀號,不可以不戒。」時 議者欲西北典郡,專用武臣,伯雨謂李林甫致祿山 之亂者,此也。又論鍾傳、王贍生湟、鄯邊事,失與國心, 宜棄其地,以安邊息民;張耒、黃庭堅、晁補之、歐陽棐、 劉唐老等宜在朝廷,上書皇太后,乞暴蔡京之惡,召 還陳瓘,以全定策之勳。時以正月朔旦有赤氣之異, 詣火星觀以禳之。伯雨上疏言:「嘗聞修德以弭災,未 有禳祈以消變。《洪範》以五事配五行,說者謂視之不 明則有赤眚、赤祥。乞攬權綱以信賞罰,專威福以殊

功罪,使皇明赫赫,事至必斷,則乖氣異象,轉為休祥
考證
矣。」又言:「比日內降寖多,或恐矯傳制命。漢之鴻都賣

爵,唐之墨敕斜封,此近監也。」王覿除御史中丞,仍兼 史官,伯雨謂:「史院宰相監修,今中丞為屬,非所以重 風憲,遠嫌疑。」已而覿除翰林,伯雨復論曰:「學士爵秩 位序皆在中丞上,今覿為之,是諫官論事,非特朝廷 不行,適足以為人遷官爾。」伯雨居諫省半歲,所上一 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權給事中,密諭以少默即 為真。伯雨不聽,抗論愈力,且將劾曾布,布覺之,徙為 度支員外郎,尋知虢州。崇寧黨事作,削籍編管通州。 為蔡卞所陷,與陳瓘、龔夬、張庭堅等十三人皆南遷, 獨伯雨徙昌化。奸人猶未甘心,用匿名書復逮其仲 子申先赴獄,妻適死於淮,報、訃俱至,伯雨處之如平 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負於朝廷,亦當從此訣。如其 不然,天豈殺無辜耶?」申先在獄鍛鍊,無所傅致,乃得 釋。居海上,三年而歸。宣和初卒,年七十三。長子象先, 登世科,又中詞學兼茂舉,有司啟封,見為黨人子,不 奏名,調秦州戶曹掾,聞父謫,棄官歸養。王安中辟燕 山宣撫幕,勉應之道,引疾還,終身不復仕。申先以布 衣特起,至中書舍人。紹興初,高宗詔贈伯雨直龍圖 閣,又加諫議大夫。采其諫章,追貶章惇、蔡卞、邢恕、黃 履,明著《誣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賜諡忠敏。

吳表臣[編輯]

按《宋史》本傳:「表臣字正仲,永嘉人。登大觀三年進士 第,擢通州司理。陳瓘謫居郡中,一見而器之。盛章者, 朱勔黨也,嘗市婢,有武臣彊取之,章誣以罪,繫獄。表 臣方鞫之,郡將曰:『知有盛待制乎』?表臣佯若不知者, 卒直其事。累官監察御史,遷右正言。高宗詔臺諫條 陳大利害,表臣請措置上流以張形勢,安輯淮甸以」 立藩蔽,擇民兵以守險阻,集海舶以備不虞,其策多 見用。帝方鄉儒術,表臣乞選講官以裨聖德,且於古 今成敗、民物情偽、邊防利害,詳熟講究。由是詔開經 筵。邇臣有請用蔡京、王黼之黨者,侍御史沈與求乞 明指其人,顯行黜貴,執政不悅,奪其言職。表臣爭曰: 「臺諫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杜姦邪。若咎其切直 而黜之,後誰敢言,非國家福也。請還與求,以開言路。」 時防秋議選守邊者患乏才,表臣曰:「唐蕭復言於德 宗,陳少游任兼將相,首敗臣節;韋皋幕府下僚,獨建 忠義,以皋代少游鎮淮南。善惡著明,則天下知逆順 之理,初不以皋名賤官卑為疑。今取忠義不屈、有已 試之驗者,不次而用,豈特可以勸?扞禦方略亦堪倚 仗。」於是陳敏等十數人寖以錄用。久之,以病請補外, 以直祕閣知信州。紹興元年,召為司勳郎中,遷左司。 詔百官陳裕國《彊兵之策》,表臣條十事以獻,曰:蠲稅 役以墾閑田,汰懦卒以省兵費,罷添差以澄冗員,停 度牒以蕃生齒,拘佃租以防乾沒,委計臣以制邦用, 獎有「功以厲將帥,招弓手以存舊籍,嚴和買以絕弊 倖,簡法令以息瘡痍。」宰相擬表臣為檢正,帝曰:「朕將 自用之。」遂除左司諫。給事中胡安國以論事不合罷, 表臣上疏留之。前宰相朱勝非同都督江、淮軍馬,表 臣力言都督不可罷,除侍讀,又累疏爭之,不聽,遂罷。 表臣送吏部,授台州黃巖丞,尋除提點浙西刑獄,召 為祕書少監、同修《哲宗實錄》。帝如建康,詔表臣兼留 司參議官,除中書舍人、給事中、兵部侍郎。建、崇二國 公就外傅,兼翊善,帝曰:「二國公誦習甚進,卿力也。」徙 禮部侍郎,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時秦檜欲使使 金議地界,指政事堂曰:「歸來可坐此。」表臣不答。又以 議大禮忤意,罷去。俄起知婺州。會大水,發常平米賑 貸之,然後以聞,郡人德之。課最,除敷文閣待制。三歲 請祠,進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家居數年卒, 年六十七。表臣晚號「湛然居士」,自奉無異布衣時,鄉 論推其清約。

楊時[編輯]

按《宋史》本傳:「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 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 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 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懽。其歸也, 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 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 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 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關西張載嘗著《西銘》,二 程深推服之,時疑其近於兼愛,與其師頤辨論往復, 聞「理一分殊」之說,豁然無疑,杜門不仕者十年。久之, 歷知瀏陽、餘杭、蕭山三縣,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張 舜民在諫垣,薦之,得荊州教授。時安於州縣未嘗求 聞達,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游,號曰 龜山先生。時天下多故,有言於蔡京者,以為事至此 必敗,宜引舊德老成,置諸左右,庶幾猶可及。時宰是 之。會有使高麗者,國主問龜山安在,使回以聞,召為 祕書郎,遷著作郎。及面對,奏曰:「堯、舜曰『允執厥中』,孟 子曰『湯執中』。《洪範》曰『皇建其有極』」,歷世聖人由斯道 也。熙寧之初,大臣文六藝之言以行其私,祖宗之法紛更殆盡。元祐繼之,盡復祖宗之舊。熙寧之法,一切 廢革。至紹聖、崇寧,抑又甚焉。況元祐之政事著在令 甲,皆焚之以滅其跡。自是分為二黨,縉紳之禍,至今 未殄。臣願明詔有司,條具祖宗之法,著為綱目,有宜 於今「者,舉而行之,當損益者損益之,元祐、熙、豐姑置 勿問,一趨於中而已。」朝廷方圖燕、雲,虛內事外,時遂 陳時政之弊,且謂:「燕雲之師宜退守內地,以省轉輸 之勞;募邊民為弓弩手,以殺常勝軍之勢。」又言:「都城 居四達之衢,無高山巨浸以為阻衛,士人懷異心,緩 急不可倚伏。」執政不能用。登對,力陳君臣警戒,正在 無虞之時,乞為《宣和會計錄》,以周知天下財物出入 之數。徽宗首肯之,除邇英殿說書。聞金人入攻,謂執 政曰:「今日事勢,如積薪已然,當自奮勵,以竦動觀聽。 若示以怯懦之形,委靡不振,則事去矣。昔汲黯在朝, 淮南寢謀,論黯之才,未必能過公孫弘輩也,特其直 氣可以鎮壓奸雄之心爾。朝廷威望弗振,使奸雄一 以弘輩視之,則無復可為也。要害之地,當嚴為守備, 比至都城,尚何及哉!近邊州軍,宜堅壁清野,勿與之 戰,使之自困。若攻戰略地,當遣援兵追襲,使之腹背 受敵,則可以制勝矣。」且謂「今日之事,當以收人心為 先。人心不附,雖有高城深池,堅甲利兵,不足恃也。」免 夫之役,毒被海內,京城聚斂,東南花石,其害尤甚。前 此蓋嘗罷之,詔墨未乾,而花石供奉之舟已銜尾矣。 今雖復申前令,而禍根不除,人誰信之,欲致人和。去 此三者,正今日之先務也。金人圍京城,勤王之兵四 集而莫相統一。時言唐九節度之師不立統帥,雖李、 郭之善用兵,猶不免敗衄。今諸路烏合之眾,臣「謂當 立統帥,一號令,示紀律,而後士卒始用命。」又言:「童貫 為三路大帥,敵人侵疆,棄軍而歸,孥戮之有餘罪,朝 廷置之不問,故梁方平、何灌皆相繼而遁,當正典刑, 以為臣子不忠之戒。童貫握兵二十餘年,覆軍殺將, 馴至今日。比聞防城仍用閹人,覆車之轍,不可復蹈。」 疏上,除右諫議大夫兼侍講。敵兵初退,議者欲割三 鎮以講和。時極言其不可,曰:「河朔為朝廷重地,而三 鎮又河朔之要藩也。自周世宗迄太祖、太宗,百戰而 後得之。一旦棄之北庭,使敵騎疾驅貫吾腹心,不數 日可至京城。今聞三鎮之民以死拒之,三鎮拒其前, 吾以重兵躡其後,尚可為也。若种師道、劉光世皆一 時名將,始至而未用,乞召問方略。」疏上,欽宗詔出師, 而議者多持兩端。時抗疏曰:「聞金人駐磁、相,破大名, 劫虜驅掠,無有紀極,誓墨未乾而背不旋踵。吾雖欲 專守和議,不可得也。夫越數千里之遠,犯人國都,危 道也。彼見勤王之師四面而集,亦懼而歸,非愛我而 不攻。朝廷割三鎮三十州之地與之,是欲助寇而自 攻也。聞肅王初與之約,及河而返,今挾之以往,此敗 盟之大者。臣竊謂朝廷宜以肅王為問,責其敗盟必 得肅王而後已。」時太原圍閉數月,而姚古擁兵逗留 不進。時上疏乞誅古以肅軍政,拔偏裨之可將者代 之,不報。李綱之罷,太學生伏闕上書乞留綱與種師 道。軍民集者數十萬,朝廷欲防禁之。吳敏乞用時,以 靖太學時得召對,言:「諸生伏闕紛紛,忠於朝廷,非有 他意,但擇老成有行誼者為之長貳,則將自定。」欽宗 曰:「無逾於卿。」遂以時兼國子祭酒。首言:「三省政事所 出,六曹分治,各有攸司。今乃別辭官屬,新進少年未 必賢於六曹長貳。」又言:「蔡京用事二十餘年,蠹國害 民,幾危宗社,人所切齒,而論其罪者,莫知其所本也。 蓋京以繼述神宗為名,實挾王安石以圖自利,故推 尊安石,加以王爵,配饗孔子廟庭。今日之禍,實安石 有以啟之。」謹按安石挾管、商之術,飭六藝以文姦言, 變亂祖宗法度。當時司馬光已言其為害當見於數 十年之後,今日之事若合符契。其著為邪說,以塗學 者耳目,而故壞其心術者,不可縷數,姑即一二事明 之。昔神宗嘗稱美漢文惜百金以罷露臺,安石乃言: 「陛下若能以堯舜之道治天下,雖竭天下以自奉不 為過。」守財之言非正理。曾不知堯舜茅茨土階,禹曰 「克儉於家」,則竭天下以自奉者,必非堯舜之道。其後 王黼以應奉花石之事竭天下之力,號為享上,實安 石有以倡之也。其釋《鳧鷖守成》之詩於末章,則謂「以 道守成者,役使群眾,泰而不為驕;宰制萬物,費而不 為侈,孰弊弊然以愛為事。」詩之所言,正謂能持盈則 神祇祖考安樂之而無後艱爾。自古釋之者,未有泰 而不為驕,費而不為侈之詭也。安石獨倡為此說,以 啟人主之侈心。後蔡京輩「輕費妄用,以侈靡為事。安 石邪說之害如此。伏望追奪王爵,明詔中外,毀去配 享之像,使邪說淫辭不為學者之惑。」疏上,安石遂降 從祀之。列。士之習王氏學,取科第者,已數十年,不復 知其非,忽聞以為邪說,議論紛然。諫官馮澥力主王 氏,上疏詆時。會學官中有紛爭者,有旨學官並罷,時 亦罷祭酒,時又言:「元祐黨籍中,惟司馬光一人獨褒 顯,而未及呂公著、韓維、范純仁、呂大防、安燾輩。建中 初,言官陳瓘已褒贈,而未及鄒浩。」於是元祐諸臣皆次第牽復。尋四上章,乞罷諫省,除給事中,辭,乞致仕。 除徽猷閣直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時力辭直學士 之命,改除徽猷閣待制、提舉崇福宮。陛辭,猶上書乞 選將練兵,為戰守之備。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對, 言:「自古聖賢之君,未有不以典學為務。」除兼侍讀,乞 修《建炎會計錄》,乞恤勤王之兵,乞寬假。言者連章丐 外,以龍圖閣直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已而告老,以 本官致仕。優游林泉,以著書講學為事。卒,年八十三, 諡文靖。時在東郡,所交皆天下士,先達陳瓘、鄒浩皆 以師禮事時。暨渡江,東南學者推時為程氏正宗,與 胡安國往來講論尤多。時浮瀋州縣四十有七年,晚 居諫省僅九十日,凡所論列,皆切於世道,而其大者 則闢王氏經學,排靖康和議,使邪說不作。「凡紹興初 崇尚元祐學術,而朱熹、張栻之學得程氏之正」,其源 委脈絡皆出於時。子迪,力學通經,亦嘗師程頤雲。

鄧肅[編輯]

按《宋史》本傳:「肅字志宏,南劍沙縣人。少警敏能文,美 風儀,善談論。李綱見而奇之,相倡和,為忘年交。居父 喪,哀毀踰禮,芝產其廬。入太學,所與游皆天下名士。 時東南貢花石,綱肅作詩十一章,言守令搜求擾民, 用事者見之,屏出學。欽宗嗣位,召對便殿,補承務郎, 授鴻臚寺簿。金人犯闕,肅被命詣敵營,留五十日而」 還。張邦昌僭位,肅義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 朝廷賜金國帛一千萬,肅在其營密覘,均與將士之 數,大約不過八萬人。至是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足 畏,但其信賞必罰,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則不 然,有同時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轉數官,或尚為 布衣,輕重上下,只在吏手,賞既不明,誰肯自勸?欲望 專立功賞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陳。若功狀已明 而賞不行,或功同而賞有輕重先後者,並寘之法。」上 從之。朝臣受偽命者眾,肅請分三等定罪。上以肅在 圍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肅言:「叛臣之上者,其惡有 五:諸侍從而為執政者,王時雍、徐秉哲、吳幵、呂好問、 莫儔、李回是也;諸庶」官及宮觀而起為侍從者,胡思、 朱宗、周懿文、盧襄、李擢、范宗尹是也;撰勸進文與赦 書者,顏博文、王紹是也。朝臣之為事務官者,私結十 友,講《冊立邦昌之儀》者是也。因張邦昌改名者,何昌 言改為善言,其弟昌辰改為知辰是也;乞寘之嶺外。 所謂叛臣之次者,其惡有三:諸執政、侍從、臺諫稱臣 於偽「庭,執政,馮澥、曹輔是也,侍從者已行遣,獨李會 尚為中書舍人。臺諫中有為金人根括而被杖,一以 病得免者,其餘無不在《偽楚》之庭。以庶官而升擢者, 不可勝數。乞委留守司按籍考之,則無有遺者。願為 奉使者,黎確、李健、陳戩是也,乞於遠小處編管。若夫 庶官任位,供職不廢者,但苟祿而已。乞赦其罪而錄 其名,不復用為臺諫、侍從。」上以為然。耿南仲得祠祿 歸。其子延禧為郡守,肅劾:「南仲父子同惡,沮渡河之 戰,遏勤王之兵,今日割三鎮,明日截兩河。及陛下欲 進援京城,又為南仲父子所沮。誤國如此,乞正典刑。」 南仲嘗薦肅於欽宗,肅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賜五品 服。范訥留守東京,肅言:「訥出師兩河,望風先遁。今語 人曰:『留守之說有四,戰、守、降、走而已。戰無卒,守無糧, 不降則走。且漢得人傑,乃守關中,奔軍之將,豈宜與 此』?」訥遂罷。內侍陳良弼肩輿至橫門外,開封買入內 女童,肅連章論之。時官吏多託故而去,肅建議削其 仕版,而取其祿以給禁衛。若夫先假指揮徑徙江湖 者,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因入對言:「外裔之巧在文 書簡,簡故速;中國之患在文書煩,煩故遲。」上曰:「正此 討論,故併三省盡依祖宗法。及建局討論祖宗官制, 兩月不見施行。」肅言:「太祖、太宗之時,法嚴而令速,事 簡而官清,未嘗旁搜曲引,以稽賞罰,故能以十萬精 兵混一六合。自時厥後,群臣無可議者,今日獻一策, 明日獻一言,煩冗瑣碎,惟恐不備,此文書所以益煩, 而政事所以益緩也。今兵戈未息,豈可揖遜進退,尚 循無事之時?欲乞限以旬日,期於必至,庶幾法嚴事 簡,賞罰之權,不至濡滯。」肅在諫垣,遇事感激,不三月, 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採納。會李綱罷,肅奏曰: 「綱學雖正而術疏,謀雖深而機」淺,固不足以副聖意。 惟陛下嘗顧臣曰:「李綱真以身徇國者。」今日罷之,而 責詞甚嚴,此臣所以有疑也。且兩河百姓無所適從, 綱措置不一月間,民兵稍集。今綱既去,兩河之民將 如何哉?偽楚之臣紛紛在朝,李綱先乞逐逆臣邦昌, 然後叛黨稍能正罪。今綱既去,叛臣將如何哉?叛臣 在朝,政事乖矣,「兩河無兵,外裔驕矣,李綱於此亦不 可謂無一日之長。」執政怒,送肅吏部,罷歸家居。紹興 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

陳公輔[編輯]

按《宋史》本傳:「公輔,字國佐,台州臨海人。政和三年,上 舍及第,調平江府教授。朱勔方嬖倖,當官者奴事之, 公輔絕不與交。勔有兄喪,諸生欲往弔,公輔不予告, 勔不悅,諷權要移公輔越州。累遷權應天府少尹,除祕書郎。靖康初,二府多宣和舊人,公輔言蔡京、王黼 用事二十餘年,臺諫皆緣以進。唐重師驥為太宰,李 邦彥引用,謝克家、孫覿為纂修,蔡攸引用,及邦彥作 相,又附麗以進。此四人者,處臺諫之任,臣知其決不 能言宰相大臣之過。願擇人臣中朴茂純直,能安貧 守節、不附權倖、慷慨論事者,列之臺諫,則所任得人, 禮義廉恥稍稍振起,敵國聞之,豈不畏服哉!」時吳敏、 李綱不協,公輔奏:「陛下初臨萬機,正賴其同心合謀, 而二臣不和,已有其跡。願諭以聖訓,俾務一心,以安 國家。」徽宗渡江未還,人情疑懼,公輔力陳父子之義, 宜遣大臣迎奉。欽宗嘉之,擢為右司諫。孟夏享景靈 宮,遂幸陽德佑神觀。公輔諫不當如平時事。宴遊論 蔡京父子懷奸誤國,終未行遣。今朝廷公卿百執事 半出其門,必有庇之者。詔謫京崇信軍節度副使,德 安府安置。又奏:朱勔罪惡,都城之民皆謂已族滅其 家,乞勿許其子姓隨上皇入京。時有指公輔為李綱 之黨,鼓唱士庶服闕者。公輔自列,因辭位後陳三事, 其一言李綱書生,不知軍旅,遣援太原,乃為大臣所 陷,必敗事。其二言余應求不當以言遠謫;其三言方 復祖「宗法度,馮澥不宜更論熙寧、元豐之政。」語觸時 宰,遂與應求、程瑀、李光俱得罪,斥監合州稅。高宗即 位,召還,除尚書左司員外郎,明年,始達維揚。初,李綱 得政,公輔自外除郎,未至而綱罷,改南劍州,尋予宮 觀。紹興六年,召為吏部員外郎,疏言:「今日之禍,實由 公卿大夫無氣節忠義,不能維持天下國家,平時既 無忠言直道,緩急詎肯伏節死義,豈非王安石學術 壞之耶?議者尚謂安石政事雖不善,學術尚可取。」臣 謂安石學術之不善,尤甚於政事,政事害人才,學術 害人心,《三經字說》詆誣聖人,破碎大道,非一端也。《春 秋》正名分,定褒貶,俾亂臣賊子懼安石,使學者不治。 《春秋》《史》《漢》載成敗安危、存「亡理亂,為聖君賢相、忠臣 義士之龜鑑。」安石使學者不讀《史》、漢王莽之篡,揚雄 不能死,又仕之,更為《劇秦美新》之文。安石乃曰:「雄之 仕,合於孔子無可無不可之義。」五季之亂,馮道事四 姓八君。安石乃曰:「『道在五代時最善避難以存身』。使 公卿大夫皆師安石之言,宜其無氣節忠義也。」復授 左司諫,言:「中興之治在得天,得人,以孝感天,以誠得 民。」帝嘉其深得諫臣體,賜五品服,令尚書省寫圖進 入,以便觀覽。公輔感帝知遇,益罄忠鯁,言:「正心在務 學,治國在用人,朝廷之禍在朋黨。仍乞增輪對官,令 審計官告糧料、榷貨、監倉及茶場等官,有已見,許面 對。」時有詔將駐蹕建康,公輔上疏陳攻守之策,且乞 選大臣鎮淮西,增兵將,守要害,使西連鄂、岳,東接楚、 泗,皆有掎角之形。徽宗訃至,公輔請宮中行三年之 喪,視朝服淡黃,群臣未可純吉服,明堂未當以徽宗 配,宜罷臨軒策士。又乞權罷講筵,事不行。遷尚書禮 部侍郎。會趙鼎言進退人才乃其職分,疏稍侵,公輔 因力請祠,除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尋知處 州,升徽猷閣待制,仍提舉太平觀。卒,年六十六,贈太 中大夫。有《文集》二十卷、《奏議》十二卷行於世。公輔論 事剴切,疾惡如讎,惟不知程頤之學,士論惜之。

金安節[編輯]

按《宋史》本傳:「安節,字彥亨,歙州休寧人。資穎悟,日記 千言,博洽經史,尤精於《易》。宣和六年,由太學擢進士 第,調洪州新建縣主簿。紹興初,范宗尹引為刪定官, 入對,言司馬光以財用乏,請用宰相領總計使,宜以 為法。除司農丞,又遷殿中侍御史。韓世忠子彥直直 祕閣,安節言崇、觀以來,因父兄秉政而得貼職,近制 皆在討論,今彥直復因父任而授,是自廢法也。」不報。 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節劾其忿戾,乞追奪。秦檜兄 梓知台州,安節劾其附麗梁師成,梓遂罷,檜銜之。未 幾,丁母憂去,遂不出。檜死,起知嚴州,除浙西提刑,入 為大理卿。首言:「治民之道,先德後刑。今守令慮不及 遠,簿書期會,賦稅輸納,窮日力辦之,而無卓然以教 化為務者。願申飭守令,俾無專事法律,苟可以贊教 化,必力行之。」時獲偽造鹽引者,大臣欲置之死,安節 力爭,以為事已十餘年,且自首無死法,因得減等。兩 浙漕屬王悅道鞫仁和令楊績獄不實,事下大理,安 節並逮悅道。悅道,幸醫王繼先子也,屢因人求免,安 節不從。遷宗正少卿。為金使施宜生賀正,安節館伴。 屬顯仁皇后喪,服黑帶,宜生曰:「使人以賀禮來,迓使 安得服黑帶?」安節辭難再四,宜生屈服。遷禮部侍郎。 明年,再充送伴使。至楚州,副使耶律翼奪巡檢王松 馬不得,鞭笞之。安節遣人責翼,詞色俱厲,朝廷恐生 事,坐削兩秩。葉義問使金,金主因言:「前日奪馬事,曲 在翼己,笞二百,回日可詳奏。」乃復元官。遷禮部侍郎, 將祠明堂,時已聞欽宗升遐,安節言:「宮廟行禮,皆當 以大臣攝事。」從之。遷侍講、給事中。殿院杜莘老論張 去為補外,安節言不可因內侍而去言官。上遂留莘 老。金主亮犯淮,從幸建康。亮死,安節陳進取、招納、備 守三策,而以備守為進取、招納之本。上將還臨安,命楊存中宣撫江、淮、荊、襄,安節言:「存中頃以權太盛,人 言籍籍,方解軍政,復授茲職,非所以全之。」又言:「方今 正當大明賞罰,乃首用劉寶、王權刻剝庸懦之人,何 以激勸將士?」上皆納之。楊存中議省江、淮州縣,安節 言:「廬之合肥,和之濡須,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 『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析山,賊來輒破於三 城之下。孫權築濡須塢,魏軍累次不克,守將如甘寧 等常以寡制眾。蓋形勢之地,攻守百倍,豈有昔人得 之成功,今人有之而反棄之耶?且濡須、巢湖之水,上 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擇將經理』。」存中議遂 格。孝宗嗣位,給廷臣筆札,陳當世事。安節請嚴內降 之科,凡內「侍省、御藥院、內東門司冗費,一切罷去,堂 除省歸吏部,長官聽辟僚屬,以清中書之務。文武蔭 補,各有定製,毋令易文資。臣僚致仕,遺表恩澤,不宜 奏異姓,使得高貲為市。」上嘗對大臣稱其誠實。一日, 因奏事面勞之曰:「近不見繳駁,有所見,但繳駁,朕無 不聽。」龍大淵、曾覿以潛邸舊恩,大淵除樞密都承旨, 覿帶御器械,諫議大夫劉度仍累疏論之。隆興改元, 大淵、覿並除知閤門事。宰相知安節必以為言,使人 諷之曰:「若書行,即坐政府矣。」安節拒不納,封還錄黃。 時臺諫相繼論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節與給事 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臺諫有所彈劾,雖兩府大將, 欲罷則罷,欲貶則貶,獨於二臣乃為遷就諱避。臣等 若奉明詔,則臣等負中外之謗;大臣若不開陳,則大 臣負中外之責;陛下若不俯從,則中外紛紛未止也。」 上怒,安節即自劾乞竄,上意解,命遂寢。潛邸舊人李 珂擢編修官,安節又奏罷之。上諭之曰:「朕知卿孤立 無黨。」張浚聞之,語人曰:「金給事真金石人也。」拜兵部 侍郎。金將僕散忠義遺三省、樞密院書,論和議,乃畫 定四事,詔群臣議。安節謂:「世稱『姪國』,國號不加大字 及用『再拜』二字,皆不可從。海、泗、唐、鄧為淮、襄屏蔽,不 可與。必不得已,寧少增歲幣。欽宗梓宮當迎奉,陵寢 地必不肯歸我,宜每因遣使恭謁,但講好之後,當益 選將厲兵,以為後圖。」已而請祠,得請。中書舍人胡銓 繳奏,謂:「安節太上之舊人,而陛下之老成也。漢張倉、 唐張柬之,國朝富弼、文彥博,皆年八旬,尚不聽其去。 安節膂力未愆,有憂國心,豈宜從其引去?」上遂留之。 踰年,權吏部尚書兼侍讀。自是力請謝事,詔以敷文 閣學士致仕。陛辭,上曰:「卿且暫歸,旦夕召卿矣。」去之 日,縉紳相與歎羨,以為中興以來,全名高節,鮮有其 比。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遺表》聞,贈通奉大夫,累贈 開府儀同三司、少保。安節至孝,居喪有禮,與兄相友 愛,田業悉推與之。又以恩奏其孤子㒜。初筮仕,未嘗 求薦於人,及貴,有舉薦,不令人知。其除司農丞,或語 之曰:「公是命張侍郎致遠為中司時所薦」,盍往謝之, 安節曰:「彼為朝廷薦人,豈私我耶?」竟不往。薦晁公武、 龔茂良可臺諫,皆稱職,二人弗如也。與秦檜忤,不出 者十八年。及再起論事,終不屈,人以此服之。有文集 三十卷,奏議表疏、《周易解》。

陳淵[編輯]

按《宋史》本傳:「淵字知默,南劍州沙縣人也。紹興五年, 給事中廖剛、中書舍人胡寅、朱震、權戶部侍郎張致 遠言淵乃瓘之諸孫,有文有學。自瓘在時,器重特甚。 垂苦流落,負材未試,充樞密院編修官。會李綱以前 宰相為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辟為制置司機宜 文字。七年,詔侍從舉直言極諫之士,胡安國以淵應。」 召對,改官,賜進士出身。九年,除監察御史,尋遷右正 言。入對,論:「比年以來,恩惠太濫,賞給太厚,頒賚賜予 之費太過,所用既眾,而所入實寡,此臣所甚懼也。《周 官》惟王及後世子不會,說者謂不得以有司之法治 之,非周公作法開後世人主侈用之端也。臣謂冢宰 以九式均節財用,有司雖不會,冢宰得以越式而論 之。若事事以式,雖不會,猶會也。臣願陛下凡有錫賚, 法之所無而於例有疑者,三省得以共議,戶部得以 執奏,則前日之弊息矣。」淵面對,因論程頤、王安石學 術同異。上曰:「楊時之學,能宗孔、孟,其《三經義辨》甚當 理。」淵曰:「楊時始宗安石,後得程顥師之,乃悟其非。」上 曰:「以《三經義解》觀之」,具見安石穿鑿。淵曰:「穿鑿之過 尚小,至於道之大原,安石無一不差,推行其學,遂為 大害。」上曰:「差者何謂?」淵曰:「聖學所傳,止有《論》《孟》《中庸》, 《論語》主仁,《中庸》主誠,《孟子》主性。安石皆暗其原,仁道 至大,《論語》隨問隨答,惟樊遲問,始對曰:『愛人』」,愛特仁 之一端,而安石遂以愛為仁。其言《中庸》,則謂《中庸》所 以接「人,高明所以處己。《孟子》七篇專發明性善,而安 石取揚雄善惡混之言,至於無善無惡,又溺於佛,其 失性遠矣。」鄭億年復資政殿學士、奉朝請,召見於內 殿。淵言:「億年,故相居中之子,雖為從官,而有從賊之 醜,乞寢其職名。」不報。億年,右僕射秦檜之親黨也,由 是檜怒之,除祕書少監兼崇政殿說書,以祖名辭,改 宗正少卿,以何鑄論罷,主管台州崇道觀。十五年,卒。

===陳良翰===按《宋史》本傳:「良翰,字邦彥,台州臨海人。蚤孤,事母孝 資莊重,為文恢博有氣。中紹興五年進士第,知溫州 瑞安縣。俗號強梗,吏治尚嚴,良翰獨撫以寬,催租不 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競樂輸,聽訟鹹得其情。或問 何術,良翰曰:『無術,第公此心如虛堂懸鏡耳』。殿中侍 御史吳芾薦為檢法官,遷監察御史。孝宗初元,金主」 褒新立,求和,而中原舊人多求歸,詔問何以處此,良 翰言:「議和,復納降,皆非是。必定計自治,而和不和,任 之乃可。」張浚軍淮、泗以規進取,而議者爭獻《防江策》, 良翰言:「當固藩籬,專委任。今捨淮防江,卻地奪便,朝 廷過聽,使督府不得專閫外事,誤矣。」除右正言。金再 移書求故疆,良翰言:「中原皆吾故土,況唐、鄧、淮、泗,又 金渝盟後,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為言而歸之?」湯思 退主遣小使盧仲賢、李栻。良翰言:「仲賢輕儇無恥,栻 自北來,難信。」又言:「廟堂督府議論不同,邊奏上聞,皆 陽唯諾而陰沮敗之,萬一失事機,督府安得獨任其 責?」上矍然稱善。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與張浚議事 乖牾,良翰劾之。上曰:「正志亦無罪。」良翰言:「陛下使浚 守淮,則任浚為重,一郎官為輕。且正志居中,浚必為 去就。」上悟,出正志為福建漕運,楊存中為御營使,總 殿前軍。良翰言:「存中久擅兵柄,太上皇罷就第,奈何 復假使名?宜慎履霜之戒。」疏三上,存中竟罷。李栻不 敢涉淮,良翰奏奪其官。仲賢至汴,輒許金人以疆土 歲幣而還。上大怒,下仲賢吏,欲誅之。宰相叩頭懇請, 得免,復遣王之望、龍大淵、良翰言:「前遣使已辱命,大 臣不悔前失,不謂秦檜復見。今日。且金要我罷四郡 屯兵以歸之,是不折一兵,而坐收四千里要害之地, 決不可許。若歲幣,則俟得陵寢然後與,庶猶有名。今 議未決而之望遂行,恐其辱國不止於仲賢,願先馳 一介,往俟議決,行未晚也。」詔侍從、臺諫議,多是良翰, 遂以胡昉、楊由義為審議官,與敵議四郡不合,困辱 而歸。思退尚執前論,正言尹穡附思退以撼督府,良 翰為左司諫,疏論思退姦邪誤國,宜早罷黜;張浚精 忠老謀,不宜以小人言搖之。孝宗曰:「思退前議固失, 然朕愛其警敏,冀可效,卿其置之。若魏公則今日孰 出其右?朕豈容有此意?縱有之,亦豈不謀卿等?此殆 言者有異意,卿為朕諭之。」良翰頓首謝曰:「陛下言及 此,天下幸甚。宰相縱無全才,寧取樸實,緩急猶可倚 賴。思退庸狡,小黠大癡,將誤國,且『警敏』二字,恐非明 主卜相之法。」既退,以上語諭同列,穡勃然變色,明日 亦請對,遂罷良翰言職。兩淮既撤備,金大入,孝宗始 深悔。太學生數百人伏闕,乞召用良翰、胡銓、王十朋 而斬思退等,思退由是始敗。良翰在諫省,成恭皇后 受冊官內外親屬二十五人,良翰論其冗,詔減七人。 知建寧府、福建轉運副使,提點江東刑獄,移浙西。召 為宗正少卿、兵部侍郎,除右諫議大夫。良翰言:「以蜀、 漢之師下關、陝,以荊、襄趨韓、魏、江、淮,擣、青、徐,此今日 大計。四川既命大臣,而荊、淮未有責任者,亦當擇重 臣臨之。」上稱善,進給事中。大將成閔冒請真奉,有司 坐獲譴,閤門王抃矯詔遣妄人謝顯出境,顯既抵罪, 置閔與抃不問,良翰皆駁議,請正典刑,遂改禮部侍 郎,不拜。以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召為 太子詹事。既見,上屬以調護之責。一日,召對選德殿, 出手書唐太宗與魏徵論仁德功利之說,俾極陳今 日所未至者。良翰退,上疏,略曰:「仁德治之本,功利治 之效,務本而效自至。今承天意,結民心,任賢能,退小 人,擇將帥,收軍情,擇監司,吏久任,皆行之有未至。誠 能革此八幣,則仁德無累,功利自致矣。」上為之嘉歎, 詔兼侍講。未幾,以疾告老,除敷文閣直學士、提舉太 平宮。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諡獻肅。

王大寶[編輯]

按《宋史》本傳:「大寶,字元龜,其先繇溫陵徙潮州。政和 間,貢辟雍。建炎初,廷試第二,授南雄州教授。以祿不 逮養,移病而歸。閱數年,差監登聞鼓院,主管台州崇 道觀,復累年。趙鼎謫潮,大寶日從講《論語》,鼎嘆曰:『吾 居此,平時所薦無一至者,君獨肯從吾游,過人遠矣。 知連州張浚亦謫居,命其子栻與講學。時趙張客貶』」 斥無虛日,人為累息,大寶獨泰然。浚奉不時得,大寶 以經制錢給之,浚曰:「如累君何?」大寶不為變。代還,言 連、英、循、惠、新、恩六州居民纔數百,非懋遷之地,月輸 免行錢宜蠲減。高宗謂大臣曰:「守臣上殿,令陳民事, 遂得知田裡疾苦,所陳五六,得一可行,其利亦不細 矣。」乃命廣西諸司具減數聞。知袁州,進《詩》《書易解》。上 謂執政曰:「大寶留意經術,其書甚可采,可與內除。」執 政擬國子司業,上喜曰:「適合朕意。」時經筵闕官,遂除 國子司業兼崇政殿說書。奏:「江南諸州有月樁錢,無 定名數,吏緣為姦,刻剝民又有折帛錢。方南渡兵興, 物價翔貴,令下戶折納,務以優之。今市帛匹四千而 令輸六千盍,委監司」覈月樁為定製,減折帛,惠小民。 詔戶部詳其奏。置敷文閣、知溫州,提點福建刑獄。道 臨漳,有峻嶺曰蔡岡,藂薄蔽翳,山石犖确,盜乘間剽劫。大寶以囊金三十萬,募民抉藪甃道十餘里,行者 便之。提點廣東刑獄。孝宗即位,除禮部侍郎。大寶言: 「古致治之君,先明國是,而行之以果斷。自軍興以來, 曰征曰和,浮議靡定。太上傳丕基於陛下,四方曰徯 恢復,國論未定,眾志未孚,願陛下果斷,則無不濟。」擢 右諫議大夫,首言朱倬、沈該之罪,皆行其言。汪澈督 師荊、襄,大寶劾其不能節制,坐視方城之敗。疏再上, 澈落職謫台州。大寶嘗論及移蹕,上曰:「吾欲亟行。」大 寶奏:「今日之勢殆未可,願少寬歲月。」張浚復起為都 督,大寶力贊其議。符離失律,群言洶洶,大寶言:「危疑 之際,非果斷持重,何以息橫議。」未幾,湯思退議罷督 府,力請講和。大寶奏謂:「今國事莫大於恢復,莫讎於 金敵,莫難於攻守,莫審於用人。宰相以財計乏,軍儲 虛符離師潰,名額不除,意在覈軍籍,減月給。臣恐不 惟邊鄙之憂,而患起蕭牆矣。」章三上,除兵部侍郎。胡 銓為起居郎,奏曰:「近日王十朋、王大寶相繼引去,非 國之福。」上曰:「十朋力自引去,朕留之不能得。大寶論 湯思退太早,令為兵部侍郎,豈容復聽其去。」未幾,以 敷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他日,銓奏事,上復 諭之曰:「大寶留之經筵,亦固求去,勢不兩立。」銓奏:「自 古臺諫論宰相多矣,若謂勢不兩立,則論宰相者皆 當去。」大寶尋請致仕。督府既罷,撤邊防,棄四州,金復 犯邊,詔思退都督軍馬,辭不行。上震怒,竄思退。中外 以大寶前言不用為恨。乾道元年,落致仕,召為禮部 尚書。入對,言理財之道,當務本抑末。右正言程叔達 奏:「大寶乞復免行錢,非是。」以舊職提舉太平興國宮。 中書舍人閻安中欲留其行,叔達併劾之。詔大寶致 仕,尋卒,年七十七。

楊大全[編輯]

按《宋史》本傳:「大全,字渾甫,眉之青神人。乾道八年進 士,調溫江尉,攝邑有政聲。紹熙三年,召除監登聞鼓 院。五年,光宗以疾久不克省重華宮,廷臣多論諫者, 太學生汪安仁等二百餘人上書,而龔日章等百餘 人以投匭上書為緩,必欲伏闕。大全謂院以登聞名, 實明目達聰之地也。今乃使人視為具文,吾何顏以 屍此職?」乃為書以諫,力請過宮,書上不報。大全於是 三上疏,其略曰:「臣之志於憂君者,不畏義死,不榮幸 生,不以言而獲罪為恥,而以言不聽從為恥。自古諫 之不效,其大者身膏斧鑕,其次亦流竄四裔,其小者 猶罷免終身,未有若今日不勉於聽從,亦不加於黜 逐,徒餌之以無所譴呵之恩,使皆饕富貴,甘豢養,以 消靡其風節;平居皆貪祿懷姦之士,則臨難必無仗 節死義之人。陛下自夏秋以來,執政從官之死者皆 不信,卒之果然乎?不然乎?建康趙濟死,武興吳挺死, 今尚不以為然,則事有幾微於朕兆者,可諫陛下乎? 萬一變起蕭牆,禍生肘腋,陛下必將以為不信,坐受 其危亡矣。」盜滿山東「而高、斯弄權,二世不知也。蠻寇 成都而更奏捷,明皇不知也。此猶左右聾瞽爾。今在 朝之士瀝忠以告,而陛下不聽,是陛下自壅蔽其聰 明也。今外間傳聞,以為壽皇將幸越,幸吳興,此愛陛 下之深,欲泯其跡也。陛下當亟圖所以解壽皇之憂。」 疏入,又不報。寧宗即位,遷宗正寺主簿。慶元元年,易 太常寺主簿,遷司農寺丞,修《高宗實錄》,充檢討官。先 是,韓𠈁冑用事,私臺諫之選為己羽翼,欲得知名士, 借其望以壓群言,一時之好進者,恨不預此選也。會 御史虛位,有力薦大全者,屬大全一往見,且曰:「公朝 見除目夕下矣。」大全笑謝,決不往。明日遂丐外。時《實 錄》將上矣,上必推恩,大全去不少待。於是除知金州。 至姑蘇以病卒。

王居安[編輯]

按《宋史》本傳:「居安,字資道,黃巖人。始名居敬,字簡卿, 避祧廟嫌易之。始能言,讀《孝經》,有從旁指曰:『曉此乎』? 即答曰:『夫子教人孝耳』。劉孝韙七月八日過其家塾, 見居安異凡兒,使賦八夕詩,援筆成之,有思致。孝韙 驚拊其背曰:『子異日名位必過我』。入太學,淳熙十四 年舉進士,授徽州推官,連遭內外艱。柄國者以居安」 十年不調,將徑授職事官,居安自請試民事,乃授江 東提刑司幹官。使者王厚之厲鋒氣,人莫敢嬰,居安 遇事有不可平面力爭,不少屈。入為國子正、太學博 士。入對,首言:「人主當以知人安民為要。人未易知,必 擇宰輔、侍從之賢,使引其類;民未易安,必求愷悌循 良之吏,以布其澤。」次言:「火政不修,罪在京尹;軍律不 明,罪在殿、步兩司。罪鈞異罰固不可,安有薄罰,一步 帥而二人置弗問乎?」遷校書郎。居安乞召試,言:祖宗 時惟進士第一不試。蘇軾以高科負重名,英宗欲授 館職,韓琦猶執不從。執政謂居安曰:「朝廷於節度尚 不較,況館職乎?」居安因言:「節鉞之重,文非位極,武非 勳高,胡可妄得?」丞相「言不較,過矣。」時蘇師旦命且下, 故居安言及之。改司農丞,御史迎意論劾,主管仙都 觀。踰年,起知興化軍。既至,條奏便民事,乞行經界。且 言:蕃舶多得香犀象翠,崇侈俗,洩銅鏹,有損無益,宜遏絕禁止,皆要務也。通商賈以損米價,誅劇盜以去 民害。召為祕書丞,轉對,言:置宣司不聞進取之良規, 遣小「使,寂無確許之實報。但當嚴飭守備,益兵據險 以待之,此廟算之上也。」李璧嘗語人曰:「比年論疆事, 無若王祕丞之明白者。」還著作郎兼國史實錄院檢 討、編修官兼權考功郎官。誅韓𠈁冑,居安實贊其決。 翼日,擢右司諫。首論:𠈁冑以預聞內禪之功,竊取大 權,童奴濫授以節鉞,嬖妾竄籍於官庭,刱「造亭館,震 驚太廟之山;燕樂語笑,徹聞神御之所。忽慢宗廟,罪 宜萬死。託以大臣之薦,盡取軍國之權,臺諫侍從,惟 意是用,不恤公議,親黨姻婭,躐取美官,不問流品,名 器僭濫,動違成法,竊弄威柄,妄開邊隙。自兵端一啟, 南北生靈,壯者死鋒刃,弱者填溝壑,荊、襄、兩淮之地, 暴屍盈野,號哭震天,軍需百姓,科擾州縣,海內騷然。 跡其罪狀,人怨神怒,眾情洶洶,物議沸騰,而𠈁冑箝 制中外,罔使陛下聞知。宦官宮妾,皆其私人,莫肯為 陛下言者。西蜀吳氏,世掌重兵,頃緣吳挺之死,朝廷 取其兵柄,改畀它將,其策至善。𠈁胄與曦結為死黨, 假之節鉞,復授以全蜀兵權。曦之叛逆,罪將誰歸?使 曦不死,𠈁冑未可知也。𠈁冑數年之間,位極三公,列 爵為王,外則專制東、西二府之權,內則窺伺宮禁之 嚴,姦心逆節,具有顯狀。縱使𠈁冑身膏斧鉞,猶有餘 罪。況兵釁未解,朝廷儻不明正典刑,何以昭國法,何 以示敵人,何以謝天下?今誠取𠈁冑肆諸市朝,是戮 一人而千萬人獲安其生也。𠈁胄既有非常之罪,當 伏非常之誅,詎可以常典論哉?」右丞相陳自強「素行 汙濁,老益貪鄙,徒以貧賤私交,自一縣丞超遷,徑至 宰輔,姦險附麗,黷亂國經。較其罪惡,與𠈁胄相去無 幾。乞追責遠竄,以為為臣不忠、朋邪誤國者之戒。」又 劾曦外姻郭倪、郭𠊨,竄嶺表,天下快之。繼兼侍講。方 𠈁冑用事,箝天下之口,使不得議己。太府寺丞呂祖 儉以謫死,布衣呂祖泰上書直言,中以危法,流之遠 郡。居安奏請明其冤,以伸忠鯁之氣。又疏言:「古今之 治,本亂階,更為倚伏。以治易亂,則反掌而可治;以亂 治亂,則亂去而復生。人主公聽則治,偏信則亂。政事 歸外朝則治,歸內廷則亂;問百辟士大夫則治,問左 右近習則亂;大臣公心無黨則治,植黨行私則亂;大 臣正小臣廉則治;大臣汙小臣貪則亂。如用人稍誤, 是一𠈁胄死,一𠈁冑生也。」趙彥逾與樓鑰、林大中、章 燮並召,居安言「鑰與大中用宗廟社稷之靈,天下蒼 生之福,彥逾不可與之同日而語。」彥逾始以趙汝愚 不與同列政地,遂啟𠈁胄專政之謀。汝愚斥死,彥逾 「之力居多。而彥逾者,汝愚之罪人也。陛下乃使與二 人者同升,不幾於薰蕕同器,邪正並用乎?非所以示 趨向於天下也。」疏已具,有微聞者,除目夜下,遷起居 郎兼崇政殿說書。於是為諫官才十有八日。既供職, 即直前奏曰:「陛下特遷臣柱下史者,豈非欲使臣不 得言耶?二史得直前奏事,祖宗法也。」遂極論之。又言: 「臣為陛下耳目官,諫紙未乾,乃以迕權要徙他職。不 得其言則去,臣不復留矣。」帝為改容。御史中丞雷孝 友論其越職,奪一官,罷太學諸生有舉幡乞留者,四 明楊簡邂逅山陰道中,謂此舉吾道增重。江陵項安 世致書曰:「左史人中龍也。」踰年,復官,知太平州。當邊 遽甫定,歲儉,汰去軍群聚寇攘,居安威惠流行,晏然 若無事時。將副劉佑為怨家,詣闕告密,置獄金陵,居 安以書抵當路辨其冤。或謂:「佑自誣服,得無嫌於黨 逆乎?」居安曰:「郡有無辜死,奚以守為?」事果白。以直龍 圖閣提點浙西刑獄。葛懌者,用戚屬恩補官,豪於貲, 嘗憾父之嬖,既去而誣以盜,株連瘐死者數人,懌乃 未嘗一造庭。居安,一閱得實,立捕繫論罪,械送他州。 入對,帝曰:「卿有用之才也。」權工部侍郎,以集英殿修 撰知隆興府。初,盜起郴、黑風峒,羅世傳為之倡,勢張 甚。湖南所在發兵扼要衝,義丁表裏應援。賊乏食,少 懈,主兵者稍堅持之,則就禽矣。會江西帥欲以買降 為功,遣人間道說賊,餽鹽與糧。賊喜,謀益逞,帥以病 卒,繼者蹈其敝。賊陰治械外送款,身受官峒中,不至 公府。義丁皆恚曰:「作賊者得官,我輩捐軀壤產,業何 所得?」於是五合六聚,各以峒名其鄉。李元勵、陳廷佐 之徒,並起為賊矣。放兵四劫,掀永新,撇龍泉,江西列 城皆震。朝廷調江、鄂之兵屯衡贑,而他兵駐龍泉者, 命吉守節制焉。吉守率師往,幾為賊困,池兵來援失 利,朝廷憂之,遂以居安為帥。居安以書曉都統制許 俊曰:「賊勝則民皆為賊,官軍勝則賊皆為民,勢之翕 張,決於此舉。將軍素以勇名,挫於山賊,可乎?」俊得書, 皇恐,不敢以他帥事居安。居安督戰於黃山,勝之,賊 始懼,走韶州,為摧鋒軍所敗,勢日蹙。吉守前以戰不 利,用招降之策,遣吏持《受降圖》來書。賊御江湖兩路 大都統,居安笑曰:「賊玩侮如此,猶謂國有人乎?」白諸 朝,吉守以祠去。遂命居安節制江、池大軍,駐廬陵督 捕,領郡事。召土豪問便宜,皆言:賊恃險,陟降如猿猱, 若鈔吾糧,吾事危矣。居安曰:「吾自有以破賊。」會元勵執練木橋賊首李才全至,居安厚待才全而賞元勵, 眾皆感羅。世傳果疑元勵之貳己,遂交惡元勵,率眾 攻世傳,居安語俊曰:「兩虎鬥於穴,吾可成卞莊子之 功。」世傳嗾練木橋,賊黨襲元勵,俘其孥,禽元勵以獻。 時青草峒賊亦就禽,並磔於吉之南門。元勵既誅,世 傳以功負恃,益驕蹇,名效順而實自保。俊請班師,居 安不許,俾因賊堡壁固守。居亡何,世傳果與兄世祿 俱叛,居安奏「乞朝廷毋憂,今落其角距,可一戰禽也。」 乃密為方略,遣官民兵合圍之,世傳自經死,斬其首 以徇,群盜次第平。居安之在軍中也,賞厚罰明,將吏 盡力,始終用以賊擊賊之策,故兵民無傷者。江西人 祠而祝之,刻石紀功。徙鎮襄陽,以言者罷,閒居十有 一年。嘉定十五年,與魏了翁同召,遷工部侍郎。時方 受寶,中朝皆動色相賀。入對,首言:「人主畏無難而不 畏多難,輿地、寶玉之歸,盍思當時之所以失。」言極切 至。甫兩月,以集英殿修撰提舉玉隆宮。未幾,以寶謨 閣待制知溫州,郡政大舉。理宗即位,以敷文閣待制 知福州,升龍圖閣直學士,轉大中大夫、提舉崇福宮。 將行,鹽寇起寧化,居安以書諭汀守曰:「土瘠民貧,業 於鹽,可盡禁耶?且彼執三首惡以自贖,宜治此三人, 他可勿治。」部使者遣左翼軍將鄧起提兵往,起貪夜 冒險,與寇角以死,軍潰,民相驚逃去。事聞,命居安專 任招捕。居安既留,募軍校劉華、丘銳者授以計畫,至 汀而賊已至郡矣,州人大懼。賊知帥有撫納意,即引 退。華銳出入賊中,指期約降。有以右班攝汀守者,倔 彊好大言,以知兵自任,欲出不意為己功。賊知其謀, 敗降約,而建、劍諸郡並江西嘯聚蜂起矣。居安議不 合,歎曰:「吾可復求焦頭爛額之功耶?」即拜疏歸。居安 以書生於兵事,不學而能,必誅峒寇而降汀寇,皆非 苟然者。卒,累贈少保。居安,宅心公明,待物不貳。有《方 巖集》行世。

李大同[編輯]

按《宋史》本傳,「大同字從仲,婺州東陽人。嘉定十六年 進士。歷官為祕書丞兼崇政殿說書,拜右正言兼侍 講。疏言:『趙冀分野乃有熒惑犯填星之變,則我師之 出豈無當長慮而卻顧者。故臣願陛下勿以星文為 小異而或加忽。一話一語,一政一事,必求有以格天 心而弭災變。至於進兵攻討,尤切謹重。遷太常少卿』」 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兼侍講兼權侍立修注官。遷 起居郎,拜殿中侍御史,權刑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 錄院同修撰。選吏部侍郎,進工部尚書。以寶謨閣直 學士知平江府、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乞致仕,不許, 後卒於家。

曹豳[編輯]

按《宋史曹叔遠傳》:「叔遠族子豳,字西士,少從錢文子 學,登嘉泰二年進士第,授安吉州教授,調重慶府司 法參軍。郡守度正欲薦之,豳辭曰:『章司錄母老,請先 之』。正敬嘆,改知建昌縣,復故尚書李常山房,建齋舍 以處諸生。擢祕書丞兼倉部郎官,出為浙西提舉常 平,面陳和糴折納之敝,建虎丘書院以祀尹焞。移浙」 東提點刑獄。寒食放囚歸,祀其先,囚感泣如期至。召 為左司諫,與王萬、郭磊卿、徐清叟俱負直聲,當時號 「嘉熙四諫。」上疏言立太子、厚倫紀,以弭火災。又論余 天錫、李鳴復之過,迕旨。遷起居郎,進禮部侍郎,不拜, 疏七上,進古詩以寓規正。久之,起知福州,再以侍郎 召,為臺臣所沮而止,遂守寶章閣待制,致仕,卒,諡文 恭。子愉老,亦登進士第。

徐榮叟[編輯]

按《宋史》本傳:榮叟,字茂翁,煥章閣學士應龍之子。嘉 定七年,舉進士,歷官通判臨安府,遷太學博士兼崇 政殿說書,遷祕書郎,升著作佐郎兼侍左郎官,出為 江東提點刑獄,直祕閣,知婺州,遷著作郎兼禮部郎 官,以集英殿修撰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召 為行在司諫,復兼說書兼侍講。嘉熙四年,拜右諫議 大夫,入對,言:「自楮幣不通,物價倍長,而民始怨;自米 運多阻,粒食孔艱,而民益怨。此見之京師者然也。外 而郡邑,苛征橫斂,無所不有,嚴刑峻罰,靡所不施。和 糴則科抑以取贏,軍需則並緣而規利,逃亡強令代 納,蠲放忍至重催。犯私販者不問多寡,概遭黥徒;逋 官課者不恤有無,動輒監繫。囹圄充斥,率是干連,詞 訟追呼,莫非枝蔓,如此則民安得而不怨?甚者富家 巨室武斷鄉閭,貴族豪宗侵牟民庶,茹冤者不敢告, 負抑者不得伸。怨氣薰蒸,天示之應,此亢陽之所以 為沴也。」遷權禮部尚書兼權吏部尚書,拜端明殿學 士、簽書樞密院事。淳祐二年,乞歸田裡,以資政殿大 學士提舉洞霄宮。六年,轉一官,致仕,卒。

[編輯]

程寀[編輯]

按《金史》本傳:「寀字公弼,燕之析津人。祖冀,仕遼廣德 軍節度使。冀凡六男,父子皆擢科第,士族號其家為 『程一舉』。」冀次子四穆,遼崇義軍節度使。寀,四穆之季子也,自幼如成人。及冠篤學,中進士甲科,累遷殿中 丞。天輔七年,太祖入燕,授尚書都官員外郎,錦州安 昌令,累加起居郎,為史館修撰。以從軍有勞,加少府 少監。熙宗時,歷翰林待制,兼右諫議大夫。寀上疏言 事,其略曰:「殿前點檢司古殿巖環衛之任,所以肅禁 籞,尊天子,備不虞也。臣幸得近清光,從天子觀時畋 之禮。比見陛下校獵,凡羽衛從臣無貴賤皆得執弓 矢馳逐,而聖駕崎嶇沙礫之地,加之林木叢鬱,易以 迷失。是日,自卯及申,百官始出沙漠」,獨不知車駕何 在,瞻望久之,始有騎來報,「皇帝從數騎已至行在。竊 惟古天子出入警蹕,清道而行,至於楚畋雲夢,漢獵 長楊,皆大陳兵衛,以備非常。陛下膺祖宗付託之重, 奈何獨與數騎出入林麓沙漠之中,前無斥候,後無 羽衛,甚非肅禁籞之意也。臣願陛下熟計之,後若復 獵,當預戒有司圖上獵地,具其可否,然後下令清道 而行。擇衝要稍平之地,為駐蹕之所。簡忠義爪牙之 士,統以親信腹心之臣,警衛左右。俟其麋鹿既來,然 後馳射。仍先遣搜閱林藪,明立幖幟,為出入之馳道。 不然,後恐貽宗廟社稷之憂。」又曰:「臣伏讀《唐史》,追尊 高祖以下諡號,或加至十八字,前宋大中祥符間亦 加至十六字,亡遼因之。近陛下亦受『崇天體道欽明 文武聖德』十字,臣竊謂人臣以歸美報上為忠,天子 以追崇祖考為孝。太祖武元皇帝受命開基,八年之 間奄有天下,功德茂盛,振古無前,止諡『武元』二字,理 或未安,何以示將來?臣願詔有司定議諡號,庶幾上 慰祖宗在天之靈,使耿光丕烈傳於無窮。」又曰:「古者 天子皆有巡狩,無非事者,或省察風俗,或審理冤獄, 或問民疾苦,以布宣德澤,皆巡狩之名也。國家肇興, 誠恐郡國新民逐末棄本,習舊染之汙,奢侈詐偽,或 有不明之獄,僭濫之刑,或力役無時,四民失業。今鑾 輅省方,將憲古行事,臣願天心洞照,委之長貳,釐正 風俗,或置匭匣以伸冤枉,或遣使郡國,問民無告,皆 古巡狩之事。昔漢昭帝問疾苦,光武求民瘼,如此則 和氣通,天下丕平,可坐而待也。」又曰:「臣聞善醫者,不 視他人之肥瘠,察其脈之病否而已;善計天下者,不 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理否而已。天下者,人也;安 危者肥瘠也;紀綱者脈也。脈不病,雖瘠不害,脈病而 肥者危矣。是故四肢雖無故,不足恃也,脈而已矣;天 下雖無事,不足矜也,紀綱而已矣。」尚書省天子喉舌 之官,綱紀在焉。臣願詔尚書省戒勵百官,各揚其職, 以立綱紀,如吏部《天官》,以進賢退不肖為任。誠使升 黜有科,任得其人,則綱紀理而民受其賜,前代興替, 未始不由此者。虞舜不告而娶二妃,帝嚳娶四「妃,法 天之四星。周文王一後、三夫人,嬪御有數,選求淑媛, 以充後宮,帝王之制也。然女無美惡,入宮見妬,陛下 欲廣嗣續,不可不知而告戒之。」又曰:「臣伏見本朝富 有四海,禮樂制度,莫不一新。宮禁之制,尚未嚴密,胥 吏健卒之輩,皆得出入,莫有呵止,至淆混而無別。雖 有闌入之法,久尚未行,甚非嚴禁衛、明法令之意,陛 下不可不知而必行。」疏奏,上嘉納之。於是始命有司 議贈上太祖尊諡。皇統八年十二月,由翰林侍講學 士為橫海軍節度使,移彰德軍節度使。卒官,年六十 二。寀剛直耿介,不諂奉權貴以希苟進,有古君子之 風雲。

黃久約[編輯]

按《金史》本傳:「久約,字彌大,東平須城人也。曾祖孝綽, 有隱德,號潛山先生。父勝,通判濟州。母劉氏,尚書右 丞長言之妹。一夕夢鼠銜明珠,寤而久約生,歲實在 子也。擢進士第,調鄆城主簿,三遷曹州軍事判官。有 盜竊民財,訴者以為強,郡守欲傅以重辟,久約閱實, 因得免死。累擢禮部員外郎,兼翰林修撰,升待制,授」 磁州刺史。磁並山,素多盜,既獲而款伏者,審錄官或 不時至,繫者多以杖殺,或死獄中。久約惻然曰:「民雖 為盜,而不死於法,可乎?」乃盡請讞之而後行。久之,復 入翰林,為直學士,尋授左諫議大夫,兼禮部侍郎,為 賀宋生日副使。至臨安,適館伴使病,宋人議欲以副 使代行使事,久約曰:「設副使亦病,又將使都轄、掌儀 輩行禮乎?」竟令國信使獨前行副使與館伴副使聯 騎如故,乃終禮而還。道經宿、泗,見貢新枇杷子者,州 縣調民夫遞進,還,奏罷之。時以貧富不均,或欲令富 民分貸貧者,下有司議。久約曰:「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貧富不均,亦理之常。若從或者言,適足以斂怨,非損 有餘補不足之道。」章宗時領右丞相,韙其議。尋上章 請老,詔諭之曰:「卿忠直敢言,匡益甚多,未可使去左 右。」遷太常卿,仍兼諫職。時郡縣多闕官,久約言:「世豈 乏材,閡於資格故也。明詔每責大臣以守格法而滯 人材,乞斷自宸衷而力行之。」世宗曰:「此事宰相不屬 意,而使諫臣言之。」歟即日授刺史者數人。久約又言: 「宜令」親王以下職官遞相推舉。世宗曰:「薦舉人材,惟 宰相當為耳。他官品雖高,豈能皆有知人之哲?方今 縣令最闕,宜令刺史以上舉可為縣令者,朕將察其實能而用之。」又謂久約曰:「近日察舉好官,皆是諸科 監臨,全無進士,何也?豈薦舉之法已有姦弊,不可久 行乎?」久約曰:「諸科中豈無廉能人?不因察舉,有終身 不至縣令者。此法未可廢也。」上曰:「爾舉孫必福,是乎?」 久約曰:「臣頃任磁州時,必福為武安丞,臣見其廉潔 向公,無所顧避,所以保舉。不謂必福既任警巡,使,處 決疑滯。」上曰:「必福非獨遲緩,亦全不解事。所以罪不 及保官者,幸其無贓汙耳。」久約無以對。必福五經出 身,蓋諸科人,故上問及之。翼日侍朝。故事,宰相奏事 則近臣退避,久約欲趨出,世宗止之,自是諫臣不避, 以為常。章宗即位,久約以國富民貧,本輕末重,任人 太雜,吏權太重、官鹽價高、坊場害民,與夫選左右、擇 守令八事為獻,皆嘉納之。再乞致仕,不許,授橫海軍 節度使,以優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久約雋朗敢言, 性友弟,為文典贍,有外祖之風雲。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