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57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五百七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五百七十九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五百八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五百七十九卷目錄

 節使部名臣列傳三十一

  明三

  俞諫       周南

  洪鍾       陳鎬

  馬昊       鄭曉

  汪文盛      鮑象賢

  翁萬達      陶琰

  王縝       李充嗣

  吳廷舉      張嵿

  方良永      周金

  李遂

官常典第五百七十九卷

節使部名臣列傳三十一

[編輯]

明三

[編輯]

俞諫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諫字良佐,桐廬人。父藎,舉進士,官御 史。按江西,治外戚王氏、萬氏宗族恣橫罪,坐事謫澧 州判官。大築陂堰,溉田可萬頃,累遷鄖陽知府。諫舉 弘治三年進士,授長清知縣,擢南京御史,遷河南僉 事,禽嵩賊呂梅。歷江西參議,平大帽山賊鍾仕高,遷 廣東副使,中道召為大理少卿。正德六年擢右僉都」 御史,治水蘇、杭諸府,修治圩塘,民享其利。尋進右副 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春,姚源降賊王浩八叛,詔以 諫代陳金,督江西、浙江、福建諸軍討之。時浩八眾萬 餘,屯浙江開化,為同知伍文定等所敗,遁還江西。德 興以所執都指揮白弘、江洪為質,求撫於按察使王 秩。秩受之,為傳送姚源。浩八奔據貴溪裴源山,餘眾 復集,連營十里。諫令秩與副使胡世寧、參政吳廷舉 列屯要害,斷其歸路,而躬與都督李鋐乘夜冒雨潛 進,大破之,俘斬數千人,遂禽浩八。其黨潰走玉山。諫 與南贛巡撫周南、江西巡撫任漢復擊斬七百餘人, 餘賊奔姚源。諫督廷舉等進勦,逼禽之。諫懲金失,一 意用兵,而任漢懦,先為布政使,嘗贊金主撫。雖亟,上 首功,追賊緩,餘黨復起。先是,東鄉賊為金所敗,乞降, 隸世寧,號「新兵」,而剽掠如故。既懼罪復叛,遣參將桂 勇等討禽之。萬年雖立縣,賊尚眾,吏胥多賊黨,官府 動息必知之。副使李情治峻急,眾欲叛,畏鋐在餘干, 不敢發。會鋐卒王垂七、胡念二等遂作亂,殺情及饒 州通判陳達、秦碧、指揮邢世臣等焚廨舍,諫發兵禽 之,亂乃定。言官劾諫及漢南。兵部請召漢還,命諫兼 領巡撫。明年擊臨川賊,斬其魁,而遣參將李隆擊新 淦賊。賊踞萬山中,僭稱王且八年。隆等深入,悉就禽, 俘斬千七百餘人。錄功,進諫右都御史,巡撫如故。劇 賊徐九齡者,初嘯建昌、醴源,已,出沒江、湖間,積三十 年。黃州、德安、九江、安慶、池州、太平咸被其害。諫討斬 之,群盜悉平。寧王宸濠諷御史張鰲山劾諫。十一年 召還,遂乞致仕。嘉靖改元,用薦起故官,總督漕運。青 州礦盜王堂等起顏神鎮,流劫東昌、兗州。濟南都指 揮楊紀及指揮楊浩等擊之。浩死,紀僅免。詔責山東 將吏。於是諸臣分道逐賊,賊不復屯聚,流劫金鄉、魚 臺間,突曹州。欲渡河不得,復掠考城並河西岸,至東 明、長垣。河南及保定守臣咸告急。賊黨王友賢等轉 掠祥符、封丘,南抵徐州。廷議以諸道巡撫權位相埒, 乃命諫與都督魯綱並提督兩畿、山東、河南軍務,以 便宜節制諸道兵討之。賊復流至考城。官軍方欲擊, 而河南降賊張進引三百騎馳至中都,留守顏愷與 俱前。方戰,進忽三麾其旗先卻,賊乘之,官軍大潰,將 士死者八百餘人。諫等連營進,賊始滅。其秋,召掌都 察院事。踰年卒官。贈太子太保,諡莊襄。

周南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南字文化,縉雲人。成化十四年進士。 除六合知縣,擢御史,出按畿輔。弘治初,再按廣東,劾 總兵官柳景。歷江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撫 大同。武宗初立,寇入宣府,參將陳雄等邀擊敗之。錄 功,增南俸一秩,母喪歸。正德三年,劉瑾擅政,以大同 倉粟有浥爛者,逮南及督糧郎中孫祿下詔獄,責倍」 輸。會赦大同,總兵官葉椿等為請,免其倍數。輸畢,釋 為民。瑾誅,以故官撫宣府,不就,引病歸。明年起督南 贛軍務。南贛巡撫之設自南始。汀州大帽山賊張時 旺、黃鏞、劉隆、李四仔等,聚眾稱王,攻剽城邑,延及江 西、廣東之境,數年不靖。官軍討之輒敗。推官莫仲昭、 知縣蔣璣、指揮楊澤等被執,賊勢愈熾。南集諸道兵 擊之龍牙,禽時旺、義民林富,別擊斬鏞於鐵坑。其他 諸砦為指揮孫堂等所破。而副使楊璋、僉事凌相等亦擊隆四仔,禽之。先後斬獲五千人,仲昭等得逸還。 捷聞,賜敕獎勞。南乃移師會總督陳金共平姚源諸 賊,境內遂寧。九年春進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踰 年乞歸,卒。贈太子少保。祿,棲霞人。弘治九年進士。由 戶部主事歷郎中。瑾敗,起故官,累遷至應天府尹。

洪鍾 陳鎬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鍾字宣之,錢塘人。成化十一年進士。 為刑部主事,遷郎中。奉命安輯江西、福建民。還言福 建武平、上杭、清流、永定,江西安遠、龍南,廣東程鄉,皆 流移錯雜,習鬥爭,易亂宜及平時。令有司立鄉社學, 教之《詩》《書》禮讓。弘治初,再遷四川按察使。馬湖土知 府安鼇恣淫虐,土人婦女稍美輒逼淫之,將婚必請」 命,或至老不敢嫁。殺無辜數百人,掘冢墓,焚廬舍甚 眾。讎《家訐》奏,有司利其金,遷延二十年。僉事曲銳請 巡按御史張鸞按治,鍾贊決捕鼇送京師,寘極刑。安 氏自唐以來,世有馬湖。至是改流官,一方始靖。歷江 西、福建左、右布政使。十一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順 天,整飭薊州邊備。建議增築塞垣,自山海關西北至 密雲古北口、黃花鎮,直抵居庸,延亙千餘里,繕復城 堡二百七十所,悉城緣邊諸縣。因奏減防秋兵六千 人,歲省輓輸犒賚費數萬計。所部潮河川,去京師二 百里,居兩山間,廣「百餘丈,水漲成巨浸,水退則坦然 平陸,寇得長驅直入。鍾言關以東三里許,其山外高 內庳,約餘二丈,可鑿為兩渠,分殺水勢,而於口外斜 築石堰以束水。置關堰內,守以百人,使寇不得馳突, 可免京師北顧憂,且得屯種河壖地。」兵部尚書馬文 升等請從之。比興工鑿山,山石崩,壓死者數百人。御 史弋福、給事中馬予聰等劾鍾,巡撫張烜等請罷役, 不聽。未幾,工成,侍郎張達偕司禮中官往視,還言:「石 洞僅」洩小水,地近邊垣,多沙石,不利耕種。給事中屈 伸等劾鍾欺妄三罪。諸言官及兵部皆請逮鍾。帝終 以鍾為國繕邊不當罪,停俸三月。正德初,由巡撫貴 州召督漕運。明年就進右都御史。蘇、松、浙江運舟由 下港口及孟瀆河,泝大江以達瓜洲,遠涉二百八十 餘里,往往遭風濤。鍾言:「孟瀆對江有夾河,可抵白塔 河口。舊置四閘,徑四十里至冥陵鎮。再折而北,即抵 揚州運河,開濬為便。」從之。改掌南京都察院,就遷刑 部尚書,歷左都御史,掌院事。五年春,湖廣歲饑盜起, 命鍾以本官總制軍務,陝西、河南、四川亦隸焉。沔陽 賊楊清、丘仁等僭稱「天王將軍」,出沒洞庭間,圍岳州, 陷臨湘,官軍屢失利。鍾檄布政使陳鎬及副使蔣昇、 都指揮潘勳破滅之。鎬,應天人,進士。既滅賊,就遷巡 撫右副都御史,檄散餘黨,湖、湘底寧。初,鍾掌院事,劉 瑾方熾,及瑾誅,言官劾鍾,徇瑾,撻御史。朝議以鍾討 賊,置不問。時保寧賊藍廷瑞自稱「順天王」,鄢本恕自 稱「刮地王」,其黨廖惠稱「埽地王」,眾十萬餘,置四十八 總管,延蔓陝西、湖廣之境。廷瑞與惠謀據保寧,本恕 謀據漢中,取鄖陽,由荊、襄東下。巡撫林俊方議遏通 江,而惠已至,攻陷其城,僉事錢朝鳳等遁去。適官軍 自他縣還,賊疑援兵至,亦遁。俊益發玀𤞑及石砫土 兵助朝鳳進勦,參議公勉仁亦會龍灘河漲,賊半渡, 玀𤞑奮擊之,賊敗,禽斬八百餘人,墜崖溺水甚眾。俊 復遣知府張敏、何珊等追之,獲惠,餘眾奔陝西西鄉。 鍾乃下令招撫,歸者萬餘人。既而賊收散亡,陷營山, 殺僉事王源,縱掠蓬、劍二州。鍾赴四川,與俊議多不 合,軍機牽制,賊益熾。已乃檄陝西、湖廣、河南兵分道 進。湖廣兵先追及於陝西石泉。廷瑞走漢中,都指揮 金冕圍之。陝西巡撫藍章方駐漢中,廷瑞遣其黨何 虎詣章,乞還川就撫。章以廷瑞本川賊,恐急之必致 死,陝且受患,遂令冕護之出境。廷瑞既入川求降,鍾 等令至東鄉聽撫。賊意在緩師,遷延累月,依山結營, 要求營山縣或臨江市屯,其眾遣官為質。鍾令漢中 通判羅賢入其營,本恕來謁。約既定,會官軍有殺其 樵採者,賊復疑懼,遂殺賢、剽如故。官軍為七壘守之, 賊不得逸,其黨漸潰。廷瑞以所掠女子詐為己女,結 婚於永順土舍彭世麟,冀得間逸去。世麟密白鍾,鍾 授方略使圖之。及期,廷瑞、本恕暨其黨王金珠等二 十八人咸來會,伏發,悉就禽,惟廖麻子得脫。其眾聞 變,驚潰渡河。鍾遣兵追擊,俘斬七百餘人。以功進太 子太保。未幾,麻子及黨曹甫掠營山、蓬州。七年,總兵 官楊宏、副使張敏、馬昊、何珊等合擊之。賊勢蹙,鍾乃 議招撫。敏以單騎詣甫營,甫聽命,遂赴軍門受約束, 歸散其黨。而麻子忿甫背己,殺之,並其眾,轉掠川東。 官軍不敢擊,潛躡賊後,馘良民為功。土兵虐尤甚。時 有謠曰:「賊如梳,軍如箆,土兵如剃。」巡按御史王綸、紀 功御史汪景芳劾錘縱兵不戢。綸復奏鍾樂飲縱游, 致賊自合州渡江,陷州縣。詔召鍾還,以彭澤代。鍾遂 乞歸。嘉靖三年卒。諡《襄惠》。

馬昊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昊本姓鄒,字宗大,寧夏人。弘治十二 年進士。由行人選御史。正德初,遷山東僉事。坐累謫真定推官。境內數有盜,昊教吏士習射,廣設方略,盜 發輒獲。再坐累謫判開州,真定吏民伏闕請留,乃免 遷四川僉事。昊長身驍捷,善騎射,知兵。巨寇方四、曹 甫等方熾,洪鍾討之久無功。昊至,閱所部,笑曰:『將不 知兵,其何以戰』?」於是擇健卒千分隊,隊各立長教之。 會甫將襲江津,昊從巡撫林俊勦賊,大敗之,俘斬及 焚死者二千餘人。明年,方四陷江津,破綦江,薄重慶。 昊夜出百騎,舉火擊賊。賊驚潰,乘之,斬獲多。遂合玀、 𤞑土兵搏賊。賊陳左,伏兵於右。昊以正兵當左,身率 百騎搗其伏。伏潰趨左,左亦潰。四奔婺州,與甫相攻, 眾遂散。四變姓名,走為他將所獲。昊再被獎,進副使, 與總兵官楊宏擊敗甫,甫降。而其黨廖麻子併其眾, 連陷銅梁、榮昌,坐奪冠帶。時洪鍾召還,巡撫高崇熙 恇怯,復主撫,麻子等陽受約。崇熙遽罷諸軍,令副使 張敏徙開縣臨江市民,空其地處之,許給復三年。為 請於朝,昊力爭,謂:「臨江市、蜀,襟喉,上達重敘,下連湖、 湘,地土饒衍。奈何棄之養虎,自遺患。」崇熙不從,昊乃 益治兵觀變。其明年,賊果執敏叛。詔逮崇熙,而擢昊 右僉都御史,代之巡撫。賊圍中江,將趨成都。昊以五 千騎與總督彭澤敗之。游擊閻勳追斬麻子,劍州,餘 眾走,推其黨喻思俸為主。總兵官陳珣追至富村,賊 偽降,因北渡江,襲殺都指揮姚震,轉入巴山故巢。尋 出走大安鎮。珣不敢前,而陝西兵與賊戰潰。賊遂越 寧羌,犯略陽。珣軍鼓譟,賊夜走,度廣元,為官軍所遏。 還趨通巴,招餘黨,諸將率稱病不擊賊。詔逮珣,且讓 昊。昊乃與彭澤督諸軍,獲思俸西鄉山中,復與澤平 內江賊駱松祥,群盜悉靖。錄功,進副都御史。十年,亦 不剌寇松潘。番人磨讓六少等乘機亂,為之鄉導,西 土大震。昊招土番為間,發兵掩擊之。千戶張倫等夜 率熟番攻破賊,獲磨讓六少,亦不剌遯去。昊以松潘 地險阻,番人往往邀劫餽運,乃督參將張傑等修築 牆柵,自三舍堡至風洞關,凡五十里。賜敕褒之。烏蒙、 芒部二府壤接筠連、珙縣,圍亙千里,山箐深阻。諸蠻 僰人子、羿子、仲家子、貓子、《猓狢》等雜居其中。有僰人 子普《法惡》者,通漢語,曉符籙,妄言「彌勒出世」,自稱蠻 王,煽諸夷作亂,流民謝文禮、謝文義應之。都指揮杜 琮戰敗,文義奪其胄。十二年,昊督指揮曹昱進討,法 惡敗走,保青山砦。昊分據水口,絕其汲道,闕南方圍 待之。賊乏水,渴突南圍。官軍遮擊,法惡中流矢死,諸 蠻大奔。以功再進右都御史,廕子錦衣世百戶。昊有 才氣,能應變,揮霍自喜,所向輒有功。然官川中久,狎 其俗,銳意立功名,卒以是敗。先是,亦不剌既遁,昊移 兵攻小東路番砦,未下,茂州群蠻懼見侵,遂糾生苗 圍城堡。參將芮錫等討之,兵敗,指揮龐昇等皆死。又 嘗遣副總兵張傑、副使吳澧擊松潘南北二路番,不 利,亡軍士三千餘人,匿不以聞。僰蠻平,不置戍守,遽 班師。請改高縣為州,設長吏,增高、珙、筠連田租千八 百石,令指揮魏武度田,奪降人業,給之軍民。而珙縣 知縣步梁窺昊意,誘殺降人。阿尚、杜琮以亡胄故怨 文義,潛使人購其頭。於是文義乘群蠻怨嗾之,遂大 訌。攻高、慶、符二縣,破其城。琮率兵禦之,又敗,死傷七 百人。自黎、雅以西,天、全六番皆相繼亂。南京給事中 孫懋暨巡按御史盧雍、黎龍先後劾昊。十四年,遂遣 官逮昊。行至河南,疏稱疾篤,留於家。世宗即位,始就 逮,尋削籍歸。楊一清、胡世寧嘗薦之,為桂萼所駁而 止,久之卒。

鄭曉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曉字窒甫,海鹽人。嘉靖元年,舉鄉試 第一,遂登進士。博洽多聞,尤諳本朝典故。授職方主 事。日披故牘,盡知天下阨塞,士馬虛實彊弱之數。尚 書金獻民屬撰《九邊圖志》,人爭傳寫之,以爭大禮,廷 杖。大同兵變,上疏極言不可赦。張孚敬柄政,器之,欲 改寘翰林及言路,曉皆不應。父憂歸,久之不起。許讚」 為吏部尚書,調之吏部,歷考功郎中。夏言罷相,帝惡 言官不糾劾,詔考察去留。大學士嚴嵩因欲去所不 悅者,而曉去喬祐等十三人,多嵩所厚,嵩大憾曉。調 《文選》,嵩欲用趙文華為考功,曉言於讚曰:「昔黃禎為 文選,調李開先考功,皆山東人。詔不許。今調文華,曉 避位而已。」讚以謝嵩。嵩欲以子世蕃為尚寶丞。曉曰: 「治中遷知府,例也。遷尚寶丞,無故事。」嵩益怒。以推謫 降官周鈇等,貶曉和州同知。稍遷太僕丞,歷南京太 常卿。召拜刑部右侍郎,俄改兵部,兼副都御史,總督 漕運。大江南北皆中倭,漕艘幾阻。曉請發帑金數十 萬,造戰舸,築城堡,練兵將,積芻糗。詔從之。中國姦民 利倭賄,多與通。通州人顧表者,尤桀黠,為倭導,以故 營砦皆據要害,盡知官兵虛實。曉懸重賞捕戮之。募 鹽徒驍悍者為兵。增設泰州海防副使,築瓜洲城,廟 灣、麻洋、雲梯諸海口,皆增兵設堠。遂破倭於通州,連 敗之如皋、海門,襲其軍,呂泗圍之狼山,前後斬首九 百餘,賊潰去。錄功,再增秩,三賚銀幣。時賊多中國人, 曉言「武健才諝之徒,困無所逞,甘心作賊。非國家廣行網羅,使有出身之階,恐有如孫恩、盧循輩出乎其 間,禍滋大矣。」洪武時,倭寇近海州縣。以高皇帝威靈, 兼謀臣宿將,築城練兵,經略數年,猶未乂安。乃招漁 丁、島人、鹽徒,蜑戶籍為水軍,至數萬人。又遣使出海, 宣布威德。久之,倭始不為患。今江北雖平,「而風帆出 沒,倏忽千里。倭恃華人為耳目,華人借倭為爪牙。非 詳為區畫,後患未易弭也。」帝頗採納之。尋召為吏部 左侍郎,遷南京吏部尚書。帝以曉知兵,改右都御史, 協理戎政。尋拜刑部尚書。俺荅圍大同右衛急,帝命 兵部尚書楊博往督宣、大師,乃以曉攝兵部。曉言:「今 兵事方棘,而所簡聽征京軍三萬五千人,乃令執役 赴工,何以備戰守?乞歸之營伍。」帝立從之。尋還視刑 部事。嚴嵩勢益熾。曉素不善嵩,而其時大獄如總督 王忬以失律,中允郭希顏以言事,曉並予輕,比嵩則 置重典。南都叛卒周山等殺侍郎黃懋官,海寇汪直 通倭為亂,曉置重典,嵩故寬假之。惟巡撫阮鶚、總督 楊順、御史路楷以嵩曲庇曉,不能盡法。議者譏其失 出雲。故事,在京軍民訟,俱投牒通政司,送法司問斷。 諸司有應鞫者,亦參送法司,無自決遣者。後諸司不 復遵守,獄訟紛拏。曉奏循故事。帝報許。於是刑部間 捕囚畿府,而巡按御史鄭存仁謂:訟當自下而上,檄 州縣:法司有追取,毋輒發。曉聞,率侍郎趙大祐、傅頤 守故事爭,存仁亦據律執奏。章俱下都察院,會刑科 平議。議未上,曉疏辨。嵩激帝怒切讓,遂落曉職,兩侍 郎亦貶二秩。曉通經術,習國家典故,時望蔚然。為權 貴所阨,志不盡行。既歸,角巾布衣與鄉里父老游處, 見者不知其貴人也。既卒,子履淳等頌曉禦倭功於 朝,詔復職。隆慶初,贈太子少保,諡「端簡。」履淳自有傳。

汪文盛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文盛,字希周,崇陽人。正德六年進士。 授饒州推官。有顧嵩者,挾刃入淮王祐棨府,被執,誣 文盛使刺王,下獄。訊治久之,得白還官。事詳《淮王傳》。 入為兵部主事,偕同官諫武宗南巡,杖闕下。嘉靖初, 歷福州知府,遷浙江、陝西副使,皆督學校。擢雲南按 察使。十五年冬,廷議將討安南,以文盛才,就拜右僉」 都御史,巡撫其地。黔國公沭朝輔幼,兵事一決於文 盛。副使鮑象賢言勦不如撫,文盛然之。會聞莫登庸 已篡位,安南舊臣不服,多據地構兵,乃廣設方略,招 攜懷遠。有武文淵者,據宣光,以所部萬人降,獻《進兵 地圖》。且言「舊臣阮仁蓮、黎景瑂等皆分據一方,與登 庸抗。天兵至,號召國中義士,諸方並起,登庸可禽也。」 文盛以聞,授文淵四品章服,子弟給冠帶。文盛又招 安南旁近諸國助討,皆聽命。乃奏言:「老撾地廣兵眾, 可使當一面八百。車里、孟艮多兵象,可備徵調。酋長 俱未襲職,乞免其保勘,先授以官,彼必鼓勇為中國 用。」帝悉從之。登庸勢益孤,文盛乃檄安南,登庸所部 以土地歸者仍故職,並諭登庸歸命,其部眾多來附。 而文淵攻破登庸鎮守營,登庸子方瀛攻之,又失利。 蒙自縣蓮花灘地當交、廣水陸衝,文盛列營樹柵,置 兵賊腹中,為歸正人聲援。登庸益懼,奉表請降,願修 貢,因言黎寧阮氏子所持印亦偽。文盛以聞,朝議不 許。既而毛伯溫至南寧,受登庸降,如文盛議,安南遂 定。是役也,功成於伯溫,然伐謀制勝,文盛功為多。及 論功,伯溫及兩廣鎮巡官俱進秩,而文盛止賚銀幣。 姦人唐弼請開大理銀礦,帝許之。文盛斥其妄,下之 吏,召為大理卿。九廟災,道病,自陳疏少緩,令致仕。卒, 賜卹如制。

鮑象賢

[編輯]

按《明外史汪文盛傳》:「象賢,歙人。由進士授御史,歷雲 南副使。毛伯溫檄文盛會師,以象賢領中哨,屢遷右 副都御史,巡撫陝西,代石𥳑撫雲南。初,流江土舍那 鑑殺知府那憲以叛,布政使徐樾往招降,被殺。𥳑攻 之未克定,坐樾事罷,而象賢代之,乃集土漢兵七萬 以討。鑑懼,仰藥死,擇那氏後立之。遷兵部右侍郎,總」 督兩廣軍務。賊魁徐銓等糾倭橫海,上檄副使汪柏 等擊斬之。廣西賊黃父將等擾慶遠,擣其巢,大獲。予 象賢一子官。入佐南京兵部,被劾回籍聽勘。家居十 年,起太僕卿。復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召拜兵部 左侍郎,以年老引去。隆慶初卒。

翁萬達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萬達,字仁夫,揭陽人。嘉靖五年進士。 授戶部主事,再遷郎中,出為梧州知府。咸寧侯仇鸞 鎮兩廣,縱部卒為虐,萬達縛其尤橫者杖之,鸞為斂 戢。閱四年,聲績大著。會朝義將討安南,擢萬達廣西 副使,專辦安南事。萬達請於總督張經曰:『莫登庸大 言中國不能正土官弒逆,罪安能問我?今憑祥州土 舍李寰弒其土官珍,思恩府上目盧回,煽九司亂,龍 州土舍趙楷殺從子燧。煖又結田州人韋應,殺燧弟 寶。斷藤峽猺侯公丁,負固此曹,同惡共濟,一旦約為 內應,我且不自保,先禽此數人,問罪安南,易下耳』。」《經》 曰:「然,惟君之所為。」於是誅應寰,禽回,招還九司,誘殺楷。佯繫訟公丁者,紿公丁,執諸坐,以兩軍破平其巢, 又議割四峒屬南寧,降峒豪黃賢相。登庸始懼,命遷 浙江右參政。經以征安南非萬達不可,奏留之。乃命 以參政涖廣西。已而毛伯溫集兵進勦,萬達上書伯 溫言:「揖讓而告成功,上策也;懾之以不敢不從,中策 也;芟夷絕滅,終為下策。」伯溫然之。會獲安南諜者丁 南傑,萬達解其縛,厚遇遣之去,怵以天朝兵威。登庸 大懼,詣鎮南關乞降。伯溫等承制許之。萬達功最,賞 不逾常格,然帝知其能。遷四川按察使,歷陝西左、右 布政使。二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陝西。尋進兵 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翟鵬總督宣、大、山西、保 定軍務。劾罷宣府總兵官郤永。副總兵姜奭薦何卿、 趙卿、沈希儀,趙卿遂代永。萬達謹偵候,明賞罰。每當 防秋,發卒乘障,陰遣卒傾硃於油,察離次者硃其處。 卒歸輒縛,毋敢復離次者。嚴殺降禁,違輒抵死。得降 人,撫之如所親,以是益知敵情。寇數萬騎犯大同中 路,入鐵裹門,故總兵官張達力戰卻之。又犯鵓鴿谷, 參將張鳳、諸生王邦直等戰死。萬達與總兵官周尚 文備陽和,而遣騎四出邀擊,頗有斬獲。寇登山,見官 兵大集,乃引去。事聞,賜敕獎賚。屢疏請修築邊牆,議 自大同東路至宣府西陽河,須帑銀二十九萬。帝已 許之。兵部以大同舊有二邊,可扼敵騎,不當復於三 邊內築牆撓其議。帝不聽。乃自大同東路天城、陽和、 開山口諸處,為牆百二十「八里,堡七,墩臺百五十四。 宣府西路西陽河、洗馬林、張家口諸處,為牆六十四 里,敵臺十。斬崖削坡五十里。」工五十餘日成。進右都 御史。發代府宗室充灼等叛謀,進左都御史。已,會宣、 大、山西鎮巡官議上《邊防修守事宜》,其略曰:「山西起 保德州黃河岸,歷偏頭,抵老營,二百五十四里。大同 西路起丫」角山,歷中北二路,東抵東陽河鎮口臺,六 百四十七里。宣府起西陽河,歷中北二路,東抵永寧 四海治,千二十三里,共千九百二十四里。皆逼巨寇, 險在外所,為極邊也。山西老營堡轉南而東,歷寧武、 鴈門,至平刑關八百里。又轉南而東,歷龍泉、倒馬、紫 荊、插箭嶺、浮圖峪,至沿河口,千七十餘里。又東北歷 高崖、白羊至居庸關一百八十餘里,共二千五十餘 里,皆峻山層岡,險在內,所謂次邊也。外邊大同最難 守,次宣府,次山西之偏老。大同最難守者北路,宣府 最難守者西路。山西偏關以西百五十里,恃河為險; 東百有四里則視大同西路。內邊紫荊、寧武、鴈門為 要,次則居庸、倒馬、龍泉、平刑。要之能禦於外,則無憂 於內寇犯山西必自大同,犯紫荊必自宣府。先年山 西防秋,止守外邊偏老一帶,歲發班軍六千人備禦 大同,仍置兵寧、鴈為聲援。比棄極衝,守次邊,非守要 之意。宣府亦專備西、中二路,而北路空虛,且連年三 鎮防秋徵調遼陝兵馬,糜糧賞不貲,難持久併守之 議,實為善經。外邊四時皆防,城堡兵各有分地,冬春 徂夏,不必參錯徵發。若泥往事,臨時調遣,近者數十 里,遠者百里,首尾不相應。萬一如往年潰牆而入,越 關而南,京師震駭,方始徵調,何益事機?擺邊之兵,未 可遽罷。《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設之雲者,築垣乘 障,資人力之謂也。山川之險,險與彼共;垣塹之險,險 「為我專。修邊之役,必當再舉。夫定規畫、度工費二者, 修邊之事;慎防秋、併兵力、重責成、量徵調、實邊堡、明 出塞、計供億、節財用,八者,守邊之事。」因條十事上之, 帝悉報許。乃請帑銀六十萬兩,修大同西路、宣府東 路邊牆,凡八百里。工成,予一子官。萬達精心計,善鉤 校,牆堞近遠,濠塹深廣,曲盡其宜,寇乃不敢輕犯。牆 內戍者得以暇耕牧,邊費亦日省。初,客兵防秋,歲帑 金一百五十餘萬,添發且數十萬,其後減省幾半。又 議掣山西兵,並力守大同。巡撫孫繼魯阻之,帝為逮 繼魯,悉納萬達言。萬達更事久,帝深倚之,所請無不 從。獨言俺荅貢事,與帝意左。先是,二十一年,俺荅阿 不孩使石天爵等款鎮遠堡求貢,言「小王子等九部 牧青山,艷中國縑帛入掠止人畜,所得寡,且不能無 亡失,故令天爵輸誠。」朝議不納。天爵等復至,巡撫龍 大有執之。大有進一官,將吏悉遷擢,磔天爵於市。寇 怒,不俟秋即大入,克村堡,皆屠之,信使絕。五年會玉 林衛百戶楊威為所掠,威詭能定貢市,遂釋還。俺荅 阿不孩復遣使款大同左衛塞,邊帥家丁董寶等狃 天爵前事,復殺之,以首功報。萬達言:「北敵弘治前歲 入貢,疆埸稍寧。自虞臺嶺之戰覆,我師漸輕。中國侵 犯四十餘年,石天爵之事。臣嘗痛邊臣失計,今復通 款,即不許,當善詞諭遣,誘而殺之,此何理也?請亟誅 寶等,榜塞上,明告以朝廷德意,解其蓄怨」搆兵之謀。 帝不聽。未幾,俺荅阿不孩復奉印信番文,欲詣邊陳 款。萬達為奏曰:「今屆秋,彼可一逞。乃屢被殺戮,猶請 貢不已者。緣入犯則利在部落,獲貢則利歸其長。處 之克當,邊患可弭。若臣等封疆,臣貢亦備,不貢亦備, 不緣此懈也。」兵部尚書陳經等言敵難信,請敕邊臣 詰實,責萬達十日內回奏。萬達還其使,與約。至期,使者不至。萬達慮帝督過,以使者去無可究為辭。已而 使狎至,牢拒之,好言慰答而已。俺荅以通好散處其 眾,不設備,亦不殺哨卒。頃之李天爵復至詞益恭。萬 達又為奏曰:「敵懇懇求貢,去而復來。今宣、大興版築, 正當羈縻使無擾。請限以地,以人、以時,悉聽即許之 貢,不聽則曲在彼,即拒絕之,以為決不可許。不揆理 曲直,事勢緩急利害,非虞禍者也。以貢為足恃,解其 防,廢羈縻籠絡之術,非量敵者也。」帝責其瀆奏,卒不 許。蓋是時曾詵有復套之議,夏言主之,故力絀貢議, 且以復套事行諸邊臣議之。萬達議曰:「河套本中國 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殘其部落,舍黃河衛東勝」,後又 撤東勝以就延綏,套地遂淪失。然正統、弘治間,我未 守,彼亦未取,乃因循畫地守,捐天險,失沃野之利。弘 治前,我猶歲搜套,後乃任彼出入,盤據其中,畜牧生 養,譬之為家,成業久矣。欲一舉復之,毋乃不易乎?小 王子、囊俺荅兵三四十萬,「我承平日久,軍政偷,山 川之險易,途徑之迂直,水草之有無,不可必知。提軍 入其境,我馬出塞,三日已疲,彼騎一呼可集,我以數 萬眾深入其地,緩行持重則備益固,疾行趨利則輜 重在後。小利歸師尚艱,倘嚮導失,全軍殆矣。且剋日 有定期,裹糧有定數,彼遷徙遠近靡常,一戰之後,彼 或保聚,或佯遁逃,笳角時動,壁壘相持,已離復合,終 不渡河。我軍於此,戰耶?退耶?兩相守耶?數萬眾出塞, 亦必數萬眾援之,又以驍將通糧道,是皆至難而不 可任者也。」夫馳擊者彼所長,守險者我所便。弓矢利 馳擊,火器利守險,舍火器守險,與之馳擊於黃沙白 草間,大非計議者。欲整六萬眾為三歲期,春夏馬瘦, 彼弱,我利於征;秋冬馬肥,彼強,我利於守。春蒐於套, 秋「守於邊,三舉彼難支,必遠遁,我乃拒河守。夫馬肥 瘦,我與敵共之,即彼弱,然坐以待,懼其擾擊。我及彼 強能為寇,又懼其報復。我且六萬之眾,千里襲人,一 舉失利,議論蜂起,烏能待三?三舉三勝,彼敗而守,終 不渡河,版築無日。」議者見近時搗巢,恆獲首功。昔年 城大同五堡,寇不深,競以為套易復。然「搗巢因其近 塞,乘不備勝則倏歸,舉足南向即家門;復套則深入, 後援不繼,勝固間關,敗虞陷沒。事勢異也。往城諸邊 近我土,彼原不以為利。套地自《火篩》入寇以來,四時 駐牧,一旦取之,肯宴然已乎?事體異也。曰伺彼出套, 據河守,先亟築渡口垣牆,以次移寘邊堡。彼控弦十 餘萬,豈肯空套出?築垣」二千餘里,豈不日可成?堡非 百數十不相聯絡,堡兵非千人不可共居,而遊徼瞭 望者不與當三十萬眾不止也。況循邊距河,動輒千 里,一歲食糜億萬。自內輸邊,自邊輸河,飛輓之艱,不 可不深慮。然則套終不可復乎?曰:事變之來,孰能逆 睹?彼有其隙,我乘其敝可也。今塞下之民,喘息未定, 沿邊之「卒,瘡痍未起,橫挑強寇,以事非常,愚所不解 也。」議上,不省。其後俺荅與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遼 東,俺荅以其謀告,請與中國夾攻以立信。萬達不敢 聞。使者再至,為言於朝,帝不許。二十七年三月,萬達 又言諸部求貢不遂,慚且憤,聲言大舉犯邊。乞令邊 臣得便宜從事。帝怒,切責之通貢。議乃絕。其年八月, 俺荅犯大同,不克,退攻五堡。官軍戰彌陀山,卻之。趨 山西,復敗還。踰月犯宣府,大掠永寧、隆慶、懷來,軍民 死者數萬,萬達坐停俸二級。俄錄彌陀山功,還其俸。 俺荅將復寇宣府,總兵官趙卿怯,萬達奏調周尚文 統其兵。未至,寇犯滴水崖,指揮董暘、江潮、唐臣、張淮 等戰死,遂南下,駐隆慶石河營。游騎分掠,東及永寧 川,南及岔道、灰嶺、柳溝、大小紅門諸口。游擊王鑰、大 同游擊袁正戰隆慶州橋南,卻之。寇移而南,會尚文 萬騎至,參將田琦騎千餘與合,連戰曹家莊,斬四首, 搴其旗。寇據險不退,萬達督參將姜應熊等馳赴,順 風鼓譟,揚沙蔽天。寇驚曰:「翁太師至矣。」是夜東去,諸 將追擊,連敗之。帝偵萬達督戰狀,大喜,立進兵部尚 書兼右副都御史。尋召理部事。張瓚為兵部。八年,邊 事盡壞。毛伯溫繼之,稍飭歷戴金、唐龍、路迎,皆未久, 輒易陳經、趙廷瑞。稍久,然庸才,事廢如故。萬達方有 所指畫,以父憂歸。明年秋,大同失事,督撫郭宗皋、陳 耀被逮,詔起萬達代宗皋。萬達方病疽,廬墓間,疏請 終制。未達,而俺荅犯都城,兵部尚書丁汝夔得罪,遂 即以萬達代之。萬達家嶺南,距京師八千里,倍道行 四十日抵近京。當是時,寇氛熾,帝日夕傒萬達至,遲 之,以問嚴嵩。嵩言寇患在肘腋,諸臣觀望,非君召不 俟駕之義。帝曰:「然。」遂用王邦瑞於兵部。不數日,萬達 至,具疏自明。帝曰:「萬達欺慢,念守」制,姑奪職,聽別用。 嵩故不悅萬達。而仇鸞時為大將軍,銜宿怨,讒言搆 於帝。萬達遂失眷。貶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 略紫荊諸關。三十年二月以京察自陳乞終制。帝疑 其避事,免歸。瀕行疏謝,復擿譌字為「不敬」,斥為民。明 年十月,兵部尚書趙錦以附仇鸞戍邊,復起萬達代 之。未聞命,卒,年五十五。萬達事親孝,父歿,負土成墳。 好談性命之學,與歐陽德、羅洪先、唐順之、王畿、魏良政善通古今,操筆頃刻萬言。為人剛介坦直,勇於任 事。履艱危,意氣彌厲。臨陣嘗身先士卒。尤善御將士, 得其死力。嘉靖中,邊臣行事適機宜,建言中肯窾者, 萬達稱首。隆慶中,追諡「襄毅。」

陶琰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琰字廷信,絳州人。父銓,進士,陝西右 參議。琰舉成化十六年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刑 部主事。弘治初,進員外郎,歷固原兵備副使。固原,西 陲重鎮,琰練士卒,廣芻粟,歷九年,部內晏如。遷福建 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撫 河南,遷刑部右侍郎。陝西遊擊徐謙訐御史李高厚」 賂劉瑾,欲中高危法。琰往按,據法直高。瑾怒,假他事 下琰詔獄,褫其職,又罰米四百石輸邊。瑾誅,起左副 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淮、揚諸府。轉南京刑部侍 郎。賊劉七等將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進琰右都 御史,巡視浙江。至則七等已滅,浩八聽撫。會寧、紹瀕 海地颶風大作,居民漂沒萬數。琰出帑金賑救,而大 築隄於蕭山、會稽,凡五萬餘丈。乃奏設兵備道,守要 害地,防浩八黨出沒,遣將擊斬其渠魁。遂城開化、常 山、遂安、蘭谿,境內以靖。復命總督漕運,七疏乞身歸。 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軍民習其政,不嚴而肅。 琰性清儉,飯惟一蔬。每到官及罷去,行李止三竹笥。 尋加戶部尚書。嘉靖元年召拜工部尚書。其冬,改南 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浹歲,屢引年乞休。加太子太 保,乘傳歸,有司歲時存問。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贈 少保,諡「恭介。」

王縝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縝字文哲,東莞人。縝登弘治六年進 士,選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劾三邊總制王越附汪 直、李廣,不可復玷節鉞。出理南畿屯田,有司徵松江 白紵六千疋,縝言紵非正供,且請停上清宮役,詔皆 罷之。累遷工科都給事中。武宗初立,內府工匠以營 造加恩,縝率同官言:『昔唐明皇初載,內殿常置《無逸 圖》,而㝢內乂安末年,易以山水障子,而國勢凌替。宋 仁宗嘗命輔臣書《孝經》《無逸》為圖,而享國最久。至徽 宗尚羽毛、山水諸畫,而宋室不競。陛下初登大寶,工 匠末技,已有以微勞進者,誠不可示後世。宜散遣先 朝諸畫士,革工匠所授官』。」帝不能用。中官張永請改 築通州新城,縝言:「泰陵工作方興,不當復興無益之 役。」帝乃止。正德元年出為山西右參政。歷福建布政 使。遷右副都御史,巡撫蘇、松諸府,協平江西賊王浩 八。乾清宮災,疏請養宗室子,宮中定根本。去南京新 增內官,召還建言被黜諸臣。不報。已,調鄖陽巡撫,遷 南京刑部右侍郎。世宗即位,陳正本十事。嘉靖二年 就擢戶部尚書。卒官。

李充嗣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充嗣,字士修,內江人,給事中蕃孫也。 舉成化末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戶部主事,以 從父臨安為郎中,改刑部,坐累謫岳州通判。久之,移 隨州知州,擢陝西僉事,歷官雲南按察使。正德九年, 舉治行卓異,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歲大侵,請 發帑金移粟賑之,不足則勸貸富室。時流民多聚開」 封,煮糜哺之,踰月,資遣還鄉。初,鎮守中官廖堂黨於 劉瑾,假進貢名,要求百端,繼者以為常。充嗣言:「近中 官進貢,有古銅器、窯變盆、黃鷹、角鷹、錦雞、走狗諸物, 皆借名科斂。外,又有拜見銀、須知銀及侵扣驛傳、快 手月錢、河夫歇役之屬,無慮十餘事,苛派動數十萬。 其左右用事者,又私於境內抑買雜物,擅榷商賈貨 利,乞嚴行禁絕。」詔但禁下人科取而已。移撫應天諸 府,賑饑如河南。寧王宸濠有逆謀,充嗣豫為備。明年 果反。充嗣謂尚書喬宇曰:「都城守禦屬於公,畿輔則 充嗣任之。」乃自將精兵萬人,西屯採石。遣使入安慶 城中,令堅守。傳檄部內,詭言京邊兵十萬旦夕至,趣 供餉。賊得之疑懼。事定,兵部敘充嗣及巡按御史胡 潔功。時已就進戶部右侍郎,乃賜敕嘉勞。有建議修 蘇、松水利者,進充嗣工部尚書兼領水利事。未幾,世 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顏如瓌佐之。開白茅港,疏 吳淞江,六閱月而訖工。語詳《河渠志》。嘉靖元年,論平 宸濠功,加太子少保。蘇、松白糧輸內府。正德時,驟增 內使五千人,糧亦加十三萬石。帝用充嗣言,減從故 額。又請「常賦外盡蠲歲辦之浮額者,內府徵收,監以 科道官,毋縱內臣苛索。」帝俱從之。尋改南京兵部尚 書。七年致仕,卒。久之,詔贈太子太保,諡康和。

吳廷舉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廷舉,字獻臣,其先嘉魚人。祖戍梧州, 遂家焉。成化末,舉進士,除順德知縣。總督屠滽屬修 中貴人先祠,不可,滽恨之。市舶中官市葛,以二葛與 之,曰:『非產也』。中官大怒。御史汪宗器亦惡廷舉,曰:『彼 專抗上官,市名耳』。會廷舉毀淫祠二百五十所,撤其 材作隄,葺學宮書院。宗器謂有所侵盜,執下獄。按之」 不得間,慚而止。為縣十年,滽方居吏部。稍遷成都同知。憂歸,補松江。用尚書馬文升、劉大夏薦,擢廣東僉 事。從總督潘蕃討平南海、清遠諸盜。正德初,歷副使。 發總鎮中官潘忠二十罪,忠亦訐。廷舉他事,逮繫詔 獄。劉瑾矯詔枷之十餘日,幾死。戍雁門,旋赦免。楊一 清薦其才,擢江西右參政。敗華林賊於連河。從陳金 大破姚源賊。其黨走裴源,復從俞諫破之。賊首胡浩 三既撫復叛。廷舉往諭,為所執。居三月,盡得其要領, 誘使攜及。廷舉得還,浩三果殺其兄浩二。內亂。兵乘 之,遂擒浩三。與副使李夢陽不協,奏夢陽侵官,因乞 休,不俟命竟去,坐停一歲俸。起廣東右布政使,復佐 金平府江賊。擢右副都御史,賑湖廣饑。已,復出湖南, 定諸夷疆地。寧王宸濠逆有端,疏陳江西軍政六事, 為豫防計。世宗立,召為工部右侍郎,旋改兵部。上疏 自劾,因詆陸完、王瓊、梁儲及少傅蔣冕,而自以為已 昔居憲職無一言,乞罷黜以儆幸位。時完早得罪,瓊 及儲已罷去,廷舉藉以傾冕。冕遂求罷。帝慰諭之。冕 復言:「臣與廷舉交四十年,臣扈駕南巡,廷舉數抵臣 書,譽臣。今痛詆訐臣,不罷何以謝良友?」帝頗不直廷 舉,調為南京工部。冕固請留之,不聽。嘉靖元年,廷舉 復乞休。尋以災異,復自劾求罷,勸帝修德應天。因奏 行其部興革十二事。尋就改戶部。遷右都御史,巡撫 應天諸府。長洲知縣郭波以事挫織造中貴張志聰。 志聰伺波出,倒曳之車後。典史蕭景腆操兵教場,急 率兵救波,扼志聰吭,落其帽。百姓盡登屋飛瓦擊志 聰,志聰遂誣波毆敕使,波、景腆俱被逮。廷舉具白志 聰貪黷狀。帝乃降波五級,調景腆遠方,志聰亦召還。 三年以「大禮」議未定,請如洪武中修《孝慈錄》故事,令 兩京部、寺、臺、省及天下督、撫各條所見,並詢家居老 臣,采而行之,彙為一書,以詔後世。時已定稱《本生考》, 廷舉窺帝意不慊,故為此奏。給事中張原劾廷舉首 鼠兩端,陰附異論。劉祺復劾其欺罔九罪,不報。尋改 南京工部尚書,辭不拜,稱疾乞休。帝慰留。已,復辭,且 引白居易、張詠詩,語多詼啁,中復用「嗚呼」字。帝怒,以 廷舉怨望,無人臣禮,勒致仕。廷舉面如削瓜,衣敝帶 穿,不事藻飾,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奪。其在太學時,兄 事羅𤣱。𤣱病痢,僕死,自煮藥飲之,負以如廁,一晝夜 數十反𤣱。嘗語人曰:「獻臣生我。」廷舉好薛瑄、胡居仁 學,尊事陳獻章。居湫隘,亡郭外田,有書萬卷。及卒,總 督姚鏌庀其喪。隆慶中,追諡清惠。弟廷弼,舉於鄉。廷 舉枷吏部前,廷弼臥其械下。刑部主事宿進曰:「兩人 死,我何用生奏記張綵」,乃得釋。

張嵿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嵿字時俊,蕭山人,成化末年進士。弘 治初,修《憲宗實錄》,命往蘇松諸府採軼事。事竣,授上 饒知縣,遷南京兵部主事,就進刑部郎中。正德初,遷 興化知府。隆平侯張祐無子,弟祿與族人爭襲,訴於 南京法司,久不決,復訴京師。劉瑾方擅政,遂削尚書 樊瑩、都御史高銓籍,嵿以郎承勘,亦勒為民。瑾敗,起」 知南雄。擢江西參政,進右布政使。舉治行卓異,遷左 寧王。宸濠欲拓地廣其居,嵿執不可。大恚,遣人餽之, 發視則棗梨姜芥也。未幾,召為光祿卿,以右副都御 史巡撫保定諸府。忤中貴,移疾歸。世宗即位,命以右 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廣東新寧、恩平賊蔡猛、三嚴、 阮等及廣西上思州賊黃鏐,殘破州縣,嵿討禽鏐黨 黃廷寶,乃合兵三萬餘人擊新寧諸賊,破巢二百,禽 斬一萬四千餘人,俘賊屬五千九百餘人,猛三阮皆 授首。自嶺南用兵,以寡勝眾,未有若是役者。捷聞,獎 賚。佛郎機國人別都盧剽劫滿刺加諸國,復率其屬 疏世利等擁五舟破巴西國,遂入寇新會。嵿遣將出 海,擒別都盧、疏世利等獲其二舟,賊乃遁。尋召掌南 京都察院事,就改工部尚書。六年大計京官,拾遺,被 劾致仕。後數年卒。

方良永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良永,字壽卿,莆田人。甫授書,即精思 程朱之旨。舉弘治三年進士,督逋兩廣,峻卻饋遺,為 布政使劉大夏所器。還授刑部主事,進員外郎,擢廣 東僉事。瓊州賊符南蛇為亂,大夏時為總督,檄攝海 南兵備,會師討平之。御史坐良永失利。大夏已入為 本兵,為白於朝,賚銀幣。正德初,父喪除,待銓闕下。外」 官朝見畢,必謁劉瑾。鴻臚導良永詣左順門,叩頭畢, 令東向揖瑾,良永竟出。瑾怒。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撫 民僉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殺人」 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瑾誅,起湖廣副 使。尋擢廣西按察使。發巡按御史朱志榮罪,至謫戍。 遷山東右布政使,旋調浙江,改左。朱寧以鈔二萬粥 於浙。良永上疏曰:「四方盜甫息,瘡痍未瘳。浙東、西雨 雹。寧廝養賤流,假義子名,躋公侯之列,賜予無算,納 賄不貲,乃敢攫民財,戕邦本。有司奉行,急於詔旨,胥 吏緣為奸,椎膚剝髓,民不堪命。鎮守太監王堂、劉璟 皆親臣,畏寧威,為之役使。臣何敢愛一死,不以聞。乞 陛下下寧詔獄,明正」典刑,並治其黨以謝百姓。疏至寧欲中以危法。或說曰:「害之適成其名。」乃密召還所 遣使者,而以鈔直還之民。寧初欲散鈔遍天下,先行 之浙江、山東。山東為巡撫趙璜所格,而良永至白發 其奸,寧自是不敢粥鈔矣。寧方得志,公卿、臺諫無敢 出一語,獨良永以外僚訟言誅之。聞者莫不震悚。良 永念母老,恐中禍,三疏乞休去。世宗即位,中外交薦, 拜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以母老,再疏乞終養。都御 史姚鏌請破格褒寵。尚書喬宇、孫交言良永家無贏 貲,宜用侍郎潘禮、御史陳茂烈故事,賜廩米。詔月給 三石。疏辭,不允。久之,母卒。詔賜祭葬,皆異數也。服除, 以故官巡撫應天,即家賜敕。至衢州疾,連疏乞致仕, 未報,遽歸卒。卒後,有南京刑部尚書之命。暨訃聞,賜 卹如制,諡簡肅。良永侍父疾,衣不解帶者三月。母病, 良永年六十餘矣,手進湯藥無少怠。居倚廬哀毀,稱 純孝焉。素善王守仁,而論學與之異。嘗語人曰:「近世 專言心學,自謂超悟獨到。推其說以自附於象山,而 上達於孔子。目賢聖教人」次第為小子無用之學。程、 朱而下無不受擯,而不知其入於妄。弟良節,官廣東 左布政使,亦有治行。子重傑,舉於鄉,以孝聞。

周金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金字子庚,武進人,正德三年進士。授 工科給事中,累遷戶科都給事中。疏言京糧歲入三 百五萬,而食者歲乃四百三萬,當痛為澄汰。中官迎 佛及監織造者,濫乞引鹽,暴橫道路,當罷。都督馬昂 納有妊女弟,當誅昂而還其女。朝議用兵土魯番,復 哈密,金言西邊虛憊,而土魯番險遠,且青海之寇窺 伺西寧,不宜計。」哈密已卒,從金議。嘉靖元年由太僕 寺少卿遷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邊人貧甚, 窮冬多不褲。金為招商聚粟,廣屯積芻,以時給其食。 改撫宣府,進右副都御史。大同方殺張文錦,邊卒皆 驕。總督侍郎馮清苛刻諸軍請糧,不從,且欲鞭之,眾 遂轟然圍帥府。金方病,出坐院門,召諸把總官,佯罵 曰:「是若輩剝削之過。」欲痛鞭之。軍士氣已平,擁而前 為把總,請曰:「總制不恤我耳。」金從容諭以利害,眾悉 散解去。改撫保定。巡按御史李新芳疑廣平知縣謀 已,文致其罪,並欲執知府。知府不就執。乃發兵二千 往捕之。知府及佐貳皆竄,一城盡空。新芳力擒繫知 府,抶諸佐貳。金發其罪狀,而都御史王廷相庇新芳, 與相爭。帝卒下新芳刑部,黜其官。遷兵部右侍郎。未 幾,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久之,擢南 京刑部尚書,就轉戶部。致仕歸,歲餘卒。贈太子太保, 諡「襄敏。」

李遂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遂字邦良,豐城人。弱冠從歐陽德學。 登嘉靖五年進士,授行人,歷刑部郎中。錦衣衛送盜 十三人,遂辨釋其餘,抵一人罪。東宮建,赦天下,遂請 列大禮大獄諸臣於赦令中。尚書聶賢懼不敢,乃與 同官盧蕙請於都御史王廷相,廷相從之。事雖報罷, 議者嘉焉。俄調禮部,忤尚書夏言,因事劾之,下詔獄」, 謫湖州同知,三遷衢州知府。擢蘇松兵備副使。屢遷 廣東按察使,釋囚八百餘人。進山東右布政使。江洋 多盜,遂遷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軍政明,盜不敢發。 俺荅犯京師,召遂督蘇州軍餉。未謝恩,請關防符驗, 用新銜。帝怒,削其籍。三十六年,倭擾江北。廷議以督 漕都御史兼理巡撫,不暇辦寇,請特「設巡撫。」乃命。遂 以故官撫鳳陽四府。時淮揚三中倭,歲復大水,且日 役民輓大木輸京師。遂請餉增兵,恤民節用,次第畫 戰守計。三十八年四月,倭數百艘寇海門,遂語諸將 曰:「賊趨如皋,其眾必合。合則侵犯之路有三:由泰州 逼天長、鳳、泗,陵寢驚矣;由黃橋逼瓜、儀,以搖南都,運 道梗矣。若從富安沿海東至廟灣,則絕地也。」乃命副 使劉景韶、遊擊丘陞扼如皋,而身馳泰州當其衝。時 賊勢甚盛,副將鄧城禦之,敗績,指揮張谷死焉。賊知 如皋有備,將犯泰州,遂急檄景韶、陞遏賊,連戰丁堰、 海安、通州皆捷。賊沿海東掠,遂喜曰:「賊無能為矣。」令 景韶、陞尾之,而致賊於廟灣。復慮賊突淮安,乃夜半 馳入城。賊尋至,遂督參將曹克新等禦之姚家蕩。通 政唐順之、副總兵劉顯來援,賊大敗走,以餘眾保廟 灣。景韶亦敗賊印莊,追奔至新河口,焚斬甚眾。廟灣 賊據險不出,攻之月餘不克。遂令景韶塞塹夷木壓 壘陳,火焚其舟,賊乘夜雨潛遁。官軍據其巢,追奔至 蝦子港,江北倭悉平。帝大喜,璽書獎勵。賊駐崇明三 沙者,將犯揚州。景韶戰連勝,圍之劉莊。會副總兵顯 來援,遂檄諸軍盡屬。顯攻破其巢,追奔白駒場,賊盡 殄。時遂已遷南京兵部侍郎,論功,予一子官,賚銀幣。 御史陳志勘上平倭功,遂前後二十餘戰,斬獲三千 八百有奇。賞未酬勛,乃再予一子世千戶,增俸二級。 蒞南京甫數月,振武營軍變。振武營者,尚書張鏊募 健兒以禦倭,素驕悍。舊制,南軍有妻者,月糧米一石, 無者減其四。春秋二仲月,米石折銀五錢。馬坤掌南 戶部,奏減折色之一。督儲侍郎黃懋官又奏革募補者妻糧,諸軍大怨。代坤者蔡克廉方病,諸軍以歲饑 求復折色故額於懋官,懋官不可,給餉又踰期。三十 九年二月,都肄日,《振武》卒鼓譟,圍懋官署。懋官急招 鏊及守備太監何綬、魏國公徐鵬舉、臨淮侯李庭竹 及遂至諸營軍巳甲而入,予之銀,爭攫之。懋官見勢 洶洶,越垣投吏舍,亂卒隨及。鵬舉鏊慰解,不聽,竟戕 懋官,裸其屍大市。綬、鵬舉遣吏持黃紙,許給賞萬金, 卒輒碎之。至許犒十萬金,乃稍定。明日,諸大臣集守 備廳,亂卒亦集。遂大言曰:「黃侍郎自越牆死,諸軍特 不當殘辱之。吾據實奏朝廷,不以叛相誣也。」因麾眾 退,許復妻糧及故額。人畀之,一金補折價,始散。遂乃 託病閉閣,給免死券以慰安之,而密諭營將掩捕首 惡二十五人繫獄。詔追褫懋官及克廉職,罷綬庭、竹 鏊、任、鵬舉如故。遂以功議擢,止誅叛卒三人,餘戍邊 衛,而三人已前死。遂歎曰:「兵自此益驕矣。」未幾,江東 代鏊為尚書。江北池河營卒以千戶吳欽革其幇丁, 毆而縛之竿。幇丁者,操守卒給一丁資往來費也。遂 已召拜兵部左侍郎,以言官薦,擢南京參贊尚書,鎮 撫之。營卒惑妖僧繡頭,復倡訛言,遂捕斬繡頭,申嚴 什伍,書其名籍、年貌,繫牌腰間,軍乃戢。既又奏調鎮 武軍護陵寢,一日散千人留都,自是無患。越四年,以 老致仕,遂博學多智,長於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將重 建三殿,遂奏「五河縣泗水中湧大杉一,此川澤效靈, 為聖主鼎新助。」帝大喜。又見帝好祥瑞,因進白兔,帝 為遣官告廟,由此益眷遇。卒,贈太子太保,諡襄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