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59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五百九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五百九十五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五百九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五百九十五卷目錄

 漕使部名臣列傳二

  宋二

  蔣之奇      羅拯

  苗時中      李之純

  王宗望      鮮于侁

  毛漸       顧臨

  任諒       趙開

  李迨       趙子淔

  元

  張礎       羅璧

  明

  羅汝敬      李昂

  張瑋       徐鏞

  楊宏       劉璽

  傅希摯      王宗沐

  王廷瞻      謝杰

官常典第五百九十五卷

漕使部名臣列傳二[編輯]

宋二[編輯]

蔣之奇[編輯]

按《宋史》本傳:「之奇,字穎叔,常州宜興人。為淮東轉運 副使。歲惡民流,之奇募使修水利以食流者。如揚之 天長三十六陂,宿之臨渙橫斜三溝,尤其大也。用工 至百萬,溉田九千頃,活民八萬四千。歷江西、河北、陝 西副使。之奇在陝西,經賦入以給用度,公私用足。比 其去,庫緡八十餘萬,邊粟皆支。二年,移淮南,擢江、淮」、 荊浙發運副使。元豐六年,漕粟至京,比常歲溢六百 二十萬石。錫服三品。請「鑿龜山左肘至洪澤為新河, 以避淮險,自是無覆溺之患。」詔增二秩,加直龍圖閣, 升發運使,凡六年,其所經度,皆為一司故事。

羅拯[編輯]

按《宋史》本傳:拯字道濟,祥符人。第進士,歷官知滎州。 州介兩江間,每江漲輒犯城郭,拯作東西二隄除其 患。選知秀州,為江西轉運判官,提點福建刑獄。泉州 興化軍水壞廬舍,拯請勿征海運竹木,經一年,民居 皆復其舊。遷轉運使。邵武之光澤,不榷酒以課賦,民 號「黃麴錢」,拯均之他三邑,人以為便。改江淮發運副 使。江、淮故無積倉,漕船繫岸下,俟糴入乃得行,蓋官 吏以淮南不受陳粟為迯譴計。拯始請凡米至而不 可上供者以廩軍,又貯浙西米於潤倉,以時運,自是 漕增而費省。轉為使。拯使閩時,泉商黃謹往高麗,館 之禮賓省。其王雲「自天聖後職貢絕,欲令使與謹俱 來。」至是,拯以聞,神宗許之,遂遣金悌入貢。高麗復通 中國自茲始。加天意閣待制。居職七年,徙知永興軍、 青、潁、泰三州。卒,年六十五。拯性和柔,不與人校曲直。 為發運使時,與副皮公弼不協,公弼徙他道,御史劾 其貸官錢,拯力為辨理。錢公輔為諫官,嘗論拯短,而 公輔姻黨多在拯部內,往往薦進之。或譏以德報怨, 拯曰:「同僚不協,所見異也;諫官所言,職也。又何怨乎?」 時論服其長者。

苗時中[編輯]

按《宋史》本傳:時中,字子居,其先自壺關徙宿州,以蔭 主寧陵簿。邑有古河久垔,請開導以溉田,為利甚博, 人謂之苗公河。調潞州司法參軍,郡守欲入,一囚於 死,執不可,守怒,責甚峻。時中曰:「寧歸田裡,法不可奪。」 守悟而聽之。熙寧中,以司農丞使梓州路,密薦能吏 十人,後皆進用,人卒莫之知。交人犯邊,擢廣西轉運 副使。師討交人罪,次冨良江,久不進。時中曰:「師無進 討意,賊必從間道來,乘我不備,冀萬一之勝,勢窮然 後降耳。」密備之,既而果從上流來,戰敗,始納款。徙梓 州。轉運副使韓存寶討蠻乞弟,逗遛不行,時中曰:「師 老矣,將士暴露,非計之善者。」存寶不聽,卒坐誅。林廣 代存寶,乞弟既降,復逸去,將士相視失色。及暮,刁斗 不鳴,時中問廣,廣曰:「既失賊,故縱兵追之,不暇恤爾。」 時中曰:「天子以十萬眾相付,豈以一死為勇耶?今入 異境,變且不測。」廣悟,亟止追者,整軍以進。會得詔班 師,軍行,時中以糧道遠,創為攢運法,食以不乏。遷兩 階,為發運副使、河東轉運使,加直龍圖閣、知桂州,進 寶文閣待制,至戶部侍郎,卒。

李之純[編輯]

按《宋史》本傳:之純,字端伯,滄州無棣人。登進士第,熙 寧中,為度支判官、江西轉運副使。御史周尹劾廣西 提點刑獄許彥先受邕吏金,命之純往究其端,乃起 於出婢之口,之純以為蕪俚之言,不治。彥先得免,徙 成都路轉運使。成都歲發官米六千石,損直與民,言 者謂惠民損上,詔下其議,之純曰:「蜀郡人恃此為生 百年,奈何一旦奪之?」事遂已。秩滿復留,凡數歲始還 朝。神宗勞之曰:「遐方不欲數易大吏,使劎外安靖,年 穀屢豐,以彰朝廷綏遠之意,汝知之乎?」以為右司郎中,轉太僕卿。元祐初,加直龍圖閣、知滄州。召為戶部 侍郎,未至,改集賢殿修撰、河北都轉運使,進寶文閣 待制、知瀛州。俄以直學士知成都府,還為戶部,三遷 御史中丞。卒,年七十五。

王宗望[編輯]

按《宋史》本傳:「宗望,字磻叟,光州固始人。以蔭累擢夔 州路轉運副使。哲宗即位,行赦賞,軍萬州,彌旬不給。 庖卒朱明因眾怒,白晝入府宅,傷守臣,左右驚散,他 兵籍籍,謀兆亂。宗望聞變,自夔疾驅至,先命給賞,然 後斬明以徇,且竄視守傷而不救者,乃自劾。朝廷嘉 之。歷倉部郎中,司農少卿,江淮發運使。楚州沿淮至」 漣州,風濤險,舟多溺。議者謂開支氏渠,引水入運河, 歲久不決,宗望始成之,為公私利。代吳安持為都水 使者。自大河有東北流之異,紛爭十年,水官無所適 從。宗望謂回河有創立金隄七十里,索緡錢百萬,詔 從之。右正言張商英論其誕謾,而宗望奏已有成績, 遂增秩三等,加直龍圖閣、河北都轉運使,擢工部侍 郎,以集賢殿修撰知鄆州。卒,年七十七。元符中,治其 「導河東流事」,以為「附會元祐追所得恩典」雲。

鮮干侁[編輯]

按《宋史》本傳,「侁字子駿,閬州人。唐劍南節度使叔明 裔孫也。性莊重力學,舉進士,為江陵右司理參軍。慶 曆中,天下旱,詔求直言。侁推災變所由興,又條當世 之失有四,其語剴切。唐介與同鄉里,稱其名於上官, 文章論薦,侁盛言左參軍李景陽、枝江令高汝士之 美,乞移與之。介益以為賢。調黟令,攝治婺源。」姦民汪 氏冨而狠橫,里中因事抵法,群吏羅拜曰:「汪族敗前 令不少,今不舍後當貽患。」侁怒,立杖之,惡類屏跡。通 判綿州,綿處蜀左,吏狃貪成風,至課卒伍,供薪炭,芻 豆鬻果蔬,多取贏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趙 抃使蜀,薦於朝,未及用,從何郯辟,簽書永興軍判官、 萬年令,不任職,繫囚累百,府使往治,數日空其獄。神 宗詔求直言。侁為蔡河撥發,應詔陳十六事。神宗愛 其文,詔近臣舉所知,范鎮以侁應選,除利州路轉運 判官。初,王安石居金陵,有重名,士大夫期以為相,侁 惡其沽激要君,語人曰:「是人若用,必壞亂天下。」至是, 乃上書論時政曰:「可為憂患者一,可為太息者二,其 他逆治體而召民怨者,不可概舉。」其意專指安石。安 石怒,毀短之。神宗曰:「侁有文學可用。」安石曰:「陛下何 以知之?」神宗曰:「有章奏在安石。」乃不敢言。初,助役法 行,詔諸路各定所役緡錢,利州轉運使李瑜定四十 萬,侁爭之曰:「利州民貧地瘠,半此可矣。」瑜不從,各以 其事聞。時諸路役書皆未就,神宗是侁議,諭司農曾 布使頒以為式,因黜瑜而升侁副使,仍兼提舉常平。 部民不請青苗錢,安石遣吏廉按,且詰侁不散之故, 侁曰:「青苗之法,願取則與,民自不願,豈能彊之哉!」左 藏庫使周永懿守利州,貪虐不法,前使者畏其兇,莫 敢問。侁捕械於獄,流之衡、湘,因請更以文臣為守,併 易班行領縣事。凡居部九年,治所去閬中近,姻戚旁 午,待之無所私,各得其歡心。蘇軾稱侁上不害法,中 不廢親,下不傷民,以為三難。二稅輸絹綿,侁奏聽民 以畸零納直。其役有李元輔者,輒變而多取之。父老 流涕曰:「老運使之法何可改?」蓋侁之姪師中亦居是 職,故稱老以別之。徙京東西路。河決澶淵,議欲勿塞, 侁言:「東州匯澤惟兩濼,夏秋雨淫,猶溢而害。若縱大 河注其中,民為魚矣。」作《議河書》上之,神宗嘉納。後兩 路合為一,以侁為轉運使。時王安石、呂惠卿當路,正 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薦舉之權,而所列非賢,恥也。」故 凡所薦,如劉摯、李常、蘇軾、蘇轍、劉攽、范祖禹,皆守道 背時之士。元豐二年,召對,命知揚州。神宗曰:「廣陵重 鎮,久不得人,今朕自選卿往,宜善治之。」蘇軾自湖州 赴獄,親朋皆絕交道,揚侁往見臺吏不許通。或曰:「公 與軾相知久,其所往來書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獲 罪。」侁曰:「欺君負友,吾不忍為,以忠義分譴,則所願也。」 為舉吏所累,罷主管西京御史臺。哲宗立,念東國困 於役,吳居厚掊斂虐害,竄之。復以侁使京東,司馬光 言於朝曰:「以侁之賢,不宜使居外。顧齊、魯之區,凋敝 已甚,須侁往救之,安得如侁百輩布列天下乎!士民 聞其重臨,如見慈父母。」召為太常少卿。侍從議神宗 廟配享,有欲用王安石、吳充者,侁曰:「先朝宰相之賢, 誰出冨弼右?」乃用弼。拜左諫議大夫。侁見哲宗幼沖, 首言君子小人消長之理甚備。又言:「制舉誠取士之 要,國朝尤為得人。王安石用事,諱人,詆訾新政,遂廢 其科。今方搜羅俊賢,廓通言路,宜復六科之舊。」又乞 罷大理獄,許兩省諫官相往來減特奏,言舉人嚴出 官之法,京東鹽得通商,復三路義勇以寬保甲,罷戎、 瀘保甲以寬民力。事多施行。在職三月,以疾求去,除 集賢殿修撰、知陳州。詔滿歲,進待制。居無何,卒,年六 十九。侁刻意經術,著《詩傳》《易斷》,為范鎮、孫甫推許。孫 復與論《春秋》,謂今學者不能如之。作詩平澹淵粹,尤 長於《楚辭》。蘇軾讀《九誦》,謂近屈原、宋玉,自以為不可及也。

毛漸[編輯]

按《宋史》本傳:「漸字正仲,衢州江山人。第進士,知寧鄉 縣。熙寧經理五溪,漸條利害以上察訪使,使者諉以 區畫,遂建新化、安化二縣,漸用是得著作佐郎、知安 化縣。召為司農丞,提舉京西南路常平。元祐初,知高 郵軍,遷廣東轉運判官。渠陽蠻擾邊,近臣言漸習知 蠻事,遷荊湖北路轉運判官。時朝廷議棄地,漸曰:『蠻 猺畔服不常,非稍威以兵,未易懷德。今一犯邊,即棄 地,非計也』。」不報。渠陽既棄,蠻復大入,抄略覆官軍,荊 土為大擾。漸歷提點江西刑獄、江東、兩浙轉運副使。 浙部水溢,詔賜緡錢二百萬以賑之。漸言:「數州被害, 即捐二百萬,儻仍歲如之,將何以繼?」乃案錢氏有國 時故事,起長安堰至鹽官,徹清水浦「入於海。開無錫 蓮蓉河,武進廟堂港,常熟疏涇、梅里入大江;又開崑 山七耳、茜涇、下張諸浦,東北道吳江,開大盈、顧匯、柘 湖,下金山小官浦以入海。」自是水不為患。加集賢校 理,入為吏部右司郎中,以祕閣校理為陝西轉運使, 攝渭、秦、熙三州。未幾,復攝帥涇原,日夜治兵,乘夏人 犯邊,遣將擣其盧,遂破《沒煙砦》。進直龍圖閣、知渭州。 命下卒,年五十九,優贈龍圖閣待制。

顧臨[編輯]

按《宋史》本傳:「臨字子敦,會稽人。通經學,長於訓詁。皇 祐中,舉說書科,為國子監直講,遷館閣校勘,同知禮 院。熙寧初,神宗以臨喜論兵,詔編《武經要略》。初命都 副承旨提舉。神宗謂臨館職,改提舉曰館幹。且召臨 問兵,對曰:『兵以仁義為本,動靜之機,安危所繫,不可 輕也』。」因條十事以獻。出權湖南轉運判官,提舉常平, 議事,戾執政意,罷歸。改同判武學,進集賢校理、開封 府推官。請知潁州,入為吏部郎中、祕書少監,以直龍 圖閣為河東轉運使。元祐二年,擢給事中。朝廷方事 回河,拜臨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於是翰林學 士蘇軾與李常、王古、鄧溫伯、孫覺、胡宗愈言:「臨資性 方正,學有根本,慷慨中立,無所回撓。自處東省,封駁 論議,凜然有古人之風,僥倖之流,側目畏憚。忽去朝 廷,眾所嗟惜。宜留寘左右,以補闕遺,別選深知河事 者往使河北。」諫議大夫梁燾亦言:「都漕之職,在外豈 無其人,在朝求如臨者,恐不易得。」皆不報。臨至部,請 因河勢回使東流。復以給事中召還,歷刑、兵、吏三部 侍郎兼侍讀,為翰林學士。紹聖初,以龍圖閣學士知 定州,徙應天、河南府。中人梁惟簡,坐「嘗事宣仁太后 得罪過洛,轉運使郭茂恂徇時宰意,劾臨與之宴集」, 奪職知歙州。又以附會黨人,斥饒州居位。卒,年七十 二。徽宗立,追復之。

任諒[編輯]

按《宋史》本傳:「諒字子諒,眉山人,徙汝陽。九歲而孤,舅 欲奪母志,諒挽衣泣曰:『豈有為人子不能養其親者 乎』?母為感動而止。諒力學自奮,年十四,即冠鄉書,登 高第,調河南戶曹,以兵書謁樞密曾布,布使人邀詣 闕,既見,覺不能合,徑去。布為相,猶欲用之。諒予書,規 以李德裕事,布始怒。蔣之奇、章楶在樞府,薦為編修」 官,布持其奏不下,為懷州教授。徽宗見其所作《新學 碑》,曰:「文士也。」擢提舉夔路學事,歷京西、河北、京東,改 轉運判官。著《河北根本籍》,凡戶口之升降,官吏之增 損,與一歲出納奇贏之數,披籍可見。上之朝,張商英 見其書,謂為天下部使者之最。提點京東刑獄。梁山 濼漁者習為盜,蕩無名籍。諒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 得輒入。他縣地錯其間者,鑱石為表,盜發,則督吏名 捕,莫敢不盡力,跡無所容。加直祕閣,徙陝西轉運副 使。降人李訛哆知邊廩不繼,陰闕地窖粟而叛,遺西 夏統軍書,稱「定邊可唾手取。」諒諜知其謀,亟輸粟定 邊及諸城堡,且募人發所窖,得數十萬石。訛哆果入 寇,失藏粟,七日而退。「他日復圍觀化堡,而邊儲已足」, 訛哆遂解去。加徽猷閣待制、江淮發運使。蔡京破東 南轉般漕運法為直達綱,應募者率游手亡賴,盜用 乾沒,漫不可核,人莫敢言。諒入對,首論之,京怒。會汴、 泗大水,泗州城不沒者兩板,諒親部卒築隄,徙民就 高,賑以米粟,水退人獲全。京誣以為漂溺千計,坐削 籍歸田裡。執政或言:「水災,守臣職,發運使何罪?」帝亦 知其枉。復右文殿修撰、陝西都轉運使,尋復徽猷閣 待制,進直學士。童貫更錢法,必欲鐵錢與銅錢等物 價率十減其九,詔諒與貫議。諒言為六路害,寢其策。 加龍圖閣直學士、知京兆府,徙渭州。以母憂去。宣和 七年,提舉上清寶籙宮,修《國史》。初,朝廷將有事於燕, 諒曰:「中國其有憂乎?」乃作書貽宰相曰:「今契丹之勢, 其亡昭然,取之當以漸,師出不可無名。宜別立耶律 氏之宗,使散為君長,則我有存亡繼絕之義,彼有瓜 分輻裂之弱,與鄰崛起之金國,勢相萬也。」至是又言 郭藥師必反,帝不聽,大臣以為病狂,出提舉嵩山崇 福宮。是冬,金人舉兵犯燕山,藥師叛降,皆如諒言。迺 復起諒為京兆。未幾卒,年五十八

趙開[編輯]

按《宋史》本傳:「開字應祥,普州安居人。登元符三年進 士第。大觀二年,權辟廱正,用舉者改秩,即盡室如京 師,買田尉氏,與四方賢俊遊,因詗知天下利病,所當 罷行者如是七年,慨然有《通變捄弊志》。宣和初,除禮 制局校正檢閱官。數月局罷,出知鄢陵縣。七年,除講 議司檢詳官。開善心計,自檢詳罷,除成都路轉運判」 官,遂奏罷宣和六年所增上供認額綱布十萬疋,減 綿州下戶支移利州水腳錢十分之三,又減蒲江六 井元符至宣和所增鹽額,列其次第,謂之《鼠尾帳》,揭 示鄉戶歲時所當輸折科等實數,俾人人俱曉,鄉胥 不得隱匿竄寄。嘗言:「財利之源,當出於一。祖宗朝,天 下財計盡歸三司,諸道利源各歸漕計,故官省事理 併廢,以還漕司,則利害可以參究,而無牽掣窒礙之 患矣。」因指陳榷茶買馬五害,大略謂:「黎州買馬,嘉祐 歲額纔二千一百餘。自置司榷茶,歲額四千,且獲馬 兵踰千人,猶不足用,多費衣糧,為一害;嘉祐以銀絹 博馬價皆有定。今長吏旁緣為姦,不時歸貨,以空券 給夷人,使待資次,夷人怨恨,必生邊患,為二害。初,置 司榷茶,借本錢於轉運司五十二萬緡於常平司二 十餘萬緡。自熙寧至今,幾六十年,舊所借不償一文, 而歲借乃準初數,為三害。榷茶之初,預俵茶戶本錢, 尋於數外更增和買,或遂抑預俵錢充和買,茶戶坐 是破產。而官買歲增,茶日濫雜」,官茶既不堪食,則私 販公「行,刑不能禁,為四害;承平時,蜀茶之入秦者,十 幾八九,猶患積壓難售。今關、隴悉遭焚蕩,仍拘舊額, 竟何所用茶兵官吏坐縻衣糧,未免科配州縣,為五 害。請依嘉祐故事,盡罷榷茶,仍令轉運司買馬,即五 害並去,而邊患不生。如謂榷茶未可遽罷,亦宜併歸 轉運司,痛減額以蘇茶戶,輕立價以惠茶商。如此則 私販必衰,盜賊消弭,本錢既常在,而息錢自足。」朝廷 是其言,即擢開都大提舉川陝茶馬事,使推行之,時 建炎二年也。於是大更茶馬之法,官買、官賣茶並罷。 參酌政和二年東京都茶務所刱《條約》印給茶引,使 茶商執引,與茶戶自相貿易。改成都舊買賣茶場為 合同場買引所,仍於合同「場置茶市,交易者必由市, 引與茶必相隨,茶戶十或十五共為一保,並籍定茶 鋪姓名,互察影帶販鬻者。」凡買茶引,每一斤春為錢 七十,夏五十,舊所輸市例頭子錢並依舊。茶所過,每 一斤征一錢,住征一錢半。其合同場監官,除驗引秤 茶、封記發放外,無得干預茶商、茶戶交易事。舊制,買 馬及三千匹者轉一官,此但以所買數推賞,往往有 一任轉數官者。開奏請推賞,必以馬到京實收數為 格,或死於道,黜降有差。比及四年冬,茶引收息至一 百七十餘萬緡,買馬及踰二萬匹。張浚以知樞密院 宣撫川蜀,素知開善理財,即承制以開兼宣撫處置 使司隨軍轉運使,專一總領四川財賦。開見浚曰:「蜀 之民力盡矣,錙銖不可加,獨榷貨稍存贏餘,而貪猾 認為己有,互相隱匿。惟不恤怨詈,斷而敢行,庶可救 一時之急。」浚銳意興復,委任不疑,於是大變。酒法自 成都始,先罷公使賣供給酒,即舊撲買坊場所置隔 槽,設官主之,麴與釀具,官悉自買。聽釀戶各以米赴 官場自釀,凡一石米輸三千,並「頭子、雜用等二十二。 其釀之多寡,惟錢是視,不限數也。」明年,遂遍四路行 其法。又法成都府法,於秦州置錢引務,興州鼓鑄銅 錢,官買銀絹,聽民以錢引或銅錢買之。凡民錢當入 官者,並聽用引折納,官支出亦如之。民私用引為市, 於一千並五百上,許從便增高其直,惟不得減削。法 既流通,民以為便。初,錢引兩科通行纔二百五十萬 有奇,至是,添印至四千一百九十餘萬,人亦不厭其 多,價亦不削。宣司獲偽引三十萬,盜五十人,浚欲從 有司議當以死,開白浚曰:「相君誤矣。使引偽,加宣撫 使印其上即為真;黜其徒使治幣,是相君一日獲三 十萬之錢,而起五十人之死也。」浚稱善,悉如開言。最 後又變鹽法,其法實視《大觀》東南、東北鹽鈔條約,置 合同場鹽市,與茶法大抵相類。鹽引每一斤納錢二 十五,土產稅及增添等共納五錢四分,所過每斤征 錢七分,住征一錢五分,若以錢引折納,別輸稱提勘 合錢共六十。初變榷法,怨詈四起。至是,開復議更鹽 法,言者遂奏其不便,乞罷之以安遠民。且曰:「如謂大 臣建設,務全事體,必須更制,即乞劄與張浚照會。」詔 以其章示浚,浚不為變。時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經營 兩河,旬犒月賞,期得士死力,費用不貲,盡取辦於開, 開悉知慮於食貨,算無遺策,雖支費不可計,而贏資 若有餘。吳玠為四川宣撫副使,專治戰守,於財計盈 虛未嘗問,惟一切以軍期趣辦,與開異趣。玠數以餉 饋不繼訴於朝,開亦自劾老憊丐去,朝廷未許,乃特 置四川安撫制置大使之名,命席益為之。益前執政, 詔位宣撫司上,朝論恐未安,仍詔張浚視師荊、襄、川 陝。六年,罷宣撫司,玠仍以宣撫治兵事,軍馬聽玠移 撥,錢物則委開拘收。尋除開徽猷閣待制,加玠兩鎮節鉞。復降旨,都轉運使不當與四路漕臣同繫。御成 都、潼川兩路漕臣與都轉運使坐應副軍支錢物愆 期,各貶二秩,朝廷故抑揚之,使之交解間隙,趣辦餉 饋也。而開復與席益不和,抗疏乞將舊米宣撫司年 計應副軍期,不許他司分擘支用。又指陳宣撫司截 都漕運司錢就果、閬糴米,非是。又言「應副吳玠軍須, 紹興四年總為錢一千九百五十五萬七千餘緡,五 年視四年又增四百二十萬五千餘緡。蜀今公私俱 困,四向無所取給,事屬危急,實甚可憂。乞許以茶馬 司奏計詣闕下,盡所欲言。」朝廷既知開與玠及席益 有隙,乃詔開赴行在,以李迨代之。會疾作,不行,提舉 江州太平觀。七年,復右文殿修撰、都大主管川陝茶 馬。開已病,累疏丐去,詔從所乞,提舉太平觀。十一年, 卒。

李迨[編輯]

按《宋史》本傳:「迨,東平人也。曾祖參,仕至尚書右丞。迨 未冠入太學,因居開封,以廕補官。初調渤海縣尉,時 州縣團結民兵,民起田畝中,不閑坐作進退之節,或 譁不受令。迨立賞罰以整齊之,累月皆精練,部伍如 法。部刺史按閱,無一人亂行伍者,遂薦之朝,改合入 官。累遷通判濟州。時高宗以大元帥過濟,郡守自以」 才不及遜,迨行州事。迨應辦軍須無闕,會大元帥府 勸進乘輿儀物皆未備,迨諳熟典故,裁定其制,不日 而辦。上深歎賞,即除隨軍輦運。上即位於南京,授山 東輦運,改金部郎。從駕至維揚,敵犯行在所,即取《金 部籍》有關於國家經賦之大者載以行,及上於鎮江, 時建炎三年二月也。宰相呂頤浩言於上,即日召見。 未幾,丁父喪,詔起復,以中散大夫、直龍圖閣為御營 使司參議官兼措置軍前財用。苗傅、劉正彥叛,呂頤 浩、張浚集勤王之師,迨流涕謂諸將曰:「君第行,無慮 軍食。師行所至,食皆先具。」事平,同趙哲等入對,上慰 勞之,詔轉三官,辭不拜,除權戶部侍郎。四年,加顯謨 閣待制,為淮南、江、浙、荊湖等路制置發運使。尋以軍 旅甫定,乞持餘服,詔許之。紹興二年,知筠州。明年,移 信州,尋提舉江州太平觀。五年十月,以舊職除兩浙 路轉運使。言:「祖宗都大梁,歲漕東南六百餘萬斛,而 六路之民無飛挽之擾,蓋所運者官舟,所役者兵卒 故也。今駐蹕浙右,漕運地里不若中都之遠,而公私 苦之,何也?以所用之舟大半取於民間,往往鑿井沉 船,以避其役,如溫、明、虔、吉州等處所置造船場,乞委 逐州守臣措置,募兵卒牽挽,使臣管押,庶幾害不及 民,可以漸復漕運舊制。」詔工部措置,尋加徽猷閣直 學士,升龍圖閣直學士,為四川都轉運使兼提舉成 都等路茶事,並提舉陝西等路買馬。自熙、豐以來,始 即熙、秦、戎、黎等州置場買馬,而川茶通於永興四路, 故成都府、秦州皆有榷茶司。至是,關陝既失,迨請合 為一司,名都大提舉茶馬司,以省冗費,從之。踰年,詔 迨以每歲收支之數具《旁通驛奏》,迨乃考其本,永具 奏曰:「紹興四年所收錢物三千三百四十二萬餘緡, 此所支關五十一萬餘緡,五年收三千六十萬緡,此 所支關一千萬餘緡,六年未見;七年所收三千六百 六十萬餘緡,此所支關一百六十一萬餘緡。自來遇 歲計有闕,即添支錢引補助。紹興四年添印五百七 十六萬道,五年添印二百萬道,六年添印六百萬道, 見今汎料太多,引價頓落,緣此未曾添印。兼歲收錢 物內有上供、進奉等窠名一千五百九十九萬,係四 川歲入舊額;其勸諭、激賞等項窠名錢物共二千六 十八萬,係軍興後來歲入所增,比舊額已過倍,其取 於民可謂重矣。」臣嘗考《劉晏傳》,是時天下歲入緡錢 千二百萬,而管榷居其半,今四川榷鹽、榷酒歲入一 千九十一萬,過於晏所榷多矣,諸窠名錢已三「倍劉 晏歲入之數。彼以一千二百萬贍中原之軍而有餘, 今以二千六百萬貫贍川、陜一軍而不足。又如折估 及正色米一項,通計二百六十五萬石,止以紹興六 年朝廷取會官兵數,計六萬八千四百四十九人,決 無一年用二百六十五萬石米之理。數內官員一萬 一千七員,軍兵五萬七百四十九人,官員之數比軍 兵之數約計六分之一,軍兵請給錢比官員請給不 及十分之一,即是冗濫在官員不在軍兵也。計司雖 知冗濫,力不能裁節之,雖是寬剩,亦未敢除減,此朝 廷不可不知也。蜀人所苦,甚者糴買般運也。蓋糴買 不科敷則不能集其事,苟科敷則不能無擾。般運事 稍緩則船戶獨受其弊,急則稅戶皆被其害。欲省漕 運,莫如屯田。漢中之地約收二十五萬餘石,若將一 半充不係水運去處歲計,以米一半對減川路糴買、 般發歲計米,亦可少寬民力。兼臣已委官於興元、洋 州就糴夏麥五十萬石,岷州欲就糴二十萬石,兼用 營田所收一半之數十二萬石,三項共計五十七萬 石,每年水運應付閬、利州以東,計米五十八萬石。若 得此三項,可盡數免川路糴買般運,此乃恤民之實 惠,守邊之良策也。」降詔獎諭,以與吳玠不合,與祠。九年,金人歸我三京,命迨為京畿都轉運使。孟庾時為 權東京留守,潛通北使,迨察其隱微,庾不能平,訟於 朝,且使人告迨曰:「北人以兵至矣。」迨曰:「我家食國家 祿二百年,荷陛下重任,萬死不足報。吾老矣,豈能下 穹廬之拜乎?首可斷而膝不可屈也。如果然,吾將極 罵以死。」告者悚然而去。降聖節,庾失於行禮,為迨所 持,庾自劾,迨因此求罷去,乃落職與祠歸,而庾以京 師降於金人。迨尋復龍圖閣待制、知洪州。十六年,以 疾丐祠,十八年卒。

趙子淔[編輯]

按《宋史宗室傳》:「子淔字正之,燕王五世孫。父令鑠,官 至寶文閣待制。子淔以廕補承務郎,累遷少府監主 簿,改河南少尹。時治西內,子淔有幹才,漕使宋昪器 之。或事有未便,子淔輒力爭,昪每改容謝之。除蔡河 撥發綱運官,會夏旱,河水涸,轉餉後期,貶秩一級,提 舉三門白波輦運事,除直祕閣。丁內艱,起復,累進龍」 圖閣、祕閣修撰,除陝西轉運副使。初,蔡京鑄夾錫錢, 民病壅滯,子淔請鑄小鐵錢以權之,因《範格》以進,徽 宗大說,御書「宣和通寶」四字為錢文。既成,子淔奏令 民以舊銅錢入官易新鐵錢,旬日易得百餘萬緡。帝 手札以新錢百萬緡付五路均糴細麥,命子淔領其 事。民苦限迫,詣子淔訴者日數百人。子淔奏請寬其 期,民便之。會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論子淔亂錢法, 落職奉祠。靖康初,復祕閣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荊 南。潰兵祝靖、盛德破荊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 來謁,言京城已破。子淔泣說之曰:「君輩宜亟還都城, 護社稷,取功名,無貪財、擾州縣也。」皆應曰:「諾。」子淔因 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紹興元年,召見,復徽猷 閣直學士,知西外宗正司,改江西都轉運使。時建督 府,軍須浩繁,子淔運餉不絕,以功進寶文閣直學士, 再知西外宗正司。三京新復,除京畿都轉運使,以疾 辭,卒於家,年六十七。子淔,幼警悟,蘇軾過其家,抱置 膝上,謂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駒也。」及長,善談論,工詩。 然崇「寧、大觀間土木繁興,子淔每董其役」,識者鄙之。

[編輯]

張礎[編輯]

按《元史》本傳:「礎,字可用,其先渤海人。金末,曾祖琛徙 燕之通州。祖伯達,從忽都忽那顏略地燕薊,金守其 蒲察斤以城降,忽都忽承制以伯達為通州節度判 官,遂知通州。父範,為真定勸農官,因家焉。礎業儒,丙 辰歲,平章廉希憲薦於世祖潛邸,時真定為諸王阿 里不哥分地,阿里不哥以礎不附己,銜之,遣使言於」 世祖曰:「張礎我分地中人,當以歸我。」世祖命使者復 曰:「兄弟至親,寧有彼此之間。且我方有事於宋,如礎 者實所倚任,待天下平定,當遣還也。」己未,從世祖伐 宋,凡徵發軍旅文檄,悉出其手。中統元年,立中書省, 以礎權左右司事。尋出為彰德路拘榷官,復入為三 部員外郎,賜金符,為平陽路同知轉運使,改知獻州, 同知東平府事,又改知威州。有婦人乘驢過市者,投 下官,暗赤之奴引鳴鏑射婦人墜地,奴匿暗赤家。礎 將以其事聞,暗赤懼,乃出其奴,論如法。至元十四年, 立諸道提刑按察司,以礎為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 副使,佩金符。宣慰使失里貪暴,掠良民為奴,礎劾黜 之。遂安縣民聚眾負險為亂,命礎與同知浙西道宣 慰使劉宣領兵捕之。宣即欲進兵,礎曰:「江南新附,守 吏或失撫字,宜遣人招諭,以全眾命。」宣不可,礎曰:「諭 之不來,加誅未晚。」遂遣人諭之,逆黨果自縛請罪,礎 釋之,宣乃嘆服。遷嶺南廣西道提刑按察使。廣西宣 慰使也里脫強奪民財,礎按其罪。遷嶺北湖南道提 刑按察副使,授濱州路總管,不赴。拜國子祭酒,尋出 為安豐路總管。三十一年卒於官,年六十三。贈昭文 館大學士、正奉大夫,封清河郡公,諡「文敏。」子淑,衛輝 路推官。

羅璧[編輯]

按《元史》本傳:「璧字仲玉,鎮江人。父大義,為宋將,璧年 十三而孤。長從朱祀孫入蜀,累官武翼大夫、利州西 路馬步軍副總管。祀孫移荊湖,璧從之,至江陵。右丞 阿里海牙領軍江陵,璧從祀孫降,授宣武將軍、管軍 千戶,隸丞相阿朮麾下。招收進軍,討歙寇有功,領本 州安撫事。至元五年,從元帥張弘範定廣南,賜金符」, 陞明威將軍、管軍總管,鎮金山。居四年,海盜屏絕,徙 鎮上海,督造海舟六十艘,兩月而畢。至元十二年,始 運江南糧,而河運弗便。十九年,用丞相伯顏言,初通 海道,漕運抵直沽,以達京城,立「運糧萬戶」三,而以璧 與朱清、張瑄為之。乃首部漕舟,由海洋抵楊村,不數 十日入京師。賜金虎符,進懷遠大將軍、管軍萬戶,兼 管海道運糧。二十四年,乃顏叛,璧復以漕舟至遼陽, 浮海抵錦州小凌河,至廣寧十寨,諸軍賴以濟。加昭 勇大將軍。二十五年,督漕至直沽倉。潞河決,水溢幾 及倉。璧樹柵,率所部畚土築隄捍之。陞昭毅大將軍、 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請「兩淮荒閑之田,給貧民耕墾,三年而後量收其入。」從之。歲得粟數十萬斛。陞鎮 國上將軍、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帥。大德三年,除 饒州路總管,改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山海獠夷不 沾王化,負固反側,乃誘致諸洞蠻夷酋長,假以官位, 曉以禍福,由是咸率眾以歸。除都水監,改正奉大夫。 通州復多水患,鑿二渠以分水勢,又浚阜通河而廣 之,歲增漕六十餘萬石。奉命括兩淮屯田,得疾歸鎮 江而卒,年六十六。子坤、載。

[編輯]

羅汝敬[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汝敬名簡,以字行,吉水人。永樂二年 進士。選庶吉士,就學文淵閣。成祖召使誦書,不稱旨, 即日遣戍江南,數日復之。自此刻厲為學,擢修撰,滿 九載,進侍講。仁宗時,上言時政十五事,忤旨下獄。與 李時勉同改御史,直聲震朝廷。宣宗初,上書大學士 楊士奇曰:『昔太祖高皇帝不階尺土,奄有四海;太宗 文皇帝乂安宗社,再造寰區,二聖功德如此其盛,然 猶翼翼兢兢,無敢豫怠。先皇帝嗣統未及期年,奄棄 群臣,海內之民,若喪考妣。揆厥所由,僉壬小人挾怪 迂之術,售金石之方,以誤聖躬而速之疾也。去冬簡 以愚戇,應詔上書,言涉不敬,罪當萬死。蒙先皇帝憐 其孤直,寬雷霆之誅,俾居言路,撫躬』」循省,無可稱塞。 伏見今年六月,車駕幸天壽山,躬謁二陵,京師之人, 瞻望咨嗟,以為聖天子大孝,將以稱殷禮,展孝思也。 既而道路喧傳,乃謂禮畢即較獵講武。且云:「先驅未 成列路,車不待駕,而天閑六龍已載道矣。」又云:「扈從 惟也先土干與其徒數百人,風馳電掣,倏去忽來,馳 逐先後。」某聞此言,心「悸膽落。夫蒐苗獮狩,固有國之 常經。然以謁陵出,而與降將較獵於山谷間。竊謂垂 堂之戒,銜橛之虞,不可不深慮也。執事兩朝舊臣,二 聖元輔,於此不言,則孰得而言之者?惟特加採納,以 弘靖獻之、思光弼直之義。」尋擢工部右侍郎,往安南 撫諭黎利,復再往封陳暠。利言暠已死,張筵設女樂。 汝敬叱曰:「爾主死,乃宴樂耶?」碎其尊罍樂器。會天大 雨,雷震利居室,利懼,遣使馳謝於朝。汝敬還督兩浙 漕運,理陝西屯田,多所建置。坐受餽下獄。尋免死,充 為事官,仍督陝西屯田。英宗立,遇赦。汝敬誤引詔書 復職,復逮繫。以在陝西措置有勞,宥死戍邊。尋還其 官,涖故任。西邊有警,督餉遇敵紅子城,中流矢墜馬 得免。以疾告歸,卒。

李昂[編輯]

按《明外史徐鏞傳》:「先鏞督漕運者,仁和李昂、景州張 瑋。昂字文舉,景泰中進士,歷青州知府,墾田五千七 百餘頃,賑饑民一百二十萬人,流亡復業者五萬三 千家。秩將滿,民狀其善政三十四事,詣御史乞留。已, 遷福建參政去,民思之不置,生為立祠。歷山東、河南 左右布政使。成化末,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境內」 盜起,立營堡,練民兵,數有斬獲患。屬吏政弛,概以法 痛繩之,頗興謗議。弘治二年改督漕運。踰年罷。

張瑋[編輯]

按《明外史徐鏞傳》:「瑋字汝器,成化初進士。擢御史,屢 遷陝西左布政使。弘治改元,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寧 夏。中官武將多侵據屯田,私役健卒。瑋奪田歸軍,勒 私役者還伍,部民肅然。尋代昂督運。生平端謹自守, 不求人知,獨為王恕所器重。歷官清芳,不殖生產。致 政歸,卒。」

徐鏞[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鏞字用和,興國人。成化五年進士。授 行人,擢御史,巡通州倉。念漕卒困掊剋,為定收納常 則奏之,著為例。時濬大通河,鏞獨疏言不便。既而漕 舟果不達,巡按福建,振肅風紀。上疏言:『所部星變地 震,歲旱海溢,災變非常,而歲貢魚鳥花木,大擾民間。 請賜減免。福州、建寧二府歲徵礦銀萬三千餘兩,民 力絀不能辦。乞停罷。福建僧田,一寺或至萬畝,而貧 民無立錐地。請自五百畝以上,收其半以業貧民。鹽 場諸使,舊獨不給俸,宜如例均給』。」詔貢物如故,銀課 汰十之三,餘從其請。十九年與同官劾罷兵部侍郎 李敏、遼東巡撫王宗彝、太僕卿楊穟、少卿霍貴。頃之, 復與同官劾汪直八罪,並及其黨王越、陳鉞、戴縉、張 頤、吳綬等諸人,遂得罪。明年正月,帝以京師地震,下 詔修省。旋復舉《慶成宴》。鏞以為非上下交修之義,與 同官何珖請罷之。帝怒,命錦衣衛執訊,謫鎮原知縣。 歲饑,言於上官,移民就食。又禱於神。請罰止其身,勿 為民咎。修倉舍,得窖錢數十萬緡,籍之以賙貧乏,代 流亡輸逋,課多復業者。調繁臨潼,父老泣送之。弘治 初,用薦擢淮安知府。歲侵民饑,鏞亟修《糴賑法》。循行 鄉邑,勸課農桑,歲轉豐稔。窮民無告者,勸富室助其 婚葬學校圮葺而大之。淮故有廣盈倉,歲收糧止四 五萬石,而設監收內官二人。鏞疏乞召還,不許。歷遷 河南左、右布政使。十二年以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 兼巡撫鳳陽四府。鏞守淮時,素知漕政之弊,於是劾貪墨,懲奸蠹,軍民胥悅。僅數月卒。淮人祀之。

楊宏[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宏字希仁,西安左衛人。初為諸生,通 經史,負才氣。後嗣世職本衛指揮使。弘治初,擢掌衛 事,練士馬,均力役,抑豪強,軍政清肅。部下有愬失馬 者,宏曰:『去,盜將還汝』。明日,果遺馬空室中,以才檄守 紅城,尋守備固原。十四年,小王子大舉入寇,官軍敗 績於孔壩溝,宏罪當戍。總制秦紘為言,乃命立功自」 贖。後楊一清為巡撫,復薦宏知兵。詔授指揮僉事,隸 一清部下。正德二年再以薦擢署都指揮僉事,復守 備固原。一清築邊牆,宏經度有勞。尋改掌陝西都司 事。漢南盜起,討平之,以右參將協守松潘。五年冬,就 擢副總兵。番酋雪郎王為亂,督兵擒斬以徇。明年,大 盜鄢本恕等猖獗,進宏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移鎮 成都。已,本恕就擒,方四自貴州來犯。宏等遣兵討破 之,賊復奔貴州。又明年,宏督都指揮李廕、副使張敏 等擊賊廖麻子、曹甫於營山、蓬州間。賊大敗,斬首千 三百有奇。既而廖麻子並有甫眾,連陷榮昌、銅梁、綿 竹、樂至、金堂諸縣。宏軍數敗,被劾,落職閑住。十年用 薦起故官,僉書南京右府。武宗儲位尚虛,宏以為言, 不報。明年召入後府,分典三千營操練。世宗嗣位,充 總兵官,督漕運,鎮守淮、揚。時漕政多壞,宏細心經畫, 多所釐正。漕舟故有輕賫銀,為舟車僦費。後盡入之 官,致領運者益困。以宏請,還給如故事。漕舟至通州, 典倉吏卒例索葦蓆。費雖少,繁積不貲。宏悉禁止。居 六年,進署都督同知,仍領漕事。宏以「天下軍官五年 一黜陟,獨漕運官、戶、兵二部歲一考選,撫、按官輒行 更置,而五歲大計復預,致斥汰者眾。領運缺人。請自 今歲一報績,三年考選,免其五年大計。」從之。淮安大 饑,建請節民力,寬商稅,弛鹽禁,減漕糧。復乞帑金易 米煮糜,存活萬人。九年改僉書南京中府。淮父老泣 送載途。尋為都給事中張潤身等所劾,詔罷歸。道出 淮安,部下軍民相率涕泣追送,立「生祠」祀焉。

劉璽[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璽字廷守,南京龍驤衛人。幼有孝行, 為諸生,力學,襲世職指揮同知,掌部旗手。諸衛漕糧, 江彬以貨畀領運者,令散漕卒而倍增其息。璽置一 棺舟中,右持刀,左招彬,使嗔目呼曰:『犯吾舟必殺若』! 言已,嚼齒欲碎,其人懼而走。累進都指揮僉事。嘉靖 初,改掌江西都司,尋擢參將,協同督運。璽歷官自常」 俸外不入一錢,時以「青菜劉」稱之。十三年,督漕總兵 官缺人,所司以璽名上。帝喜曰:「是窮劉也。」即擢都督 僉事任之。涖事五年,先後條《漕政便宜》三十餘疏,軍 民咸德之。改僉書南京前府。二十二年再被命督漕, 中讒被劾罷。歸裝蕭然,書數卷而已。

傅希摯[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希摯,衡水人。累官右僉都御史,巡撫 山東。隆慶末,戶部以餉乏,議裁山東、河南民兵,希摯 爭之而止。改總理河道,以茶城淤塞,開梁山以下,穿 洋山出右洪口。萬曆五年,進右副都御史,巡撫陝西。 已遷戶部右侍郎,坐隴右礦賊未靖,論罷。起總督漕 運,歷南京戶、兵二部尚書,召理戎政,以老被劾。加太」 子少保致仕。

王宗沐[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宗沐,字新甫,臨海人。嘉靖二十三年 進士。授刑部主事。與同官李攀龍、王世貞軰以詩文 相友善。宗沐尤習吏治。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洞 書院,引諸生講習其中。三遷山西右布政使,所部歲 侵,宗沐因入覲,上疏曰:『山西列郡俱荒,太原尤甚。三 年於茲,百餘里不聞雞聲,父子夫婦互易一飽,命曰 『人市』』」宗祿八十五萬,累歲缺支,饑疫死者幾二百人。 夫山西、京師、右掖,自故關出真定,自忻、代出紫荊,皆 不過三日。宣、大之糧,雖派各郡,而運本色者皆在太 原。饑民一聚,蹂踐,劫奪,歲供宣、大兩鎮六十七萬餉, 誰為之辦?此可深念者一也。四方奏水旱者,以十分 上,部議常裁而為三,所免不過存留「者而已。今山西 所謂存留者,二鎮、三關之輸也。其所謂存留,乃反急 於起運,是山西終不蒙分毫之寬。此可深念者二也。 開疆萬山之中,巖阻巉絕,太原民不得至澤、潞,安望 就食他所?獨真定米稍可通。然背負車運,率二斗而 致一斗,甫至壽陽,則價已三倍矣。是可深念者三也。 饑民相聚為盜,招之不可,勢必撲殺。小則支庫金,大 則請內帑。與其發帑以賞殺盜之人,孰若發帑使不 為盜。此可深念者四也。近丘富往來誘惑邊民妄傳 募人耕田,不取租稅。愚民何知?急不暇擇。長邊八百 餘里,誰要之者?彼誘而眾,我逃而虛。此可深念者五 也。」因請緩征逋賦,留河東新增鹽課以給宗祿。改廣 西左布政使,再補山東。隆慶五年,給事中李貴和請 開膠、萊河。宗沐以其功難成,不足濟運,遺書中朝止 之。拜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極陳運軍

之苦,請旨優恤。又以河決無常,運道終梗,欲復海運
考證
上疏曰:「自會通河開濬以來,海運不講已久。臣近官

山東,嘗條斯議。巡撫都御史梁夢龍毅然」試之,底績 無壅,而慮者輒苦風波。夫東南之海,天下眾水之委 也。茫渺無山,趨避靡所。近南水暖,蛟龍窟宅,故元人 海運多驚,以其起自太倉、嘉定而北也。若自淮安而 東,引登萊以泊天津,是謂北海,中多島嶼,可以避風。 又其地高而多石,蛟龍有往來而無窟宅,故登州有 海市。以石氣與水氣相搏,「映日而成石。氣能達於水 面,以石去水近故也。北海之淺,是其明驗。可以佐運 河之窮,計無便於此者。」因條上便宜七事。明年三月 遂運米十二萬石自淮入海。五月抵天津。敘功,與夢 龍俱進秩,賜金幣。而南京給事中張煥言:「比聞八舟 漂沒,失米三千二百石。宗沐預計有此,私令人糴補。 夫米可補,人命可補乎?」宗沐掩飾視聽,非大臣誼。宗 沐疏辨求勘。詔行前議,習海道以備緩急。未幾,海運 至即墨,颶風大起,覆七舟。都給事中賈三近、御史鮑 希顏及山東巡撫傅希摯俱言不便,遂寢。時萬曆元 年也。宗沐以徐、邳俗獷悍,多姦猾,濱海鹽徒出沒六 安、霍山,礦賊竊發,奏設守將。又召豪俠巨室三百餘 人充義勇,責令捕盜,後多以功給冠帶。遷南京刑部 右侍郎,召改工部,尋進刑部左侍郎。奉敕閱視宣、大、 山西諸鎮邊務。母喪歸。九年以京察拾遺罷不敘。居 家十餘年卒。贈刑部尚書。天啟初,追諡「襄裕。」子士崧、 士琦、士昌,從子士性,皆進士。士崧官刑部主事。士琦 歷重慶知府。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叛,承總督邢玠檄, 躬往松坎撫定之。遂進兵備副使,治其地。尋以山東 參政監軍朝鮮有功,超擢河南右布政使。坐應龍復 叛,降湖廣右參政。歷山東右布政使。佐余宗濬封順 義王,進秩賜金。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被劾擬調, 未幾卒。士昌由龍谿知縣擢兵科給事中。寇犯固原、 甘肅,方議諸將罪,而延綏兩以捷聞。兵部請告廟宣 捷,士昌奏止之。改禮科。礦稅興,疏言:「近日御題黃纛 遍布關津,聖旨朱牌,委褻蔀屋。遂使三家之村,雞大 悉盡;五都之市,絲粟皆空。且稅以店名,無異北齊之 市肆;官從內遣,何啻西苑之斜封。」不報。二十九年,帝 將冊立東宮,而故緩其期。士昌偕同官楊天民極諫, 謫貴州鎮遠典史。屢遷大理右丞署事,與張問達共 定「張差獄。」旋進右少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卒。

王廷瞻[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廷瞻,字稚表,黃岡人。父濟,參政。廷瞻 舉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授淮安推官,入為御史,督畿 輔屯政。穆宗在裕邸,欲易莊田,廷瞻不可。隆慶元年, 所部久雨,請自三宮以下及裕府莊田改入乾清宮 者,悉蠲其租。詔減十之五。已,言勳戚莊田太濫,請於 初給時裁量田數,限其世次,爵絕歸官。制可。巡按四」 川。還朝,高拱再輔政,廷瞻嘗論拱,遂引疾歸。神宗立, 起故官。旋擢大理丞,歷太僕卿。萬曆五年以右僉都 御史巡撫四川。番屢犯松潘,令副使楊一桂、總兵官 劉顯勦之,殲其魁,群蠻納款。風村、白草諸番久踞二 十八砦,率男婦八千餘人來降。復命總兵顯討建昌、 傀廈、洗馬姑、宰鐵口諸叛番,皆獻首惡,出降,增俸一 級。進右副都御史,撫南、贛。入為南京大理卿,歷兩京 戶部左、右侍郎,以右都御史出督漕運,兼巡撫鳳陽 諸府。寶應《汜光湖堤》蓄水濟運,平江伯陳瑄所築也。 下流無所洩,決為八淺,匯成巨潭,諸鹽場皆沒。淮流 復奔入,勢益洶湧。前巡撫李世達等議「開越河避其 險。」廷瞻承之,鑿渠千七百七十六丈,為石閘三、減水 閘二、石堤三千三十六丈,子堤五千三百九十丈。費 公帑二十餘萬,八月竣事。詔旨褒嘉,賜河名「弘濟。」進 廷瞻戶部尚書,巡撫如故。尋改南京刑部尚書。未卜, 乞歸。久之卒,贈太子少保。兄廷陳,見《文苑傳》。

謝杰[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傑字漢甫,長樂人。萬曆二年進士。除 行人。偕光祿少卿蕭崇業冊封琉球,卻其餽贐。既還 朝,其使入謝,仍以金餽。卒言於朝而返之。以奉使勞, 擢光祿丞,進少卿,署寺事。內庭有宣索,多執奏。歷兩 京太常少卿。故事,南京歲祀懿文太子凡九,率以祠 祭,署官奉祀。傑言祝版署御名,而遣賤者將事,於禮 為褻。請如哀沖、莊敬二太子例,遣列侯代。」帝是之,乃 用南京五府僉書官。累遷順天府尹。二十一年,以右 副都御史巡撫南、贛。時屬吏被薦者多賄謝。傑曰:「賄 而後薦,干戈之盜。薦而後賄,衣冠之盜。」人以為名言。 進南京刑部右侍郎。二十五年春,傑以帝荒於政事, 疏陳《十規》,言:「前此媚於兩宮,色養維一。今則定省久 曠,慶賀亦疏。孝安太后發引,並不親送。前此太廟時 饗,罔弗躬親,今則每饗皆代。前此經筵臨御,聖學日 勤。今則講官徒設,講席久虛。前此宵衣戒旦,披星視 朝。今則高拱深居,累年不出。前此旱魃為虐,步禱郊 壇。今則圜丘大報,久缺齋居;宸宮告災,亦忘修省。前 此四方旱澇,多發帑金。今則採礦榷稅,宇內騷然。前 此用財有節,府庫充盈。今則歲進月輸,度支告匱。而江右之磁,江南之紵,西蜀之扇,關中之絨,率取之逾 額。前此樂聞讜言,獎用直諫,今則封事甫陳,嚴綸隨 降。但經廢棄,永不賜環。前此撫卹宗室,恩義有加。今 則楚藩見誣,中璫旋出,以市井奸宄間骨肉懿親。事 既烏有,刑猶緩加。前此官盛任使,下無曠官。今則大 僚屢虛,庶官不補,政事怠廢,百職不熙。是陛下孝親 尊祖,好學勤政,敬天愛民,節用聽言,親親賢賢,皆不 克如初也。」不報。召為刑部左侍郎。三十年冬,擢戶部 尚書,督倉場。時四方遇災,率請改折。是歲,漕粟至者 視舊額僅三之一。傑大以為憂,請歲運必三百萬以 上,方許議折,毋藉口災傷輕隳。祖制從之。明年,傑以 漕舟踰期不至,為齋沐虔禱。是冬,河冰不合,舟得畢 達,人以為異。又明年,暴疾卒官。初,傑父教諭廷袞家 居,老矣,族人假其名逋賦縣令,贛人劉禹龍言於御 史,逮之,傑代訊幾斃。後撫贛,未嘗修釁,時服其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