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76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百六十五卷 |
第七百六十五卷目錄
風節部總論
說苑〈立節〉
風節部名臣列傳一
周
公儀休
漢
蘇武 蓋寬饒
蕭望之 諸葛豐
毋將隆
後漢一
譙元 費貽
王良 孔休
劉宣 任永
馮信 承宮
郅壽 陳禪
張陵 李膺
杜密 范滂
史弼 趙典
岑晊 陳翔
孔昱 范康
巴肅 魏朗
劉祐
官常典第七百六十五卷
風節部總論
[編輯]說苑
[編輯]《立節》
[編輯]士君子之有勇而果於行者,不以立節行誼,而以妄 死非名,豈不痛哉!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 於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於來世。非有勇 斷,孰能行之?子路曰:「不能勤苦,不能恬貧窮,不能輕 死亡,而曰我能行義,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於秦 庭,七日七夜,哭不絕聲,遂以存楚。不能勤苦,安能行 此?曾子布衣縕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 飽,義不合而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比干將死 而諫逾忠,伯夷、叔齊餓死於首陽山,而志逾彰,不輕 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義行道,無論難易,而後 能行之;立身著名,無顧利害,而後能成之。《詩》曰:「彼其 之子,碩大且篤。」非良篤修激之君子,「其誰能行之哉? 王子比干殺身以成其忠,伯夷、叔齊殺身以成其廉, 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豈不愛其身哉?以為夫 義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恥也,故殺身以遂其行。 因此觀之,卑賤貧窮,非士之恥也。夫士之所恥者,天 下舉忠而士不與焉,舉信而士不與焉,舉廉而士不 與焉,三者在乎身,名」傳於後世,與日月並而不息,雖 無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則非好死而惡生也,非惡富 貴而樂貧賤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貴及己,士不辭也。 孔子曰:「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富而不可 求,從吾所好,大聖之操也。《詩》云:『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後可 與濟難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眾也。
風節部名臣列傳一
[編輯]周
公儀休
[編輯]按《史記本傳》:公儀休,魯博士也。以高第為魯相。奉法 循理,無所變更,百官自正,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 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遺相魚者,相不受,客曰:「『聞 君嗜魚,遺君魚,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魚故不受也。 今為相,能自給魚,今受魚而免,誰復給我魚者?吾故 不受也』。」食茹而美,㧞其園葵而棄之,見其家織布,好 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云:「欲令農士工女安所讎其 貨乎?」
漢
[編輯]蘇武
[編輯]按《漢書蘇建傳》:「建子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 郎,稍遷至栘中廐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 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 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 之,迺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迺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 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 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 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 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後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律所 將降者,陰相與謀,刦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 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 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 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後月餘,單于出 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慾發其一人,夜 亡告之單于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單于,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迺死,重負國。」欲自殺,勝、 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 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 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 鑿地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 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 問武,而收繫張勝,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 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巳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 於,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 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 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 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 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 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 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 顧恩義,畔主背親,降於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于信 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鬥兩主,觀禍敗。南 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 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欲 明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律知武終不可 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迺幽武置大窖中,絕不 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 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 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 至,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 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 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餘,王病,賜 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 牛羊,武復窮厄。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 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 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 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 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官扶輦下 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 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 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 而死。來時,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 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餘 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 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繫保宮,子卿不欲 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 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 計,勿復有雲!」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 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 子為父死無所恨,願勿復再言。」陵與武飲數日,復曰: 「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 畢今日之驩,效死於前。」陵見其至誠,喟然歎曰:「嗟乎 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下霑衿,與武決 去。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後陵復至 北海上,語武:「區脫捕得雲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 皆白服,曰上崩。」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 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 鴈,足有係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 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於 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 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 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 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 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巳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 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 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徐聖、趙終根皆拜為郎中,賜帛各二百 匹。其餘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常惠後至 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彊 壯出,及還,須髮盡白,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 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初, 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 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迺為典屬 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自恣。及 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為燕 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霍光寢其奏, 免武官。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 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久之,衛將軍張安世薦武 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宣帝即時召 武待詔宦者署,數進見,復為右曹,典屬國。以武著節 老臣,令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寵之。武所得賞賜,盡 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餘財。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 昌侯、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 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 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 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 之。」上許焉。後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又以武弟子 為右曹。武年八十餘,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單于 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法其 形貌,著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馬、大將軍、 博陸侯,姓霍氏;次曰衛將軍、富平侯張安世;次曰車 騎將軍、龍額侯韓增;次曰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次 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陽侯丙吉;次曰御 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陽成侯劉德,次曰 少府梁丘賀,次曰太子太傅蕭望之,次曰典屬國蘇 武,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明著「中興輔 佐」,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凡十一人,皆有傳。自丞 相黃霸、廷尉於定國、大司農朱邑、京兆尹張敞、右扶 風尹翁歸及儒者夏侯勝等,皆以善終,著名宣帝之 世,然不得列於《名臣之圖》,以此知其選矣。
蓋寬饒
[編輯]按《漢書》本傳,「寬饒,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經,為郡文學, 以孝廉為郎,舉方正,對策高第,遷諫大夫,行郎中戶 將事。劾奏衛將軍張安世子侍中陽都侯彭祖不下 殿門,並連及安世居位無補,彭祖時實下門,寬饒坐 舉奏大臣非是,左遷為衛司馬。先是時,衛司馬在部, 見衛尉拜謁,常為衛官,繇使市買。寬饒視事,案舊令」, 遂揖官屬以下行衛者。衛尉私使寬饒出。寬饒以令 詣官府門上謁,辭,尚書責問衛尉。由是衛官不復私 使候司馬。候司馬不拜,出先置衛,輒上奏辭,自此正 焉。寬饒初拜為司馬,未出殿門,斷其襌衣,令短離地, 冠大冠,帶長劍,躬案行士卒廬室,視其飲食居處。有 疾病者,身自撫循臨問,加致醫藥,遇之甚有恩。及歲 盡交代,上臨饗,罷衛卒,衛卒數千人皆叩頭自請,願 復留,共更一年,以報寬饒厚德。宣帝嘉之,以寬饒為 大中大夫,使行風俗,多所稱舉,貶黜奉使稱意,擢為 司隸校尉,刺舉無所迴避,小大輒舉,所劾奏眾多,廷 尉處其法,半用半不用。公卿貴戚及郡國吏,繇使至 長安,皆恐懼,莫敢犯禁,京師為清平恩侯。許伯入第, 丞相、御史、將軍、中二千石皆賀,寬饒不行,許伯請之, 迺往,從西階上,東鄉特坐。許伯自酌曰:「蓋君後至。」寬 饒曰:「無多酌我,我迺酒狂。」丞相魏侯笑曰:「次公醒而 狂,何必酒也!」坐者皆屬目卑下之。酒酣樂作,長信少 府檀長卿起舞,為沐猴與狗鬥,坐皆大笑。寬饒不說, 卬視屋而嘆曰:「美哉!然富貴無常,忽則易人。此如傳 舍,所閱多矣。唯謹慎為得久,君侯可不戒哉!」因起趨 出,劾奏長信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失禮不敬。上欲 罪少府許伯為謝,良久,上迺解。寬饒為人,剛直高節, 志在奉公。家貧,奉錢月數千半,以給吏民為耳目。言 事者。身為司隸子,常步行自戍北邊,公廉如此。然深 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貴戚,人與為怨。又好言事刺譏, 奸犯上意。上以其儒者,優容之,然亦不得遷同列後 進或至九卿。寬饒自以行清能高,有益於國,而為凡 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數上疏諫爭。太子庶子王生高 寬饒節,而非其如此。予《書》曰:「『明主知君絜白公正,不 畏彊禦,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權,尊官 厚祿,已施於君矣。君宜夙夜惟思當世之務,奉法宣 化,憂勞天下,雖日有益,月有功,猶未足以稱職而報 恩也。自古之治,三王之術,各有制度。今君不務循職 而己,乃欲以太古久遠之事,匡拂天子,數進不用難 聽之語,以摩切左右,非所以揚令名,全壽命者也。方 今用事之人,皆明習法令,言足以飾君之辭,文足以 成君之過。君不惟蘧氏之高蹤,而慕子胥之末行,用 不訾之軀,臨不測之險,竊為君痛之。夫君子直而不 挺,曲而不詘。《大雅》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狂夫之言, 聖人擇焉』。唯裁省覽。」寬饒不納其言。是時,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書宦官,寬饒奏封事曰:「方今聖道寖廢, 儒術不行,以刑餘為周、召,以法律為《詩》《書》。」又引韓氏 《易傳》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 賢。若四時之運,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則不居其位。」書 奏,上以寬饒怨謗,終不改,下其書中二千石。時執金 吾議,以為寬饒指意欲求䄠,大逆不道。諫大夫鄭昌 愍傷寬饒忠直,憂國以言,事不當意,而為文吏所詆 挫,上書頌寬饒曰:「臣聞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採;國 有忠臣,奸邪為之不起。司隸校尉寬饒,居不求安,食 不求飽,進有憂國之心,退有死節之義;上無許史之 屬,下無金張之託,職在司察,直道而行,多仇少與,上 書陳國事,有司劾以大辟,臣等得從大夫之後。官以 諫為名,不敢不言。」上不聽,遂下寬饒吏。寬饒引佩刀 自剄北闕下,眾莫不憐之。
蕭望之
[編輯]按《漢書》本傳,「望之字長倩,東海蘭陵人也,徙杜陵。家 世以田為業。至望之好學,治《齊詩》。事同縣後倉且十 年,以令詣太常受業,復事同學博士白奇。又從夏侯 勝問《論語》禮服,京師諸儒稱述焉。是時大將軍霍光 秉政,長史丙吉薦儒生王仲翁與望之等數人,皆召 見。先是,左將軍上官桀與蓋主謀殺光,光既誅桀等」 後,出入自備,吏民當見者,露索去刀兵,兩吏挾持,望 之獨不肯聽,自引出閤,曰:「不願見。」吏牽持匈匈。光聞 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說光曰:「將軍以功德輔幼 主,將以流大化,致於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 爭願自效,以輔高明。今士見者皆先露索挾持,恐非 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致白屋之」意。於是光獨不 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補大將軍史。三歲間,仲翁至 光祿大夫、給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為郎,署小苑東 門侯。仲翁出入,從倉頭廬兒下車,趨門傳呼甚寵,顧 謂望之曰:「不肯錄錄,反抱關為?」望之曰:「各從其志。」後 數年,坐弟犯法不得宿衛,免歸為郡吏。及御史大夫。 魏相除望之為屬,察廉為大行治禮丞。時大將軍光 薨,子禹復為大司馬,兄子山領尚書,親屬皆宿衛內 侍。地節三年夏,京師雨雹,望之因是上疏,願賜清閒 之宴,口陳災異之意。宣帝自在民間,聞望之名,曰:「此 東海蕭生邪?」下少府宋畸問狀,無有所諱。望之對以 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時季氏專權,卒逐昭公, 鄉使「魯君察於天變,宜亡此害。今陛下以聖德居位, 思政求賢,堯舜之用心也。然而善祥未臻,陰陽不和, 是大臣任政,一姓擅埶之所致也。附枝大者賊本心, 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萬機,選同姓,舉賢才,以 為腹心,與參政謀,令公卿大臣朝見奏事,明陳其職, 以考功能。如是,則庶事理,公道立,姦邪塞,私權廢矣。」 對奏,天子拜望之為謁者。時上初即位,思進賢良,多 上書言便宜。輒下望之問狀,高者請丞相御史,次者 中二千石,試事滿歲以狀聞,下者報聞,或罷歸田裡。 所白處奏皆可。累遷諫大夫、丞相司直。歲中三遷,官 至二千石。其後霍氏竟謀反,誅望之寖,益任用。是時, 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望之為平 原太守。望之雅意在本朝,遠為郡守,內不自得,乃上 疏曰:「陛下哀愍百姓,恐德化之不究,悉出諫官以補 郡吏,所謂憂其末而忘其本者也。朝無爭臣則不知 過,國無達士則不聞善。願陛下選明經術、溫故知新、 通於幾微謀慮之士以為內臣,與參政事。諸侯聞之, 則知國家納諫憂政,亡有闕遺。若此不怠,成康之道 其庶幾乎!外郡不治,豈足憂哉!」書聞,徵入守少府。宣 帝察望之經明持重,論議有餘,材任宰相,欲詳試其 政事,復以為左馮翊。望之從少府出為左遷,恐有不 合意,即移病。上聞之,使侍中成都侯《金安》上諭意曰: 「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君前為平原太守日淺,故復 試之於三輔,非有所聞也。」望之即視事。是歲,西羌反, 漢遣後將軍征之。京兆尹張敞上書言:「國兵在外,軍 以夏發,隴西以北,安定以西,吏民並給轉輸,田事頗 廢,素無餘積,雖羌鹵以破,來春民食必乏。窮辟之處, 買亡所得,縣官穀度不足以振之。願令諸有罪,非盜 受財殺人及犯法不得赦者,皆得以差入穀。此八郡 贖罪,務益致穀,以豫備百姓之急。」事下有司。望之與 少府李彊議,以為:「民函陰陽之氣,有好義欲利之心, 在教化之所助。堯在上,不能去民欲利之心,而能令 其利慾,不勝其好義也。雖桀在上,不能去民好義之 心,而能令其好義,不勝其欲利也。故堯、桀之分,在於 義利而已,道民不可不慎也。」今欲令民量粟以贖罪, 如此則富者得生,貧者獨死,是貧富異刑,而法不壹 也。人情貧窮,父兄囚執,聞出財得以生活。為人子弟 者,將不顧死亡之患,敗亂之行,以赴財利,求救親戚, 一人得生,十人以喪。如此,伯夷之行壞,公綽之名滅, 政教壹傾,雖有周、召之佐,恐不能復。古者「藏於民,不 足則取,有餘則予。《詩》曰:『爰及矜人,哀此鰥寡』,上惠下 也。又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急上也。今有西邊之
役,民失作業,雖戶賦口斂,以贍其困乏,古之通義,百姓莫以為非,以死救生,恐未可也。陛下布德施教,教化既成,堯舜亡以加也。今議開利路,以傷既成之化, 臣竊痛之。」於是天子復下其議,兩府丞相、御史以難 問張敞,敞曰:「少府、左馮翊所言,常人之所守耳。昔先 帝征四夷,兵行三十餘年,百姓猶不加賦而軍用給。 今羌鹵一隅,小夷跳梁於山谷間,漢但令罪人出財 減罪以誅之,其名賢於煩擾良民,橫興賦斂也。又,諸 盜及殺人犯不道者,百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贖,首匿 見知,縱所不當得為」之屬,議者或頗言其法可蠲除, 今因此令贖,其便明甚,何化之所亂?《甫刑》之罰,小過 赦,薄罪贖,有金選之品,所從來久矣,何賊之所生?敞 備皁衣二十餘年,嘗聞罪人贖矣,未聞盜賊起也。竊 憐涼州被寇,方秋饒時,民尚有饑乏,病死於道路,況 至來春將大困乎?不早慮所以振救之策,而引《常經》 以難,「恐後為重責。常人可與守經,未可與權也。敞幸 得備列卿,以輔兩府為職,不敢不盡愚望之。」彊復對 曰:「先帝聖德,賢良在位,作憲垂法,為無窮之規。永惟 邊竟之不贍,故《金布令甲》曰:『邊郡數被兵,離饑寒,夭 絕天年,父子相失』,令天下共給其費,固為軍旅卒暴 之事也。聞天漢四年,常使死罪人入五十萬錢,減死 罪一等。豪彊吏民請奪假貣,至為盜賊以贖罪。其後 姦邪橫暴,群盜並起,至攻城邑,殺郡守,充滿山谷,吏 不能禁。明詔遣繡衣使者以興兵擊之,誅者過半,然 後衰止。愚以為此使死罪贖之敗也,故曰不便。」時丞 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亦以為羌鹵且破,轉輸略足 相給,遂不施敞議。望之為左馮翊三年,京師稱之,遷 大鴻臚。先是,烏孫昆彌翁歸靡因長羅侯常惠上書, 願以漢外孫元貴靡為嗣,得復尚少主,結婚內附,畔 去匈奴。詔下公卿議。望之以為「烏孫絕域,信其美言, 萬里結婚,非長策也。」天子不聽。神爵二年,遣長羅侯 惠使送公主配元貴靡。未出塞,翁歸靡死,其兄子狂 王背約自立。惠從塞下上書,願留少主敦煌郡。惠至 烏孫,責以負約,因立元貴靡,還迎少主。詔下公卿議, 望之復以為不可。「烏孫持兩端,亡堅約,其效可見。前 少主在烏孫四十餘年,恩愛不親密,邊境未以安,此 已事之驗也。今少主以元貴靡不得立而還,信無負 於四夷,此中國之大福也。少主不止,繇役將興,其原 起此。」天子從其議,徵少主還。後,烏孫雖分國兩立,以 元貴靡為大昆彌,漢遂不復與結婚。三年,代丙吉為 御史大夫。五鳳中,匈奴大亂,議者多曰:「匈奴為害日 久,可因其壞亂,舉兵滅之。」詔遣中朝大司馬車騎將 軍韓增諸吏富平侯張延壽、光祿勳楊惲、太僕戴長 樂問望之計策。望之對曰:「《春秋》晉士丐帥師侵齊,聞 齊侯卒,引師而還。君子大其不伐喪,以為恩足以服 孝子,誼足以動諸侯。前單于慕化,鄉善稱弟,遣使請 求和親,海內欣然,四夷莫不聞。未終奉約,不幸為賊 臣所殺。今而伐之,是乘亂而幸災也,彼必奔走遠遁。 不以義動兵,恐勞而無功。宜遣使者弔問,輔其微弱, 救其災患。」四夷「聞之,咸貴中國之仁義。如遂蒙恩得 復其位,必稱臣服從,此德之盛也。」上從其議。後竟遣 兵護輔呼韓邪單于定其國。是時,大司農中丞耿壽 昌奏設常平倉,上善之。望之非壽昌。丞相丙吉年老, 上重焉。望之又奏言:「百姓或乏困,盜賊未止,二千石 多材下,不任職。三公非其人,則三光為之不明。今首 歲日月少光,咎在臣等。」上以望之意輕丞相,乃下侍 中建章衛尉金安上、光祿勳楊惲、御史中丞王忠,並 詰問望之。望之免冠置對,天子由是不說。後丞相司 直繁延壽奏侍中謁者良,使承制詔望之,望之再拜 已,良與望之言,望之不起,因故下手,而謂御史曰:「良 禮不備。」故事,丞相病,明日,御史大夫輒問病,朝奏事 會庭中,差居丞相後,丞相謝,大夫少進,揖。今丞相數 病,望之不問病,會庭中,與丞相鈞禮。時議事不合意, 望之曰:「侯年寧能父我邪!」知御史有令,不得擅使。望 之多使守吏自給車馬,之杜陵護視家事。少史冠法 冠,為妻先引,又使賣買,私所附益,凡十萬三千案。望 之大臣,通經術,居九「卿之右,本朝所仰。至不奉法自 修,踞慢不遜,攘受所監贓二百五十以上,請逮捕繫 治。」上於是策望之曰:「有司奏君責使者禮遇,丞相亡 禮,廉聲不聞;敖慢不遜,亡以扶政,帥先百僚,君不深 思,陷於茲穢。朕不忍致君於理,使光祿勳惲策詔左 遷君為太子太傅,授印其上。故印,使者,便道之官,君 其秉道明孝,正直是與,帥意亡愆,靡有後言。」望之既 左遷,而黃霸代為御史大夫。數月間,丙吉薨,霸為丞 相。霸薨,於定國復代焉。望之遂見廢,不得相,為太傅, 以《論語》禮服授皇太子。初,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詔 公卿議其儀。丞相霸、御史大夫定國議曰:「聖王之制, 施德行禮,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夏而後」四夷。《詩》云: 「率禮不越,遂視既發。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陛下聖德, 充塞天地,光被四表,匈奴、單干,鄉風慕化,奉珍朝賀, 自古未之有也。其禮儀宜如諸侯王,位次在下,望之 以為單于,非正朔所加,故稱敵國,宜待以不臣之禮位在諸侯王上。外夷稽首稱藩,中國讓而不臣,此則 羈縻之誼,謙亨之福也。《書》「曰:『戎狄荒服』,言其來荒忽 亡常。如使匈奴後嗣卒有鳥竄鼠伏,闕於朝享,不為 畔臣,信讓行乎蠻貉,福祚流於亡窮,萬世之長策也。」 天子采之,下詔曰:「蓋聞五帝三王,教化所不施,不及 以政。今匈奴單于稱北藩,朝正朔。朕之不逮,德不能 弘覆,其以客禮待之,令單于位在諸侯王上,贊謁稱 臣而不名。」及宣帝寢疾,選大臣可屬者,引外屬侍中 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拜高 為大司馬、車騎將軍,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堪為光 祿大夫,皆受遺詔輔政,領尚書事。宣帝崩,太子襲尊 號,是為孝元帝。望之、堪本以師傅見尊重。上即位,數 宴見,言治亂,陳王事。望之選白宗室明經達學散騎 諫大夫劉更生給事中,與侍中金敞並拾遺左右四 人同心謀議勸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鄉納 之。初,宣帝不甚從儒術,任用法律,而中書宦官用事, 中書令弘恭、石顯久典樞機,明習文法,亦與車騎將 軍高為表裏論議常獨持故事,不從望之等。恭、顯又 時傾仄見詘,望之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自 武帝游宴後庭,故用宦者,非國舊制,又違古不近刑 人之義。」白欲更置士人,由是大與高、恭、顯忤。上初即 位,謙讓,重改作,議久不定,出劉更生為宗正。望之、堪 數薦名儒茂材以備諫官。會稽鄭朋陰欲附望之,上 疏言「車騎將軍高遣客為姦利郡國」,及言許、史子弟 罪過,章視周堪。堪白令朋,待詔金馬門。朋奏記望之 曰:「將軍體周、召之德,秉公綽之質,有卞莊之威,至乎 耳順之年,履折衝之位,號至將軍,誠士之高致也。窟 穴黎庶,莫不懽喜,咸曰:『將軍其人也。今將軍規撫雲 若管、晏而休,遂行日仄,至周、召乃留乎?若管、晏而休, 則下走將歸延陵之皋,修農圃之疇,畜雞種黍,竢見 二子,沒齒而已矣。如將軍昭然度行積思,塞邪枉之 險蹊,宣《中庸》之常政,興周、召之遺業,親日仄之兼聽, 則下走其庶幾。願竭區區,底厲鋒鍔,奉萬分之一』。」望 之見納,朋,接待以意。朋數稱述望之短,車騎將軍言 許、史過失。後朋行傾邪,望之絕不與通。朋與大司農 史李宮俱待詔,堪獨白宮為黃門郎,朋,楚士怨恨,更 求入許史。推所言許史事,曰:「皆周堪、劉更生教我。我 關東人,何以知此?」於是侍中許章白見朋。朋出,揚言 曰:「我見言前將軍小過五大罪,一中書令在旁,知我 言狀。」望之聞之,以問弘恭、石顯。顯、恭恐望之自訟,下 於它吏,即挾朋及待詔華龍。龍者,宣帝時與張子蟜 等待詔,以行汙濊不進,欲入堪等;堪等不納,故與朋 相結。恭、顯令二人告望之等謀,欲罷車騎將軍。疏退, 許史狀候望之出休日,令朋龍上之。事下弘恭問狀, 望之對曰:「外戚在位,多奢淫,欲以匡正國家,非為邪 也。」恭、顯奏:「望之、堪、更生朋黨相稱舉,數譖訴大臣,毀 離親戚,欲以專擅權埶,為臣不忠,誣上不道。」請謁者 召致廷尉。時上初即位,不省謁者,召致廷尉為下獄 也。可其奏。後上召堪、更生,曰:「繫獄。」上大驚曰:「非但廷 尉問邪!」以責恭、顯,皆叩頭謝。上曰:「令出視事。」恭、顯因 使高言:「上新即位,未以德化聞於天下,而先驗師傅, 既下九卿大夫,獄宜因決免。」於是制詔「丞相御史、前 將軍望之傅朕八年,亡它罪過。今事久遠,識忘難明, 其赦望之罪。收前將軍、光祿勳印綬。及堪、更生,皆免 為庶人,而朋為黃門郎。」後數月,制詔御史:「國之將興, 尊師而重傅。故前將軍望之傅朕八年,道以經術,厥 功茂焉。其賜望之爵關內侯,食邑六百戶,給事中,朝 朔望,坐次將軍。」天子方倚,欲以為丞相,會望之子散 騎中郎伋上書訟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復奏:「望之前 所坐明白,無譖訴者,而教子上書,稱引亡辜之詩,失 大臣體,不敬,請逮捕。」弘恭、石顯等,知望之素高節,不 詘辱建白。望之前為將軍輔政,欲排退許、史,專權擅 朝,幸得不坐,復賜爵邑,與聞政事,不悔過服罪,深懷 怨望。教子上書,歸非於上,自以託師傅懷,終不坐。非 頗詘望之「於牢獄,塞其怏怏心,則聖朝亡以施恩厚。」 上曰:「蕭太傅素剛,安肯就吏?」顯等曰:「人命至重,望之 所坐,語言薄罪,必亡所憂。」上乃可其奏。顯等封以付 謁者,敕令召望之手付,因令太常急發執金吾車騎, 馳圍其第。使者至,召望之,望之欲自殺,其夫人止之, 以為非天子意。望之以問門下生朱雲。雲者好節士, 勸望之自裁。於是望之卬天嘆曰:「吾嘗備位將相,年 踰六十矣,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字謂雲曰: 「游趣和藥來,無久留我死。」竟飲鴆自殺。天子聞之,驚 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牢獄,果然殺吾賢傅。」是時,太 官方上晝食,上乃卻食,為之涕泣,哀慟左右。於是召 顯等責問以議不詳,皆免冠謝,良久然後已。望之有 罪死,有司請絕其爵邑。有詔加恩長子伋嗣為關內 侯。天子追念望之不忘,每歲時遣使者祠祭望之冢, 終元帝世。望之八子,至大官者育、咸、由。
諸葛豐
[編輯]元帝擢為司隸校尉,刺舉無所避。京師為之語曰:『間 何闊,逢諸葛』。上嘉其節,加豐秩光祿大夫。時侍中許 章以外屬貴幸,奢淫不奉法度,賓客犯事,與章相連, 豐案劾,章欲奏其事。適逢許侍中私出,豐駐車舉節」, 詔章曰「下,欲收之。」章迫窘,馳車去。豐追之,許侍中因 得入宮門,自歸上。豐亦上奏,於是收豐節。司隸去節, 自豐始。豐上書謝曰:「臣豐駑怯,文不足以勸善,武不 足以執邪。陛下不量臣能否,拜為司隸校尉,未有以 自效。復秩臣為光祿大夫,官尊責重,非臣所當處也。 又迫年歲衰暮,常恐卒填溝渠,無以報厚德」,使論議 士譏臣無補,長獲素餐之名。故常願捐一旦之命,不 待時而斷姦臣之首,縣於都市,編書其罪,使四方明 知為惡之罰,然後卻就斧鉞之誅,誠臣所甘心也。夫 以布衣之士,尚猶有刎頸之交,今以四海之大,曾無 伏節死誼之臣,率盡苟合取容,阿黨相為,念私門之 利,忘國家之政,邪穢濁溷之氣,上感於天,是以災變 數見,百姓困乏,此臣下不忠之效也,臣誠恥之亡已。 凡人情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然忠臣直士,不避患 害者,誠為君也。今陛下天覆地載,物無不容,使尚書 令堯賜臣豐書曰:「『夫司隸者,刺舉不法,善善惡惡,非 得顓之也。勉處中和,順經術意,恩深德厚。臣豐頓首 幸甚』,臣竊不勝憤懣,願賜清宴,唯陛下裁幸。」上不許。 是後所言益不用。豐復上書言:「臣聞伯奇孝而棄於 親,子胥忠而誅於君,隱公慈而殺於弟,叔武弟而殺 於兄。夫以四子之行,屈平之材,然猶不能自顯而被 刑戮,豈不足以觀哉!使臣殺身以安國,蒙誅以顯君, 臣誠願之。獨恐未有雲補,而為眾邪所排,令讒夫得 遂,正直之路雍塞。忠臣沮心,智士杜口,此愚臣之所 懼也。」豐以春夏繫治人,在位多言其短。上徙豐為城 門校尉。豐上書告光祿勳周堪、光祿大夫張猛,上不 直豐,迺制詔御史:城門校尉豐前與光祿勳堪,光祿 大夫。猛在朝之時,數稱言堪、猛之美。豐前為司隸校 尉,不順四時,修法度,專作「苛暴,以獲虛威。朕不忍下 吏以為城門校尉,不內省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報 舉。告案無證之辭,暴揚難驗之罪,毀譽恣意,不顧前 言,不信之大者也。朕憐豐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為 庶人,終於家。」
毋將隆
[編輯]按《漢書》本傳,「『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也。大司馬車騎 將軍王音,內領尚書,外典兵馬,踵故選置從事中郎, 與參謀議,奏請隆為從事中郎,遷諫大夫。成帝末,隆 奏封事,言古者選諸侯入為公卿,以褒功德,宜徵定 陶王使在國邸,以填萬方』。其後上竟立定陶王為太 子,隆遷冀州牧、潁川太守。哀帝即位,以高第入為京」 兆尹,遷執金吾。時侍中董賢方貴,上使中黃門發武 庫兵前後十輩,送董賢及上乳母王阿舍隆奏言:「武 庫兵器,天下公用。國家武備,繕治造作,皆度大司農 錢。大司農錢自乘輿不以給共養,共養勞賜,壹出少 府,蓋不以本臧給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費,別公私,示 正路也。古者諸侯方伯,得顓征伐,迺賜斧鉞。漢家邊 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皆任其事,然後蒙之。《春秋》 之誼,『家不臧甲,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今賢等便僻 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公用給其私門,契國威器, 共其家備,民力分於弄臣,武兵設於微妾,建立非宜, 以廣驕僭,非所以示四方也。孔子曰:『奚取於三家之 堂』?臣請收還武庫』。」上不說。頃之,傅太后使謁者買諸 官婢,賤取之,復取執金吾官婢八人。隆奏言「賈錢請 更平直。」上於是制詔丞相、御史大夫,交讓之禮興,則 虞、芮之訟息。隆位九卿,既無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 奏請與永信宮爭貴賤之賈。程奏顯言,眾莫不聞,舉 錯不由誼理,爭求之名自此始,無以示百僚,傷化失 俗。以隆前有安國之言,左遷為沛郡都尉,遷南郡太 守。王莽少時,慕與隆交,隆不甚附。哀帝崩,莽秉政,使 大司徒孔光奏「隆前為冀州牧,治中山馮太后獄,冤 陷無辜,不宜處位在中土。本中謁者令史立、侍御史 丁元自典考之,但與隆連名奏事。」史立時為中太僕, 丁元泰山太守,及尚書令趙昌譖、鄭崇者為河內太 守皆免官徙合浦。
後漢
[編輯]譙元 費貽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元字君黃,巴郡閬中人也。少好學,能 說《易》《春秋》。仕於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災,乃 詔舉敦樸遜讓有行義者各一人。州舉元詣公車,對 策高第,拜議郎。帝始作期門,數為微行。立趙飛燕為 皇后。後專寵懷忌,皇太子多橫夭折。元上書諫曰:『臣 聞王者承天繼宗,統極,保業延祚,莫急後嗣。故《易》有 『幹蠱』』」之義,《詩》詠「眾多」之福。今陛下聖嗣未立,天下屬 望,而不惟社稷之計,專念微行之事,愛幸用於所惑, 曲意留於非正。竊聞後宮皇太子產而不育。臣聞之 怛然,痛心傷剝,竊懷憂國,不忘須臾。夫警衛不修,則患生非常,忽有醉酒狂夫,分爭道路,既無尊嚴之儀, 豈識上下之別?此為戎狄起於轂下,「而賊亂發於左 右也。願陛下念天下之至重,愛金玉之身,均九女之 施,存無窮之福,天下幸甚。」時數有災異,元輒陳其變, 既不省納,故久稽郎官。後遷太常丞,以弟服去職。平 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詔公卿舉敦樸直言,大鴻臚左 咸舉元詣公車對策,復拜議郎,遷中散大夫。四年,選 明達政事,能班化風俗者八人。時並舉元為繡衣使 者,持節與太僕任惲等分行天下,觀覽風俗,所至專 行誅賞。事未及終,而王莽居攝,元於是縱使者車,變 易姓名,間竄歸家,因以隱遁。後公孫述僭號於蜀,連 聘不詣。述乃遣使者備禮徵之,若元不肯起,便賜以 毒藥。太守乃自齎璽書至元廬曰:「君高節已著,朝廷 垂意,誠不宜復辭,自招凶禍。」元仰天歎曰:「唐堯大聖, 許由恥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餓。彼獨何人,我亦何人! 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藥。元子瑛泣血叩頭於 太守曰:「方今國家東有嚴敵,兵師四出,國用軍資,或 不常充足。願奉家錢千萬,以贖父死。」太守為請,述聽 許之。元遂隱藏田野,終述之世。時兵戈累年,莫能修 尚學業,元獨訓諸子,勤習經書。建武十一年卒。明年, 天下平定,元弟慶以狀詣闕自陳,光武美之。策詔本 郡祠以中牢,敕所在還元家。錢瑛善說《易》,以授顯宗, 為北宮衛士令。時亦有犍為費貽不肯仕,述乃漆身 為厲,陽狂以避之,退藏山藪十餘年。述破後,仕至合 浦太守。
王良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良字仲子,東海蘭陵人也。少好學,習 《小夏侯尚書》。王莽時,稱病不仕,教授諸生千餘人。建 武二年,大司馬吳漢辟,不應。三年,徵拜諫議大夫。數 有忠言,以禮進止,朝廷敬之。遷沛郡太守。至蘄縣,稱 病不之府,官屬皆隨就之。良遂上疾篤,乞骸骨,徵拜 太中大夫。六年,代宣秉為大司徒司直。在位恭儉,妻」 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時司徒史鮑恢以事到東海, 過候其家,而良妻布裙曳柴,從田中歸。恢告曰:「我司 徒史也,故來受書,欲見夫人。」妻曰:「妾是也,苦掾無書。」 恢乃下拜嘆息而還。聞者莫不嘉之。後以病歸,一歲 復徵,至滎陽,疾篤,不任進道,乃過其友人。友人不肯 見,曰:「不有忠言奇謀而取大位,何其往來屑屑不憚 煩也?」遂拒之。良慚。自後連徵,輒稱病。詔以元纁聘之, 遂不應。後光武幸蘭陵,遣使者問良所疾苦,不能言 對。詔復其子孫邑中徭役,卒於家。
孔休
[編輯]按《後漢書卓茂傳》:「休字子泉,哀帝初,守新都令。後王 莽秉權,休去官歸家。及莽篡位,遣使齎元纁束帛,請 為國師,遂歐血託病,杜門自絕。光武即位,求休子孫, 賜穀以旌顯之。」
劉宣
[編輯]按《後漢書卓茂傳》:「宣字子高,安眾侯崇之從弟。知王 莽當篡,乃變姓名,抱經書隱避林藪。建武初乃出,光 武以宣襲封安眾侯。」
任永 馮信
[編輯]按《後漢書李業傳》:是時犍為任永及業同郡馮信,並 好學博古,公孫述連徵命,待以高位,皆託青盲以避 世難。及聞述誅,皆盥洗更視,曰:「『世適平,目即清』。光武 聞而徵之,並會病卒。」
承宮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宮字少子,琅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 歲,為人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 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為諸 生拾薪執苦,數年,勤學不倦。經典既明,乃歸家教授。 遭天下喪亂,遂將諸生避地漢中,後與妻子之蒙陰 山,肆力耕種。禾黍將熟,人有認之者,宮不與計,推之」 而去,由是顯名。三府更辟,皆不應。永平中,徵詣公車。 車駕臨辟雍,召宮拜博士,遷左中郎將。數納忠言,陳 政,論議切慤,朝臣憚其節,名播匈奴。時北單于遣使 求得見宮,顯宗敕自整飾,宮對曰:「單于聞名,非識實 者也。臣狀醜,不可以示遠,宜選有威容者。」帝乃以大 鴻臚魏應代之。十七年,拜侍中祭酒。建初元年,卒,肅 宗褒嘆,賜以冢地。妻上書乞歸葬鄉里,復賜錢三十 萬。
郅壽
[編輯]按《後漢書郅惲傳》:「惲子壽,字伯考,善文章,以廉能稱。 舉孝廉,稍遷冀州刺史。時冀州部屬郡多封諸王,賓 客放縱,類不檢節,壽案察之,無所容貸,乃使部從事 專住王國。又徙督郵,舍王宮外,動靜失得,即時騎驛, 言上奏王罪,及劾傅相,於是藩國畏懼,並為遵節。視 事三年,冀土肅清,三遷尚書令。朝廷每有疑議,常獨」 進見。肅宗奇其智策,擢為京兆尹。郡多強豪,姦暴不 禁。三輔素聞壽在冀州,皆懷震竦,各相檢敕,莫敢干 犯。壽雖威嚴,而推誠下吏,皆願效死,莫有欺者。以公
事免。復徵為尚書僕射。是時,大將軍竇憲以外戚之寵,威傾天下。憲嘗使門生齎書詣壽,有所請託,壽即送詔獄。前後上書,陳「憲驕恣,引王莽」以誡國家。是時, 憲征匈奴,海內供其役費,而憲及其弟篤、景並起第 宅,驕奢非法,百姓苦之。壽以府藏空虛,軍旅未休,遂 因朝會譏刺憲等,厲音正色,辭旨甚切。憲怒,陷壽以 買公田,誹謗下吏,當誅。侍御史何敞上疏理之曰:「臣 聞聖王闢四門,開四聰,延直言之路,下不諱之詔,立 敢諫之旗,聽歌謠於」路,爭臣七人,以自鑒照,考知政 理,違失人心,輒改更之,故天人並應,傳福無窮。臣伏 見尚書僕射郅壽,坐於臺上,與諸尚書論擊匈奴,言 議過差,及上書請買公田,遂繫獄考劾,大不敬。臣愚 以為壽機密近臣,匡救為職,若懷默不言,其罪當誅。 今壽違眾正議,以安宗廟,豈其私邪?又臺閣平事,分 爭可「否。雖唐虞之隆,三代之盛,猶謂諤諤以昌,不以 誹謗為罪。請買公田,人情細過,可裁隱忍。壽若被誅, 臣恐天下以為國家橫罪忠直,賊傷和氣,忤逆陰陽。 臣所以敢犯嚴威,不避夷滅,觸死瞽言,非為壽也。忠 臣盡節,以死為歸,臣雖不知壽,度其甘心安之。誠不 欲聖朝行誹謗之誅,以傷晏晏之化,杜塞忠直,垂譏 無窮。臣敞謬豫機密,言所不宜,罪名明白,當填牢獄, 先壽僵仆,萬死有餘。」書奏,壽得減死,論徙合浦。未行, 自殺,家屬得歸鄉里。
陳禪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禪字紀山,巴郡安漢人也。仕郡功曹, 舉善黜惡,為邦內所畏。察孝廉,州辟治中從事。時刺 史為人所上,受納贓賂,禪當傳考,無它所齎,但持喪 斂之具而已。及至,笞掠無算,五毒畢加,禪神意自若, 辭對無變,事遂散釋。車騎將軍鄧騭聞其名而辟焉, 舉茂才。時漢中蠻夷反畔,以禪為漢中太守。夷賊素」 聞其名聲,即時降服。遷左馮翊,入拜諫議大夫。永寧 元年,西南夷撣國王獻樂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 牛馬頭。明年元會,作之於庭。安帝與群臣共觀,大奇 之。禪獨離席舉手大言曰:「昔齊、魯為夾谷之會,齊作 侏儒之樂,仲尼誅之。」又曰:「放鄭聲,遠佞人,帝王之庭, 不宜設異域之技。」尚書陳忠劾奏禪曰:「古者合歡之 樂舞於堂,四夷之樂陳於門。故《詩》云:『以雅以南,韎任 朱離』。今撣國越流沙,踰縣,度萬里,貢獻非鄭、衛之聲, 佞人之比。而禪廷訕朝政,請劾禪下獄。」有詔勿收,左 轉為元菟候城障尉。詔敢不之官,上妻子從者名。禪 既行,朝廷多訟之。會北匈奴入遼東,追拜禪遼東太 守。胡憚其威強,退還數百里。禪不加兵,但使吏卒往 曉慰之,單于隨使還郡。禪於學行禮,為說《道義》以感 化之,單于懷服,遺以胡中珍貨而去。及鄧騭誅廢,禪 以故吏免。復為車騎將軍閻顯長史。順帝即位,遷司 隸校尉。明年,卒於官。子澄,有清名,官至漢中太守。禪 曾孫寶,亦剛壯有禪風,為州別駕從事,顯名州里。
張陵
[編輯]按《後漢書張霸傳》:「霸子楷,楷子陵,字處沖,官至尚書。 元嘉中,歲首朝賀,大將軍梁冀帶劍入省,陵呵叱之, 令出,敕羽林虎賁奪冀劍。冀跪謝,陵不應,即劾奏冀, 請廷尉論罪。有詔以一歲俸贖,而百寮肅然。初,冀弟 不疑為河南尹,舉陵孝廉,不疑疾陵之奏,冀因謂曰: 『昔舉君,適所以自罰也』。陵對曰:『明府不以陵不肖,誤』」 見擢序。今申公憲,以報私恩,不疑有愧色。
李膺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膺字元禮,潁川襄城人也。祖父修,安 帝時為太尉。父益,趙國相。膺性簡亢,無所交接,唯以 同郡荀淑、陳寔為師友。初舉孝廉,為司徒胡廣所辟, 舉高第,再遷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風棄官。復 徵,再遷漁陽太守,尋轉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 轉烏桓校尉。鮮卑數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寇」 甚憚懾。以公事免官,還居綸氏,教授常千人。南陽樊 陵求為門徒,膺謝不受。陵後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 為節志者所羞。荀爽嘗就謁膺,因為其御。既還,喜曰: 「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見慕如此。永壽二年,鮮卑寇 雲中,桓帝聞膺能,乃復徵為度遼將軍。先是羌寇及 疏勒、龜玆數出攻鈔,張掖、酒泉、雲中諸郡,百姓屢被 其害。自膺到邊,皆望風懼服,先所掠男女,悉送還塞 下。自是之後,聲振遠域。延熹二年徵,再遷河南尹。時 宛陵大姓羊元群罷北海郡,贓罪狼籍,郡舍溷軒有 奇巧,乃載之以歸。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賂宦豎,膺 反坐輸作左校。初,膺與廷尉馮緄、大司農劉祐等共 同心志,糾罰姦倖,緄、祐時亦得罪輸作。司隸校尉應 奉上疏理膺等曰:「昔秦人觀寶於楚,昭奚恤蒞以群 賢;梁惠王瑋其照乘之珠,齊威王答以四臣。夫忠賢 武將,國之心膂。竊見左校㢮刑徒、前廷尉馮緄、大司 農劉祐、河南尹李膺等,執法不撓,誅舉邪臣,肆之以 法,眾庶稱宜。昔季孫行父親逆君命,逐出莒僕,於舜 之功」二十之一。今膺等投身強禦,畢力致罪,陛下既 不聽察,而猥受譖訴,遂令忠臣同愆元惡。自春迄冬, 不蒙降恕,遐邇觀聽,為之歎息。夫立政之要,記功忘失。是以武帝捨安國於徒中,宣帝懲張敞於亡命。緄 前討蠻荊,均吉甫之功;祐數臨督司,有不吐茹之節。 膺著威幽、並,遺愛度遼。今三垂蠢動,王旅「未振。《易》稱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乞原膺等,以備不虞。」書 奏,乃悉免其刑。再遷,復拜司隸校尉。時張讓弟朔為 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懼罪逃 還京師,因匿兄讓第舍,藏於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 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讓訴冤於 帝,詔膺入殿,御親臨軒,詰以不先請便加誅辟之意, 膺對曰:「昔晉文公執衛成公歸於京師,《春秋》是焉。《禮》 云:『公族有罪』,雖曰宥之,有司執憲不從。昔仲尼為魯 司寇,七日而誅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積一旬,私懼以 稽留為愆,不意獲速疾之罪。誠自知釁責,死不旋踵, 特乞留五日,剋殄元惡,退就鼎鑊,始生之願也。」帝無 復言,顧謂讓曰:「此汝弟之罪,司隸何愆!」乃遣出之。自 此諸黃門常侍皆鞠躬屏氣,休沐不敢復出宮省。帝 怪問其故,並叩頭泣曰:「畏李校尉。」是時朝廷日亂,綱 紀頹阤。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 名為登龍門。及遭黨事,當考實,膺等案經三府,太尉 陳蕃卻之曰:「今所考案,皆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 此等猶將十世宥也,豈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 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於黃門北寺獄。膺等頗 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懼,請帝以天時宜赦,於是大赦 天下。膺免歸鄉里,居陽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 其道,而汙穢朝廷。及陳蕃免太尉,朝野屬意於膺,荀 爽恐其名高致禍,欲令屈節以全亂世。為書貽曰:「久 廢過庭,不聞善誘,陟岵瞻望,惟日為歲。知以直道,不 容於時。」悅山樂木,家於陽城,道近路夷,當即聘問,無 狀嬰疾,闕於所仰。頃聞上帝震怒,貶黜鼎臣,人鬼同 謀,以為天子當貞觀二五,利見大人。不謂夷之初旦, 明而未融,虹蜺揚煇,棄和取同。方今天地氣閉,大人 休否,智者見險,「投以遠害,雖匱人望,內合私願,想甚 欣然,不為恨也。願怡神無事,偃息衡門,任其飛沈,與 時抑揚。」頃之帝崩。陳蕃為太傅,與大將軍竇武共秉 朝政,連謀誅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為長 樂少府。及陳、竇之敗,膺等復廢。後張儉事起,收捕鉤 黨,鄉人謂膺曰:「可去矣。」對曰:「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 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乃詣詔獄 考死,妻子徙邊,門生故吏及其父兄並被禁錮。時侍 御史蜀郡景毅子顧為膺門徒,而未有錄牒,故不及 於譴。毅乃慨然曰:「本謂膺賢,遣子師之,豈可以漏奪 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歸。時人義之。膺子瓚,位至 東平相。初,曹操微時,瓚異其才,將沒,謂子宣等曰:「時 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張孟卓與吾善,袁本初 汝外親,雖爾勿依,必歸曹氏。」諸子從之,並免於亂世。
杜密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密字周甫,潁川陽城人也。為人沈質, 少有厲俗志。為司徒胡廣所辟,稍遷代郡太守徵,三 遷太山太守、北海相。其宦官子弟為令長有姦惡者, 輒捕案之。行春到高密縣,見鄭元為鄉佐,知其異器, 即召署郡職,遂遣就學。後密去官還家,每謁守令,多 所陳託。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里,閉門掃軌,無」 所干及。太守王昱謂密曰:「劉季陵清高士,公卿多舉 之者。」密知昱激己,對曰:「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 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而密糾 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 慚服,待之彌厚。後桓帝徵拜尚書令,遷河南尹,轉太 僕。黨事既起,免歸本郡,與李膺俱坐,而名行相次,故 時人亦稱「李、杜」焉。後太傅陳蕃輔政,復為太僕。明年, 坐黨事被徵,自殺。
范滂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 為州里所服。舉孝廉、光祿四行。時冀州饑荒,盜賊群 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 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汙,望風解印綬 去。其所舉奏,莫不厭塞眾議,遷光祿勳主事。時陳蕃 為光祿勳,滂執公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 官而去。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范孟博者,豈宜以公 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優之議也?」蕃 乃謝焉。復為太尉黃瓊所辟。後詔三府掾屬舉謠言, 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餘人。尚書責滂所 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姦暴, 深為民害,豈以汙簡札哉!」間以會日「迫促,故先舉所 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臣聞農夫去草,嘉穀必茂;忠 臣除姦,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吏不能詰。 滂睹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資先聞其 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 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 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為鄉曲所
棄。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滂不可違。」資乃止。郡 中中人以下,莫不歸怨,乃指滂之所用以為范黨。後 牢修誣言鉤黨滂,坐繫黃門北寺獄。獄吏謂曰:「凡坐 繫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賢者,古之直臣。知滂無罪,將 理之於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眾人由此亦止。獄吏 將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嬰病,乃請先就格,遂與同郡 袁忠爭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詰,滂等 皆三木橐頭,暴於階下,餘人在前,或對或否。滂、忠於 後越次而進。王甫詰曰:「君為人臣,不推忠國,而共造 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搆無端,諸所謀結,並欲 何為,皆以情對,不得隱飾。」滂對曰:「臣聞仲尼之言,見 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欲使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 汙。謂王政之所願聞,不悟更以為黨。」甫曰:「卿更相拔 舉,迭為唇齒,有不合者,見則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 慨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 身死之日,願埋滂於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 夷、齊。」甫愍然為之改容,乃得並解桎梏。滂後事釋南 歸。始發京師,汝南、南陽士大夫迎之者數千兩,同囚 鄉人殷陶、黃穆,亦免俱歸,並衛侍於傍,應對賓客。滂 顧謂陶等曰:「今子相隨,是重吾禍也。」遂遁還鄉里。初, 滂等繫獄,尚書霍諝理之,及得免,到京師,往候諝而 不為謝。或有讓滂者,對曰:「昔叔向嬰罪,祁奚救之,未 聞《羊舌》有謝恩之辭,祁老有自伐之色。」竟無所言。建 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 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 詣獄。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 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 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 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 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 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 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 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 三十三。
史弼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弼字公謙,陳留考城人也。父敞,順帝 時以佞辯至尚書郡守。弼少篤學,聚徒數百。仕州郡 辟公府,遷北軍中候。是時桓帝弟渤海王悝素行險 辟,僭傲多不法。弼懼其驕悖為亂,乃上封事曰:『臣聞 帝王之於親戚,愛雖隆,必示之以威,體雖貴必禁之 以度。如是,和睦之道興,骨肉之恩遂。昔周襄王恣甘』」 昭公,孝景皇帝驕梁孝王,而二弟階寵,終用勃慢,卒 周有播蕩之禍,漢有爰盎之變。竊聞渤海王悝,憑至 親之屬,恃偏私之愛,失奉上之節,有僭慢之心,外聚 剽輕不逞之徒,內荒酒樂,出入無常,所與群居,皆有 口無行,或家之棄子,或朝之斥臣,必有羊勝、伍被之 變。州司不敢彈糾,傅相不能匡輔。陛「下隆於友於,不 忍遏絕,恐遂滋蔓,為害彌大。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 臣得於清朝明言其失,然後詔公卿平處其法。法決 罪定,乃下不忍之詔。臣下固執,然後少有所許。如是 則聖朝無傷親之譏,渤海有享國之慶。不然,懼大獄 將興,使者相望於路矣。」臣職典禁兵,備禦非常,而妄 知藩國,干犯至戚,罪「不容誅,不勝憤懣,謹冒死以聞。」 帝以至親,不忍下其事。後悝竟坐逆謀,貶為癭陶。王 弼遷尚書,出為平原相。時詔書下,舉鉤黨郡國,所奏 相連及者多至數百,唯弼獨無所上。詔書前後切卻 州郡,髡笞掾史從事,坐傳責曰:「詔書疾惡黨人,旨意 懇惻。青州六郡,其五有黨,近國,甘陵亦考南北部,平 原何理而得獨無?」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畫界分境,水 土異齊,風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無,胡可相比?若 承望上司,誣陷良善,淫刑濫罰,以逞非理,則平原之 人戶可為黨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從事大怒,即收 郡僚職送獄,遂舉奏弼。會黨禁中解,弼以俸贖罪,得 免,濟活者千餘人。弼為政,特挫抑彊豪,其小民有罪, 多所容貸。遷河東太守。被一切詔書當舉孝廉,弼知 多權貴請託,乃豫敕斷絕。書屬中常侍侯覽。果遣諸 生齎書請之,並求假鹽稅,積日不得通。生乃說以它 事謁弼,而因達覽書。弼乃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當 選士報國。爾何人,而偽詐無狀!」命左右引出,捶楚數 百。府丞掾史十餘人皆諫於廷。弼不對,遂付安邑獄, 即日考殺之。侯覽大怨,遂詐作飛章,下司隸,誣弼誹 謗,檻車徵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澠 之間,大言於道傍曰:「明府摧折虐臣,選德報國。如其 獲罪,足以垂名竹帛,願不憂不懼。」弼曰:「誰謂荼苦,其 甘如薺。昔人刎頸,九死不恨。」及下廷尉詔獄,平原吏 人奔走,詣闕訟之。又前孝廉魏劭毀變形服,詐為家 僮,瞻護於弼。弼遂受誣,事當棄市。劭與同郡入賣郡 邸,行賂於侯覽,得減死罪一等,論輸左校。時人或譏 曰:「平原行貨以免君,無乃蚩乎!」陶丘洪曰:「昔文王羑 里,閎散懷金。史弼遭患,義夫獻寶,亦何疑焉?」於是議者乃息。弼竟歸田裡,稱病閉門不出,數為公卿所薦。 議郎何休。又訟弼有幹國之器,宜登台相,徵拜議郎。 侯覽等惡之。光和中,出為彭城相,會病卒。裴瑜位至 尚書。
趙典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典字仲經,蜀郡成都人也。父戒,為太 尉。桓帝立,以定策封廚亭侯。典少篤行隱約,博學經 書,弟子自遠方至。建和初,四府表薦,徵拜議郎,侍講 禁內,拜遷為侍中。時帝欲廣開鴻池,典諫曰:『鴻池汎 溉,已且百頃,猶復增而深之,非所以崇唐、虞之約己, 遵孝文之愛人也』。帝納其言而止。父卒,襲封,出為弘」 農太守,轉右扶風公事去官。徵拜城門校尉,轉將作 大匠,遷少府,又轉大鴻臚。時恩澤諸侯,以無勞受封, 群臣不悅而莫敢諫。典獨奏曰:「夫無功而賞勞者不 勸,上忝下辱,亂象於度。且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宜 一切削免爵土,以存舊典。」帝不從。頃之,轉太僕,遷太 常。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問之。典據經正對,無所 曲折。每得賞賜,輒分與諸生之貧者。後以諫爭違旨, 免官就國。會帝崩,時禁藩國諸侯不得奔弔。典慨然 曰:「身從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烏烏反哺報德,況於 士邪!」遂解印綬、符策付縣而馳到京師。州郡及大鴻 臚並執處其罪。而公卿百寮嘉典之義,表請以租自 贖,詔書許之。再遷長樂少府、衛尉。公卿復表典「篤學 博聞,宜備國師。」會病卒,使者弔祠,竇太后復遣使兼 贈印綬,諡曰「獻侯。」
岑晊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晊字公孝,南陽棘陽人也。父像,為南 郡太守,以貪叨誅死。晊年少未知名,往候同郡宗慈。 慈方以有道見徵,賓客滿門,以晊非良家子,不肯見 晊,留門下數日,晚乃引入。慈與語,大奇之,遂將俱至 洛陽,因詣太學受業。晊有高才,郭林宗、朱公叔等皆 為友。李膺、王暢稱其有幹國器。雖在閭里,慨然有董 正天下之志。」太守弘農成璡下車,欲振威嚴,聞晊高 名,請為功曹。又以張牧為中賊曹吏。璡委心晊牧,褒 善糾違,肅清朝府。宛有富賈張汎者,桓帝美人之外 親,善巧雕鏤玩好之物,頗以賂遺中官,以此並得顯 位。恃其伎巧,用埶縱橫。晊與牧勸璡收捕汎等。既而 遇赦,晊竟誅之,並收其宗族賓客,殺二百餘人,後乃 奏聞。於是中常侍侯覽使汎妻上書訟其冤。帝大震 怒,徵璡下獄死。晊與牧遁逃亡匿齊、魯之間。會赦出 後,州郡察舉,三府交辟,並不就。及李、杜之誅,因復逃 竄,終於江夏山中雲。
陳翔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翔字子麟,汝南邵陵人也。祖父珍,司 隸校尉。翔少知名,善交結。察孝廉,太尉周景辟舉高 第,拜侍御史。時正旦朝賀,大將軍梁冀威儀不整,翔 奏冀恃貴不敬,請收案罪。時人奇之。遷定襄太守,徵 拜議郎,遷揚州刺史。舉奏豫章太守王永奏事,中官 吳郡太守徐參在職貪穢,並徵詣廷尉。參,中常侍璜」 之弟也。由此威名大振。又徵拜議郎補御史中丞坐 黨事考黃門北寺獄以無驗見原卒於家。
孔昱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昱字元世,魯國魯人也。七世祖霸,成 帝時歷九卿,封褒成侯。自霸至昱,爵位相係,其卿相 牧守五十三人,列侯七人。昱少習家學,大將軍梁冀 辟,不應。太尉舉方正,對策不合,乃辭病去。後遭黨事 禁錮。靈帝即位,公車徵拜議郎,補洛陽令。以師喪去 官,卒於家。」
范康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康字仲真,勃海重合人也。少受業太 學,與郭林宗親善。舉孝廉,再遷潁陰令,有能跡。遷太 山太守。郡內豪姓多不法,康至,奮威怒,施嚴令,莫有 干犯者。先所請奪人田宅,皆遽還之。是時山陽張儉 殺常侍侯覽母,案其宗黨賓客,或有迸匿太山界者。 康既常疾,閹官因此皆窮相收掩,無得遺脫。覽大怨」 之,誣康與兗州刺史第五種及都尉壼嘉詐上《賊降》。 徵康詣廷尉,減死罪一等,徙日南。潁陰人及太山羊 陟等詣闕為訟,乃原還本郡,卒於家。
巴肅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肅字恭祖,勃海高城人也。初察孝廉, 歷慎令、貝丘長,皆以郡守非其人,辭病去。辟公府,稍 遷,拜議郎,與竇武、陳蕃等謀誅閹官,武等遇害,肅亦 坐黨禁錮。中常侍曹節後聞其謀,收之,肅自載詣縣, 縣令見肅,入閣解印綬與俱去。肅曰:『為人臣者,有謀 不敢隱,有罪不逃刑。既不隱其謀矣,又敢逃其刑乎』?」 遂被害。刺史賈琮刊石立銘以記之。
魏朗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朗字少英,會稽上虞人也。少為縣吏。 兄為鄉人所殺,朗白日操刃報讎於縣中。遂亡命到 陳國,從博士郤仲信學《春秋》圖緯,又詣太學受《五經》,
京師長者李膺之徒爭從之。初辟司徒府,再遷彭城令。時中官子弟為相國,多行非法,朗與更相章奏,幸臣憤疾,欲中之。會九真賊起,乃共薦朗為九真都尉。」 到官,獎厲吏兵,討破群賊,斬首二千級。桓帝美其功, 徵拜議郎。頃之,遷尚書,屢陳便宜,有所補益。出為河 內太守,政稱三河。表尚書令陳蕃薦朗「公忠亮直,宜 在機密。」復徵為尚書。會被黨議,免歸家。朗性矜嚴,閉 門整法度,家人不見惰容。後竇武等誅,朗以黨被急 徵,行至牛渚自殺。著書數篇,號「《〈魏子〉雲》。」
劉祐
[編輯]按《後漢書》本傳,「祐字伯祖,中山安國人也。安國後別 屬博陵。祐初察孝廉,補尚書侍郎。閑練故事,文札強 辨,每有奏議,應對無滯,為僚類所歸。除任城令,兗州 舉為尤異,遷揚州刺史。是時,會稽太守梁旻,大將軍 冀之從弟也。祐舉奏其罪,旻坐徵。復遷祐河東太守。 時屬縣令長率多中官子弟,百姓患之。祐到,黜其權」 強,平理冤結,政為《三河表》。再遷,延熹四年,拜尚書令, 又出為河南尹,轉司隸校尉。時權貴子弟罷州郡還 入京師者,每至界首,輒改易輿服,隱匿財寶,威行朝 廷。拜宗正,三轉大司農。時中常侍蘇康、管霸用事於 內,遂固天下良田美業,山林湖澤,民庶窮困,州郡累 氣。祐移書所在,依科品沒入之。桓帝大怒,論祐輸左 校。後得赦出,復歷三卿,輒以疾辭,乞骸骨歸田裡。詔 拜中散大夫,遂杜門絕跡。每三公缺,朝廷皆屬意於 祐,以譖毀不用。延篤貽之《書》曰:「昔太伯三讓,人無德 而稱焉;延陵高揖,華夏仰風。吾子懷蘧氏之可卷,體 甯子之如愚。微妙元通,沖而不盈,蔑三光之明,未暇 以天下為事,何其劭」歟!靈帝初,陳蕃輔政,以祐為河 南尹,及蕃敗,祐黜歸,卒於家。明年大誅黨人,幸不及 禍。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