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79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百九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七百九十七卷目錄
政事部名臣列傳二十七
元二
拜降 虎都鐵木祿
奕赫抵雅爾丁 呂戜
暢師文〈子篤〉 郝彬
吳鼎 尉遲德誠
楊景行 脫烈海牙〈弟觀音奴〉
周自強 敬儼
卜天璋 塔海
阿榮 韓若愚
劉德溫 王思誠
干文傳 李稷
貢師泰 趙師魯
韓鏞 諳都剌
林興祖 白景亮
王艮 劉秉直
官常典第七百九十七卷
政事部名臣列傳二十七
[編輯]元二
[編輯]拜降
[編輯]按《元史》本傳:拜降,北庭人。父忽都,武勇過人,由宿衛 為南宿州鎮將,分守幵縣。後從世祖南征,年幾七十, 每率先士卒,冒矢石,身被數十瘡,戰功居多,徙居大 名路清豐縣,卒贈廣平路總管,封漁陽郡侯。忽都卒 時,拜降生甫數月,母徐氏鞠育教誨甚至,每曰:「吾惟 一子,已童丱矣,不可使不知學。顧縣僻左,無良師友。」 遂遣從師。大名城中郡守。每旦望入學,見拜降容止 講解大異群兒,甚愛獎之。比弱冠,美髭髯,儀表甚偉。 丞相阿朮南攻襄陽、江陵諸郡,以偏裨隸麾下。軍行 至安陽灘,與宋軍遇,宋騎直前突陳,陳為卻,拜降,即 躍馬出陣前,引弓連斃數人,宋騎稍卻。復率眾戰,良 久,宋師大潰。至元五年,圍襄樊,戰有功。十一年,從阿 朮渡江,水陸遇敵,嘗先登陷陣,勇冠一軍。宋平,以功 授江浙所理問官。時事方草創,省臣有所建白,及事 有不可便宜自決,須奏聞者,以拜降善敷奏,數令馳 驛往咨於朝。及引見,世祖遙識之,喜曰:「黑髯使臣復 來耶!」其見器重如此。二十七年,遷江西行尚書省都 鎮撫。適猺獠擾邊,拜降從丞相忙兀台討定之。二十 九年,遷慶元路治中。歲大饑,狀累上,行省,不報。拜降 曰:「民饑如是,而不賑之,豈為民父母意耶?」即躬詣行 省力請,得發粟四萬石,民賴全活。元貞間,兩浙鹽運 司同知范某陰賊為姦,州縣吏以賂,咸聽驅役,由是 數侵暴細民,民有珍貨腴田,必奪為己有,不與,則朋 結無「賴,妄訟以羅織之,無不蕩破家業者。」兇焰鑠人, 人咸側目。里人慾殺之不果,顧被誣訴,逮繫者亡慮 數十人,俱死獄中。蘭溪州民葉一王十四有美田宅, 范欲奪之,不可,因誣以事,繫獄十年不決。事聞於省, 省下理問所推鞫之。適拜降至官,冤遂得直。置范於 刑,而七人者先瘐死矣。惟葉一王十四得釋,時論多 焉。大德元年,遷浙東廉訪副使,令行禁止,豪強懾伏。 同寅有貪穢者,拜降抗章劾之於臺,遂免其官。後轉 工部侍郎,賜侍燕服一襲,陞工部尚書,有能聲。至大 二年,仁宗奉皇太后避暑五臺,拜降供給道路,無有 闕遺,恩賚尤渥。比至都,改資國院使。母徐氏卒,遂奔 喪於杭。時酒禁方嚴,帝特命以酒十甖,官給傳至墓 所,以備奠禮。初,徐氏盛年守節,教子甚嚴。比拜降貴, 事上於朝,特旌其門。及老,見拜降歷官有聲譽,喜曰: 「有子如是,吾死可瞑目矣。」拜降居喪盡禮,未及起復, 延祐二年,卒於家。贈資政大夫、浙江左丞,諡忠惠。
虎都鐵木祿
[編輯]按《元史鐵邁赤傳》:鐵邁赤子虎都鐵木祿,好讀書,與 學士大夫遊,字之曰漢卿。仁宗嘗顧左右曰:「虎都鐵 木祿字漢卿,漢名卿不讓也,汝等以漢卿名之宜矣。」 其母姓劉氏,故人又稱之曰劉漢卿雲。至元十一年, 從丞相伯顏渡江,既取宋,遣視宋故宮室,護帑藏,諭 下明、越等州,從平章奧魯入覲,授忠顯校尉、總把,再 轉昭信校尉。二十二年,授奉訓大夫、荊湖占城等處 行中書省理問官。時行省之名曰荊湖、占城,曰荊湖, 曰湖廣,凡三改理問。一日,以軍事入奏,敷陳辨白,有 指趣,世祖大悅,若曰:「辭簡意明,令人樂於聽受。昔以 其兄阿里警敏捷,給令侍左右,斯人顧不勝耶!」敕都 護脫因納志之。平章政事程鵬飛建議征日本,奏漢 卿為征東省郎中。帝顧《脫因納若》曰:「鵬飛,南士也,猶 知其能,姑聽之,候還,朕自錄任。」征東省罷,徵漢卿還。 丞相阿里海牙以湖廣行省機密事重舍漢卿,無可 用者,遣郎中嶽洛也奴奏留,從之。二十一年,從皇子 鎮南王征交阯,比還鄂。時權臣方擅威福,遂退處於 家。二十八年,詔太傅、右丞相、順德王荅剌罕擒權姦
於鄂荅剌罕,遂拜湖廣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詢舊人知方面之務者眾,薦漢卿,遣使即南陽家居,驛致武昌,奏事京師。帝嘉之,擢給事中。居再歲,提刑按察司 改肅政廉訪司。臺臣奏授奉議大夫、廣西海北道副 使。陛辭留之,仍舊職。既而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劉傑 奏「伐交阯,造戰船五百於廣東。帝曰:『此重事也,須才 幹臣乃濟』。」用以漢卿督匠南方,敕曰:「汝還,當顯汝於 眾。」因頓首謝。事既集,帝崩。遷福建行省郎中、朝列大 夫、漢陽監府、中順大夫、湖南宣慰副使。峒酋岑雄叛, 奉詔開諭,頑獷帖服。改大中大夫、河南行中書省郎 中、通議大夫、同僉樞密院事,拜禮部尚書。大臣奏覈 實江南民田,漢卿奉詔使江西,以田額舊定,重擾民, 不便,置不問。止奏「茶漕置局十有七所,以七品印章 敕授局官五十一員,增《中統》課緡五十萬。」轉正議大 夫、兵部尚書。未幾,命為中奉大夫、荊湖北道宣慰使, 已命,復留之。延祐三年,大臣以浙東倭奴商舶貿易 致亂,奏遣漢卿宣慰閩、浙,撫戢兵民,海陸為之靜謐 雲。從子《塔海》。
奕赫抵雅爾丁
[編輯]按《元史》本傳:「奕赫抵雅爾丁,字太初,回回氏。父亦速 馬因仕至大都南北兩城兵馬都指揮使。奕赫抵雅 爾丁,幼穎悟嗜學,所讀書一過目即終身不忘,尤工 其國字語。初為中書掾,以年勞授江西行省員外郎。 入為吏部主事,不再閱月,固辭,擢刑部員外郎。四方 所上獄,反復披閱成牘,多所平反。遷陝西漢中道肅」 政廉訪使僉事,不赴。改中書右司員外郎,尋陞郎中。 一日,與同列共議獄,有異其說者,奕赫抵雅爾丁曰: 「公等讀律,苟不能變通以適事宜,譬之醫者,雖熟於 方論,而不能切脈用藥,則於疾痛奚益哉!」同列雖不 平,識者服其為名言。大德八年肆赦,廷議惟官吏因 事受賕者不預,奕赫抵雅爾丁曰:「不可。恩如雨露,萬 物均被,贓吏固可嫉,比之盜賊則有間矣。宥盜而不 宥吏,何也?」刑部嘗有獄事上讞,既論決,已而丞相知 其失,以譴右司主者。奕赫抵雅爾丁初未嘗署其案, 因取成案閱之,竊署其名於下。或訝之曰:「茲獄之失, 公實不與。丞相方譴怒,而公反追署其案,何也?」奕赫 抵雅爾丁曰:「吾偶不署此案耳,豈有與諸君同事而 獨倖免哉?」丞相聞而賢之,同列因以獲免。遷左司郎 中。時左司闕一都事,平章梁暗都剌謂奕赫抵雅爾 丁曰:「人之材幹固嘗有之,惟篤實不欺為難得,公當 以所知舉。」奕赫抵雅爾丁遂以王毅、李迪為言,一時 輿論莫不稱允。又嘗論朝士如王仁卿、賈元播、高彥 敬、敬威卿、李清臣輩可大用。時諸公處下僚後皆如 其言。遷翰林侍講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轉中奉大 夫、集賢大學士。未幾,除江東建康道肅政廉訪使。始 視事,見以獄具陳列庭下甚備,問之,乃前官創製以 待有罪者。奕赫抵雅爾丁蹙然曰:「凡逮至臬司,皆命 官及出身之吏,廉得其情,則將服罪,獄具,毋庸施也。」 即屏去之。監憲一年,贓吏削跡。至大初元立尚書省, 拜參議尚書省事。召至京師,懇辭不就。改立中書省, 復拜參議中書省事,亦以疾辭。延祐元年卒,年四十 有七。
呂戜
[編輯]按《元史》本傳:「戜字伯充,河內人。七世祖公緒,與宋丞 相公著為從昆弟。祖庭,金末避亂去鄉里。父佑歸附, 初隸兵籍,轉徙北郡,復至關中,家焉。廉希憲宣撫京 兆,聘許衡教授生徒,戜從衡學,衡為國子祭酒,舉為 伴讀,輔成教養,戜之功為多。至元十三年,擢陝西道 按察司知事。未行,會宋降者言襄、漢新附,民情未安」, 有呂子開者,向為襄陽制置司參謀官,今退居鄂,其 人悉知宋事,宜徵用之。朝廷遣使而難其人。或言「子 開舊名偉,金亂入宋,更名文蔚,字子開,於戜為從叔 父,宜遣戜行。」時江淮兵猶未戢,戜聞之,慨然請行。子 開既入覲,陳安撫襄、漢便宜,詔以子開為翰林直學 士,辭不就。十四年,授戜四川行樞密院都事。時宋制 置使張玨守重慶,安撫使王立守合州,詔樞府分兵 取之。李德輝行西院事於成都,獲立偵卒張郃等數 人,將殺之。戜曰:「彼不即降者,以昔嘗抗命,城降懼誅 耳。今宜釋郃等,俾歸諭立。」未幾,立果遣郃等賫蠟書 至成都。德輝請與東院同受降,後期不至。德輝承制 授立仍為安撫使、知合州,開倉賑民,禁戢剽掠,而瀘、 敘、崇、慶、思、播、夔、萬等郡聞之,相繼送款。巴、黔民感戜 與德輝之惠,並祠事之。東院恥其無功,誣「德輝越境 邀功,械立於長安獄」,將誅之。戜適以事至京師,言於 許衡,衡白留守賀仁傑,遂奏釋立。賜金虎符,仍舊官。 戜亦以平定四川功,詔賜金織衣、弓刀、鞍勒、白金,陞 奉訓大夫、四川行省左右司郎中。十九年,調同知順 慶路總管府事,以疾辭。二十年,徵為國子司業,以未 終喪辭。三十年,改華州知州,勸農興學,具有成效。及 代,民爭留之。大德中,河東關、隴地震,月餘不止。戜與 集賢學士蕭㪺各設《問答》數千言,以究其理,且移書 廟堂,陳救災弭患之道。仁宗即位,召拜翰林侍讀學士。時方議行科舉,戜曰:「經明行修,質而少華,非惟士 有實行,國家當得真才以登治平。」未幾,致仕。延祐元 年,遣使給驛送還關中。十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八。贈 陝西行參省知政事,追封東平郡公,諡文穆。子三人: 杲、果、楨,皆顯仕。孫魯,濟寧路總管。
暢師文〈子篤〉
[編輯]按《元史》本傳:「師文字純甫,南陽人。祖淵,贈中順大夫、 上騎都尉、魏郡伯。父訥,有詩名,注《地理指掌圖》。仕為 汴幕官,贈大中大夫、上輕車都尉、魏郡侯。師文幼警 悟,家貧無書,手錄口誦,過目輒不忘。弱冠謁許衡,與 衡門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至元五年,陳時政十六 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為右三部令史。十二年,丞相」 伯顏攻宋,選為掾屬,從定江南。及歸,舟中惟載書籍 而已。十三年,編《平宋事蹟》上之。十四年,除東川行樞 密院都事,盡心贊畫,多所裨益。十六年,安西王承制 改四川北道宣慰司經歷,尋除承直郎,潼川路治中。 修府舍,發地得銀五十錠,同僚分師文十錠,不受用, 以修廟學及傳舍,餘作酒器給公用。十九年,承制改 同知寶寧路事,治尚平簡,反側以安。二十二年,僉西 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二十三年,拜監察御史,糾 劾不避權貴,上所纂《農桑輯要書》。二十四年,遷陝西 漢中道巡行勸農副使,置義倉教民種藝法。二十八 年,改僉陝西漢中道提刑按察司事。時更提刑按察 司為「肅政廉訪司」,就僉本道肅政廉訪司事。黜姦舉 才,咸服其公。三十一年,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 歲發民防水,往返數百里,苦於供給。師文以江水安 流,悉罷其役。駙馬亦都護家人,怙勢不法,師文治其 甚惡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東道,入為國子司業。七 年,出為陝西行中書省理問官,決滯獄,不少阿徇。頃 之,以疾家居。九年,擢陝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副使,又 以疾不赴。十年,改太常少卿、翰林侍讀學士、朝請大 夫、知制誥同修國史。至大元年,修《成宗實錄》,賜鈔一 百錠,不受。時製作多出其手。二年,加少中大夫。三年, 請補外任,除太平路總管。時大旱,師文捐俸致禱,不 數日,澍雨大降,遂為豐年。當塗人坐殺牛祈雨,囚繫 者六十餘人,師文憫而出之,公田米積之盈屋,曰:「我 家幾人,能盡食此乎?」呼貧士及細民,恣其取去。廉訪 分司官前後至者,必先謁師文,稱為先生。師文在任 未久,境內晏然。皇慶二年,復召為翰林侍讀學士、中 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奉旨撰王勃《成道記序》等 文,賜銀二錠,不受。除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使,以病 去官。延祐元年,徵拜翰林學士、資德大夫,行至河南, 復以病歸襄陽。四年秋八月,考河南鄉試,歸次襄縣, 卒於傳舍,年七十一,葬襄陽峴山。泰定二年,贈資政 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魏 郡公,諡「文肅。」後至元八年,加贈「推忠守正亮節功臣。」 子三:長曰篤,仕至大中大夫、江東道肅政廉訪使。
郝彬
[編輯]按《元史》本傳:「彬字景文,霸州信安人也。世祖初,年十 六,充太子宿衛,擢揚州路治中。宋末,鄞縣賊顧閏聚 眾海島,時出攻剽,宋羈縻以官,內附後益橫,侵揚州 境,彬討擒之。泰興人有被殺二年而捕賊不獲者,吏 誣平人,獄已具,彬疑其誣,讞之,果得真賊。御史薦彬 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覈戶版,理屯田諸廢,修舉江」 淮財賦總管府,掌東宮田賦,其官屬皆從詹事院奏, 不隸中書,往往為姦利,誅求無厭。彬為總管,入見,「請 受憲司糾察,以革私弊,罷所隸六提舉司,以蘇民瘼。」 從之,遂罷其四。國家經費,鹽利居十之八,而兩淮鹽 獨當天下之半,法日以壞,以彬行戶部尚書經理之。 彬請度舟楫所通,道里所均,建六倉,「煮鹽於場,運積 之倉。歲首,聽群商於轉運司探倉,籌定其所,乃買券。 又定河商、江商市易之不如法者,著為法。」入為工部 尚書,改戶部尚書,拜中書參知政事,俄免歸。尚書省 立,拜參知政事,辭不獲命。同列務生事要功,殺無罪 之人,彬積誠意開引,或從或違,橫不可制。命兼大司 徒,不拜。仁宗在東宮,彬懇辭至力,因稱疾篤。時相強 起之,至奏「重賜」以餌之,彬不為動。議罪之罪無從得, 彬堅臥一榻至數月,尚書省臣皆得罪,彬不與焉。家 居七年,足跡未嘗一出門外。仁宗思之,以為大司農 卿。未幾,謝病。延祐七年三月卒。
吳鼎
[編輯]按《元史》本傳:「鼎字鼎臣,燕人。至元十七年,見裕宗於 東宮,命入宿衛。二十五年,授織染雜造局總管府副 總管。後積官至禮部尚書、宣徽副司。大德十一年,山 東諸郡饑,詔鼎往賑之。朝廷議發米四萬石,鈔折米 一萬石,鼎謂同使者曰:『民得鈔,將何從易米』?同使者 曰:『朝議已定,恐不可復得』。鼎曰:『人命豈不重於米耶』?」 言於朝,卒從所請。至大元年,改正奉大夫、保定路總 管。時皇太后欲幸五臺,言者請開保定西五迴嶺,以 取捷徑。遣使即鼎,使視地形,計工費。鼎言:「荒山斗入, 人跡久絕,非乘輿所宜往。」還報,太后喜,為寢其役。三年,召授資善大夫、同知中政院事。兩浙財賦隸中政 者詎萬計,前往者率多取其贏,鼎治之,一無私焉。浙 有兩富家,曰「朱、張家」,多貸與民錢。其後兩家誅,沒而 券之,已償者亦入於官。官唯驗券徵理,民不能堪。鼎 力為辨白,始獲免。四年,改京畿漕運使。皇慶二年,特 旨復命知宣徽院事。四月,進資政大夫、崇祥院使。延 祐三年,卒,年五十有三。贈榮祿大夫、平章政事、柱國, 追封薊國公,諡孝敏。
尉遲德誠
[編輯]按《元史》本傳:「德誠,字信甫,絳州人。祖天澤,仕金為庫 官。郡王帶孫拔絳州,天澤在俘,中道見兵死者,輒泣 涕收瘞之。帶孫令佩金符,授霍州御衣局人匠總管。 父鼐,仕至潞州知州。德誠歷官太子率更丞,至大元 年,改詹事院都事。二年,遷家令司丞。仁宗以為謹恪, 常賜酒帛,得侍左右。數薦士,出則未嘗語人,廳事前 有粟苗,不種而萌,偶出一莖雙穗,眾以為嘉禾。」陞家 令。四年,選為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同知,擊姦吏,寬稅 斂,上計京師,入見,帝方食,賜以餕餘。擢工部尚書,未 拜,改陝西行臺治書侍御史。延祐元年,遷京畿都漕 運使。二年,拜遼東道肅政廉訪使,上疏言事,其略曰: 「勞諸王以懷其心,防出入以嚴宮禁,立諫官以遠讒 佞,崇科舉以求人材,立常平以備荒年,汰僧道以寬 民力,舉賢才以勵忠孝,抑奢侈以厚風俗。」及「拯鈔法、 裁冗官」等事,未報而卒,年五十三。
楊景行
[編輯]按《元史》本傳:「景行,字賢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祐二 年進士第,授贛州路會昌州判官。會昌民素不知井 飲,汲於河流,故多疾癘;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 災。景行教民穿井而飲,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於疾 癘火災。豪民十人,號十虎,干政害民,悉捕寘之法。乃 創學舍,禮師儒,勸民斥腴田以膳士,絃誦之聲遂盛。」 調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覈民田租,除劃宿弊,姦欺 不容,細民賴焉。改江西行省照磨,轉撫州路宜黃縣 尹,理白冤獄之不決者數十事。陞撫州路總管府推 官,發擿姦伏,郡無冤獄。金谿縣民陶甲,厚積而兇險, 嘗屢誣陷其縣長吏,罷去之。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 訐治,陶遂暴橫於一郡。景行至,以法痛繩之,徙五百 里外。金谿豪僧雲住,發人冢墓取財物,事覺,官吏受 賄緩其獄,景行急按之,僧以賄動之,不聽,乃賂當道 者以危語撼之,一不顧,卒治之如法。由是豪猾屏跡, 良民獲安。轉湖州路歸安縣尹,奉行省命,理荒田租, 民無欺弊。景行所歷州縣,皆有惠政,所去,民皆立石 頌之。以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仕,年七十四卒。
脫烈海牙〈弟觀音奴〉
[編輯]按《元史》本傳:「脫烈海牙,畏吾氏,世居別失拔里之地。 曾祖闊華八撒朮,當太祖西征,導其主亦都護迎降, 帝嘉其有識,欲官之,辭以不敏。祖八剌朮,始徙真定, 仕至帥府鎮撫,富而樂施,或貸不償,則火其券,人稱 為長者。父闇里赤,性純正,知讀書。脫烈海牙幼嗜學, 警敏絕人,性整暇,雖居倉卒,未嘗見其急遽。喜從文」 士遊,犬馬聲色之娛,一無所好。由中書宣使出為寧 晉主簿,改隆平縣達魯花赤。均賦興學,邵農平訟,橋 梁、水防、備荒之政,無一不舉。及滿去,民勒石以紀其 政。拜監察御史。時江西胡參政殺其弟,訟久不決,脫 烈海牙一訊,竟服其辜。出僉燕南道肅政廉訪司事, 務存大體,不事苛察。在任六年,黜汙吏百四十有奇。 召為戶部郎中,轉右司員外郎,陞右司郎中,贊畫之 力居多。仁宗在東宮,知其嗜學,出祕府經籍及《聖賢 圖像》以賜,時人榮之。母霍氏卒,哀毀骨立。事聞,賜鈔 五萬貫,給葬事。起為吏部尚書,量能敘爵,以平允稱。 改禮部尚書,領會通館事,進中奉大夫、荊湖北道宣 慰使。適峽人艱食,脫烈海牙先發廩賑之,而後以聞, 朝議韙之。至治三年,遷淮東宣慰使。七月,以疾卒於 廣陵,年六十有七。贈通奉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 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恆山郡公。弟《觀音奴》,廉明 材幹,亦仕至清顯雲。
周自強
[編輯]按《元史》本傳:「自強,字剛善,臨江路新喻州人。好學能 文,練於吏事,以文法推擇為吏。泰定間,廣西洞猺反, 自強往見猺酋,說以禍福,中其要害,猺酋立為罷兵, 貢方物,納款請命。事聞於朝,特旨超授廣西兩江道 宣慰司都事,轉饒州路經歷,遷婺州路義烏縣尹。周 知民情,而性度寬厚,不為深刻。民有以爭訟訴於庭」 者,一見即能知其曲直,然未遽加以刑責,必取經典 中語,反覆開譬之,令其誦讀講解。若能悔悟首實,則 原其罪;若迷謬怙惡不悛,然後繩之以法,不少貸。民 畏且愛,獄訟頓息。民間田稅之籍多失實,以故差徭 不平。自強出令,履畝覈之,民不能欺,文簿井井可考, 於是賦役均平,貧富樂業。其聽訟決獄,物無遁情,黠 吏欲以片言欺惑之,不可得。由是政治大行,聲譽籍 甚。部使者數以廉能譽於朝,選授撫州路金谿縣尹階奉議大夫,政績愈著。以亞中大夫、江州路總管致 仕。
敬儼
[編輯]按《元史》本傳:「儼字威卿,其先河東人,後徙易水。五世 祖嗣徽,仕金,官至參知政事。曾祖子淵,樂陵令。祖鑑, 同知嵩州事,皆以進士起家。父元長,有學行,官至太 常博士。儼,其仲子也。幼不為嬉戲事,長嗜學,善屬文, 御史中丞郭良弼薦為殿中知班。著《憲章》若干卷,受 知於廣平王月呂祿郡演連辟太傅、太師、兩府掾,調」 高郵縣尹,未赴選,充中書省掾。朱清、張瑄為海運萬 戶,豪縱不法。適儼典其文牘,嘗致厚賂,儼怒拒之,二 人以罪伏誅。權貴多以賄敗連坐,獨儼不與。大德二 年,授吏部主事,改集賢司直。會湖湘有警,丞相哈剌 哈孫荅剌罕奏「儼奉詔恤民,且觀釁」,甚稱旨意。六年 擢禮部員外郎。有故郡守子當以廕「補官。」繼母訴其 非嫡者,儼察其誣,按之,果如所言。七年,拜監察御史。 時省臣有既黜而復收用者,參預官巧佞,與相比周, 以黷貨撓法,即日劾去之。江浙行省與浙西憲司交 章相攻擊,事聞,命省臺遣官往治之。儼與阿思蘭海 牙偕行,議多不合,兩上之朝廷,卒是儼議。七月,遷中 書左司都事,扈從上京。西京賈人有以運糧供餉北 邊而得官者,盜用至數十萬石,以利啗主者,匿不發, 儼按徵之以輸邊。九年,授吏部郎中,以父病辭。已而 父卒,既終喪,復入御史臺為都事。中丞何某與執政 有隙,省議欲覈臺選之當否,儼曰:「邇者省除吏千餘 人,臺亦當分別之邪?」語聞,議遂寢。江南行御史臺與 江浙省爭政事聞,儼曰:「省臺政事,風化本原,各宜盡 職,顧乃以小故忿爭而瀆上聽乎?」建康路總管侯珪 貪縱,事敗,儼亟遣官決其事,及其夤緣近倖,奏請原 之。命下,已無及矣。武宗撫軍北邊,成宗昇遐,宰臣有 異謀者,事定,命儼預鞫,問之,悉得其情。除山北廉訪 副使,入為右司郎中。武宗臨御湖廣,省臣有偽為警 報,馳驛入奏,以圖柄用者,儼面詰之曰:「汝守方面,既 有警,豈得離職,是必虛誕耳。」其人竟以狀露被斥。旱 蝗為災,民多因饑為盜,有司捕治,論以真犯。獄既上, 朝議互有從違。儼曰:「民饑為盜,迫於不得已,非故為 也。且死者不可復生,宜在所矜貸。」用是得減死者甚 眾。至大元年,授左司郎中,擢江南諸道行御史臺治 書侍御史。先是,儼以議立尚書省,忤宰臣意,適兩淮 鹽法久滯,乃左遷儼為轉運使,欲以陷之。比至,首劾 場官之貪汙者。法既大行,課復增羨,至二十五萬引。 河南行省參政來會鹽筴,將以羨數為歲入常額。儼 以亭戶凋弊已甚,以羨為額,民力將殫,病人以為己, 非。宰臣事,事遂止。仁宗踐祚,召為戶部尚書。廷議欲 革尚書省弊政,儼言:「遽罷錢不用,恐細民失利。」不從, 以疾辭。皇慶元年,除浙東道廉訪使。有錢塘退卒詐 服僧衣,稱太后旨,建婺州雙溪石橋,因大興工役以 病民。儼命有司發姦贓杖遣之,仍請奏罷其役。郡大 火,焚數千家,儼命發廩以賑貧餒。取憲司廢堂材木 及諸路學廩之羨者,建孔子廟。二年,拜江西等處行 中書省參知政事。舊俗,民有爭,往往越訴於省,吏得 並緣為姦利,訟以故繁。儼令下省府,非有司不得侵 民,訟事遂簡。詔設科舉,儼薦臨川吳澂、金陵楊剛中 為考試官,得人為多。其年冬,移疾退居真州。除江南 諸道行御史臺侍御史,不赴。四年春,詔促就前職,以 疾辭。七月,召為侍御史。十月,遷太子副詹事,御史大 夫脫歡荅剌罕奏留之,制曰:「可。」湖廣省臣以贓敗,儼 一日五奏,卒正其罪。臺臣有劾去而復職者,御史復 劾之,章再上,有旨命丞相、樞密共決之。儼曰:「如是,則 臺事去矣。」遂即帝前奏黜之,因伏殿上叩頭請代,帝 諭之曰:「事非由汝,汝其復位。」五年夏五月,拜中書參 知政事,臺臣復奏留之,儼亦陛辭,不允,賜《大學衍義》 及所服犀帶。每入見,帝以字呼之曰「威卿」而不名。其 見禮遇如此。舊制,諸院及寺監得奏除其僚屬者,歲 久多冒濫,富民或以賂進,有至大官者。儼以名爵當 慎惜,會臺臣亦以為言,乃奏請悉追奪之,遂著為令。 六年,告病,賜衣一襲,遣醫視療。儼以其鄉在近圻,恐 復徵用,乃徙居淮南,雖親故皆不接見。至治元年,除 陝西諸道行御史臺中丞。泰定元年,改江南諸道行 御史臺中丞,皆不赴。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雖命其 子自強為安慶總管府判官,而未從其請。四年春,遣 使賜酒,徵為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商議中書省事。 儼令使者先返,而挈家歸易水。九月,帝特署為中政 院使,復賜酒召之。乃輿疾入見,賜食慰勞,親為差吉 日使視事,命朝會日無下拜。是月,拜中書平章政事, 復以老病辭,不從。天曆改元,朝議欲盡戮朝臣之在 上京者,儼抗論謂:「是皆循常歲例從行,殺之非罪。」眾 賴之獲免。居月餘,傷足,告歸。家居十餘年,痺不能行, 猶劬書不廢。臨終戒子弟曰:「國恩未報,而至不祿,奈 何?汝曹當清白守恆業,無急仕進。」正冠幘,端坐而逝。
贈翰林學士承旨、光祿大夫、柱國,封魯國公,諡文忠自強朝散大夫、禮部員外郎。儼有詩文若干卷,藏於家。叔祖鉉,與太原元好問同登金進士第,國初為中 都提學,著《春秋備忘》四十卷,仁宗朝命刻其書,今行 於世。
卜天璋
[編輯]按《元史》本傳:「天璋,字君璋,洛陽人。父世昌,仕金為河 南孔目官。憲宗南征,率眾款附,授鎮撫,統民兵二千 戶,陞真定路管民萬戶。憲宗六年,籍河北民徙河南 者三千餘人,俾專領之,遂家汴。天璋幼穎悟,長負直 氣,讀書史,識成敗大體。至元中,為南京府史。時河北 饑民數萬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詔令民復業勿渡,眾」 洶洶不肯還。天璋慮其生變,勸總管張國寶聽其渡, 國寶從之,遂以無事。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其賢, 辟為憲史,聲聞益著。後為中臺掾,有侍御史倚勢貪 財,御史發其贓。天璋主文牘,未及奏,顧為所譖,俱拘 內廷。御史對食悲哽,天璋問故,御史曰:「吾老,唯一女, 心憐之。聞吾繫不食數日矣,是以悲耳。」天璋曰:「死職, 義也,奈何為兒女子泣耶?」御史慚謝。俄見原免丞相, 順德王當國,擢掾中書為提控,事有可否,必力辯,他 相怒,天璋言不置,王竟從其議,且曰:「掾能如是,吾復 何憂。」大德四年,為工部主事。蔚州有劉帥者,豪奪民 產,吏不敢決。省檄天璋往詢之,帥服,田竟歸民。大德 五年,以樞密大臣闇伯薦,授都事贊。其府引見,賜錦 衣、鞍轡、弓刀。後以扈從勞,加奉訓大夫,賜侍燕服二 襲。秩滿當代,樞密臣奏留之,特以其代為增員。武宗 時,遷宗正府郎中。尚書省立,遷刑部郎中。適盜賊充 斥,時議犯者並家屬咸服青衣巾以別民伍。天璋曰: 「赭衣塞路,秦弊也,尚足法耶?」相悟而止。有告諸侯王 謀不軌者,勒天璋訊正之,賞賚優渥。尚書省臣得罪, 仁宗召天璋入見,時興聖太后在座,帝指曰:「此不貪 賄卜天璋也。」因問今何官,天璋對曰:「臣待罪刑部郎 中。」復問誰所薦者,對曰:「臣不才,誤蒙擢用。」帝曰:「先朝 以謝仲和為尚書,卿為郎中,皆朕親薦也。汝宜奉職 勿怠。」即以中書、刑部印章付之。既視事,入覲,賜酒隆 福宮,及錦衣三襲。後被命治反獄,帝顧左右曰:「天璋, 廉慎人也,必得其情。」天璋承命,獄賴不冤。皇慶初,天 璋為歸德知府。劭農興學,復河渠,河患遂弭。時郡盜 據要津,商旅不通。天璋禽百數人,悉磔以徇,盜為止 息。陞浙西道廉訪副使。到任閱月,以更田制,改授饒 州路總管。天璋既至,聽民自實,事無苛擾,民大悅,版 籍為清。時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縣爭賂之,覬免 譴,饒獨無有。省臣銜之,將中以危法,求其罪無所得。 縣以饑告,天璋即發廩賑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 饑如是,必俟得請而後賑,民且死矣。失申之責,吾獨 任之,不以累諸君也。」竟發藏以賑之,民賴全活。其臨 事無所顧慮若此。火延饒之東門,天璋具衣冠向火 拜,勢遂熄。鳴山有虎為暴,天璋移文山神,立捕獲之。 以治行第一,陞廣東廉訪使。先是,豪民瀕海堰,專商 舶以射利,累政以賂,置不問。天璋至,發卒決去之。嶺 南地素無冰,天璋至,始有冰,人謂天璋政化所致雲。 尋乞致仕。天曆二年,蜀兵起,荊、襄大震,復拜山南廉 訪使,人謂:「公老,必不行矣」,天璋曰:「國步方艱,吾年八 十,恆懼弗獲死所耳,敢避難乎?」遂行。至則厲風紀,清 吏治,州郡肅然。是時,糓價翔湧,乃下命勿損糓價,聽 民自便,於是舟車爭集,米價頓減,復止憲司贓罰庫 緡錢不輸於臺,留用賑饑。御史至,民遮道稱頌。會詔 三品官言時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萬餘言,目之 曰《中興濟治策》,皆中時病,因自引去。既歸汴,以餘祿 施其族黨,家無甔儲,天璋處之晏如也。至順二年卒。 贈通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河南郡侯,諡正 獻。
塔海
[編輯]按《元史鐵邁赤傳》:「鐵邁赤子八人,虎都鐵木祿最顯, 字曰漢卿。塔海,漢卿兄子也。世祖時,從土土哈充哈 剌赤。至元二十四年,扈駕征乃顏。二十六年,入覲,帝 命充寶兒赤,扈駕至和林,賜只孫冠服。大德四年,授 中書直省舍人,遷中書客省副使。武宗即位,賜中統 鈔五百錠,以旌其直。尋進和林行省理問所官,改通」 政僉院,歷和寧路總管,改汴梁。先是,朝廷令民自實 田土,有司繩以峻法,民多虛報以塞命。其後差稅無 所於徵,民多逃竄流移者,塔海以其弊言於朝,由是 省民間虛糧二十萬,民賴以安。後改任廬州,時有飛 蝗北來,民患之。塔海禱於天,蝗乃引去,亦有墮水死 者,人皆以為異。民乏食,開廩減直,俾民糴之,所活甚 眾。天曆元年冬十月,樞密院臣奏以塔海充樞密僉 院,守潼關及河中府。帝遣人馳賜白金、鈔幣,授僉書 樞密院事。未幾,西軍犯南陽,督諸衛兵往平之。至其 地,首率勇士,與帖木哥等戰,摧其前鋒,將奪其旗鼓, 西軍敗走。賜三珠虎符,進大都督,累官資善大夫。
阿榮
[編輯]按《元史》本傳:「阿榮,字存初,怯烈氏。父按攤,中書右丞阿榮幼事武宗,備宿衛,累遷官為湖南道宣慰副使。 溫迪罕奉使宣撫湖南,事無大小,悉以委之。會列郡 歲饑,阿榮分其廩祿為粥,以食餓者,仍發粟賑之,所 活甚眾。廣西寇起,眾皆洶懼,阿榮鎮之以靜,督有司 治兵守其境,寇不敢入。遷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召」 僉會福院事,尋除吏部尚書。泰定初,出為湖南宣慰 使,改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以疾辭。天曆初,復起為 吏部尚書,尋參議中書省事。二年,拜中書參知政事、 知經筵事,進奎章閣大學士、榮祿大夫、太禧宗禋院 使,都典制神御殿事。文宗眷遇之甚,而「阿榮亦盡心 國政,知無不言。久之,心忽鬱鬱不樂」,謁告南歸武昌, 至元元年卒。初,阿榮閒居,以文翰自娛,博究前代治 亂得失,見其會心者,則扼腕曰:「忠臣孝子,國家之寶, 為奇男子。烈丈夫者固不當如是耶!」日與韋布之士 游,所至山水佳處,鳴琴賦詩,曰「夕忘返。」尤深於數學, 逆推事成敗利不利,及人禍福壽夭貴賤,多奇中。天 曆三年春,策士於廷,阿榮與虞集會於直廬,慨然興 嘆,語集曰:「更一科後,科舉當輟,輟兩科而復,復則人 材彬彬大出矣。」又嘆曰:「榮不復見之矣,君猶及見之。」 集應曰:「是士之多幸,如存初言。今文治方興,未必有 中輟之理。存初,國家世臣,妙於文學,以盛年登朝,在 上左右,斯文屬望。集老且衰,見亦何補耶?」阿榮又嘆 曰:「數當然耳。」集問「何以知之」,弗答。後三年卒。元統三 年,科舉果罷。至正元年,始復如其言。
韓若愚
[編輯]按《元史》本傳:「若愚,字希賢,保定滿城人。由武衛府史 授通惠河道所都事。開河有功,詔賜錦衣一襲,遷留 守司都事,尋陞經歷,出知薊州,改中書左司都事。時 監燒昏鈔者欲取能名,概以所燒鈔為偽鈔,使管庫 者誣服。獄既具,若愚知其冤,覆之,得免死者十餘人。 遷刑部郎中,提舉諸路寶鈔庫,擢吏部郎中。仁宗即」 位,故事,凡潛邸官吏,不次遷轉,若愚以歲月定其資 品,遂著為令。皇慶元年,遷內臺都事,改刑部侍郎,尋 擢中書左司郎中。時議禁民田獵,犯者抵死。若愚曰: 「昔齊宣王之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孟子非之。」眾以為然,遂輕其刑。時參政曹鼎新辭職, 帝曰:「若效韓若愚廉勤足矣,何用辭為。」繼命若愚參 議中書省事。鐵木迭兒為右丞相,以憎愛進退百官, 恨若愚不附己,羅織以事。帝知其枉,不聽。拜戶部尚 書。延祐六年,命理河間等路囚,輕重各得其情。復拜 參議中書省事。丞相鐵木迭兒復入相,以舊恨誣若 愚罪,欲殺之,帝不從,復奏奪其官,除名歸鄉里。至治 三年,詔雪其冤。泰定元年,命復其官。尋拜刑部尚書, 遷湖廣省參知政事,未行,改詹事丞。八月,命宣撫江 浙,復留為侍御史。時左丞相倒剌沙擅威福,以事誣 侍御亦憐珍等,下樞密獄,無敢言其冤。若愚以計奏 左丞相倒剌沙為右大夫,其事遂解。三年,擢浙西廉 使,未行,拜河南省左丞。會文宗平內難,若愚畫策中 機,帝嘉之,進資政大夫。天曆三年,遷淮西江北道廉 訪使。九月,以疾卒,年六十八。贈資德大夫、江浙等處 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南陽郡公,諡貞肅。
劉德溫
[編輯]按《元史》本傳:「德溫,字純甫,大興人。起家中書省宣使。 大德十一年,以年勞授從仕郎,內宰司照磨,監建興 聖宮,又調承務郎,掌儀署令。末幾,陞奉訓大夫,內宰 司丞。奉中旨徵河南民逋糧,德溫輒平其價,令出鈔 以償,民甚便之。復陞朝列大夫,延福司丞。奉旨代祠 嶽瀆。比還,遷中憲大夫,同知大都路都總管府事。輦」 轂之下,供億浩繁,德溫措置有法,民用不擾。遷甄用 少監,陞亞中大夫、禮部侍郎,復陞嘉議大夫、同知上 都留守司事。省檄和糴糧,民以價不時得逓,相觀望。 德溫下令曰:「糧入價出,吏有敢為弊者罪之。」於是糧 不逾期而集。轉大司農丞。耕籍之儀,取具一時。德溫 欲考訂典禮,集為成書,未畢,俄授通議大夫、永平路 總管。永平當天曆兵革之餘,野無居民。德溫為政一 年,而戶口增,倉廩實。遂興學校,以育人材,庶事畢舉。 歲大旱,禱而雨,歲以不歉。灤、漆二水為害,有司歲發 民築堤,德溫曰:「流亡始集而又役之,是重困民也。」遂 罷其役,而水亦不復至。有豪民武斷於鄉里,前吏莫 敢治。德溫按得其罪,論如法,杖之,書其過於門。後竟 以不道伏誅。永平,古孤竹國也。國初郡守楊阿台請 於朝,諡伯夷曰「清惠」,叔齊曰仁惠,為廟以祠之,而祠 禮猶未具也。德溫請命有司春秋具牢醴致祭,從之, 著為式。賜廟額曰「聖清」,士論韙之。至順四年卒,年六 十九。贈正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彭城郡侯, 諡清惠。
王思誠
[編輯]按《元史》本傳:「思誠,字致道,兗州嵫陽人。天資過人,七 歲從師,授《孝經》《論語》,即能成誦。家本業農,其祖佑詬 家人曰:『兒大不教力田,反教為迂儒邪』?思誠愈自力
弗懈。後從汶陽曹元用遊,學大進,中至治元年進士第,授管州判官,召為國子助教,改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尋陞應奉翰林文字,再轉為待制。至正元年,遷奉」 議大夫、國子司業。二年,拜監察御史,上疏言:「京畿去 年秋不雨,冬無雪,方春首月,蝗生,黃河水溢。蓋不雨 者陽之亢,水涌者陰之盛也。嘗聞一婦銜冤,三年大 旱。往歲伯顏專擅威福,讎殺不辜,郯王之獄,燕鐵木 兒宗黨死者不可勝數。非直一婦之冤而已,豈不感 傷和氣邪?宜雪其罪。」敕有司行禱百「神,陳牲幣,祭河 伯,發卒塞其缺。被災之家,死者給葬具,庶幾可以召 陰陽之和,消水旱之變,此應天以實不以文也。」行部 至檀州,首言:「採金鐵冶提舉司設司獄,掌囚之應徒 配者,釱趾以春。金礦舊嘗給衣與食,天曆以來,水壞 金冶,因罷其給,齧草飲水死者三十餘人,瀕死者又 數人。夫罪不至死,乃拘囚至於餓死,不若加杖而使 速死之愈也。況州縣俱無囚糧輕重,囚不決者多死 獄中,獄吏妄報其病日月、用藥次第,請定瘦死多寡, 罪著為令。」又言:「至元十六年開壩河,設壩夫戶八千 三百七十有七;車戶千七十,出車三百九十兩;船戶 九百五十,出船一百九十艘。壩夫累歲逃亡,十損四 五,而運糧之數,十增八九。船止六十八艘,戶止七百 六十有一,車之存者二百六十七,兩,戶之存者二千 七百五十有五,晝夜奔馳,猶不能給。壩夫,戶之存者 一千八百三十有二。一夫日運四百餘石,肩背成瘡, 顦圽如鬼,甚可哀也。」河南、湖廣等處打捕鷹房府打 捕戶尚玉等一萬三千二百二十五戶,阿「難答百姓 劉德元等二千三百戶,可以簽補,使勞佚相資。」又言: 「燕南、山東,密邇京師,比歲饑饉,群盜縱橫。巡尉、弓兵 與提調、捕盜官會鄰境以討之。賊南則會於北,賊西 則會於東,及與賊會,望風先遁,請立法嚴禁之。」又言: 「初開海道,置海仙鶴哨船四十餘艘,往來警邏。今弊 船十數,止於劉家港口,以捕盜為名,實不出海,以致 寇賊猖獗。宜即萊州洋等處分兵守之,不令泊船島 嶼,禁鎮民與稍水為婚,有能捕賊者以船畀之,獲賊 首者賞以官。仍移江浙、河南行省,列戍江海諸口,以 詰海商還者,審非寇賊,始令泊船。下年糧船開洋之 前,遣將士乘海仙鶴於二月中旬入海,庶幾海道寧 息。」朝廷多是其議。松州官吏誣構良民以取賂愬於 臺者四十人,選思誠鞫問,思誠密以他事入松州境, 執監州以下二十三人皆罪之。還至三河縣,一囚愬 不已,俾其黨異處,使之言囚曰:「賊向盜某芝麻,某追 及,刺之幾死,賊以是圖復讎。今弓手欲捕,獲功之數 適中。」賊計其贓,實某妻裙也。以裙示失主,主曰:「非吾 物。」其黨詞屈,遂釋之。豐潤縣一囚,年最少,械繫瀕死, 疑而問之,曰:「昏暮,三人投宿,將詣集場,約同行。未夜 半趣行,至一冢間,見數人如有宿約者,疑之,眾以為 盜告,不從,脅以白刃,驅之前,至一民家,眾皆入,獨留 戶外,遂潛奔赴縣,未及報而被收。」思誠遂正有司罪, 少年獲免。出僉河南山西道肅政廉訪司事。行部武 鄉縣,監縣來迓,思誠私語吏屬曰:「此必贓吏。」未幾,果 有愬於道側者,問曰:「得無訴監縣敓汝馬乎?」其人曰: 「然」,監縣抵罪。吏屬問思誠先知之故,曰:「衣敝衣,乘駿 馬,非詐而何?」陝西行臺言,欲疏鑿黃河三門,立水陸 站以達於關陜。移牘思誠,會陝西、河南省憲臣及郡 縣長吏視之,皆畏險阻,欲以虛辭復命。思誠怒曰:「吾 屬自欺,何以責人,何以待朝廷?諸君少留,吾當躬詣 其地。」眾惶恐從之。河中灘磧百有餘里,嶕石錯出,路 窮,舍騎徒行,攀藤葛以進。眾憊喘汗弗敢言,凡三十 里,度其不可,乃作詩歷敘其險。執政采之,遂寢其議。 召修遼、金、宋三史,謂祕書監丞。會國子監諸生相率 為鬨,復命為司業。思誠召諸生立堂下,黜其首為鬨 者五人,罰而降齋者七十人,勤者升,惰者黜。於是更 相勉勵,超陞兵部侍郎,監燒燕南昏鈔。忽心悸勿寧。 已而母病,事畢,馳還京師侍疾。及丁內憂,扶櫬南歸。 甫禫,朝廷行內外通調法,選郡縣守令,起思誠太中 大夫、河間路總管。磁河水頻溢,決鐵燈干。鐵燈干,真 定境也,召其邑吏,責以懲之。遂集民丁作隄,晝夜督 工,期月而塞。復築夾隄於外,亙十餘里,命瀕河民及 弓手列置草舍於上,擊木以防盜決。是年民獲耕藝, 歲用大稔。乃募民運碎甓治郭外行道,高五尺,廣倍 之,往來者無泥途之病。南皮民父祖嘗瀕御河種柳, 輸課於官,名曰「柳課。」後河決,柳俱沒,官猶徵之,凡十 餘年,其子孫益貧不能償,思誠連請於朝,除之。郡庭 生嘉禾三本,一本九莖,一本十六莖,一本十三莖,莖 五六穗。僚屬欲上進,思誠曰:「吾嘗惡人行異政,沽美 名。」乃止。所轄景州廣川鎮,漢董仲舒之里也;河間尊 福鄉,博士毛萇舊居也,皆請建書院,設山長員。召拜 禮部尚書。十二年,帝以四方民頗失業,命名臣巡行 勸課。思誠至河間及山東諸路,召集父老,宣帝德意, 莫不感泣。緘進二麥、豌豆,帝嘉之,賜上尊二。召還,遷 國子祭酒,俄復為禮部尚書,知貢舉,陞集賢侍講學 士,兼國子祭酒。應詔言事:「一曰置行省丞相以專方面;二曰寬內郡徵輸,以固根本;三曰汰冗兵以省糧 運,四曰改祿秩以養官廉,五曰罷行兵馬司以便詰 捕,六曰復倚郭縣以正紀綱;七曰設嘗選以起淹滯。」 尋出為陝西行臺治書侍御史,辭以老病,不允,力疾 戒行。十七年春,紅巾陷商州,奪七盤,進據藍田縣,距 奉元一舍。思誠會豫王阿剌忒納失里及省院官於 安西王月魯帖木兒邸,眾洶懼無言。思誠曰:「陝西重 地,天下之重輕繫焉。察罕帖木兒河南名將,賊素畏 之,宜遣使求援,此上策也。」戍將嫉客兵軋己,論久不 決。思誠曰:「吾兵弱,旦夕失守,咎將安歸?」乃移書察罕 帖木兒曰:「河南為京師之庭戶,陝西實內郡之籓籬, 兩省相望,互為脣齒,陝西危則河南豈能獨安乎?」察 罕帖木兒新復陝州,得書大喜曰:「先生真有為國為 民之心,吾寧負越境擅發之罪。」遂提輕兵五千,倍道 來援。思誠犒軍於鳳凰山,還定守禦九事,夜宿臺中, 未嘗解衣。同官潛送妻子過渭北,思誠止之,分守北 門。其屬聞事急,欲圖苟免,思誠從容諭之曰:「吾受國 重寄,安定一方,期戮力報效,死之可也。自古皆有死, 在遲與速耳。」眾乃安。既而援兵破賊,河南總兵官果 以察罕帖木兒擅調,遣人問之。思誠亟請於朝,宜命 察罕帖木兒專守關陝,仍令便宜行事。詔從之。行樞 密院掾史田甲受賂,事覺,匿豫邸,監察御史捕之急, 並繫其母。思誠過市中見之,曰:「嘻,古者罪人不孥,況 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繫其母。」令釋之,不從,思誠因 自劾不出,諸御史謁而謝之。初,監察御史有封事,自 中丞以下惟署紙尾,莫敢問其由,事行始知之。思誠 曰:「若是,則上下之分安在?」凡上章,必拆視不可行者, 以臺印封置架閣庫。俄起五省餘丁軍,思誠爭曰:「關 中方用兵,困於供給,民多愁怨,復有是役,萬一為變, 所繫豈輕耶?」事遂寢。十七年召拜通議大夫、國子祭 酒。時臥疾,聞命即起,至朝邑,疾復作。十月卒於旅舍, 年六十有七。諡獻肅。
干文傳
[編輯]按《元史》本傳:「文傳字壽道,平江人。祖宗顯,宋承信郎。 父雷龍,鄉貢進士。宗顯之先世,以武弁入官,而力教 其子,以文易武,故雷龍兩舉進士。宋亡,不及仕。及生 文傳,乃名今名以期之。文傳少嗜學,十歲能屬文,未 冠有聲譽,用舉者為吳及金壇兩縣學教諭,饒州慈 湖書院山長。仁宗詔舉進士,文傳首登延祐乙科,授」 同知昌國州事,累遷長洲、烏程兩縣令,陞婺源知州, 又知吳江州。文傳長於治劇,所至俱有善政。自其始 至昌國,即能柔之以恩信,於是海島之民,雖頑獷不 易治,至有剽掠海中若化外然者,亦為之變俗。初,長 官強愎自恣,文傳推誠以待之,久乃自屈服。鹽長官 方倚轉運司勢,虐使州民家業破蕩,文傳語同列曰: 「吾屬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視而勿之救乎?」乃亟 為陳理,上官莫能奪,民賴以免。長洲為文傳鄉邑,文 傳徙榻公署,無事未嘗輒出,而親舊莫敢通私謁。會 創行助役法,凡民田百畝,令以三畝入官,為受役者 助。文傳既專任其縣事,而行省又以無錫州及華亭、 上海兩縣之事委焉。文傳諭豪家大姓,以腴田來歸, 而中人之家自是不病於役。其在烏程,有富民張甲 之妻王,無子。張納一妾於外,生子未晬,王誘妾以兒 來,尋逐妾,殺兒焚之。《文傳》聞而發其事,得死兒餘骨。 王厚賄妾之父母,買鄰家兒為妾所生。兒初不死,文 傳令妾抱兒乳之,兒啼不就乳。妾之父母吐實,乃呼 鄰婦至,兒見之,躍入其懷,乳之即飲,王遂伏辜。丹徒 縣民有二弟共殺其姊者,獄久不決,浙西廉訪司俾 文傳鞫之,既得其情,其母乞貸二子命為終養計,文 傳謂「二人所承有輕重,以首從論,則為首者當死。」司 官從之。婺源之俗,男女婚聘,後富則渝其約,有育其 女,至老死不嫁者。親喪,貧則不舉,有停其「柩累數世 不葬者。」文傳下車,即召其耆老,使以禮訓告之,閱三 月而婚喪俱畢。宋大儒朱熹上世居婺源,故業為豪 民所占,子孫訴於有司,莫能直。文傳諭其民以理,不 煩窮治而悉歸之。復募好義者,即其故宅基建祠,俾 朱氏世守焉。有富民江丙出遊京師,娶娼女張為婦。 江既客死,張走數千里返其柩以葬,前妻之子,困苦 之,既而殺之,瘞其屍山谷間。官司知之,利其賄不問, 文傳乃發其事而論如法。文傳涖官,其所設施多此 類,故其治行往往為諸州縣最。韓鏞時僉浙西廉訪 司事,作《烏程謠》以紀其績,論者謂其有古循吏之風。 至正三年,召赴闕,承詔預修《宋史》,書成,賞賚優渥,仍 有旨四品「以下各進一官。」擢文傳集賢待制。亡何,以 嘉議大夫、禮部尚書致仕。卒,年七十八。文傳氣貌充 偉,識度凝遠,喜接引後進。考試江浙、江西鄉闈,所取 士後多知名。為文務雅正,不事浮藻,其於政事為尤 長雲。
李稷
[編輯]按《元史》本傳:「稷字孟豳,滕州人。稷幼穎敏,八歲能記 誦經史。從其父官袁州,師夏鎮,又從官鉛山,師方回孫。鎮、回孫皆名進士,長於《春秋》,稷兼得其傳。泰定四 年,中進士第,授淇州判官。淇當要衝,稷至,能理其劇。 歲大饑,告於朝堂以賑之,民獲以蘇。遊民尚安兒飲 博亡賴,稷疑其為非,督弓兵擒之。果盜鄰村王甲家」 財,與其黨五人俱伏辜。調海陵縣丞,亦有能聲。入為 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擢御史臺照磨。至正初,出為江 南行臺監察御史,遷都事。又入為監察御史,劾奏「閹 宦高龍卜恃賴恩私,侵撓朝政,擅作威福,交通時相, 請謁公行,為國基禍。乞加竄逐,以正邦刑。」章上,流高 龍卜於征東。又言「御史封事,須至御前開拆,以防壅 蔽之患;言事官須優加擢用,以開諫諍之路;殿中侍 御史、給事中、起居注須任端人直士,書百司奏請及 帝所可否,月達省臺,付史館,以備纂修之實。」承天護 聖寺火,有旨更作,乃上言:「水旱相仍,公私俱乏,不宜 妄興大役。」議者遂寢。會朝廷方注意守令,因言下縣 尹,多從吏部銓注,或「非其才,宜併歸省選。茶、鹽鐵課, 責備長吏,動受刑譴,何以臨民?宜分委佐貳。投下達 魯花赤蠹政害民,宜為佐貳。」帝悉可其奏。遷中書左 司都事,又四遷為戶部尚書。十一年,廷議以中原租 稅不實,將履畝起稅。稷詣都堂言曰:「方今妖寇竊發, 民庶流亡,此政一行,是驅民為盜也。相臣是之。」尋參 議中書省事,俄遷治書侍御史。十二年,從丞相脫脫 出師征徐州。徐既平,謁告歸滕州,遷曾祖父以下十 七喪,序昭穆以葬,敕賜碑樹焉。既而召為詹事丞,除 侍御史,俄遷中書參知政事。皇太子受冊,攝大禮使, 遂除樞密副使。帝躬祀郊廟,攝太常少卿,尋復為侍 御史,又為中書參知政事。俄陞資善大夫、御史中丞, 尋特加榮祿大夫。至正十九年,丁母憂。兩起復為陝 西行省左丞、樞密副使,乞終制不起。服闋,命為大都 路總管,兼大興府尹,除副詹事。二十四年,出為陝西 行臺中丞,未行,改山東廉訪使。得疾,上章致仕,還京 師,卒,年六十一。贈推忠贊理正憲功臣、集賢大學士、 榮祿大夫、柱國,追封齊國公,諡文穆。稷為人孝友恭 儉,廉慎忠勤,處家嚴而有則,與人交一以誠恪,尤篤 於鄉黨朋友之誼。中丞任擇善、陳思謙既沒,皆撫其 遺孤,人以是多之。出入臺省者二十年,始卒。無疵,為 時名卿雲。
貢師泰
[編輯]按《元史》本傳:「師泰,字泰甫,寧國之宣城人。父奎,以文 學名家。延祐、至治間,官京師,為集賢直學士,卒諡文 靖。師泰早肄業國子學,為諸生。泰定四年,釋褐出身, 授從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艱,改徽州路歙縣丞。江 浙行省辟為掾,尋以土著自劾去。大臣有以其名聞 者,擢應奉翰林文字。丁內艱,服闋,除紹興路總管府」 推官,郡有疑獄,悉為詳讞而剖決之。山陰白洋港有 大船飄近岸,史甲二十人適取鹵海濱,見其無主,因 取其篙櫓,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無物而 有死,人稱為史等所劫。史傭作富民高丙家」,事遂連 高。史既誣服,高亦就逮。師泰密詢之,則「里中沈丁載 物抵杭而回。漁者張網海中,因盜網」中魚,為漁者所 殺。史實未嘗殺人奪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游徼。 徐裕以巡鹽為名,肆暴村落間。一日,遇諸暨商,奪其 所賚錢,撲殺之,投屍於水,走告縣曰:「我獲私鹽犯人, 畏罪赴水死矣。」官驗視,以有傷,疑之,遂以疑獄釋。師 泰追詢,覆案之,具得裕所以殺人狀,復俾待報。餘姚 孫國賓以求盜獲姚甲造偽鈔,受賕而釋之,執高乙、 魯丙赴有司,誣以同造偽。高嘗為姚行用,實非自造。 孫既舍姚,因加罪於高,而魯與高有隙,故並連之,魯 與高未嘗相識也。師泰疑高等覆造不合,以孫詰之, 辭屈而情見,釋魯而加高以本罪,姚遂處死,孫亦就 法。其於冤獄詳讞之明多類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 治行為諸郡第一。考滿,復入翰林,為應奉,預修《后妃 功臣列傳》。事畢,遷宣文閣授經郎,歷翰林待制、國子 司業,擢禮部郎中。再遷吏部,拜監察御史。自世祖以 後,省臺之職,南人斥不用,及是始復舊制。於是南士 復得居省臺,自師泰始,時論以為得人。至正十四年, 除吏部侍郎。時江淮兵起,京師食不足,師泰奉命和 糴於浙右,得糧百萬石,以給京師。遷兵部侍郎。朝廷 以京師至上都,驛戶凋弊,命師泰巡視整飭之。至則 歷究其病原驗其貧富而均其徭役,數十郡之民,賴 以稍蘇。豪貴以其不利於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 傷也。會朝廷欲仍和糴浙西,因除師泰都水庸田使。 十五年,庸田司罷,擢江西廉訪副使,未行,遷福建廉 訪使。居亡何,除禮部尚書。時平江缺守,廷議難其人, 師泰又以選為平江路總管。其年冬,甫視事,張士誠 自高郵率眾渡江,直抵城下,攻圍甚急。明年春,守將 弗能支,斬關遁去。師泰領義兵出戰,力不敵,亦懷印 綬棄城遁匿海濱者久之。士誠既納降,浙江行省丞 相達識帖睦邇以便宜授師泰兩浙都轉運鹽使,至 則剔其積蠹,通其利源,大課以集,國用資之。丞相復 承制除師泰浙江行省參知政事。二十年,朝廷除戶部尚書,俾分部閩中,以閩鹽易糧,由海道轉運給京 師,凡為糧數十萬石,朝廷賴焉。二十二年,召為祕書 卿,行至杭之海寧,得疾而卒。師泰性倜儻,狀貌偉然, 既以文字知名,而於政事尤長,所至績效輒暴著。尤 喜接引後進,士之賢,不問識不識,即加推轂,以故士 譽翕然咸歸之。有詩文若干卷,行於世。
趙師魯
[編輯]按《元史》本傳:「師魯,字希顏,霸州文安縣人。父趾,祕書 少監,贈禮部尚書。師魯為人風采端莊,在太學,力學 如寒士。延祐初,為興文署丞。五年,遷將作院照磨。七 年,辟為御史臺掾。後補中書省掾。於朝廷典章故實、 律令文法,無不練習。臨事明敏果斷,執政奇之。及典 銓選,平允無私,人無不服。擢工部主事,遷中書省檢」 校官,咸著能名。泰定中,拜監察御史。時大禮未舉,師 魯言:「天子親祠郊廟,所以通精誠,逆福釐,生蒸民,阜 萬物,百王不易之禮也。宜鑒成憲,講求故事,對越以 格純嘏。」帝嘉納焉。元夕,令出禁中,命有司張燈山為 樂。師魯上言:「燕安怠惰,肇荒淫之基;奇巧珍玩,發奢 侈之端。觀燈事雖微,而縱耳目之欲,則上累日月之 明。」疏聞,遽命罷之。賜師魯酒一上尊,且命御史大夫 傳旨以嘉忠直。是時,宰相倒剌沙密專命令,不使中 外預知。師魯又上言:「古之人君將有言也,必先慮之 於心,咨之於眾,決之於故老大臣,然後斷然行之,渙 若汗不可反。未有獨出柄臣之意,不咨眾謀者也。」不 報。倒剌沙雖剛狠,亦服其敢言。有朝士年未及致仕, 其子請預廕其官,而執政者為之地,師魯駁其非,事 遂止。遷樞密院都事,改本院經歷。致和初,陞奉政大 夫,參議樞密院事。天歷中,遷樞密院判官,改兵部侍 郎。丁父憂,特旨趣為同僉樞密院事,師魯固辭不就。 服除,復為樞密判官,持節治四川軍馬,諭上威德。大 閱於郊,寬簡有法,士卒懷其恩信。未幾,遷中順大夫、 刑部侍郎。樞密院復奏為其縣判官。久之,出為河間 路轉運鹽使,除害興利,法度修飭,絕巡察之姦,省州 縣廚傳贈遺之費,竈戶商人無不便之,歲課遂大增。 暇日,又割己俸,率僚吏新孔子廟,命吏往江右置雅 樂,聘師工春秋釋奠,士論稱之。師魯由從官久典金 糓,每鬱鬱不樂,疾篤,棄官歸京師。至元三年九月卒, 年五十有三。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天水郡侯,諡文 清。
韓鏞
[編輯]按《元史》本傳:「鏞字伯高,濟南人。延祐五年中進士第, 授將仕郎,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尋遷集賢都事。泰定 四年,轉國子博士,俄拜監察御史。當時由進士入官 者僅百之一,由吏致位顯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 中書參議傳巖起為吏部尚書,鏞上言:『吏部掌天下 銓衡,巖起從吏入官,烏足盡知天下賢才?況尚書秩 三品,巖起累官四品耳,於法亦不得陞』。」制可其奏。天 曆元年,除僉浙江廉訪司事,擊姦暴,黜貪墨,而特舉 烏程縣令。《干文傳》治行為諸縣最,所至郡縣為之肅 然。二年,轉江浙財賦副總管。至順元年,除國子司業, 尋遷南行臺治書侍御史。順帝初,歷僉宣徽及樞密 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講學士。既而拜御史,以剛 介為時所忌。言事者誣劾其贓私,乃罷去。五年,臺臣 辨其誣,遂復起參議中書省事。七年,朝廷慎選守令, 參知政事魏中立言於帝:「當今必欲得賢守令,無加 鏞者。」帝乃特署鏞姓名,授饒州路總管。饒之為俗尚 鬼,有覺山廟者,自昔為妖,以禍福人,為盜賊者,事之 尤至,將為盜,必卜之。鏞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於 江。凡境內淫祀有不合祀典者,皆毀之。人初大駭,已 而皆嘆服。鏞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學宮,求宿儒學行 俱尊者,列為《五經》師。旦朔必幅巾深衣以謁先聖,月 必考訂課試,以示勸勵。每治政之暇,必延見師生,與 之講討經義。由是人人自力於學,而饒之以科第進 者,視他郡為多。鏞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屬亦皆化之。 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厭其所欲, 即御之,往往騰謗於朝。其出使於饒者,鏞延見郡舍 中,供以糲飯,退皆無有後言。其後有旨,以織幣脆薄, 遣使笞行省臣及諸郡長吏,獨鏞無預。鏞治政雖細, 其詳密多類此。十年,拜中書參知政事。十一年,丞相 脫脫在位,而龔伯遂輩方用事,朝廷悉議更張,鏞有 言,不見聽。人或以鏞優於治郡,而執政非其所長,遂 出為甘肅行省參知政事。及脫脫罷,用事者悉誅,而 鏞又獨免禍。乃遷西行臺中丞,歿於官。
諳都剌
[編輯]按《元史》本傳:「諳都剌,字瑞芝,凱烈氏。祖阿思蘭,嘗從 大將阿朮伐宋,仕至冀寧路達魯花赤,子孫因其名 蘭,遂以蘭為氏。諳都剌通經史,兼習諸國語。成宗時, 為翰林院札爾里赤,職書制誥。會有旨命書藩王添 力聖旨,諳都剌曰:『此旨非惟有虧國體,行且為民殃 矣』。帝聞之,謂近臣曰:『小吏如此,真難得也』。事乃止。尋」 授應奉翰林文字,凡蒙古傳記,多所校正,陞待制。時方選守令,除遼州達魯花赤。山西大饑,河南行省恐 流民入境為變,檄守武關諳都剌,驗其良民,輒聽其 度。關吏曰:「得毋違上命乎?」諳都剌曰:「吾防姦耳,非讎 良民也。可不開其生路耶!」既又煮粥以食之,所活數 萬人。又城臨漢水,歲有水患,為築堤城外遂以無虞。 元統二年,除益都路總管。俗頗悍黠,而諳都剌務興 學校,以平易治之。有上馬賊白晝劫人,久不能捕,諳 都剌生擒之。其黨賂宣慰使羅鍋,誣以枉勘,縱其賊。 已而賊劫河間,復被獲,乃盡輸其情,而諳都剌之誣 始白。俾再任一考。親王買奴鎮益都,其府屬病民,諳 都剌裁抑之,民以無擾。至正六年卒,年七十。子《燮徹 堅》,同知新喻州事,以孝稱。
林興祖
[編輯]按《元史》本傳:「興祖,字宗起,福州羅源人。至治二年,登 進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黃巖州事,三遷而知鉛山州。 鉛山素多造偽鈔者,豪民吳友文為之魁,遠至江淮、 燕薊,莫不行使。友文姦黠悍鷲,因偽造致富,乃分遣 惡少四五十人為吏於有司,伺其欲告之者,輒先事 戕之,前後殺人甚眾,奪人妻女十一人為妾。民罹其」 害,銜冤不敢訴者十餘年。興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 以牧民?」即張牓禁偽造者,且立賞募民首告。俄有告 者至,佯以不實斥去,又有告獲偽造二人並贓者,乃 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為之營救,興祖命並執之。須 臾,來訴友文者百餘人,擇其重罪一二事鞫之,獄立 具。逮捕其黨二百餘人,悉寘之法。民害既去,政聲籍 甚。江浙行省丞相別兒怯不花薦諸朝,陞南陽知府, 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遷為通州路 總管,行至城外,撞賊已迫其後,相去僅二十里。時湖 南副使哈剌帖木兒屯兵城外,聞賊至,以乏軍需,欲 退兵。興祖聞,即夜詣說留之。哈剌帖木兒曰:「明日得 鈔五千錠、桐盾五百,乃可破賊。」興祖許之。明日,甫入 城視事,即以恩信勸諭鹽商,貸鈔五千錠,且取郡樓 舊桐板為盾,日中皆備。哈剌帖木兒得鈔,盾大喜,遂 留為禦賊計。賊聞新總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為大 軍且至,中夕遁去。永明縣洞猺屢竊發為民害。興祖 以手牓諭之,皆曰:「林總管廉而愛民,不可犯也。」三年 不入境。春旱,蟲食麥苗,興祖為文禱之,大雨三日,蟲 死而麥穗。已而罷興作,賑貧乏,輕徭薄斂,郡中大治。 憲司考課,以道州為最。以年老致仕,終於家。
白景亮
[編輯]按《元史》本傳:「景亮,字明甫,南陽人。明法律,善書算。由 征東行省譯史有勞,超遷南恩知州,陞沔陽府尹。奏 最於朝,特授衢州路總管。先是,為郡者於民間徭役 不盡,校田畝以為則,吏得並緣高下其手,富民或優 有餘力,而貧弱不能勝者,多至破產失業。景亮深知 其弊,乃始覈驗田畝以均之。役之輕重,一視田之多」 寡,大小家各使得宜,咸使安之,由是民不勞而事易 集,他郡邑皆取以為法。郡學之政久弛,從祀諸賢無 塑像,諸生無廩膳,祭服、樂器有缺,景亮皆為備之,儒 風大振,搢紳稱頌焉。景亮性廉介勤苦,自奉甚薄。妻 尤儉約,惟以脫粟對飯而已。部使者嘗上其事,特詔 褒美,賜以宮錦,改授台州路總管,卒於官。
王艮
[編輯]按《元史》本傳:「艮字止善,紹興諸暨人。尚氣節,讀書務 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說。淮東廉訪司辟為書吏,遷 淮西。會例革南士,就為吏於兩淮都轉運鹽使司,以 歲月及格,授廬州錄事判官。淮東宣慰司辟為令史, 以廉能稱。再調陝州總管府知事,又辟江浙行省掾 史。會朝廷復立諸市泊司,艮從省官至泉州,建言若 買舊有之船以付泊商,則費省而工易集,且可絕官 吏侵欺掊克之弊。」中書省報如艮言,凡為船六艐,省 官錢五十餘萬緡。歷建德縣尹,除兩浙都轉運鹽使 司經歷。紹興路總管王克敬以計口食鹽不便,嘗言 於行省,未報,而克敬為轉運使,集議欲稍損其額,以 紆民力,沮之者以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實 寡而強賦,多民之錢,今死徙已眾矣,顧重改民籍而 輕棄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賈輻輳,未嘗以口計也。 移其所賦,散於商旅之所聚,實為良法。」於是議歲減 紹興食鹽五千六百引。尋有復排前議者,艮欲辭職 去,丞相聞之,亟遣留艮,而議遂定。遷海道漕運都萬 戶府經歷。紹興之官,糧入海運者十萬石,城距海十 八里,歲令有司拘民船以備短送,吏胥得並緣以虐 民。及至海次,主運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執言 曰:「運戶既有官賦之直,何復為是紛紛也?」乃責運戶 自載糧入運船。運船為風所敗者,當覈實除其數。移 文往返,連數歲不絕。艮取吏牘披閱,即除其糧五萬 二千八百石、鈔二百五十萬緡,運戶乃免於破家。遷 江浙行省檢校官。有詣中書訴「松江富民包隱田土 為糧一百七十餘萬石,沙蕩為鈔五百餘萬緡,宜立 官府,糾察收追之。」中書移行省,議遣官驗視,而松江 獨當十九。艮至松江,條陳曲折,以破其狂妄,言其不過欲竦朝廷之聽而報宿怨,且冀創立衙「門,為徼名 爵計耳。萬一民心動搖,患生不測,豈國家培養根本 之策哉?」艮言上,事遂寢。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員外郎。 吉之安福有小吏,誣民欺隱,詭寄田租九千餘石,初 止八家,前後數十年,株連至千家。行省數遣官按問, 吏已伏其虛誑,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復勒其民報,合 徵糧六百餘石。憲司援詔條革去,終莫能止。艮到官, 首言:「是州之糧,比元經理已增一千一百餘石,豈復 有欺隱詭寄者乎?准憲司所擬可也。」行省用艮言,悉 蠲之。艮在任歲餘,以中憲大夫、淮東道宣慰副使致 仕,卒,年七十一。
劉秉直
[編輯]按《元史》本傳:「秉直,字清臣,大都武清人。至正八年,來 為衛輝路總管。平徭役,興教化,敦四民之業,崇五土 之利,養鰥寡,恤孤獨。賊劫汲縣民張聚鈔一千二百 錠而殺之。賊不獲,秉直具詞致禱城隍祠,而使人伺 於死所。忽有村民阿蓮者,戰怖仆地,具言賊之姓名 及所在,乃命尉襲之,果得賊於汴,遂正其罪。秋七月」, 蟲螟生,民患之。秉直禱於八蜡祠,蟲皆自死。歲大饑, 人相食,死者過半。秉直出俸米,倡富民分粟,餒者食 之,病者與藥,死者與棺以葬。天不雨,禾且稿,秉直詣 城北太行之蒼峪神祠,具詞祈祝。有青蛇蜿蜒而出, 觀者異之,辭神而還。行及數里,雷雨大至。秩滿,以親 老去官侍養。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