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2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二十一卷目錄
皇太后部彙考七
明〈世宗嘉靖五則 穆宗隆慶二則 神宗萬曆六則 光宗泰昌一則 熹宗天啟一則〉
宮闈典第二十一卷
皇太后部彙考七
[編輯]明
[編輯]嘉靖七年詔上聖母章聖皇太后尊號
[編輯]按明《昭代典則》,嘉靖七年七月,恭上皇考、聖母尊號, 寬恤天下。詔曰:「朕聞聖人之孝,以尊親為大;人君為 治,以孝敬為先。匪暱情率意之所敢私,實古聖帝明 王之要道者也。朕以藩服,仰荷天命,奉我皇兄遺詔, 遵我聖祖兄終弟及之文,令朕人奉祖宗大統。自即 位之始,首命禮官會廷臣集議稱號等事,奈何左右 大臣,謬主非禮之議,春曹卿佐,妄考不經之言,謂父 子可絕其親,執後世為人後」之說。是以統嗣無分,紀 綱隳失,人倫幾至不明,考議幾於聚訟。當是其時,朕 徒存追報之誠,見聞罔有所得。上賴皇天鑒佑,賚我 賢良,大名大倫,已各正其天序,尊稱尊號,尚未合乎 彝章。是非「奸黨所能為,實由朕沖昧無知之所致也。」 今追惟我皇考恭穆獻皇帝,元德昭彰,寬仁純粹;聖 母章聖皇太后,靜善淑昭,克裨內治。誕育朕躬,深恩 罔極。慕鞠勞訓誨之無可酬,肆洪仁峻德亦曷以頌。 追報之忱既莫能伸,揄揚之誠又未少罄。茲復參稽 典制,爰據輿情,遣官祗告於天地、宗廟、社稷。於今年 七月加上皇考尊諡為「恭睿淵仁寬穆純聖獻皇帝。」 十二日恭奉冊寶。加上聖母徽號為「章聖慈仁皇太 後。」大禮告成。應頒恩賚。
嘉靖十五年建慈慶、慈寧二宮。尋奉章聖皇太后如 天壽山。以九廟成。上兩宮徽號。
按《大政紀》:「嘉靖十五年五月,建慈慶、慈寧宮。九月,帝 如天壽山,奉遷孝肅太皇太后神主於裕陵,孝穆皇 太后、孝惠太皇太后神主於茂陵,各享殿也。十月,帝 奉章聖皇太后如天壽山。帝以奉遷三後主於二陵, 乃奉皇太后往,行奉慰禮,夏言等扈,賞賚有差。」閏十 二月,九廟既成,上兩宮徽號:「昭聖曰恭安康惠慈壽」 皇太后,章聖曰慈仁康靜貞壽皇太后。乃布詔天下 曰:「朕創昭穆群廟,以祀祖宗,彰太祖為專尊之主。復 作太宗廟於群廟之外,表著功德,享祀百世。更創皇 考廟曰獻皇,旁廟止修時祀,以避豐稱之嫌。由是致 孝慈闈,恭上徽號,慶禮既備,推愛宜頒雲。」
嘉靖十七年,慈寧宮成。尋章聖太后崩,廷臣議祔葬 之禮,及上尊諡之儀。
按《大政紀》,嘉靖十七年秋七月,慈寧宮成。帝建慈慶、 慈寧二宮,奉二太后。至是,慈寧先成。郭勛、李時、夏言、 高忠各賞白金五十兩。十二月庚申,章聖皇太后崩, 尋上尊諡曰慈孝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聖獻皇后 按《名山藏開聖記》,十七年建慈寧宮,奉居之。十二月 太后崩。越三日,上敕禮、工二部曰:「慈駕遐升,事莫重 山陵。朕惟皇考陵遠在承天,遐升之日尚諸侯王。朕 煢煢沖歲,知識何有?山陵淺薄、堂隧狹隘,實貽多悔。 每一念至,惕然怛傷。比者二歲春秋,展禮山陵,朕周 覽川原,得大峪山於長陵西南,林岡衍鬱,實為吉丘。 茲欲起逆,梓宮遷祔於此,朕不敢專卜。告皇祖皇帝, 既得吉占,三三勳輔,咸贊朕謀。其告聞祖宗列聖,南 奏皇考合葬慈靈,列於諸陵之次,朕心愜焉。」初,張璁、 桂萼等以議禮驟稱上意,天下竊見聖衷遠慕,有陟 岵之懷。且謂上即位十餘年,未有太子,一時罷民散 吏胥,動浮言,具論顯陵壤不利,宜改遷天壽山下,以 感動帝心。上命禮部集議,尚書夏言極言其不可,上 不聽。至是文武大臣無敢言者,皆曰「宜如制。」乃遣駙 馬都尉京山侯崔元為奉迎使,兵部尚書張瓚為護 行使,太監鮑忠為奉侍,內官指揮趙俊為起吉凶儀 仗官,起逆獻皇帝梓宮承天,將以明年葬。越七日,車 駕詣大峪山,相視作穴處。上哀思太后,擗踴號慟,感 動從官。既歸,御史陳讓奏曰:「日者上天降割,聖母弗 延。伏」見陛下仁孝悽惻,擗踴號慟,天地為哀,臣民若 喪。陛下遂定大禮,擬合葬睿宗皇帝於天壽山大峪 之陽,遂駕素車,乘金相水,穴土印木,臣以言官,得隨 扈從。伏見車駕凌風衝露,陟岡履石,皇皇如有求而 弗得,無非求厝慈親一席之安而已。斯時斯際,皇天 后土亦效精靈,以啟陛下大孝之思,況於臣子。夫大 峪山必建睿宗皇帝之陵以葬聖母。論分則以配祖 宗七陵之尊,論情則以申慈闈同穴之盟。前事則可 共祖宗以為敬後事則可依壽陵以為安,至矣,盡矣。 臣特不忍遂虛獻廟巳安之宅,敢獻《芻堯》兩端,以備採擇萬一陛下御極十有七年矣,百姓謳歌,四方寧 謐,是雖聖德神功,上帝歆佑之錫。然臣嘗得諸傳聞, 皆謂獻廟幽宮,龍穴極美。且以皇考積德敦仁,下襲 水土,玉質為精,地復為母。臣意其中生氣元功,絪縕 會結,必有紫茜點血,玉液垂珠之祥,故祐啟陛下,以 協在宥,坤後山靈之庇,不可誣也。《禮》曰:「葬者,藏也」,欲 人不得見也。今出聖考玉魄於母孕之地,如取之於 其胎也。雖梓槨重封,錦囊百襲,能無疑哉?古人事死 之禮,先廟後墳,重魂後魄。是以黃帝成道登天,群臣 葬其衣冠橋陵。舜死蒼梧之野,葬九疑之山,蓋二妃 未之從也。臣妄謂陛下可奉睿宗皇帝遺衣,納之梓 宮,飾以袞冕,與皇太后合葬大峪,碑題「睿宗獻皇帝 陵。」再以皇太后之遺冠帔納之梓宮,奉以合葬《顯陵 碑》題「睿宗獻皇帝陵」,此臣之一見也。若陛下必遷顯 陵,以遂孝思,則顯陵之在承天者,當為二聖衣冠幾 杖之藏,以當荊襄旺氣,此臣又一見也。竊取黃帝衣 冠之藏之義,兼取大舜九疑獨葬之禮,以神為配,兩 美具存。睿宗、章聖精神之在天者,既以神而會魄,玉 魄之在地者,又以魄而留神。北「陵以配七陵之重也, 而近又以慰陛下霜露之思;南陵以收一方之勝也, 而遠又以留陛下龍潛之跡。在陛下擇之耳。」奏入,上 怒曰:「腐儒黜為編民。」既而思曰:「獻皇帝體魄藏顯陵 者,二十歲矣。以道途之遙遠,風塵之蒙露,大不寧於 朕心,亦不寧。我皇考、皇妣,茲決意奉慈宮南,朕將詣 視焉,多於北來」為孝者。禮部尚書嵩言:「靈駕北來,慈 宮南詣,共一舉耳。顯陵遠在江漢,陛下《春秋》念之,遷 於大峪,則朝發而夕至也。可以密省謁,展聖懷。臣謂 如初議便。」上曰:「孰是四海非王土與?即如孝陵南矣。 昔我成祖,豈容不思皇祖也?」乃僅南孝陵,因止崔元 等三使毋行,第使趙俊往啟視之。丙寅,上尊諡曰慈 「孝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聖獻皇后。」是時,上以送終 大事,念之數旬,終難自決。二三輔弼親信之臣,亦靡 然影響,莫能贊上意。
按《明會典》,「嘉靖十七年,上章聖皇太后慈諡儀,前期 四日,太常寺奏齋戒三日。至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廟、 社稷,用祝文、香帛、酒果、脯醢如常儀。是日早,告几筵, 設冊寶案於几筵前,冊東寶西,設祝案於御拜位右。 祭前一日,內侍官置冊寶輿香亭於奉天門,捧冊寶 各置輿中。是日上素冠服御奉天門,內侍官舉輿,外」 導駕官導上隨冊寶輿後降階升輅外導駕官退,百 官素服於金水橋南北向立。冊寶輿將至,百官皆跪, 冊寶輿過,興,隨至慈寧宮門外,北向立。太常寺導引 官導上至慈寧宮門外降輅。冊寶輿由中門進至幾 筵前丹陛上。導引官導上由左門入,至丹墀內。贊唱 「執事官各司其事。」導引官導上至丹陛上拜位。太常 寺官於冊寶輿內、捧冊寶由殿中門入、至几筵前左 右北向立。內贊奏四拜禮。外鴻臚寺官傳唱百官皆 行四拜禮畢。導引官導上由殿左門入、至梓宮前奏 跪。〈傳贊百官皆跪〉奏「進冊」,捧冊官以冊跪進於上右。上受冊 獻畢、以授捧冊官置於案。奏「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 於上左。上受寶獻畢、以授捧寶官置於案。奏「宣冊寶」 訖。奏「俯伏」、興、平身。〈傳贊百官同〉奏復位。導引官導上至幾 筵前。唱「初獻禮。」奏跪。〈傳贊百官皆跪〉奏獻帛、奠酒。贊讀祝。讀 祝官跪於右。讀訖。唱「亞獻禮、終獻禮。」奏「俯伏、興、平身。」 〈傳贊百官同〉奏「復位。」導引官導上由殿左門出。至拜位。奏 「四拜。」〈傳贊百官同〉導引官導上由左門入。至梓宮前以冊 寶授太常寺官捧入內。導引官導上入內安冊寶行 叩頭禮。導引官導上由左門出。至丹陛上。奏「禮畢。」遂 頒詔如常儀。
嘉靖十八年、駕南幸、親謁山陵。始定「南祔」之議。因上 「太后梓宮南祔儀。」
按名山藏《開聖記》,其明年元日之夜,上重復思維,復 趣三命使南,如前旨。已又思宜反葬,曰:「安可優游不 斷,如婦女子耶?朕意決矣。第昔日建造規模多所未 稱,宜朕自行觀閱其山川。」於是即拜顧璘為工部侍 郎,董陵事議南幸,諸大臣皆諫,上曰:「朕豈空行哉,為 吾母耳。」已而御史劉賢、都給事中曾工部郎中嶽 倫等亦以為言。上怒,奪賢。等俸,罷倫職不敘。太學 生陳良鼎上疏,上下錦衣責問之。二月,車駕發京師, 文武大臣送駕宣武門外。上思慕太后,製《述懷》之詩。 三月庚辰,謁皇考於承天隆慶殿。辛巳,登陵山,周覽 久之。乃於舊元宮之北定新宮立表焉,曰:「待合葬也。」 因御行殿,享上帝,修秩祀,朝諸侯。發德音以撫遺老, 敕大賚以振罷民。車駕將還京,則又思維遲疑,曰:「獻 帝妥靈純德山有年矣,烏可它移徙大峪山之陽?皇 祖皇帝亦有重卜,宜莫若各營其處,毋反葬於楚。」至 慶都,監察御史謝少南言:「慶都有堯母墓,佚於祀典。 皇上再圖鳳寢,跋履山川,累思重慮,聖人之孝也。則 帝堯之為其母可知已。今者乘輿遠臨,千載一會。伊 耆氏有靈,不以表母之墓望陛下乎?乞下有司建廟, 或如古帝王陵寢故事,三年一祭,則陛下至孝達於古初。」上嘉之,如其言,而曰:「帝堯父母異陵,可知,合葬 非古。」即拜少南為左春坊左司直。顧問大學士夏言: 「昔日有諫止《南祔》者,是何御史?何姓名?今其疏安在?」 於是還京,仍命奉葬聖母於大峪之山。已,復詣觀之, 則又見其山不如純德山美,乃決反葬之議。使顧璘 作新宮如前旨。將遷獻帝於舊宮,以聖母往合葬焉。 以駙馬崔元為奠獻使,載慈宮以登潞河之舟,而命 翊國公勛、大學士言恭送。候進發奠獻諸臣各共其 事。甲申,發引,上衰服,與百官步送朝陽門外。翊國公 勛、大學士言還報命。詔賜金帛酒饌曰:「慈轝南行,禮 物既備,朕心稍寧,無終之慕,自不能已。」一夕,上夢大 風撼梓宮舟,既悟,甚懼,即詣禱元冥於金海,使使者 馳送天妃經卷以壓。舟至采石磯,磯不可泊,太平府 同知梅山鑿岡維舟以濟,及漢江之口沙澀,忽雨浮 漲焉。上聞甚喜,加梅山爵一級。七月庚申,合葬於顯 陵新宮。辛酉,舉慰祭永孝殿。辛未,奉主祔獻皇帝廟, 上皆率皇后行禮,曰:「以此盡人子、人婦之節。」上曰:「朕 沖昧稔愆,累及父母。今者送終禮畢,思維永慕,轉覺 不堪。缺人子之情者,無如朕甚。奉天勤民,恐益迷昧, 尚賴左右丞弼,匡朕不逮。」而論顧璘等功,五十有一 人,賞有差。
按「《明會典》:嘉靖十八年,章聖皇太后梓宮南祔儀: 一,先期敕命勳戚重臣一員充奠獻使,並護行武職 大臣一員,管領官軍扈侍梓宮。行禮部堂上官一員, 監禮扈行題主大臣一員;護喪內侍官併入皇堂內 官:內使匠作太常少卿一員,執事官十人,鴻臚寺少 卿一員,屬官等十人;光祿寺少卿一員,四署官四人; 錦衣衛指揮一員,千百戶四人,各供事,給事中、御史 各二員監視糾察欽天監官一員,率博士一員安葬 候時」,五府九卿等衙門分官奉送梓宮,俱照欽點職 名,各送至張家灣水次,恭祭而回。工部委官會同內 官監,先期於通州及張家灣水次二處,搭蓋奉安梓 宮席殿及朝陽門至通州各處祭所席棚,及《行文》沿 路府州縣、各該有司,預於水次搭蓋祭所席棚 一,前期二日,《百官及皇親命婦、文武官三品以上命 婦》,俱衰服,每日早詣慈寧宮門外哭臨。命婦設祭一 壇,免朝,禁屠宰音樂,至神主回京日止。
一前期六日、以皇妣葬顯陵。祭告太廟睿宗廟。遣官 分告列聖群廟。越二日、上吉服告天神地祇壇祭品 行禮俱如常儀。百官陪拜。又二日上預告几筵。內侍 官陳設牲醴如常儀。上具衰服內導引官導上詣拜 位奏四拜奠帛三奠酒讀祝俯伏舉哀。哀止奏四拜 興焚祝帛禮畢。
一,設奠辭:靈昭聖皇太后遣祭一壇,武廟皇妃一壇, 皇后一壇,皇妃、皇嬪各一壇,皇太子一壇,裕王、景王、 仁和大長公主等一壇,涇簡王妃一壇,內官、內使共 一壇。是日,遣官祭告各門及諸神廟。慈寧門、思善門、 右順門、午門、端門、承天門、御橋、大明門,俱遣內官行 禮。玉河橋、朝陽門並橋、關王廟、顯靈宮、靈濟宮、城隍 廟、東嶽廟、真武廟、俱遣太常寺官行禮。祭用酒果、脯 醢香帛。司禮監、禮部、錦衣衛提督執事者設《大昇轝》 於午門外、至大明門外
一、啟奠。內侍官陳設酒饌拜位如常儀。內導引官導 上具衰服詣拜位、奏拜奠、讀祝舉哀。禮畢。內侍官跪 奏「請慈孝顯皇后梓宮升龍輴。」內侍官先捧諡冊寶 由殿中門出置輿內。次奉桑主由中門出奉安輿內。 次香亭安置訖。內侍官捧銘旌由中門出梓宮降殿。 執事官奉登龍輴訖。以綵色帷幕障飾梓宮執翣者 分列左右。內使擎執繖扇侍衛如常儀。〈儀仗用存日所御者〉諡 冊寶輿香亭銘旌、以次先行。上至梓宮前跪。內侍官 跪奏「謹請皇妣靈駕進發。」上由殿左門出。宮眷皆哭、 後隨至午門。內侍官跪奏「請靈駕安止。」安定。行祖奠 禮。
一祖奠。內侍官陳設酒饌拜位如常儀。內導引官導 上衰服拜奠讀祝舉哀畢。內侍官跪奏「請靈駕進發。」 執事者進大昇輿奉安訖遂行。上率宮眷隨至端門 外、行朝祖禮。
一、朝祖。欽定捧主官九員,俱具青服,恭捧各廟主詣 太廟奉安訖,太常寺陳設脯醢果於列聖位前,不奠 獻。執事官先設褥位於太廟丹陛正中。梓宮至端門 外,上具青服,太常寺導引官導上詣桑主輿前跪。太 常卿跪於上之左。奏請慈孝獻皇后朝祖。上捧桑主 由太廟中門入,至太廟丹陛上立。典儀唱:「迎神」,各捧 主官上香退。典儀唱「行朝祖禮。」太常卿進立於殿中 北向。內贊奏跪。上捧桑主跪奉於褥位。內贊奏「謁、辭。」 太常卿跪奏曰「孝元孫嗣皇帝」〈御名〉謹奉慈孝獻皇 後謁辭訖。內贊奏四拜禮、興、平身。上跪捧桑主起立。 太常卿跪奏曰:「禮畢,請還宮。」捧主官納主還各廟。上 捧桑主退至陛東、西面立。隨列聖主後出安亭內,行 辭奠禮。
一、辭奠。先期,太常寺官於承天門內陳設牲醴如常儀。內侍官設上拜位,設宮眷帷幕於近西。桑主朝行 禮畢,上易衰服。太常寺導引官導上詣拜位。內贊奏 「上香」,奏二拜。典儀唱「奠帛三獻。」讀祝,俯伏,舉哀。哀止, 奏二拜,焚帛。祝禮畢,上退。宮眷入拜,哭盡哀止。太常 寺官跪奏「請靈駕進發」,上攀送而還,宮眷俱還。司禮 監。禮部錦衣衛官提督輿亭儀衛等以次前行。梓宮 出承天門、大明門、轉東由朝陽門出。《大樂》鼓吹前導、 設而不作
一遣奠。先期太常寺執事官於朝陽門外陳設牲醴 如常儀。梓宮至太常寺。導引官引奠獻使詣拜位行 四拜禮奠帛奠酒讀祝俯伏舉哀。哀止。贊四拜興焚 祝帛禮畢。太常寺官詣梓宮前跪奏「請梓宮啟行。」 一路祭公侯伯五府九卿等衙門官員耆老人等、共 祭一壇。〈朝陽門外五里〉僧道官共一壇。〈通州〉皇親及駙馬共祭 一壇。各衙門奉送梓宮官員一壇〈俱張家灣〉
一京城至張家灣、沿途壺巷軍民男婦、遇梓宮至、皆 跪、俯伏舉哀。候梓宮過、興
一大《昇輿》行、沿途校尉舁送。選委內官同錦衣衛官、 專一提督。務要起止有節、行步安穩。送葬官員人等、 不許逼近儀仗失次喧譁。有失禮儀者、聽糾儀官舉 奏
一題主。前期,內侍官設神座、香案於通州席殿內。靈 駕至,奉安訖,奠獻使行上食禮畢,退。執事官陳設祭 品,設題主案於香案前西向,奉桑主置案上。奠獻使 具青服,百官俱釋衰,具青服陪拜。太常寺官引使就 拜位,贊「三上香」訖,贊「四拜」,興,退。百官分侍左右。題主 官盥手西向立,恭題訖,內侍官捧主奉安神座,命官 「青服行降神禮。」
一降神。典儀唱「執事官各司其事。」贊「就位。」贊「上香。復 位。」贊四拜。〈百官同〉唱「奠帛。」行初獻禮。獻爵讀祝。亞獻、終 獻贊四拜,焚祝帛。禮畢,太常官跪奏「請慈孝獻皇后 神主降座升輿。」命官捧主升輿還京。內侍官捧桑主, 用白韜櫃靈。駕行,內執事官焚楮,駕凶儀於野 一。次日,神主回京。內執事官備儀衛,教坊司大樂鼓 吹前導。至道中行饗神禮。命官具青綠錦繡服色。〈百官 同〉典儀唱「執事官各司其事。」贊「就位。」贊「上香。復位。」贊 「四拜。」〈百官同〉唱奠帛。行初獻禮。獻爵讀祝。亞獻終獻。贊 「四拜。」焚祝帛。禮畢、神主輿行至朝陽門、命官具吉服 隨行。〈百官同〉至午門外。儀衛等退。內導引官導神主入, 上具常服率皇后宮眷等迎神主於慈寧宮門外。武 廟皇妃、公主、涇簡王妃等迎於宮內,俱吉服。神主至 几筵殿內,上立於殿東稍南、西向。皇后皇妃以下序 立於殿西稍南、東向。內侍官詣靈輿前跪奏「請慈孝 獻皇后神主降輿陞座」畢。上捧神主奉安於靈座訖, 行安神禮。內執事官陳設牲醴如常儀。內導引官導 上詣拜位、奏拜奠讀祝。禮畢。后妃以下入行四拜禮。 鴻臚寺官引百官於慈寧宮門外、隨班行禮。〈傳贊如儀〉 一神主輿行奠獻使等官行叩頭禮。上食畢。太常寺 官跪奏「請梓宮啟行。至張家灣、奉梓宮登舟奉安訖。 行祭告禮。太常寺官陳設奠獻使行禮如常儀。各衙 門奉送官俱陪拜祭畢舟發。」沿途每日三上食。奠獻 等官俱素冠服詣梓宮前行叩頭禮如常儀。神宮監 尚膳監恭辦上食饌五樣蔬果酒膳。
一經過有王府去處。許王素服出迎致祭。該府官預 陳設祭物於水次席殿。其附近王府、許遣輔導官致 祭行禮
一南京守備文武衙門、「各處鎮巡三司官、梓宮舟及 附近去處、俱致祭舉哀、與王府遣官同。所轄有司大 小官員、通許陪拜。致祭品物:簇盤一座豕一羊一果 五盤點心五盤」煠,《五盤》。〈俱用顏色紙花〉案,酒五樣,菜五碟, 粉湯五盌,飯五盌,帛一段,酒三爵,香燭、紙〈陳設如儀〉 一、梓宮自通州登舟,抵承天府,張家灣祭「潞河之神, 天津祭海口之神、安平鎮祭龍王之神,徐州、呂梁二 處祭洪神,淮河口祭淮瀆之神,儀真、南京祭大江之 神、彭澤祭小孤山之神、九江之神、漢江之神。所過大 川,俱用牲醴致祭,俱勳臣具青服行禮。其各處應祀 水府之神,開載未備者,臨期斟酌致祭。」
嘉靖二十年,昭聖皇太后崩。
按《大政紀》:嘉靖二十年八月,昭聖皇太后崩,上慈諡 曰:「孝康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聖敬皇后。」
穆宗隆慶元年上孝慈皇后杜氏諡為皇太后
[編輯]按《明通紀》:隆慶元年春正月,上孝慈皇后尊諡曰「孝 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聖皇太后。」
按《明外史孝恪杜太后傳》:「『後,世宗妃,穆宗生母也,大 興人。父林,嘉靖初,封康嬪。久之,進為妃。三十三年正 月薨。是時穆宗以裕王居邸,帝下禮部議喪禮。尚書 歐陽德請輟朝五日,裕王主喪事,遵高皇帝《孝慈錄》, 斬衰三年。帝不許。輔臣言,高帝嘗命周王橚為孫貴 妃服矣。慈母猶爾,況生母乎』?帝命比賢妃鄭氏故事」, 諡「榮淑康妃」,葬金山。穆宗立,尊諡孝恪淵純慈懿恭 順贊天開聖皇太后,遷祔永陵,祀主神霄殿。追封林為慶都伯,而命其子繼宗祀。
隆慶六年,神宗即位,尊皇后陳氏為「仁聖皇太后」,生 母皇貴妃李氏為「慈聖皇太后」,仍居乾清宮。
按《明昭代典則》,「隆慶六年六月,皇太子即皇帝位。秋 七月,加上皇后陳氏曰仁聖皇太后」,皇貴妃李氏曰 「慈聖皇太后。」
按《明外史孝安皇后傳》:「後陳氏,穆宗次後也,通州人。 父景行,以女貴,封固安伯。隆慶元年,冊為後。後無子, 多病,出居別宮。神宗即位,上徽稱曰仁聖皇太后。」 按《孝定李太后傳》:「後穆宗妃,神宗生母也,漷縣人。父 偉,以女貴,封武清伯。見《外戚傳》。初為宮嬪,進貴妃,生 神宗,進皇貴妃。萬曆元年,上徽稱曰慈聖皇太后。」故 事:天子立尊皇后為皇太后,若有生母稱皇太后者, 則加徽號以別之。時馮保欲媚帝生母,諷大學士張 居正以並尊。於是下議,尊皇后曰仁聖皇太后,皇貴 妃曰慈聖皇太后,始無別矣。仁聖居慈慶宮,慈聖居 慈寧宮。居正請太后護視,帝乃徙居乾清。太后主持 國是,專任居正。帝或不讀書,即召使長跪。每御講筵 入,常令效講臣進講於前。當朝五更,至帝寢所,呼曰: 「帝起。」左右掖帝坐,取水為盥面,挈之登輦以出。故帝 宮中起居最嚴。大璫奉太后旨者,往往挾持太過。帝 嘗在西城曲宴,令慈寧兩內侍歌新聲,辭不能。帝怒, 取劍擊之,為諸奄所解,戲割其髮。翌日,太后傳語閣 臣,居正具劄切諫,令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長跪, 數其過,至云:「天下大器,豈獨爾可承耶?」宮中有傳於 帝者曰:「太后令馮保向閣中取《霍光傳》矣。」以是帝銜 二人甚,特屈於太后,未敢發。
神宗萬曆五年詔修慈慶慈寧兩宮尋罷
[編輯]按《明通紀》:萬曆五年五月,詔修慈慶、慈寧宮。首輔張 居正上言,「兩宮規制甚備,又至壯麗,足以娛聖母萬 壽,不宜時詘舉嬴,令群臣嘖有煩言。」上入告,聖母罷 之。
萬曆六年,大婚禮成,上兩宮徽號。慈聖太后返慈寧 宮。
按《明通紀》:「萬曆六年三月,大婚禮成,上兩宮聖母徽 號,仁聖皇太后加懿安,慈聖皇太后加宣文。」
按《明外史孝定李太后傳》:「六年,帝大婚,太后將返慈 寧宮,敕居正謂吾不能視皇帝朝夕,先生親受先帝 付託,其朝夕納誨,終先帝憑几之誼。三月,進徽號曰 宣文。」
萬曆十一年,加上兩宮徽號。
按《明通紀》:萬曆十一年三月,加上兩宮聖母皇太后 徽號,「仁聖」上加「康靖,慈聖」上加「明肅。」
萬曆二十四年,仁聖皇太后崩。
按《明外史孝安皇后傳》:「二十四年七月崩,諡曰『孝安 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后,祀奉先殿別室。 萬曆二十九年,冊立太子,上聖母徽號』。」
按《明通紀》:「萬曆二十九年冬,冊立元子為皇太子,上 聖母慈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皇太后徽號,群臣奉 表稱賀。」
萬曆四十二年,慈聖皇太后崩,閣臣裁擬「赦文」及「上 諡神主」一定之儀。
按《明通紀》:萬曆四十二年春二月初九日,慈聖皇太 後崩。聖諭「合行喪儀,該部查例具看。」又諭內閣:「朕聖 母皇太后自去年十一月內違和以來,朕齋虔竭誠 祈禱,於聖母前,日視藥侍膳。聖母諭朕:『內外有罪輕 應赦者赦之,天下有災傷之處,錢糧應免者免之。朕 正在回奏,待聖體萬安,發旨擬行。而慈母竟爾崩逝, 朕心哀切,痛悼不已。卿等擬赦文以進。欽此』。」大行皇 太后遺詔例於次日即頒,時己三日,故特請十二日 皇上禮服具成,百官恭詣慈寧宮門外哭臨,群臣上 恭慰疏。內閣擬進《聖母遺命赦稿》,疏云:臣葉向高、方 從哲、吳道南等據部所開,楚宗一款,須稟聖裁。臣等 竊念諸宗,當日訐奏楚王戕殺巡撫,自犯不赦之罪, 即重加懲創,原不為過。惟是坐謀反,則人以為「且 重辟六人己足正法,其餘諸宗,禁錮十年,併其家屬 皆被幽繫。男女雜居,天日不見,號呼痛苦之聲,日夜 不絕,見於撫院各官及守備中官之疏,讀者皆為傷 心酸鼻。所以中外諸臣,連章苦請,曾經禮部都察院 看議,奏俱留中未發。今九卿諸臣又同心合辭,謂其 當赦,臣等不得不為開列。如蒙聖慈憫念,准與釋放。 將聖母在天之靈,見祖宗列聖,亦自歡然。但事干宗 室,當斷自宸衷,非臣等所敢專擅者也。又戶部所開 河東兩淛進鹽、長蘆過路落地生熟鹽等稅,擬與豁 免。工部所開陝西織造羊絨、蘇松織造綾紗,自萬曆 三十四年以前拖欠,擬與豁免。當此民窮財盡、邊餉 匱乏之日,欲蠲常賦則無以給軍,不蠲則民困愈甚。 事屬兩難,處置無策。諸臣皆望皇上將稅使停罷或 大加減省,臣等未敢遽言,惟此數款慨賜允行,亦可 少濟一二。但事干錢糧,亦斷自宸衷,非臣等所敢專 擅者也。」輔臣葉向高、方從哲、吳道南等上《聖母諡議大行慈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恭熹皇太后。三月,吏 部具題陵工在邇,乞點工部侍郎林如楚到部署印 督理。聖諭諭內閣云:「覽卿等所擬《赦詔》內寬釋楚宗 幽禁,姑准所擬。其蠲免陝西織造羊絨袍服,朕豈不 憫念?民情困苦。但係緊急上供,且數不多,難以停免。 各省額進稅課,准以每年所徵三分量減一分,以彰 慈恩恤民德意。其二分照舊徵收,分解進用,接濟急 需。」待三殿工有次第,即行停止。起廢、遣建、謫戍等官, 已有旨分別敘用,故諭。欽此。四月,閣臣葉向高、方從 哲、吳道南等言:「詔書內稅額已減,停止有期,不當再 瀆。但各省稅額多不過六七萬,而廣東獨至十八萬, 民間賠累多年,委為困苦。前蒙聖恩減去三分之一, 然稅額尚有十萬餘,不無偏重。況黎民作亂,興師動 眾,騷擾難堪。伏望垂憐,再減二三萬,救此一方民命。」 五月,命閣輔率中書官詣南薰殿恭寫聖母孝定貞 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太后神主神位。輔臣等歷 稽祖制,凡太后神主俱不用「太」字。蓋因太后之號,乃 臣子尊奉之稱,若神主神位,則列於帝后之側,於禮 未宜。乃遵舊例題稱,隨具揭奏明。奉旨云:「具見詳慎。」 十五日,潞王薨。署吏部事兵部尚書王象乾言:「山陵 大事,舉行在邇,一切監禮、護送執事等官,需人甚眾。 見今部寺卿貳寥寥數員,恐分遣無人、步送無人,於 典制有虧,瞻觀不雅,非皇上孝事慎禮之深意。伏乞 盡點會推諸臣,以補久缺,以襄大典,真目前急務也。」 閣臣葉向高《請申飭防守揭》云:「恭遇聖母皇太后梓 宮發引,內外大小官員及旗校軍匠人等,幾於舉國 而行。內地空虛,不無可慮。伏乞嚴諭兵部行該管衙 門申明禁令,巡緝奸宄,以保無虞。」
按《明外史孝定李太后傳》:「四十二年二月崩,上尊諡 曰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大祚聖皇太后,合葬昭陵, 別祀崇先殿。後性慈惻,好佛,天下名勝地多置梵剎, 動費鉅萬。時天下晏安,物力充足,帝亦助施無算。初, 光宗未冊立,給事中姜應麟等請立東宮,被謫,太后 聞之,弗善也。一日,帝入侍,太后問其故,帝曰:『彼都人 子也』。」內廷呼宮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宮人進,遂大怒 曰:「爾亦都人子!」帝伏地不敢起。群臣請福王之國,行 有日矣。鄭貴妃欲遲之明年,以祝太后誕為解。太后 曰:「吾潞王亦可來上壽乎?」貴妃乃不敢留福王。御史 曹學程以建言論死,太后憐其母老,言於帝,釋學程。 後生神宗及靖王、潞王。
光宗泰昌元年熹宗即位進尊生母貴妃王氏為皇太后
[編輯]按《明外史孝和王太后傳》:「後,光宗妃,熹宗生母也,順 天人。父鉞,以女貴,追封新城伯,見《外戚傳》。初入東宮, 為選侍,萬曆三十二年十一月生熹宗,進才人。四十 七年三月薨,諡昭肅恭和章懿才人。光宗即位,進封 皇貴妃,改諡曰溫肅端靜純懿皇貴妃。熹宗即位十 一月,上尊諡曰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聖皇太」 後遷葬慶陵,祀奉先殿。
熹宗天啟八年莊烈帝即位追尊生母劉氏為皇太后
[編輯]按《明外史孝純劉太后傳》:「後,光宗妃,莊烈帝生母也, 海州人。後入河間,父應槐,母徐氏,初入宮,為淑女,萬 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莊烈愍皇帝,已失光宗意,被 譴薨。光宗中悔,恐神宗知之,戒掖庭勿言,葬於西山。 及莊烈帝封信王,進賢妃。天啟中,莊烈帝居勗勤宮, 問近侍曰:『西山有申懿王墳乎』?曰:『有』。」「傍有劉娘娘墳 乎?」曰:「有。」每密付金錢往祭。及即位,上尊諡曰孝純恭 懿淑穆莊靜毗天毓聖皇太后,遷葬慶陵。封其弟效 祖為新樂伯,繼祖及姪文炳、文燿為錦衣衛指揮同 知。具《外戚傳》。帝五歲失太后,問左右遺像,莫能得傳。 懿妃自稱習太后言,宮人中狀貌有相類者,命太后 母瀛國太夫人徐氏指示畫工,可意得也。圖成,由正 陽門具法駕迎入。帝跪迓於午門,懸之宮中,呼老宮 婢視之,或言似,或曰否。帝為雨泣,六宮皆泣,以助上 哀。妃以此得加封號。故事,生母忌日,不得設祭服青。 十五年六月,帝以太后故,欲追前代生繼七後,同建 一廟,以展孝思。乃御德政殿,召大學士及禮部尚書 林欲楫、侍郎蔣德璟等議。帝曰:「太廟之制,一帝一後, 計九廟。此外祧廟亦有九,亦一帝一後。其繼後及生 母七位,既不得入太廟,又無祧廟之主,即宮中奉先 殿尚無祭也,奈何?」德璟曰:「奉先殿外尚有奉慈殿,所 以奉繼後及生母者,雖廢,可舉也。」帝曰:「奉慈殿外尚 有弘孝、神霄、本恩諸殿。」德璟曰:「內廷規制臣未悉。孝 宗建奉慈殿,嘉靖廢之而建神霄,今未知尚有基址 否。」帝曰:「奉慈已撤,惟奉先尚可拓也。」於是別置一殿, 祀孝純及七後雲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