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第07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家範典 第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十二卷
明倫彙編 家範典 第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

 第七十二卷目錄

 兄弟部紀事八

 兄弟部雜錄

 兄弟部外編

家範典第七十二卷

兄弟部紀事八

[編輯]

《明外史晉恭王棡傳》:「棡,太祖第三子,母高皇后,洪武 三年封,十一年就藩。或告棡藏兵五臺山中,反形已 具。帝大怒,欲發兵討之。皇太子諫曰:『萬一兵往而棡 拒命,是父子為敵也。如天下後世何?臣請巡邊與俱 來』。」帝從之。太子巡歷燕、代及晉,與棡昆弟飲甚驩,浹 旬太子行棡,送至河南,太子告之故,令入朝。棡惶恐 從命。至京,帝怒未解,太子哀祈甚切,乃廢為庶人,居 京師。與太子友愛彌篤,日夜號泣悔罪。帝憐之,復其 爵敕歸藩,更以恭慎聞。

棡薨,子定王濟熹嗣。濟熹弟平陽王濟熿,幼狠戾,失 愛於父。及長,太祖召秦、晉、燕、周四世子及庶子之長 者教於京師。濟熿與燕王子高煦、周王子有㷲,邪譎 相比,不為太祖所愛。濟熹既嗣王,成祖封濟熿平陽。 濟熿追憾父,並濟熹不為解嗾。其弟慶成王濟炫等 日訴濟熹過於朝,又誘府中官校交文致其罪,歷八 年不已。帝乃奪濟熹爵,與世子美圭皆為庶人,俾守 恭王園,而立濟熿為晉王。濟熿既立,驕恣暴橫,一府 被其害,莫敢言。至進毒弒嫡母謝氏,逼烝恭王侍兒 吉祥,幽濟熹父子,蔬食不給。父兄故侍從宮人多為 所斃。恭王宮中老媼走訴成祖。乃即獄中召晉府故 承奉左微問之,盡得濟熿搆濟熹狀。立釋微命,馳召 濟熹父子,濟熹幽空室已十年。左微者故因濟熹牽 連繫獄,或傳微死久矣。及至,一府大驚。微入空室,釋 濟熹父子,相抱持大慟。濟熹父子謁成祖行在所。成 祖見濟熹病,惻然。封美圭平陽王,使奉父居平陽,予 以恭王故連伯灘田。會成祖崩,濟熿不為服,使寺人 代縗臨幕中,而不與美圭田。仁宗連以書諭濟熿,卒 不聽。又聞朝廷賜濟熹王者冠服及他賚予,益怨望, 廣致妖巫詛咒不輟。宣宗即位,濟熿密遣人結高煦, 謀不軌,寧化王濟煥告變。比禽高煦,又得濟熿《交通 書》,帝未之問也。而濟熿所遣使高煦人懼罪,乃走京 師首實內使劉信等數十人,並告濟熿擅取屯糧十 萬餘石,欲應高煦,並發其宮中詛咒事。濟煥亦至是 始知嫡母被弒,馳奏,遣人察實,敕召至京,示以諸所 發奸逆狀,免為庶人,幽鳳陽。同謀妖巫官屬悉論死, 時宣德二年也。乃復封濟熹為晉王。

《遼簡王植傳》:恭王寵涭,與弟光澤王寵𤃆友愛,飲食 服御必俱寵𤃆有令德,寵涭有事,必咨寵𤃆而後行。 《周定王橚傳》:橚薨,子憲王有燉嗣,弟汝南王有㷲數 訐有燉,宣宗為書諭之。有㷲與弟新安王有熹,乃詐 為祥符王有爝書,與趙王書,辭甚悖,置彰德城外。都 指揮王友得書以聞,宣宗逮友,訊無跡,召有爝至曰: 「必有㷲為此書。」訊之具服。有㷲、有熹並免為庶人。 成化二十一年,惠王同鑣嗣,弘治十一年薨。世子安 㶇未襲封而卒,孫恭王睦㰂嗣,追封安㶇為悼王。初, 安㶇為世子,與弟平樂王安泛、義寧王安涘爭漁利, 競置囹圄,集亡賴為私人。惠王戒安㶇不從。王怒安 泛,因而傾之,安㶇亦持安泛不法事。惠王薨,群小交 搆,安㶇奏安泛私壞宗廟社稷儀仗,染作諸壇庫。安 泛亦誣奏世子,下鎮、巡官案驗。頃之,安㶇死,睦㰂立 而幼安泛,安涘訐其子不可嗣。孝宗命太監魏忠、刑 部侍郎何鑑往按之。安泛懼,益誣世子毒殺惠王。鑑 等奏其妄,削安泛為庶人,幽鳳陽,安涘亦革爵。 《齊王槫傳》:槫,太祖第七子。建文初,廢為庶人,與周王 同繫。燕兵入金川門,急遣兵護二王。二王卒不知所 以,大怖伏地。已知之,乃大喜。成祖令王齊如故。槫驕 縱,帝與書,召來朝,面諭王「無忘患難。」時槫益自疑,陰 畜刺客,招異人術士為咒詛。輒用護衛兵守青州城, 並城築苑牆,截往來守吏不得登城。夜巡李拱、曾名 深等上《急變》,槫拘匿以滅口。永樂三年詔索拱諭槫 改過。是時周王橚亦中浮言,上書謝罪,帝封其書示 槫。明年來朝,廷臣劾槫罪。槫厲聲曰:「奸臣喋喋,欲效 建文時耶?」會盡斮此輩。帝聞之不懌,留槫京邸,削其 護衛,誅指揮柴直等,盡出槫繫囚及所造不法器械。 群臣請罪教授葉垣等。上曰:「王性兇暴,朕溫詔開諭 至六七,猶不悛。教授輩如王何垣等,先自歸,發其事, 可勿問。槫留京,益有怨言,乃召其子至京,父子並奪 爵。宣德三年,福建妄男子樓濂詭稱七府小齊王,謀 不軌。事覺,械至京,誅其黨數百人。槫及三子皆暴卒。」 《鄭濂傳》:「濂字仲德,浦江人。會胡惟庸以罪誅,有訴鄭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爭欲」行,湜竟往。濂方以 事至京,迎謂曰:「吾兄長,當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 辨。」二人爭入獄。太祖召見,勞之曰:「有人如此,肯從人 為逆耶?」宥之,賜酒食。立擢湜為福建左參議。

濂坐事當逮,從弟洧曰:「吾家以義名,先世有兄代弟 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詣吏自誣服,斬於市。洧字仲 宗,受業於宋濂,有學行,鄉人哀之,私諡貞義處士。 《何垕傳》:「垕字胡舉,江西新城人。家故饒貲,仲兄主家 政而中落至無室可居,處之晏如。」

《鎮國中尉睦桔傳》:睦桔字灌甫,高皇帝七世孫,有弟 五人,親為教督,盡推遺產與之。

《聞龍傳》:「龍字隱鱗,鄞人。生有至性,當授產腴者,悉讓 其兄。」

《蔡學用傳》:「學用,字子行,鄞人。父沒,兄盡廢遺貲,客遊 京師,不知死所。學用絕意仕進。後里人謁選入都,邀 學用與俱。學用竊念,謂可因此覓兄骨,乃許之。至乃 間行覓兄遺骨,果得諸寺廡下,題識宛然。慟哭,即攜 其柩歸。」

《張士誠傳》:「士誠有弟三人,士義、士德、士信兄弟,並以 操舟運鹽為業,緣私鹽作奸利,頗輕財好施,得群輩 心。」

《沈度傳》:「度字民則,以善書名,弟粲亦以善書得進,同 侍禁近,各賜二品金織衣及象笏,鏤其名金塗之。粲 字民望,度書婉麗,粲書遒勁,並為帝所賞,名位與兄 並亞,人呼大小學士。粲亦篤於孝友,事度如父。」 《周述傳》:「述,吉水人。永樂二年,與從弟孟簡並舉進士 及第,成祖手題二人策獎賞之,並授翰林院編修,讀 書文」淵閣,兄弟並列侍從,一時稱盛焉。

《金問傳》「問字公素。兄聲嘗病熱劇,須螺以療。時方嚴 寒,問解衣循河得百枚以進,病良已。」

《陳洽傳》:「洽字叔遠,好古力學,與兄濟弟浚並有名。」 《鄭辰傳》:「辰字文樞,為人重義輕財,初登進士,產業悉 以讓兄弟。」

《劉球傳》:「球字求樂。從弟玭知莆田,遺夏布一匹。球封 還遺書戒之。」

《江玭傳》:「玭字用良,仁和人。致政歸,囊篋蕭然,而世業 悉以讓兄弟,未嘗請託入公府。」

《錢奐傳》:「奐授戶科給事中,安鄉伯張安與弟寧爭歲 祿,奐劾之,安遂下吏。」

《曹時中傳》。「時中,成化五年進士。兄泰,景泰五年進士。 以詞翰自娛,與時中齊名。」

《楊守隨傳》。「守隨字維貞,鄞人,侍郎守陳從弟也。守隨 從弟守隅,為人端謹,事有不可,義形於色。與守及及 守陳、守阯兄弟,自相師友,其名行亦相類雲。」

《楊守陳傳》:「守陳弟守阯,字維立。為人篤實,博極群書。 師事兄守陳,文學行誼相埒,其為解元、學士、侍郎,皆 與兄同。又對掌兩京翰林院,人尤艷稱之。守陳卒,守 阯為位哭奠者三年。」

《許進傳》:「進子誥,字廷綸,正德十一年冬,拜南京戶尚, 時弟讚亦典戶部,兄弟並司兩京邦計,縉紳以為榮。」 《李貢傳》:「貢字惟正,蕪湖人。成化二十年,與兄贊同舉 進士。並有時名。」

《李滄傳》:「滄字一清,性孝友。兄患足疾,滄每自外歸,必 至寢省視事,無巨細悉諮之。」

《顧璘傳》:「璘從弟𤩰,字英玉,有清操,好學,能詩文,名與 璘相埒。璘家居日置酒宴客,每召𤩰,𤩰謝不往。有時 絕糧,貽以斗粟亦不受。其介行如此。」

《魏良政傳》:良政字師伊,新建人。王守仁巡撫江西,與 兄良弼及弟良器、良貴咸受學焉。兄弟中惟良政功 尤專,故聞道最早。為人孝友敦樸,燕居無惰容。舉鄉 試第一,未幾卒。良政居家,兄弟自相師友。既沒,良弼 嘗言:「吾夢中每見師伊,輒流汗浹背。」其為兄敬憚如 此。

《韓邦奇傳》:「邦奇字汝節,弟邦靖,字汝度。年十四舉於 鄉,與邦奇同登進士。兄弟孝友,邦奇常廬居得疾,歲 餘不能起,邦靖藥必分嘗,食飲皆手進。後邦靖病亟, 邦奇日夜持弟泣,不解衣者三月。及沒,哭不絕聲,衰 絰蔬食,終喪勿懈。鄉人為立孝弟碑。」

《方鳳傳》:「鳳字時鳴,崑山人。與兄鵬同舉正德三年進 士,授行人,改北臺。世宗嗣,欲追崇興獻王,鳳偕同官 上言:願割恩從義,克己由禮,則大孝立而治本端。帝 既尊興獻王為帝,復又加以皇號,鳳復疏言非禮。《大 禮》議起,南京主事張璁輩力請考興獻王,舉朝排之, 鵬獨是其議。後璁輩用事,引鵬為同志,擢南京太常」 卿。初,鵬與鳳同以學行相砥,比議禮各持一說不相 下。然鵬雖由此致通顯,而意殊邑邑不自得,故未久 遽退。既,兩人皆家居,相友愛,放情文酒,足跡不履官 寺,鄉人並賢之。始,二人議禮不合,世宗亦知之。嘗作 《自得有述》一篇,中言:「今世降理微,人慾熾盛,彼附和 者無足怪。所惜者師生兄弟朋友乃逼於勢利,互有 乖暌。如少師楊一清為喬宇之師,而師之言不從矣;桂華為少保萼之兄,而弟不親矣;湛若水為尚書方 獻夫之友,則友而疏矣。吁!勢利奪人之速,可垂世戒 哉!」一清上言:「宇不聽臣言,若水背獻夫之論,是誠然 矣。若華能持正論,聞萼之學,多自其兄啟之,未可盡 非也。」帝報曰:「朕閱《大典》,有得而述。因歎兄弟,邪正殊 途,桂萼、桂華之如此,方鵬、方鳳之如彼,故吁嗟之餘, 抑揚不平。得卿言,朕將易之。」

《杜槐傳》:慈谿吳德四者,海濱農夫也。倭經其廬,驅拳 豕,德四自田歸,遇於門,揮鋤中其腦,仆地死。弟德六 急取倭刀,復追殺一酋,兄弟遂以勇力聞。隸槐部下, 每遇賊,衝鋒拔幟以為常。監司聞其名,檄往舟山攻 賊寨。德四前砍賊渠,寨中驚擾,譟而出,懦卒盡返斾 走,賊砍德四蹶,德六奮呼曰:「兄死矣!」獨前斬其殺兄 者,後援不至,亦死。

《馮元飆傳》:「元飆字爾弢,與兄元颺最友愛。其持廉不 如元颺,而為人溫厚似之。兄弟並虛懷好士,雖僕隸 下人,亦皆得其歡心。以故二馮之名滿天下。」

《張光前傳》:「光前字爾荷,為文選郎中。甫視事,魏忠賢 欲逐趙南星,假廷推謝應祥事,矯旨切責,光前抗疏 爭之,被旨切責。未幾,以推喬允升忤忠賢意,又抗疏 席槁待罪,遂貶秩調外。光前兄右布政使光縉,治兵 遵化,為閹黨門克新所劾,亦削籍。兄弟並以忤閹去, 見稱於世。」

《岳薦傳》:「薦字西來,山陽人。有庶弟甫生,其母暴卒。適 薦亦生女,令婦棄女而乳其弟。弟患瘍,曉夜啼不止, 夫婦更相懷抱,遂俱染瘍,至膿血淋漓,其婦亦無怨 色。」

《徐學顏傳》:「學顏字君復,永康人。性篤孝友,弟食指繁, 推所居大宅盡畀之。」

《伍洪傳》:「洪字伯宏,安福人。第洪武四年進士,授績溪 主簿,擢上元知縣,丁外艱,服除,以母老須養不復仕, 推資產與諸弟,而己獨隱居養母十九年,有異母弟 得罪而逃,使者捕弗獲,執其母,洪哭訴求代,母曰:汝 往必死,莫若吾自當之。洪曰,安有子在而累母者。使 者執以行,竟死於市。」

時有樂枅者,定海亭戶也。洪武十二年以鹽課失額, 當解京輸作。弟梲詣縣庭乞代,枅執不可。梲追及於 道,枅以甎提梲,迫使歸,梲始慟哭而返,枅竟死役中。 劉文煥者,廣濟人。洪武時,與兄文輝運糧愆期,當死。 文輝以長坐。文煥詣吏請代,叩頭流血。所司上其狀, 命宥之,則文輝已死矣。太祖特書「義民」二字獎之。 時京師有兄坐法,兩弟各自縛請代。太祖遣使問故, 同詞對曰:「臣少失父,非兄無以至今日。兄當死,弟安 敢愛其生。」帝陽許之,而戒行刑者曰:「有難色者殺之, 否則奏聞。」兩人皆延頸就刃。帝大嗟異,欲並其兄貰 之。左都御史詹徽持不可,卒殺其兄。

《黃璽傳》:璽字廷璽,餘姚人。兄伯震十年不歸,璽求之 不得,後至衡州,禱南嶽廟,夢神授以「『纏綿盜賊際,狼 狽江漢行』二句。書生告曰:『此杜甫《舂陵行》詩也。舂陵 今道州,曷往尋之』?」璽從其言,至無所遇。一日入廁,置 傘道旁,伯震適過曰:「此吾鄉傘也。」循其柄而觀,有餘 姚黃廷璽記,疑駭。璽出問訊,則其兄也,遂奉以歸。 《成鋇傳》:成鋇,隰川王諸孫。父仕請幫助識別此字。坐罪幽鳳陽,病死。 成鋇微服走鳳陽視喪,上疏自劾越禁,乞負父骨歸 葬澤州,即不得,願為庶人,止墓側,歲省視。詔許之,成 𨨣乃奉喪歸。弟成鐎,亦好學,有志概。嘉靖十三年上 言:「雲中叛卒之變,幸獲銷弭。究其釁端,實貪酷官吏 激成之。臣慮天下之禍隱於民心,異日不獨雲中而 已。」指陳切直。帝下廷臣飭行。時以其兄弟為二難焉: 「馬足輕,傳足輕」,宜陽縣布衣也。性篤孝友,弟惑婦言, 迫分產,乃簡取田廬之磽薄者。

有嵩縣傅世濟,與兄世舟並為土寇於定中所執,將 殺之;兄弟相抱持而泣。賊憐之,議釋其一。世濟即奪 賊刀自殺,世舟獲免。

《歸鉞傳》:「鉞族子繡販鹽與二弟紋、緯友愛,緯數犯法, 繡輒罄資護之,終無慍容。」

《王在復傳》:「無錫蔡元銳與弟元鐸並孝友。倭犯無錫, 入元銳家,兄弟急扶父升屋避匿。而元銳為賊執,令 言父所在,堅不從,遂見殺。元鐸不知兄死,明日持重 貲往贖,並見殺。」

《郭宗皋傳》:「宗皋字君弼,素友愛其弟。弟常有疾病,當 灼艾,頗難之。宗皋解衣先灼,以分其痛焉。」

《梅守德傳》:「貢靖國字元忠。生有至情。年十四,補諸生。 兄安國見其履污,怒曰:『女尚為童子戲邪?撲之。靖國 謹受教』。」

《蕭彥傳》。彥字思學,弟雍亦舉進士。宦績亞於彥,而學 詣過之。時稱「二蕭。」

《吳中行傳》:「中行子亮、元亮,尚志節,與東林顧憲成諸 人善,而元深疾東林所輯《吾徵錄》,詆毀不遺力。」其兄 弟異操如此。

《曾同亨傳》:「同亨字於野,吉水人。弟乾亨,字於健。為人剛介,言行不苟,與其兄並以名德稱。」

《魏允貞傳》:允貞字懋德,南樂人,萬曆五年進士。弟允 中、允季、允中鄉試第一,時漳浦劉廷蘭並為舉首,尋 與廷蘭舉萬曆八年進士。允季先、允中舉進士,廷蘭 與兄廷蕙同舉進士,兄廷芥亦舉進士。允貞、廷蘭兄 弟,並負才名,世所稱「南樂三魏」,「漳浦三劉」者也。 《薛三才傳》:三才字中孺,定海人。弟三省,字魯叔,器度 凝遠,當官持正不撓,兄弟並以風節稱。

《畢懋康傳》:「懋康字孟侯,歙人。天啟四年,起右僉都御 史,撫治鄖陽。懋康雅負器局,揚歷中外,與族兄懋良 並有清譽,稱二。畢懋良字師皋,先懋康三年舉進士。 懋康為巡撫之歲,懋良亦自順天府尹擢戶部右侍 郎,督倉場。魏忠賢以懋康為趙南星所引,欲去之。御 史王際逵劾其附麗邪黨,遂削籍。而懋良亦以不附」 忠賢,為御史張訥所論,落職閒住。兄弟相繼去國,士 論更以為榮。

《錢瑛傳》:「正德中,流賊掠鉅鹿,執趙智、趙慧之母,將殺 之。智追至,跪告曰:『母年老,願殺我』。慧亦至,泣曰:『兄年 長,願留養母而殺我』。智力與爭死,而母復請曰:『吾老 當死,乞留二子』。群賊笑曰:『皆好人也』。並釋之。」

《榮瑄傳》:「瑄,瓊州人。三歲而孤,與兄琇並以孝聞。天順 四年,土賊據瓊城,瑄兄弟扶母走避,遇賊,琇謂瑄曰: 『我以死衛母,汝急去』。瑄從之,琇與母遂陷賊中。官軍 至,琇出走被執。主將將殺琇,瑄趨至,叩頭流血,泣請 曰:『兄以母故陷賊,母老家貧,恃兄為命,願殺瑄存兄 養母』。」主將不察,竟殺瑄。

其後有葉文榮者,海寧人。弟殺人論死,母日悲泣不 食。文榮患之,謂母曰:「兒年已長,有子,請代弟死。」遂詣 官服殺人罪,弟得釋,而文榮坐死。

《包節傳》:「節字元達,生五歲而孤,母躬教養之。舉進士 為御史,為中官廖斌詭奏詔獄,永戍莊浪衛。莊浪極 邊,敗屋頹垣,處之甚安,顧獨念其母,自傷不克終養, 日飲泣母訃,至晝夜哭。已又聞弟孝卒,撫膺曰:『誰代 吾奉祀者。哭益悲,竟得疾不起。孝字元愛。後節三年 舉進士,為南京御史。兄弟分居南北臺,並著風采,又』」 皆有至性。節既服官於北,不得養母孝,遂以侍養歸。 及母亡,孝哀毀骨立,未終喪卒,而節亦繼殞,天下聞 而傷之。

《楊通照傳》:「通照、通傑,銅仁人。母周氏疾,兄弟爭拜禱, 求以身代,閱三年不入內室。萬曆三十六年,群苗流 劫至其家,母被執去,二人往追之,轉鬥數十里,被傷 負痛不顧,至鬼空溪,見賊𦄌母大罵,聲震山谷,殺入 重圍中,為賊所磔死。通照年二十五,通傑年二十二。 泰昌元年,巡撫李橒、巡按史永安上其事,旌曰『雙孝 之門』。」

《遵聞錄》:古岡黎先生名真,號林坡,國初名儒也。嘗以 非罪謫戍𨖚左,同里馬某與焉。既先生蒙恩放回,而 馬獨不與其兄。一日盛席以邀先生,侑觴之妓皆絕 色也。先生不往,遺之以詩曰:「錦瑟銀箏白玉卮,賞音 元自有鍾期。可憐孤鴈長城外,叫斷南雲總不知。」其 兄得詩,為之墮淚而罷宴。

《明朝盛事》:「永樂中,西寧侯宋晟子琥,瑛一時尚公主, 拜駙馬都尉,相繼嗣父爵,鎮守甘肅。」

《駒陰冗記》:「胡忠安公濙,天順初年年八十二休致。其 弟克恭、克寧、克誠並年踰七十,蒼頭白髮,燕樂一堂, 遂扁曰『壽愷』」,一時以為異。

《貧士傳》杜生者,莫知其名,時人呼為杜五郎,潁昌人 也。所居去邑三十里,有屋兩間,與子並居。前有空地 丈餘,即為籬門,生不出門者三十年。黎陽尉孫軫往 訪之,自陳村人無能,公何見顧。軫問所以為生,對曰: 「昔有阪田,與兄同耕,迨兄子娶婦,度不足贍,乃盡以 與兄,而攜妻子至此,僦屋居之,與人擇吉醫藥,聊以」 供,餰粥有時不繼雲。

《見聞紀訓》:歸安施相之名佐,翊之名佑,兄弟俱為知 州,致仕家居,田產參差,有脣齒之隙,親友日為處分, 不能解。同邑溪亭嚴公名鳳,素以孝友著聞,事兄如 父,周恤保愛,無所不至。是時偶遇翊之於舟中,語及 產事,公顰蹙謂曰:「吾兄懦,吾正苦之,使得如令兄之 力量,可以盡奪吾田,吾復何憂。」因揮涕不已。翊之迺 惻然感悟,遂拉溪亭同至兄宅,且拜且泣,深自悔責。 而相之亦涕泣慰解,迺各欲以田相讓,遂友愛終身, 咸稱嚴以誠感,施以誠應,鄉邦美事,至今猶樂。譚云: 《稗史》:上虞鄭宰,治邑有聲,及代去,邑人作旗帳餞之。 其一云:「鄭君製錦天下無,一封紫詔覲皇都。邑人借 留不肯住,誰能舉網羅雙鳧。」鄭大喜,每有宴集,必出 示之。其弟亦作宰而歸,無有餞辭,頗以為羞,乃曰:「此 非頌兄之美,乃譏兄也。網即罔,雙即兩,鳧即鴨。」其意 以為罔兩鴨也。兄怒,命焚之。

《百可漫志》:予弟瓚知羅田縣時,懷予每切,因集古詩 風雨字句為二十絕,將以寄予,忽以疾卒,嗚呼痛哉!

予檢歸囊,得其手筆,潸然莫禁,因錄於此,庸舒孔懷
考證
之悰雲。其卷曰《風雨連懷》,其序曰:古詩用風雨字者

多矣,要不專為兄弟發也。自蘇長公感韋蘇州「風雨 對床」之句,而其兄弟相思,輒寄意焉,於是遂成故事。 瓚奉別家兄百可先生以來,雅切嚮思,凡誦古詩,至 「風雨」句,竊有長公之感。顧意致凡近,筆力萎瑣,不能 別為之語,遂以所記風雨古句,各取韻之相葉者,足 成絕句。風晨月夕,往往諷誦,以泄鄙懷,殆疑古人預 為予設也。爾來裒集得二十首,錄之為卷,將尋便以 寄家兄而羅之。士夫見侈有篇章,以廣予志。別存一 卷於茲卷。題曰《風雨連懷》雲。時正德庚午孟秋之朢。 芝麓居士瓚拜書詩云。涼風微雨夜蕭蕭。曾茶山人事 音書謾寂寥。杜工部無路從容陪笑語,天涯涕泗一身 遙。工部又祗是「當時已惘然。」李義山可堪風雨夜連天。秦淮 海一聲何處送書鴈,工部喜入燈花欲鬥妍。蘇東坡又:「徙 倚闌干一愴神。」陸放翁故園回首隔參辰。王平甫山頭日 日風和雨。工部幾許悲歡併在身。劉長卿又,「關山無際水 漫漫。」放翁每軫歸心即萬端。羅隱極目相望何處是,梅宛丘 滿川風雨獨憑闌。黃山谷又,「《雞鳴》風雨不愆時。」曾文昭千 里河山繫夢思。陳後山獨憑闌干意難寫。崔魯誰人識此 是新詩。王瀾又:「窗明窗暗篆煙馡。」陳簡齋風雨空城鳥夜 飛。宛丘憶著江南舊行路。甫仙一身千里獨沾衣。簡齋又,「棣 萼一別永相望。」工部客路那知歲月長。王瀾愁極本憑誰 遣興。工部半隨風雨斷鶯腸。鄭谷又,「疾風回雨水明霞。」後山 目極因驚悵望賒。王半山落水無邊江不盡。後山相思一 夜繞天涯。尤延又「千林地迥切西清。」胡澹菴常送中宵風 雨聲。蘇子由猶憐心事淒涼甚,放翁臥數山城長短更。東坡 又,「一堂風月阻同游。」呂頤浩迢遞高城百尺樓。李商隱日 日望書常至暮,放翁冷風淒雨似深秋。茶山又,「五更風雨 送殘春。」陸宣公南蝶悠悠水映人。半山留滯山城莫嗟嘆。 東坡天將強健報清貧。放翁又,「惜春連日醉昏昏。」曾致光風 雨蕭蕭欲斷魂。東坡回首家山千里外,許仲猷別離心緒 向誰言。仲猷又,「青楓無樹不猿啼。」夏儒鄰里垣牆咿啞雞。 致光家在夢中何日到,工部風吹梧竹雨淒淒。子由又,「蕭蕭 晚雨向風斜。」宛丘鴻鴈分飛道路賒。洪鼎臣日永東窗淡 無事,放翁依然和淚看黃花。荊公子又想見「掀髯正鶴孤」, 東坡一天風雨水平湖。宣公詩來喚起《相思夢》,劉景太欲傍 清尊倒玉壺。景太又,「暮笳嗚咽調孤城。」崔魯目送孤鴻謾 寄情。宛丘雲物不殊鄉國異。工部滿川風雨看潮生。蘇子美 又,「一庭風雨撼高槐。」曾梅山肯信愁腸日九迴。崔魯欲上 疏簾看南北。崔德符寒巖幽霧不曾開。晁無咎又,「一片江 湖草樹秋。」陳止齋矮簷風雨送蝸牛。楊誠齋欲知趨走傷 心地,工部落鴈昏鴉集遠洲。放翁又,「一燈明滅照秋床。」茶山 天地無情白髮長。簡齋《假寐塵侵黃卷》上,王至甫滿城風 雨近重陽。杜邠老又,「汀鴈飛鳴意已還。」宛丘異鄉風物鬢 成斑。茶山相思相見知何日。工部一夕連床風雨間。王瀾

兄弟部雜錄

[編輯]

《易經家人》卦:「兄兄弟弟。」

《書經康誥》:「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寡德 之兄,亦勉力不怠,故爾小子封,得以在茲東土也。 《梓材》,先王既勤用明德,懷為夾作,兄弟方來。《兄弟》, 言友愛也。《方來》者,方方而來也。

《詩經邶風柏舟》篇:「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言「雖有兄 弟,不可依以為重。」

《王風葛藟》篇:「終遠兄弟,謂他人昆。謂他人昆,亦莫我 聞。」

《魏風陟岵篇》:「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 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

《小雅·蓼蕭》篇:「宜兄宜弟。」諸侯繼世而立,多疑忌其 兄弟,故以「宜其兄弟」美之,亦所以警戒之也。

《黃鳥》篇:「此邦之人,不可與明。言旋言歸,復我諸兄, 何人斯篇!伯氏吹壎,仲氏吹箎。」「伯仲」,兄弟也。俱為 王臣,則有兄弟之義矣。伯氏吹壎而仲氏吹箎,言其 心相親愛而聲相應和也。

《角弓》篇:「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瘉。」 《大雅·皇矣》篇:「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 慶,載錫之光。」因心,非勉強也。善兄弟曰友。兄,謂六 伯篤厚載則也。言王季所以友其兄者,乃因其心之 自然而無待於勉強。既受大伯之讓,則益修其德,以 厚周家之慶,而與其兄以讓德之光。

《行葦》篇:「戚戚兄弟,莫遠具爾。」《戚戚》,親也。莫,猶勿也。 具,俱也。爾,與邇同。

《禮記·曲禮》:「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寮友稱其悌也。 旨酒既清,嘉薦亶時。始加元服,兄弟具來。孝友時格, 永乃保之。」

「立敬自長」始,教人順長類兄也。

《檀弓》:曾子曰:「小功不稅,則是遠兄弟,終無服也。」 《禮運》:「兄良弟悌。」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三曰聯兄弟。」訂義 鄭諤曰:「自一世二世而後,分房析族,寖以疏遠,相視 如路人者,以兄弟之不聯也。」劉執中曰:「井田之法,民 受一夫而兄弟眾多者,必使受田同井,則手足相應衣食相資,父母相接,子孫相親,亦所以安之而使不 能去。」

《春官》「大宗伯之職,以脹膰之禮親兄弟之國。」《脹膰》 祭社稷宗廟之肉,以賜同姓兄弟之國。

《孝經》:「敬其兄則弟悅。」

「教以弟」,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

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

「故雖天子,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左傳》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賀善、弔災、祭敬、喪 哀,情雖不同,毋絕其愛,親之道也。」

《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晉》與魯、衛,兄弟也。

合諸侯而滅兄弟,非禮也。

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兄友弟共。

兄愛而友,弟敬而順。

《穀梁傳》:「兄弟,天倫也。」何休曰:「兄先弟後,天之倫次。」 《爾雅》:「善兄弟為友。」

《家語》:子路問於孔子曰:「請釋古之道,而行由之意,可 乎?」子曰:「不可。蒼梧嬈娶妻而美,讓與其兄。讓則讓矣, 然非禮之讓也。不慎其初而悔其後,嗟何及矣!今女 欲舍古之道,行子之意,庸知子意不以是為非,以非 為是乎?後雖欲悔,難哉!」

《莊子盜跖》篇:「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 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詔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則無貴 父子兄弟之親矣。」

《天道》篇:「兄先而弟從,長先而少從。」

《荀子仲尼》篇:「齊桓殺兄而爭國,曷足稱乎大君子之 門哉?」

《君道篇》:「請問為人兄,曰:慈愛而見友。請問為人弟,曰: 敬絀而不悖。」

《大戴禮》:「兄弟之讎,不與聚國。」

《說文》:「兄,長也。」

《白虎通諫諍》篇:「兄弟相為隱乎?」曰:「然,與父子同義。故 周公誅四國,常以祿甫為主也。」

《孝經左契內事》:「昆弟有親親之恩,則鉤鈐入房。」宋均 云:「鉤鈐遠房則疏闊。」今昆弟相親,故天相近,明其友 也。

《漢書東方朔傳》:「同胞之徒,無所容居。」《蘇林》曰:「言親 兄弟。」

《谷永傳》,「雖察父哲兄,覆育子弟,誠無以加。」

譙周《法訓》:「有一產二子者,當以後生者為兄,言其先 胎也。」愚謂此野人之鑿語耳。君子不測暗,安知胎之 先後也。

李華《弔古戰場文》:「誰無兄弟,如手如足。」

《初學記》:「瓊芳蕙茂,蘭發玉暉,喻兄弟之賢也。」

《白帖》「連枝同氣」,無鳴「四鳥」之悲;金友「玉昆」,具見「三荊」 之茂。

《筆記》:「莒公言《詩》有棠棣之華,逸詩有唐棣之華。世人 多誤以棠棣為唐棣,於兄弟用之,因『唐』誤『棠』。」且棠棣, 棣也;唐棣,栘也;栘,開而反合者也。此兩物不相親。 《西溪叢話》:「《詩:常棣》,燕兄弟也,憫管蔡之失道,故作《常 棣》焉。」毛注云:「周公弔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 召公為作此詩而歌以親之。」《史記》譙周皆以召公為 周公之庶兄。《左氏傳》:「『王怒,以狄伐鄭』。富辰諫曰:『不可。 臣聞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室;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於成周而作 詩曰『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云云』。」 孔穎達云:「此詩自是成王之時周公所作,以親兄弟。 但召穆公見厲王之時兄弟恩疏,重歌」周公所作之 詩以親之耳。不言召公所作,當別有據。

《演繁露》:東坡詩:「周公與管蔡,恨不茅三間。」《南史劉義 真傳贊》曰:「善乎龐公之言,比之周公管蔡,若處茅屋 之內,宜無放殺之酷。」

《聞見後錄》:予嘗論史官贊唐太宗曰:「比跡湯、武則有 焉,於成、康若過之何庶幾雲。」孫諫議甫則直以為聖, 蘇東坡則以從諫近於聖也。如建成之庸愎,元吉之 凶戾,得以害太宗,則唐之宗社可立以亡,孰能保隋 之遺民於塗炭鋒鏑之餘,傳三百年之遠乎?故劉昫、 歐陽文忠之史,於誅建成、元吉不議也。昫又曰:「當高 祖任讒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偪,孰顧分崩?變 故之興,間不容髮。方懼毀巢之禍,寧虞尺布之謠。」蓋 代之公言也。獨范內相純夫作《唐鑑》,以太宗誅建成、 元吉、周公誅管、蔡不同,曰:管、蔡流言於國,將危,周公 以間王室,得罪於天下,故誅之。非周公誅之,天下之 所當誅也,周公豈得而私之哉?予以為不然。周公繫 周之存亡,曷若太宗繫唐之存亡哉?管、蔡一流言以 危周公,周公得而誅之。建成、元吉已酖太宗不死,尚 衷甲伏兵,懍懍日夜欲發,不比管、蔡之危周公也,太 宗獨不得而誅之乎?管、蔡之危,周公則得罪於天下; 建成、元吉之害,太宗,獨不得罪於天下乎?隋餘之人恃太宗以為命者,宜甚於周之人恃周公也。以周公 之靈,固非管、蔡可危,不幸不免為周之輔佐者。召公 而下,尚有人王室,何卹於間也?如建成、元吉得害太 宗,唐隨以亡矣。不止於間王室也,太宗豈得而私之 哉?純夫又曰:「立子以長不以功,建成雖無功,太子也; 太宗雖有功,藩王也。」予又以為不然。古公舍長泰伯, 立季「歷為太子,文王舍長伯邑考,立武王為太子」,非 耶?若以賢也,大賢亦莫如太宗,大功大德格於天地, 不俟古公、文王之明智,雖甚愚,至下之人亦知其當 有天下。高祖惑於內,不察也,老耄荒悖,可勝言哉!予 故具列建成、元吉謀害太宗之事,以見太宗之計出 於亡聊,實與天下誅之,比周公誅管、蔡之義,甚直,不 愧也。以反「純夫」之說,以遺知言之君子。

搜采異聞,錄今時人家雙生男女,或以後生者為長, 謂受胎在前;或以先生者為長,謂先後當有序。然固 有經一日或亥子時生,則弟乃先兄一日矣;辰時為 弟,巳時為兄,則弟乃先兄一時矣。按《春秋公羊傳》隱 公元年:「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何休注 云:「子謂左右媵及姪娣之子。質家親親,先立娣;文家 尊;尊先立姪,其雙生也,質家據見在立先生,文家據 本意立後生。」乃知長幼之次,自商、周來不同如此。 王安石引用小人,造作新法,而弟安國力非之。韓絳 附會安石制置三司條例,以得宰相,而弟維力爭之。 曾布當元符、靖國之時,陰禍善類,而弟肇移書力勸 之。兄弟邪正之不同如此。

《後山談叢》:蕭、賈、竇氏兄弟同利,伯治要,仲治繁。季為 士,逸飲無度。伯薄之,給與有限。仲出秈為償其費。季 德之,乃親仲疏伯。既仲之子復為士,遊學京師,季始 疑之:「彼能欺其兄而私我也,惡知其不欺我而私其 子?」數以詆仲,仲實不私也,而無以自明。季終疑之,相 與如仇。嗟乎,不慎其始,卒以相詆。

《容齋續筆》:孫權即帝位,追尊兄策為長沙王,封其子 為吳侯。按孫氏奄有江、漢,皆策之功,權特承之耳,而 報之之禮,不相宜稱。故陳壽評云:「割據江東,策之基 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而孫盛乃 云:『權遠思盈虛之數,正本定名,防微於未兆。可謂為 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其說迂謬如此。漢室中興,出 於伯升。光武感其功業之不終,建武二年,首封其二 子為王,而帝子之封,乃在一年之後。司馬昭繼兄師 秉魏政,以次子攸為師後。常云:「天下者,景王之天下。」 欲以大業歸攸。以孫權視之,不可同日論也。

夏《書·甘誓》:啟與有扈大戰於甘,以其威侮五行,怠棄 三正,天用勦絕其命為辭。《孔安國傳》云:「有扈與夏同 姓,恃親而不恭。」其罪如此耳。《淮南子齊俗訓》曰:「有扈 氏為義而亡,知義而不知宜也。」高誘注云:「有扈,夏啟 之庶兄也。以堯、舜舉賢,禹獨與子,故伐啟,啟亡之。」此 事不見於他書,不知誘何以知之?傳記散軼,其必有 以為據矣。《莊子》以為禹攻有扈國為虛厲,非也。 《容齋五筆》《左氏傳》載富辰之言曰:「昔周公弔二叔之 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士大夫多以二叔為管、 蔡。案《蔡仲之命》云:「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於商,囚蔡 叔,降霍叔為庶人」,蓋三叔也。杜預注以為周公傷夏、 殷之叔世,疏其親戚,以至滅亡,故廣封其兄弟,是以 《方敘》說管、蔡、郕、霍十六國,其義昭然。所言「親戚」者,指 兄弟耳。

《嫏嬛記》:李易安賀人孿生啟中有云:「無午未二時之 分,有伯仲兩楷之侶。既繫臂而繫足,實難弟而難兄。 玉刻雙璋,錦挑對褓。」註曰:「任文二子孿生,德卿生於 午,道卿生於未。張伯楷、仲楷兄弟,形狀無二,白汲兄 弟,母不能辨,以五綵繩一繫於臂,一繫於足。」

《能改齋漫錄》:舍弟兄稱弟曰舍弟,亦有所本。魏文帝 《與鍾繇書》曰:「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時從容喻 鄙旨。」

《研北雜志》:《廣雅》云:「兄況於父。」今俗語為況,蓋有所本。 《歸有園麈談》:兄弟原同一體,事親便至相讓,分財便 至相爭。

「繼世以同居」,漸有鬩牆之隙。

孩提之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似矣。假從幼出繼,能自 辨其親兄乎?

《耄餘雜識》:漢制,郡國舉孝廉,倣古鄉舉里選之義,而 間以偽應之者。如許武欲成二弟之名,三分其產而 多取肥饒。及弟以克讓選舉矣,復大會宗人,推產二 弟,以自取名,是以孝廉為市矣。

《疑思錄》:兄弟之間,只凡事讓一步,便是堯舜道理。故 曰:「徐行後長者謂之弟。」

呂柟鷲峰東所語人家兄弟不和,皆起於婦人。馬谿 田詩曰:「小窗莫聽黃鸝語,踏落荊花滿院飛。」甚切當。 《讀書鏡》:吐谷渾阿柴有子二十人,疾病,命諸子各獻 一箭,取一箭授其弟慕利延使折之,利延折之。又取 十九箭使折之,利延不能折。阿柴喻之曰:「汝曹知之 乎?孤則易折,眾則難摧。戮力同心,社稷可固。」言畢而卒。袁紹遣人招張繡,繡欲許之。賈詡於繡座上謂紹 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士乎?」 紹二子譚、尚,俱未立。紹卒,二子治兵相攻。王脩謂譚 曰:「兄弟者,手足也。辟人將鬥而斷其右臂,曰:『我必勝 可乎』?」二子不從,卒為操所滅。法昭禪師偈云:同氣連 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 幾時為弟兄。」古人謂人倫有五,而兄弟相處之日最 長。君臣遇合,朋友會萃,久速固難必也。父生子,妻配 夫,其蚤者皆以二十歲為率,惟兄弟或一二年四五 年相繼而生。自竹馬遊戲以至駘背鶴髮,其相與周 旋多至七八十年之久。恩意浹洽,猜忌不生,其樂寧 有涯哉!乃有不相往來,不通耗問,遇於途則恥下車, 鬩於牆則思角訟。結異姓兄弟,迎讒夫為上賓,家眾 操戈,野鬼瞰室,此非佛經所謂第一顛倒相者乎? 《日知錄》:唐時人稱父為哥。《舊唐書。王琚傳》:元宗泣曰: 「四哥仁孝同氣,惟有太平」,睿宗行四故也。《元宗子棣 王琰傳》:「惟三哥辨其罪」,元宗行三故也。有父之親,有 君之尊,而稱之為四哥、三哥,亦可謂名之不正也已。 元宗《與寧王憲書》稱「大哥」,則唐時宮中稱父、稱兄皆 曰哥。

今人兄弟行次,稱一為大,不知始自何時。漢淮南厲 王常謂「上大兄,孝文帝行非第一也。」

兄弟部外編

[編輯]

《史記》補「天皇氏兄弟十二人,各一萬八千歲。地皇十 一人,亦各萬八千歲。人皇兄弟九人,凡一百五十世, 合四萬五千八百年。」

《左傳》:「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沉,居於曠 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閼伯 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沉於大夏, 主參,唐人因之,以服事夏商。」

《虎薈》神茶鬱壘兄弟,黃帝時人。能執鬼,鬼有禍人者, 以葦索縛之,投食虎,於是官常以臘除畫虎桃人於 門。

《晉書顏含傳》:「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少有操行。兄畿, 咸寧中得疾,就醫自療,遂死於醫家。家人迎喪,旐每 繞樹而不可解,引喪者顛仆,稱畿言曰:『我壽命未死, 但服藥太多,傷我五臟耳。今當復活,慎無葬也』。其父 祝之曰:『若爾有命復生,豈非骨肉所願?今但欲還家, 不爾葬也』。旐乃解。及還,其婦夢之曰:『吾當復生,可急 開棺』。」婦頗說之。其夕母及家人又夢之,即欲開棺,而 父不聽。含時尚少,乃慨然曰:「非常之事,古則有之,今 靈異至此,開棺之痛,孰與不開相負?」父母從之,乃共 發棺,果有生驗。以手刮棺,指爪盡傷,然氣息甚微,存 亡不分矣。飲哺將護,累月猶不能語。飲食所須,託之 以夢。闔家營視,頓廢生業。雖在母妻,「不能無倦矣。」含 乃絕棄人事,躬親侍養,足不出戶者十有三年。石崇 重含淳行,贈以甘旨,含謝而不受。或問其故,答曰:「病 者綿昧,生理未全,既不能進噉,又未識人惠,若當繆 留,豈施者之意也?」畿竟不起。

《冥報記》:宋司馬文宣,河內人也,頗信佛法。元嘉九年, 丁母艱。弟喪已月旦,忽見形於靈座上,不異平日,迴 遑歎嗟,諷求飲食。文宣乃試與言曰:「汝平生時修行 十善,若如經言,應得生天,或在人道,何故乃生此鬼 中耶?」沉吟俯仰,默然無對。文宣即夕夢見其弟云:生 時修善,蒙報生天,旦靈床之鬼,是魔魅耳,非某身也。 「恐兄疑怪,故詣以白兄。」文宣明旦請僧轉《楞嚴經》,令 人撲繫之,鬼乃逃入床下,又走戶外,詈叱遣之。鬼云: 「餓乞食耳。」積日乃去。

《還冤記》:宋東海徐某甲,前妻許氏生一男,名鐵臼,而 許氏亡,某甲改娶陳氏,陳氏凶虐,志滅鐵臼。陳氏產 一男,生而咒之曰:「汝若不除鐵臼,非吾子也。」因之名 曰鐵杵,欲以杵擣臼也。於是捶打鐵臼,備諸苦毒,飢 不給食,寒不加絮。某甲性闇弱,又多不在舍,後妻恣 意行其暴酷,鐵臼竟以凍餓病杖而死,時年十六。亡 後旬餘,鬼忽還家,登陳床曰:「我鐵臼也,實無片罪,橫 見殘害。我母訴怨於天,今得天曹符,來取鐵杵,當令 鐵杵疾病,與我遭苦時同,將去自有期日。我今停此 待之。」聲如生時。家人賓客,不見其形,皆聞其語,於是 恆在屋梁上住。陳氏跪謝搏頰,為設祭奠。鬼云:「不須 如此,餓我令死,豈是一餐所能酬謝?」陳夜中竊語道 之。鬼厲聲曰:「何敢道?我今當斷汝屋梁。」便聞鋸聲,屑 亦隨落,拉然有響,如棟實崩。舉家走出,炳燭照之,亦 了無異。鬼又罵鐵杵曰:「汝既殺我,安坐宅上,以為快 也,當燒汝屋。」即見火然,煙焰大猛,內外狼狽。俄爾自 滅,茅茨儼然,不見虧損。日日罵詈,時復歌云:桃李花, 嚴霜落。奈何桃李子,「嚴霜早已落。」聲甚傷切,似是自悼,不得成長也。於時鐵杵六歲,鬼至,便病,體痛腹大, 上氣妨食,鬼屢打之,處處青黶,月餘而死,鬼便寂然 無聞。

《酉陽雜俎》:「新羅國有第一貴族金哥,其遠祖名旁㐌, 有弟一人,甚有家財,其兄旁㐌因分居乞衣食。國人 有與其隙地一畝,乃求蠶穀種於弟,弟蒸而與之,旁 㐌不知。至蠶時,有一蠶生焉,日長寸餘。居旬,大如牛, 食數樹葉不足。其弟知之,伺間殺其蠶。經日,四方百 里內,蠶飛集其家,國人謂之巨蠶。」意其蠶之王也。四 鄰共繰之,不供穀,唯一莖植焉。其穗長尺餘,旁㐌常 守之,忽為鳥所折,銜去,旁㐌逐之上山五六里,鳥入 一石罅,日沒徑黑,旁㐌因止石側。至夜半月明,見群 小兒赤衣共戲,一小兒云:「爾要何物?」一曰「要酒。」小兒 露一金錐子擊石,酒及樽悉具。一曰要食。又擊之,餅 餌羹炙羅於石上,良久,飲食而散,以金錐插於石罅。 旁㐌大喜,取其錐而還,所欲隨擊而辦,因是富堪侔 國,常以珠璣贍其弟,弟方始悔其前所欺蠶穀事,仍 謂旁㐌:「試以蠶穀欺我,我或如兄得金錐也。」旁㐌知 其愚,諭之不及,乃如其言。弟蠶之,止得一蠶,如常蠶 穀。種之復一莖植焉。將熟,亦為鳥所銜。其弟大悅,隨 之入山。至鳥入處,遇群兒,怒曰:「是竊予金錐者。」乃執 之,謂曰:「爾欲為我築糠三版乎,欲爾鼻長一丈乎?」其 弟請築糠三版,三日飢困不成,求哀於鬼,乃拔其鼻, 鼻如象而歸。國人怪而聚觀之,慚恚而卒。其後子孫 戲擊錐求狼糞,因雷霆錐失所在。

《傳信記》:萬回師閿鄉人也。神用若不足,謂愚而癡無 所知,雖父母亦豚犬畜之。兄被戍役安西,音問隔絕, 父母謂其誠死,日夕涕泣而憂思也。萬回顧父感念 甚,忽跪而言曰:「涕泣豈非憂兄耶?」父母曰:「信然。」萬回 曰:「詳思我兄所要者,衣裝糗糧之屬悉備之,某將覲 焉。」忽一日朝賫所備,夕返其家,告父母曰:「兄平善矣。」 發書視之,乃兄跡也。一家異之。弘農抵安西萬餘里, 以其萬里而回,故謂之萬回也。

《鐵圍山叢談》:河中有姚氏,十三世不析居矣,遭逢累 代旌表,號義門姚家也。一旦大小死欲盡,獨兄弟在, 方居憂而弟婦又卒,弟獨與小兒同室處焉。度百許 日,其家人忽聞弟室中夜若與婦人語笑者,兄弗信 也,因自往聽之。一日,勵其弟曰:「吾家雖驟衰,且世號 義門,吾弟縱喪偶,寧不少待?」方衰絰未除,而召外婦 「人入舍中耶?懼辱吾門,將奈何?」弟因泣涕而言:「不然 也。夜所與言者,乃亡婦爾。」兄瞠諤詢其故,則曰:「婦喪 踰月,即夜叩門,曰:『我念兒無乳,至此』。」因開門納之,果 亡婦。遂徑登榻,接取兒乳之。弟甚懼,自是數來,相與 語言,大抵不異平時懼其怪,而不敢駭兄也。兄念家 道,死喪殆盡,今手足獨有二人,此是「欲喪吾弟爾。且 弟計不忍絕,然吾必殺之。」因夜持大刀伏於門左,其 弟弗知也。果有排門而入者,兄盡力以刀刺之,其人 大呼而去。旦視之,則流血塗地。兄弟因爭尋血蹤,至 於墓所,則弟婦屍橫墓外,傷而死矣。會其婦家適至, 睹此而訟於官,開墓則空棺耳,官莫能治。俄兄弟咸 死獄中,姚氏遂絕。

《括異志》:「巫家丘氏,世事鄒灋主。其家盛時,神極靈異, 人有禱之者,能作人語,指其禍福,感應如響,家遂稍 康。自後兄弟析居,神亦不復語。今其子孫尚以巫祝 相傳不絕。」

《法苑珠林》:往昔維衛佛時,有父子三人,其父奉行齋 戒,未曾懈怠。大兒常於中庭空中燒香,供養十方諸 佛。小弟愚癡,不知三尊,輒以衣覆香上。兄謂弟言:「『此 事大重,何以犯之』?弟起惡言,誓欲斷兄兩足。兄復起 念,當拍殺弟。」父言:「汝二子諍,使我頭痛。」大兒報言:「願 破我身為藥,令父平損。」口妄言故,世世受罪。弟興惡 意,欲斷兄足,後果將人,往斷樹身,兄欲拍殺,弟今作 樹神果,因樹為體,拍殺弟身。時國王頭痛者,其父也, 奉齋精進,故得尊貴。時言「使我頭痛」者,後果頭痛,各 受其殃。佛言:「罪福報應,如影隨形。」

須彌山下有阿脩羅,然其兄弟各為貪愛一玉女,二 人相爭而自鬥戰傷害俱死,便說偈言:「往昔脩羅兩 兄弟,為一玉女自相殘,骨肉憐愛染著增,智人觀知 不貪欲。」

《雜寶藏經》:昔者世尊語諸比丘:「當知往昔,波羅奈國 有不善法流行於世,父年六十,與著敷屢,使守門戶。 爾時,兄弟二人,兄語弟言:『汝與父敷屢,使令守門。屋 中惟有一敷屢,小弟便截半與父,而白父言:『大兄與 父,非我所與』。大兄教父,使守門屋,兄向弟言:『何不盡 與敷屢,截半與之』?弟答兄言:『適有一敷屢,不截半與, 後,更何處得』』?」兄問弟言:「欲更與誰?」弟言:「豈可得不留 與兄耶?」兄言:「何以與我?」弟言:「汝當年老,汝子亦當安 置汝於門中。」兄聞此語驚愕曰:「我亦當如是耶?」弟言: 「誰當代汝?」便語兄言:「如此惡法宜共除捨。」兄弟相將, 共至輔相所,以此言論向輔相說。輔相答言:「實爾,我 等亦共有老。」輔相啟王:王可此語,宣令國界孝養父母,斷先非法,不聽更爾。

《雜譬喻經》:「昔者,兄弟二人,居世富貴,資財無量,父母 終亡,無所依仰。雖為兄弟,志念各異,兄好道義,弟愛 家業,其弟見兄不親家業,恆嫌恨之,共為兄弟。父母 早終,勤念生活,反棄家業,追逐沙門,聽受佛經,沙門 豈能與汝衣食財寶耶?家轉貧困,財物日耗,人所嗤 笑,懈廢門戶,繼續父母,乃為孝耳!兄報之曰:『五戒十 善,供養三寶,以道化親,乃為孝耳。道俗相反,自然之 數,道之所樂,俗之所惡,俗之所珍,道之所賤,智愚不 同,謀猶明冥。是故慧人去冥就明,以道致真。卿今所 樂苦惱之偽,豈知苦辛』。」其弟含恚,掉頭不信。兄見如 是,便謂弟曰:「卿貪家事,以財為貴,吾好經道,以慧為 珍。今欲捨家,歸命福田,計命寄世,忽若飛塵,無常卒 至,為罪所纏,是故捨世,避危就安。弟見兄意,志趣道 義,寂然無報,兄則去家,而作沙門,夙夜精進,坐禪思 惟,行合經法,成道果證。」弟聞此言,瞋恚更盛,弟貪家 業,未曾為法。其後壽終,墮於牛中,肥盛甚大。賈客買 取,載鹽販之。往還數迴,牛遂羸頓,不能復前,轉增困 頓,躄臥不起。賈人撾打搖頭纔動。時兄遊行飛在虛 空,遙見其弟,便謂之曰:「弟居田宅今為所在?而自投 身墮牛畜中。」即以威神照示本命,即自識知淚出自 責:「由行不善慳貪嫉妒,不信佛法,輕慢聖眾,不信兄 語,觗突自用故墮牛中,疲頓困劣悔當何逮?」兄知心 念愴然哀傷,即為牛主說其本末。賈人聞之便以施 與,即將牛去,還至寺中,使念三寶。飯食隨時,其命終 盡,得生忉利天。

《出曜經》。昔有梵志,兄弟四人皆得五通,自知命促七 日必死。兄弟議曰:「我等兄弟神通自在,能以神力翻 覆天地,現極大手捫摸日月,移山住流,無所不辦,寧 當不能避此難也?」第一兄曰:「吾入大海,上下平等,正 處中間,無常殺鬼安知我處?」第二弟言:「吾入須彌山 腹,中間還合其表使無際現,無常殺鬼焉知我處?」第 三弟言:「吾處虛空隱形無跡,無常殺鬼安知我處?」第 四弟言:「吾當隱在大市之中,眾人猥鬧各不相識,無 常殺鬼趣得一人,何必取吾?」四人議訖,相將辭王,而 白王曰:「吾等計算餘命日促,各欲逃走欲求多福。」王 尋告曰:「善進其德。」於是別去,各適所至,七日期滿,各 從其處而皆命終。佛以天眼見四梵志避於無常,各 求度世,皆已命終,而說偈言:「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 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

《虎薈貌》。州王成縣黑魚谷,貞元中,百姓王用業炭於 谷中,谷中有水數步,常見二黑魚,長尺餘,遊水上。用 伐木飢困,遂食一魚。其弟驚曰:「此魚或是谷中靈物, 兄奈何殺死?」有頃,覺狀貌有異。其弟視之,忽脫衣嗥 躍,變為虎,徑入山。時時殺獐鹿,夜擲庭中,如此二年。 一日日昏,叩門曰:「我用也。」弟應曰:「我兄變為三年矣, 何鬼假吾兄姓名?」又曰:「我往年殺黑魚,冥謫為虎,比 因殺人,冥官笞我一百,令免杖傷遍體,汝第視余無 疑也。」弟開門見一人,頭猶是虎,因怖死,舉家叫呼奔 避,竟為村人格殺。驗其身有黑子,信王用也,但首未 變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