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06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十一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六十一卷目錄

 余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以名為氏

  廖用賢尚友錄余姓

 余姓部列傳

  宋

  余齊民

  梁

  余孝頃

  唐

  余常安      余知古

  余欽       余懃

  後周

  余賜       余仁椿

  宋

  余萬頃      余起

  余靖       余良肱

  余象       余忠

  余允文      余深

  余卞       余爽

  余祖奭      余應球

  餘光庭      余日章

  余堯弼      余良弼

  余旺       余安行

  余時言      余崇龜

  余端禮      余嶸

  余古       余復

  余嘉       余大雅

  余克濟      余天錫

  余天任      余晦

  余玠       余師忠

  余元泰      余泰符

  余謙一

  元

  余丙       余闕

  余希聲      余日強

  余受

  明

  餘思銘      余德讓

  余詮       余熂

  余逢辰      余學夔

  余汝弼      余鼎

  余福       餘思寬

  余謙       余俊

  余馥       余子俊

  余靖       余志

  余統       余鐖

  余泰       余濬

  余濂       余祐

  余寰       余寘

  余珊       余禎

  余本       余寬

  余鑾       余坤

  余鋟       余隆九

  余翱       余經

  餘光贛縣人  餘裕

  余引緒      余有丁

  餘光江寧人  余承勛

  余承業      余懋學

  余庭       余仲宇

  余國賓      余繼登

  余懋中      余寅

  余請幫助識別此字。       余懋衡

  余玉節      余應桂

  余報國      余宗

  余煌       余鶤翔

  余大成      余化淳

  余爵       余朝相

  余忠       余大進

  余日新      余士瑺

  余開衡      余繼貞

  余彌綸      余塙

  余居中      余新明

  余堂       余蔭

  余永鸞

 余姓部藝文

  沱川余氏睦族序      明周怡

氏族典第六十一卷

余姓部彙考

[編輯]

《鄭樵通志》

[編輯]

以名為氏

[編輯]

余氏,《風俗通》云:由余之後,世居歙州,為新安大族,望 出下邳、吳興。

臣謹按余氏,隗姓。《國語》:潞、洛泉、余滿,皆赤翟,隗姓。

《廖用賢尚友錄》

[編輯]

余姓

[編輯]

余,下邳商音。秦由余之後,以王父字為姓。望出新安。

余姓部列傳

[編輯]

余齊民

[編輯]

按《宋書余齊民傳》:「齊民,晉陵人也。少有孝行,為邑書 吏。父殖,大明二年在家病亡,家人以父病報之,齊民 便歸,至門,方詳父死,號踴慟絕,良久乃蘇,問母父所 遺言。母曰:『汝父臨終,恨不見汝』。於是號叫殯所,須臾 便絕。州郡上言,旌閭表墓,改其里為孝義里。」

[編輯]

余孝頃

[編輯]

按《姓氏急就篇》。「梁有餘孝頃。」

[編輯]

余常安

[編輯]

按《唐書孝友傳》:「憲宗時,衢州人余常安父叔皆為里 人謝全所殺。常安八歲,已能謀復仇,後十有七年,卒 殺全。刺史元錫奏輕比,刑部尚書李鄘執不可,卒抵 死。」

余知古

[編輯]

按《姓氏急就篇》。唐有餘知古,見《藝文志》。

余欽

[編輯]

按《姓氏急就篇》。「欽四門直講。」

余懃

[編輯]

按《萬姓統譜》:「懃,餘干人。累官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上柱國。」

後周

[編輯]

余賜

[編輯]

按《古田縣志》:「賜一名璀,字琨美,仕南唐,遷左拾遺,後 家南劍將樂縣,楊龜山先生乃後代之外孫也。璀好 唐律,有《拾遺集》傳於後。」

余仁椿

[編輯]

按《古田縣志》:「仁椿,賜之季子。仕閩,入南唐為員外郎, 歷永貞令而還。嘗捐田建學,以訓鄉族子弟,藍有書 院,自斯人始。」

[編輯]

余萬頃

[編輯]

按《十國春秋》,吳越余萬頃,字九疇,睦州人。事忠懿王, 為武林檢校,察諸軍事,左右親軍靡不畏憚。國亡入 宋,遷侍御史,有言無隱,人目為「殿上虎。」改授戶部侍 郎、榮祿大夫,卒。萬頃從子元嘉,亦事忠懿王,至宋累 遷,賜緋魚袋、中奉大夫。

余起

[編輯]

按《延平府志》:「起,順昌人。樂道自守,不求聞達。當咸平 景德之際,惟隱居於祥雲峰。嘗扁舟往來,垂釣潭中, 里人高之,因名其潭曰釣潭。」

余靖

[編輯]

按《宋史余靖傳》:「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舉進士,起家 為贛縣尉,試書判拔萃,改將作監丞,知新建縣,遷祕 書丞,擢集賢校理。范仲淹貶饒州,靖言仲淹以刺譏 大臣,重加譴謫,不可。疏入,落職,監筠州酒稅,徙監泰 州稅,知英州,遷太常博士,復為校理,同知禮院。慶曆 中,為右正言,進修起居注,擢知制誥。靖三使契丹,習」 外國語,嘗為番語詩。御史王平等劾靖失使者體,出 知吉州。靖為諫官時,嘗劾太常博士茹孝標不孝,坐 廢。靖既失勢,孝標詣闕言:「靖少遊廣州,犯法受榜。」靖 聞之,求侍養去。改將作少監,分司南京。已,授左神武 大將軍、雅州刺史、壽州兵馬鈐轄,辭不就。再遷衛尉 卿、知虔州,丁父憂去。儂智高反,起靖為祕書監、知潭 州,改桂州。詔以廣南西路委靖經制。賊平,就遷給事 中,又遷尚書工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徙知潭州,又 徙青州。交阯蠻申紹泰寇邕州,以靖安撫廣西。知廣 州,官至工部尚書。代歸,卒,特贈刑部尚書,諡曰襄。

余良肱

[編輯]

按《宋史余良肱傳》:「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寧人。第進士調荊南司理參軍,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陰縣,通判杭 州,知虔州。以母老,得知南康軍。丁母憂,服除,為三司 使判官,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舉汴河司。執 政主挾河議,良肱屢爭不為屈,改太常少卿,知潤州, 遷光祿卿,知宣州,治為江東最。請老,提舉洪州玉隆」 觀。卒,年八十一。

余象

[編輯]

按《僊遊縣志》:象,慶曆六年進士,歷官光祿寺丞。首奏 「王安石議論詭辨,名實炫耀,雖為一時之文人,終為 異時之巨蠹。安石憾之,因與左右傾象,出通判宜州。 又奏安石小人,終累大事。時出安石之門者皆惡之, 得蔡襄、余靖力辨獲免。仁宗亦知其直,加祕書丞,尋 除太常博士。英宗即位,召見,特授屯田員外郎,謂侍」 臣曰:「余象敢言,朕常畏之。卿等宜自謹,勿使之有言 也。」憸黨側目。出通判宣州,與民無擾。州民至登聞鼓 院,乞象領州事,即授都官員外郎、知宣州。神宗即位, 除屯田郎中、通判南劍州。遷禮部郎中。薦胡安定門 人錢藻、孫覺、錢公輔、范純仁,遂力求致仕。

余忠

[編輯]

按《尚友錄》:「忠字行老,宜興人,熙寧狀元及第。常州有 劍,並先一歲瑞氣氤氳上騰,數日乃大魁之讖。」

余允文

[編輯]

按《尚友錄》:「允文字隱之,建安人。以孟軻亞聖為司馬 光作《疑孟》數篇。李覯、鄭原著《常語》及《藝圃折衷》,皆肆 詆毀,乃作《尊孟辯》三十餘條闢之。朱熹是其說,又為 之訂定雲。」

余深

[編輯]

按《宋史余深傳》:「深,福州人。元豐五年進士及第。崇寧 元年,為太常博士、著作佐郎,改司封員外郎,拜監察 御史、殿中侍御史,試辟雍司業,累官御史中丞兼侍 讀。治張懷素獄,事連蔡京,曲為掩覆,京遂力引,驟至 執政。大觀二年,以吏部尚書拜尚書左丞,三年,轉中 書侍郎,四年,轉門下侍郎。京既致仕,身不自安,累疏」 請罷,乃以資政殿學士知青州。政和二年,京復赴都 堂治事,於是深復入為門下侍郎。七年,拜少宰。宣和 元年,為太宰,進拜少保,封豐國公,再封衛國,加少傅。 時福建以取花果擾民,深為言之,徽宗不悅,遂請罷, 出為鎮江軍節度使、知福州。靖康初,加恩特進、觀文 殿大學士。深諂附蔡京,結為死黨。京姦謀詭計,得助 多者,深為首。言者累章劾深,深益懼,丐致仕。建炎二 年,降中大夫,臨江軍居住。尋以度江恩,赦還鄉里,卒。

余卞

[編輯]

按《宋史余良肱傳》:「良肱子卞,字洪範,以任子恩試校 書郎,加奉議郎。五溪蠻叛,斷渠陽道,官軍不得進。卞 適使湖北帥唐義問,即授卞節制諸將,陰選死士三 千人夜擊,大破之,蠻遂降。尋有詔廢渠陽軍為砦,盡 居人護出之。紹聖初,治棄渠陽罪,免歸。徽宗即位,復 奉議郎,管勾玉隆觀。未幾,復渠陽為靖州。又論前事」, 免,終於家。崇寧中,入黨籍。

余爽

[編輯]

按《宋史余良肱傳》:「良肱子爽,字荀龍,以任子恩試校 書郎。爽博學多大略,累為唐州判官,湖北安撫司勾 當機宜文字,討叛蠻有功,知沅州。元祐末,爽極言請 太皇太后還政事,章惇憾爽不附己,擿其言為謗訕, 以瀛州防禦推官除名,竄封州。久之,起知明州,未行, 以言者罷,監東嶽廟。崇寧中,入黨籍。」

余祖奭

[編輯]

按《莆田縣志》:「祖奭,字景召,鎬裔。登元符三年進士第, 通判建州。鄉人林孝淵母老,遠倅於邠,慨然請易之。 自邠州移蘭州,代還,主管福建轉運司文字。時建卒 葉儂叛,祖奭挺身諭以順逆,賊遂退。以功轉朝散大 夫,知南恩州。召對,指陳時弊,忤秦檜意,遂引疾丐祠 歸。後擢朝議大夫,封文安縣開國男。」

余應球

[編輯]

按《萬姓統譜》:「應球,崇寧中進士,累官監察御史,知無 不言,利害無不切中,官至吏部員外郎。後居親喪,不 復仕。所著有文集、奏議。」

餘光庭

[編輯]

按《福州府志》:「光庭,羅源人。大觀三年擢第,累官光祿 寺丞,出知南陽郡。建炎初,金人陷南陽,不屈而死,舉 家殲焉。」

余日章

[編輯]

按《宋史余深傳》:「深子日章,以言者罷徽猷閣待制。」

余堯弼

[編輯]

按《萬姓統譜》:「堯弼,上饒人。政和中進士。屢為丞令,不 尚威嚴,而人皆化其德。高宗時為御史中丞,知無不 言,拜僉樞密院參知政事,尋乞歸。」

余良弼

[編輯]

按《延平府志》:「良弼,字岩起,順昌人。登建炎二年進士 第,歷樞密院計議官,通判漳、泉二州。陳康伯入參政,

以將作丞召,道改廣西漕,移提點刑獄,平稽誅之寇
考證
除知靖江府,經略廣西,減鬻爵,禁販奴,撫諸洞,殲群

盜,治效尤著。除直祕閣,致仕。」

余旺

[編輯]

按《尤溪縣志》:「旺,城西人。八世祖箴,仕南唐,以大理評 事判尤溪,遂卜居焉。紹興中,寇葉亮犯境,旺率鄉兵 禦之,沒於陣。民感其德,立祠祀焉。凡札瘥旱澇禱之, 其應如響。紹定間,汀寇蹂躪至小洛中,宵聞金鼓聲 驚遁,蓋神兵也。事聞,賜額曰『忠顯』。」

余安行

[編輯]

按《尚友錄》:「安行號月石老人,作《春秋新傳》,李綱序之。 紹興中,扣閣論時事,遭斥逐而不悔。未老投閒,樂道 養和,坐忘屢空,而憂國之心切切焉。」

余時言

[編輯]

按《萬姓統譜》:「時言浮梁人。紹興進士,贊親征之計。隆 興初為吏部侍郎,後出知漢州。值蜀大歉,所部獨與 出粟,活流民二十餘萬。」終敷文閣待制。

余崇龜

[編輯]

按《僊遊縣志》:「崇龜,字景望,淳熙五年登進士,歷官司 農丞,賜對便殿,除祕書丞兼權工部郎官。時韓𠈁胄 專權,蘇師旦寄聲邀崇龜一見,欲處以要津。崇龜嘆 曰:『呈身御史,古人所恥,歸潔吾身可也』。即力丐補外, 知江州,累遷樞密院檢詳文字。𠈁胄罷,丞相史彌遠 奏曰:『自權臣專政,士夫趨附,中立不倚,在朝士中獨』」 崇龜一人,即日除監察御史。嘉定改元,北敵議和,要 求韓𠈁胄函首事,廷臣盡主其議,崇龜獨不可。尋除 兵部侍郎兼權給事中。卒,贈通議大夫。

余端禮

[編輯]

按《宋史余端禮傳》:「端禮,字處恭,衢州龍遊人。第進士, 知湖州烏程縣。後以薦為監察御史,遷大理少卿,轉 太常少卿,權兵部侍郎,兼太子詹事,進吏部侍郎,出 知太平州,奉祀。光宗立,召授集英殿修撰,知贑州,還 為吏部侍郎,權刑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孝宗崩, 不能發喪,人情恟然。端禮謂宰相留正請太皇太后」 代行祭奠之禮。於是大皇太后垂簾,策皇子嘉王即 皇帝位,王流涕遜避,端禮與趙汝愚固請,寧宗乃正 御坐,進端禮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汝愚去右丞 相位,端禮代之,進左丞相。為𠈁胄所制,壹鬱不愜志, 稱疾求退,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居頃之,判 潭州,移慶元,復帥潭。薨,授少保、郇國公,致仕,贈太傅, 諡「忠肅。」

余嶸

[編輯]

按《宋史余端禮傳》:「端禮子嶸,工部尚書。」

余古

[編輯]

按《萬姓統譜》:古錢塘人。光宗初以布衣上書曰:「間者 宴遊無度,聲樂不絕,晝之不足,繼之以夜。宮女進獻 不時,伶人出入無節,宦寺奪權,宮殿更建。自古宦官 敗國,備載方冊。今上而三省,下而百司,皆在此曹號 令之下。自副將而至殿帥,各為高價,如其價則有特 除。良由公卿持祿,保位備員,全身滿朝,皆小人也。即 乞詔旨嚴下約束,除太常樂工立定員數,凡俳優觝 戲皆放為民。美女麗人自今無獻宴,開以時,酒進有 數。宦官不得干預朝政,佞倖悉去,忠良並進。陛下求 不垂拱以高揖羲黃,不可得也。問安侍膳之餘,宮庭 燕閒,講讀經史,頤神養性,享名教不窮之樂,固嵩岳 無涯之壽,豈不休哉!」帝覽書震怒,特旨編管。

余復

[編輯]

按《萬姓統譜》:復,寧德人。初策士,大廷覽復所對曰:「余 復直而不訐。」擢第一。後入史館,兼實錄檢討。所著《禮 經類說》藏於家。

余哲

[編輯]

按《萬姓統譜》:「哲字若蒙,龍溪人。補太學生,教授潯、惠 二州。進《時資十論》,伏闕上書論韓𠈁胄,又上書力阻 和議,復為《古鑑錄》以進。所著有《周禮解》《禹貢攷》《春秋 增釋》等書。」

余大雅

[編輯]

按《萬姓統譜》:「大雅,順昌人,良弼子。與游敬仲同時從 朱熹游,深得『求放心』」之旨。熹深與其進兩捧鄉書。

余克濟

[編輯]

按《萬姓統譜》,克濟字叔濟,安溪人。慶元進士,尉候官。 有貴官治第欲得尉廨地者,帥諾之,克濟力陳不可。 知梅州,將上,有盜塞境,人勸其徐行,克濟曰:「不若乘 其未集圖之。」遂單車就道,盜卒平。

余天錫

[編輯]

按《宋史余天錫傳》:「天鍚字純父,慶元府昌國人。史彌 遠延為弟子師,性謹愿,絕不與外事,彌遠器重之。嘉 定十六年,舉進士,歷監慈利縣稅、籍田令,超授起居 舍人,遷權吏部侍郎,兼玉牒所檢討官,兼崇政殿說 書,遷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權戶部尚 書,陞兼詳定敕令官。以寶文閣學士知婺州,仍舊職」 奉祠。起知寧國府,進華文閣學士、知福州,召為吏部 尚書兼給事中兼侍讀。嘉熙二年,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尋拜參知政事,封奉化郡公。授資政 殿學士、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以觀文殿學士致仕。 卒,贈少師,尋加太師,諡「忠惠。」

余天任

[編輯]

按《宋史余天錫傳》:「天錫弟天任,為兵部尚書,兄弟友 愛,方貧時,率更衣以出,終歲同衾。」

余晦

[編輯]

按《宋史余天錫傳》:「天錫從子晦,歷官尚書,出帥全蜀, 常置義莊,以贍宗族。」

余玠

[編輯]

按《宋史余玠傳》:「玠字義夫,蘄州人。家貧,落魄無行,喜 功名,好大言,少為白鹿洞諸生,嘗入茶肆,毆賣茶翁, 死,走襄淮。時趙葵為淮東制置使,玠作長短句上謁, 葵留之幕中。未幾,以功補進義副尉,擢將作監主簿, 權發遣招進軍,充制置司參議官。嘉熙三年,與大元 兵戰於汴城、河陰,有功,授直華文閣、淮東提點刑獄」, 兼知淮安州兼淮東制置司參謀官。淳祐元年,拜大 理少卿,陞制置副使,授權兵部侍郎、四川宣諭使,尋 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兼四川 總領兼夔路轉運使。利司都統王夔,素殘悍,號「王夜 叉」,恃功驕恣,桀驁不受節度。玠至嘉定,謀於親將楊 成,夜召夔計事,潛以成代領其眾,斬之。戎帥欲舉統 制姚世安為代,玠素欲革軍中舉代之弊,遣都統金 某往代世安,世安不納。屬丞相謝方叔家,避地雲頂, 世安厚結之為援。方叔陰嗾世安,密求玠之短,陳於 帝前。於是世安與玠抗,玠鬱鬱不樂。寶祐元年,聞有 召命,愈不自安,一夕暴卒。玠自入蜀,進華文閣待制, 權兵部尚書,進徽猷閣學士,陞大使,又進龍圖閣學 士、端明殿學士。及召,拜資政殿學士,恩例視執政。其 卒也,帝輟朝,特贈五官。以監察御史陳大方言奪職。 六年,復之。

余師忠

[編輯]

按《宋史余玠傳》:玠子曰「如孫」,取「當如孫仲謀」之義,遭 論改師忠,歷大理寺丞,為賈似道所殺。

余元泰

[編輯]

按《萬姓統譜》:「元泰,羅源人。文詞博雅,景定進士。嘗采 邑先賢事實可裨於名教者,編成書,名《鐘幢嘉話》。」

余泰符

[編輯]

按《萬姓統譜》:泰符,字慶會,忠孝鄉人。好讀書,有才略。 景定初,授承節郎,監臨安府酒稅。德祐間,因饒、地、睦二 州寇亂,上言宜先保徽,以固根本。敕略曰:「陟明二秩, 以獎大節,扶植綱常。」特授忠翊郎、大都督府帥幹招 諭士民有功,因革命終於家。

余謙一

[編輯]

按《萬姓統譜》:「謙一字子同,祖奭之元孫。與弟士明連 中江西漕試。而謙一第咸淳初進士,士明亦以進士 得官。謙一調泉州石井書院山長,召為國子監書庫 官,除太學博士,改宗正寺主簿,差知化州,不仕。謙一 好為古學,辭語渾成而警切,名文章家。」

[編輯]

余丙

[編輯]

按《元史余丙傳》:「丙,建德遂安人。幼喪母,泣血成疾。父 亡不忍葬,結廬古山下,殯其中,日閉戶守視。有牧童 遺火延殯廬,丙與子慈亟撲不止,欲投身火中,與柩 俱焚,俄暴雨,火滅。」

余闕

[編輯]

按《陝西通志》:「闕,武威人,徙廬州。少喪父,授徒以養母。 元統初,賜進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歷翰林修撰待 制。至正中,盜起,以闕為都元帥。論保障功,拜淮南行 省參政,仍守安慶。群盜四集,以孤軍血戰。城陷自刎, 妻子皆赴井死。」

余希聲

[編輯]

按《元詩選小傳》:「希聲,青田人。由明經授處州路儒學 教授,著《詩說》一卷。」

余日強

[編輯]

按《元詩選小傳》,「日強字伯莊,古田人,居崑山,有《淵默 叟集》。」

余受

[編輯]

按《江西通志》:「受,字子中,金谿人。元末盜起,郡檄義兵 按籍搜掠,誣逮甚眾,受父天祐與焉。受奔訴請代父 死,主者索賂不能具,並坐受死。」

[編輯]

餘思銘

[編輯]

按《樂陵縣志》:「思銘,江西人。元平章余普清之子,因祖 入籍富平郡,亦為郡人焉。元末避兵金剛臺,義勇從 者千餘人。甲辰歸附,詔令所部軍前赴汴,隨駕征進, 勦捕司空山程德權,有功,陞指揮同知。金剛臺守禦, 復征餘黨擒之。賜緋衣一襲,賞鎮撫二員。又渡河克 懷慶澤潞等州縣,攻桃花蟻大小二寨。復調隨徐達」 取魯臺、陝西、鳳翔等處,收王保保,征進西番。後卒。

===余德讓===
考證
按《江西通志》:「德讓,永豐人。元季之亂,德讓率義旅保

障鄉邑,民賴以安。明初,舉賢良,歷官知池州。時浙西 初平,德讓拜行省郎中,區處安輯,悉有條理。以信州 隸浙,漕運不便,詣闕陳其所宜,遂改隸江西。民深德 之。子英,以人才舉同知,才行惠政有父風。」

余詮

[編輯]

按《萬姓統譜》:詮,「洪武初,以耆儒徵入見,命為文華殿 學士,以老疾辭。」

余熂

[編輯]

按《萬姓統譜》:「熂字茂本,崑山人。美丰采,少有俊才,從 陳潛夫學,得《春秋》之傳。洪武初,歷通政司參議,拜吏 部尚書。」

余逢辰

[編輯]

按《明外史葛誠傳》:「逢辰者,字彥章,宣城人。有學行,為 燕府伴讀,王信任之,聞異謀,乘間力諫,知變將作,貽 書其子,誓必死。及兵起,復泣諫,言君父兩不可負,死 之。贈逢辰苑馬少卿,諡忠愍。」

余學夔

[編輯]

按《浙江通志》:「學夔,邑諸生。當逮捕方氏時,金陵魏尚 書澤謫官寧海典史,得方遺孤,萬方覆匿。學夔知之, 變形色,徉狂乞食於市,迓魏公於城隅。魏默會其意, 乃密緻書劄,將先生文稿併稚子盡托之。學夔逃赴 海,匿島嶼,日治罾網,易米以給。方氏有後,學夔之力 也。」

余汝弼

[編輯]

按《荊州府志》:「汝弼,宜都人。力學好問,居家孝友,能傾 己濟人。里嘗大疫,與諸兄煮湯粥食之,人懷其惠。永 樂初,舉於鄉,擢營繕主事,陞屯田郎中。居官儉約,不 改其操。」

余鼎

[編輯]

按《江西通志》:「鼎字正安,號南坡,復升之子。登永樂甲 申進士,授翰林修撰,博學能文,與修《聖學心法》及《高 廟實錄》,遷侍講,主試春闈。尋上章乞歸。」

余福

[編輯]

按《泉州府志》:「福字萬祥,惠安人。弱冠登永樂四年進 士,奉詔還鄉讀書。起為行人,使交州慰撫降附,土人 喜其不擾。使還,擢知撫州府,御吏嚴肅,案無冤滯。丁 外艱歸,服闋,改知平陽、九江二府。坐疾惡太嚴,降寧 波府同知。丁內艱,再起同知太平府,遂致仕。家居卒 年七十二。」

餘思寬

[編輯]

按《浙江通志》:「思寬,字仲容,遂安人。登永樂乙未進士, 授河南道監察御史。性廉潔剛介,巡歷直隸、江西等 處,除奸剔蠹,克振風紀。服闋,補湖廣道,考治行第一, 仕至廣東按察司副使。」

余謙

[編輯]

按《荊州府志》:「謙,宜都人。宣德乙卯薦入翰林。正統間, 預修《宣宗實錄》,授中書舍人。蒞事內閣,陞吏部郎中。 天順間,陞順天府丞,進東宮侍書。奉題聖烈慈壽皇 後神主,進太僕寺卿。預修《英宗實錄》,陞太常寺卿。」

余俊

[編輯]

按《陝西通志》:「俊,平涼舉人。宣德、正統間,歷任介休、聞 喜二縣教諭,俱教有成效,陞成都府教授,卒。」

余馥

[編輯]

按《浙江通志》:「馥字存美,遂安人。登正統十三年進士, 授南京監察御史,巡蘇、松、常、鎮四郡,風裁凜然。陞江 西按察使僉事,總督京漕,陞副使。長河洞賊朱紹綱 謀叛,督兵討之,生擒紹綱等七十餘人。賊平,陞福建 右參政,復陞江西按察司,進左布政使。卒於官。」

余子俊

[編輯]

按《明外史余子俊傳》:「子俊,字士英,青神人。父祥,戶部 郎中。子俊舉景泰二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 在部以廉幹稱,出為西安知府。成化初,有司上治行 當旌者,子俊為首。以林聰薦,為陝西右參政,擢右布 政使。六年,轉左,調浙江,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用 軍功,進左副都御史,移撫陝西,召為兵部尚書,以母」 憂歸。服闋,拜戶部尚書,尋加太子太保。二十年命兼 左副都御史,總督大同、宣府軍務。其冬還朝。明年復 出行邊,疏請還京。帝入蜚語,命改左都御史,巡撫大 同。中官韋敬讒子俊假修邊,多侵耗。帝怒,遂落太子 太保,致仕去。時二十二年二月也。明年,兵部缺尚書。 帝悟子俊無罪,復召任之,仍加太子太保。孝宗嗣位, 以先朝老臣待之。卒,贈太保,諡肅敏。

余靖

[編輯]

按《建寧縣志》:「靖,字乂安里心保人。由國子生授武定 知州,改知鄖州。撫字多方,深得治體。及考滿,百姓皆 泣留之,至京遂引年乞歸。」

余志

[編輯]

按《建寧縣志》,「志字志學,隆之子也。以貢入太學,中南 畿鄉薦,登天順甲申進士,授刑部主政。奉審決宣府 等處重獄,皆平允得情,歸陳《備邊》十二策。志性豪邁與時弗合。間有譖之於上者,上置不問,志乞置對辨 白,上親為質問,具得實,乃斥譖言者,並出志通判廣 州,既蒞任,清出絕戶田,以安置流民。陞石阡知府,致」 仕歸。笑詠林谷。有《橋門》《秋臺》等集,藏於家。

余統

[編輯]

按《廣東通志》:「統字承之,新會人。成化丙戌進士,授行 人,擢南京監察御史。疏乞均用才,抑奔競,糶陳糧,併 殘伍,禁宿弊,修國學,前後疏數千言,皆切時弊,士論 韙之。其宦京師時,有奉使者,托以妻子,統避居僧舍, 俟其使還乃偕入。其操類如此。卒於官。」

余鐖

[編輯]

按《浙江通志》:「鐖字懋器,臨海人,性介直,成化十一年 進士。知崑山縣,推誠撫字,民甚德之。擢監察御史,不 避權貴,巡撫廣右,還京,以疾卒於途。」

余泰

[編輯]

按《延平府志》:「泰,將樂人,成化庚子舉人,知廣東興寧 縣。宋縣令顏袞、主簿徐千能同死節,為之立祠。鄰封 龍圭、石馬二洞舊戍與賊通,隱為陳利害,洞賊帖服。 後無意仕進,乞休歸,卒年七十二。有《春庵文集》藏於 家。」

余濬

[編輯]

按《明外史姜綰傳》:「弘治初,南京御史余濬言守備中 官違制墾後湖田,湖為之淤。逮濬赴京論鞫,謫為平 度判官,終知府。」

余濂

[編輯]

按《明外史王獻臣傳》:「張天祥,遼東都指揮僉事斌孫 也。斌以罪廢,天祥入粟得祖官。有泰寧衛部十餘騎, 射傷海西貢使,斌使天祥出毛喇關,掩殺他衛三十 八人,指為射貢使者。巡撫余濂勘之,盡得其實,斌等 皆論死。天祥叔父洪屢訟冤,帝密令東廠廉其事,還 奏,所勘皆誣,謫濂雲南布政司照磨。濂字宗周,都昌」 人。弘治六年進士。授行人。擢御史,多所糾劾。武宗時, 終雲南副使。

余祐

[編輯]

按《明外史胡居仁傳》:「余祐,字子積,鄱陽人。年十三,師 事居仁。弘治十二年舉進士,為南京刑部員外郎。以 事忤劉瑾,落職。瑾誅,起為福州知府。未幾,遷山東副 使。父憂,服闋,補徐州兵備副使。中官王敬進鮮,多挾 商船與知州樊準,指揮王良詬發其違禁物。敬懼,詣 祐求解,祐不聽,敬誣奏準等毆己,遂逮祐,謫南寧府」 同知,稍遷韶州知府。嘉靖初,歷遷雲南布政使。以太 僕卿召,改吏部右侍郎。卒。

余寰

[編輯]

按《明外史余子俊傳》:「子俊子寰,舉進士,終戶部員外 郎。」

余寘

[編輯]

按《明外史余子俊傳》:「子俊子寘,就武廕為錦衣千戶, 終指揮同知。」

余珊

[編輯]

按《明外史余珊傳》:「珊字德輝,桐城人。正德三年進士, 授行人,擢御史,巡鹽長蘆。發中官奸利事,為所誣,械 繫詔獄,謫安陸州判官,移知灃州。世宗立,擢江西僉 事,遷四川副使,備兵威茂。嘉靖四年,應詔陳十漸言, 最剴切,帝不能用。珊律己清嚴,居官有威惠。外艱歸, 服闋,以故官涖廣東,終四川按察使。」

余禎

[編輯]

按《明外史臧應奎傳》:「諫武宗南巡受杖主事余禎,字 興邦,奉新人,正德九年進士,官兵部,贈光祿少卿。」

余本

[編輯]

按《浙江通志》:「本字子華,鄞人。正德辛未殿試第二人 及第,授編修。時權奸迭興,本力求補外,授廣東提學 副使。振策風厲,士皆雲起。累陞南京通政。與巡按御 史毛鳳忤,謝事家居卒。」

余寬

[編輯]

按《浙江通志》:「『寬字仲粟,號約中,臨海人,侍御史鐖之 後。弘治甲子薦於鄉,正德辛未成進士,授刑部主事, 以才品轉吏部考功員外,陞文選郎中。嘉靖甲申,力 爭興獻帝興國太后本生』二字不宜削。帝怒,繫獄,謫 戍海南。丙戌,以御史謝汝儀言,放歸,卒於家。隆慶改 元,褒錄先朝建言諸臣,復職,贈大理寺卿。」

余鑾

[編輯]

按《黃岡縣志》:「鑾字廷儀,正德辛未進士,授行人,奉敕 冊封唐邸,王餉以金帛,卻不受。歸與諸生論學不輟。 有豪右觸法,坐重辟,懷多金求鑾為解。鑾曰:『吾豈以 多金禍鄉曲耶』?竟斥遣之。」

余坤

[編輯]

按《巴陵縣志》:「坤字月田,正德己卯鄉試,由蕪湖教諭 累官至江西監察御史。隨駕巡邊,奉差四川,招撫流 民數萬。為人正直清廉,尤以孝著。」

余鋟

[編輯]
按《浙江通志》:「鋟字文甫,遂安人。登正德辛巳進士,授
考證
浦城知縣,以廉幹稱。調繁閩縣,陞南京刑部主事,歷

武選郎中,秋毫無染。以錦衣員冗,疏軍政八事,欲裁 不當襲者,以舒國用,遂為奸黨所誣,下刑部獄。上憐 其直,罪誣者。由是頗為時貴所忌。遷廣東參議,言官 交薦,陞山東副使,董築南旺湖,運道攸濟。三遷山西」 左布政使。

余隆九

[編輯]

按《江西通志》:「隆九,樂安人,司訓勝次子也。素篤孝。正 德時,閩廣流寇破縣,執勝去。隆九亟奔賊營乞命,賊 欲併殺之,忽狂風揚塵蔽目。未幾,雷雨大作,賊曰:『此 人能感天心』。父子得釋。」

余翱

[編輯]

按《明外史王時柯傳》:「嘉靖三年,御史疏爭大禮,居首 者余翱,字大振,定遠人,正德中進士。嘉靖二年為御 史,明年七月被杖戍邊,居戍所十四年,皇子生,赦還。 穆宗即位,復官,贈光祿少卿。」

余經

[編輯]

按《廣東通志》:「經字朝綱,號石龍。庚辰舉進士第。越明 年辛巳,世宗即位,廷對後,授行人,奉使葬祭。蜀王復 命,擢刑科給事中。經在諫垣,知無不言,不避要路。乙 酉,奉命清察兩廣錢穀,獨持風裁。會廷議大禮忤旨, 左遷漳浦縣丞。經屢任急公,庭無留獄,當道交獎,擢 甌寧令。甫三月,卒於官。」

餘光

[編輯]

按《江西通志》:「光,字緝之,贑縣人。嘉靖壬午鄉薦,授四 川涪州知州。居官以廉明著聲。憂歸,起復,補廣安州, 陞廣西南寧府同知,益自刻勵。會討安南,毛大司馬 召入幕府。已而安南降,功狀上,擢南京刑部員外,即 歸。」

餘裕

[編輯]

按《應城縣志》:「裕,字順之,性嚴毅,精於《易》學。嘉靖元年 歲貢,入南雍,授四川開縣知縣,有惠政。召選風憲,不 赴。九十三歲卒。門人私諡『正學先生』。」

余引緒

[編輯]

按《應城縣志》:「引緒,字思孝。初誕父裕,夢緋袍神人入 室而生。嘉靖丙戌進士,授南戶部主事,調吏部,歷考 功郎中。考察秉公,忤權貴,免歸。薦起南考功,遷南通 政參議,歷太僕大理卿,終戶部右侍郎。平生端介醇 厚,清謹謙沖,卒賜祭葬,門人私諡慎修先生。」

余有丁

[編輯]

按《浙江通志》:「有丁,字丙仲,鄞人。嘉靖中,殿試第三及 第,入翰林為編修,累陞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入閣辦事,卒於京邸。賜祭葬,諡文敏。」

餘光

[編輯]

按《明外史唐胄傳》:「安南久不貢,詔遣錦衣官問狀,中 外嚴兵待發,胄上疏諫其不可,廣東巡撫御史餘光 亦言之。帝以光疏中引五季六朝事,咎光輕率,奪其 俸。無何,光進鄉試錄。禮部尚書嚴嵩摘其誤,奏之,被 逮削籍。光,江寧人。」

余承勛

[編輯]

按《明外史余子俊傳》:「子俊曾孫承勛,翰林修撰。」

余承業

[編輯]

按《明外史余子俊傳》:「子俊曾孫承業,雲南僉事。」

余懋學

[編輯]

按《明外史余懋學傳》:「懋學,字行之,婺源人。隆慶二年 進士,授撫州推官,擢南京戶科給事中。萬曆初,張居 正當國,懋學陳五事,語似有指,大怒,切責斥為民。居 正死,起懋學故官。尋擢南京尚寶卿,以直節著稱。累 遷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理糧儲。二十一年,以拾遺論 罷。卒贈工部尚書。天啟初,追諡恭穆。」

余庭

[編輯]

按《蘄州志》:庭,蘄諸生,於萬曆初負盛名,與時落落不 合。督學試第一,庭進曰:「願受撻。」督學問故,庭曰:「不願 制舉耳。」督學怒,撻之,徐徐起出,竟棄諸生,耕耨自食, 每長歌野田間,自號三槐山人。

余仲宇

[編輯]

按《辰州府志》:「仲宇,不知何許人,萬曆初至辰溪。善風 鑑,更善用針,奇疾濱死,一針即活。性嗜酒,任取地下 瓦石等物,用氣噓之,即成白金,易酒得酒即醉,談未 來事。奇中寓辰溪數年,忽一日遍覓諸相知者,約曰: 『某明辰遠去,君輩可同來一餞』。眾如期至,則已逝矣。 數日後,有人來言親見其賣藥他所。」

余國賓

[編輯]

按《浙江通志》:「國賓,字叔賢,西安人。生而穎異,九歲能 文。萬曆甲戌進士,授刑部主事,出守濟南,備兵易州, 按察江西,轉右藩。捐諸羨鏹,歸老而卒。」

余繼登

[編輯]

按《明外史余繼登傳》:「繼登,字世用,交河人。舉萬曆五 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與修《會典》成,進修撰,直講 經筵。尋進右中允,充日講官。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 充正史副總裁。已擢詹事,掌翰林院,進禮部右侍郎二十六年,以左侍郎攝部事,擢本部尚書。繼登自署 部事,請元子冊立冠婚疏累上,以不得請,鬱鬱成疾」, 卒於官。贈太子少保,諡「文恪。」

余懋中

[編輯]

按《浙江通志》:「懋中,字德懋,西安人。萬曆庚辰會魁。性 資警敏,過目不忘。司理淮安,開永濟河,分較應天,尋 改汝寧,選授湖廣道御史,轉巡閩海。朱均旺預報倭 兵入犯,撫院以誕妄置辟,懋中議釋之,嚴加防禦。後 倭人窺閩有備,北犯朝鮮,而閩賴以安。父國英,治徐 沛、高郵,有功可紀。」

余寅

[編輯]

按《浙江通志》:「寅字君房,鄞人。萬曆庚辰進士,為都水 司主事,督學陝西,直躬行道。陞左參政,乞休。詔加太 常少卿,致仕。」

請幫助識別此字。

[編輯]

按:《浙江通志》。請幫助識別此字。遂安人,號羲河。萬曆丙戌進士。初任 潮州府推官,調延平府推官,入為大理評事,多所平 反。出守南康,歷副使,晉參政,分巡九江。所至皆以實 政名。家居古道自持。卒年八十六。

余懋衡

[編輯]

按《明外史余懋衡傳》:「懋衡,字持國,婺源人。萬曆二十 年進士。除永新知縣,徵授御史,巡按陝西。以憂歸,起 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天啟元年,起歷 大理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與尚書張世經共理戎 政。進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三年八月,廷推南 京吏部尚書,以懋衡副李三才。懋衡力辭,引疾歸。明」 年十月再授前職。懋衡以璫勢方張,堅臥不起。既而 奸黨張訥醜詆講學諸臣,懋衡遂削籍。崇禎初,復其 官。

余玉節

[編輯]

按《大冶縣志》:「玉節,號振衡,萬曆丁酉科舉孝廉。辛丑 廷試二甲第八名,授戶部主事。甲辰陞刑部浙江司 主事,辛丑陞本部員外,癸丑陞郎中。天啟甲申三月 陞吉安府知府。」

余應桂

[編輯]

按《明外史余應桂傳》:「應桂,字二磯,都昌人。萬曆四十 七年進士。歷知武康、龍巖、海澄三縣。吏事精敏,下不 能欺。崇禎四年,徵授御史,引疾歸。七年,還朝,出按湖 廣。賊逼承天,應桂身護獻陵,乘城守禦,賊不敢逼。期 滿當代,命再巡。十年,巡撫王夢尹罷,即擢應桂右僉 都御史代之。其冬,總理熊文燦至廣布招降之,令劉」 國能先降。明年春,張獻忠亦降。馬進忠西走,馬光玉、 賀一龍、李萬慶、順義王九條龍等盡萃於麻城、黃安。 會文燦至麻城,應桂請協擊,不從。已,文燦檄諸道兵 合擊賊於茶山。賊於應桂所分地逸出,文燦遂劾其 後期誤軍,逮至下獄。初,應桂慮獻忠反覆,貽書文燦, 其書為獻忠邏者所得。獻忠牒鄖陽巡撫戴東旻,東 旻聞之文燦,文燦遂再糾應桂。帝怒,下法司,並按遣 戍。已而獻忠反,文燦伏誅,東旻亦瘦死獄中。廷臣交 章薦應桂。十六年召為兵部右侍郎。十一月,督師孫 傳庭戰歿,命應桂兼右僉都御史往代之。將至山西, 賊已入其境,逡巡不敢進。帝責以逗遛,奪職。未幾,京 師陷,應桂遂家居不出;久之,死於難。

余報國

[編輯]

按《貴州通志》:「報國都司,天啟三年征水西,死事聞,贈 二級,襲陞二級。」

余宗

[編輯]

按《蒲圻縣志》:「宗字叔夏,號襄城,性嗜古,中天啟甲子 鄉試,選授河南懷慶府孟縣。開水利,甦驛困,固城池, 籌餉料,厥功甚鉅,題補工部虞衡司主事,改本部都 水司員外郎。時河工告急,敕授督理淮徐中河,兼理 徐、呂二洪等處河務。甫至任,首奏《分任河工》一疏,奉 旨報可。邳、宿、豐、碭之間,畚插如雲,河道通行,糧運無」 阻。無何,上命科臣某巡視河工;公以「禮際疏緩」,科臣 購他事中之,遂拂衣歸。卒年六十九。

余煌

[編輯]

按《明外史余煌傳》:「煌字武貞,會稽人。天啟五年,由殿 試第一人授翰林修撰,與修《三朝要典》。崇禎時,以內 艱歸。服闋,起左中允,歷左諭德、右庶子,充經筵講官。 乞假歸,遂丁外艱。服除,久不起。魯王監國紹興,起禮 部右侍郎,再起戶部尚書,皆不就。明年,以武將橫甚, 拜煌兵部尚書。王航海,煌赴水死。」

余鶤翔

[編輯]

按《明詩選小傳》:「鶤翔,字唱若,辰溪人。天啟乙丑進士, 除金谿縣,調遂溪,入為戶部主事,歷山東按察副使。」

余大成

[編輯]

按《明外史徐從治傳》:「余大成,江寧人。天啟時,為職方 郎中,移疾歸。後魏忠賢黨召復其官,而大成卒以事 忤忠賢,至削籍。崇禎改元,復起故官,加太僕少卿,有 清執名。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孔有德叛,登州失 守,大成逮下獄遣戍,赦還,卒於家

余化淳

[編輯]

按《延平府志》:「化淳,字元卿,將樂人。庚子舉人,授福清 諭,擢知儋州,陞惠州同知。海寇猖獗,與參將分城守, 獲大盜洪三老、張大茂等,餘寇悉平。丁艱,補湖州同 知,撫戢地方,勞瘁備至,病歸。」

余爵

[編輯]

按《河南通志》:「爵字天有,禹州人。崇禎戊辰進士,歷任 撫寧、章丘令,有政聲。後以兵部員外監軍救汴,與賊 戰死。贈太僕寺少卿,予祭葬,蔭一子。」

余朝相

[編輯]

按《江西通志》:「朝相,字君卜,號海峰。崇禎辛未進士。初 知吳江縣,政績丕著。用薦陞廣西督學副使。端方恬 慎,居官清譽,所在彰聞。後崎嶇亂兵間,共濟艱險,改 名心度,隱峒獠不出。」

余忠

[編輯]

按《陝西通志》:「忠,寧夏後衛正千戶,任東協中軍事。崇 禎五年,因大兵數十萬攻寧鎮,隨總兵賀虎臣統兵 禦之,力戰而亡。」

余大進

[編輯]

按《陝西通志》:「大進,寧夏後衛千戶,任花馬營把總事, 崇禎七年內死難。」

余日新

[編輯]

按《浙江通志》:「日新字君又,龍遊人。明敏有異姿,力學 好古,為文沉鬱峻茂,天性孝友,成崇禎甲戌進士,令 漳浦,治行為諸州最。壬午擢監察御史,巡按山東。時 方被兵,日新單騎至,即登陴拒守,旋底定。上章薦起 名臣劉宗周等,彈劾司馬陳啟新,每言人所不敢言。 後加太僕卿,偃仰林泉。」

余士瑺

[編輯]

按《黃岡縣志》:「士瑺,字季美,崇禎丁丑會魁,官九江府 司李。值左兵叛,士瑺抗義不屈,斷其左臂,卒於廬山。」

余開衡

[編輯]

按《蒲圻縣志》:「開衡,字衡山。體貌魁岸,性軒豁亢爽,雅 尚氣誼,少好擊劍。崇禎癸未,獻賊破楚會城,分掠郡 邑。邑令以城守屬開衡領眾兵殊死戰,賊鋒大挫。後 撫軍列名上之,嘉其義。」

余季貞

[編輯]

按《黃岡縣志》:「季貞,力士也。寇警時,有格鬥功。及城陷 被執,罵不絕口,賊碎磔之。」

余彌綸

[編輯]

按《羅田縣志》:「彌綸苦心書癖,善詩賦。授浙江仁和縣 教諭。未赴任,死於李寇之刑。」

余塙

[編輯]

按《明外史徐世淳傳》:「崇禎中,隨州被張獻忠陷,判官 余塙死焉。」

余居中

[編輯]

按《浙江通志》:「居中,西安人。天性純孝,始終一節。逢二 親諱日,血淚霑衣,伏地幾隕。後以母忌日,悲號嘔血 而卒。」

余新明

[編輯]

按《黃陂縣志》:「新明,字安止,孝友天植。舉孝廉,居喪循 古禮,未嘗一事干長吏。後授階州守,清慎廉平。擢西 蜀兵憲,一時僚屬無出其右。」

余堂

[編輯]

按《古田縣志》:「堂,字志升,號芝田。以選貢授進賢諭,守 正不阿,時稱風烈。」

余蔭

[編輯]

按《江夏縣志》:「蔭字庇之,號筠西,恩貢,授普安州州判。 有土司頭目張朝覲假饋檳榔以納賄,蔭麾卻不受。 當道服其廉潔,薦陞汝寧府同知,未赴任卒。」

余永鸞

[編輯]

按《辰州府志》:永鸞,辰谿人。以貢授巴縣令,清介如水, 一無所取。邑有餽者,盡卻之,僅受一瓜,其妻恚而棄 瓜於地。永鸞謔曰:「人謂吾清潔,不知女乃過於吾,以 謂吾不當受此瓜也。」歷三年,以不善事上官,免歸。

余姓部藝文

[編輯]

《沱川余氏睦族序》
明·周怡

[編輯]

「大人以天下為一家,非強合也。天地萬物本一體也。 世人以一家分爾汝,不知一體,以手足分左右也。無 他,公私之間爾。」教衰學喪,人私其身,父子相贈遺為 厚薄,兄弟相報施為恩義,夫婦私顧為情好,否則相 怨相戕,相詆相譽,其何能均財用、同好惡,父子不相 德,兄弟相好而不相猶者乎?間有兄弟無嫌,而妯娌 「未必體心;妯娌心隘,而兄弟未必不惑志者。」又況而子而孫,而四五世以至八九世,如壽張張氏、浦江鄭 氏,久而猶聯屬不渙者乎?民散久矣,不可復望之人 人矣。婺源沱川余居士平,能垂世規以貽諸子,諸子 汝仁、汝智等,能奉世規而篤睦,為久大業,期與張氏 鄭氏媲美,志甚大矣。求予言以佐其志。予言陋,何能 以佐?辭無已,亦曰:「學而已矣。古之親九族者,在明峻 德;齊家者,本於修身。」峻德,人所得於天以生者,人人 俱有,不假外求。孝、弟、慈者,峻德之目也。父父、子子、兄 兄、弟弟,所以修身以齊家也,是曰《明峻德》。未能於是, 亦學之而已矣。學之,則篤睦可久之道,何以加於此 哉?張之九世曰忍,鄭「之十世曰『教』。」予之佐余君也,則 曰「學而已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